时间:2024-03-25 10:56: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014年10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1-2]。《意见》政策的出台,为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有利的实施平台和保障,也是加快我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1河南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动漫行业在政府部门的鼎力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迅速,规划建设了集信息、技术、服务、交易、培训于一体的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涌现出一批涉及动漫图书、报刊、手机动漫、网络游戏和衍生产品开发等的动漫企业,创作生产了一批立意新颖、广受欢迎的原创动漫产品。但也要看到,河南省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取得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高产低质的唏嘘声却不绝于耳。一个成熟的动漫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多种元素,比如市场开发,广告、游戏、衍生品、品牌授权代言等多个环节组成。因此,要想让河南动漫走出窘境,除了在动画的产量上做文章,还需致力于动漫产业的多元化形式发展[3]。
1.2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自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来,河南省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产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传媒业、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业等休闲体育产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观念落后;发展基础薄弱,供求不平衡;发展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指导,与先进地区相比在规模、效益、档次和吸引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4]。
2利用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河南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
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的相互促进发展的趋势,但是在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和广度上还有待研究。例如,休闲体育产业不光要针对中青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对休闲体育的热爱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另外,动漫产业涉及的不只是动漫游戏,除此之外,还包含动漫电视、电影、音像出品、玩具等,因此我们可以扩大动漫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范围,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产业融合,最终使二者协同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带动,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目前河南省动漫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已有的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体育动漫、游戏开发、健身软件开发、动漫主题公园、动漫传媒、休闲体育动漫文化节等多种途径对二者相互促进发展的方式进行创新。
1)利用动漫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对休闲体育运动进行动漫作品和游戏的开发我省是太极拳和少林功夫的发源地,我们根据这些文化题材,采用动漫技术创作相关的动画片,不但能够弘扬我省民族文化,而且可以扩大休闲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另外,对于一些休闲体育爱好者来说,受到时间、经济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去参加或是观看一些体育比赛,针对这些情况,基于体感互动技术,通过动作感应器、动态捕捉、影像辨识、三维动作识别器、跟踪器等硬件设备,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些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游戏,使休闲体育爱好者在家里就可以体验真实赛场的激情,并且能够身临其境,跟自己的偶像模拟一场球赛,体验一下滑雪的乐趣,感受一下蹦极的刺激等,能够让玩家“全身”投入到游戏当中,享受到休闲体育运动的新体验[5]。
2)休闲健身动漫课程和动漫软件的开发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老龄化日趋严重,雾霾的出现是环境恶化的征兆,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强的今天,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针对那些老年人和上班族,骑车、慢跑、游泳、瑜伽、减肥等休闲健身运动成为他们减压和保持健康的首选,但是由于没有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人们往往在健身的过程中,对于健身的要领很难把握,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然而,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以手机和电脑为平台,开发一些休闲健身动漫课程和软件来解决。休闲健身动漫课程中使用3D动画模拟各种标准的健身动作,并配上说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通过电脑或是智能电视进行健身动漫课程的观看学习,动漫课程中演示的健身动作会更逼真,更到位,更易懂,从而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健身动作要领;对于那些热衷于手机的上班族来说,休闲健身软件是健身运动的好帮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的休闲健身软件来学习健身运动,并实时监测运动数据,根据运动数据制定运动计划,不用雇佣贴身的健身教练,就可以实时享受休闲健身运动带来的快乐。
3)利用动漫衍生品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在国外,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是主要获利渠道,动漫产品只是衍生品的“广告”。以前河南省动漫把路走反了,但是现在,多数动漫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把重点放在衍生品的交易与开发上。目前,河南动漫产业的衍生品交易离“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年产值超30亿元的动漫产业大省”是越来越近了。因此借助于河南省动漫衍生品行业的逐步繁荣,可以将休闲体育用品和动漫衍生品相结合,开发设计出新的衍生品,从而拓展衍生产品链,扩大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例如,一根普通的跳绳对于青少年来讲可能毫无吸引力,更不会使他们产生跳绳运动的欲望,但是在融入了动漫元素后,会产生新的效果,手柄可以做成多种卡通角色的样式,绳子的颜色使用青少年喜爱的色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而且也能激发他们对跳绳运动的欲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以动漫媒体为依托,带动休闲体育经济国际上著名的动漫企业背后都有实力雄厚的传媒集团。在河南省,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的“全球中文动漫第一报”——动漫报对河南动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河南省动漫媒体发展还不够强大,还有很多例子可以借鉴,例如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国第一家动漫上市的公司,奥飞动漫以玩具为基础,以动漫影视为核心,构建起一条从内容创作、品牌授权、媒体传播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的完整动漫产业链。2010年,该公司成功收购嘉佳卡通,成为唯一拥有动漫频道经营权的民营企业,自有媒体和营销渠道成为奥飞掌控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可以看出,动漫媒体的传播对产业经济的带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以动漫媒体为依托,带动休闲体育经济。例如,河南电视台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拥有15个电视频道,我们可以在已有的频道中增加有关休闲体育动漫的节目,也可以模仿嘉佳卡通卫视,通过专业的频道来推广产业融合后的衍生品,从而达到带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目的[6]。5)创办休闲体育动漫主题公园,扩大休闲体育影响范围深圳华强集团创建的“方特欢乐世界”是其“文化+科技”双重产业相互整合的产物。自2012年6月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开园以来,不但带动发展了郑州及周边城市的旅游业,而且也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城市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提升了一个新水平。以此看来,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建设是动漫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新途径,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休闲体育动漫文化节,展示产业融合后的新生业,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能扩大产业的影响范围。
3结束语
利用动漫产业的多种途径创新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式,不但对河南省经济转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国务院有关《意见》的颁布,为河南省动漫产业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式提供了方向和保障。但是,在产业创新发展时,要注重完整产业链的建立,争取通过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打造出一条“创、研、产、销”一体化的休闲体育动漫产业链。
作者:张晓亮 胡丽芳 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R].2014-10-02.
[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R].2011-08-10.
[3]李林,谈国新.试析国产动漫品牌的发展路径——以武汉动漫产业品牌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57-161.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35-02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体育强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各种影响,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得到了我国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协同创新不仅在体育产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大力倡导,而且在体育产业管理发展趋势上也呈现出了一种协同创新的特点。协同创新不论是对于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还是实践应用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体育产业管理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体育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是关于体育产业管理发展趋势的协同创新的研究。
一、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内涵
协同创新这一概念是由我国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提出的,原本是指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限制,使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具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得到充分尽情的释放,从而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单位之间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找到一种能够适应不同需求的合理协同创新模式,进而为协同创新创造一种有利的氛围与环境。对于不同主体对象来说,协同创新的内涵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
在体育产业管理中,所谓的协同创新,其实指的就是各个体育产业管理主体之间进行的一种有效高效协同合作,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适应突破协同创新模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对象的合理整合与有效创新,体育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趋势引起的体育产业管理研究以及实践应用协同创新。
1.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是实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主体的协同创新,才能够为接下来的管理协同创新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单一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的协同创新、不同体育产业管理主体相互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政府、行业企业协会、科研机构、高校等在体育产业管理上形成的协同创新。
2.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协同创新。不论对于哪一个行业来说,良好的管理机制体制都是保证行业管理取得高效率的重要保障,对于体育产业的管理来说也一样,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是保证体育产业得到良性有序运行的重要因素,设计与体育产业管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2]。而设计体育产业管理机制体制的时候,要以鼓励政府、行I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出发点,从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方式,实现体育产业管理效益与质量的提高。
3.体育产业管理方式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的方式非常灵活多变,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法能够让体育产业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4.体育产业管理研究的协同创新。开展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研究工作是实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有效途径,其中,进行体育产业管理研究协同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产学研”,能够促进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3]。
二、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意义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合作方式,许多行业或产业都开始在其自身管理中进行协同创新,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因此,体育产业也要意识到协同创新的价值,在体育产业管理中进行协同创新。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1.体育产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协同创新。体育产业体育学与管理学等许多学科协同创新得到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管理的发展也受到了协同创新的持续支持。体育产业管理作为我国体育管理学科中的一个主要分支,是在交叉融合了体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使得体育产业管理理论体系逐渐被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完善。此外,在协同创新下,还在体育产业管理领域中合理引入了企业流程再造、组织文化、战略管理以及知识经济等理论,使体育产业管理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补充。
2.体育产业管理实践应用的协同创新。我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扶持优惠政策,使得体育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持续的拓展,一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分支领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原有体育产业领域的深层次发展[4]。比如,除了加大了开发传统的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体育资源的力度,而且关于体育产业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同时还加快了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传媒产业之间的融合,凸显出了新出现的体育产业领域具有的价值。
通过分析体育产业管理进行协同创新的意义可以指导,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将会是今后加快体育产业应用实践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
三、体育产业管理协同创新的机制
1.内部协同创新机制。体育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相互之间的协同也就是所谓的内部协同创新机制,指的是调整并优化体育产业的内部结构,让体育产业内部各个不同子行业可以在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创造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5]。其中,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主要有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健身休闲以及体育场馆管理,将其与其他体育产业之间形成一种积极互动的合作关系,利用主导产业来引领整个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以其他体育子行业为提托,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通过内部协同创新机制,能够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强大稳定的基础。
2.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产业协同创新可以使体育产业和其他与体育相关产业之间进行互动与交叉而形成的一类新兴产业领域,比如体育产业与加工制造、旅游、建筑、销售等行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其产业协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体育产业企业在原有基础上与其他体育产业企业或者其他与体育相关产业企业创建的新兴产业业务形态等。产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创造产品附加功能、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共享产业服务与基础设施、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3.管理协同创新机制。管理协同创新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稳定的环境基础,是体育产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整合协调以及创新管理手段和体制的过程[6]。管理协同创新中还包含体育产业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创新改革的作用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管理要履行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以及政策支持。其次,体育行业协会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与信息咨询等服务,将行业自律作用发挥出来[7]。最后,体育企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部分,要将体育企业的主导功能发挥出来,促进体育企业服务与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为体育产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区域协同创新机制。除了上述三点,在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中,区域协同创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对区域范围内的体育产业进行合理的整合,实现其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内体育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高[8]。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协同创新作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呈现出的一种发展动向,其不论是对于体育产业管理理论的完善还是实践的应用都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指导意义。今后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的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只有找到最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才能够进一步为体育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邢尊明.我地方政府体育产业政策行为研究――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省(级)际政策实践调查与实证分析[J].体育科学,2016,
(1):27-37.
[2] 钟秉枢,郑晓鸿,邢晓燕,等.“十三五”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发展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7-12.
[3] ,张俊飚,颜廷武.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参与主体的合作博弈及协同创新绩效研究――基于DEA-HR模型的16省份农业
废弃物基质化数据验证[J].管理世界,2014,(1):90-104.
[4] 马卫平,夏漫辉.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略――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分析[J].体育
科学,2015,(2):3-13.
[5] 邢尊明,周良君.我国地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政策实践、配置风险及效率改进――基于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证调查及分
析[J].体育科学,2015,(4):12-21.
[6] 何桂芳.基于品牌生态系统视域我国体育用品强势品牌塑造研究――以李宁、安踏、360°等国内一线品牌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2-46.
[7] 田麦久,孙大光,田雨普,等.中国体育: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观点摘编[J].体育文化导
文化创意产业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创意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韩国等,他们的第一发展动力不是传统产业,而是创意产业,日本甚至将创意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可见其对创意产业的重视。
创意产业的兴盛衰败与创意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才辈出,创意产业就会蓬勃发展,人才缺乏,创意产业则会发展缓慢,可见,创意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艺术教育作为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进行革新,适应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
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产业,各国都希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能够通过文化创意来提高竞争实力。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发展的规模大,在GDP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与创意产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然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急功近利,还没有研究出适合本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就着手建设创意产业园,走了先搞形象工程再引资的道路,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往往还成为当地的发展负担,与预期结果产生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些地区是没有从创意的本质领会创意产业的存在价值,一味的模仿、借鉴、引用,甚至照搬。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创意人才的缺乏。国内的创意产业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产品新意,存在着创意缺失的现象。创意的缺失来源于创意人才的缺失,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少,人才更少,高端人才可以说更是稀少,这种人才的缺失是限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2 艺术教育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是创意人才的最大来源。传统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艺术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艺术家或者艺术从业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的授课范围明显扩宽,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扩充,增设了无数的创意相关专业,比如:广告学、文化产业创意学、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时装设计、动画制作、传媒传播、环境设计、工艺与设计等,背负起了向社会培养艺术创造者和具有创新思维的文化创意人才的使命。
3 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3.1 教学方式不再适合创意产业的要求
创意产业要求创意者在时展的要求下,紧跟大众的文化需求,创造出能够给他们精神满足或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产品、创意、点子。但是,目前的高等艺术教学还停留在以理论学习为主,动手实践为辅的阶段,不能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得到灵感,产生具有价值的、新颖的创意。
创新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密切的联系生活,经常的走出学校,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去体验外面的世界,在体验的过程中抓住灵感,并结合地方实际现状进行创造,使这种创造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促进人们生活水平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比如:时装设计者,不仅要多参加时装展览,还要经常的去各大商城或网站留意最新的服饰发展动向,找出大众心理的需求,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设计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时装产品。
3.2 有技术,无创意
高等艺术教育者教育观念未能及时转变,教育过程中重点突显理论教学和设计软件的教学,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引导和培养没有做到位。比如:动漫产业,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快,但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来源于动画自身的内容,而不是技术的落后。学习动画制作的学生,往往先学习动画理论,然后学习具体的制作,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重点放在已有作品的讲解做欣赏上,引导学生制作的思维,忽视了培养学生在内容上进行创新的能力,结果导致大部分动漫制作者出师后制作技术水平很高,制作出的动画内容却得不到突破,受众总是停留在少儿群体,内容浅显俗套,没有自己的创意。创意产业是在时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需要最先进的思想来打破传统,用新颖的艺术形式带给消费者更大的视觉刺激和精神享受。要求艺术教育者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的转变转念,创新教学理论,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大胆的想象力。
3.3 艺术教育没有做好衔接,错失良机
目前艺术教育大多都从高等教学开始正规化分方向,挑选有天赋或者爱好的人去学习设计和创意,但是,一个人创造力真正可以启发的时期不在大学,而是在中小学,就像河流一样,如果在源头把水截断了,中下游就会干旱了。创意思维也是这样,如果在学生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就用既成的经验去禁锢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只会沿着前人走过的路走下去,那学生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心理就会慢慢改变,到了大学,再教育也只能是技巧上的学习和提高,思维定式已经形成,就很难突破禁锢。
因此,艺术教育培养人才不要只局限在高等教学之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意头脑的培养更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的艺术教学中(美术、音乐、手工制作等)就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不要用既成经验去禁锢他们的思维,要让学生从小学起就养成发散思维的好习惯。还要注意从小学时期到高等大学教育时期(或技校培训学校),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针对性教育,并做好阶段间的衔接。
4 结语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创意产业的作用是我们的希望,但这个过程是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艺术教育工作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突破性创意和想法的人才,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从基层抓起,让人才兴国、创意兴国落实到行动。
参考文献:
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集群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辽宁是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目前,辽宁正处于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因此,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应成为目前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基于产业集群视角,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概述
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理论其实并不是全新的学说,许多经济学家曾经对这种现象做出过相当精彩的论述。按照波特的理解,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RIS)是相对于国家创新体系而言的,它将区域经济理论与创新理论相结合,来研究特定区域的创新问题,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英国卡迪里大学的库克(Philip Nicholas Cooke)较早对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而这种系统支持并产生创新。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产业集群实际上就是一个特殊的创新系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两者都以特定区域作为研究范围,同属于区域经济研究领域。其次,二者在创新主体和环境的构成上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是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共同组成要素。此外,集群内共有的知识、技能、人才、市场、公用设施及地域的专有文化等本身就构成区域创新的必备条件。第三,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产业集群实现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在本地扩散流动。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在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的功能上具有很大的重叠性。第四,二者目标紧密相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区域竞争优势。而产业集群则体现了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通过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和创新效应,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
由于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种关联,因此,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就是要积极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应本着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结合的原则,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框架之下,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规模较小
一些产业集群发达的地区,也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规模都很大,多样化的产业集群有力地支撑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辽宁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大概在100个左右,其中60%以上的产业集群规模不足百亿元,即使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也大多是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形成的“拼凑型”或“加总型”集群。一些产业集群内企业大多起点较低、规模小,很多都是在农村或乡镇发展起来的。一些集群中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二)中小型及非公有企业发展滞后
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是形成产业集群最活跃的成分,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强化竞争,而且更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产业集群的发达程度是与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虽然有较大发展,但远不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发达省份。辽宁中小企业总体发展速度不快、水平低,对全省高新技术推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还不大,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制约。
(三)产业集群内企业集聚程度低
辽宁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然较低。某些地区只是将产业集群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摆项目,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内就是产业集群。群内企业虽然集于一地,但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群内企业之间产品结构趋同,企业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产业关联度低,价值链短,多数企业独立发展,缺乏协作优势,难以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
(四)相关配套设施落后薄弱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可以提供服务的孵化产业或配套产业的加强和完善。集聚产业与集聚地周边其他产业间的互补以及竞争关系,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亦十分重要。集群内的企业,主要通过外包和组装化生产采购体系来实现专业化生产,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则是重要的经营环节。长期以来,辽宁主导产业的自身配套生产功能欠缺,众多产业的教育培训、科研开发、信息平台、合理物流、政府服务等系列配套支撑薄弱,这些均对产业集群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五)政府的政策引导不到位
辽宁产业集群中,高水准规划引导和政策配套不够。一些由地方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于疏于管理和引导,导致产业布局零乱,企业间进行低成本竞争;而一些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园区建设,由于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往往成为缺少关联企业的“扎堆”之地,未能实现建立时的意图,没有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作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核心来源的分工、创新和网络等机制还远未形成,结果发展缓慢。
基于产业集群的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战略
(一)通过业务外包增强主导企业核心竞争力
辽宁区域经济要实现突破,围绕若干专业化特色产业,通过业务外包取得竞争优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辽宁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大型企业多。由于产业结构偏向重型工业,因此,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多数要以国有大型企业为核心。国有大型企业既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成败至关重要。国有大型企业首先要加大改革力度,明晰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在组织形式上,国有大型企业要“小”化,要将重点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上,重新界定生产过程,控制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把非核心的配套业务外包给其他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可以通过组装化生产采购体系,实现生产的灵活专业化,通过产业配套实现近距离采购,这样既分散了成本和风险,也能够克服由于经济、制度及技术等环境快速变迁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节约成本,沟通信息,灵活反映市场需求,快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发展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为此,辽宁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主动为大企业、大公司配套,打造优势产业链;加速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的合理集聚,形成一个技术先进、专业化程度高、与大企业协调发展的辅机配件产业群体;推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集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加速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内,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三)完善配套、辅助和服务性产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要形成规模经济,离不开与集群发展相关的服务业或配套设施的加强和完善。应鼓励产业链内的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做配套,或大企业自身进行衍生。此外,要按照产业链形成规律确定产业分工及布局,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导向,分类指导推进,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配套企业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除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互补外,还要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提升科技教育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重视本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搭建资金和技术对接平台,发挥本地区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企业高新技术的来源地。把聚集区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群内创新产品的“孵化器”,不断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四)发挥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发展产业集群,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引导和促进作用。合理选择和布局重点产业项目,适当的政策引导将有助于多样化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耦合,放大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科学规划与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虽然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无能为力。世界上许多国家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是在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规划指导下完成的。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政府在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规划时,应把握以下原则:首先,产业集群要处理好“大”与“小”、“全”与“专”的关系,不可贪大求全,而应按照比较优势,求专求强。其次,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动不同形态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区域之间要加强规划和协调,注重个性与特色,做到错位发展,避免一哄而上和过度竞争。
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要建立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这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建立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齐全的专业化批发市场和畅通无阻的物流体系等等;软环境方面,包括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优化经商的法制环境、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其他方面的优惠条件。通过优化环境,营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法制环境。
整合辽宁的智力资本资源。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企业创新的源泉。辽宁拥有许多国内较高水准的高校,既可以向企业输送创新所需的科技信息和知识,也能为企业培养人才。辽宁的科研优势和高等教育优势如何转化为推动本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引擎,成为不同产业集群进行创新的强大支持力量,还需要相关方面做大量的整合、调整和优化工作,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推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晓丹,张军涛,刘建国.“五点一线”战略背景下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8(11)
2.唐晓华,王伟光.辽宁产业集群:现状、思路与对策[N].辽宁日报,2008-5-26
3.黄涛,王祥伟.辽宁产业集群的演变升级问题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12)
4.宫秀芬.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9(9)
5.董国娟.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0(6)
6.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随着步入现代新型酒店时期,现代酒店业发展趋势走向了全球化与本土化,我国在大趋势的影响下,全球化在我国发展的表现是有洲际饭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PLC)、圣达特集团(Cendant)、万豪国际酒店集团(Marriott)、雅高酒店集团(Accor Hotels)、希尔顿酒店集团(Hilton Hotels Corporation)等国际大型高端饭店集团的强势入驻;而就本土化的应用,不仅有开发了豪华型、星级型、经济型等几个等级类型以适应客户差异化需求的锦江国际酒店集团等的饭店集团,也发展有以本土特色为卖点的特色酒店,主题酒店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线。
一、主题酒店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主题酒店的概念
现在对主题酒店广泛认可的概念,是以酒店所在地最具影响力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质为素材,设计、建造、装饰、生产和提供服务的酒店,其最大特点是赋予酒店某种主题,并围绕这种主题建设具有全方位差异性的酒店氛围和经营体系,从而营造出一种无法模仿和复制的独特魅力与个性特征,实现提升酒店产品质量和品味的目的。主题酒店的本质特性在于它的差异化、文化性和体验感。
2.主题酒店的发展现状
主题酒店兴起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末,现在已经成为了酒店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上最早的主题酒店是1958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的Madonnalnn,首先推出12间,后来发展到109间,是当时最早、最具代表性的的主题酒店。在全球主题酒店发展最好的地区就是被誉为“主题酒店之都”的拉斯维加斯,世界上最大的16家主题酒店中有15家位于拉斯维加斯。
为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开业的以兵乓球为主题的玉泉森信大酒店,随后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主题酒店是2001年10月在深圳开业的以威尼斯文化为主体的威尼斯皇冠假日酒店。在2005年11月27日,中国首届“国际主题文化酒店发展论坛”在江门新古兜温泉度假旅游村开幕,在此次论坛上,古兜温泉等国内22家酒店被授予“中国主题酒店”的牌匾,主题酒店由此也开始受到走入大众视线。
在近几年,主题酒店正逐渐成为我国酒店业的第三只重要力量,我国主题酒店有广东、上海、深圳等地也扩大到了四川、山东、北京、浙江、广东等地。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对2016年主题酒店的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数据可知,目前我国69.4%的主题酒店分布在大城市,但我国拥有主题酒店数量最多的地区是四川和山东,占我国主题酒店的数量的50%。我国主题酒店的发展受到地域与文化的影响,差异也较大,如在北京利用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了大批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酒店;而在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地区则利用地理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吸引了大批外商建立了众多拥有异域文化的主题酒店;在四川、广东等地区则利用其积累的丰富经验建立了大批的主题酒店。
二、主题酒店的面临问题
主题酒店通过强调地域特征与其文化来体现特色,在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的背景下,形象识别性强的主题酒店,但酒店的地域特征及其文化在创造酒店同时也限制了酒店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形象识别性强的主题酒店仅限于此时此地,有些东西走不出去,有些东西也走不进来,很难应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诸如此类的问题:主题酒店自身资源条件的局限;主题酒店的主题开始僵化;部分主题酒店更是缺少了原有的文化内涵;精品酒店、商务酒店等对主题酒店的冲击等问题层出不穷,等等。无一不是对成长中的主题酒店的冲击与抑制。
三、主题酒店的创新
在如今酒店业的高度细分化市场(Micro-segmentingMarket)下,各个酒店的发展目标改变为了特定的目标群体。受到艺术特色饭店的影响,本文的重点便是文化创意产业与酒店业的融合创新。
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他机构共同调查报告,对亚太、欧洲、北美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该调查显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可达2.25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近几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在逐年增长,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在台湾提出,是指“源自与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势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将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与酒店的结合就为主题酒店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着力点,文化创意产业为打造主题酒店的现代化魅力与潮流给主题酒店注入新的活力,为主题酒店面对酒店集团强力竞争与恶性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也能迅速占领市场。
四、动漫主题酒店的发展环境分析
目前,对动漫主题酒店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魏小安《主题酒店:时代的呼唤市场的需要》(2005)一文中把主题酒店定义为“主题”与“酒店”两者的结合,以文化为主题,以酒店为载体,以客人的体验为本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动漫主题酒店则是将文化具体为了动漫文化。它是一种正在兴起的主题酒店新形态,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天津、南宁等地。
1.优势分析
动漫主题酒店市场巨大。业内人士及动漫爱好者都清楚的了解到现在已经进入了“ACG”时代--即Animation(动漫)、Comics(漫画)和Game(游戏),在动漫王国日本的引领下,动漫产业迅速发展,至今许多动漫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如火影忍者系列、柯南系列等;并且动漫主题酒店现正处于引入期,市场需求量远大于供给量,目标客户也不再只是局限于某一阶层,扩大到了所有动漫爱好者;进入成熟期的酒店业,同样的产品比比皆是,与普通酒店相较而言,具有较大差异化的动漫主题酒店的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2.劣势分析
酒店核心竞争力的缺失。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酒店文化,而这恰是众多主题酒店的短板所在。动漫主题酒店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不能准确把握酒店的文化,更谈不上对文化的内涵进行提炼、升华。曾经有顾客对某家动漫主题酒店评价说道:“也就是有一副动漫墙的酒店而已”,动漫文化氛围单靠一面带有动漫图案的墙,更谈不到特色服务,动漫主题酒店并未真正融入动漫文化,并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特殊文化需求。
3.机遇分析
(1)动漫文化在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原来的动画片,发展至今的以动漫为中心的漫展、漫画、同人志、Cosplay、游戏等等已经融入生活,密不可分。随着2016年1月23日国内首届“次元觉醒”主题的二次元春晚在杭州宋城大剧院的成功举办,象征着动漫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2)酒店业开始注重酒店的个性化与特色化建设。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正式出台,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特色餐饮、主题酒店”。这一政策的出台,业界内认为这是主题酒店快速发展的重大契机,对此成都旅游饭店协会会长安茂成也表示,国内主题酒店迎来黄金发展起。动漫主题酒店用好这个机会,以动漫文化为基础,辅以个性化、特色化产品,既可作为单体文化主题饭店发展又可作为中性特色化酒店连锁企业发展。
4.威胁分析
(1)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需时时适应动漫主题酒店的改变。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若管理者的理念不能有所改变,上层不能带动下层,动漫主题酒店就会停滞不前。因此,要求经营者管理者能敏锐把握主题酒店与当今时代潮流的切合点,紧紧把握消费者心理特征与需求,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及时、恰当的应对策略。
(2)主题酒店的个性化服务并未真正个性化。按照顾客满意理念(customers Satisfaction),提供体现酒店文化韵味的个性化的服务以及超出客户预想的价值知觉的服务质量,是主题酒店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现目前从酒店行业来看,酒店的服务同质化程度高,对于动漫主题酒店来讲,个性化的服务不仅是要针对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还包括了适合动漫主题的特色服务的提供,如员工可进行角色扮演等。
五、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型主题酒店发展意见
1.加大文化创意产业与酒店业结合程度
消费者对酒店的需求从舒适与休闲逐渐过渡到了追求精神享受,以原创艺术为推动力的文化创意型主题酒店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不仅是动漫产业,影视业、视觉设计业等都可以与酒店业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酒店不再单是一成不变的提供住宿、饮食的地方,深入主题酒店自身的文化内涵,再加之以精简、提炼,融合服务、饮食、住宿的特色与个性化,让酒店不再只是酒店,酒店也是一道风景。
2.酒店盈利模式转型,营销内容转变
传统酒店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依赖于酒店为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等必须的服务,而文化创意型主题酒店的盈利重心也会逐渐转向“购”与“娱”,推出酒店主题的特殊文化体验服务等都是符合酒店主题的主体产品,提供题酒店相关的周边产品及一些配套的增值服务,发展、延长酒店的产业链,给予消费者不一样感官体验的同时也能增加行业模仿难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营销这一薄弱环节,酒店必须了解并掌握目标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对策,对消费者进行有效的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型主题酒店的盈利模式引导着酒店的营销策略,也就如此,酒店的营销重心就从一般的酒店营销转变为主题营销,营销的内容就从酒店服务营销转变成艺术营销。
3.注重酒店文化内涵建设
文化创意型主题酒店的文化就是酒店的灵魂所在,酒店不能只满足于浮于表面的文化包装,在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方面都需要充分体现酒店的文化特性:内敛文化提取精髓,形成夺目的文化形象。酒店的文化内涵建设更适合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合本酒店主题发展的元素可以吸收、利用,主题酒店的文化不需豪华的装修、华丽的辞藻修饰,只需要精益求精,创造独特而鲜明的主题文化氛围。
4.企业形象(Corporate Identity)战略
在未来营销竞争中,企业形象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力。企业形象建立的核心就是品牌,就像每当提到洲际饭店无意识就会联想到社会精英人士的优雅文化氛围,给人以高端的享受服务。品牌是从主题文化中提炼,定位最能代表酒店的品牌元素与文化符号,良好的品牌口碑,不仅是对主题酒店的升华,也是一种强大竞争力的体现。
六、小结
我国的文化创意型酒店现处于萌芽阶段,通过对动漫主题酒店的发展环境分析清楚了解到,如今文化创意型酒店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拥有巨大潜力。也针对文化创意型主题酒店的发展,在经营管理、文化建设两个大方向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为促进酒店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两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斌.主题性酒店设计初探[J].美术大观,2013(9).
[2]袁世.主题饭店产品开发与模型选择[J].商业时代,2005.17.
[3]魏小安.主题酒店;时代的呼唤市场的需要[J].饭店现代化,2005(9)22-29.
[4]熊爱宗.文化创意产业: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N].中国财经报,2016-2-27(006).
基金项目:江西高新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区域创业环境的视角(项目编号: RW15YB02)在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区域高新产业集群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因此其发展备受关注。近些年来,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是在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产业集聚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充分结合当前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全面强化江西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力。
1.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江西高新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产业集聚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产业集聚有助于提升产业的发展速度,并降低其发展成本,使其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虽然区域创业环境的发展对江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其产业集聚度还较低,其分散于江西省各个地域,且各自的规模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新产业发展的成本,其难以形成联动效益。另外,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比如陕西省当前形成了西飞、西电等龙头企业,其对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强。但是江西省当前还缺乏龙头企业对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使得高新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导向性。
1.2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任何产业在市场中竞争优势的关键,这更是对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在区域创业环境下,江西高新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其一般都是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此技术上进行简单的再创新,难以全面实现自主创新,这使其自主品牌较少,整个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难以掌握核心科技,因此其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小。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力度较小,自主创新资源的投入不足,缺乏创新型人才等使得江西高新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多。
1.3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
理论上而言,高新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一般较高。但是当前在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江西省高线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与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其关联度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江西省各产业发展的成本,使得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失去了基本的支撑,其发展显得相对孤立,因此难以全面发挥其对整个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江西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本和压力。因此必须要给予其高度的重视。
2.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江西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必须要提升江西高新产业的集聚度,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建立一批新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使得高新产业在此扎根,并不断集聚,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连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新企业之间的兼并和充足,组建一批大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使其能够在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大量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使其为江西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指明新的方向,不断加快其发展速度和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2.2 提升高新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方面,要积极鼓励江西高新产业集群吸收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较高水准的自主创新品牌,提升江西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新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不断加大对R&D人员和R&D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制定完善的高新产业发展政策,为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全方位的保证,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再创新,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2.3 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
加强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是当前在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江西高新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使得高新产业根据自身的发展,依据市场的规则,选择其上下游产业,并加强它们之间的联动性,降低双方的发展成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保证高新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其上下游产业的全力支持,增强其发展的动力,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
总结
区域创业环境视角下,高新产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当前,江西省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必须要从提升高新产业的集聚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升高新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等方面出发,通过强化江西高新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整个江西省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0引言
自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 C.Freeman)于1987年提出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以来,区域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日益深化。区域创新体系(RIS)建设业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发展的有力政策工具。在相关学术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多侧重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及其区域构建的理论探讨并注意到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意义,国际研究则偏好基于区域创新体系框架的区域和产业创新的实证分析,提出了“空间创新系统的概念。总体上讲,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成果丰硕,但从产业创新的视角进行区域创新分析的案例并不多见。本文在此作出尝试,旨在为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区域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是指区域创新节点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路径。区域创新节点是创新资源富积和创新密集的空间域,它具有3个空间层次:以各级城市(城镇)为节点的宏观层次、以各类产业集群为节点的中观层次和以各种创新基地为节点的微观层次。区域作用路径是推动创新节点关联互动的空间通道,存在3种作用方式:以交通、通讯基础i}施等为主体的技术联系,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等为主体的市场联系,以地缘文化、人脉网络、地域认同等为主体的社会联系。其中,产业集群是创新主体集聚区和创新基地综合体,它们间的市场联系是创新活动的本质联系,产业集群与市场联系架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市场联系是区域创新体系构架的核心。
1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特征
1.1区域创新资源的地理格局
创新资源包括科技创新所需的创新资本、创新主体和创新基地等投入要素及其依托的组织与平台,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区域创新体系空间特征的静态反映。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总量较为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平衡,武汉市的垄断地位突出(见表1)。在创新资本的构成中,武汉市集中了城市圈科学家工程师的82%、科研仪器设备原值的98%、创新主体的56%和创新基地的99%;国家重点高校、院所和国家级创新基地也儿乎全部布局于此。
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地域组织初具形态,但空间集聚方向不明,产业趋同引发无序竞争。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集聚迅速发展。现有市级以上(含市级)工业开发区63个(包括高新区7个),据此形成的各种产业集群(集聚区)主要呈西北一东南向带状分布,在以武汉市高速外环为中心的地带,在西北沿京广线、东南沿沪蓉线(长江水道)的两侧,集中了圈内产业集群(聚集区)数量的70% ( 44个),并初步形成了与东湖高新区和武汉经济区的对接态势。
1.2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
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功效,通常由知识生产、知识流动和知识运用等要素来衡量41。创新能力的总体状况及其空间差异是区域创新体系空间特征的动态表现。武汉城市圈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巨大,但互补性强,圈内各城市创新能力的个体比较和差异分析见表2。
根据表2的内容以及相关调研材料的分析表明,区域创新资源的垄断性集中和产业发展的主导性优势成就了武汉市超强的创新能力和无可争议的区域创新中心地位;周边8市的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但存在整合和提升的空间。黄石具有一定的综合创新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创新基础;鄂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创新环境优越;孝感体现出新兴农业的朝气;潜江蕴含着传统工业的凝重;仙桃的民营经济发达,中小型民营企业活跃;黄冈的社会资本优越,人力资源潜力巨大;咸宁的创新能力具有相对优势;天门的农业资源具有明显特色。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通过创新空间的互补和创新能力的整合,形成以产业为纽带的城市圈创新网络有机体。
2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与组织
2.1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
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特征,基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网络的空间图式应是一种多层次、循环式、网络状的开放创新系统。整个城市圈可分为3个创新层次:区域层次,以武汉市为创新中心;地方层次,以周围8市为创新中心;区位层次,以周边城镇为创新中心。各级创新中心以地区特色产业为依托、产业集群为载体,形成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再带动产业发展,构筑循环式创新格局;各类创新主体应以产业链为纽带,立足创新平台进行互动和创新,实行不同层次对接发展、相同层次错位发展战略,形成区域创新的网络状结构。创新系统时刻保持与区域外部的动态关联,并积极促成包括跨国公司及其研发部门等创新主体的网络连接
2.2区域产业创新网络的空间组织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5-0026-04
1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及内涵
产业投资基金泛指以投资基金形式存在和运行,主要投资与非上市公司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管理的集合投资制度。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也成为募集股权基金或有组织的私人股本市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根据《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是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管理人或托管基金资产,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体育产业科技创业、体育企业重组、基金设施建设等领域投资,并由投资者按份额共享投资收益,共担投资风险。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分为科技创业、企业重组、基础设施建设3类基金。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由投资者以购买公开发行的受益凭证的方式出资而汇聚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具有相关专门知识的专家进行管理,主要投资于体育股票、体育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并承担风险的一种投资工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主要对体育产业领域中未上市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集合委托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或另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产,从事体育创业投资,体育企业重组投资、体育基础设施投资等体育产业投资,投资收益由投资者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同承担。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按照上述专家和学者的描述,根据笔者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集资金汇集、投入方式与管理优势于一身的现代资金组织形式,它将资本的特性,人才的优势和被投资体育产业的需求特征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零散”资金的高效使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它是一种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创新,也是一种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上金融制度创新,通过发行基金的方式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然后再对体育产业中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集金融、科技管理与资本市场一体的融资创新运作模式。体育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宽广的投资渠道和丰富的利润。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在奥运经济史上,曾有很多企业是通过奥运会的经济魅力而取得成功的,如阿迪达斯、柯达、可口可乐等。但这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需要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但由于这些企业往往相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其投资于奥运经营风险是很高的,又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品,也较难获得注重稳健经营的信贷资金的支持。由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来对这些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不仅可以解决现代创业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而且通过与之建立一种“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能够为创业企业提供相对长期的有效资本支持,同时又对其赞助计划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我国本土也有一大批主要投资目标锁定在体育产业的投资基金正在酝酿和筹备。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可以有效地筹集社会资金投资体育产业,解决国家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或是国有体育经营型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有利于明晰产权,强化出资人的有限责任,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机制,推进体育产业的现代企事业制度改革。据此,我国体育产业完全有必要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融和发展。这种融合和发展有利于促进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合理、均衡发展;符合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启动社会投资等作用,在体育产业的融资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着不同的偏好和投资要求,所以体育产业中的不同分支对不同类型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着不一样的吸引力。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的现代化投融资制度,可以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分为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组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3种类型(见表1)。表1对3科不同类型投资基金的投资主体、投资方式、主要的退出方式、收益实现方式、投资期限、投资者的要求和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概念框架。
3 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战略意义
自1984年奥运会商业化以来,奥运会对体育产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奥运和经济彼此联系,相互促进,是现代经济的崭新形式。尽管金钱无法凌驾于奥林匹克精神之上,但谁也无法忽视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对经济发展巨大的推动力。北京申奥成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商机。从2002-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额外增加0.3%。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大大提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育消费能量会实现加速释放,我国体育产业将由此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体育产业会吸引着更多中外资本进入这个市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虽然发端于政府主导创新,但更具有诱致性创新特征。承办奥运会国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表明,作为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方式,除了取决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行业的市场容量以及成长前景外,构建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对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至关重要。在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它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就是说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较弱、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时,政府应该在政策环境等方面发挥领导、扶持、协调、组织和服务的作用。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以及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的壮大和环境的完善,政府应该逐渐退出,变为引导和支持。借助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载体,政府力图实现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金融支持与金融制度创新的目标。因此,连接体育产业、集合资本、催生市场,实现将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中非正式金融活动合法化、制度化,破解民营体育企业融资瓶颈,为高科技体育产业、新兴体育产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支持,将成为北京奥运会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要达到的直接目标。
举办奥运会既是一项大型的重要国际赛事,又是一项国际
公认的大型社会活动,它能产生巨大的奥运经济效应,从而拉动主办城市和国家奥运经济的后续发展,形成“奥运后经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材料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经济和金融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北京奥运会后积极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促进我国新兴体育产业与行业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奥运经济增长,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看来,奥运后期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仍会在较大时期内面临转型期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滞后问题,作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金融改革破冰之举的体育产业基金,必须在超常思路上进行突破性创新。
4 突破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三大难点
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必然要与三个问题碰撞;长期以来非正式制度下民间资本合法化问题。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单一,导致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与高投机问题,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上的金融深化、创新与发展趋势下的风险控制与监管制度冲突问题。奥运会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必须在这3方面实现有效突破,才能实现持续高速成长。
4.1 突破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准入限制,提供民间资本进入通道
民间资本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资本,民间资本的能力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希望。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支持模式,其制度创新的初始动因来自于民间资本的利润追求。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诞生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当民间资本在增值运作过程中认识到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提供良好的利润来源时,以建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机制为目标的制度创新就开始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民间资本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本供给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低现金流量的特点。我国民间资本储量巨大,但长期不能合法化,重要原因之一是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金融抑制改革政策产生了市场挤出效应,大量民间资本转入地下金融或高投资领域,加大了隐性风险和创新难度。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可以给民间资本公开合法的进入渠道,求得共同的生存与发展。既能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投资领域,缩小中小体育企业由于普遍存在金融资源短缺,特别是长期融资由于金融资源供给不足而形成的巨大资金配置缺口,又能减轻投机市场对金融资源吸引空的压力,释放部分风险累积效应;此外,锁定部分资金也利于国家在金融调控与货币政策方面建立一种连锁推进的正反馈效应。欧美国家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产来源也主要来自民间资本。欧美国家民间资本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产来源结构中的绝对强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水平。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产来源中政府资本的绝对主导地位。
4.2 突破单一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退出模式。构建多层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有效退出机制
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必须拥有良好的退出渠道。退出机制是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一个完整周期的完成阶段,是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国外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有3种主要形式:公开上市、关权转让和清算。奥运会要使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实现资本有效退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基金(包括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模式限于3种:多数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通过私下协议收购或转让退出;部分基金选择长期投资红利回报;少量基金借助国际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退出。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企业抽回投入的基金资本,加上被投资企业较高增值的收益,不仅是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本循环运转和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前景条件。同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退出实现的资本收益越高,用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再投资的数额也就越大。因此,政府在保障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本的来源时,应该重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本的退出机制建设,以确保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本获得高额回报退出。依托单一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上市退出的总量非常有限;建立多层次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退出机制迫在眉睫。
4.3 突破制度框架,建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关法律制度
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必须依赖完善的法律制度。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为企业提供创业资本,通过管理上的参与将科技成果“孵化”为实现生产力的特殊投资。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投资。因此,严格规范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运营机制,是保障奥运会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发展的必须措施。从奥运城市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表明,政府建立规范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将极大地促进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制度是规范风险投资人之间、风险投资人与企业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经济行为的法律制度的总称。从北京奥运会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活动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1)规范并完善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2)制定有关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法规。(3)市场监管法律制度。主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因素体现在税收、产业投资基金市场的法律监管以及破产法等方面。与主办过奥运会国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有关法律制度相比,我国缺乏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主体法律制度。我国尚未出台《投资基金法》中有关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制度,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没有权威定界,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也缺乏法律依据,一些投资机构名不副实。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渠道存在法律障碍。在美国、英国和法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资本的来源应包括银行、证券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养老金、保险公司、企业、富裕个人和家庭、国外资本、政府等。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银行法》规定,允许信贷机构将自有资金的5%,用于产业投资基金业务。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及有关养老基金的规定禁止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向企业直接投资。体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对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发展也是严重障碍。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明确界定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性质、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以促进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发展。2007年3月生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办法》已经明确规定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有限存继期、优先股以及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投资,以及事先的约定管理运营费用或管理顾问费用的计提方式等有利于改善关系的运作形式,并放松了设立上的限制,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特别保护。当前,为了保证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机构的独立性并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仍需要改变目前存在的一。些制约要素,例如,许多规定与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要求的合约灵活性产生了冲突;双重税负要求在大大降低了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公司的投资收益;有限合伙制仍然没有自己的合法地位等
等。另外,目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在融资渠道上仍然较窄,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允许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进入。而在政府参与的问题上,应当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而不应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5 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几点对策
5.1 创新多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模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以扩张规模,整合资源,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动力。综观举办奥运国家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多渠道、具有不同形式和效率的投资基金的注入将会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特殊的活力和成长性。借鉴主办过奥运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设计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要有功能定位与性质划分,以对接不同投资基金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的需求。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将是多品种、多形式、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见表2)。
5.2 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扶持力度
(1)体育经济市场的严格管理问题“。后奥运”时期,我国各种体育产业均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这种发展势头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与体育经济市场的发展。但是,在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中,则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交叉管理问题,制约着我国体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制定了一些管理条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的管理细节以及法律效力依然有待研究与加强,以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市场的法制化管理,从而带动体育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2)国家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问题“。后奥运”时期,我国的体育消费才开始逐渐增加,但是作为第三产业范畴内的的体育经济,国家对其发展的扶持政策还不明确,只是发行体育彩票,却没有其他相应的体育经济发展引导政策与手段。这种不明确的政策扶持状态与薄弱的扶持力度,对体育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
(3)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压力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些跨国企业在我国设立分厂,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体育经济发展而言,跨国企业进入我国体育市场与我国的体育产业进行激烈的竞争,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如果我国体育产业不能有效提出创新发展策略,缓解竞争压力,将会制约体育经济的发展。
(4)体育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问题。任何经济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才能够积极应对不同的状况与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但是,在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跟不上体育经济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对经济管理的手段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创新。这样的管理人员是不能适应体育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能创新体育经济发展策略的。
2“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我国国民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正在逐渐提高,体育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发展体育经济是具有极大潜力的。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解放思想与发展观念,以创新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1)认清体育经济市场发展主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体育在竞技表演、健身娱乐以及无形产业三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国家应该将这三个产业作为体育经济市场的主体对待,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扩大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必须提高对大众体育的认识以扩大我国体育的规模;另外,在市场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对运动员转会问题,更是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规范体育经济市场的发展。
(2)国家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因此,国家体育部门必须积极完善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制度,并配合国家其他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比如税收政策、体育基金政策等。另外,国家对体育彩票的发展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其商业化发展程度,并开发其他体育产业形式以促进体育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强体育经济市场高素质管理团队的建设。我国要想促进体育经济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科学分析体育经济市场状况,积极应对体育经济市场变化,进而能够制定创新的发展策略,以最大化地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积极引进先进的市场管理观念,创新市场管理手段,在提高自身专业体育技能与管理素质的同时,最大化地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创新发展。
(4)调整体育产业结构以应对国际竞争压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国民对健身娱乐的认识不高,虽然体育消费支出已经大大提高,但是依然还存在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因此,我国体育部门必须调整体育产业的结构,引导大众进行体育消费,鼓励民间资本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并结合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系统,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国际竞争压力,使体育经济向着大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引言
随着《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湖北体育产业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形成了体育场馆开发开放网络、体育彩票销售网络、体育用品销售网络。体育产业成为湖北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湖北省政府充分利用体育与旅游的有利条件,以构建“湖北体育旅游圈”为重点,对全省体育产业进行深入考察,打造“大武汉都市体育旅游圈”“武当文化体育旅游圈”“神农架神态体育旅游圈”“恩施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圈”“大三峡体育旅游圈”五大体育旅游产品,整合湖北体育与旅游资源,引导体育旅游项目服务升级,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本文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产业融合为视角,结合体育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性和基本特征,重点探讨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创新成长的实现途径,以期实现产业融合应用研究的创新,也为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二、研究意义
(一)实现区域体育产业绩效最大化的战略途径
众所周知,随着工业化的深层推进,体育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度,其涵盖经济功能在内的社会、教育、文化等多重功能逐步显现。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亦充分展示了其集聚特性,其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和关联效应的发挥使得体育产业价值的总量并不单一的由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所决定,甚至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区域相关产业的价值增量表现出来。区域体育产业的绩效如何实现最大化,其产业融合化发展是战略途径之一。
(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看,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使原本分立的产业价值链部分或全部实现动态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价值链。新的产业价值链必将改变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大范围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次,从交易成本来看,体育产业融合成长,实现了企业跨体育从事多角度经营管理,注重组织创新将外部市场交易企业内部化,最终降低了相关产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在产品高附加值背后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进而促进产业主导新的消费潮流,最终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稳固提升。
(三)发挥湖北省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效应
“十二五”时期,我省牢牢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圈一带”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以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重要契机,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应国家体育总局“北雪南展”的构想,全力打造南方竞技滑雪和滑雪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华中地区第一家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高山天然滑雪场――神农架滑雪场的筹建系。我省敢于创新的品牌示范工程,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对神农架国家滑雪场的规划、运营管理进行实证研究将对我省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国内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借鉴
从国外研究来看,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体育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其相关产业从业务、市场、管理等方面充分实现了互动和融合。
自1996年体育旅游(Sports Tourism)概念被提出之后(Weed等,2004),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和对接作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不仅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产品分类、经济社会影响等诸多层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性的建议。Glyptis(1991)提出体育与旅游整合建议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战略规划、服务设施发展、城市规划与营销等内容。在国内,程琳琳(2005)最早提出体育产业融合的概念,他认为体育的产业融合作为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体育产业化的本质。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管是产业间的延伸还是产业内部的重组最终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资源禀赋。曹亚东(2011)认为,现代大型体育赛事作为构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与传媒产业形成融合。两者的融合既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体育赛事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也有政府政策的引导与鼓励、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其他动力机制的影响。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从业人员素质、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体育赛事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产生重要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产业整体发展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产值较低。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和态势较为乐观,且彰显潜力。特别是2008年奥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而体育产业在近三十年的探索发展中,其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联广度、关联深度、影响力度和感应程度的研究逐步得到重视,体育产业发展的融合态势昭然若揭,对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研究亦逐步深化。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到融合和竞争协同存在,体育产业融合实际上表现为:融合程度加深―竞争成本提高―企业组织创新―节约竞争成本―融合程度加深,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深化的发展过程。
四、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态势分析
根据资料显示,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目前并不成熟,存在着产业项目较少,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体育投资热点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市区,如武汉、荆州、襄阳等地,其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发展速度快,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体育消费发达;而一些欠发达的地区的体育产业效益低下,发展严重滞后,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市场尚未形成。湖北省的体育产业主要是以体育彩票业、健身娱乐业为主,作为体育产业本体产业的竞赛表演业除了在武汉有一定经济效益外,其他地区几乎为零。作为体育产业产业的体育用品业和建筑业也是零星分布,并没有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集聚效应,同时体育中介产业也是严重落后,阻碍了湖北省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管理规范化是产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虽然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相配套的有关地方性法规,但仍然有一些不明确之处,如管理权限的进一步明确划分、法律责任界定、执法程序的规范统一等,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地方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体育经营项目管理权限交叉的情况。
五、促进湖北省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加大政府宏观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体育人才、技术、资金、劳务、信息、中介等要素流通市场的建设,实现对体育产业实体在经营过程中的体育专业性指导成为壮大体育产业竞争实力的第一环节。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出台各类支持政策,不仅要出台和实行引进人才、发展体育产业的固定,同时也要出台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和保障规定,从而达到鼓励并保障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第二,促进相关资产重组,优化产业链。新的市场发展时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原来由政府包办的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改由政府、社会、市场、大众消费组成的“多元驱动”。第三,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实现管理机制创新。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但尽可能少干涉企业的经营,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合理的科学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引导、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第四,整合关联资源,突出特色项目。湖北体育产业可做“水文章”,从而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营造水上体育旅游大省的形象。对于已重复开发的新水项目进行整合,打造水体旅游精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XJ201515)。
参考文献:
[1] Weed Mike. Bull. Chris Sport Tourism[M].Oxford: Butter worth-Heinemann Ltd.2004:178-196.
[2] lyptis. S.A. Sport and tourism. In progress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M]. COORER C.(ed).Belhacen: London.1991:16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