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10:56: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的工作环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并且就此提出一些消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一,社会不断在变化,给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期望,高校体育教师也不例外,而且社会的多元化,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余地和机会。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期望,使得高校体育教师倍感工作压力,感觉工作环境的压迫感。第二,由于使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可度较低,在大家眼里,体育教师都是一介武夫,这也是多年来封建思想导致的,在重文轻武的年代,体育教师更是低人一等,在社会上长期得不到认可和尊重。这种周围给予的压迫力,使得高校体育教师无法正常轻松地开展教学工作。最后,社会福利,包括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生育保险等对体育教师倾斜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比较低。
(2)受组织因素的影响。第一,学校这个组织对体育教师没有做出正确的定位,体育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且还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他们是一个多角色形象,既是家长的人,又是学生的楷模,又是学校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己等。如果学校无法很好地对体育教师进行定位,就很可能使得体育教师的角色混乱,导致他们丧失对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第二,在学校,体育教师得不到很好地待遇,体育一直都被看成副科,学校对此都不是特别重视,甚至有些取消体育课,将其改为语文数学等主科,这样使得体育教师在学校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他们没有补课费,防暑降温费,劳务费,奖金等,而且这些费用占了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的很大比例,如果没有这些经济基础的保证,教师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出现消极应付上课的现象,甚至有很多体育教师另谋出路。
2、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我们要想减轻消除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就要多方面入手,对于他们工作环境的改善,应该是重中之重。这里提到的工作环境,不单单是指我们常指的物理环境,还包括其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根据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两点消除策略。
(1)注重良好学校组织环境的创建。第一,对于学校方面,学校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到高校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提升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尊重体育教师的地位,给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便利条件,真正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第二,学校要尽量满足体育教师的合理需要。要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要做到和其他学科同工同酬,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在做好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从精神上满足体育教师的需求,有效地激励他们进步,使他们在真正意义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感,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心理,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11-02
就业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平面设计作品的完成还处于理论上的临摹,平面设计作品难以独立完成,不能较好地适应公司的工作方式。究其原因,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从高校毕业出来的教师缺乏行业实战经验,缺乏参与企业互动交流。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紧缺,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进行专业作品设计制作时,专业工具缺失,停留在简单电脑操作的单机环境。传统模式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与技术、市场、社会的联系,专业课程开设与企业实践的衔接不够。
为改善当前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困境,本校尝试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开展基于工作室的项目教学。在工作室的实训环境下,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实现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承接平面设计商业技术项目为主要教学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企业指引下,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训练专业技术和培养职业能力。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探索“课程设置职业化”和“能力训练岗位化”。
一、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的环境布置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这种作坊式的教学以技术实践为主导,实现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西方已催成熟,并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应考虑工作室的功能布局和专业文化特色。装饰性陈设以美术品、影像作品等观赏性饰品为主,并注重色彩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工作室按功能划分,可设置五大区域,包括手工制作区,摄影区,电脑实训区,会议区和展示区,还可以设置项目经理室和休息室。工作室是教学的主要场地和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
二、平面设计专业在工作室环境下可行项目的设计思路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要学习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后的评价,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支持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项目教学法对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平面设计实践课项目的设计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知识技术到解决实际问题,循序渐进地展开。可分四个阶段,进行进阶性项目的设置,以求学以致用,让课堂理论融入实战项目中去。
第一阶段,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整合,精心设计小型项目,注重每个项目所涉及的课本知识,把握好难度,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可较顺畅地完成项目,如菜单排版、婚纱摄影特效制作等。
第二阶段,积极承担学校和社区有关平面设计的宣传工作,如制作各类条幅标语、各类海报、招生简章、校卡、班服、活动手册、纪念册、运动会秩序册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第三阶段,参加设计网站(如猪八戒服务交易平台)的商业任务挑战,检验设计作品能否中标,领略同一设计任务的不同设计风格,取长补短,有效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近期中标的项目有:郭绮玲同学的A4三折页宣传单张需求项目,李展鹏同学的A4对折页宣传单张需求项目,陈文俊同学的LOGO设计需求项目等。
第四阶段,承接企业项目,并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体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氛围。近期成功合作的项目有:广州市食之原商贸有限公司网店建设和新产品宣传手册制作,万圣物资回收服务有限公司画册制作,与新天地广告公司成功合作画册制作、横幅标语设计、宣传海报设计等。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市场化、更专业化、更商业化。
三、项目引领,企业参与,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
1.开放式的教学,工作室即是教室,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它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把教室、课程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得课堂、教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讲学方式方法也是开放式的。工作室的构建模式对照的是企业的工作模式,教室即是工作室,工作室即是教室。这使学生能更早地熟练公司的工作氛围、流程,从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者身份转换。
2.项目式的教学,实现课程整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整合需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专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课程的开发应由企业代表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以项目为载体,根据企业的技术标准来制定项目标准,并开发工作手册,克服了课程开设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课程整合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突破课程内容的单一,避免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战,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工作室下进行项目教学,可以把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和教学研究串联结合,拓宽实训教学的广度,专业学习的深度,实现教学、生产的无缝对接,实践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四个方面可以很好地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一是企业代表参与教学,把社会需求带入到教学项目中来,实现“艺术、技术、市场”的结合。二是企业减轻了在培训方面的人力、物力,项目作业转化为产品设计,更是互惠互利。三是教师、企业、学生共同研发项目、共同参与科研活动,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师科研、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师资团队。四是可以利用工作室的资源环境开展社会培训,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辐射能力。
四、引入行业标准,分工明细,实现“能力训练岗位化”
1.创新岗位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工作室可以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鼓励性学习为主,明确奖罚、分配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岗位的安排上,可设置工作室负责人、教师团队、企业代表、项目技术组长和项目组员。他们的大概分工可以做以下考虑:工作室负责人,负责项目承接、项目总体规划和项目验收;教师团队,具体负责项目开展、教学管理和校企互动;企业代表,参与项目技术指导和项目验收。项目技术组长,每个项目小组指定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作项目的技术支持专家,以提高项目效率,并减轻教师的指导压力。项目组员,组员根据市场法则设定角色,如设计总监、设计师、设计助手、设计业务等,并实行轮换制度。组员明确自己在项目设计团队中的岗位职责,齐心协力完成项目。
2.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市场对平面设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包括三方面:专业能力,平面设计领域的基础专业能力和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方法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独立思考、创新设计和分析决策能力。社会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模拟一线设计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所,直接感受平面设计工作的真实情境和工作压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在项目式教学中,项目工程的规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方式;设计项目的客观性与条件性,要求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小组合作,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设计内容要有创意,帮助学生形成创作思维;到项目实际场地考察,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与需求客户的沟通,锻炼了学生忍耐与坚持的职业素养。
3.建立职业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工作室的项目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重点应体现职业化,评价主体可多元化,评价角度要全面化,注重过程性评价。一是以项目为评价单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量化评价,包括项目每一环节的完成度,设计理念,创新性等。二是职业素养的考量,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工作态度,职业规范和道德的体现等。三是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企业参与评价和客户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
五、小结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成立工作室,把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商业技术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能较好地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实行岗位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职业化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较好地实现“能力训练岗位化”。在工作室环境下开展项目教学,对改善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面向市场。
参考文献:
[1]温振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3.039
Web Site Development Based on Real Work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Reform
CHEN Hao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100048 )
【Abstract】The websit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in computer applied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oriented site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website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f the real work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case of the real site of the School of developing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into a real working environment, to achieve zero workplace docking good teaching.
【Key words】website; teaching; reform
0 引 言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1]。随着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深入,以就业为导向设置的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以网站开发课程为例,在传统的网站开发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通常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习后虽然能够直接从事网站开发。可是,由于简单案例教学的局限,学生毕业后仅仅能够单独开发小型的网站,却很难融入企业的团队网站开发中[2]。因此,我院网站开发课程的教学从开发学院真实网站的案例背景出发,把项目管理融入真实工作环境中。使学生亲身经历网站开发的整个过程,体会网站开发中的不同角色,实现与职场的零对接。
1 项目开发小组组建
1.1 组建开发小组
在企业网站开发中,一般要组成开发团队[3]。在学期开始,由学生自由组织开发小组。开发小组的成员的多少由项目大小而定,一般在教学中,为了不让某些学生当“东郭先生”,开发小组不易过大,一般控制在3~5个人。在小组中至少应该包含3个角色,分别是组长(兼职策划)、美工(兼职测试)、程序员。在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角色可以互换;除了互换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由别人“帮助”其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在组建开发小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网站开发基础。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小组的构成进行有效地安排,避免“强强组合”、“弱弱组合”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1.2 项目分工
在项目开发中,组长负责项目总体设计,提供详细的策划方案和需求分析;开发进度的定制和监控,按照教师制定的开发规范,负责各个环节的评审工作,协调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开发,是整个项目的第一负责人。美工,根据组长的策划和需求分析,使用PHOTOSHOP等工具设计网站静态页面,包括界面、Logo还有简单的FLASH动画,为了让同学们适应不同的角色,项目中美工同时负责代码测试。程序员,根据项目总体设计来设计数据库和实现网站动态功能模块。
2 教学组织
在整个学院网站开发过程中,学生们是严格按照项目开发的流程来进行网站开发。包括需求分析、项目模型及流程分析、设计与开发过程、系统测试、技术支持等阶段。由于学生不熟悉开发过程,需要教师进行项目开发的讲解与演示,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及时进行指导。
2.1 教学演示
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习惯采用项目管理进行网站开发,而普遍喜欢各自为主,自己独立进行开发。所以在网站开发的前期,教师要结合自己开发学院网站的实际,对每个角色进行讲解,必要的时候。
2.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网站项目开发的成败, 在开发软件中,一个网站项目的确立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需求上面的,这种需求往往来自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或者是出于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少同学忽略用户的需求,自己想当然的替用户设计需求
为了更好的设计学院网站,我们要求小组必须实际调查用户的需求,包括领导的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网站基本功能描述书》;调查之后,向关心学院网站的学生家长、学生进行电话调查,生成《用户调查报告》。最后,经过综合分析沟通,形成《学院网站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之后,如果需求通过,则由课程老师代替客户签订需求分析确认书。
2.3 设计阶段
和其它企业网站开发一样,在学院网站开发过程中,最花费时间的是总体设计和测试,而程序编写代码所占的时间并不多。由于同学们缺乏项目开发经验,有的小组需求分析通过后就急于开发写代码,先把程序写出来再说,由程序然后倒推总体设计。由于没有注重总体设计和测试这2个环节,结果造成返工。所以在开发中,必须严格要求大家按部就班进行,确保网站开发顺利完成。
在设计过程中,2条主线分别是前台开发和后台开发。前后台开发在项目开发早期互相没有交叉,可以分开进行设计。到了开发后期就需要把界面和功能模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也就即将的网站。
2.4 网站测试
网站开发完成后,虽然同学们自己的测试,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更关注于设计也看淡测试,往往草草进行测试后就上交自己的网站。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予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可能,让最终用户进行测试。如果有困难,教师安排其它组的学生进行测试。从而避免测试走过场。测试人员会根据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各项测试,以达到客户的需求。
3 总结与提高
网站开发完成后,同学们会对开发过程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些真实的网站交给学生进行开发,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4 结束语
把真实网站的开发过程引入课程,让学生不再“模拟”进行网站开发,无疑是提高学生网站开发水平的好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由于笔者的角度和水平有限,教学改革并不全面。这里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对网站开发教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改革。
参考文献
【引言】:节能减排是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做好各个城市及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实现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目的。那么,如何从节能减排视角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是相关部门急需思考的问题。
1、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不利于监测成效的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①技术落后,成果不理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有很多先进的监测技术出现,但是由于基层环境监测部门财力与人力有限,因此不能及时将这些监测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去,依然凭借老经验、老办法对环境进行监测。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基层监测部门的检测仪器还是上世纪90年代购置的,很多都已经损坏或老化,这就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再加上不能利用新技术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导致监测工作质量一直较为低下。②经费不足,仪器陈旧。随着节能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各个产业与行业都积极引进新的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部门要想获得更精准的监测数据就需要将更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应用到工作中来。但是,由于设备落后、经费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基础设置还远远落后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日常监测工作用到的监测仪器数量与种类过少,并且都严重老化,因此所监测到的数据资料无法满足需求。
2、节能减排视角下的环境监测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多年环境监测工作经验,从节能减排视角探究了一些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
2.1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监测质量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高标准的环境监测需求,政府部门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大资金扶持。只有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才能使得他们有能力引起先进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为高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②制定恰当的环保制度。为了获得更多的环境监测资金来源,就需要政府针对企业制定合理的环保制度,制度要求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应扎实践行“节能减排”理念,并缴纳一定的环境监测费用,以补贴更新环境监测仪器时需要的资金缺口。③积极转变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职能。当前,基层环境监测部门承担着监测工作与监测收费两项工作,这就使得人手本就有限更无充足精力用来监测环境。因此,只有及时转变其职能,才能使得他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本质工作中,从而大幅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与质量。
2.2优化人才结构,增强监测能力
当前,我国基层环境监测部门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监测环境的专业人才普遍匮乏。因此,为切实增强基层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能力,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环境监测优秀人才到基层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就需要政府机构制定优越的保障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人才、留得住人才。②制定恰当的培训计划。为了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就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管理人员依据职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应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将在职培训与岗前培训有机结合,将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结合。为充分激发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还应将培训情况与职工的晋升及工资直接挂钩,借助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方案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③加强管理工作。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将监测人员的工资与其绩效联系在一起,那些工作出色的人自然能得到较高的薪酬。只有差异化待遇,才能激励监测人员更加主动地工作,才能积极提升个人素质,从而切实增强自身的环境监测能力。
结语
为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人们积极将节能减排理念贯彻到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环境监测工作可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有助于节能减排方案的合理制定与高质量执行。因此,只有全面了解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应对,才能真正从节能减排角度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
一、生B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分为一般生态理论和系统理论,梅叶将生态论和系统论统称为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类的发展看做是不间断的适应环境并且与环境的很多层面进行系统交换的过程。人类与生俱来的拥有与环境进行交互沟通的能力,不仅可以从环境当中取得对自己相对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可以向环境表达自己的某些信息。而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要想设身处地的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就要了解其成长环境,因为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是长期受环境影响并且影响环境的结果。
二、社区工作
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当遇到困境时社工理论体系会根据新的发展研究点,去摸索、促进相关体制的完善,进一步深化理论的内容,完善社会工作体系、充实社会工作实务内容。而社区居民的各种社区服务需求的出现促进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诞生于发展。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社区工作与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统称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而社区工作不仅仅只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工作方法,同时它也是一项社会服务。
(一)社区工作的特征。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为服务对象而不仅仅局限或者等同于其他社会工作服务方法。社区中的任何居民无论他们的特征有什么不同,只要生活在此社区中就可以共享社区所有设施与福利,并对社区环境进行保护,有良好的社区环境意识。社区工作的目标是鼓励居民一起参与社区建设,集众力解决社区问题,为社区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尤为重要的是社区环境的保护,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居民没有好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怎么会有一个和谐向上的社区。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社区工作可以促进社区居民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并且参与解决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或受社区问题影响的居民通过社工的鼓励可以主动的向社区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进而使社区资源权利分配到达一个相对合理的状况。社区居民应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营造社区安全美丽环保的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应有的权利。
三、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最关键的问题之一。社区工作中的环境问题也尤为重要,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怎么能建设出拥有良好素质与文化的社区呢?
(一)环境行为。这一专有名词被提出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这一的定义也至今没有一个标准性的定义,但无论定义是否标准化,他们的内在含义几乎是一致的,对各种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动进行解决或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社区中各业主对社区的环境行为有好有坏,当然,良好的环境行为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环境意识。所谓环境意识,这一名词至今也同样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结合众家对环境意识的理解,笔者认为环境意识即人与环境的交互认识与影响和人类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总和。人与环境是互相影响的,在社区中,一个好的社区环境会起到帮助居民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作用,而良好的居民环境意识也会促进社区环境更加美好。
四、社区工作对居民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对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工作,让社区居民懂得人与环境是交互影响的,人类做了哪些破坏自然、破坏环境的事情,自己本身也终将会受到影响。相反的,人类要懂得顺应环境,爱护环境,不对环境进行大肆破坏,环境终将有利于民。在社区工作中,要让居民领会到好的环境行为与良好的环境意识会对社区环境产生好的影响,以便居民可以更加自觉地、有意识的保护社区环境,让社区环境不受到破坏。
社会工作者在进行社区工作的同时要让居民深刻的了解到居民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及其意义,何为环境行为?何为环境意识?懂得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的意义有哪些?懂得这些知识对居民本身有什么帮助或影响?是否会促进社区环境与居民生活更加和谐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在社区工作的过程中进行解决,以培养社区居民好的环境意识与行为,同时让居民懂得他们良好的行为与意识会帮助他们所在的社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应对居民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意识有着正向的影响,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有正确的环保观念,以身作则,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最终为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带动居民群体参与环保,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张玲玲.社区管理体制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苏州市金闻区X社区为例[D].苏州大学,2012.
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科技产业成果推动生产力的时代,而所谓的网络环境,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人们的学习生活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教务工作是学校中最为繁琐的事项,它是将学生的资料(如课程成绩、个人信息等)进行统计、汇总、归档。这项艰巨的工作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在管理、服务、统计、汇总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如果还是以前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肯定不能适应现代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只有引入类似基于网络条件中的虚拟教务系统的技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才能被释放。由于内外环境的共同催生,虚拟教务工作也由此产生。
1.虚拟化教务工作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虚拟化教务工作是一种虚拟技术,利用校园里的局域网将学、教、管三方连接起来,老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这个系统传递给教务处,教务处将各科老师上报的成绩汇总统计,然后向学生终端公布,这个虚拟的教务系统还可以将学校教学活动安排给老师。与传统的教务工作相比较,已经没有面对面的对话,而是在电脑前的交流。这种虚拟化的教务系统的建立依赖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2)该项技术的优势。第一,进一步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重组。降低人工成本,教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例如,以前的大学报到,教务工作是将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信息人工输入电脑中,工作量很大,现在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虚拟教务工作可以直接从高考的录取数据库里读取相应学生的信息,省去了大量信息的输入工作。随着学生的每年的变化,可以自动更新信息,对于维护也可以实现智能化。第二,将教务工作分解到管、学、教三个环节上。每个人都干一点,本身繁重的工作将变得更为轻松。例如,每个学校现在都在网上设立一些学校的精品课程,将一些优秀教师的上课视频搬到虚拟教务系统之中,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系统对教师的上课进行打分,这个打分成绩可以综合到教师年底的绩效考核之中。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网上解答学生的提问。该系统并不会在时间或者地域上受到限制,无论是信息,还是服务的种类和方式,每个人所面对的都是一样的,这就可以体现出教务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虚拟化教务工作的特点
(1)数据共享。该系统将教、学、管三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资源库。每一个人(包括学生、管理人员、教师)都是这个数据库的享受者,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这个数据库的维护。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为该系统提供数据,经管理人员后台审核之后网上,资源共享。这样将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2)知识共享。例如,那些通过书籍和文字记录下来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基于网络条件下的虚拟教务系统中充分得到体现,可以通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文字、影像、声音、图片等进行交流传播,这种知识形式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最明显的知识形式,可以在虚拟教务系统中分享给每一个人。在另一方面,隐性知识是需要管理人员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操作,比如“录入成绩”“网上通知”等。
(3)专家共享。在虚拟化教务工作中,专家服务可以被不同学生或教师运用。这个巨大的数据库不仅仅属于教授专家,也属于每一个学生和年轻教师,该系统将教授和学生用一个无形的数据线连接起来,学生出现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向专家教授提问。由于这种一问一答是在整个网络的视角下进行的,专家的意见和回答可以在网上被其他人看到,共享专家的智慧。
(4)同等待遇。所谓同等待遇,就是大家在这个系统中是平等的,没有什么VIP,更没有人有权剥夺别人享受该系统资源的权利。还说刚才那个例子,专家电脑那边只能看到问题是什么,但不知道是谁提出的问题,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向专家提出问题。这就体现出每个参与者在这个网络里是同等待遇。
3.知识管理功能
知识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对象就是所谓的知识。我们知道知识是抽象的,人类之所以可以将文明传承下去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抽象思维,可以将事物表面的现象通过抽象思维转换成文字、数据等。古人的“结绳记事”就是最为原始的知识管理的例子。现在可以用文字书籍、影像资料、数据、图片录音记录下来的知识属于一种明显的知识。还有一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表达形式,叫做非明显的知识。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教务系统对明显的知识进行管理十分简单,就是将文字书籍等出输入数据库中,大家就可以分享了。同时,该系统还可将非明显的知识向明显转化。
(1)对于明显知识的管理应用。对于明显的知识,该系统的管理涉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统计,上传等,是整个系统的基石。首先,文字资料的收集管理。利用系统中的标记功能将文字资料进行分组归类,实现数据库的系统化。其次,已经是电子版的资料,系统管理人员要将其进一步整合到整个管理系统数据库里。最后,现代的互联网的发展迅速,网上各种资料都有。我们要聘请专门人员在网上“淘换”自己的系统数据库里没有的知识。淘换回来之后,还要进一步分类、归档。
(2) 对于非明显知识的管理应用。非明显知识是更为抽象的知识,就是人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它们只储存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在这些非明显的知识上,专家教授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有一些知识叫做“经验”,它们只储存在一些专家的大脑里,我们的虚拟教务系统也不可能将专家教授的大脑扒开,取出非明显知识。只有换一种思路,将专家教授储存到我们的系统之中,也就是专家会诊系统, 将专家教授组织起来定期给学生讲解他们学习生活的经验――非明显知识。
(3)非明显知识明显化。就是将专家教授的经验进行转化,总结提炼, 进一步向明显的知识转化。可以将专家会诊系统的记录整理归档形成一个专家答疑数据大资源。同时将在校学生的信息(专业、年龄、成绩等)收录到系统之中。收集教师的上课资料,建立一套教师使用课件的数据库,将知识模块化,想听那段,放那段。还有就是教学手段的数据大资源。将典型的案例教 学、引导式教学录像收录下来形成教学手段的大资源。这些都是非明显知识明显化的手段和方式。
4.结语
随着高校的扩招,基于网络条件的虚拟教务系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将他们的工作压力分摊了一部分给教师、学生,调动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系统的知识管理涉及明显知识和非明显知识的收集管理问题,还涉及非明显知识明显化的问题。现代的虚拟教务系统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不足和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关于非明显知识明显化等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内涵
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处在一定具体的环境之中,并受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在不断作用于客体的同时,也受到客体的反作用,其中就包括对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心理学家把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实际影响的整个环境称为心理环境。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两位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对“心理场”、“准环境”的研究。他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有一个区别于客观物理环境的心理环境,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应该指出的是,考夫卡和勒温的心理环境理论过分强调了心理意识的作用,而忽视了客观物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重要作用。但他们奠定了心理环境客观存在的理论基石,特别是他们把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使我们能更科学地调控“心理场”中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场”的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场”中,影响教育主体心理行为的一切环境因素的总和。从广义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体心理环境和外部心理环境。外部心理环境包括校园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其中校园心理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主力“场”。校园心理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前者指校园的校风学风、师生关系、教育管理、文明程度等。后者指校园的客观物理环境,如教室、图书馆、操场、绿化等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高校的这些心理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心理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心理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体,主要由“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相关的学生工作者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一个积极、自由、民主的心理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好的心理环境,则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工作平台,为预期的工作成效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它也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整个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得以良性循环。
2、心理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大多处在“心理断乳期”。这阶段的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主动,富于冒险,具有创造精神,容易接纳新鲜事物。与此同时他们心理情绪又很不稳定,有时比较冲动、激进和偏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从自负走向自卑,从冒险走向封闭,从激进走向一蹶不振。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对心理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学校心理环境对他们的道德品行、思想品质、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等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心理环境对高校教师和其他行政管理者的影响。高校教师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一般来说虽然不直接负责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他们通过身传言教会不知不觉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影响,即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高校的学术氛围、人际关系、收入待遇、提干出国及其他教师的生活态度等都会对高校教师和管理者产生心理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学生。例如教师上课的心理情绪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转贴于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化。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德育工作者,其队伍结构的优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优化,包括德育工作者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应纳入高校人才建设计划。一方面,要选拔一批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的、热爱本职工作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加大培养力度,使德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挑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55-02
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系统构成、设备选型及工作原理;安防系统弱电施工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安防系统常见故障查找、分析、排除的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具备各类安防系统工程施工环节中绘图、识图、设计、安装、调试的能力;各类安防系统的使用、管理、升级、维修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目标要求,我们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中的安防系统工程相关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施工经验、工程具体环节操作、系统实际应用等能力的专业核心课。以往该课程主要以理论授课加一些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以各类安防系统的发展、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各系统间运行机制为主,实验内容以局部模型化的安防系统运行演示、操作使用为主,无法满足安防系统工程相关企业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也无法实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决定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基于典型工作环节的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们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根据对大量企业调研、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以及充分考虑实际安防系统种类、复杂程度、知识的相互关联程度等,选择了实训楼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某公司三层办公楼安防系统设计施工;某小区门禁对讲综合系统设计施工;商场地下车库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某商业综合体综合安防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五个与实际安防系统工程案例中典型工作环节符合的情境化项目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重现的不同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五个相关且递进的项目任务,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安防系统工程实际施工能力。课程的项目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次,对教学组织过程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实际工程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工程项目中甲方的角色对学生提出工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组学习,逐步完成工程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八步。第一步,项目招标,教师以工程甲方的身份对学生提出项目情境,向学生说明项目整体功能要求,同时在课堂上对项目要求进行分解,讲解项目涉及到的系统特性、工程注意事项等;第二步,系统设计。学生进行分组,以乙方工程方案设计小组的身份组建团队,进行小组分工,在教师讲解系统结构、系统特点、系统设计方法后,互相讨论、查阅资料、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案例后进行系统设计;第三步,设备选型。教师以工程实例为依托,讲解系统设备特点、设备选型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网络查询、项目需求分析后进行设备选型,并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性能最优的设备,完成设备清单制作,并根据设备清单进行项目报价;第四步,制定施工方案。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工程要求、学习的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制定项目施工方案,分解项目工程任务,结合教师给出的工程情境进行施工设计、工序设计、编写完整的施工计划;第五步,绘制图纸。学生根据系统设计、设备列表、施工方案绘制系统设计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在绘图时指导学生根据弱电工程国家标准完成图纸;第六步,系统安装调试。根据各个小组的工程设计发放不同的设备、耗材,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模拟建筑系统上完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第七步,故障排除。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系统进行常见故障设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故障查找、排除,锻炼学生排查故障故障的能力;第八步,考核奖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环节等过程的表现对学生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并对表现前几名的小组给予奖品发放,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改革,对我院的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将传统的固定系统演示为主的实训室化整为零,拆除整体系统, (下转96页)
(上接55页)实验室以模拟建筑模型为主题,采购目前市场主流的安防系统设备,如各类摄像头、探测器等,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给学生提供不同特性的设备,在模拟建筑模型上进行系统施工。
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专业毕业后从事安防系统工程行业的学生得到了社会、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2012年杭州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楼宇智能化设备系统组装调试”的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同时学生在考取楼宇智能管理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通过率为100%。在这里,笔者将近几年来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广大同行进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程琼.门禁系统人才需求分析及教学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3).
[2] 言娟.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9,(12).
当前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定义主要注重于留守儿童的年龄、父母外出与外出的时间这三个特征来进行界定。本文把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地的农村地区,不能和父母双方长达半年以上一起共同生活的18岁以下儿童1。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这一庞大的群体数量已经超过6100万,随着流动人群的增加这一数量还会继续增长。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亲情缺失后的心理健康、行为偏差、道德失范问题。“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这个顺口溜深刻反映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这已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社会心理理论下的家庭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成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有与之相对的社会心理任务;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都会对以后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而每个年龄段的教育失误则会给以后的社会发展造成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涉及到了阶段中的前五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害羞和怀疑,主动与内疚2。”而这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照顾中完成,这对以后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新生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外界社会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教育的第一个教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具有先导性。心理学家深信早期依恋和婴儿与母亲的持续亲密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父亲的外出会造成儿童早期的成长中因为权威形象的缺失而使男孩的管教变的困难。另外,与女童相比,父亲这个角色还提供了男子行为学习的基本参照对象,父亲角色的长期缺失会对男童在性别认同上产生不利影响。2015贵州毕节4兄妹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和2012年5名男童死于毕节垃圾箱内(其中4人是留守儿童)的悲剧,无一例外都和家庭父母角色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社会支持理论下的农村社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每个社会生命个体都有一个支持其生活的社会系统,其中的各个支持力量对个人的帮助是多多少少的,不仅表现在物质提供上也体现在情感和信息的供给上。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善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也能更容易的解决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的监护人及其外出务工的父母、学校、社区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共同组成3。乡村社区作为留守儿童从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和场所,也是进行留守儿童教育的另一重要行动主体。社区的支持和建设对儿童健康成长环境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城乡的不均衡发展造成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使农村社区逐渐凋敝和衰落。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蔓延使农村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与家庭宗族制的变迁已不能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多少有力的帮助。部分农村基层在和GDP赛跑的同时使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不断弱化,导致留守儿童监管和教育问题缺乏认识和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青年的流出造成农村发展和建设缺乏后劲。而城市生活价值观和方式的冲击则使乡村社区逐渐失去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使社会的不良价值观和思想有机可乘,造成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
三、社会互动理论下的同辈群体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我们在社会中的生活都是由人们的社会互动产生的。社会互动也叫社会交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相关联的各方采取相互社会行动时产生的。它是社会关系布景下,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和行动上彼此影响和感化产生的进程。
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其社会化离不开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管而同辈群体是他们日常亲近和紧密接触的群体,因此,身边同辈群体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极大地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活动。留守儿童很容易把自己身边的同辈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和学习对象,从而对其产生心理上的从属感。当前文化市场的不良信息已经渗透到了农村社区,互联网的存在使留守儿童在缺乏管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留守儿童作为生理心理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没有什么抵御不良诱惑的经验,很容易受此影响。一但他们在交友和学习对象上作出错误选择而与不良行为的社会成员互动过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行为和道德失范,当前这一社会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也是必然存在的。
四、社会学习理论下的学校
社会学习理论指出观察学习、榜样和自我调节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及行为表现具有重要影响。认为大多数的社会行为活动都是观察后获得的,而最终会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最后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则取决于其参照对象的榜样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入学前是由家庭承担的,之后才是入学后的学校教育。在校期间除了与监护人有亲密的联系之外,就只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了。老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表率作用,此外同学作为学习生活中时常接触的群体,日常的示范作用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尽管不断在进行教育体制变革,推进素质教育,可是还是无法摆脱当前应试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当前农村教育还是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尤其是几年来频出的教师素质问题给学校教育蒙上了阴影。忽视道德和伦理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偏差,造成不良行为的产生以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五、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但关系到儿童自身以后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涉及农村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所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做好不仅是家庭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一致努力。父母要担起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应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生活,o他们更多的呵护和温暖。学校和社区应致力净化和提供适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措施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长效行动机制,只有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处理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阳淑华.关于县域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中华少年,2015(05).
[2]郭婷.浅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J].理论导报,2010(06).
[3]李敏,陈道发.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6).
[4]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5].
[5] 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注释:
关键词 :工作过程;虚拟商业环境;应用;建议
一、传统会计教学实验方式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多数企业不愿也无法接纳人数较多的实习生,因此,开展校内模拟实训成为各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1 )进行单项的模拟手工实训;(2)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业务模拟实训。然而,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一)实训内容静态化,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传统手工实习方式,实训内容静态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提出解决方案,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实验定位脱离职业需要,难以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要求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传统手工实训往往是按照课程进行的单项实验,利用电算化软件也主要进行的是财务流程的简单模拟。因此,实验的定位也限制在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和知识的综合上,在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训严重不足,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财经与管理领域的职业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此可见,传统会计教学实验方式亟需改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在会计教学及实践中的优势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论是德国20 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开始受到关注,而基于工作导向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平台希望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是一个可以满足多专业学习与实践一体的实训平台。该平台在会计教学及实践中的优势主要体现为:
(一)解决目前财会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缺失与不足
该项目倡导的是将企业搬进校园,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业务流程,建立全仿真的商业社会环境。解决现有校企合作困难,业务类型单一、学生出行困难的问题,在校园内也能进行高质量的实习。
(二)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由于任课教师自身认知体系等原因,存在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各自为政,部分课程甚至出现关键内容缺失的现象,财会院校可以以该实践教学平台为契机,将目前课程教学内容相互整合,课程之间形成关联,优化课程设计,使课程体系更完善。
(三)解决现有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训内容静态化的缺陷,增强实训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虚拟商业社会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业务流程的特点,自主进行判断,增强学生对于各课程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课程之间联系的理解,以充分应对复杂的商业环境的需求。
(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教学实践平台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融合,以任务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操作,通过任务的实施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造条件,也与目前的各类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相衔接,符合未来会计职业技能教育的要求。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的若干建议
(一)虚拟商业环境平台应与现有软硬件设备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高等财经院校均建设有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及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建设应充分考虑院系现有软硬件资源,合理规划设计,进行资源的整合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例如,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手工模拟阶段可以利用现有的手工模拟实验室加以合理改造;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信息化处理阶段,可以在原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基础上增加必要的模块或是进行体系重构等。
(二)虚拟商业环境平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应同时进行基于该平台的课程体系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及该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应注重基于该平台的课程体系重构,重点体现课程之间的关联,重新规划各门课程的核心能力培养方案,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能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达到全面体验岗位职位要求,胜任岗位工作的初级目标。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三)应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教师队伍
目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中拥有信息化技能的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而该实践教学平台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同时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信息化处理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该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建设该平台的院校可邀请各专业领域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平台的调研与设计,使其充分了解各模块功能,从而提高专业教师信息化程度。
课题名称:
本文来自于湖北省教育改革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本科虚拟商业环境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飞星.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与会计教学.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