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15:39: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法治讲座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江苏很早就提出要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明确从企业、园区和城市三个层次进行全面系统推进,确立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立体思维。现在,江苏又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其中,以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代表的园区,大力推进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园区建设,实现从“科技型园区”向“生态型园区”的升级典型,实施“绿色高新区”的创建活动,为江苏的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树立了榜样。
二、“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我省资源需求迅猛增长同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江苏省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支撑。
一是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构建节约型社会。在节约用地方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建设紧凑型城市。加强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好重点耗能企业和年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家电产品和照明产品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鼓励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积极建设和推广节能建筑和太阳能建筑;鼓励使用节能型交通工具;在工业园区推广热电联产和余热利用,鼓励使用太阳能产品。在节水方面,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推广使用工程灌溉技术、喷灌、滴灌等设备,使灌溉利用系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广住宅用水中水回用,做好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实施一批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示范工程。在节材方面,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加强金属材料、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代用;积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大力推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在推进企业内部小循环方面,依法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实施力度,支持企业通过生态设计、研发,加快产品的绿色升级换代,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利用和生态影响最小化,加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在推进产业园区中循环方面,以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机制。加快产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向,积极推进零排放工业示范区建设。在推进社会大循环方面,按照建设生态社区和生态城镇的要求,规划建设节能型城镇,减少资源消耗。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社会体制。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建立社会化的废物回收系统。
三、江苏省进一步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措施
在“十一五”时期,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富民优先、科技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优先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编制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快编制《江苏省节约型社会建设纲要》以及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节约资源的规划体系。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的盲目发展,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实现与资源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三是推进资源利用的科技进步。加快资源节约领域的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增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支撑作用。启动江苏省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新能源集中利用、节能降耗、节材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重建等技术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新材料基地,鼓励和推广新材料开发和应用。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收集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收集,是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首要工作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其他工作环节的质量与效果。
信息收集要全面。首先,对信息的收集要进行大面积的扫描,以防重点信息的遗漏;其次,既要重视对现场信息的直接收集,也要善于通过各种间接方式对各种印刷文件、动态资料等信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要保持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信息收集时,要对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系列动态和特征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和收集,要求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基本反映某一安全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概貌和趋势。
信息收集要真实可靠。首先,要求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特别是通过间接方式收集信息时更要注意;其次,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鉴别,从一开始就要剔除不真实的信息资料;对一些模糊度较大的信息要追根溯源,直到弄清楚为止;对于一些暂时弄不清的安全信息,一般不可急于传递出去。
要尽可能地收集含量大、价值高的信息。不同的原始安全信息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价值的高低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先兆性强、又有重大安全生产意义的信息更要注意收集。
要制订信息收集计划。主要根据安全监察管理工作需要,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来源和收集的方式方法等。各种不同的安全信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数据安全信息收集就要预先设计好数据结构,运用恰当的调查表格形式;要对所收集的原始安全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整理;安全信息资料可以是调查报告、资料摘编、统计报表、情况汇报等形式,究竟采用什么形式,要从收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出发。安全信息收集的方法很多,如按不同的出发点,可分为安全技术业务收集法和安全系统工程收集法两大类;按不同的形式,有原始记录法、调查法、统计法等不同类型。在调查法中,又有典型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追踪调查法、对谈调查法等多种方式。究竟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安全信息收集的目的、要求、内容、信息源的特征等不同情况而定。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加工
安全信息的加工是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中心环节。所收集的安全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才能传递、储存和在安全管理中使用。
安全信息加工的基本内容主要如下。
分类。就是将杂乱无章的原始信息,按问题、时间或安全管理的需要等,分门别类、排列成序。
比较。进行各种安全信息资料的比较,从中分析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并与安全管理需要相比较,判断所收集的安全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再进行补充收集。
计算。按照一定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并从计算中得出所需要的新的数据。
研究。在比较、计算的基础上进―步深入研究,从纷繁的安全信息资料中形成新的概念、结论等知识形态的信息。
判断。对安全信息的准确性、可信度进行鉴别,剔除不可信、不真实的地方,同时对信息含量、价值、时效进行判断,以便确定其提供的方向。
编写。在手工操作的安全信息加工中,最后要将加工过的信息编写成新的安全信息资料,以便储存或使用。安全信息资料的编写要求简明、准确、适用。有些需要通用的安全信息,还要尽量在格式、文字、内容等方面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信息加工的常用方法包括定性信息加工法和数据信息加工法。
定性信息加工法主要是指用文字描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特征或状态的信息。常用方法有:汇集法――把许多原始信息资料按一定目的汇集在一起,从而反映事物活动的概况和问题。归纳法――将某一方面的原始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通过全面、系统地综合归纳,以便完整、清楚地说明某一事物活动的全貌。纵深法与连横法――纵深法是指从事物活动纵的方面,按某一主题,层层逼近,以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连横法是按照某一主题的需要,把若干个不同的原始信息资料或几个不同时期的有关信息资料,从横的方面连结起来,作出比较分析。推理法――根据某一事物的内存联系和发展规律,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在加工中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新的结论。
数据信息加工法包括:对比法――通过对数据的纵比和横比,鲜明地反映出事物活动中数量关系的变化特征。数据纵比是表示同一事物活动发展中的今昔对比,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数据横比是指某一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对比,包括全部与局部、先进与落后、好与坏之间的数字对比。化小法(亦称浓缩法)――是指对数据中的大数字以缩小的方式,化为意义不变的小数字,可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同时也便于传递。转换法――把一个人们较生疏而又不易懂的数字,转换成一个能为人们所熟知的数字,可收到通俗、形象、易于传递和使用的效果。替代法――用人们熟悉的数量概念或其他数量关系的事物,去表示人们不熟悉、不易懂的数字,达到生动形象、易懂易记的目的。剔除法――对一系列反映事物活动趋势的数据进行分析,辨别真伪,把那些确有把握是虚假的或虽真实但由于受偶然情况影响而不能反映正常情况的数据予以剔除。还原法――当数据较少时,采用剔除法会使数据更少,给使用带来不便,此时可采用还原法将数据加工成在没有偶然因素影响时本来应表现出的数据。这个数据只能是一个估计,―般可采用前后两期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图表法――当收集到一系列数据,并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发现其中有一定的规律性时,则可将这些数据制成图表,给人以形象、具体的表述。
安全监察管理信息的传递
安全信息传递是联络信息收集、加工和利用的中间环节。构成信息传递系统的要素主要由3部分组成:信源――包括信息的生成源和再生源。信息的生成源发出的是原始信息,通过传递进入加工系统;再生源输出的是经过加工的信息,通过传递进入使用系统。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如何选择合适的通道,关键是如何减少干扰,既保证信息的传递速度,又能提高传递的可靠性。信宿――可以是人、组织,也可以是机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不断提高信息的接受能力是信宿现代化的主要方向。
(二)制作多种形式的媒体课件,随时随地走进法律课堂自2013年,青海电大利用微课资源,让学习者享有更丰富、便捷、简单的学习法律的途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法学教研室先后做了约50个微课资源,可供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
(三)把法律文化带进“市民学校”,实现服务社会的教育宗旨2011年7月,西宁市委宣传部与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主办社区“市民学校”,展开了以宣讲为主要形式的普法教育。西宁市辖区内约有102个社区,每个社区以居住范围组建了不等的市民学校。1.社区。在社区,年迈的老人,关心子女赡养义务;无业的妇女,关心在家庭里的地位和保障;残障人士,关心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如果对于这些人每年都用一成不变的完成普法试卷的方法普法,他们不会对法律有概念和好感。他们通过电视、录像、网络能够了解国家法律,然而,国家法律对于他们不同的诉求,能给他们什么,只有面对面的解答和告慰才能做到。2.学校。学校是法治宣讲的不能忽视的阵地。青少年以接受新的事物为主要知识来源。那么,多种媒体给他们所提供的法律概念,该如何消化和理解?通过对法律的解读,培养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完成成千上万的试题更有效。我们的宣讲走进校园,进入课堂,围绕培养和谐社会的新一代建设者,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为重点,组织青少年学习宪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权益保护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他们培养成崇尚法律、依法行为的新人。3.企业。企业职工是社会经济的促进者。他们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所关心的是他们的劳动权益。法律宣讲进厂矿,进企业,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法》进行解读,围绕公平、有序、协调发展,让他们懂得在争取权利的同时必须以良好的行为履行义务。4.社会特殊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及社会服刑人员,是社区不和谐、不稳定的最大隐患。对这些人进行普法教育,更重要的可能是必须是宣讲者能够成为让他们信任的人和可以接受的人。
二、对青海电大法律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推动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要丰富普法方式,多组织诸如参与行政复议、旁听案件审理之类的实践教学,多采取典型案例、视频课件等生动教学方式;必须切实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既在立法层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又要建立刚性的考核机制,运用纪律和组织等手段督促领导干部“真学、善用、坚守”。
(一)立法上保障。在立法层面上有关部门不妨出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奖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保障对领导干部普法的规范化、程序化,打好领导干部率先尊法维权的牢固基石,树立起全社会崇尚法治、维护法治的良好风尚。同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普法教育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机制,着重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分级考试考核制度的落实,积极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注重对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的考查,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免、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领导学法用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形式上保障。在学法形式上各部门可根据各自工作实际,结合新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聘请专家学者为广大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开设法制专题讲座。还可以依托各级党校开展集中培训,围绕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利用党校的有利资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也必须依赖法律。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就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需要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政治课老师、学生家长等协同起来,共同做好中职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一、加强对中职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近期,媒体曝光校园欺凌等违法事件越来越多:辱骂殴打、拍摄半片、持刀威胁等一系列校园违法事件令舆论哗然。中职学校更是如此,每周都有打架斗殴现象发生,偷窃事件更是屡禁不止,加强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二、认清中职阶段法制教育的特点
中职生法制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中职生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时期。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中职生正处在不良品德发生和违法犯罪的时期。在这一年龄段的中职生容易产生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问题。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没有法律意识,做事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冲动,打架斗殴现象很是普遍。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校中职生不同于分散在社会上的青少年,他们是在学校的统一管理、教师的教导和学生集体的约束下学习和生活的,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这就为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因素,不仅使法制教育容易进行,而且还会增强法制教育的效果。第二,中职生身心发展正处于动荡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特别是道德心理发展与青少年的不良品德、违法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中职生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情感强烈,偏激冲动,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差,因而,常会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少数有劣迹甚至违法犯罪的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对是与非、公与私、个人与集体等容易作出错误的结论。所以,我们要根据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防患于未然,以促进和保护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对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重视
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重知识和技能,而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不够,中职学校要从管理层方面认识到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也至关重要,学校应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把法制教育摆在和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对中职生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1.学校主管德育部门加强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
作为学校的德育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中职生的法制教育。德育管理部门具有权威性,利用学生的课间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刻对有不良思想的学生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不良行为会给人给己带来的各种危害。还可以结合学校近期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如禁毒教育活动等。
2.政治教师是中职生法制教育的主力军
由于中职生政治课和法制教育的密切联系,在中职生的法制教育中承担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政治课教学不再单一地突出内化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而更多地注重外在的法治化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强调法治,从而实现德治教育与法治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协调,这已成为社会对中职生思想政治课的强烈要求。
作为政治教师,要做到把法制观念渗透到课堂,首先,必须完善自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与“法制教育”课程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法制教育,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将法制教育融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去,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只讲解法律条文,还要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看一些与课堂知识相融合的法制视频节目,使法律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这样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3.定期举办法制讲座
学校聘请法律专家到校对学生定期开展法制讲座,让学生能系统地学到法律方面的知识。通过举办法制讲座,让学生参与到社会中去,成为法治课堂的补充和延伸,选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制作课件,以案说法、以事论法,与学生零距离讲解自我保护知识、防范技能,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马加爵案、付成励案、药家鑫案等,对大学生行为习惯与法治素养的担忧较之于其给社会造成的实际损失更值得反思。目前,大学生不能较好践行法治素质要求的现象与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效果不够理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成功地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既是加速法制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精英层、中坚、骨干力量打造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一支通过多种途径、运用不同形式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重要力量[1]。关注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法治教育是指通过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化与系统化法治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法治素质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活动。高校法治教育主要依赖于相关法学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延展性法律实践活动,也包括校园系统的多维度功能拓展。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匹配、教学模式实践性不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简单化等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不相匹配,缺乏科学性
高校法治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可谓贫乏,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零散的法学类课程,而其他工程类专业基本没有开设法学类课程。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效果能否发生实质性改观需要依托相关法学类课程的开设,现有的教学资源配置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缺乏科学性论证。现实中一个极为普遍现象是,全国各高校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教材基本与法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一样。此外,由于从事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是法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采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将自身的学习经验具体化为教学内容选择。法治教育需要科学规划并应当积极探寻适合普通大学生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大学生熟悉且与专业相关的教材。
2.教学模式过于依赖理论宣讲,实践性严重不足
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选择较为简单固定,主要是相关法学类课程的理论讲授,实践性环节重视不够。从教育方法上看,当前大学法治教育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灌输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教育模式中,老师主要采取法律规范式教学,教导学生如何遵纪守法,师生并没有处在相同的法律主体的位置,两者的互动较少[2]。青年大学生群体随着时代的变化,其认知结构和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时代对他们的影响,社会上司法热点案件经由相关专家和媒体多维度的解读使得他们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学模式对实践环节的忽视自然不易达致教学目标的实现。现实中有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是,在高校的一般性法律知识竞赛中,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普遍较好,但是,在相关具体案件的实践性趋向把握上则普遍较差。对有关高校从2008―2012年的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的成绩统计中发现,每年的平均成绩是87.87,5年的平均成绩为85.76;另外,对相关热点案件司法处理判断选择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76.52%的大学生判断案件法律适用趋向出现错误。造成这种鲜明对比的现象,其主要是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实践性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
3. 教学手段简单化倾向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高
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手段运用较为随意,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较少参与教学活动,其简单化倾向突出。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法治教育开设的课程都以大班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由于接受教育的群体人数过多,广大学生参与难度可想而知,同时,教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的硬性指标,往往采取“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原始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对有关高校法学类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运用进行实证调查发现,71.85%的教师没有运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的教师中有86.13%的电子教案中没有视频和案例分析。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在现实中除去课堂教学外,对校园系统的多维功能重视不够,基本上只是每年一次的普法教育活动,以及学生社团中法律协会等相关社团的集体活动。虽然特定时间大学生的群体参与度较高,学校投入也是很大,但是实际效果普遍较差。其中缘由主要是以大学生接受教育为主,学生主体参与体验不够,且活动本身的形式化色彩远远大于其应达到的法治素养提高的目标。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听过一次法律讲座和参与一次法律实践的情况相当普遍。
二、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涵拓展
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大学生法治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拓展法学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激活大学校园系统的多维功能,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以期达致法治国家建设的智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完善与法治素质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内容
大学生法治素质培养是一个需要依托具体法学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做法。各高校在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各高校自身教学资源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无法学专业的区别上。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教学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法学类课程,尤其是与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知识背景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取向,避免过去简单法学知识讲授的做法。法治素质的培养既要重视大学生熟悉的一般性法律实践,也要关注智识型人才培养的法治思维与行为习惯在法治实践中的作用。因而,教学内容的完善既要区别于普法意义上的一般性法律知识宣讲与传授,又要区别于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层次要求,教学课程的内容可以结合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选择性安排,低年级开设“法律常识与法律思维”、“青年与法”、“科学与法”等必修课程,高年级开设“劳动法与合同法”、“婚姻与家庭法”、“知识产权法”、“诉讼程序法律实务”等拓展性选修课程。
2. 创新大学生易于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教育模式
高校法治教育的课程教学对实践环节的要求非常突出,因为法律知识的习得与法律意识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基本能够得到实现,但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需要在主体积极参与体验的环境下较易获得。教学模式的创新一直是高校法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难点,尤其关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理解方面往往过于简单,现实中通过讲解案例则是对法治理念形成进行诠释的主要做法。同时,对这些案例的诠释时任课教师一般也是注重学理方面的分析,这样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误解,即对法律现象的分析与理解需要具有较为深厚的法律理论修养方能进行,而法律职业者的素养对于广大普通大学生而言只能是望洋兴叹。当然,处理法律问题确实应该将“所有的社会问题,不论它们来自民间还是官方、不论具体还是抽象、不论是春秋大义还是鸡毛蒜皮,一概可以运用法言法语转化为法律问题,运用法律概念进行分析判断[3]”。但是,对于普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应重视培养其参与和体验的可能性。故而,创新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法治教育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增加学生互动性讨论,甚至可以是辩论,尤其在大学生熟悉的生活和专业领域精心安排他们易于参与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明智之举。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排演、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模拟法庭环节的角色安排以及“如果我是法官”主题性辩论大赛等教学模式的尝试与经常化。
3.激活法治教育的校园系统多维功能,拓展多元化教学手段
法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应关注校园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除课堂教学外,可以开启其他校园系统部件,拓展践行高校法治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大学生参与体验法治实践的机会。
首先,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延展功能。除了本校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外,还应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以拓展法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积极效应。为此,可邀请司法实践部门的相关人员来校给大学生做有关现实案件处理的专题性讲座,也可从法学院校聘请知名教授来校给学生做专业性学术报告。此外,还应组织大学生到法院旁听司法审判,到行政部门观摩行政执法流程,到监狱实地了解有关案件犯人的改造经历,把观念中的法治与实践中的法治统一起来,以培养实践逻辑中的法治素质。
其次,不断拓展校园系统的多维教育功能。大学生法治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仅仅依赖理论教学是无法实现的,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熟悉的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宣传栏、校园网、校广播电台、校报刊物、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校园文化月等,不断拓展法治教育的教学手段,使法治观念教育融合到大学生的现实学习与生活中,使其真正体会到“法治与我相随,知行统一于法律”,切身感知自身法治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并能够具体化和常态化为大学生的具体行为习惯。
最后,运用典型案件进行学习交流与研讨。典型案件的实践性学术研讨比起一般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从内容上看,它具有鲜活的现实性;从时间上看,它就发生在我们大学生熟悉的领域,因而,它具有较为科学的实践性基础。案例教学是一种模拟训练,其模拟的内容,对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学会法律推理,提升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4]。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案件具有较高的识别兴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普通民众相比要强得多,进行学术性研讨完全可以达到明晰事理与感知法治力量的教育目的。因而,教师与学生以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热点案件的研讨是拓展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具体学术研讨过程中,专家学者诠释实践性法治理念的时代特征,大学生提出各自理解的处理法律纠纷的办法,让多方主体研讨区分识别正义的现实形态,在典型性热点案件的研讨与争论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淑慧.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J].学术交流,2007(12):214.
[2] 彭榆琴.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新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4):60.
适应该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需要,鄞州区依托国内外各类培训班和当地教学资源,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高工程。
一、以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班为依托,有序组织区管领导干部进行科学素质培训。在区委党校开办的区管主体班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如,在同济大学专门举办了一期由各镇乡(街道)城建副镇长(副主任)和区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培训班,安排了城镇生态规划与建设、市容与环卫管理等课程。在优秀中青年干部澳大利亚培训班中,专门安排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帮助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消除知识空白点。同时,在定期举办的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专题讲座中相继安排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科学化》等内容,帮助领导干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科学素质。
二、以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为主线,扎实推进基层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突出基层镇乡(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一线基层单位的干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农办、区经济发展局、区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的理论学习,促使新农村建设的一线人员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同时,组织这些学员到模范村、模范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标杆,在具体实践中有典型可以借鉴和学习,促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收集制作了日常卫生医疗知识、实用种养殖技术、科普知识等课件,通过网络点播收看的形式将科学素质培训延伸到农村基层。
三、以周末专家讲座为平台,全面推进机关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针对一般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学历较高,求知欲强的特点,该区在教育培训方面坚持按需施教,推出了公务员“菜单式”综合素质专题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到该区举办“周末专家讲座”,重点突出了科学素质相关内容培训。围绕“和谐鄞州、实力鄞州、富裕鄞州、法治鄞州”等专题,相继推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取向》、《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乡镇)改革问题》、《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将来》、《交往艺术与公务礼仪》、《公务员法》、《宪法》等近10多期培训专题,确保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公务员英语三百句、普通话、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常规培训继续推进,全面促进了该区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南,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动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二、工作目标:
在实践新《纲要》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树立经营学校的新理念,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将幼儿园建设成为乡镇一流的幼儿园。
三、主要工作:
(一)园务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1、办园思想:依法治园,严格按标准收费;依法治教,注重行风建设。幼儿园一切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幼儿园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
2、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教职工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领导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
3、班子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内省与外力共同推动班子队伍的建设。班子人员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儿园整体工作快速发展。
4、师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搭建舞台,施压锻炼;三是园本培训有的放矢,促进成功;四是加强对话与交流,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5、家长工作:宣传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继续做好家教讲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
6、工会与党团工作: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与党团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工的精神家园。同时,要积极发挥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活动,形成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工集体。
(二)教改科研:立足实际,大力提升
园部工作重点:各层次团队围绕目标加强协作,酝酿较高组织智慧,大力提升个体教育能力,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离教。教师一要咀嚼消化有关理论,二要厚实实践基础。教师要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
实践中:在“存精、吸纳、创新”的总原则下,教师要提高教育艺术、积累教育智慧、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务意识。
1、教研工作:
本学期着力细化管理,分层提高,注重两头教师的培养提高,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管理。园部“成长组”教师着力课堂集体教学的研究,分科、分类入门过关;“研究组”教师着力于“研究、创新”,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培养骨干教师。
继续进行理论引进、专题讲座,内化研讨,检查落实,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师培养,运用表彰、鞭策、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成长,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位,向着各级骨干教师的目标奋进。
2、科研工作:
本学期科研工作的总思路是研究要深、操作要实,成果意识要强。认真做好镇江市级课题的揭题工作和刚立项的镇江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园部小课题研究要进一步精简整理,做到课题有实效。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择优积累。
3、加强0-3周岁婴幼儿教育
认真贯彻《扬中市2006年教育工作要点》,继续推进0-3周岁的婴幼儿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和保教质量。作好宣传,加大力度开展0-3岁教育的研究,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效仿有关托幼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建构托班系统课程,尝试开办亲子班,在实践中求实效,不断寻求科学做法。
(三)后勤管理:优质服务,提高素质
1、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中依据依法办园的思想,收好用好经费,处理好节约开支与幼儿发展的矛盾,加强班级、幼儿园物品的管理工作,以实效为原则合理添置物品。
2、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细化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检查维修,合理考评,台帐齐全。
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保健卫生工作,做细做实,严格规范。注重消毒、防病的过程工作;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把好进菜关,做好人员体检工作。保证餐点的质量安全,科学合理制定菜谱;及时更换橱窗,向家长宣传防病知识,积极做好预防传染工作。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各项幼儿园个人工作计划,完成校园环境布置
2、继续学习《纲要》,商讨集体备课方案
3、园内大班广播操比赛
4、家长园地的布置评比
5、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三月份:
1、新教师试用期汇报课
2、园内幼儿绘画比赛
3、课件制作培训
4、园内大班组教研活动交流
5、班级环境布置评比
四月份:
1、区域活动心得交流
2、园内唱歌比赛
3、园内中班教研组活动交流
4、姐妹园学习交流
五月份
1、园内舞蹈比赛
2、教学反思交流
3、课件制作培训
4、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5、迎“六一”家园联谊活动筹备
六月份:
1、“六一”艺术节,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工作目标:在实践新《纲要》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树立经营学校的新理念,加强校园建设与管理,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将幼儿园建设成为乡镇一流的幼儿园。
三、主要工作:(一)园务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1、办园思想:依法治园,严格按标准收费;依法治教,注重行风建设。幼儿园一切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幼儿园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2、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教职工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领导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3、班子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内省与外力共同推动班子队伍的建设。班子人员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儿园整体工作快速发展。4、师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搭建舞台,施压锻炼;三是园本培训有的放矢,促进成功;四是加强对话与交流,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5、家长工作:宣传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继续做好家教讲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6、工会与党团工作: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与党团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工的精神家园。同时,要积极发挥团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组织生活、民主生活活动,形成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工集体。(二)教改科研:立足实际,大力提升园部工作重点:各层次团队围绕目标加强协作,酝酿较高组织智慧,大力提升个体教育能力,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离教。教师一要咀嚼消化有关理论,二要厚实实践基础。教师要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实践中:在“存精、吸纳、创
新”的总原则下,教师要提高教育艺术、积累教育智慧、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务意识。1、教研工作:本学期着力细化管理,分层提高,注重两头教师的培养提高,进行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管理。园部“成长组”教师着力课堂集体教学的研究,分科、分类入门过关;“研究组”教师着力于“研究、创新”,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培养骨干教师。继续进行理论引进、专题讲座,内化研讨,检查落实,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师培养,运用表彰、鞭策、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成长,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定位,向着各级骨干教师的目标奋进。
2、科研工作:本学期科研工作的总思路是研究要深、操作要实,成果意识要强。认真做好镇江市级课题的揭题工作和刚立项的镇江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园部小课题研究要进一步精简整理,做到课题有实效。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择优积累。3、加强0-3周岁婴幼儿教育认真贯彻《扬中市2009年教育工作要点》,继续推进0-3周岁的婴幼儿教育,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和保教质量。作好宣传,加大力度开展0-3岁教育的研究,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效仿有关托幼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建构托班系统课程,尝试开办亲子班,在实践中求实效,不断寻求科学做法。(三)后勤管理:优质服务,提高素质1、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中依据依法办园的思想,收好用好经费,处理好节约开支与幼儿发展的矛盾,加强班级、幼儿园物品的管理工作,以实效为原则合理添置物品。2、强化安全意识,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细化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检查维修,合理考评,台帐齐全。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保健卫生工作,做细做实,严格规范。注重消毒、防病的过程工作;加强食堂管理,严格把好进菜关,做好人员体检工作。保证餐点的质量安全,科学合理制定菜谱;及时更怀鞔埃蚣页ば啦≈叮龊迷し来竟ぷ鳌?
主要措施
(一)全局人员学法工作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党组中心组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局领导非常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领导带头,学法先行,精心部署、严格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指导办公室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明确领导及审计人员的学法用法内容,认真参加局每周五的学习会,解读《国家审计准则》、《市审计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认真参加《国家审计准则》知识测试,并多次在会上就依法审计工作提出要求。二是全局审计干部学法用法坚持不懈。局里为每个审计干部订阅了《中国审计》、《审计》、《中国审计报》和《中国财经审计法规选编》等各种法规资料;坚持周五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审计署视频培训和市审计局举办的专题讲座,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行政法规学习相结合、学习与知识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审计人员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审计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做到依法审计,实现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宗旨。
(二)坚持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制宣传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效果
一是通过局域网及时法律、法规、规章等学习课件,提高局内信息传递效率;开展专题讲座、集中培训、观看警示教育片、专业法律知识测试、撰写体会心得等活动,增加宣传多样性,并在区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上解读《市审计条例》;积极参加全国宪法宣传日主题活动,撰写《推进审计法治建设,完善审计法制体系》等3篇审计法制论文。二是通过报刊、网站、电视等媒介,进行专题解读、公告、新闻采集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促使社会各界对国家审计的理解、认识、参与和支持;同时,为区纪委机关全体干部和街镇纪检干部讲解“国家审计基本情况及街镇审计发现的问题”,为区编办组织的全区事业单位法人培训班讲解“国家审计基本情况及事业单位审计发现的问题”,为依法审计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三是与宣传区委区政府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近年来审计工作取得的成效、发挥的作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审计专报、专题讲解、邀请调研等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争取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重视和支持。四是把全区各委办局财务审计部门、街镇内审机构作为审计法制宣传切入口,通过内审人员分组季度例会形式进行审计法律法规规章宣传,聘用内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推动内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及对国家审计的认识,今年开展的区绿化市容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区30%的内审人员参与了项目。
(三)健全内部规范,强化内部管理
围绕依法审计,保证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多年来,我局持续抓紧内部规范建设,随着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市审计条例》的出台,我局开展多形式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方式,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一是制度与规范性格式文本相结合,建立健全内部规范。今年我局建立了《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操作规程》、《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制度》、《财务管理规定》、《保密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审计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制度,并针对现有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梳理并逐步完善,同时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性格式文本汇编、部门预算执行规范性格式文本汇编,着手制定专项审计(调查)规范性格式文本汇编和审计项目工作流程。二是项目质量检查与优秀项目评选相结合,加强内部监督。组织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通过对去年完成的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计划、过程等六方面内容的检查,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落实整改,有力促进了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反映了参评项目在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明显进步,在市局2012年度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活动中,我局报送的区科委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区水务局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审计调查项目分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四)逐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五联合”机制
根据两办“规定”和我区《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暂行办法》要求,今年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就联合进点、联合公示、联合力量、联合过程和联合反馈“五联合”工作机制作了进一步深化,明确了联合反馈的操作流程和具体细则,探讨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共享及整改检查等事项,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送达部门、联合反馈带队领导、联合反馈的时间、操作流程、通知方式及被审计单位参会人员范围等事项。(四)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提高审计执法透明度一是审计公开常态化。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整改情况报告均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逐步深化审计公开。今年我局确定适时公开部分审计项目结果报告,2012年6月25日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关于本区2009-2010年度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同时根据公开效果来确定下一步审计公开力度。(五)加强职业道德检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市审计机关第26次职业道德检查月活动,由局纪检、监察和机关党支部共同组成检查组,通过发函、走访等形式检查审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检查结果未发现一例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今年我局在开展廉政教育和落实检查工作的同时,由局长与科室长签订了《科室廉政责任书》,明确科长为科室的廉政第一责任人,再由科长和科员签订《廉政承诺书》,明确科员对科长负责,实现廉政责任层层落实。
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