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6 14:41: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村普通话培训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一些偏远学校,教师普通话水平低下。关键在于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没有使用普通话的决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农村教师的普通话应用水平,低于获得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的比例较大,反弹现象较为突出。教师自身提高普通话应用水平的内在动力不足,语言规范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有的教师存在着“听课评估一过、还用方言上课”“证书到手、方言出口”的现象。当他们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后,在日常讲课交谈中,就对自己降低了要求。久而久之,普通话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一些好不容易纠正的语音也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三是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一些教师缺乏语音理论功底,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没有掌握,对当地语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敏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四是教师进一步提高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水平并自觉规范应用的意识不强。
偏远学校教师说普通话不标准,有的教师说普通话存在畏难情绪,仍然使用方言上课。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方言区(特别是回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农村学校),地方音浓重,受习惯影响,不易改变。作为学校要求教师一律采用普通话上课,但在教学检查中却时有发现,教师上课仍然喜欢用方言。虽然许多老师都知道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又认为说家乡话说惯了,一说普通话就不自在,而且说着别扭,学生听着也难受,这确实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低,就不说普通话,不去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笔者经常到学校听课,感到一线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还可以。笔者走访了部分学校的领导和学生,他们认为教师日常普通话的应用水平现状是:检查时好于不查时,校内好于校外,课上好于课下,与学生交谈好于与同事间的交谈,在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这种有人听课时好于平时无人听课。
对策:营造良好氛围
要让师生了解国家有关推普工作的政策规定,认识到推普工作的真正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偏远学校要重视对师生的教育,并将推普宣传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学校推普宣传工作中,应注意将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家喻户晓,让每位教师、学生明确自己在推普工作中的责任。在宣传媒体上做文章,普及有关知识,随时提醒“请说普通话”。
加强推普工作的宣传力度。以“推普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抓住每年“推普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普通话。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通过“带普通话回家”、家长学校共同提高等途径,将推普法规带到千家万户,真正发挥学校在推普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传播到千家万户。学校还可以多举行推广普通话相关比赛,定期在壁报栏、宣传栏中安排推普内容,为师生讲普通话起到警示作用,营造浓厚的普通话氛围。
领导带头是关键
应该说,在偏远学校宣传教育工作中,校领导带头是关键。努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是事关普及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领导班子必须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措施得力。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应在教育、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和交际用语中坚持说普通话,以起到垂范效应。校领导要带头不论大会小会、聊天都要使用普通话,你说我说大家齐说普通话,把“请讲普通话”落实在口头上,而非仅仅是贴在墙上的一句标语。彻底改变“方言优越论”、“乡音亲切论”观点。
制定相关制度
将推普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讲课。坚持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评估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使用普通话。对少数不用普通话讲课和板书用字不规范的教师提出批评,帮助改进。将推普工作纳入班级考核和师生评优评先中,如把普通话水平作为上岗、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的硬性指标。学校还应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54-02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着很多困难急需解决,怎样让普通话教学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笔者研究和探索了建设普通话教学资源库这一课题。经过对当今高等院校普通话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内容、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普通话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途径,并且提出了教学资源库的栏目设计。
一、普通话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当属多媒体网络教学,而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密切相关。高等院校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网络资源的作用。所以,高等院校逐渐建设起来网络教学资源,但其中普通话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资源形式单一
在已有的普通话网络教学资源库当中,能够满足大学生自学需要的资源很少,使得学生只有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建设一座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并且富有特色的普通话教学资源库,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
2.缺乏针对方言特点的内容
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各地方言习惯对普通话教学影响很大的。在现有的教学网络资源里,依据各地方言有针对性进行普通话教学非常少见。例如高校中多个学习普通话的网络中,关于河南方言的相关内容,只有少数的描述性语言,并没有通过画面、声音等形式做出具体分析,内容形式单调,不利于自学。
3.内容只是体现通用性,职业行业特点缺少
已有的教学网络资源里,大多只包括训练、实践的内容和资料,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普通话教学网络资源中,教学内容全面,练习材料丰富。缺点则是没有依据每个专业行业的培养目标去设计训练、实践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弱化了训练的效果。
二、高等院校普通话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高等院校普通话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要求
第一,科学化和标准化相结合。我们在建立普通话教学网络资源库时,全部的材料和资源要求与相关技术标准完全符合,以达到网络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重点设计和制作教学急需的资源。另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并不是教案、作业、试题等的简单累加,需要遵照学科的结构和内容特点进行资源的分类与建设,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第二,方言特点和通用性相结合。当今高校中的学生生源结构复杂,本省的,外省的都有,而且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并且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居多,其普通话的表达水平高低不一,因而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要全面考虑各种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因材施教。
第三,老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库,既能方便老师的讲解,又能达到学生自学的目的。学生们的自学要有效地在老师的指导前提下进行。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引,学生容易迷失在资源的“沙漠”中,而老师恰当有效地指导,就像给行走在“沙漠”里的旅者提供了指南,能够让学生们更有效地自学。
第四,开展竞赛与水平测试相结合。伴随时代的快速进步与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当今各个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就需要普通话测试水平二级乙等以上。很多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为了扩大就业的范围,也积极投入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行列,使得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学生不断增多,推进了普通话教学与测试的共同发展。同时,各种背诵、朗读、辩论、演讲等比赛的蓬勃展开,也为普通话的推广添加了活泼生动的色彩。所以,以上的竞赛内容也应体现在教学网络资源库里。
2.普通话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河南方言知识:河南方言的历史,方言分类与特点,河南主要方言的分布区域与分布情况等。课程资料:在普通话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包括普通话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文教案、教学资料、课文听力、课文视频、音视频资料、单元PPT课件、实习实训(根据实训内容进行训练表演)等,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自学资源。普通话考试:提供河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报名程序和方法,各类测试用试题库和资料等。教学视频库:高校学生参加朗诵、辩论、演讲等比赛视频资料,普通话水平测试视频,精心挑选的课堂教学视频等。资料文献:古今优秀诗词歌赋资料、各类诗会资料(如新年诗会、春游诗会、毕业诗会等)、关于普通话推广普及的文件资料。网络在线自学:普通话语音练习、普通话自测辨音等。网络交流学习: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问题讲解、课堂讨论和固定时间的答疑,更可以利用网络形式(例如QQ、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与师生进行方便快捷地沟通,老师也可便捷地对学生们进行指导、训练,也为学生们的自学建立了一个实时化、一体化、高效率的网络资源沟通平台。
3.普通话教学资源库的形式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其网络资源库的资料来源的载体是电子文本、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同时以动态网站和视频网站相结合的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其业余时间的自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们进行多类型的感官刺激,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其自学的需要。
4.网络教学资源库素材的来源
普通话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先要做到主题鲜明,定位准确,选择精品,内容适宜,针对性强。教学网站的选材与提供的素材要和普通话教学密切联系,还要突出河南方言区的特点,强调针对性。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从而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搜索方式和具有个体语言特点的网络资源环境。同时,网络教学资源库还要依据教学要求组织与制作素材,并将已有的课件资料和其他软件的资料重新分类、整理,运用多种方式组织这些素材。素材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要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进行科学分类,同时要方便使用者检索等,以上这些都会直接关系到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效果。
首先,可以从普通话教材和相关书籍所附带的光盘中获取视频与音频资源,有些音视频要求转换格式,从而达到网络化的标准;文本素材是从书本、杂志、报刊、图片、照片等途径获得,需要全部录入、编辑或扫描之后,保存成电子文档,以后当作素材来用。其次,用于教学的音频、视频文件也是从网络上下载,也可在网络资源库中直接使用相对应的链接功能。在这个资源库中,最为重要的是自制资源,即根据各个方言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制作具有原创性的教学使用的音频、视频等素材。
根据以上的分析研究,我们建立了普通话教学资源库网站,为了真正达到优秀普通话教学资源库网站的标准,这个网站对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材料,在建设过程中,把全部材料实行合理分类,科学地融入到普通话教学资源库网站的每个项目里面;同时教学资源库网站还增加了河南各地方言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本方言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蒋莲.以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普通话教学[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6).
[4]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
陇西县八盘小学地处农村,现有学生82人(小学部49人,附设幼儿园33人),8个教学班(小学部6个,附设幼儿园2个),现有专任教师14人,学历合格率达92.86%,普通话测试合格率100%(55岁以上2人无证)。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作为学校工作目标。现在,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普通话已经变成我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校园用字如校内标牌、宣传栏、黑板报等都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细化管理。
说普通话和写规范字对于培养师生的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委、省语委的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确定了“提高思想认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思路。我校把“推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写入学校章程和工作计划中,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在“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过程中,校委会精细规划,多次在教师会上强调这方面的工作。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除教学外,在学校的升旗、全校性大会等各项集会活动中,学校领导坚持带头说普通话,为推普工作作了表率。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近几年来,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多次专门召开师生动员大会,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等有关文件,同时利用宣传栏、标识牌等方式,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使全校师生了解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和宣传,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到,实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做好用字用语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中层干部、语文教研组长为组员,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每年初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从组织上保证语言文字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3、制定制度,确保实施。
我校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建章立制,实行常规管理。一方面,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保证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要求,做到要求明确,检查落实,真正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教师考核工作要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要求,使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从而实现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常规化。
二、强化领导与管理,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机制
按照“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我校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明确课堂教学用语用字的要求,增强教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在课堂讲授方面要求教师普通话标准、吐词清楚、语言简练、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将“板书规范、普通话标准”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要求教职工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条件之一,将教师普通话培训成绩与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情况作为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条件。对已取得普通话达标等级证书但普通话水平下降的教师定期组织再培训,对普通话达标后仍用方言进行教学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对教师教案、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学校的各种标志牌、指示牌、校级文件、印章、标语(牌)、多媒体课件等一律要求使用规范字。学校设有“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提示语;学校宣传栏、各班展示栏每学期坚持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专栏,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学校每年都组织“推普周”系列宣传活动,在校内掀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和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学生在教育教学、集会及其它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这些措施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创设了良好的普通话氛围
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师生自觉,实效明显
语言文字工作必须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实效。我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1、为确保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每年都要对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相关组室每年也要专项总结。都定期对教职工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使其普通话水平达到规定等级。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使用普通话。为了保证推普工作制度化,学校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强课堂考查。
3、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评优评先。学校把规范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班级工作常规管理,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还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管理,把教师课堂说普通话与评先、评优、职称晋级挂钩。
4、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教师,尤其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必须使用普通话,板书字迹应工整清晰;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贯串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中要有字、词、句练习及背诵、写作等内容,不论对何种作业的批改,教师都要在字、词、句或语法方面作出正确要求,并作好批改摘记,以便讲评和辅导。通过以上措施,语文课既成为学校普及普通话的阵地,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80%以上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85%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的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
5、为了提高全校师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推动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我校坚持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演讲、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如组织师生开展书法比赛,组织开展“师生诗文朗诵比赛”。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老师进行奖励,极大的激发了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情,培养了师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
6、以推普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查找学校周边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在每年组织的演讲比赛,朗诵会等,都将普通话是否标准作为评分的重要指标。
四、强化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1、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和规范字训练。教师统一购买了普通话培训书籍、资料发放到教师手中,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
2、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督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栏、班内展示栏、教师的板书、同学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督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这一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
3、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由于老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的影响,再加上学校的大力倡导,学生的普通话意识也大有增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大声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也用普通话进行打招呼和交流。
4、现阶段,我校已基本做到将普通话作为教学、会议、各类活动的语言。学校形成文明健康优良的用语环境,指定专门教师和学生担任推普员。基本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目标。校园各种公共场合固定用字、宣传栏、公示栏等临时用字、学校内部印刷物用字、教师板书、批改作业、评语等手书用字、学校各类印签、奖证等用字规范。
总之,一直以来,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在“普通话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推动下,在校领导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要善于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沾化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06]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4号)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5号)(以下简称《资格条件》)文件精神,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和评审工作,现结合泰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作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和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申报对象要求
(一)申报对象须为我市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和教研室(教师研修中心)、教科所、少年宫、电化教育馆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取得国民教育学历并已获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其中中小学、幼儿园自主聘用的教师,须实行人事并与单位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申报。
(二)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相应学科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
(三)35周岁(含)以下人员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申报人员本人或所带班集体获得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
2.四星级普通高中申报人员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
第四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以来,申报人员每年必须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并取得合格证。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远程教育培训课程和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课程。
第五条 普通话要求
50周岁以下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小学一二年级教师(除语文教师外)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第六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中小学、幼儿园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中,凡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50周岁以下的,须取得全国或省职称计算机考核合格证。其他人员必须符合省《资格条件》规定要求。
第七条 教师交流(支教)要求
50周岁以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要有2年以上校际交流工作经历,其中城镇学校45周岁以下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或任教的经历。普通高中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工作经历的优先推荐。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八条 教育工作要求
教育管理工作是指担任班主任或校团委(总支)书记、校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需提供活动方案、教案或讲座稿等原始证明材料)等工作。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工作年限可计算为教育管理工作年限。
第九条 循环教学和教学工作量要求
小学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级教学;初、高中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循环教学的学科科目按照课程计划确定。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须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第十条 公开课教学要求
校级公开课教学是指在本校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校际公开课教学指在两所学校以上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申报时须提供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方案、公开课教案以及评课议课记录等详实的佐证材料原件,并经组织单位确认或市(区)以上教科研部门认可。
第十一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教科研材料包括论文、专著、译著、教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经验总结、教材、教参、课题研究报告和教改实验报告等材料,所有材料须提供原件。
2.获奖论文必须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以及教育学会组织评奖并发文公布的。教科研课题要求为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审批立项的课题。
3.相同内容的论文、教科研课题不重复计算,以发表或获奖级别最高的计算一次。
第十二条 破格评审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要求
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教书育人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奖励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突贡专家、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模范、师德标兵、师德模范或十佳青年教师。
第十三条 申报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的,需参加所申报学科合格学历段学历教育2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申报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非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接受过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门性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第十四条 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要求
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须参加泰州市教育教学能力笔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审的依据。笔试考核对象包括下列两类人员:
1.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人员;
2.破格晋升人员;
申报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由各市(区)负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推荐程序要求
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单位推荐环节要坚持“四公开”原则,即单位向教师公开上级核准的本单位的岗位指标数,申报者公开述职,公开展出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实绩材料,公开单位的评审推荐上报人选。对不按程序进行推荐的,将不予接受申报材料或取消评审结果,直至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引言
顶岗实习是国家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延伸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师院校,要组织师范生到农村中学去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参加脱产研修。此举既可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师资,并带去先进教学理念,又可对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师范生能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使在校所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实习生刚刚走上讲台,由于知识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学校需要在充分认识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师范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使之能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高师院校顶岗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现状,笔者在2010―2012年带领各专业486名师范生在江西省九江、修水县88个实习学校,历时9个月,通过听课指导与走访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具体情况。总结一下,顶岗实习生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多,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不够强
有的实习生对新课改精神没有领会,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删减了以往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相应地增加了很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栏目,难度有所下降,有的实习生就认为不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自认为教材内容很简单,一看就会,导致了对教材内容不熟悉,讲得不深不透。在教学准备时,有的实习生备课写教案不能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结果是内容简单,既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有的实习生虽借鉴已有的优秀教案来备课写教案,但却不能领会这些优秀教案的编写意图,结果好教案也上不出好效果。
2.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不熟,难以驾驭课堂教学
(1)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讲课缺乏激情,语速过快。有的实习生的教学语言不能根据授课对象、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吸引力。有的在讲课时多数时间是表情单一,缺乏激情,没有抑扬顿挫节奏感。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上课照本宣科,讲课时老师的视线只看教案,不看学生。不会用目光捕捉听课者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讲课语速、节奏比较快,以至于学生的思维难以跟上老师所讲内容。有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有个别学生回答出来后,便立即转到下一个知识点,或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几乎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显然,这样做不仅不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反而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掌控不能恰到好处。有的实习生在课前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这是好现象,但到实际教学时,或因为紧张,或以自己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却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准备的教学内容讲不完;有的则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认为内容太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觉得无内容可讲。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只是浮于表面,无法把问题讲清讲透,不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导致听课学生多有不满。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发问,往往不理会,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火花不能及时抓住,缺乏教学机智,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3)实习生粉笔字基本功较差,板书设计也欠规范。笔者利用实习指导听课的机会,发现不少实习生没有主板书和副板书之分,板书时常常出现随意性;主板书没有充分体现授课重点、难点;有的主板书写的内容太多而不能唤起学生注意,不利于学生领会教师授课的思路。板书字体过大或过小,书写速度过慢,板书姿势不规范。这种随心所欲的板书往往使学生的笔记也变得凌乱不堪,难以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所提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新意,不能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是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的实习生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二是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有的实习生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几个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个同学,提问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全班学生,没能按新课程要求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三是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些做法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3.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无效热闹充斥课堂
为了将新课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的实习生在课堂上运用诸如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实习生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诸多弊端。表面上看似热闹,师生互动活跃,实则是无效教学。有的实习生倾向于说服某一个学生来接受知识,有时甚至会被学生“牵着走”,他们往往不知如何把与个别学生的讨论问题转向全班学生,做到以点带面。
4.情境创设不恰当,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是不错,但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时,有的实习生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有时又刻意求新,反而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没有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太多,利用价值不大。还有问题情景中,如果凡事都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就出现了课堂中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却是与课堂学习无关的知识或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下,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可能会发生偏移。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越来越趋向于被动。
二、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实习生自身原因分析
(1)课前准备不足,导致教学过渡不紧凑。一方面是教学语言准备不足。在上课时或因紧张或因不懂内容,老师出现卡壳现象,甚至一句话没讲完就转到另外一句话了。这样既影响了教师思路,也影响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对教材内容不熟悉,不能把教案内容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造成课上对教案依赖严重,出现读教案、背教案的现象。有的实习生在教学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课是否能顺利讲下来,忽视对教学环节之间应有的过渡,使学生感到知识之间的跳跃性较大,不能把前后之间联系起来,跟不上教师上课的思维,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和整个课程不流畅,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2)缺少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目前就业形势不好,导致较多的大学生去准备考研,所以,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十分宝贵,分秒必争。这样一来,三笔字、普通话的练习时间确实很少,而且,还有的学生认为教学技能训练是一个额外负担,除规定训练时间外,都不愿意花专门时间去练,且每次规定练习也都敷衍行事,或者根本就不练习。由于疏于训练,课堂教学技能也就相当缺乏,以致于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3)对待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顶岗实习生在实习中不认真对待教育实习,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生趁教育实习时间,忙于考研或联系就业,即使下去实习了,也是被学校强压下去的,到实习学校后,由于思想上没有解决问题,实习也是消极怠工,导致顶岗实习收效甚微。同时,在实习中,有的实习生发现教师太辛苦了,每天备课、听课、改作业、查自习、盯早操、解决学生打架问题等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心里产生落差,行动上也出现不积极的现象。对所处的环境充满困惑,心情烦躁,从而出现对学生态度不好,不与学生亲近等现象。
2.高师院校技能实训教学试讲存在问题分析
(1)由于平时试讲时听课的是自己的同学和老师。面对与自己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甚至高于自己的同学和老师,授课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展示自己的授课能力。因此,部分学生的讲课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用口语化语言授课,而是使用华丽的、富有诗意的书面语讲课,让人很难接受。因此,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了“试讲”,只能证明自己走上了讲台,并不能保证顶岗实习的成功,在实习中要取得好成绩,还得下大功夫。
(2)平时试讲和真正教学实践相比较,教材内容熟悉的程度不同。在平时试讲中,教案内容是实习生自选的,都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再加上自己在试讲中所要提问、设问等课堂环节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对内容的把握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台风、教态与授课技巧问题。而在实习中要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一框一节讲下去,没有我们选择的余地。因此,有的实习生在讲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时就不知所措。
三、提高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几点思考
1.重视微格教学训练,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高师院校应鼓励教学法教师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提高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能力。通过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法训练、课堂教学艺术、微格教学训练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加强实习教学指导,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实习教学大纲及技能规范要求,注重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加强实习过程的检查指导,以达到技能规范要求。经过微格训练,使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教态、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加强“三字一话”的训练和考核
“三字一话”指的是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话”训练活动必须经常化、制度化,训练和考核要规范化,不能流于形式。平时要特别注重师范生对“三字一话”的训练。特别是粉笔字,要重点加强训练。考核严格把关,保证每个师范生在粉笔字上达到良好成绩。
3.组织系列讲课、说课竞赛,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为了提高师范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检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果,学校有必要组织全校性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员参加。先进行院级比赛,扩大参与面。其次,各学院选出代表参加校级大赛。最后,将各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奖金。特别是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要把他们的讲课、说课进行实况录像,制作成光盘并标明哪一年某校全校师范生讲课(说课)一等奖获得者讲课(说课)录像。一是发给参赛选手,可为师范生就业时提供实证材料,可信度高。二是可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开辟窗口,允许学生自由点击观看。三是通过对比和竞争,使师范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和目的性的进行改进。
4.规范实习管理机制,加强实习质量监控
实习期间,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育管理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的教师跟随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首先,制定指导教师选派标准,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其次,由高师院校要组建校级、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实习第一线督促。第一次在实习工作开始阶段,由院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分片主要检查各实习基地实习工作落实开展到位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第二次在实习中针对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依据实习目标及考核细则进行听课、调查、考核与评价,听取实习学校领导、老师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评价,了解掌握实习生的实际情况,以便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由校级教育实习巡查组负责。
一、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指师范类专业为提高学生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素养,以及教学技能而开设的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践等,实际操作中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及实习课程。其中学科教学法包含了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主要以听课为主,然后以实习教师身份上1到2节课。实习的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集中实习,二是开放式实习,三是顶岗实习。其中集中实习方式是新升本院校采用得最多的一种教育实习,开放式实来随着新升本院校去师范化趋势而日渐普遍,顶岗实习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实习方式。
二、顶岗实习反映出的师范类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状况
在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中,笔者通过听课、与实习生及实习生任教班级学生访谈、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座谈等调查研究方式,发现了实习生在专业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在调研中,实习生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知识面广,能满足实习中需要的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供给。实习生所任教班级学生也普遍认为实习老师知识渊博,对学科知识掌控较好,教材理解也通透,也能针对学生的水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难易程度。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也认可实习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认为就专业基础知识来说,满足中小学教学实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而师范类专业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导致实习生普遍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知道教什么,但是如何教,怎样教才能更有效,这其实是教育专业知识不足或者是无法将学习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实习生A在访谈中说道:“刚站上讲台遇到很多问题:声音太小,眼神不敢望向学生或者看去窗外,不敢去课堂中巡视学生,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缺乏信心。感觉自己虽然有一桶水,但找不到怎么把水倒出来的方法。”(2)班级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实习生对自己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感到较为满意,实习生任教班级学生与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老师也有较好的评价。但实习生普遍认为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严重不足,课堂上面对调皮学生的捣乱现象,感到力不从心,不懂如何处理。实习生普遍觉得自己的教师威信不足,又或者自己难以在面对学生时威严和温和之间适时转换。由于原来的管理实习生所任教班级的指导教师已经置换到高校中进行业务培训,基本无法指导实习生进行班级管理,而另一位在国培老师离开实习学校后临时指定的指导老师,由于他管理的班级与实习生联系不大和对实习生所管理班级不熟悉,对实习生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不会给予太多的指导。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就成了顶岗实习中实习生最大的渴望。在访谈中,实习生在问题“希望学校从哪方面如何改进目前的教师教育课程”反映最为强烈。实习生B谈到:“面对班上那几个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我什么办法都用过了。课堂公开,单独谈话,请学生家长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就是没有改变。”实习生普遍觉得,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管理学生,譬如上课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上课说话、不交作业、抄袭作业等,但没有较大的改观,学生普遍觉得迷茫,希望学校能开设这方面的课程。
三、顶岗实习暴露出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
1.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教育理论类课程的内容陈旧、教条化、知识面窄且脱离中小学的实际,与教育教学实际有较大差距,很难直接运用到实际中。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多为研究生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无任何中小学从教经历,每年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到中小学听几次课,基本无中小学任教经验,很难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提出有效提高实习生课堂管理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很多实习生认为,教育理论课内容空洞,泛泛而谈的东西多,譬如什么流派,什么代表人物,在实践中基本用不上。而实习中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如青春叛逆期心理特征、早恋心理特征、留守儿童心理特征等,教材中却很少体现。教育理论课中虽有如何管理学生的内容,但由于任课教师缺乏中小学任教经历,讲课流于形式,基本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证分析。
2.教育实习时间过短。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指导理论,没有足够长的教育实践时间和相当的教育实践强度,把一名师范类毕业生通过实习淬炼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不可能从量变到质变的。目前教育实习所采用的三种方式中,毋容置疑,顶岗实习所取得的效果是最好的。在长达三个月的实习中,实习生用全职教师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在社会适应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快速成长。实习生对以后的职业能力的养成和职业期望、对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都得到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就是教育实践所呈现出来的价值与意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同学还是参加短期实习的,时间过短和强度过弱,导致教育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3.基本教?W技能训练不足。顶岗实习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存在教态僵硬、教学应变能力差、板书水平差、普通话方音严重等问题。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也会对学生通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有影响。
四、对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1.教育理论要理论联系实际。为提高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任课教师的中小学教学经验,避免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建议教育理论任课教师都要到中小学至少任教一年,每年必须到中小学听课最少20课时。平常注意与中小学交流,收集经典案例,了解中小学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加强课堂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另外开设《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由具有丰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必要时可以邀请中小学教学名师任教。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发展方向 “根”
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为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人。总理在北大五四青年节时,曾说了一句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付诸教育领域,也颇为实用。仰望星空是一种追求理想的姿态,是一种理论上的高屋建瓴,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作为乡村学校,条件有限,但是我们有努力开阔视野的决心,有认真做事、脚踏实地的态度。有人把教育比做种地,我们没有弄什么特色去应景作秀,只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既然高不上去,那就低下来,“大道至简”,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
1.深思。今天的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时期,学生发展是应试还是素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定位;怎么综合地评价学生,等等,这些都是困惑而不易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往往是:学生苦,教师累,家长急,校长怨。到底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哪儿?也许会有人说,这个问题太大了,但是这是方向,有人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对了,所有付出才会有价值。方向和目标是有区别的。打个比喻,就是射线和线段的关系,有一定方向是射线,它有一个端点,这个端点就好像方向,永远围绕这个点出发。目标类似于线段,它往往以各种具体的行为出现,什么线段是有价值的,从这个端点出发的线段才是最有价值的。平r的行为就像一条条线段,只有方向与目标一致的线段才是有效的。比如一只蜜蜂,关在一个房间里,急于要飞出去,却不知道门在哪儿?东飞西撞,速度再快也是没有一点价值的。那么同样道理,“学生的发展方向在哪儿”就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定位的问题。
2.过程。一座大楼,需要钢筋去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文化核心理念支撑。文化这个概念很抽象,通俗地解释一下,一个良好的行为,经过长期的强化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习惯时间长了会内化为一种传统,传统时间长了就升华为一种文化。一个学校的文化核心理念是什么?虽然每一届校长都做过很大努力去打造,但不是校长一个人能够创造的,学校的每个老师都有责任、有义务思考。比如新教育实验,七环四段教学模式,君英教育,等等,每一项探索的背后都凝聚着全体教师的心血,这是集体的智慧。今天,面对复杂的教育形势,需要在众多繁杂、无序的现象中找到一个端点、一个方向,我们不能弄一个什么时髦、时尚的东西应景作秀,而要做实实在在的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在发展中沉淀下来的、经过实践留下来的精华,要得以传承和创新,才能既保证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又使其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对传统文化的寻根求源衍生出寻根教育:根,做人之本,发展之根。
3.“根”的定位。“根”是叩问,是责任,是提醒,是过程,是追寻,是探索,是茫然,也是方向,更是一个文化核心理念的提炼,也是每个人进行教育所遵循的方向。怎么追根,追什么呢?要教出一个怎么样的学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怎样发展?学生往哪儿发展?怎么追求高效学习呢?那就是“根”――良好的行为品质。比如我们学校门口的标语:做少年君子,育时代英才。君英教育中有五个品质,分别是礼仪诚智信,我们要给孩子们提供适合发育的土壤,让它生根发芽,让孩子们在我们学校扎好它一生的根,这些种子,只要有一颗发芽生根,就足以让这个孩子屹立于人生道路之上。“根”找到了,种子找到了,下面要做的就是种,就是让种子生根发芽,一周种一颗,或是一个月种一颗,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帮助孩子养成健康高雅的行为习惯,再内化成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就是我们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定位。
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做法
经过讨论、总结,我们一共归纳了25个好习惯。分段、分年级,连续21天进行养成教育,最后固化成孩子内在的优秀品质。下面我挑正在做的,或者说稍微成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1.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汝阳县地处豫西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相对比较落后,作为一所山区小学使用普通话的范围只有在课上。2017年,我们努力推行普通话口语,进校即讲普通话。由教导处与政教处配合,推行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养成“开口即说普通话”的语言习惯。书法方面,每天中午一练,制定切实可行的书法监督标准,并从四年级以上各班抽调一名书法艺术较好的学生进行书法监督工作培训。小队员们按年级共分成六组,一名六年级学生担任组长,其余三名队员做评委。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大课间对全校各班门口展出的学生书法作品进行总体评价,并于当天在校园专栏中公布各班得分情况,便于大家互相监督与学习。每学期举行各种书法比赛活动,引导孩子们热爱、弘扬书法艺术。
2.打造安静校园。安静的行为往往能激发活跃的大脑。不能一下课,校园就像雨后池塘,哇哇乱叫。安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先学后做,知而后行,开学两周内组织学生学习新《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各班召开以“安静是一种美德”的主题班会,推介健康有益的文明游戏项目,规范学生课间行为。开学两周已形成“课上有书声,课下无噪音”的良好氛围,课间“乱、闹、躁”的现象没有了,课间井然有序,张弛有度。
3.打造干净校园。倡议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增强环保意识,撤掉校园内的垃圾桶,在校园放置垃圾车,设专用垃圾箱,实行垃圾分类投放,班级内发放收纳箱,使所有物品分类归置。明确的规定,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另一方面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组建校园小特警大队。组建校园小特警大队,用来督促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其职责是督促全体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严格做到校内外不留卫生死角,尤其要保持学校围墙的整洁、美观,及时清除乱张贴、乱涂写等影响校容校貌的现象;每天上学和放学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敦促学生课间进行文明游戏,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小特警的设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
5.诵读国学经典,做中华好少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背诵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还因地制宜,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分低、中、高三本),让孩子们每天都有新收获。学校规定每周二、四早读时间为经典诵读时间,届时教导处人员到班检查、指导诵读情况,进一步督促各班有效诵读。每学年我们都有集中的经典诵读展示会,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巩固诵读的成果,并在期末进行诵读测评,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
6.成立学校青少年宫,做好特长生培养。2017年在原来的15个特色班基础上新增6个班级,用来开设各类兴趣课外活动。现在开设有舞蹈班、电脑班、歌表演、合唱班、精绣坊、器乐班、武术班、棋艺班、朗诵主持班、厨艺班、手工班、画社、花样跳绳班、科技班、乒乓球班、戏曲班……每周一下午第三节兴趣班同时活动,教导处分管该项工作的酒红丽老师逐班检查,从师生出勤、教案准备、上课状态等方面做出记录,以便学期末时统一考评。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什么大家,只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7.提高学生的学业素养。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百字百词、经典诵读、100道口算题、英语口语100问等,每月对学生的学业素养考核一次,评比一次。每学年六一前后,举行全校性的“校园艺术周”,学生人人登台亮相,各个获得成长体验。
学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以上是我在学校管理中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追根”教育只是一个方向,但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我们会坚定地一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杨秀红.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学校管理转型思考与实践[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5):142-143+133.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91-01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真正贯彻新课程目标的相关要求,实现教学相长
以诗歌教学为例,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诵读法应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在以往的课堂中,由于农村的部分语文教师本身朗读水品有限,在教学诗歌时往往更侧重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解读诗歌时更多地与考试相结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而在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模仿名师朗读或者直接选择名师为学生朗读,并且提供朗读指导,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
1.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让语文课堂更加科学省时
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备课时手边没有足够的资料而苦恼。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加入,网上查资料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全面。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参考优秀的教案设计,观摩优质课堂的视频。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大大缩短了师生练习做题时抄写题目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远程学习,和其他老师在网上互动,互相听课,互相讨论,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
1.3多媒体教学为语文课堂提供更多素材,有助于创新作文教学
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也是令许多一线教师苦恼的问题。许多学生坦言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根本不知道写什么,这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写作时素材的缺乏问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进行再创作。并且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音乐等资源具有文音图并茂的特点,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
2多媒体教学普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也不可回避一些问题。因此,针对目前农村多媒体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已变得十分必要。
2.1各学校需着重培训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并将其纳入考核机制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多媒体课堂正逐步代替黑板粉笔,因此,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必要成为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之一。语文教师除了拥有普通话证书以外,也应该有一张计算机等级证书。
2.2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打造精品校本课程。现在网络上资源海量,各种教案课件网层出不穷。以语文为例,“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可能是众多语文教师备课首选的网站。但是,经过实习期间(实习学校是西部农村地区某镇中学)半年的使用,学校其他语文老师和我都发现上面的许多课件和教案都很好,可是却不实用。里面的资源绝大部分很适用于城市的中学语文课堂。可是对于农村的语文课堂来说显得有些脱节,并且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影响,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看重的多是多媒体带来的“热闹”,然而浮华过后,真正沉淀在学生心中的东西却很少。因此,我不由思考,能不能打造一种具有农村特色的网络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在这样的平台里,各种资源比如教案、课件、试卷、习题等更适合农村的学生,更具有农村的一些特色,从现实生活出发学习语文。并且,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交流地方教学心得,打造更具特色的地方课程,或者说是校本课程。
2.3重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现在农村地区对于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是比较缺乏的,因此学校要重视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不能因为该门课程不考试而大而化之。教师也需要改变观念,认真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二、培训人数
2021年我县计划实施劳务品牌培训50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700人。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21年3月—10月;11月底各培训机构完成各项培训补贴的申报工作。
四、培训项目
2021年我县计划实施“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焊工”、“家用电器维修工”、“西式面点师”、“中式面点师”6个劳务品牌培训工种,共计50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SYB),共计700人。
五、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川籍和外省籍在务工的农民工。
1、基本条件:初中(含)以上文化程度,身心健康。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
2、学员申报条件:
初级劳务品牌培训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累计从事本职职业工作1年(含)以上;本职学徒期满。
中级劳务品牌培训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取得本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累计从事本职工作6年(含)以上。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申报: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规划,或有培训愿望和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人员。
六、培训要求
(一)培训机构要编制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把安全生产、禁毒知识、普通话列为必训内容(方案须载明“消防安全教育”、“疾病防控教育”、“环境保护法规”、“职业病防治”等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设置相关课程,合理安排培训学时,配备专业的理论和实作教师。
(二)培训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全程参与整个培训过程,负责培训学员的后勤保障及安全,培训过程实行全程录像。
(三)培训机构在劳务品牌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开班当日向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报送开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数、当值授课教师微信号等相关内容。
七、培训管理
(一)收集培训意愿。各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中心要认真摸排、收集培训意愿,原则上每个乡镇收集一个品牌培训班(50人),一个返乡创业培训班(30人),于3月20日前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伍国军处。各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中心要明确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意愿收集、学员组织、管理、落实培训场地等全程服务管理工作。
(二)资质审核。由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对申请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的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培训机构要有独立法人资质,有所需培训专业资格,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实作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取得相应劳务培训机构及定点培训机构资格,中级劳务品牌培训原则上由2018年认定的省级劳务品牌培训基地机构培训。
(三)培训管理。培训机构在培训开班前7日内,将学员信息录入系统,并将开班申请、培训经费预算、参训人员花名册及身份证复印件、培训计划、教师资质、讲课教案等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同意后方可开班。开班当日由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农民工服务中心派专人到培训地清点参培学员人数,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强调培训相关要求。培训过程中,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会同县财政局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通过电话抽查、微信视频、实地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情况与当年培训补助资金和来年培训任务挂钩。结业时应组织结业考试,及时组织技能鉴定考试,培训结束经验收合格后,培训机构按程序申请培训补助资金。
(四)经费管理。
1、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要按照分段设岗、分岗设人原则,合理设置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
2、本次培训的先期经费由培训机构自行垫支,县财政不预拔培训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