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8 16:59: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围术期护理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8-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5.18.059
近几年,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安全逐渐得到了广泛重视,妇科由于护理工作较为繁琐,护理人员压力较大,一旦发生失误很可能引起护患纠纷,而且会对患者的安全产生威胁,影响医院形象[1]。为了顺利开展妇科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医院对妇科围术期患者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效果理想,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围术期患者2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36.8±4.5)岁;手术方式:异位妊娠23例,卵巢癌根治术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4例,子宫切除术3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6.3±4.8)岁;手术方式:异位妊娠22例,卵巢癌根治术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5例,子宫切除术39例。两组患者年龄、临床体征、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措施:(1)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密切关注,向其耐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手术方法、作用等,使其对自身病情加深了解,给予患者支持、关心和爱护,保持态度和蔼,文明用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监测患者体征,给予疼痛护理,保护患者的隐私,提高其安全感,避免发生误解而引起护患纠纷[2-3]。(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科学安全人力资源。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准确、严格的记录,不可随意,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处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方面的重要性,能够正确反映与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制定奖惩制度,每月的绩效考核虽然不受不理差错影响,但每月需要开展交流会,鼓励和奖赏护理记录质量高的人员,监督出现护理差错的人员并向其传授经验。对护理人员的错误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合理排班,以老带新,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另外,护士长要科学配备与安排人员,弹性排班,根据时间段的不同进行人力资源安排,避免遗漏重要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3)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成立安全小组,将护士长定为组长,定期举办考核、讲座、授课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安全教育的主题为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安全的保护,要求其能够提前发现安全隐患,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资,互相监督和鼓励,尽可能使患者的合理诉求得到满足,给予其可靠安全的护理。(4)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妇科护理工作量大且繁重,如果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出现失误,很可能影响护理安全,从而引起护患纠纷。医院应定期开展培训,加强考核,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技能水平,确保其基础扎实,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做到严谨用药、详细向患者教导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者体征,提高业务水平,避免护理纠纷[4-5]。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缺陷指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违反诊疗护理规范、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等而发生的护理过失行为,包括非不可避免压疮、护理文书书写错误、护理投诉、护理技能失误四方面,护理缺陷患者例数之和与总例数之比即为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数在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根据患者评分将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0~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一般,81~100分为满意[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对照组共21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1.0%,观察组共4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非不可避免压疮、护理文书书写错误、护理投诉、护理技能失误的例数均多于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5.5%,远大于观察组的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不满意36例,一般5例,满意59例,满意率为59.0%;观察组不满意1例,一般4例,满意95例,满意率为95.0%,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护理安全,妇科手术患者以急症患者为主,因为患者并不了解疾病和手术知识,加上自身疼痛严重,很可能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效果。最近几年,在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医院逐渐认识到安全护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就是要确保围术期内护理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能受到法律规定范围外的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缺陷、损伤或死亡。为了实现该目标,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护理安全,在医疗活动中避免因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的过失而导致患者受到伤害[7]。
护理安全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工作体系较为复杂,必须不同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合作,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除了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之外,还在增强法律、安全意识方面进行努力,以期促进护理人员转换观念,纠正态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加以预防和处理,提高护理安全度[8-9]。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为21.0%,远高于观察组(4.0%),对照组发生非不可避免压疮、护理文书书写错误、护理投诉、护理技能失误的例数均多于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35.5%,远大于观察组的5.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59.0%,远小于观察组9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汪明珍.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6(15):1971-1972.
[2]周慧.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5,20(7):114-115.
[3]刘淑婷,柯捷莲,梁永华.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09-111.
[4]周继英.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3(8):211-212.
[5]李小倩,叶金梅.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4-96.
[6]叶林书,张杰.围术期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研究及其临床实践[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6):156-159.
[7]黄晓红.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妇科围手术期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22):165-166.
关键词: 风险管理;胸外科;围术期护理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thoracic surgery;perioperative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312-02
0 引言
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护理人员识别、评价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时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同时,还能够将护理风险事件对医院及患者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尽量降低。一般来说,胸外科中,大多数患者为肺癌、贲门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患者,这些患者均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该手术具有较大创伤,并且术后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应该要将风险管理贯穿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的整个过程中,评估潜在风险,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给予患者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术后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功能,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按照患者的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0;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患者例数为50。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贯穿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涉及的部门较多,基本上,医院中的所有部门均与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临床护理中贯穿风险管理必须要得到医院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医院中其他部门的协调,首先,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一致的观点,才能将风险管理在下级进行贯彻。风险管理包括的内容主要为:评估与分析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评估计划的结果。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的文书错误、输液反应、并发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情况,采取问卷调查(自制问卷)的方法统计在围术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的文书错误、输液反应、并发症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远远高于风险管理前,上述结果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影响因素
3.1.1 患者自身心理影响因素 由于胸外科患者大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不但会对患者的生理产生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会出现悲观、恐惧、忧郁、焦虑等消极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行为改变,对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3.1.2 术前疾病导致的风险因素 胸外科的贲门恶性肿瘤及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均存在严重程度不一的恶心、进食哽噎、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减少进食,进食减少就不能保证患者营养充足,继而引发机体营养不良症状,患者体内发生营养不良,就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受到影响,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症状;而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大多数存在呼吸困难、咳痰及咳嗽等不良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发生大咯血的不良症状;上述不良症状均会对手术及护理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1.3 手术治疗导致的风险因素 给予患者开胸手术,由于开胸手术切口通常较大,就会导致较大的创伤,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果术后护理人员没有详细监测患者的病情,没有及时发现不良症状,没有对患者的输液速度进行良好控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另外,不规范的引流管道护理及健康指导,也会导致发生术后并发症,一般来说,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吻合口瘘、肺炎、出血等。
3.2 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3.2.1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将胸外科手术患者按照病情及手术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护理人员负责的领域不同,可以给予他们不同的培训及指导,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时间操作能力,经过指导,使护理人员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充分贯彻风险管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2.2 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医疗文件中,患者病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件在法律上的严肃性不容忽视,所以,文书书写中,护理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书写,保证文书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还要保证文书的记录与医护人员的记录相符合。
3.2.3 加强风险识别能力 患者在入院前,护理人员就应该对患者的以往病史、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活动能力及体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术后,还应该加强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老年患者、严重病情患者等的巡查。护理人员在病房巡视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主诉,同时,还要详细观察患者的呼吸、表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就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评估,马上通知医生,必要时还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另外,关于陪护措施、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详细落实,并且按照规定严格执行。
3.2.4 加强风险监控 在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同时,护士长还要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各个基础及环节质量加强监控,特别是重点对象、重点患者、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等重点内容的质量控制,保证每天均做到“四看五查”,四看为:看医嘱单、护理记录、患者体温单、重点患者的病情变化;五查为:①是否妥善处理新住院患者;②查患者术前物品是否完善准备;③查病情严重及长期卧床患者是否出现压疮、床单是否平整及是否按时翻身;④查是否妥当处理大小便失禁患者;⑤查各种引流管是否妥当安置。另外,还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状况,及时反馈结果,针对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2.5 护理风险发生后的处理 一旦出现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程度,护士长要马上赶到风险现场,对风险的发生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做好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出现护患纠纷,然后将风险事件及时上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开胸手术;呼吸道;护理管理;效果观察
开胸手术是临床外科治疗食管、肺、纵隔及胸腔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该项手术耗时长、创伤面积大,常可导致术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手术的成功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1]。我院在胸外科手术中,针对性地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9~67岁,平均42.3岁;食道癌24例、肺癌22例、贲门癌13例,纵膈肿瘤7例,胸部创伤开胸术2例。将以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吸道护理管理,具体方案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戒烟:于术前2周对吸烟患者强行禁烟。为使患者配合治疗,需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术前吸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即吸烟可刺激呼吸道及肺,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分泌,妨碍呼吸管道壁纤毛的清洁功能,致使上呼吸道和肺部并发感染[2]。(2)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腹式缩唇呼吸训练。要求患者取坐位、立位或卧位,先缓慢呼吸2~3min,以使全身放松,然后以一只手轻捂前胸,另一只手位于腹部,口唇开始收拢,行吹口哨样动作,同时使胸部前倾,并做收腹动作,以口慢慢呼气,呼气毕以鼻深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吸、呼气时间比为1:2~1:3,频率为8~10次/min,每日训练2次,每次持续10min。(3)有效咳嗽训练:于术前3d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要求患者深呼吸2次,于第3次吸气末屏气片刻,然后用力咳嗽,使气道内空气冲出,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向上运动,将其排出。每日训练3~5次,为术前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及术后清痰、促使肺复张做好准备。
1.2.2 术后护理[3](1)气管插管和鼻导管的引入:但对肺功能较差患者可与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延迟其拔管时间,护理人员须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其移位;术后以氧流量2~4L/min的速度常规吸氧1~2d,对呼吸困难、严重缺氧者,可适当延长吸氧时间,并将氧流量加至5~6L/min。(2)雾化吸入药物:指导患者术后超声雾化吸入常规治疗药物(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0000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4次/日,10~15min/次,雾化吸入时嘱患者深呼吸,以使雾化后的药物颗粒进入终末支气管,提高药效。(3)叩背助咳:患者取半卧位,护理人员手掌隆空成杯状,以手腕力量叩击于患者患侧,从下至上、从外向内,以使痰栓松脱,同时嘱咐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运动,2~3/次,20min/次,餐前施行。(4)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于术后次日始吹气球,可将气球口包裹于注射器针头帽处,并用胶布缠紧固定,要求患者深吸气后屏气,进行吹气球运动,以促进肺复张、增加肺活量、提升肺功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28±2.2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8.64±2.95)d,两组间差异显著(P
2.2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94%,肺不张发生率为0.00%,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17%;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59%,肺不张发生率为14.71%,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1.76%,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研究中,主要在术前及术后对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对患者进行戒烟要求、呼吸功能训练及有效咳嗽训练;术后对患者引入气管插管和鼻导管,并进行雾化吸入、叩背助咳及肺功能锻炼。通过两组的对比观察得知,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范萍.开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0,25(11):3242.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177-05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in fetuses and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s From July 2015 to November 2016,a total of 164 neonates with digestive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with 82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post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was used,whi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y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of seamless connection of fetus and neonate with maternal and fetal specialties including pregnancy care,prenatalintervention,neonatal nursing during birth,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neonatal surgery,and follow-up visits.The surgical effect,average hospital stay,average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ure rate and satisfaction by ped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 fetus and neonate;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Perioperative period
胎盒律儿医学是医学界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它涵盖范围广,沿着产科-围生医学-母胎医学-胎儿医学-新生儿医学(新生儿外科)的路径发展。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是胎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导致的发育缺陷[1],种类繁多,表现各异,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存质量,对患儿家庭造成不容无视的心理负担,一成不变的“引产”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需求,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严重程度与表现往往不统一[2-3],且手术耐受力低,严重影响手术的预后及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做好胎儿新生儿围术期综合护理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本课题主要研究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在分娩前进行综合干预,在新生儿期进行外科干预,实施具有妇幼专科特色的无缝衔接的综合护理与管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的新生儿164例,符合《新生儿外科学》诊断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讨论后同意开展此研究,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即将患儿依次编号为1、2、3......164号,奇数分到实验组,偶数分到对照组中。实验组患儿8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平均日龄(7.3±3.3)d;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37.0±2.3)周;身长(46.0±5.6)cm;平均体重(3212.99±218.87)g。对照组患儿82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平均日龄(7.1±3.5)d;孕妇分娩时平均孕龄(38.0±1.5)周;身长(48.0±4.6)cm;平均体重(3224.67±204.85)g。两组患儿胎龄、性别、身长、体重、病情、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如保暖,加强营养、伤口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实验组实施具有妇幼专科特色的胎儿-新生儿无缝隙衔接围术期综合护理管理,内容包括积极做好孕期管理、产前干预管理、产时新生儿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随访与追踪等一系列流程化的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孕期管理 按常规开展孕期检查至分娩,行超声检查时详细检查胎儿全身发育情况及密切随访,重点监测腹围和胎儿羊水情况,羊水增多是诊断胎儿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特征。胎儿消化道疾病约30%有遗传学问题,必要时产前作相关遗传学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
1.2.2产前干预管理 所有胎儿出现消化道梗阻情况时,都将会出现羊水增多,同时产生一系列胎儿宫内发育障碍的不良后果,因此积极诊断并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非常重要;若羊水多至孕妇自身难以承受时,可予抽羊水减压缓解症状。
1.2.3产时护理管理 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出生时根据羊水增多情况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措施;在出生尚未呼吸和断脐之前,将口腔和气道内的羊水尽量吸净,减少和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根据病情需要,适时行胃肠减压。
1.2.4术前护理 ①常规准备:做好交叉配血、皮肤试验、术前各项常规检查、留置尿管、应特别注意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一丝不苟地做好皮肤护理,必要时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②术前禁食,既可避免患儿术中发生误吸,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③口腔护理:一般术前3 d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新生儿鹅口疮”。④保暖:因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且多为棕色脂肪,如保暖不够易合并感染时而发生新生儿硬肿症。将新生儿放置在辐射保暖操作台,依据其体重、日龄动态调节床温。⑤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对有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者,应第一时间予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
1.2.5术后基础护理 ①加强体温管理,做好保暖:保暖是新生儿护理的重点之一。我院所有新生儿手术后都采用国产的暖箱,设置为皮肤温度控制模式,将温度传感线贴于腹壁,设置皮肤温度为36.5℃,且每日擦拭暖箱,水槽内的蒸馏水每日定时更换。患儿为便于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②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并合理设置监护仪的各项预警值,如有异常及时调整并记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③严密细致的专人护理:因术后易发生呕吐,有引起误吸窒息的危险,术后未清醒前均由专人护理。术后更应加强口腔护理,以免黏稠的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在减压过程中应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以便报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补液方案[5]。
1.2.6 麻醉恢复期护理 ①患儿在转回病房过程中有发生呼吸道阻塞的危险,手术室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严密观察患儿,应取侧卧位转送,转运途中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6]。患儿安全返病房后,给予吸氧,注意给氧的浓度及流量,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护,避免发生氧中毒。苏醒期给予患儿头部侧卧位,预防呕吐、舌后坠引起窒息;并在床旁备吸引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以备急用。②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者易滑脱,应妥善固定好,插管的深度做好标记。如有黏痰时,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轻柔的旋转式吸痰,掌握好插入深度和吸痰压力,避免损伤黏膜,减轻患儿的痛苦。③病室内每日两次通风,利用空气消毒机定期消毒空气,注意设置好消毒时间[7]。④胸部物理治疗:术后2~4 h翻身1次、叩背,用空心拳轻叩,自腰部开始由下往上,由外到内,稍有震动感为宜。痰液黏稠者遵医嘱每日两次雾化吸人。⑤新生儿呼吸窘迫征(RDS)的观察及处理:个别新生儿术后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并进行性加重,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变。立即气管插管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180 mg,并行复苏囊加压通气,固尔苏使用结束后拔出气管导管,行无创辅助通气5 d后改为鼻导管吸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时首先要将药物预热至37℃,注入药物可用针管从导管壁扎入一边缓慢向气管内注入PS,一边复苏囊通气,有效地防止药物喷出。⑥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当出现呼吸暂停时给与物理刺激,如托背及弹足底,若症状未见好转,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 kPa为宜。按医嘱使用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较好,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呼吸暂停严重时可用无创辅助通气及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8-9]。
1.2.7 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 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保持胃肠减压,确保胃管通畅,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观察有无腹胀和呕吐,记录排气排便的时间,以便及时拔出胃管,进食进水[10]。
1.2.8 加强伤口护理,防止伤口感染 ①新生儿手术后,应根据具体手术方式采取不同的舒适,如手术后一般采用截石位。“主张轻柔护理”减轻疼痛。我科统一使用“鸟巢”式护理,用全棉的儿童大浴巾对折一次,滚筒式卷好做成长条状,四周用胶布贴紧将新生儿环绕成圈,形似让其舒适的躺卧,头颈部自然伸展,避免头低位,在暖箱外使用遮光布,建立一个类似子宫的环境,促进安全感,对患儿给予温柔的触摸,减少啼哭。室内光线适宜,可降低视网膜病变的机会;减少噪音、器械操作音,避免突发高频声音,对各种仪器设备报警声应及时关掉快速理;避免在室内放音乐,这对急性期患儿不利,因可增加颅内压,使SaO2下降,刺激屏气发生不利于康复。②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因新生儿自控能力弱,敷料可用橡皮膏封闭固定,外加绷带包扎或于敷料外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也可用约束带固定手脚,可防患儿自行将敷料撕脱或被大小便污染。观察伤口有无化脓、红肿等情况,预防伤口感染等情况。若敷料一旦被污染,应及时更换;伤口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感染,伤口疼痛剧烈影响患儿休息时,应增加抚触,安抚患儿情绪,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11-12]。
1.2.9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避免扭曲、受压,防止滑脱,必要时将患儿双手约束。注意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量、性状、颜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1.2.10营养支持与管理 术后患儿极易发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应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给予营养支持。早期以静脉途径为主,但肠外营养液也不可少。如静脉给药则使用微量输液泵匀速输入,输注营养液时,一般需20 h>时间≥16 h[13-14]。
1.2.1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维护 新生儿术后由于静脉输入营养时间长,我科多采用PICC置管,既方便又安全。但需细致护理:①因新生儿使用的PICC导管管腔小,严禁输血及血液制品。②置管后第1个24 h更换敷料,卷边、松脱情况下要及时更换,其它情况可1周更换1次。肝素帽每周更换1次。③PICC导管每8小时脉冲式正压封管1次,且不能回抽回血。④静脉营养液需肝素化,每100毫升液体加肝素50 U,能有效的防止堵管。⑤注意泵入速度,不能
1.2.12皮肤护理 新生儿因皮肤娇嫩,应给予细致的皮肤护理,操作中做到“有爱心、耐心、细心和精心”,尤要做好臀部护理,避免红臀。对于手术后患儿,主张不包尿布,将其打开垫于臀部下,患儿每次大便后,先予盐水冲洗,后给予安多福消毒,并给予红外线照射15 min/次。
1.2.13院感控制 新生儿外科病房医疗护理相关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病房环境消毒隔离,做好院感防护,医护人员和操作的器械应重点防控,尤要重视洗手和无菌操作,消毒洗手液和听诊器均专人专用,采用特制工作服,以便有效降低感染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16]。
1.2.1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做好肺炎、术后腹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观察和对症护理。对新生儿食道闭锁患儿因术后易并发吻合口瘘及胸腔漏气等,术后认真观察并记录胸腔闭式引流液和呼吸音的情况,若引流出鲜红色黏稠液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则警惕出现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1.2.15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应密切观察患儿,监测胆红素值,早期抚触对预防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若出现黄疸应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
1.2.16出院宣教和随访管理 我院小儿外科将患儿信息纳入高危儿管理系统,为患儿建立个人档案,并建立电话随访制度。患儿出院前,由护士指导家长日常生活护理及早期干预方法;出院后由专人负责定期电话跟踪随访及督促回院检耍一般患儿出院后随母亲42 d回院复查,以后每月回访1次,6个月以后改为每2个月回访1次,至患儿满1周岁或各项发育指标达正常为止。对肛肠畸形的患儿术后回访尤为重要,因大部门需第二次成形或人工等手术。个别疾病需要长期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90.24%,平均住院时间为(23.05±0.92)d,平均住院费用为(10 690±826)元,家属满意度为95.12%,各项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此种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外已逐渐成熟,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胎儿医学多中心团队、欧洲的Nicoladis等开展了成熟的该学科研究[17],但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较晚,目前尚未规范、完善,它需要多学科配合和护理循证论证。首先孕期B超检查时要能对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进行筛查;其次孕期每次产检时需要密切监护羊水及胎儿发育情况,能早期正确诊断、治疗胎儿发育迟缓等,必要时作相关遗传学分析,排除染色体异常;再者分娩时给予及时护理干预,如吸净羊水、及早禁食、胃肠减压等;最后充分的术前准备、最佳手术时间的选择和围术期综合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是肇庆市唯一一所三级妇幼保健院,产科年门诊人次10万,年分娩量近5000人次,并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合作开展此项目,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实现了胎儿―新生儿无缝隙衔接,是独具妇幼保健专科特色的创新性护理管理模式。
3.2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居多,妊娠及分娩的风险增加,各种先天性出生缺陷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对各种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可以积极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务,降低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的出生率,减少不必要的引产,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3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可提高治愈,确保手术成功及改善预后,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属负担,提升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可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致残率、从而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术期的应用可促进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发展及学术交流[18]。
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护理人员对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护理理念的转变,实施规范化综合护理管理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从整体上提高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水平,确保新生儿术后恢复,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并对全市规范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护理管理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胎儿新生儿围术期实施无缝隙综合护理管理,是独具妇幼保健特色的创新性护理管理模式,可促进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护理发展及学术交流。在目前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积极做好出生缺陷防控任务,减少不必要的引产,提高消化系统疾病新生旱拇婊盥剩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新生儿生存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达到患儿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俞钢.临床胎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4-244.
[2]高丽丽,李娜,刘旭明,等.新生儿肠造口的护理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5(3):171-173.
[3]马红彩. 新生儿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39-2040.
[4]高洁.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28):185-186.
[5]刘笑容,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110-111.
[6]郑丽丽,诸纪华,钟菊红,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1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1):38-40.
[7]陈菊英.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监护[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1):105-106.
[8]杨春霞,孙丽荣.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杂志,2012,6(1):27.
[9]张红艳,任志东,马小香,等.30例新生儿小肠闭锁的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6,9(14):926-927.
[10]唐绪容,唐梅.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441-1443.
[11]李素芳.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02,20(3):232-233.
[12]陈少春,唐吉荣.先天性肠闭锁及肠狭窄的新生儿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5):1209-1211.
[13]陈小莲,黄西妹.新生儿胃肠穿孔围手术期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1996,3(3):26-27.
[14]贾爱玲,贾翠玲,杜美春.新生儿PICC导管的临床护理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66-267.
[15]阳朋辉,刘小容.新生儿肠闭锁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6,(1):71-72.
[16]冯婕.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07-208.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亲情服务;临床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场所,但是手术属于一种应激源,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程度各异的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其心率、平均动脉压等均会出现波动,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1]。本研究分析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计80例患者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42.3±3.3)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42.5±3.1)岁。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围手术期,2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后自导、饮食控制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亲情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2.1术前护理
1.2.1.1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要注意仪表仪容,在与患者沟通时,要面带微笑,使用温和的语言,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并嘱咐其加强皮肤护理;告知患者术前6小时要禁食禁水,嘱咐其及时地取下活动义齿、手表等物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精神状况[2];为其介绍手术治疗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预期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其讲解手术室内的环境和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要为患者详细地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有效预防对策,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1.2心理护理
要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其病情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内心诉求,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将患者当作家人去对待,在了解其内心困惑的基础上耐心地为其解答,并引用临床治疗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4];同时也要注意完善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加强对患者的陪伴,要理解、支持患者。
1.2.2术中护理
1.2.2.1热情迎接
当患者入至手术室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及时地、热情地迎接;同时要及时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安慰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陪伴;手术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尽量地减少各种应激源,使患者的身心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1.2.2.2术中安抚
在术中麻醉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及时地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穿刺等操作;针对疼痛难忍的患者,要及时地告知主治医生;术中在执行相关手术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制造出噪音,以免刺激患者从而使其出现各种应激反应;针对过度紧张或恐惧的患者,要握住其双手,并加强与其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
1.2.3术后护理
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等部位是否有损伤,同时需对其切口情况以及术后的精神状况进行全面监测;要及时地为患者讲解手术的进展情况,以增进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效果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可以安心养病。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记录2组满意度。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4]和抑郁自评量表[5]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满分为100分,得分越低,情况越好;使用满意度量表[6]评估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满意度为95.0%,2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改的不断深化,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热点、焦点问题[7]。近年来,亲情护理服务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有研究指出,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亲情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维持其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基本稳定[8]。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焦虑及抑郁评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万卫红 谢琴 胡丹 单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杨静.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0-71.
[2]杨春燕.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5(17):124-125.
[3]李珍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2013,11(25):321.
[4]邹利平.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延边医学,2014,9(36):83-84.
[5]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12(11):26-2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选择因股骨颈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均在60岁-85岁。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抬高下肢并行皮牵引、制动,完善术前检查。在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特别是术后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98%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优95%,良5%。平均下床时间为4-5天,住院时间为14天。3围手术期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与活动绝对卧床,患肢制动,可进行肌肉收缩、足趾功能锻炼。卧床患者应防止褥疮的发生。
3.1.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
3.1.3特殊药物甘露醇需快速静脉滴注,250ml在半小时内输完。用药期间关注血压、尿量、肾功、血电解质(低钠高钾)。4并发症
4.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肢体末梢血供等,注意观察有无合并血管损伤。
4.2神经损伤观察患肢的感觉、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3感染观察体温、血象变化。留置尿管的鼓励多饮水,每天会阴护理2次,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及早给予拔除。鼓励病人深呼吸、痰液粘稠者给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4.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下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腓肠肌压痛。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
4.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根据患者活动能力,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4.6压疮观察患者疼痛部位。注意尾骶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5术后护理
5.1与活动搬运时可用中单拖住髋关节;抬高患肢15-20cm,外展中立位放置,严禁内收、外旋、患髋屈曲小于90度。术后即可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在病情允许范围内可进行屈伸膝关节、踝泵等功能锻炼。
5.2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5.3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5.4呼吸道管理
5.4.1遵医嘱吸氧,保持通畅,观察疗效。
5.4.2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翻身扣背、雾化吸入。
5.5切口护理
5.5.1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渗液。
5.5.2妥善固定切口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量、色、性质。如果引流液短时间内突然增多,颜色鲜红,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5.6疼痛护理
5.6.1评估疼痛的级别,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如调整等。
5.6.2宣教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保证足够的睡眠。
5.6.3疼痛>4分,原因明确的按医嘱尽早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7导尿管的护理
5.7.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5.7.2观察尿液的量、色、性状。
5.7.3间歇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停尿管。
5.7.4留置者一天2次会阴护理。
5.8药物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嘱患者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5-10分钟,必要时延长按压时间。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小血肿出现,偶有过敏反应。
5.9功能锻炼
5.9.1术后当天患肢伸直位,不可内收、过度外翻。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泵练习。
5.9.2术后第一天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锻炼。
5.9.3术后第三天引流管拔除后,增加练习幅度,根据情况早期扶拐杖下地行走。下地时患肢先下地,上床时健肢先上床。6并发症观察护理
6.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切口引流等。
6.2假体脱出宣教术侧髋关节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严禁内收、外旋、跷二郎腿,患髋屈曲小于90度,翻身时尽量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垫软枕。搬运时患肢避免托、抬。如髋部活动时突发剧烈疼痛、髋部畸形、下肢短缩、髋关节弹性固定,及时通知医生。7教育
7.1与活动患肢抬高15-20cm,防止患肢内收、外旋,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足尖向上)防止关节脱位。3个月内禁止盘腿、深蹲、6个月内禁止侧卧。侧卧时患侧卧位,双腿之间垫软枕,早期使用助步器或拄拐活动。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a)-135-01
老年患者脏器功能退行性改变明显,支气管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多,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降低,代偿功能较差,常合并呼吸道疾病,腹部手术使患者创伤加大,疼痛使患者无力咳嗽,且卧床减少运动,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尤其是坠积性肺炎,如未控制病情,会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本科通过加强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改善肺功能,增强体质,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预期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在2005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210例,其中,男150例,女60例,年龄65岁~88岁,其中基础病多、瘦弱、体质差者21例,有吸烟史者108例。行胃空肠吻合术35例,胆囊摘除术53例,疝修补术95例,慢性阑尾切除术10例,右半结肠癌肠切除肠吻合术17例。
1.2术前
1.2.1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方案,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1.2.2了解病史,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发现患者潜在的基础病。增强体质,治疗基础病,预防感冒,保证睡眠,使患者的机体状态能够承受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
1.2.3 行深呼吸及咳嗽、咳痰训练目的是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咳嗽前应先缓慢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然后爆发性咳嗽。一次吸气可连续咳嗽3次,重复多次可促使分泌物排出[1]。叩打震动方法指导并演示给患者及家属看:手弯曲成叩杯状,腕部弯曲,轻轻叩击胸背部,使黏稠的痰液脱落,咳嗽时容易脱落。针对已有肺部疾病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有吸烟史者应戒烟2周以上,做好各项充分准备,待病情控制后再行手术。
1.3术后
1.3.1病房环境温度20~22℃,湿度50~60%。
1.3.2生命体征平稳后,抬高床头30~45°,以利于患者咳嗽、咳痰。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床上翻身,变换,24 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先扶床沿缓走,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蠕动,增加患者咳嗽、咳痰的耐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3维持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如低于90%应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血氧饱和度。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痰,如痰液堵塞,无力咳出,应及时吸痰,以免发生窒息。
1.3.4疼痛的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指导应用放松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导患者及家属咳嗽时两手放在腹部两侧,轻轻向切口挤,减少切口张力,减轻疼痛。必要时应用止痛剂,避免患者因疼痛而不敢咳嗽、咳痰,致使痰液积聚,引起呼吸道感染,术后及时有效的镇痛是有效咳嗽的前提。
1.3.5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经常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6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降低痰液黏稠度的干预方法[2]。应用雾化吸入使药液湿化呼吸道,发挥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常规雾化吸入,一日2次,湿化液为0.45% NaCl溶液加80 000 U的庆大霉素和1支糜蛋白酶或0.45% NaCl溶液加异丙托溴铵1支。雾化后予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1.3.7肠蠕动恢复后,鼓励患者适当饮水,最好的饮水方法是每次少量约30~50 ml,每小时饮水1次,以胃肠道感觉舒适为度,这样对呼吸道湿化效果较好,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促进痰液稀释易排出[3]。
1.3.8叩背注意事项需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变化,如出现气喘、心跳加快、面色发绀等情形,必须马上停止。
1.3.9有效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
2 结果
通过围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了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的发生,所有患者预期康复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居各种并发症之首[4-5]。本科加强了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尤其重视术后1周内呼吸道的护理,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术前教育、深呼吸训练、正确咳嗽方法及变换、背部叩击、呼吸道湿化、协助排痰等,从而降低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的发生。患者预期康复,临床应遵循预防为主,护患配合,综合护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潘伟平,林嘉旋,安邦怡.咳痰困难患者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49.
[2]汪云霞.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在临床应用的选择[J].家庭护士,2006,4(12):3-4.
[3]俞继英,邵爱山.慢性肺部疾病的排痰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5,10(6):333-335.
【摘要】通过对围手术期主要护理职责以及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目的重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从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三阶段护理总结了发挥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作用
围手术期是指病人从入院准备手术直到术后康复,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期的护理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病人提供全程护理的一种工作方法。围手术期病人不仅受到疾病本身影响,还受到麻醉和手术打击。不论何种手术,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手术也可能改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甚至给家庭带来危机,对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围术期病人安全,加强对手术病人护理质量管理,是我们每一个护士应该重视的。我院自2007年6月以来加强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手术成功,病人满意,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围手术期护理主要职责
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2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目的
手术治疗具有风险性,在通常的情况下,手术可使受术者康复,同时手术又可能有威胁生命的潜在危险,所以说手术治疗具有两重性。对一个手术病人护理来讲,涉及到急诊科、手术室、各有关外科室三大体系的护理质量。检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客观标准则是否让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和谐配合手术。面对千差万别的受术对象,要对每位病人进行精雕细刻般正确的生理和心理,这就要求护士,不但应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严格性、协作性、主动性相统一的高尚道德情操,对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规章,严于慎独精神。为此制定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3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
为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加强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现就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分别阐述。
3.1 手术前护理
3.1.1 手术前护理:指病人准备手术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的护理,完善手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2]
3.1.2 护理重点:评估和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给予病人有关的健康教育,指导适应术后变化的锻炼。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3]。对手术病人而言,医师下达医嘱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日期,护理工作应分层次地进行,包括技术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
3.1.3 手术前常规准备
(1)健康宣教,加强对病人的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 待手术期间,病人心理复杂,常常既盼手术,又怕手术,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 。常常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护士针对病人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通过交谈启迪开导,解除疑虑,给予安慰支持,使病人正确对待手术和树立信心,努力让病人感到满足以保持其术前身心处于最佳状态[4]。病房护士和手术护士一同与病人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包括术前戒烟,皮肤准备及禁食禁饮,指导术前训练。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术后可能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导尿管,指导术后必须进行的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和肢体活动,排便练习,告诉病人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和首饰、钱等贵重物品给予妥善保管。嘱病人不化妆,不穿紧口袜子。
(2)胃肠道准备,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3)手术区皮肤准备,皮肤准备是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清洁皮肤,剃除毛发、沐浴、洗头、修剪指甲,更换清洁宽松衣服。
3.1.4 急诊手术准备:急诊手术必须争取时间,根据病情在做好必要的急救和处理同时,尽快完善术前准备,以赢得手术治疗机会,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通知病人禁食禁饮,迅速做好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急查血、出凝血时间、血型、交叉试验。
3.1.5 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创造良好的环境。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通过护士良好的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热情耐心,有礼貌地介绍病室和手术室的环境与规章制度。实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宗旨,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感到温暖、安全和受到尊重,增强受术信心和产生乐观情绪,顺利配合手术。
3.2 手术中护理
3.2.1 手术中护理:指从人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回到恢复室(观察室)或外科病房之间的护理。
3.2.2 护理重点:主要协助病人缓解因面对手术和在陌生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害怕和无助等,使病人有安全感,保证病人顺利安全进行手术。术中补液、输血、准备、文件记录和手术中病情观察、保持体内各方面平衡,对术后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密切相关[5]。建立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书面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制度和护理操作程序。
3.2.3 全体手术人员团结协作。 手术的成败,主要在于医师、护士、麻醉以及全体手术人员是否按照手术规程,密切配合;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准备器械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各项手术必须物品齐全无缺。
3.2.4 静脉输液:短时间内迅速补充血容量,以及保证药物及时达到体内。
3.2.5 病人摆放,手术取决手术方式、切口位置等。手术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有利于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对呼吸、循环影响最小;不使肢体过度牵拉或压迫而受损;肢体不可悬空放置,应有托架支持。
3.2.6 手术过程中的观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发现病人的不适,或意外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3.3 手术后护理
3.3.1 手术后护理:指病人手术后返回病房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现在手术护士一同参与回访病人情况。
3.3.2 护理重点:是创造有利于病人从手术的创伤中逐渐恢复的最佳条件,尽量预防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有计划地有目的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定期开展护理查房活动,根据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预防、抗生素的正确配伍、感染的预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典型病例,及时组织护士学习,通过查房找出问题,统一要求,改进工作。
(1)术后病人的卧位,未清醒前取侧卧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腰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 6 小;硬膜外麻醉病人平卧 4-6 小时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颅脑部手术可取15° 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如病人伴有休克,应取仰卧中凹位,即下肢或床脚抬高20°, 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 15°的;腹部手术后,多取低半坐位卧式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 张力;脊柱或臀部手术后可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2)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有呕吐物及时清除。给氧,如发现病人烦躁不安,鼻翼煽动,呼吸困难,应立即查明原因,尽快处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床上翻身,变换,鼓励其做深呼吸和咳嗽咳痰。检查皮肤的温度,湿度和颜色;观察敷料渗血情况。
(3)控制疼痛,增进舒适,采取合适,药物止痛和减轻焦虑,使用止痛药物之前数呼吸,若呼吸次数低于12 次每分钟,不能给药。
(4)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按需要进行特殊护理,如冲洗;不过久留置各种引流。
(5)并发症观察及预防,特别是要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6]。协助病人早期活动, 下床行走; 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腹部按摩;鼓励病人每小时需要重复做深呼5 10次;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术后呕吐物误吸,防止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早纠正低血钾,酸中毒等;鼓励和协助不习惯床上排尿者在床沿,或站立排尿;积极解除排尿困难,防止尿潴留诱发尿路感染;鼓励留置导尿病人饮水,冲洗泌尿道,观察排尿情况 。避免和及时处理术后腹胀,呕吐等导致腹内压增高因素;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均与术后卧床,缺乏活动有关。一般手术病人均应鼓励于术后 24-48 小时内下床活动, 但循环呼吸功能不稳定,合并休克,极度虚弱,或是血管手术,成型手术,骨关节手术后病人应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时间。下床活动要循序渐进,可由第一天在床上坐起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至坐床边椅上数分钟,然后再开始床边,房间内和走。
3.3.3 加强心理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要细心周到处理,手术室护士要亲自护送病人回房,搬动时注意保护切口,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轻抬轻放,摆好位置。病人经过长时间手术,体力消耗很大,极度疲劳,同时又担心手术的成败和术后伤口疼痛,这时非常需要护士的体帖与开导。病房护士要勤观察,勤护理,及时了解病情及精神状态,同时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采取灵活措施,善于用解释、开导、启发、鼓励等方法,以达到减轻症状,建立康复信心的效果,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3]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骨科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且手术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运用到大量的器械医疗设备,为保障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护理,基于此,本研究重点探讨骨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体会以及器械和外来植入物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龄24~62岁,平均(37.5±2.6)岁;患者手术类型:92例植入接骨板,8例脊柱内固定,12例膝关节置换术,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采用骨科外来植入物和器械,器械的专业操作性强,医学与器械生产公司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共同确保手术的安全性。1.2方法120例均给予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成立专门的骨科患者护理小组,并制定科学的手术室操作规章制度[1],加强相关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操作技能,从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环节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1.2.1手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应及时到患者病房巡视,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通过查看病历、交谈等方式[2],掌握患者的病情与常规检查结果。仔细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手术的安全系数,术前身体调整方法,要求患者全面配合手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的心态变化,当患者出现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时,必须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给患者讲解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手术信心,调整患者身体、心理状态。1.2.2手术过程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相关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杀菌,如垫、高频电刀等,在术中挪动患者时,应指定4名以上的专业人士,利用腰背部垫横单,将患者以平托的方式移到手术床上,保障患者的舒适性。为患者建立其静脉通路,调整好患者麻醉,密切关注患者手术的进行情况,及时给主刀医师传递器械,提升手术的效率。与器械管理人员一起清点手术器械、设备、植入物数量,并做好记录。植入物的产品保证书一式三份,一份须粘贴在护理记录上,放入患者的病例档案,一份须粘贴在植入物的登记本中,另外一份须粘贴在材料登记表中,经由相关医师签字,以备日后查证。1.2.3手术后护理关闭患者体腔前,护理人员、器械管理人员应再次共同确定器械数量。在完成相关工作后,跟台人员应仔细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去污、消毒、杀菌,对器械及时烘干与上油,由双方人员确认无误后,在清洗单上签字。其他手术器械经由护理人员清洗后,须统一送至CSSD中心清洗消毒[3]。此外,护理人员应护送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引流管、敷料更换等方面的护理工作。1.2.4管理器械与外来植入物的方式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与方式,联系对应的器械公司,将手术所需要的外来植入物和器械统一送到CSSD去污中心,手术科室派遣专门的护理人员去到CSSD去污中心,与器械公司的人一起清点核查器械,包括患者的性别、姓名、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植入物类型、数量和规格等。双方人员确认无误后,在清点签收单上签名。CSSD在接收医院送来的器械后,应及时对器械进行清洗、去污、检查包装等,包装中放好5类化学方面的标示卡,包装外粘贴相关指示胶带,标注患者姓名、具体手术时间、主刀医师、消毒负责人等,完成以上工作后,须做好生物监测工作,只有确定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可送到手术室。1.3评定标准护理满意度评定:对手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护理质量进行评定,总分共100分,每项25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4~60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120例骨科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通过调查其护理满意度情况可知,非常满意115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达100.0%。
3讨论
骨科患者大多采取手术的方式,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大量器械和外来植入物,为确保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其管理,并配合对应的围手术期护理。首先,做好患者术前病房巡视,提升护理人员骨科专业知识技能,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其次,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器械的应用方式与其独有性能,严格遵守手术操作程序,加强与主刀医师的配合,科学地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避免患者出现其他感染等并发症状;最后,规范地接收外来植入物,保障器械的质量,从而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中,对120例骨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加入对应的器械和外来植入物管理方式,经过手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100.0%。综上所述,将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和器械、外来植入物管理用于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马慧罗,王晓娟,王湘萍.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外来器械手术部位相关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60-261.
临床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脏介入,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介入成功的关键[1]。本文为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手术前后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等。除上述常规护理以为,观察组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导室的安全管理
心脏进行介入治疗和检查的地方为心导室,心导室与普通手术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院领导应当根据本院心导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主要涵盖: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医护人员职责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对所有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有效进行各项工作。
1.3.2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心导室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灭菌、日常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3.3加强对护士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心脏介入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1.3.4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脏介入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技术,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和操作规范方面评分分别为(94.65±3.27)分、(93.42±2.28)分,对照组分别(79.53±4.05)分、(77.36±2.85)分,对照组评分比观察组患者低;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晓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