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8 16:59: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少儿音乐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每一个人都享有学习音乐、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权利。这是现代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主张。不过,每一个体潜在的这种音乐能力是有显著差异的。”一般来说,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老师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尊重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如一个孩子在歌唱时音准把握不好,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没有音乐才能,也许他有着出色的节奏感;一个孩子在学习舞蹈时动作做得不够优美,也不意味着他一定就缺少音乐天赋,也许仅仅是他的动作协调能力不够好,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音乐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能力;如果孩子有音乐方面的兴趣,那就需要让孩子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家长要确认施教者的相关资质,以确保孩子得到高质量的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快乐何来?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我觉得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喜欢学了才是快乐学习的前提。“阳光下,快乐唱歌,你笑得很甜蜜;希望中,快乐成长,你和我在一起,希望明天更美丽……”稚嫩嘹亮愉快的歌声响起,看着孩子们稚嫩快乐脸,不但孩子们陶醉在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就是我们这些动情敎导的老师们也不由得沉浸在一片祥和快乐之中,快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再次得到很好的体现了。
现在有些家长带孩子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为了考级,其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掌握和提高上。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其学习音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兴趣引导专业教育让音乐走进孩子心灵。
游戏中的音乐学习:“请你像我这么做,我就像你这么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方式。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运用与音乐教学的节奏练习,学生喜欢念,兴趣盎然,一会就记住掌握了。
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
张开小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间,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线间向上数,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识谱产生浓厚兴趣,轻松愉快的掌握了知识。
从学生已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降低难度:教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哎、、、、、我从学生熟悉的画画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红太阳、一朵白云、再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头像,最后再画一个可爱的小孩代表我。一年级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的笑了,难度降低了,学生从解决难点中找到了乐趣,一会就把歌背唱下来了。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图、讲、演结合启发诱导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在讲解顿音时,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投其所好,让流行音乐进课堂:流行乐简单易学伴奏极具时代感,因此学生很喜欢,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学唱演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用媒体辅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科整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辅助重要资源。利用信息资源丰富音乐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
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常常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这一西乐(器)之王也走进寻常百姓人家。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办法聘请钢琴老师。
不辞辛苦,风雨无阻的带孩子上课,从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兴起了“钢琴热”。然而,钢琴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学问,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更具有特殊性。儿童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在儿童的钢琴教育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教育,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孩子学习时感到愉快而有趣。如果采用教条的方法,或者采用教成人的方法去教孩子,都容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讨厌弹奏的种子,更不要说爱好音乐、献身音乐了。二十世纪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2),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柯达伊教育体系从整体上讲,也是建立在早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的,他的教育思想高度重视童年形成性格时期的音乐教育。特别是以1941年发表的《音乐在幼儿园》一文为起点,他对幼儿、婴儿音乐教育的关切直至终生。柯达伊在这篇文章中谈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实了三岁到七岁的年龄是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被损坏、被疏忽的地方,将来难以弥补,这个阶段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发展。教育的起点必须始自幼儿园,音乐教育亦然如此。
二、家长及教师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起的作用
第一,家长应起的作用。当今的教育领域百家争鸣,各种教育模式及教育理念冲进人们的视野,挑战传统观念。双语学校、艺术幼儿园几乎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圭臬,而类似“从宝宝抓起”这样的口号也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更为复杂且具体实际的教育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如何培养儿童的特长,最初的定向、时机的选择、事前的准备等诸多问题常常令家长焦虑。
[德]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谈到:孩子的天赋是方方面面的,父母要善于发现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只要父母能够发现并及时夸奖,孩子都是大有可为的,孩子的潜能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及时发现并鼓励,孩子一定会前进。小卡尔·威特(1800~1883)由幼年被认为“傻孩子”到14岁获博士学位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孩子的特长培养,有可能成就他日后的事业方向,也很有可能成为他这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发展才能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高度活跃的智能。要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以及培养才能的萌芽问题,这个领域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音乐,也可以是舞蹈。从这些领域里或其它的任何领域挑选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件好事。
爱因斯坦(1879~1955)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琴童的家长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取得的成绩上,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一些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消失,转为感到厌烦,最后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作为辅助钢琴教师的家长,也可以多引导孩子听唱片,看音乐会,观察积累。教师可以把进度差不多的学生进行分组。平时用打分、夺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让他们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儿童的点滴进步,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经常在一定范围内举行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互相找差距。既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表演能力,又可以锻炼心理素质,还可以产生竞争意识。
第二,教师应起的作用。儿童活泼可爱,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大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譬如:把低音谱号比作鲤鱼跳龙门;音符比作小蝌蚪。在布置标题性乐曲时,教师最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用讲述童话故事的形式。例如:在教学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时,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出小天鹅在湖边嬉戏、跳跃、翩翩起舞的情景,指导学生用灵活敏捷的触键方法弹奏。这样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想像空间,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三、在儿童早期钢琴音乐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意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
上述培养儿童兴趣的手法只是浅层次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现转化与创造性表现的心理能力———想象力,才是使孩子持久学琴的永恒动力。这种想象力用在儿童身上亦可称作幻想。
幻想是连接儿童主体精神与所弹奏作品并使其转化为音乐的桥梁。这种通过演奏激发出来的音乐幻想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内在主要因素。把看似枯燥的钢琴练习曲比作大自然的色彩;把琴谱上的旋律变成人物或动作的故事等等。在孩子的弹奏中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物质,这些都能使他们心灵感到愉悦。
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念。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儿童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教学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二)要注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重要的一环,儿童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可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奏感。
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
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道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形象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三)要注意儿童钢琴弹奏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幼儿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若是刻板的传统教学,是很不利于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发展的。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可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法。我国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观形象是适合于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理解方法。7岁以前儿童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很好的发展,他们不能清楚的理解老师的意思,如果没有实际的东西,他们很难理解。也不会有兴趣,更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调动弹奏者的直观形象思维,可以促使弹奏的动作更精确。譬如: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站”、“走”、“跑”、“跳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因而,我们在钢琴教学时常常会说“站稳”、“手指立住”,使手指的动作达到精确的程度。这几种技能,都是最基本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手指想象成“腿”,然后通过直观形象思维促使这“十条腿”在钢琴上跑动起来。例如,我们说“站立”,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站不稳,就不能走,更谈不上跑和跳。所以,教授弹钢琴一定要强调“站”的功夫。许多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往往在实际问题中只会说“站稳”,而没有告知学生怎样才能“站稳”。我们可以想象十个手指如同举重运动员的“腿”,由此联想到举重运动员手举杠铃而负重的两条腿的坚挺与力量。由此而进一步联想和体会手指从指根到指尖之间的坚挺有力,手指“站稳”如同练武功的“扎马步”。从而联想指尖“踩”稳琴键不能浮。初学者要严格训练“站”功。如让儿童的力量集中到指尖,可以用芭蕾舞演员的“足尖”来形容。让儿童更好理解,读谱方面关键是准确,即音高、音值节奏、速度、力度、指法、演奏、符号、表情术语、旋律走势等方面的准确。教师要用形象的语言解决每一要点,让孩子们理解深刻,记得牢固。应让孩子们每弹一个音都能知道它的“家”在哪个位置,手指在“家”呆多长时间等。倘若读谱不正确,音乐就会凌乱,表现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与作曲家的意图背道而驰。
前言
古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既能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型,进一步扩展了筝的表现力,如今,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兴趣不持久。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兴趣,或兴趣不持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时,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
一、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琴原动力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他们对古筝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缺乏耐性,思想不集中。所以在感情上就要和他们亲近,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作为教师,还要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所以要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少儿刚接触古筝时,要从基本功抓起,因为基本功的好坏对能否弹好古筝至关的重要。但是练习基本功时的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慢慢产生厌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把基本功和熟悉的儿歌小曲子结合起来,当他们听见熟悉的儿歌后,就会合着拍子轻声哼唱。通过这种技巧与乐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美的旋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提高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此在古筝作品中想要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表现出来的话,一定要从技巧开始抓起。把勾、托、抹、劈、滑、揉等技巧教学同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时,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去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从技能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得向往和追求,所以教师在范奏中要注意古筝技巧的正确方法。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的,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与理解。
(三)增强音乐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是无限的,所以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题,描绘了夕阳西下,小船轻轻荡漾,辛苦的渔民忘却一天的疲劳,悠闲自得,满载而归的画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脑中去想象画面,置身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曲目的内容后,再去识谱演奏,这样就会显得轻松愉快。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才会作出更多的投入并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兴趣一经形成,就会吸引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不是生来固有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是生活所需激发而发展起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这个入门阶段,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责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琴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老师视为榜样,视为偶像。假如,一个老师对于古筝事业执着追求,那他的学生也会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若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那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打折。所以,老师的兴趣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成正比的。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几个要素
(一)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渠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渠道。少年儿童学习古筝基本上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存在年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教学很难采取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古筝教师,必须全面的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家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纽带
儿童学筝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孩子自身天赋和勤奋,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态度,剩下的一点则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与辅导。实际上,对于年幼的初学者来说,家长起着“助教”的作用。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家长应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语气和语言。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最后,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适时奖励,不然容易信心减去,兴趣低落,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弹琴不是件容易事,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手、眼、脑并用,让孩子协调好这一切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情。所以有缺点是正常的,可能一个缺点克服了,又会有新的缺点需要克服,这都不足为怪。只要脚踏实地,最终都会积少成多,取得可观的进步。
(三)循序渐进是学好古筝的重要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依据和目的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愉快教学已被广大少儿英语教师所认可并得到广泛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愉快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歌谣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英语歌谣资源丰富,节奏明快,语句简洁押韵,深受儿童的喜爱。如果在歌唱的同时,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和音乐,孩子们就会觉得英语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从而对英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热情。
奥尔夫音乐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并非只包括音乐教育本身, 它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英语歌谣(chant),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押韵的、有节奏的、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一种说唱形式。由于音乐和语言是相通的,将奥尔夫音乐作为一个新的载体融入到少儿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掌握所学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方案与动作训练设计
1. 研究方案:我们成立了研究团队,团队成员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她们主修的课程有“大学英语”、“幼儿园实用英语”、“幼儿英语课程与开发”、“奥尔夫音乐理论”、“奥尔夫课程教学实践”等课程,在知识的储备上完全具备了将所学课程互相融合并创新的基础。并且在她们的教育实习期间,能够有机会把我们的想法付诸实践。
2.动作训练设计: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声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
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声势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基本形式有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
声势的基本形式与表现方法:
拍手:符号表示(%)
两肩与两臂放松,双手在胸腰前拍手,一手放平,另一手拍打。拍手声音一般明亮、清脆,在声势合奏中,宜拍鲜明的、节奏性较强、较复杂的节奏声部。
跺脚:符号表示(!)
分站姿与坐姿两类。一般是脚掌跺地,左右脚均可,并鼓励左右脚都会用。跺脚也有音量、音色的变化,感觉越微细越好。跺脚的声音比较低沉,在合奏中宜担任拍重音的声部,跺脚的节奏不宜过密和复杂。
拍腿:符号表示(#)
双手自然置于大腿靠膝盖,双臂放纵,双手拍打。也可单手拍腿,由于动作自然,所以是四种声势中最容易做的,快速做时比拍手更容易和不宜紧张。拍腿可拍打出更为丰富的节奏花样,且本身可做二声部的练习。拍腿声音不够鲜明,合奏中不可单独在重拍使用,会使节拍重音不突出。
三、以奥尔夫音乐为载体的少儿英语歌谣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孩子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很好的调控课堂。孩子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良师就是兴趣。而且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加上节拍动作,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因此,歌曲和歌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唱歌也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调节剂”。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由于大部分的歌谣都具有押韵的特点,配上有趣的动作,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且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训练语音并且提高语感。
3.提高音乐智能和肢体智能。儿童歌曲本身具有节奏和旋律上的要求,学习过程本身就提高了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感,并提高其相应的音乐智能。而在儿童学习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因为涉及英语的模仿和学习,因而可以有语言智能方面的提升和锻炼;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会带有节奏性、舞蹈性的肢体动作譬如手指操,可以很好的开发儿童小肌肉的发展,也可以锻炼肢体协调能力,提升肢体动觉智能。
四、结束语
融入了奥尔夫音乐的英语歌谣趣味无穷,是少儿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创建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节奏感、培养听说能力、增强对单词的理解和扩大词汇量。少儿对于朗朗上口的英语歌谣,再加上有趣的动作和动听的音乐,可谓兴趣十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英语歌谣,能够让英语 “开口”变得容易自然,让语调变得“原汁原味”。它可作为少儿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我国的少儿音乐教育在继承自身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和精髓的同时,努力吸取西方音乐教育经验,在不断探索中积累和成长,目前可以说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国内少儿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差距与不足,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西方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努力不足
长期以来,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基本采用了西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总体而言,符合我国自身环境和儿童心理特点的音乐教育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在学习西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简单照搬模仿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界在对先进国家少儿音乐教育经验的系统研究和本土化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缺乏。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一定程度上的生搬硬套西方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要么过多注重对儿童音乐技能的培养,要么落入简单的娱乐性歌舞活动,缺乏对儿童音乐潜能的有效挖掘,缺乏对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这些制约了我国少儿音乐教育启蒙开智功能的发挥,影响了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真正普及发展。
(二)急功近利倾向致使少儿音乐教育偏离了其应有的美育本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近现代我国开始重视人才多样化的培养。教育部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国各地初高中将音乐特长的考试成绩纳入升学考试成绩中。各校纷纷成立音乐社团,开设音乐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赛事,开展各类音乐活动。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中,音乐教育也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众多音乐培训机构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了音乐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全国上下掀起音乐培训的热潮。音乐考级加分制度将中小学音乐教育带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而音乐教育竟然成了竞技性训练。家长付出财力、精力的同时,也逼迫着孩子们奔跑于各培训学校之间。教师为短时间提高学生技艺,拔高学生等级,采取填鸭式的训练,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音乐基础,忽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更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生也盲目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考级,尽可能多地拿证书、获奖。音乐不再是能带来美的感受,净化心灵与提高修养的一门艺术,而是逐渐异化为通往打开名校大门之路的工具和垫脚石。
(三)从教人员缺乏对少儿音乐教育规律的探究
在国内的少儿音乐课堂上,许多教师通常更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持,尽力延长儿童的注意力,却忽略了儿童即兴活动的重要性。殊不知,音乐的创造性活动并无对错,整齐划一的重复课本上的儿歌并不是音乐课的意义所在。缺乏对少儿音乐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停留在几近机械化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老师对每个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一无所知,而孩子们对为什么学习音乐也是一头雾水,这几乎成了国内少儿音乐教学的常态。
(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当代少儿音乐教育的需要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师资队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其一,由于近年来国内音乐教学需求的井喷式成长,少儿音乐教学的从教人员,尤其是社会音乐教学工作者,大多没有机会经过音乐审美素质方面的系统培养和训练。其二,我国音乐教育经历了近代重理论轻实践,到现今重实践轻理论的转变,至今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未能做到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阻碍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提高。再者,当下致力于儿童歌曲及音乐教材编创的作曲家、音乐家屈指可数,针对儿童心理特点,符合儿童语言、音韵而创作的优秀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使得孩子们对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缺乏兴趣,而对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却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二、思考与建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指出,儿童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能等闲视之。
(一)加强对世界先进国家音乐教育先进经验及其本土化的研究,深入探索适应我国少儿特点实际的音乐教育方法与模式目前世界范围最受瞩目的三大儿童音乐教育体系,注重启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潜能,尽可能挖掘儿童的想象力,锻炼反应能力。课堂上儿童随节奏起舞,随音乐而动,突出即兴活动的重要性。其先进理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但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特点、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民族传承和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于教学实践中,其方法和逻辑都需要展开深层次的探索与总结,从而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我国少儿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积极营造并净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少儿音乐素养、有利于少儿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态本应是陶冶人格情操的音乐教育堕落为急功近利的工具,严重背离了其美的本真。不仅不利于少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阻碍了国内少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一困局的因素虽然众多,但现行教育体制影响下的社会生态和制度环境,则是最主要的。这就需要政府教育主管机构引起重视,将当下国民教育体系中少儿音乐教育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纳入到重要研究课题。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职业修养,并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及考试观念,让家长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增加学习的兴趣并晓之以理。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真正平衡好文化课和音乐特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出真正的音乐文化氛围。
(三)持续推进民族传统音乐的教育、传承与推广北京市教委的一项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流行音乐,明确提出喜爱西方古典音乐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半,而对中国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学生仅占25%不到。民族的即世界的,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致力于推动祖国民族乐派发展,弘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不胜枚举,他们以本民族歌曲及民间舞蹈为创作基础,结合当代作曲技法勾勒出一幅幅音乐美景,广为流传。上述调查中显示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冷漠,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忽视,反映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尴尬与困境。当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在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的同时,对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传统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上述提到的《送别》《两只老虎》等歌曲大多专为少年儿童创作,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作词作曲,词意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脍炙人口,深受广大少年儿童欢迎,并成为经典佳作传颂至今,也是我国宏伟博大的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灿烂珍珠。新时期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少儿音乐教育,更应着眼于处理好继承、发扬与学习、借鉴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具有本民族特色音乐的传承、发展、光大。
(四)加强对少儿音乐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政策鼓励对少儿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少儿音乐题材的创作活动柯达伊教育体系创始人、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毕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为儿童编写了上千首训练歌唱、读谱音乐作品,最终形成完整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少儿音乐教育应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获得认知,并建立起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自我表达,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好,让孩子们用音乐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并且感染他人。而带领儿童进入音乐这个奇妙世界的领路人——音乐教师,更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全面加强国内少儿音乐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少儿音乐教育人才的素质与修养,是攸关少儿音乐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这是历史赋予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使命。
作者:朱雨婧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02(4).
关键词:少儿;音乐教育;智能发展;研究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精华。同时,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成少儿智能发展,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少儿音乐教育会对智能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去促成少儿智能的发展呢?
一、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为少儿开启文化传承的航帆
从广义文化而言,音乐隶属于文化的范畴,并且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脉。我国先秦古典散文著作之一的《尚书・尧典》篇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意思是诗歌是用来抒发理想、抱负和愿望的,诗词拉长声音唱出来就成了“歌”,也就是音乐了;当各种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在演奏时和谐有序,神与人都能达到极为和谐美好的状态。这里很明确地表达出古代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印证了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流。如此,对少儿施加音乐熏陶,实际是以文化感染之、陶冶之。众所周知,文化是开启智能的钥匙,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该借音乐开启少儿文化传承的航帆,促成其智力发展。更何况,现在许多儿童音乐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这对于开启少儿智能,扬起智慧之帆,以备将来遨游于文化的海洋,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音乐为少儿打开真、善、美的窗户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天真活泼不晓世事,对智能之真、善、美的内涵缺乏必要的认识,需要加以引导。少儿音乐通过美妙的音符传递人类的美好,在和谐的韵律中,少儿逐渐对真、善、美形成初步印象,为智能之打开奠定基础。比如,大家熟知的《采蘑菇的小姑娘》,用欢快的旋律给小朋友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小姑娘去山上采蘑菇,却不肯轻易尝一尝自己辛苦采来的蘑菇,而是等到集市开了的时候,将蘑菇背到集市上卖。最后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把镰刀和几颗棒棒糖。更富启迪意义的是,小姑娘没有独自享受这些成果,而是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这首儿歌讲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它告诉小朋友要学会通过双手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还要学会与大家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弥漫整个世界。此外,整首儿歌用画面配合轻快的旋律,营造出童话般的世界,唯美而令人过目难忘。毫不夸张的讲,《采蘑菇的小姑娘》这样的少儿音乐能够开启儿童对世界真实、善良和美好的体验之旅,从中获益匪浅。
(三)音乐能引发联想,开启少儿智力
好的音乐犹如一位深藏智慧的师者,对幼儿的言行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少儿通过音乐的教育,不仅能够感受其中美好的情感,还能通过音乐认识世界,引发联想,开启智慧之门。这样的少儿音乐不胜枚举,比如《小白兔乖乖》、《小星星》等。拿《小星星》来说,由音乐艺术者以较为和缓的韵律,轻轻打开一幅令人遐思的画面:“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儿歌本身选取了令人禁不住想象的夜晚天空作为大的背景,描绘了小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好像是许多小小的眼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孩子听到这样的儿歌时,一方面会寻求机会抬头望一望星星布满的夜空,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想象,小星星们到底在做什么呢?是在亲密地交谈玩耍,还是在看着地上的自己呢?这容易引发联想,让孩子走入充满童话色彩的遐想世界,从而达到开启少儿智力的目的。
二、少儿音乐教育智能发展策略研究
(一)根据少儿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
唯物辩证法启迪我们,对问题要分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正面效果。少儿音乐的熏陶,不是随便一首流行歌曲或者高雅的曲子即可,需要依据少儿的具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来选择的。比如,分年龄阶段选择,0-3岁的孩子与3-6岁的孩子听的音乐就应该有所区别,因两者对新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前者要选择相对简单的音乐进行教育;分性别选择,男女也应该有别,要注重培养男孩子刚毅的性格,培养女孩温柔的品质。而就算一天之中,少儿音乐教育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当阳光悄悄洒满大地,孩子从梦中刚刚醒来,应该播放一些欢乐而充满朝气的音乐,让小孩对新的一天有着美好的憧憬;当夜晚来临,世界逐渐安静,小宝宝该睡了,可以播放一些类似于摇篮曲的幼儿音乐,让孩子安静下来,进入甜美的梦想。如果不能根据少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不仅无法达到音乐培养智能发展的目的,甚至还会给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带去障碍。
(二)突出音乐对少儿想象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给予孩子以放松愉悦之感,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产生连绵不绝的美好想象。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要突出音乐教育对少儿想象力的正向影响。同样是一首《小星星》,有的小孩听完歌曲后陶醉于星空的无限遐思;有的小孩则梦想和小星星们交上朋友,让小星星带着自己到处遨游;还有的小朋友悄悄和小星星对话,告诉小星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小星星分享和分担喜怒哀乐;还有的小朋友会数一数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为什么有的星星大,有的星星小,又为什么有的总眨眼,有的一动不动。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孩子无穷的想象,这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开掘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知道,想象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注重通过少儿音乐能够开启孩子的想象之旅、智慧之旅,让孩子在想象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无限魅力,对生活与大自然时时刻刻保有一份好奇之心。
(三)将少儿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目前,虽然少儿音乐教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教育过程并没有落到实处。音乐的教育作用从婴儿开始就无处不在,只有将少儿音乐教育落实到位,才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人格,促使其更好的成长。少儿音乐教育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我们既不能忽视它的作用,亦不能过火为之,要把握“度”。现今,有许多家长为了早早开发孩子,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在胎教中就连续不断地用音乐去熏陶,以求将来出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我们不否认音乐能够使怀上宝宝的妈妈心情舒畅,从而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也不否认父母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音乐只是孩子智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论是过多还是过少,都只能造成“不及”的结果。在实施少儿音乐教育时,将之落到实处即可,不要言而不做,更不要做而过之。
总之,少儿音乐教育可以开启儿童文化传承的航帆,打开真、善、美的的窗户,同时还能引发联想,对少儿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促成少儿音乐教育对少儿智能发展,首要的是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少儿音乐,还应该注重借助少儿音乐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当然,用少儿音乐开启少儿智能之旅要落到实处、把握一个度,既不能是一句空话,也不能“过”或者“不及”。(作者单位: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秦赢.音乐对幼儿智力开发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08).
[2] 孔庆梅.亲子共读―婴幼儿智能开发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3(03).
第一,在视唱的教学中,学生进行试唱练习,首先就要对音符音高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乐理书中的文字单一的传授给孩子,不仅让他们难以理解而产生畏难心理,而且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热爱游戏、逻辑思维能力弱等特点,我们可将枯燥无味的音符编成旋律优美的儿歌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让儿童对生动、形象、上口、易懂、易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儿歌:“do像一支笔,re像每嘴鸭。mi像人耳朵,fa像三角叉。sol像小钥匙,la梨歪把。si像小拐棍,高do头戴花”。当讲到哪个唱名的时候,就在音符下面贴上相应的图片。待学生背熟并准确地认识了各个音符后,把图片撤掉,只唱“do、re、mi、fa、sol、la、si、do”。由于有儿歌内容的提示,学生很快地辨认并能记住每个唱名,再结合柯尔文手势,学生基本能唱准每个音符的音高。
第二,在古典吉他演奏,钢琴弹奏,视唱等方面都要求会识别五线谱。由于儿童控制和调节自己心活动和行为活动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在教他们识谱时,最初谱子上的一些插图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可不一会儿,他们就心不在焉了,注意力可能就转移到壁画或其它事物上了。而形象直观的语言及简单的互动游戏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易懂,能使儿童的注意力不断地吸引到教学上来。因此,对于五线谱的教学,我们应试着用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及简单的游戏来进行讲授。例如:我们可以把五线谱比作我们的五根手指,每根手指上都住着一个音符,手指和手指之间也住着一个音符,每个音符在我们的手指及手指间就好像一个温馨的家,然后我们可以找他们玩。比如老师写出某个音,然后让学生在自己手上找出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心理上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第三,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好比是骨骼。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因此,我们在少儿音乐教学中应重视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例如:我们可以把二分音符节奏比作老爷爷走路,四分音符比作年轻人走路,八分音符比作小朋友走路。然后老师模仿老爷爷、年轻人、小朋友走路,让学生边拍边唱。比如,老师模仿老爷爷走路时,学生拍打x节奏,边拍边唱“走啊,走啊”;老师模仿年轻人走路时,学生就拍打“xx”节奏,边拍边唱“走,走”;老师模仿小朋友走路时,学生就拍打xx节奏,边拍边唱“跑跑跑跑”。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游戏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模仿三种年龄阶段的人走路。比如,把所有人分成三组,分别模仿老爷爷、年轻人、小朋友走路,并且要边走边唱。看哪组进行的比较好,好的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最后三组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在这种放松,有趣的氛围中很快的掌握了三种节奏并使三种节奏合在一起,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些简单的模仿游戏不仅使他们在玩乐中掌握了三种节奏,而且为今后的多声部合唱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在少儿的练耳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把抽象的内容化为活泼形象的游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介绍音及音的高低时可以说“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的声音时乐音。又尖又细的声音是高音,又粗又宽的声音是低音。”并且请学生模仿鸭、老爷爷、小朋友、牛、猫的声音,同时让学生说出老爷爷和小哥哥,牛和猫,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我们还可以把音阶比喻为小熊猫上楼梯,小跳音程比作为小兔跳,大跳音程比作为小猴翻筋斗等。例如在“送信的邮递员”游戏教学中,老师在琴上弹一个音程(四度)请学生听,文艺委员邀请一位同学当邮递员,学生边唱音乐边做最后一个音所表现的小动物形象,听后把信送到小动物家,游戏反复的进行。这些与儿童生活十分贴近的游戏不仅使儿童乐于玩,还培养了他们对音高概念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在少儿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如能把游戏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应用到少儿音乐教学中去,我们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应用游戏来导入课程可以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应用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三、根据音乐教学内容,让儿童自由创编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而且能让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愉悦环境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
一、 目前少儿音乐学习快乐吗
目前音乐教育并不想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尤其是少儿音乐教育。据笔者所知,一些中小学常常播放各种流行音乐作为课间操之前的歌曲欣赏,他们以为这就可以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水平了。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了音乐教育的神圣性,而忽视了它的娱乐性。音乐教育过于重视技巧的训练,犹如当今的应试教育中过于重视“分数”一样。于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式的结果产生了:虽然我们培养出了一些音乐人才,但广大群众的音乐素养尚没有充分普及;少儿音乐考级人山人海,但是,其中的相当一些琴童心中并没有音乐。
人生的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地生活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如果这也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从小让孩子们懂得快乐并享受快乐,就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二、 少儿快乐学习音乐的几个关键点
1. 了解少儿心理特征
我们教学的对象就是少年儿童,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非常明显。在了解其特点的基础上,有助于我们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从小就喜欢上音乐,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贪玩、好动、好奇、模仿能力强。这一心理特征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实际情况,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寓教于乐,相对于成人教育,就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特点,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并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2)自我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对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感兴趣的歌曲以及形式,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环节设计中来。
2. 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接受能力不同
每个人在幼年时期甚至胎儿期就对音乐有反应。不同的年龄阶段,人对音乐的反应是不相同的,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让音乐教育顺势而为,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为了仔细观察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一部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了一些简单测试,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是3岁~7岁左右。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比较以后,我发现:3岁的幼儿易被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所吸引。而4岁~5岁的幼儿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在4岁幼儿的歌曲声中开始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感情。7岁左右,孩子们开始进入比较规范的阶段,他们不再随意地演奏,而是通过一些固定的节奏和结构来表现自己的感情。7岁以上的孩子们则经常通过自行的尝试去感受已被广泛接受的一些音乐模式,如摇滚乐、流行乐等。
以上所述,是3岁~7岁左右儿童对音乐反应活动的大概表现。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规律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孩子们自身音乐能力的发展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来吸引
转贴于
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是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之后,才致力于音乐的学习,成就了最终的辉煌。所以,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音乐的学习是快乐的事情,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才能达到培养成才的最终目的。
3. 借鉴国外的一些优秀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不仅其成人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少儿教育也是极其完善。美国教育体系富于开放性,融合了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方法,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实用有效的教育体系。
(1)教学效果的明显与否在于教师及教材。美国学校的少儿音乐教育会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相关老师,甚至很多都是兼职的音乐老师,并且兼职老师经常进行调换以增加孩子们接触范围。教材则是实用为主,选择种类非常繁多,比如,有中国传统民歌、爱尔兰民歌、土耳其舞曲等,非常广泛;另外对音乐人的介绍,有名和不太著名的都有,并不局限于世界大师等。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少儿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儿童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孩子们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学生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孩子们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孩子们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以儿童为主体,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儿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辅导者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音乐教育授课制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其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相互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孩子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展示其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辅导者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其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孩子们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使其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儿童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阻
转贴于
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