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理论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9 11:41: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声乐理论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声乐理论培训

篇(1)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很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锻炼思维,陶冶品德,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要想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人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中学,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大都很强,所以一开始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阅读做了阐述说明: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兴趣入手 

1.用故事去吸引学生 

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引导到课外阅读兴趣上,就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等。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 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李煜的《相见欢》,可介绍并教唱他的另一首同样表达亡国哀思的《虞美人》,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一个亡国之君的悲愁;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可请来席慕容的《乡愁》,让学生又认识一位有同样情愫的诗人;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3. 在有限的环境中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读后感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三、在有限的资源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无限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 争取家长支持,让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籍报刊杂志。 

2. 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不但可以让学生阅读到大量书籍,而且可以创造集体阅读氛围,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3. 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 

四、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 

1.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如《中学生》、《课外阅读》、《少年与法》等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往事》、《繁星》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想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 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初中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服务。而老师在这时也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的喜悦。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24-01

声乐理论教学模式就是指声乐教学同理论课教学方式一样,以班级为单位,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方式同时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或一个群体上声乐课。由于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每个学生的声音条件和生理、心理状态不尽相同,因此以往我们声乐教学历来采取的是口传面授这种直接、感性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一个老师给一位学生一对一上课(在声乐教学上称之为专业小课)的教学方式。

采取声乐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经过社会各基层的音乐教育者多年的摸索以及在各种社会音乐活动中的实践(特别是在各种声乐合唱指导实践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能为更多的演唱者同时进行声乐指导的团体课教学方法和经验。为了确保这种团体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声乐教学必须具备一套更加成熟的、系统的声乐教学理论。因此对于我们声乐工作者来说,及时对声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总结出一套适应这种声乐群体课的声乐理论教学方式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即使对于许多的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教学(除了少数几所专业艺术院校,特别是几所国内一流音乐学院)也面临教学方式的改革局面。

由于音乐专业高考生源越来越多,而各种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都开始增设音乐专业,招收音乐学生,这就必然加剧了高校之间音乐招生的竞争。为了在这种竞争中获得优势,各种高校均不约而同地扩大招生规模,从而能及时地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造成教师工作量的巨增。而对于绝大部分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大学来说,又不愿意增加太多的教师资源和教学成本于音乐教学上。由此出现了许多高校采取上小组课,甚至声乐理论大课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降低了教学成本。为了适应这种综合性大学的教学制度管理,特别是与理工科专业类教学的一致,并且又能够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声乐教学必须具有和公共理论课一样的高度计划性、目的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尤其是对于采取声乐理论教学这种公共课模式更是如此。

其实现在绝大部分的大学(除了类似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几所音乐专业院校外),培养的音乐学生很少能成为从事舞台表演的专业演员。更多的毕业生毕业后往往在社会基层从事着音乐普及或音乐培训的基础工作。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大学的音乐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综合音乐素质的音乐人才,而并不十分注重学生的单一专业方向的表演能力。又由于现在大学教育的越来越普及,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能从事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为业余音乐爱好者进行培训的各种音乐培训班。这种培训班需要大量的音乐教育者,而这种教育面临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少年儿童。他们家长对自己小孩的音乐培养目的并非是要使他们的小孩达到多么专业的水平,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兴趣和爱好并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的。那么这种能够适合多种专业的基础教学的全面素质综合人才更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况且大学教育的普及,还必然造成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差距越来越大,而很多大学生的素质和条件相对较差,这也决定了大部分大学重点是对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目标,而并不是为培养音乐拔尖人才为主要目的。而声乐理论教学能够大大减少教学成本,从而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其实声乐理论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声乐教学的研究和思考,使学生对声乐具备更理性、更系统的认识。这也能增强他们适合基层的音乐研究或音乐培训工作的能力。

这样看来对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采取声乐理论课方式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我们每个声乐老师必须勇敢面对的现实。的确采取声乐理论课方式教学在目前还存在许多的弊端,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不都是具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吗?通过最近几年各阶层的音乐老师的不懈探索,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已经取得了很大提高。我们有信心相信声乐理论教学方式的采用能培养出更多的声乐人才,使学习声乐在社会上更加普及,会让更多的人喜爱声乐演唱,使声乐重新回到民间、走进百姓、走进人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全胜,杨秀.应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探索声乐教学新模式[M].大理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云南:民族音乐出版,2007.

[2]朱媛媛.对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想法与建议[M].山西:黄河之声出版.2007.

[3]刘媛.面向新世纪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音乐出版,2007.

篇(3)

受我国传统声乐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高等学院声乐教学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应用及教学课程设置上都存在一定问题,传统声乐教学的弊端逐步显现,原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展,严重阻碍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高等学院声乐教学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声乐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高等学院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拥有实际技能的优秀声乐人才,但分析我国高等学院声乐教学现状可知,许多高等学院在声乐教学课程设置方面都以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为模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学院教学特色。而在教学目标设置方面,声乐教学模板多以学生日后就业为导向,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学生技能培训,忽略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发展带来重大阻碍。部分高等学院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模仿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欠缺自身特色,这对声乐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声乐教学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声乐教学安排方面,绝大部分高等学院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有的学校过多音乐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培训,课程安排上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没有设置足够实践训练课程,造成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了解不足,更无法从深层次理解音乐的内涵,学生声乐知识和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声乐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高等学院声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是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即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练唱,然后学生再进行练唱,教师通过学生练唱指出学生在发声上的存在问题,加以指导。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适合人数较少的小班教学,但对于人数较多的高等学院声乐教学是不适合的,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关于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几个问题

为有效解决高等学院声乐教学存在问题,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高等学院声乐教学必须对声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逐步转变声乐教学观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调整课程设置结构,从根本上保证声乐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全方位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转变声乐教学观念,更新声乐教学方法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转变声乐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外来事物和新生事物,既要积极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声乐文化,又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声乐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声乐理论丰富和充实我国声乐艺术,将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引向正确的方向。

声乐教学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教学更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充分明确学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和现有教学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探索声乐乐趣并掌握基本声乐技能和技巧。

1.一对多教学

这种模式适用于学生较多的教学情况,在高等学院中,学生每周会有一到两课时的声乐课,在课堂上,教师会与学生一同进行民族歌曲和艺术歌曲的演唱训练。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注重与学生一同点评分析歌曲,让学生们讨论研究,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如近年流行的歌唱节目《我是歌手》受到许多人关注,许多学生都有留意这个节目,笔者就会在课堂上适当播放相关节目视频,让学生讨论视频中各位歌手的演唱技巧、表演特色等,丰富学生对声乐理论和技巧的认识。

2.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并设一名负责人,进行小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鉴赏中外优秀的艺术歌曲。小组间各自进行,各抒己见,一同探讨,除了可以有效节省师资,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声乐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笔者会给各个小组布置不同歌曲,让他们自己课后组织学习鉴赏,并鼓励每个组员学会演唱,可在课堂上自荐演唱歌曲,让学生学会鉴赏歌曲,掌握演唱技巧。

3.技巧训练指导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好声乐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发声技巧训练,笔者也采用小组教学对教学课程进行适当指导和科学训练,让小组间共同讨论、共同练习,在声乐训练方法上,笔者会在教学中应用“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憋气训练”、“假声状态训练”和“低八度训练”,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和声乐水平因材施教。在正音课教学上,笔者尝试融入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通过绕口令、朗诵等方法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了解外语发音特点,不断纠正学生的发音。在歌剧练唱方面,笔者会引导学生模仿著名的歌剧作品,掌握歌剧重唱的技巧,有效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笔者会定期组织学生自行举办或参加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会或演奏会,让学生熟悉和感受现场气氛,积累舞台经验,还会鼓励学生接触戏曲曲艺,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戏曲的唱腔特点和表演技巧,丰富学生的声乐认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与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有着密切关系,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应与教学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笔者认为声乐教学课程设置应综合歌唱技能、歌曲处理、声乐教法、自弹自唱、创新培养等多方面内容,真正实现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在重视学生唱歌技能培训的情况下,还注重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理论基础知识上进行声乐的实践操练,让学生掌握扎实基本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逐步完善声乐教学。比如,在声乐教学中,一些较为简单、流行的音乐理论和练唱歌曲较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进行声乐练唱的时候笔者会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让学生学习练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创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工作人员,除了要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注重提升自己和学生的音乐艺术文化素养,强化学生对声乐学科的正确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声乐教学成效,推动声乐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定期组织一些音乐活动,或是布置一些教学任务给学生,如鼓励学生运用新方法处理歌曲,可以学着改编歌曲、改变唱法去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全新创作。《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许多难得的舞台表演机会,在其中许多人对音乐有着大胆尝试,笔者会鼓励学生尝试参与这些节目活动,把握机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唱法和风格,全面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提高高等学院声乐教学质量,教师应丰富声乐教学内容,适当增设特色声乐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声乐素质。比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会开设中外声乐作品欣赏课程,每隔两周用一课时让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合理分析和处理,增强学生的声乐审美能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笔者还会定期开展研究讨论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尽情发表自己对声乐理论知识的见解,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交流,通过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通过丰富声乐教学课堂形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成效。

(四)改革声乐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成效

传统的声乐教学考核方式都是针对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选取的歌曲来评定学生在这一学科的成绩,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不够准确的。因此,声乐教师应全面综合学生在演唱中的表现能力、声乐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演唱技巧表达等情况,客观科学地评定教学成效。

篇(4)

二、教育重点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明确其培养目标之后,首先要明确的是其教育重点。只有抓住了相关专业的教育重点,才能更好地满足其培养目标要求。对于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教育重点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打破传统唱法之间的界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基本歌唱水平与技能,从而满足学生今后声乐教学工作的需要。对于声乐教育专业来说,其教育重点的一大特点就是“坐着唱”的培训方式。所谓的“坐着唱”,通常是指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今后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声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自己能唱能弹以外,还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声乐教学法,这也是与声乐表演专业有明显区别的地方。相应的,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其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培养专业声乐表演人才上。声乐表演专业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表演风格和演唱特点,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不同于声乐教育专业打破传统唱法之间的教育重点的地方。根据学生自身的表演风格和演唱特点,进一步开展相应的专业教学活动。对于声乐表演专业来说,其教学重点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气质、洒脱的表演习惯以及从容的演唱心理。

三、授课形式

众所周知,声乐专业的授课形式与其他专业的授课形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声乐专业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个别课、小组课以及集体课。在此基础上,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两者自身的授课形式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声乐教育专业的个别课以声音技巧训练和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为主要内容。这也符合上文提到的声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教育重点。而声乐表演专业的个别课则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为主要内容。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嗓音条件、表演风格、演唱气质、舞台台风以及音域范围等等自身因素,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声乐唱法。声乐教育专业的集体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为授课重点。通过声乐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完善的声乐知识理论架构,从而为学生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便。而声乐表演专业的集体课则以声乐艺术表演理论为主要内容。声乐艺术表演课主要是任课教师围绕学生在声乐表演方面所涉及的表演形式、表演原则、表演特点、表演基本要素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理论与表演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基础理论水平。同时,在集体的授课条件下,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心理素质与舞台表演气质,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克服恐惧,为今后从事声乐演唱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教育专业的小组课是属于师范类的专业课程。声乐教育专业小组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来培养学生音乐理论的讲授水平以及声乐演唱的教学水平。通过小组课的相关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自己所学的声乐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全面地声乐演唱技巧。通过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他声乐唱法的特点与技巧,这有利于提高声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篇(5)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逐渐呈现出一些矛盾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脱节,学校专业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音乐专业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因此,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改革和完善传统声乐教学,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已成为高校声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开始从传统的、学术型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曾为我国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和声乐从业者,但是,立足当今和放眼未来,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已经出现学术型人才培养设置重复、培养目标不明确、成才率低下、声乐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因槟勘瓴幻魅罚定位不清晰,很多声乐学生在校学习时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看,很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已经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仍把所有的“莘莘学子”们朝专业歌手或歌唱家方向培养;然而,按照这种框架、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形势需求是脱节的,甚至是相悖的!因为,声乐艺术类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成为专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屈指可数,大多数声乐学生毕业后可能是在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或各类文化团体、培训机构从事着声乐教育及普及工作。目前,这种脱离时代需求的教育和培养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大多数声乐类学生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音乐“人才过剩”的假象;而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声乐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科学、不专业,或欠规范,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二、应用声乐教学及其必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查询(),截止到2016年10月,查询结果为“0”;以“应用声乐教学”出现在篇名中为线索进行查询,有459条结果,但逐条核实后会发现,真正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名称独立出现在文章标题中的,结果依然是空白。因此可见,应用声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尚未真正起步,而应用声乐教学法更无从谈起,仍需要广大音乐从业者、爱好者去认真地研究、归纳和总结。笔者总结十多年来的教学感悟,并结合近几年声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交流反馈,加上笔者在声乐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对应用声乐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交流、探讨和参考。

应用声乐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创造型的音乐艺术人才。

推行应用声乐教学,并非是要否定和颠覆传统声乐教学,而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和顺应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精英式教学的单一模式,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性转型。推行应用声乐教学,既是音乐类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规范和指导社会声乐培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的需要。

三、如何开展应用声乐教学

(1)转变办学思路。在欧盟、美国等高校毕业生中,约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国内则相反,约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不少大学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差,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在国内的艺术院校中,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过多,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几乎没有;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基本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 因此要改变高校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院校设置重复的问题,毕竟少而精的歌唱明星培养之路属于专业声乐系,其他院校应该是声乐教师培养;应围绕应用声乐教学设置专业课、设计课程教材;调整原有的声乐人才培养结构,改变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象牙塔中研究学术,而应该让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所以,就必须大力推进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与推广。

(2)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既然是声乐教师的培养,那就应有明确的声乐教师培养方案。一方面,需要设置一定量的专业课,同时也要在大三阶段加入应用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的定位为大众声乐老师,应该在大三阶段学习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了解自己毕业后将要面临的授课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把握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当面对不同的上课对象时,运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来进行声乐教学。尽早明确了职业目标,学生就会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并有目的地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学以致用。

(3)鼓励学术创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教育声乐学生进行应用声乐理论和实践指导,需要有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套较完整的应用声乐教育教材体系。目前,有演唱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老师都留在了高校。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大部分高校声乐领域的教师把思维都停留在专业学术型的声乐演唱与教学方面,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却很少能够放下架子去从事普及声乐教学的研究。而在声乐教育领域,从事声乐教育者都是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不管是声乐专业学术素养还是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能力都不能胜任这个重任,因此就出现了高校声乐教学人才过剩。而应用声乐教学领域缺乏学术带头人的现象,导致了普及声乐教学的领域教学理念混乱,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贫乏等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急需能够引领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与一套完善的教育教材体系。

(4)构建声乐教学实践平台。具备了明确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术创新体系,高校还应该与社会团体、艺术培训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合作。学生可以在声乐教学平台中进行教学实习,了解毕业后将面临何种群体的学生,了解应掌握何种声乐技能,了解面对不同群体应该怎么教;这样,就极大地避免了高校声乐教学部门闭门造车;并且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其在校期间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通过在校期间学习的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实习,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5)鼓励创办声乐教学职业培训机构。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里,专业院校的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社会普及音乐教育低到尘埃,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深深的鸿沟;如何提高社会上整体声乐教育老师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学习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培养应用声乐教育教学理念,多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在专业院校和社会之间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以此来均衡专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落差,让社会声乐从业者有再次进修、学习的场所。目前在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也是一片空白,这样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断层,必然导致出现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的深深鸿沟,这也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专业音乐教育的覆盖面远远不及社会音乐教育,国家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往往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职业培训结构的设立将填补这个空白,成为他们之间的有效连接。

应用声乐教学是在响应高等教育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推行应用声乐教育教学,寻求一条既适应社会需求又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现代声乐教育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现状;培养措施

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身上肩负着异常重要的教学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饱满的精神和姿态对待刚刚进入学习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需要对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兴趣加以重视,并进行相应的培训,保证在未来的教学阶段能够通过自身的素养感染每一位儿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针,使未来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潜能。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当前中职教育的授课模式仍旧沿袭教师讲授的方式,缺乏课堂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僵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随着近年来中职教育W院不断扩招,生源不断增多,教师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质量的不到保障,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其目标是培养幼儿教育教师,而非声乐工作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学手段枯燥单一,过度重视乐理技巧的教学,使学生失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倦怠和懈怠的情绪,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这对教学任务的展开十分不利。

2.技能培养现象严重

音乐教学仅仅重视技巧的培养,忽视了音乐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化的模式,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阻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非声乐专业出身,在进行乐理学习时往往都是“半路出家”,缺少音乐专业知识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一些中职教育学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急功近利,不亚于拔苗助长,只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思维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缺少对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的音乐理论与能力得不到全方位的发展,只能掌握声乐教学的皮毛,无法形成对音乐作品的专业的、深入的鉴赏,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的综合审美与道德情操。

二、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兴趣培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很多中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小组授课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方便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使学生处于一张紧张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

例如,在进行声乐理论学习时,教师提前布置好预习内容,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理论的搜集和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和PPT展演,教师作为评委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这样能够在无形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进行声乐理论的学习。

2.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学校要定期的对任课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因材施教,改变教学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保障教学活动的展开产生应有的成效,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切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代替,就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加大讨论课的占比,教师通过布置相关的讨论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的研究,准备课堂讨论的资料,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对作家作品和艺术形式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创作内容与中心思想进行赏析,通过学生自己前期探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在课堂上再与同学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从表面到深入,从模糊到清楚,从一知半解到学有所用,让学生真正把知识用到实际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直接影响着祖国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加强中职学前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学校各个机构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教育

1.1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一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庄子时期则提出,音乐的熏陶对于人们思想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音乐的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其中声乐有助于提高大家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科班学生的差别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声乐教育培训与在专业音乐学院开展声乐教育,两者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法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在社会艺术教育的普及之下,决大多数的艺考生,尤其我国传统的几个音乐学院中,如:北京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在传统的专业音乐学院中学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许多学生从小开始专业的学习音乐,从小通过系统的学习并在大学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如:发声方式、练声的方法等等。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相比较于专业院校的学生也是有一定区别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课程的目的主要以基本乐理常识、声乐作品鉴赏与基本发声的了解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对学生加强艺术文化素养及音乐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而专业音乐学院则主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注重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地了解及发展,和对于后期音乐作品的创作制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在这样的区别对比下,高职院校开展声乐课程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探索。

2课程开展的施行与方法

2.1高职院校开展声乐选修课程的施行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和专业学院学生在生源上,以及他们在声乐理解和专业知识上的不同,并且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授课,在课时甚至课堂人数上与专业院校的课程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学设计应当具有针对性。此外,在开展课程时,也不免会有曾在校外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加入到选修课程,在授课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授课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除了正常授课外,也可以在课下与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更多的专业知识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其余同学的学习主要以保证他们对于声乐理论知识的了解为主,使其能够掌握简单的发声技巧,与此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2.2开展声乐选修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申报选修课的学生当中,多数是根据自身的爱好来参与的,因此这部分的学生主要爱好歌唱,基本没有声乐基本功。那么在授课前期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授课的首要目的,因此前期的授课中,主要应以声乐作品的鉴赏为主,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做好授课的课件准备,在开展课程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有太多声乐理论的专业讲授,而主要在于对音乐的发展做出简单的概述,并将声乐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介绍,并且在介绍声乐的同时,更多地开展声乐作品鉴赏内容的教学。

在授课时重点讲述歌曲的时代背景,除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了解,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上有更多的思考,也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课程设计中,也可以更多地加入与学生的活动环节,在课堂中为其提供一个表演性的舞台,为部分愿意展示的学生上台进行力所能及的演唱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专业性的评价,指点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技巧性问题。在抓住学生兴趣之后,再进行层层深入地声乐专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以及基本乐理的学习,其中主要授课的内容在于学生对于声乐基本发声技巧的学习,此外在声乐的学习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声线的不同,所擅长歌曲的类型也不同,在授课中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音色也是很重要的。其次对于高职院校中部分有过一定专业学习的同学,在授课中则更多地是注重他们音乐思维的建立,以便找出他们适合自己音色的歌曲进行练习,在平时进行更多地交流,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引导。

3结束语

篇(8)

1、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增强学生信心。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虽然声乐专业学生文化成绩不一定很优秀,但拥有优秀的音乐智能,同样能成为优秀的学生。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他们每位都是一个天才,只要在老师正确的引导培养以及他们个人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学生观念的变化使他们的自信心倍增。

2、运用学习金字塔和尝试教学法为指导,改变老师满堂灌的上课模式,使学生预习、自学、小组讨论、学生互教等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在学习内容的安排进展上,力求保持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1、关于声乐学习。

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如: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因此,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一对一”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因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迫切需求一种既能为教师减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补充,从根本上建立一种新的高效的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及进度上,由于大多学生原本只熟悉流行歌曲,没有演唱技巧,如果猛然转到富于技巧的民族美声歌曲,许多学生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兴趣,因此,最初的两周为业余向专业进行过渡,可以借助教师节,国庆节等举办新成立的音乐班的第一次班级音乐会。同时进行民族美声歌曲的熏陶,初步声乐理论的学习,练声曲的学习,嗓音保健知识。之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以及自己能力的评估选择自己能够演唱的简单曲目。以后以月为单位更换曲目。并根据学习情况不定期举办班级音乐会以检验阶段学习效果。曲目的选择应遵循从易到难,因人而异的原则;学生声部的确定应首先遵从学生的心里直觉,老师不应过早下结论,而应在逐步的训练中确定。另外要听唱结合,听是熏陶,练就敏锐的耳朵和丰富的乐感,积累丰富的曲目;练唱是获得,需要学生的悟性相伴,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指导是斧正,需要教师灵敏的耳朵和精确形象的语言,也需要学生强大的内心和勇气去接受并改正。

2、关于乐理学习。

以尝试教学法和学习金字塔为理论指导,不预习不讲课,精讲结合讨论,互讲,当堂要进行练习、纠错,课后要进行笔记及总结。尤其需要注意起始课,为了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上好起始课尤其重要,第一节课应该不按乐理课本的顺序学习《音级音名》,而应该先由比较熟悉的简谱1(duo)、2(re)、3(mi)、4(fa)、5(sol)、6(la)、7(si),再学习五线谱高音谱表的各音音位以及各种时值音符的形态,而后开始视唱音阶的学习。乐理的教学要精讲精练,每节课后要批阅笔记,评出优良可劣,并细标出不足。课后习题要先做后讲。

3、关于视唱学习。

要从教材上精选曲目,并且要求背唱,并抽查背唱情况。初期的视唱练耳学习要与乐理结合。比如乐理讲认识五线谱后便开始简单节奏与旋律的视唱曲目,并且要先熟练准确演唱音阶,而不能进行复杂节奏与音程跨度大的曲目。而听音则只是模唱和基本音级听辨。等到乐理讲了音程,才能相应的进行大小二度和大小三度等音程的听辨。以后再逐渐加入变化音级。

4、安排好知识进度。

第一学期乐理初步与视唱基础,第二学期为乐理高级与复杂节奏与大跨度音程的视唱;第三学期外出培训,进行乐理总复习,练熟有难度的视唱,声乐达到能够一定规范的演唱完整的歌曲。

5、根据学习阶段和学习内容决定课程设置与上课模式:

初始阶段(一个学期)由于共性知识多于个性,因此采用集体授课法为主,单独指导为辅,集体学习乐理视唱,声乐理论,集体学唱歌曲,欣赏歌曲,集体学习练声曲目。此阶段的课程表如下:

中期阶段(一个学期)坚持乐理视唱的集体学习模式,声乐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解决存在的个性问题。小组的划分可以为同质或异质。同质小组解决相同问题,异质小组可以取得相互学习的效果。声乐理论以及共性问题要集中进行说明解决。此阶段的课程表如下。

冲刺阶段(一个学期至考前),以专业辅导班为主,声乐授课形式为一对一教学。

三、形成灵活有效的授课模式:集体授课、小团体授课、一对一授课相结合。

在上课形式上,需要集体课解决的问题就用集体课,需要个别解决的问题就用集体课。需要集体课解决的问题包括:乐理视唱课,新授发声方法、集体发声、集体学歌、发声方法通病的纠正、集体发生前热身(张嘴打呵欠、打嘟噜、舌与口腔的活动、嘶气、舌头舔软腭、咳嗽找腹肌感觉等)。需要个别解决的问题包括:个别进行练声、发声方法的指导、歌曲的旋律节奏的纠正、咬字行腔的处理。

1、将规范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起来

最初的基础教学要规范化,通过对乐理、视唱、听音、声乐理论的学习提高艺术素质,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和技能学习的理解力;一般来说,艺术分为“可教”和“不可教”两部分,“可教”的是一些基本知识、定义、法则、原理、技法等,“不可教”是相对而言,它指的是由自身“悟”出的独特发现和杰出创造,而所谓的“悟性”则是靠不断的知识积累,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对作品的认识理解的加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学生个性存在很大差异,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悟性高低快慢不同,因此,教学内容上给予一定的弹性,让学生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稍加努力便能胜任的曲目,以解决好各阶段实质性问题为基点,真正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基点上确有收获。

2、将限时与限量结合起来,以月为单位练习一首曲子,第一周目标:学会曲调;第二周目标:运用歌唱方法演唱;第三周目标:表演处理;第四周目标:进行舞台表演。每周的周一至周四为练习阶段,老师进行辅导,周五为检查验收时间。到月末时将举办汇报演出暨班级音乐会。

3、将技能训练与心理素质的训练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名人小故事,哲理寓言等训练学生耐力,受挫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对枯燥的技术训练能耐得住寂寞,要有正视失败的勇气,训练烦恼的时候能调整自己的情绪,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只是本人在实践中的一点积累所感,有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商榷完善,敬请指正。

文章来源于河北省永年二中《农村高中音乐艺术生的高效培养模式》课题组

篇(9)

在每年的教材编写中,笔者都尽可能的去发掘更多更新的少儿歌曲,这些最新的歌曲创编很容易就会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那些经典曲目,笔者亦不会舍弃,而是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抓住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典儿歌《小红帽》,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学会唱了,那么在曲调已经熟记的情况下,笔者会设计故事情境请学生表演。将学员们分角色表演,小红帽、大灰狼、邀请家长表演、加入诗朗诵、配合舞蹈等等,经过“包装”的经典儿歌同样能让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二、声乐教学环节的生动有趣

有人说小孩子学唱歌不就是扯着嗓子大声喊吗?有什么学习的?其实不然,在少儿阶段,孩子的发声器官还十分稚嫩,如果一味的蛮唱会造成声带甚至其他身体机能的永久损伤。但对于理解接受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孩子来说,枯燥的声乐理论知识、技能练习有时又会成为斩断孩子兴趣的刽子手。如何用简单、通俗、生动、有趣的方法来传授这些基础知识又成为了声乐教学中一个重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基础的乐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孩子在学习唱歌几年后还无法自己识谱,基本乐理知识的缺失对于学员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作为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对于基本乐理的教学,教师们可以采用图片法、童谣法进行教学。将“1、2、3、4、5、6、7”这七个音配合形象的图片,比如“2”就像只鸭子,“5”像挂钩等等,联系生活中最易想到的事物,配合简单的童谣———“1”是老大像铅笔”、2“是老二像鸭子……直观又形象的教学将会把这些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有趣味,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生涩难懂。其次,对于少儿来说,爱动爱玩是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压抑孩子的这种天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过度纵容又会打乱课堂秩序。在这里,掌握好一个“度”非常重要。

当教师发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热情不够高涨时,一个小游戏就会解决这个窘境。比如简单易学的绕口令、你来比划我来猜、歌词接龙等等都会成为调动孩子兴趣的不二法宝。最后,要鼓励孩子们对所学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可以尝试给歌曲配上简单的诗朗诵,加上表情动作,甚至是对歌词的改编等等。教师对创编活动中好的部分给予鼓励,不好的部分引导大家一起再改编,让孩子们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提升荣誉感。此外,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表演舞台、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对特殊情况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等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篇(10)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二)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三)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教师

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上一篇: 数字化管理理念 下一篇: 白色垃圾的处理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