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9 11:41: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白色垃圾的处理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
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 “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 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裸露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裸露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 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 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什么叫白色污染呢?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发泡塑料餐盒、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在使用后,缺少回收利用价值,大部分被丢在周围环境里,造成“视觉污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因为这些塑料制品一般是白色的,所以叫白色污染。我们自己发现原来白色污染有很多危害。
1废弃的塑料农用地膜留在土里,越积越多,时间久了,土壤结成块,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造成产量减少。
2、扔在陆地上和水里的塑料制品,比如塑料袋、一次性餐盒,被动物吃掉,会造成动物死亡。
3、在我们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埋起来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过很久都难以分解。如果烧掉,又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空气。
4、科学家最近发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中有一定量的苯乙烯单体,对人体健康有害。
白色污染危害这么大,我们该怎么办呢?还是有办法的,要少用塑料袋,最好用布袋或篮子买菜、装东西。不能用一次性发泡餐盒,要自带饭盒或用容易降解的餐盒。这样白色污染就能减少许多了。
塑料自问世以来,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性好、隔热、防水、绝缘、经济实惠、易生产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使用量与日俱增。由于用后被随意丢弃,形成所谓的 “白色污染”。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影响人、畜健康塑料废弃物对人的危害早的定论[1]。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研究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存的氯乙烯单体能使人产生“肢端骨溶解症”,长期接触氯乙烯单体后,会出现皮肤硬化症,还有人出现脾肿大、胃及食道脂肪瘤、肝损伤、门静脉压亢进等病变。废塑料也会危及动物健康。动物误食塑料后,会引起胃部不适、行动异常、生殖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引起动物的死亡。
2.影响环境卫生在城市居民区、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五颜六色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造成“视觉污染”。废塑料与其他废物混杂在一起,也易导致细菌、病原菌、蚊蝇等的大量繁殖,影响公众健康。
3.污染土壤、影响生物生长废塑料进入土壤中长期不降解,会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活性等理化性质产生深刻的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土壤中残留的塑料阻碍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影响植物对水、肥的吸收;也会影响植物发芽、出苗,降低产量及作物品质。对土壤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影响航运及水力设施的正常运转废塑料进入水体,随水流漂移,一方面会影响水的流动,堵塞涵洞,降低防洪、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水中大量的废塑料会缠绕在水力设施如轮船、水力发电机等的转动部位并致其损坏,引发事故。
二、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用途广,使用量剧增
(1)农用塑料地膜的使用由于农用塑料增产效益高,导致其使用量剧增。塑料薄膜的应用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全国仅塑料包装业的年总用量就达5 000万t;农用塑料年总用量在2 000万t以上,其中在666.7万hm2耕地50余种农作物上应用地膜近1000万t,农产品保鲜膜、营养钵塑料等的使用量亦达1000万t左右。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000万t塑料残余物遗留土壤,单位耕地面积塑膜残留量达3kg/667m2[2]。由于废地膜不易分解,积留在农田不易清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2)商品的生产与包装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一系列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包装过程,被用作包装袋、包装盒、防震泡沫塑料、隔层板及塑料产品等,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包装材料,1990-2000 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8.9%[3]。
(3)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也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的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极大,食品包装、购物买菜的塑料袋使用数量也是惊人的。据调查[4], 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消费已达100亿只,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消耗要超过万亿只。
2.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后随手抛弃、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这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3.垃圾的袋装化为方便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在一些地区提倡垃圾袋装化。城市居民也习惯于将生活垃圾装进塑料袋内抛弃,给垃圾的分类、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剧了“白色污染”的程度。
三、目前的治理现状
1.填埋填埋法是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由于简单易行,勿需繁琐的操作工艺,是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但由于我国垃圾的产量大,并夹杂了大量废塑料,使其体积庞大,降低了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再加上废塑料非常稳定,难以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可在土壤中200年不降解,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因此,填埋法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焚烧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袋并可以获取一定的热能,但在焚烧过程中,塑料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建一个垃圾焚烧厂需要较高的投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3.禁用为了治理“白色污染”,国家经贸委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相继出台了相关“禁白令”。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对固废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原则,对地膜、一次性包装塑料制品的使用也作了有关限制。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6号令,规定到2000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1年4月23日、5月29日连续下发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禁白令”,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收效甚微,“白色污染”形势依旧严峻。究其原因,一是塑料的诞生被誉为一场“白色革命”,已渗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使用管理不当带来污染而禁止使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老百姓很难接受,这也是禁白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二是国家针对治理“白色污染”的法律法规缺乏强制性的措施,给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上带来了一定困难,政府执法不严,执法多数是“一阵风”;三是“禁白令”配套措施没跟上,缺乏一套好的管理方法和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见,治理“白色污染”,只靠单一的行政命令是很难行得通的。
4.替代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人们在寻求其他替代物来减轻“白色污染”。一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与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可降解塑料在性能和价格上都没有优势,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尽管可降解塑料可被微生物降解,但总还是存在一个降解周期,用后如果不重视回收利用,同样可以造成环境污染。二是提倡以纸代塑。认为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决所谓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这会给我国并不富裕的森林资源带来压力;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并不环保。另外,纸不具防水性,在隔热、抗拉强度等性能尚无法与塑料相比。“以纸代塑”值得商榷。
四、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废物具有二重性,弃之不用即为垃圾,污染环境;回收利用即可变为资源,可重新造福于人类。废塑料是一种资源,清洁的废旧塑料可以被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因此,加强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关键。造成“白色污染”的责任不在塑料本身,而在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对于如何进行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宣传教育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方式,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了解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在“白色污染”治理中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投身到“白色污染”的治理工作中来。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解决垃圾污染,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有关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的“绿化地球百年行动计划”,德国、韩国制定了《包装条例》等,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全国性的专门法规。因此,制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是有效治理“白色污染”的前提。
3.制订促进废塑料回收利用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而要给回收、加工、利用塑料制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以经济杠杆调动积极性。建议有关职能部门或地方政府,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超市、大卖场以及连锁店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工作,尽可能多地把使用过的废弃塑料购物袋回收、集中起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从事塑料再生利用的企业,解开塑料购物袋回收利用工作中,长期以来因回收成本高而无法运作的“死结” [5]。 使众多的集体或个人积极地投入到废塑料的回收、加工利用中来,彻底根治“白色污染”。
4.加强废塑料的再生利用的技术研究废弃塑料经回收后,经过加工处理进行再生利用,制造成各种产品,才算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目前,尽管废塑料已经有了多种用途,但在回收、分选、处理的技术上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及综合利用技术,以使废塑料的再利用达到无害化及有效利用的要求,缓解环境污染。
结语
“白色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引导人们对塑料产品从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进行全程管理,重视回收、再利用环节,“白色污染”是完全可以消除的。
参考文献:
[1]杨福馨侯林青:杨连登编著.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城市环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210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意抛弃的白色废旧塑料包装制品(如塑料袋、塑料薄膜、农用地膜、快餐盒、饮料瓶、包装填充物等)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地、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宅周围,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现象,称为“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正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1、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有两种: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所谓“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饭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区和河流水面等,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所谓“潜在危害”,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会二三百年不腐烂。正是因为塑料降解时间长,潜在的危害才更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目前大多数人对“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
2、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治理对策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理,如:城市环卫基础设施拖欠帐多,垃圾收集容器、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垃圾未分类收集,能回收的未回收利用;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基本上停留在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在交通,旅游等窗口行业,除铁路系统外,还没有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对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
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缺乏相关法规,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扔乱倒和现象相当普遍所致,并非塑料材料本身的责任。
治理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力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
一是利用各行政单位和组织、新闻媒介,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有关知识,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倡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减少包装,节约资源,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包装产品。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制止随手丢弃垃圾,减少垃圾产生量。
二是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在形成污染的废旧塑料中,几乎全部为塑料包装物,尤其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等。前者由于重量轻、体积庞大,清洗困难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后者,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因此,限制或禁止使用难以收集、处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物,减少和控制使用塑料包装材料。
三是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有关政策和措施限制生产和销售,号召人们行动起来,用手中的布袋子代替用量很大的塑料袋,达到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四是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大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弃物,乱倒,乱扔生活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的报导应加强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产生塑料废弃物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
3、废旧塑料包装制品的利用
在管理上一是要对塑料包装废弃物进行立法。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的产品。国家环保总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条例》,对有关包装废弃物的原则规定做了进一步的细化。二是强制生产者回收包装废弃物的试点。从1997年开始,国家选择北京、天津两市作为试点,要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回收使用后的餐具。具体收集、处理工作由回收公司承担。生产企业根据各自的产量向回收公司交纳收集处理费。十几年来,此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北京市的回收率已达60%,天津市已达50%。
在技术方面要运用科技手段,借鉴国外3RID,采用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措施,达到省资源化(减容、减量)、再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可降解)的目的。
(1)省资源化(减容、减量)
省资源化即减容、减量,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减少塑料用量,不仅节省有限资源,也可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寿命,一物多用,减少一次性的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方法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体积,以及开发适量包装,抑制过剩包装等。
(2)再资源化(回收利用)
再资源化即回收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是各国积极开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方法,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必须根据各地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包括材料、热能、燃料油、化学品等,这不仅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从节约地球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待于政府和民间加科技投入,能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
(3)无害化(可降解)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周围的小卖部,学校及居民住择等有关泡沫饭盒,塑料袋等的使用调查,结合已有的知识及上网查阅多种方式获得了一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初步了解“白色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使人们意识到对待“白色污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到研制新型便携工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 调查时间;20xx年寒假,
(二)调查地点;市若干学校,小买部等,
(三)调查对象;在校高中生,及大多数成年男子,
(四)调查方法:①从书店.图书馆查阅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
②从网站上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
③从报刊、杂志上了解该怎样应对白色污染,
④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走访居民民,搜集有关信息,
5调查过程;1 分好小组明确调查问题,布置小组调查任务,
2 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进行调查任务,
3 将各小组所得资料数据进行汇总与分析,
4 重点探讨“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如何防治,
5 去各学校,居民小区等地开展宣传倡议活动。
四、结果与分析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6)侵占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2019年。
(7)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8)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9)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10)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11)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1 ,政府部门要通过立法等途径,让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食品包装袋退出历史舞台,而改用环保型的可降解塑料袋或其它替代品。
2 ,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市民重提菜篮子。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3 ,通过税收等方法提高塑料食品包装袋的价格,从而减少它的使用数量。其次,建议塑料制品生产厂家,在制作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时候,要采用新型的、容易分解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微生物分解,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4 ,设立专门的塑料制品回收箱,把废弃的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食品包装袋)从普通垃圾中分离出来,以便回收再利用。
5 ,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6 ,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并进行批评教育。
7 ,学校应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增加一笔收入。
8 ,设计一个醒目的环保标志,挂在学生经过的地方。
9 ,呼吁全社会,呼吁全体同学、老师增强环保意识,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
10, 建议学校个别清洁工不要焚烧垃圾。
六、收获与体会
这次活动,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主要表现在:
1、引言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应的在建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空前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其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会产生500~600t的建筑垃圾。若按此测算,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超过1亿吨,而且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大量的建筑垃圾占用大量空地存放,污染环境,浪费耕地,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但同时建筑垃圾具有资源含量高、易重复利用等特点,建筑垃圾的矿物成分多以Al2O3、SiO2和CaO为主,和传统的水泥、粘土等铝硅质矿物原料成分接近。水泥行业是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大户,需要大量开采粘土、石灰石等原料,不但消耗能源,而且极大地破坏了绿色植被,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如果把建筑垃圾用在水泥行业上,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水泥生产的能源消耗。
本文主要是对建筑垃圾作水泥替代原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以得到最佳的建筑垃圾取代率。
2、试验
2.1 原料化学分析
(1)建筑垃圾:废混凝土和废红砖。建筑垃圾经过处理把里面的钢筋等物取出,首先在鄂式破碎机上进行破碎,然后用球磨机进行粉磨,保证80μm筛筛余小于15%。
(2)BM水泥厂原料:石灰石、低硅砂岩、高硅砂岩、铁矿粉、煤粉。
根据国标GB176-8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3286-88《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GB6730-86《铁矿石化学分析方法》;GB6900-86《粘土分析方法》等分别对BM水泥厂的各种原料进行化学全分析,结果见表1,表2。
2.2 生料配比
保持三率值基本不变,根据建筑垃圾替代石灰石的量不同分为四个试样:0%,10%、20%、30%。四种试样的生料分别粉磨,细度控制在80μm筛余≤10%,200μm筛余≤2%,实验控制三率值KH=089±0.01,SM=2.5±0.1,IM=1.6±0.1来进行配料。在熟料煅烧实验中可以不考虑率值的影响,生料配合比结果见表3,计算出熟料矿物组成见表4。
3、结果与讨论
3.1 试验结果
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根据国标GBT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强度根据胶砂强度GBT17671的标准试验方法。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结果见表5,表6。
3.2 试验现象分析
(1)由表5看出,建筑垃圾的多少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需水量等无不利影响。
(2)由表6的试验数据可知,随着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增加,水泥的胶砂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且降低幅度越来越大。当建筑垃圾取代率20%时,28天抗折强度降低了6.8%,抗压强度降低了4.4%;当建筑垃圾取代率为30%时,28天抗折强度降低了16.4%,抗压强度降低了16.3%,降低趋势比较明显,严重影响了水泥的强度。
(3)由熟料的化学成分计算结果发现,随着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增加,熟料的硅酸盐矿物(C3S+C2S)含量逐渐减小,这可能是水泥强度降低的原因。当建筑垃圾取代率为20%时,水泥的28天抗折强度为6.8MPa,28天抗压强度为42.8MPa,满足国家标准GB175-2007的硅酸盐水泥42.5标号的强度等级。
3.3 熟料的岩相和SEM显微结构分析
在反光显微镜下对0%~30%建筑垃圾的取代率的生料试样1450℃下的煅烧熟料进行了岩相分析,浸蚀剂:1%NH4Cl,反光200X,分析结果如下:
3.3.1 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图片分析
(1)A矿:煅烧温度1400℃时,以半自形、它形晶为主,偶见少量柱状自形晶。晶粒大小参差,大晶粒60~110μm,小晶粒6~9μm,一般晶粒30~50μm,大晶粒占A矿的1/3,小晶粒约占A矿的2/3,大晶粒中含二次B矿包裹物,形成砂眼状结构,A矿成无序状相对集中分布。(参见图5-1)
煅烧温度1450℃时,半自形、它形晶及少量柱状六角形自形晶组成。晶粒大小参差,半自形晶约占A矿的2/3,大晶粒约89~165μm,一般晶粒60~85μm,小晶粒15~50μm,A矿中含二次B矿包裹物,形成砂眼状结构,大晶粒边缘多被融蚀,A矿分布无序,大小晶粒混杂。(参见图5-3)
(2)B矿:煅烧温度1400℃时,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晶粒,大小参差,成矿巢状分布,粒径15~35μm,平均粒径25μm。(参见图5-2 )
煅烧温度1450℃时,圆形、多边形晶粒成矿巢状分布,晶粒大小参差,在7~35μm,多数晶粒为20~25μm,晶粒表面交叉双晶纹明显。(参见图5-4)
(3)中间相:煅烧温度1400℃时,黑色中间相呈叶片状分布于白色中间相中,白色中间相形状不规则,分布于A、B矿周围。
煅烧温度1450℃时,黑色中间相呈点滴状、叶片状分布,与白色中间相共生,白色中间相分布于A、B矿周围,形状不规则。
(4)f-CaO:煅烧温度1400℃,圆形晶粒,粒径5~10μm,零散分布。煅烧温度1450℃,圆形晶粒,粒径10μm,零散分布。
3.3.2 2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图片分析
(1)A矿:煅烧温度1400℃时,以半自形晶、它形晶为主,晶体发育不良,晶粒大小参差,他形晶约占2/3,分布无序相对集中,大晶粒40~65μm,小晶粒7~15μm,一般晶粒25~40μm,A矿中含二次B矿包裹物,成砂眼状结构,晶粒边缘可见蚀边结构。(参见图5-5)
煅烧温度1450℃时,以半自形晶、它形晶为主,晶体发育不良,晶粒大小参差,大晶粒70~95μm,一般晶粒25~60μm,小晶粒6~25μm,大晶粒约占A矿的1/3,A矿分布无序,相对集中,A矿中含二次B矿包裹物,成砂眼状结构。(参见图5-7)
(2)B矿:煅烧温度1400℃时,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晶粒成矿巢状分布,晶粒大小参差,在7~35μm,平均粒径2μm。(参见图5-6)
煅烧温度1450℃时,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晶粒成矿巢状分布,晶粒6~35μm,平均粒径25μm。(参见图5-8)
(3)中间相:煅烧温度1400℃时,黑色中间相成叶片状与白色中间相共生,白色中间相分布于A、B矿周围,形状不规则。
煅烧温度1450℃时,黑色中间相成叶片状、点滴状分布,与白色中间相共生,白色中间相分布于A、B矿周围,形状不规则。
(4)f-CaO:煅烧温度1400℃,圆滴状零散分布,粒径7~10μm。
煅烧温度1450℃,圆形晶粒,零散分布,粒径6~10μm。
4、结语
(1)随着建筑垃圾取代率的增加,水泥的28天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并且降幅有增加的趋势。
(2)建筑垃圾20%取代率煅烧出的水泥熟料,硅酸盐含量比较高,达到75%以上。经过胶砂强度试验,其28天的抗压强度达到了42.8MPa,符合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的标准,且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因此本试验中建筑垃圾取代石灰石的最佳取代率为20%。
(3)熟料岩相分析表明,经1400℃、1450℃煅烧30min后,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生料和20%建筑垃圾取代率的生料试样,熟料岩相结构良好,熟料中f-CaO的含量很少,对提高水泥强度与水泥的安定性均有利。
参考文献
二、调查方法
1、书籍 报刊
2、上街看看一次性用具的产生量
3、上网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
三、资料的整理
信息渠道 网络 涉及方面 什么是“白色污染”具体内容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信息渠道:网络 书籍 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危害 具体内容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信息渠道 网络 涉及方面 “白色污染”的防治 具体内容
1、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依赖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两个塑料袋分类装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有些顾客却硬是要求多拿一两个袋子。大部分消费者把超市塑料袋带回家中当垃圾袋使用,丢弃后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们应拒绝使用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盛装食物可以使用自备的不锈钢或塑胶饭盒,既卫生,又环保,还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废塑料回收后,经过处理,既能重新成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已经起步。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