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4-03-29 11:41: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媒体技术特点

篇(1)

0 引言

有人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继而产生有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视觉工作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纸和笔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始使用电脑与数字科技来描述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一种被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在上世纪末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一个年轻、多元、高速发展着的新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

1 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界定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技术支持。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范围界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革新艺术方式,打破传统艺术创作手段、传播途径与承载媒介,由功利到审美,继而在伦理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一种新型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的结果,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版画。雕塑等只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但是视觉只是人们多种感知方式之一,还有味觉、触觉、嗅觉等。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与静态性是其明显特征,人们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高更快的传达信息,同时人们可以加入到其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他们的参与体验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2 新时期媒体艺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元素,导致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越来越不清晰。新时期的媒体艺术特点表现在:

2.1 技术特征明显

所谓技艺,传达的信息是技术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传统艺术由于其强大的感染力,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技术,甚至发展到关注技术本身,因为这是实现艺术创作的必经途径。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创作与表达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都离不开技术,计算机的软件是实现艺术创造的工具,计算机硬件与投影设备是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段,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以0和1构成的虚拟数据为承载媒介,而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界物质元素。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在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上都有很大区别。

2.3 信息传播途径多感官化

目前在电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来越少,视听感受强烈的动作、科幻电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追求多感官享受与真实空间感的数字化立体电影是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不是将人体感受机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个器官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音乐学、影视学、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创作形态,最终协同为一体。

2.4 数字媒体艺术的偶发性与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时是由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在此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创作者与观者的对话媒介,二者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参与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发性的特征,这种偶发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形式,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

2.5 数字媒体艺术的超越时空性与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人们在观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像,依然可以使人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数字化技术大大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使艺术创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甚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艺术创作。

2.6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走向平民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特别的创作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创作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群体认知,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

3 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偏离艺术本体的现象

3.1 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处于数字时代的当今社会用写作管理模式思维,将包含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征服与控制对象,为实现管理的方便,导致世界日益趋同,丰富性与多样性减少。数字时代用封闭性网络进行构架,统领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资源,在这个构架内,有已定标准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有的创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任何与协议标准不符的内容都会被过滤掉,数字时代的这种限制大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作渴望,减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艺术创作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3.2 过度信仰技术,偏离了艺术本体

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因此他们在技术面前可能会不知所措,导致过分追求技术制作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对他们自身有什么价值以及获得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经相信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身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开始怀疑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主宰未来世界,人们再难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辨开来。

3.3 艺术创作出现模块化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作有利有弊,计算机操作的便捷性与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很多人认为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就行创作,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之前不再进行积累与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计算机获得意外的创作效果。人类在人工智能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存在价值,思想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的制约,随着计算机实现合成功能越来越强大,创造性在艺术中也越来越少,艺术创作过分依赖技术会使其变成机械生产,有人预测,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艺术作品也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4 总结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技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数字技术有机械性的特征,如果将其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实现形式,会导致艺术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受到影响,艺术创作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打破观念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使艺术创作不再受技术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904.

篇(2)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

1.以网络阅读为主。电子产品及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人们不再以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为主,而趋向于网络阅读。相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来说,网络阅读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第一,网络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第二,网络阅读更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而且想要找什么信息,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够找到;第三,多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网络阅读图片、影像更加清晰;第四,利用多媒体平台,读者可以就一个话题、一个观点或者是一本书展开激烈讨论,并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得网络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大学生的首选。

2.快餐式阅读深入人心。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快餐式阅读应运而生。快餐式阅读如同快餐一样,阅读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快餐式阅读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c:一是阅读内容得到简化,更容易理解;二是能够通过文字、图片,甚至声音来展示内容,能够使读者从视觉、听觉各个方面来了解内容,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3.阅读方式多元化发展。电子阅读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而且可以即时进行讨论、互动,传播信息也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说,电子阅读有着传统阅读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传统阅读的一些优势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电子阅读虽然接收的信息更加多元化,但是这些信息没有经过分类,有的时候还会夹杂着虚假信息,读者在了解信息的同时会受到广告的干扰,这些都是电子阅读的不足。还有一点就是,电子阅读不利于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现阶段,很多人的阅读是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同步进行,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

二、基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1.构建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根据大学生阅读的特点来改善自己的服务,其中之一就是构建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现阶段,人们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纸质书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阅读的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构建数字图书馆,同时,还要注意扩大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高校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同时,还应该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因为收集来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这样并不利于大学生的阅读。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把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还要编制索引、摘要等,方便大学生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高校应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提高图书馆管理技术,使其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方便读者展开深度阅读。

2.讲究个性化服务。首先,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特点把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每个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以及需求都是不同的,图书馆应该把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这样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其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虽然高校图书馆面向的是大学生,但是大学生有时为了科研需求,需要寻找的信息内容更加高深,此时,普通的推荐服务无法满足这些大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图书馆要把信息进行筛选、过滤,留下更加高级的信息,把这些高级信息进行分类,构建一个高级信息资源系统。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构建网络服务系统,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经常进行互动,从而完善服务。再次,图书馆应引导读者选择传统阅读。传统阅读的优势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但是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为此,图书馆应该善于引导,开展相关读书活动,推荐相关经典书籍,改善图书馆的环境,与高校教师加强合作,促进大学生接受传统阅读。最后,高校应选择优秀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入职的工作人员,高校还要定期展开培训,根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特点,例如学历、专业等进行定向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除了普通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应该选拔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级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满足读者更深层次的需求。

篇(3)

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不断完善,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就是旅游管理。新媒体技术与旅游管理工作的互相碰撞,将会对旅游业整体的发展起着有效的促进作用。如何发挥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技术优势和理念优势,这将是本文探究的主要问题。

一、新媒体所具有的特点

要想将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有效应用,对其特点的探究十分有必要。只有全面了解新媒体的特点,才能将新媒体技术合理的应用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新媒体就是依托当前的信息技术,将各个终端作为基础,从而进行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新媒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技术层面上具有先进性的特点

新媒体技术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关键在于其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新媒体主要由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成,而当前的高新技术主要就是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因此新媒体在技术层面具有先进性。②新媒体的具体使用,需要依托相关的设备和平台。而平台都是虚拟的,人们通过这些虚拟的平台进行交流、信息传输、获取服务。这些都依靠新媒体对于多种先进新技术的有效融合。③新媒体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时候同样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这就决定了新媒体在技术先进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在信息传输方面具有便捷性的特点

传统的大众媒体一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完成信息的传输工作,对于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而新媒体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在信息传输方面的便捷性,在时效性上优势明显。新媒体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满足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因此新媒体如果在旅游产业中有效应用,将对旅游管理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用户群体方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新媒体在用户群体方面的广泛性其实就是指使用新媒体的用户非常多,近乎达到了全民参与的程度。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用户,例如微信和微博,差不多每个人都在使用,通过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将新媒体运用到旅游管理中,对旅游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可持续性进步产生明显的促进效果。

二、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旅游品牌的建设力度

旅游品牌的建设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意义极为重要。旅游品牌是一个旅游景区的价值所在,是旅游景区最核心的特色。因此旅游品牌建设是旅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将新媒体运用到旅游品牌建设中,可以提供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应用思路。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和用户群体广泛的优势,对于旅游品牌的特色宣传和推广效果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平台,对其他旅游品牌的宣传策略、建设优缺点进行学习和借鉴。而新媒体在旅游品牌建设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因此只有发挥创新精神,保持一定的特色,才能发挥新媒体对旅游品牌的建设作用。

(二)有效提升旅游管理的效率

新媒体可以在宏观管理层面上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效率。主要表现为:①新媒体在信息传输层面便捷性的特点可以便于旅游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果发生管理方面的问题,能用最快的时间来解决问题。②利用新媒体可以大大提升旅游景区管理的技术水平。旅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新媒体,将大量的工作内容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来完成,使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达到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例如建立网络售票平台。通过使用新媒体,减少了旅游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管理过程得到简化,促进了旅游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景区服务反馈系统

旅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就是景区服务,大多数游客来旅游景区游玩,对于景区服务也十分在意。因此也应该重视新媒体在景区服务方面的应用。通过新媒体建立景区服务反馈系统。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反馈系统进行提问,旅游管理人员通过对问题的分类,及时解决问题并回答。游客通过这个反馈平台会收到旅游管理人员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旅游服务反馈系统,不仅对旅游管理起着监督和促进的作用,还能够为游客排忧解难,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促进旅游产业的信息互通

篇(4)

作为集网络优势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于一体的网络新媒体,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方式与思维模式;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向来对新鲜事务敏感又易于接受的大学生对其钟爱有加,成为我国网络技术受益最早、最广、所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分析网络新媒体特征,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这是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到现在为止,媒体的发展大概经历了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媒体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分别代表这媒体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新媒体以个人为中心,已经走向了主流,其实以微博,博客最为典型。

由此看来,我认为,现在互联网络发展迅速,拥有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特点、特性而进行传播信息的当今时代即可称为新媒体时代。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一个环境因素,并且作为一种伴随着媒体的发生与发展而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新媒体时代,它拥有诸多特点。

(一)信息内容的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承载和传播的信息流特别庞大,丰富性体现在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平台这几个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有静态的文字信息和动态的画面信息、还有立体的声音信息等内容。从信息来源上看,有政府的官方正式通知、公告,集体或个人的合法官网等类型的合法信息;由上可见,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信息检索的便捷性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媒体可以检索到大量的信息,包括文本和非文本信息,还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对检索的信息快速的进行再利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有了更丰富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依托于科技的支撑,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电子设备快速的更新换代。目前,手机打破了以往空间的限制,较之电脑更便于携带,沟通更便捷。通过短信,人们可以发送文字信息,语音,微信的流行更方便了手机的沟通。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以写信(纸质信件)、发电报等传递信息的方式已基本被取代,新媒体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多种方式的传送,而且其传播其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也越来越适合当代人们的主流追求,越来越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

(四)信息来源的隐蔽性

目前,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的普及,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交流方式,如e―mail、微博、人人网等成为公众信息交流的平台。但,这些平台传播信息较为开放,人们可以隐身,甚至匿名,而有特殊目的的人甚至化名进行信息的编辑和发表,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无法考证这些信息的确切出处,造成了信息的隐蔽性。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的隐蔽性特点,为新媒体时代本身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很多以手机短信、QQ消息形式的诈骗案家频繁发生,即是与网络信息来源的隐蔽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五)信息价值的多重性

以新媒体形式传播的信息,因为接受者不同,所以信息的价值会有较大的不同。对于不同受众的主体来说,有的信息没有任何意义,有的信息反而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同样的信息含量,仅仅因为其传播的途径,信息操纵者和接收者的个人价值观不同,就能使信息价值具有多重性,而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学生生活和学习形成的影响

调查总体上显示出了如下特点:接触时间早,上网时间长,信息获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观多参与少,信息浏览较健康等五大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大部分大学生在他的初中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基础的厚实,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几乎人手一3G手机,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大大提前。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自身从互联网获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去相信网上的言论。依赖于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等信息,只是鉴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及时和信息检索的便捷。总体来说,几乎所有大学生每天均抽出时间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深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三、新媒体时代怎样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第一,思政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学会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他们厌烦了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渴求与教育者进行平等双向交流与对话。教育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创建一个能将培养目标内化为个体自觉意识的宽松和渚、自由有序的教育环境,利用网络技术消除法制与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标准、理论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弊端,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校园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抢占虚拟世界的思想阵地。

篇(5)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应用

前言: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信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它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其技术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探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1.1基本定义

多媒体技术,即以计算机为载体而进行人机交互作用,信息搜集、整合、加工、处理以及逻辑关系构建的技术。其中,媒体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信息存储的载体。本文媒体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载体,即在计算机平台中,将图片、文字、视频、动画、音频以及声音、影像等信息进行数位化处理,并将其置于交互作用的界面中,从而丰富计算机的功能。此技术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且能够创新信息的获取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拓展电脑的应用领域、丰富电脑的功能优势,而且还能加快新型电子产品的发明的使用。

1.2主要特点

首先,交互性。电脑使用者能够在此技术的辅助下,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不仅能够丰富知识储备,而且能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其次,集成性。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多种技术进行包含,并且最新的硬(软)件技术能够统一集成,进而此技术具有集成性特点。然后,无纸输出性。传统出版易受纸张局限,但是多媒体技术出版不仅能够打破这一限制,而且能够大量存储信息,信息快捷存储。最后,非循序性。即“超文本”功能下信息查询方式简单、查询时间较短,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冗杂性这一不足。

2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应用方向分析

2.1.1应用于现实生活

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较广,主要包括家庭、艺术、游戏、图书、建筑设计、档案以及通讯等方面。其中,多媒体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率较高,所以游戏爱好者与日俱增。此外,电子设备和手机产品也是多媒体技术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部分企业者的商业利润。

2.1.2应用于教育领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是迎合新课改需要的表现。此技术不仅在教学情景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资源丰富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远程教育还能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进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育事业实现真正的变革。此外,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学生在此技术特点及优势的影响下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进而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2.2技术层面分析

2.2.1信息检索技术

使索引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自动化获取、数据库以及可视化信息系统等成为应用现实。现如今,信息检索领域中,内容条件下的图像检索已成为相关工作者和工作单位的研究主题。此检索是在可视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包含运动、颜色、位置、大小、形状以及纹理等,在总图像库中查询出与被查询对象相似度极高的图像。此索引功能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检索优势、增强检索能力。

2.2.2信息交互技术

此交互技术指的是,借助动作、语音、视线、书写以及嗅觉等动作通道和人体感觉通道,在数据手套等新型传感技术和全息图像的基础上,通过非精确方式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交互作用,进而强化人机交互的协调性、优质性以及效率性。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目标。

2.2.3数据压缩技术

此技术能够为文件储存、数据加工、数据保密、音频(视频)信号压缩、数据安全应用等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此技术还能在新型网络浪潮中,丰富、完善数据压缩理论,创新数据压缩技术方法,进而促进新型编码技术的形成。

2.2.4动画制作技术

在电脑模拟二维空间中,构建色彩丰富化、样式多元化、纹理清晰化、设计别样化的三维造型,同时,在合理灯光位置以光色的协调下,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动态图像。

结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实际特点和应用远远多于上述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还会被赋予新的元素和内容,进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好。因此,我国社会能够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作者:李艾哲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二、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要求

2014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日渐成熟,移动化、社交化应用得到普及。通讯进入4G时代,新兴媒体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住新兴媒体发展的机遇,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存在丧失舆论主导权的危险,各媒体深刻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纷纷建立和完善适合自己特点的新兴媒体平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报社等先后开通法人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建设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生产,以占领舆论阵地,发出主流媒体声音。但是传统媒体在拥抱新兴媒体到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如果不谋求融合,只是将其作为自己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那就又会走上10多年前建设网站的老路,即使可能壮大了门户商业网站旗下的新兴媒体,却无法达到占领舆论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目标。发展新兴媒体的道路,可能会导致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受到影响,甚至会关乎生存。同时,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兴媒体又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投入,没有商业网站的资本运作方式,没有传统媒体的不断输血,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兴媒体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因此,要提高传统媒体中新兴媒体的地位,将新兴媒体融入传统媒体当中,一荣俱荣,才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发展道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经过不断发展和探索,从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网站),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动发展(报网互动、二维码),现在需要进入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从属关系,也不是对手关系,而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新兴媒体的发展壮大不应当以牺牲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为代价,传统媒体也不应以保护自身固有的利益而限制新兴媒体的发展。只有进行充分融合,媒体才能够发展壮大,才能够发挥宣传舆论引导作用,完成中央赋予的主流媒体职责。这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倡导的平等对话原则,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传统媒体要发挥内容和人才优势,新兴媒体要发挥技术和灵活的优势,最终做到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对传统媒体的体制、运行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兴媒体的特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经营方式不能再墨守成规,走过去粗放型广告包打天下的老路,而是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投送、线上线下等新形式拓展运营模式。

篇(7)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交互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创新应用下的交互式展示主要在于互动性,强化参与者的主动体验感。基于现实的客观条件,不仅需要增强展示设计的交互性,还需要表达展示设计的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增强,传统参观形式的设计无法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做好交互式创新展示,促使展品与人们实现沟通交流。为展现设计的创新性,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加大交互式展示的冲击性具有一定作用,满足受众互动需求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参与感。开发有效的互动设备,如智慧城市系统,在地图中引入实时交流等功能,增强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性,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带来良好的体验。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交互式创新展示旨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变化,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数字化信息。为避免展示设计中信息的堆积,需要设定过滤参数,突出动态界面,避免受不需要的系统功能打扰。交互式创新展示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对展示设计具有直接影响。

2.2空间式创新展示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时代的产物,对传统艺术起到了革新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空间开阔,表现形式创新,构成要素新颖。基于不同的展示实物与场地,展示设计的空间感也不相同。空间作为展示设计的关键元素,空间设计不合理不仅影响视觉效果,还将与整体的展示设计理念产生冲突,带来不好的影响。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进行空间式创新展示,需要在一定空间模式中,对实物及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提高展示空间的利用率。基于科学的统筹规划,对展示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期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且满足设计者的展示理念。基于科学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其艺术价值也不断提高。4D技术如今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且深受用户的好评,4D技术满足了受众群体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使用意义。将4D技术应用于展示设计中,实现空间式创新展示,在有限的空间中为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将数字媒体艺术巧妙地应用于空间式创新展示设计中,增强用户的多重体验感。

2.3二维式创新展示

二维式展示设计虽然较为传统,但在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下,其重要性也需得以重视。早年间,电脑喷绘等数字媒体艺术是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内容,其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手段,增强了设计感,并与用户实现了相对良好的互动,增强了观展者的代入感。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媒体艺术的功能增多,影像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得以使用,创新展示设计也不断发展,但是仍然不可抛弃二维展示这一传统因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对二维式创新主要体现在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如世博会上的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静态的画卷动态地展现出来,融合投影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将传统艺术通过现代化手段展现出来。二维式创新展示将清明上河图中人民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为现代观展者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二维式创新展示实现多样化的发展,不仅可以用图文表达,还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辅助下全面发展。

2.4网络式创新展示

网络式创新展示实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统一,是新型的艺术展示载体,其展示方式深受用户喜爱。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数设计者尝试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展示设计形式,进而达到创新性效果。将传统的艺术用全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展现艺术设计理念,便于受众群体的理解。通过网络式创新展示设计的表达形式得以多元化。基于网络式的艺术载体,革新传统的展示设计思维模式,达到丰富设计效果的目的。网络式创新展示主要体现于人们在网页上的浏览,为提升用户观感,对网页创新设计、实现空间变革、打破传统的空间束缚均有重要作用。数字媒体艺术下,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具有沟通便捷、分享实时的特点,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优势进行创新性设计,充分表达出传统展示设计的理念和内涵,将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可以逐渐发挥创新应用的优势,为展示设计拓宽发展空间。

3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革新了传统的设计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提升了观展者的体验感。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特点,可以实现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的创新展示设计,进而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推动传统艺术的时展。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与展示设计的有机结合,为设计者带来灵感,丰富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以此达到最佳的艺术展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茜.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28):245-246.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45-01

一、新媒体技术与学校、社区教育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传播和媒体形态,它依托电脑、手机等终端。目前,被应用较多的包括微博、即时通讯工具、流媒体等。学校、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受体是学校中的学生及社区群体。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普及率已经达到80%,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于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

二、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一)及时性

及时性特点体现最完美的当属即时通讯工具。即时通讯就是可以在一瞬间发生的,通讯的周期、信息传递周期非常短的通讯方式。目前主要的即时通讯工具有QQ、微信等等。

微信是继QQ之后,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能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二)信息内容大,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这一特点表现最好的就是流媒体。流媒体指在数据网络上按时间先后次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频、视频数据流。与传统的播放方式不同,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部分内容缓存,使流媒体数据流边传送、边播放,这样就节省了下载等待时间和存储空间。根据上述分类,常见的流媒体的应用主要有:视频点播(VOD)、视频广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互式游戏等。

三、新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的应用及影响

(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显然是“新手”,并且被冠以“最不好控制”的教具的称号。随着大众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手机、平板的普及率几乎达到80%,尤其对于新生代的学生们,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针对这样的趋势,如何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至关重要。虽然目前我国的教学仍以团体授课为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仍显老旧,新媒体技术是空闲资源甚至是阻碍课堂的“罪魁祸首”,但谁也无法否定新媒体技术的力量。

(二)新媒体技术的影响

1.影响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集体授课制,一对多、一对众的只是传授方法,新媒体技术是每个人的私人教师。新媒体技术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接收程度进行课程的学习和传播,这也就促成了大众传播的“小众化”趋势。

同时,它又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大众传播,因为它能够完成资源共享。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数字化所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

2.影响教学效果。(1)传播范围更广。新媒体技术依托的是强大的互联网系统,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无限的超链接和更广的传播范围。只要拥有两个互联网终端,信息的传播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新媒体技术在伴随性上远超电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突出了互联网的超越时空的优势,这也让新媒体具有了传播范围更广的特点。对于教学应用来说,可以实现远程教学、优资共享、随时随地学习,对教学的效果影响可想而知。(2)信息更新更快。互联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资源共享、资源更新迅速,这一点对于教学十分重要。教育改革与教育效果成正比。针对不同社会时期成长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针和方法,因此教学资源的更新和共享,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同时,资源共享和及时更新也对教育产生了更好的推动作用,推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其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新媒体技术在学校和社区教育的应用发展策略

(一)转化思想,合理利用

篇(9)

1 背景研究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招收了首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相关的方向)学生,并提出“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积极在数字媒体艺术这一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标志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真正开始。发展到现在中国传媒大学终于形成了一种跨学科、跨媒体、科学与艺术与人文相融合综合培养体系。

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涵

2.1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是“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它解决的是人才培养中的思维理念问题。该概念在《技术-艺术思维》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从思维结构层面来说,“技术-艺术”思维一种将技术思维和艺术思维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思维。对“技术-艺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用技术做艺术。第二,用“技术-艺术”作为手段完成“艺术-设计-语言”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第三,“技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面向一切事物。利用技术-艺术合力想问题、做事情,探索事物结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技术-艺术”思维,为我们更有信心和能力进军人类思维研究的更高境界,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力量。

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

2.2.1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种将美术类专业培养手段与相关工学培养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我们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教育技术学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创造能力。在对国家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服务方面,他们应该既是艺术创意设计家,又是能够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艺术造型工程师。

2.2.2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构成

(1)课程体系设计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是对其最直接的体现,课程体系设计是在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设定学生在大学四年中课程结构,根据我们“技术-艺术”相统一,我们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在这四个类型中,所有课程都按照课程类型被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三种类型中。

(2)知识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设计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内在构成,他直接告诉了我们要培养什么养的人才,该人才具有什么能力。按照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工科知识奠定基础、艺术能力赋予创意、设计能力服务社会”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包括理论课、艺术类型课程、技术类型课程、“技术-艺术”类型课程、实践类型课程五个层次。

(3)师资结构建设

师资结构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支撑,是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核心。师资队伍的机构对专业的培养体系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运行的有力保障。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有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实验室的支持。对于实验室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的是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比如实验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等,软件指的是学生进行“技术-艺术”创造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一般情况下学生所学的技术应该处于该技术前沿领域。

(5)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最终实践成果的体现。这里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模式,以比赛、项目研究、学生素质拓展等为平台的综合实践。系统开展和研究学生就业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素质、有作品的人才”。

2.3 “技术-艺术”培养体系的特点

首先,“技术-艺术”培养体系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身特点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学科的综合性,它是美术学、艺术学、工学、传播学、心理学等交叉而成的一门专业,其中既有感性思维为主的美术学等艺术类课程,又有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工学的技术类课程,而以“技术-艺术”思维为主的这种培养体系就是针对这种交叉学科特点而设的,

其次,“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强调以作品教学为驱动,来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艺术表达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特点。我们知道实践教学是巩固艺术理论、提高技术应用和加深对技术-艺术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这种强调作品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混合上,这种混合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要求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教室、实验室的传统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以作品教学为契机的体系改革。

第三,“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具有强调主体性特点。这里的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体系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技术-艺术”思维的了解和践行,体现在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安排、对新技术的学习、对艺术现象的评价、对学生“技术-艺术”创作的指导等。二是学生主体。学生在“技术-艺术”培养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完成是教师教学的最终体现,在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自身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创作类型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3 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顺应时展而生的新专业,也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在分析专业特点基础上,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综合考虑,最后制定一套可行的培养方法.“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是一套还在不断完善的教育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变化,它也会不断更新其内容,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篇(10)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73-02

一、多媒体技术及其实现特点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业已成为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定义为:“多媒体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特殊效果等单一的媒体形式集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是全面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它能用来达成信息传播中的任何媒体资源”。

1、多媒体的硬件实现。

硬件主要由成像方式、显像设备、声效设备三部分构成;软件部分有视频、图形图片、动画、文字等部分构成。常见显像方式大体包括:1、显示器显像。包括大型显示器和拼接屏、触摸屏、非平面软液晶屏等;2、投影显像。根据幕布材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普通幕和特殊幕,普通幕根据其形状有直幕、折幕、环幕、巨幕、球幕;特殊幕,如条幕、帘幕、雾幕、水幕等;3、LED屏幕显像。亦可以做成多种形状,如展品“LED数字星球”。即是LED做成球状的显像方式4、激光三维立体显像等等。

2、多媒体展项具有一些有别于实物展项的特点。

(1)实现方式灵活――根据需要,小到在手机上的一块液晶屏幕,大到屏幕投影均可以成为很好的展示环境。(2)表现力强大――涵盖了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特殊效果等,表现力极为丰富。(3)信息容量大――理论上说,只要硬件支持,多媒体的信息容量是可以无限扩展的。(4)结合力强――由于以上三点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可以和众多其他的展示方式结合。(5)成本低――多媒体展示实质上即是虚拟现实,这种实现方式除软硬件费用和电力外,没有其他物料消耗,且可反复使用,成本很低。

二、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应用的几个观点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展示方式,同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科技馆展示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问题上,有如下观点:

1、多媒体展项不等于“高科技展项”。

多媒体展示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高科技”;虽然多媒体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但是不能将其直接作为“高科技”来看待,尤其是不宜将“多媒体”和“高科技”画上等号。多媒体展示手段,作为现代场馆的展示方式之一,是同实物展示方式同样重要的一种展现形式;实物方式同样可以是“高科技”,例如国际消费电子展上的实物展示、机器人展项;如果一个展项仅仅是运用了投影、大屏幕等方式,如果展示内容单调简单传统,也无法和“高科技”挂起钩来。

2、科技馆多媒体展项不能代替其他展项。

由于多媒体展项具有展示方式新奇、内容容量大,尤其是损坏率低维护简单等诸多优势和特点,在各种场馆的运用日渐增多。尤其在科技馆,由于多媒体展项对观众较强,加之维护费用极低,基于多媒体的展项在科技馆中日渐增多。上级部门对科技馆的考核多是只要求 “完好率”,没有将实物实现方式的展品如机械类、力学等展品和多媒体实现方式的展品区别对待。在这种前提下,有向多媒体实现方式倾斜的趋势。如在儿童科学乐园,由于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多媒体展项这种虚拟现实的实现方式,按按钮/非接触式的参与方式,不如亲自动手,触摸实物对其的记忆刺激印象深刻;即使应用多媒体实现方式,也要考虑与实物展项充分融合,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否则容易造成“玩起来热热闹闹,玩完了毫无印象”的尴尬局面。适当使用多媒体在这个展区一般作为辅助手段,展示、介绍一些实物难以表达的内容,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3、多媒体如何实现“互动”。

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技术在进行融合后亦可以实现“互动”,符合了“互动性”。现在的多媒体互动方式感应技术上,如多点触摸技术,基于激光、红外和射频(RFID)等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软件部分主要是实时选择播放,其他还有全身立体感应、双轴镜、手触感应、剪影成像等多种方式。同时要区别“互动”和“动手”,两者不能简单划等号。比如展品“穿墙而过”观众只要走过即可听到玻璃的碎裂声,是互动,但不需要动手。而“动手”则是参与性活动,展品只有在参与者动手操作时才会运转、移动或变化,才真正体现此展品的表现内容。动手可以产生互动,但互动不一定要动手才能实现。

4、多媒体展示是手段不是目的。

在作为展示的实现方式时,多媒体此时仅作为一种实现手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展示我们要展示的内容。例如:科技馆在选择展品时,除可以考虑显像上选择吸引观众的方式,如选择水幕、雾幕、帘幕等作为投影实现方式外,还不能忽视了展项本身的内容和互动性,只有将这两者充分结合,利用好显示方式,方可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仅仅认为有“多媒体”或者新奇的实现方式,以展示这种实现方式为主,忽视了本身展示内容,脱离了科技馆的特点,则不是一次成功的设计。

5、从世博会看多媒体展项的发展趋势。

综合看世博会展馆,多媒体是一种依托和手段,主要目的是为展示内容服务的。如国家馆“清明上河图”的展示方式很吸引人,但其展示目的不是为了展示这种“会动的形象”。此外,世博会各馆内形形的多媒体,各馆无不是在幕布或者说表现形式上煞费苦心,内容的重要程度要甚于幕布的表现形式。在浦西的专题馆体现的尤为突出。例如,“思科馆”只设计了三件展品:一个大屏幕电视机,一个真人视频通讯系统展示,一个普通120°环幕播放电影。非常吸引观众,只因思科馆的视频的确做得精彩――2030年基于新网络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

三、结语

因此,多媒体必将成为科技馆展厅内一种常规展示手段,展示内容首先必须吸引人,但更关键问题是:一切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科技馆尤其是如此;必须考虑展品的内容如何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更充分或者详尽的展示,还要进行互动设计,以期达到比常规展示方式更佳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中广泛应用必将为科技馆展示展览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引领展览技术的变化和革新。

【参考文献】

1、朱幼文,创新展品的设计思路与制度性制约因素[J]科普研究 2011(2)73~74

上一篇: 交通工程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 职业安全的定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