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1 11:50: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家庭教育鼓励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俗语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等。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原始性。
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原始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延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二、孩子心理的净化剂――良好的家教
孩子对世间的善恶是分不清楚的,但是家长也不能对他进行一味的排除跟阻碍,而是要孩子去体验,家长去监督,做到促进作用。曾经看到过一则很经典的故事:桌上放着一盘菜,里面有很多的辣椒,姥姥告诉孩子说辣椒辣,小孩子不能吃的。孩子就是想尝尝,不相信姥姥的话。妈妈在旁边夹给孩子一个辣椒让孩子吃,孩子咬了一口,闭上眼睛哇哇直叫,妈妈发话了:“这就是辣,知道吗?”看完这则故事我们或许应该能想到些什么。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地去传授孩子一些固定的真理,有些道理我们必须要孩子亲自去体验。同样的道理,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要去体会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面对孩子的固执及不知,我们作为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该掌握好一定的技巧,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接受孩子的现状
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家长认为不合理的缺点,但是我们作为家长要知道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去抹杀孩子固有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试图去帮助孩子去完善自己的性格,去鼓励孩子向积极的一面发展。一句很通俗的话就可以说明,还不会走的孩子你是不能让他先跑的,但是哪天孩子真的要想去跑,就放开他,让他试试,摔倒了就会知道这不是跑的时候。
二、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是天真的,他会对身边一些事情感到好奇,他会去想着要尝试,去做一些努力,去掌握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果他感兴趣他会很努力地去把事情做的很好。不要去阻止他做什么。规定他不做什么,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让孩子去施展一下自己的爱好。
三、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给孩子奖励。任何人都是需要被肯定和鼓励。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所得到
的成果时,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孩子的能动性,让孩子自信起来,更加喜欢去尝试锻炼自己。
四、解释成人的观点给孩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7-02
一、前言
近些年,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致力于人才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培养。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儿童的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抓好幼儿的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社会中对两种教育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作为幼儿的两种基本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已家庭教育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其一,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家”“园”合作新模式的优势,才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正确道路。
二、幼儿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园教育概述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部分,以幼儿园为教育场所对幼儿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肩负着幼儿的知识启蒙和健康成长等重任。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幼儿身心和和谐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基本上采取“保”“教”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注重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幼儿园教育还要求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幼儿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幼儿园教育为人才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定的,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自然环境,在对空气、花鸟等的欣赏中幼儿对人类的自然环境产生热爱,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幼儿园主要采用合作、分享等教学模式,通过幼儿之间的情感与话语交流,促进幼儿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三、幼儿家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对人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教育,另一方面指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教育。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属于后者,主要指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幼儿家庭教育的灵活性格体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上,幼儿和家长接触的时间较长,家长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及时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不会出现中断,稳定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首先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幼儿营造了爱的摇篮,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活泼的性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会带给幼儿心理阴影,从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在教育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最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对幼儿“爱”的尺度,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不要对幼儿过分溺爱,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属于我国教育体系,是在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家庭教育局限于家庭之内,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对幼儿的教学比较随意。再加上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家长本身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教育掌握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即使在幼儿园放假期间幼儿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要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之中都能健康成长。
(二)幼儿家庭教育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科学、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幼儿园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保持一致,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保持连贯性,幼儿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显著提升;反之,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左,幼儿园教育的难度会相应加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之下降,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同步性,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科学逻辑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则侧重与对幼儿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幼儿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五、幼儿教育新道路——“家”“园”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翼”,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我国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家”“园”合作的幼儿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幼儿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家访,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在幼儿心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言传身教,做到尊重教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严格要求,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增强“家”“园”合作意识
目前,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对幼儿的教育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家”“园”合作的宣传,比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共同致力于幼儿的教育工作。
2、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幼儿园应该积极的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亲子运动会、家园主体活动、亲子音乐游戏等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都进行了深入的情感交流,为幼儿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拓宽了幼儿教育的视野,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相互信任、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合作。
3、定期进行家访活动,深化“家”“园”合作层次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机会,但是“家”“园”合作不能流于这些表面的文体形式,“家”“园”合作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家访是增加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定期进行家访。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制定明确的家访目标和家访内容,在家访中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结合家访的结果,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园”合作的教育水平
提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水平的基础。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幼师的选拔工作,聘用热爱孩子、有亲和力、专业素养高的综合人才,提高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养。幼儿园定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邀请幼教专家举办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另外,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终身教育中同等重要,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亲子活动等教育平台,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239-240.
[2]黄绪云.重视家庭教育 突出育人地位——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2):67-68.
一、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1.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新生群体,这一群体的明显特点就是缺少来自完整家庭的关爱。由于父母亲单方或者双方在外务工,不能时常陪在孩子左右,这就导致儿童感受不到传统的父慈母爱的完整家庭氛围,而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任何一方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就不能及时地帮助他们走上成长发展的正轨,严重的还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
2.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儿童情感饥渴
家庭的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们有时会面临严重的情感饥渴。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处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当中,完整的家庭氛围他们感受不到,也不能跟父母进行正常的亲子互动和情感交流,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也不能及时地向父母亲反映自己的心理想法和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归属感变淡,容易跟父母产生隔阂,并且形成自卑、封闭的性格,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出现抑郁、暴躁、走极端的性格缺陷。
3.家庭教育滞后影响儿童智育发展
因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存在着较大的生活压力,他们在外务工,将钱寄回家中,每天忙于赚钱糊口,很难再腾出时间来过问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再加上这些务工人员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儿童的成长教育不够重视,使留守儿童很难在学习当中得到来自家长的帮助,他们的成长无人过问,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起步晚。面对儿童在学业当中取得的进步,监护人无暇给予鼓励,面对儿童犯下的错误,监护人也只能不过问或者采用过激的方式来进行处罚。同时,监护人没有时间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儿童在学校犯下错误之后,教师管理不好,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这个时候,监护人并不能真正地与教师协调互动,一起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与思考
1.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重要性
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常打电话或者写信给孩子,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动向,也应该经常跟学校和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孩子在学校获得的成绩,需要及时地鼓励。同时,关注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对叛逆期的孩子要小心爱护,多与他们进行沟通。
2.转变“隔代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他们的启蒙老师,父母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通过交流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当前,我国农村的“隔代教育”可能不能马上解决,还有很多孩子是通过祖父母这一辈带大的,而他们认识世界的眼光多数还比较落后,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这就需要农村基层部门积极想对策,帮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改进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定时为他们进行培训,开设一些家长学校,为监护人教育孩子提供帮助,指明道路。
3.鼓励家长就近务工,增强家庭教育效能
在家乡就近务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既不影响家庭收入,还能经常回家看望孩子,照顾孩子。同时,就近务工还能使家长与学校多进行沟通,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
4.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很大程度上需要学校和教师来进行弥补。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解决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方法。针对目前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学校应该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强化对他们的心理教育;最后,定期举行留守监护人与学校教师的见面会,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
5.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很多父母是希望将子女带在身边,随着他们一同进入城市的,但是由于我国长久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使得他们的子女在城市读书成了问题。所以,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我们需要调整政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新学堂,招收他们的子女来上学。同时,政府应该尽快修改带有歧视性的户籍政策,减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费用,帮助他们解决异地受教育问题。
6.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并不是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需要各级有关部门通过配合来共同解决。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人士来主动担任起留守儿童的“家长”职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早期教育,同时给予孩子在心理上的沟通与爱护,弥补孩子因为家庭教育不足所产生的缺陷。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各职能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家庭、学校和社会也需要积极配合。
三、结语
构建和谐的城乡环境,维护社会稳定,需要从儿童抓起。为了保障留守儿童可以健康成长,我们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资源,给他们呵护和鼓励,让他们在充满关爱的社会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樊军,余雪松.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案例[J].知识经济,2009,(06):61.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家庭教育虽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广泛重视,但其在立法方面却是空白,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2010年,国家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制订家庭教育相关法律,下发《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市妇联紧密结合____青少年教育实际,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造性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工作。2014年10月,市妇联会同市教育局、市统计局就当前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此次调研历时3个月,随机抽取14所高中、13所初中、17所小学(其中包括1所留守儿童学校、1所流动儿童学校)、4所幼儿园、12个乡镇、4个机关单位、1个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抽样调查,向全市下发《____市家庭教育立法可行性调查问卷》5210份,回收有效问卷4336份,并对调研结果认真分析,形成此报告。
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当前民众对家庭教育重要性和方式方法有着清晰的认识,迫切希望政府进行家庭教育立法,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
一是民众普遍认为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在“与孩子交流时间”、“对孩子的关注”调查中,66.31%民众与孩子每天都交流;对孩子的关注首先是品德(56.04%),其次是学习(45.16%)和个性(37.75%)。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能通过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错误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引导。家长十分注重孩子的品德、学习和个性的成长,不以学习为唯一衡量标准,更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成长的认识较为客观和理智,这为家庭教育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民众十分渴求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培训。在“获得教育子女知识和方法渠道”调查中,61.28%的民众会选择通过亲友同事获得知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中,66.77%的民众选择缺少经验借鉴,62.27%的民众选择缺乏相关知识,31.18%的民众选择缺少获得帮助的机构。民众在家庭教育方面虽然优先选择从朋友、家庭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但普遍认为这样的帮助和支持并没有满足需求,效果并不理想,更希望政府通过立法培育发展家庭教育市场,并对培训机构予以严格管理,使家长能够在正规的培训机构,接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培训。这说明家庭教育立法是解决现实问题和民众需求的重要保障。
三是民众迫切希望政府进行家庭教育立法。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法律来规范家庭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问题”和“家庭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应由谁负责”中,96.22%民众认为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57.08%的民众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规范;87.64%民众希望政府能够在家庭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普遍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家庭教育服务需求强烈,对家庭教育立法持赞成态度,认为政府应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组织者和支持者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家庭教育立法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立法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在青少年教育中均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虽然现阶段民众对学校社区和办学机构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务总体满意,但从家庭教育的长远发展看,仍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是民众参与家庭教育立法意识不强。尽管民众普遍支持家庭教育立法,但从调查数据看,民众对直接参与立法呈现出两种态度,对参与家庭教育立法认为相当重要和无所谓的各占一半。这充分说明民众尽管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立法的重要性,但对家庭教育立法如何立法、怎样推动立法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形成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的社会氛围。
二是家庭教育责任主体不明确。由于家庭教育没有纳入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谁来管理谁来监督责任不明晰,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谁来规范以及如何规范,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家长和个别部门的责任,社会力量难以得到资源优化配置,有的甚至被闲置和浪费,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制约了家庭教育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是家庭教育服务水平整体不高。当前,家庭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学校,学校有足够的教育力量和教育条件,但由于市场缺乏准入机制,因而专业机构及专职人员极少,家庭教育工作呈现阶段性、临时性、非专业性、无保障性等特点,无法从根本上满足需求,家庭服务水平与家长需求严重不适应。
家庭教育立法应立足于为家庭提供系统、专业、科学的指导和全面多元的教育保障,建立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水平,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舆论
宣传,形成广泛共识。充分发挥传媒作用,拓展家庭教育宣传载体,通过主流媒体、网络微博等载体,组织丰富的公益文化活动,为家长搭建信息、服务、互动平台,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理念、科学方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公众对家庭教育立法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一、 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家庭教育取得成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家庭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从观念入手,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班主任应特别关注家长的家教观念,积极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观念,并使之入脑、入心,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生观、教育观、儿童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
二、 要引导家长遵循基本规律。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关系犹如“渔”与“鱼”的关系。只有对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用家庭教育基本规律去分析、认识错综复杂的家庭教育现象,才能运筹帷幄,以“不变应万变”,寻求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最佳方法。班主任应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基本规律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家长对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理解,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
三、 要善于与家长沟通。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家长的知识、结构、职业、性格、气质、类型、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教育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庭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普通性家庭教育的同时,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 要鼓励家长学习育人知识。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没有哪一个家长天生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关键取决于家长的不断学习。无数经验表明,那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知识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得心应手。反之,不重视、不善于学习家教知识的家长,在家教实践中往往事倍功半。班主任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职责,最为重要的是在为家长排忧解难、指点迷津的同时,利用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家长以各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积极性,让家长学会“学习”,学会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家庭教育指导孜孜以求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12
据脑科学有关知识可知,婴儿出生时大脑的发育只完成了25%,到3岁时大脑发育就差不多完成了90%。由此可知,0―3岁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它直接关系到婴儿将来的成长,这也证明了为什么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惊人。小孩在听、看、说、摸的同时不断的模仿和学习,促进大脑发育。0―3岁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亲人,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教育。所以说,必须重视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努力促进婴幼儿将来的健康成长。
1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0―3岁的婴幼儿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情感、品质、态度等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第一,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建立父母与孩子良好关系的重要方式。0―3岁时,父母每天与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可以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亲子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潜移默化的进行情感、态度、品质的教育。在与孩子说话时要尽量使用正面的语句,以认真的态度去聆听孩子话,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天晚了,宝宝要回家睡觉了”、“宝宝给奶奶送苹果”。
第二,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有了亲子教育的基础之后,父母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父母适当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创新。对于父母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眼中却是新奇的,父母应创造性的去挖掘孩子的潜能,鼓励他们去探索,挖掘出他们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第三,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的重要方式。父母在教育婴幼儿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片面的要求孩子去怎么做,应在生活中努力将自己的情感、生活态度无声的传递给孩子。
2 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婴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肆意干涉孩子的成长。比如说:婴幼儿的学习许多都是从重复练习开始的,他们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事物的内涵,逐渐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婴幼儿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父母不能打断他们,应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这样就能使孩子逐步养成观察世界的习惯,使孩子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世界。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支持孩子的自我发展,支持孩子的探索学习,支持孩子的模仿,培养孩子的专注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中,既要注重听、说、看的教育,也要注重触觉活动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定时定点的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中感到愉悦,劳逸结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0―3岁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是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完成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标。因此,父母要努力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第一,给婴幼儿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生活环境。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孩子无忧无虑的成长。如果婴幼儿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得不到父母亲人的关爱,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他们对世界的误解,影响他们智力的发育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二,经常让孩子接触不一样的环境。既然大脑的发育是在外界刺激下完成的,那么应适当让孩子接触不一样的室内和室外环境,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鼓励孩子的智力发展。
第三,不限制孩子的行为。8个月左右的孩子就会自己在床上、地板上爬,1岁左右的孩子基本能歪歪扭扭的走路了。因此,父母不能限制孩子的行为,应积极鼓励孩子去表现自己;不能一直抱着孩子,应让其在自己爬行中逐渐学会走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4 结束语
0―3岁的婴幼儿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父母应正确认识婴幼儿教育,并积极学习教育方法和内容,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于雅杰.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4).
本文随机选取黄州区的两所幼儿园,对其3~6岁幼儿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方面的问卷调查80份,回收72份,回收率90%,有效率90%。
(一)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认识分析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约88%的家庭都迫切地需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可见家长已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目前该领域相关工作的缺乏。因此,要加大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认识的普及程度。
(二)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59%的幼儿家长希望从幼儿园教师那里得到家庭教育指导,因为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并有多年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约有12%的家长认为有经验的家长是他们主要的指导者,他们可以直接从有经验的家长那里获得教育指导的经验,他们坚信“实践出真知”。极少数家长希望受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他们认为目前还没有那个必要。总而言之,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幼儿教师和其他有经验的家长为其提供指导。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集体指导的形式需求分析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21%的幼儿家长最为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他(她)们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地、具体地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在进行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还有18%和16%的家长希望通过召开家长会以及亲子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活动、家庭教育专题讨论会、亲子活动和入户指导等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专家和家长面对面近距离地讨论孩子的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方法,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以丰富的活动和内容给家长和孩子搭建互助交流、共娱共乐的平台,增强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也增强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凝聚力。
(四)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中就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细化了六点,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如何增强幼儿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如何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两点比较重要,因此,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时候,应将这两点纳入内容中去,给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五)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频率和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指导频率来看,大多数家长可以得到每月一次的集体指导,而多数家长表示希望能够得到每两周一次的集体指导,因此,幼儿园需考虑适当调整集体指导的频率,以满足家长被指导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指导时间安排来看,各幼儿园选择家庭教育指导的时间基本符合家长的需求。把指导时间安排在家长能够接受的时间内,并与家长协调好合适的具体时间,比如周末或者某一闲暇日的晚上,再比如节假日等等,保证家长有时间参与指导活动,是发挥指导作用的保障。
二、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分析
(一)幼儿园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
首先,对幼儿教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导师的培训以及学习家庭教育系统理论知识的方式,对幼儿教师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大量普及。
其次,幼儿园可通过案例式学习方式,即家庭教育实例对幼师进行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的指导。所谓家庭教育实例,是指家长经过家庭教育指导后,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出现的、有效的教育行为的真实事例。家庭教育实例反映家长教育行为的变化,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效果之一。在组织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活动后,我们都要注意收集被指导对象的家庭教育实例。这不仅是因为家教实例可以反映指导工作的效果,而且因为家教实例是在今后对家长进行指导时生动的、有效的素材,也是家长自学的良好材料。
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引导教师通过了解和分析班级每一个家庭的情况,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方面以及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
(二)以家长需求为导向,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应满足家长的需求,大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积极地为其创造教育指导的机会,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开展个别随机指导的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如:家访、家长来园接待、网络聊、打电话、家园联系册、约家长见面交谈、家长接送幼儿时简短交流等指导形式。
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社区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教育咨询、订阅相关报刊书籍等途径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家园互动新形式带来了契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通过网站、QQ群、公共邮箱等网络形式进行联系,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只有这样通过丰富的教育指导形式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和推动3~6岁幼儿家庭教育发展的进程,最终达到提升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
(三)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家庭实施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从幼儿父母文化程度分布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正在逐步升高,现阶段3~6岁幼儿家长的学历更多地集中在高中、大学和大学以上。那么,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要增加指导的频率以及每次教育辅导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对其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知识方面的普及,使其了解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文化程度居中和偏高的家庭,在他们原有的家庭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丰富家庭教育的途径、形式予以教育指导,使其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问题。
(四)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特点实施家庭教育指导
教师可通过交谈、系列调研等手段了解不同幼儿的家教状况,针对不同家庭类型,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本调查从“多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离异家庭教育指导”“祖辈隔代教育指导”等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语言(或美术、手工)障碍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情绪问题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多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针对不同年段的幼儿,开设“入园准备家庭教育指导”“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等形式,将原有分散的教育指导内容进行统整、分类与组合,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家长的特殊需要,使家长教育从大一统时代走向个性化时代。幼儿园还将定期的家长会打破传统形式,召开妈妈专题会、爸爸专题会、祖辈专题会,家长开放日、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对家长进行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幼儿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成立教研室负责管理、组织和监督。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园推广,极大地鼓励教师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践的积极性。家园合作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也是老师们积极研究的动力。
二、家庭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 重视学习,轻视个性发展
时下,家长们一见面,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在班上的排名如何,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等。把成绩作为衡量子女学习表现的唯一标准。而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发展等关注得很少,使得孩子心理调适能力不强,遇到矛盾、苦恼及困惑的情感,常常压抑在心里,不能很好地调整,以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重视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许多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在班上的名次,轻视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多归咎于孩子努力不够,贪玩。为促使孩子能提高成绩,就不断施加压力,使其更加努力,久而久之,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提高成绩,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在孩子的学习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不以成绩优差,或喜或悲,要帮助孩子摸索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通过不断努力,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 重视自身保护,忽视道德教育
在道德教育上,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在学校行为要大胆,不要被欺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人做事做到“不吃亏”,局限于对孩子的保护性上。而在忠孝、诚信、友爱、尊重、容忍、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对是非混淆不清,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三、家庭素质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1. 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及同步的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教育者的学生家长,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正,变“望子成龙”为“望子成才”,由“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同步进行。家长要配合学校合力教学,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演奏好素质教育的交响乐章。
2. 尊重、民主、友爱的原则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独享的权利,孩子也可以影响教育家长。家长应当允许儿童对所受教育、影响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年人应当把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看待。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孩子,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发扬民主,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和益友。
3. 一切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
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制力,宽容、谦虚、善良、正直的品质等。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其次,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多看书、看好书、多观察、多思想,开阔视野。既要帮助孩子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帮助孩子掌握实际生活的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增强生存的本领。
4. 家长以身示范的原则
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二是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不断提高文化知识素质。三要认真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科学,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四、搞好家庭素质教育的建议
1. 家长要不断学习,家长应具备家庭素质教育的系统知识
家长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经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不懂的领域,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领域时,要研究寻求帮助的渠道和人员,借助书本,借助电脑,参加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家长会等,相互交流经验,更多地了解孩子。
2.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作为家长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大声称赞,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孩子的“闪光点”,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对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永不气馁,要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 家长应与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
由于电影《功夫熊猫1》在中国非常流行,《功夫熊猫2》也登陆中国市场并大获成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功夫熊猫1》不仅反映出了中西方在家庭教育领域的交流,而且使人们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针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1.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梦想
众所周知,中国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儒家思想基础,由道德准则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道德准则就是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追求自己的梦想也是如此。《功夫熊猫1》中Po的父亲想让他把做面条当做自己的梦想去奋斗。该影片里Po的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缩影,是中国社会环境下的官本位思想。在古代,父母的梦想就是希望孩子通过科举考取个一官半职。当官被认为是一件可以光宗耀祖的光荣事情。因此,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与政治相关联的。
而西方的家庭教育是在宗教及人权主义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的文化形态中,人们相信家庭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正如《中西方文化对比》一书所述,西方文化的历史是西方家庭教育的根源。在中世纪时期,宗教即教堂,在西方社会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受教堂控治,所以西方家庭教育的宗旨是拯救灵魂。这种思想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非常重视以人权主义为核心的家庭教育,他们反对教堂的压迫,提倡人的尊严和自由。父母不应该替孩子们设计梦想,相反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梦想。所以那个时候他们的家庭教育更加开放民主。
中国的孩子与西方的孩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上存在差异。中国孩子的梦想由父母设定,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迫于父母的压力,他们必须努力实现它。在《功夫熊猫》中,Po不喜欢做面条,然而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而默默的努力工作,这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模式。
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崇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想像空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设定梦想。在《功夫熊猫1》中,Po在老师的指导下评估自己的梦想,以正确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梦想。一旦设定了目标,孩子们就会不惜一切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2.责任心和个人主义
中国的孩子与西方的孩子对责任心的意识有所不同。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功夫熊猫1》中,首先Po的父亲告诉Po他的责任是养活这个家,最后,他的老师告诉Po他的责任是要服务社会,正如老师期望的那样,Po拯救了整个城市,这就是西方社会里的责任意识。
在中国,家庭是由集体方式组建起来的,尤其在古代。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生活在一起才能克服困难。实质上,家庭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团体。中国人的社会意识就是这样形成的,与社会责任相比,他们更加重视家庭责任,因此中国人的责任意识过于狭窄。
然而,在西方,家庭是以一种松散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两代人并不生活在一起。与中国的经济形式不同,西方国家是市场导向型经济,社会环境对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在家庭教育中,他们更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每当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社会,他们视此为己任。
个人主义是指个体最为重要的东西以及独立自主的品质,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主义。《功夫熊猫1》充分展示了个人主义。影片开头,Po没有任何自由,但最后,他获得了自由并且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西方的家庭教育总是强调个人主义至上。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具有竞争力。因此西方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个人主义精神,也就是说要自己去适应这个激烈的竞争的社会,竞争意识已经渗透到西方的家庭教育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个人主义还包括尊重个体和自由的权利。
中国文化强调尊重权威和上层社会,家庭教育不重视个人主义的培养,反映到家庭教育当中就变成了对父母的尊重。从出生孩子就被视为父母的附属品,父母把孩子当成可以替他们完成梦想的工具,孩子根本没有自由和隐私权。
在日常生活中,Po的父亲没有给他足够的个人空间,而他的老师认识到个人空间的重要性,就引导他去发挥个人空间。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做他们自己的事情,鼓励他们去创新探索,去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去认识赚钱的艰辛,去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
中国的父母只知道保护和娇惯孩子,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为孩子订立与学习有关的目标,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而他们却忽略了如何引导孩子适应社会,如何培养孩子具有公民意识,如何培养孩子创新与探索的精神。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西方的父母在引导孩子的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与中国相比,西方国家更看重社会责任,西方的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他们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公民意识。
中国的父母只强调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孩子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中国的父母引导孩子成为一个顺从的、不威胁社会的人。
3.中西方家庭教育的逐渐融合
过去,中国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积累知识而忽略了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集体而忽略了个体的重要性。如今,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个性民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的父母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个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不再只强调共性而接受孩子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给孩子们更多的个人空间。
西方家庭教育开始崇尚儒家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他们过分强调独立,因此孩子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卢如凯在《怎样引导孩子》一书中指出,在西方国家,吸毒非暴力不合作的孩子的数量比中国高出百分之五;其次,孩子过于独立而导致早恋,许多青少年女性婚前怀孕,因西方国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所以禁止堕胎,许多非婚生的孤儿被寄养在孤儿院,这些孩子的发展令人担忧。
今天,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的观点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怀疑所谓的民主式家庭教育。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智力水平的儿童,在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应对儿童的智力障碍早发现、早教育,争取在幼儿阶段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康复工作。学校和家庭是儿童的主要活动范围,在现今的特殊学校中,智力障碍儿童数量的增多给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带来了难题。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家庭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
智力障碍儿童作为社会群体,步入社会是每个智力障碍儿童所要面临的未来。但在日常生活中,智力障碍儿童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想要使智力障碍儿童回归社会,就要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必要的生活技能教育。因此,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成了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今,特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我国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但在智力障碍儿童数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特殊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需求,家庭教育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在当前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儿童的知识学习多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行为模式,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也将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模式得到学习。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的价值观以及认识观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因此,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有效地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家长的正确教育观念将会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潜能,从而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的智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出于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内心亏欠,智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以放任教育为主,使智力障碍儿童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了智力障碍儿童的未来生活与发展。所以,为智力障碍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引导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生活能力学习,将是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权力的尊重。家长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应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和引导智力障碍儿童与外界进行交流,耐心地教育智力障碍儿童,为其发挥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
二、加强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1.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智力障碍教育观
智力障碍儿童的出现对于每个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家长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不抛弃,不放弃,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家庭教育,将有助于锻炼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能力,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从实际出发,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理能力
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低于一般人的智力水平,因此,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时应从实际出发,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而非学习知识的能力。智力障碍儿童总是要回归社会,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会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能力的有效保障。
3.为智力障碍儿童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智力障碍儿童虽然在智力上低于一般人的智力水平,但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同样渴望与外界进行交流。家长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时,不应局限于家庭的个体环境,要敢于为智力障碍儿童创造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为智力障碍儿童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未来生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4.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鼓励和技能强化训练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较普通人偏低,导致其对知识的感知较为迟钝、注意力较难集中且记忆缓慢。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为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家长还应加强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防止智力障碍儿童对技能的遗忘,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树立生活信心,为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良好的家庭教育会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自立、自强能力的有效培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中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我国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于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康复工作。家长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特殊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工作,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