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益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2 11:48: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效益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效益分析

篇(1)

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竞争态势激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企业不可回避的选择。在最近十年里,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尤其是在航空、机械设备、电信和通讯设备、以及运输设备这些高科技产品行业。Gallagher et al.(2005)的报告表明服务收入占企业总的营业收入的30%或者更高,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1]。

物流客户服务逐渐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种服务性活动,相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实现良好的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和企业业绩。但是,单纯的追求客户满意度,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不仅不会带来相应的效益,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因此,应当在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业绩的目的。

一、重新认识物流服务

由于顾客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反映的及时性和频次、批量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土地价格上升造成物流中心投资费用增加;商品多样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库存费用上升等等,造成的物流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物流服务,不能把物流服务简单的当做一项对客户的免费服务。物流服务是发生在买方和卖方以及第三方之间的一个过程,即在交易中实现产品和服务增值的过程。一个企业的物流客户服务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物流系统为客户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能力的尺度,它决定了企业能否留住现有客户和吸引新客户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份额和物流总成本。

物流服务不仅要在服务量上满足客户适量性、多批次、广泛性等方面的要求,还要在服务品质上满足客户在安全、准确、迅速、经济等方面的要求、而且服务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运输与配送、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这些基本内容。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更贴切的服务。尤其是针对首选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也就是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他,满足更多的客户期望,为客户提供更多利益和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优质服务。

二、物流服务效益分析

1.“效益背反”问题

“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应和表现,普遍存在于这一领域。所谓“效益背反”是指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会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变化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必然存在另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反之亦然。例如,减少仓库数量并减少库存,必然会引起库存补充频次的增加,从而使运输成本上升。因此,必须整合物流系统,使物流系统化、整体化,即将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来研究物流的总体效益,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佳效益。

2.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会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在以客户为导向经营理念的影响下,现在企业物流管理不能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而忽视物流服务,应在确保必要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以较低的成本构筑物流系统进行运作。一般来说,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的互动关系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在物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这是一种在维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同时尽力降低成本的办法。

(2)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这是一种追求效益的、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也是一种有效的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方法。

(3)为提高物流服务,不惜增加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做法,是企业在特定顾客或其特定商品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做法。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增加销售、提高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方法。

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各方面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虽然物流服务水平与服务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尽量的减少、降低“效益背反”对提升物流服务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影响。比如设立整体目标,即用总目标代替企业内各部门的目标,使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实现物流的整体功能。通过系统要素的整合,使系统总体最优化,减小“效益背反”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利用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建立一个波士顿矩阵,在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同时,针对企业的不同服务,为决策提供一些战略的指导。如图所示

①明星服务

这种类型的物流服务水平较高,物流成本较低,是企业物流方面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应保持这种服务,还应该在系统允许范围内,根据各户需求的多样化,适当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②金牛服务

这种类型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但物流成本也较低。对于此类服务可以考率客户及产品的实际情况。

③问号服务

这种类型的物流服务水平较高,但物流成本也较高。对于这种服务,可以考虑在保持相应物流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情况,改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④瘦狗服务

这种类型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低,物流成本很高。对于此类服务,企业要分析具体的原因,如果无法通过恰当的方法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服务水平,可以考虑剥离此类业务。

3.整合物流系统,提升物流服务

联想公司总裁杨元庆说:“现在电脑技术发展很快,国内外厂商生产电脑的工艺水平和技术含量越来越趋于同一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售后服务就成了厂商进行市场竞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你,必须通过更好地服务来争取消费者。”服务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经营决策者所重视,但服务不是单独的一项业务或者产品,需要整个企业的协调运作,物流服务亦是如此。物流整合是实现现代物流系统化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整合,即整合和优化企业各种物流渠道;可以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整合,即加强供应链的管理或建立信息化的物流联盟;也可以通过整个社会的物流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来实现。通过物流整合,企业可以以高服务、低成本满足自身的物流需求,并且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海尔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认识到,世界500强企业拥有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流物流能力。并以此获得竞争优势。继而海尔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希望通过物流整合跻身世界500强,实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使物流能力成为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海尔集团从组织结构和业务权限上将海尔集团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分散的物流资源和活动进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使采购、生产、物流配送一体化,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采购、配送和运输三个事业部。通过整合,海尔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物流咨询、社会化联合采购、社会化的物流服务这三个方面,大力拓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并且以高水平的服务、低成本满足了企业自身的物流需求,还拓展了发展途径,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竞争,企业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根据自身情况,立足整体发展目标,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用总体目标代替企业各部分,各部门的目标,整合物流系统,制定最优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提升企业业绩。

参考文献:

[1]Gallagher, T, Mitchke, M.D., Rogers, M.C. Profiting from spareparts[J]. 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5(03)

[2]Amanda J. Schmitt. Strategies for customer service level protection under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2011(45).

[3]赵宁,天春.《物流企业客户服务》[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篇(2)

[2]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第81号公报《关于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EQ/BL],2009.04.16.

[3]国务院办公厅1990年11月公布的《关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EQ/BL]http://chinalawedu. com/news/1200/22598/22624/22993/2006/3/xu14571242516360029849-0.htm,1990.05.11.

[4]钟誉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中政策工具实施状况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5]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技术组.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2013[J].中国环境管理,2015(03).

[6]宋坤.企业环保投资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山东滨州地区石化企业为例[D].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叶丽娟.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研究-基于全国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蒋洪强等.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理与贡献度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l).

篇(3)

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给国内燃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内几大石油巨头纷纷提升石油价格,并且对内称无法满足本土市场需求,对外却大量出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燃油市场的压力。中石化的这种行为发人深思: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主体的混合体,在实现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同时是否应考虑其经济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成本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理论界一直将企业视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现代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而在这一系列契约中,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契约是最高层次、最重要的契约。在企业产权分离的情况下,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成为衡量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最重要的指标。

20世纪30年代,科斯提出一个新的命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伸。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创造利润,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并且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里的社会是指,包括一切能够对企业的活动造成影响,或受到企业活动影响的社会主体。

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管理层在决定是否开始某一经济活动时,一定会考虑该活动所带来的相应的成本和效益。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管理层才会做出开展该经济活动的决定。只有以成本与效益分析为导向,企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国内外各大企业的年报中经常能看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report),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从来没有出现在年报当中。因为其在确认和计量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

1.相应的成本和效益难以完全确认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成本的涵盖面应当尽量全面,即尽可能包括一切相关成本;效益的内涵也应该尽可能完整。然而,对企业及其经营环境认识的有限性导致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难以被全面认识。因此,企业适当的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是不可能被完全确认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许多成本,有些成本例如资本支出、形象受损等可以明确定义,但是有些成本或由于本身的性质或人的缺陷导致其难以被明确定义或指出,因此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效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成本和效益难以用货币量化

虽然有些成本效益可以被明确定义,却无法用货币可靠计量。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的形象受损,但是这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目前的会计理论体系下根本无法可靠估量。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非经济效益。除某些经济效益例如成本降低,生产率提升等能够量化,大部分的经济效益及非经济效益很难量化。例如,企业适当的承担社会责任帮助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和形成的良好文化,但是良好形象和文化到底有多少价值,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三、解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效益问题的对策

虽然到目前为止,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还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但是通过以下两个措施的适当应用能够使这两个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1.尽可能全面考虑成本和效益

尽可能全面地考虑成本和效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难以全面确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1)分析成本时需要关注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社会责任内涵的宽泛性,导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构成复杂性,包括已经发生及将来一定时期内一定会发生的成本和因承担责任造成的潜在经济效益的损失。

①沉没成本。分析沉没成本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对员工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成本;对自然环境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成本;对社会公众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成本。第一,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定期的培训。良好工作环境的创造和外部专家的聘请需要企业投入额外的成本。第二,某些企业为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会选择购买有助于环保的生产设备,或者研发某些环保的生产程序。一方面这些环保设备都比较昂贵;另一方面,新工序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因此在进行成本分析时,为保护环境而支付的成本不容忽视。第三,企业对社会公众承担责任。企业应当定期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可靠的与决策有用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的披露主要以各种报告为载体,而各种报告的编制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另外,企业对资助慈善活动或者向慈善机构捐款,都会带来成本。

②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往往是潜在而不易被定义的,所以在分析成本时应当予以足够重视。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把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2)分析效益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为企业带来许多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①经济效益。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有两个方面:成本的降低、政府的补助。

第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诺维信天津生产工厂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尽力做到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废水处理后变成中水,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灌溉农田;固体废料经过处理后变成生物肥料,改善天津市的盐碱地土壤。这一举动在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的同时,还为企业节约水、电、能源的开支,变相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为企业赢取获得政府补助或者税收优惠的机会。例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节能减排,设立每年预算为1亿元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调动企业积极性。开展污水原位再生、蒸汽凝结水回收、非电空调、热泵、离网型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等环保项目的企业,可在每年的3月或9月向开发区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通过认定后便可从“节能环保专项资金”中获得总投资30%~50%不等的财政补贴。

②非经济效益。管理层在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经济效益时,更应当关注非经济效益。适当承担责任创造的非经济效益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形象和企业文化。

第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竞争优势。合理的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品牌忠诚度。良好的形象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性。在消费者看来,把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企业,会将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去,从而增大对该产品的依赖程度。

第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形成员工忠诚和稳定员工队伍,并且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用一定方法对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

对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带来的成本和效益进行量化是一个难点。目前,实践中主要运用成本体系和效益体系进行计量。核算企业履行职工责任的成本,主要采用直接测算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的方法;核算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除了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修正人力资本法等进行折算;核算履行公共社会责任的成本,可以采用直接测算法,市场价值法和以单位工资折算法。对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收益进行核算时,企业可以采用效益计量体系:经济效益的核算采用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非经济效益的核算采用社会调查法和专家评估法。

总而言之,企业履行社会成本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可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有助于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相关成本和效益,并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量化。只有在这种前提下,企业才能运用好社会责任的成本―效益原则为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宁:企业社会责任的费用效益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19-32

[2]罗俊:官员和企业家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参考报,2007-11-9(32)

[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46-54

[4]徐耀强: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与途径.企业文化,2007(1):30-33

[5]朱丽霞: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管理.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12):57-60

篇(4)

一、交易成本理论

早在1937年,科斯(ronald coase)就注意到企业存在交易成本的问题,指出如果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那为何在公司内部仍需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和指导?科斯认为,企业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存在着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这一成本可以归纳为许多因素,如:发现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因此,不是采用同每个员工签订规定其详细责任的个别合同的方法,而是集中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监督的方法,才能够带来明显的成本节约。在公司外部,价格变动指导着生产,生产活动通过市场上一系列的交换而得到调节;在公司内部,这些市场交易消失了,企业家作为调节者取代了由交易形成的复杂的市场结构,企业家在指导着生产活动。科斯提出的这一观点及交易成本概念引起了研究制度经济学家的很大关注,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交易成本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奥利佛・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把交易成本定义为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并对其细分为两类交易成本,事先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事先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合同协议的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则包括交易偏离要求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纠正事后偏离而引起的成本;合同管理机构的运作成本;协议保证生效的抵押成本。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意味着交易合同不可能详尽周全,存在疏忽欠妥之处;二是机会主义,意味着合同的不当之处可能被对方利用;三是资产的专用性,意味着交易不能从自由竞争的市场进行,需双方保持持续不断的经济关系。资产的专用性是指人力资本和实物资产在一定的程度上被锁定,与其投入要素形成特定贸易关系。一般而言,一项资产的生产能力随生产过程中其他投入要素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然而,资产的专业化也增加了专业化资产所有人的风险,如果其他投入要素不能按时投入,那么资产专业化所有人就会蒙受损失。

二、企业纵向并购决策的相关成本

所谓企业纵向并购(又称垂直一体化)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衔接、密切联系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的并购。纵向并购又可分为:前向并购,即向其产品的后加工流程方向并购,如生产零件或原材料的企业并购机加工企业或装配企业;后向并购,即向其产品的前向加工流程方向并购,如装配或制造企业并购零件或原材料生产企业。企业进行纵向并购的主要动因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价值。企业纵向并购能把原来由市场主导的交易行为内部化后提高了对相关资源以及市场的控制力。所谓交易成本是指能使市场交易顺利进行所需的费用或支付的代价,包括市场交易中寻找交易对象、签定交易合同、监督、执行和履行合同所发生的费用以及由于资产的专用性而带来的成本。

企业进行纵向并购中发生或预计要发生的各种费用,将其归纳为两类成本,即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统称为企业纵向并购相关成本。企业进行纵向并购使市场交易内部化,一方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并购后规模增大,内部组织比并购前更为复杂,管理成本上升了。企业是否进行纵向并购应取决于交易成本的降低额(假设为Ct)与管理成本上升额(假设为Cm)之间的比较,若Ct-Cm>0,则应进行并购使之内部化,反之,不进行并购,由市场进行交易。企业并购是否成功进行取决于并购双方成本――收益的比较,双方都有利可图,并购才能成功。

(一)纵向并购中应考虑的交易成本

1.契约成本。契约成本是指M1签定交易合同、监督、执行和履行合同所发生的费用,用at表示,它一般不随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的变化而变化。

2.套牢成本。套牢成本是指M1因资产的专用性被套牢所带来的损失,用ct(θ)表示,它随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的提高而增大,ct(θ)为θ的单调增函数。

(二)纵向并购中应考虑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M1纵向并购后由于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增多而带来的监管成本以及由于对M2进行业务、人员整合所带来的成本。可见M1管理成本可分为两类:

1.监管成本。监管成本是指M1纵向并购后由于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增多而带来的成本,用am表示,它一般不随M1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的变化而变化。

2.整合成本。整合成本是指M1纵向并购后对M2进行业务、人员整合所带来的成本。用cm(θ)表示,它一般随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的提高而减少,cm(θ)为θ的单调减函数。原因是M1对M2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并购后,双方在业务、人员方面越容易整合。

纵向并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所能得到的利益可以作为与资产专用性程度θ无关的常量,当作监管成本的减项处理。

三、企业纵向并购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企业纵向并购的边界

从上可以看出企业纵向并购决策涉及的有关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进行纵向并购主要动因就是要通过产权或控制权的重新安排以减少交易成本,但也同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管理成本。企业是否要进行纵向并购,即M1是否要向前一体化并购M2,从成本――效益分析上看,就是分析并购后M1交易成本的减少(Ct)是否大于管理成本的增加(Cm)。因Ct=at+ct(θ),Cm=am+cm(θ)因此需判断:

Ct≥Cm,即at+ct(θ) ≥am+cm(θ)

若Ct≥Cm,纵向并购将有成本效益,成本降低额为C=Ct -Cm,M1应并购M2,使市场交易内部化;否则,由市场进行交易。由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与M1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有一定的联系,因此,M1并购决策与其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相关联,如图1所示。

若M1的资产的专用性程度θ≥θ0,则M1可前向一体化并购M2,使市场交易内部化;否则,由市场进行交易。

满足Ct =Cm 时的θ0,就是企业M1 进行前向一体化并购的边界,即当M1的资产专用性超过临界值θ0时,企业纵向并购将带来成本效益,企业可以考虑进行纵向并购。

(二)企业纵向并购的决策

企业纵向并购即使存在着成本效益,也并不必然导致纵向并购的发生。因为企业并购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的大小以及并购双方的利益安排。

纵向并购所带来的并购增值就是每年成本降低额的折现值,即:

式中:C――成本降低额即C=Ct -Cm;T――企业所得税税率;K――权益资本成本率。

V就是纵向并购双方所能分享到的并购增值。当并购方企业M1支付的溢价不超过V时,M1可以考虑纵向并购M2,这时并购双方都能从并购增值中获得利益。

总之,交易成本对解释企业的纵向并购动因有一定的说服力,并为企业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纵向并购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在企业纵向并购决策中,分析并购前后的成本――效益情况,可判定并购是否合理可行。

【主要参考文献】

篇(5)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而电力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期时期尤其需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安全成本管理工作。本文首先对安全成本概念及构成进行界定,进行安全成本优化分析,进而提出增强效益的对策,为电力企业安全成本管理提供可靠借鉴依据。

关键词:安全成本;安全成本优化;安全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电力工业发展滞后将制约着其他行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故障,不仅造成本系统的停运,减少的电量供应,造成电力企业直接经济损失。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间接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各级单位对电力安全由为重视。经济越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会越大,人们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寻求如何保障以最小的安全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是电企目前需要做好的紧要工作之一。

一、电力企业安全成本分析

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是以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安全成本的科学分类及安全成本的特性。安全成本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关于电力安全成本研究还近乎空白状态,所以对安全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文对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进行界定,并对安全成本构成及特性进行分析。

电力企业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和提高电力企业安全水平,改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条件等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或因安全问题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安全成本由保证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构成。保证性成本是保障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所付出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是企业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事故损失,它涉及到企业的内外部的各种损失而带给企业的成本支出。

安全成本由损失性安全成本和保证性安全成本构成,因此安全成本受两者的影响,进而影响安全水平。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具有自身的特性和变化规律。认识这些特性和规律,有利于指导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图所示,保证性安全成本、损失性安全成本影响安全水平,同时三者都受安全保证程度的影响。首先保证性安全成本曲线随安全保证成本的增加而提高。而损失性安全成本曲线的变化趋势则相反,其随着安全保证程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安全水平曲线则随着安全保证程度的增加先不断下降,然后微微上扬。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是互逆的,两者相互影响和联系。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事故越严重,企业的损失越大,损失性安全成本越大;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往往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设安全设施,采取安全措施等,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以提高企业安全水平。

二、电力企业的安全成本优化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投入并非越高越好,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安全投入。如图所示,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三者交叉作用,可找到一个安全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最低合理安全成本。我们结合电力企业生产实际特点,将安全水平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安全改进区域、安全成本最佳区域、安全过剩区域这三个区域。分析三个区域安全水平的特点,原因,以提出优化策略。 (1) 安全改进区域。此区域由于损失性安全成本的不断增加导致安全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安全效益的降低,增加企业负担,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在此区域的优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企业安全资源,防止浪费;加强对安全设施和安全技术的维护和创新;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建立企业安全成本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

(2)安全成本最佳区域。此区域的安全成本趋近最低,说明安全成本最为合理,安全保障适中,安全工作较理想。所以此区域的优化策略主要集中于稳固企业安全成果,如建立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实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对安全投入进行独立核算,分析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制定解决措施,为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3)安全过剩区域。此区域由于保证性安全过高导致安全总成本不断增加,从而造成安全功能过剩。此区域的优化策略包括:降低不必要的安全费用,精简安全管理流程,降低企业形式化安全工程建设以降低安全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

三、提升电力企业安全效益的对策

电力企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降低安全事故,需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从而提升企业安全效益。我们可以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 做好安全资源的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优化资源电力企业需要有效利用有限各种资源,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合理配置和利用安全资源,达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是提高企业安全效益和社会安全效益的重要途径。另外,电力企业可以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安全规范和制度,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可以转嫁本企业的一部分损失费用。

(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电力事故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效益,需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增强意识。其根本途径是对员工的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更新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3)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建立安全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电力企业的安全效益的提高前提是加强安全管理,即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障各种安全措施有效、顺利实施。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样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成本管理的时候,尤其需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保障企业有效安全管理的另一措施是建立电力企业安全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即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专项资金和电力安全设备研发与使用,从资金和设备上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最后,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规范要落到实处,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四、结束语

本文依据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首先对电力企业安全成本的概念及构成进行界定,然后进行安全优化分析,并提出提高安全效益的措施。充分理解在电力成本及其构成的相关关系,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并且更好地发挥安全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维,叶义成.煤炭企业安全成本与安全投资比例优化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9).

[2] 兰小童,安全成本与效益分析[M].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4-16.

篇(6)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的意义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有助于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企业管理层经过安全经济分析,能够明确包括安全决策本身在内的各项管理活动和各有关活动的安全性能要求,提出多重或双重有效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负效益应进行充分的估计,并做出预防性准备。因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是决策层制定经营战略和安全决策的依据,是石油化工企业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和安全决策必不可少的工作。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帮助企业合理进行资金分配。财务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处于整个管理的核心地位,如何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资金分配涉及到安全成本、生产费用、风险投资、福利保障计划等。进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在安全投入资金、设备折旧费、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安全成本等方面,为安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企业进行合理资金分配。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经济分析可以优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使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是企业总成本和总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安全成本和安全效益的关系,使石油化工企业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通过事故预防的博弈模型,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不安全行为的成本对石油化工企业收益的影响,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管理者监督成本与员工违章率的关系,以及从何入手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手段,加大事故预防和控制的力度。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是安全的经济效益。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是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它们的实现是通过安全技术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通过减少事故发生、危害事件发生来实现的。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它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伤,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损耗和损失,简称为减损收益。

2.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简称为增值收益。

三、石油化工企业增值收益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增值是指安全对石化企业经济生产的贡献,这是“安全是生产力”作用的体现。安全的生产力功能通过三方面来实现:首先,职工的安全素质是生产力,即对于一个生产工人,提高其安全素质不仅是提高其防范事故的能力,重要的还在于其安全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其生产的工效,体现在工人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高效;二是生产资料中包括安全设施、装置、设备等,生产资料是生产力,显然安全设施、设备等也随之与其完成生产力的作用;三是安全对于技术创造的安全环境,保证了生产技术功能的实现,因此,也从中间接体现生产力作用。增值收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安全生产经济增长贡献的估算。

四、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的估算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效益不但包括经济效益,而且还包括非常经济效益,因而单纯的计算其中的某一部分还不能反映整个安全效益的全貌,在上面我们对安全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的定量化,但是由于非经济效益定量化的复杂性,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很难精确化的计算出来,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采用下面所介绍的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求出安全效益,层次分析法就是根据安全的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经济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关系。

所谓安全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提高安全水平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期在提高安全水平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是指研究生产和生活中,安全活动投入所带来的利益与投入消耗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15]。所谓的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就是对安全和安全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期在改善安全的同时,为石油化工企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说,安全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就是从经济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应有经济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安全水平和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主要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的理论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合理确定以及优化问题尝试着进行了理论上的评估,特别是对通常难以量化的非经济效益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分析。

2.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像石油化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那样能够取得最快最直接的经济效果,它具有间接性、隐蔽性、潜在性等特点,因此不容易被人们所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的考虑,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投产后的生产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生产不能健康运行。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是一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

3.从理论上求得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的最优配置和其最优方案的选取,将提到的效益估算运用到石油化工企业之中,计算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为石油化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3] 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4月:270-277.

[4]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1-12.

篇(7)

    成本会计信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成本,通过企业成本分析研究企业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一般来讲,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其成本的构成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要素:

    1.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企业的成本会计信息源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相关会计活动中会计要素的收集、汇总、记录、计量、确认以及报告、分析等相关流程步骤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并最终将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转化为成本会计信息,这个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必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产生相应的信息生成成本。这其中就需要会计人员人力费用、相应的办公设施及办公软件等来作为物力支撑,产生成本。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会计报表的审计活动所产生的审计费等也属于成本会计信息的生成成本。尤其是对于较为复杂的会计处理,其相应的会计生成成本会更高些,总的来讲,这些会计信息生成成本都具有可计量性的特点。

    2.会计信息传递成本。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产生的,但同时会计成本信息的使用者往往是企业管理层、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成本会计信息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传递,才能真正实现为他们科学合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会计信息的传递过程就是会计报告的披露过程,这其中需要相关财务软件、人工传递等费用成本,产生期间待摊费用或者人工费用,这些都属于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构成要素。

    3.管理机会成本。企业的会计报告按照信息使用者不同区分为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后者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层服务的,属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它一般是根据企业管理层的信息需要来设定会计计量的方法和模式,相关会计信息因为不需要对外,管理层可以根据主观意愿来解释相应的成本信息,对于公认会计原则不需要完全符合。正是由于管理会计的定位,企业管理层可以依据主观意愿来解释相应会计信息,这就会造成管理者选择其中某一解释方式时形成管理的机会成本。同时,企业一般设置相应预算对企业成本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实际会计数值与预算会计信息之间的比较分析,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促进企业目标实现。正是在管理层计划管理过程中,出于对相关计量方法和模式的主观选择,可能会对管理产生不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这就会造成企业管理中的机会成本,这也属于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构成因素。

    4.其他相关成本因素。当前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例如企业在管理经营中可能会面临诉讼、谈判、信息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这些都需要企业为之付出成本代价,通过诉讼成本来为企业生产管理铺平道路,通过谈判成本来降低企业成本,获得竞争优势,通过技术培训费用来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等,这些费用成本的产生都增多了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中的效益构成分析

    效益分析是企业成本会计分析中的另外一个方面,一般来讲,效益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成本的降低。通过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可以直接提升企业利润,增强企业效益。降低企业成本主要有下面方式,一是在不改变原先的技术手段、经济规模以及相应的产品质量等情况下,通过积极实施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组织企业生产以及降低企业日常消耗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企业成本降低的目的。

    2.积极改变原有的成本发生基础。企业成本要素之间的管理联关系构成了企业成本发生的基础,因此基于对相关基础的分析研究改变企业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产品工艺及以产品流程等诸多方面有效改善成本发生基础。

篇(8)

从笔者单位处理的一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为了盘活资金,笔者单位的一栋老办公大楼准备处理,如何进行处理,是销售还是长期出租?如果销售,已有买方同意出价300万元购买。但经过多次讨论,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就针对出售与长期出租展开了一番筹划:若长期租赁,租金是300万,到期此项资产无偿归租入者,但涉及的税金有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营业税、城建与附加、印花税等,合计税负为17.5%,需要负担的税费是53.1万元。如果直接出售300万,该楼原值是500万,累计折旧260万。所涉及的税负有营业税、城建附加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合计应负担的税费是29.35万元。从以上计算可得出,不论从资金的使用上,还是从税收的负担上,出售方案会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通过以上对比分析,笔者单位在此项交易中合理节税23.75万元。

二、纳税筹划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2006年增值税的检查说起,市国税局提出,笔者单位增值税的税负低于其他市,且从收入、成本、线损都没有查出影响增值税的原因,最后关于增值税税负低的问题,决定对供电公司实行增值税评估。征得国税局机关的同意,由笔者单位自查原因,通过查资料、实地调查、询问,了解到影响税负的主要原因是我市某县的趸售电价高于其他县,而农业用电量所占比重很大,工业发展非常缓慢,主要企业均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本次调价中,居民生活用电没涨,而其他几项均调增0.044元,电费收入并不大。所以,在相同电量的前提下,销售收入相对较低,购电成本较高,由此产生的税负也较低。

其次,从处置积压存货的审批问题上分析,笔者单位有一批长期积压造成贬值的材料,账面价值50万元,经估算变卖价值20万元(不含税),如果处置,则将形成30万元的损失。该损失税前扣除是否需要税务机关审批,在这个问题上,经查阅资料,咨询税务机关,根据《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在销售、转让、变卖资产发生的财产损失,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以及固定资产在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发生的财产损失,应在有关财产损失实际发生当期中扣除。由此可得,该笔业务符合规定,处置变卖资产形成的损失不用审批,只需报税务机关备案后,纳税人就可以自行申报扣除,所以笔者单位排除了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以及人为的管理责任,并在税务机关备案后处置了该项资产。如果不通过调查,就会按照非正常损失处理,就应当进行进项税转出5.1万元,变卖该批存货需缴增值税3.4万元,合计就缴纳增值税8.5万元;如果不用审批的情况下,也就是一笔正常的销售业务,购买该批存货包含的进项税就不用转出,只需缴纳变卖该批存货的增值税3.4万元,从损失的最终反映看,影响利润5.1万元。

从以上例子可以得出,进行合理避税,应该以现行的税法及相关法律为法律依据,要在熟知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制构成要素的税负弹性进行合理避税,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转三、从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谈纳税筹划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形成不同的纳税方案。企业纳税筹划的目标是减轻税收负担,争取税后利润最大化。

首先,对于广告费、招待费的处理影响会计利润情况:税法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以上费用按规定比例扣除,按税法规定超过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就是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问题,有的把这些超支的费用调到应付福利费,挤占福利费,有的调到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自有资金里,这样做企业无疑是提前纳税,不仅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而且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此举并不是企业最佳选择,没有起到筹划的效果,所以作为会计人员要按照客观性的原则,真实准确的记录每一笔业务,与税法有差异的地方,也是在纳税时调表不调帐,不能影响企业报表与账簿的真实性。纳税筹划,除依法运用各种手段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外,还可以通过获取资金时间价值等途径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里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企业应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政策,以获得递延纳税。

篇(9)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43-02

一、企业的环境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采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h境极度恶化,造成了企业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域,把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直接排入大气,把固体废气物随地遗弃和堆放等,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增长,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进行环境管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企业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基本原理

成本效益分析其基本原理是企业对若干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优选最优方案时应用的一种方法。

(二)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1.弄清问题

2.环境功能的分析

3.确定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的关系

4.弄清各种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

5.计算对策方案的成本,包括投资和运转费用

6.计算对策方案的环境效益

7.成本与效益现值的计算

PVC=∑Ct/(1+r)t,PVB=∑Bt/(1+r)t

8.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1)净现值法:NPV=B-C

(2)成本效益的比较:BCR=B/C

(三)实例分析

某钢铁公司有15吨氧气顶吹转炉三座,采用三吹二次作业方式,日产钢1000吨左右。烟尘采用未燃法湿式除尘方式,设计处理污水量为5000m3/吨,污染造块能力为40-60t/吨,炼钢转炉除尘污水水质和污泥化学成分见下表:

该投资项目的有关投资及产出是:厂房占地面积2108平方米。工程费用169.64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39.94万元,污泥团产量1400t/d,除尘废水循环率80%以上,每天根除污水7920立方米。参照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贴现率为5%,经济寿命为10年。(以上数字来源:武汉钢铁公司;《工业污染防治及技术经济分析》[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

把废气悬浮物直接排入大气,对人体健康有害,造成蔬菜减产,对建筑材料的损害。政府每年对排污罚款30多万元。而投资项目在运行中需要的运行成本有动力消耗8.75万元,材料7.98万元,工资及附加费14.01万元,车间管理费0.62万元运输费0.58万元,综合折旧费5.99万元。钢铁的价格为3200元/吨,石灰价格为80元/吨,萤石价格为477元/吨。

1.外部环境成本的估算

(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估算

大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患和肺癌死亡率增加,影响区内的人口为10万人。根据流行病调查结果,污染区内平均每人每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费用为90.253元,清洁区医疗费用为20.956元。据调查,因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病假天数,污染区为4.868d/(人.a)清洁区为0.832d/(人.a),污染区劳动人口8万人,其工资率用非农业人口每天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25元/d代替.目前,污染区肺癌死亡率平均损失工作15年,高出全国平均值4年,共计损失3000个工作年.每年职工创造国民生产总值8000元/(人.年)计,则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总损失为C1为:C1=10×10000×(90.253-20.956)+8×10000×25×(40868-0.832)+3000×8000=3.90017×107(元)

(2)大气污染对附近蔬菜减产造成损失的估算

据调查,蔬菜因污染减产30%~50%,据对豇豆、南瓜、丝瓜、海椒、小白菜、萝卜、菠菜、茄子等九种蔬菜种植面积加权,蔬菜减产率为38.25%,污染区蔬菜种植面积为3000hm2,平均产量为31000kg/hm2,当时蔬菜平均价格为0.85元/kg,蔬菜因污染减产损失为C2:C2=3000×31000×38.25%×0.85=3.0236625×107

(3)大气污染对建筑材料损失的估算

据调查,中档油漆在污染区平均使用寿命为1年左右,而在清洁区使用寿命为2年左右。通常钢材用漆约占涂漆总量的50%左右,单位面积(1m2)用漆量以0.6kg计,涂漆钢约有15%用于室外,则污染区室外涂钢面积为3.05×104m2/a。根据化工产品价格,醇酸树脂类、氨基酸树脂类等常用中档漆的平均价格为14元/kg,不同规格钢材表面处理难以程度不一样,通常涂漆钢材的操作工时费用为油漆费用的2倍。即每平方米油漆钢的费用为25.2元。则大气污染对建筑材料的损失为C3:C3=3.05×104×25.2×2×(1/1-1/2)=0.7686×106(元)

2.对污染、损失费、污染治理费、经济效益的计算

污染损失费=原材料流失费+需缴的排污费+人体健康受害的损失费+对蔬菜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建筑材料造成的损失=3200×12500+80×20000+477×6000+3.90017×107+3.0236625×107+0.7686×106+30×10000=1.2916892×108(元)

如果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污染损失费就不需要作为企业的环境成本,转化为企业的环境收益。

污染治理费用(内部环境成本)=年运行费+污染治理设备的折旧费+工程费用

=37.93×104+13.994×104+169.645×104=2.21569×106(元)

经济效益=回收的原材料费+节约生产用水+减少的排污费+生产污泥团的收入+减少污染的社会经济损失费+回收并利用的石灰粉尘+萤石耗量的降低=3200×12500+80×20000+6000×477+42000+289000+532000+160000+286000+3.9001×107+3.0236625×107+0.7686×106=1.30177925×108(元)

3.环境成本效益比率

(1)环保项目实施前的成本效益比率=1.30177925×108/1.2916892×108=1.007811515

(2)环保项目实施后的成本效益比率=1.30177925×108/2.21569×106=58.75277

4.投资偿还期

投资偿还期按公式P=(B-C)・Crp式中Crp―现值因子,即Crp=[(1+i)n-1]/i・(1+i)n,则169.645×104=(1.30177925×108-2.21569×106)×[(1+5%)n-1]/5%×(1+5%)n,n=1.82(年)

5.十年净现值NPV

NPV=1.30177925×108×(P/A,5%,10)-169.645×104=1.003498433×108(元)

6.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实施前,环境污染损失M1.2916892×108元,成本效益比率仅为1.007811515;实施后,环境污染损失费大幅度的下降近乎为零,成本效益比率为58.75277,是实施前的约60倍,投资回收期1.82年。实施环保项目,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按当年该企业能源消耗计算,每从烟尘中回收1吨铁相当于节约525公斤标准煤,再按公司铁水成分和生产水平,以年产100万吨钢计,将转炉污泥造球炼钢,相当于每年从烟尘中回收铁12500吨,石灰20000吨,萤石6000吨),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结论

笔者认为,“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只不过是一个手段,而重要的是它的分析应用问题。”环境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及早发现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成本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的问题,如大气污染造成损失的数据的不好采取,所以没有足够的数据建立大气污染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的剂量―反应模型,只简单地通过污染区与清洁区的对比。但只要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地努力,环境成本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1]肖序.对企业环境成本应用的一些探讨[J].会计研究,2000(6):57

篇(10)

二、企业金融的主要意义——经济效益

国家制定的微观经济政策、规定的制度加上市场的宏观调控决定着企业金融的范围是否广泛,是否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从侧面降低了企业金融的风险。那么企业金融的经济效益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讨论:1、企业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地推进了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紧锣密鼓的相融合,企业的生产范围大规模地呈现上升趋势,这就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经济的竞争能力,给中国提供了强大的企业发展的资本,间接地降低了企业金融的风险。2、企业金融业的发展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从而为提高企业金融的经济效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就是说企业金融的生存概率有了一定的前提与保障。企业金融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些,还能够逐步地对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进行优化与升级,进而促使金融机构稳步前行。3、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经济效益,企业与金融业快速地实现彼此的交融与互利互助。企业与金融业的有利结合在一起,互帮互助,它们之间实现了共同协作发展,自然就降低了风险与资源的流失,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市场调节力度的不断完善,为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各种各样的市场形式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企业金融的风险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在不断地摸索前进,与之紧密联系的企业金融和政策方针以及一些制度还不够好,所以,我国企业金融的危机(风险)自然不可避免。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金融的风险具体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1、企业金融使得金融市场混乱不堪,由于一些不法交易的进行,对金融市场的管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而减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金融的发展在企业与金融机构先协作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关系到各种不同的企业经济和金融业的范畴,规模大了,不正当交易伺机而动,这都使得风险的大幅度提升,必然会一起金融市场的混乱。2、企业金融促使一些企业盲目的追求前进的步伐,不能够做到稳中求胜。在企业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盲目地扩大企业的规模,使得企业的资源分散开来,那么企业的主要业务就会受到冲击,也无法真正的做大做好,这样就得不偿失。在企业金融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与各行业的分工没有做到各尽其职,增加了企业金融的风险,无疑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

四、企业金融的防范策略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企业金融的风险与潜在的危机,我国需要针对此做出几点解决的措施,从而提高企业金融的经济效益。

1、企业金融需要加快发展的脚步,不断地改善经济体制与制度的规定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加快加大内部监管的力度并且逐步地完善社会制度,才能对企业金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2、我国应加大对不正当交易的打击力度,做到严格执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企业金融市场发展的规范化,对金融机构与企业实行分工明确,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合二为一,共同为促进企业金融的发展而努力。

上一篇: 解决塑料污染的措施 下一篇: 生物医药的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