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3 11:53: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全民健身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健身气功 健身机理 措施
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愿望古人亦有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愿望予以强烈。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们的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建设计划纲要》,力争让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让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健身气功便是在此基础上萌生出来的。其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同于竞技体育一般拥有较为高难度的技术要求,并且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和作用。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特点,让健身气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探究健身气功的健身原理,让其发挥更大的功效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一、健身气功的健身机理
(一)传统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
在传统中医文学中,人体的精神状态可以以元气来判断,气是人体基本的物质基础,健身气功的锻炼机理及其重视培养人体的元气,围绕腰部为中心通过锻炼呼吸、意守丹田,使人元气充足,精气神极佳。健身气功运用阴阳平和的规律来指导健身,静为阴,动为阳,蓄力为阴,发力为阳,一阴一阳是为互补,不断调整姿势、整理呼吸,达到平衡阴阳的状态,可有效的提高练功效果。
健身气功可有效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健身气功中不少动作可以起到加强经气的流通的效果,以意念引导静脉中气血运行,促进经脉中气血流动,保证气血充盈、旺盛,促进体魄强健。
传统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还包括调和气血和调理脏腑。所谓“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表明了气血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练功过程中,以腰部命门为主,加强脏腑活动能力保证脏腑元气充足。健身气功在静养时,培养元气、调和气血和脏腑,可加强对身体的滋润作用。
(二)现代医学在健身气功健身机理
健身气功使用时,可以有效提高人的肌肉协调能力,增强人的柔韧性,提高整体身体平衡能力,并达到增强身体机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健身气功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改善人体体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增强性激素的能力。和传统健身方式亦相似的是,通过健身气功的使用和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注意力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推广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在健身人群中极受欢迎,健身气功不仅具有增强体质、温养筋骨、锻炼关节的养生功效,更具有如提神、益气、通经络、运气血、调脏腑等医疗功效,同时游客一定程度上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种对人身体健康极其有益的健身活动,促进人体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健身气功仍属于一种新型的健身项目,人们对于健身气功的健身养生功效了解还很片面,为了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应针对健身气功加大宣传,可以通过健身操比赛、健身气功功展示、气功文化宣传,利用各类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加大健身气功文化交流等方式对健身气功进行有效的宣传,从而加大健身气功活动的推广和普及。
(二)注重辅导员培训
在健身气功的推广过程中少不了社会辅导员的教导,辅导员自身具备高超的气功技术水平和足够的文化内涵是吸引人们对健身气功关注的主要方法。要求辅导员可以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养生理论与现代健身知识结合在一起,更高效的提高人们对于健身养生馆文化知识的学习、了解,帮助规范初学者在健身气功上的技术动作。一个好的健身气功辅导员对于气功的宣传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注重辅导员的培训。
(三)普及和提高并进
全民健身与健身气功都是以保护人的健康,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全民普及健身文化势在必行,健身气功要在推广及普及功法的同时,强化理论研究,以健身养生、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宗旨,进一步进行科学化的推广和合理的普及,使健身气功能在全民健身的新时机下迅速发展起来。
(四)不要忽视了对健身气功的提高
作为健身项目,要以发展作为长远目标,不断的改进和发现新的养生技术动作,加强创造新功法的编制,以适应不同的健身人群,使其更好适应比赛的竞争性、欣赏性。普及健身气功以提高奠定其在人群中的基础,通过不断提高健身气功的功法和技术动作,普及和提高并进,两者相互结合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使健身气功可以更好的给全民带来实惠。
二、结语
我国养生运动项目众多,健身气功可谓首当其冲,功效最为明显的运动之一,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够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承目的。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进行不断的宣传,让健身气功在民间得以流传,让健身气功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 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和科技培训专项-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科学普及路径拓展的科普活动”项目编号:2015S2006-17;体育局“创建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和精品展示”项目;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包头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气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S2004-2-16 ;
参考文献:
一、广场舞的起源
广场舞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舞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国家与政府开始关注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市文化广场的建立,加快了广场舞发展的速度。文化广场的增多与设施的完善为群众参与广场舞提供了基础条件。广场舞的最初起源也无从考证,历时几年的发展,遍布全国各地。
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在广场上进行的,有音乐伴奏的集体性健身活动。广场舞在不同的地区,舞蹈形式也并不相同。广场舞因对舞蹈基础要求不高、动作简单易学、运动强度中等,因此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虽然近几年,广场舞有年轻化的倾向,但是由于广场舞的一些特点,仍以中老年人居多。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在逐渐加重,离退休中老年人参加广场舞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可以打发时间,这也是中老年人群居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广场舞的特征
广场舞具有以下特征:参与的集体性,广场舞不同于其他舞蹈及舞台表演,广场舞顾名思义是群体性活动,有较多人群同时参与,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以集体舞为表现形式,属于大众娱乐;广场舞的形式多样,内容简单易学,广场舞因场地设施的限制及参与人群较多,参差不齐,无法做到舞蹈形式复杂。对于参与者的舞蹈基础没有较高的要求,且运动强度不大。广场舞在不同的城市,因地方民族风俗不同,所参与的广场舞也不相同,简单易学的内容符合中老年人群的特点;自发性与自娱性较强,广场舞都是附近居民自发组织参与的,运用的音响设备都是自行购买,广场舞参与者的目的主要是健身娱乐,没有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在群众的自发组织下,由志愿带教者领舞,自娱性较强;设施要求简单,广场舞可以在小区里的广场、公园等地开展,只需要简单的音响设备。参与者都是免费参加,可随时参与或离开。其他的健身运动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对于离退休的中老年人来说,广场舞是较好的选择。
三、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广场舞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离退休的中老年人本身拥有较多的时间,且大多数中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容易产生孤独感。选择其他的健身娱乐方式,虽然同样可以达到健身与娱乐的目的,但是需要支付费用,而广场舞是免费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舞蹈。广场舞的形式多样,如:排舞、交谊舞等,除了健身外,还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体现自身的个性与价值。广场舞是一种非常适合当下中老年人需求的文化活动。
(二)有利于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运动强度不大,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不仅能够提升关节的灵活性,而且能提高全身的协调能力。中老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在衰老,一些疾病经常会光顾中老年人,适度的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广场舞除了锻炼身体之外,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广场舞是舞蹈的一种,舞蹈是艺术的表现,通过身体的优美姿势、在音乐的伴奏下得以展现,是一种高雅性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广场舞的艺术,陶冶心灵,在欢乐的节奏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中老年人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仍需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才能使得心理健康发展。
广场舞是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对于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促进,使社区居民在欢快音乐节奏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增强与社区居民交流,构建和谐社区文化
随着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的住房基本以小区为主,住房环境与面积都得到改善,但是小区内居民基本上是互不相识,邻居之前的交流也相对较少。广场舞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中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参与广场舞,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通过广场舞可以结识附近的邻居,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畅谈感兴趣的话题。增强邻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互不相识、情感淡漠的现状。同时参与广场舞能够化解或减少邻里之间的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广场舞是全民健身舞蹈,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场舞具有参与人群的集体性、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场地设施要求简单、自发性等特征,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为居民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练秋莲.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4.(6)
关键词:城镇居民;体育兴趣;体育锻炼
Key words: city and town resistent;sports interest;sports exercise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73-02
0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及对体育运动的需求都有了很大提高,体育兴趣是养身、健身、强身的动力,体育运动也是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烈。
生活的快节奏及体力劳动的日益减少,导致了城镇居民健康状况的普遍下降,出现了许多现代的所谓“文明病”如肥胖症、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神经衰弱和糖尿病等,并且发病率很高,对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为减少这一不利影响,提高城市医疗保健水平固然大有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吐鲁番市城镇居民体育兴趣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力图寻找促进人民体育锻炼的方法。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吐鲁番市城镇居民中随机抽样200名。其中有青少年、中年和老年。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在图书馆通过网络查阅有关城镇居民体育兴趣的相关文献资料。②问卷调查法:本文所采用的问卷由按照研究目的设计完成。本次调查对吐鲁番市城镇居民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6份,回收率达93.6%。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达91%。③访谈法:对吐鲁番市各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进行了访问。在走访的部分社区的过程中与个别参与体育活动的市民进行交流,更加充分的掌握了第一手资料。④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各项内容比率。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情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吐鲁番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宣传的力度依然不够,通过调查表1可以看出,仍然有大部分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了解。随着城镇居民体育人口的增加,健全法规、建设场地、宣传科普,仍然是吐鲁番今后群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2.2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占的比例为33.5%。24%的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是社交。20.5%的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娱乐身心。不难看出,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2.3 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通过表3可以看到57.5%的居民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都超过了两次以上。30%的居民每周体育锻炼一次。而仅有12.5%的人群从不参与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居民意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体育锻炼是值得的。这足以说明绝大部分居民的体育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2.4 居民每次体育锻炼所用时间通过表4可以看到居民中62.5%的人每次体育锻炼所用的时间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27.5%的居民花费1至2小时进行体育锻炼,而仅有10%的居民花费体育锻炼时间长达2小时以上。尽管大部分居民都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在参加锻炼的时间上投入不足,反映出居民在体育锻炼的认识与实践上有一定差距。虽然吐鲁番市建设了一些体育场馆设施,但由于居民健身的场馆不多,与日益增加的居民体育锻炼相比,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从某种角度上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居民体育锻炼时间。
2.5 居民喜欢的体育活动内容居民喜欢体育活动内容调查情况,通过调查表5可以看出,球类运动被选择的比例排名第一,有65人选择,占32.5%。排在二,三,四位的分别是跑步55人,27.5%。散步30人,15%。器材运动30人,15%。
2.6 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经过表6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市城镇居民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层次方面。既有城镇居民的内部个人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影响城镇居民体育兴趣的因素,主要归为四类:一是个体因素,包括个体收入、工作事务繁忙、时间及地点因素等。二是环境因素,包括体育场所、体育设施、气候影响因素等。三是项目因素,项目受场地、气候的限制和个人条件的限制,对一些项目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四是指导因素,包括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以及社区指导的配备等。上述四种因素对城镇居民的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通过调查与分析,不难看出吐鲁番市城镇居民对体育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绝大部分居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并且他们都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值得的。城镇居民体育兴趣受个人收入的影响,因为个人收入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因而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体育消费水平。城镇居民的体育兴趣还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很多社区,学校的场地器材设备不够完善,虽然有部分社区或学校有先进的器材设备,但是不向居民开放,很多居民对群众体育的要求和愿望是建设体育配套设施。这也是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该市各社区组织的体育比赛较少,从某种角度分析也影响了居民的体育兴趣,居民反映如果社区能够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体育比赛,那么社区居民中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也会随之增加。
3.2 建议①健全组织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开展社区群众体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在健全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把党和政府对全民身心健康的关怀传达给每一个人,使城镇居民了解体育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适应社会,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吐鲁番市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吐鲁番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直接影响着市区的小康社会进程,也影响着城镇居民的体育兴趣程度,因为居民的个人收入越高,往体育消费上的投资也会越多。所以,要想提高居民体育兴趣,首要问题是加快发展吐鲁番市的经济,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③完备场地设施,提供必要的运动器材。随着城镇居民求富,求乐,求健康意识的增加,居民普遍认为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和提供健身器材,是吐鲁番市以及各社区体育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吐鲁番市地方政府增加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运动器材。④加强社区活动的时效性和特色性。应根据吐鲁番的气候条件,地域特点。在社区里开展各种运动项目,既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又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⑤加强社区指导员,提供技术指导。通过社区指导员,给社区的居民指导讲解,做示范动作等,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激发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动机,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徐素华.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部,2007(5).
[2]吴金文.牡丹江大学男女生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的差异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4).
[3]赵军,柴九昌.鄂豫皖老区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9(4).
[4]王玉兵.济南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
[5]范丽英,王丽杰.从“校园集体舞”谈学校的体育教学[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12).
[6]张虎祥,张胜林.兰州市居民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1).
[7]陈岗.天津市部分高职学生体育兴趣趋向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常更加注重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更加体现了东方的文明和精粹,培养了人们善良、诚信的优良品质,在表现我国的仁义礼贤方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不仅将现代体育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同时还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表达,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体魄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以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这与终身体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涵盖广泛、要求简单且易于实现、种类众多,在性格不同、体质不同的学生中更加方便推广和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制以及兴趣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从而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体魄,使学生达到终身受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必须要在人民中实现,当前,我国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作为实现推广的关键和突破口。但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在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往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施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给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就使得必须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系,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风格不变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民族特征和地域差异等因素,将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且易于实现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经过学校体育的推广,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方法,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为以后在社会中成为体育骨干、引导周围群众爱好体育锻炼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推进全民健身的开展。
(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中都采用了技术要求高且规则很多的体育项目,这使得体育教学禁锢了体育的特性,在学校体育中教学方式单一且呆板,从而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厌恶体育的现象。但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同,它具有娱乐性、便于操作性、种类众多性以及新颖、不受场地限制等众多优点,因此,在学校体育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将其逐渐地应用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中,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还能够丰富学校体育教学,更好地体现和传播民族文化,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
(1)学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渠道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土壤是延续数千年的农耕和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但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各地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传统体育活动的习俗正在逐步消失。有学者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渠道,否则继承就会出现断层。现在比较成熟的渠道就是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学,民族体育才能获得强大和持续的生命力。经过挖掘、整理和改造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健身、教育、娱乐等意义,使其既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特征,成为新时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引入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实践,成为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高脚马从民间引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通过学校这个环节不断得到完善与规范的发展,继而成为影响较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马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面对全球一体化和西方竞技运动的强烈冲击,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教育中,不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实现变革,在新时代找到生存的沃土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让青年一代从小就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来说,不仅学生兴趣大,而且也能节省教学设施的投入。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民族中小学就把高脚马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为了发展这个项目,湾潭民族中小学还专门摸索了教学方式;在甘南州,很多中小学已经用锅庄舞代替了课间操,现在藏区不论是牧区还是城市,很多孩子都会跳锅庄舞。锅庄舞已经成为甘南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当地促销旅游的一大因素。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根本出路。
(2)学校教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
1984年,国家体委综合古代蹴鞠、花毽运动、现代足球、羽毛球以及排球项目的运动特点,推出了毽球项目,并重新规定了毽球运动的规则以及技术要求。目前,在全国已经有近百所大学把毽球作为大学体育的常设科目,毽球运动的发展逐步步入正轨,比赛规则不断得以完善,技术发展不断成熟。正是有了如此坚实的群众基础,毽球项目才会成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并且还走出国门,成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又如中南民族大学对鄂西地区的摆手舞的校园化创编。摆手舞又名“社巴”,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摆手舞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中南民族大学通过对这些生活化舞蹈动作的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配合以现代乐律,创编出了具有现代感的民族式体育舞蹈,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受到了学生欢迎。国外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程也证实了学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如北美原住民青年奥运会(The Native Youth Olympics)之所以能得到极大的发展,除了受到政府的支持外,还在于它一开始就把主要参与对象定位于青少年,通过学校进行了推广和普及。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必须利用教育的渠道来聚敛。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普及化的必由之路,是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找到生存根基的最佳媒介。
(3)学校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不排斥现代体育的组织和管理方式。相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希望通过现代管理和组织模式为其注入新的理念,以便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和良好的运作。如日本所建立的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和竞赛系统,使它摆脱了片段生存状况,具有了广泛的民间基础。北美的原住民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是印第安人建立了很多现代组织机构,这些机构服务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例如,1974年由美国体育领导者成立的“国家印第安体育协会”(National Indian Activities Association),发起了一年一度的男女篮球运动和“快投垒球”(fast-pitchsoftball)赛事。国家和地区级的印第安高尔夫锦标赛也从1975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这些举措促使原住民传统体育现代管理制度的形成。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引领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学校拥有优秀的社会资源,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理念,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会不断实现与现念的融合,进而找到民族传统与现代科学的契合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变迁。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方法
1.研发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因而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所形成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想顺利有效地融入学校体育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体育项目特色,有效地发掘资源并进行整编,研发科学的体育教材,这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研发,构建涵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构架。
2.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是一项崭新的创新工作,为了便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效的融合,必须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假如体育老师没有清楚的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类型、训练方法以及规则等一系列问题,就无法给学生清晰的讲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进行锻炼,更谈不上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因此,必须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培养能够带动学校传播民族文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通更多的渠道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得文化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基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历经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运动,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以及行为等。要想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学校体育中,开通更多的渠道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是学校内课堂体育课的开展,而且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渠道,例如开展课外体育运动、组织体育运动比赛、举办运动会比赛等等都是广泛的开展民族体育运动的渠道。要尽量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融入学校体育中,提高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有效的渠道积极的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还能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穿其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不仅将现代体育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同时还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的表达,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研发,构建涵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形成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构架。还要加大投入,培养能够带动学校传播民族文化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在这些骨干教师的组织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昌毅.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民族教育研究,2001(1).
[2] 刘少英.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四年一届的现代奥运会是有着极大魅力、蕴涵巨大商机的无形资产。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全球华人都沉浸在无比的自豪与喜悦之中。申奥成功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我们能够足不出户观看到一场高水平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同时也为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向世界展示并证明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提供了一个最广阔的舞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已经在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是体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理当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借2008北京奥运的契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腾飞。
一、奥运经济
奥林匹克的历史将永远铭刻着两个人的名字:前国际委会执行主席萨马兰奇和美国金融家尤伯罗斯。萨马兰奇在任期间,更新了传统的奥运理念,这一理念为现代奥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运作空间,同时也为受周期影响的地区经济提供一个广阔的国际背景。尤伯罗斯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策划者和操作者,他一改过去做法,不靠政府拨款,而是靠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取广告费、出售纪念币和门票来经营,首次将商业操作接入奥运运营。
奥运会所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商机即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生活所产生的巨大积极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门票、旅游、住宿、交通、购物、电视转播等直接收入。另一方面经济收益实际上是我们明辨奥运经济与不经济的核心的部分,即由申办奥运会成功所带来的直接投资对GDP的拉动效应。我国对奥运会总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另外还有体育设施建设170亿元人民币,环境改善713亿元,运营预算自出130亿元。有奥运会所产生的投资将会对我国的GDP产生0.3%~04%的贡献,再加上通过投资乘数原理的作用,其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实际推动力将达到1%以上,这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1.体育产业之内涵。体育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它是体育运动和产品制造、商业运作等密切结合而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联合体,也是一种社会性极强、市场蕴量很大的产业,是运动、器材、组织、观众等高度合而为一的共融性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国富民强的寒暑表。
2.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最近几年我国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体育产业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民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但存在的大量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整体产业结构现状受到制约、发展很不平衡:产业结构现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志.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条件下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当前我国正处在标准的工业化加速器阶段,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要在产业结构中有明显的提升速度,并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整体上还很有限;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状况,首先是地域间的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发展迅猛而且达到一定的质量,西部地区则发展比较滞后;其次是各运动项目间的产业开发不平衡。
(2)法制、法规还不健全:目前关于体育市场的管理尚缺乏高层次立法,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应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在体育市场的实际管理中,部分体育经营项目存在权限交叉,在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甚至在同一地区由不同的部门同时管理,因此,全国范围内对体育市场管理高层次的立法期望较高。
三、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化发展的对策
1.开辟体育消费新途径。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是相辅相成的,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产业以消费为动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利用媒体多做一些健康方面的宣传,使群众认识到锻炼与健康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使群众意识到体育消费是花钱买健康、买享受,使人们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来。
2.重视体育健康娱乐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健身娱乐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推动下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总体上讲,我国健身娱乐业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体育健身娱乐业应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把握市场脉搏,找准市场定位,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与消耗,以合理的价格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建立有特色、多项目、多形式的市场,从而符合大众健身娱乐的需求和变化。
3.为体育产业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提供了最好的成长空间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能够提供良好市场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要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以人为本,大力培养产业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4.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根据体育市场发展的现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应该及早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及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
参考文献:
[1]卢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与问题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36~38
[2]任凤祥: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学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4)46~49
在当今体育教育界有多种体育指导思想并存,如:“技能教育”、“体质教育”、“全面教育”、“培养能力”、“竞技体育”、“和乐本文由收集整理教育”、“养护体育”等教学指导思想。要使体育教育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提高,并长盛不衰,仅靠上述一种或几种指导思想是不够的,它责无旁贷的就落在“终身体育”教育的肩上。终身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当代乃至将来的体育教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做为中学体育教师研究和探讨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而对初中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改进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培养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意识的培养是终身体育的出发点,学生体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是初中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可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
1.1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乐趣,激发起对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21世纪的体育教学将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小集体学习”,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习惯来组织教学。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见之于行动,而习惯则成自然,从体育教育的角度看,兴趣和爱好需要导向和引导,而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养成过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兴趣,爱好和习惯又是形成终
身体育的必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当务之急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2 要在学校造成一种利于培养体育意识的环境气氛。学校应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体育知识,弘扬奥运精神,通过对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拚博精神的宣传,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宣传参加体育活动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系,参加体育活动与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加之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就得到了加强,体育意识的加强,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一生都要不断从事体育学习与锻炼,才有可能成为终身体育的学习者和锻炼者。
2.改进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每个国民的成长都必须经过学校教育这一过程,人们在青少时期所受到的学校体育教育,是其终身体育的基础,抓住了学校体育,就抓住了全民的体育,无疑学校体育是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学校体育教育不仅管学生“一阵子”,还要管学生“一辈子”。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应以研究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方向转化为出发点,把教会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作为归宿。为此,要求教师要做到下列几点:
2.1 教师应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
2.1.1 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21世纪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国内外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体育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21-01
民族健身操是由各民族在日常生活、劳动、健身中的习惯动作编成的健身操。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及文化特点,动作和节奏有的舒缓轻柔,有的雄浑,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民族性格,突出了健康性、观赏性和体育性。
一、民族健身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他们的舞蹈中就有许多健身的元素,舞蹈中有体育,体育中有舞蹈。民族健身操,正是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发,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将众多民族舞蹈的经典动作与健身需求相结合,用大众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将民族舞蹈健身动作流畅地串联起来,在美妙的乐曲和优美的舞蹈中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民族健身操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秉承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巧妙融合了当今动感、激情的健身时尚元素,成功吸引了广大健身爱好者特别是女性朋友。恰逢当前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之际,民族健身操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期望。然而,民族健身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自身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缺乏对实践环节的指导,不利于其宣传和被认可;再次,民族健身操价值体系缺乏深层剖析,难以形成自身鲜明特色,不利于吸引健身爱好者与社会支持。
二、综观云南的民族健身操的发展历程
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班在几年前已经进入探索阶段,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筛选后现在已经正式进入普及阶段。此外,云南也是国内率先开设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班的地区之一。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近年来,为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体育元素,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体质,云南省体育局组织专家对挖掘、整理、征集来的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健身操进行了研讨,并在全省民族健身操展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彝族、白族、傣族、藏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等10套民族健身操为第一批推广健身操。并已制作成图文和音像资料,进行推广。
民族健身操是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健身性于一体的健身操,它把广受人们喜爱的民族舞蹈与健身操动作合二为一,让民族文化和体育健身融为一体,分别以彝族、白族、傣族、藏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的生产生活为蓝本,加入了大量的体育元素和部分舞蹈元素。在音乐的编排上,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尚动感的节奏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民族健身操的动作特点及文化内涵
在动作特点方面,民族建设操多数来源于原始的生产、劳作、狩猎、祭祀等过程中,动作中带有诸多原始的农耕文化及渔猎文化的烙印,动作结构一般较为简单、自然、粗圹,且一般节奏感较强,体现了民族的个性及心理。在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中,“操”和“舞”往往难以严格区分,因此民族健身操既有“操”的动作构成,又有“舞”的表现形式,很多动作中同时孕育着“操”与“舞”的元素,彼此相互依存。
从现代体育科学的视角来看,民族健身操动作相对简单,对身体素质也没太多特殊性要求,但都符合人体生理学及身体解剖学的原理,没有危害身体的动作,原始的动作套路也比较自然,富于表达力和感染力,具有原始的形态美。
民族体育也是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演进发展史中承载了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反映了民族的认知水平与文明程度,对民族发展意义重大。民族健身操是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很好地诠释了民族的体育文明,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尤其对于相对落后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民族健身操中的一个动作或许就是一种民族心情,一套组合或许就是一段凄美的动人故事,每一次的动作展现都是一种民族体验,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民族的情感与民族信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正遭受了崭新的历史考验。在这样的历史现状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能固步自封,更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断开拓创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民族健身操必须尽快实现“艺术”向“体育”、“舞”向“操”的转变。
四、民族健身操在高校体育人文环境中的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理论上来说,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理想场所,而以民族健身操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高校校园,本身也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地处省会昆明的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就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健身操融入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不断改革创新,分别在以云南当地彝族、白族、傣族、藏族、佤族、哈尼族、景颇族、拉祜族的舞蹈基础上,编排出了一系列的民族健身操付诸于教学活动实践,广受师生好评。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崭新跨越。
民族健身操从民族舞蹈中剥离出来,批上了崭新光鲜的健身操外衣,既有操类运动的时尚和活力,又具有民族舞蹈的古朴与简洁,将“操”与“舞”的积极因素完美结合,突出表现了“健康、轻松、简单、趣味、时尚”的主题特色,在高校体育人文环境中得以完美体现。
五、结束语
民族健身操作为群体健身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切实推广中,政府职能部门应给予更大的支持,优化民族健身操开展环境,把民族健身操推广融入文化、旅游等产业,多渠道扩大民族健身操社会影响,同时大力培养专业指导人员,为在社会群众中开展提供物力、人力、财力支持。民族健身操进入校园是民族健身操发展的基石,积极纳入学生教育发挥文化传承、活跃教学、促进健康等功能是民族健身操面临的巨大机遇。
参考文献:
[1]张朝学.试论云南少数民族健身操的现状与未来.[J].陕西教育.2011年11期
[2]艾静静.探索民族健身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价值.[J].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开发高校体育市场将对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国名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体育需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体育市场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我国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我国高校除了2300多万之多在校大学生,还有校老师员工,所以对高校体育市场加以开发利用,将能够有力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开发体育市场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交际、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处事能力及健康的生活观念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体育只有向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加快体育市场的建设,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发挥高校体育市场的社会效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人们需要更多的体育运动等精神文化的消遣,而开展健身活动最主要的困难是缺少活动场所和指导人员。
相对来讲具有高层次的体育师资力量和较多的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开发体育市场优势所在。所以,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应以体育场馆为阵地,以运动技术为武器,以全社会为目标建立完善大众健身综合服务业,为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以及中小学提供比赛、表演活动、文娱活动场所。借助教师队伍优势建立技术市场,面向社会提供健身、娱乐活动的技术培训,为社会团体提供各种竞赛、文体活动的技术信息咨询、策划、承办等有偿服务。
2、吸收社会资金以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积极开发高校体育市场,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办高校体育,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高校体育中来。开发高校体育市场,能够强化市场观念,完善竞争机制,对理顺管理体制具有重要作用,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还能够引入公平竞争关系,进而提升高校体育办学效益,有助于合理配置体育教育资源,也可能够推进教师结构,师生比例合理化,充分利用场馆。建立高校体育市场,能够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解决长期困扰高校体育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保证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优势
1、体育人口优势
现阶段我国有2300多在校大学生,如此大规模的学生会成为体育产业的推进者和受益者, 构成固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相对来讲,大学生余暇时间多,且体育参与意识较强,是社会上体育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由于大部分高校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学校周边有较多体育消费群体,这些条件是高校开发体育市场的基础。
体育人文环境优势
高校是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他们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诚信度。他们年轻有朝气、有知识,综合素质高,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又有超前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体育意识,有其它体育市场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
3、信息优势
高校知识想人才密集,具有天然的获取、传播、开发、利用体育科技信息的优势。我国的高等体育院校、体育部(室)是国内体育信息获取、综合、利用、传播的重要场所,能为我国的体育工作者查阅有关的体育文献,进行体育科研等提供信息方便。
4、体育人才优势
高校集中了一大批学历高、技术全面、有研发实力的科研人才和教学骨干,很多体育科研项目都在高校。所以,高校人才市场开发能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为体育市场的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5、场地器材优势
高校体育设备功能较齐全,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有大约60%的体育场馆在高校,能为全民健身提供较好的服务设施,便于进一步开发利用以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影响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主要因素
1、管理体制僵化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往往采用的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搞好体育教学和训练是主主要内容。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具有较强局限性,局限于本校师生,无额发与社会的交流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 未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加以重视。而且,在内部分配上大多实行“大锅饭”,对体育教师发展体育产业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能动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2、市场意识淡薄
在国内,高校体育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教学和课余训练,高校体育市场开发意识淡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产生制约。现阶段, 教学是高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标,没有重视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学训练之余,过分闲置体育设施资源,未能加以充分利用。而我国开发高校体育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无法适应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3、营销人才匮乏
高校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体育专业毕业,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受培养模式的影响,未受到专门的市场经营管理培养,大部分管理者缺乏相关经营知识,或者缺乏管理意识, 在管理中排斥经济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变革。所以,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已经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资金不足
我国高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体育资金筹集的渠道单一,大多靠政府拨款建设,快速发展后劲匮乏,维修资金捉襟见肘。高校体育市场开发的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其经费筹划主要多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行政拨款,“等、靠、要”现象普遍存在。组织一些有偿的锻炼和培训班等,其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成分大,没有把自身体育事业作为市场的开发去考虑,此外体育教师开发体育市场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及创造性也不足。据调查我国教育经费仅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体育经费的投入更加落后。此外,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导致体育资源更为紧张,无法满足体育发展的需要。所以,资金不足对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无法满足高校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阻碍了体育消费需求的实现。
开发高校体育市场必须注意的事项
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并非高校体育市场化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受办学模式影响,高校投资一般都来源于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高校体育市场的福利性,各高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适当开发体育市场来解决体育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助于缓解国家财政压力。纯粹搞体育市场化不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以及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切合实际。
要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来合理的开发,避免脱离现实
高校体育市场的开发和经营是业余的,一定要在完成学校各项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前提下,对场地设施加以利用,在师生员工业余时间进行,不可主次颠倒。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可在教学训练之外,充分发挥现有场地的综合效益,不能使场地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
制定价格要合理
制定价格要避免脱离现实,过高定价,要针对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而定,采取薄利多销策略,制定灵活多变的价格方案。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征,针对校师生要采取福利体育的形式,在保证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上,对个别项目采取适当收费,优惠的价格可以挖掘在校师生的消费潜力。而且,校内外应采取不同的价格方案。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季节性较为明显,所以也可以对采取周末、寒暑假等不同的价格方案加以考虑。
注意开发合项目合理性
高校要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合理选择开发项目,避免脱离现实,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某种程度来讲,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重点就在于项目(或是开发的产品)的选择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学校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附近居民的消费水平、需求偏好存在差异,所以加强市场调研是选准项目的基础。从在校大学生来说, 健身、休闲、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比较具有吸引力,一些比较时尚的项目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如攀岩、网球、体育旅游等)。
重视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
相对来讲,高校大部分大学生都闲暇时间多,年龄较小,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应强化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调动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如此,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体育人口,开拓高校体育市场。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发高校体育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高校体育市场发展不仅是机遇,还是挑战,所以,高校在开发体育市场过程中,要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使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高校体育市场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建立科学的动作管理机制,积极对高校体育市场环境进行优化,还必须要重视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丁新兴:《浅谈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及注意事项》,《商场现代化》, 2006奶奶22期
关键词 红河学院 非体育专业 女大学生 健美操
一、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对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认知情况较好,对健美操运动了解的人数占60%,不太了解的占有30.6%,不了解及根本不了解的占9.4%。这表明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有所了解,但要使健美操运动在红河学院更好的开展还不够,健美操运动理论知识的教学、运动功能推广及运动效果的宣传等方面还需加强。
二、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动机
动机是引起我们行为的一种刺激,而最基本的动机是满足我们对衣、食、住、行等基本行为的需要。健美操运动之所以能够吸引女大学生,除了其自身对参与健美操运动感兴趣外,主要是因为它能够使人在音乐伴奏下产生兴奋感,愉悦身心的功能。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感兴趣的人数较多。占调查总人数的73.8%,兴趣一般的人数占15.6%,其人数也不少,如果加以引导,也会积极的加入到健美操运动的行列中来。从上述两种情况分析可知,健美操这项运动受到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青睐,并且也能够认识到健美操的健身价值,这有益于健美操运动在红河学院的发展。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健美操非常感兴趣,由于没有课外俱乐部,只能通过选课的形式进行参与,但课程资源不足,一般到大二、大三才可以选课,故不能满足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愿望。
三、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喜欢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内容及形式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参与健美操运动时有53.9%的学生还是喜欢以传统的大众规定、拉丁、健身操类为主要内容;而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流行操,即有氧舞蹈、踏板操、街舞健身操、形体操等选择为锻炼内容却所占比例较少,仅为22.7%。对其分析得知,规定套路与拉丁健美操相比,选择拉丁健美操的人较多,其原因为拉丁健美操属舞蹈和操化相结合动作,节奏比规定套路稍慢且音乐和谐入耳。就其受女生喜爱的流行操来讲,选择锻炼内容较少原因可能是自身对其了解不够,而且可能由于操化动作繁琐,舞蹈性动作较多,自身舞蹈乐感、协调性较差,还缺少一定的技术指导,故选择的人少。对于搏击操、踏板操、形体操远远不及街舞健身操,是因为爵士舞、街舞是目前流行舞蹈,街舞健身操里边注入了流行元素。
四、影响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
影响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有很多,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认为缺乏技术指导会影响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比例最多,占35%;而运动场地不足与组织工作薄弱,也占有很大成分。分析上述情况可知,从客观因素来说,这主要与学校开展有关健美操运动的内容较少以及学校对健美操这项运动的重视程度有关,同时也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另外,从主观因素来说,与女大学生心理、个性特征及思想观念之间的差异有关。首先,通过对一些女大学生访问得知,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很感兴趣,但是,业余时间一提到去参与健美操锻炼,其自身的惰性致使又不想运动;其次,学生只有在上课时才能接受专业的健美操教师指导,而在业余时间里很少有机会能够接受指导,致使学生对健美操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上都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与的兴趣;最后,与大学生的性格及思想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参与健美操运动会产生害羞感,而且有的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跳的不好就不好意思参与,殊不知达到身心健康才是最终的目的,这些都会影响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对健美操运动认知明确,且比较青睐健美操这项运动,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动机多项不单一。2.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每次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时间较长,参与频次较少,达不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大众健美操占主导地位。3.参与形式单一,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大多选择室内场馆参与健美操运动,场地器材不够完善且利用率不高,而且课外健美操运动的组织比较薄弱。4.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组织开展有关健美操活动较少,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
(二)建议
1.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力度,多开展一些体育健康讲座,多宣传有关健身的常识,使学生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不断加强健美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健美操专业素质和能力,积极推广新的健美操套路动作,以适应学生对健美操内容多样化的需求。3.加大场地、设施的投入,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健美操俱乐部,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无偿和低偿服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郭德敬.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内容浅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7.9(3):112-113.
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体育组与年级组紧密配合,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活动前根据学生习惯积极安排活动内容,落实各项活动名称,力求影响深远并规划活动场地,策划活动范围,确定活动时间,为响应启动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热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宣读倡议书。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
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应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有机的结合。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在安排和编排上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确立“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一个核心为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两个基本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健康身体打下牢固基础,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可以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将“快乐体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引入体育活动,在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时间一般为30分钟,活动内容可以是游戏、舞蹈、散步、趣味活动,这种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活跃学校气氛,能扭转沉闷的教育局面,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严抓过程,注重实效
1、开展学校的体育节。如师生篮球赛、学生跳绳比赛 、拔河比赛等。使全体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体育节,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
2、认真组织广播操,自编操。在优美的旋律中,全体学生共同齐做广播体操,用整齐规范的动作向人们诠释了体育锻炼的纪律性、规范性。
3、以年级组为活动单位。按照事前制定的时间和划分好的区域,各年级学生在班主任、班级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
4、认真总结,表彰先进。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对组织新颖活泼的活动,积极参加锻炼的班级、年级进行表彰。进一步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氛围,使全体师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使每位师生活动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体育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应与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等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形成科学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
通过健身月活动、学校运动会前、后期的宣传发动工作、体育卫生知识讲座、竞赛,体育主题班会,班级小报评比、校园黑板报评比,订阅有关体育类杂志、组织收看体育类节目等形式,形成合理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终身体育的观念
五、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要体现全体学生参与为主题
体育项目设计和安排,要更新观念,更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尽量安排更多更新的项目,使比赛变得多元化、全体化。
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性项目和健身性项目,如简易保龄球、拔河、定时定距离篮球罚篮、定向运动、校园吉尼斯等新兴项目。在组织比赛的同时,为烘托比赛气氛还可以组织场外观众进行啦啦队对抗赛,发奖时,可以模仿奥运会颁奖,创设情景,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