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采购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3 15:40: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供应商采购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供应商采购策略

篇(1)

一、引言

电力和煤炭这两个上下紧密关联的行业,长期以来在供求关系问题上纷争不止。但随着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加深,煤炭产能过剩,导致电煤价格持续下行,电力企业在合同谈判中的话语权逐步提高。从煤炭市场近几年的走势变化分析,预计今后较长时期总体走势将趋于稳定,不会呈现大幅上涨,电力企业燃料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小幅波动。与此同时,随着煤电联动机制的出台落实,对电力企业完成年度利润指标、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现存主要问题

(一)供应商问题

长协煤供应商主要为集团内部煤矿,供应能力稳定,周期固定,合同兑现能力良好,煤炭质量相对较高,能够满足生产需求,但存在着定价机制欠缺灵活性、无法紧急调运等劣势,一定程度上造成燃料成本的增加。

而市场煤采取招标模式供应,供应商供应能力参差不齐,合同兑现能力相比之下有所欠缺,煤炭供应指标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环保等问题,部分供应商供应周期较长且无法保证。

(二)库存问题

电厂库存波动幅度较大,部分时间段库存处于低水平状态,导致采购周期被迫缩短,货源可选择余地大幅度缩小,紧急采购可能性增加,导致采购人员压力增大,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三)价格问题

煤炭采购中,价格始终是供需双方十分敏感的问题,通常来说,煤炭采购价格年初年末价格普遍偏高,年中价格较低,且总体价格逐年下降。价格大幅波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无常,年度利润完成情况与计划指标偏差较大。

三、燃料采购策略

(一)库存驱动策略

作为燃煤电厂,库存是指已经完成交易,处于储存状态的煤炭,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具有便捷性和可预计性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经济性和风险性的劣势。库存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营及物流管理中,目的是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通过对煤炭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根据市场变化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强化企业竞争力。

在过去,燃料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从而对最终消费者的实时需求难以把握,往往依靠预测来安排生产。由于预测与实际往往存在差距,容易产生库存不足或过剩的现象。另外,企业为满足顾客突发性订货往往准备了“缓冲库存”。过去这种传统交易习惯导致不必要的库存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将反映在煤炭价格上。

(二)价格驱动策略

电煤价格一直是困扰电力与煤炭行业的焦点问题,由于电煤市场体系和相关制度配套改革逐渐完善,电煤价格逐步完成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跨越。

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电厂在执行燃料采购计划时紧跟市场波动变化,随行就市,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电煤价格运行机制。煤炭采购根据市场变化,尽可能在市场低迷,对电厂有利时,加大采购量增加库存,市场严峻时减少采购量,库存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且安全的水平。

四、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

(一)供应商关系管理概念

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有必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位于企业采购和销售上下游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追求快速的顾客响应,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供应链的思想,出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它以“双赢”的理念为指导思想,企业与供应商结成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和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其目的是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最终供应商的产品价值。

(二)供应商关系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一是与供应商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二是建立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与供应商建立一种团队型的工作小组,双方的有关人员共同解决供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双方经常进行互访。双方高层特别是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互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自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四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和因特网技术,进行快速的数据传输,增加双方业务的透明度和信息交流的有效性。

第二,对供应商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供需双赢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一是价格激励。价格对企业的激励是显然的。高的价格能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不合理的低价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供应链利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稳定和运行的流畅。二是订单激励。供应商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放大的激励。在供应链的企业也需要更多的订单鼓励。一般来说,一个制造商拥有多个供应商。多个供应商的竞争来自于制造商的订单,多的订单对供应商来说是一种激励。三是商誉激励。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极其重要。商誉来自供应链内其他企业的评价和其在公众中的声誉,它反映了企业的社会地位。四是信息激励。在信息时代里,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激励。如果能够快捷地获得合作企业的需求信息,企业就能够主动采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必然使合作方的满意度大为提高。信息激励机制的提供,也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供需双方企业相互猜忌的弊端,消除由此带来的风险。五是淘汰激励。淘汰激励是一种负激励。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供应链必须建立对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同时供应链自身也面临着淘汰。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六是组织激励。在一个较好的供应链环境下,企业之间合作愉快,供应链的运作也流畅,少有争执。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主要的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企业使用组织激励的主要措施。

五、结语

篇(2)

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先导产业,铁路工程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特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物资也具有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的要求。物资是构成工程成本的主体,作为物资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的物资采购管理,就是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的源头,必须加以严格控制。在铁路工程领域应用并推广物资集中采购模式,通过对主要物资进行统一集中采购,可以有效提高铁路工程建设投资效益,保证物资采购质量、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大大促进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然而,由于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流程较长,工作繁杂,任何环节的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供应商管理是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将物资集中采购由计划转为实施的承接,而如何更好的选择、评价、监督与激励供应商,便成为物资集中采购成功实施的前提与保障。

1 供应商管理在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不断加强、优化供应商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促进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供应商管理在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有利于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物资集中采购是通过集合与统一企业内部各种物资采购需求,形成一个大的采购计划或采购订单,并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等进行综合地绩效考察、询价比较、择扰采购,再通过统一的采购、库存、结算控制等,以最大化地利用采购规模优势,实现提升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铁路项目中物资成本占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左右,选择好的供应商,直接从厂家采购或者从一级商采购,可以有效降低物资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另外,优质供应商资金实力雄厚,可以减少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成本,有可能使成本降低5%左右。由此可知,在物资集中采购中,通过供应商选择管理,经公开竞争、评审确定‍后选定的供应商的整体实力强,控制产品成本能力高,从而有利于大幅度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1.2 有利于大大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质量管理是从供应商这个源头开始的,如果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能得到 100%的保证,那么公司就可以降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质量成本。因此,物资采购可以通过供应商这一源头把好质量关,对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并加强对供应商的考评与监督。如实时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服务进行追踪,及时收集使用单位的意见,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对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重新审核验证,淘汰不合格供应商。通过供应商管理,可实现对供应商服务质量和采购物料‍质量的控制,有利于大大提高物资采购质量。

1.3 有利于净化铁路物资采购市场环境

通过对供应商的‍优化管理,准入供应商获得了铁路企业稳定的采购市场,为供应‍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合作前景。此外,通过对供应商的监督与激励,有利于让供应商专注于质量和服务的‍提高,并能够按照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交易,降低了不正当交易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可知,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对供应商的选择、考评、监督与激励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将实现对供应商群体的重新整合与洗盘,无疑将对铁‍路企业整个物资采购环境起到了较好的净化作用。

加强供应商管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然而,目前铁路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供应商管理现状并不乐观,虽然供应商数量较大,但仍存在供应商供应质量差、响应慢、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稳定等问题,一定程度造成了物资集中采购成本高、效率低、物资质量不稳定的后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公司物资集中采购实际,探讨优化铁路工程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的主要策略,以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

2 合理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就是从众多类型相同的潜在的供应商中,选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物资成本与质量满足项目要求过程。由于铁路工程对所需物资的技术标准、质量、交货期‍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供应商一旦选定,公司就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而供应商是否具有优质的供货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工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公司的供应商队伍良莠不齐,从而无法充分发挥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并易导致不良的连锁反应。因此,要做好集中物资采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重新评估现有的供应商,实行淘汰机制,增加优秀的供应商,使采购活动获得实质性响应,实现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高效进行。

目前,公司建立了有效地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体系、方法,经多因素、多部门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列为物资合格供方后,方可予以采购。不过,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且最大程度地保证物资质量满足‍铁路物资部门的需要,在物资采购选择供应商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竞争性原则,即集中物资采购选择供应商应通过竞争性采购实现,因为大批‍量的采购订单可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的供应商,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选出满意的‍供应商,获得质量和成本的最优;二是路径最优原则,由于铁路集中采购的物资需求辐射全国,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到配送运输的成本,路径的最优化以便降低运输费用、及时供货、便利的‍服务支持和快速反应,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三是专业化原则,即将采购的物资与铁路工程建设专业结合考虑,考虑供应商在‍铁路物资供应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可以大大提高采购管理的效率,降低物资供‍应中的质量、运输等风险。

3 完善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

通过合理的选择供应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具有综合实力的供应商,从而大大降低了供应商管理风险,并为后期的管理打下较好的基础,有力地保证了铁路工程的顺利推进。不过,供应商是否认真地执行其各项职能,则最终体现于供应商绩效水平的高低。因此,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对已经通过认‍证的、正在提供服务的供应商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考评,以监测和了解供应商的表现。通过绩效考评,可再一次地对供应商进行优胜劣汰,并可根据绩效考评结果,进行适当激励,或与供应商沟通其不足并予以改进,从而得以不断提升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的工作效率。

3.1 制定适用的绩效评估指标

只有制定适用的供应商绩效考评指标,才能使绩效评估做到公平公正,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定量原则、成‍本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分别对业务技术指标(如价格、质量、‍付款周期、交货周期、服务、经营业绩等,考‍核的是供应商的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商‍业信誉指标(合同履行情况、有无违规违纪‍记录等,考核的是供应商是否信守合同,并‍且能做到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情况下都能遵守商业道德)等考核‍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同时根据物资产品‍类别、金额、影响大小、供应风险等来设定‍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分,并得出评估分。

3.2 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

如何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极其重要的,考评了但应用不充分,则考评的价值就未完整体现。因此,应充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一是可实现对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如A、B、C、D四个级别,对应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根据供应商级别的‍不同,在信息交流、技术‍支持、质量控制、入场检验、采购份额、付款方式等方面‍都实施不同的管理,其中D级供应商应从《公司物资合格供方名单》中剔除;二是通过对供应商绩效考评得分的排序,得出供应商的排名顺序,而公司则可针对A级与B级供应商的需求加大激励力度,如可以优先付款,以提高其对公司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结成重点长期合作与培养的战略伙伴;三是由于绩效考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供应商的某些方面的成功与不足,所以公司应针对其中的不足对供应商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助于建立起和谐稳固的供应商群体。

4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

由于公司供应商的数量较大,绩效考评工作较为繁琐,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可能无法及时发现、了解供应商情况。因此,为了防止出现供应风险,提升供应商素质,应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以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为手段,适时适度地监督与激励供应商,以做好铁路工程物资供应商的‍后续监管,做到奖罚分明,以促进促进物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优质供应商进入铁路工程物资‍采购市场的积极性。‍

4.1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

在与供应商实际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某些供应商出现质量或服务上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物资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以约束供应商的不良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4.1.1 利用合同实施监督

采购合同是采供双方签订的基本法律文书,‍是项目部和供应商对双方在采供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达成的书面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公司可利用采购合同的约束力,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具体设计合同条款时,要充分考虑采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如产品成本控制不力、交货不及时、产品质量等‍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等,在合同中要明确此类情况出现时的处理方式及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在实际中体现就是一定要按照公司合同示范文本签订采购合同,以规避各种风险。

4.1.2 建立市场监督小组

只有增强对供应商的实时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手段,才能真正及时、有效地规避供应商风险。因此,公司应建立供应商市场监督小组,并制定相应的供应商管理条例,以做到依法监督、依法执行,从而既让供应商不敢轻易违规,亦可以严格保护供应商利益。在成员方面,市场监督小组成员应包括公司、项目部物资成员以及各地优秀的供应商,以共同监督市场状况;在职责方面,主要是根据各种渠道的投诉,对供应商资质、物资质量、服务等各种违规现象进行调查取证;三是在确定违规事实后,将采取快速落实,严肃处理的态度,对违规的供应商进行处罚,轻则处于罚金,重则取消供应商资格。总之,供应商市场监督小组应做明确供应商的权力与责任,做到责权匹配,责任到人,追责有据。

4.2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

通过监督,可增强供应商的危机感,而激励则可以增强供应商的积极性。因此,为了保证采供双方的利益,实现共赢‍结果的局面,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以维持良好‍的供应关系。具体措施如下:

4.2.1 加强与供应商合作关系

铁路工程物资采供双方的合作关系的起始阶段‍仅仅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开始阶段,物资集中采购过程中重要的是在供‍应商关系管理过程中,与供应商关系的维护、改进和发展伙伴关系。铁路工程物资采供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可以加深相互了解,解决采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会使供应商相信与单位长期合作的可行性,尤其在其选择一些影响双方合作关系的不利行为时,会充分考虑到其行为会对其长期利益造成‍的损害,从而减少这种有害选择的机会成本。因此,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具体可可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将供应商分为短期目标型、长期目标型、渗透型等,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使供应商管理有层次、有重点。

短期目标型供应商(C级)是指建立在短期合同上,适用进行‍临时资源供应的供应商,仅建立一般合作关系,保持信息联‍系即可。

长期目标型供应商(B级)是指采供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与其合作关系,应确定供应‍商的总体策略,引人淘汰机制,签署框架协议,从长远利‍益出发,相互配合,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共同‍降低成本。

渗透型供应商(A级)是指在长期目标型基础上发展起来,将‍对方视为自己企业延伸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更好‍品质、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和更低的成本等更多的支持。比如,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将股份公司系统内石化产品的需求优势与中石油的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以市场换资源。为进一步深化股份公司与资源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施工生产用石化产品的集采专供,中铁物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中石油铁工油品销售有限公司”,以统一石化产品供应渠道,确保供应质量与数量,切实降低采购供应成本。

当然,在与供应商建立某种合作关系之后,这种合作关系还要根‍据铁路工程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和变化,如果一旦发现某个供应商在生‍产、经营、质量、服务等环节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供应商合作关系战略。

4.2.2 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

为了提升供应商对公司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应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励供应商,相当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从而有利于建设稳定高效的供应商渠道,提高物资集中采购绩效。例如对公司的部分信息与供应商进行共享,从而建立起优质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及时反馈质量信息,互通生产信息,共享市场信息,传递成本价格信息,通过信息的准时、准确传递,使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系统化、集成化运作。

结语

根据‍《铁路“十二五”规划》可知,我国铁路建设仍处于大规模发展时期,而铁路工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其采用物资集中采购的优越性。供应商是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原料、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若要保证铁路工程的顺利完成,就必须有一批可靠的供应商为其提供必需的物资供应。因此,要做好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并通过不断优化供应商管理策略,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利于大幅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物资采购质量,并最终利于大大提高铁路工程建设投资效益。具体而言,物资集中采购中在优化供应商管理时,应从合理选择供应商、完善供应商绩效考评体系、建立有效的供应商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出发,实行优胜劣汰,奖罚并重,以使准入供应商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并建立质量好、价格低、服务优、信誉佳的供应商队伍,满足企业日益发展中对物资集中‍采购的需求,促使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晓云.‍浅谈企业物资集中采购及其风险控制[J].‍神华科技,2011(6)

[2]颖.铁路物资部门如何加强供应商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3)‍

篇(3)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上市公司在竞争大潮中带来了诸多挑战。企业并购浪潮就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向上市公司袭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怀有各种目的的敌意收购行为就成了被收购方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反收购的含义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在敌意收购中采取的旨在抵御乃至挫败收购人行为的措施。按照并购是否取得被并购企业即目标企业同意,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这里的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将采取种种反收购策略来阻碍收购方实施收购。

反收购策略主要可采取修改公司章程、优化资产结构、业务整合、调整财务决策、股东权益保护、寻求法律保护、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措施。本文就采取的财务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二、典型案例分析

1986年11月至1988年10月两年间,美国吉利公司经历了来自佩雷尔曼―雷夫隆公司和康尼斯顿公司两个敌意收购方的三次收购攻势,吉利公司采取包括业务整合、调整财务决策、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寻求法律保护、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反收购措施,成功地抵御了这些敌意收购,维持了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并在接下来的经营中创造了高于市场预期的业绩。

在上述反收购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吉利公司采取的内部财务管理措施,通过积极的业务整合、财务杠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促进销售等措施提高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效率,从而实现公司价值增长。

1.业务整合。为应对敌意收购,吉利的经营战略从多元化扩张转向强化

核心业务,剥离非主营业务。1987年,公司出售了1971年购买的石化企业S.T.都彭公司48%的股权;公司还卖掉了数据软件和数字学习系统20%的股份、零售眼镜业务、诺勒公司、两家光学产品零售商场以及美容疗养企业等一些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相匹配的业务,从而提高了公司1987年的业绩。

2.财务杠杆。吉利公司在1986年至1988年间持续回购股票,这是针对敌意收购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由此公司背负了18亿美元的债务。1984年至1988年间,公司的流动比率保持在1.74,速动比率保持在1.11,波动不大,这说明公司控制财务风险,尤其是控制短期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对于公司抵御敌意收购十分重要,这也得益于公司稳健的经营风格与稳固的市场领导能力,成熟的品牌、遍布全球的庞大营销网络使得吉利能够保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保持稳定的短期偿债能力。

3.成本控制。1983年至1989年间,吉利公司的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1.88%上下,这说明公司的生产工艺与产能管理已经达到了成熟状态;而经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1986年前的平均6.4%下降到1986年后的4.12%,综合考虑销售量逐年攀升情况,吉利在经营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由于回购股票致公司总股本减少,从而使得股利支出(资本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现金流。

4.资产管理。1985年至1989年间,吉利公司通过资产重组,优化了资产结构,同时促进了销售业绩增长,加强了存货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了资产的运营能力。在此期间,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2.29,1988年提升至2.38,1989年为2.36,同期的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总资产周转率都实现稳定增长。

5.公司价值。1986年之前,吉利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由1984年的20.1%下降至1986年的3.4%,此后该指标迅速攀升,1987年为38.4%、1988年受净资产为负数的影响为-31.74%、1989年为40.67%。按照杜邦财务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个财务指标,这三个财务指标分别代表了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公司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几年间(除1988年外)上述三个指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权益乘数财务杠杆直接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大幅上升。由此,公司价值逐年攀升,1990年公司现金流接近5亿美元,1991年1月25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是1986年收购价格的两倍;1991年12月31日,经过三次股票拆分之后,股价还是相当于当初敌意收购价格的三倍。

吉利公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上述财务应对策略)扭转了面临敌意收购时的不利局面,从而赢得了反收购战争的胜利。

三、应对策略评价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我们认为一家公司面临并购威胁时,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很多,但最本质的是提高公司的实力,进而增加对手的并购成本。当然,前提条件是公司的管理层是有决心、有能力和有效率的,这是公司面临敌意收购时的最好选择,对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通过有力的反收购行动阻止了某些以短期利益为目标,不惜破坏现有良性竞争环境的敌意收购行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也将来临,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活动将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企业如何在面临敌意并购行为时保护好现有股东权益,吉利公司的反收购策略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篇(4)

(1)采购需求部门的采购需求愈加个性化,采购品种多样化,产品的复杂性日益提高,产品的功能愈加丰富。(2)供应商涵盖工程物资类、市场综合物资类、网络维护服务类、市场综合服务类、工程服务类等。(3)采购产品开发的周期显著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兴供应商崛起迅速。(4)供应商竞争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激烈价格竞争不再成为决定性的中标条件。单纯以价格为导向选择供应商的方式将给企业带来质量以及交付风险。

二、强化移动通信企业采购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供应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资源,是控制供应风险和运营成本的重要环节。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强化供应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供应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控制采购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采购商与供应商相互依存,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企业已经从注重单一产品成本发展到分析所有权总成本及供应链前景。供应链及供应商的管理目前已经普遍受到企业的认同与重视。通过供应商管理的不同角度制定不同的策略,建立平等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移动通信企业采购供应商管理举措分析

(一)供应商寻源

供应商寻源是根据采购管理需要,采购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通过合法合规的寻源方式主动进行潜在供应商搜集的过程。寻源对供应商的基本考察应包含以下两点: (1)潜在供应商须为存活的合法经营体。(2)潜在供应商的经营范围须包含对应采购商品。寻源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需求部门推荐:由需求部门或采购部门推荐业界认可、经验丰富、履约能力强的潜在供应商。(2)公开寻源: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公开渠道,主动供应商寻源信息进行寻源。(3)业内征询:通过供应商征询的方式,主动寻找潜在的优质供应商。

(二)供应商认证

供应商认证是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的过程。根据供应商寻源结果或采购方案要求,采购部门牵头开展潜在供应商认证,确定合格备选供应商,纳入供应商备选库。供应商认证主要应包含公司规模、主体资质、公司能力、厂验情况四大维度,采购规模较小项目简易认证通过的供应商,不得直接参与规模较大项目采购,供应商认证的专家小组对潜在供应商资质文件进行审查,输出认证结果。如因行业特殊竞争性,具有行业内单一授权或专利特殊性和供应商和项目,认证结果直接进入采购流程。除此之外,依据决策机制和授权管理制度进行汇报,汇报通过后的供应商方进入采购流程。

(三)供应商备选库机制

供应商备选库,是指通过公司供应商认证程序后的合格备选供应商名录,供应商备选库应包含了供应商的关键信息。供应商备选库涵盖了各类产品的合格备选供应商,可以用于支撑非公开采购之外的采购活动。该库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中标供应商。二是经认证通过的新增合格供应商。需对供应商备选库进行定期维护,一方面清理不再合作的供应商;一方面对于库内少于3家的采购产品类别,通过供应商寻源的方式,进行供应商信息的维护补充。

(四)供应商后评估

供应商后评估是通过对供应商在产品采购、交付、建设、使用(维护)各阶段的综合绩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供应商综合评估得分,为供应商改进、分级管理及供应商选择等工作提供重要基础依据。评估产品可以按照采购内容的种类(工程物资类、市场综合物资类、网络维护服务类、市场综合服务类、工程服务类等)制定不同的评估方案。不同产品由不同的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具体评估。可将供应商日常积扣分纳入评估结果。供应商日常积扣分是通过积分和扣分的方式,实施对供应商日常表现的评估。重点从采购情况、履约情况、质量情况、售后情况和其他等五个方面进行日常积扣分管理。各单位拟定供应商的日常评估指标,记录供应商的日常表现,实施供应商的日常积扣分,并最终体现到供应商的后评估结果中。

采购部门针对每个参与后评估的供应商,实施逐个绩效沟通,就后评估过程、结果及影响其绩效成绩的关键指标等信息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并探讨提高绩效的思路和方法。

(五)供应商分类

供应商分类是指根据供应商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对供应商进行类别管理,目的在于确定其对企业的战略价值,采用不同的采购策略、关系管理策略,明确采购部门和业务部门管理重点,更高效地管理供应商。按照产品的总体采购成本、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两方面,把产品分成战略型、瓶颈型、杠杆型、一般型四类,对供应商进行类别管理,目的在于确定其对企业的战略价值,采用不同的关系管理策略。供应商分类是选择、确定不同采购策略的基础,针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实施差异化的采购策略,以实现不同的管理目标。

四、总结

篇(5)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近年来,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更注重从管理角度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多以横向一体化取代原有的纵向管理模式,竞争关系在各企业中的表现更趋向于供应链方面的竞争。而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环节,采购管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随之发生极大的改变,要求采购管理过程中注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以此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一、供应链管理与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传统观念中对采购的认识强调其为内部需求的反应,集中在产品或服务的获取方面。而现阶段的采购工作更侧重于满足企业营运需求、确保采购流程有效、使供应源的选择更为合理且适应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从采购流程角度,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产品或服务型态进行确定,判断应用一次性或持续性的采购方式。其次需对采购的总金额与实际需求量进行确定,保证与供应商议价过程中获得更明显的优势。最后保证能够企业与供应商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或直接结为策略联盟。而所研究的供应链管理主要由SCM领域人士提出,且在长期完善与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对其概念从六方面进行概括,即:①供应链管理的原动力在于市场需求,而管理中心以用户为主;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在供应链中对核心业务进行定位,并使其他业务外包;③企业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利益的同时可共同承担风险;④供应链运作时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保证供应链各流程得以改进;⑤使产品生产时间得以缩短,满足实时需要;⑥使采购以及运输等各环节中涉及的相关成本控制最低[1]。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采购管理策略分析

(一)采购中的全面策略

以往学者对采购中涉及的全面策略进行系统分析,将其以许多次策略进行概括,如供应商的开发、供应商的缩减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等。综合考虑全面采购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确保供应策略,主要指为供给需满足企业预期计划需求,而预期计划很大程度上受供需状况变化影响,也可能给因议价方式而发生变化,要求注重相关信息与材料的收集。第二,支出供应策略,要求采购单位在与供应商合作中引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通过网络通信系统的应用使双方能够保持随时沟通,尤其采购单位需及时了解供应商产品知识等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第三,环境变动策略,指与采购单位相关的如政策变动或市场环境的变化等,需做好预测工作。

(二)采购中的分阶层策略

该观念的提出主要源自Robert E・Speckman,其对采购策略由不同管理阶层中所执行的策略构成,且各阶层在任务方面也有所不同。从最高管理阶层,即公司阶层角度,采购策略的任务集中在使人员采购能力以及其中的议价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能够对市场环境以及供应商选择方面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多利益。而其以下阶层即企业的事业部阶层,任务在于管理库存与分析价值并协调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另外,在最底阶层方面则负责执行采购的策略,保证采购活动满足企业预期计划需求[2]。

三、采购管理中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除上文中提及的全面采购策略以及分阶层采购策略外,企业中常用的策略也体现在由Peter KraIjie所提出的竞争导向策略,确保在此策略分析基础上对采购单位与供应商的关系进行分析。而在具体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中,采购管理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料分类管理

许多大型企业中所采购的物料无论在种类或数量上都可能成千上万,很难与每种物料供应商保持长久合作关系,所以需在采购物料分类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综合分析物料在企业中的实际价值;物料的可靠性与获取物料的难易程度;供应市场存在的风险情况;采购单位与供应商之间在优势与劣势方面的对比分析。采购单位可根据这些原则判断未来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

(二)供应商的选择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便需做好供应商认证工作。对于已认证的供应商应保证供应商能够将成本分析表提供给企业,从表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使不合理成本得以控制。另外,也需注意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有效规范采购业务的同时合理选择供应商,并对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产品质量以及采购等内容的沟通。

(三)采购策略的制定

采购策略制定过程中首先应注重采购流程的优化,可引入现代先进企业中成功的采购管理经验,但需保证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如以分散采购配合集中采购的模式等。其次在战略物资采购方面,要求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需长期稳定,注重做好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构建。最后对于重要物资的采购,前提应从物资自身需求量较大等特征角度出发,在议价谈判中利用采购量大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3]。

四、结论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提高需注重采购策略的科学合理。而在实际采购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作用,确保其能够实现采购成本降低的目标,通过物料的分类管理、供应商的选择以及采购策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完善,以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一般在40%~60%之间,是创造价值和价值增殖的基础物类,同时也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营运资金运作的“晴雨表”,因而存货在营运资金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存货具有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收发频繁、占用资金大、周转快、流动性强等特点,而且还有部分存货的存在形态常处在变化之中,这对存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中不仅要做好收发计量、存放保管和盘点清查等日常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加强供应链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测算采购经济批量、拟采购模式、选择供应商、建立信息系统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1.对供应商进行分类,选择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研究热点,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1]。大多公司原材料种类相当多,供应商阵容也比较庞大,但从未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并加以管理。只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选择供应商,才能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实现JIT采购。因而,这将作为存货管理的工作重点,也是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准时制(JIT)采购策略的关键所在。供应商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户对需求和服务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供应商对需求反应的敏捷性、有助于保证采购质量同时降低采购成本[2]。

在对供应商分类之前,首先应整理分析供应商信息,供应商信息主要包括供应商的产品、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付款方式、售后服务等。其次根据供应商信息建立供应商档案。为规范操作人员的录入,要求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编码,减少录入错误和重复性录入。最后,定期更新供应商档案中的信息。常见分类方法一般根据供应商的规模、产品类型、地理位置等单一条件对供应商进行分类,一般的方法有ABC分类法、帕累托分析法[3]以及引进风险因素的组合矩阵模型法,例如风险复杂度模型(Kraljic1983)[4]、子空间聚类算法[5]。结合常见分析方法,根据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重要程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如下:

1.1伙伴型供应商:如果供应商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采购业务对采购单位很重要,而且供应商也认为采购业务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那么这样的供应商就是“伙伴型供应商”。

1.2重点型供应商:如果供应商认为采购单位的采购业务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但采购单位的采购业务对本公司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这样的供应商就是需要“重点型供应商”。

1.3普通型供应商:如果采购单位认为对于某个供应商的采购业务对本公司来讲不十分重要,但是供应商认为本单位的采购业务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则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该项采购业务对于采购单位无疑非常有利,这样的供应商就是采购单位的“普通型供应商”。

1.4一般型供应商:对于那些与采购单位的采购业务不是重要的供应商,可以很方便地选择和更换,那么这些与采购业务对应的供应商就是普通的“一般型供应商”。

在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后,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不同种类的供应商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伙伴型供应商”属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可采取双赢策略;“重点型供应商”属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可采取灵活策略;“普通型供应商”属一般合作关系,可采取低成本策略;“一般型供应商”属一般交易关系,可采取管理成本最小化。同时还应设计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价格、质量、服务、交货期、付款期等综合指标进行筛选,确定最佳供应商。

2.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是现代制造企业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还能够促进双方在更深层面上的战略性合作,通过互动交流提高整体运作绩效。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当着眼于长远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需要多次的磨合后才形成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建立伙伴关系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1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明确共同努力目标。根据产品质量、供货能力、质量保证、售后服务、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作为一个整体对供应商综合考察,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形成信赖关系,明确共同努力的目标,互惠互利。

2.2与供应商信息共享,拓展合作层面。企业应与供应商信息共享,双方就生产、开发、营销、库存、订单信息共享,节约订货时间,保证正常生产运营。改变传统的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和供应商建立多层面的合作,做到知己知彼,实施JIT采购。

2.3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施战略同盟。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战略同盟,实行共赢策略,在保证供货机制稳定同时,实现利益最大化。

2.4战略评价与控制,纠正战略偏差。用实际的数据与评价标准相比较,考察两者之间的差距,将通过衡量和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战略决策者和实施者,及时准确地修正战略目标或修改评价标准,采取有效的行动对战略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3.建立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传递

民营企业可以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后盾,处理企业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在整个价值链上建立JIT采购系统。如:在企业之中依靠现代信息网络传递应用经济批量订货或订单处理、销售、生产等信息。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应在企业和企业之间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AIDC)技术等。供应链中合作伙伴可通过条码、射频识别等AIDC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安全采集,通过利用EDI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递至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准确、快速的“无缝”联结,把整条链中各环节的规划工作集成在一起,进行更加科学、全面的决策。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生产、供应、销售、财务等子系统,提供给管理层快速做出决策,加强客户关系、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同时,在信息系统共享的情况下,供应商可以直接进入生产企业的信息系统,了解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计划:在什么时间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的数量是多少,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是什么等等。再根据生产企业要求自己供应的原材料的比例,按一定的提前期来确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供应多少货物,从而按照准时制的要求少量多次的供应货物。

参考文献:

[1] 刘汉进,倪沈冰,张莉娜.零售型企业的供应商分类管理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2):72-77

[2] 龚颖彩.供应商分类方法在供应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5):15-16

篇(7)

 

一.引言

我国政府采购自1996年试点运行至今,采购制度不断健全,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对政府采购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但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文献大多都是定性研究而且深度不够,仅少数学者运用博弈理论对政府采购作经济学分析,如张雷宝(2002)对政府采购监管作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彭文兵等(2003)通过收益矩阵博弈分析了政府采购中寻租的形成过程及其外溢效应;王宏(2006)通过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采购制度的变迁,王宏(2007)还用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采购监督制度优化;后小仙(2007)对监管部门、采购方、供应商三方进行博弈分析,构建了反寻租目标体系。但这些论证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下进行博弈

分析。本文尝试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政府采购中监管部门和采购方的行为选择,强调动态性,找出影响博弈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变量,并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二.政府采购寻租监管的三方模型

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本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经济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委托机制、监督体制、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存在权利干预经济、监管缺失等情形经济论文,这些将会产生权力寻租。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包括设租与寻租,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1]。政府采购中的设租是指采购方利用权力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控制,人为设置障碍,进而营造获得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与条件;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是指供应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供应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2]。政府采购的寻租行为导致政府开支扩大,纳税人负担加重;导致行业垄断,阻碍技术创新;影响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导致寻租供应商与非寻租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失衡,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紊乱;滋生集体腐败乃至行业腐败[2]论文下载。

政府采购在具体实施中会涉及多方行为主体,下面以监管部门、供应商、采购方这三方设立博弈模型,模型的假设如下:

1.假设监管部门不与采购方和供应商寻租,供应商和采购方可以选择寻租和不寻租两种行为策略。

2.假设采购方接受委托购买一批商品A,A的市场价值为V;实际的采购价格为Y;供应商行贿金额为R;监管部门的稽查成本为C;监管部门证实违规成功的概率为p,证实违规失败的概率:(1-p),其中证实违规成功情况下监管部门对采购方的处罚为KR,对供应商的处罚为L(Y-V),其中K、L为惩罚系数;一般情况下Y-V-R>0。

3.各博弈主体的收益分别是[3]:

(1)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不稽查,则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支付分别为: R,Y-V-R,-(Y-V),供应商的行贿成本或采购人员收益R和寻租者收益(Y-V)独立于模型之外,本文假设R,(Y-V)为固定值。

(2)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但不成功,则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支付分别为: R,Y-V-R,-(Y-V)-C。

(3)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且成功,对采购方收益R处以K倍罚款,对寻租者收益Y-V处以L倍罚款,则三者支付分别为:-(K-1)R,-(L-1)(Y-V)-R,KR+L(Y-V)-C。

(4)采购方和供应商不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不稽查,三者支付分别为0,0,0。

(5)采购方和供应商不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三者支付分别为0,0经济论文,-C。

在上述假设之下,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三方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三方的支付矩阵

 

 

 

监管部门稽查

监管部门不稽查

 

 

证实违规成功p

证实违规失败 1-p

寻租

采购方

-(K-1)R

R

R

供应商

-(L-1)(Y-V)-R

Y-V-R

Y-V-R

监管部门

KR+L(Y-V)-C

-(Y-V)-C

-(Y-V)

不寻租

采购方

供应商

篇(8)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是一家以油田勘探、开发为主的石油企业,公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开发了苏北、东北和海外市场。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使公司在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应对油田企业的竞争时表现得差强人意,已不适应大型油田企业运行管理的要求,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竞争能力。因此,面对油田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石化华东分公司如何运用先进的采购管理理念。迅速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物料成本,加强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作用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供应链企业间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料供应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功能是供应商与企业之间至关重要的连接,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的短期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率、降低库存量和降低周转时间上,长期战略目标则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整体供应链利润。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通过采购管理增强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企业的敏感性和响应性。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以外部资源管理为工作重心;面向过程的采购管理;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双赢伙伴关系;信息化采购。

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现状分析

(一)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现状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目前国内主要在江苏、吉林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外部市场有西北油田分公司、东北分公司等;国外市场主要在加蓬、哈萨克丝坦等。采供中心负责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公司从2005-2008年的采购工作量为2.5亿元、3.2亿元、4.1亿元、5.2亿元,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采购品种多而杂,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施工队伍比较分散、距离远,物资采购供应管理面临新的课题。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目前的采购模式主要有总部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3种模式。关键物资如石油地质专用管属中石化总部集中采购。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ERP系统生成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订单,通过中石化电子商务网报中石化物装部统一采购。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60%,采购的金额多,采购的量大但采购的品种少;主要物资如油田化学剂、无缝钢管、三抽设备等属中石化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由中石化华东分公司ERP系统生成订单,通过中石化电子商务网报中石化物装部批准后在中石化物装部认可的供应商名单内采购,采购的物资与生产直接相关;一般物资如工具、生产辅助材料等,由企业自采,采购量占总采购量的15%,采购的金额不多,但采购的品种十分的多而杂。表1为中石化华东分公司2008年部分物料采购数量。

(二)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购策略存在的问题

中石化华东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采购策略上进行了多次改革。但这种改变比较随意、缓慢,没有系统性。总体来说未能及时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当前供应链发展环境下,如何建立适应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供中心特点的供应链采购供应管理模式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1、采购模式调整的问题。目前网上采购的3种采购模式:直采、组采、自采。直采、组采是管理的重点,对各类物资采用的采购模式物装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总部最近在2008年上半年对钻具从直采调整到组采,此种采购模式的调整存在以下问题:(1)从计划的提报上。目前中石化华东分公司油田企业有存续和上市两块,存续和上市的关系由于利益的不同一直比较紧张。钻具计划的提报与油、套管不一样,钻具计划由存续提报,供应部门通过对计划的整理、编制和确认后,报总部采购,供应部门对计划的管理相对较弱。如果钻具从直采调整到组采,供应部门对计划的要求、控制可能进一步降低,计划的临时性和随意采购的比例将增大。采购的成本就会上升。(2)从合同、结算上。中石化企业现在都在实行《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对产品的合同、结算规定是比较严格的。钻具组采后,合同、结算就在二级单位的供应部门执行,而钻具的采购金额相对高,一个产品的合同(超过30万元)的签订需由项目实施部门、计划处、财务处、法律事务处及主管领导的审批签字后才能实施,结算也是如此。而此项工作快需1―5天,慢需14天。如果合同签订慢,供应商就无法安排生产,交货期就会推迟。从而影响到生产。另外,总部规定的钻具供应商对资金回笼也会存在顾虑,因为各油田企业的情况存在差异。由此,建议对大宗物资的采购以直采为主。

2、竟价采购的操作问题。竞价采购以电子商务网为平台,为企业和中石化一级供应商创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作为企业希望参与竞价的供应商越多越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以下问题:(1)供应商对参与竞价采购的热情不高。对竞价采购的产品采取不报价的态度,有时由于参与竞价采购的供应商未达到3家,而使流程无法继续。(2)竞价采购中标的供应商对竟价中承诺的交货期有时无法保证。(3)参与竞价采购的供应商串通报价,故意提价。

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与采购商、供应商有关,与市场活动也有关。本文在分析工业采购需要考虑的要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管理原料供应货源的办法或技巧。

三、供应链环境下中石化华东分公司的采购策略

由于油田企业的特殊性,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采购物料品种繁多,各种物料的采购金额大小、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供应市场的状况千差万别。要使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维度对采购物料进行细分,进而根据每个物料的定位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资源管理在不同物料上的分配更有效,从而使企业实现效率优化的采购供应。针对2008年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部分物料采购列表,应用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策略对其进行分析。

(一)战略性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战略物品采购策略――双赢策略。油田战略物品的特点是品种数量少,但采购额大,供应风险高。如套管和油管,其质量的好坏对油田的钻井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旦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油井

报废,造成上千万的直接损失。套管和油管价格水平的微小变化立刻会对钻井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供应商市场的发展进行密切关注。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钻井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还能取得更好的钻井生产设计和对钻井生产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从中石化华东分公司2008年的主要物料采购数量来看,适合采用战略性物料采购策略的有以下物品:套管和油管,该类物品目前的供应商主要有宝钢和天钢两大公司,必须通过与两大公司合作,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钻井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和供应商的双赢。

(二)重要物料采购策略

油田重要物品采购策略――最低成本策略。油田重要物品的特点是占采购物资的品种比重和资金比重都不大,但对油田比较重要。如钻具由于有3家供应商可以生产供货,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供应商和产品基本可以互换。但是由于钻具的价格比较高,其采购成本降低对企业的贡献仍然是较大的。对此类物品的采购策略一般是以竞标、投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适合采用重要物料采购策略的主要是钻具,目前主要是宝钢等供应商,应该以竞标、投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签订中短期合约,建立采购优势,在保持要求的质量水平和供应的连续性下。优化订货批量,降低库存。

(三)瓶颈物料采购策略

瓶颈物料采购策略――保障供应策略。瓶颈物品的特点是专用性强、价格低、用量小,但供应市场风险大,对油田生产构成了威胁,其采购策略应该集中于保障供应的连续性。对这类物资的管理思路是:一是降低其供应风险程度。对独家产品应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使其向一般物品转换;二是在不能降低供应风险的情况下,对常用物资,采取战略物品的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保障供应的目的;对不常用的物资。就增加额外的费用,建立保险储备。中石化华东分公司适合采用瓶颈物料采购策略的主要有套管油管附件、支撑剂、爆炸炸药等,该类物料专用性强、价格低、用量小,但供应市场风险大,对油田生产构成了威胁,应该尽量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保障供应的目的。

(四)一般物料采购策略

篇(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41-01

1 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

对供应商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在供应的源头环节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是防止不合格的供应商进入建设企业资源市场的一道“防火墙”。在评价潜在供应商时,最常用的指标有技术与工程能力、制造或分销能力、财务状况、管理状况等。对供应商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与采购、产品实现、设计开发、生产运作、测量控制和分析改进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审和综合分析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物资采购中心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市场分析研究。(2)建立信息渠道。通过各种公开信息和公开渠道获得潜在供应商的联系方式。(3)初步筛选潜在供应商。对重要的潜在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4)试订货。使用试订货法能全面测试潜在供应商的综合能力。

2 建立供应商选择评估制度

供应商选择评估制度主要用于评价供应商网络中的相应成员,从中选择优秀的供应商进行交易,实施有效的事中控制。主要涉及评价和选择的方法、交易前的择优策略和交易过程中的管理三方面的问题。

(1)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基本方法。关于评价和选择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在实际操作中,应在初步定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定量的方法评价和选择供应商。定性的方法主要有:直观判断法、招标选择法、协商选择法。定量的方法主要有:采购成本比较法、线性权重法、层次分析法。

(2)交易前择优选择供应商策略。在采购过程中,可以结合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供应商网络中择优选择供应商进行交易。对于不同类型的供应商有着不同的评估标准,并采取相应的策略。①按照物资类型。如果采购物资技术含量较高,那么在评价和选择供应商时,质量、服务因素权重大,而价格权重较小;而对于一般大宗商品在质量一定时,价格权重较大。②按照供应商类型。对于制造供应商,要考察质量、成本/价格、时间(生产周期、交货期、新产品开发周期)、柔性/快速应变和服务等综合竞争力;对于流通商,则要全面考察其物资供应资源、物流服务综合能力。③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如果需要的物资是供小于求的紧俏物资或不可再生资源,不及时购买就会买不到,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在选择评价供应商时,质量的权重适当放小,否则采购不到,会因小失大;如果需要的物资是供大于求的大宗物资,因为是买方市场,采购时可选择的余地大,要货比多家,在选择评价供应商时可以将质量、价格的权重适当放大;如果需要的物资是供求平衡的平稳产品,评价选择供应商时,质量因素是主要的,其次才是价格因素。

根据上述划分,注意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策略:①规避风险策略。在采购过程中,应遵循“70-30法则”(AB角或ABC角),即将70%业务量托付给主要的供应商,30%的需求量交给第二个(B角或B、C角)供应商。如果前者表现不佳,则由后者取代。②半数采购策略。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半数比例原则,即购买数量一般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以提高供应商适应环境和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③独家采购与多元采购的灵活运用策略。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采取独家采购策略,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单一供应商才是合理的:数量越多总成本越低;质量稳定而且可持续提高;采购企业对供应商具有决定性影响;可使商品的采购、业务流程、迅速配送以及检查工作成本更低;大大降低运输费用;特殊加工业务;可以减少整个系统库存量;可以分摊风险;需要更可靠的、更短的前置时间;市场时间非常紧迫。而多元供应商则适合于:资源匮乏;保持竞争力并且提供后备供应商;满足需求量的要求;避免供应商惰性和自满;技术方法不明确。④交易过程中的管理。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进入正式运作期间,通常采取日常业绩跟踪和阶段性评估方法全面考核供应商运作过程,有采取QCTS加权标准和区别对待原则。3 建立供应商动态考评制度

3.1 供应商考评的主要指标

篇(10)

引言

实际上,物资是各种资源的综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各个企业都需要有物质保障,这也是通过物资采购实现的,供应企业的物资来保障企业供应。物资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是具备增值价值的,而这一点也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的目的之一,增值的这一部分也构成了企业的成本。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任务就是使采购物资的增值最大化。

一、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流程

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就是定制采购计划,其次是选择供应商,第三是确定采购价格,最后就是严格控制入库验收。

(一)制定采购计划

整个企业采购物资流程的第一步就是制定采购计划,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同时也是非常需要经验的环节,制定过程并不是很简单,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丰富经验的员工辅助制定。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制定采购计划的小组成员最好是复合型人才,既可以分享采购经验,还要计划经验。另一方面,制定采购计划之前要与订单部门协商一下时间。

(二)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是现代经济环境下的重要物资采购策略,选择一家优秀的供应商业意味着这个企业就能够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供应渠道。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被选择的供应商影响着,采购项目需要注意的关键点还是比较多的,不仅要关注实际参与项目的供应商数量,还要关注供应商的总体数量,最重要的是关注供应商参与的质量。采购性能是由参与供应商的数量决定的,采购选择性的规格随着供应商的质量性能决定,同时也能够完善售后服务以及获取更加优惠的采购价格。

(三)严格控制入库验收

会计确认的工作依据就包括对于所采购物资的验收,企业的欠债费用以及企业的资产都会根据采购物资的验收情况有所反应。财务部门和采购计划正常情况下都是由验收人员来承担责任的,验收人员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把关,采购单上的质量以及数量标记都要严格进行检验。

二、采购策略内容编制

采购策略的内容编制分为三个部分,根据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审核。主要的目的就是明确审核部门,采购方式多重组和以业绩作为指导标准。采购计划中的有关审核部门要明确采购策略,重要的是配套管理策略要根据界定库存来制定,有时企业的库存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最终责任追究不到负责人,同时对物资周期性的研究可以确定签约验收时间。物资采购能力根据采购策略的明确与否产生最终的计划需求报表。

三、优化物资采购策略

物资的优化采购策略需要根据现代经济环境来制定,再结合已经制定的编制内容来采取详细的计划。

(一)完善物资采购计划

不同的企业根据现代的经济环境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采购计划,只是不够完善而已,预算编制不仅属于一项控制手段,还是一项组织政策。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要根据企业定制的采购计划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优化供应商管理

企业采购的成本以及质量关系着供应商能够合作的时间,供应商的份额分配实际上与供应商的数量选择是离不开的,另一方面,份额的分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棘手的,多家的合作供应应该注意避开渠道多样化。具体的优化供应商管理做法包括获取更多的售后服务以及优惠政策,最好是能够寻求更多的合作供应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企业采购的众多问题中,要进一步优化物资采购策略,与此同时还要加快步伐来加深采购的专业水平,利用企业优质的物资供应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坤华,张宝忠,秦玲.物资采购成本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4,(6):101-102.

上一篇: 全球网络安全形势 下一篇: 采购风险防控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