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的运用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04 10:28: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媒体的运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多媒体的运用

篇(1)

多媒体的出现引发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教育模式的开始,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学生的日常学习模式。凡是亲身参加了这一实践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进入课堂后引起的革命性变化。多媒体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我们老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把老师从繁琐的日常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资源真正实现了全面共享。然而世间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必有弊。本文的主旨就是要对本人日常教学应用实践中发现的多媒体的优势和不足做一个全面的阐述,让科技真正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一、活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对于多媒体的应用教师要因“材”(教材)制宜,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教学。

二、熟练操作多媒体

要想使用多媒体就要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当然并非只是会单纯的机械操作,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操作时能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将操作融入课堂教学程序而不显凌乱。这就要求教师好学多练,提前对所讲内容了然于胸,什么地方该怎么做,有一个大体的“腹稿”。

三、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重探究性

多媒体运用上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所以一张图片、一段动画、一个演示,甚至一句话语都要仔细斟酌,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去探索。

四、注重课件的制作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要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现在的网络资源很丰富,我们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各种我们需要的课件,但如果要把这些课件拿到我们的课堂上用,教师一定要进行二次的整合,要考虑课件的选材和编排是否符合你的教学需要,是否适合你的学生,是否有不必要或不够完整的内容等,根据需要对所用课件进行合理的删减和修改,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比如幻灯片制作、表格设计等,能自己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教师自身应积极努力地学习计算机技术,多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积极参加各种技术性培训,多向身边懂技术的人请教,努力提高自身技术,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课件,当然,如果能掌握更多更好的技术更好,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有目的、有必要,不能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部分老师的课件过于花哨、过于繁琐,因而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比如在我观看过的全国名师赛教的教学视频中,老师在进行浮力教学的引课时为了引入浮力这一课题放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小鲤鱼历险记》中的一个片段,一段是教师录制的自己在水上玩水上步行球的视频。从备课过程看教师的负担特别重,如果教师的准备成了负担,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精力,或者是严重干扰了他的精力用在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没有这个必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没有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教师用自己的体验代替了学生的体验,问题没有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一类现象发生,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盲目地使用教学课件,应关注其使用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篇(2)

在一年级的课堂中,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迎着数十道灵动的眼神,我感觉到身上的压力。伊始,我很认真备课,热情对待他们。然而,课堂上他们怎么如此躁动?如此爱分心?他们的热情持续时间怎么如此之短?我充满苦恼。我想,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吸引住他们。于是,多媒体教学被我引进了课堂。

多媒体秉承了时展的内涵,也是科技进步的标志,在现代化的学校内势必得到推广。《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传统教学难以完成,而多媒体就能为此提供技术支持。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体味、思索,能逐步形成初步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形势,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不断深入的了解和实践中,我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让我更好的走近学生的内心,体味孩子们单纯而又快乐的思想。于是,我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了几点感悟。

一、吸引注意,引发兴趣,快乐学习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特点就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他们正是通过自己对现实的认识来接触新的知识,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虽然与此同时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能持久,容易分散。但正是他们凭借兴趣学习这个特点,使我们有了切入的时机。只要能吸引住这些灵动的眼神,课堂就将不再沉闷,不再枯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满足兴趣学习的要求。

绚烂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妙趣的游戏,这一切,在一年级的学生眼里,无异于一场饕餮盛宴。依旧的躁动,那是源于激动;依旧的争论,那是源于快乐;依然的灵动,那是对知识真正的渴望。他们看到了什么?是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爱吃的水果,是他们热爱的动漫,是父母和他们一起生活的画面。这样的课堂,他们的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能不充满兴趣吗?能不快乐吗?快乐的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在我的课件《6、7的认识》里,运动场的画面里出现的是他们自己的身影,算算几个本班的同学?分享苹果的是喜洋洋和灰太狼,问的问题是:“你们希望谁更多?那么该怎么办呢?”……熟悉的生活,喜爱的动漫人物,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二、动静结合,启发思维,简单学习

多媒体还能带来动态教学。传统教学中,静态呆板的板书,难免枯燥无味。尤其一年级的学生刚好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抽象学习自然会使他们觉得难度大、枯燥、兴趣缺失。如能适时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功能,就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静止的书本人物,可以“活跃”在屏幕上;静态的图画可以像流水一样变化移动;不会说话的“水果先生们”能大声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色彩、速度、对话,抽象的事物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在孩子们脑海里慢慢具体化。他们会随着情境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三、增加容量,整合资源,充实学习

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平台,为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同时将语音、图像、视听等集于一体,有效的利用时间,增加了堂课教学的容量。这对知识量不断增大的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将自身的矛盾思维以及逻辑性思维进行有效整合的上佳途径,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和提高。

作为新时代的一位年轻教师,我更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琢磨,不断研究,克服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传统教学有效结合,不断完善,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多媒体使用过程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有效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可以说原来教师用来板书、辅助讲解的教具准备等的时间被有效利用起来。过去教师边解题边讲解浪费了诸多的教学时间,而利用多媒体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留给学生思考,增加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时间,丰富了学习资源,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个人认识的形成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而对教师来说,为教师获得了更多自由讲解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的自主性也会有很好的促进。

2.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数学,很多学生一提到,普遍认识都是即抽象、又单调。爱学的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享受探索的乐趣,但对于一些没有兴趣学习的学生,数学课就是两个字“难熬”。而多媒体走入数学课堂,则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影像、音乐、图片和文字等服务教学工作开展,为学生创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被动地吸引变为主动地欣赏,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愿意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3.操作性强,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高中数学学习,以学习概念为先,但任何概念都是实践的高度概括,抽象、理解存在困难。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将微观的现象进行宏观展示,利用影音进行情景烘托,从而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更有体会。像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就可以配上醒目的颜色,在其殊展现,由浅入深地学习。那些重难点的学习,通过有层次的学习,认识的一点点推进,重点加深印象,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中提升认识、突破难关。

二、高中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的三种模式

1.探索型教学模式,以创设教学情境为中心

探索性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辅助学生的思考与联想,像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学习,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质疑、探索,并进行自主的表达,之后再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机会,共同努力把所学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像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师就可以模拟商品价格竞猜,先由情境烘托,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再进行自主思考,团体讨论,教师最后总结,教学过程紧密有序,质效明显。

2.演示型教学模式,以课件演示教学为中心

演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将多媒体代替板书,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素材库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软件展示,这样节省了部分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比如说一些数学学习中抽象、难懂的内容,就可以利用图表、动画等演示点线的动态变化。这样的展示形式以激趣和加深学生印象为主要目的,也是多媒体运用中最多的内容,很适合一些需要学习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内容,如学习空间几何的位置关系、函数的周期性和最小正周期,但局限性在于只是演示。

3.研究性学习模式,以整合信息资源为中心

研究性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确定专题研究,教师充当的是引导、引发学生思考的角色,力求让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些需要的是学生对研究资料的认真阅读和对延伸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重视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而专题展示利用相关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水平。缺点在于学生太多的班级时间是问题。

三、高中数学教学多媒体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对待课件制作

多媒体课件是展开多媒体教学工作的标准配备,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教学载体,因此在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上,教师一定要认真准备,精心思考,要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有效地展示出来,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为课件制作提供技术支持。而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也要走出课课多媒体的误区,一方面不符合课程需求,另一方面制作压力大,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如果只是从教材上生搬硬套放入多媒体模板,反而浪费。

2.教学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设计课件、辅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并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意见反馈,在不断改进中得到长足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表现和知识水平等内容的了解,创造出充分能带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课内知识增长的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3.要做好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虽然其具有信息量大的优点,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则会导致学生接收信息量过度,速度偏快,让学生难以接受。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做好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工作。板书教学不是没有积极影响,比如说讲到教学的重难点,这时就可以将重点概念列于黑板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行长时间的视觉影响。

篇(4)

1 影响体育课教学的因素

1.1 学校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影响体育课的效果

不管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上级的文件如何提倡,落实到地方的学校的时候,从内心深处总会自然认为体育是“小科”,可多上可少上,可早上可晚上,甚至是可上可不上……虽然近几年,这种认识的随意性减少了很多,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失”,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日常的分工和教学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1.2 社会上的认识误区间接影响体育课的效果

如果告诉一个家长他的孩子旷课了,他一定紧张地问是什么课,而如果知道是体育课,那他一定会长出一口气,潜意识中认为:噢,原来是体育啊……也就是说,社会上很多人对这门课程都不够重视。

1.3 教师的喜好、特长和年龄等因素,也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效果

体育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这往往和教师的喜好、特长和年龄密不可分。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 多媒体引进体育课堂,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1 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走过场,本着恰当、实用的原则运用多媒体

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多媒体的运用上,一定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例如,笔者在给新生教授广播体操的时候,根据一节课的容量,从整段视频资料上截取2~3节体操,然后有针对性地把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做成慢动作,给学生示范后,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身体力行。这样既节省了放整段视频的时间,又收到“教学内容集中”的效果,整节课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2.2 多媒体教学最好在室内进行,因为户外的光线强,即使运用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笔者有两种情况能用到多媒体:一个是理论课,另一个是实践课之前。但要注意在时间上的控制,因为体育课主要还是在户外进行实践,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要在学生最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来进行。

例如,笔者在讲授“跨栏”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先利用PowerPoint制作几张幻灯片,通过自己制作人体简图分成起跑、助跑、跨栏、栏间距调整4个部分,分别注上重难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等。它可以通过慢放、倒放、停放和快放等手段对整套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教师可以在一边进行从容的讲解说明。再从大赛中选取一段刘翔的比赛播放给学生看,其中有成功和失败动作的对比,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动作概念。这样从理论上讲解了动作要点之后,再接着进行户外的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2.3 在应用课件之前要明确一点:是人在运用课件,而不是课件在牵制人

多媒体课件只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不能充当放映员,学生也不能只顾欣赏多媒体课件上的精彩内容,而忽略了对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乒乓球的知识的时候,为了丰富本课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讲明要播放的课件的目的,设置一组与“乒乓球”知识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有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播放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重温精彩的比赛场面。这时,笔者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 小结

总之,多媒体是辅助体育教学的,它作为奇妙的教学工具,为师“教”生“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体育活动为主,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多媒体教育为辅。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学校体育服务。要牢记一点:“体育”是方式、手段,全民健康才是最终目的。

篇(5)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情感的表现,“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教学用具具有浓厚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表现为个体对某些事情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社会知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只是讲解,是难以吸引学生的,从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运用多媒体演示,将他们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在体育室内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着手,进行科学分析、因比,对学生体育技能掌握、单项技术突出发挥重要意义。并紧扣教材,精心设计出多媒体形象,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形象逼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一新生的广播体操的学习,通过播放广播操视频,让学生可以仔细揣摩每个动作形成的全过程,并把整个动作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基本动作,由于声情并茂,讲解透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就为下节室外课做好了前期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学生 就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体育课单项中的“跳高”,课前我利用录像放映跳高的慢动作,使他们清晰的看到各个动作的前后衔接,教学的重难点被细化、简单化,学生能很好的接受并掌握。通过录像教学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我所教的年级在校运会和市学生运动会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还能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更能很好解决各个问题,突破难点,分散各个动作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讲解蹲踞式跳远时,最难掌握的是展髋、收腹的动作,这既是蹲踞式跳远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这个动作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的即使都是瞬间完成的,教师在上课时,仅靠动作示范和讲解,学生依然还是不得要领,不能理解,不能把握动作的正确要领,然而教师也不可能在起跳后停留在空中进行动作讲解和演示,这时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各个技术动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利用录像进行技术动作的拆分,利用动作“慢放”来展示各个技术状态的连续过程,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抓住动作关键部分讲深、讲透,学生也可以从慢镜头中清晰地看到示范者各个部位(包括手、胸、髋、腿、脚等)依次腾空落地动作,尤其是空中的展髋、收腹动作,从而加深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各个动作技术要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录象中的各个技术环节,进一步提高动作的正确性,进而达到动作定型。又如: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单手肩上投篮是应用广泛的技术动作,要使学生掌握这一技术,并提高学生投篮技术,光靠老师的示范讲解是不够的,因为投篮需要掌握即使动作,瞄蓝方法外,还要了解与投篮命中率有关的抛物线和球的旋转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知识。然而传统的教学中,都是靠老师在教学中讲解抽象的内容,和投篮示范,学生不易掌握。所以我在室内课时就绘制好幻灯投影来讲解分析与投篮有关的抛物线和球的旋转力,这样上室外课时就容易讲清楚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出手动作、出手角度、瞄蓝方法等等。

三、采用媒体手段,让美育与体育相结合

篇(6)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和再加工,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形象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教学中,当遇到教师不易讲清和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与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有效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并能化难为易。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与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学形象所包含的意义,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现代化教学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大脑的开发,智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有效的途径,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来充当教学的主角。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高涨,就更能深刻地体会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好适合的问题,针对文章的主旨及知识构建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搜集材料,然后展开讨论,整理成文,互相交流。因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资料有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网查找资料。通过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让学生积累材料,进行自主探索、研究。

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出示了探究性练习题,提示:在对全文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请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1)作者为什么要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2)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回答。(3)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呢?(5)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构想呢?如何表述出来?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自主地进行探索、研究。

四、运用多媒体,增大容量,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语文知识有繁、多、杂的特点。如果学生不注意方法,学起来就可能会逐渐感到困难,甚至渐渐失去兴趣。由此我发现,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言、文字的环境中,让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大课堂容量,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给学生更多地听说训练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效果更好。

篇(7)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来改变美术课堂教学,使枯燥单一的教学环境,变成学生喜爱,可以全身心的融入的课堂。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成为当今学生最喜欢,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我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中,将听,看,说,画等多种形式融于美术课中;也就是结合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做出课件,在轻柔的音乐伴随下,观赏图片,相互讨论,发现解决问题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经过多次尝试后,我发现多媒体与课堂的紧密结合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富有动感的课件轻易地解决。还可把教师的板书、板画、作品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一、运用多媒体, 为欣赏课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高中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中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的欣赏和评论, 其内容涉猎广泛,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此欣赏课内容分布于各个年级教材中。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须搜集大量教学挂图,制作幻灯片,在讲课时还要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不少教师觉得出力不讨好,学生也感觉非常乏味,融不进去,所以很多老师畏惧上欣赏课。但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就大为不同了。只要教师把美术欣赏课件输送到大屏幕上,伴随着图象、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多种形式相结合,显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有些知识点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难题,为提高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更全面的保证;在高中美术课中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打破时间、空间、地域、民族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里漫步,在自由的空间里飞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美术素养

在课堂里,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点,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时,如果只是简单的欣赏图片,即使老师再费力的讲解,学生也会感觉枯燥无味。但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效果就会大为不同,可以通过制作flash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建筑的结构,也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另一种途径是下载相关的精彩视频,通过多媒体更为丰富的古代建筑形象和典故知识,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感官调动起来,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大大激发了学生了解欣赏古建筑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寻找不同国家古代建筑的图片、录像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将人类文化一点一滴的渗透在美术课堂中,尊重文化,感受文化,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长期以来,学校大多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其审美性的特点比较忽视,多媒体教学正好弥补和满足了这一需要。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也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样无形当中更会增强学生的兴趣,而这些要求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无法完成的。这些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设备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达到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目的。

篇(8)

在全面推行教育革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需要美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利用电化教具能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审美环境,能营造美的氛围,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真,可以展示全图,能作局部放大欣赏。例如,在某市级公开课上,施教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扬·凡·埃克的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时,原作在画面墙上的小圆镜里精描细绘的画外景物,从教材上很难看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地观赏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作者的画风是受传统细密画的影响,以及油画所具有写实表现力的特点。在工艺美术的服饰和广告作品欣赏时,如果让学生只限于欣赏教科书上静止的画面,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而用多媒体播放课前编辑好的时装表演和动态广告给学生欣赏,更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达到高效能的欣赏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促进信息传播,扩大知识层面

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具能增大信息的传递量,能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为教学快捷地提供课堂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要求。比如,在市级美术评优课“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中,某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时,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动静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取得了优异的课堂效果。课后交流时,该老师详细阐述了她的教学思路:由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远离学生生活时代,且是不同国度,我就充分运用幻灯机幻灯片的流动,带领学生穿过时光隧道,走进那14、15世纪的欧洲,领略其辉煌的美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不必花费太多语言,学生便一目了然,且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

三、降低学习难度,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电化教具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听某位老师讲解“线造型——禽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禽鸟的动态规律,他设计了一组投影片:用剪刀将明胶片剪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椭圆,小椭圆代表小鸟的头部,大椭圆代表小鸟的身体,再剪一个扇形代表小鸟的尾巴,然后用铆钉将头部和身体铆起来,使头部能自由活动,最后再将身体与尾巴用铆钉连起来,这时移动它们的位置,小鸟的动态规律尽收眼底。他通过电教媒体的运用将教材内容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形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篇(9)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虽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使审美教学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是我常用的教学手法。下面是我应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点滴感受:

一、采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表现欲望

我非常喜欢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一句话:“一个做教师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之前,必须使学生渴于求得知识。”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所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抱怨学生不爱学习,课堂教学很难进行。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渴于追求知识,我想这些问题便可是以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多媒体教学手法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丰富多彩的线》这一课时,我运用了PowerPoint辅助教学。插入音乐、揭示课题:立体紫红色的课题从屏幕中心由小到大,随着优美、深远、动听的乐曲,推出 “丰富多彩的线”六个字的课题。此设计效果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催人振奋。接着播放有关线的动画片,一幅幅精彩画面,展示着现实生活与艺术中各种各样的线条,丰富多彩的线条打扮着生活、装饰着艺术、表达着情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随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愉快地拿起画笔,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线”的绘画中。

二 、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培养学生的丰富联想

在美术课件制作中,为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我精心挑选适当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欣赏的名画的同时又能欣赏优美的音乐,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欣赏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时,配上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柔婉优美,流畅多变富于韵味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从画面上更能领略到咫尺之间有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的特点,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和平、安宁的思想感情。再如在欣赏五代时期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时,作品中人物聚散有致,场面有动有静。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的重复出现,各个突出,神情描绘自然。我为之配上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汉宫秋月》,幽怨悲愁的音乐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寂寞清冷、内心无限惆怅的生命意境,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种配置可以烘托主题背景的音乐课件,启迪了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达到了加深欣赏深度的目的。

三、采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抽象理论

在美术教学中,遇到理论性问题,教师常常用需要用很多抽象的语言来向学生表述,而效果往往仍不尽人意。如果在多媒体课件插入一段适当的二维或者三维动画,使抽象的概念化、具象化,就能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比如:在《色彩的世界》一课中讲到,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大部分学生一时不能理解。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一个人背着一个白色的木块走过,神情很轻松。又背着一只同样大小的黑色木块走过,看起来又累又重。”画面夸张,以说明黑色比白色给于人以更大的沉重感,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不同的色彩是如何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的。从而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篇(10)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而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同时为其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RichardE.Mayer(2001)通过调查证实了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教学效果更佳,见图1。图1: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柱状图的白色部分为传统教学模式下(讲授文本)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黑色部分在教学中为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文件产生的答题正确率,后者的正确率普遍高于前者。可见,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环境适应性要求很高的交替传译课程来说,其训练更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RichardE.Mayer2001)。

二、将多媒体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有以上优势是因为其背后有诸多教学理论的支持。首先,学生需要通过处理信息内化所学知识,而这一信息处理的过程能够在多媒体的参与下更加高效。其次,对多媒体的利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M.Gagn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于解释学习过程(DuanLian&SongXiu-zhen2011),如图2所示。学生的反应与教学工具的使用最终需要以信息理论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将信息理论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图2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从实时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过程,该过程是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的重要步骤。传统课堂中单向的信息传播很难使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实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多媒体材料却能够将课堂知识与认知互动“打包”在一起,为长期记忆的形成“添砖加瓦”。例如,硬件方面,大学英语“交替传译”课一人一耳机、一人一电脑、一人一话筒;软件方面,运用师生互动软件:讲台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员软件直接控制所有学生的电脑,而且可以在学生练习时计时,控制学生练习的时间。录制结束后,教师能够选择任意学生的录音播放。这一环境直接模拟交替传译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形成长期记忆的最佳状态。(二)多媒体教学理论。RichardE.Mayer(2001)提出了诸多多媒体教学理论,如时间接近理论(TemporalContiguityThe-ory)、相关理论(CoherenceTheory)、形式理论(ModalityTheory)等,它们同样也适用于“交替传译”课程教学。时间接近理论是指文本、图像、视频在时间上同时使用比相继使用的教学效果更佳。在实际交替传译现场,译员需同时处理当场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因此,在“交替传译”课上,同时呈现所有的教学材料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熟悉现场操作,积累经验。相关理论认为不相关的文本或图像反而会减弱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学中所选教学材料具有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效果。“交替传译”课程大多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如环境工程、生物科技、建筑知识等)展开,而每堂课上用到的多媒体材料也紧扣主题,无论是练习音频,还是科普视频,亦或是课外拓展资料,无不紧贴每一课的主题,这样的高度相关性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将实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能力。形式理论提出利用视频材料中的直接音频材料比字幕材料的教学效果更佳,认为学生直接听视频中的台词比看字幕学到得多。“交替传译”课堂旨在培养能在现场通过听进行翻译的译员,现场翻译所能凭借的唯一实时材料只有讲话人的发言,因此,译员最需要训练的是英语听力。教师在课堂上所选用的视频不应带字幕,相关拓展视频也需舍弃字幕,以达到一定的听力训练强度;在课后,也应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避免参考字幕。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已不新鲜,但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何影响学习效果及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三、“交替传译”课堂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 教学实习小结 下一篇: 网络的防范措施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