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9 11:49: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HACCP起源于40多年前美国宇航局为其太空计划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由于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逐步被移植和推广到民用食品工业。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组建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予以采纳和推广,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可。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相继颁布并实施了HACCP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将是否通过HACCP认证作为食品的市场准入要求,尤其是作为其他国家食品的准入要求。
1.1 HACCP的原理简述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
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国际公认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其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克服传统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的许多局限性,通过找出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中潜在的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3个角度上可预见的危险,对此进行分析并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运用现代设备及技术对发现的危害进行人为控制和处理,从而避免在事故发生后再寻找原因,将食品危险性降至最低。HACCP是由预防性措施构成的体系,由7个基本原理组成:进行危害分析(HA)、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CL)、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MONITOR)、建立纠偏行动计划(CA)、建立验证程序(VERIFICATION)、建立文件盒纪录保持系统(RECORD)。其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HACCP体系的核心。HACCP的7个原理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图1 HACCP 7大原理关系图
1.2 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
基于HACCP的应用原理及食品冷链物流的开展目的,将HACCP体系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生鲜食品不同于其他非易腐性食品,其品质保障来源于供应链整体。HACCP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将分步分点控制冷链物流中的各个食品运送处理环节:将食品冷链物流流程分环节进行食品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对食品运输过程中导致食品损害的步骤或工序进行控制,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的发生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建立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保证HACCP体系有效保障所运送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效率及开展意义,杜绝食品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中国是一个食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大量的牛奶及豆制品等农产品仍在没有有效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导致各种食品细菌、微生物含量超标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疾病的传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民众及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大多数消费者及经销商对其所购买或销售的食品质量要求只停留在看得见的品质上。食品冷链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生鲜食品经销商和消费者不能意识到保障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对相关食品安全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未能合理保障自己及他人的权益,食品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2.2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食品安全法》《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仓储》等相关法规制度,但国家冷链体系的实行规范与标准尚不健全,未制定与落实食品全程冷链各环节温度及环境的监控标准,使得冷链运输中的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包装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保鲜和冷藏制度等未被规范化,不能有效克制冷链过程中食物的腐败串味,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标准。HACCP在我国主要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食品的运输和流通环节应用较少。食品的品质保证来源于供应链整体,将HACCP体系应用于冷藏冷冻食品流通领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2.3 政府重视不足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制度的推行及落实离不开政府的监管。目前,国内越来越重视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冷链物流的相关制度制定及落实,但其重视力度仍然不足。对于HACCP体系的认知和运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4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汽车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比例的0.3%,
冷藏汽车为3万多辆,并且大多数是比较简陋的改装车,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0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铁路冷藏车辆占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的2%,仅为6970辆,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冷库总容量仅700多万m3。
2.5 物流信息体系不完善导致质量安全无法追溯
目前,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全程食品冷链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尚未建立,相关部门对食品冷链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较弱,食品质量安全难以追根溯源;食品冷链缺乏基于安全性的质量安全和实时跟踪,致使冷链物流的信息不对称;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冷链食品的在途质量、反馈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工作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导致物流流程设置不合理,HACCP的安全控制点无法清楚确立,食品损耗严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未能切实了解其流通过程,无法明确食品的清洁及品质状况,也致使部分劣质食品的消费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6 缺乏专业人才及相应管理素质
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工程,其运作流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纪录,需要有领导者、负责人、实施人员和所参与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技能、不能正确理解HACCP体系等,都会使HACCP体系在实施中产生各种问题。
2.7 HACCP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认知不足
HACCP体系引入食品冷链物流过程已非一种新的尝试,但对其是否能有效适用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并在其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用以证实其在食品冷链物流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得该体系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得到人们广泛的认知和肯定。
3 基于HACCP体系的食品冷链物流对策
3.1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并推动HACCP在食品冷链中的应用
为促进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品质的安全,政府及相关单位可联合媒体等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在民众间的宣传。消费者是冷链服务的食品的最终购买者,政府及相关单位可通过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渠道让消费者了解怎样选购优质的食品,关注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运送过程,杜绝劣质食品的消费,从根源上提高物流企业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管理。通过在民众间宣传、普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在冷链运作中的原理和重要性,将食品是否得到体系化冷链的保障作为食品安全的一个标准,从而促进该体系在冷链的有效应用与运作,最终达到抑制食品安全问题和食物浪费现象的发生,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3.2 推广及标准化HACCP体系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建设
HACCP在当今发达国家的食品相关行业间早已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食品加工及运输整个供应链上有效控制了食品的安全及卫生质量。HACCP监控整个食品供应链,预防性防止和控制食品被污染和损害全过程,比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更完善、更系统、更合理。我国应加快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中的标准化建设及应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自身冷链物流现状,制定适用的HACCP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
3.3 加强政府工作建设并提高宣传及管制力度
作为食品冷链物流建设的宏观控制手段,政府可设立冷链市场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以减轻企业的前期投入负担。政府应提高HACCP体系的宣传工作,亦可学习国外企业,将HACCP体系的建立作为一个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各类食品冷链行业中HACCP体系实施指南的制定工作,使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的HACCP体系有依可循,使食品物流企业规范化发展。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物流技术的运用
针对目前冷链现状,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扩大冷库的建设,购进先进安全的冷链基础设施及运送设备,提高全国冷藏运输车的保有量,升级并淘汰部分使用年限超标和技术落后的设备,研究并引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利用RFID、GPS、EDI、POS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无缝监管和应用,发展现代化、专业化的冷链建设,保障运输食品的质量安全,保障HACCP体系在冷链中的有效运作。
3.5 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的管控和发展离不开真实有效的信息传递。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需要得到完整信息链的支持。国家应加强物流的信息平台建设,设置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及反馈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全面、及时、科学地搜集、加工、分析和食品各环节的储存及运输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对HACCP在冷链物流中应用所产生的各个执行数据进行记录,实现承运企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市场及顾客间的资源共享,为HACCP体系的切实运作和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最终达到构建安全有效冷链物流运作机制的目的。
3.6 物流人才培养是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冷链物流中管理人才和工程人才的缺乏是限制冷链物流快速发展和HACCP体系有效运行的瓶颈。冷链物流及HACCP体系是复杂繁琐的工作程序,员工若未能得到较好的培训,不具备实际操作及管理的相关素质、能力,会导致HACCP体系在物流过程中的空悬,使得真正的潜在危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制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企业可积极开展在岗人员充分及连续的职业培训,并增加一些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政府可设置专业的食品冷链HACCP应用第3方培训、咨询、认证机构,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应的从业经验的专业从业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确保HACCP在冷链中有效运作。
3.7 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好坏的评价机制
相关企业在应用和不断完善HACCP体系的过程中,可对其所运输的食品损耗率、总体品质上升或下降率、销售商及消费者对所运食品质量的反馈情况进行明细记录,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数据信息报告统计,以验证HACCP体系在现实国情及物流运作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某种程度上亦可为HACCP在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契机。
4 总结
中国是食品生产大国,食品的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冷链运输是保障食品数量及质量的必要途径。着眼于当下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引进了HACCP体系及原理,系统性控制并解决食品运输过程中的不足。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完善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食品数量和质量势在必行。为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大力推行HACCP管控体系,普及HACCP知识及运作原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加强HACCP体系在冷链物流中的研究深化和实践。国家应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及信息平台建设,建立HACCP在冷链物流应用中的好坏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推动HACCP认证,应充分认识到HACCP体系对降低食品危害风险的显著作用,将其有效运用到食品流通过程,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蔡国平.HACCP及IS9000的知识简介[J].四川畜牧兽医,2004,31(2):
36-37.
[2] 张月华.HACCP检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J].物流工程,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ch a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discus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从以往的只注重商品数量逐步过度到关注商品的质量,进而关注生产商品的整个产业链是否环保等方面来,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冷链物流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专业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
1.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家庭[1]。
我国关于冷链的定义: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首先冷链是一条供应链,它涉及各个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主体,既有供应的源点也有消费的终点,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其次冷链对温度有控制,要适于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最后冷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硬件即是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软件即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和规范、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技术和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人。
1.2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
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或有温度控制的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物品所需的生理温度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物品的品质、营养、安全性等要求。目前,冷链物流的使用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药品、血液、疫苗以及部分工业用品[1]。从中可知,冷链物流的使用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即将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冷链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冷链物流即指农产品冷链物流。
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和管理,现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链,使新鲜物品的冷藏运输率及全程冷链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起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已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且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发达,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连通度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2.3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装备都相当完善。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冷链运输率和全程冷链率都较低、冷链物流技术较落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耗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
3.1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冷链物流设施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两个方面。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面,水路、航空所占比重较少。而我国的公路、铁路冷链物流设施都比较短缺,部分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衡,亟待更新改造。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占公路货运汽车总量的0.3%,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冷库结构布局不合理,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建设,轻视中西部地区冷库建设,导致冷库总规模和结构分布都不能满足需求。
3.2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冷链物流设备简陋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冷链设备和冷链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上来,导致我国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在低位运行,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3 专业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涉及种类庞杂,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性质不同,对温度和时间性的要求不同,且物流运作模式也大相径庭,况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专业的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3.4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运作难度大,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普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普通物流转过来的,不仅不熟悉产品的特性,而且对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缺乏基本的了解,极大地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5 冷链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冷链物流管理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冷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向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平均GDP增长率近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一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而城镇化水平与冷链需求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城镇化水平越高,居民对冷链的需求也越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是农村居民的4.5倍,随着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对冷链易腐食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4.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4.3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4.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灵魂”,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和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改善[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目前,我国已规划建立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使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RFID、GIS等技术,以实现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性。未来,随着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4.5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网络电商的迅猛发展,全国涌起一股“全民创业”的浪潮,许多农民也加入网络电商销售行列,越来越多农产品掀起销售热潮,狭义的新农人,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人,其核心是“互联网+农业”,新农人的崛起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的发展显的十分迫切。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一)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目前,福建省物流产业的发展显现出“四快二好”的良好局面,即“物流规模增长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运作基础设施进展快、物流企业发展快、物流项目建设进展好、区域物流合作势头好”。但就农产品物流而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整体滞后,福建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近来,我省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关注,在各种发展物流的战略规划中都提到了农产品物流,同时关注到了冷产品流通中的物流问题。福建省至今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的发展滞后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无法适应“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损失加大。
(二)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体系,损耗成本制约“新农人”的创业需求。全省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微乎其微。硬件基础设施落后,支撑“新农人”工作的速递行业众多,仅顺丰物流有相对匹配的冷运,但冷运环节衔接不紧密,需低温运输的农产品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依然损耗较大而且成本较大,不利于冷产品流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供应链中任一环节的操作不规范都会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例如超市的冷藏车卸货时间慢就会导致冷藏品温度不符合要求产品最终到消费者消费环节时,产品的质量和口感都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2.农产品冷链中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随着“互联网+农业”时代的到来,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对冷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整个供应链的监控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成本很难估计。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虽然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但许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够,信息平台仅停留于最基础的功能如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以及展示企业形象,大多数农产品物流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人才匮乏。福建省各所高校中福州大学拥有我国第一个并且唯一的物流管理博士点,省内11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类本科专业;45所院校开设物流类专科专业7个,现有在校生16400余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每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质量和流通效率的降低。根据福建省的物流教育可以看出物流市场的还不够发达,尤其缺乏冷链物流的高端人才。
4.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目前,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市场主体行为还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无法监控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
三、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
基于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系统的角度加强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重视物流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制定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1.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新制定国八条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因此要联合各方的力量,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个供应链角度考虑,冷链物流的上游如养殖或种植基地、冷藏仓库、生产加工基地等,冷链物流的中间环节如冷藏仓库、配送中心、分销商和供应商等,冷链物流的下游如农贸市场、超市、零售商、餐饮店、个体消费者,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很多,要保证整个流通过程产品的质量的流通效率,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构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支持“新农人”创业需求的冷运物流网点,适应大数据经济时代的到来。同时省份之间物流组织要联盟,让省内的需冷运的农产品安全可靠的送达省外。
2.放宽信贷条件,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弃农转工,福建省许多地区又属于侨乡,经济条件比较好,从而导致许多农地的荒芜,这为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政府也开始承包土地给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政府可考虑放宽信贷条件,鼓励农民进行大规模生产,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展农民培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的大规模化有助于缩短农产品冷链的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
3.利用“互联网+农业”,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具体做法是可以在冷链物流中使用JIT配送模式,加大科技力度,推广使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按订单信息在供应商、物流服务商、销售商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能够做到按单配送减少农产品初级产品的损耗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流通中的损失。同时,通过使用网络信息管理,实时跟踪农产品在冷链中的位置,实现每一个环节的实时对接,可以保证货品的运输质量和效率。
4.进行人才的知识与管理培养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进人才,从其他省份以及其他国家引进高端人才进入高校进行教学,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教育中进行产学结合教学理念,福建省出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对物流整体行业的人才培养,但培养的范围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议可增加冷链物流的专门人才培养。在福建省高校可以进行开展相关的冷链物流的培训,面向社会。
四、结论
发展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配合。福建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建设有福建本省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作者单位: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应市场的需求,食品冷链物流行业伴随着制冷技术、食品安全和物流管理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逐渐地建立起来。所谓食品冷链(Cold Chain) 是指易腐的原生态食品,从农村收购或河海捕捞之后至到达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整个过程。
一、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1.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的蔬菜物流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蔬菜产业现代化和专业化,形成了一条田间采后预冷- 冷库- 冷藏运输- 冷藏批发- 超市冷柜- 消费者冰箱的蔬菜冷链物流模式,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此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蔬菜质量,并降低了损耗,不仅保证蔬菜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新鲜与安全,而且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占总重的1% ~ 2%。
2.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日本是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因资源匮乏而采用“以小搏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通过建设高密度、集约化、专业化的冷库,以“物流高效化”为宗旨,促进农产品与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 建立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3]。
二、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
2.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3.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食品冷冻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低温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达750亿元。
4.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汽油、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其次是须留下的“买路钱”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3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
5. 技术标准缺位
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4 ℃~7 ℃,水果蔬菜10 ℃~15 ℃,速冻食品0 ℃以下等。但目前此类的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
三、我国建设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
1. 加强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建设
冷链硬件设施是食品冷链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两方面。据国内超市能耗统计显示,每家店铺10年的运营时间费用中,初期投资只占10%,运营成本占到90%;而每年用于单店能耗、食品损失和维护的费用约计人民币130万元以上,其中制冷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就占到50% ,相当惊人。因此,尽快研制出节能减排的制冷设备是当务之急。
2.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国家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建立健全食品的“冷藏保鲜—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的全新冷链物流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3.快速构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
食品冷链物流是一条宽广的供应链,基于食品安全,对其各个环节的即时性、高效性和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构建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需要结合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的特点,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的发展。
4.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初投资大、运作成本高、专业管理难等问题,使食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其中,强化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当前农产品的发展趋势是逐步形成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加工,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而且,我国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轻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局面,要求冷链物流也迅速发展。中国属于农业大国,假如农产品流通工作不能做好,一定会引起农产品市场的混乱,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必然。
一、冷链物流概念分析
冷链物流的概念,指的是生产、保存、运输和加工、销售冷冻商品,要求在全部过程中必须保持0—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用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性能的良好。冷链物流的主要问题就是低温环境的保持,这是由于制冷技术的出现而逐步获得发展的。
适合冷链物流的主要农产品有三类:第一,没有经过加工的农产品,如肉、禽、蛋、奶和水平、蔬菜、海产品、花草等;第二,经过加工的食品,主要有:包装熟食、速冻食物、奶制冷品等;第三,特殊物品,如较特殊的药品或疫苗等。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有待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
对于世界范围的冷链物流系统来讲,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初步阶段。目前,有90%的肉类产品、80%的水产品和大量的牛奶、豆制品等都没有实现用冷链物流的形式运输和销售,根据这样的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冷链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直接使得我国农业和部分轻工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有待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急需制订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在国家一级来看,没有专门用于冷链物流的标准,虽然一些大型企业自己制定了冷链物流的评价标准,但在国家管理中仍然属于球,并且由于各个大型企业各自为战,致使目前存在着多种标准,从而使得国家冷链物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定。现在,很多企业都急切盼望国家迅速出台官方标准,而不再单单依靠农业部或商务部等部门中的一些文件。
(三)有待完善硬件条件
冷链物流要求必须提供低温环境,用以保障容易腐烂的食品流通,但在我国范围来看,冷冻设备过于老化并且分布也不均衡,不能达到这种先进技术。目前,我国拥有保温冷藏车辆4万多辆,和美国、日本比较,美国的保温冷藏车数量达到30万辆,日本也达到17万余辆。这些国家的保温冷藏车的数量比我国的车辆要多出很多,但这两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却比我国的人口数量要少很多。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使用的保温冷藏车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些国家废弃不用的车辆,也有一些是机械式速冻车辆。现在我国的冷库很多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库型冷库,并且就冷库的容量来讲,目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需要。
(四)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企业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运输能力较弱,并且没有经济实力,更没有一致的评定标准。迫切需要建立专业性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这种企业不但要有较强的运输能力,还应能够利用多方资源,实现资源整合,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迅速建立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五)体系有待进一步规划与整合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慢,不能很好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虽然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销售量很大,但在容易腐烂变质食品方面的技术仍然没有过关。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专业人才,不能充分协调和整合产品供应链,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三、加快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一体化供应链
由于我国的农产品属于分散经营模式,所以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很大,但缺乏物流的整合能力,所以即使产量大,但收入依然低微。没有完整的冷链服务信息体系,所以会使农产品的质量和及时性不能保证,商品的损失很大。如果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则要求全部物流行业在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方面加强合作。和经销商、生产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共同承担风险与分享利益,加强合作,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不但要做好地域范围内的冷链物流体系,还要充分发展反季蔬菜水果的冷链物流。促进大城市冷链物流试点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优势,在对以上成功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使冷链物流逐步发展到全国各地。
(二)构建信息追查系统
要求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由于冷链物流不但包含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涉及产品的运输和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必须能够有效衔接,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要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促使冷链物流企业运用先进冷藏技术进行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比如利用运输车的自动控温功能控制生鲜食品的贮藏温度,还可应用自动化冷库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真空预冷技术等共同应用于容易腐烂变质的食品,确保食品的安全,实现我国冷链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冷库建设,督促冷藏物流企业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先进设备用于建设储藏设施。大中城市郊区的冷藏物流企业,要建立一部分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能够实现低温贮存和中转、分拨功能,把肉类、水产品和蔬菜水果进行系统化处理。鼓励冷藏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投资,建设重点放在商品化处理和冷藏贮存建设方面,使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大力推进运输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全面运输网络,提高低温配送速度,使冷链物流的车辆和制冷设备得到及时更新。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平台,用于各类生鲜食品和需要冷藏运输的工业产品,在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使有效信息能够及时流通,使冷链物流的资源配置得到合理优化,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倡企业运用商品条形码和电子标签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信息交流的责任制,同时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及时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民都非常有益,可以帮助人民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做到节约,实现我国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获得更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实力。发展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要在企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加上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从而促进中国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东营市和滨州市,潍坊北部的寒亭区、寿光市和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和庆云县,烟台的莱州市和淄博的高青县。其中,涉及到19个县(市、区),总面积共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充足,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具有特色,对发展冷链物流和高效生态区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
1. 优势(Strength)
1.1区位优势。黄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复合地带,东面辐射环渤海经济带,西融济南都市圈,南连胶东半岛经济区,北接京津唐经济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位置,具有深化国际间区域合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开发的有利条件,因此开发建设前景十分广阔。
1.2交通优势。黄河三角洲的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网络发达,与北京、天津、辽宁、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和地区相对接。东营、潍坊、莱州、滨州四个大中型的港口与青岛、烟台、天津、威海等港口优势互补。该地区的公路、铁路网络完善后,物流业将会辐射到胶东半岛、京津冀、东北等重要的经济区域。
1.3产品优势。黄河三角洲土地后备资源充足,自然环境优越,能够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现已有大量名优特产,如寿光蔬菜、沾化冬枣、阳信鸭梨、烟台苹果、乐陵金丝小枣、沿海水产品、高青小黑牛等。日前,黄河三角洲优质肉牛科技示范工程在高青县启动。
1.4 政策优势。国务院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加快了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优化和发展。国家也已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的层面加以推进和实施,必然会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和“黄三角生态农业冷链物流示范工程”的启动必然会更好的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 劣势(Weakness)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尚处于快速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在今后发展中着力加以解决。
2.1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我国的农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确损失巨大。人民日报2010 年12月5 日《不能荒了1.4 亿亩》文中指出,由于农副产品在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方面的方法落后,设施简陋,产后损失率偏高,水果损失率为10%—15%,蔬菜损失率高达15%—20%。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流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基础设施落后、冷藏运输率低。
2.2 冷链物流产业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偏低。现代果冷链物流体系的运转离不开加工、贮藏、信息化的管理和高技术含量的设备。而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但是目前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员素质差,难以适应现代冷链物流的要求。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方面广、涉及环节多、技术含量高的系统的工程。从政府部门来看,虽然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已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却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现象。各部门各自规划,重复建设,严重制约了物流的效率。因此,本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有待进一步规划和完善。从企业方面来看,产、供、销各个环节物流整合缺乏系统的规划,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3. 机遇(Opportunit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这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1 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发上变化。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鲜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冷链物流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健康产品的需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因此,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
3.2 国家政策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进入深入实施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5 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这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 挑战(Threat)
冷链物流市场窄,冷链物流主体散乱,冷链设施也不够完善,冷链物流的发展缓慢,食品的安全性较低,以及来自内部与外部的竞争,都是现在我们所遇到的挑战。
4.1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主体散乱。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物流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冷链物流主体散乱,实力参差不齐,造成物流环节多,周期长、市场管理困难,物流物流成本高,引起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
4.2 内部发展不均衡,竞争无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涉及到19个县(市、区),内部存在的物流企业众多,各企业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各个企业可能存在的无序竞争定然会影响到整个黄河三角洲冷链物流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来保证各企业能够有序的竞争,从而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冷链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
4.3 面临外部激烈的竞争。黄河三角洲濒临环渤海经济带、胶东半岛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济南都市圈,与北京、天津、辽宁、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区相对接,这些区域都是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因此黄河三角洲的冷链物流业必会受到来自这些地区的冲击,我们应突出高效生态的优势来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
1.1大陆冷链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陆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我国大陆食品行业迅猛增长,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推动和市场舆论的监督,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逐步走向规范;专业化的冷库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冷库发展较快;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利用GPS定位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多点温度,实现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利用RFID进行全程物流的冷链监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也开始发展。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大陆冷链物流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大陆的冷链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多,绝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并非真正的冷链物流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商用冷(藏)库面积700多万m2,冷冻(藏)能力500万吨;保温车约有4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总运行铁路车辆331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目前,我国大陆每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30%,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4]。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设备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损耗大、冷链物流成本高。
1.2台湾冷链物流的现状
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较大陆地区早,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郭儒家认为,台湾冷链物流产业的兴起主要原因有:连锁销售体系的带动、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低风险的需要、低温食品的普及成熟、都市化及人口集中、政府的积极推广等。在完成了早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台湾冷链物流行业致力于冷链物流的延伸服务及经营模式的深化。目前台湾有超过2000亿元(新台币)的冷冻冷藏食品销售市场,其中已经有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温物流中心,有500余辆低温配送车队,每年有超过60亿元(新台币)冷冻食品配送商机[5]。台湾冷链物流经营者总体可以归为四种类型:由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由货运业转型而成的物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及由传统进口、批发商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相较于大陆冷链物流,台湾冷链物流具有如下优势:
(1)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有较强的冷链物流体系或冷链物流中心的规划能力,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客户化。
(2)台湾的物流领域信息化较高,众多冷链物流企业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业务信息系统,拥有庞大的物流系统开发和物流系统维护团队,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冷链物流全过程进行监控。
(3)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较领先,整个台湾岛所有必需的物品通过全岛后勤常、低温物流支援系统,均能在24小时内送达。
(4)台湾冷链物流企业拥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定规模的冷链物流操作人员和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2两岸农产品贸易对两岸冷链物流合作的需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两岸农业互利互补,增长加快,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深入,尤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推动下,台湾农产品加速登陆营销。农产品贸易是两岸合作中关注度较高的领域,特别是2005年以来,大陆方面不断出台惠及台湾农民及农业的政策措施,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平稳、快速发展,有效地扩大了自台进口。目前,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两岸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表1)。据海关统计,2010年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2.47亿美元,比2009年的1.84亿美元增长34.4%,增幅创5年来新高。2011年前6个月,大陆从台湾进口农产品1.7亿美元,同比增长57%,高出同期大陆农产品进口总体增幅近30个百分点。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农产品种类(按海关HS编码计算)已从2006年的381种增加到2010年的460种,增幅为20.7%;大陆进口台湾农产品的贸易企业从2006年的1040家增加到2010年的1195家,增幅为15%。两岸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将带来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必然带动两岸冷链物流企业的交往与合作。农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支持,温度控制较好的货品,其损耗率将过5%,而温度保持不好或中间出现脱节,则可能造成大批量食品的腐化变质。可见,冷链物流贯穿着整个食品运输过程,对两岸农产品贸易规模能否扩大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制品基本上处于没有冷链保证的条件下运销[7]。为了确保两岸农产品贸易更好更快发展,急需两岸冷链物流业界加强交流协调,构建两岸冷链物流体系。
3建构两岸冷链物流体系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
大陆冷链物流整体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但冷链物流市场广大,发展潜力巨大。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较大陆地区早10~20年,冷链物流技术水平高、研发能力强、信息化程度高,管理先进、资金雄厚,且冷链物流经验丰富,有丰富的冷链物流人才。但由于经济衰退,台湾地区未来冷链物流的市场发展空间不大。两岸冷链物流业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岸冷链物流业应充分利用大陆冷链物流发展的机遇,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冷链物流市场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3.1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模式
冷链是一条特殊的供应链,整个供应链中由多个环节组成,从农产品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涉及许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应处于低温环境中,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失败,所以要求各个环节参与者应具有很高的组织协调性,以保证冷链运作的成功。大陆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与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方应共同配合,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冷链各环节的参与者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供应链的冷链物流网络,特别是建设冷链物流网络中的配送中心。在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形成高效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各方冷链物流运作的有效对接。
3.2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
台湾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先进、物流服务信息化和客户化水平高,但台湾劳动力成本高、市场不断萎缩。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具备现成物流网络和物流基本环节的操作经验,拥有良好的地理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两岸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共建冷链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并购整合或合资入股以及建立冷链物流战略联盟等形式,整合两岸冷链物流资源,大陆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共享台湾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丰富的冷链物流管理经验,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分享大陆的冷链物流市场份额,降低冷链物流成本,规避风险,从而形成两岸优势互补,实现两岸冷链物流业的双赢。
3.3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两岸共建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全程实施监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使两岸供应链信息在冷链上快速准确的传递,对各种农产品的冷链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物流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及全程温度监控,对农产品仓储进行准确有效的管理,提升冷链物流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依靠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食品源产地信息追溯系统、食品加工过程信息追溯系统、食品运输与存储信息追溯系统,使得同一销售单位的农产品,在产品形态变化、物权转移、管理环节变化过程中,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8]。
3.4共同研发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技术作为一项涉及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工程技术,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台湾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低温作业等物流技术上有较丰富的研发经验,大陆有规模较大的高校和研究所,拥有大量的冷链物流技术研发资源,两岸冷链物流企业、高校及研究所可以联合开发冷链物流技术,推进两岸冷链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共同研制各种速冷、保鲜、冷藏冷冻设备,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及适合农户使用的微型冷库、农产品气调库;共同开发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险技术,共同研发冷藏技术,尤其是自动化冷库技术,研发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工具,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
3.5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随着现代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整个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在人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需要储存适量的熟食(或速冻)物品用来节省用餐时间,以适应节奏的变化。这也使得社会商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加工、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使速冻食品业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但要求产品新鲜、配送快速及时,还呈现出多品种、少数量的需求特征。目前,我国已经认识到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于1998年将低温运输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外,上海冷藏库协会正和上海市委一起制定上海的冷链物流标准,这些都表明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冷链物流的规划与研究。尽管如此,国内冷链物流的研究侧重于技术、设备、工艺等,而对管理系统研究极少。尤其是将冷链与物流供应链结合,研究整个物流体系的设计规划,国内理论界尚未有该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鉴于冷链食品发展的商机迫切需要建立或优化冷链物流体系,在整个冷链物流体系中,配送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其配送路径问题展开的冷链物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冷链物流的内涵
1.冷链物流的定义。冷链物流是指为实现顾客需求,连接供应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克服温度、空间和时间阻碍的一种快速和有效的低温商品流动和服务的经营活动过程。冷链物流是低温食品供应链和超低温水产品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冷冻、物流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冷链物流配送、仓储理货、分装与加工和车辆调度各功能环节,按照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客户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发展规划的需求,实现客户集成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市场需求资源信息量的最大化。
2.冷链物流的适应范围。目前冷链物流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据统计,我国2004年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奶类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约11%、25.8%、12%、24%和7.8%,2004年各类易腐食品的产量总和达近7亿多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生鲜产品的消费已占51% ,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其中主要以冻结状态进行运输的肉类食品生产与运输产量以11%的速度迅速增长;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水果产量以年均40.5%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导致水果的运量也以较快的速度同步增长;同样主要以新鲜状态进行运输的蔬菜量以12%的速度增长(其中蔬菜运量增长较快的有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区);随着海洋、湖泊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以冻结和新鲜状态进行跨区、跨境运输的水产品也在大大提高。
2.冷藏、冷冻产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
(1)大型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零售业态的持续发展,使得生鲜、冷冻食品区在各卖场所占面积的比重不断增加。商家把生鲜、冷冻产品作为其重要的拳头经营项目,不断加大采购和销售力度,从而扩大了冷藏、冷冻产品的市场容量。
(2)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时间,使得冷冻、冷藏产品的购买不断增加。
(3)知识消费的兴起及消费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冷藏、冷冻产品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在顾客群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他们大多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厨房里,这对冷藏、冷冻消费市场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4)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冷藏、冷冻产品加工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无论是在产品的形态还是在包装上都竭力于吸引顾客,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藏、冷冻产品的消费。
由此可见,各种新鲜和冷冻食品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拉动了我国生鲜和冷冻食品加工业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物流配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冷链物流的配送特性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以较低成本满足较高服务水平、进而促进销售的目的,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通畅的信息流通、高效的运作、资源的优化管理等。在冷链物流的过程中,配送是冷链物流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易腐物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上。因此从配送的角度研究冷链物流的特性,为配送商如何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货物的在途时间,从而减少物流成本和货损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合理配送在冷链物流供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配送角度而言,与常温物流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产品,属于易腐(Perishable)性食品,在运送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货物品质逐渐下降。生鲜食品在运送时保存环境的温度越低,品质越能保持长久。生鲜产品品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储藏生鲜食品依储藏环境的温度而定,温度越低,则能保持品质不变的时间越长。而冷冻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经过工厂制造加工、冷藏、输送,到销售点的冷藏,各阶段的冷藏温度皆不相同。如果能将食品品质可能维持的时间与冷藏温度的关系进行量化,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相当便利。
2.冷链物流配送货物的时效性。生鲜产品的生命周期短。易腐性产品在运送过程中由于运送时间的长短,而造成产品的品质下降,人们在购买时从表面上无法区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命周期较短的生鲜产品,如果运送时间的增加,虽然品质不至于达到不可食用的地步,但是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此类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会减少,从而造成损失。这部分虽然是销售商的损失,但是因为运送时间的延误而造成销售上的损失,理应由物流配送商承担。因此生鲜产品销售商为了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准,在货物到达销售端时,往往会有时间窗(Time Windows)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段内送达。因此事先规划配送路线,考虑时间窗的限制,不仅可降低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销售商的服务水准,满足顾客的需求。
3.冷链物流配送装备要求的特殊性。一天之中气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气温下为维持产品在适宜的低温,冷藏运输车的油耗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这就使得冷链物流配送商在配送时必须额外考虑气温的变化。
4.冷链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生鲜和冷冻食品行业的物流状况,特别是冷链物流的状况而言,存在着诸多堪忧之处。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但由于保鲜加工产业落后,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我国每年约有8000万吨、总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的果蔬腐烂,高居世界榜首。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腐烂主要集中在采摘、运输、贮存等物流环节上,其损失率高达25%~30%左右。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的食品冷藏运输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物流发展的需求,其主要表现为:
(1)冷鲜食品的装船、装车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致使冷鲜食品在运送过程中的损耗很大。
(2)物流链各个环节信息阻塞,缺乏透明和畅通机制,环节脱钩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滞留,货损风险增多。
(3)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运送体系。对整体冷链运送体系而言,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和外贸来着,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和进一步发展。
从各种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生鲜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生鲜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损耗,使整个易腐物品成本占到的物流总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由于运输过程中,由于食品腐坏而造成品质下降,使人们食用的冷冻食品在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运输装备,同时在技术方面,要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易腐物品的在途时间,减少商品的腐坏成本,从而减少物流成本。
1引言
食品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技术的完美融合使信息达成一体化,促进食品的完好率,扩大生产效果,保证运输速度,提高食物质量。通过采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帮助冷链食品物流信息的反馈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食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协调性。
2当前食品冷链物流突出的问题
首先,食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生鲜食品的运输过程进行温度控制,保证生鲜食品温度适宜,包括加工、包装、采集、存储、运输及销售。最大程度保障食品的新鲜程度,控制生鲜食品品质安全。这一过程中,配送路程及时间,气候的不稳定产生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①由于信息系统分散造成食品冷链物流的实时监控性较差。由于现今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基本都是独立的,导致信息无法共享。从而导致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低,无法及时追根溯源,加大了我国食品冷链企业的安全隐患。②彼岸准化程度低,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不够。食品冷链具有时效性,现状的系统做不到一体化,此乃影响食物质量的一大障碍。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多,其中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缺少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化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范管理,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差。③冷链流通比例低,食品货损率高。我国现有冷链流通比例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使得食物在运送过程中损耗严重,导致零售价格飙升。根据近几年联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果蔬产品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比例达到20%~30%,而发达国家的流通损耗率则普遍为5%~6%左右。落差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中仅有15%进入了冷链物流中。综合以上信息,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当前十分必要的。
3食品冷链物流环节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Internetofthings”缩写为“IOT”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种网络的存在促进了信息的快捷交换、传输和自动识别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全程一体化的需求也更引人关注。在当今社会网络效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食品运输中物联网的作用逐渐明显。据美国权威机构预测,在2020年,物联网将超越互联网,其价值将会是互联网的30倍,可见物联网在当今冷链物流中的重要性。想要通过这种新型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物流带来的问题就要首先解决以下几点问题:(1)满足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均衡生产的需求。现阶段我国的加工生产数量不精确,难以进行有序的均衡生产是因为食品冷链物流没有达成一体化,所以无法进行全程跟踪和识别,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采用物联网技术相辅助可以增强订单生产,达成流水线的均衡生产,定时定量完成任务。(2)要求做到对食品冷链物流的智能调动。传统的冷链物流运输基本倚靠货车司机对线路的熟识度及速度快慢完成,难以做到实时监控和全程管理。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进行多种路线规划和统一调度,同时配备电子标签和接收装置,实现实时监测提高运输效率。
4食品冷链物流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扩展,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业务模式也面临创新。总结为以下几点:(1)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采购环节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电子标签和FRID读写器在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中的广泛使用使得采购方案得到优化。确保每个商品中带有符合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的缩写)规则的商品信息使卖家输出采购订单前通过FRID读写器进行识别。从而就可以获取该产品的具体信息。同时能全面知晓所采购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变化,提供精确的数据,为优化采购方案做出贡献。(2)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当所有带有电子标签的食品进入冷链物流的生产环节时,读写器装置会自动进行识别。将程序写进电子标签,完成信息集合,提高生产力。(3)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储备环节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与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的融合提高了库存的精准度。通过对电子标签的扫描将货物信息统一整合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节省时间促使出入库作业更加准确便捷,同时减少人工量,降低人工成本。(4)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优化运输方案,减少食品腐坏率,降低成本具有很好的成效。通过安装无线通信设置、GPS装置、RFID读写器、传感器等设备使冷链物流达到自动化。从而使运输部门可以安全高效地对路线和车辆数量多出合理规划,达到物流运输全程可见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依靠物联网技术与食品冷链物流相辅助,使物流信息全程可见,让物流达成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降低食品腐坏率,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食品冷链物流水平,从而推动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新,周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研究[J].食品工业,2015(8).
余峰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土地和水资源都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依赖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种植出来的果蔬存在大量浪费,这种浪费往往是缺少冷链运输导致的。据统计,我国生产的果蔬食品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至少30%要被浪费掉,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大约在5%。
那么,30%和5%之间意味着什么?如果我国运输的果蔬浪费比例要从30%降低到5%,假设我国消费结构不改变,至少能节省1.5亿人民币。未来中国城市居民将与欧美国家的城市居民一样更多吃的是鱼、肉、蔬菜,从而催生更多的冷链物流需求,社会总成本的节省也就远远超过1.5亿人民币。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来看,我国有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需求。从企业微观的角度来看,冷链物流虽然需要大笔的前期投入,不过投资回报率更为诱人。
余峰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印度葡萄冷链物流的总体经济效益的案例(见表1)。在这样的一个案例中,冷链运输虽然相比普通运输需要更多的额外支出,然而冷链带来的投资回报率却高达30%以上,这在多数行业中都是罕见的。“冷链是花钱的,但冷链对于企业、社会带来的利益也是巨大的。”余峰这样认为。
冷链物流固然重要且充满机遇,然而问题也存在。据余峰介绍,美国冷链中90%以上的事故和人有关;二是冷藏、冷冻食品出入库时,预冷处理以及露天存放导致食物货柜期缩短的问题。归结起来,即“从业人员、流程、设备”如何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以实现安全高效的冷链解决方案。
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余峰以切片猪肉为例说明人员对于冷链的重要性。图1中显示了猪肉片在不同贮藏温度(-2,4,10℃)下菌落总数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到-2℃是猪肉片最为适宜的贮藏温度;另外,图2为切片猪肉不同温度下感官差异,也显示-2℃在猪肉的货架期中的感官质量最优。
然而,冷链涉及的食品众多,每一种食品的最适宜温度不尽相同,从业人员由于知识的欠缺或者操作失误,对冷链温度调节稍有提高,则会导致食品中腐败菌总数的升高,导致货架期缩短以及食品品相的差异。
为此,冷链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几大专业知识。首先,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设备操作能力、冷链知识、工作态度;其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有效的监管;最后,基础从业人员和管理者都需要接受冷链管理规范培训,以达到一个知识的更新、完善、吸收的过程。
多种渠道的流程优化
人员重要,如何使得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来执行冷链物流的相关操作,也不容忽视。正如以上例子,很多冷藏、冷冻食品的装货时冷库门是打开的;货卸在露天堆场,更有甚者在露天存放几个小时后才能入库。对于很多易腐食品来说,几个小时的温度大波动就会影响几个星期的货架期,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
英格索兰对美国草莓的单环节(采收后的预处理)影响做出相关研究,从而估计确定冷链中采收后不利操作对草莓质量的影响,以及冷链断链对零售端造成的经济影响。
如表2所示,采摘后的草莓经过五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任何采摘后的预冷延迟以及预冷温度的不合适,都将影响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率,还造成了客户满意度损失。
在英格索兰提供的流程改造方案中,数据管理效用显著。通过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分析、基于Web GPS/GPRS 全球数据跟踪系统Web(接收机组的数据、接收温度/位置等数据、双向沟通),可以实现温度的全程控制,在仓库、车辆中的温度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到监控。最终,实现流程的优化、改造。
除此之外,余峰认为,最新研究、实施的方向定位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目前,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都在利用精益、六西格玛降低成本、改善现金流、提高客户满意度、大幅度地提高营业收入。国际著名的冷链物流企业正在推行精益改进其燃油经济性、提高有效公里数、资产利用率,降低库存和易腐食品的损耗。如何将制造业中的精益原理用于物流领域,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的满意度,也将是未来冷链物流企业流程改造、优化的一大趋势。
冷链设备需要注意什么
从果蔬的预冷开始,直到零售终端,处处离不开冷链设备这一基础。单单运输这一块就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路运输、市内配送。余峰指出,冷链设备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冷藏运输车内的温度非常重要,温度波动要予以控制。研究表明,每6度的温度波动,细菌总数就要增加一倍,货架期缩短一半。
其次,空气的重要性。跟快速降温一样,气体调节可以减少脱水,延长货架周期,提高货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