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主流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17 15:57: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云计算的主流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云计算的主流技术

篇(1)

在移动互联网、全业务运营的竞争大环境下,服务类型不再成为各运营商的优势,如何快速地部署业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差异化的运营和精确化的管理将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业务网架构和建设模式下,投资和运营管理费用随着业务系统规模的扩张而增加,业务能力开放性和共享性很差,容易造成平台硬件和公共软件模块的重复建设,无法快速部署、弹性扩容,对于新型互联网类业务适应性差。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信运营商在业务网架构演进上提供了一些机遇。云计算包括SaaS、PaaS和IaaS三种服务模式,其中PaaS平台层在整个云计算体系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PaaS平台把端到端的软件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环境以及应用程序托管作为服务提供给应用开发者。

在新形式下,面对云计算发展的巨大商机,电信运营商也需要将PaaS作为其云计算技术引入的重点,构建基于云计算PaaS平台的新型业务网架构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深入转型的重要举措。

一、主流PaaS简介

PaaS,称平台即服务,主要是指在基于云计算基础上,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软件部署和运行环境的服务平台。它主要为应用程序的执行提供资源,同时根据实际资源的使用情况来收取相应的费用,它也是云计算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PaaS可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用户应用程序在这个环境之内运行。PaaS的开发与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使开发者能够充分地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应用能力,对互联网进行不断地开发;2)为应用运行环境和管理机制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应用运行管理力度,大大加快了应用的速度。

二、基于PaaS云的业务网架构

基于PaaS云的业务网平台是独立于底层物理环境、基础业务能力的PaaS架构的云平台,应实现业务开放、、执行、基本业务能力的封装,个性化业务及应用提供等功能。可实现业务能力的汇聚和开放、业务应用快速上线。

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基本功能:

(1)能力开放引擎:能力开放引擎是实现电信能力、内容能力、应用能力、数据能力封装的能力网关,提供基于SOA的Webservice服务接口供业务应用调用能力服务,实现业务能力的聚合和开放。

同时需要实现对各种能力的管控:

接入控制:协议转换、路由管理、接口适配、免订购。

能力管理:用户管理、开发者管理、业务能力路由数据管理)。

能力鉴权:安全管理、鉴权认证、免订购应用支持。

(2)业务运行引擎:是基于PaaS云的业务网平台的逻辑主体,提供标准的应用托管环境,主要支持大规模应用的部署、分布式计算和数据库服务,以及应用的集群管理和路由管理,包括:

集群管理:伸缩管理、资源管理、动态迁移、容错控制。

路由管理:负载均衡、分布式缓存、智能分发。

(3)业务开发引擎:包括标准的开发环境,主要支持互联网开发,提供基于SDK的开发工具包并提供必要的组件库,提供能力调用模拟网关、终端模拟器,一键部署和管理工具。

基于PaaS云的业务网目标架构图1:

三、 关键问题分析

在PaaS系统建设过程中,运营商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采用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掌握好系统的运营流程,以确保目标功能和架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以推动云计算PaaS的持续发展。

3.1 云化演进模式

目前来说,运营商在云服务方面,主要推出IaaS、SaaS两种,其中,PaaS暂时还没有推出产品。然而,通过利用云计算PaaS服务,电信运营商将会推出两种模式:

(1)从IaaS向PaaS拓展模式

当前,运营商推出的IaaS云服务主要以下产品:云存储、云数据中心、云桌面、云安全等。这种产品模式主要支持开发商将IaaS应用在云数据中心,同时合理地调整应用中的资源需求弹性。并将相关程序上传至PaaS平台,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产品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减少额外的配置。

(2)从业务应用向PaaS拓展模式

在为客户提品服务的过程中,运营商经常会发现一种现象:在各个产品中,一些电信核心资源和应用功能将会被复用,鉴于此,运营商可以将应用功能封装起来,以组件形式开放给开发者,这样能够减少开发的工作量。而就是利用PaaS云的方式来实现这个能力开放的过程。

3.2 关键技术

(1)分布式存储技术。目前,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文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作为底层存储架构,具有容量高、扩展能力强等优势,从而使得该系统所构建的数据库成为云数据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数据库通过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在一些场合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2)能力开放技术。基于PaaS的云化平台,具有汇聚互联网能力,利用能力开放技术,为开发者提供最简化的接口形式。同时,还可以简化电信能力,合理地调用参数进行配置,并可以将传统电信接口形式转换成互联网主流接口形式,甚至可以为主流操作系统的SDK包的互联网能力提供开放,以统一标准确保互联网能力得到合理的引入。

(3)沙箱技术。目前主流的PaaS平台采用了沙箱技术进行应用的隔离。沙箱是实现平台应用隔离的技术,在不同应用运行环境下,达到了的隔离环境的目标。供应商为了提供沙箱环境,主要通过为每用户应用提供一个容器的方法来达到隔离的目的。

(4)分布式缓存技术。在互联网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反复在数据库中执行相同的查询从而取出相同的数据的情况。对于数据的查询会耗费一定的时间,这种重复读取极大地增加了数据库以及WEB应用服务器的负载,数据处理时间延长将导致WEB应用服务器延时增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缓存技术逐步被应用到WEB应用中,同时与分布式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分布式缓存技术。

四、发展展望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给运营商带来了一些机遇,如在业务扩展、服务升级、平台整合上提供了机会。但同时也对运营商现有运营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带来了冲击。在云计算应用中,运营商合理地定位好各自的云计算服务目标,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PaaS作为整个云计算服务体系中重要系统之一,直接影响到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成败。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运营商在PaaS方面进行了商用,但与业界标杆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运营商有存量用户规模较大,且具有可开放的电信能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若能够在商业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突破,搭建基于云计算PaaS模式构建的业务平台,将会汇聚云计算的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的部署运营服务。

参 考 文 献

篇(2)

首先,我将从产业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来讲述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什么机遇。

PC产业不能摆脱“中国制造”。我接触电子信息产业26年,接触这个产业越多,我就越感到,PC产业不能摆脱“中国制造”的束缚,不可能变成“中国创造”的产业。

PC机时代大概始于1981年IBM推出PC。现在,在Wintel架构的垄断之下,任何创新都不太有意义:不管产品的性价比如何,这个垄断使得你没有创新的空间和应用的空间。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PC制造国,但PC产业附加值低,国产化率很低。分析一个3000元左右的笔记本电脑大概的成本构成:英特尔的芯片和Windows预装操作系统占39%;硬件等零部件占9%;光驱和无线网卡占13%;液晶屏占13%;线路板和外壳占17%;而国内主要做的组装生产占9%。这就是现状。在PC产业,我们不得不承认主观上要打破“中国制造”的框子跳出来很难。

PC产业转型困难,那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希望,电子信息产业是不是还有机会呢?云计算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在PC时代,信息设备终端基本上都是PC。云计算的到来宣告了PC时代的终结,现在进入了后PC时代。云端设备将取代PC。

云端设备多样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瘦客户机、PC都可以是云端设备。云端设备不是PC的延续,而是新一代信息设备。云端设备和PC的差别主要在12个方面:一、PC属于计算机领域,云端设备是跨领域的――横跨内容服务、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四个甚至更多的领域;二、体系架构,PC处理器主要是英特尔、AMD,云终端时代,ARM兴起,中国龙芯也出现,而操作系统上的选择也很多,如Linux(安卓、WebOS、沃Phone),iOS,Windows;三、应用方式,过去是本地应用,现在是云服务;四、操作方式,过去是鼠标、键盘控制,现在是手指或笔+触摸屏、语音、键盘等方式;五、商业模式,过去是销售硬件、软件,现在是用内容来收钱或广告收费;六、设备种类,过去是单一的PC,现在多种设备并存,满足不同需求;七、软件来源,过去是软件公司提供软件,现在是软件公司和独立开发者共同提供软件;八、数据存储地,过去数据存储在本机,现在存储在云上;九、处理能力,过去PC具备高处理能力,现在云端设备处理能力较低,主要用于展示信息和实现交互;十、用户体验,过去PC复杂、难用,现在云端设备友好、易用;十一、设备用量,过去一人主要用一个,现在一人使用多个,依托云实现多个设备的信息同步;十二、移动支持,过去不移动或移动不大方便,现在移动方便,随时随地可用。

云端设备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摩根士丹利预计在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会超过PC(包括桌面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而数据显示,引领云端设备的iOS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IT历史上浏览器、imodeL等新技术的发展速度。

中国有什么机遇从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要走向“中国创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应用模式和市场格局,提供了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机遇,因为一切都是服务,软件是服务,数据中心是服务,物联网也可以成为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关心的是服务的性价比,而不关心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是什么,比如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用户不太关心用的是不是英特尔CPU,或者是不是Windows操作系统。国产的CPU和操作系统,国产的软件和其他的硬件,就有融入的机会。

中国已经是或者将是云端设备最大的市场,加上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才资源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有自主核心技术,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业――云端设备产业。云端设备摆脱了Wintel架构的垄断,可全部或大部分采用中国自主核心技术,达到高国产化率。

CPU+OS是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将主要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对PC而言,依次是与Wintel兼容性、性价比、功耗,而对云端设备而言,则是功耗、性价比,并无与Wintel兼容的要求。云端设备的CPU,低功耗比高主频更重要,这使ARM、MIPS等非英特尔架构更有利,龙芯等国产CPU就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云端设备的OS,不需与Windows兼容,这使Linux平台更有竞争力,因为其成本低、开放性好,容易定制,因此,中国自主开发或基于开源软件的OS就有推广应用的机会。

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为7.8万亿元,但这个产业大而不强,属于低附加值、低利润产业(利润率仅为3.6%)。当前对节能减排、绿色IT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扩大产业规模已面临瓶颈。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国家将大力发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抓住云端设备兴起的机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创造”可以比“中国制造”取得大得多的效益。

为破坏性创新正名

近年来,中国通信领域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迅速崛起,成长为新兴跨国公司;在中国通信市场上,外国公司的垄断已被打破,国产化比率大大提高;大批低价“山寨机”涌现,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的普及。

对山寨产品应区分知识产权,而不应全盘否认或全盘肯定。对于创新的产品应给以鼓励。应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联合起来应对知识产权诉讼,努力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山寨产品的地位和改善形象。

中国通信领域的这种变化不是由于出现了某种原始创新,或出现了更高档的产品,而是由于中国广大企业推出了性价比更好的产品,破坏了既有的市场格局――这种破坏也是创新。

采取这种破坏性创新模式,中国企业逐步地从生产低端产品发展到生产高端产品,从国内市场发展到国外市场,从产业下游发展到产业上游。对此种模式,应总结经验,扬长避短,推广到其他领域。

创新根据其技术内涵,一般分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创新根据其对市场格局或商业模式的影响,往往可分成“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二类。“破坏性创新”可以是市场破坏性创新或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市场上的主流厂商或垄断者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往往推行“维持性创新”;而市场上的非主流厂商或新进入者为了争夺市场,往往采取“破坏性创新”。许多事实表明,非主流厂商的“破坏性创新”可以与主流厂商的“维持性创新”竞争并取胜,华为、中兴等就是例子。

无论是“破坏性产品”还是“破坏性方法”,二者的效果都是使非主流厂商能推出比现有主流厂商的产品更便宜、更简单,甚至更有效的替代品,从而破坏既有市场或产生新市场。替代品的特征是:更便宜,它直接锁定低端用户或者产生新的用户群体。开始时,它不会侵犯现有的主流市场,恰恰相反,从低端市场进入能够避开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成长壮大,并吸引用户脱离主流市场,进入新的市场。更简单,它可能没有主流厂商产品那么多的功能,但使用更简单,从而使用户群体迅速扩大,而用户的增加又使产品的价格更加低廉,形成良性循环。更有效,虽然它的总体性能上不如主流厂商产品,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主流厂商产品更有效,从而为用户创造一定的新价值。

篇(3)

这朵“新云彩”他们有着清晰的思路,明确的市场定位,在迅速找准位置之后,开始逐渐壮大。这股势力就是以华云数据为代表的目前国内的新兴云计算厂商。

华云数据与目前互联网三大势力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相比有着自己的侧重,对于百度云来说,更多的是面向个人的公众云服务;而阿里云则侧重于企业级和行业云服务,最直接的就是电商行业;腾讯云则提出了“连接人”到“连接物”的概念,连接是腾讯云的核心。华云数据则专注于研发和运营商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是面向国内及全球客户的IT解决方案与外包服务的云服务供应商。目前华云采用“传统IDC转云战略”和“对软件公司进行云化”的双生态圈战略,来开拓市场,并为用户提供融合的云计算服务。新兴势力每一个都来势汹汹,而之所以能够形成一股势力,当然离不开最基础的技术实力。

大有来头的技术实力

对于这些新兴的云计算厂商来说,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大的技术实力。这其中以华云数据为例,华云在今年推出了第四代云计算架构产品,该架构依托于华云自主研发的云计算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云巢。云巢是一站式的弹性计算接入平台,它集成了对Xen、KVM、VMWare等主流虚拟化平台的支持,可全面支持异构化管理主流云计算平台。具有可编程接入,可按需、弹性、实时地获取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支持Java/.Net/PhP/Node.js等多种开发方式,并具有支持插件式集成,只需简单配置即可使用的突出优势。通过在资源调度层的深耕细作,云巢可使得资源利用率有大幅度的提升,可快速接管企业内部复杂的传统IT架构并使其快速得到云化,同时通过安全的私有网络接入到公有云。

在公有云领域中,“云服务平台”、“生态圈建设”、“应用与服务”、“创新”,一直都是BAT共有的关键词,华云也不例外。技术实力是抢占市场的基础,有了技术的支撑,才能在服务上有所突破,云计算作为以服务为核心的技术,服务的好坏是评判云计算的标准,在这一点上新兴势力也深谙此道。

有标准的云服务

云服务的标准,通常都会以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来作为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双方对云服务质量的一个把控,这一协议对云服务厂商来说有一个普世的管理,但实际上,目前国内主流的云服务厂商还是以“各自为政”的状态进行发展,正是这样的问题,前不久工信部也发起了可信云认证的举措,进一步规范化国内的云计算市场。

在云计算标准方面,百度南京云数据中心实现了ARM体系架构的正式商用,在功耗和成本等方面有了大幅的改进;腾讯云通过对获得认证的服务商及其提供的服务进行模块化划分,帮助企业客户根据实际需求快速选择定制化开发或直接使用标准化模板;阿里云的云存储OSS,数据持久性公开承诺为10个的标准。

对于新兴势力来说自然十分清楚标准的重要性,对此华云数据就推出了目前业界首个云服务标准,对云主机开通、重启、重装系统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制定这套标准,更务实一些,原因在于国内市场由于互联网管控严格,一个网站通过备案一般要20天左右,而秒级计费同时还会增加不必要的资源压力,最终将成本转嫁给用户。而华云承诺在5分钟之内开通云主机;5分钟内完成系统重装;5分钟内完成开关机重新启动。这套标准更明确且便与衡量。以系统重装为例,如果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硬件资源则会得到充分利用。华云优化了开通服务的算法,大大加快了云服务响应速度,同时不增加额外成本。华云数据在国内15个城市20个数据中心中,也将执行这一统一标准。正是对云服务标准的要求,让我们对这股新势力不容小觑。在云技术逐渐成熟,IaaS市场趋向同质化的情况下,做好服务是未来云竞争的关键。

篇(4)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把有限的固定资源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重新规划来达到实现利用率最大化。这种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在IT领域就叫做虚拟化技术。它是云计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在云计算中虚拟化技术当前主要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而桌面虚拟化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也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

桌面虚拟化依托于服务器虚拟化生成独立的桌面操作系统即虚拟桌面,同时根据它专有的虚拟桌面协议发送给终端设备。桌面虚拟化的优势在于更广泛与简化的终端设备支持,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桌面进行虚拟化在任意连接网络的智能设备上,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访问私人的桌面系统,以实现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桌面虚拟化技术实质上是将用户使用与系统管理进行了有效的分离。

2桌面虚拟化现状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逐渐普及,企业移动化趋势与其对应的应用需求也急速增长,移动设备办公(BYOD)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而桌面虚拟化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目前提供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国外的世界主流厂商包括微软、VMware、Citrix。当然国内厂商也开始异军突起研究提供云计算中的桌面虚拟化,例如联想、华为以及达龙等。根据2013年中国桌面虚拟化市场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已实施或准备实施桌面虚拟化,其中用思杰产品的较多,中小企业占比较大,同时也有更多数的企业表示看好但仍在观望中。

3Citrix 思杰

目前提供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的国外的世界主流厂商包括微软、VMware、Citrix。它们使用的远程访问协议主要利用三种协议,分别是微软的RDP协议,Citrix的ICA协议,以及加拿大Teradici公司的PCoIP协议。访问协议的效率决定了用户在使用虚拟桌面时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正是一个产品的重中之重。从官方数据及实际测试结果来看,通常情况下,ICA协议要优于RDP和PCoIP协议,只占用30kbps左右的带宽,而RDP占用带宽一般在60kbps左右。正是由于占用带宽的差别,虚拟桌面的用户体验有比较大差别。一般情况下,在局域网内,一般的应用都能正常运行,只是RDP协议造成网络占用较多,对于性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在广域网甚至是互联网上,RDP协议基本不可用。而且在办公或娱乐占用大量带宽时,即使局域网,RDP的性能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但ICA的用户体验依然很流畅。

4桌面虚拟化的安全风险及安全技术

4.1桌面虚拟化安全风险

(1)虚拟化相关软件的安全风险,主要安全风险包括hypervisor 层的软件篡改、管理接口非法访问等。如果云平台中的虚拟化软件中存在安全漏洞,那么用户的数据就可能被其他用户访问。

(2)虚拟机所面临安全风险由与传统主机相同的安全需求包括安全监控、病毒防御、日志审计等,同时还需面对镜像完整性篡改、内容泄露、以及虚拟机动态迁移过程信息窃听等安全风险。

(3)虚拟机网络管理风险是由于虚拟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由于在云计算中是多租户共享资源,多个虚拟资源很可能会被绑定到同一个物理资源上。如是使用同一个虚拟服务器主机即同一物理主机,这些数据的交换并没有经过传统的网络接入层交换机,直接导致许多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失效,没有对虚拟机之间进行有效隔离控制,那就面临数据安全及监控审计等问题。

4.2虚拟化安全技术

传统的安全方法论和手段措施对上述在虚拟化环境下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不适用。因此,针对上述虚拟化安全风险,目前如下几种重要虚拟化安全技术。

(1)支持虚拟机网络流量监控的通信技术

针对虚拟机网络流量监控的通信技术,较为典型的是边缘虚拟桥以及基于虚拟交换机的通信技术两种方案。

(2)虚拟机自省技术

虚拟机自省技术基于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的协助在虚拟机外部对其进行安全监控,达到入侵检测及审计等安全功能。

(3)可信计算

可信计算是通过构建信任链机制形成一个可信计算系统来保障平台安全。它是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5结语

近年来,桌面虚拟化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它的安全性、灵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针对不同需求的网络有着不同的侧重,从而让整个系统达到更高的安全性、可管理性、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今后,随着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以及人们对虚拟化技术的需要的不断提升,虚拟化技术的覆盖面也将越来越广,而桌面虚拟化技术在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华.桌面虚拟化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福建电脑,2009(09).

篇(5)

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于云计算之所以众所纷纭,与主流的大厂商,包括IBM、Google、Amazon、SalesForce.省略是最有代表性的供应商)、把开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如微软云操作系统Azure)。如果要细分的话,还有管理服务、外包服务等也被一些厂商归为云计算之列。

在上述三种云计算的主要形式中,基础设施服务被用户接受得比较容易,这一方面与IBM在这方面的大力推广有关,而另有部分原因在于它与我们以前常说的公用计算(也称网格计算)非常相似,以至于今天也有人把公用计算列为云计算的一种。然而,不论是云计算还是公用计算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即要像用水和用电一样使用计算服务(这也是描述公用计算特征的一句话),因此,即使两个概念可能有所区别,那也一定是殊途同归。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公用计算到目前为止真正成功的项目并不多,如果云计算成为主流,供应商们自然会聚集在云计算这杆大旗下,因此公用计算很有可能最终会被云计算取而代之。而在国外,已有人把公用计算也列入到云计算之中。

在几种云计算服务中,除了SaaS已经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外(SalesForce.省略的Force.省略上开发应用程序的方式截然不同,使用某厂商的编程模型开发的应用程序要迁移到另一厂商的平台上也并非易事。因此,用户一旦选定某厂商的服务很有可能被该厂商锁定,这是用户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事实上,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云计算面临的挑战还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2008年的概念推广,以及厂商一年的技术储备,特别是虚拟化、SOA的日趋成熟,今年会有更多的云计算服务形式和解决方案推出,相应地也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出现,相信云计算之路将会越走越实。(文/邹大斌)

影响力指数:9

篇(6)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高校为非计算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高校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对基本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掌握简单的软件开发技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1]。

目前,由于我国高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同时信息技术具有显著的发展迅速和更新速度快的特征,致使国内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一些问题的挑战,如:教学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2]、教学难以跟上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

最近兴起的云技术正对信息技术产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并将在近几年内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流技术,从而引起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为了促进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教学中以上存在问题的解决,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领域,论文首先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介绍,然后论述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优势,最后给出相应的教学案例。

2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和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我们认为云计算是指利用高速的互联网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拥有的大型数据中心或服务器农场),用户只需要提出服务请求就可以得到根据需要可动态伸缩的计算资源,而用户只为所使用的计算资源付费。

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隶属关系来看,可以将云计算平台分为公共云(为广泛的普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共云计算设施,如Google和Amazon)、私有云(属于某一个机构的专用云计算服务设施,不对外提供服务)和混合云(将公共云和私有云结合来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云计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应用、科研、天文信息计算处理、医学、网络安全、教育和电子商务等众多领域[4]。

3 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

根据The New Media Consortium与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联合发表的2009年Horizon Report 分析和预测,云计算将在近几年里成为学校应用的主流技术,它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报告中提到,云计算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明显。在国内,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首先提出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简称CCAI)的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利用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个性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以辅助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延伸和新的发展[5]。

自2007年Google与IBM合作将云计算带入到全球多所大学后,云计算与大学的关系日益密切,众多云计算巨头与国内外的多所大学展开了云计算合作,为这些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支持,推动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帮助高校学生获得相关云应用编程方面的技能,帮助他们应对未来大规模互联网应用的挑战。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与Google的云计算合作项目和戴尔与广州大学的云计算合作项目。

我们认为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以下优势:

(1)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课件、学习材料、教学案例和学习视频材料放在云计算平台中,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上网设备,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再将学生的学习限制在机房和上课时段,学生可以任意的存取学习资料和实验中产生的文件,而不需要再进行数据同步。

(2)自主和互动式学习。在大学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安排较为宽松,可以较为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但在学习中还是需要有教师及时的辅导,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来进行学习,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及时的对所有学生进行辅导。在云计算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情况自主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行学习,还可以和教师进行文字、视频互动,或对学生进行远程协作,能比较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建立虚拟学习社区,还可以增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式学习有助于师生和生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增强学生在云计算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于云计算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云计算知识,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4)增加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将云计算这一全新和前沿的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网络和网页设计等章节的学习热情,以及对后续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4 教学案例

目前在国内的高校中,还没有规模较大和较为成熟的私有云计算平台,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公共云计算平台作为教学中的云计算技术实验平台,同时利用校内的Elearning学习平台作为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平台。主要进行的云计算应用有以下几项:

(1)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计算机网络和网页设计章节,对学生进行云计算知识的介绍,并讲解常见免费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方法。由于国内对于Google云计算平台的访问不太稳定,因此主要采用了国内的“千脑云电脑”平台作为教学资料的共享以及学生在线编辑和存储文档的平台,云计算中的软件应用以金蝶的云计算软件“随手记”作为实例。

(2)在线资料共享和在线文档编辑。教师将课件、学习材料、教学案例存放在千脑云电脑平台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下载,并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进度来进行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将教师布置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作业的文件在线地的存储在云计算平台中,学生可以在机房完成作业,或将部分作业放在宿舍或家中的电脑上完成,由于文档存储于云计算平台中,学生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访问的是同一个云计算平台中的文件,因此不存在学生需要用优盘来进行文件拷贝和数据同步的问题,这也解决了学生经常出现的优盘损坏、感染计算机病毒和遗失所带来的作业不能按时正常提交的问题。

(3)使用云计算软件实现个人理财记帐。利用金蝶云计算软件“随手记”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记录,随手记是金蝶理财网推出的个人理财记账软件,可以通过浏览器以B/S方式进行访问和使用,手机版则分为iPhone版本,Andriod版本,其中iPhone版本分为标准版和专业版。由于学生的财务数据存储在云计算平台内,因此不会产生手持设备(如手机和PDA)中的记帐软件存在的设备损坏或遗失所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而且“随手记”所提供的提醒功能和动态图文报表功能让学生很好地对自己的各项支出有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5 总结

云技术正对信息技术产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应用将日益深入和广泛,云计算技术也将在近几年内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流技术,从而引起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必然的趋势。论文对云计算技术进行介绍,阐述了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优势,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论文在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付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J].电脑学习,2011(2):60-61.

[2]戴振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6):100-102.

[3]Twenty-One Experts Define Cloud Computing[EB/OL]. http:// /node/612375,2010.

篇(7)

鱼与渔的选择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企业却早已经采用了数字化制造的先进技术。什么是数字化制造呢?就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制造技术当中。一般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造、产品数据库管理、逆向工程技术、快速原型技术和企业资源计划等。了解这一整体过程的行业人士应该能够看出:数字化技术已经贯穿、覆盖了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加工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企业的制造、生产系统不断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道路,也是必然趋势。

想要从根本上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实现创新方法上的转变,无论是提供成型的解决方案,还是提供包办式的服务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谢威说:

“目前,由北京市计算中心建设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已经逐渐面向中小制造企业开放服务,有些企业干脆将产品的技术问题交给我们一揽子解决。虽然了解用户需求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但这并不是工业云主流的服务方式。授之鱼不若授之以渔,我们希望帮助有创新意识的中小制造企业,能够在产品设计、工程分析优化等领域有的放矢的用到我们的服务平台,帮助其逐渐向数字制造过度。我们更愿意根据用户的需求教会他们利用平台选择或订制专用软件工具,这样能使更多企业从工业云中受益。”

具体来说,云计算对两化融合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云计算实现产业链上下协同。两化深度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云计算为产业链上下协同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融合各类资源,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向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支持工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另外,云计算可加速信息技术在行业领域应用。随着能源、金融、制造、电信、物流等行业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工业领域各行业迫切需要应用云计算新兴技术来满足信息系统整合、商业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需求,以建设高效、动态、弹性的“灵动型”一体化云平台。

再有,云计算能加速企业信息化改造,为企业提供高灵活低成本的信息系统。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企业需要构建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市场营销以及内控管理的高度灵活、低成本的信息系统,以适应业务快速变化和成本控制的要求。培训与推广并行

据了解,目前工业云服务平台已经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分析、产品数据库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初步进行了资源的部署和整合,正在逐步开放对中小企业的云服务,并组建了相应的咨询服务团队,建设了面向企业数字化制造的在线培训平台;同时,还为逆向工程和快速原型技术应用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以及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还将进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和辅助制造方面的研究和资源建设,以实现数字化制造的全程支持。工业云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上述问题。用户直接通过互联网,按照需要选择工业云中各种服务产品和相匹配的计算设备。用户以较低租金即可使用大量先进技术,获得丰富资源。

更深层次来说,云计算不仅为信息产业自身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孵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云计算作为多种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载体,技术发展已经较成熟,关键还在于应用模式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整合官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主要分析云存储服的基本特点及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所涉的侵犯著作权及隐私权问题;从当前个人数据隐私权侵权风险,国内外对互联网个人数据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及不足等方面分析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隐私权侵权行为,提出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战略位置,加快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加强对个人云存储隐私权的技术保护等优化措施。

1、云存储概述

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云存储服务按服务对象,可分为后端面向企业的云存储服务和前端面向用户的云存储服务〔1〕。

过去几年,国内外公司纷纷抢滩云存储服务市场,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国外主流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包括Amazon、Google、IBM、Dropbox、Evernote等;国内主流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包括网易、腾讯、金山、百度、新浪、酷盘、115、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主流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用户数基本达到数千万甚至亿级。

2、云存储特点

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基本由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访问层四层构成〔2〕。

图1-2

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主要负责存储用户文件信息。存储设备模式多样,包括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NAS和 iSCSI等IP存储设备、 SCSI或SAS等 DAS存储设备。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往往数量庞大且分布多不同地域,彼此之间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 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访问层主要为用户提供包括文件管理、文件同步、备份功能、分享功能、私密空间、媒体筛选、通讯录、拍照上传、Office插件、文件转码、收藏夹、任务中心等。

3、云存储隐私权问题及建议

在云存储的存储层,保存了视频、图片、音乐、各类文本等海量用户数据。以百度云为例,截至2013年6月,百度云的用户数突破7000万,每日平均新增用户20万,日活跃用户200万,每日上传下载的文件数以PB级计算。数据就是可挖掘的金矿,用户数据可能面临来自云存储服务商及网络黑客等方面的威胁。

3.1云存储隐私权问题

3.1.1云存储技术存在的隐患

云存储采用的是一种分散性的数据存储方模式。来自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通过各自的服务终端进行交流以及信息使用,而用户所提交的个人数据信息则将被分散存储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云存储服务器中。以亚马逊为例,AWS 已经为全球190个国家及地区内成百上千家企业提供支持。亚马逊的数据中心位于美国、欧洲、巴西、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云存储涉及多方主体,并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某一云系统可能会成为处于同一服务器上另一系统主题的攻击对象,从而使该云中的个人数据和相关信息收到侵害。

3.1.2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威胁

在实际操作中,云存储服务提供商会在与用户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引入相关的技术性保护条款。从商业运营的角度上来讲,这种CSP与其用户签订的服务协议本身也极有可能对存储在相关云服务提供商系统中的用户数据信息造成威胁。比如说,此类服务协议通常会在相应的条款中赋予云服务提供商在特定的情形下公开和处理用户个人数据信息的权利,而另一个方面却并没有对云服务提供商在进行此类用户信息处理和公开时应该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任何规定和表述,很明显这将使得用户的个人数据和信息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3.2云存储隐私权立法建议

3.2.1隐私权立法的不足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对应的网络隐私权主要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4〕。

3.2.2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所涉隐私权问题的立法建议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云存储隐私权保护:

1)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战略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2013年由美国前情报人员斯诺登披露的美国“棱镜门”,再次向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敲响了警钟。数据失控不仅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而且对接近一般国民数量的广大网民的个人隐私产生严重威胁,需要从国家层面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战略位置。

2)加快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不管是加拿大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文档法案》、美国的《存储通讯法案》,还是我国 《侵权责任法》〔5〕相关规定,均严重滞后于技术发展,无法明确规范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商业行为,有效保护个人用户的信息隐私权。需加快隐私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

3)加强对个人云存储隐私权的技术保护。目前,我国无论从网络的系统、设备、硬件、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智能终端乃至芯片等核心技术仍处于巨大的安全风险。根据行业分析,2013年云存储面临的的技术安全问题包括数据泄露、数据丢失、账户或服务流量劫持、不安全的接口和API、共享技术漏洞等,无论站在国家信息安全还是个人信息保护考虑,均需大力鼓励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创新,从技术层面来保障隐私安全,使技术手段成为法律保护的重要补充。

4、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不管国内外,对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立法及监管依然不足。特别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保护意识不够强的情况下,使我国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对个人用户隐私的立法缺失严重,我国仍需加强云存储技术的完善及优化,提升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的运营监管。

参考文献

刘鹏.云计算(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1页

/136/12201136.shtml,2012-1-1

篇(9)

互联网阵营:

亚马逊一枝独秀 BAT“跑马圈地”

互联网企业之间争夺的云计算市场,主要聚焦在小型企业及初级用户市场,后续可能会通过与政府和大型企业合作,进入虚拟专有云、政务云市场。

在IaaS领域,互联网企业采取与软件厂商合作,提供软件开发的基础;在PaaS领域,主要提供服务于第三方开发的平台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应用中间接口;在SaaS领域,则通过与终端客户和渠道商联合,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从全球云产业来看,亚马逊可谓独占鳌头的大佬级企业。IDC预计,到2014年,亚马逊所有云计算服务的营收将为560亿美元。尽管如此,在亚马逊大力拓展云计算业务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后来者的竞争,如IBM、微软等都试图分食亚马逊占据的市场份额。

比较来看,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早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App Engine的云计算服务,后来又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姐妹版服务,Google Compute Engine。但即便如此,亚马逊过半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仍然令谷歌望尘莫及。目前,谷歌一直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总体上说,谷歌的服务并没有亚马逊的服务成熟。

作为国内互联网云计算的先锋,早在2011年,阿里云和盛大云就推出了IaaS服务,并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开发者、中小站长的眼球。之后,百度云、腾讯云、京东云、新浪SAE等互联网企业接踵而至。

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云产业中的角力,主要聚焦在“跑马圈地”上。作为主力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所提供的云服务,表面上圈的是用户和业务,其最终实质,圈的是云生态链条的产业价值。以BAT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展云计算业务的机会在于,它们能够集合以将以计算、网络、存储服务为主的基础云、以数据、用户和能力服务为主的综合云,以及设备商、安全商、运营商之类公司的售卖模式进行融合,在云产业中承担起整合的角色。

IT阵营:

大举收购 广泛合作

当前,IT阵营中较大的云计算企业,主要以主流的IT、软件、网络设备和系统服务商为主,包括微软、IBM、HP、Oracle、思科、华为等。

在云产业的IT阵营中,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级客户,企业客户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使用者(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用户)。仅有部分IT厂商,转型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展开竞合。

由于云计算的市场大部分被互联网阵营中的亚马逊占据着,为了从其手中抢夺份额,作为IT服务商的IBM,携手谷歌开展云计算方面的技术研究与业务合作。同时,IBM和谷歌还计划共同开拓全球的共同技术观察以及大量的人才,以构架一个全球性网络。

至于HP、Oracle和思科,则通过大举收购云计算方面的中小厂商,与大型云计算专业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来对以往的业务架构进行改造,增强自身的云计算实力,以适应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模式。其中,既包括思科与EMC之间、甲骨文与英特尔之间达成的战略合作,也包括甲骨文对云计算客户服务商RightNow及云营销软件商Eloqua的收购。

另外,在云计算市场争夺战中,微软也不甘示弱。在与业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微软主要集中于Hadoop的布局。Hadoop作为Google核心技术的开源版本,处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地带。微软希望通过全面拥抱Hadoop,并模糊Windows Azure中IaaS和PaaS界线,来探索其云计算业务的优势方向。

视角转向国内的IT厂商,以华为的云计算最为突出。华为的云计算布局,主要聚焦其深耕多年的运营商领域,针对运营商的需求,华为推出了“云-管-端-控”战略,希望在帮助运营商实现转型的同时,牢牢把握这一专业性市场。在竞合策略方面,华为并不设限。例如,在华为官网云计算模块上,列出的“合作伙伴”名单中,可以看到如IBM、惠普、戴尔、微软等与华为在云计算领域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传统IT厂商。

运营商阵营:

改造传统与建构生态并行

在云计算服务中,运营商的优势主要在网络、数据中心、大规模可靠性、运营能力、企业信誉、企业客户资源与关系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原有业务架构进行优化和云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政府及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传统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基础网络和语音业务,借助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逐步向企业级IT服务领域拓展,但是由于体量庞大、转型步伐较慢,目前也主要局限于网络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

在面向云计算转型中,以AT&T、Verizon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比起国内的运营商来说,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

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摒弃了那种“非此即彼”(all-or-nothing)的战略视角,不仅考虑云计算本身的灵活性,而且关注云计算在适应业务需求及其与企业共成长方面的能力。针对传统的托管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公有云在多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企业级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AT&T提出基于运营商现状和企业现实需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混合云被定义为共享服务器资产与私有服务器资产的结合使用。这种云计算模式不但发挥了企业网络的强大功能,提高了现有技术投资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云的快速扩展性和灵活性。

不同于AT&T在云产业中的确切定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不论中国电信的“星云计划”,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普遍采用“高大上”的产业战略,试图通过建构一个覆盖广泛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在全国建立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布局提供IaaS、PaaS及SaaS多层级服务的云计算服务。

之前,中国联通了系列企业云服务产品,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集成、云孵化等五大服务方向,聚焦十类重点应用领域,成为国内首家提供企业云服务的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相关服务,并携手SAP构建中国云服务生态体系。

不过,由于运营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先天缺陷,远远比不上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这一短板,将导致运营商在IaaS及PaaS领域,很长时期内将很难与业界主流提供商进行竞争。唯一能够弥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的合作,重点布局政务云与行业云方面的业务,以弥补和规避运营商云产业方面的劣势。

篇(10)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中国互联网产业依然不乏热闹,很多VC、PE继续在向互联网企业投钱,很多创业者依然信心满满,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的市场非常活跃,还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但我们也必须看清,如果未来资本没有出口、长期市场不能打开,无论是对于VC、PE,还是创业者,都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

因此,我不得不说,现下正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热潮背后,广告、游戏、电商三种主流的商业模式事实上远未成熟,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就像“酒驾”,很多公司大手笔地投入,每个人在这其中都很兴奋,但没想到挣钱很难。这种状态既刺激又危险。

移动互联网存在至少十几年了。记得很多年前就有人跟我说,一定要在手机上把搜索做好,我当时对此的判断是这个市场还没有拐点。直到最近这一两年,随着G网铺开、智能手机受捧,才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股热潮的发展。

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注意,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在经历泡沫时期:这一领域的三种主流商业模式——广告、游戏、电商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我们长久以来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固化理念: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就一定有钱赚。这就导致许多互联网企业目前都只关注发展用户数量,而没有认真思考商业模式的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其实并不对。在PC时代,有很多公司,譬如说Netscape(网景)浏览器,它有很多用户,却因为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而失败了。

目前,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三种主流商业模式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移动广告方面,从全球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来看,它占的比例还很小,主要原因是由于移动终端的屏幕较小,且占据的是人们碎片化的时间,这使得移动广告的变现能力远不能和PC互联网相比。在手机游戏方面,目前除了iOS外,其他平台并没有找到真正好的盈利渠道。电子商务方面,则因为支付等问题使得移动互联网上的优势也不及PC,就目前来看所占份额较低且门槛较高。

不过,尽管当前的移动互联网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还是有无数的人在往前冲。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无论如何先得占到一块地。

这让我想起当年PC互联网的泡沫时代,1999年至2000年左右的一段时期,PC互联网出现了一次疯狂的泡沫:当时很多互联网公司并不赚钱,却能很容易拿到风险投资,然后上市。但泡沫终究还是破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像搜索这样的商业模式,其实也是在2002年以后才慢慢变成互联网主流的商业模式。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人对此很乐观,我认为需要很谨慎对待,尤其要认真考虑清楚它未来的商业模式。否则,就难免如同酒驾的情况,很刺激,但是很危险。

对移动互联网近一年来的观察和思考,还让我意识到,它的未来必须依靠云计算。由于移动终端比较小,其计算能力及很多功能也相应受到较多限制,而这些限制可以通过云计算的能力得到弥补。

近年来,我们的确在云计算方面也已经积累起一定的经验。首先,在硬件方面,整个数据中心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很多主流互联网公司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也开始定制,存储、整机柜的交付、定制化设计等等技术不断在进步和创新。在软件方面,不少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的架构有了一定积累。搜索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它是无法只靠一台计算机所能完成的,说白了,搜索天生就是云计算。因而我相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 房屋建筑抗震设计 下一篇: 风险管理方法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