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8 16:12: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政治教学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应该是各种方法、各种样式,都在竞争、都在开放的大好局面。真正的初中思品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变成“一言堂”,久而久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思品课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而且,当前初中思品教学又面临着课时少、分数低、考试压力大,学生和家长不重视的客观实际。那么,在短短的45分钟内,怎样改变现状,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设计,创设最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一种高效课堂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思品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性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并驾驭知识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不同,因此他们各自都有个性差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个性需要。
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自主学习、充分展示个性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思想飞起来,思维活起来。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二、最优化思品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教材,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思品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每一环节都要把握好时间,最好能规定时间。
我们可以采用课前5分钟小测。小测内容直接用投影或幻灯展现,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在提前发的答题纸上,教师收齐后全部批改,并打上分数或等级。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及时督促。
教师可用幻灯或投影的形式,展示学习目标,要以“目”为单位,即有总的学习目标,和小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自读课本哪几页,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
还要明确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并学会重点知识做记号。最后,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将如何检测等。教师在设计检测题时,要本着题型多、少而精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包括选择、情境分析、价值判断、案例分析等题型在内的习题,让学生训练,并当堂讲评。测评方式可以采用口头检查,也可采用书面检查的方式,检测后可用当堂抽查批改、小组互批等方式。切忌把巩固训练的内容以作业的形式放到课下让学生去做,那样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造成问题的积压。
三、课后作业
作业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帮助教师反馈教情和学情,检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品课作业片面强调作业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忽视作业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从而导致作业设计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思品学科的课后作业要少而精,以复习为主。一课设计一个知识点的作业,或一个单元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作业要按知识更新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层次。这样的作业学生愿做,并且做得好,效率也高。
总之,适合教师本身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是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品德课不可能是“一枝独秀”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希望今后我们思想品德教师会继续加强本学科的教研活动,并借鉴其他优秀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白露.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6).
[2]倪燕儿.寻找撬动课堂变革的杠杆――指向“本真”价值的改善初中思品教学的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1(3).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2-0042-001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我们广大奋战在一线的政治教师,就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同如何实施政治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艰苦的探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市教育局组织的"有效教学"主题节活动,以一堂青年教师(严老师)展示课的设计即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来谈如何具体实施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这里的“有效”,是指向于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有效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必须是学生获得效益,是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和发展。
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学有所得的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现的各环节上下功夫,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环节,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学模式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我市推广的“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个人认为教学环节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探究——课堂总结——课堂训练。
1.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
导学案应在上节课最后10分钟发给学生,老师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课上完不成的可以带回家完成预习。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
在这次“有效教学”主题节活动中开课老师是借班上课,因此老师并没有布置课前预习。如果能创设条件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那么严老师(开课者)在新课难点突破上可能效果会更好。
2.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课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苏教版九年级第10课第二框)
[导入]
多媒体:一张人物图片
师:同学们,大家对我很陌生,我对大家也很陌生。大家对图片上的人物熟悉吗?
生:不熟悉,不认识。
师:是啊,大家都不认识他。我给他取个名字叫“小明”
多媒体:小明的履历 (…… 北大经济学学士,清华EMBA)
以一个陌生人及其丰富的履历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老师及时地抛出问题:请同学们帮小明选择一个职业。
多媒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承包土地种菜
摆摊卖猪肉
自己开公司
到外企打工
由这些不同所有制形式引出我国的分配制度,开始本堂新课内容的探究,同时这里也隐含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讲解作了铺垫。
思维永远是从兴趣和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不要用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引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一般来说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可多样。
3.课堂探究
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多媒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 按劳分配 )
承包土地种菜( … )
摆摊卖猪肉( … )
自己开公司( … )
到外企打工( … )
(1)它们的所有制形式各是什么?
(2)所得报酬分别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已学知识(所有制形式),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不同所有制下分配方式不同),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究(我国的分配制度),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将进一步发现、探讨问题(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获得发展能力。
教学中,“问题”起于文本,发于文本,是课堂的主线;“探究”关注过程,获得情感,积累智能,是课堂的核心。
“问题探究”建构的主旨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困惑、探究的状态,提出问题,是求异思维的结果;由于问题内发,学生将主动参与探究,在听中思考,读中悟情,辩中明理,写中获知。因此,“问题探究”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的归纳回顾。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的思想和方法。
本课的总结拓展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多媒体:【课堂收获】
通过本课学习,我
师:请同学们用2-3分钟思考并组织好语言
生1:略
生2:略
……
教师投影出整理好的总结
让学生来做总结发言,把主动权给学生,锻炼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如人意,我们可以采取由其他同学补充、修正(互教、帮教)方式。
教师还预设了结束语:
[结束语]
同学们: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谢谢同学们今天精彩的表现。课堂上用到的小明到底是谁,大家可以在百度输入“猪肉大王”搜索出他的真实身份。
再次感谢大家,祝同学们在将来都能开创出属于你的神化!
相信会有很多同学上网查询,延伸政治课,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5.课堂训练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课堂训练的要求:
(1)针对性强。训练题必须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范围内,查漏补缺,课外训练才有的放矢
(2)精选题目。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可以分层次。
(3)作业量要适当。
(4)训练的形式是独立的、快节奏,老师不辅导。
(5)全批全改,人人过关,不留死角。
本课在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设计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很好的落实,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法指导强调自主性,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评价设计具有鼓励性,难度设计具有梯度性,活动组织突出全员性和探究性。
以上是我结合一节课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的简单阐释,希望通过本次交流,老师们能有所收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环节,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有效课堂”学习材料 (2010年6月吴江市教科室、教研室合编)
有关文件指出:“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本质就是人性化的设计。那么,人性化的设计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呢?
一 、人性化教学目标
在我们这个倡导素质教育为主的时代,政治教学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应是将知识化为素养。中学政治课教学贯彻人性化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前提性的地位,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这不仅是政治教学人性化的价值,也是政治教学人性化的目标。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学好知识,发展能力,转化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课程标准》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人性化的旗帜下,我们还必须特别关注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个性人格健康的决定性意义。
二、人性化教学过程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性化教学过程设计的主题要关注人,关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关爱弱者,引导消费,主导产品发展的方向,内容紧贴时展脉搏。用设计的语言去表达人文思想,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要处处体现人性特点。 转贴于
强调优化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人性的平等。要让学生独立地表达见解,学会和他人的良性沟通,正是政治教学人性化的良好体现,也是政治课培养学生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要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性化的切入点。比如,在讲授初二教材中的“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内容时,从人性化教育角度看,人类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人性化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围。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这种人文价值只有成为人性化的自觉才能体现社会的进步。这样理解与实践不仅达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正视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性化教育的目的。二是寓人性化教育于重大时事教育之中。例如,通过从申办成功到办好奥运会,在这期间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尽自己所能,为办好奥运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而引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人性化的内容,达到人性化教育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式和发展”。由此可知,开展思想品德的活动课对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此谈一下活动课的中心环节——教学结构设计。
1.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惟一准则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而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应体现这一思想,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更富有意义的设计,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的条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差异,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要保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支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还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当然,在现实条件下,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在教学设计时,还是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因为这是求得教学实效并节约学生精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必然要求。
2.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空间
开展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活动课贴近社会生活,学生喜欢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探索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实践中经常采取小组讨论、演讲辩论、小品相声、视频播放、课堂游戏等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活动课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学生在活动课学习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创新的过程,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参与活动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为适应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是听教师讲,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被动学习。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要求改变学生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然而,要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扶持,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就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提供空间,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的训练基地。
3.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结构设计要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导向
我国传统的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了“信息库”,空存着大容量的静态的“知识”,遇到实际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也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在具体的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从他人的经验(例如对某些事实或现象的介绍资料)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另外,在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完成知识接受的过程,还成为一个蕴含着丰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了克服思想政治课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我进行了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课的探索,以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落实政治课教育目标。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 从教学理念看,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早已表明,学习是很费力气的事情,许多难关有待学生自己去闯,许多暗藏着的学习障碍要靠学生自己去克服
1.2 从教学方法看,长期以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支配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1.3 从信息传递看,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偏向,较多的是教师和少部分高发言者之间的交流,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机会多,大部分则表现机会少,久而久之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1.4 从评价体系看, 我们一直把政治课看成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考分而设置的课程,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其深刻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认识,近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的实际及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部分班级进行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验工作。
2 课题实验的理论初探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把教学因素与活动因素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在增进兴趣的条件下,较自然的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在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正确的认知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使之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从小学进入初中,这对孩子们来说跨越的是一个不小的台阶,小学生活有着强烈的集体生活体验,小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幼儿园的模式,是与游戏密切相连的。到了初中,学科增加了,内容加深了,节奏变快了,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给正处于心理、生理发生激变的初中生带来很多不适应。因而在初中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利于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快速有机的衔接,体现“九义”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3 课题实验的主要内容
3.1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一个个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实现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3.2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基本程序
3.2.1 每学期授新课之前,全班同学自由分组,每组4--5人,推选召集人一名。
3.2.2 小组成员共同浏览全册教材,确定活动课题,分工协作,将课题内容演化成一个个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特征的活动。
3.2.3 正式授课时学生用30分钟左右时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3.2.4 剩余15分钟由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通过今天的活动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在那些方面感到困惑?”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深化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教师及时答疑解惑,完成教学目标。
3.2.5 课后由每组推选的一名代表组成的评估团,对课堂活动的策划组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既离不开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也离不开班集体的讨论参评。小组成员面临的学习任务只有在通过各自的独立思考和齐心协力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同时小组学习的结果还要靠班级这个大集体来检验。综上所述个人自学是基础,小组活动是关键,组际交流是提高。
3.3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保障途径
3.3.1 教师作用应更突出 课堂教学活动化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的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不再唱独角戏,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导学:如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解答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引导质疑和争论;协调关系 如培训召集人, 使之成为组织者和带头者,处理好小组内(召集人和组员,学优生和学困生)和小组间(课题选择,讨论评价)的关系;及时总结 如每次活动结束后在听取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对教学内容作科学归纳和小结 。
一、精选情境材料,为有效设问提供载体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枯燥,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情境材料,不仅为课堂有效设问提供了载体,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情境材料的探究中,不知不觉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这一情境很有趣,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很高,并且设问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把设问置于学生感兴趣的合适的情境材料之中,以情境材料为载体来设置问题,使设问的有效性明显增强。可见有效设问的第一个构成要件是必须以合适的情境材料作为设问的载体。那么合适的情境材料怎么来呢?除了上述来自影视外,可以是来自音乐、来自生活、来自课本,还可以是来自时事热点的、课堂即时生成的等等。只要你时刻注意积累和发现,课堂情境材料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充分挖掘情境材料,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设问的构成要件之二是问题的设置与情境材料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关联度、梯度。设问是连结情境材料与形成知识要点并理解和认同之间的桥梁。设问的一头指向情境材料,另一头指向教学目标。学生的思考源是情境材料,教师设问的归宿是对知识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然形成和感悟。合理的设问必须兼顾两者,找到平衡点,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激发。教师要吃透该环节特定的教学目标,对目标有完整而充分的把握。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选取情境材料和设置问题,还要注意设问的梯度。
这一案例就充分考虑了问题设置与情境材料以及教学目标的关联度和梯度,情境材料始终能成为学生思考的源泉,设问的解决始终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一致,设问层层梯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知识的逻辑性、层次性,使设问的有效性大大增加。
三、努力提高设问的学生参与度
课堂教学设问的价值在于实现学习的价值。如果设问没有学生的参与,这一目标就会落空,实际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有效设问构成要件之三就是学生的参与度的高低。
提高学生对设问的参与度,除了前面讲的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材料作为设问的载体外,还要特别重视设问的针对性,这里所说的针对性除了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外,更侧重于设问的指向与所提供情境材料的关联度,设问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的实际和认知的水平相符合。这样学生在设问面前才不会不知所措,积极参与到对设问的讨论中来,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感悟,产生良好的实际教学效果。课堂有效设问的针对性还要求设问简洁明了。即设问提出后,学生能够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基本知道或经过引导和讨论之后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这样的设问才是有实际效果的。如果学生看不懂设问那就肯定没有参与度,也就没有实际效果
四、设问要打破模式化,实现设问形式、内容与出示方式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我国教学中的,由于其独特的魅力,很快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和推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既是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又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以其真实性、生动性、具体性、启发性、针对性、典型性、系统性、实践性、互动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正在被推广应用于思想政治等大部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从教学目的看,传统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案例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等;从教学载体看,传统教学的教学载体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主要讲述的是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教学载体是精心选择的纸质案例、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媒体资料;从教学方式看,传统教学方式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内容单方面由教师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往往导致高分低能。案例教学法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从教学主体性来看,传统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发展,给予学生能力发展发挥的空间。
2.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围绕中考升学的要求,还肩负德育教育任务,这是思想政治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优秀思想政治教学案例的特征
优秀的教学案例应该有理论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应该有详细的教学提示,有助于教师的使用;案例长短取决于教学时间和教室环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案例还应当叙述明确且生动、真实、有趣,焦点和目的明确,使学生“移情”或“同理”,把枯燥的书本理论内化为思想品德修养。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
1.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
对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制订教学计划;其次要选择合理案例,尽可能选择符合教学和学生要求的优秀案例、经典案例、激发正能量的案例;再次要根据案例设置问题,问题的设计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数量适中;最后要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课堂活动设计时,“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评价”三个环节必不可少,案例讨论方式设计时,应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学时间分配设计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分清轻重缓急,既不要太死板又不要太随意。
2.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主要包括案例呈现、分组讨论、发言交流和总结提升四个部分。案例呈现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片材料、口头描述、学生表演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在案例呈现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水平,提出问题的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勇于发表观点,又要仔细倾听他人的想法,,还要引导学生目标聚焦,不要“跑题”,避免过度概括、过度陈述、过度简化、没有资料支持的结论。在发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有效控制案例交流的进程,确保围绕主题进行,让针锋相对的观点尽情地表达出来。同时适度把握和控制学生讨论的节奏,做到既激烈尖锐,又富有理性和真诚。在总结提升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为主,要善于总结成功经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说理等方式让他们自觉接受,使外部的案例信息不断内化为学生的感悟。还要把握好重点与难点,详略得当,提纲挈领,掌握好课堂教学时间。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个体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促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推广与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案例教学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案例的合理选取与编辑、课堂讨论的方式与方法及教师的总结提升技能与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这么多年,本人工作方法和技巧得到锻炼和提高,现结合从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总结如下几点建议。
一、循序渐进地提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任务
在教学中,课堂学习任务越容易,愿意参与思想政治教学的学生就会越多。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成功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能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应该采取循序渐进地方式进行教学,由简入难。在布置任务伊始,教师应该尽量使所布置的任务能够简单易懂,这就可以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然后,当学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之后,教师应该逐步地提出难度层层深入的任务,让其进行钻研和探索,并深入思考。这是因为随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对所布置任务的信息分析能力不断加强,逐级难度增加的任务也会变得很容易。例如,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做简单的选择题,并且交代清楚做这些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解题方法,知道如何运用这些解题方法,做到有“法”可依,这里的“法”是指方法和技巧,就是让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先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然后,注意观察,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同时,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最后,要注意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在总结的时候,教师要强调几点,比如表述有错者不选、肢干不符的选项不选、肢干双重者不选,因果相悖者不选等等。
二、基于学生兴趣视角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初中政治教师要能够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很好地把握,尤其是对教学模式的实施时间进行科学、准确地把握。比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使得教学设计更加地贴近于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积极地鼓励并号召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活动中来。这样就使得教学课堂的实效性有了较明显地提高,最终促进了教与学之间的和谐,比如在上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课《优良的意志品质》第二课时“意志的力量”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部分,首先播放关于邓亚萍的视频:(1)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挥汗如雨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的热血沸腾的场面。(2)邓亚萍在1996年底被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而她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播放她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的场面。(3)播放邓亚萍学习认真的画外音: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
当学生看完、听完之后,教师再设问:由此,你感悟到什么?学生很容易被邓亚萍的勤学苦练和顽强拼搏所感动,水到渠成地得到答案,极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三、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因材施教”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生活经历、个性气质、兴趣爱好,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初中政治教师应该调动课堂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以及才能并发展和巩固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等,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群体带动、教育和熏陶个人。群体氛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给人以温暖和信心,使学生间互相激励和促进,同时个体的教育也促进集体教育的巩固和发展。
四、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强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一、引言
目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缺乏激情,缺少研究,组织教学不力,教学模式老旧、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性不高,情绪低迷,消极应付。死背占据了高地,题海替代了经典,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日渐消褪,学习质量不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教师精疲力竭,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慢、少、差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作为一位教育从业者,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高学习兴趣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政治的活动中去,以实现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目前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1、基于当前初中政治的副科地位,其重要性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经常抱怨“课难上,学难教”,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负面情绪。同时,学生在考试的重压下,加之当前政治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学存在误解。学生普遍不重视政治学科,认为学习政治只要背背教材即可,不必下太大的工夫去学,所以他们经常将学习政治的时间让给其他学科,这就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当前的政治初中政治教师不能很到位地传授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但是,就目前而已,很多初中教师教学依然没能摆脱传统政治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低下,不重视课堂的有效性如何。
3、学生频繁的自主活动,影响了课堂秩序。在政治课堂上,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学习主角的身份,所以有一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没有更加主动地学习,反而放纵学生,养成不良习惯,浪费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权,另一方面又要合理调控课堂秩序,这样配合起来,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政治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二)营造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群体,但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丰富,生活的圈子不宽广。这时,教师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质疑中学习,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的肯定往往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歌唱得很好,还在校歌唱比赛中获过奖。于是就在给他的评语中对他的特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勉励他在学习上的表现,希望他能鼓足干劲,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后来,该生奋发学习,成绩取得了突破。
(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增强课堂预设
教师要不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关于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活动组织、重点突破和巩固练习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努力创设适宜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合作交流情境创设的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原理,以及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渐学会各种方法寻找学习资料,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学会获取新知识的经验和技能,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教学设计,要反对追求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反对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落实的教学行为。
(五)创造合作学习,达成有效互动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教学突破;分析研究
一直以来,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空间拓展上思维创新不足,视野不够开阔,往往局限于课堂这一空间,结果导致教学工作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拓展教学宽广度和提高深刻性。在政治教学中,尤其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更要重视教学研究,在教学空间突破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生动味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如何突破课堂制约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政治教学应当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新编苏教版初中政治教材编辑意图非常明显,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与教学相关的素材,既密切联系了生活,又提高了教学形象性,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例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教学中,笔者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精挑细选,选择了本地区发生的一起青少年打架斗殴致人重伤的负面案例,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了介绍。两名初中生在宿舍因为一杯开水的矛盾而大打出手,一位学生失手将另一位学生打成重伤,两个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一惨痛案例进行了探讨,从事情的起因,从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这一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经过分析明白了造成这一惨痛后果的根源在于两位学生心中都有着逞强好斗的不正确心理,没有在生活中处处包容谦让,正是这一出悲剧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宽容谦让对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对整个社会文明的积极意义,在循循善诱的引导下,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受到了生动的教育。
二、初中政治教学应当结合学生校园学习环境
初中生大多住校,封闭的校园环境成为了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远离父母又正处青春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思想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健康成长。因此,政治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心理特点。例如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升入了中学,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有些学生学习上不如人,会产生自卑心理,这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同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意识的引导,在《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学中,笔者抛开教材组织教学,首先要求每一位学生讲述自己的特长,作为教学的导入环节。这一环节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经过学生简单的介绍后,大家发现原来我们的身边有着这么多的奇人能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进行引导: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长处,每一个人都是一块闪光的金子,只是闪光地点不同而已。接下来结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发展,教育学生明白,文化成绩的落后,并不等于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落后,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以他们的优势长处增强学习与生活的信心。这对于激发学生奋起直追,以良好的心态融入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的疏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初中政治教学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广阔的社会天地大有作为,也具有丰富的学习素材。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理念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之中。例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教学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由学生分散或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向自己的邻居、亲戚、朋友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例,另一方面搜集本地区消费者维权成功的一些案例,从中进行经验总结。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类型、主要现象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成功维权的案例,提出正确维权的方法路径,还形成调研报告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转达。这样的活动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理解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初中政治教学应当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
政治教学既要着眼于课堂,还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与多个校外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共同发挥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引导作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这些校外基地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做守法公民》教学后,笔者组织学生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拘留所,听管教干警讲述遵纪守法的知识,听在押人员现身说法。这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完全颠覆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口头说教的方式,以活生生的案例,以现场的氛围对学生心理产生强烈震撼,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受到触动,灵魂内心受到教育。许多学生在教育之后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改正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纠正自身存在的错误思想,尤其是崇尚暴力、崇尚金钱等不良思潮,在学生中得到了有效遏制。除此之外,文明创建教育基地、法律援助教育基地等不同类型的校外教育基地,也可以对学生的教育发挥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兼顾这些方面,有效提高政治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研究,在抓住课堂主阵地开展教学的同时,要努力整合资源突破课堂教学限制,使其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万古.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J].网络财富. 2010(18)
[2]李淑敏.浅谈初中政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