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成效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19 16:14: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管理成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险管理成效

篇(1)

在上海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上海残疾人的集中安置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不少残疾人在编不在岗,无法实现真正的就业。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奉贤区通过实施调整产业结构、专营专产等政策,帮助福利企业实现了稳定发展,保障了残疾人集中就业。2010年1至5月份,奉贤区福利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3.26%,残疾人职工社会保险投保率和劳动合同签订率均达到100%。

奉贤区福利企业管理工作的举措主要有:

一是转换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为了突破福利企业规模和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效益差、技术含量低的困境,奉贤区积极出台政策转变福利企业的发展模式,逐步调整全区福利企业规模和结构,优化福利企业发展,从“重数量”逐步转变为“重质量”,严格按照福利企业申办参考条件,积极引导,注重发展有项目、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申办福利企业,同时逐步淘汰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劣质企业,从而实现了福利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行业多样化,扩大了可安置残疾人的类别,区福利企业队伍日渐壮大。2009年至今,奉贤区共新办了25家福利企业,新安置残疾职工900多名,其中新办一家中外合资福利企业,实现了全区创办外资福利企业零的突破。

二是专营专产扶持企业发展。政府优先采购和专产专营是扶持福利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残联等部门的通知》精神,奉贤区积极探索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专产专营项目,通过调研,拟定了以本区纳入财政预算的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需购置的纸制品和印刷品为残疾人专产项目。经过招标和试点,上海韦银包装有限公司、上海庄美印刷厂和上海均翔包装印刷有限公司3家福利企业承接了区内预算单位的纸制品与印刷品制作和配送服务,并与区府办、国资委等预算单位签订了《残疾人专产专营项目定点供货协议》,制定了常规产品尺寸和参考价。目前,奉贤区残联会同奉贤区民政部门正在帮助试点生产企业对外宣传、收集业务信息、逐步增加业务量,以期形成示范效应。专产专营项目计划先在区级预算单位中推行,条件成熟后推广到镇级预算单位。

三是无障碍改建优化工作环境。在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无障碍设施,创造人性化工作环境,是确保残疾人职工劳动权益实现的重要方面。福利企业主管部门主动协调区建交委,在区内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将福利企业内部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改建纳入全区改建计划,由区财政全额出资,专业施工单位无偿帮助福利企业进行无障碍设施改建。全区138家福利企业统一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建,政府投入资金351万元。全区除因不具备条件而无法改造的企业外,30%以上的福利企业建造了无障碍设施,基本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达到了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的要求。

篇(2)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090-01

1 电力营销的相关内容概述

在营销的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用户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客户的实际需要,以便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资源;再有,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工作,提高其职业素质,提升员工能力水平;同时,企业还应该结合较为先进的营销手段,改变已有的手段,以便电力营销能够更为协调的运行。营销面临着风险问题,比如电费风险,因此要加大对其风险的控制,避免影响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状况发生。

2 电费管理的途径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引进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对电费的管理,建立起风险控制的系统、风险发生后的评价系统、风险防范体系三个方面的体系内容。

2.1 风险评价的系统

企业的调查员,要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查,对这些调查进行分析,完善评价体系。同时,此类系统中,还应该含有风险处理的预案、预警体制等,如果出现电费风险问题,能够及时地采取备案,降低风险。电费本身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干扰,存在着风险,企业需要完善相应的风险控制的系统,降低风险,为电力企业的长效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2 风险发生之后的评价系统

企业的调查员对电费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形成报表,员工每个月定期进行汇报,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对风险的把握程度,也利于企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查看预案实施的有效率,找出预案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完善相应的备案,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员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出相应的曲线图,对风险趋势进行分析,查看哪些区域的客户容易出现电费风险问题,这样也能够给出一定的风险提示。

2.3 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防范体系,降低风险率,提升对电费风险的管理。这个体系的建立需要:首先领导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完善风险责任体系。例如,如果某一地区的电费经常出现风险问题,企业应当询问这个区域的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之后,再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再有,对电费回收的相关制度加以完善,对回收的相关工作,进一步的细化,以便对电费回收进行控制,降低电费风险。最后,建立一定的保障系统,企业需要对预警信息进行及时的,将电费的事后管理变成事中或者事前管理,通过这些保障系统的建立,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3 对电费风险的控制分析

3.1 完善控制体系

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内容:首先要对管理主体要加以确定,明确管理人员、管理的力度,避免出现无人管理、管理混乱、以及管理的权利不清楚等现象的出现;再有,引进先进的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进入到行业内部体系中,这些技术为提升行业的工作效率等做出了贡献。对于风险控制,也需要引进计算机技术等,通过这些体系,对电费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依据这些分析结论,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另外,这些技术,还能够将这些数据保存,形成数据库,为以后的相关测验提供数据上的支撑。

3.2 完善设备,提升其质量水平

电力企业还应该在设备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设备的质量水平。具体而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结合自身的实际,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以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这些设备协调相关的系统,降低电费风险,并且保证电费的合理回收。

3.3 建立便民缴费的服务平台

企业通过相关的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缴费的科学性,不仅有利于用户缴费,对于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例如,南方电网就建立了便民缴费的服务平台,打造一种综合的缴费品牌。此种服务平台,利用成熟的电商运营系统,通过全网分销的方式,实现便于用户缴费的目的。此服务平台,拥有着较为专业的技术团队,利用现代科技,结合社会发展,构建了多种服务系统,有利于电力企业的长效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完善便民服务平台的建设,为降低电费风险贡献出一定的力量。

3.4 拓展电费催收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需要对电费催收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补充、拓展,以便降低电费风险度。通过短信催收、电话催收等方式,进行电费的催收工作。同时,对于一些重点用户,首先了解用户的真实情况,如果有特殊情况,及时报告给企业,以便企业能够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问题。对于一些不良记录的用户,要将其加入黑名单,采取提前催收电费的方式。这些方式的采取,不仅有利于降低风险,对于树立企业信誉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电力营销是企业回收成本的唯一途径。但是由于电力营销本身就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电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其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相关建设服务。本文首先对电力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阐述:结合用户的需要,改进营销的策略,降低电费风险的力度。接着,本文又对电费管理的途径进行了一定的阐述:风险评价体系中,含有风险处理的预案、预警的体制等,这些体系能够较好的应对电费风险,及时的采取备案,降低风险度。同时,查看预案实施的有效率,找出预案中可取的部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定出相应的曲线图,对风险趋势进行分析。企业需要对电费管理的相关体系进行完善,明确管理人、管理的职责,另外,还需要对电费的回收进行控制,避免由于电费回收,导致的风险出现。接着,本文对风险控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完善企业的相关设备,提高设备质量水平,降低风险度;针对一些重点用户,深入到用户的家庭中,了解用户家庭实际情况,以便解决相应的问题。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应的理论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宝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环保意识和能力的探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6):45~47.

篇(3)

0引言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有效的控制电费风险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的稳定收益,还能够进一步完善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繁荣发展。由于在实际电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使得电费风险依然存在。下面我们首先来阐述一下电力营销及电费管理影响因素等内容,然后再来探讨解决电费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

1电力营销及电费风险

1.1电力营销的概述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获取收益的重要手段,它主要通过向用户提供用电服务来实现利益回报,由此看来,电力营销的收益情况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未来的发展。虽然我国电力营销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管理漏洞,尤其是电费风险问题。为了确保电力营销质量,在进行电力营销工作前,首先要了解用户的用电需求,还要做好营销团队的培训工作,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用电服务,从而避免电费风险问题的发生,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1.2电费风险的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费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具体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在建档、抄表、核算等管理流程中,一旦出现抄表失误、数据缺失、核算不正确、回收费用不及时等问题,就会造成抄表风险、核算风险、管理风险及电费欠费等风险问题的发生。由此看来,电力营销全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直接关系着电力营销电费风险的控制质量,作为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电费管理流程对避免风险来有很大的帮助。如图1所示。除了电力营销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外,电费业务的扩展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也直接影响着电费风险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电力营销业务的扩展工作,这也给电费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进行业务扩展的信息处理时,一旦出现失误就会直接带了电费风险,再就是签订相关用电合同书也需要值得注意,仔细审核相关数据,杜绝由业务扩展带来的各类风险。目前,电力营销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维护工作日益加剧,一旦不能及时处理信息系统故障问题,或者系统存在数据非法访问等,就会影响电费风险。

2加强电费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电费风险的控制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为了降低电费风险问题的发生率,我们不仅要预防电力营销全过程中的失误,还要及时的发现电费欠费逾期等问题。一旦发生电费风险问题后,要分析风险因素,做出相应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控制电费风险的方法如下:

2.1完善电费风险控制体系

电费风险控制是供电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完善电费风险控制体系,才能确保电力营销管理质量。首先,我们要根据管理的对象和主体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然后制定可行的风险控制方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电费风险评估,将电费风险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要完善电费风险控制体系,还要重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开展电力营销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将企业的管理与营销业务管理联合在一起,改变以往的组织架构,使管理机构发挥最大的效应,确保电费风险控制质量。

2.2拓展电费收费渠道

以往单一的收费方式不利于电费缴纳,采用多种缴费方式不仅给用户提供了方便,还能够提高电费缴纳效率。信息科技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缴费渠道拓宽到银行、信用社及网络方面,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电费的及时缴纳。另外,在用户电费到期前,企业可以通过短信通知、电话提醒等方式来促使电费缴费的实施,对于无视通知,逾期不交的用户,要做好不良信用记录,重点进行专人督促,避免电费风险问题的发生。

2.3强化电费风险内部控制

为了避免电费风险问题的发生,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电费风险控制力度,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在电费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中,一定要明确指出电费内控报告的负责人,并且要完善相关责任制度,讲明职员的职位及义务,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对于电费审核要高度重视,建立系统的审计制度,并要求审计部门严格执行。对于电费管理的相关数据,企业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做好整理收集工作,确保数据库的完整安全性。总之,每一个电费管理环节都要融入到完善的制度体系中,并监督其可行性,避免在电费管理工作中,因为数据记录错误而造成不必要的电费风险问题。

3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工作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电力服务,满足了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然而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电费作为企业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避免电费风险问题的发生,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借助网络技术手段改善以往的电费管理问题,创建全新的电费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电力营销管理质量。

作者:李亚林 王茜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国网济南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1.1用电审核和合同管理的电费风险。供电企业在日常电力营销过程中要重视对电力企业相关项目的审核,然后拟定供电合同。在实际供电过程中,部门供电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不重视对用电资质和相关手续的审核。并对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用电项目进行供电,导致电力审核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同时,相关手续和用电资料的不完善,导致拖欠电费情况的出现。

1.2电费安全风险。电费安全风险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电费核算风险、电费收费风险和电费具体操作风险等。电费核算风险即部分供电企业在电费核算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电价核算基数进行调整,导致电费核算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造成电费的少缴或者漏缴。电费收费风险即供电企业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电费进行及时催缴或者上门收费,导致电费收取不及时。或者用电方不能及时缴纳用电费用、故意拖欠,导致电费收缴过程中的困难。电费具体操作风险即电费收取人员在抄表过程中的错误,造成的电费损失或者风险。同时,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等,也会导致电费风险的存在[1]。

2、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

(1)电力市场环境不规范和用电观念落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对商品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电力营销观念落后。由于依托传统的供电观念和模式,供电企业在电费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既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资源,又要注重其自身的服务性。造成了电费催缴的不严格和各种违规用电行为的发生,导致诸多电费风险的存在。(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人们日常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企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电费规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法律法规修改的不及时,导致其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各种电费风险。同时,用电方不能够对商品购电机制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电费缴纳过程中比较被动,经常存在拖欠电费的行为,导致电费欠费风险的存在。(3)供电企业内部电费管控机制不完善。在电费回收过程中,供电企业不重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也不注重对收费人员进行约束,导致相关电力人员只重视电力营销,忽视了日常的电费收取和催缴,存在诸多拖欠电费的现象,从而增加了电费风险。

3、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措施

3.1健全供电企业内部电费风险控制机制。电力企业电费风险控制机制涵盖的范围很广,其包括业务开发、用户资质审核、合同签订和电费执行以及数据操作等。(1)重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对相关操作行为进行规范。目前,电费回收形势相对比较复杂,供电企业要重视内部制度建设和电费风险管控。结合电力营销各部门的风险控制,对业务管理部门和市场终端进行监督和管理;重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并对电力企业相关财务进行定期结算;重视电费审计,对电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和审核。(2)重视电费内控责任制度建设。电费内控责任制度建设能够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电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电力企业要重视电费内控批准和报告制度的建设,对电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对其进行分配和相关责任的划分。相关部门要重视建立健全的电费回收业绩考核,对电力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整体电费管理水平的提升。(3)建立电费风险预警机制。电费风险预警机制能够有效避免用户日常用电过程中的欠费问题。相关管理人员要对用户的资质、合同文本和企业信息等进行整合,并汇总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建立风险信息报表制度,对电力企业日常的收费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有效避免电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篇(5)

1.1 稽查工作业务量庞大

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专业点多、面广,而且具体的业务内容也比较繁杂,仅靠资源有限的稽查工作难以达到对所有工作环节全面而系统的稽查。因此,稽查人员需要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解,以合理安排稽查资源。但是现有的稽查理论、工具,不能给予稽查人员在面对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提升的稽查范围时,提供科学、详细的方向,但谈不上对重大风险点进行深挖和分析,最后往往沦为走形式完成任务。

1.2 存在少量“两张皮”现象

稽查整改建议好坏的重要标志是稽查能否被落实并产生预期的效果,如果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措施,使问题与建议形成两张皮,这样的稽查建议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破坏稽查形象,降低稽查质量,有时还会造成误导和损失。

1.3 稽查整改不够彻底

传统的稽查整改跟踪,往往只停留在问题表面的整改,未能举一反三地对问题根源整改情况进行分析、确证。另外,对收集到的问题整改信息,缺乏科学评估整改效果的理论工具,难以起到有效评价稽查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往往出现屡查屡错、屡改屡错的现象。

2 应用风险管理理论的解决思路

本文通过风险管理中的核心理论、工具,解决在营销稽查全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缺陷与不足。首先,通过风险导向理论,明确稽查事项侧重点,寻求一种既能保持稽查效果又能提高稽查效率的全新方式。另外,将风险应对策略理论创新性地应用在问题建议方面,以避免稽查建议与问题两张皮的情况。最后,针对营销稽查工作闭环中的稽查跟踪,借助剩余风险理论工具,科学分析问题整改成效,防止问题整改走过场。

3 风险理论在稽查实践中的应用

3.1稽查实施——风险导向理论

风险导向理论,要求稽查人员对被稽查单位进行稽查前,首先要识别和评价被稽查单位的营销风险情况,然后再以风险为导向选择稽查策略,以指导稽查实施。因此,在稽查实施阶段应用风险单项理论,需要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明确稽查实施策略共三个步骤。

3.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对通过业务流程梳理、指标分析等方法,经过分析、归纳,梳理出各个风险点。风险识别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全面、深入识别营销业务各个风险点的基础上,才能为后续风险评估和制定稽查策略提供基础风险信息。

目前,稽查人员在稽查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思想、方法,没能很好的将具有潜在风险的营销业务、异常营销现象或历史事故进行分析、梳理,造成风险点错漏、风险识别不够全面等情况[2]。

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业务流程法、指标分析法、分解分析法、失误树分析法等[3]。在开展营销稽查识别风险时,可单独使用上述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交互使用各种方法:

(1)业务流程法,是指根据不同的营销业务流程,对每一阶段和环节,逐个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风险状况信息的方法[4]。这种方法比较简洁和直观,易于发现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因素。比如在对业扩报装业务进行稽查前,可利用业务流程法识别出各流程环节的风险。

(2)指标分析法,是指稽查人员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对市场营销服务各类核心指标进行因素分解,以挖掘影响核心指标的关键风险事件。比如抄表差错率指标[5],计算公式为:当年电费回收率=(实际到账的当年电费 / 当年应收电费)* 100%[6]。

(3)历史事故分析法,是指通过调研、分析企业或行业已发生的典型历史营销事故,对引起历史事故的风险动因进行分解分析,以判断、提炼出未来稽查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风险范围。

3.1.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从可能性和影响两个角度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把各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由大到小进行划分[7],为稽查人员以风险为导向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点制定、实施稽查策略。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稽查人员可以根据风险后果和风险发生概率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1)当风险概率一定时,风险后果越严重,则营销风险值越高。风险后果可以从经济、社会、人身安全等若干方面考虑[8]。如“重要客户未配备应急电源或应急电源无法及时启动,供电局应急发电装置配置不足或无法及时接入”事件,该风险为重大风险,主要从社会效益考虑,会造成重要客户停电、甚至长时间停电无法恢复,在全省及以上范围产生不良影响。

(2)当风险后果一定时,风险概率越高,则营销风险值也越高。风险概率在这里是指“营销服务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营销服务业务发生数量有极大的关系。如抄核收业务,一个地市局是数以千万计的业务量即使单件事项的风险后果只是微弱或一般的营销差错,但当业务量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而使营销风险值飙高。比如收费方面,若是收费员每天挪用一点零碎电费或错收一户电费,久而久之,电费损失积少成多,严重损害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由收集整理

3.1.3 以风险为导向的稽查策略

基于上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的结果,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各风险点的稽查策略,如稽查形式、稽查方法等,以达到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升稽查效率和效果(如表4所示)。

3.2 稽查建议—风险应对理论

风险应对策略就是指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排序后,根据风险程度、风险性质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营销稽查问题作为历史风险事件,可根据风险应对策略理论,提出风险控制、风险承担、风险转移共三种整改建议。

(1)风险控制,是指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环境、条件等,来达到减轻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目的[9]。一般来说,营销服务各类制度、业务指导书等规范执行类问题建议都是常见的风险控制类建议。

(2)风险承担,是指企业经过成本效益权衡后主动承担风险。如技术线损的问题建议,因为损耗的电量较少,带来的风险也较少,若要控制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产进行电网架构的改造,因此可采取风险承担策略类建议,对此问题不投入资源进行控制。

(3)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合同、契约等方式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企业对转以后的风险不再拥有所有权。比如计量设备技术层面高科技的问题建议,电网企业自身技术能力不足,此时可采取风险转移策略,问题整改落实职责通过技术外包合同形式转移给电科院等外部技术单位。

3.3 稽查跟踪—剩余风险理论

剩余风险是指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或风险加以实施控制、整改后的风险水平[10]。

篇(6)

作为至关重要的能源,电能一直由国家掌控。而在电力企业供电的过程中,仅靠国家资金是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的,所以需要向用电者进行电费的收缴。但是,在进行电费收取的过程中,总有客户拖欠电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的全过程都要承担一定的电费风险。因此,只有采取适当的分析方法找出电费风险的组成要素,并制定相应办法进行电费风险的管理,才能避免电力企业承担过多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研究

1.1风险的分析方法

想要进行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分析,还要采取适当的风险分析方法。针对复杂的电费风险,目前有很多种分析方法,比如情景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但是,由于国内的用电客户数量庞大,而不同的客户在不同时期的用电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采用单一的分析方法进行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的分析。就目前来看,国内的客户可以大致被分成两种,既普通客户和大型工厂、商场等特殊客户。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普通客户所用的电量相对较小,所以其产生的电费风险并不会对电力企业造成过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主要需要对特殊客户的电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风险的管理。总之,电力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电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进行电费风险的管控。

1.2风险的组成要素

从电费风险的组成要素角度来看,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要素主要由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和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几种要素构成。其中,业扩管理风险是企业在用电项目审核、资料管理和签订用电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会造成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高,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行。而所谓的电费安全风险,其实就是企业在收缴电费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风险[1]。而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此方面的风险逐渐得到了企业的管控。此外,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电费管理系统的运行风险,并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

2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研究

2.1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想要进一步进行企业电费风险的管理,还要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具体来讲,就是进行完善的电费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进行电力营销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而这样一来,就能更加规范和系统的进行电费风险的管理,从而避免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首先,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从而使企业的员工得到规范的管理[2]。其次,企业需要将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对电费风险的管理。此外,企业要进行电费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从而使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使企业的电费风险得到科学的管理。

2.2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进行电费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作为电费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控制电费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避免企业承担巨大的损失。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收集客户用电属性、国家政策和客户生产经营情况等多方面的数据,并做好数据的量化处理,进而做好电费风险的评估。而这样一来,企业就能通过事前控制的管理方法避免电费风险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了电费风险事故,企业则要采取有效的事后控制方法进行风险的转移。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可以按照区域、客户类别和行业对电费风险的蔓延趋势进行评估。而在得到评估结果后,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关联客户群体进行电费风险评估,从而做好风险事故的事后控制工作,进而使企业的损失得以有效降低。

2.3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

在进行电费收取的过程中,想要避免企业承担系统性的风险,就要进行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完善,从而确保营销的顺利进行。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企业则要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养护处理,并且不断进行先进的电力设备的引进。而这样一来,电力企业不仅能够正常的开展营销工作,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降低电费风险的发生率。

2.4完善电费的缴费方式及渠道

为了避免电力企业承担过多的电费风险,电力企业还要进行电费缴费方式及渠道的完善。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分解电费的方式进行电费的收缴。具体来讲,就是将电费回收分解到每月、每个基层单位,从而减轻企业所需承担的季度、年度电费回收的风险[3]。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多种电费催收方式进行电费的收缴,从而降低企业的电费风险。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短信、电话和上门等方式对重点客户进行电费的催收。而针对拥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则需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并优先进行其费用的催收。此外,企业还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渠道进行电费的缴纳。就目前来看,银行代扣电费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柜台收费的压力,从而使企业所承担的电费风险得以减少。

3结语

总之,从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组成要素上来看,导致电力企业承担电费风险的原因较多。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做好整个过程的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电力企业需要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的同时,通过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和电费的缴费方式及渠道来进行电费风险的控制。因此,本文对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美国花旗银行主席及总裁沃尔特威斯顿有一句名言:“银行家从事的是管理风险的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银行间竞争的日趋激烈、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和规模的不断膨胀,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某些高风险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有可能在转瞬间葬送整个银行。然而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大厦的坍塌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动荡。

当前,如何把握风险与利润、风险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使银行既不承受过大的风险,又能保持适当的发展,是每个处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银行经营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致使银行经营失败的情况频频发生,然而也不乏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色的银行。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中外银行,分享它们的成功经验。

一、巴克莱银行的风险管理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的四大银行之一,在英国设有2100多家分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经营业务。近十几年以来,巴克莱银行十分注重不断拓展其业务的广度和深度,资产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巴克莱银行各项业务快速拓展的过程中,成功的风险管理为其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构造风险管理系统——结构清晰,权责明确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银行一样,巴克莱银行具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不仅如此,在这一系统内,对风险的管理分工非常明确,而且职责清晰。具体来说,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业务条线负责人负责识别和管理业务线条的风险;风险总监负责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分类风险主管及其团队负责风险控制框架的建立与监控;业务风险团队负责协助业务条线负责人识别并管理其总体业务风险;内部审计独立地检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环境。完善清晰的结构与权责明确的分工为防范风险布下了天罗地网,为巴克莱银行成功进行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风险偏好体系——保证业绩,控制风险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克莱银行一直在内部使用风险偏好体系。风险偏好体系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未来三年的业务规划,估计收益波动的可能性及实现这些业务规划的资本需求,将这些与目标资本比率、红利等因素相对比,并将这些结果转化为每个主要业务板块规划的风险容量。风险偏好的数值要通过估计集团对宏观经济事件的敏感性来进行验证(这种估计是利用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来完成的)。巴克莱银行集团信用风险总监安德鲁·布鲁斯认为,巴克莱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十几年来通过建立风险偏好体系,加强限额管理,强化了经济资本在集团内部的运用。而风险偏好体系的运用也是国际活跃的银行风险管理成功的普遍经验。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先进,数据充分

与其他银行一样,信用风险是巴克莱银行最大的风险。据统计,巴克莱银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经济资本被配置到各业务条线的信用风险上。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巴克莱银行主要利用五步风险管理程序(即指导、评估、控制、报告、管理和分析)以及基于COSO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进行。巴克莱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较为成熟,主要利用自己的历史数据和其他外部信息,通过银行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来对借贷者、交易对手以及零售客户进行评级。与此同时,巴克莱也采用一些外部开发的模型和评级工具,当然这些外部开发的模型及评级工具必须经过巴克莱银行的相关验证。

二、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

民生银行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在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今天,民生银行却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风险管理道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民生银行如何应对日益多样化的信用风险。

(一)重视贷前调查——充分检验,防范风险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是广州地区唯一实行“预授信申报公示”制度的银行。当年广东南海华光集团骗贷屡屡得逞,“洗劫”了广州数家银行近74亿元人民币。然而该集团存在的风险却无法逃过民生银行的火眼金睛。

南海华光集团曾向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申请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当广州分行收到南海华光集团的有关资料后,立即进入其受理贷款申请的检测达标通道,这第一道关卡就是大名鼎鼎的“预授信申报公示”。预授信申报公示制度是广州分行2002年上半年刚刚推出的新制度,目的就是为化解一些常见的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风险。其实这套制度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当银行接到授信申请时,在银行内部网站上将南海华光集团的有关材料进行为期7日的“公示”,广而告之,广泛征求意见,听取群众的呼声。预授信制度不但大大节省了支行具体经办人员实地贷前调查的工作量,而且使调查渠道更为广泛、通达,使授信通道更为透明、民主、公开,很难出现漏网之鱼,为自身保护提供了安全绿色屏障。南海华光集团的申请也正是在公示期间,由于该行员工们陆续提供的华光集团的相关信息显示出其众多漏洞,经有关部门认真分析核实后,而被多票否决,实现了防患风险于未然。

(二)加强贷后检查——重视结果,更重过程

尽管贷前调查与贷中审查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款项贷出后就“一劳永逸”,贷后管理也绝对不可小觑。民生银行杭州分行主管风险控制的副行长赵继臣说,在杭州分行,风险控制高于业务发展。银行不良资产反映的是结果,但产生却是在过程,因此对于分行来讲,过程控制重于结果控制,注重贷后管理是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杭州分行曾为杭州某企业贷款400万元人民币,然而该企业的两幢房产早在2003年9月就被法院查封,分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分行组织相关人员多次与借款人、保证人联系,制订清收措施。经过各项艰苦努力的工作和与当事人谈判,终于在贷款到期前一天全额收回了400万元贷款的本息。

另外,在对湖州某集团有限公司的续授信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在生产经营、销售渠道及财务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检查人员随即向分行贷审会提出了不能给予其续授信的理由,果断退出,避免了后来其他贷款行因来不及收贷而最终采取法律补救手段情况的发生。检查过程中,杭州分行还了解到安吉某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存在的资产流动性风险,分行配合支行几次到安吉,与企业和政府联系落实分期还款计划,并积极争取到了总行的支持,分三期收回了全部贷款本息。可见在贷款业务中,过程控制至关重要。杭州分行正是通过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风险“扼杀于摇篮中”。

(三)培养风险意识——认识到位,团结一心

民生银行的一位领导曾说过,“银行经营同质化趋势很强,民生银行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靠的是员工们工作拼搏、热情、坚韧、执着。”是什么力量鼓舞激励着民生员工?我们应该看到,民生银行尤为注重员工队伍业务培训、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工作,通过多样化、实用化、层次化的培训方式,生动活泼地为员工的实际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大大强化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了他们的业务操作,对真正做到按章办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所谓意识决定行动,有了正确的积极的思想做后盾,才有了广大员工在风险防范方面更强的行动力。在高度风险意识熏陶下,风险防范观念深入到了每一位民生银行员工的内心,使风险防范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成为民生企业文化的重要灵魂。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中外银行成功案例带来的启迪

(一)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风险管理的前提。外资银行大多具备独立的内部监督机制,其内部监督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实行垂直管理。分支机构的内部监督部门往往与本级机构相互独立,或者在分支机构不设内部监督部门,内部监督的职责直接由总行的内部监督部门实施。

巴克莱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结构清晰,权责明确,是外资银行成熟风险管理系统的典型。再来看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2004年,民生银行华北、华东和华南授信评审中心——风险管理的核心机构,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成立。评审人员“直系”隶属于总行,是总行的“嫡亲”,而与分行没有任何血缘——人事和经济利益联系,这使得总分行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审贷分离”,从制度上避免了由基层行领导者的长官意志可能带来的授信业务经营性风险。实践表明,民生银行的独立评审与区域授信评审中tk,等制度非常成功。

(二)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操作规章制度是银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保证。银行业务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在进行风险评价和判定时,难免会带有个人倾向,造成判定结果有失公正。通过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和严密的规章制度,能够使银行员工避免主观主义和随意性,做到公正、合理地判定风险。

巴克莱银行作为一家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牌银行,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十分完善与周密。在民生银行,各项内控制度建设也紧随业务的发展步步推进。一笔信贷业务,从贷前调查到评审,从放款到贷后管理,直至最后的责任追究,分行都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制度,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建立与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信用评级体系往往独立于信贷和审批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肩负着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征信、信用档案管理、信用记录监控等职能。信用管理部门在授信前做出的客户信用分析报告,是银行的信贷决策机构决定能否给予授信的依据之一,在授信后定期向信贷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做出的信用监控报告,更是银行衡量信用风险大小的重要指标。

巴克莱银行经过长期发展,其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已经较为成熟,并且拥有较为充分的历史数据,为其测量与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尽管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例如民生银行对申请授信的客户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并以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依据。在数据集中管理方面,民生银行也走在全国同业中的前列。该行率先采用全国数据大集中的模式,将全行所有业务的数据处理集中在总行,为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实践证明,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只有将风险管理从高深的理论变为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行全员,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银行的每位员工在做每一笔业务时都应考虑到风险因素,贯彻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基本思想,始终把控制风险与创造利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经过长时间发展,风险管理观念在大多数外资银行早已深人人心。而对民生银行来说,正是由于民生银行上下都把风险管理放到突出位置,各级行领导反复强调其重要性,使得员工达成共识,才使民生银行在风险管理进程中硕果累累。

篇(8)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

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不同的风险可能只存在于项目的某一阶段,因此风险的承担者也只在特定的时间内才承担这些风险。由于项目风险管理是用来减轻或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其真正价值只有在未来才能体现出来,有可能用于风险管理的投入在将来会抵消甚至多于风险造成的损失。项目风险的评估要随着项目进度的变化而变化。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系统,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对展会筹备工作进行计划与控制,可将过程化繁为简,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管理分为六个阶段: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二、展会筹备过程的风险分析

(一)风险识别、风险的特征

(1)发生概率低,一旦发生危害极大

展会筹备过程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低,一旦发生损失极大。若筹备期间正值流感严重期,大面积的集聚将不会被允许,因此必然使准备工作推后,这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每一次展会的筹备期间,如何控制风险,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将是各主办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

(2)情况复杂,有效控制难

由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难准确预测何时发生风险、发生何种风险、发生风险的危害性,从而想要及时控制风险就更加困难。

(二)风险分析SWOT方法

SWOT分析法的基准点是对企业内部环境之优劣的分析,在了解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判明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然后对环境作出准确的判断,继而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借用到展会风险管理中进行项目战略决策和系统分析。

表一V区是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是最理想的匹配,存在的项目风险较小,可通过两种方式强化组织内部的优势:一是通过找出最佳的资源组合来获得竞争优势;二是通过提供资源来强化、扩展已有的竞争优势。如某主办方已经打造出品牌展会,并且某一时期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也跟品牌展会的主题相契合,那么选择主题风险出现的概率将很小。

Ⅵ区是外部机会与内部劣势相匹配,可通过两种方式权衡对机会的取舍:一是加强投资,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开拓机会;二是放弃机会给对手。如主题选择为某一时期的热点话题,但主办方本身没有足够的人才筹备展会,那么可以在筹备时招聘所需人才,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否则放弃筹备展会。

Ⅶ区是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可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重新构建组织资源获得竟争优势,将威胁转为机会;二是采取防守战略,抓住其它象限中有前景的机会。如某主办方拥有品牌展会,但正巧同一时期举办此展会的单位非常多,那么则可放弃此主题,选择另外一个紧贴社会、新颖的主题。

Ⅷ区是与外部威胁与内部劣势相匹配,是最糟糕的匹配,存在的项目风险最大,也存在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主动进取,争取领先;二是主动放弃。

三、展会筹备过程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展会筹备方案

完善的展会筹备方案,是风险应对的最佳措施。展会主题确定后,策划人员就应开始制定展会的筹备方案,做好展前的各项组织和准备工作,使筹备工作按计划进行,对每一个小细节进行规划和描述,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减轻风险

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一个好的展会主题是展会成功举办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选择展会主题时应遵循创新型原则,创造性的思维,是整场展会创造性的基础,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展会的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同时也要考虑时代因素,一场展会的主题应尽量选择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就是市场因素,选择的主题应能够吸引大量的参会者,并且具有独特性;为降低筹备过程中的社会环境风险,政府应明确自己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不应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展会的组织工作,以免产生展会垄断假象形成政府垄断而非市场垄断,挫伤社会力量举办会议的积极性,同时可能掩盖会展产业的真正需求。

(三)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的目的不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大小,而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用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大小。展会的主题及策划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但正像律师、设计师等职业一样,展会策划人员的活动过程中也包含着风险,他们工作中的失误,会给参会者及其他相关方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展前融资今后将越来越普遍。然而,融资的信用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今后展会的数量越来越多、举办展会的单位越复杂,则展前融资的信用风险就会越凸现。所以,开办展前融资信用保险,将能为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再助一臂之力。

一场展会举办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会筹备过程中组织者的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展会组织者,一定要重视风险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减小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使整场展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经过“十一五”规划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到新一轮的上升阶段。当前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飞跃。在深入改革中,怎样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良好运行,有效规避新时期财务风险,是每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

风险指的是预期收益具有的不确定性。而财务管理风险作为风险常见形式,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事业单位的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为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亦或是因为其他难以预料与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的损失;而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因为举债而造成的到期难以偿还本金与利息。通常财务管理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相关性等特征。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具有自己的特征,指的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与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让高校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进而无法按照期限来偿还债务,甚至有可能陷入到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为学校带来巨大损失,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现代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诸多环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管是潜在的亦或是早已存在的财务风险都会对于高校自身的教学过程、科研工作、生产以及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所以高校务必要构建财务管理风险预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工作,进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成因分析

首先,院校对风险认识不足。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 ,也随即成为了“自主办学、独立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一个个法人办学实体。然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的许多经济活动开始转向了市场化,例如参与到多种融资活动、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活动中来。也就是说高校并不再是传统的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主体了,诸多方面会涉及到多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来,而这也就是会难以规避了一些经济风险与法律风险。例如我国近几年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之中,投入了几十亿资金,假如缺乏了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就会让资金链断裂,影响到院校日常健康运转。

其次,各大院校盲目扩招所引起的负债。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诸多高校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借助大规模的扩招来顺应发展潮流。而这样盲目的扩招让高校产生出巨额的资金需求,但是政府财政拨款与自筹资金难以满足现代高校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对于资金的无限需求,许多高校只能选择去银行贷款来解决自身迫切的资金需求问题,而这样大的规模建设与巨额财物负债,引起了高校财务风险问题。

第三,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高校收费制度在经过几年的改革之后,初步形成了高等教育经常性的成本分担制度,学校学费收入占据了院校日常收入的30%左右,部分地方高校学费收入所占比例更高,甚至有些达到了50%。然而资金筹集渠道的变化,让高校资金的供应链条更加依赖于生源市场。当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选择名牌院校、重点院校,而这对于普通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让自身的学费收入受到了一定影响,扩大了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管理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首先,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我们所说的预警系统就是在现代高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基础上,去分析与评判高校办学资金日常使用的合理程度、真实的财力能力等,并且借助该预警系统,进而找到高校财务运营过程中隐藏的风险,并且进行了相应的预警预报,进而为广大高校管理者的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相对客观、必要的财务管理依据。

其次,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渠道。我国高校除了去选择银行贷款来实现融资,还可以去选择了其他的形式,例如进行项目融资。另外,还可以通过进行土地置换、校办产业、合作办学等形式来提升高校自身的创收能力,以达到降低借债风险的目的。上层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高校贷款管理工作的宏观监督力度。对于部分具有严重透支偿债能力、风险较高的学校,上级部门必须要及时预警,假如部分高校依旧不顾财务风险,继续盲目扩大自身贷款规模,上级主管部门可对其实施处罚。

第三,合理编制预算,加强日常预算控制与管理工作。众所周知,高校预算是一个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部门,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依据,并且预算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院校的财务健康状况与持续发展与否。高校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状况务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勤俭节约。另外,财务部门必须要强化自身的预算安排,增强日常支出的透明度,确保开源与节流的并行。并且学校全部支出项目务必要坚持有凭有据,在确保正常教学工作开展基础上,能够合法规范、合理收支。日常预算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经费开支大户要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工作,进而发挥了预算工作的控制管理功能。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不断扩大自身规模,因此在日常教育投入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并加强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而高校管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务必要强化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构建与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进而使得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永芳.高校快速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朱一新.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篇(10)

加油站用地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商服用地类的批发零售用地,加油站本身的特殊性,其用地也受到较多的政策限制。根据国家规定,加油站用地为限制供地类项目,实行有偿使用,并按规定实行招标、拍卖,加油站用地通过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已成为历史,加油站用地的门槛越来越高。而在国有大石油公司内部,由于历史原因,加油站用地性质存在多种形式,除了国有出让地外,还有原来的国有划拨地、授权经营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二、加油站用地存在的主要风险

1、加油站用地手续不完备。石油产品销售企业未经批准,未履行全部手续或者办理明显有瑕疵的手续即占用土地建造加油站,未按照约定履行土地出让合同。

2、加油站用地性质违规。因无法取得商服用地,石油销售企业可能会占用工业、教育科技文化用地建造加油站,对于城乡结合部、城郊和农村地区,为了抢占市场,企业也可能会违规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建造加油站,以上不当行为可能带来行政处罚、停业整顿、收回土地、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严重的法律后果。

3、土地权属登记不规范。存量用地权属登记不规范带来内部管理风险,加油站土地无证问题,加油站收购后土地权证未及时进行变更等。

4、加油站承租用地管理不到位。因他人土地无证,划拨地出租未经批准,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出租人违规用地,违章搭建,未办理租赁备案,未取得房地产租赁他项权证、租赁合同约定不明等问题带来营业执照到期后无法延期、新办证照或行政许可事项受阻等失去经营网点、引起纠纷诉讼、造成经济损失等风险。

5、闲置土地存在政府收回的风险。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土地,连续多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三、加油站用地规范管理与风险防控

1、新增用地管理。新增用地管理的原则是手续齐全规范、避免违法用地。加油站新增用地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招拍挂和通过加油站资产收购。

(1)招拍挂方式。以这种方式取得加油站建设用地,企业一般可以从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公开信息渠道获取土地招拍挂信息,向当地土地管理交易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参与土地的招拍挂活动,竞买成功后,签订成交确认书,交款、土地预审、规划审查、项目立案审查、环评、签订出让合同,最后进行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2)资产收购。加油站所有资产含土地和房产一同收购,使加油站土地使用权收归己有。该种方式会遇到转让方主体不合格、未经共有人同意、加油站房地产已抵押、无产权证,等。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在收购前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发现以上问题及时采取应对办法。比如发现关于抵押问题,可视具体情况要求先期解除抵押,或在合同中具体约定解除抵押的方式、步骤。又如加油站违规用地,转让方采用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形式占用集体土地的,应在收购合同中,明确约定由转让方负责将该加油站的土地办理为国有出让性质和商业用途,并过户到合同约定的使用人名下。

二是尽快办理土地房产过户手续。加油站股权收购,价值比重最大的实际上就是土地和房产,收购后,若土地不是登记在加油站名下的,企业尽快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并移交涉及土地房产的各类档案资料。

2、存量用地管理。

(1)自有土地。自有土地有划拨、授权经营、出让三种。划拨土地按照法律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出租、抵押、转让,企业应注意因加油站歇业或关闭后,若加油站土地是划拨地的,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处置,否则违法。授权经营地是国家将原划拨地经评估按评估价转增国家资本金后授权给国有控股公司使用的土地,企业无处置权,经批准同意转让的需补交出让金。

(2)联营。联营方以土地房产作价入股与石油公司成立加油站,按照《公司法》规定,该土地房产属于联营企业资产,应当将该土地房产过户到联营体名下,但现有联营加油站中,存在较多未过户的情况,可能带来权益不清,出资不实,土地方擅自处分该土地房产等风险,建议协商联营对方补办过户手续。

上一篇: 初中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 中医药基本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