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19 16:14: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3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就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日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教无定式,贵在得法,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现结合新课程背景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小学教师在新课改革后必须满足新课改革的要求,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做到符合新课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综合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呢?首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其次,较高的创新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能力。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做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最后,较强的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具备组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等。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课堂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应该开放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安排,合理展示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要关心和热爱学生,营造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对学生进行肯定,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当中。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给学生以更多的发言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要注重课堂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用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教学方式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等形式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美妙,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鲜花的清香。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练习的有效设计

课堂练习是最有效的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手段,在练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以此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也空前的好,学生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环节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的设计上我们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随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实现了学生的愿望,推动了教学发展。我们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中,确实发挥出了它的诸多优势,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的工具、教学手段,而不是唯一。教师不能走形式主义,让多媒体唱主角,取代常规教学。我们要把多媒体和常规教学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时,要突出重点、难点,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相切合。

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教学质量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打下语言文字基础,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277-01

随着课改的推进,课改给教育天地带来了新的气息,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撞击我们的心灵,洗涤着我们的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第角色不断变化,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更高。为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标,主要把握开放性、自主性、层次性的三个原则,促使学生发展,使教学充满活力。探索中,我们发现从教育的主体出发,我们就常常能收获意外。

一、更新教育理念,推行教学改革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地加以改进。教师的教法应当符合学生的学法,教师要不断的探索识字学习的规律和良好的识字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方向地学,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使其各方面都得到积累、培养与提高,让全体学生都自主的、全面的、快乐的发展。

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让教室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看课外书的兴趣大大增强。

二、教给学生方法,更易学好语文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是掌握知识。在设计练习题和批改作业时也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和巩固有关的学习方法。教学时要因生施教,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将难点分散,划分出层次,降低难度。这样会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得到充分发挥时,教学过程就会远远比预定的或计划好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时,教师对同类型的教学重点文章,先带着学生学习一、两篇,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文章。如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总结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写身边熟悉的人。

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教给他们读懂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够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指导,关注每个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充分地抓住了教育教学的契机,尊重学生,以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进行生成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精神的前提。只有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悟”出方法,才能掌握得牢,运用得灵活。层次性的目标教学使学生进行异步学习,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教师在课堂中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进行教学并及时捕捉课堂闪现的教学机智进行生成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启发学生继续对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使学生通过教材感悟生活,得到启迪。教师能抓住这些时机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高,要开掘出蕴含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我。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

总之,现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提高能力,想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那就要让学生爱上课文。新课程所蕴含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巨大的冲击和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造,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光明未来的护航舰。

篇(3)

近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有非常大的提高。在教改浪潮的有力冲击下,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已经感觉到自身知识很难与求知欲愈来愈强及思维愈来愈活跃的学生同步,因而教师便主动进行学习与补充,实现了教与学相长的目标;二是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新课标中有些内容已实现了学生们由单一且被动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的转变,于亲身的学习经历之中感悟到学习所获得的乐趣,继而在乐趣中使自身在语文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获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1.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代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不能够从自身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上去认识文章的内容与理解文章里的内涵,因而导致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

2.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因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多数教师没能从教学方法与理念上进行改善,以至于教师们虽认真备课讲课但其教学的效果却不明显。

3.学生作文的水平和阅读的能力较低。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作文的教学,小学作文的教学其效果不好的因素主要有来自教师的指导不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过于窄小;之二便是教师就教材教教材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与阅读能力过于低下。

4.对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利用不当。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有些教师甚至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得不到锻炼,这种教学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上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其改善措施如下: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持久且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应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予以质疑,向教师提问,提高问题意识,且创造出问题的情境;其次要遵守常规的思维规律,把握好感悟、理解与实践的联系,精心创造出攻克难点、培养思维、激活学生心理素质的学习情境;再者要重视设置其问题的情境,把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巧妙灵活地转变为表现有潜在意义及内涵的问题。

2.计划性地实施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应制订其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继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在教学中须因班制宜来采取合适班级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应当加以有意识的培养。利用语文组教研活动,认真对待公开课以及教研课,虚心听取教师们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

3.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对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对一本语文书的学习,更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创造好课外阅读条件,加强推荐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篇(4)

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任务艰巨。也正是因为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才导致小学语文毕业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虽然我们在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我县农村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困境,针对问题与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在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交流借鉴。

一、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1、落后的教学观念与陈旧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死板,缺乏创新型,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思维局限,甚至出现教师和学生脱节现象,缺乏学习和教学的互动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是阻碍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

2、小学毕业生语文学习基础差,底子薄

尽管毕业班小学生基本完成了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但是相比较而言,他们在语文学习理解度上和量上都存在着较大问题,加上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不适当指导,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局限性,进而造成他们语文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小学毕业生生语文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会直接影响小学生以后语文学习发展状况。

3、贫乏的语文学习文化背景知识

小学语文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语文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的,由于一些语文教材缺乏对相应语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过于局限,不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语文学习文化背景进行理解,造成语文阅读理解的局限性,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思维方式产生消极影响。

4、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利于语文教育的长期发展

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其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质与水平能力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会抑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语文教育的长期发展。

二、提高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1、转变语文教师观念,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我县农村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型,课堂缺少生机和活力,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转变教师观念,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为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顺利进行。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学习是一个逐步进步、缓慢的学习过程,其中,语文学习习惯支配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甚至对语文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对毕业班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思维方式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为小学生将来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固的基础。

3、扩大学生语文阅读范围,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

丰富的语文文化背景知识无疑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扩大学生语文阅读范围,包括古今中外简单易懂的语文阅读材料,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学校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环境,学校的语文教学与学习资源也是非常多的,充分利用这些语文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提高毕业年班语文小学水平,开阔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积累有着莫大的帮助。因此,毕业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而应加大对学校教学资源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综合素质。

5、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培训,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此,学校在对语文教师进行选拔时,应该着重选拔那些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岗位培训,通过各种教研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语文教师教学交流,促使教师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毕业班语文教学水平。

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小学毕业班语文老师面临较大压力。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语文学习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关部门及学者应该深入研究我国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小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J]. 新课程(中),2011(06)

[2] 胡宇林. 提高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学的关键[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篇(5)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主题和教材都包含着闪烁的思维或者是都富含深刻的哲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不断地开展创新性教学。例如在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中,在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中“方”字是用得最恰当的,展现雨后初晴景象的美好,同时展现诗人独特的文学功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和背后的意蕴就会存在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地教学,笔者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法,采用“挑战苏轼,试一试”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大胆尝试,以不同的字替换“方”字。就是让学生将自己假设为苏轼,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里,独自游荡在西湖上,畅饮着美酒,雨后初晴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自己发出“水光潋滟晴()好”的抒情。从学生的反应看,学生采用的替换词主要集中在“正”、“刚”、“恰”等。在这种游戏规则下,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老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大胆尝试和设想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今后不要迷信权威,应该怀有敢于创新的精神,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存在的兴趣点,采用能激发学生热情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体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

小学阶段是好奇心和活跃性最强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想象,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热情,对新知识十分渴求。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所具有的天性,采用有效的方法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创新。例如在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开展教学的时候,笔者在备课时发现,在整篇文章中含有很多意义深刻的句子,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文章中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饱含深刻意义的一是“碰壁”,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表面上看这个词的意义非常简单,就是撞到什么东西,但是从深层次上分析这一词是什么意思呢?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首先对鲁迅先生生活的背景进行一个大概的讲解,让学生在这种背景和处境下再次对这个词的内在意思进行思考。同时,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碰壁”是具有多种意思的,采用发散思维的教学方法。首先,课后让学生思考,写出在不同的环境和处境下碰壁具体是什么意思。然后,在下一次课堂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相互之间分享自己想到的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碰壁的意思。最后,老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将碰壁的意思大体分为几种环境下的具体意思。同时,告诉学生很多时候一个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意思或效果,今后应该敢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地设想。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小学生是整个学习阶段最无知的阶段,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强的阶段。在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反感学生具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疑问,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首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敢于质疑及积极的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融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创新学习的习惯。在这个环节老师应该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开展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总之,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可采取策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活跃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权威大胆挑战、发散思维及鼓励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6)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习得。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基本能力。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维,转变教学模式,拓展W习路径,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提升教师素养,为识字教学做准备

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教学设计如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识字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了以上种种的教学要素,要想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素质,这是实现有效识字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把好入口,在教师招录的时候一定要任人唯贤,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同时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转变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尊重学情和学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可以实现集体备课,提升学科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优化课堂管理,做好课堂反思,及时的调控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新识字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习惯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学习成绩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或者说他们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听课的状态和效果。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必须从学情出发,创新识字教学设计,实现识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识字教学的设计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谜语教学、认字比赛,小组合作学习等。就拿猜谜语来说,教师可以这样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字,这个字有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右边是干,大家开动脑际,猜猜是什么字呢?这样让学生猜字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如果我们用土拦到一个人的去路,这会是一个什么字呢?猜字谜的方法,较为简单,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从现有的学情出发,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识字教学一定要紧扣教材,创新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教师也不能为了花骚的教学而设计,切记教学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任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设定的,在识字教学课堂也是如此,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是为了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三、转变滞后的教学思维,巧用语文拆字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贵在教学方法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汉字教学有规律可循,但是也可以结合教学实践的发展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汉字寓意深刻,包罗万象,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要想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得到激发固然重要,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掌握的知识有限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为此,提升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数量也非常的关键。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被老师的讲解所吸引,那么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的认真学习了。比如我在讲授“从”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是两个人,一个人跟在另外一个人后面,两人相伴而行这就是“从”。又如汉字“好”,首先把汉字拆解成一个“女”字和一个“子”字,一个家庭有一子一女就是圆满,这就是“好”。再如讲解汉字“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解释:孩子们今天你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在学习上你“今”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那么明天就有可能命“令”他们,做生活中的强者,这就是从“今”到“令”的解读。识字教学中开展汉字的拆解不但可以让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简化识字教学,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汉字的意思,掌握住汉字的拼音和写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识字教学的意义重大,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本身就非常的重要,同时,只有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识字率才能夯实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识字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笔者的论述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无论采取哪种识字教学的方法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情,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最大限度的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识字教学是过程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耐得住性子,不急于求成,同时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依据课堂的变化调整教学思维和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44-0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注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美国的全国教育进展评议处(NAEP)在1963年组建而成,当时由泰勒出任主席。NAEP一经成立便开展了对教育质量监控问题的系统研究,进而研制出了世界历史上首个教育质量监控方案。此方案的首次应用是对美国全国1969~1970学年度教育质量的监控。随后,其他国家也逐步开始重视对教育质量监控问题的研究以及监控方案的实施。同时,全球范围的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也尝试性地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逐步开展起来。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经开始关注教育质量监控,要求各地“要把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系统”。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义务教育质量抽查制度以及学校内部教育质量管理制度等。然而,就整体而言,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仍然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1.重监督,轻控制。现行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基本上属于质量监督体系,主要功能是基于标准发现问题,而对在监督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如何控制,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突出表现为现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对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注不足,对影响教育质量因素的研究性分析不够。

2.重形式,轻内涵。近年来,国家及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以及对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估,陆续出台了许多针对学校教育质量监控问题的政策和法规。然而,在这些评估监测工作中,有相当比例的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办学条件、更新教学设备等外在性环境上,追求形式过关和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核心指标关注不够。

3.重外部,轻内部。在现行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里面,政府是整个体系的主体力量。政府的地位在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对学校自身在教育质量监控中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发挥不够,导致很多学校缺乏自我改进动力。监控主体角色定位错误,必然会使学校教育质量监控力量无法形成合力。

4.重成绩,轻发展。从文本看,目前的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与管理指标体系涵盖德智体等各方面发展情况,而实际的监控重点仍是看学生的知识测验成绩,对学生发展的非认知领域特别是社会性发展、个性成长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的关注较少。

二、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质量监控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导向性准则。教育质量监控要保证其有效性,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并将新课程标准作为具体依据,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在对教育质量进行管理、监控和评估时充分挖掘其诊断、反馈和促进改善的功能。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评估技术的创新,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走向,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2.全面性准则。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状况。不仅监测各学科的学业水平与质量,也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监测;不仅监测学生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状况,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发展态势的监测;不仅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也要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定性判断。采取多角度、多指标和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监控模式,能够保证教育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切实地促进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和谐发展。

3.实效性准则。有效、系统地监控和评价,要实事求是地对教育质量做出科学评估,深入、客观地分析每个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及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发展性准则。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应当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性,注重评价结果,更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三、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思考

1.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的权威性。建议成立以研究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为主要职责的国家级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加强对质量监控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制定、方案的改进。为保证工作效果,国家教育质量监控中心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成员的广泛代表性,包括学校教师、教育学者、测评专家、教育管理人员、社区代表以及学生家长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建议加强立法建设,可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质量监控法》,确保顺利地开展教育质量监控工作。

2.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监控方式。教育质量监控方式要多样。考试是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教育质量监控应将考试、教学调研、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严格控制区域性、全科性统一考试,不得以考试结果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严禁按考试成绩进行排队。

3.统筹兼顾的监控内容。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学校管理质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业质量。一是学校管理方面,包括学科巩固率、学校课程计划、教学活动、教师研修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二是教师教学方面,包括备课、教师团队研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三是学生学习方面,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水平等。根据我国教育实际,建议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情感是否具有本质上的改善,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否树立起终身学习的信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品创作质量是否有显著提高以及包含高级思维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有明显提升。

4.多样化的监控方法。从动态的角度审视,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方法包括信息收集的方法、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结果使用的方法。在信息收集方面,可以采用测试法、操作法、问卷法、资料法与观察法等,从不同角度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在信息处理方面,通过比较法、路径分析法、归因分析法与公众解释法等对所搜集到的教育质量监控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在结果使用方面,可以通过公告法或报告法等形式向公众宣布并促使教育决策部门依据监控结果,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提升教育质量。

5.掌控好关键环节。做好教育质量监控需要把握好的关键环节包括要素评价与流程评价、要素监控与流程监控。其中要素评价和监控是指对评估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评价,涵盖硬、软件条件。评价时通常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满足教学需求的校舍、场地和其他相关教学设施,是否具备素质达标甚至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否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是否具有来自社会、社区的支持以及鼓励学校与社区相结合的环境氛围等。流程评价与监控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教育实践的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控,要求监控主体及时了解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和效果质量。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教育目标的建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制与选择,以及备课、研讨、上课、作业、反馈评价、组织活动等教学具体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有计划、有设计、有操作、能变通的开展并且具有反思和完善的意识,而且教育管理人员,例如校长,也应该对教学过程心中有数,有效地管理教学过程。

6.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在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网络过程中,首先建立分级管理的教育监控制度,从国家、地方到学校都要有各自的监控制度。其次,分门别类地颁布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控方案,特别关注学校自我评估、地方评估和全国评估结合起来。委托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专业性的评估监测中心,定期开展质量监测评估。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力量的参与。不言而喻,质量监控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专业要求非常高,这需要借助和依靠高校以及科研院校的力量,尤其是在监测评估技术的研发方面。只有充分重视和发挥高校等专业技术的力量,才有将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工作推向高水平的可能。

7.关注监测结果的有效合理使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要满足国家、地方、学校以及社会家长多方面的需求,必须开放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教育质量数据库,也可以定期出版或全国性的教育质量年度白皮书,公而告之。

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各层级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定期报告制度。监控报告不能局限于考试环节和分数证据,要注重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教学建设工作出发,关注课程与教学建设,提供多方面的证据来反映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教学改革创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与建议。这是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性环节,各层级都要下大工夫。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控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科学地把握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开发人才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加强和改进教育质量监控也是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质量工程,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丰富人的思想,武装人的头脑,是催动人不断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优质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听说读写的基本学习技能,培养理解、感知、欣赏等方面的思维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体会其中富含的奥妙,思想与心灵的相互碰撞融合使经典中的精华被学生转化为自身力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精神的成长,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因此不言而喻。但是,在现代的小学教育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阅读教学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因此,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小学教育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效目标的虚化。有效合理的目标为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学习指明前进方向,是教学课程顺利进行以及完成的重要前提。在普遍实际教学之中,老师多倾向于自身的角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或是依赖参考书中提供的建议制定教学方向,缺少自身进行教学研究理解的过程,导致目标的不明确或是不切合实际。当目标具有不确定性时,学生对教学目的不明所以,直接影响教学任务额完成。例如老师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小组讨论,学生由于缺少确切的方向指引,讨论内容肤浅表象,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与中心思想,使讨论不但没有实际意义,更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外露,活泼好动,任课老师要想组织一个兼具节奏紧凑与灵活生动的课堂气氛是十分不易的,因此,为了便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模式化的教学方式被广泛使用。模式化的教学将思想情感与知识技能分离开来,将重点放在学生对字词的认识理解和语文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把原本应该以欣赏心态学习的课文转为训练的教材,缺少对文章的细细体会,学生的情感想象与体验仅仅是表面形式。与此同时,老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过度使用、盲目跟风的做法同样不合理。过于依靠多媒体、课本剧等新式教学方法,虽然从形式上炒热气氛,但是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反而因为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想法,顾此失彼。

3.教学被动型。尽管新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老师对学生仍然存有“不放心”的观念,生怕学生将某个考试知识点忽略。老师过强的教学意志使教学仍然呈现被动式的局面。课堂之中,老师准备大量的问题对学生考验,强迫其进行思考,忙于应对的学生只会根据答题技巧机械回答,缺少自主思考的空间,学习质量自然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有关阅读教学措施

1.加强读的指导。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

2.给学生读的自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3.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就感觉到沉闷,自然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例如教学《凡卡》这篇文章时,我大胆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大胆地去想象。有的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凡卡的信,有的认为他的爷爷即使收到他的信也没有办法帮凡卡摆脱悲惨的命运。可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就能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4.丰富教学的过程。注意力是思维运转的前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听课情况,并且采取有效手段吸引学生。小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将更好的吸引学生,节省板书时间,给课堂效果带来极大的改善。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过度,合理分配课堂多媒体使用时间,科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内容,实现科学技术与课堂时间的完美结合。除了辅助教学手段外,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水平。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深影响,讲授阅读课文时,老师可以声情并茂的进行文章朗读,从言语、神态方面吸引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对于上课走神的学生,老师同样可以用眼神话语进行暗示或提醒,譬如停止讲课10秒钟时间,让“开小差”的学生发现气氛变化而注意到老师的暗示,从而重新集中注意,这种方法既帮助老师组织教学,又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抵抗。

结语:掌握到方法远比掌握到知识重要,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上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断探索研究更完善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阅读能力,使学生在科学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开拓思维、发展创新。老师与学生的完美配合,共同营造和谐学习环境,从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5期

篇(9)

在提高读书笔记教学质量之前,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可以有效地融入读书笔记教学的情境中来,对此,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需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书写读书笔记时的阅读偏好以及写作能力,然后再安排或是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读书笔记任务,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应该巩固与延伸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学生语文基础能力

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培训,尤其应该将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联词等常用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的讲解与梳理,保证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能力,使学生准确进行词汇选择、语言组织、段落划分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锻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技巧的重要方式,进而提高读书笔记的书写质量。

三、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写的、愿意写的、能够写的

老师应该弱化读书笔记的形式,也就是不能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敲死,一方面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写随想、写感悟、写体会,总之,就是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写的与愿意写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读书笔记的作用,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读书笔记的质量,促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书写读书笔记的教学情境中来。

四、发挥老师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做好学生读书笔记教学的个性化辅导

老师还要主动发挥对阅读教学的引导与管理作用,重点放在对学生写作质量的管理与辅导上,而不是对学生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来合理分配读书笔记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话说、能够写、写得好,让学生个性与个性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让读书笔记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释放。

五、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开展主题辩论会或者演讲会,让读书笔记活起来、动起来

老师还可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交流活动,尤其是让学生根据生活、情感、人生、理想等读书笔记内容来组织主题演讲会或是辩论会,一方面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促使读书笔记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与丰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享读书笔记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荣誉感与积极性,让读书笔记从量到质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篇(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与教学资源的不断整合,满足了教育改革的要求,是阅读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的应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缺乏正确的美感教育观,导致美感教育的效果非常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根据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应用的情况来看,美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不注重美感教育的有效应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的阅读资料越来越多,学生对课外作品的阅读兴趣远远高于课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致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非常差。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意,全是根据虚拟题材胡编乱造,给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二)美感教育水平不够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没有对美感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解,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水平不够,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对于课文中提到的相关情景不能全面构思,致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本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美感教育的效果非常差。

(三)美感教育活动较少

语文一门联系较广、内容较多、应用型较强的学科,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各种美感教育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应用的活动较少,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根本不能全面了解到美感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真正提高审美能力,因而,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应用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设计,健全课程体系

首先,必须提高师生对美感教育的认识,增强美感教育意识,以促进美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教师注重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修养,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深入研究美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以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然后,将课本中优美的诗句、情景、画面和文章结构的经过提炼出来,主动教学设计,不断健全课堂体系,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用生动的语言、激情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语言的魅力,从而参与到美感教育的应用中,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在进行《荷花》的课堂教学时,提前让学生预习,并自己去寻找与荷花相关的诗词、语句,让学生提前对荷花有初步了解,然而根据文章结构,介绍作者的写作意图,运用情景设置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作者描绘的意境,最后,让学生选取文中优美的句子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勾勒荷花盛开时的场景,以此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将荷花描写的生动、形象,仿佛荷花也会说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荷花开放时的场景有多美。根据文中的句子,让小学生了解到荷花生命力的顽强和荷花盛开场景的壮观,从而达到陶冶小学生情操的目的。

(二)开放课堂教学,培养审美能力

在充分应用美感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开放课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构建诗意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入境教学模式、图文入境教学模式和音乐入境教学模式等,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感。例如,在进行《颐和园》的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宫殿、堤岸、长廊和大殿的句子,让学生用心身体会优美文字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感受颐和园的美丽,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不断提高。通过自己揣度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文中的人物思想,以及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注重实践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充分应用美感教育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实践联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探索精神,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进行童话故事的课堂教师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听话集》,短小的童话故事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中,美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教学资源得到不断拓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拓宽美感教育的教育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应用的重要性,给小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清华.王阳明的美育思想与当代小学语文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 社会行政的功能 下一篇: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