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1 23:59: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科毕业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67.81%,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59.81%。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3.4%,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28.73%,未就业率32.1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经验,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二、基本条件
1、药师、医师(助理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药士、医士职称(员级职务)三年以上。对任药士、医士职称(员级职务)年限不够或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过药士、医士职称(员级职务)的,必须是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四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六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十年以上。
2、主管药师、主治医师(中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满期五年上。对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年限不够的,必须是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四年以上;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十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十二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十年以上,且获得本专业一年以上的结业证书。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符合评审要求者,可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职称评审并拿证。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关键词: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山东省作为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IT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统计,2008年1至9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2029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77亿元,增长29.49%;实现利润156.69亿元,增长31.76%;实现利税242.24亿元,增长30.57%。各项指标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特别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组走遍齐鲁大地,走访了济南、滨州、淄博、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10个地级市的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并查阅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等机构的官方数据,参考了有关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围绕“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求分析”的主题,形成以下研究分析报告,借此为院校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平台。
1近三年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
1.1山东省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从2005届到2008届四年毕业生的增长趋势来看(表1),高职/专科层次生源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短短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通过查阅2006、2007、2008年度IT类专业的招生数据,得知在以后的几年内IT类毕业生都会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
1.2山东省IT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1.3按专业分析山东省高职/专科生源分布情况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较多大学生愿意就读的专业。而该专业能够成为热门专业,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可能比其他专业更乐观。所以,热门专业往往是和热门职业挂钩的。IT类专业一直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但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度的增加,一些IT类专业人数的排名有下滑趋势,在2006、2007年排在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5个,到了2008年进入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只有2个,这说明IT类专业开始降温,各院校对IT类专业招生开始理性调整。
历年本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20位的专业如表3所示,这些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人数超过2000人。对于这部分专业,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多,同时报考人数也比较多;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类专业的就业竞争也比较激烈。
2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据山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的山东人才网数据,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在整个2007年,月月居十大热门行业榜首,招聘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年中网上人才市场休整阶段的6月份,IT行业似乎也不受影响,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8.2%,职位8814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全年提供有效职位数达到66312个。山东人才网的网上职位需求显示,2007年软件行业招聘比例比去年上升9.7%;计算机硬件、网络行业招聘比例上升4.6%。从IT工程师等职位的求职者构成和职位要求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为26%,面临了更加激烈的角逐。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在2008年的需求将还会继续增加。
2007年行业热招情况如图2所示。
2007年山东人才网热招10类职位如下:销售、生产/营运/工程、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财务/审计/统计/金融、市场/公关/广告、服务、物流/贸易、文字/艺术、教师,其中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排在第四位。
在行业领域,如果拥有过硬的技术,肯定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其薪酬水平自然也高人一等,如IT、机械制造、电子行业均是如此。计算机行业需求量最多的人才包括技术总监、技术主管、研发项目经理、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市场人员等。网络人才需求构成也发生变化,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人才需求较大,网络(网站)经营、设计策划、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广告策划、文字编辑、咨询顾问、情报分析等多元化的人才组合需求走火人才市场,成为人才择业的新热点。
2007年热招职位如图3所示。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省人事厅开展了全省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人才供求状况。
第三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368场,共有27072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63946个,涉及16大类96个专业;登记求职894478人,涉及16大类72个专业。从职位供求比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供求比为1∶1.3,供求基本平衡。
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497场,共有26310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85258个,涉及17大类95个专业;登记求职879350人,涉及17大类79个专业。从岗位需求情况来看,信息与电子类(1∶11.78)、计算机与应用类(1∶6.96)等竞争较为激烈。
2006年、2007年、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参见表4(注:按专业名称排序)。
3山东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3.1高职/专科就业率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2006、2007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9月、2007年12月,高职/专科就业率为69.10%、78.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为68.76%、77.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与整体高职/专科就业率基本持平,IT类专业规模以上的签约情况处于中上游水平,既不是最好的十个专业,也不是十个最差的专业。签约受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有约10%左右的IT类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业,但这些城市都不与高职/专科生签约。
3.2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高职/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高职/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山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和《高校毕业生山东省内就业调查》的数进行据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53%和93.24%;2007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9.98%和94.67%;2008年截止到5月中旬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96.21%和95.80%。
3.3热门行业与需求专业分析
从2006至2008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高职/专科学历在2006、2007、2008年度比例分别占至6.16%、4.56%和3.96%。各行业接收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所占比例见表5。
该行业接收的毕业生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
4山东省企业对IT人才需求因素的认识
据走访结果显示,各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因素有以下几点共识: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IT行业主涉及的行业领域很广,例如很多IT企业从事石油、电信、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开发。但是无论在哪一行业,一名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持久竞争力的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第一个前提条件。
(2) 良好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积极主动
IT行业革新迅速,该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关注新事物,开阔眼界。积极主动的人,定会不断自我更新,否则要面临工作上的危机。
(3)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程序员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现在上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随处可见,所以,团队协作是员工必备的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项目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团队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分歧双方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说服对方而非强制对方,裁决两种不同意见的唯一标准是看哪一种意见更有利于推动项目的正常进行。
(4) 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丰富的程序开发资源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大部分的技术最先出现的时候都是英文版本的,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以后才有中文版本的书出来,因此要想跟上其发展步伐,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极有帮助。
(5) 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IT行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IT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工作积极上进,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与压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在逆境中开拓进取。
(6) 个人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对研发有浓厚的兴趣、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坚韧性、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个人的生活习惯、谈吐以及修养等。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IT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勇于实践、探索和学习,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此外,还需要敬业、务实、勤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上的这些因素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等因素对企业用人也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在一个项目开发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互相信任。总之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未来三年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山东省软件外包特别是对日软件外包发展势头强劲,而所谓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为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工作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如代码编写、测试与维护等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这更加大了软件开发中低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还是国内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电脑病毒危害的频频发生,从反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到日常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将成为全省IT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山东省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人才,山东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2000人左右,未来2至3年将达到1万人,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企业规模及性质来看,以小型的民营企业居多。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
未来三年山东省软件外包开发人才、动漫制作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营销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有较大需求,从高职/专科专业需求看,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快增长。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综上所述,在IT产业发展迅猛的宏观背景下,IT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人才供需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长期以来,传统学科体系下IT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非所用、用非所学”确是学院传统教育的通病,学生往往是理论和知识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均不足,出校后他们不能马上适应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目前我国迅速崛起的高职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高职教育采用的是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符合IT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其定位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论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生源分析还是通过对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解决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R]. 2008.
一、引言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大学日语教学为例,它至少涉及到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学、政治、经济、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的内容都十分丰富。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贾玉新,1997)。语言既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沟通和传播的媒介;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水融。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不甚了了,缺乏一种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他是无法真正学好和恰当地运用这一语言的。
就日语专业学习而言,学习日语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日本文化的过程。那么当前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是什么?他们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在日语专业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此,笔者对现就业于山东省潍坊市的日语专业专科毕业生进行了社会调查,旨在对其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现就业于山东省潍坊市的日语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各毕业生均毕业于山东省内各高职高专日语专业。发放调查问卷60份,成功回收47份。在国内学者关于日语学生跨文化交际测试的基础上,本调查问卷围绕学生在文化常识和交际策略等方面展开,并根据问卷情况,在问卷中反应自身能力素养较好、一般和较差的三组中分别进行了标准化访谈,然后将调查内容与访谈记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初步了解了受试者在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对相关能力进行提高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表一 基本情况调查表
汉日跨文化交际
知识掌握程度
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0%
读过少量书籍,具备一定实践经验21.4%
只读过相关书籍,实践经验不足26.3%
没读过相关书籍,只在实践中了解一些31.7%
没读过相关书籍,不够了解20.5%
对真实日本
生活了解程度
有深入了解10.2%
比较了解36.7%
一定了解52.1%
基本不了解1.1%
了解日本文化
的主要方式
专业文化课程12.1%
读书,影视作品,网络资料54.5%
实践经验33.4%
影响汉日跨
文化交际的
主要心理因素
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86.7%
自卑心理及内向心理2.5%
怕犯错10.8%
表二 原因与建议
汉日跨文化
交际存在
问题的原因
无课程设置或课程设置不足61.5%
缺少学习氛围25.6%
个人兴趣不足8.2%
其他4.7%
提高汉日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途径
(最多选两项)
学校设置相关课程80.6%
多于外教或日本人交流62.8%
教师课堂补充相关知识31.6%
个人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90.4%
其他1.2%
日语专业毕业生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主要围绕汉日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程度、对真实日本生活了解程度、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方式、影响汉日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表明,多数受试者的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在汉日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没有一人敢于承认自己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0%);既了解基本理论,又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人不足四分之一(21.4%)且其实践经验主要是毕业工作后获取的;在校期间基本没有读过书,没有什么经验者占一半多(31.7%+20.5%)。
结合表二的原因与建议,笔者认为导致日语专业专科毕业生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据受试反映,教学中往往注重语言基本功如听说读写的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阅读,以精读为主,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单词和语法结构记忆方面,学校教学忽视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忽视了日本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2)缺少跨文化交际学习氛围。多数课堂以语言输入为主,缺少明确的文化输入;课本知识记忆多,课外真实环境中的运用少;教学偏重语法词汇,忽视语言交际;
(3)缺少真实的文化环境。学校教学以课堂为主,外教较少或没有外教,更没有在全日语环境中感受语言学习的机会;
(4)应试教育损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通过考试和顺利毕业,跨文化交际知识往往是选修课,内容简单且过关考试要求不严,理论性说教比较枯燥,损害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四、提高专业学生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汉日跨文化意识对于日语的教和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真正把握和提高自身的修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常交际中真正正确地使用日语。不了解相关的文化,在真正的语言运用中,轻则会造成误解,重则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合作失败。日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日语文化知识,双管齐下,这样才能真正系统地提高学生日语修养,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1.革新教学内容,增加跨化课程和素材
对于日语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由专任教师讲授的必修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必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日本社会的风俗、文化习惯,政治历史和行为模式的相关知识。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与本国文化形成对比,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切实激发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热情。
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锻炼
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日本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日本文化,客服历史和现实造成的文化偏见,系统地透视两种文化的异同点、独特性和各自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探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努力创造真实的日语交际环境。
3.全方位、多渠道地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其跨文化感受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国务院总理在2月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说:“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随着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的临近,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6月17日,总理出席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时,对全国师范生提出了希望。
二、师范类专科生就业现状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工资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目光瞄准了教师这一职业。但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因为学历层次有限,在教师招考和就业招聘中屡屡受限,能够同本科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平台越来越少,在激烈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就业形势堪忧。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转变观念,开发自身优势,缓解就业压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便成了各级师范类专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师范类专科生就业障碍
很多师范专科院校连年大幅度“扩招”,办学规模与在校生规模连年膨胀。招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缺很少有实际性研究,就业观念陈旧,对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将来流向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缺少可行性定位的研究。许多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仅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开展职业和创业方面的宣传,学生缺乏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学生的择业观不成熟、就业心态不平稳、就业信息严重不足,在竞争中没有自信,对于就业态度消极。很多师范类专科学生都想成为特岗教师和正式教师,而近年来教师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能够招考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在等待招考中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
四、提高师范类专科生就业竞争力
1.加强就业基本功训练
(1)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
字如其人,作为未来的一线教师,应该进行正规的“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基本功训练,但有许多师范院校恰恰放松了对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另外,也不应忽视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训练,虽然现在的师范生都要通过国家的普通话等级考试,但是,纯粹只为考试过关而不为自身素质提高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现在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多流向中小学,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还应提供普通话朗读技巧等相关培训。
(2)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师范生对于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也就相应地被列入用人单位的要求中,师范院校不仅要开设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更应在平时让学生多使用、多实践。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以免离开了课件就不能上课。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部分还在于训练学生自主备课、走向讲台并且大方自如讲课的能力。
(3)加强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修养
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师范生毕业后走向讲台,并且很快适应岗位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所必需的。所有的师范生都被要求修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但很多时候,学生们抱着的却是拿了这两门课的学分就行的心态。因此,学校要从心态和教学上同时抓好学生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2.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各地区的私立学校和辅导培训机构也大规模的发展起来。虽然他们没有公立学校的编制保障,但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前景不可小觑。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凭借着专业背景,三年科班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在这些院校也倍受青睐。所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师范类专科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就业,后择业”前提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术水平,个性特点,人际沟通等方面素质有全面有全面客观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科学,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从大形势出发做出明确选择,然后在自己认同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大学生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就业实践指导
(1)增加学生的就业见习机会
师范生毕业后走向教育岗位,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学校的专业课程大多与以后的教育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渗透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即就业教育的内容。
(2)加强信息和实践经验的传承
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心、院系领导、专业老师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全面权威的就业指导,但是,作为学生的同龄人的学兄学姐更容易也更多地与学生接触,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兄学姐尚未毕业时,可以给学生在择业观等方面进行指导,更可以提供专升本考试经验教训、各地区历年的招聘形式等。让学弟学妹们能够提前一年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就业选择提供帮助。
(3)强化就业实践的演练
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就是教学,所以各地招考招聘单位都以说课或讲课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类专科学校可以在这方面开展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讲课和说课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更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4)就业指导教育还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可谓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最后真枪实弹的练兵,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然后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积累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提高自信,更为学生日后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奠定基础。
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更多压力和挑战,各级师范类院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就业指导教育、系统扎实的就业实践演练,挖掘自身优势,健全就业指导教育系统,让师范类专科生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顾晓明.师范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构[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到200字。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到5个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6、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7、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99-02
普通高校成教学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成教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是原始性、凭证性的根本依据。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籍档案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能诸方面的原始真实记录,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成人高校学籍档案以它的数量多、专业领域广、学习形式多样化、利用率很高的因素,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因此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对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对国家和社会考查和选用人才,对学生学历的证明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1.对成人高考报名审查工作把关不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山西省成人招生工作也从2009年开始进行网上报名,从而使山西省已经实现了从报名到录取的网络化管理,考生报名和学校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基本上保证了学校的生源质量。但是学校在每年录取工作结束后并审查学籍档案时,还是发现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存在考生信息档案与现实不符问题。凡是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考生,在学校录取后应有一张带有学生本人照片的“考生信息表”电子档案,这份电子档案是学生毕业时的入档材料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发现有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生的“考生信息表”与现实不相符现象,如姓名有一个字错误或身份证号错误等现象。这就说明当时考生参加成人高考报名时,自己没有认真核对自己的相关信息,而相应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把好这一关口。这种现象的出现,会给日后学校新生档案审查工作、教育厅为各高等院校的新生注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存在专升本学生无专科毕业证的问题。按照教育部规定,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要携带具有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国民教育等系列高等院校颁发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但是学校在录取新生后进行再次核查学生的专科证件时,还是会发现无专科原始证件的学生为数不少,这又说明当时考生报名时各地市招办的工作人员没有把好专科毕业证书“认证”这一关,这种“伪证”现象的出现又给日后学校和省教育厅的“验印”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2.对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制度不严谨。普通高校成人学籍管理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其工作性质是环环相扣,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不衔接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学校其它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学籍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工作主要包括: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成绩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学籍注册管理、毕业注册管理、学士学位管理工作等,因此所产生的学籍档案资料也很多。可见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学籍档案质量高低与这所学校所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些高校还是存在问题,诸如:
(1)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目前有些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籍管理不够严谨,对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不太重视。如日常教学工作没有程序、管理不够规范、学籍档案质量不高等。学校只求省事、省力和省时,不求原则、规范和质量,没有及时督促、检查、收集相关学籍档案材料,归档完整性不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又失去了学籍档案管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显然也就失去了它日后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学校这种办学不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办学声誉。
(2)对学籍管理没有实行计算机网络制度。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成人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在日常的手工操作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有些高校虽然对于成人学籍管理利用了计算机管理,这样在注册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籍网络管理和网络共享,有的学校函授站较多,对于学生的学籍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函授站的管理人员,没有网络共享势必影响了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效率。
3.对成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够。普通高校的成人学生大部分是来自不同专业岗位的在职工作人员,他们来学校上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获得学历,还是想再次给自己“充电”,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说,高等教育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吸收专业知识最富有实际意义的时期。尤其是最后的毕业设计或者是毕业论文是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该严格把好毕业设计这一关。然而,有些高校还存在着以下不足现象,诸如:
(1)没有毕业设计(论文)的讲座或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全面检验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测毕业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最好办法。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过程将使学生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有些学校没有毕业设计的具体教学和实验环节,对毕业生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无章可循,不负责任,不注重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收集和保存不完整。不管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最终都要经历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调研准备工作。它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实施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学校应该将那些公认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收集整理存档,作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所参考,对于每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语等资料都应留存保管,但是有些学校将毕业指导和答辩后的所有资料当作废纸处理掉,使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保存不完整。
(3)忽视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保密管理。全省普通高校成人毕业生的档案材料不一定要求统一,但是其中至少不能少于三样材料,即:成人高考考生信息表(含有照片),新生录取政治思想鉴定表,毕业生登记表(其中包括学生简历、自我总结、学生成绩、学校评语和签字)。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发给毕业生的档案材料中只有一份“毕业生登记表”,档案袋不作密封便直接给学生带走,没有丝毫档案保密意识。致使有不少学生所在单位打电话向学校询问有关学生档案的真伪事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办学不够严谨、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的问题
二、对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管理的建议与具体措施
1.对成人高考报名审查要严格把关。
(1)把好考生报名审查关口。面对上述种种现象,首先我们建议各城区招办、各地市招办应预先对本单位接待报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应委任那些业务精、作风正、工作实、纪律严的同志来担任此项工作。从2009年开始,山西省实行了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制度,有些人在网上报名时,将自己的姓名或身份证号填写错误。在现场确认时,不仅让考生按照要求认真核对相关内容,同时还必须要当场给考生本人拍摄照片,如果考生姓名或身份证号错误者,工作人员不能给该考生进行确认,真正从源头上杜绝考生信息档案不符出现,即把好考生“入口”关。
(2)把好对专科学历“认证”关口。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结束进行现场确认时,各地市招办在对专升本考生专科毕业证书进行“认证”时要严格把关,以防“伪证”现象出现。对于无专科毕业证书原件的考生一律不予确认,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若发现专升本学生的专科证书有疑问,可通过登录网站省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再次进行查询。一旦确定属于“伪证”情况,学校必须立即对这些学生进行“退学”处理。要认真做好学校学籍档案文件管理的完整性。用实际行动打击社会上的“伪证”现象,确保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真正做到维护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对日常学籍管理工作要严格把关。
(1)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档案是反映一所学校学籍管理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是反映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作为一所成人高等院校,应把学籍管理工作列入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因为学校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则以学籍为主。若不注重“学籍”管理,学校的其它工作则无从谈起。所以学校应结合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制定出具有本校自身特点又要切合实际的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只有这样,学籍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才能保证成人高等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对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管理者水平,对实现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及早实现成人学籍计算机网络管理。高校的一切教学动态和学籍信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学生的学籍变动和考试成绩等情况应该随时公布。所以学校应该考虑通过互联网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共享,使学生和家长能够在任何地点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操作来获得他们最关心的学籍和其它方面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学籍档案利用率,拓展了学籍档案管理的服务领域,也是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对社会的一种创新服务。
3.对成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要严格把关。
(1)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时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这个教学环节为四个部分:讲座;选题与调研;编制设计或撰写论文;审阅与答辩。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现状和特点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例如:实验的基本操作、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实验工作记录,论文撰写注意事项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应该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应将每届的规章制度、经验和成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立卷存档,对日后教学研究和学校评估均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注重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毕业设计的教学时数在各门课程中是最多的一项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学生在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一次较为严格的综合训练。所以学校应当将学生开始做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各个阶段的评语等留存,对于学生的优秀的毕业设计和优秀论文也应归档,因为这些资料也是知识财富,对于今后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3)注重毕业生档案的保密管理。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工作是反映一个学生在校期间的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求学经历,是学校对学生教育做了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真实记录,学籍档案材料对学校、对学生本人、对社会都具有重要依据和利用价值,学校要认真对待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本着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责态度去做好毕业生档案整理和保密工作;一定要将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全部档案清点密封后加盖启封章,确保学生档案的保密工作,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完整和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alysis
WU Xiaodan[1], MA Long[2]
([1]Northern Bei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140;
[2] Beijing Ope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40)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business professionals survey, summarizes enterprises accounting personnel needs and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o reflect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s training methods. Finally, in order to make accounting more in line with the business needs of graduates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Key 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skills
1 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现状
1.1 生源状况
长期以来大专层次的院校得不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专科招生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生源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个因素。生源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较本科院校分数偏低,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批次在各个省均被安排在较后的批次,所以报考高职高专层次的分数普遍偏低,生源质量不高。这增加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难度。其次,高职高专学生普遍自制力较差,学习兴趣缺乏,对于未来缺乏清晰的规划与设想,在这种学习状态下,会导致学生三年的时光浑浑噩噩地流逝。最后,部分新生素质相对较差,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增加难度。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完全消化比较吃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教师所授内容有所不满,给教师上课带来一定难度。
1.2 培养状况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特色表现不明显。虽然各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向国外学习,兄弟院校之间相互考察,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可是成果不明显,高职高专教育更多的培养模式是雷同的模式,跟本科教育相比只是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难度。其次,高职高专培养模式跟企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做得并不足,一方面是高职高专教师本身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居多,真正从企业工作几年再转行当教师的比较少。另一方面,实训室的使用率较低,实训室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置,一学期使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实训室对于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帮助较小。
1.3 就业状况
截至2012 年,全国共有586 家高校开设了会计专业,每年有超过50万的会计毕业生,虽然会计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仍然觉得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为了实地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北京地区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120家企业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和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这些企业设置了哪些会计相关的岗位以及这些岗位对会计毕业生的要求。
在调查的120家企业中,其中民营企业70家,国有企业20家,三资企业16家,个体5家,事业单位10家,国家机关4家。有民营企业67家、国有企业12家、三资企业3家、个体1家、事业单位0家、国家机关1家目前有专科毕业生在岗。各类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给会计专业专科毕业生的比率分别为:60.00%、95.71%、18.75%、20.00%、0.00%、25.00%。
数据表明民营企业是接收专科毕业生的主力,虽然也有60%的国有企业目前有专科毕业生在财务部分担任岗位,可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些岗位大多数职工年龄较大,新近几年招入的专科毕业生很少。
在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中,有37.21%的岗位是出纳岗位,9.30%的岗位是会计档案管理岗位,9.30%的岗位是工资核算岗位。这三个岗位占所有岗位比例的50%以上。
2 工作岗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此次还调查了企业在招聘会计毕业生时最关注学生的因素都有哪些。调查显示企业招聘会计毕业生时最注重的三项因素分别是职业素质、社会实践经历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其中企业最关注的职业素质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责任心、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基本能做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尚存在一些欠缺。
调查数据还表明,企业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欠缺的技能是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技能,另外认为会计毕业生欠缺会计凭证编制和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这反映了一部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
此次的调查还发现大部分企业对目前的毕业生实际的工作状况不是很满意,企业普遍认为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知识面宽而不精并且不能吃苦耐劳、干事情眼高手低、主动性差等问题。
3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定位
针对上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职业学院要想在众多院校中创建良好的口碑,发挥品牌效应的优势,培养的会计毕业生适合企业需求,必须寻找适合自己学院发展的道路,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根据本校生源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对会计毕业生设置岗位与期望,并且与其他职业院校有所区别寻求差异化发展,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由于会计工作需要员工细心、严谨、踏实,所以目前学生和教师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学生掌握好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就可以了,更别提管理技能。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会计人才,传统专门负责核算的会计需求较少,所以,唯有提高会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才能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形成本校毕业生的良好口碑。其次,提高毕业生社会实践水平。目前职业院校基本上都在大三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实习,由于会计专业相关专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所以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深度的实习,学生实习基本上也流于形式,要不然就是在财务部门做一些装订凭证、复印打印相关的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说,收效甚微,职业院校要寻求会计专业的发展需要探求更适合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方式。再次,提高会计毕业生的取证比率。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生源特点,最低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都不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含金量尽可能高的会计专业证书是提高会计毕业生就业水平的一个途径。最后,提高会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学校里的知识与企业实际业务相脱节,使得会计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快的上手工作。虽然现在学校都配备了基本完善的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等,可实际的实训效果有待提高。
4 具体措施
4.1 修订培养方案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在校三年时间里安排了很多的专业课程,而忽略了对会计专业学生其他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缺乏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素质拓展课程。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数据表明,普遍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纳税申报和会计报表方面的技能,电算化软件也不是特别熟练,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增加这方面的实习实训的内容,做到专业技能过硬。
4.2 实践实训安排
不仅高职高专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实习实训对于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很多本科层次的院校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都把实习实训放到了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可是从目前的实际实习实训效果来看,实际实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里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居多,作为教师本身工作经验有限;其次,学校实习实训一般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训室建立后一般会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落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最后,由于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企业实习很难接触到实质的财务会计相关的工作。针对以上问题,会计专业的培养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1)创新企业实习形式。由于每个单位的财务人员人数都不算多,且均为企业的核心部门,接收的实习学生有限,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实习状况控制上存在困难,这时,对于学生的考核可以通过企业和教师双方面进行考核。同时,学校要积极探寻跟企业的更深层的合作方式。(2)教师去企业挂职。高职高专教师平时上课任务均比较重,专门利用一段时间去企业工作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考虑利用假期时间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避免课堂所授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发生。(3)校内模拟企业。由于会计专业的特征,要在企业实现深度实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会计专业可以联合本校其他相关专业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建筑工程等专业联合实训。从创业注册公司,员工招聘到企业日常经营、财务核算、采购销售、纳税申报、年度审计等工作成为可能,同时,使得学生在模拟实际工作中得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双重提高。这种大规模的校内模拟企业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4.3 与会计培训机构合作
之前的调查显示企业招聘过程中,比较看重会计专业的相关资格证书,这对于大专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基础较为薄弱,自我学习能力差,考试通过率低,这时学校可以与会计培训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会计培训机构的经验和资源,同时为会计培训机构提供教学场地,帮助学生提高会计相关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以上几点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几点思考,总之,改变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协同多方面的力量。意识到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将有助于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沈晓宇.“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浅析[J].经济管理,2013(1).
[2] 杜丹.“应用型、职业性”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论坛,2013(5).
[3] 胡琼.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招聘人员边看边点头。
小欧:我的专业包括两大块,一是经济,一是计算机应用。贵公司的业务是做软件,我应该能胜任。
招聘人员:你对ERP了解吗?
小欧:以前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学过,虽然谈不上精通,但能操作。关键是我的专业与贵公司的岗位很对口。可能比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更适合。
招聘人员:那你觉得
小欧:而且我对网络很熟悉。我还曾在学校网页设计比赛中得过一等奖。
招聘人员:你的成绩在班上是什么水平?
小欧:中上等。我一直在学生会任职,课余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就少一些。不过这学期我得了一等奖奖学金和进步奖。
招聘人员:你对营销怎么看?
小欧:我有心理准备。我以前做过精伦话机的校园推广。
招聘人员:你
小欧:我很能吃苦,因为我来自农村。另外,我的组织能力、策划意识都很强。我组织过校晚会,还经常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批准号:BCA060016)的子课题.批准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07年7月河套大学数学教研室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河套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为了改革具有成效,我们成立了“社会对初中、小学数学教师需求及受教育者需求调查小组”。通过网上调查、资料调查;深入各级各类中小学,采用与校长、教师谈话,与学生座谈、与学生家长交谈、问卷等方式,从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进行整理分析,并给出应对措施。
一、需求分析
(一)社会对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专科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1.关注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专科生就业现状
进入本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基础教育的改革,关键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对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及参与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同时课程改革又最终发生在课堂。因此,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教育的改革,关键是培养适应时展的“未来教师”――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根据调查,师范类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一般不愿意去初中或小学工作,而中等师范数学教育专业已基本被专科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所代替,所以,社会对师范专科数学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小学数学教师现状剖析
(1)教师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目前,初中、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德及自我更新和创新意识方面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2)数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很多中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是中小城市),并不是
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的数学知识,不能高观点下驾驭教材,没有广阔的数学
思想,不能居高临下,更不能游刃有余。数学术语不规范、不准确,数学基本素质较差。
(3)初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师范专科数学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与中(小)学实际数学教学需要严重脱节,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学生毕业难以较快适应新课程改革。
(4)专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差,缺乏思维的创造性。
(5)专科毕业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探索精神。
(6)专科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较差,不能适应当前九年义务素质教育的要求。
(7)专科毕业生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差;
(8)工作、教学、生活缺乏责任感。
(9)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启发式、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
3.中小学对师范专科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
通过跟踪调查,数学专科毕业生要想很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与高尚的情操;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数学教师大部分要承担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术语表述准确;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解思维能力,思维灵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有能力不断对自己进行知识储备与更新;具备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意识,能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化;懂得必要的数学史知识;具有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熟练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懂得一些心理学常识,会从心理学角度处理问题。
4.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全新挑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跨越。
(1)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环境下,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自愿地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
(2)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
教育的改革将使未来教育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新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而对于教师,教学难度提高了。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当务之急是要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扩大视野。
(3)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信息传递迅速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教材已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要具有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保证,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生活环境处理教材,调整教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新课程对教师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量的增加。
新课程一是需要教师广泛地阅读,放眼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教师应当知道课堂中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二是需要数学教师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所了解,教学一定要从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三是需要数学教师要有大量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
5.现代教育技术对“未来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见《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二)师范专科数学教育专业在校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河套大学信息
技术环境下数学教育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使我校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河套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能深入展开而提供有关资料和数据,也为了进一步改进、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学习动态,我们用问卷抽样调查方法,在河套大学数学教育专业中的一、二、三年级的170名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活动。
本次问卷抽样调查共设了29个题目,以选择题和问答题为主。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回收有效问卷166份。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下面就五方面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及对数学教育专业整体的认识与态度
该问题涉及了第1、4、13等小题,有90%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其别感兴趣的占37%,感兴趣的占53%,不感兴趣占10%。同学们希望学校多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有50%学生希望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有34%的同学希望开展数学兴趣小组。就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这一问题,60%的学生选择了初中教师,27%的学生选择了高中教师,5%的学生选择了小学或幼儿教师,8%的学生选择其它职业。从这些数据分析,学生对数学教育专业的选择是满意的,多数学生愿意参加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这也反映出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是认可的,态度是积极的,专业思想也是非常稳定的。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上看大多数学生想从事初、高中教学工作。这与我们的培养目标有一些差距,如何协调和解决好这方面反映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这一方面中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教学方式与方法探讨
该问题涉及了问卷中的第11、12、14、15、16题。
(1)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方法主要是:师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占50%,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占3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占10%。
(2)在课堂教学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还是注重技能的培养方面,48%的同学选择应按教学内容和教学性质的不同来考虑侧重面。有32%的同学选择注重逻辑思维方面的培养,有20%认为应注重技能的培养。
(3)“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灵感这一问题, 只有43%的学生选择认可。“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需要教师认真思考。
3.学习方式与方法探讨
(1)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的影响。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专业课辅助学习的占75%,一般不使用网络学习的占25%。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
(2) 学生自学的方法和习惯。
以教材为主的占70%,以教材为主网络资源为辅的占30%,数据显示,大学生自学的方式在不断改变。
(3)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次问卷调查中专门设计了第6、19、20、25等题目,就我校在多媒体方面的使用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查。
目前我校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结果:
对数学课程而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认为教学效果好的占16%;认为使用传统教学效果好的占20%;认为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好的占64%。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对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是认可但提出的建议:理论内容可以结合使用多媒体;定理证明、例题及习题分析讲解要用传统方式;《解析几何》空间图形可以使用多媒体;《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数学专业课应多用传统教学方式。
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与弊: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教学形式新颖,能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演示形象、生动、方便、快捷、直观性好;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教学效率高。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更深刻地思考与学习;过分注重形式;显示内容太快印象不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出的建议: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插入动画和音乐背景;要浅显易懂、灵活多变,穿插多种内容;要与网络连接;要美观具有创新;要生动形象;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关于课程设置问题
(1)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与实践课的设置
这一问题涉及的是问卷中的第26、29题,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从问卷情况看学生对目前开设的课程基本满意。部分学生认为有个别课程有必要进行调整,有些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多,如《常微分方程》、《普通物理》应减少课时。
(2)选修课方面的设置
这一问题涉及的是问卷中的第28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争议较多,如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与政务基础只有55%的认为必要开设。
(附录:问卷调查题目、调查问卷答题情况统计、汇总表)。
二、对社会、学生的需求,我们应对措施的主要思路
1. 提高师范招生生源水平。近几年,由于高中生源逐年下降,各高职高专招生困难,所以,对生源的标准也在逐年下降,师范专科生入学时文化素质很低(高考数学成绩平均30~35分);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差;对数学的兴趣与悟性没有形成;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信息素养较低。所以,根据师范专业的特点,生源水平必须提高,否则,中小学教育水平也会逐年下降,以至于教育水平会下降。
2.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更加明确培养目标――以培养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育工作者及相关单位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能从事初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及相关单位的统计、分析预测等工作。
3.中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观念需进一步转变。数学教师应掌握更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及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应加强自我更新意识与创新意识,教育观念与专业知识都要与时俱进。
4.应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能力。
6.注重培养大学生发现、探究问题能力。
7.通过所开设课程以及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8.要通过“班会”、“演讲”、“试讲”等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9.要更加重视教材教法课程。可以增大教材教法课时,增加实训时数,教材教法内容要与新课程标准相符,让大学生一毕业接触中学教材时,就有一种亲切感。
10.根据学校的定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革当前培养模式。按照客观性准则,遵循高师课程设置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取舍应由“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的原则,优化完善当前课程的设置与结构,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主要思路提出“河套大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育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