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1 05:2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设备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施工准备工作。为促进设备安装顺利完成,首先应该做好准备工作,建筑设备采购之前,采购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对永久性使用的设备,严格按照规定制定采购计划,报相关部门审批,然后按照要求采购。收货时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材料是否合格,零配件是否满足要求,采购的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具备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如果是成套大型设备,更应该做好设备验收工作,在有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在场的情况下,经检查无误之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为接下来进行安装和设备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1.2设备安装技术。安装时要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保证安装施工质量提高。重视对设备的位置度、严密性和强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好进行设备耐压试验,有效保障设备质量。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安装设备,把握每个技术要点,避免设备安装时出现故障,促进设备安装质量提高。重视对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控制,由于其安装工艺复杂,难度较大,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并且容易出现倾斜现象,可能导致较大的误差,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容易使得设备出现整体故障,影响其正常运行和工作。另外,设备摩擦容易使轴承产生大量热量,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油太少,油洁净度不够,轴承间的缝隙调整不当等。为预防这些问题出现,首先就要合理调整轴承间的缝隙,做好工作,确保油质量,避免设备出现过热现象,确保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质量。
1.3试运转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完成之后,要进行试运转,在空载、满载、正常状态下运转,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试运转时应该做好设备各项性能和数据指标的记录工作,对设备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和完善。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对设备性能的有效保障,为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注重对技术水平高,基础知识扎实的技术人员引进工作,重视提高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使他们更好适应各项工作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能熟练的操作建筑设备,促进工程建设效益提高。
2.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
除了把握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建筑设备工程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之外,还应该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效率提高。
2.1材料管理。采购建筑设备各项材料之前,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对各项设备的采购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为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验,有效保障材料质量合格,为建筑设备安装和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
2.2质量管理。设备工程施工之前,要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水平,做好图纸设计工作,对各项设备安装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任务和要求,促进建筑设备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重视施工现场巡视工作,做好各项设备处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和应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
2.3现场管理。施工单位要配备工作人员,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完善现场检查,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设备、施工人员的检查,确保设备正常作用发挥。重视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及时添加油,促进设备使用性能最佳发挥。对设备存在的缺陷也要及时处理和应对,避免施工现场因设备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质量事故,提高建筑设备施工效率。
2.4安全管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管理责任,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完善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5试验检测。及时对各项设备进行试验检测,全面掌握设备综合性能,对存在故障的设备立即采取措施处理,从而确保设备质量和性能提高,使其更好运行和发挥作用,促进建筑设备工程运行效率提高,更好发挥相应的作用。
1.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图1)
1.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
简要介绍上图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六个子系统(照明、供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电梯)的监控,并可控制其运行。由中央控制器统一全分布式控制运行,但由于每个子系统都由路由器分开,所以也可独立运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建筑各个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高检测功能。
1.3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1.3.1供配电系统
主要功能为智能建筑提供电力。楼层配电设备分布在各楼层,电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底层。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配电电源、每个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各楼层电设备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发生故障会产生警报并记录故障数据。
1.3.2照明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智能建筑照明。其设备建设于建筑物的各个平面上,方便实现各角度全方位照明。照明监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照明分为公共照明部分,通过监控可根据室外照度值设定开关时间,也可通过更改程序实现不同照明灯具的启动时间。室内照明监控可通过监控数据,采用总线控制方式,设定程序对不同场景开启不同的照度。
1.3.3冷热源系统
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其噪音较大,设备一般置于建筑底层地下室内。通过对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和冷热源供给量的监控和分析,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季节冷热源供给量和供给时间。
1.3.4空调系统
保障智能建筑的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空调设备一般置于各楼层高处位置,地下室也可以配置。控制子系统主要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和设定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同时监测子系统还具备空调漏水监视功能,可有效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漏水监测和控制。
1.3.5给排水系统
既能为智能建筑提供水源,又能排除建筑产生的污水,排水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建筑顶层,也可设置在楼宇夹层位置。监控系统可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并对水池的液位随时检测,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水池液位异常时,子监控系统就会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故障数据记录反馈,自动显示故障发生区域和故障详细情况。1.3.6电梯系统是为高层建筑提供上下交通的便利系统,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的垂直竖井内。电梯监控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电梯启动、停止、方向等,动态显示出电梯实时状况,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会对电梯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地点、状态、时间等信息,并将故障记录记忆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各监控子系统控制功能参数明细
将上文中所述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确认各子系统监控点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将子系统的监控点设置类型、数量、相关设备、安装需求、使用地点等详细列出,并备份保留。依据各子监控系统技术和系统设备实际特点,以系统高效性、可靠性、实用性为前提,以满足子系统功能需求为标准,以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节能环保为核心,以建筑设备维护保养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为主要指标,详细将设备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参数、控制参数、技术参数列出并进行归档,为日后整体系统搭建安装提供依据。
2.2监控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确定
按照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控制标准和监控点数量,结合安装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和筛选,设计出被控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控制区域内部的监控点分布图,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选择现场控制器。除了现场控制器,还要确定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标准,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对被监控设备现场数据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可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变化,执行器对此进行分析和反馈,可以说两者在自动监控系统中属于核心构件。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对关键设备要采用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非关键设备上可以采用传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此可减少成本,降低整个系统造价。
2.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网络构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整体网络构建如上图2所示,建筑设备LON现场总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分布式监控。此系统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节点都具备高智能化特性和网络通讯能力。由于控制器各节点具备通讯能力,能够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通讯功能,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中的控制机构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总线现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动化监控任务,两者可实现控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支持
智能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必须有硬件支持,在硬件方面,主要选用以下器件:中央监控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处理子系统反馈的综合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监控显示屏(将监控图像实时显示,便于观察和分析故障状况);键盘(更改程序或设定程序,典型的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不间断电源(为监控中央系统和子系统供电,保障监控系统不间断运行,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网络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配置型路由器等联合使用,实现网络分布);控制总线(无屏蔽双绞线、控制总线LON);控制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2.5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支持
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央监控器软件功能具备操作级别和身份识别管理功能。软件系统采用8位通行字进行鉴别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现权限设置,只允许有权限操作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浏览,并对访问者身份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录,且具备交互式菜单,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数据目录,节省操作时间,便于高效作业;中央控制系统设计还具备逻辑格式数据显示功能,可描述短语、数值、单位等数据,对不正常数据报警显示;具有高效数据分离终端,控制特定数据在特定端口运行,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或打印机进行处理;具备特殊指令操作功能,响应命令,逻辑显示并进行标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功能及卫生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施工尤其是管材的合理选择对于确保建筑物使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也对无污染的新型给排水管材的需求越来越多。选择合适的新型管材,成为摆在普通用户、有关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1建筑室内设备及给排水管材背景
从我国建筑室内给排水的发展来看,镀锌钢管在建筑室内给排水中的运用有了将近100年历史,在中国建立第一个自来水厂的同时,镀锌钢管也从国外进入中国,从此中国的饮用水有了质的飞跃。传统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铜管作为供水管的应用也有较长时间。新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自来水的水质要求也日趋提高。人们对自来水的“红水”、“黑水”、“绿水”等现象反映强烈。据大量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导致管网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内给水管道的锈蚀严重。镀锌钢管一般使用寿命不到一年就锈蚀,铁腥味严重。从个别用户水龙头的水样化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严重超标,为此,解决建筑物内管道水质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已迫在眉睫。
2建筑室内传统金属管材存在的问题
1)镀锌钢管
使用镀锌钢管的缺陷:(1)锈蚀一一管道由于长期工作,镀锌层逐渐磨损脱落,钢体外露,管壁锈蚀,出现黄水,污染水质,污染卫生洁具;(2)结垢一一长久的锈蚀使管道内部结垢,断面缩小、阻力增大;(3)滋生细菌。上述现象的直接恶果是造成对自来水的要求不能满足:一是不能保证流量,原因是管径缩小、流量逐渐减小;二是由于阻力增加、水压降低,不能保证压力;三是不能保证水质。镀锌钢管一般的使用寿命为8—12年,实际使用时间往往更短。
2)铸铁管
给水铸铁管与钢管相比有不易腐蚀、造价低、耐久性好等优点,适合于埋地敷设。缺点是质脆、重量大、长度小等,连接方式一般采用承插连接。排水铸铁管在传统铸铁管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卡箍式球墨铸铁排水管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用排水管材,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经过几十年的推广和应用,这种管材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这种管材与传统的承插式铸铁排水管道相比有许多优点,是一种更新换代产品,但由于这种管材及配件价格相对较贵,所以在国内一直未能得到普及推广。
3)不锈钢管
不锈钢管用于供水,由于它材料质地坚韧,按照传统工艺,施工中攻丝、套丝都很困难,给安装施工增加了较大麻烦,并且由于价格比较昂贵,人们难以承受,因而市场占有率极低。推广较为困难,但存在内壁厚、价格偏高等缺点。
4)铜管
铜管用作供水管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住宅中主要使用的给水管材都是铜管。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85%的给水系统是铜质的,英国达到了95%,而在欧洲、东南亚、我国的香港等铜质给水管的比例也高达75%以上。铜管道可以承受极冷和极热的温度,耐腐蚀性强,不污染水质,铜管材、使用寿命长,经久耐用,维修次数和费用少。铜管环保性能优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铜的析出量容易超标。
3新设备及管材应用3.1在新型塑料管材应用
如今,镀锌钢管已基本退出了建筑生活给水管材的队伍,新型塑料给水管材不断涌现,管材及配件的质量和相关的技术规程也日益完善和成熟。室内的无规共聚聚丙烯给水管、硬聚氯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铝塑复合管都得了广泛的使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绿色建材,卫生、无毒、质轻、耐腐蚀、安装方便可靠。主要缺点是管径规格欠完备,管道的抗外压强度不够等等。下面以铝塑复合管为例,探讨在管材方面的现状。
(1)适应了住宅建筑装修的要求。铝塑复合管完全可以达到DN25的金属管流量。铝塑复合管每卷长达100m,可以很方便地敷设于楼地面的面层内。另外,铝塑复合管能埋于墙壁及混凝土内,用一个简单的金属探测器,便能探测出装设所在。(2)改良了水质。铝塑复合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管道的锈蚀问题,它耐腐蚀,100%隔绝气体渗透,不积水垢,不会草生微生物,清洁无污染,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基本同建筑物寿命相当。问题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大口径铝塑复合管是DN32,很难满足更大管径的要求,另外,接口处易漏水,所以目前使用并不广泛。
3.2建筑室内新设备应用
1)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作为环保节能的免费能源在民用建筑热水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太阳能的优点在于环保、可免费使用;但其缺点恰恰是每天的太阳辐射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季节变化,太阳辐射量也有较大的变化。
设计之前了解的问题:首先是建筑条件:建筑物集热面积的大小、形状、建筑物高度以及允许放置水箱的位置(楼顶、地下室等)大多不一样而不相同;然后就是用户单位要求情况:日均用水总量;用户是每日定时一次使用还是随时使用;要求用水温度;用水使用位置;实际用途等。最后是用户单位辅助能源的条件:确定采用(电加热器,电锅炉,燃油、燃气锅炉,水源、地源或空气源热泵机组等)一种方案或二种以上的组合方案。
近年来,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串并联方案在用户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较为常见,适宜在用户条件比较简单的环境使用。安装数量太多则载荷过重,对于建筑物会有不利影响。随着住宅建设高速发展,规范了家用热水器的热水量计算及安装。由于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电脑控制器的选用,以及国家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光电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又被重新推广,它优先利用太阳能源,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常规能源。相信将来有更加宽广的应用前景。
2)快捷卫生的供水设备
近年来,变频器价格大幅下调,相当多的住宅小区采用了变频供水,摒弃了屋顶水箱,减少了二次污染源,并通过对水泵的调速,使水泵运行在高效段,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新的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设备,正在福州市推广使用,其采用“全密封间接加压技术”和“防负压技术”,能有效利用城市管网水压,与市政供水管道直接连通却间接加压供水,因无需设低位水池,彻底解决了水质的二次污染问题。自动控制电磁调速给水设备,其不用变频器和微机,选用节能电磁调速电机带动水泵无级调速运行,可实现定压变量给水和变压变量给水,对电网、环境和电机无谐波污染,造价低,节能效果显著。然而需通过当地的水厂同意方可使用。
3)节水型的卫生洁具
建设部于2002年6月批准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器具有了明确的标准。节水型便器系统采用两档水箱,冲洗大便时6L,冲洗小便时4L,两档水箱节水效果明显,我省已在逐步推广,受到普遍欢迎;瓷片式节水龙头,与普通龙头相比,节水量可达20%;标准中还给出了节水型洗衣机的检验规则;红外感应在我省公共场所已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仅在洗手盆上使用逐渐推广到在小便斗、大便器、淋浴器上使用。
4结语
总之,塑料管材以质轻,耐腐蚀性,流体阻力小等优势,但是塑料管材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必须逐步加以改进完善,如塑料管材的管径规格欠完备,管道的抗外压强度与刚度需要提高等,同时应进一步降低造价,使其更具有竞争力。而且建筑室内的新的设备器应用越来越造福于我们的生活,具如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变频水泵的应用,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开发前景依然很大,相信这些建筑室内新设备及管材应用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2)施工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能得到完善,且管理不到位。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清晰。由于众多建筑施工单位对设备监管的不重视,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因此对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监管不够,导致推卸责任现象发生,最终机械设备无法发挥最大使用潜力。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技术素质低,无法达到预定施工效果。由于建筑行业的高危作业和艰苦工作环境,许多专业人员不愿选择本岗位或者经过锻炼后跳转岗位等,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电专业人员缺乏。许多从业人员并非专业人员,大都是兼职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从业的人员,这些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维护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施工建筑的实际需要,进而导致机电设备无法发挥最大效能,建设工程也无法按最短时限竣工。
(4)工程建筑相关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等不够系统,管理存在混乱。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较差,未能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技术资料和档案的整理存档,最终导致管理不完善,没有可遵循的技术资料和历史相关记录。
(5)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差,导致建筑施工的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及时、不合理,无法满足正常施工需求。
(6)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视施工生产进度和最终施工质量,忽视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许多建筑企业对设备管理缺乏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程度和管理能力不够重视,导致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缺乏统一的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缺少监管,不能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工程无法有效顺利进行,也未能到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2 重视设备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也有种人才的有效培养和投资,尽可能的将对企业有诚信的,发展上有本事的人才留住,在福利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关爱,在发展上给他们提供晋升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一个明智的企业就要为企业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优质的技术技能培训机会,更多的晋升发展空间,这才是一个保留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永葆青春的保证。
(2)努力健全与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企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也需要相对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维护是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也是必备的。只有在一套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下,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机械设备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施工顺利实施。设备管理制度要涉及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及报废的全过程。全面的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每天认真填写操作和维护实录,这样有利于设备使用时间情况的掌握和维护过程的有理有据。同时,还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使得制度全面化。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不同气候对机电设备使用的影响,及时做好防护报告,提醒操作人员,并监督使用人员的操作过程。
(3)完善组织管理,培养机电专业人员。要想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及素质,企业要完善组织管理,使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化。任何工作都应分工明确,实施岗位责任制,并完善监督考评制度。按月实行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进行全面的考核。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通知,并告知到操作及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监督完成及验收。
(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是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必须适合操作的需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必须适时提高。建筑单位要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工作人员体统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专业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当然,各种培训要有针对性,并进行定期考核。合格者上岗从业,不合格者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要保证技术人员懂操作,管理人员懂管理,这样的培训和考核能够使得企业人员队伍更加专业化、素质化,机械设备的使用更趋合理有效,同时,最重要的是促进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
2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强化的措施
2.1正确地对机械设备进行选型与调配
机械都具有属于自身的性能与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机械使用的过程中,只有按照规定对机械进行合理的使用,实现机械磨损的减小与使用寿命的延长,从而实现机械使用成本的降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对机械进行调配,在对机械进行调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对机械设备的调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要对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保养维护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地解决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2.2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与及时保养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与章程实现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同时,在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前提之下,管理部门在做好管理好、使用好、检修好的情况之下,要对机械设备的风险进行评价工作,从而对机械事故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的预防。
2.3对特种设备进行良好的安全检测工作
特种设备与人身财产安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其潜在的危险性要比一般的生产设备要大。由此可知,特种设备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种类之一,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事故,造成操作人员或他人的伤害,或者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的损失。因此,为了能够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工作,有效地避免出现各种机械事故,确保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2.4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人员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作业技能培训;第二,安全教育培训。在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遵循“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的原则,首先,要实现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准入的严格报关工作,确保操作人员上岗工作之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到位;其次,实现机械操作相关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范手册的编制,实现操作人员人手一本,让操作人员明确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最后,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此外,要针对机械设备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培养这些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理念。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包括直接或间接产业机械设备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所有人员,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培养起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方法等,让这些人员能够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 几种相关的建筑形式
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是,当前的建筑形式不单单要满足形式与功能等方面的追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自身、使用者、环境发展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在此情况下,很多建筑形式与理念得以产生,其中与被动式建筑相关的建筑形式主要有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之内,对材料、水、土地、能源等方面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节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够享受高效、适用、健康的生存空间,提供与大自然共处的和谐性。
生态建筑住的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对群体进行建设和管理,同时要构建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体系。在管理、维护、建造、设计等方面,其基本宗旨必须是对内外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化。这样才能达到人文、自然、经济等生态目标,同时对文化、活化、美化、绿化、净化等方面的要求进行满足。对于建筑物和其他相关因素来说,应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地安排和组织。还应当营造和建立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与室内气候条件,这样,才能够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满足舒适的需求,在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物、人之间,进行良性循环系统的有效构建。
节能建筑指的是利用节能型的产品、器具、材料、结构等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类型,其中,对可再生能源进行了全部或部分的应用。在节能建筑中,应当对节能的技术方法和遵循气候条件的设计加以满足,细致的研究建筑物的外部空间环境、风向、太阳辐射、间距、朝向、单体群体、规划分区等方面的内容。该类型的建筑物具有很多指标,例如在平面布局和建筑规划当中,应当对自然通风有利,同时应当保证 35%以上的绿化率。
二、被动式建筑及其设计策略
被动式建筑最早是在德国产生的,具体指的是利用密闭结构进行房屋的建设,选择保温建筑构件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此种类型的建筑无需进行传统空气系统和供暖系统的安装,在一年四季当中,都能够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受,建筑能耗非常低。该建筑类型的产生出现和发展应用,对世界建筑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低能耗、舒适、健康的建筑标准和生活方式。
早在 20 世纪末期,德国建筑师研究所的费伊斯特博士对被动式建筑这一概念首次进行了提出。在当时的理念当中,费伊斯特博士认为采取该类型的建筑形式,能够使室内保持冬夏均舒适的温度条件,并且不需要安装空调和供暖设备。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其核心标准主要在于保证每年 15kw・h/m2以内的能耗,也就是保持 22℃~26℃恒温区间时,每年用于制热和取暖所消耗的电量不能超过 15°/m2。家庭用电、生活热水以及采暖制冷每年的一次能源消耗应当控制在每年 120 kw・h/m2时以下。同时其气密性 n50 应当保持在 0.6/h 以内。
在被动式建筑当中,对建筑构件有着很高的要求。材料应当选用保温、外隔热、高性能的,窗户应当选用保温、隔热的。还要防止出现热桥,建筑外壳应当具备较高的气密性能,同时需要对能够高效回收热量的新风系统进行配备。在该类型的建筑形式当中,应当将热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应当对太阳辐射入室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用于产生热量所消耗的电能在每年 15kw・h/m2以下。对于这些电能,外部设备将会进行提供和满足。此外,被动式建筑并不会硬性规定是否对可再生能源覆盖进行应用。
三、 被动式建筑与其他相关建筑形式的对比
虽然被动式建筑通前文中提高的几种建筑形式在本质上都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础进行设计和建筑的,但是,在这些建筑形式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和区别。其中,绿色建筑对建筑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其最为突出的建筑设计理念是“四节一环保”,也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自从上个世纪末期,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之后,我国政府对很多相关的法规、导则、纲要等进行了颁布,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当中,则具有不同的要求,建筑物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舒适实用、自洁自净、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性能和作用。在建筑措施方面,应当对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应用,对可循环利用和生态价值较高的材料进行选择。同时还应当利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手段,从而达到生态建筑形式的各方面要求。该类型的建筑形式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进行了强调,同时注重良好室内环境的营造,确保使用者能够保有一个较为满意的舒适度。这样,建筑物在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提供了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
节能建筑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等也逐渐趋于完善。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实践应用,证明了在建筑节能方面,节能建筑所发挥出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相比于被动式建筑,在一次能源消耗值方面,节能建筑并没有给出强制性的规定和标准,没有对节约能源进行具体的分项要求。因此,在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被动式建筑在当前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下,结合其自身对于各方面的严格要求,能够更好的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是一项十分明智的举措和选择。在今后的发展中,被动式建筑必将成为建筑领域当中的重要理念和主要方向。
四、 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在 20 世纪末期,德国达姆施塔特房屋与环境研究所的沃尔夫冈・费伊斯特博士在于瑞典隆德大学的博・亚当姆森教授在一次谈论当中,第一次提出了被动式房屋的概念。随后,在德国黑森州政府的大力资助与支持下,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正式确立了被动式建筑的建筑理念。在两年后的 1990年,在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的一个城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被动式标准的建筑物,它是一幢三层高的普通民居建筑。一年后,该建筑经过了节能改造,并且被投入使用。经过监测发展,该建筑的年终端耗能降低了78%,从过去每年160kw・h/m2的能耗,降低到当时的每年 35kw・h/m2。而在 1996 年,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正式成立了被动房屋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对被动式建筑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和推广。在此影响下,被动式建筑形式在德国本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从建筑成本的方面来说,相比于传统建筑形式的房屋,被动式建筑仅仅高出 6%左右。在新一代的被动式建筑设计当中,对精巧的中央通风系统进行了应用。其中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安置位置为并排安置,在排出温暖空气的同时,能够引进来清洁的冷空气,从而达到了超过 90%的热交换率。
五、 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对建筑物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被动式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及我国对被动式建筑的迫切需求,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存在了一些被动式建筑。
六、 结语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前的两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建筑领域当中,源于德国的被动式建筑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起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进行细致地研究,使其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建筑领域更高的发展。
2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2.1忽略高层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在这些超高层建筑中,现在对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更高。但是,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程度,过多关注超高层建筑的美观问题又会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导致我国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不能采取较好的措施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的水平,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2.2建筑机电设备的震动和噪声较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噪声粘聚能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存在机电设备震动和噪声较大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包括供排水动力设备、冷冻设备和风机等噪声粘聚能够比较大的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安放存在不平衡性,进而就会引起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震动等问题,从而就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改进措施
1)严格控制安装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在组建机电设备安装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安装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应该选择的是经过相关培训过的技术人员,由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比较高,同时,对机电设备安装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人员的技术特点安排好工作任务,从而保证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2)合理安排整体布局。
由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并且要求机电设备安装的速度也比较快,导致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时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为了减少安装过程错误,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合理安排安装过程的整体布局。通过与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安装施工方案,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3)改进机电设备的防震和防噪工作。
一般情况下,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产生震动和噪声粘聚能够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护工作,使得机电设备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粘聚能够带来的影响更小。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在选择机电设备时,要尽量选取震动频率较小的设备,以减小震动带来的影响。
4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新技术
4.1超高层建筑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
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新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机电设备中通风空调、电气和弱电设备等管线的安装。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是以建筑施工的设计图为依据将管线设备运用在计算机上进行合理处理,从而制作出综合管线布置图的一种新安装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绘制格式。机电综合管线深化技术首先应该制定统一的制图格式,但是,绘制格式的标准应该与原设计施工图的格式相符合,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基本框架布置。通过对建筑施工图纸的了解,按照施工图纸设计的要求先规划出不同区域的管线布置基本框架。然后,对整个建筑物的机电设备安装布局进行整合,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4.2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现在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的一种高层次的新技术,它是指基于较为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构建的数字建筑模型,进而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协作平台,从而帮助他们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整个项目进行设计和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型的构建和检查。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人员应该对建筑施工设计的图纸进行检查,同时,创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三维模型,还应该考虑构建的尺寸、规格和信号等参数。传统的模型设计方法中经常会出现设计不全面等现象,这种遗漏设计的现象会影响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技术和成本,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在进行管线综合平台设计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功能进行管线的碰撞检测,为实际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中机电设备安装的效率。第二,在对设计的参数进行复核计算时,采用管线综合平台设计,可以将管线的设计路线进行调整,现实将管线的弯头数量进行增多和减少,但是,这种机电设备设计技术会给原有的系统造成影响。通过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准确信息,对系统进行复核计算,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系统数据,从而为机电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三,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与进度计划相结合,利用三维的直观优势,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对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选择最优的机电设备安装方案。通过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机电设备安装的界面和安装顺序,从而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施工工作,以保证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更加有效的进行。
由于缺乏完整的保护管理制度,相关责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大部分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在维护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此外,一些企业就算建立一系列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的制度体系,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执行力度却不理想,影响制度化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的实施。
2.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企业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在设备管理人员方面配置不齐全。此外,由于建筑工程的工作环境相比于其他行业较为恶劣,而企业却没有相关激励制度与手段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导致给排水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无法在管理中投入饱满的热情,导致设备管理质量受到影响。
3.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缺乏养护资金
近几年,我国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量随着工程数量的增加而加大。而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单位过度追求项目建设以及融资,忽略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设备养护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进行相应的施工设备的养护工作,进而养护工作无法满足要求,使整个工程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给排水设备管理策略
1.完善设备管理体制
健全的给排水设备管理制度能够引导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使给排水施工设备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必须提高对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其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考虑长远的发展,做好设备管理机制的规划,使与工程相关的各组织与个人的权责得到明确,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在开展时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2.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应培养设备管理人员的养护意识,并正确引导其进行给排水设备的管理。建筑工程企业应积极对设备管理人员开展相关思想教育活动以及专业培训,加强设备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保养意识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充分掌握设备管理要点,以便在实际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为给排水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还应提高对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促使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在实际施工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工作。此外,对施工设备管理人员实行责任终身制非常有必要,将设备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给排水施工设备管理工作质量联系到一起,使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提高。
3.加大设备管理资金投入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管理设备管理中,应根据实际工程的规划与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计划,提高设备养护管理资金的分配。在给排水设备管理资金预算中,应将设备的最长使用年限作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程资金总投入情况,进行管理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统筹预算设备管理。
4.及时更新给排水施工设备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类先进的新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去,然而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存在设备落后、老化的问题,导致施工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对给排水施工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筑企业应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并加强给排水施工设备的保养,减少设备的维修频率,进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5.加强给排水施工设备的养护检查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应具备足够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设备的检查与保养力度,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问题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此外,还应制定设备养护考察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针对给排水施工设备的养护与检查中的不规范行为,应根据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随着小区和建筑楼宇智能化的兴起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普及,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和电子节能照明光源等电子设备和元件已广泛进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这些元件和设备属于非线性负载,在大量集中使用的建筑物或居民小区中,其非线性产生的谐波电流,如果不加以抑制,会使低压电网的电压电流波形产生畸变,影响电能质量。
一、电子设备的谐波现象及原因
电子设备的电源一般是整流电源,只在交流电压接近峰值时,整流管才导通有输入电流。由于在一周期内导通的时间很短,又必须维持设备正常的工作电流,所以输入电流呈脉冲状。这种脉冲状输入电流的基波含量小,而谐波含量大,且工作电流越大,脉冲电流的幅值就越大,形成严重的畸变电流注入低压电网,成为不可忽视的谐波源。
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机的谐波电流含量大,谐波电流总畸变率高。这样高含量的负载谐波电流在负荷使用高峰期注入低压电网,会造成电网电压和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升高,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如果超过国标规定的限值,还可能造成危害。
据有关资料,在家用电器(主要是电视机)集中使用的居民小区,对低压电网的电压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在负荷高峰时,电压的总畸变率和3次、5次谐波均已达到或超过国标规定的限值,而且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谐波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影响
电网谐波使电网波形受到污染,供电质量恶化,附加损失增加,传输能力下降,是电网的公害。其对系统和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对变压器和电动机,谐波电压使铁芯涡流损耗增加,谐波电流使铜损增加,温度上升,绝缘加速老化,降低了效率和利用率,缩短使用寿命。目前为了抑制3次谐波,常用Dyn11接线的变压器,使3次谐波在三角形连接绕组中形成环流,尽量不注入电网。但应注意,当谐波含量较大时,这些环流也可能引起变压器绕组过热。
2.在谐波电压作用下,电容器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损耗,加快绝缘介质的老化。更为严重的是,大量谐波电流很可能引发电容器和系统其他元件之间的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造成对某次谐波电流的放大和谐波电压的增高。这种危险的谐波过电压和过电流,不仅会使电容器超载而损坏,也会使与电容器联接的配电回路中所有线路、设备因电压闪变超压过负荷而损坏。据统计,70%以上的谐波故障发生在电容器装置上。
3.对电力电缆和配电线路,谐波电流频率增高引起明显的集肤效应,导线电阻增大,线损加大,发热增加,绝缘过早老化,容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形成潜在的火灾隐患。同时,3次谐波使三相平衡负荷的N线电流显著增加。在配电回路负荷主要是大量集中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大面积采用电子节能气体光源照明的场合,N线电流甚至达到相线电流的两倍,致使N线过热、烧毁,甚至导致火灾。
4.配电回路的谐波电流含量高会使断路器遮断能力降低。这是因为畸变电流过零点时,电弧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率要比工频正弦电流大,电弧电压的恢复要迅速得多,使电弧容易重燃。事实表明,空气电磁断路器不能遮断其分断能力范围内波形畸变率超过50%的故障电流,还会导致断路器损坏。
5.谐波对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计量仪表以及通信系统的设备、信号产生干扰和损害。
三、国家谐波标准限值
为了抑制谐波污染,保证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电磁兼容和安全的国家标准,对谐波的限值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93)中,对0.38KV低压电网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限值的规定如表三、表四:
这些标准的实施,为电子设备产品的生产和检测,供配电设计以及供用电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四、减小谐波影响的措施
1.在民用建筑低压配电设计中,尤其是对用电负荷主要为单相用电设备供电的配电干线,中性线(N)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而对大量集中使用计算机、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供电的场合,TN系统配电回路的N(PEN)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的2倍,以增加N线载流量,避免导线过载发热而损坏。
2.对应用电子设备和元件较多的配电线路保护,应选用有中性线过流保护的开关电器,并且应适当加大断路器的断流容量,防止短路故障时因断流容量不足损坏开关和设备。
3.为防止电力电容器对谐波的放大,以致引起谐振过电压或过电流,对电容器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适当调整电容器的安装位置,以改变网络参数。②根据可能产生谐振的谐波次数,确定电容器的容量,或调整电容器投切分组容量,以避开谐振点。③在电容器回路中串联适当的空心电抗器,限制电容器支路的谐波电流。例如,为限制3~5次谐波电流,可安装相当于电容器容量4%~6%的串联电抗器。
4.在系统中并联装设交流滤波器。交流滤波器有无源与有源之分,由于民用建筑中负荷类型变化不大,电子设备产生的谐波次数相对比较固定,因此多采用无源滤波器。
对低次数(13次以下)谐波,因次数较低,含量较大,可分别设置单一频率的单调谐无源滤波器滤除。单调谐滤波器由电容器串联谐波电抗器组成,基本原理是将需滤除的谐波频率作为理想的调谐点,在此频率上滤波器产生串联谐振,形成低阻通路吸收大部分谐波电流。
对较高次数(13次及以上)谐波因其幅度小,可选一共同的高通滤波器滤除。最常用的高通滤波器是二阶高通滤波器,由电抗器、电阻和电容器混联连接构成。对某一次(如13次)谐波频率以上的各次谐波,滤波器的阻抗是一个小于其电阻值的低阻通路,使次数较高的谐波电流被有效地吸收。
现在有的厂家(诺基亚、深圳海亿达等)已可提供有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基本原理是作为一个电流源,与负载谐波源并联,以极快的响应速度,送出与负载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使两者相互抵消,电源侧的总谐波电流为零。有源滤波器还可补偿无功功率和三相不对称电流。目前由于价格较高,补偿容量较小(单台补偿电流100A以下),所以仅适用于对供电质量要求很高(如重要建筑物的中央监控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的场所使用。
5.加强对电子产品生产的管理、检测和监督,鼓励厂家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等新技术,生产低谐波值的电子产品。从源头对谐波污染进行治理,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1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的通用性比较强。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作以及完工验收各个阶段。在安装过程中材料的型号、规格比较多样化,使得安装变得复杂化。为了达到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会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随着新型设备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吊装、设备检测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要求越来越高。
验收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建筑构筑物的施工质量是不同的,质量评估方法、工程验收的手段和售后服务等有着很大的区别。建筑机电的施工安装过程中由于其工艺和工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具备丰富的经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机电设备安全贯穿始终,在建筑构件施工结束之后机电安装的主要部分才开始施工,并且会在装修工程开始结束,因此,可以看出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对整个建筑施工的完工期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筑工程完工之后,人们对其的使用是否成功,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
2 机电设备施工中常见问题
2.1 螺栓连接问题
机电安装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联接方式就是螺栓联接和螺母联接这两种联接方式。其联接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联接过紧很容易致使螺栓引起金属疲劳,从而会引起螺牙滑丝等联接过松的状况,导致机电设备的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变得很松动,这样就容易引其事故的发生。同时,螺栓联接和螺母联接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还有具有传导电流的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人员不仅要看重联接的机械效应,还有重视联接的电热效应。在压接比较松弛时,会使得接触电阻增大,甚至会发生因为严重过热而导致联接部位被烧熔,出现短路的状况。
2.2 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
近年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环境要求日益增高,特别是医院、住宅区、幼儿园等很多地方,要严格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动力设备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经常会用到一些,设备机房是产生噪声和振动的主要根源,空调循环水泵、各类风机、冷冻机件、变压器等动力机电设备都安装在设备机房。这些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机电设备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噪声通常是由于动力设备的转动引起的旋转惯性和偏心不平衡而产生的组饶力引起的,而且还会沿着建筑机电设备底座和联接的管道将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传递。这些噪声以固体声和空气声波的形式传播到其他的地方,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2.3 电气设备问题
电气设备在进行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如果机电设备的安装不合理、不科学,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严重时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常出现的设备问题有:(1)在开关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触头的接触压力与接触面积不够。这样就发生电热氧化接触面、接触电阻增大、触头被灼伤或者烧蚀等状况,从而引发事故;(2)断路器弧触指与触头不按照安装要求进行装配。接触压力、插入行程等参数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就会使得触头温度过高、压力急剧增高,严重时会导致断路器发生爆炸;(3)电流互感器安装不当。使得一次绕组开路,产生很高的过电压,严重威胁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4)装配调节装置机构时,操作不当。在装配有载调压装置时,出现在调节器内因为不慎掉入的杂物使得机构被卡主等状况,也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3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的对应措施
3.1 遵循安装施工的原则
(1)按要求选设施。在安装工程中,通过有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计算和验算,按照其共同商定的组织设计进行选择设备;(2)预定计划、总体布置。技术人员要科学、计划地安排每一项机电设备的安装工序,制定科学的安装流程,合理安排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装效率,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2 提高机电安装人员素质
建筑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要求的标准比较高、系统也比较复杂,这就需要安装技术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比较高。因此,全面提高安装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要有一支业务技术熟练和具有安装经验丰富的的队伍,避免安装失误引发事故,确保安装的质量。以此同时,安装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安装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资格评定;加强其安全意识意识。
3.3 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1)编制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要全面做好施工计划和施工程序,使得各个工种能够合理有序的开展施工作业。根据这些程序,按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和要求,在指定标高位置上进行布局各个工种的施工。要对程序进行合理地探讨并确定,按照要求进行施工,预防失误的发生。
(2)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在施工之前要完全熟悉和了解设计图纸,要及时地发现图纸中不足和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和调整工作安排;对工程所需的设备和材料要认真核实;向施工组织明确主要环节的操作要求及程序;并向施工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1)通过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要按照会审后的电器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2)在施工中如果发现图纸有问题,要及时做出处理,不能私自进行更改。3)同时还要执行“三检制”政策,严格执行规范化施工程序和质量控制程序,加强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工作。4)注意搜集并整理验收资料和隐蔽签证的保存,记录好施工日志。
3.4 通电测试
建筑机电设备在出厂时无法完成总装及负荷试验,因为在搬运和拆卸过程中难免会改变初始安装状态,所以要在实体安装完之后进行调试工作。在进行调试之前要清理现场、认真检查设备,然后才能对机电设备进行总体的测试,这一环节是检验安装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在对设备进行调试之前,要检查设备安装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调试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机电设备减小调试,包括工作质量、性能等,还要在施工现场对设备的负荷进行试验。在调试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安装施工的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施工问题,把包括螺栓连接问题、振动问题、以及电器设备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十分常见的。因此,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的图纸和安装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施工完之后对设备的安装进行检验,在合理的安装条件下对其通电进行调试。从而确保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莫伸杰.建筑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7(19).
[2]陈泽灵.建筑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技术[J]. 质量论坛,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