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19:53: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任务型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任务型教学的宗旨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很符合效能感提升的实施策略。任务型英语课堂是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调控、帮助为辅的互动式交际教学课堂。其基本结构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出质疑——公布答案——导入课堂——讨论交流——汇报总结——课堂测试——作业布置这几个主要步骤。在教学目标上,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围绕着完成任务进行,学生的交流合作,广泛的参与互动,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够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的发展。而制定任务要符合一些原则,任务设计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设计要坚持从实性:第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本着各有所需、各尽所能、教有重点、学有收获的宗旨,设计学生可接受的任务;第二,任务的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第三,任务既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渗透,也要注意社会、生活、交际、跨文化的相互渗透,并要融哲史、文学、艺术、环保、法律于一体,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第四,活动应具有激励性。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征
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本节课所讲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能力,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语言情景,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语言,体验英语语言的内在美,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理解掌握英语,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因此它的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强化口语训练,突出信息的沟通。任务型教学方式正是利用学生的普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寻觅和追求,有意识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注重语言表达,而不是一味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性。
2.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任务型教学方式在任务的设计上都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3.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果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仅仅学会了某些孤立的语法或表达,并不能真正地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更不能自如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和符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创造真实的或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因而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各个环节,设计不同的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么,如何以任务型英语课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呢?
1.课前自主学习。针对学生课堂上遇到的一些词汇、语法,还有一些背景知识,预先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搜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和总结,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提纲。当然,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自主地去学习。
2. 展示学习目标。定什么样的任务目标,怎样来确定任务目标,取决于教学内容、任务本身的性质特点、教学条件及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理解。单个任务或复合任务应有一个主体目标,别的目标都在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所做的一切,比如,情景的创设、信息的输入、活动的开展、师生角色的表现都要为主体目标而服务。我的教学策略是鼓励学生带着学习动机投入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去获取课堂活动所指向的知识或技能。
3.小组合作参与,师生研讨。设计任务,让学生参与。任务活动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内容,任务只有在预期开展的活动下,任务才能有效完成。因此,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真实的资料信息,语言环境要适合于语言实际功能,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7—0044—01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综合运用能力即“能做某事”为目标,要求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操作性;二是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具有交际情景的特点;三是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如何才能完成上述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能做某事”,笔者认为应从课内与课外两方面入手。
一、抓好课堂环节,充分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
1. 简洁导入,示范到位。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而交际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上。只有保证足够的信息输入量,人脑才能主动地进行选择、领悟、编码和记忆,再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内化,最终保证信息输出的质量。所以,按照新课程、新理念的精神,教师应避免传统的单纯教授语言知识的教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体系,精心备课,精心设计任务,精心分解任务。应尽可能以简洁的情景语言导入,以准确的语言示范、以轻松活泼的语调,让学生了解本课的任务。然后及时抽身,让学生自己去接受并完成任务。
2. 分组活动,鼓励创新。小组合作是任务完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确个人的责任,真正明白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具体任务,明确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的努力与团结协作。因此,在学生掌握了课内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小组各种形式的演练,促进合作学习。教师则充当合作学习的帮扶者和指导者。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当中遇到语言、词汇等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帮助指导,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对话比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加入自己的联象,把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的情景交际当中。通过课前布置交互性任务,引发合作学习;课堂当中布置交互性任务,促进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来实现“任务型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落实。
3. 设计任务,作业优化。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任务设计能力,教师应有任务设计的前瞻性,能够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情现状等相关因素制定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各级子任务和总任务。任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各级任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要遵循先听说、后读写的原则等。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要从学生乐学的角度出发设计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作业的设计要有多样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拓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作业的设计不要局限于书本,要根据生活中的情境和实际,灵活设计蕴含生活实际的作业。
二、抓好课后巩固,把课堂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
二、任务的选择要体现人文性
选择任务既要注意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渗透,也要注意社会、生活、交际、跨文化的相互渗透,并要融哲史、文学、艺术、环保、法律于一体,使学生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使学生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三、任务的设计
任务的设计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设计要坚持从实性: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本着各有所需,各尽所能,教有重点,学有收获的宗旨,设计学生可接受的任务;第二,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教学的处理
由于各校的生源和师资水平等教学条件和环境存在差异性,教师们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到它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尽量克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绪让学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
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实行新课程改革,推行任务型教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推进和实施的时候,不要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当地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而开展。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协调分工在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的分工要合理、科学,出现由老师或学生单独承担一切任务的现象是不可取的。所谓“教学相长”,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在师生共同配合下完成教学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要主动地应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去尝试语言交际等活动。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基础差的学生由于语言知识相对缺乏,往往动口和动手的能力比较差,在设计和实施任务时喜欢被动等待他人完成任务,成了一个旁观者。而成绩优异的同学往往能争取更多的组织和表现的机会,有很强的优越感,总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身边后进的同学。
然而任务型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面的误区:
1.对任务型教学的概念认识模糊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在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传统英语教学中的PPP教学法(presntation介绍―practice操练一production产出)强调语言知识无语境的机械性训练,而任务型教学“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2.把任务等同于练习
任务就是换了件“新衣服”的练习。有些教师对什么是任务有着模糊的认识,把任务和我们传统教学中的练习等同起来。概念的误解会导致任务设计和实施上的偏差,甚至会背离而驰。
3.把任务型教学当着当成“灵丹妙药”能治百病
任务型教学仿佛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却全然不考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征,忽视了任务对学习者的可适合性。
4.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将任务绝对化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环节。即在没有给学生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的情况下,便让学生仓促接受“任务”,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难以开口或无话可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在分配“任务”前,教师没有介绍任务的具体要求或对“任务”说明不够清楚,导致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使课堂教学经常出现“断线”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错把任务型教学夸大理解为完全以学生自我为中心,任其随意发展,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知识传授、语言训练及任务交代等一些进行任务型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
5.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必要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两人结对和小组活动是其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采取这种活动形式目的是为了解决大班教学两级分化问题。但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所进行的小组活动仅仅是机械地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必要的分工,只是为做而做,为演而演,其结果是“放得开”却“收不住”。从表面看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乱烘烘一团糟,从“满堂灌”的极端走向了“满堂动”的另一个极端。
6.教学环节僵化机械,任务环节的实施过程程式化
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不少教师为了追求任务环节的完整性,常常会出现简单机械的按部就班,缺乏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错误。例如:在汇报任务结果时,不管大班多组的实际困难,也不管课堂节奏和效率如何,机械地要求十几个小组轮流过“堂”,而当某个小组在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时,其他小组却在漫长的听汇报的过程中无事可做,或开小差或做其他事情,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都非常令人质疑。
参考文献
[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卢莉.关于任务型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7)
[3]黄子成.中学英语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David Nunan.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述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做事,以参与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力、创造力,通过“做事”来进行语言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任务型教学法是对交际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交际教学法是通过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它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包括如何在适当的交际环境中去使用语言。交际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的意义,而任务型教学法更加重视形势与意义相结合。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是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他们更真实、有效地使用语言,有意义地在真是的交际活动中进行操练。但而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任务型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来完成任务,为他们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
二. 任务
1. 任务的定义。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目的的活动。举个例子,任务就是画一幅画、给孩子穿衣服、买一双鞋、从图书馆借一本书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人们生活中每天做的事情。当然,不同的研究者对任务的定义也不一样。
2.任务的组成部分。任务由目标、情境、过程和结果四部分组成。首先,每个任务都有它的目的,它要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一般任务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种是非教学目的,另一种是教师要利用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同学们进行小组话题展示的任务时,其非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但任务所期望达到的是通过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反应能力,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第二个要素是情境。任务的情境是指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它可以是真实的、虚拟的,或是想象的,并且要涉及到其中的时间、地点、参与者和他们的关系。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教学情境贴近于现实生活,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第三个部分是任务的过程。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会使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及方法、步骤。例如问题解决、询问、概念化、交流。并且还要注意任务中的先后顺序、时间分配等。最后一个是任务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见或是不可见。例如,报告是具体可见的,而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见的。
3. 任务的特点
(1) 任务就是一个工作计划,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准备的。一个好的任务计划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都从中收益。一个清晰的计划可以使老师认识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它可以帮助教师整理思路,使各个任务之间紧密联系、适合安排,使课堂活动有序地进行;
(2) 一个任务主要是集中于它的意义,而不是注重操练的形式。设定一个人物,即做事,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它注重的是学生在做事过程中能力的培养;
(3) 任务主要是涉及语言在现实生活的使用过程。任务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它把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融入到任务中去;
(4) 任务可以由个人完成,但更多的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一般学生个人完成的任务是写作练习、默读课文等等,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共同执行任务大家可以集思广益,积极地进行交流,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 任务设计的步骤
(1)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什么是他们喜欢做的。因此任务是具有趣味性的,机械的任务会使学生丧失参与的兴趣。并且教师要仔细考虑学生的能力,那些是他们可以掌控的。如果任务过难,学生的能力达不到,任务就很难被完成,达不到教学目的;但任务也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这也不利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任务超过或是低于学生的能力都会减少他们学习的动力。
(2) 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有可能的任务,这些符合讨论话题的任务一定得是学生会感兴趣的,并且每个任务都是具有目的性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实现什么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或是期望学生从任务中获得什么;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多样性,要尽可能设计不同种类的活动,使任务不单调,给学生一个广泛的选择以便让学生感到有兴趣,促进他们更好完成任务。
(3) 当设计出所有可能的任务后,教师要对所构想的任务进行评估。一般可以用四个标准来评估:这个任务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效使用资源;是否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当然这些任务都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排序的。
(4) 任务可分为两个阶段。教师要分析这两个阶段任务的语言要点。在第一个阶段,教师需要考虑语言的难易水平,来决定是否要使用或是修改之前设计好的任务;第二个阶段是教师已经设计好最终的任务,需要找出涉及的技能和可能涉及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
(5)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完成任务是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尽可能真实,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会语言,并且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断深入。
5. 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任务的目的要非常明确、清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第二,任务的结果应当是对学生学习语言有益、有帮助的,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没有好处的任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第三,任务一定是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考虑到课堂环境的问题,任务不应仅限制在教室里,也可以延伸到教室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任务活动应当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相关,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任务还应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的教学环境,这样使学生更容易地完成任务,避免更多的困难。
三. 任务型教学法与人文关怀
有位教育家说,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工作要取得新突破,既要教师的全员参与,更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而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体现对教育对象的人文关怀。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应当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不仅仅只是注重完成任务,也要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我们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个体的活动或行为有时难以受到重视,任务型教学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满足学生个体内部的需求,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进行人本教育。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向上的心理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进步的一个前提。当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教师应该耐心指导与讲解,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使之感到教师的关怀,对学习弱势的学生来说,成功的体验特别重要。教师还要要爱护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116-01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其中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学习理论,它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给小学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任务型语言学习在最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它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语言学习者。简单地说,任务就是运用英语做事。
1.任务型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教学内容方式要尽量真实。在每课时的任务设计中,通过听、说、练等活动,把抽象的、枯燥的语言文字与有趣的实际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愿学、乐学,有很高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传统的教材以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如在一年级let's acl.中Clap yourhands.Wave your arms.wash yourface.等等句子时,必须要求学生先跟着学发音,后边学边做动作,最后跟着带子的节奏边说边做动作,还可以通过变换节奏的快慢调节课堂内的气氛。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2.情景交融,贴近生活,学会口语交际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学Buying fruit一课时为让学生掌握购物能力,我把教室划分几个"商业区",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钱"购物,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买得最多。学生的注意力由语言形式转移到集中用英语做事上,注重语言的意义,使语言的运用更贴近生活,有利于语感的生成。 任务型活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队精神。如学五官时。我采用7人一组每人一句的形式进行比赛:眼睛眼睛eye,鼻子鼻子noBe,耳朵耳朵ear,嘴是mouth,头是head,脸是face,比赛结束后,集体评出发音和速度最好的小组。
3.面向全体、留出空间、自主发展、体验成功
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除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景真实性外,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学生只有经过磨练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让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对全体学生教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的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如:在五年级英语单元测试时,采用"抽签式",每个签上写着不同的汉语或英语,要求考生英译汉或汉译英。针对程度高的学生,老师附加口语测试或对话,口语对话难度递增;对于程度低的学生,允许两次抽签,在抽第二次签时,附加一个或几个单词,回答准确给予加分。这样,学习好的学生会对英语产生更深厚的兴趣,学习不甚好的学生也会对学英语产生信心和兴趣。
4.针对课堂教学采取适当的课外延伸
任务型教学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但由于小学英语课时有限,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型教学,必须有课外延伸相辅助。 任务型教学的课外延伸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兴趣、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间最佳结合点,恰当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这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地开展一些与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语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在课外习得的语畜知识应用于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扩大语言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任务型英语教学中,设计的任务多样性
任务活动的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围绕任务设计丰富多样性的活动穿插在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这些活动的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
5.1实践操作类:如听命令做动作、画画、涂鸦、做手势、做手工等。又如在教身体部位单词(face,arm, head等)时,就可以让学生听命令做,自己画图、剪贴,最后拼成脸。
5.2表演类:如角色扮演、朗诵、童谣、绕口令、说英语短句、演讲、讲故事、唱英语歌、律动等。
5.3竞赛类:如朗读、猜词、猜谜、猜颜色、歌咏比赛等。针对小学生好强的特点,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5.4游戏类:如字母游戏、辨字游戏、单词接龙、扩展游戏、数字游戏、买卖交换游戏等。
(一)讨论或辩论式任务
小学生争强好胜。教学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Holidays时,我不仅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的任务型学习中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拓展教材,设计了如下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我把学生按照喜欢的节日分成了几个组,就题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进行辩论。这样的任务能使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换意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操作性任务
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场景更利于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其主动地内化、吸收与运用。因此,通过设计一定的操作性任务,可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并有效地展现其个性化特征。制作贺卡、生日卡片等活动都是操作性的任务。如在教师节时,围绕“给教师送贺卡”这一情境,我设计由学生自制贺卡的活动:“贺卡表心意,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将它赠给老师,表达你对老师的节目祝贺。你可以在贺卡上画好插图,再在上面写上一句祝福的话。”全班同学一下子都忙开了。当同学们把贺卡送给我时,我看到了贺卡上美丽的图画和各种祝福的话语:“Happy Teachers’Day!”(教师节快乐!)“BestWishes!”(致以最诚挚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欣慰,因为在这一刻,每一位同学在写下祝愿的同时,正在自觉地尝试着语言的综合运用,英语正成为他们生活、活动的工具。
一、“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源于英语教学领域,以任务为核心计划、组织教学,既重语言的显性或陈述性知识的输人,又重语言的隐性或程序性知识的输出和交际。它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做中学”,围绕任务,调动学生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体验、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该教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原则
设计和实施“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的、对象和阶段,根据自己的教学优势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和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任务应有明确目的性。对学生的活动,应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输入。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前期准备,如收集足够的信息。输入的信息既可是语言性的,也可是非语言性的。任务的实施要为学生提供获取、交流、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过程。
(三)任务应包含一系列活动设计和指令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任务的实施,须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设计要适合语言能力不同的群体,使各类学习者均能投入其中。
(四)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须有可操作性。设计任务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的熟悉程度、情景的真实性、语言的难易度等,所以任务设计要灵活,不仅针对所学内容,针对完成任务的对象,还要兼顾学生的专业及将来的工作。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可操作性强。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努力可完成的,难度不能超出学生能力太多,否则学生会丧失信心。也不能太容易,不须努力即可完成,学生会失去进取的斗志。
(五)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要创设平台,让学生表现自己,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既能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三、任务型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结合高职英语课的特点,任务型教学可分以下步骤:
(一)呈现任务。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特有的环节,以知识做铺垫,为开展后面的任务做准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通过学习教学内容获得完成任务必需的知识、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这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后才呈现任务并让学生完成任务,那么这就不是任务呈现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呈现过程那么强烈。呈现任务过程中,教师处理语言点时目的要清楚,所涉及的语言项目都是后边要用到的语言、知识或技能。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形式多样的任务,并把任务的主题、内容及要求介绍给学生。任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因课堂时间有限,任务前期准备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
(二)执行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应由学生提出阻碍其完成任务的问题,如生词读音、语法结构、复合句及对篇章理解等,之后由教师或学生讲解(根据问题多少而定)。根据任务的不同要求,每设计一个任务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遇到难点可向老师求助。
(三)完成任务。讨论、交流后,由学生单人、成对或以小组形式在全班学生面前实施任务。此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宰,实施任务的学生力争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使其表达连贯、生动、有趣,其他学生则获得了听的机会。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音是否正确、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准确、用词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得体,并记录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学生使用语言后,要落实一些重要语言项目,教师把本课的语言点提炼出来,归纳总结。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更正,并布置适量练习,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评价。
四、任务型教学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可以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因素至关重要,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主发展。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的、交际性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给予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从而使任务顺利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这不但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更有利于其表现自己,打消自我防卫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五、结束语
总之,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符合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英语教师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使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don [M]
[2]谷仙春,韩照红.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外语教学界广泛关注,并一度成为外语教学界广泛采用的教学法。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法定义
谈及任务型教学法,就不得不谈及“任务”这一概念。“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任务”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进到应用语言学文献,学者们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基于各学者理解的基础上,贾志高将外语课堂上的任务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Forster曾将任务型教学法界定为:教师给予学生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自然而然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教学方法。可见,在学生对语言学习掌握过程中,“任务”贯穿始终。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认为,语言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以语言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三类教学法。而任务型教学法则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其本质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社会化,意在通过教师灵活组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专业化的各种任务之时,间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构成要素
Nu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学目标、活动方式、信息输入、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
1.教学目标
即教学任务首先具有目的性,而其又包括非教学目的和教学目的。如在“问价”任务中,其非教学目的是根据不断增加的信息确定商品的最终价格;其教学目的则是通过实施,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交流,来运用和学习语言,以提高交际能力,同时掌握如何应用诸如表示请求、获取信息、答谢等表达形式。
2.活动方式
即内容和规则。每个任务都应有实质性内容,即需要履行的具体行为和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遵循一定规则,即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明确多个任务序列中某任务所处的位置、次序、时间分配等。
3.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说明等语言类资料,照片、表格、图片等非语言类资料。这样,任务才能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与实效性,与教学更好地结合。
4.师生角色
任务型教学法中,学生老师各有角色。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担当交际者。教师则担任着任务参与者、设计者、组织者、监督者、评价者等不同角色,由于角色多样,教师要学会灵活转换,协助学生完成任务之时锻炼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5.教学环境
即完成语言交际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它涉及到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尽量使情景接近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间关系的意识,利于学生语感的生成。
我们从任务型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可以看出,任务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具有实践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有明确的目标,内容,规则及材料,有自己的“演员”和“导演”,并配有“演出场景”,通过它们,学习者能成功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应尽量遵循真实性、形式功能一致、连贯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原则等。
真实性原则指在任务设计中,其所用的输入材料应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语言技能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有效应用。例如:在讲“interviewing”这一主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面试现场,参与其中的招聘者与应聘者的角色,并自己拟定熟悉的工作类型,通过这种模拟,学生就能灵活掌握到一定的面试所用的语言形式。
形式功能一致原则意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履行任务过程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多种打招呼的语言形式,但是如何准确选择其中一种形式来表达对不同人群如上级领导,同级同事,亲密友人等的问候呢,就要求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有很明确的理解与运用。
连贯性原则涉及任务间的关系,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具体实施中达到教学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往往是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达到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子任务间在内容上应相互衔接,并具有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就构成了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可操作性原则指任务设计应考虑其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尽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做到教学阶梯式层层递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体活动创造条件,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趣味性原则指课堂交际活动要具有趣味性,以便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而机械重复的任务可能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在多种教学方法中,任务型教学法一直深受教师们喜爱。现就以实用英语教学中的“保险单”为例,浅谈一下,教师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灵活设置任务,使学生能在任务驱动下,完成任务,并获得一定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1.教师明确任务
任务设计是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现实水平及教学需求,依据任务设计基本原则,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读懂并熟练正确的撰写保险单。而教学任务为制作一份保险单,并把此任务从结构和文体两方面分解为如下几个具体而简单的小任务:明确英语保单构成要素;明确各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明确各要素的具体格式;从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分析英语保单的文体特点。此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围绕如何完成这些具体任务而进行,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教师教学思路清晰,下面就需要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来完成大任务。
2.学生预备任务
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独立寻求、发现、解决问题来逐步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整个任务是按照小组讨论,小组整理汇报,教师总结整合的模式逐步完成的。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并加以整理,明确保单的各项条款内容,注意事项及专业术语和格式的正确表达。
3.学生完成任务
在这部分,主要是将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做一个简短汇报。让学生依据课下讨论的结果,在课上向全班做一个简短详尽的汇报,最好是以直观的电子格式,向大家呈现。
4.检查评价
任务完成后,即学生展示任务结果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学生的演讲情况,资料汇总情况,合作情况等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做出过程性评价。
5.总结修正
从讨论结果看,学生能总结出保单的基本构成要素、专业术语、格式等,教师需要就此再做一个详尽的总结,把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修正。然后,让学生自设情景,写出一份保单,并相互批阅。此时,学生已能熟练的写出一份合格的保单。因为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中,已自然记忆了关于保单撰写的各种事项。
五、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启示下提出的外语学习途径”,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它强调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运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其本质、设计原则及步骤深刻认识和理解,是每位英语教学者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贾志高.有关任务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3]杜月蕾.任务英语教学法浅析[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1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基本理论 特点 基本框架
作者简介:郝蕊,女,陕西延安人,(1983―),西安医学院英语系,助教
一、引言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传统的PPP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英语教学法虽然有其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仅靠机械地练习、记忆,在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交际理论的提出对英语教学的主导方向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主导型”转向“学生主导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如今,我们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是有理论依据且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这种教学法将对当代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认识
1、任务型教学法的界定
所谓“任务”,就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运用语言达到某一真实的结果。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即使提倡了对语言的应用,也是为了使用语言而使用语言;而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语言回归到作为交际工具的本来角色,使用语言只是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要求学习者根据指令画一些图形,这个看似简单的指令就是我们所说的任务,而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指令的理解和对任务的完成来进行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就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传统的语言教学只是注重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任务型教学法则是把学生使用目标语互相进行交流作为途径去实现某种目的。任务型教学法使学习者带有目的性地使用语言,因此语言本身就不再是训练的目标了,任务活动的开展是运用或理解语言的结果。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虽然任务的设计和任务的种类千差万别,但它们都强调统一的准则:1.交际是意义的表达、解释和协商;2.交际需要两个或更多的自主参与者;3.交际应该强调学习者而非指导者对语言的使用。
2、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Nunan(1989)指出:任务就是在课堂上使用目的语所做的一件事。它涉及到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的表达上,而不是在形式上。Skehan(1996)也认为任务是以意义表达为其核心的。任务完成与否是根据结果是否达到而评价的。一般说来,任务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有极大相似性。因此,任务教学法与交际语言教学法几乎是一脉相承的。
3、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型语言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练”。它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性任务,要求他们使用目的语来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触、感受、体验并使用这些语言项目。同时它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形式接近真实世界和真实生活。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目的明确,动机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是激励人行动的内部力量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指完成具体任务的动机。这种动机具有可操控性,易于被教师控制和把握。有了任务就有了动机,任务会使学习者集中精力,提高兴趣度、关注度和参与程度,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而任务的完成又有助于提升信心,增加成就感,从而形成了语言学习的良性链条。
4、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框架
对于任务教学法的框架,Willis(1996)做出了总结了,将其描述为三个环节:
1.前任务(PRE-TASK)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目的,可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回忆相关词汇短语,思考如何做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 CYCLE)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教师巡视监控;
(2)计划(Planning):学生为下一步汇报做准备;
(3)报告(Report):学生完成任务汇报,教师给予评论。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1)分析(Analysis):教师布置语言聚焦任务,解答学生各自提出的问题,然后回顾总结相关语言知识,学生做好记录;
(2)操练(Practice):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基于之前语言分析工作上操练活动。
三、总结
当今高等教育界所倡导的任务教学法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外语教学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它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能开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任务教学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坚信掌握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法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2)32~34.
[2]Shrum,Judith L and Glisan,Eileen W.Teacher’s Handbook:Contextualized Language Instr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66― 171.
[3]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语言形成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分析了任务的定义,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及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实施。
关键词:任务 任务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