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04:33: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英语教学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初中英语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运用的都是终结性评价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英语知识的机器,只是被动、机械的接受课堂教学。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有效改善终结性评价的劣势与弊端,以科学化、层次化、多样化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内涵
第一,运用形成性评价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即为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因素整体分析和评价,包括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考试成绩等,通过问卷调查、间接咨询和直接观察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情况。第二,形成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学习自信,并促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可通过形成性评价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高效、快速的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三,初中英语教师在运用形成性评价优化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多元性、导向性、激励性和科学等多个原则,从多个角度提升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只有明确形成性评价的深刻内涵与应用原则,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二、形成性评价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对策
1.善用及时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如何科学合理的把握课堂时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是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话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综合水平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及时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作及时评价,以此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及时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在及时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是否认真听讲、是否与同学之间相互配合、是否尊重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在听写过程中是否认真、思维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以及是否主动配合教师等。另外,及时评价的方式应果断直接,教师可通过语言提醒、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评价。
2.促使形成性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区别,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采用形成性评价时,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并深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此激发其学习潜力。在基于形成性评价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促进者与引导者的作用,肩负着调整教学计划、反思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等重大职责,这都需要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采用直接观察、分值评价、问卷调查、网络评价和课外评价等方式,其中直接观察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评价方式;分值评价则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着手;问卷调查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网络评价是通过学生提建议、意见和留言等方式,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
3.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学生自评、合作评价和同学互评等,大部分评价方式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优化效果,所以,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具有双向性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单一性评价难免不科学、不全面,需要学生也参评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需邀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表现、作业质量、学习习惯和成绩上升情况等;也可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比如,在本节英语课中取得的学习成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是否虚心请教别人,学习主动性是否良好等。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够达到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效果,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树立自信,改善班内英语学习氛围。
三、总结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产生很好的优化效果,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全面保证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所谓“人机对话”,它包含几个方面:(1)出题自动化:以海量题库为基础;(2)考试自动化:采取人机对话方式;(3)判卷自动化:全部阅卷由计算机完成;(4)结果反馈:自动化生成评估报告。它由电脑来扮演考官的角色,所有问题和指令都由电脑发出,考生根据从耳机中听到的或在电脑屏幕上看到的指令和要求回答考题,电脑会自动将考生在考试中回答问题时所有语音信息进行录音并保存,考生进行考试的全过程不介入任何人为因素,考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考试录音将传送至教育考试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地方,统一进行网上评卷。这种完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听说测试与传统听说测试相比,有很多优势。
1.营造一个更加科学、公正、公平的测试环境
中考英语口语与听力合测,并实行“人机对话”,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减少人为误差,标准统一,打分会比较公正。“人人对话”模式下,考官与考生一对一进行面试,随着考生人数的激增,主考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难以满足考试的客观需要;同时,考生受口语能力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如主考官语言水平的差异、考生的情绪波动等;除此之外,“人人对话”模式下,口语成绩由主考官当场打分评定,没有实况记录,没有原材料复核,对口试评分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无法进行核查,对评分误差控制小,给解决考试纠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在“人机对话”模式下,既可以做到标准统一、对考生一视同仁,同时还可以实现考试场景再现,“人机对话”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更加科学、公正、公平的测试环境。
2. 统一英语听说测试的技术标准
初三英语口试和听力测试都计人中考英语总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升学。由省教育厅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及牛津大学出版社联手,建立大型题库和评价标准系统,通过计算机人机对话考试,统一考查学生英语听力及口语。
3. 再现考试信息,使评判更加准确
考试的时候,考生坐在电脑前,戴上特制的耳麦,计算机开始播放听力试题,考生根据提问一一作答。计算机记录下考生的答案后,综合打分。不仅如此,计算机还能指出考生具体的问题,使语音测试的结果评判更加准确。
二、中考“人机对话”对现行英语听说教学提出的挑战
1.对英语听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种新的考试模式的实行,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影响。全省统一实行口语、听力测试“人机对话”,播放的语速将全省统一,这对于当前许多地区的学生而言,难度肯定加大,为此,各个学校必须要有意识地强化英语听说教学,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听力、口语教学,以适应听说教学模式的挑战。
2.对教师自身英语素质的挑战
英语教师本身的语音、语调,将直接影响到所教的学生。适当、标准的语音、优美的音调,平时的教学方式、方法等都对教师发出了挑战。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尽量减少或不使用母语,使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学习英语并练习使用英语。这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对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挑战
“人机对话”采用标准统一的试题和考试环境,相对客观公正,“铁面无私”。但是,“人机对话”的“冷酷”也会给考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错过或没有听清楚就会给考生带来很大的“遗憾”。而在以前的“人人对话”口试中,学生如果没听清楚还可以请老师重复一遍,但“人机对话”后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另外,“人机对话”对学生发音标准要求更高。因此,学校除了将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外,还应要求学生多听录音,熟悉机器播放时的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人机对话”时因听不懂而手足无措。 转贴于
4.对学校英语听说教学环境建设的挑战
人机对话的考试形式对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个学校是否可以提供给学生用来训练的机房,是否有语音室,学生能否经常上机做适应性训练题等。同时,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的熟练程度,从而直接影响最后的听说考试成绩。
三、英语听说教学应对中考“人机对话”的对策
1.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这种新形式、新环境下,老师自身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探索,尝试用全英文组织课堂教学,使英语听力日常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最基本、最简便、最实效的形式。在具体实施全英文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提高听力的自信心,这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前提。学生如果对听力训练持有兴趣,那么他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寻找听力资料进行听力训练。此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尽可能做到用流利得体的英文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加强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创新,尽快适应中考“人机对话”测试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听力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外语听力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教师可以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英语听力。传统的听力练习基本上采用单一媒体形式,如一盒录音带外加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模式。单一媒体存在诸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听力的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普遍运用,为英语听力训练开启了一扇有效之门。多媒体改变了单调的“听”,做到了视听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听力训练的渠道多样化:
第一,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录。教师根据课堂所需,自编自制,设置相应的听力材料。
第二,可以使用现有教学录音带上的录音资料进行筛选录制在电脑中,以备后用。
第三,盘中的短篇对话也可以被电脑所用,动静结合,是助听的又一臂膀。
第四,到网络中去寻找所需的音频设置,可以下载材料而备用。
一、初二英语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不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初一英语的好坏与小学英语的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的英语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快乐英语,因此学生们形成了一种错觉,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做做游戏、唱唱歌、读读书,而不肯花大力气用在背单词和课文上。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到初中根本不能适应,导致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脱离了班级的整体水平。同时由于在小学有的学校很重视英语音标的学习,而另外一些学校不太重视音标的学习,就形成了一种哑巴英语,记忆单词只是死记单词的拼写,而不是根据音标来有效地记忆。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记得快也忘得快,所以就不能有效地记忆单词,整个英语的知识大厦就缺少牢固的基础。
2.缺乏英语学习的大环境。这里所指的英语学习环境是指英语学习的大环境,而不是指我们的英语课堂。的确,对于我们这样的非英语国家来讲,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足为怪。初中英语教材已有了很大的变动,变得更加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尽管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去思维、去讲、去说,但是一旦下课就缺乏足够的操练。于是一些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操练的同学,他们的英语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好;而另外一些在课堂上得不到练习的同学,课后又缺少很多机会去给他们练习,他们相对来说就要差一点。这样日积月累,慢慢形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最终导致了两极分化。
二、如何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接轨问题。为了减少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产生,我们应注意小学与中学英语的接轨问题,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以听说为主,单词听写不作为重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到了初中一下子要求记这么多单词,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记、会写,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我在接初一年级时特别注意这一方面问题的解决。首先把26个字母认认真真地教读教写,每一个重点句,我都把它们编成小对话和小游戏,然后同桌或小组对话练习。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种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也就消失了,尤其在第一学期,然后慢慢调整方法,课堂节奏循序渐进地向初中目标靠拢。
2.研究教材,把握课堂。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小学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中阶段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与学上,对每课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察、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过关。“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英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使教学与情境相结合。
3.主动学习,激发兴趣。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初中学生如果能听懂老师和同学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单的读物,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要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多练,遇到短文的学习我就让他们复述或编写对话进行练习。总之,要尽力了解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42-1
经过在小学阶段的初步接触,初中阶段的进一步积累,到了高中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自如地运用英语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有了一般化的基础和能力;还有一小部分的英语学习尚且停留在入门阶段。以上实际就是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之前教师要面对的“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任何班级都会存在这三种英语层次水平的学生。
一、将中等生作为主要教学对象,重视“中扶优”工作
接力赛人员安排时,根据选手个人的最佳速度,接力赛跑的接棒顺序安排通常如下:第二快、第三快、最慢、最快。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之前都是通过了中考模式的赛选,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具备了一般化的英语知识与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主要群体仍然是“中等生”。“中等生”的英语成绩直接决定着整个班级的英语成绩。他们作为“第二快”和“第三快”,如果“跑”不了好成绩,不但自身成不了优秀选手,更会使得整个队伍落后。
一部分“中等生”的知识结构总体是可以的,只是部分缺失,因此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做他们的心理引导,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能够勇敢地向班级的优秀生学习,避免掉队的危险,转化为优秀生。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课程,其中,“说”是不缺或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面向全体,发起话题,学生讨论、回答。此时,教师应把回答机会较多地留给中等生。教师通过聆听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内容,不仅能了解学生语言知识的盲点,事后加以纠正和讲解,而且还能适时地了解班级整体的情况:包括整体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信息量和情感动态等。
中等生的课后辅导有必要,但也可以轻松应对。他们作业中的错误通常具有代表性,因此教师课堂上讲解结束后,只剩下少量疑问,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点拨。
把中等生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把他们作为英语教学的主体,这就决定着整个班级前进的趋势,是比赛迈出的第一大步。
二、学会欣赏后进生,消灭“弱势群体”
英语知识结构严重欠缺的现象在初中已经形成,并在进入高中阶段时更明显地显露出来。教师也是平凡人,自然会在心理上更愿意见到优秀生,与优秀生沟通,长此以往,学得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如果教师遇到基础差的就产生情绪,不予理睬,情况还会更糟,最终班级产生“弱势群体”,极大程度地阻碍着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和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后进生最初形成的原因是:在启蒙阶段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听说读写,没有产生基本的英语能力。但其实知识和能力都是可以“补”回来的。关键是在随后的学习中,诸多因素束缚了学生努力的欲望。
后进生是最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学生。身为学生,都不甘于落后,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和社会的认可。家长和教师要共同理智地看待此类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师需要有耐心地与他们进行心理和学习上的交流,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与他们之间的良好情感。对于后进生,教师一句“Good!”、一次点头或者一次作业的面批,都可能使师生关系更近。同时,在兴趣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适当让后进生充当发言人,代表小组表达观点,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英语课堂的结构要尽量适应全班学生,让后进生基本能拿稳“接力棒”,大家共同前进。比如为了提高阅读水平,教师通常喜欢拿综合性强的文章,做完后进行一部分点拨。如此做法,后进生很难适应,就会有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感觉。教师可以对阅读教学进行改进,比如针对某个语法教学,选相关阅读理解段落,后进生有了明确的意识,明白教师“所云何物”了,同时,其他学生除了语法以外,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习得了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阶段的词汇量比较大,后进生记忆词汇的能力也比较欠缺,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依然不能放弃基础知识的过关工作。课后还需要不厌其烦地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他们基础知识的记忆。
三、让优生奋力“冲刺”,赢全局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2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掌握中外文化的差异,加强对学生的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作准备。教师在不断健全自身知识层面的同时,应该发扬奉献精神,以教育文化作背景,去除学生的负面学习阴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督促,实现初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增强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的根本含义
1.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跨文化交际应用的基础内容就是学习好初中的英语,初中英语教程不仅是简单的英语教学,它也是文化的重要交流工具。初中英语教程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外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的背景、民族的特点。在讲授英语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联系实际,从不同的方面针对初中生独特的阶段特点,传授不同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课程中,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突破新的教学层面,改变现实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独特思维模式。初中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应用理论,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改变现实的传统旧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即提高初中生的英语交流应用能力,实现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2.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联系
初中英语教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层面相对于高中和大学较浅,但初中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课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灵活地使用英语的教学方案。英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努力积攒英语单词的过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单词、语法、结构、句型。英语的许多记忆方法和其他语言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在发音、音调、词汇及用法上都与其他语言不同。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练习,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根据不同的英语文化交际形式而改变。不断地深入新颖的英语教学理念,可以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多元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新高度。在如今繁重的初中英语教学任务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课程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教学精神,掌握不同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采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渗透初中英语的文化知识,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英语的语言内涵,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爱好及兴趣。
二、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就是掌握英语的词汇,探索英语句型中的文化内涵,不断将英语的词汇应用到英语句子中,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首先,扎实地掌握英语的基础词汇,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单词的拼读、单词的听写来实现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读音、意思、引申义、用法都是学习英语的核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十分明显,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成绩。英语的使用方法与汉语存在一些差异,另外英语的意义与中文的意义有相近的含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区分二者的差异,透过简单的英语单词也能够分析它的本质内涵,实现对英语的全面解析。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突破英语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提高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利,英语的一些用法与中文不同。西方人往往比较注重隐私,年龄、婚姻、收入、体重、信仰等都属于西方人的隐私范围,在与西方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保护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因此,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初中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实现初中生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根植于两种差异化文化土壤之上
初中英语教学中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学会逐步引导学生们去了解西方文化,去了解课本上关于西方文化的描述,每一个用词的意味、每一个词汇的语气,唯独先了解语言的用意与语气,方能理解西方人的一种语言思维。这有助于学生们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借由西方文化的了解再来反作用于语言的学习,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英语学习状态。
1.2 跨文化交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口头交际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当中使用得最频繁的要属口头语言了。如今大城市中我们基本都能碰到西方国家的人,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已开始与我们本国人的生活越来越融入,那么通过口头的无障碍交流变得越发重要。因此在口头交际中,如果对于跨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就会无端地闹笑话,让两国人民之间无法相互理解。这一点在过去非常突出,因此在从初中开始强调跨文化教育就是想从我们的学生开始把这一现象扭转过来。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跨文化口头交际能力,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英语的听、说教学,同时还要加强语音、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的教学实施,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英语老师把西方的文化引入到这些教学过程中来,可以让学生们感同深受,即使在中国也能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开口英语变成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注重的一项基本素质,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不能让学生们顺畅地开口,那么在跨文化的交际中就相当于遇到了很大一部分阻力。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错误要比语言错误严重得多,文化错误往往使得两国人之间在沟通交流中产生严重的误解也就更谈不上双方之间的交际。英语的交流重要的一个方式是口语交流,但是这当中不能忽略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由于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交际障碍。
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已然成为英语学习的根本目标,借由英语这门语言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的特性,从而有助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轨。因此跨文化交流两个重要特性是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需要时刻注意的,一来让我们的学生敢于开口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二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理解当中的文化差异,做出正确的语言交流,从而实现与不同文化的人民实现真正的交际。
2 初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2.1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必且有研究越早接触一门外语,就越容易懂得一门外语,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的省会城市、市县级城市英语教学已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些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了,因外作为一门外语,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能与本国语言相比。学生在成长阶段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是最强的。但这还仅仅是初级阶段,为了更好地懂得西方文化,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们理解文化的重要性是英语教学的升级版。为了使学生们真正学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首要的工作,也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意识往往先于行动,一旦学生们的脑海里有了要去理解西方文化的意识,则必须他不再会满足仅会拼写更多的英语单词,他会更有干劲去了解每一个词后面的所代表用意,什么条件下用这一个词,什么条件下用这种语调。
2.2 营造良好的跨文化氛围
在营造氛围上我们的初中英语教学处于一个参差不齐的状态,这当中需要有教师的力量,也需要有学校的支持,同时还要有学生们的水平。通过调研来看,一般在大城市,英语教学在营造氛围上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因为这需要学校不断的投入。目前各省会城市的中学为了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会抓住机会与国外初中展开交流,每年暑假还会组织学生们访学,与国外同年龄的学生交朋友,这一来二去,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氛围自然慢慢形成,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强烈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初中学生,他们就像种子,把这种跨文化交际思想带到班级课堂。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对于一般的县级城市而言没有如此好的条件,就只能靠教师的引导,那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营造氛围方面各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但是不论如何,我们依然强调要往这个方面去努力,因此只要沉浸在这种氛围当中,学生生才能真正的感同深受。语言的教学一定要强调氛围,这是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强调的,只有在适当氛围当中使用正确的语言,这与我们的母语教学一模一样。
2.3 定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在校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英语知识之外,在思想、情感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老师的适当引导。为此作者在本文试析如何将情感策略结合到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中。
二、通过师生交换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理解,是师生产生信任与情感的关键前提,因此,在建立师生情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的辛劳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之外,教师自身也必须以平等的角度理解初中生【1】。为了增进教师、学生二者之间的理解与情感交流,英语教师可以在按照进度进行课程内容教学的同时,在每节课节省出一些时间开展师生交换活动。比如,在讲到初二上册Unit3《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个单元时,老师要对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在课前5分钟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假日见闻,并让学生用英语说说自己的假期活动引入本章内容。随后抽出10分钟把本单元重点句子、词组及语法要点抽出来为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完成课程内容教学之后,在最后使用25分钟通过自荐或学生投票的方式,选出1-2名学生到讲台上给下面的同学再讲解一次本单元的语法要点或组织同学诵读文段、单词。在学生讲课时,教师应坐在学生的位置上认真听讲。交换活动中,师生可以互相体会对方想法与感受。
三、结合学生喜好以开展情景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师生情感建立在二者的互相尊重之上。为了使初中生可以体会到英语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和初中生谈话,并尝试记下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人喜好,在进行英语知识教学时,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组织情景活动。比如教师教授《I want to be a actor》这个单元时,除了进行基本讲解之外,还可以让班上拥有表演天赋的学生用英语演出一段故事剧情,或让喜欢歌唱的同学演唱英文曲目。开展特长表演活动不但可以为初中生提供表现机会,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愉快。
四、结束语
每个学科都存在两极分化,英语表现得特别突出,为什么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比其它学科严重?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
1.初中生自身特质是学生两级分化的潜在主因
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从一开始就跟不上全班的学习步伐,成了英语学科的学困生。接着,学困生因无明确的学习目标,用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学习,他们又处在身心发育阶段,意志力薄弱,逆反心理强,基本上没有预习和复习等好习惯。许多教师对这样的学生黔驴技穷,最后只好听之任之,而这些学生也自暴自弃,不求进取,这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效果,导致很多学生成为后进生。
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学习方法是发挥学生学习才能的手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才能的途径。假如有良好的学习才能而无恰当的学习方法,犹如有箭无弓。
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因而受母语的影响很大,习惯用汉语思想方式去学习英语,这样干扰了英语学习的开展,随着对英语新颖感的消失和教材内容的加深,不少学生开始慢慢对英语产生厌倦的情绪,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学习成绩必然下滑。长此下去这些学生也就成为了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依据以上的剖析,学生英语学习呈现两极分化的缘由是多方面的,如不及时处理定会呈现恶性循环。因而转化后进生已成为火烧眉毛的问题,我在此引入一些个人不成熟的办法。
1.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怎样聪明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内外因出发,把学困生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改变学困生的不利内因是转化的关键。
(1)帮助学困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许多学生对失败感到羞耻,却不做任何努力来改变现状,是因为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信念: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于是他们在课堂上既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也不以成绩为目标,而是以应付师长,打发时间为目标。这时,教师应当用“勤能补拙”的道理激发其学习动机。给学困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他们的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授人以鱼不及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起始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会国际音标,避免因使用汉字注音而造成的发音错误;勤于读写,做好预习工作,帮助他们多次温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而大部分学困生就是因为记不住单词,掌握不住词性慢慢地赶不上英语学习的进程而拖了班级的后退。最终导致英语课堂听不懂。
2.建立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是转化的实质
(1)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堂课,从仪表到一言一行向学生传递出热爱并热衷于教学活动的信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成功发展的第一步。
(2)绝大部分学生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和艺术,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并且把教学活动搞得生动有趣。根据初中生表现欲强的特点,组织学生表演有关问路、购物、打电话、看医生等交际性强的活动,且引入竞争机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弃学情绪。
(3)有效的沟通促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各有所得,而不能只顾几个优秀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对后进生的大胆参与教师应给予“特殊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51-02
初中教学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非常看好,为此很多中学都出台了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教育计划大纲。因此,这也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初中化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掘学生学习潜力,从而达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研究。
1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带来的改变
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积极并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的时间太少。虽说这种教学方式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从长远来看,未来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会下降,学习非常被动,对化学这门非常具有趣味性的学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于表面,认为化学这门课程太过于枯燥乏味,从而大大降低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多起来,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获得以前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的化学知识体验,让化学变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习才能变得更主动,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今天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教师一起营造出一个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1]。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教学本就是由“教”和“学”两个部分组成的,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整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提问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平常的互动。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问内容太过随意;提问方式过于单调;提问信息过于繁杂;提问的差异性不足。这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出现。
有的化学实验没办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演示,可这个实验又非常重要,不能明白这个化学实验的意义就很难理解其理论知识。这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重难点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化学知识的重难点与化学实验的步骤就容易得多。这种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还让这些初中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化学实验的过程呈现在初中生面前,让学生知道这个化学实验的具体做法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等,视频教学可以加强初中生的记忆,因此,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率。
2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开端,初中生只有很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实验也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初中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那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难免会出现差错,而有的化学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此,在学习做化学实验之前一定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学习。如一些实验中操作不当或失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也应加强对初中生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
当然,教师在教授初中生化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要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初中生,比如运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列举制作成一个PPT。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是隐藏在课本里的,即使教师将这些知识点都给学生讲解一遍,一些学生还是觉得无法掌握到课本里的知识重点。而PPT的形式可以将课本里重要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学生看起来也是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然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初中生去自己发掘信息技术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家庭都有电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利用互联网如何进行化学知识的网络搜索,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以后在家上网时会不自觉地想到这一幕,达到带动初中生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受阻时懂得利用互联网来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化学教学视频,初中生在放假之余可以通过这些视频来提前学习即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这也是一种预习功课的方式[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以前很多中学存在偏重于理论成绩而轻视化学实验的观念,觉得化学实验是可有可无的。一节课下来如果做实验的话,就要耗掉很长时间,还有课前实验仪器的准备时间等,根本没有时间讲课本里要考试的理论知识。所以一些中学的化学教师上课只知道照本宣科、主讲考试重点并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公式。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应该打破。
学校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为有效实验教学开展条件。为此学校自身也应开发一些化学实验,建立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摩实验,这虽然也没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却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要比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要强,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实验前仪器设备的准备时间。
在实验装置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国家推行新课改,中学教育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非常频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初中生自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实验装置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课本里的化学实验有限,为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去设计一些新的化学实验,那么第一步将要做的就是设计实验装置、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时时加以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去设计化学实验装置,以便于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化学实验。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与实验装置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装置的设计是检验初中生学习化学效果的一个手段,通过检验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学生也应知道信息技术在整个实验设计中起到的作用[3]。
3 结语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其特别的教学手法将初中化学知识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课本中的重难点也进行了非常直观的输出。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文化。正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性,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宽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作准备;也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差异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苦乐和际遇,将自己“带入”对方的心境,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文化融入”是在部分认识异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文化背景上观察和思考问题。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指人们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即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语言、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各种因素都处于不同层次,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
二、跨文化交际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
1.中国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学生使用英语一般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而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师比较重视语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即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较少涉及文化与交际内容、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语言知识,能进行一定的阅读,也能应对各种英语考试,但常常听不懂外国人说的话,也不能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及进行交际。
2.跨文化交际与初中英语教学密不可分
这是因为语言传授不仅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被传授者的交际能力,而且培养他们应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避免文化冲突。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注重语言教学,还必须导入文化教育,重视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当今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点应引起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视。
三、在教学中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