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7 09:17: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改革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在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时,不但要对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给予密切关注,而且改革的内容还必须符合高校的特点和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性要求。为此,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从实际出发,确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借此来形成专业能力的知识框架结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各专业课程与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将当前最新的成果充实到教材内容当中,特别是要将一些能够体现市场营销应用的新知识融入到教材当中。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宽口径、高素质、强有力、厚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构建起包括五大模块在内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自选课、公共课和实践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拓宽就业面奠定基础。
二、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其一,案例引入法。教师可将课程中一些不易理解的内容,转换成实际案例分析,借此来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重点与难点。同时,应由课题组的教师负责收集各类营销案例,其中既要有营销成功的案例,也要有营销失败的案例,这样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找出失败原因,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作为一名优秀营销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其二,情景模拟法。该方法具体是指将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场景还原至课堂教学当中;其三,小组讨论法。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既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
三、创新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体系
(1)建立高仿真性的职业环境实验实训。通过校内实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市场营销模拟实验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借助相应的软件模拟企业的真实经营环境,供参与者进行企业经营决策的教学实训方式。(2)组织校外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可按照企业或是社会的一些具体需求来进行选题,这不但可以帮助企业或社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发挥出大学科技型人才的优势。在教学中,可采取顶岗操作、毕业实习等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方式,借此来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3)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丰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可采取社会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内容如下:认知实训。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商贸中心或是工商企业进行现场观摩,借此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专业调研。教师应按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他们进行调研和策划练习,主题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就业取向为依据,并将调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案例的研讨中;假期实践。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到社会中进行实践,借此来积累实践经验,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和市场对自身的需求,为成为高层次的营销人才奠定基础;学生自主创业。一些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可在学校周边为大学生设立创业一条街,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本科院校要培养市场营销“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教师可以在理论授课和实践经验传授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指导,进而提高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本科院校应当改革市场营销教师的选聘机制,可从企业中的工程师、市场营销管理人员中选聘优秀人才,经学校教学业务培训之后,担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本校担任客座教师或兼职教授,承担部分教研任务。此外,本科院校还应当加大在校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丰富市场营销实战经验,使教师具备“双师型”素质,为改革与创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行创新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的营销人才。但目前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中关于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目前部分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或为了晋升职称,或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质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究其原因在于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一些学生也盲目地认为教师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考试及格万事大吉,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记忆和模仿。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础。然而一些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都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问题。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无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实践途径。
3.教学手段、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有些院校主要的教学手段仍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国内营销教学重点大多放在理论上,基本上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一味追求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过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缺乏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目前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而言,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基本以教师命题考试为主,考试方法大多采用笔试,缺乏科学性。这将会形成学生单纯以背诵现有知识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学生运用知识、实践操作、探索创新的能力基本被。
5.师资队伍缺乏
一些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比较熟悉,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由于自身缺乏实践,在教学中很难把理论和实践进行巧妙的结介,往往会导致所带出的学生理论上头头是道,行动起来却步履艰难,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的对策
1.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
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这是一切行动的基础。要明确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评价体系等要素科学结合起来。要树立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一次教育终身受用转变为终身教育、重理论转变为重技能教育的理念,打破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在知识继承与积累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格完整和个性独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使经过塑造的学生,能从固有的知识结构中,经过整合转化进而能自发或自觉地从事创新活动。
2.确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设置
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理论基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掌握通识必修课、选修课的内容之外,还应掌握营销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等。
(1)营销专业知识。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必修)中的《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商务沟通》《商品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广告学》《营销策划》《推销学》等多门课程上。
(2)相关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选修)上,涉及到会计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骨干课程,具体有《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量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上。此外,还应选修与今后工作所属行业的一些行业基础知识。
(3)人文知识。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模块中(选修)的课程上,如《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美学原理》《宗教学原理》《伦理学》《书法》《食品营养学》等课程。
3.构建合理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合理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一个中心、二个主体、三个层次、四个原则”的要求。
“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中心。
“二个主体”是指对学生实施实践和创新教育的第一个主体是学生所在学校的任课教师,第二个主体是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
“三个层次”包括认知实践层次、专项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认知实践层次包括入学教育、社会调查、普通劳动等内容;专项实践层次包括针对各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或其他专项环节,如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的课程实习及针对“学年论文”等进行的专项实习;“综合性实践层次”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全部知识进行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项目实习。
“四个原则”是指在实习方案设计及实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四点原则,即目标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4.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积极推广讨论式、辩论式、研究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变“教师”为“导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多传授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对问题的过程多作分析,少下或不下定性的结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简单处理,更不要不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通过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使学生从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个体学习向协作学习转变;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
5.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方式
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做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闭卷考核与多元化考核相结合。考试的方式除了最常采用的试卷考试即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专题报告、课程论文、角色扮演等多种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方面,要着眼于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知识的迁移和创新等能力。
6.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科研团队,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切实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培育学生对其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
程中,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多学科、多专业,并使多个学科协调发展是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市场营销专业是各非师范专业色比较鲜明的一个专业,由于目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各师范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
一、我国高等院校开办市场营销的历史
1.国外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市场营销理论于20 世纪初诞生在美国, 国外营销教学主要有两个学派:一是注重案例教学的“哈佛学派”,二是注重理论的“芝加哥学派”。“哈佛学派”培养了许多企业精英,而“芝加哥学派”则拥有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国外,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一般不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本科。原因是这些学科都需要一流的人才,而本科生缺乏经验,思维不够成熟,很难较好地理解管理学精髓。从我国这类专业的本科教学来看,有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空虚”,毕业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甚至觉得自己没有实实在在的“硬技术”,缺乏自信心,感觉自己不如工科学生,其原因正在于此,这也是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2.国内市场营销专业情况
1949 年以前,中国曾一度引进市场学,对市场营销学有过一些研究(当时称“销售学”),但也仅限于几所设有商科或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1949 年以后,除了台湾和港澳地区的学术界、企业界对这门学科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外,中国内地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市场营销研究一度中断,直至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才重新从国外引进。1978 年,北京、上海、广州的部分学者和专家开始着手市场营销学的引进研究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对于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引进时期( 1978 ~1982 年)、传播时期( 1983 ~1985年)、应用时期(1986 ~1988 年)、扩展时期(1988 ~1994 年)和国际化时期(1995 ~)。八十年代后期市场营销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高校对原有的专业开始进行“市场营销专门化”的改造。如1988 年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市场营销专门化”经上级批准得以创建,市场营销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定型,市场营销专门化本科生当年正式招生。1992 年,国家专业目录正式列入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专门化转为市场营销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也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二、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问题的实际调查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做法,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地位的不确定性
本科层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应该是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倡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然而,长期以来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分强调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试图把本科学生也都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里的技术专家,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2.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体系残缺或者说还构不成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不但课程门数少,而且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形不成必要的系列。
3.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陈旧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很少反映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纯理论的内容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沿用的传统方式,内容陈旧,综合性差,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作能力,使得有限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益。
4.学生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陈旧
多年以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考试制度多以笔试考核为主,形式过于简单、陈旧,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果。应采取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 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据调查统计,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较为缺乏,而且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经验,有从事实际管理工作背景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小。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国外从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数都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背景。 三、解决的方法
1.合理定位,指导思想明确
市场营销的内涵非常广泛,市场营销人才的规格和层次也很多,每所学校培养的学生都不可能满足企业的所有需求,必定要有所取舍。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管理、经济、法律及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经营活动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认为,要满足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本专业具有以下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知识结构合理,能力训练全面;针对性强,突出岗位特点,适应面广,满足企业要求。
2.改革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多数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这种知识结构实际上与工商管理等专业差别很小,不能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不进行改革,就跟不上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现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政治类及语言类课时过多,人文、自然科学课程过少,许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体系缺乏系统性,许多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因人设课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尤其是市场营销整合能力方面的课程明显不足。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大学有关营销专业的知识结构进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企业实情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的现代化问题。
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加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前沿的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采取多种形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除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还可采取如课堂模拟现场观摩、实际操作、市场调查与毕业设计等。同时还可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如安排专题调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进行调查与市场分析;与企业达成协议,联系有关业务,组织学生进行推销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推销任务,培养学生的推销能力;联系企业,安排学生主动与企业联系,参与企业日常工作,熟悉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企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对企业的了解;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并上交实习报告。
4.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师范类市场营销专业考试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笔试为主。而市场营销本科层次的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所以在考试方式上以突出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核。考试方法要改变一次书面考试定成绩的做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内容、多个时段的考核,进行学习成绩综合评定,将讨论作业,实践及调查中的表现记入总成绩,真正做到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考试方式可采取开卷、部分开卷、论文(报告)、口试等形式,通过考试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等院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关键。高等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该培养一支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证书教师,更应是双能力型教师,而且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营销实践的最新资讯和动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学院也可以经常邀请企业的营销经理来学院授课或指导实习,也可以把课堂搬到企业去上实践课,形成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市场营销人才的任务,企业渴望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型人才,这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各师范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力争为企业提供合格和优秀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霞.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之我见.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
×华文
×一、课程实习目的及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本次实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自我尝试,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实践机会。
×(一)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
×市场营销专业在第六学期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但是,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方面,还需要经过一定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本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知识升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现“几个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
×⒈实现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结合。
×⒉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⒋实现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结合……
×通过以上“几个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内容,并明确后续课程理论学习的内容、学习目的以及实际应用方向,使其自觉形成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动力,自觉充分利用在校有利条件,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自觉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为适应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进一步缩小学生对知识认识上的差距,实现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虚心好学、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工作作风。
×(四)帮助学生发掘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本专业自第五学期末开始,学生已在各自导师指导下,接受相关专业指导与学习。这次专业课程实践,可结合“高年级导师制”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指导学生进一步发掘和发挥自己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五)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本次专业课程实践,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特定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和成果报告撰写,有助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课程实习内容(以下企业均指实习单位)
×(一)了解企业概况
×、了解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认识和了解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了解企业经营思想和战略方针,分析其合理性与存在的问题。
×、了解企业制度形式、组织机构设置,以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情况。
×(二)了解和分析企业营销环境
×、了解企业的经营项目和内容,分析企业营销环境(宏观、微观),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了解企业是否重视市场调查工作?是否需要开展市场调查?是否建立起了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什么?
×(三)了解和分析企业市场机会与企业营销策略
×、了解企业开拓市场的综合情况及效果。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情况:包括目标市场是如何确定的?目标市场的构成?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组合?产品组合对目标市场适应性如何?市场竞争状况如何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其合理性如何?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供应渠道和分销渠道构成,对营销活动有何影响?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促销(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策略,效果如何?你有何改进意见?
×(四)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状况
×、了解企业销售管理业务过程和手续,包括交易方式、付款与结算方式、运输方式、运输过程责任和风险承担范围及划分等。
×、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统计指标和营销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和控制措施,企业各个营销部门的职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和分析企业在营销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
×三、课程实习要求
×(一)课程实习内容要求
×、要求在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认真完成上述实习内容,并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全貌建立起完整概括性的认识。
×、应尽可能多地参与营销业务活动,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企业有关人员学习、请教。
×、抓住时机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注意各方面的安全。
×、实习期间,除第条外各项规章制度应按照校内制度执行。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注意培养自己认真、虚心、勤勉、自强、创新的精神,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
×、实习期间要求填写实习日志。其具体要求是:每天纪录当天的实习情况与主要实习内容,定期或不定期交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盖章或签字。
×实习结束后将实习日志交由指导老师检查。
×实习结束后,原则上由营销教研室组织实习答辩。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二)课程实习报告要求
×、实习报告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衡量实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旦发现由他人或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按不及格论处。
×、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制度形式、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营销状况(包括对企业营销环境与市场机会的了解与分析、企业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等);
×()具体实习内容;
×()实习体会或收获。
×、实习报告要求:字。实习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行文流畅,符合逻辑,文字简练。
×、实习报告格式要求:排版打印。具体要求如下:
×()封页:见附页。
×()正文:一级标题:,号字,加粗;
×二级标题:,小号字,加粗;
×三级标题:,小号字,加粗;
×正文:,小号字,行间距倍行距;
×插入页码(居中);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参考文献】
×卢泰宏主编,《营销报告——营销在中国》,广州出版社,
×薛求知,无国界经营,上海译文出版社,
×发达公司产品简介,。等等。
×()页面设置采用默认值
×()文中的图、表均需要统一编号并标出,符号、图形等所表达的意义,必须清晰完整。
×(三)课程实习纪律要求
×、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本地。
×、要求给予高度重视,严格遵照教学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报告必须独立完成,并注意对资料的筛选、统计、分析和处理。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普遍存在转行、跳槽频繁两个显著特点,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营销人才胜任能力不足。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收集资料,分析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问题,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可见,胜任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胜任力特征评价法,学术界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特征也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国内外研究,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是指市场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优于他人的某种或某些显著的或潜在的特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见表1)。
表1 市场营销人才的胜任力特征
[特征\&具体表现\&专业知识\&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学科知识\&职业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物流组织能力、销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服务意识、主动性、执行力和外在形象\&]
二、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于2003年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为了解人才培养现状,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收集资料,对市场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截止2015年6月,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共计231人,课题组发出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89.37%。对2010年-2014年的毕业生利用网络调查法收集资料,共计发出问卷 55份,回收问卷48 份,回收率87.27%。所有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统计分析。人才培养主要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实训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本文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专业定位比较准确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要求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双学科教育过程,系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与医药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管理与营销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从事医药营销和医院营销的沟通、策划、组织、运作、管理的能力。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是医药营销和医药管理方向,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药企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医药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医药营销、医院营销、卫生管理、医药企业管理等工作。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可见,学校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比较准确,突出了学校优势特色。
(二)课程设置内容丰富
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求,借鉴其他院校经验,结合医学院校特色背景设置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管理类课程、营销类课程、医药类课程和全校选修课程五大类(见表2)。
表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板块\&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等\&管理类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财务管理、药事管理学、国际贸易等\&营销类课程\&医药市场营销学、医院服务营销学、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英语、营销策划、商务沟通与谈判、消费心理学等\&医药类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概论、基础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全校选修课\&实用美容化学、实用美术、大学美育、普通话、音乐欣赏、合唱指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培养方案分类整理
(三)课程教学不断改进
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医院服务营销》、《管理学》、《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核心课程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调查实训、小组讨论、营销策划、专题汇报等教学方法,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课程实训等教学手段,锻炼学生营销、沟通、管理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专业主干课均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学习、专题讨论、论文、报告撰写等多样化的方法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育部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列出的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能力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谢忠秋、丁兴烁认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分两类。第一类为初级目标,即培养企业所需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内容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第二类为高级目标,即培养企业所需的市场营销方面的发展型人才,该类人才的培养是要实现企业如何管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能力。…梁文玲、高红静认为基层营销人员能力体系包括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营销管理人员能力体系包括基础管理能力、通用管理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具体到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是为职业生涯做准备,因此培养重点在于基层营销人员的能力体系,即实践能力的培养。学者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拥有的实践能力体系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论,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市场营销类比赛的视角来分析该专业的实践能力具体需求。目前全国类得比赛有中国市场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商业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研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我校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了这类大赛,这些比赛赛程、赛事大体相同:经过初赛、决赛,测试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考核学生的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团队合作、沟通演讲等相关实践能力。我们根据比赛要求设计了市场营销实践能力体系(见下表),对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包括三本)大三、大四10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他们的市场营销实践技能现状和需求。
二、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弱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调查表明,有4O.O%的学生对自己需要拥有的专业技能类型不了解。说明专业培养忽视了实践模块,或者没有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来培养、考核学生。包括我校在内的大部分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都是根据模块设计,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课程设置与其它管理类专业没有显著差异:如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甚至任课老师都一致,造成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都很模糊,就业应聘没有明显优势。甚至因为缺乏技术背景,应聘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相关岗位还有相对劣势。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欠缺的最多的是专业实践技能,占总人数52.5%。很多学校和任课老师都忽视实践教学。一方面是由于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任课老师大都是“门到门”,从学校毕业就任教,没有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因此教学也只能囿于理论。另一方面是评价体系导向的问题。现有的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以职称为主,评价标准的基准是论文和课题,因而高校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此,而对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不太关注。
(三)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有43.8%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标准。学校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大体从教学出发,而没有充分考虑或了解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缺乏规划。本科四年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学生的心智基本成熟、吸收知识很快、接受能力也较高,而很多学校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递进性、系统性;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连贯和协调。
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要有实践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要从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指导原则,确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培养方法和培养方式等环节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市场营销教学团队的建设。
市场营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肯定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市场营销人员已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但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专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学科,但高职类院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行业需求特点等要求,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来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广州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合班教学的方式,这既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展开,还大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良”共存的教学结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通过对部分高职学校的走访和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交流,得出广州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体现在:课程体系与高职培养的人才定位不相符。有些高职学校仍过多的采用理论式教学,因而培养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不足,这与我们在教学中实践环节太少有直接关系。多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是借鉴普通本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而建立的,而从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进行市场营销调查、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等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够用为适,尽量增加营销实践学时,由老师带领学生真实地从事营销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参加营销工作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营销工作任务。
2、对关联性课程的近似内容处理不得当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其中有一些课程会出现近似内容,各系部之间的教师之间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沟通,其结果便是有些内容多门课都讲,重复严重,对这些内容学生会毫无兴趣。如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房地产市场营销、工业品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组织行为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很近似。因此各科教师要做好衔接工作,规划好各科的教学大纲,避免重复内容教授。
3、营销专业教材选用不合理
我国有一些高职院校仍选用普通本科类营销专业的教材,而非针对本学院学生的实际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教材。本科的教材并不适合拿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做教材。有的虽说高职类教材,但没有以高职的学生为中心来因材编写,只是把本科教材进行简化,拼凑而成,总来来说教材的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校方应当严把教材审定关,成立由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组成的教材审定小组,从教材内容、新颖程度、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全面评价选用教材,避免为了得回扣而去选教材。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参与编写教材,去编写真正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
4、市场营销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在营销市场课程的考核形式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好坏,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氛围。有些高职学院宽松一点,也仅仅局限于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占总分的30%左右,而所谓平时成绩则主要指的是作业成绩和课堂提问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上则稍显不足。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实操、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营销策划设计等实践性考核方式的比重。
5、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营销课程是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搭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很多教师进行营销教学活动时仍旧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不管是讲解理论还是分析案例,都是老师一个人参与,学生只需要听和理解,无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组织、分析和讨论中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效果都会更佳。例如在2011年广州松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推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总结及展望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问题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其问题具体表现为:营销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高职院校个性和特色,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安排不得当,教学过程中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脱节,理论课时过多及实践环节不足,培养出来的众多学生难以满足各行业对营销人才需求,行业针对性不强、工作上手慢等。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学校、系部和老师应坚持以培养实战型营销人才为导向,从改革营销教学的模式、加强营销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等方面着手改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来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是类专业中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对于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企业、公司,如果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肯定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市场营销人员已是各个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全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市场营销专业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但在高职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专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学科,但高职类院校其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及行业需求特点等要求,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教学模式。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来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广州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合班教学的方式,这既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活动的展开,还大有可能会导致出现“吃不饱”和“消化不良”共存的教学结果。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通过对部分高职学校的走访和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交流,得出广州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体现在:课程体系与高职培养的人才定位不相符。有些高职学校仍过多的采用理论式教学,因而培养的营销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不足,这与我们在教学中实践环节太少有直接关系。多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是借鉴普通本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而建立的,而从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是进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等工作。这说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够用为适,尽量增加营销实践学时,由老师带领学生真实地从事营销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参加营销工作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相应的营销工作任务。
2、对关联性课程的近似内容处理不得当
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其中有一些课程会出现近似内容,各系部之间的教师之间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沟通,其结果便是有些内容多门课都讲,重复严重,对这些内容学生会毫无兴趣。如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房地产市场营销、品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重复性的内容很多,组织行为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内容很近似。因此各科教师要做好衔接工作,规划好各科的教学大纲,避免重复内容教授。
3、营销专业教材选用不合理
我国有一些高职院校仍选用普通本科类营销专业的教材,而非针对本学院学生的实际能力去选择合适的教材。本科的教材并不适合拿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做教材。有的虽说高职类教材,但没有以高职的学生为中心来因材编写,只是把本科教材进行简化,拼凑而成,总来来说教材的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校方应当严把教材审定关,成立由任课教师、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组成的教材审定小组,从教材内容、新颖程度、出版社、作者等方面全面评价选用教材,避免为了得回扣而去选教材。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参与编写教材,去编写真正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
4、市场营销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在营销市场课程的考核形式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好坏,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氛围。有些高职学院宽松一点,也仅仅局限于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一般占总分的30%左右,而所谓平时成绩则主要指的是作业成绩和课堂提问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偏重于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上则稍显不足。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例如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实操、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营销策划设计等实践性考核方式的比重。
5、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基本技能层次培养基本能力。具备政治人文素养、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自然科学素养等基本技能是高素质应用型营销本科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其胜任市场助理、客户代表等初级岗位的前提。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技能层次设计了寒暑假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假期支农支教活动、日常的社区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和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发现企业现有产品的不足和寻找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的能力。通过广泛的校内社团活动,以及院内、省内甚至全国的大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日后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策划相关工作的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高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其与客户沟通的基本素质。
2.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的最大特点实践性特点,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对一个地区的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中的典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销售等营销实践活动要有清晰的了解,这一能力要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环节来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质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模拟训练环节和角色扮演训练学生的某些营销技能。
3.综合技能环节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营销高级岗位所需的一种革新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市场营销仿真模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加校内外各种创业竞赛和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等综合技能环节得到锻炼。毕业设计(论文)是对高素质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学生在选题、写作和答辩等环节中充分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采取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与校内大学生创业中心顶岗实习的环节,使学生熟悉特定岗位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参加创业大赛与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通过写作创业计划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环节的实施与考核
1.社会调查与实践环节。社会调查与实践是营销专业学生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全面认识社会的重要方法。基本技能环节中制定前两年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调查、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二年级安排寒假进行专业调查、暑假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就某选题完成调查任务,或者选择一个单位深入下去进行实践体验,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在新学期开学4周内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答辩,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报告。
2.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5-8个典型案例,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以及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3.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能否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利用培养计划中的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知名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理解论文任务、项目调研、资料查阅、方案设计、技术实现等具体要求方面能得到好于或相当于校内毕业设计所能得到的锻炼和提高,而且对于在企业环境下如何系统地进行产品销售能得到亲身体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毕业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4.市场营销仿真实验环节。为了在校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锻炼学生根据市场环境运作企业的能力。市场营销仿真实验室配置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在电脑上全程模拟企业的运转过程,从企业的建立、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产品促销与销售、企业资金的运用与管理等方面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实战模拟成绩和市场报告核定每个企业的成绩,其中每个学生建立的企业其实战成绩通过企业的资本额、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区域和市场份额等指标衡量。
一、互联网+背景下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影响
(一)互联网产业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紧密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业越来越多,尤其是之前线下进行的许多实业也都可以可以放到网络平台进行。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的发展较传统营销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网络销售平台的兴起以及蓬勃发展为市场营销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能够培养出适合时展潮流的专业营销人才,就要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内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其与互联网产业相结合,同时教材的选择也要与时事发展相结合。
(二)电子商务产业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紧密结合
互联网带来的另一个重要改变就是以往传统的制造业以及线下的营销模式开始逐渐被线上的电子商务所取代,如今各种购物网站鳞次栉比,像最早的淘宝、天猫,到如今的京东、聚美、一号店等等都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有力象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如果还是按照以往课程设置方式进行必然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充分发挥其所长。为此,在进行高职的市场营销课程开发时要注重与电子商务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计算机产业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与运营,如果缺少了这些设备,互联网的发展也是孤掌难鸣。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营销课程开发设置时也要考虑到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定的课程设置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社会所需的计算机技能。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一)电子商务营销类专业课程的开发
互联网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人们的许多购物活动以及商家的销售活动都是透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甚至在当前淘宝、微商以及其他销售平台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人是老板成为了一种可能,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这一专业性质使得专业内的学生要成为市场最敏锐的洞察者,为此,要针对市场形势的变化率先对其课程设置做出改变,在课程设置中增设相关电子商务类的课程。
(二)互联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发
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时要紧随时展变化,并且不能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要看到他们之间深层次的联系,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要注重设置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互联网基础课,要使互联网与计算机教学相辅相成。
(三)实训课程的开发
实践一直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重中之重,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实践课主要是通过教师、学校联系相应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不断实践培养自己的营销技能。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实训课程对于市场营销学生同样重要,不同的是,有关企业合作的性质要针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有所变化,要将企业合作面拓展至互联网相关产业,或者鼓励学生自主开设网店、微商等进行营销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了营销专业课程的开发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对此有着不同的教育观,有的教师强调“学科本位”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侧重于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还有的教师强调“能力本位”,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专业,这些教师片面强调实践而忽视教学;而还有一种教师对市场营销课程的设置强调从兴趣出发,但却忽略了教学以及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目标设置中存在一个很大弊端,即在学生的学习中只注重学生的短期学习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只是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课程进行一定的带有短期功利性的目标射击,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长期学习需要,没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三)学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课程设计,但当前,高校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素质以及其他方面能力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与本科生而言也较为吃力,尤其是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生比始终会笼罩着一种自卑感,导致其极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设置方案。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开发路径方法
(一)重视课程开发前的调研工作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前要真正贴近社会进行课程开发前的相关调研工作,在进行社会调研时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课程设计:首先是要分析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人才的能力要求;其次,要对行业进行一定的分析,尤其是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各个行业分析,要着重透过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能力分析来把握一个行业;最后是教学分析,他要求从市场营销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的调研分析。
(二)课程开发目标的确定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培养目标也要有所改变,要在课程目标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特点,同时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导向来进行目标的设定;此外,还要注意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开发内容的设计
课程开发内容的设计也是市场营销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首先,课程内容的来源不能像过去那样仅限于书本知识,而要多方面取材,例如学生、教师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等;此外,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内容设计中还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