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婚礼邀请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1 00:22: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微信婚礼邀请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微信婚礼邀请函

篇(1)

   同学:

   阔别卄五载,友谊记心田。卄五年前,我们共同走出了令我们魂牵梦绕的焉耆县一中,离开了让我们难以忘怀的高二{2}班。

   那时的我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憧憬,有着一样的热血和激情,难忘的岁月,我们相知相重,经历了人生最纯洁美好的.时光。

   25年匆匆过去,不觉我们已至中年,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却改变不了浓浓的同学情谊。无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永远忘不掉的记忆——那就是焉耆一中届高二{2}班!

   忘不掉那段真挚的同学情,忘不掉朝夕相处的两年寒窗,廾五年前,我们共同酿造了一坛美酒,廾五年后我们共同开启,这酒将是醇美醉人的……

   是啊,相识卄五年,我们都已进入了不惑之年,并将步入知天命。为了我们的相识,为了我们的同学深情~,请你安排好你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共同聚集于孔雀河畔,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叙叙当年的往事,侃侃走过的路程。

   两年的同窗共读,我们不会忘记,期盼大家的到来,期待我们的再相聚!(愿意提供赞助的同学,请直接和组委会联系,联系电话:)

   邀请人:

   日期:

   聚餐邀请函2

   尊敬的xxx先生/女生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毕业25年了。那开心的往事,那快乐的校园,不为别的,只为那份纯真的友谊和青涩的依恋……

   25年的风雨,25年的打拼,25年的共进,时空距离让我们更加珍惜友谊,更加彼此思念。虽然同学之间各有问候、各有见面,但这样齐聚的机会毕竟难有。那就让我们全体88届同学相约在一起,给大家家的感觉、情的共鸣、爱的呼唤吧!

   世事烦琐没尽头。亲爱的同学,来吧,让我们暂时抛开繁忙的俗事,相聚在美丽的校园,听听陌生却又熟悉的声音,看看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叙旧情、话衷肠、增友谊、共发展,让我们约定20xx年10月19日相聚母校---漕桥中学!用聚会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让聚会变成我们灿烂生命中的一朵永恒的浪花!你会来吗?我们用一如当年热切而期盼的眼睛,一如当年火热而年轻的心在等待你:亲爱的同学!“25年再聚首一个都不少”!

   一、活动宗旨

   回味纯真情谊、重温昔日情怀,延续同学友情、加强互助协作,现由蒋末娟、胡晓红、费文军、谢劲松、徐金涛、殷小峰、浦丽萍等负责成立活动小组,组织咱们毕业之后的同学聚会。

   二、聚会原则: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财务共同负担的原则。

   3、坚持财务公开的原则。

   4、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

   三、聚会时间:

   20xx年10月19日

   四、报到地点:

   漕桥中学

   五、召集人:

   漕桥高中届同学群

   召集负责人:蒋qq群:电话经费收支负责人:

   六、经费筹措:(活动筹资账号:农行)

   同学聚会本着AA制和能者多担、取之于同学用之于同学的原则进行筹措,同学聚会过程中每位同学300--500元,多交者不限。请各位汇款时短信或电话告知胡。聚会结束时如经费节余则进入同学基金(留作下次聚会经费)。希望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能够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本次同学聚会,二十五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

   主要用于:聚会期间的餐饮、娱乐费用,照相合影、制作通信录的费用。

   七:聚会要求:

   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讲风格,互谦互让,避免斤斤计较,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八、活动内容及流程(20xx年10月19日—20xx年10月20日)

   10月19日:

   13:30:母校漕桥中学集中,重温同学情,合影留念

   (忆往事,叙旧情,展望未来)

   16:00:前往竺山湖小镇(晚宴及HAPPY),夜宿小镇

   (赏风景,品美味,尽情潇洒)

   10月20日:

   9:30前往全国新农村示范村---雅浦村采桔

   11:30太湖渔村用餐后返程

   以上为聚会草案,为了使我们聚会圆满,请同学们积极参与,不合理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请亲们关注QQ群,相关进展与筹资动态将在群共享公布!

   预祝我们聚会成功!

   邀请人:

   日期:

   聚餐邀请函3

   致各供应商: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xxxxxx的发展离不开您们的积极参与,在此衷心感谢您们对我司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一直以来,我们携手共进,合作双赢,籍此辞旧迎新之际,诚邀您们于xx月xx日晚xx时(农历大年初三)到xxxxx共聚晚宴,深化交流,齐贺新禧!

   温馨提示:聚餐入场券请各位务必在xx月xx日前到我司xxxxx处预约并购买,价格为xxx元一位,不分大人小孩。另外晚宴准点xx时开席,恭候大驾!

   再次感谢并衷心恭祝贵单位生意兴隆,万事如意,阖家安康,家庭幸福!

   邀请人:

   日期:

   聚餐邀请函4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分别已经有12个年头了,这10多年来,总有些事你愿意再提,或有些人你愿意再见,有的人曾经对你很好,也许你想要拥抱她们,但是你不敢。哈,或许你又觉得没有机会。其实拥抱,很容易。我有个同学,他的时间非常多,不过最近生活有点困难,只要你随便给他一点银两,他一定可以帮你拥抱那个人,你尽管考虑一下。其实拥抱一个人不是很容易,不过为了同学会,很多人都会冒这个险。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思念。

   17年前,我们相识相聚国际企业管理951班,虽然有不同的理想和志向,但却有同样的青春和激情,17年前,我们相知相恋,虽然没有完全领悟人生的真谛,但却共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经历了人生中最纯洁、最美好的四年时光。如今,同学情谊已如钱江潮流,汇入西湖。12年的离别,12年的牵挂,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

   无论你是容颜已老,还是已然歪瓜劣枣;

   无论你是飞黄腾达,还是仍在风中摇曳;

   无论你是咫尺天涯,还是躲在天涯海角;

   只要不是临盆在即,只要还能下地前行;

   请你来到杭州,一起见证属于我们的这一时刻。为此,我们非常非常想约你,约你到杭州来走一走:听听你银铃般的声音、看看你天使般的面孔。就让你我暂时抛却尘世的喧嚣,丢弃身边的烦恼,走到一起来,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说说心里话,叙叙同学情!回来吧,亲爱的同学!

   邀请人:

   日期:

   聚餐邀请函5

   亲爱的老乡:

   大家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送走骏马,迎来金羊。我们也迎来了两年一度的20XX年济南兖州商会年会暨在济南兖州老乡新春聚会。希望聚会能够增进了解,增进感情,互帮互助,携手并肩,奋力拼搏,充分展现我们兖州人在济南的豪情和风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最美不过家乡水,最亲莫过故乡人。浓浓的乡情,深深地乡音,既是天然的情份,又是血脉的相连。因乡音而识,因乡情而聚,让我们共同记住:20XX年3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无论你来自兴隆塔下还是泗河之滨,滋阳山下还是洸府河两岸,请你报名参加这次盛会。

   他乡遇故人,几多言语几多情。谈发展、忆家乡,把酒共言欢。谈创业、促乡情,携手筑辉煌。让我们一起畅饮,让我们一起歌唱,让我们一起助力家乡,为兖州区的发展再立新功。南望我们的家乡,兴隆塔沉积着历史的底蕴,大安开发区焕发着时代的气息。让我们一起在济南这片热土上创造新的奇迹,共同回报桑梓。

   具体事宜如下:

   一、聚会主题

   叙老乡情谊、联同乡友爱、商发展大计。

   二、聚会目的

   叙乡情,加深老乡间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乡亲间的亲切感与凝聚力;创建老乡情感交流感的平台;拓宽乡亲之间的事业交流与互助渠道。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

   三、聚会安排

   1、聚会时间:20XX年3月8日中午9:30开始签到,10:18正式开始。

   2、聚会地点:济南市东二环路七里堡环联鲁菜皇酒店

   3、聚会方式:AA制,每人100元(签到交费),部分老乡赞助。

   4、聚会内容:A、拟邀家乡领导参会,介绍家乡建设;

   B、在济老乡代表致辞,赞助代表、商会领导讲话。

   C、聚会老乡自娱自乐,穿插表演节目、进行互动游戏并举行现场抽奖。

   四、报名方式及时间:

   1、报名时间:从即日起到20xx年3月7日下午6点。

   2、报名方式:A、互动吧报名。B、线下报名:联系人:胡井峰。编短信发送至XXX。

   五、本次聚会征集冠名单位及协办单位,冠名单位费用3000元,协办单位费用1000元。

   欢迎各位老乡对本次聚会提供各项赞助,

   红酒、干果、水果、酒店大厅横幅、活动全程录像、饮料、各环节奖品、背景喷绘。

   赞助联系人:胡井峰电话:XXXQQ(微信)XXX

   六、欢迎各位老乡提供各类节目。

   节目联系人:胡井峰电话:XXXQQ(微信)XXX

篇(2)

帮老妈完成心愿

常回家看看,说的是对长辈的精神赡养、用心陪伴,绝不是看一眼,或者几眼,呆两三个小时,打十几分钟的电话,然后就重新隐藏到自己的生活里。更温馨的陪伴是为老人“量心定做”丰富的内容。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王林先生今年60岁,80岁的老妈郝玉婷住在东城,因为腿疾很少到小区散步,老妈平常由保姆照顾,由于听力稍差,很少和邻居交流,非常孤独,晚上吃了饭,看一会儿电视就睡。王林退休后,担心老妈长期孤独不开心会影响健康,就把怎样陪老妈列为重要计划。老妈喜欢画画,于是,他每周五用轮椅推着老妈到社区老年书画班学画,这个举动令人们非常感动,大家纷纷热情地帮助老人家提高。悟性极高的老人学画突飞猛进,一个月就成为优秀生。两年下来,老人的脸上笑容多了,好像年轻了好几岁,有一次看到电视上有个社区组织画展,老人家竟然给儿子打电话说:“我数数也有快一百幅画了,说不定哪天我也开个画展呢。”

王林听出了老妈的期待,就帮妈妈把所有的画做了清点。选出精品专门找画店装裱,联系社区申请画展场地,并且发动学设计专业的儿子制作“郝奶奶画展邀请函”,请来亲友和其他社区老人参观。老妈生日那天,画展胜利举行,八旬郝奶奶面对着自己的成就,和孝顺的儿孙,面对祝贺的好友邻居,乐得合不拢嘴。王林还找好友把这个画展过程都拍摄下来,刻成光盘,留作永久的美好回忆,画展结束后,王林把佳作移到老妈的客厅和卧室。就算他不在身边的时候,看到这些画,老妈也能想起画展那天的笑声,还能看录像,就像他回家陪伴一样。在那之后,王林还帮着老妈圆了另外一个心愿,找到了失散四十年的老友,两位老人含泪拥抱的一瞬,晚辈们充满幸福。

常回家看看,用心看出老人所需,为老人“量心定做”他们内心最想要的内容,父母幸福,自己也幸福。

我家故事二

陪爸妈回老家看看

2011年,张中龄先生为八旬父母在自家附近买了套小农家院,既方便照顾父母,能让老人常看到儿孙,也能兼顾着自己的小家庭,两全其美。父母越年迈越希望与子女住得近、靠得拢,张先生说,给老年人买房,除了要离得近外,还需环境合适、价位不高,适应老年人节俭的习惯。

以前因为住得远,张先生和父母分别住在北京城南北两头儿,张先生常一两周去看望一次父母。现在可以天天去看望父母了。聊天多了,就发现身体尚好的爸妈特别想回老家江西老宅看看,自从五十年前父母到北京工作生活,就一直没回去过。

去年春天,他让儿子开车,做护士的妻子相伴,带着爸妈回老家,二老既兴奋又感慨:“这趟回来,这辈子没有遗憾了。”看望了故乡的老宅和健在的亲友,二老还带着儿孙兴致勃勃探访了小时候的学校、以前工作过的工厂,当然也逛了好多认不出模样的新地方。这次长途旅行之后,老人的身体更好了,他们把这一趟带着儿孙衣锦还乡当作生命历程里最重要的旅行,常常回味谈论。张先生发现,儿子跟爷爷奶奶的话更多了,常让爷爷奶奶讲以前的事情。今年儿子结婚了,婚礼上儿子说,以后我们也要好好孝顺父母,就像我爸妈孝顺爷爷奶奶一样……

教会父母“时尚生活”让他们快乐

我家故事三

带着老妈享受时尚新生活

时尚生活使人年轻,这个观点中年人都能接受了。怎样让从苦日子走过来的父母也活得更潇洒一些呢?赵女士退休后,就定期把老妈接来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赵女士是受刚上班的女儿影响,发现时尚生活非常有趣,也不一定花多少钱,关键是观念新、信息灵,她特别想拉着老妈一同时髦。

76岁的老妈年轻时为养育五个儿女操碎了心,前几年父亲去世,老妈久久才走出阴影,真该抓紧时间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过时尚生活,一向节俭的老人能同意吗?果然,开始时老妈并不认同,京郊采摘是不是太贵了?去千里之外旅游是不是太腐败?新三年旧三年的衣服就这么淘汰了?可是架不住赵女士连哄再强拉,带着老妈感受了几次,老妈从抵触到美美地接受了:采摘真快乐,现在社会进步真快,高科技西红柿太好玩了,红色黑色蓝色都有;旅游这么方便,一夜火车睡一觉就到南方了,你再看看还有合适线路没有,我们冬天再去个好地方吧;4D电影太有趣了,我回去和邻居推荐去;服装大集的真丝料子这么便宜,下次还带着我去淘实惠吧……

老人很需要满足体验新生活的愿望,只是因为观念、节俭习惯等原因,那份需求被隐藏。带着老人感受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新鲜的体验会激活心灵,令他们年轻健康。

我家故事四

教父母接触网络新生活

在国外生活的林先生前几年回北京看望父母,给父母和保姆培训了电脑,学会了用QQ,这样,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每天都可以视频交流了。他们甚至将做饭、吃饭、看电视,都收录在视频里,大洋彼岸,和爸妈似乎近在咫尺,年迈的父母孤独感消失,幸福感升级。去年回家,林先生又帮爸爸换了智能手机,还教七十多岁的二老学会了用微信,现在,他时不时可以看到父母转发或原创的文章,他和儿女们积极评论,父母可开心了!父母还常常用手机传来自拍像,美图秀秀都会用了!

怎样的看望和陪伴更温暖?

著名演员胡军:日常看望加纪念日操办――繁忙的演出之余,我经常飞回北京陪伴爸妈,在节假日、父母的生日我一定要赶回来。2012年11月,我们全家为父母举办了金婚家宴,爸妈幸福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销售经理刘女士:关机专注陪父母――我工作忙,电话特别多,但我每次到父母家就关掉手机,静心陪爸妈,我自己也觉得很安心。其实陪爸妈应该像我们自己的职业计划、旅行计划一样,是最为重要的亲情计划。

律师常浩:带孩子给父母做个拿手菜――我学了几样好菜,每周携家带口去看望父母时给他们做,我也鼓励女儿这样做,她先是打下手,后来就独自掌勺了。我们操办的每周一餐让爸妈开心极了。

篇(3)

对韩湘宁老师的采访从寻找开始,在洱海边的才村寻找那所“巴西利卡”十字交叉布局的白房子。下车后,我顺着感觉往右走,我相信应该在右面。在才村的巷道里穿梭,一直往前。背着背篓的白族妇女一个、两个、三个从我身边过去,说着我听不懂的、清脆的白族话;墙角坐着老人半眯着眼睛享受甜丝丝的太阳,手中的水烟筒咕噜噜地响着;偶尔也遇到一个一眼就能识破的外地人,提着水灵的青菜,笑呵呵地往“家”里走……但也许是那所白房子隐匿得实在太好,也许是我的手表等不及才村,一个小时就在我的寻找中丢失了。终于,我着急地拉住一个人向他打听那位台湾来的大老板,他告诉我:“你走得太过来了,他的房子在那边,下车后不远的海边就是了。”匆匆谢过他,我加紧脚步往回走,是右边没错,但一下子我怎么可以走得这么远?于是,我犹如一个不知道风俗的外来者在才村的巷道里急走,回荡着的脚步声显示着我的格格不入。我几乎是怀着羞愧的心情继续寻找那所已经在博客上见过无数回,被多少人津津乐道的白房子。

少一步失之交臂,多一步柳暗花明,在超过约定时间八分钟的时候,我终于站在白房子下惴惴不安地拨通了韩湘宁老师的电话。电话刚响就传来了他欢乐可亲的声音,显然,他在等我,而我却差点迷失在了才村那慢腾腾的节奏里。

我抱歉地向韩湘宁老师说起我找不到这所房子的时候,他呵呵笑着说:“那看来,它还不是很怪。”的确!这是一所融入了水天之间,融入了才村风格的房子,但没有人会怀疑,这又是一所完全保留了自己独立生命的房子。它占尽了中国传统的风水选址标准,前面是一片开阔的滨湖地带,如果季节合适,能和一群白色的水鸟一次次邂逅;后面是大片生机盎然的农田和村庄,再过去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因偕自然、契合山水”,如此宝地,我啧啧不已!韩湘宁老师说凡事都有缘,他和这房子也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当时为了想要一所可以创作、可以展览的地方,他四处寻找场地,但看好的几处地方都因各种原因皆未谈拢。而这里当时是一块废弃的池塘,之前他们还好几次到这里来游玩过,却不想有一天在这里建成了自己的水天一方。

而我是一个缺少空间感的人,在参观白房子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了一种眩晕,一种空间的自由灵动包围着我,我找不到方向;一种扑面而来的艺术感撞击着我,但我的心却无比的平静和空灵。这所横在一个方形池塘的白房子(你甚至可以划着小船从它的底部穿过去)承载了展厅、画室和居住的功能。一楼有厨房,有一个小休息室,休息室地面装了透明玻璃钢,偶尔会有一群红色的锦鲤悠然地从脚下游过。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在一见门的时候就被悬挂了两层楼高的韩式溪山行旅图电住眼睛,扑面而来的气势磅礴,加上独树一帜的超大展厅,让人不由会仰头,会屏住呼吸。二楼是主人最重要的工作和交流场所,从一楼展厅侧旁的楼梯拾级而上,一片开阔的洱海撞入视野,荡漾着蔚蓝的波浪在脚下铺开。二楼的左右两端都是小展厅,右端通过一条明亮的走廊联系着,玻璃窗上贴满了韩湘宁临山人的行书千字文,字迹轻狂如歌、行云流水、散淡飞扬。韩湘宁老师却告诉我:“这不是书法,书法是古人的事了,我这只是‘写写字’”。我不禁莞尔,好随心的境界!那里还有一个精巧的楼梯通上三楼,另一个工作室和巨大的露台,这是一个独处或聚会,随意敞开心扉晒太阳或者看星星的绝佳场所。

我不懂绘画艺术,只知道里面收藏了许多价值颇高的作品,但却完全被白房子流露的气息沉迷。在这里,你可以很忙,随便往哪个角落里一瞥都似在浏览一段历史,一段人生,那些曾经获得无数赞叹和游历世界展览馆的作品,那些看似随意散落着的石雕、土陶、木刻、紫砂壶、老家具、车模,都让人忙不迭地在时间和空间里穿梭;在这里,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闭上眼睛,让自己一点一点融化、恣意流淌……

我们在二楼临窗的茶几旁坐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身上,眼前就是美得让人心碎的洱海,捧一盅香茶,听着韩湘宁老师谈大理、谈艺术、谈他正在筹备的展览,也谈爱情,跳跃性的思维伴随着温文尔雅的谈吐,我也变成了一个闲人散仙,跟随着他慢慢飞扬。

之于才村,之于大理

韩湘宁对于大理一见倾心,2000年为了躲避纽约让人烦恼的花粉过敏季节来到亚洲,计划寻找一个每年春天都可工作的第二工作室。五月底来大理前被叶永青预言:“老韩,我觉得你去大理不到一礼拜就会在那里买房子。”不想一言命中,住在方力钧的院子里不到一周,韩湘宁便在古城买房长住。2006年在才村置地建起白房子,取名“而居”,结束候鸟似的飞旋,开始“大理的风月生活”。

“小纽约”是韩湘宁对大理的整体感受,除了苍山、洱海特有的大环境,还有无比的包容性,这也是他和大理结缘的根源。他否认住在大理与“避世”有关系,只与“风月”有关,“大理这个地方,可以清净,也可以不寂寞,适合我这样退而不休的人。”“大理是个小纽约,因为它云集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喜欢大理已经和我喜欢的纽约相当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韩湘宁在纽约生活了四十年,开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纽约特有的味道塑造了不同凡响的韩湘宁。不曾想,风花雪月的大理也有着和纽约一样“包容”的气质,在这里,传统也好,时尚也罢,都自有空间,平静地洋溢着异彩纷呈的精彩。韩湘宁现在每年有十个月的时间都在大理,过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当然,他依然每天早起,忙着创作和展览,也随时准备着迎接各路来的散客,做最受欢迎的沙龙主人。他拍摄下生活中随意的镜头,贴在博客上,马上就能引出大串的跟帖,赞叹之余都表达着对大理的向往,这好像是向四海内的朋友发出无人能抗拒的邀请函,每每有媒体采访的时候,韩湘宁也都要对大理的气质夸耀一番。我谈笑到说:“有的网友都说应该给您发一个荣誉市民证呢。”韩湘宁老师呵呵笑道:“要是真能给我那就最好不过了!”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韩湘宁初来才村买地盖房的时候,才村村民见他出手阔绰,建那么大一间大房子,都以为他是“大老板”。后来又见他系着头巾,骑着摩托车,常常还有许多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他那里,又觉得他是一个神奇的老头。时间长了人们知道他是画画的,他有着一个很漂亮娴静的妻子,他和村民们一起过本主节,逛大年初一庙会,和村里的摩托车爱好者一起快乐驰骋,邀请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参加他的婚礼。现在,韩湘宁在才村人眼里就是一个很帅气的村民,一个和气的好邻居。韩湘宁对大理、对才村的感情也带着家人一般的深沉,在交谈中他多次谈到希望大理能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走“热闹”的路线,在人来人往中保持一份沉静,防止艺术的商品化,保持最纯粹的艺术。讲起湖南湘潭“白石美术馆”里那场红红火火的美食节,他带着遗憾开玩笑说:“如果将来我有幸有一个纪念馆,千万不要办美食节。”

在韩湘宁的眼里,人一生能够自由择居而住是无比幸运的。他人生中的每次迁徙,除了第一次大陆到台湾是跟随父母而走,而后的每次选择、每次迁徙都是自己决定的。每到一处他都努力潇洒地活在那里,没有贪心,如他所说:“在纽约的时候也以为不会再走了”。有人嘲讽像他这样的迁徙是“逐水草而居”,他坦然接受,并以“而居”为自己的白房子命名。他承认自己追逐的是“创作环境的水草”,绝非如人所说的“利益的水草”。他强调“艺术的发展必须在自由的环境中”。韩湘宁也感激第一次被父母带着从大陆到台湾的迁徙,“回想起来,我多么庆幸,我的艺术最重要的开始,是在台湾。这样的事实,并不因为我在大理有画室而改变。”韩湘宁说,大陆与他同年代的画家,因为“”的整肃,并没有像他那么好的机会,“如果我当初被留在大陆,命运就和他们一般。对一般人而言,逐水草而居可能是没有国家意识,可是,我就是选择一个能画画的环境,这个选择,和我人生过去的其他选择一样重要。”

在走遍了千山万水之后,这个心态纯净完整的老人选择了大理,从容、淡定地继续生活和工作。他以“中国题材”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他正在积极筹办的“有朋自四方来”老少齐展,都将人们的视线从纽约的苏荷区转到才村,这个连快递公司都不肯来的白族村落。现在许多写韩湘宁的文字中,与他名字一同出现的除了“艺术”、“当代”、“纽约”等字眼,还就是“大理”、“洱海”、“才村”等,它们带着湿润的气息讲述着韩湘宁,也讲述着大理。

不是东西

韩湘宁说他是幸运的,除了自由择居之外他一直从事的工作是他的兴趣,这也是他无比感念的事情。

60多年前,韩湘宁和母亲辗转到台湾,在就读当时台北最好的男校之一师大附中时,枯燥、严谨而近乎刻板的学科设置,让自由洒脱的他越来越“格格不入”,完全是凭借在绘画上显露出的热情与天分,才最终被台湾师范大学的艺术专科破格录取。时至今日,说起这件事,他仍深感庆幸“差一点,我也是一个我们这种教育体制的受害者”。当时由于父亲已赋闲在家,他们住在连厕所也没有的违章建筑里,生活的窘迫伴随着他的少年时期。然而,似乎一切都安排得刚刚好,相对自由的环境,成全了他最初的艺术大环境,而狭小得不能完整展示他作品的小环境,却也无形中激发了他对空间、对伟岸的追求。韩湘宁老师说一切都有缘,那最初的辗转和空间的狭隘也都是他和艺术最初的缘。

1961年韩湘宁以典型的“初生牛犊”式的大胆和直率,创作了一组颇具超现实主义画风的作品,在毕业展中展出,并由此应邀加入“五月画会”,成为最年轻的成员,和一群执着投入的青年一起营造着一种属于“现代派”的、丰富前卫的精神生活。韩湘宁在后来称自己和所有那些与他共同经历过那段年代的人们为“六十青年”,这些“六十青年”中有白先勇先生,诗人余光中、方莘、楚戈、郑愁予,还有音乐家许常惠、史惟亮。2007年,年旬60的“六十青年”刘大任、王渝等与韩湘宁在“而居”相聚,一组印着时光和空间的照片贴出后,韩湘宁被网友笑称为“小韩”。但这个“嫩嫩”的小韩却有着骨骼分明、桀骜不驯、岿然不为外界所动的“坚硬自我”。当时年仅22岁的韩湘宁以多幅画作入选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跟“五月画会”的画友们每年办一次展览,同时也以“中国现代艺术”的名衔在欧美澳洲多次展出,这可以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最初发展找到起源。少年得志的他在一次对台湾大学一社团的讲题中抛出了“不是东西”的反叛言论,引起嘘声一片。他强调艺术不只为了描绘一个“东西”,同时也说明,今日的艺术,已不需有东西之分了。“二十世纪的当代艺术我认为是属于‘世界文化’的产物,已没有东西之分。”

1967年,为了把自己融入世界艺术中,做一个世界公民,韩湘宁登上了一艘名叫“东方皇后号”的大船,绕经巴拿马运河航行一个多月到达纽约。韩湘宁在《纽约,纽约》一文中这样写道:“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第一眼看到的纽约,是自由女神与纽约的下城,东方皇后号缓缓地驶进纽约港,一位汽艇上的金发女郎向我们挥手驰过去,我很清楚我不是来淘金的,我是来圆一个理想的梦。巴黎?纽约?我选择了纽约!”当时,巴黎是许多艺术追求者的天堂,包括后来转到纽约的顾福生和彭万屡等开始的选择都是巴黎。韩湘宁另类的选择除了他相信纽约更适合他的个性外,还与生活的拮据有关,去巴黎要带很多的钱,怀揣一个月生活费的韩湘宁知道他只有去纽约,在那里他可以活下去。现在,韩湘宁在纽约苏荷区的中心地段拥有一间5000平方尺的大画室,在他画室的楼下,正是照相写实主义的大本营――欧凯・哈里斯画廊。而刚到纽约的时候,他住在“贫民窟”里,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当时已经在画坛崭露锋芒的他没有什么怨言,在他心中只要能保持自我,闲暇时能去画廊和博物馆看画,就已经很满足了。

作家曹友芳说“纽约培养了我的世界观”,韩湘宁借此句改为“纽约更证实了我的世界观是合理的”来表达纽约对他的影响。他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初到纽约,面对气势磅礴的都市气氛,他能很快抓住其跳跃的节奏,兴奋地生活其中、如鱼得水般混迹生长。当时的纽约正值极简主义的风靡时期,这给了韩湘宁很大的震撼,他感觉“他们的画与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时代性”,认识到这点后,他的绘画风格也由台湾的抽象主义干净利索地转向极简主义。这样蜕变的抛弃和重组立马引起了许多人的批判,有人就评论说他这样的选择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韩湘宁却清醒地说到:“既然来到当时全世界都肯定的艺术之都,‘投入’比‘发扬中华文化’更为重要。”这和他多次提到的“艺术必须当代”(爱传统文化但强调当代)的理论有紧密的思想同源性。当然,关于那段西方艺术变迁的历史,我做不了专业的叙述,我只在说韩湘宁,他经历了整个过程,那段热闹的历史成就了他,他取得的成就也见证了那段历史。1970年,韩湘宁以“极简主义”的作品在法兰克画廊举行个展,紧接着,艾文卡的欧凯・哈里斯画廊也开始正式他的作品。但几乎是同时期,韩湘宁又强烈地感觉到刚刚兴起的“照相主义”更能体现那种“真实下的不真实”,于是爽快地又从“写实”转为“照相主义”。1971年韩湘宁在纽约哈里斯画廊举行个展,揉合了点彩与摄影写实视觉元素,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渐渐成为摄影写实的重要画家之一。1976年,韩湘宁的作品被华盛顿赫希宏美术馆选入“建国200周年移民艺术家特展”,这标志着他与贝聿铭、白南准一道被认定是“代表着亚裔艺术家对美国的贡献”。

从1959年到2007年,辗转中国台北、美国纽约、中国大理,韩湘宁的生活和艺术反映了三地文人前所未有的一种突破和交流。伴随着反对和争议,韩湘宁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包括画家方力钧、梅丁衍,余光中的女儿余珊珊等知名人士都是其画作的拥护者,“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历史”就是画家叶永青对他的评价。韩湘宁对此说到“中国当代艺术历史并不长,我的确经常参与,但仅仅是参与,说我是历史太夸张了,其实就是说我走得多、见得多,最关键的是我走了看了之后,到现在还活着!”说完哈哈大笑。那时候,我感觉坐在面前的不是一个世界瞩目的艺术家,他就是一个活得很满足的老人,和才村里所有开明的老人一样,看透人生利益虚荣,感觉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对于多年的艺术生涯和特殊经历,韩湘宁还是用“不是东西”这四个字做总结:艺术家的创作可以超越和突破所谓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限制,将自己融入到“世界艺术“的关照之中,同样,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再宏大的生命都是微乎其微的,小小的人,又算什么?能继续画下去是他最大的愿望。

70只是一个数字

在交谈中我发现韩湘宁老师穿了一双火红的袜子,配着皮裤,马甲,很是帅气轻松。他告诉我:“今年是我本命年,所以穿了红袜子。”是的,生于1939年的韩湘宁属兔,今年71岁,但没人相信。当年叶永青就感叹于他分外的年轻、分外的活力四射,而联想到电子游戏机里那个可以打遍天下,游戏东西的功夫小子,且以游戏里面的对联为其在2003年昆明的展览命名“东方不亮西方亮”。韩湘宁也强调:“70是一个数字,我的心态是年轻的”。他笑声朗朗,思维跳跃,语速极快,加上他的造型,他的摩托车,他的博客,他那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爱情,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年轻不羁的韩湘宁,他自由自在、乐在其中。

相比之下,比韩湘宁小29岁的妻子杨露则显得素静无比,两条垂到胸前的麻花辫,一身传统的亚麻制裙,一颦一笑都带着百合花般的简单静宜。如果不说,料想谁都想象不到她之前是在网络公司做设计的。不过,她和韩湘宁的相遇也是在网络上开始的,“露露是我结束前一段婚姻后从网上‘骗’来的。相识时我在纽约,而天津美院毕业的露露在北京,网上偶遇聊了一段时间后,露露传了张照片给我,我当时一愣,哇,大美女啊,仔细一看,照片是PS过的,不过我也在个人资料上做了手脚,我当时都60岁了,我骗她说才40岁,要我写60岁,估计就没人和我聊天了……”说完,韩湘宁哈哈大笑开了。不过,后来韩湘宁又特意让杨露去看了他的履历,那里明明白白写的是1939年生日。看来,骗子骗得真真实实,被骗的也心甘情愿。

两人都是学美术的,那自然有很多的话可以聊,隔着山山水水的两个人在键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她知道他原来是台湾人,知道他当时在纽约,从交流中也知道了他的一些艺术风格和理念,知道他的风趣和开朗。但是她不知道他在当代艺术界的惊人成就,他众多的作品收藏在全世界多个重要的美术馆里,不知道他已经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历史。可以说,所有关于一个艺术家的名利和成就都与她认识的韩湘宁无关,当韩湘宁第一次站在她面前的时候,她看见的还只是一个历尽沧桑但却保持着阳光之心的“老王子”。

上一篇: 校本教学 下一篇: 酒店食堂管理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