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教学法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8 07:37: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篇(1)

关键词:阶梯式教学法;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中职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导致学生在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加上教学模式偏离了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导致他们失去了应用文写作的兴趣。而阶梯式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学上的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接受能力,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应用文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所谓的阶梯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目标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方法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将阶梯式教学法应用到应用文写作当中,能够强化学生的书面表现训练与时间,实现应用文教学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一、应用文教学的循序渐进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到了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几种体例格式的写作训练,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导致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写作思维模式。但是应用文写作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应用文在格式、内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中职应用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循序渐进。比如在入学的时候,由于学生在这一时期期待加入学校的各种社团和班级的管理,要参加各种竞选活动,在应用文的教学内容应该以竞聘稿、演讲稿、简历、海报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等到学生逐渐适应中职学习生活以后,应用文写作教育也应该逐渐的提高教学和学习的难度,教学内容应向适应今后工作需要转移,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行政公文、计划、总结、简报等的写作方法;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需要,在应用文教学上着重讲授自荐信、求职信、实习申请、实习报告、个人简历、劳动合同等应用文的写作。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组织教学考评活动,详细考察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格式、内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于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避免一毕业就忘记的情况出现。

二、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在实行阶梯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将不同阶段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照阶梯式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明确的体现出来,实现应用文分步骤教学的目的。教学计划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性,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学计划与每年的节日和学校的有关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比如说在三月有植树节和学习雷锋月等,在教学中就可以增加倡议书内容,让学生写一些环境保护或学习雷锋的倡议书;在九月教师节的时候,可以以慰问信、贺信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掌握这些应用文写作的要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尊师爱师的情感;在学校举办运动会或是各种文体活动时让学生学习消息、简报的写作,并积极推荐到校报、校广播站、校网站,增强学生习作的成就感。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所为何事”而作,在实践当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使学生在用到应用文写作时能够熟练的遣词造句,高质量的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

三、教学内容要由以易到难

在应用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教学的重点。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接受能力,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将教学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知识层次呈现出阶梯状的趋势。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意识到应用文的写作好比是登高,每一层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虽然越来越难,需要付出的辛苦越来越多,但只要再稍作努力,稍作坚持就能达到更高的台阶。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应用文写作的信心。比如,在学生入学之初先学习简单的条据、专用书信的写作,在此基础再学习简历等格式化应用文的写作,然后才能是最难掌握的行政公文、说明书、法律文书、经济类文书等的写作,一步步的提高学习的难度。具体到每一种应用文的教学,就要首先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格式要求,也就是标题、称谓、正文(开头、中间、结尾)、结尾敬语、落款(名称、时间)、公章等基本写法,然后再进行范文模仿训练,逐渐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点以后,再提出要求、创造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独立的创作,并根据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对学生的应用文进行评价反思。在具体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先学习,

总之,阶梯式教学法给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能够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现应用文教学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篇(2)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34-02

1.研究背景

《"激励式阶梯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题经申报,于2009年获得立项。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项目申请书,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经过理论与实践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两个板块,本着预设谨慎、研究拓宽的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工作。

目前我国的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状况不尽人意,长久以来,许多学生口语交流能力一直较差。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方法不当,,教学环境不适,课时量不多;学生听说基础不牢,心里素质不好,学习自觉性不够。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但又不得不学,长期压抑,影响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将探讨利用激励式教学法(激励式学习法),结合教师和学生中实际存在教与学的现状,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阶梯式目标;合作升级,从低一级向高一级目标的进步。并侧重形成激励式评价体系,以此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走向最高级的学习目标。深入探讨"激励式阶梯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出现了口语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但不少研究者把口语教学模式与"口语教学方法"或"口语教学组织形式"等同。事实上, 教学论中的"教学模式"既不同于简单的教学方法,也不等同于某种教学组织形式, 而是"驾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吴立岗,1997)。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方法策略体系"(甄德山,1984) 。无论是基于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口语教学模式,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应用,或者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这些探讨并未真正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进步水平出发,不能完全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持续性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 ,Stephen.在他的二语习得理论和实践文章中提到,二语习得要遵循的其中两个原则是获得原则和输入原则。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该重视口语学习的全英文环境。另外,教师应在课堂上提供大量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文章,演讲或教学视频。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英语文化,但它过分强调教师引导,而忽略学生在口语课堂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过分强调"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输出",必将阻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总之,国内外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模式的探讨,还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系统性研究。

2.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拟解决重点、关键问题是:在激励式阶梯教模式的推动下, 如何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口语课堂主体参与:①思考参与。包括观察、记忆、理解、想象等思维能力培养。②情感参与。有意识地使上课的情感丰富、控制起来,理智起来。③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口语课堂动,增强口语表达体验。④个性(特长)参与。在口语课堂上,也要给学生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⑤品德(思想)参与。注重勤奋、认真等品质养成和探索精神及科学理念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课题组采用文献检测、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实验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2.2 研究的主要过程

2.2.1 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 年5月)。查阅收集有关资料,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并熟悉有关概念、学习理论,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整理学者们的研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本课题研究,界定好相关术语,确定研究对象。

2.2.2 实际研究阶段(2010 年6月――2012 年11月)

根据申报书设定的基本内容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结合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实际情况制作并发放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阶梯式教学(或学习)水平测试表。研究学生课堂上口语学习环节、知识、能力、情感、理想等方面。2011年4月 结合非英语专业口语班实际情况制作并发放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阶梯式教学(或学习)水平测试表。本次调查在九江学院范围内对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3人,分发测试表103份,其中有效表98份,男生被试43人,女生被试55人。

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通过一个学期每月8次,每次20-25分钟的口语教学实验,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第二阶段:通过一个学期每月8次,每次20-25分钟的口语教学实验,教师按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综合表现成绩分 0-5 个梯度,教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激励。如下图所示: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自身的听力,口语基础,采取科学的作为安排方式,也就是快慢结合的排位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组,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提问层次化,课后作业和练习布置层次化。创造多种类的实物情景,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模拟课堂竞赛,如单词接龙比赛及口语朗读比赛等。

2011年12月,课题组在实验班发放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课堂激励式阶梯教学(学习)水平测试

通过调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激励式阶梯教模式的推动下,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阶梯式目标;使学生从低一级向高一级目标的迈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目标明确了。

第三阶段则是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将研究成果提炼成论文,并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4.启示

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只要教师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就能探索出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新路子,好方法,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口语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为诚.如何训练口语能力――一个有实用价值和有系统的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6年

[2] 王荣宁.关于大学英语因材施教理念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年

篇(3)

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见表1。

临床带教“五步阶梯式教学”,见表2。

阶梯式教学内容延伸:①单元(专题)式小组教学旨在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主动;②模拟教学4;③床边教学5。

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学生对临床带教导师教学情况进行即时评价,然后反馈给相关教务部门,并组织教学反馈检查,了解存在问题和改进情况;同时带教导师在实习结束后对每位留学生基本情况予以书面评估,教学部门统一汇总后反馈给各班级/实习班组。经过这样双向信息反馈过程,能够较好地实现临床带教的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阶梯式教学临床带教优势

结合专题设计,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通过提纲挈领,结合设计专题力求融汇贯通,联系临床实际,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加深记忆,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坚持“以症为纲、以问题为中心”带教方式,力求学生做到主动、自觉及参与的“三位一体”:①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②自觉性:在新教学模式下的师生间角色互换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③参与性:导师要鼓励他们置身于手术麻醉整个过程,逐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临床科研实践,包括课题开题、专题指导、病例统计、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等方面辅导。

采取案例式立体教学,活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流畅的技术操作辅以一组合理的物,顷刻间患者失去知觉、停止呼吸,有条不紊的程序接踵而来——诱导、插管、维持、苏醒,可控性的掌控对于一个学生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体验,这是临床麻醉初始感觉、而微妙神奇体验悟出的内心真实感受“感觉”,是对麻醉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初步认识理解;而另一感觉即局部细微的感觉(或察觉),诸如椎管麻醉的层次感、突破感或落空感、深静脉穿刺及气管插管中的阻力感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麻醉最真实感觉,即“感觉式理解”,微妙体验真实感受初步理解深层次再认识,螺旋式上升达到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麻醉学专题设计是基本,“五步阶梯式教学”是方法,导师绩效考核则是保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带教效果,正确引导他们从“纯学生”到“准医生”的过渡与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迎宪.浅议PBL教学模式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58-60.

2刘宿,麻晓林,陈强,等.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747-749.

篇(4)

摘要: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它充分地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改善了商务英语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对相关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方法入手,探讨了阶梯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阶梯式;项目教学;商务英语;高职院校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3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69—02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度科研项目“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阶梯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14SB0369)。

收稿日期:2014—10—02

作者简介:罗海蓉(1976— ),女,广东兴宁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翻译。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商务情境下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过硬的商务操作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自如地运用英语。高职教育属于实践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一、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它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化教学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等五个主要的特点。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此外,项目的评价可实现多样化,评价可以以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注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参考学生的最终性成果。

项目化过程比传统的学习过程更具有实用性和职业性,充分体现了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缩短了学习与就业需求间的距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强,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实现教学目的,这也是项目化教学能够融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原因之一。

二、阶梯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

阶梯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把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认知和企业考察。在大一新生入学初期,就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以及一些商贸城等地,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其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有所了解,有意识地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第二阶段,语言技能实践。在校内的语言实验室、商务实训室等地进行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进出口单证等单项技能实践。这一阶段的操作可以是平时教学项目的实施,也可以在每学期实训周时做专项训练。第二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单项技能,还能帮助其获得相关的证书。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实践。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项目,可以选择到企业现场教学,也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人士走进课堂,进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专业技能的训练。第四阶段,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此教学环节一般由企业导师负责,校内专业教师可以不定期走访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实习报告,撰写毕业设计和论文。

以上实践教学的各阶段都是结合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而进行的,从易到难,包括求职应聘、商务旅行与接待、商务调查、商务函电接洽、市场拓展、商务谈判等。这些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最可能从事的工作。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项目的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操作综合能力,需要增加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让学生充分了解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商务意识和职业素养。在商务英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对学生进行单项和综合商务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大一学生主要进行语言技能项目的训练,而对大二学生则进行商务综合技能训练,整个实施过程呈现阶梯状,这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工作技能。

在项目化教学中,项目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明确各阶段的活动,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实施计划,教师审查小组计划,每个小组经教师指导后方可实施。再次,实施项目计划。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各阶段的任务,然后,总结、评估项目。最后,项目各阶段的资料需一一归档。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过程控制和评估这两个环节。首先,项目实施过程需要监控。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项目。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保持较高的积极性。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并起到恰当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努力提高项目化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都要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想法,从而为以后的项目化教学积累经验。其次,项目的评估环节也很重要。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要注意将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因为其能反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经常有成就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最终的评估阶段,可要求各个小组提交报告,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上台总结,根据报告、PPT、陈述三部分进行考核。教师就每组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并解答学生的提问。

(三)项目化教学对教师和教学设施的要求

项目化教学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理的项目设置。同时,专业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商务英语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外,还必须具有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很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士来充实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关于教学设施方面,在校内,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需要具有运转情况良好的语言实验室、口译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等;在校外,则需要建立商务英语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实习,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向技能知识的转化。因此,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商务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必要硬件,需要政府、社会、行业、学校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曹向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改革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

[2]陈彩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3]何小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

篇(5)

GIS技术为旅游发展提供一种重要技术保障。旅游者通过空间移动行为,与旅游环境的产生交互过程,形成旅游者活动规律。可见,旅游者活动信息属于一种发生在旅游环境内、具有严格地理维的地理信息。GIS技术对旅游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与传输,以其高效处理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制图技术、动态过程分析等特点,为旅游资源调查、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信息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手段。由此,GIS技术与3G技术、VR技术、Web技术等共同组成旅游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这也是旅游院校引进GIS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作为科学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cience)

作为科学思想的GIS为旅游发展提供一种空间思维方式。旅游学科属于研究人的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导致旅游类专业培养侧重于管理能力但忽略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理解旅游现象空间关联性,如何高效利用旅游者活动信息进行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行业监测等,成为旅游院校学生逻辑思维培养面临的一个难题。旅游类专业开设GIS课程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其原因是GIS学科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背景,强调逻辑性;通过对GIS理论理解和软件应用,学生能深刻理解数字旅游空间模型的概念和原理,突破对空间的主观感受。如此一来,GIS课程就会使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且逻辑,而这恰好是当代旅游人才所必需的思维能力之一。

(三)作为服务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

GIS技术为旅游产业提供位置服务(LBS)。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空间移动的人类行为,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其服务。作为位置信息技术,GIS技术天生就是一种精准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因而与生俱来兼具提供位置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属性。因此,建立旅游信息系统是GIS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国内对于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成果,根据旅游者对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利用GIS可以建立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旅游信息系统,给旅游者提供数据库查询,从而为旅游消费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旅游类专业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

(一)教学目标: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空间分析能力

旅游类GIS课程目标建设可分为:(1)习得GIS软件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并结合课堂演示和上机实践,要求学生掌握一种GIS软件的核心功能,具备熟悉运用GIS软件的能力;(2)运用GIS技术解决旅游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GIS理论框架和运用GIS技术解决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以及了解GIS发展前沿和趋势;(3)为旅游提供GIS服务,使学生能够胜任与GIS软件有关的旅游管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实验-原理-实习”融合形成“逆向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

旅游类专业GIS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及其在旅游学科知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教学内容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实验训练,基础理论和课程设计,这三个模块形成一个阶梯状的进阶式教学体系(见图1)。具体而言,实验训练模块重点以主流GIS软件(如ArcGIS)基本操作为核心,目的在于对工具软件的认知和熟悉。先“做练习,后讲原理,再练习,再回顾”,逆向循环学习方式,提高学时利用率。基础理论模块重点强调GIS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GIS经典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和地学背景知识补充介绍。课程设计模块包括:地图制图、遥感数字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该模块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围绕“校园景区”,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实现对GIS软件核心功能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面向实践的案例化、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1)演示教学法:该方法主要针对实验训练模块,主要是解决学生对GIS课程的感性认识问题,即让学生熟悉GIS软件的基本功能模块、主要操作方式和基本概念。具体操作是,教师首先借助GIS软件,演示实验内容,讲解实验中地学问题或模型的GIS软件处理过程;然后学生依据实验任务完成相应的模拟操作,了解实验软件的处理运作方式。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分析与评价GIS软件各个模块功能和实验结果。

(2)案例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与基础理论模块,目的在于解决旅游类专业学生对GIS基础理论难以理解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选取是该模块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取之于旅游产业实践的案例素材比较复杂,需将案例精简成为教学素材,以利于提高学生利用GIS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能促进对GIS软件的掌握及基础理论理解。例如在自驾游线路规划问题上,可精简成采用临近分析、网络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功能进行建模分析。

(3)项目教学法:该方法应用于课程设计模块,主要是解决教学内容与旅游专业脱节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将校园类比成景区,开展面向旅游景区的项目化教学,基本实施环节如下:建立项目团队,依据班级情况,每5-7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和实施单位,完成一个应用项目设计。应用项目招标,开设校园旅游线路规划、校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校园旅游适宜度评价、虚拟校园、校园电子导游等项目,学生以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方式招标立项。项目实施辅导,课程建立2名主讲教师、2名研究生助理共同辅导项目团队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必须做到及时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交流项目思路及分享应用设计成果。项目成果提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应用项目报告和进行项目答辩,对其取得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估,鼓励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整理发表。

篇(6)

数学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高职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学生进行更加深入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因此应该不断提高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进行论述。

一、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是为以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积极的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够密切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事情的法宝,数学作为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然而在目前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依然存在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的情况。每一节数学课都有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同时,还要完成教学任务,而由于有些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可能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是继续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不能有效促进每个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在小学与初中已经进行了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性较大,学生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就需要有与学生的数学基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只有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策略相适应,数学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分层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处于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教学方法,而目前分层教学法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影响了拥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整体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依然比较枯燥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数学这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然而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够的情况,教师将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教学实践用于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讲解,却没有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影响了趣味课堂的构建。

(四)学生独立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不强

数学既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有很多种,而每一道数学题目的运算都需要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较之于其他学科,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然而在高职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并不强,很多时候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会请教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在他人的帮助下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然而学生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解决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本人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虽然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都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就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一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理解困难,就应该放慢教学的步骤,一切以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为目标。

(二)通过分层教学法使学生更好的进步

为了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有相似数学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采取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当然在采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帮助学生进步。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减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为了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快乐,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很多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教学结合起来,例如:篮球、有趣的娱乐节目等都是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这些元素与数学知识点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当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组合与加工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数学作为一门学习难度与教学难度都较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教师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00-02

普通气象学概论作为气象水文装备国防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基本方程应用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大气中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大气中的物理现象。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体系、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且对于初学者或非气象专业人员而言,教材章节之间隐晦的逻辑关系难以发现。目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状是:(1)课时安排较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不高;(2)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注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且理论知识与学员实际岗位需求相差甚远;(3)学员仅满足于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自我要求不高,以及达成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忱,很少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与联合作战需要的高素质气象水文装备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那么如何在课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化较强且较抽象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呢? 笔者认为进行现代启发式教学,激励学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进学员积极思维,并精心设计符合学员认知结构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以致用与用以促学,培养学员生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要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关键所在。

一、现代启发式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启发式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自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人们又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现代启发式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忽视和批判,而是继承与创新;它继承了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要所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差异,启发诱导并因材施教,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启发式教学。那么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相比,现代启发式教学到底有什么创新之处?对比结果[1]见表1。

从表1中不难看出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培养教育人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它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会学、创造性地学。借用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话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理清教材内容,挖掘贯穿全书的隐晦逻辑

普通气象学概论是研究地球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这些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它实际上是物理学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或中心理论与大气科学领域的交叉,其中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电荷,电流和电场)、电磁学(电磁辐射与电磁波)和热力学等。课程教材依据学科架构章节安排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材是根据学科自身的体系来阐述普通气象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即熟知的“大气科学+”的结构,物理学的各个基本领域只是其中一个加数,比如“大气科学+”与动力学,简单组合就构成大气动力学基础,注意这里“大气科学+”与“+大气科学”尽管两者模式主体不同,但语义和内涵一致。虽然这种教材章节结构安排能够满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考虑到学员的现有认知程度,接受知识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在演讲式或讲授式教W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学员为学而学,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学的状态。故第一步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挖掘出适合初学者从事物外部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探索知识的隐晦逻辑,然后在这个隐晦逻辑的指引下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并同时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普通气象学概论知识之间中等程度的不符合,以维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国防生学员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佳教学结构。

课程内容教学顺序调整如图2所示。可见图2明显区别于图1,它给出了一条气象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逻辑。即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习和了解气象领域的基本物理量、概念及方程,建立气象专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基础概念,这部分内容对应着教材的大气概述章节;在此基础上,学习和研究普通气象学中最简单的科学问题,也就是静止条件下大气状态的变化和平衡规律问题。更进一步,考虑到静止大气不能刻画千变万化的运动大气,所以必须研究大气运动的相关问题,研究大气运动从最简单的水平运动开始,这部分对应教材的大气动力学内容,然后研究大气的垂直运动问题,即大气热力学。在认识这些基本规律后,需要研究导致天气和气候演变的基本物理过程,即辐射过程,对应于大气辐射学。除却以上宏观科学规律外,还需要以热力学和动力学为基础研究云微物理学,它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基础,即在特定的天气背景条件和适当的云物理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微物理过程进行影响,使天气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最后,结合大气中的光学、电学、声学等自然现象,阐明其物理本质。综上而言,改善后的教学顺序存在一条逻辑主线,它对初学者认识和把握普通气象学概论课程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认知结构,精心设计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

当前现代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并无固定的教学流程或模式供借鉴,笔者站在非气象专业初学者的立场,依据学员的认知结构,接受知识的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并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非气象专业国防生学员现代启发式教学理科教学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它分为情景与意境创设、问题设计与引入、学员独立思考、阶梯式激发、主动获取与吸收、误区与盲区扫除、归纳与总结以及转化与应用8个环节。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来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应用。

1.情景与意境创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结合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员起点,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员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员带着明确的求知欲望进入课堂。例如,在绪论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气象学时,可安排学生观看《后天》和《龙卷风》等电影建立学生关于气象灾害的感性认识或通过再现2016年6月24日发生在江苏盐城阜宁地区的强龙卷和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超强台风登陆厦门等造成较大数量亡人和巨大经济损失的实际气象灾害事件催生学员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

2.问题设计与引入:格兰特・威金斯说:“问题乃是通向理解之门”,即在所创设的情境框架下,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专业热点、敏感性事件、事例或课题作为问题设计的核心内容,让学员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针对地转风问题设计时,引入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爆炸引起放射性物质扩散事例,试问距离切尔诺贝利以东2600公里的哈萨克斯坦会不会遭受核污染?如果会大约是什么时候?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与引入,学员立即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员独立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由教员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就是要使学员懂得思考些什么,怎样去思考,如何判断思考是否正确,如何归纳及利用思考得出的正确结果等,即通过“愤”“悱”情境催化,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核污染事件,学员需要思考自己应该用哪类知识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现在自己是否具备相关知识,进一步刺激和催化学生的好奇心。

4.阶梯式激发: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通常仅通过学员独立思考较难有效直面问题矛盾,尤其对于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命题,其内容往往过于抽象或过程太过复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思维难度,因此对这类问题的启发往往最考验授课教员的内功。阶梯式激发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将比较复杂的命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对于分解成的每一个小问题独立启发,各个击破,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并从不同层次激发学员的思维积极性,让学员在类比、辨析、迁移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上面核污染事件阶梯式分成运动学问题、风压定律问题、地转风计算问题,通过3个小问题的解决,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主动获取与吸收:在实施现代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员结合讲授过程,必须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机会进行知识“组装”,即综合训练。这一阶段是完成由教员启发转向学员自我启发的关键,是学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换。教员可以通过和学员一起设计“自我提问”,使学员按一定的程序自己提问启发自己,促进学员生成主动获取与吸收知识的能力。

6.误区与盲区扫除: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对于学员的思考过程,不能简单仅给予“对”或“错”的回答,而要结合大多数学员对于思考问题的综合反馈,从中发现学员思维过程中的缺陷,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指正。这样,学员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学员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员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实施大气状态方程教学时,试比较在同温同压下,干空气密度、水汽密度及湿空气密度的大小,大部分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教员发现学员思维过程的盲区,并恰当的启发,促进学员理性思维的形成。

7.w纳与总结:教员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引导与协同学生把现代启发式教学所得到的结果组织成一个可理解的、有用的结论,并把它与相关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到学员的原认知结构中,而且应使学员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增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

8.转化与应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转化与应用对现代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环节主要依托任务启发的方式,结合课后习题及前沿热点事件,巩固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以往在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中教员会布置有关专业方面的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结论浮在表面,本环节尝试将学生按单位所在地或工作岗位分组,让学生自行搜集普通气象学在军事装备、业务工作和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文献凝练出科学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32-02

过往,中职教育的改革目标大多数都提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够较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现今,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终身教育,并以此为依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创新发展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正如上述所说,无论理念如何改变,能力始终是综合素质的最集中体现,是知识、技能、人格的复合物。但众所周知,中职教育阶段,有相当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态度及价值取向有所偏差,理论式学习能力较差,职校生成绩不好更是事实。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完成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本人认为,首先还是需要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特性有基本的认识。中职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的代表。基于此点,中职教育应重在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学习、体会理论概念,理应让学生在实训、实践教学中掌握专业技能;最后,应依托课堂上课这个最为原始、最为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加强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构建新型的职教课堂教学模式,而本文观点――“任务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依此背景而产生,并以在“模拟售楼”课程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应用的依据。

一、对“任务分层教学法”的认识

“任务型教学法”以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知识和能力,在任务模M操作环境中感知、认识、应用知识和能力,在“做”中学、“用”中学。而“任务分层教学法”是针对不同的课程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在理解行业操作实际的基础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突出层次性,注重因人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

“任务分层教学法”的重点在于学习内容安排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能力,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突出重点。对于“后进层”学生,任务内容应尽可能设计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的操作,教师加以指导或小组内通过简单讨论就能解决的基础知识;对于“中间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中等难度,梯度稍大一些,并兼顾一些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进取层”学生要设计灵活性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它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注重设计培养创造力、想象力和发展个性特长的问题。

结合本次课程任务,“任务分层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实施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或工作任务,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而且这些项目或工作任务是根据公司或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设计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重点是设计可以包含若干具有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的“分层任务”,然后根据这些“分层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到本次课程内容,“模拟售楼”是房地产销售实务课程中最主要的一项学习任务,而本次论文的探索内容则以“沙盘讲解”这个子任务为例进行教学开展。

二、对“模拟售楼”课程内容的理解

“模拟售楼”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以房地产营销相关知识为主,主要的知识模块可以分为“房地产基础知识――房地产市场调查知识――房地产销售策划知识――房地产销售操作知识”,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内容复杂,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具备动手、动口模拟行业工作实际,进行业务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相关职业水平。也因为“模拟售楼”的工作客体对象主要是如何介绍小区楼盘、如何介绍商品房等,因此“沙盘讲解”是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接下来将就“沙盘讲解”内容为例,应用 “任务分层教学法”中的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阐述。

三、“任务分层教学法”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

(一)知识模块分层

对知识的设计分三重难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因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在知识掌握部分主要设计三重难度,并随“项目”训练内容及学习过程逐步提升。

1.学习任务开始阶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采用视频播放直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沙盘讲解”这一学习任务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任务打好效仿的基础。

2.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在关键的知识点加以强化指导的过程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重点是发掘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任务进行实际模拟演练,主要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并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充分利用高仿真的“沙盘”实训场地进行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训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在任务练习过程中自身职业素养习惯的形成。

(二)“任务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针对沙盘讲解这一类别的工作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是以讲解沙盘项目的难度系数来决定教学的进程,通过安排不同层次的实际操作练习和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去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以由易到难、阶梯式螺旋上升的理念并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进程逐步提高难度,在完成相应项目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就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任务分层教学法”的阶梯式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安排:

1.简单楼盘项目训练――普通住宅楼盘讲解。本次项目的训练先让学生观看行业工作的“沙盘讲解”视频,主要是让学生回忆起前面学过的内容,并结合实训场地进行个人“沙盘讲解”的初步训练。在这个层次里面,安排的训练讲解项目以面积小、开发期数少、综合配套少、客户相对单一的普通住宅楼盘为主。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作太多的教导,而是让学生完全发挥个人水平进行模拟工作式演练,教师最后的归纳或是小结应将重点放在内容是否齐全、学生个人外在表现的优劣上来,以便为第二层次的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综合楼盘项目训练――公寓式综合住宅楼盘讲解。本次项目的训练主要让学生引入一定的行业、职业元素,学生结合实训场地进行个人“沙盘讲解”的进步训练。在这个层次里面,安排训练讲解的楼盘项目应强调综合居住性,强调物业开发类型和户型的多样化、客户群体的复杂化等方面。教师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适时像客户那样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工作情景意识,突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急能力。最后教师的点评可放在工作实际问题、相互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也为第三层次的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3.高端楼盘项目训练――别墅类豪宅楼盘讲解。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进行,一方扮演专业的销售代表、另一方扮演“真实”的客户,高仿真地以职业要求让学生结合实训场地进行最终对客“沙盘讲解”训练。在这个层次里面,安排训练的楼盘项目应以豪宅盘、高档盘为主,面向的客户群以高端群体为主,充分发挥以“客”为主的销售特性,教师在最终评价时引入行业的标准,如严格的礼仪标准、专业的知识、合理的解答、高水平的交流等等,引导学生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的转变,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型的职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有很多,以上只是个人结合粗糙的教学经验得出的一些想法。总的来说,运用“任务分层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师要从行业工作实际出发、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安排层次和难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完成课程的任务内容、完成“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累积知识的同时完成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培养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篇(9)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观念很难在一个人的思想上彻底消除,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彻底转变,因此在教学上难免带有传统观念的倾向,在政治教学上倾向于理论,不注重实践。使学生不能贴近生活,知识认识程度不深刻。而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单一:政治课程其实是哲学的引导,政治课程的学习对未来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引比较重要。而如今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多复习。老师照本宣科,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顾及学生的思想兴趣、理解程度,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授课,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无法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而且,老师把这种传统的单向说教式教学作为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厌倦原本就枯燥的思想教条,导致厌学、弃学的状况。

3、教育与学生脱节:初中学生得人生观正在完善,性格正趋于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社会认识刚有一定的概况,世间百态、万物千寻,学生对这些都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正是开发拓展阶段,然而一些教师不抓住学生的这种态势,积极的引导、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思想禁锢,违背了新形势下先课改的要求。

4、对政治不重视:政治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一,根本不在主课学习的范围内,没有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学政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教学中,政治老师根本就是语文出身,对政治就是语文式教学,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不能从心理认真的端正学习政治的态度,也没有做到与实事相结合,这样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狭隘,打消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严重拉大了城乡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

二、针对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观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政治教学上,要时刻关注国家实事,做到思想上的转变,这样才能做到行为与思想的统一,从而做到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灌输式的教育观念,培养的“高分低能”的人才,致使老师的观念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率而教育,这样导致装容器的现象,老师一味的灌输,学生被逼无奈的接受,失去了进修政治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作用,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有效的开发潜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进修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去。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40-0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上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一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潮流,“应用型本科”也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已进去转型发展时期,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业已成为我国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应逐步进行,而不是同一时间所有地方高校全部实现转型;具体到某一个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也应该是某些应用型较强,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专业率先转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根据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设置的新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并应用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专门人才,具有典型的“应用型”特征。本文以地方高校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 “应用型专业”的转变。

1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起:“7+3+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宽口径+应用型+方向分流+有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目标。即,以校内基础理论教学夯实专业理论与知识结构,校外多模式实训锻造专业技能,高年级按专业方向分流,以专业技能培养(实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

即,第1~2学期重点完成大学通识课、科学基础素质教育和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地理科学导论、可持续发展概论、环境科学、有机化学、工程数学)的教学;第3~4学期重点完成专业理论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课程群(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环境化学、人文地理学、资源科学概论、测量与制图、3S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的教学,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第5~7学期重点完成专业方向分流课程群,环境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包括生态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法学、环境地理学、环境规划、环境工程、清洁生产、生态修复等,土地整理与规划方向主要包括,综合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水文与水资源、经济地理学、土地保护学、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3”指,第1、2、3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通过校企、校地合作等多种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开展专业技能、方法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第1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以资源环境调查分析社会实践课为主,第2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重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自然地理学实习、3S技术实习、环境监测见习等课程,第3学年暑期小学期教学单元重点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按专业分流方向,环境评价与管理方向主要开展环境评价与管理实训课程,土地整理与规划方向主要开展土地管理与规划实训课程;0.5年指第8学期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要求根据企事业合作单位指定的专业方向,在老师或者专业机构或者企业内部强化提高某一方面的专长。

2 专业教育模式创新

组建阶梯式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耦合型课程群,进行分阶段教学,搭建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架构,改革专业能力培养方式,专业课理论课程教学同时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实训,采取学校教学与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相结合、“双师”教学与导师制相结合等方式,确保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确保实践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强化性,确保基本学科方法、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渐进提高,确保专业理论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得到强化与升华,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该模式中是采取的阶梯式耦合型培养模式,关键点在于, 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教育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该模式在传统分层次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革,主要创新点在于一下几方面。

(1)通过耦合进阶式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教育与专业方法技能训练结合,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受到专业方法和技能的训练。(2)实行导师制,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学业规划及其实施,学生参与到导师相关科研课题中,促推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3)将课堂教育与校企(地)合作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提高,促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4)采取“双师”教学模式,专业老师主讲专业课,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工程师、一线管理者进课堂讲授部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5)压缩节约出半年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基于前期培养的基础上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培养特长,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3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整合课程实验、专业技术方法、实习实训,将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企(地)教学相结合,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与专业方向分流实践教学相结合,确保能因材施教,充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个人专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对自然地理学、3S技术、基础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实行校内集中教学;对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生产实践性强的课程,实行校外实习实训。(2)学生早进课题,选择导师进入课题组,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3)实习过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由实习课程负责老师统一安排,并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由该专业专任教师或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后,分配到本专业固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

4 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举措

4.1 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

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完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突出“宽口径+应用型+方向分流+有专长”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构建并完善专业有特色,形成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训练有素、个人专长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等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三是强化素质培养,构建并完善成人与成才教育有机结合的素质拓展培养体系。

4.2 结合专业人才国家基准和产业人才培养规格需求,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参照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基准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规格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既适用,又简练、精干的课程体系。(2)不断更新和调整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适度基础、重应用和能力。(3)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减少学科性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内容。(4)围绕强化实践这一中心,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融入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5)教学方法上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创造性。

4.3 以专业方法技能训练为核心,调动多种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7+1+3”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加大校内专业基础实验内容,加强校内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用人单位的实际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建设、发展校企(地)实习实训基地,多平台综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育才企业用才的有效对接。

4.4 加强、拓展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按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校内补强、借力校外优秀专业人才,搭建有效的教师队伍。该专业将在现有教学队伍的基础上,借助学校加大专业骨干教师和优秀人才引进力度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在未来5年内,争取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数保持一定规模增长,教师队伍的科研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引进和鼓励年轻教师(特别是无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上一篇: 环境科技论文 下一篇: 家长家庭教育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