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2:50: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能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资助形式的多样化、知识竞争的激烈化使得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经济困难生。读书改变个人与家庭命运是他们的愿望,更是他们的使命。沉重的经济压力培育了经济困难生特殊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他们大多拥有较高的自力更生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但与此同时,经济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得这个特殊的群体在自我培养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他们专注于自己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通用技能的培养与发展,这些缺陷正是现代社会对潜在就业人才全面发展需求的最大对抗。贫困大学生自我培养与社会需求全面发展上的错位使得他们没能练就今后踏入社会同等的竞争能力。
BTEC机构明确规定的通用技能共有7项,本研究结调研学校贫困生的特点和研究的可行性,挑选了其中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具体内容见下。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杭州某综合类大学中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学生200人,涉及文、理、工各科。测验后剔除回答不完整、不合格者,有效问卷共记184份,回收率92%。其分布情况如下表1。
(二)施测方式与数据处理
在大量阅读经济困难生发展的文章和访问学校心理咨询老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更清楚地认识你自己》,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资料,问卷不记名。调查人员在该大学基础部图书馆中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数据统计采用Excel处理,部分运用应用统计公式计算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自立意识
经济困难生由于家庭经济困窘的原因,具备特别明显的自立意识,尤其是强烈的经济独立意识,也练就了较好的生活独立能力。调查中我们发现28%的经济困难生的生活费来源不再是父母,远远高于该校的9.18%的总体水平,这个比例在非经济困难生中间就只有2.22%了;54.08%的经济困难生会通过做家教或兼职赚取一定的生活费,而只有29.67%的非经济困难生会这样做(具体见下两图)。
强烈的自立意识使得经济困难生更早地接触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生存能力,一定程度上具备较强的受挫能力,这些也正是经济困难生在现代社会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经济困难生的这些特点和客观存在的经济势力和个性特点使得该群体在通用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上存在较大的缺陷,经济困难生在全面发展上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在就业方面缺少竞争力。
(二)管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管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是BTEC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7种能力之一,对于个体而言,适应了新环境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管理和发展,换言之,适应新环境是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的第一步。适应能力强表现为个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新处的环境和个人职责,能与新同事和睦相处融入新团队中,但是经济困难生往往在适应大学生活上就要比其他学生慢。我们此次研究在问卷中涉及了对被试该能力的调查,其中最典型的是问题19。问题内容及调查结果具体见下:
问卷调查显示,经济困难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适应期普遍比非经济困难生长。经济困难生中,适应期要在一个月以上的,占了50.98%,比非经济困难生有相同适应期的群体高出13.5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本研究人员专门走访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相关老师。该老师告诉研究人员,由于部分经济困难生心理上自卑、敏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后,不敢大胆地调整自己来适应新环境,表现为自我封闭,这不利于该群体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其它几项通用技能的学习和接受。
(三)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是现代社会识别雇员的一大要素,现代社会不再像原来那样看好“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他们欣赏的是能够善于与领导、同事和客户沟通的员工。如果不懂得或不善于沟通技巧,不但是为当前所在企业单位扩展业务和提升市场占有率,而且还是为个人构建多元化的人际网络,为自身的全面和远程发展积累巨大的无形资产。BTEC把人际交往能力又分为交往和联系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能力。
然而经济困难生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显得相当薄弱,众多心理方面的研究报告指出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压力、学校生活拮据等出现自卑、愤懑等心理状态,进而表现为人际交往时的退缩与回避。这也是当在其他问题上经济困难生与非经济困难生的界线在慢慢淡化时,其退缩与回避现象却日益明显的原因。
问卷的第13题调查了被试者社交能力的自我评估情况,结果显示,经济困难生中16.32%自我评价是较薄弱和薄弱,大多数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是“一般般”。具体见下图:
问卷23题则对被试者认为自己在哪一方面最薄弱最需要改善作了相应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经济困难生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最薄弱,也最需要改善。具体见下图:
从这两个问题中,我们可以这样初步推断:在通用技能里经济困难生认为自己最薄弱的应该就是人际交往能力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迫切在这方面需要加强,但是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的麻烦与困惑。有部分经济困难生在和别人的交流过程中会一直回避家庭的经济情况(具体情况见下图),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到,部分经济困难生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胆小退缩,这些同学似乎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困窘生活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同样道理,经济困难生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当非经济困难生毫无顾及地参加班级活动时,经济困难生却在考虑这次的班级活动费用在不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有部分经济困难生一直是因为费用问题不参加班级活动(具体情况见下图)。这对经济困难生的通用技能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走访了该校资助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主管老师认为经济困难生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欠缺,这个问题在全校经济困难生群体中反应较为突出。而BTEC则把人际交往能力看做通用技能中的首要技能。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提高经济困难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四、对策
(一)构建自我发展的新模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经济困难生要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就要重视通用技能的培养。综合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优秀经济困难生访谈、同学意见征集等多种调查方式,我们构想出了经济困难生全面发展的一套新模式,主要是结合了通用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该模式以通用技能为指导方向,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为核心,从经济困难生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业培养过程,是经济困难生刚入大学时应该明确的路线。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营
英国BTEC机构开设了BTEC课程,该课程将传统的学术知识和现实工作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开发完美的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小组也设想可以开设类似的课程可以集中地提升经济困难生的通用技能,尤其是社交能力,更要引导经济困难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开设训练营的理念:通过集中一段时间的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步骤性的对经济困难生的训练,破除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顾虑,使得他们意识到通用技能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地制定自我发展的步骤。
训练营实施具体计划:以自愿的方式征集一定名额的经济困难生,分阶段按步骤地实施,训练内容为各类游戏(如相识接龙、无家可归、盲行、解十字节、动力火车等)。
实施效果:我们项目小组成员通过采访参加了训练营的部分同学参加该类活动后的感受,他们表示这样轻松愉快的开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适应新团体的恐惧与陌生感,在人际交往上渐渐地主动起来。与此同时,他们在与不同专业的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特征,认识到具备通用技能的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推广渠道:辅导员推广模式、班干部推广模式、学长组推广模式、外设奖助学金团队主管推广模式等。
五、总结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掌握通用技能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虽然现在的经济困难生的“困难生”烙印越来越淡,但是由于先前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在通用技能的培养上还是存在较大缺陷,在培养和发展上要区别于非经济困难生。本研究对此作了初步浅显地探讨,希望我们所提出的培养方式能为学校经济困难生教育,尤其是新生当中的经济困难生教育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赵艳辉. 浅析高职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A],辽宁高职学报,2005,(6):37-38
[2] 李兴志.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模式,谈BTEC教学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99—02
社会技能是指“儿童青少年在一定情境中所表现出的预示其重要社会后果的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其中有意义的行为是指老师、父母等认为合理的、重要的行为,这些行为将预示着个体的重要社会性后果,“重要的社会后果”则是指教师、父母等认为适应性的、重要的后果,例如同伴的友谊与接纳,父母与教师的接纳、学校适应等等。
从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要求,以及我国当前的家庭和社会变化、儿童社会技能的现状来看,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社会技能在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儿童社会技能水平有助于儿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行为相关技能
大多数儿童社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工作主要是针对社会技能的行为方面展开的,由于教育对象的年龄不同,社会技能培养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研究者认为,应该在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这是由于儿童的社会技能问题与其学校适应不良、同伴拒绝和提后的行为不良等密切相连,幼儿的和谐的社会能力能够显著地预测其小学阶段的学业成就。随着幼儿园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逐渐增多,社会交往的复杂性也随之提高。日益复杂、频繁的社会交往要求儿童学会一些社会技能,例如可以把自己的注意指向要求的活动,遵从老师的多种要求,能够在多种认知任务和情境中与同伴合作,成功地处理同伴的冲突,加入同伴的游戏。戈特曼的研究发现,幼儿的这些社会技能可以预测其交友能力。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研究发现,通过社会技能的指导和训练,4~5岁的幼儿不仅能学会识别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还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到所学的社会技能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
麦金尼斯和戈尔斯坦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包括积极的教师关注、同伴接纳和促进儿童个人满意度等密切相关的亲社会行为,也包括替代适应不良行为的社会行为。幼儿社会技能培养基本可以分为六类:初步的社会技能、幼儿园相关技能、交友技能、情绪应对技能、攻击替代技能、压力应对技能。
初步社会技能是幼儿学习其他社会技能的基础,主要包括:倾听、勇敢地说、好好说、自我奖赏、说“谢谢”、忽视那些欺负自己的人、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园相关技能是促进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一些社会技能:能够按要求做、提问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尝试做;交友能力是促进幼儿与同伴积极的社会互动的行为技能:打招呼、分享、从表情理解别人的想法、请别人玩、做游戏;情绪应对技能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分辨别人的情绪,知道被忽视时的体验;攻击代替技能主要是指儿童能够用亲社会的建设性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技能;压力应对技能主要是指儿童有效地应对经常遇到的压力性情境的技能。
二、认知与情绪相关的技能
随着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技能的认知和情绪成分越来越受到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所以,社会技能的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逐渐被纳入到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之中。
(一)认知相关的技能
道奇提出的社会信息加工的理论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认知社会技能的研究中。该理论模型认为,儿童在面临某一个社会线索到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的整个信息加工包括输入信息译码、解释、做出行为或情绪反应、评价、执行五步骤的反应。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行为问题,如退缩行为、攻击行为等与其认知方面的缺陷有密切的关系。提高儿童的认知技能将会成为儿童社会技能的重要内容。
(二)情绪相关技能
情绪发展是儿童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问题是导致儿童社会技能缺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如羞怯、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问题会干扰儿童社会技能的学习和表现。所以,情绪相关的技能在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研究发现,在培养儿童的情绪相关的技能时,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
1.自我认识、自我认同和自尊
要是想与周围的人进行顺利的社会交往,儿童必须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保持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自尊。能够现实、客观地认识自己,能辨认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辨认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接受并建设性地处理消极经历,例如失败、被他人拒绝等。
2.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儿童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面部、声音和身体活动等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了解自己与不同的外部事件想联系的情绪情感;用言语标识并向他人描述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情绪情感;懂得情绪表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自己的情绪情感;懂得情绪表达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包括自己的情绪情感与人际事件间的关系;根据情境要求改变情绪表达。
3.认识他人的情绪情感
认识他人情绪情感的技能,从他人的言语交流中推断其情绪,如他人说话的声调、用词等;从他人的非言语行为中推断其情绪,如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根据社会知识推断他人的情绪,如在一些具体情境中人的一般情绪情感;敏感地察觉到他人表现出的不同于自己的情绪。
4.认识到情绪表达的复杂性
人的情绪多种多样,而且也会随着时间、情境和心理活动的不同而改变,这需要儿童能够认识到人的情绪表达的复杂性。与此相联系的技能主要有:认识到情绪会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认识到情绪会因一个人的想法与活动不同而改变。
5.移情
移情是指儿童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移情在儿童建立和维持友谊、处理人际关系冲突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年幼的儿童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现为移情能力高的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也较高。费斯贝奇认为,移情包括两种认知成分和一种情绪成分,它们构成了移情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辨别、命名他人情绪的能力,指儿童能够利用有关信息标识和辨别他人情绪的能力;观点采择或角色采择能力,指儿童能够认识到他人可能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并且能够站到他人立场从他人的观点看问题;情绪反应性,指儿童能够体验并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
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内容是社会技能培养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般认为,社会技能的相关行为技能、认知技能和情绪技能是社会技能培养内容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确定要培养儿童的哪些社会技能时,研究人员或老师还要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社会技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技能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在落后地区,美术课一直沿袭传统教法,即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制最简单图案,然后让学生依样照描,或者让学生在书本中的图画上,描摹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更谈不上技术的掌握,又何谈技能的培养?即使老师耐心地讲解方法、步骤、层次、等等,学生也如听天书。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变室内教学为室外教学”。经过实践,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1.集体和个别教学得到有机结合
在室外授课时,老师先强调重点,然后分组训练,再补充讲解。教师作示范绘画时,学生围在周围,可以随时变换位置观看老师的作画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楚。另外,在学生练习的具体过程中,个别学生如果还有难处,老师可以单独辅导,丝毫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这样,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就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2.形式活泼、气氛活跃
学校教学,长期以来,已形成固定的室内训练模式。殊不知,教室有时却是囚禁学生心灵的监狱,完全没有轻松、自由可言。这时就应充分利用美术课,活跃气氛。室外教学,学生身心可以得到了很大的解脱,心情舒畅,谈笑风生。于是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练得自如。
3.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美育仍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这一时代主题曲,学生在大自然中会得到身临其境的体会。师生完全融汇在大自然中,平时课堂上讲授的环保知识,会得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真正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增强美术课的效果
美术课,是技术性较强的实践课,也是美育课、智力开发课。在美术课上,废旧物品的合理利用,可以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动力手能力。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我要求同学们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成各种装饰工艺品。对此,我先制作样品展示给学生观看。几分钟后,同学们就从学校周围找来许多废旧物品。经过同学们共同协作,大胆想像,同学们的优秀作品便展现眼前。对此,我只作了一些方法上的指导,然后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盛开的腊梅花;有活灵活现的菩萨像;还有展翅飞翔的雄鹰,……等等。经过这次实践创作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制作技能得到了磨炼,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废旧物品的合理利用,增强了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三、多渠道参观,丰富学生生活,提高技能水平
当我们看到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时,都有一种感慨,更会产生一种冲动,我也要争取赶上或者超过他。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为学生创造机会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努力创造学校的艺术氛围
农村学校,学生生活的圈子小,谈不上与外界的联系,更难接触到外界的新鲜事物。这样的教学环境,无疑给美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我利用师生书画展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从鉴别中找出差距,全面地理解美术的内涵,从而掌握美术知识,增强技能。经过观看、对照、思考,最终达到了提高美术水平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37―01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对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必备技能、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偏重教育的职业教育。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都是需要踏上工作岗位能够直接进行技术操作和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工作人员,跟高中培养的学生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加偏重于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培养。
2中等职业教育电算会计课程的特点
电算会计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其主要特点:(1)综合性强。电算会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与了解。(2)更新速度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上海,经济类的相关法规及细则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电算化会计等相关课程都要高度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培养真正有用,与社会接轨的学生。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要跟随时展,及时进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增加新的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紧跟时代需求。(3)专业实践性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际操作能力要强,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尽快上手,培养真正有用的操作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时更新教学软件,来匹配上课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授课内容提高学生对技能的高效掌握。
3电算会计技能培养的方法
3.1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必须先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否则教学实践会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脱节。首先,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的时候,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事先进行习题的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发生操作问题,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其次,通过与社会的融通,对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适当安排调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然后,电算化专业教师要要定期接受电算化软件公司的提供的相关培训,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把最新的政策、技术教授给学生。
3.2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电算会计虽然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教师在教授过程也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具体点,就是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练习题后,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理论的讲解,让学生真正明白应该如何操作的理论规范,进而加深学生对实务操作题的高效率的掌握。
3.3建设专业模拟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建造会计实训室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以及专业科室应该借鉴公司会计部门的设置进行建造,可以进行模拟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安排学生担任公司会计部门的会计的会计人员,进行场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专业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可以花较多资源在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上,也为学生日后进入企业实习奠定一个基础,让学生真正进行会计专业的模拟实习学习。
3.4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多功能的黑板、自动化的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利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让教学过程更为流畅,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得了解授课内容,对知识要点进行更好地吸收学习。教学设备的多样性,也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添砖加瓦,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开展。
会计作为企业乃至世界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发展也是日益强大。但同时随着会计的高度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是日益增强,所以中等职业院校对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应该符合时展,从而加强对电算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尤为重要。电算会计的实践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在不断加强电算会计教学实践质量的基础上,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贺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于实施[J].会计之友,2010,(03).
[2]吕文涛.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4).
参观能工巧匠的种种表演,激发操作的兴趣。同一种操作技能,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一些能工巧匠经过自己的锻炼会使其某种技能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有时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家长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参观他们的表演,从中可欣赏到他们高超的操作技巧,也会激发孩子练习某种操作技能的兴趣。
支持孩子的小制作活动。在某种事物的启发下,有时孩子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工具、玩具等。家长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孩子制作下去,可以给他们当当顾问,给他们找找材料,做做示范,使其动脑动手制作成功。这样,孩子就逐渐发展了动手的能力,逐渐掌握了操作的技能。
引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家务劳动、体育锻炼、游戏、画画、手工制作等。劳动会促使人研究和练习操作技能。因为掌握了操作技能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成果的品质。许多人往往是在劳动任务的压力下逐渐练就一手操作技能的。当孩子喜欢参加某种劳动的时候,家长可给他们讲讲劳动的方法和要求,并给他们制定劳动时间和数量,鼓励他们努力掌握操作的技能以提高劳动效率。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让孩子独立地处理。
二、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职成司通过各类全国性、全省性职业技能大赛大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职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引领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需求还存在差距。那么,高职会计专业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是否还存在问题呢?1.与职业岗位联系不够密切。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时,只强调了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学生掌握某项职业技能后不知道适用于哪个实际工作岗位。例如,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收银员才需要点钞,实际上,银行柜面及企业出纳都需要具备点钞及鉴别假钞的技能。2.培训过程往往采取集训形式,学习缺乏系统性。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时,往往强调技能速成,常采用整周训练的集中训练方式。短时间内学生临时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但时间一长就生疏了,难以适应就业后的岗位工作。3.评价标准没有结合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或要求。各高职院校在确定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方案时,往往都会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沟通,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等。但在评价或考核职业技能时往往由教师说了算,忽视了企业岗位对该技能的要求。4.师资力量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能教师“缺位”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技能水平达不到教学示范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专家、企业能手走进课堂,甚至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但企业教师在教学时间上或教学水平上又无法得到保障。除了基本的会计职业技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待加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急剧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如果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仍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1.学生基础差,兴趣低。计算机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恰恰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
2.课程与就业脱节。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课程开设不合理,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应用软件没有学到,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
二、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的内容和分类如下:
1.基础技能模块。该模块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主要分为两个小模块:(1)计算机基础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2)办公自动化模块:中心课程为Office 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2.专业技能模块。在第二、三学年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多个小专业。主要可以分为:(1)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2)网络技术模块:中心课程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3)广告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平面设计、Photoshop。(4)动画设计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FLASH、3DMAX。(5)影视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Adobe Premiere、Maya。(6)程序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VB 程序设计、C 语言、ASP 程序设计等。
三、选用合适教材,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材的选用,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选用计算机教材时,要尽量选用注重实践、有较多实例的教材,老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
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
1.演示过程,讲练结合。这是计算机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入门阶段使用此方法。多数学校机房都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这样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锁定学生机,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可以开放学生机。但是这种方法用多了,学生会觉得枯燥,也不易培养学生创造力。
2.案例引导,任务分解。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讲解FLASH 遮罩动画时,以制作“旋转的地球”动画为案例,把该动画分解成制作背景、制作地球、制作移动的地图、制作地球的旋转效果、添加音乐这五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使得原本对学生来说很复杂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变得简单,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疑自学,设错分析。直接经验的学习,其经历往往是不可以代替的。计算机学习中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常需要让学生先进行自学摸索,待出现问题后,再引导解决,获得真知。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敢于放手,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学。老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使用程序中的帮助、利用网络自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在原先的基础上练习,待练习中学生出现问题,发生错误,提出疑问时,老师才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或学习新的内容。例如在学习C 语言程序设计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程序,且上机测试程序,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这样要比老师直接修改学生的程序效果要好,学生更能加深印象。
高中地理教学应顺应新课标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有两应两不应的要求:1.受教育者不应死背大量知识内容,而应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 应用能力。2.受教育者不应被要求什么都知道,而应知道如何寻求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指导学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地理技能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地理技能的性质,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智力技能是头脑中对事物比较、分析、综合等智力活动方式,其活动是借助于头脑内部的语言来实现的,如在阅读地图过程中,头脑对地图上的图例、等值线等均通过语言的形式赋于意义,从而开展认识活动。
一、地理技能的主要构成
地理技能大多属于智力技能,具体表现为:
1.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
2.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技能。
学习区域特征常需要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作出正确评价的技能。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自然和自然资源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地理学科经常涉及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地理技能的个性差异
地理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学习地理效率较高,而有些则相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学习地理技能存在着个性差异,具体表现为:
1.解决问题熟练程度的差异。例如,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各种地形:有些学生能很快判断出山脊或山谷,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花费很多时间才能作出判断。他们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再作此垂线,……最后才能作出判断。或者有些学生是先判断出该大地形是山地还是盆地,然后才能作出判断……可见,前一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他们能够“跳跃”过某些步骤而直接找出答案。而后两种学生只会按教师讲的步骤去做,而缺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2.解决问题准确、全面程度的差异。例如,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有些学生把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整理,纳入头脑中已形成的“框架”之内,答题时一般比较准确、全面。而另一些学生则花费较多时间背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他们不善于发现某些知识的共同特征,结果回答问题时时常错答或漏答。
三、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学生地理技能的学习是学生按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练习的过程。其实,这样认识尚不够全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还经常相对独立地探索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按此进行练习,从而对技能形成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下述两个方面:
1.学生自己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被以后的学习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2.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学习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此方法,但实际上,此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
例如,有学生认为凡是在分层设色图上,绿色代表平原。实际上某些盆地在分层设色图上也呈绿色。可见,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可能起到促进学习的良好作用,也可能起到形成错误判断的不良作用。 这应引起地理教师的重视。
四、地理技能的教学
根据不少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地理技能的教学应着重注意下述问题:
1.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善于发现难点,突破难点。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技能,一般涉及若干步骤,其中某一步骤可能是整个技能学习的难点。
组织形式多样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活动,有利于发现和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计算机技能竞赛等课外活动,不断引进新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让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充分与目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利于学生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促进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一批热爱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技能竞赛团队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明显地高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之后,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能力。而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本质就是通过目前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各种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加以解决。由于计算机技能竞赛所要求的知识高于现有计算机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课外活动自主地完成对竞赛考纲所要求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这种课外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学生不仅要在一年内掌握全部计算机网络课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按照竞赛大纲的要求适当地拓宽知识,学习目前最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放弃许多课余时间去完成大量的竞赛作业,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艰苦而漫长的备战竞赛过程中,那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会脱颖而出。计算机技能竞赛不仅仅是知识、智力、体能的比赛,更是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的较量。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素质、能力素质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计算机技能竞赛由于其富有挑战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竞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面对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懈地研究、思考,才有可能攻克难题,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竞赛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些具有顽强意志与坚韧不拔毅力的学生。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同学往往组成一个竞赛小组进行课外学习交流,由于小组内的成员对计算机技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小组中交流、合作、研讨氛围浓厚。由于竞赛试题需要同组的队员分工合作完成,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队员之间经常会相互切磋、相互探讨,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计算机技能竞赛不是一个队员的竞赛,而是一个团队的竞赛,同学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与队友搭档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种跨越私心的友谊。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是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处理,技能竞赛的题目都是由实际问题产生的,有明确的需求分析,竞赛中只看做出的测试结果是否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完成竞赛试题要根据自己所掌握专业知识去选择合适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解决问题。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学生想要解决一个计算机技能竞赛中的问题,必须要深刻地了解问题背景,查阅大量的专业技术资料,甚至要做实际调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计算机技能竞赛对中学生好胜心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是不现实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竞争。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技能竞赛意义的认识,端正竞赛的态度,强调学习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竞赛本身的目的就是要超越他人或超越自己,因此,它对学生好胜心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扩展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并完善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对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周全厚.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思考.攀登,2007(04)
自2010年以来,湖南省开始在职业院校实施学生专业技能抽考。笔者所在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力度,2010年,数控专业参加全省专业技能抽考,在全省参赛的31所职院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1年,物流专业在技能抽考中又取得了全省排名第一的好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充分证明我院以技能抽考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培养质量上成效显著,这也是我院探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途径上的一个新的突破。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专业技能抽考是切实推进我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价机制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试金石”,直接关系到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院把这一项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考出好成绩,学院领导深入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团队,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千方百计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抽考提供最大的支持。在财力、物力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花巨资新建了物流实训室,重装了数控中心,添置了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刀具、量具等实训器材,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了有力保障。接到抽考任务后,院领导召集各部门分别在全院、二级学院及各专业教研室召开动员会,认真制定抽考方案,分析考核内容,分解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并针对不同专业的考核模块,结合老师的专业特长,进行了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
二、抽考导向,强化技能
专业技能抽考是展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最好的平台,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有点夸张,但专业技能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通过突击训练就能奏效的,更需要注重平时的实践和培养。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始终把技能考核内容纳入日常教学中,各专业教学团队在深刻解读和领悟了专业技能抽考的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考核模块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动手能力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省厅要求,在学生离校实习前,认真组织,做好集中培训工作,严格按照考核要求,分项目、分模块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就确保了培训时间充裕,培训效果显著。
三、校企合作,大师指导
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我们全方位寻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发挥行业组织最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内在运作规律、人才需求的优势,使其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拓展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如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教室,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等。如物流专业,我们加强了与某商业中心的合作,聘请经验丰富的资深高级物流师为学生授课,传授专业技能,派学生到大型物流中心顶岗实习;数控专业,我们加强了与某机械集团的合作,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
四、引进标准,改进教学
技能抽考在检验我校技能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引导和改进了我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改革工作。技能考核内容全部脱胎于生产实际,来自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这让我们看到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需要之间的差距,考核标准坚持科学适用、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举、基础与创新兼顾的原则,也对我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和课程模式的更新上有所促进。而抽考中一些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运用,也成为引领我校办学的风向标,为我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两年来,我们以“技能抽考”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上成效显著,下面谈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狠抓专业技能抽考,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技能考核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技能抽考也完全融入到我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就业综合能力。我院已连续三年在全省“挑战杯”竞赛中夺得金奖,取得了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对全国很多本科院校来说也是不常见的。在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1项和全国优秀组织奖,作品《防长流水自关断自动控制阀》还应邀参展湖南省2011科技活动周并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2011年12月5日,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上,我院学子的作品分获大赛作品一等奖和三等奖,学院荣获全省优秀组织奖,得到了省委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二,通过狠抓专业技能抽考,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技能抽考这个平台,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力地促进了校企深度融合,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如商学院与云南白药集团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寿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湖南新龙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专任教师下企业进行指导和学习,并了解企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从而反馈到教学教育中进行调整和改进。如专任老师与某大型商业中心合作开发《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材,把岗位实践中可能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引进课堂,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
第三,通过狠抓专业技能抽考,有力地推动了“两个转变”。通过技能抽考,有力推动我院学生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型;我院发挥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积极主动与本地园区企业联姻,将课堂搬进工厂,将学生融入车间,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学校与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并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毕业后到本地企业就业,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