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0 10:08: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素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素养论文

篇(1)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赶上信息时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3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1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对学习信息技术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2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负责对在校师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支撑环境。

3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篇(2)

二、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学生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具备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关键就在于对信息的吸收、选择能力以及信息敏感度。学生往往仅仅将上网视为一种娱乐消遣行为,没有将互联网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很少利用互联网来促进自身的信息技术学习。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课中,就对如何确定信息要求和来源,如何对信息进行采集和保存进行了详细的讲授,除了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之外,教师更要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起来。要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贯穿到技术教学中来,经常为学生介绍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的网站。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与其他科目的教师积极沟通与交流,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信息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学科问题。

篇(3)

1.2内容上,大部分图书馆读者教育内容陈旧单一,难以适应新的标准要求信息环境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不同,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也不同。面对新的信息环境,英国SCONUL(SocietyofCollege,NationalandUniversityLibraries,国立和大学图书馆协会)2011年4月了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识别、审视、规划、搜集、评估、管理、。新标准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与网络学术环境相关的内容,如要会区分不同信息源、数据源之间质量、准确度、可信度、相关性、偏重等方面的差异,懂得控制检索的规模,能够高效地浏览网页、利用RSS开展课题跟踪,会使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知识管理和共享以及网络环境的风险防范等。新标准较之前纳入了更多与学术技能相关的内容,更注重对整个科研过程的体现,强调信息获取、管理、利用、传播等一系列能力的集中运用[1]。但目前大部分图书馆读者培训内容还是以馆藏资源的利用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为主,缺乏对读者新需求、新内容的挖掘,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新的学术生态环境的需要。

2机遇和空间

2.1宏观机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21世纪是信息社会,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这表明,信息素养是融入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潜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视,2002年第一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会上形成共识,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目标的核心之一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2]。在2012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三届四次工作会议上,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组长薛芳渝进一步指出,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功能,直接参与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些宏观因素保证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2.2微观空间: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有待激发和提高图书馆读者培训课堂的普遍情况是:本科生的参与程度低,参与人数远远少于研究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生不像研究生那样有较急迫的科研需求,他们除了大四写毕业论文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硬性的科研任务。这一现象在网络环境下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许多本科生对图书馆的认识是:借书、还书、上自习,他们不知道图书馆还有可供他们专业学习利用的电子资源。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天上网,经常使用百度、Google,但却不知道什么是数据库、有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利用了。即使是研究生,在网络条件下也很容易偏离自己的学习方向,把时间浪费在聊天、娱乐、看新闻甚至玩游戏上面。许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来是想学习的,结果在网上东点西点,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就这样浪费过去了。网络发展了,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却并没有自动提高,依然需要相关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意识。虽然现在的读者对计算机和网络很熟悉,经常使用百度、Google,但并不代表他们的信息素养技能就很高。王以君等在2011年对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者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网上信息熟练程度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基本(初级)检索,没有达到熟练使用的水平。在使用搜索引擎“高级检索”查询网上信息的熟练程度上,武汉大学大部分本科生、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用户都未能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信息需求的表达不准确和信息检索语言知识的不足。这些用户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检索”,不知道如何利用布尔逻辑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利用“二次检索”筛选检索结果[3]。国外NguyenHongSinh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也表明,大多数用户在检索数据库方面不熟练[4]。2013年,国内又有学者对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做了实证分析,结论是50%本科学生对信息源的识别、检索词的选择、检索工具的取舍、高级检索策略的构建以及检索结果的评价都存在困难[5]。而据笔者在对学校读者培训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即使是对电子资源利用较多的研究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和了解也十分匮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利用过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别的数据库,特别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外文数据库了解甚少。这些都说明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技能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工作仍然大有空间。

3对策

3.1改变观念,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目前,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价主要还是囿于传统课堂,如开展了多少场培训、来了多少读者等。但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并不一定非要到图书馆培训室才能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的行为模式与学习习惯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改变,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泛在的信息环境突破物理空间障碍,不受固定时间限制,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让读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很方便地接收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要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首要是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即将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资源提供在网上供读者自行学习与浏览。除了可以将馆内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读者培训讲座的相关课件放到图书馆网页上,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对网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利用。目前,网上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很多,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已经过时的信息,图书馆员可以从专业的视角,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及再创造,提供系统、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资料,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图书馆网站上就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正确信息,而无需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中去进行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网络化除了按类进行组织外,还应该提供关键字查询功能及人性化的链接功能。对于读者想查询但资源中没有收录的问题,平台可以自动链接到图书馆的网络咨询台或者是相应的学科馆员那里。现阶段,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将部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挂到了网上,但内容还不够丰富,组织方式也只是简单地罗列,亟需在内容及平台功能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要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除了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信息素养教育专栏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博客、微信等新媒体的利用。博客内容广泛、形式灵活,是非正式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图书馆以博客的形式构建信息素养知识学习社区,对读者会更有吸引力。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微信在高校读者群中相当普及,利用微信我们可以主动把最新的信息素养方面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读者,也可以利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即时解决读者在信息查找方面碰到的问题。手机微信是一种真正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贴身媒体,读者不管在哪里,都能够通过它直接获取信息。在手机微信中渗透信息检索知识,让信息素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读者的日常生活中,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是普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

篇(4)

1.国外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教育实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一种面向Web2.0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认知能力,它同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是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知识创新的基础。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委员会曾将其定义为,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由于各国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信息素养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四部分。1987年,自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信息素养教育委员会以来,一直专注于信息素养教育模型的建设,并初步制定了的信息素养标准。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标准》被誉为高等教育界和图书馆界“最有影响力的文件之一”。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也相应地推出了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考试,分15项任务来考评学生的信息能力。为了促进本国在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及规范化,英国高校与国家图书馆学会信息素养咨询委员会(SCONUL)于1999年了《高等教育信息技能意见书》。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CAUL)在2000年的堪培拉会议上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修改,并将其作为澳大利亚的《国家信息素养标准》。2004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信息素养联合工作组将原有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进行升级,作为两国高校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两国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权威指导。

2.在校聋人全面发展的有利契机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校聋人虽然属于成年人,但是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原因,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依然接受的是传统的、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有限的专业选择也难以激发学生潜力。自媒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为聋生提供了一个多面的平台,影响着在校聋人的社会认知和思维能力。加强聋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发挥自媒体平等、生动、便捷的特点,在聋生群体中有效地将自媒体的社会娱乐功能发展为社会化媒体功能、社会学习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将聋生在自媒体中的自发行为转化为一种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聋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打下坚实基础,也为聋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好的教育场所。

二、培养在校聋人信息素养的困境

1.国家层面: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滞后

“自媒体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和全新的手段。一则,自媒体为公众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平台和路径;二则,自媒体自身的良性发展又有赖于公众意识和素养的提高。”[2]由于“重技术轻素养”观念的存在和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育模式,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与国家信息化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际是不相适应的。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比例占3.27%,仅相当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欧盟(1992年5%)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就国家而言,鲜有该领域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缺少一个权威的组织开展我国信息素养标准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各协会组织及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有待提高。

2.学校在成年聋生信息素养教育上投入的师资力量有限

在聋人的高职、高专和本科教育环节,基于聋生属于弱势群体这一认识,学校投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硬件基础设施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鲜有成年聋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统筹规划。在聋生的日常教学中只有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分类,部分经验丰富的学校还会根据成年聋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并没有开设有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的系统课程,更不会灵活地设置一些有关自媒体等虽为新生事物但和聋生个人发展有着重大关系的信息化产物的科学利用的课程。

3.成人聋生信息素养基础弱

信息素养和一个人的判断思维、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之初、中等教育阶段相应培育措施的缺失,使得成人聋生的信息素养基础较弱。在我国,自媒体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自媒体本身的诸多缺陷,如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政府监管不力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也进一步增加了聋生有效利用自媒体信息的难度。成人聋生在自媒体的应用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媒体的运用不够深入,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和利用能力较弱,道德规范性认识弱等。

三、在校聋生信息素养培育的策略分析

国外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已经从国家战略落地到高校的具体教学环节之中了。2013年6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为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成立工作组开始进行信息素养新标准的探索工作。国外高校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富有实效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和协作式学习环境。信息素养教育的网页网站也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E-Learning学习环境和问答闯关式测试方法。IL效果评估—标准化信息素养技能评估系统,加强学生对信息检索工具和智能软件的使用,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与传统的课程、多样化的讲座进行有机结合,并将信息素养教育整合进各学科的日常教学课程之中。

1.研究制定我国在校学生信息素养标准

关于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最早的倡导者是美国,之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加入到这一领域当中。在研究工作中讨论建立本国的信息素养标准是首要任务。2000年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CAUL)修改《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制定本国的《国家信息素养标准》,为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教育拉开了序幕。各国的信息化基础不同,所面对的问题也各有侧重,尤其要考虑我国属于信息化建设后发国家和近几年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的实际,均要求制定权威的信息素养标准,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标准的制定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地区和城乡差异,并且针对成年残疾人群体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标准的制定将会为各高校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前提,从而为成人聋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2.国家层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成年残疾人接受各种层次教育的数量明显增加,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配备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这有赖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在具备先进教学工具和完备师资队伍的前提下,高职、高专和本科教育阶段就应该把传统的、认为残疾人为弱势群体的观念向残疾人为人力资源潜力拥有者这一观念转变。促进实现在校成年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阶段的时代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开辟专项资金用于在校聋人信息素养培育工作,为成人聋生接受完备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保障。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严惩自媒体当中的虚假信息和有害言论制造者,规范公众的信息伦理道德,传递自媒体中的“正能量”为广大聋生在自媒体中的学习行为提供保护措施。

3.高校加强特教教师信息素养知识培训

以往的特教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学生心理辅导、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上,信息素养在传统的特教教师培训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教教师要重视在校聋生在自媒体中的行为,认清自媒体的各项社会功能,借助自媒体这一平台有效开展在校聋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加强对成年聋人教育工作者有关信息素养知识的培训,让广大特教教师充分地认识到聋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提高不单纯是技能的获得,更是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升。考虑到教师也是自媒体的应用者,所以培训可以采取灵活的体验式与传统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引起特教教师对在校聋生自媒体行为的重视。开展在校聋生自媒体行为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聋生自媒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篇(5)

1.2是开展循证护理实践的前提循证护理,就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循证护理在我国是一个新的护理发展方向。面对新的挑战与要求,护理人员应会运用身边各种资源寻找证据,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法。

2提高护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2.1护理人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信息行为的先导,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得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3]。对信息意识的培养应从学校课堂开始,由文献检索的教师讲解有关信息、文献等方面的知识,利用现实社会中围绕情报、信息发生的生动事例,强调获取情报和信息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初步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渴求和自觉性,并可由此产生对文献检索课的兴趣,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知识培训的功能

2.2.1加强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1)自建数据库,馆藏资源数字化。我院是集医疗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院图书馆是医院的文献信息中心,馆藏中外文肿瘤专科资料极具价值和特色,因此我们使用北京清大新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图书馆自动管理软件(GLIS7.0),通过套录、录入等方式自建了极具本馆特色的馆藏数据库。同时,读者可通过IE浏览器利用查询系统实现对书目数据库的访问。在查询系统上可了解图书馆概况、管理制度、借阅规则、开放时间、查看最新公告,进行馆藏书目查询等。(2)引进数据库,实现网络资源馆藏化。我院的数字图书馆,引进有清华同方的《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省科技情报所万方、维普镜像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医知网,以及大医医学搜索、中外文电子书库等网络数据资料,使医院图书馆以较小的空间存储了无限的信息。

2.2.2加强医院数字图书馆教育、培训功能。医院图书馆是医院信息文化中心,深入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开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是当前各医学图书馆探索的重要课题。(1)图书馆在完成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争取院领导的重视,完善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电子阅览培训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保障信息服务水平。(2)在护理人员新入院时就对他们开设岗前培训课,讲授如何利用图书馆,介绍馆藏特色及中外文数据库及书刊,初步树立信息意识。与护理部合作,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分批、分次,举办定期、不定期的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培训班,馆员自己制作数据库的PPT,不仅向参训人员介绍本馆引进的医学电子数据库的概况、特点、收录范围、检索途径、文献下载及处理等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训护理人员根据需要完成从查找线索、索取原始文献,到综合加工、评述、利用等的一个连续过程[4]。(3)建议医院并争取将文献信息检索课纳入护士继续教育的内容。将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与竞争上岗、评聘职务、考核晋升等挂钩,并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篇(6)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现状的调查包括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案的形式,上课使用的课件是否自己制作,能操作的教学媒体,会使用的工具软件,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五个问题。

1、在日常教学中制作教案的形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案有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通过教师使用教案的形式可以看出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情况。从调查可以看出,有57.9%的小学教师以纸质教案为主,少量使用电子教案,有30.08%的小学教师用纸质教案,说明电子教案的使用率不高。

2、上课使用的课件是否自己制作。教师日常使用的课件有自己利用编辑工具制作的,这种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这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有教师从教育信息平台下载进行加工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借鉴他人课件的优点,但是目前优质的教学课件较少。调查表明:50.6%的小学教师从网络上下载并修改,这样既融合了自己的思路,又借鉴了他人课件的优点,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3、能操作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不但会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这样的传统教学媒体,而且还会使用计算机这样的现代教学媒体。

4、会使用的工具软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90%的小学教师会使用Word,55.8%的小学教师会使用Excel,69.2%的小学教师会使用PowerPoint,说明大多数小学教师办公处理软件都应经会使用。而只有25.6%的小学教师会使用Photoshop,35.1%的小学教师会使用Flash,对于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Dreamwave和Authorware会使用的教师则更少。

5、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调查表明:对于“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个问题,只有62.7%的教师认为还可以,说明部分教师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信阳市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道德现状的调查包括对盗版软件态度、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态度、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的看法、是否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四个问题。

1、对盗版软件态度。为了节省成本,很多人会使用盗版软件,这不仅危害了别人的利益,有时候也给自己带来很多不便。对于盗版软件态度的调查,有30.3%的小学教师认为便宜经常购买,有66%的中小学教师会偶尔购买,只有3.7%的小学教师反对盗版绝不购买,说明部分小学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较弱。

2、对网上的不良信息的态度。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到处充斥着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很容易毒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调查表明:对于网上的不良信息,0.5%的小学教师经常浏览,35.6%的小学教师很少浏览,59.4%的小学教师从不浏览,说明大多数小学教师对于不良信息持抵制态度。

3、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和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的看法。调查表明: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有86.2%的小学教师认为应该严厉惩罚,有12.3%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视情况而定,有1.5%的中小学教师认为有高超技术是能人。说明大多数教师对非法截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络或在网上散发病毒的行为予以坚决抵制,但也有少数教师认识存在偏差,还有待提高认识。

4、是否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有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给学生讲述网络的利弊,告诉学生哪些是道德的、文明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信息道德观。调查分为三种情况:有55.8%的小学教师偶尔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有13.7%的小学教师表示从来不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与弊,只有30.50%的中小学教师经常向学生讲授互联网的利弊,说明大多数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欠缺。

(三)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

关于信阳市南湾地区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包括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主要方式、需要培训的内容、限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原因四个问题。

1、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这个问题是了解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情况,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结果显示:有85.8%的小学教师都参加过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只有14.2%的小学教师从没接受过培训。说明大部分小学教师都愿意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但是还有很小一部分教师表现不积极。

2、参加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主要方式。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方式有很多,如,教师讲授、小组讨论、专家讲座等,还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中小学参加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学员练习为辅,占67.6%,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的方法比较单一。

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小学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更好的实施多媒体教学或信息化教学。因此,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才能实现。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应该以“课件制作技能”为重点,占92.6%,有53.3%的小学教师认为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说明培训部门不仅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方法,还应该注意提升教师实际的课件制作能力。

二、结论

通过对信阳市南湾风景区及相关县区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教师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道德水平比较高,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渴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但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随年龄增长呈递减的趋势。关于限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原因这个问题,有74.2%的小学教师认为是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这说明硬件因素已经不是限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信息素养意识,提升信息技能。

(一)加强资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形成常态化的保障机制

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物质保障,南湾风景区小学信息化资源配置相对落后陈旧且不均衡,校园网络、多媒体机房和教室的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也亟待加强。管理区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投资,购置较为先进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均衡学校的资源配置,尽可能地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保证在现有的条件下使各种硬件、软件通畅运行,真正服务于教学。为此,学校应该注重设施的日常维护和软件投入,并积极建设资源库,以促进精品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和评价体系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有效推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多层面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内容要求;二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为此,建议学校建立各学科教师的新型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特点,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细化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并开展优质课、优秀课件及优秀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以评比促学习,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资格认证、考核等方面敦促教师提升信息素养。

篇(7)

1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能力标准

1.1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评考斯基在美国提出的,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等内容。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被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由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是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有关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的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时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员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在批判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可见,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组成;主要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力等内容。

1.2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

综合有关专家论述,信息素养一般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掌握信息的能力,即熟悉并掌握信息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信息检索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能力,何为信息,文献信息的种类有哪些,信息检索的原理是什么,检索语言的种类,等等。

第二,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及检索工具,如计算机、手机、传真机、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因特网、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等等。

第三,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检索和收集到各种信息资料,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试验、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第四,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科学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表达、存储、记忆、发送,等等。

第五,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括、综合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

第六,创造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最全面地收集信息,并观察、研究各个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信息作出新预测、新设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第七,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即正确评价信息,掌握各种信息的各自特点、运用场合以及局限性;并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八,信息免疫能力,即能自觉的抵制信息垃圾、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能从信息中看出事物的趋势、变化的模式,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九,信息道德方面的能力,即在信息领域中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信息的活动中,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如使用因特网要遵守网络方面安全法规,撰写论文要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法,等等。

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信息素养教育,狭义的定义是指信息时代以培养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等为教学宗旨的素质教育,如“文献检索教育与利用”、“因特网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教育学”、“信息法”、“中文工具书”等课程的教育;广义的定义是指和信息素养提高直接相关的所有类型的教育、培训、讲座的统称,如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外文数据库使用讲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培训”、“网络信息导航培训”,等等。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的特征。人类进入21世纪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都与对信息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能力关系密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课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是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进行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鉴别并加以创造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地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行改革时,就强调了以信息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而养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地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科教兴国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并能在竞争中取胜。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要勇于创新。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生产、传播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影响到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步伐。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时代要求和祖国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人才。

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水平,国民信息素养滞后将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才能为社会与自我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机会,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水平的重要标志。”《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在图书馆的任务中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化使传统的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信息技术为古老的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因为图书馆是各种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图书馆在网络经济中必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具有四大优势:①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着读者对信息的探寻。②充足的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能及时为读者解答疑难、专业师资队伍能承担起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③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网络化图书馆的转变、和校园网及国际互联网一起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准、全。④图书馆拥有完善的设施、良好的信息和学习环境。因此,大学图书馆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4大学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深化服务

4.1挖掘深层次的网络资源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层次地提示馆藏内容,深入到对文献所包含的各类知识单元的揭示和开发,对不同数据库的操作平面进行整合,构建合法、有效的信息交换与查询网络平台。图书馆提供卓越的数字化服务,必须开展资源的深层次挖掘,自网络资源中筛选、整理、分类后,推荐具有高品质及使用价值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编制专题资料汇编与“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同时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的服务。

4.2提供多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

篇(8)

二、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及其主要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师生的阅读总体上缺乏信息引导,信息意识不强的读者占半数以上

随着信息传播载体多样化的出现,阅读不再局限于看书读报,APP软件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可以将图书馆和学科研究的数据库转移到读者的手中。本次调查发现,高校师生的人均每天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时长在2个小时以上的占74.2%。但是从阅读的内容的调查来看,上网只是为了随意看看找点乐子、和他人进行互动的人数占总数的53.5%,为了阅读小说和一些科普性文章的人数占22.8%,有目的性地读自己想读的专业书籍和论文的占总数的11.6%,且这部分人中高校教师的比例高达69.6%。近七成大学生反映,没什么人专门告诉自己到哪里去读什么、怎么读,而近六成的教师反映,不善于使用一些移动终端的数据库。说明高校师生的阅读质量普遍不高,随意性比较大,不知道需要什么信息,也不懂如何在移动终端寻找需要的信息;教师的阅读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但是缺乏专业性的引导。

(二)高校师生在信息知识上的差异与学历水平成正比例,但是在新媒体使用知识上差异不大

从一些专家研究的结果来看,信息知识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文化素养、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源知识等。在调查中,我们用新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相关软件的使用技术来代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用学历代表文化素养,用对信息关键词的概况能力代表信息基本知识,用对数据库的了解情况来代表专业信息源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能比较容易地说出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术语的调查对象的排序是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总体而言,与学历和成正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同样体现在专业信息源知识的获取上,在调查的访谈中发现,英语水平对调查对象对数据库的使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新媒体技术,尤其是移动终端技术是在最近几年兴起的新生事物,所以在新媒体的使用知识方面高校师生处于较为相同的水平面上,具体体现就是,一些图书馆开发的APP移动服务终端,只有近半数的人曾经安装到手机上,其中又有近6成的人最后又卸载了这个程序,原因就是不懂得怎么使用。

(三)教师的信息技能要强于学生,但是学生的信息分享和传播的愿望与行为均强于教师

信息技能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享等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个人充分利用全球信息资源来提高自己,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调查显示,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师生获取学术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近七成的调查对象喜欢在网上查找所需资料,如果没有互联网,则同样比例的人会选择去图书馆。布尔逻辑和一些特殊的搜索技术是为获取焦点信息而建构的搜索策略,但是懂得这种策略且使用过这种策略的调查对象的比例却不很高,总体呈学历从高到底的递减规律。

三、提升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策略建议

国内不少研究均将高校图书馆视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责任者,然而,仅靠图书馆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还不够,还应从多方面入手,寻找适切的提升信息素养水平的办法,针对前述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三个主要策略路径。

(一)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加强对信息意识的引导

所谓学科馆员制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模式。目前在传统图书馆时期,这种制度在高校中还不是很普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时面临的迷惑和困境会越来越多,信息意识需要得到良好的发掘和引导。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学科馆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教师或者研究生,因为他们有科研的需要,而在新媒体时代,建立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服务对象的学科馆员队伍显得尤为紧迫。从前文的调查结果可知,这两个学历层次的读者在庞杂的信息面前更容易失去方向,亟需正确的引导。所谓健全学科馆员制,就是对学科馆员岗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大,每个图书馆员应具备信息通晓的能力,能够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流畅地实现思维转换和鉴别评估,一句话,能为读者流畅地解决信息问题。

(二)采用Big6教学法提升信息技能水平

对信息技能的培育更主要是依靠系统的信息素养教学培训。由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提出的Big6教学法,立足于采用批判性思维解决信息问题,是一种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包括六个步骤,分别是定义任务、搜索策略、获取信息、运用资源、整合信息、评估信息。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技能不能仅限于懂得图书情报检索和计算机操作,还应具备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Big6教学法的优势就在于这六大培养步骤抓住了信息技能的核心,使大学生掌握随时解决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尤其适合大学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大学生,这个群体的读者对采用传统大课形式来抽象讲解图书检索技巧比较反感,导致图书馆开设这种课程时到课率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而采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结合Big6每个阶段的实践演示,能达到开小课的效果,达到提高信息技能水平的目的。

(三)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追赶信息技术更新换展的步伐

培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就是要培养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从web1.0到web2.0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信息获取技术的提升,更是信息观念的变化,新的观念又将促进新的使用方法的出现,进而反作用于信息技术,催生更多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在这个技术和意识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信息使用者的读者,如果仅靠在校所学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是很难处理层出不穷的信息问题的,必须掌握自我学习能力。应让学生改变“学习是学校之事,是课堂之事”的观念,树立起在课堂之外,生活实践之中无处不可学的观念。自我学习能力包括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快而容易学习新知识、准确理解、准确记忆、快速记忆、持久记忆、想象力、逻辑性、善于推理等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的培育,需要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予以特别的重视。

篇(9)

论文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动态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围绕综合数字环境,利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电脑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在训练有素的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写作指导等各方面教师的共同支持下,提供信息的获取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参考咨询服务,以培育用户的信息素养,促进用户的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1IC的核心理念

随着IC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实践的不断拓展及其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不断推陈出新,IC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对IC理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揭示了IC的本质含义。

2IC的服务内容

IC的服务内容直接体现其核心理念,所以对其服务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IC主要的服务项目包括:(1)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内容:书目查询、电子图书阅读、数据库的搜索查询、馆际互借等;(2)参考咨询服务。IC都应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帮助每个进入IC的师生解决研究上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3)学习指导服务,其中包括有远程教育课程、馆员学习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多媒体设计课程等面向学生、教师和馆员的各种指导及培训服务;(4)IC通过多方的合作。利用IC的空间与设施开设其他各类型信息服务,如写作辅导、专业教育、就业辅导等;(5)提供一个鼓励、指导以及支持不断改进的文化环境和机制,这是学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

3IC的空间设施

馆舍空间与布局是IC规划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服务区的设计要符合读者学习及研究的习惯和方式,有利于资源存取和使用,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读者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常见的IC服务区有:

(I)信息服务台:信息服务台是IC中的综合服务站点,主要为初次到信息共享空间用户提供有关IC内所有服务、功能和资源的基本信息,也提供有关图书馆、学院的一般信息,并针对用户的需要,指引用户到能满足其需要的功能区域中去。

(2)小组学习区: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小教室,用于对学生进行各种培训、共同学习、探讨课题使用。该区是促进协作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场所,可以设立电子教室、讨论室、指导读者写作与提高研究技能的指导室、帮助读者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和交流区等。

(3)个人学习区:个人学习区主要满足用户资料查询、阅读等的需要。可以设立信息资源查询区;多媒体文件设计、制作、视听的多媒体功能区;写作实验室,指导读者写作与提高研究技能。

(4)休闲区:供用户在学习、研究和创作疲惫后稍作休息,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讨论问题。休闲区的环境设计应优雅,购置舒适的桌椅,可以放置少量的报纸或休闲杂志。

(5)外语自助学习区: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外语学习非常重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看、听、说、写的特殊要求,并提供自助辅导软件、帮助读者提高外语技能。

4IC的资源体系

信息共享空间是集信息资源、各类软硬件设施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动态服务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因此,要加强电脑终端、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强调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学位论文、各类免费软件等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知识导航、跨库检索、开放链接等知识管理方式,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合作模式,确保IC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管理目标的工具。

4.1软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PC工作站、可出借的笔记本电脑、刻录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不同服务区的电脑配置可以不同,但同一服务区的电脑配置应尽量一致,尽可能多安装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界面应简洁、方便和统一。此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网络信息点和电源插座,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IC区,这样可在不增加电脑的情况下扩展IC的计算功能。

软件配置:获取电子资源必需的软件工具:各种应用软件和专业软件,比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播放、办公软件、压缩与解压缩软件、文献管理软件、扫描与图形处理、CD刻录、远程服务、在线通讯工具等通用软件,以及数学、统计、GIS等专业软件。为了方便读者,应提供界面一致、快捷方便的软件入口菜单,并提供从简洁到详细的电子版使用指南。

4.2信息资源

IC不是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简单的组合,也不是虚拟资源概念下的数字图书馆,而是综合实体空间、虚拟资源和技术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不仅可以通过学科导航和知识导航自由地存取网上资源、网络数据库以及多媒体资源,而且还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印刷型图书、资料和工具书。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必须考虑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内容丰富、自由存取、方便快捷、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非常重要。

4.2.1印刷型资源

印刷型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音像资料等,配备的图书主要是常用工具书:百科全书、字典、写作指导、电脑手册和传记等;期刊、报纸主要为休闲类,便于读者放松。

4.2.2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应重视多种形式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知识导航系统等,具体包括:各种资源库的建设、网站建设及与校园内外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的资源。

信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目标是建设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包括两部分内容:购买的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各种索引数据库及各种专业数据库等。自建的数字资源: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建立索引库;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指引库;数字化传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

与校园内外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的数字资源:图书馆要与远程教育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共同开发、建设资源。整合远程教育相关学习资源和各开放教育教学等资源及各学习软件:把教育教学中心的教学资源,分散在各教学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使图书馆用户不需要跑各有关部门就能解决相关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集教学实验、语言实验室、网络信息实验室和多媒体制作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于一体.为师生提供多媒体教育教学服务,整合其资源形成资源库。

网站建设,包括主页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栏目设计.可以设计3个模块:虚拟学习模块,上载一些学习软件、培训课程、教学课件等专业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还要包括网上合作学习社区等:服务模块,可以设置学科导航、知识导航、专题论坛、lC服务设施查询与预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窗口,由专家和图书馆员提供实时在线或电子邮件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资源块,将建设的信息资源库挂到主页上,设置检索条,实现本地资源以及外地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4.2.3人力资源

建设一个成功的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和因素,IC人员的配置及其服务能力是最终决定性因素。

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可以说,各类人员提供的服务是IC内除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以外,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包括:

参考咨询专家.负责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用户收集信息资源或提供资源线索:

在线的学科专家,通过网络以及专家导航系统平台,将用户和各个专业的学科专家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解答专业问题:

普通图书馆员或技术人员,信息共享空间需较多的工作人员支持它的正常运行,每个区都需要馆员或技术人员随时提供帮助.可以采取聘用学生雇员的方式.招聘一些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学生协助服务:

同时IC中要组建一个技术团队.他们是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发图书馆所需软件、维护IC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他们一般不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而是为需要帮助的图书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

篇(10)

二、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集技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学科,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又是很快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们更加应当注重与时俱进。除了要求学校配置普及最广泛的Win7系统外,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对于过于老旧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剔除,以最新版本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枯燥的软件学习产生的疲劳感,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可以为学生穿插一些计算机的发展史作为扩充知识,以及结合时事新闻,讲述计算机一些特殊的用途,为学生增长见识,扩展知识面,以此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效果。在这里作者举一个Powerpoint的教学例子:在对该软件进行教学之前,作者首先用课件向学生详细介绍该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并多次进行演示,并将Powerpoint的相关功能进行归纳和总结,分多个课时进行细致讲解。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相信这个软件的实用性,作者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让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语数外等主科挂钩,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将当天语文课所讲述的内容做成幻灯片,配上图文,重点以不同颜色标注,当做今后考试复习时的资料,这样既让学生熟练了软件的操作,同时又在制作表格和笔记的过程中温习了其他科目的课程,促使学生加深印象,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上一篇: 培训课学习总结 下一篇: 月考家长会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