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31 11:27: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素质教育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素质教育教学

篇(1)

中学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言素质,尽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前提,以教学领域的改革为核心。具体地说要着重抓好以下两大方面:①提高教师方面的素质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素质。充分挖掘教与学双方的潜力是英语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素质和学生学习能力素质呢?

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素质,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改变教育观念

中学英语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要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放在首位,学校的一切工作不再以升学考试为中心,而要注重教育的长远效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由于目前统考(中考、会考)还没有真正把测试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对新教材内容的运用上来,对测试内容与教材的改革,还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决不能为了应试而把外语课作为传授语言知识课,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患“聋哑症”而应当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已达到新教材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目的。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新教材与原统编教材相比,由于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语言素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育能力是当务之急。新教材不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准确流利的英语语音,牢固的语法基础知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具有过硬的基本功。如:能画简笔画,能唱英文歌,还要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幽默感,善于寓教于乐。广大教师只有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新教材。

3.改进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广大教师必须坚持课堂教学《常规模式》的六条原则,即①以学生为主体;②以老师为主导;③以训练为主线;④以英语思维为核心;⑤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⑥以基本的教学程序和活动方式为常规。以此为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例如:运用教具,扮演角色、唱歌、游戏、竞赛,看图说话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教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确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寓教于乐。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注重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情感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现在初中生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并非完全跟智商有关。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英语缺乏兴趣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好奇到厌倦,再到恐惧直至放弃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情感方面的问题,适时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的工作热情感染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心帮助他们,以博得他们的信任。只有在师生情感融洽,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才能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善学者矣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自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善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和预习;②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加以归纳总结:③能自觉地对所学内容进行自省,弄清疑点,善提问题;④会使用工具书(字典、语法参考书等)阅读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当前的成绩,而且还能为将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

积极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是减轻负担,全面提高学习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做到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①确实做好复习预习工作;②积极参加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训练;③善于活学活用;④重视课外阅读;⑤开展扎实的写作训练。总之英语教学要加快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除了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思维,现时还应努力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操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隐性课程:推进高校英语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唐发年,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9).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47-01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语文素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又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技能,因此本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如何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多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多媒体化教育要求有丰富的资源作为基础保证,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料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把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高效地整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

1.以情景展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例如在《趣联巧对》一课中,笔者采取了多种导学形式,如知识结构式、文字图片资料式、问题探究式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本中设置的问题中来,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果。

2.选择最理想的使用手段。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各种优秀的品格。例如在教学《小露珠》一课时,笔者在大屏幕上展现诗歌形式的填空,让学生做小诗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吟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教学思路,以学生的成长为终极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鉴赏审美过程是精神享受愉悦的过程,是对生命质量的体现和升华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首先从自我做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

1.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中乐学是最为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秋天的雨》一课,既写了秋雨的美景,又写了秋天的情趣,我们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绚灿的秋景,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眼想象你闻到了什么香味等等,创设了一个美丽而又富有情趣的童话情境。

2.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让学生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例如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些“句眼”“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等,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学习

个性是人的社会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与个体的先天禀赋有关,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1.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归纳,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且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个性得到发展,这些教学都体现了素质教学的重要性。

2.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活起来,同时对学生的一些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地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绝不单纯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综合素质。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同时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也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方法和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达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真正达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篇(3)

二、加强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首先,投身化学事业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高校招生中许多化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当苛刻,尤其是对眼睛是否色盲的要求。健全的身体才能保证有健全的五官感觉,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身体感觉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即使拥有渊博的化学知识,但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五官感觉也无法很好地从事化学工作。化学课除了课堂教学,还有许多实验、实习、工厂见习等,实验的准备和善后、教具的制作、工厂见习时的劳动都需要在付出脑力的同时付出体力,这恰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不放过劳动锻炼的机会,既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了实际工作的劳动技能,又为自己练出一副好身板。其次,化学工作尤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由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经常需要使用易燃、易爆、有毒和强腐蚀性试剂,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从事化学工作总是与危险相伴。无论是教学还是工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根本的原则。安全意识既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也是良好劳动技能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或工厂实习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和知识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安全教育的内容,要求学生安全意识时刻在心中长鸣,从而培养他们身处危险而心境从容的良好心理状态,塑造他们既敢于面对危险,又具有献身精神,胆大心细,科学规范的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

三、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审美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与内容给受教育者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教学与审美教育越走越近。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除了教师的仪表风度、板书的工整规范、声音的柔和甜美、讲解的科学严密等,跟化学有关的审美对象更是无处不在:实验室的各种各样的仪器造型及其摆放,五颜六色的化学物质;实验过程中正确、规范、有序、熟练的操作;实验反应中诸如色彩缤纷、烟雾缭绕等神奇景象;实验之后生成晶体的巧夺天工等等。教师应该按照美的规律组织化学课堂教学,将化学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将化学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从化学知识的特点出发,教会学生站在美的角度学习知识,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化学产品、实验过程和化学工作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条件,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美的世界,并使它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现美、感受美,从而使化学教育浸润于美感之中,使美的心灵陶醉并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素质的人。

篇(4)

(一)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

美术本身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习科目,是以视觉刺激感官为主要的基础特征,在实行过程中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美的体验。在对素质教育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描绘出观察事物的形状姿态和写实效果,在了解观察事物的结构和色彩时,可以达到提升学生观察力的重要目的。进行美术教育时,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并不只是单单地进行观看事物的行为,而是在对事物有一定绘画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力发散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绘画过程需要多次的锻炼与创造,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对实际事物的绘画感受也会日趋鲜明,从而促进学生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的增强。

(二)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

美术艺术是一门追求美感的科目,美术教育的推广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美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创造思维能力,进而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完善、创造力的开发。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没有审美能力的人是很难去欣赏优秀的艺术品,也很难形成高尚的情操,而美术教育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其教育的目的则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欣赏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同时,学生在进行感受美和创造美的阶段,会明白生活中美的定义,也会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向上地学习与努力,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达到审美品位提升的效果。

(三)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无论是从创作上来看,还是从欣赏角度上来说,都离不开想象力。若没有了想象力,美术作品则失去了精神内涵,缺乏生机与美感。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学应注重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与改善。例如,在美术教育课堂上进行美术作品赏析时,对于作品本身学生应通过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走进创作者的内心。每一个作品都具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很多创作者进行创作的目的则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者是每一种观点,而在作品中这些较为抽象的事物在作品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所以就需要学生通过发散自我想象思维,对作品本身进行一定的欣赏与解读。美术教育中关于想象力的教学方式,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一系列的心理想象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形象事物有更为深刻的感受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四)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力

美术是创造性较强的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在素质教育中采用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创作能力。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学生对于同一幅画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作品解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对于学生来说,作品赏析鉴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一系列的绘画教学方法表明,任何一种关于美术教育的过程,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一幅画、画一幅画、折一张纸条,都是创造能力的体现,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美术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实施途径

美术教育教学在现代化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充分地运用美术教学作用则显得至关重要。

(一)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现代化素质教育中,学校应充分地发挥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达到合理教学与学习的目的。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出美术教育的作用,学校内部则应该积极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看法,加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传统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一直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教学教育一直流于表面。素质化的教学应避免忽视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学校管理部门应将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二)发挥对美术教学的功能

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应重点关注教学的课堂内容,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可针对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学习上也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绘画色彩或绘画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度。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对此加强管理,对于部分学校的美术教育课时没有达到教育部门的规定要求,学校应适当增加课时,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各个学校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学校美术教育顺利高效的开展与实施。

(三)完善美术教育的硬件设施

美术教育是创新型教育,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必要的教育设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学校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学校应不断地更新美术教学设备,确保有较为完善的美术设施进行美术教学,例如美术室、美术工具、美术资料室等,这些都可以完善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聚集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主动型,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篇(5)

在社会、时代呼唤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初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战线的先行者站在关注民族兴衰、生存、发展的高度,有的心倾理论园地,有的脚踏实践沃土,已经探索、总结出了实施素质教育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在我国中小学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就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看,迫切需要的则是素质教育评估的手段、方法、模式的建立健全,尤其是课堂素质教育更为重要。这是由于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而课堂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这一客观事实所决定的。故而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课堂评估体系,才能使施教者“胸有成竹”,管理者“手有规矩”;才能使素质教育健康、有效、快速地推行和发展。

作为开发人类灵魂、心智,铸造精神、品质的常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素质教育,其要求就更高了。要对这一教育从课堂进行评估,就得以科学为基础,以理论为杠杆,以效能为目的,从横向的、纵向的、交互的、动态的、全方位、多视野的观点出发,对教师、学生和课堂流程等进行全面评估。

二、评估要求

作为课堂教育教学,构成其客观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维因素便是构成课堂活动的最基本条件。除基本条件之外,还有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大纲,借以提高活动质量的教具(包括普通教具和现代媒体)等辅助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赖以评估教育教学活动的参照。要使课堂活动有效地开展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得以教师这一客体为对象,审视其体现出的思想,包括意识、态度、情感、行为等主观因素。评估其能力表现,如原则、方法、技巧、艺术的把握。其次,就是审视评价教师利用教材服务于学生促成的教育教学流程状态(属课堂的主观因素)已经通过课堂活动作用于学生的效能价值,包括人格塑造、思维开发、知识获得、掌握技巧、创新能力培养等主观因素。

三、评估内容

(一)教师评估。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从职能上讲,他既是塑造人格的园丁,又是架接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同时又是转化、加工教材的车间和开启、调整学生意绪、情感、智能的钥匙。因此,对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评估的对象首先是教师。对教师的评估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思想评估。我国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个体面对学生群体展开的。从一堂课来看,虽只是一种活动,但它是有别于其他任何形式的活动。凡称得上一堂好课,就得要求教师对大纲把握得准,对教材吃得透,对学生了解得深。既要授知,又要育人;既要讲究一时,又要讲究益效;既要把握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训练全面能力、调动主动精神、培养兴趣特长,又要采取有效方法,如问题研究法、探索学习法、讨论辨析法、互教互学法等。课堂的一切活动,都不是单纯的心理、行为活动,而是培养人的最为复杂的活动。正因为这样,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无不渗透、贯穿、表现着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如民主精神的体现、对学生未来的关注等。这种思想虽不直接外显,但它却主宰、支配着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对教师思想的评估,应借助活动的质量和价值来进行。

2.态度评估。教学态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执着。如认真务实、事实求是、严谨审慎、不敷衍、不轻率等。它是显露于课堂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形态。它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对学生的了解上,表现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上,表现在师生相互沟通的起点和过程中。它大到一堂课的目标落实到位程度,一“纲”一“本”的熟悉程度;小到对一个学生一言一行的对待、一则板书的设计、一个汉字、一个数字的书写。

3.情感评估。如课说,一堂课是以教师的思想为指导、以及态度佐助的话,情感则是贯穿课堂、融于课堂的内驱力。其中爱心就是统率情感的灵魂。这种爱应渗透在课堂的操作程序和教师的行为之中,它包括一种严格,一种期待,一种激励和一种支持;它又表现在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中。如对正确见解的肯定,对错误观点的谅解,对反对意见的宽容,对落伍者的关怀鼓励等等。

4.能力评估。能力是一个人做好一切事情的决定条件。教师的能力源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它反映着一个人思维和智慧的敏捷度,也反映着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推理的正确程度。一堂课的优劣取决于教师能力的大小。要对教师的能力作出科学评估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如把握、渗透大纲的能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处理教材、使用教材、活用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能力,对学生激发、诱导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等。

5.方法评估。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教育思想的具体反映形式,也是教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能起到高效低耗、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作为素质教育方法的评估,我们摈弃的无疑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提倡的是低消耗高产出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其方法有:导读、导练、启发、诱导、探究研讨、讨论辨析等等。评估自然是视教师对各自采用的方法选用是否熟练自如,是否成功有效,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掌握运用的熟悉和有效程度。

6.艺术评估。艺术焕发美感效应。美的艺术能激活思想,引发激情、思维、兴趣并陶冶情操。课堂需要艺术,课堂呼唤艺术。在一堂课中,“纲”和“本”,文字和符号本是死的东西,教师若能将这死的东西活化为汲取知识的源泉,活化为启迪学生心智的动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发展,这就是高明的艺术。如唤起积极思维的一句妙引,打通理解思路的一个巧导,一个题例的自然衔接,一个简单问题的成功延伸,一个学习氛围的有效刨设以及教学环节与流程中的无缝过渡、衔接、照应等等。这些都是课堂艺术评估的内容。

(二)教育教学流程评估。作为素质教育,它与应试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的;后者则是忽视过程,重视结果,是在追求达标中实现求知效果的。从总体来看,教学流程评估是纵向权衡的,但这是客观的指向,实则除此之外,还须作横向的考察,还须作复合式的考查。这是因为,活动过程本身趋于流线型,但在流线型过程中,还表现出阶段性的仿似经纬网的状态。明确地说,获知育人就是课堂活动进程中的经纬网。对这一流程状态的评估,须从有效度上作出全面的衡量。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评估课堂流程的线。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评价,是以教学内容的进行和对学生素质的训练过程为着眼点而展开的复合式综合评价。这是为了避免教学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而进行的限制性或导向性评估。2.评估课堂流程的点。如呈现学生内因心理的情意活动、情感活动、思维等活动的有效程度,表现学生外因行为的口头活动(包括说、讲、议、辩等),动作活动(包括听、读、写、画、计算、实验等)的有效程度。3.评估课堂流程的面。这里的面包括教材内容进行的多寡,也就是课堂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内外因训练项进行的多寡以及这些训练项涉及的有效范围和延伸的程度等。

(三)教育教学价值评估。评估一堂课的优劣,须全景式地把握,既要对教师作出评价,又要对师生的课堂作出评价,更要对从事教育、参与教育、接受培养的学生作出评价。对教育教学的价值评估,这里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具体可依教材内容而定,对教育教学价值的评估大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灵魂的塑造评估。素质教育,其宗旨和主要任务就是对人的塑造,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健康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会思考会学习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具体到一堂有限的活动课堂之中,就要看学生对教师所利用的教材内容是否达到了人格思想的教育以及教育的程度如何;看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达到了思维的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效果如何;看教师作用于学生的长效性的教育指向、意图、方法和采取的手段在学生中的放映如何。但还须注意,由于学科特点不同,评估的侧重点也应随之变化。

2.思维开发评估。人类所从事的一切劳动活动,都是思维意识的支配。一个人的创造、发明更是思维意识的作用。基于此,课堂教学活动,就应以思维开发训练为主要目的,这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而言,需要的是至高境界的创新能力。这就得在课堂上从基础的思维训练开始,借助教材内容进行,根据课堂整体活动而展开。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它的这种依附性,不可形而上学地孤立进行。评估时具体可看,经思维习惯的养成训练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后的运作情况,特别要对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运作进行考查,但重点应看思维状态是否积极主动。

3.知识获得评估。针对素质教育的课堂来说,对学生身心的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评估的主要方面,对学生获知的评价也应是主要方面。这是因为正待塑造的学生,不仅需要思想的武器,而且需要知识的武装。对此项内容进行评估时,就须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着眼,并参照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难点和重点进行考查,还应以众多学生为考查对象,看经过课堂训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内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重点是否落实。

4.技能掌握评估。就单纯的一堂课而言,获取知识自然是主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但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注重的则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注重获得知识这一结果。因为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会学知识会用知识。它是为学生终身着想的。故而对此项内容的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评估时,就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时,是否用到了教师授予的或师生共同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并将这种科学地方法是否用到了实践的训练之中。这种训练如:学生的阅读、书写、笔记、口语表达、听闻、计算、实验、积累资料等。

5.创新能力评估。创新能力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用新的思维、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时展的进程中,在未来社会的生活中,创新能力必将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在对学生能力评估中,应将创新能力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从素质教育课堂的目的来看,应将创新能力培养视为教育的核心;应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联想想象等能力置于基础地位,加强训练。因为这些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为创新能力奠基的,都是服务于创新能力的。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评估,就课堂来看,应主要审视思维方式的表现,特别要注重评估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表现。如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即运用知识时闪显出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火花和放射的光芒。

篇(6)

(二)教育教学流程评估。作为素质教育,它与应试教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者注重过程而轻视结果,它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价值的;后者则是忽视过程,重视结果,是在追求达标中实现求知效果的。从总体来看,教学流程评估是纵向权衡的,但这是客观的指向,实则除此之外,还须作横向的考察,还须作复合式的考查。这是因为,活动过程本身趋于流线型,但在流线型过程中,还表现出阶段性的仿似经纬网的状态。明确地说,获知育人就是课堂活动进程中的经纬网。对这一流程状态的评估,须从有效度上作出全面的衡量。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评估课堂流程的线。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评价,是以教学内容的进行和对学生素质的训练过程为着眼点而展开的复合式综合评价。这是为了避免教学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而进行的限制性或导向性评估。2.评估课堂流程的点。如呈现学生内因心理的情意活动、情感活动、思维等活动的有效程度,表现学生外因行为的口头活动(包括说、讲、议、辩等),动作活动(包括听、读、写、画、计算、实验等)的有效程度。3.评估课堂流程的面。这里的面包括教材内容进行的多寡,也就是课堂教育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内外因训练项进行的多寡以及这些训练项涉及的有效范围和延伸的程度等。

(三)教育教学价值评估。评估一堂课的优劣,须全景式地把握,既要对教师作出评价,又要对师生的课堂作出评价,更要对从事教育、参与教育、接受培养的学生作出评价。对教育教学的价值评估,这里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具体可依教材内容而定,对教育教学价值的评估大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灵魂的塑造评估。素质教育,其宗旨和主要任务就是对人的塑造,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具有健康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会思考会学习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具体到一堂有限的活动课堂之中,就要看学生对教师所利用的教材内容是否达到了人格思想的教育以及教育的程度如何;看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达到了思维的开发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效果如何;看教师作用于学生的长效性的教育指向、意图、方法和采取的手段在学生中的放映如何。但还须注意,由于学科特点不同,评估的侧重点也应随之变化。2.思维开发评估。人类所从事的一切劳动活动,都是思维意识的支配。一个人的创造、发明更是思维意识的作用。基于此,课堂教学活动,就应以思维开发训练为主要目的,这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而言,需要的是至高境界的创新能力。这就得在课堂上从基础的思维训练开始,借助教材内容进行,根据课堂整体活动而展开。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它的这种依附性,不可形而上学地孤立进行。评估时具体可看,经思维习惯的养成训练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后的运作情况,特别要对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运作进行考查,但重点应看思维状态是否积极主动。3.知识获得评估。针对素质教育的课堂来说,对学生身心的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评估的主要方面,对学生获知的评价也应是主要方面。这是因为正待塑造的学生,不仅需要思想的武器,而且需要知识的武装。对此项内容进行评估时,就须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着眼,并参照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难点和重点进行考查,还应以众多学生为考查对象,看经过课堂训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内容是否掌握,难点是否突破,重点是否落实。4.技能掌握评估。就单纯的一堂课而言,获取知识自然是主要的,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但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注重的则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注重获得知识这一结果。因为素质教育的本质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方法,会学知识会用知识。它是为学生终身着想的。故而对此项内容的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评估时,就要看学生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时,是否用到了教师授予的或师生共同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并将这种科学地方法是否用到了实践的训练之中。这种训练如:学生的阅读、书写、笔记、口语表达、听闻、计算、实验、积累资料等。5.创新能力评估。创新能力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用新的思维、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在时展的进程中,在未来社会的生活中,创新能力必将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在对学生能力评估中,应将创新能力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从素质教育课堂的目的来看,应将创新能力培养视为教育的核心;应将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联想想象等能力置于基础地位,加强训练。因为这些能力最终目的就是为创新能力奠基的,都是服务于创新能力的。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评估,就课堂来看,应主要审视思维方式的表现,特别要注重评估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表现。如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即运用知识时闪显出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火花和放射的光芒。

篇(7)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58-01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学校教育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教学的水平上,提高体育教学素养的同时吃透小学素质教育的概念,把握其真正的教学内涵,切实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作者结合实践作探讨。

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为人师表、做好表率。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在教学岗位上教师一方面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能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素质教学则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增长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

1.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每次课结束时,把下次课的内容告诉学生,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去开发创编下次课的热身运动,让他们自己做主,决定自己的体育课,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将体育课上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小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持久度有限的特点,对体育的兴趣十分容易转移。因此教师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宗旨,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是小学体育教师应有的价值追求,也是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的教学,应是一种力与美相结合的教学。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提高学生追求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学生体质因素与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1.多种形式,寓审美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设计之中。尤其是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力求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体现队列教学,充分利用美感有其自觉性这一特点,在整洁的运动场上,画上各种清晰的、悦目的标记或队形练习的图案,学生也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地心态和健康的审美观。

2.榜样激励,寓审美教育于人格教育之中。对教材中的动作要求给学生讲明解释清楚,通过教师完美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动作的连贯的整一体的形体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四、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育思想强调了体育学科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成功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激励促使成功,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自信心,这样也能使学校教育者及参研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教学技能更加娴熟,

1.在体育课基本活动中设计游戏。例如在篮球课上,学生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以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游戏来促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新鲜的感受,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同时又让学生追求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了知识,也增长了见识,又享受了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2.注重体育课的每个细节,让游戏和模仿成为教学的主渠道。玩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课堂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把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模仿、游戏作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体育,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也就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篇(8)

1素质教育概述

1.1基本概念: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个方面的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称之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国家更加注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等,通过加强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1.2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教学目的来看,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语文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要想落实素质教育就需要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语文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通过素质教育帮助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2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2.1教育观念方面:

通过转变教育思想以及更新教育观念,是提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性,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

2.2教学目标方面:

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教学方向,以及对教材内容准确理解,制定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盲目性。

2.3教学规律方面: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还体现在教学规律方面。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教学规律,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的规律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等特点,通过掌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规律,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的整体性。

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文章都是通过时间挑选出的经典文章,积淀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的将文章的文化内涵传递下去。

3.2强化学生语感: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学习对于文章的理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是其强化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3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需要明确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则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增强智力。培养学生能力首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复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这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发掘学生的潜质才能,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

3.4加强人文关怀: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十分丰富,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篇(9)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老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语文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

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塑造“中国心”,就是说,要具有中国人的灵魂。比如:中华民族崇德重义的风尚,要强务实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礼仪之邦的伦理原则等,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学国语言中,理应接受、培养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两个文明素质的中国人。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

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全部工作。

(三)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篇(10)

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计划历来都是学校培养人才、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缺乏完整的素质教育内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因而要变教学计划为培养计划。根据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规格的定位,我们构建了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教育培养活动整体优化,统筹安排。例如,在对学生的综合教育培养中,既包括第一课堂,又包括第二课堂,并且第二课堂中“社会调查”的内容还规定了一定的学分;在校四年,有两次社会调查要求。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培养了爱心;克服了过去突出第一课堂,忽视第二课堂的弊端。通过产学研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教学管理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实施培养计划,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2、改革学籍管理制度。

根据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补充和修订了以可操作、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如对优秀学生可申请免修某门课程,或免听某门课程。从而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我校让曾经获得过“北京地区非物理专业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的学生,申请到重点大学听课,同时使其可锡听学校的课程,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完成作业,保证参加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此类学生还可争取获得校内奖学金。另外,对优秀的留级生可申请免重修某门课程;对构成学籍处理的学生可跟班试读(既重修留级课程又修读原班新课程);放宽学生的试读次数,由原来的一次试读改为两次;学籍处理改变一年处理一次的做法,实行两年一处理。以便给学生较大的自和改正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但在教学管理中发现,学生考试不及格课程的补考存在较多弊端,与正常考试相比,缺乏有效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公正、公平,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为了向学分制过渡,在“教改试点班”的试点和已实行的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我校从99级开始全部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在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的成绩记载上,从素质教育出发,适当取消百分制避免生硬的分数框框;在课程考试成绩中,提高平时成绩的所占比例。并试行教考分离的考试制度改革,成立院考试中心,对基础课的考试,从命题到阅卷,全面监控考试的质量,把好“出口”关。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可采取撰写论文、写调查报告、课题的文献综述、产品设计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增加上机测试;实验教学内容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的考核重在基本操作的测试等。总之,从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

上一篇: 竞选发言稿 下一篇: 实习调研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