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5 19:45: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

篇(1)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内市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重新找到用武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在全国1247所院校成立了设计类专业,在校生110万人。①然而,对于许多院校而言,教师资源的合理运用极为不科学,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一个尴尬之处。基于这样的情况,结合云南地区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期从根本上改变如上的尴尬现状。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定位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的意义

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界定、不断调整、不断梳理、不断寻求、不断思索的问题。”②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生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时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二)地方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人及中国的经济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南本地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

云南地处祖国边陲,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与民族资源,各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学”与“教”的探索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探索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新模型,该模块共分为六大部分,每个部分为一大模块,其下配以相关的子模块予以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根据每年学生的接收情况,细化每个课程的作业量以及不同课程作业之间的关联性。六大模块分别如下:

1.造型基础模块。其下设置子模块为:造型基础(1)与造型基础(2)。主要以“二维造型”与“三维造型”为主,在进行课程大纲设置中,凸显地区民族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练习。

2.专业通识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艺术设计理论基础(1)与艺术设计理论基础(2)。主要结合地区文化特点进行讲授,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主题讲座结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

3.设计初步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创作初步与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抄绘设计范例作品、教师进行点评、了解或认识三个专业的概况知识,尝试设计入门性质的作业练习。

4.设计基础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强调环境艺术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装饰,以及民族民间造型技法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

5.专业设计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专业设计(1)(2)。此部分模块是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

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效果分析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3年的模块化教学实践,在教学安排中突出艺术类院校特色,将一些在理工类院校中出现不了的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美学修养、艺术品鉴赏、西方歌剧鉴赏等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突出学校专业化教学特色。

在模块化教学中,随着专业学习逐渐深入,每个学期“大作业”与各科的“小作业”的关系逐步加强,设计深度也随之逐步深入,同时,结合云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都将地区化和民族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设置考虑因素,在“大作业”设置中充分加入这些因素,从而逐渐形成各个学期科目围绕核心科目展开的局面。

模块化教学还体现出一个很大特色,就是各个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明显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了较为深切的理解,同时各个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的内容虽难以消除但概率明显降低。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有机相连,同时使得教师、教学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减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节省教育资源,对于专业特色建立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注: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注释:

①②宋建明.匠心行修三十年.//宋建明,王雪青.匠心文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221.

参考文献:

篇(2)

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合格的毕业生应既具备艺术素养,又要有理性的思维与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1]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室内空间,界面,内含物等要素进行的室内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有室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雕塑等要素进行的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如此庞大,以致与其相关的学科有:建筑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艺术学,美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等。而现在诸如展示设计、舞台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大型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因此,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与内容中可以看出,环境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又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课程设置及其问题

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设置在艺术类院校或者是建筑类院校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里,也有些在设计学院或者建筑学院里,但总体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大致相同,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教育,一般在大一进行,所设课程基本有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美术史类等基础课。第二部分是在大二期间,进而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主要的课程有设计原理,设计概论,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室内设计原理,世界建筑史等,还有相应的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AutoCAD,3DMax,Sketch up等。第三部主要以专业设计课程为主,以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干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设计训练,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设计案例的实训之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过程与方法。第四部分基本是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这两个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检验与总结。[2]

笔者从自身在环境艺术领域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认为,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课时整体安排的前松后紧。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里,大一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课,具体的设计专业课和相应的技法培养都集中在大三期间,并延至到大四上半学年。因此,可以尝试将大二的一部分设计史论课调到大一,例如设计概论,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世界建筑史等。这样以来,重要的专业课在大二期间会有更多的课时来完成,让大四的学生将所有的时间放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与就业等问题上,使得在大学四年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得到平衡。其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大一时期的素描与色彩基础课占据了较多的课时,因为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造型基础,那么他们更需要的是从美术的思维向设计的思维转换,以及开始接触自己未来要从事行业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相应的调整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把重心放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的课程上,同时在保留美术史论课的同时,增加设计史论的课时,并可以尝试开设有关艺术市场与设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努力指出方向。再者对于三大构成,雕塑基础,美学概论等设计基础课与理论课也是个难点,这些课程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停留于表面,很难将其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设计实践运用联系起来,比如雕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熟练的雕塑技法,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应该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去理解和认识雕塑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应该学会怎样运用雕塑的元素去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需要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专业,而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学校,而学校能提供的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学生边做兼职边上课,结果会耽误学校正常的理论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对于环境艺术教育,我们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就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增加实践的环节,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国内院校设置环境艺术课程的基本模式,各个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补充和调整,例如综合类大学在科学与艺术结合方面会有优势,各个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强项开设有关特色课程。

三.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国内大多数院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与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和相应的理论基础的教育也非常全面,但其中缺乏技术层面的内容,比如:建筑技术与施工,建筑构造,材料与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课程。由于环境艺术学科与建筑学方面的学科紧密相关,学生未来也主要是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因此,环境艺术专业也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技术层面知识和实践作业能力,但我们的环境艺术教育在着重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时候忽略了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在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会充分的告知学生什么是创意,创新的概念,创新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但是某种程度上也算本末倒置的,因为更好的驾驭技术才能有更广阔的创新性思路。此外,新技术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刺激设计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实践与创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时,一定要加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会让他们的设计更为合理而不乏新意。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那即便是有了很多好的创意,但是与实践不合拍,无法实现,那就会失去创意的价值。[3]就目前中国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来看,环境艺术教育依然只注视艺术教育,而缺乏技术知识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不学习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并且对于建筑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也很缺乏。虽然环境艺术专业从表面来看归为艺术类文科,但其学科的特点证明了技术性层面的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这个学科是举足轻重的。

设计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设计学科是一种在技术和生产基础上的,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4]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调整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加大其中技术层面的教育的比重,将技术知识的培养与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在加大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有研究性质的实践课,例如对新装饰材料的认识和运用,对专门的施工工艺的了解,对家具设计中工匠们手工艺的学习,这样学生们毕业后就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并能走在行业的前沿。

综上所述,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多数院校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论文主要强调其中的两点,提出现阶段国内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相结合的现象。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比较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的教育,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讨论,我们得知创新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设计创新而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沙.透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艺术向度与技术向度的结合[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17.

篇(3)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建筑、园林、人体工程学、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要求专业理论广,专业技能多样,“创造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设计目标指向“为人民服务”,这些方面也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针对这些特征在教学中要强调传统教学与社会性实践的并重,强调其专业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相结合,这就要求与时俱进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保驾护航,它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2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设计师”,是各高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师的最根本品质是要富有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的来源常常是艺术与设计实践,实验室在高校教育中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阵地,它不仅将学与用相贯通,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环境艺术课程学习各个相关专业的交接与融合搭建一个互通的平台,根据对国内外多所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考察,实验室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选择性条件,而是必需项,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1.3产、学、研共同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基地,也是教师的科研基地,在这个基地上实现了教师将课程理论知识系统化、序列化的传授过程,指导学生在实验室通过相关的过程将学习理论成品化,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与亲身实践接收知识体系并形成为相应作品;教师在进行教研和科研工作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实验室的完善配套;党的十关于教育问题着意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将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实验室就是校园生产的初期平台,就目前来看各个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齐头并进的客观需要。

2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相结合

2.1转变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预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更新,相应的实验室基础性设施、设备、和实验手段都需要随着教学知识的变迁而更新,在有些院校许多实验室在建成以后就定了型,数十年如一日,严重阻碍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与时俱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相关实验室人员应当转变观念,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并引起重视,使实验室的建设如同计算机的程序更新一样形成一种自觉机制,强而有力的新型实验室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比如学生在图形实验室,可以熟练掌握CAD,3D,SKETCHUP,PHOTO等多种计算机图形处理手段,在模型实验室除了能够掌握模型制作的技术技法、机器设备的使用等还能够将自己的设计成品化等等,只有先进的实验室才能打造学生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在实习、择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并且通过相应的实验教学,也使得学生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不仅能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师,还可能成为模型设计制作师,专业的制图师等。

2.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从整个高校教育来看,无论国内国外强调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共同的目标,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果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条件,而一流的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室作为支撑,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质,更是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环境艺术设计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设计师,就不能称之为设计师,只是单纯的制图员。因为学生的每一次设计都是一个全新的创作和创造过程,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依靠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术手法以外,在实验室的实践分析过程是其重要的创新来源,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因素来考虑,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来,引导学生主动改造实验室设备和开发实验项目,结合学习活动积极提出实验室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3加强管理

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学生是否能够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关键,也是学生大学阶段专业总结性设计的全面体现,但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毕业设计过程中实验室不允许使用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首先根据实验室现存承担能力来为学生进行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选取,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实验室的人员配备和制度管理,让学生实现设计与实验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团结协作,大胆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完善的有效途径。

2.4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要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支人员结构相对稳定,业务熟练且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才能使教学得以保障:①重视人才吸纳,强调按需到岗,实验室的相关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得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实验课程中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②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交流活动,向先进院校学习,注重实验室队伍掌握技术手段的时效性,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向和趋势等,提高实验室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实验课程知识、技术、设备的常新性;③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激励机制,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安全制度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重鼓励实验室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发表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教学、科研论文,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和管理水平,对设备进行合理化改进,为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5以点带面,开展实验室建设与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课程看作是一个面,那么不同的实验课程就是其中若干个教学点,这些点散布在整个本科阶段这个面中的各个部分,而多个实验课程就形成了许多条线,这些线互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网络存在于整个教学面中,并与其他课程形成无法分割的关系,如果我们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实验课程点发生了改变,那么整个课程网络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我们要重视实验课程这一“点”的作用,加强实验室相关建设,让这个点做的更加完美,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面。

2.6引入“CDIO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CDIO”是现代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十分符合我们国家的这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要求,它指的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次,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恰恰非常需要这种模式的引入,建立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将学生的构思切实引入到设计实践中来,以实验室为枢纽将所需课程有机整合,达到国家提出的“优化知识结构”,“学会动手动脑”的目标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同学们之间的有机协作,增强团队精神。

3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办学实践

3.1多个实验室的联袂打造共享体系

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设有模型、建筑物理、摄影、构造、计算机图形和美术实验室,形成了涵盖教学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实验室体系,学校和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室发展,每年均有专项拨款用于实验室建设,并由专业实验队伍进行管理。依托这些实验教师可以进行科研研究,获得科研成果,促进了实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实现了一条龙式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在美术实验室进行思路的开拓与构思,然后进入图形实验室完成相应的计算机绘制,并在绘制过程中与模型实验室的模型制作相结合共同完成设计理念的实现,之后进入建筑物理实验室和结构实验室来测定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最后对于定型的完整设计进入摄影实验室对建筑模型,构思设定草图等进行专业性的拍照,之后再回到计算机图形实验室对所有成果进行系统的整合、排版、艺术加工,最终生成一系列成品图纸。

3.2打破院系分隔,协作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一些课程是跨越了院系的学科界限的,如材料学,工程力学,测量学,环境工程学等均是由土木学院、工程力学系、水利与环境学院等兄弟院系来开设,其相应的实验课程也分别在这些院系的相关实验室中进行,实现了互通有无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解构,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做一体化系统,极大地有利于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3实验室与企业的强强联手

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与郑州大学综合设计院、河南省徐辉建筑事务所、绿地置业等多个设计单位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与人才输送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实验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在校合作项目的技术问题都在实验室中得到解决,这些单位也为实验室的建设积极提出建议,捐赠与项目相关的设备等,实现了实验室与企业的联合建设。

3.4依托科技创意产业园区

2012年学校开始将科技创业园计划纳入学校发展蓝图,从2014开始全面建设,根据学校精神,各院系将各自学院的专业发展与相应实验室纳入科技创业园区的开发进程,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将依托学校科技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在教学、科研和人才输出中发挥更大作用。

篇(4)

近几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也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促使课程的设置也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其室内装饰设计与景观设计越来越专业,社会对于高品质设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如此便产生了日益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现状

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包含在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沿用包豪斯教育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西方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分类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偏重于对室内设计的教授,甚至有些高校仅设置了室内设计的课程,科目分类过于单一,即便是分成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不同专业,其教授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前两年的时间巩固基础,以素描与色彩训练为主,加之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到后期开始往设计方向发展,开设课程的相似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过于笼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需要有各自更加专业与完整的教学体系;再者,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大,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分化着原先两者合一的状态,市场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专业设计人才,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结构体系需要明确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

2.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激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多门学科的一项专业,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适时接受新的信息,需要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保持创新的概念。随着高校课程设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课时逐渐被压缩,造成学生学习有关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了解,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3.教学观念的陈旧

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乏对现代艺术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模式时代,这使得我们落后于西方艺术教育,阻碍了我们专业的良性发展。有的甚至一味模仿西方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真实条件与环境,反而适得其反。

4.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

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掌握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就算学习完毕,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来培养,而不是当做一名未来的优秀设计师。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设计类专业。

5.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从历届毕业生回馈的信息,不难看出,毕业生刚进入工作单位的前期都只是在试用或者实习的阶段,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能力就显现不出来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毕业生难以成为工作单位的主要力量。由此看来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过少地参与实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研究

要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首当其冲。各高校在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将设置的相关专业课程适当融汇,建立多层次的结构体系。首先要设立室内艺术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这两大基本专业,在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同时,各自建立不同的教学理论;其次,在这两大专业旗下包含其他诸多设计门类,例如,室内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庭院设计、植物配置、建筑景观结构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定位,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高品质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设计元素,都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再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要合理布置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三分熟七分生的情况,要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效果,解决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对部分重复的课程或者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不适应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陈旧课程理论要坚决取缔,让繁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瘦身”,使节省出来的课时为后续的课程衔接上,要用有限的课时,在坚持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设计主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课程中的精髓,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台作用,并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整合其他有关科目的信息资源,保证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观念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需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引导,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关键在于如何去设计,在教学观念上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不要事事都效仿普通美术学院的作风,在一定的方式方法上根据实际的状况作出改变。例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地给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的课时,过于重复的基础课程能省则省,让学生更充分地去理解和学习设计。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首先,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将宝贵的课时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角色,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来代替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第二,将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公众,以这些为设计主题,教给学生重新进行新的设计,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与行业大师相比较,建立自信的同时,又让学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行情,搜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再上课时,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第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重视学生的各种提议,根据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将好与不好分析给学生进行探讨,由此,学生在巩固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要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除了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外,还要有实地的实践。在笔者所在院校,还在筹建环境艺术设计车间、建筑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室,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现场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感触实际的操控,得到更充分的认知。比如在本地反响比较大的“非想工作室”就是由我院在校学生组成的,他们的设计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肯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外学校要与社会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进行实地实践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6.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民族化和地域性研究

篇(5)

环境艺术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从百度百科上查,你会惊讶地发现,“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而且它的内涵非常宽泛。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很难对这个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义,甚至于这个专业的人也对如何定义这个专业,向别人解释这个专业感到苦恼。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多指的是室内设计,而后延伸到室外领域,也指室外设计。它的叫法很多,有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后来也有叫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的。从这些叫法和所涉及到的内容来看,环境艺术具有其狭义的一面,它的概念就是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但同时,环境艺术还有其宽广的内涵。环境是个非常大的概念,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从这个定义出发来看环境艺术,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P.Dober)对环境艺术是这样定义的。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

作为第一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四年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而且,作为试验田,学校的老师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各种渠道出发,希望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把第一届办好,把头开好。所以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是非常丰富的。首先,作为建筑学院里头的科系,我们要学习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其次,作为艺术类进来的考生,我们还要学习艺术方面的东西;除此之外,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涉及到的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也要学习。而且,从这个专业角度来看,这个专业又能进一步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室外环境艺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是非常多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学习素描、水粉、钢笔速写、超写实、艺术概论、陶艺、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画法几何、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等等再加上一些文化课和选修课。但我们只有四年的时间,每个课程我们只能蜻蜓点水似的学一点,所以我们学到的东西每样都要浅一些。后来在社会实践中,遇到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同事学友,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个专业在某些学校是有开五年的。个人觉得五年的时间就比较好,像建筑学的课程就可以多开一些,专业基础就好一些。到三年级下学期,再学本专业的设计。而事实上,建筑学我们只学到两年级。

从学校毕业后,我主要从事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也学习了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所以在专业课上,我还建议学校多开设一些植物方面的课程,像植物花卉学、植物配置、植物病虫害学等,这样这个专业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就非常完美了。当然开设植物课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西北地区的植物品种要比华东、中南、西南、东南等地区要少很多。

从学校毕业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有三大就业方向。一、建筑师;二,室内设计师;三,景观设计师。而我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方面的工作。从刚毕业当助理工程师配合设计师工作到自己独立完成方案设计或制作景观施工图,十年下来,感触颇深。这个专业需要了解的知识,掌握的知识太多了。俗话说建筑师是个“杂家”,而景观设计师同样也是个“杂家”。建筑需要的知识面主要是纵向的、深度的,而景观需要的知识面则更多是横向的、广度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它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个专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作一个设计,需要了解水文地理、地质地貌、天气气候、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社会等各行各业的内容,才能有所兼顾的控制好一个设计。单从设计本身讲,又需要了解设计学方面的知识。光设计学方面就有很多设计手法、技术需要掌握。而方案设计方面又分小区设计、公园绿地设计、广场设计、办公环境设计、街道设计等设计类别。

篇(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26-2

0 引言

当下设计行业大部分区域机应用软件应用无处不在,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完成以往很难实现的效果,以至于当下许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减少了手绘课程的课时量,或者干脆去除了手绘课程,只教授应用软件的课程。笔者将从各方面来分析及阐述这样的做法并不合适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

1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

1.1 专业名称及内容

从2016年9月开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名称改了,究其原因是以往高职院校很多专业名称与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名称冲突,为了有效地区别以免混淆,相关部门对各高职类院校的专业名称进行的统一的名称改革,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景观类专业。现在很多高职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以农林牧学为主的园艺类的,旨在培养从事园艺生产,园艺产品营销,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园艺植物培育养护,花艺设计加工,盆景制作养护,草坪建植养护等工作人才;②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完成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绿地养护管理、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花艺设计与经营管理、园林景观要素材料的应用与营销、室内外软环境设计与施工、平面设计等工作人才;③以往室内装饰专业整合而成的,旨在培养面向家装设计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展览展示设计公司、家居配饰设计公司的设计人才。本文的环境艺术专业主要是指后两种类型。

1.2 就业方向

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综合性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也一般定位是国内外设计公司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担任着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工程监理等岗位的工作。

2 简述一般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成长阶段及具备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设计行业岗位从传统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成细分为设计团队、工程建设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几个部分。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如若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设计团队,无论是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空间设计师,起初并不一定能够接触核心设计内容,主要是从事设计师助理、制图员、绘图员相关工作,帮助设计师完成平面图渲染,效果图制作等工作,此时毕业生应熟练地具备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而随着设计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大型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把最终效果图都转发给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制作,既节省了项目制作的时间,又节省了前期设计费用。当毕业生进入公司或企业一段时间,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流程都有所了解,在能够完成设计师助理、制图员或绘图员工作的基础上,就可以慢慢接触基础设计师工作的内容,主要完成项目设计概念的具化与细化工作,此时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有较好的手绘能力,在与上下级设计人员的方案沟通中完成及时有效的交流。最终,若毕业生自身具备较好的设计创造能力就可以担任主力设计师甚至设计总监的工作,此阶段设计任务主要是设计概念的创想和实践工作,毕业生也基本摆脱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主要以各种沟通方式为主协调上下级设计人员的工作,这其中手绘能力尤为重要。

另一个方面,有一部分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效果图也主要以手绘效果图表现为主,这是因为当下一位熟练的效果图后期制作人员的市场薪资较高,而专业的效果图单位收费也不低,在前期投标没有资金保证的前提下,规模较小的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的项目方案投标书全部由本公司设计人员完成,加之时间的限制,多以手绘表现为主。

3 手绘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已经证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直立行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双手解放出来了,通过劳动而与外界产生了十分频繁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而神经、大脑通过双手与外界的反应关系的建立与频度,使得双手的活动越来越多,由此而刺激了大脑物质的迅速增加,使得人类大脑的容量与反应速度都飞速增长。这说明手指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采用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医学界也认为,人类经过进化,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上肢比下肢更加灵活。手指功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精细,极大地促进了大脑发育,这便是经常活动手指可促进大脑功能的保持与强化,延缓或阻止大脑衰老之理。甚至有专家直言:由于大脑和手的关系密切,中年以后,如能经常做手指运动,有助于大脑血流通畅,这样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原因是因为:手部的血液回圈丰富且微循环密集,毛细血管网和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尤其是手指,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经末梢数量高达50000,为大脑提供了极多的资讯,从而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手的活动刺激大脑的发育,让人更加聪明,对于设计师来说,手绘活动可以使设计者脑部活动频繁,让他们更有灵感,可以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高职院校与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本质上的区别就在于学生的设计构思与创想,社会上的电脑专修学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参照物完成相似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效果图制作,从而可以胜任如效果图制作员似的工作,但在没有参照物的基础上,这类毕业生就很难办法完成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来完成具象的效果图制作,还要有丰富想象力来创造全新的设计。

手绘对于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在跟客户前期沟通时,运用手绘表现完成设计草图可以更具象的与客户在设计概念与细节方面达成双方的共识。假想一下,设计师通过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与客户沟通,利用起码20分钟的时间来阐述与修改设计者的初步设想,而这期间客户无所事事,此时会发生设计师与客户无法有效及时沟通的不良后果,从而对设计师的能力产生怀疑。更甚者,客户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与设计师沟通,所以运用手绘来完成与客户的方案沟通是非常适合的方式。根据前文可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企业的中后期上升阶段,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上文提到的与客户的沟通,还有利于设计团队内部完成上下级设计人员有效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如若毕业生不能具备良好的手绘能力,势必对今后的工作和职业晋升有所影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以就业为主,不似本科相似专业重理论轻实践,所以从就业方面来分析,手绘能力的具被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应用软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出色地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以往需要花成倍时间的才能结束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方向,我们并不否认许多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但传统手绘表现能力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时,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完成此方面的教学工作,不能完全删减手绘课程,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职业晋升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给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篇(7)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32-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设计实践上要有较高水平。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上不能充分体现其实践性特征,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该专业培养人才目标有一定的偏离。如在师资力量上较为薄弱,多是以刚毕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为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较少;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以设计基础课程代替了传统的造型艺术教学,如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但是,在各门课程衔接上不够紧密,缺乏知识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课堂以讲授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正在于其实践性,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后必须参加设计实践活动,在设计实战中迅速掌握该专业技能。但是很多高校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却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只安排一小部分,甚至没有实践课时安排,无法满足该专业实践性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只能面对黑板纸上谈兵,不能把设计活动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来。

第二,设计工作室利用率不高。目前大多数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有工作室的设置,但是工作室的利用情况并不乐观。有的工作室管理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无法使用工作室的情况也不在少数,甚至有的长期关闭,机器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缺少实际设计项目。能够让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的设计项目太少,学生只能从老师讲授的课堂知识中获取间接经验,远不能满足学生实践锻炼的要求,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与设计工作衔接。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进探索

第一,重新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实践环节和比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要体现其实践性特色,增加专业实践环节和比重。虽然该专业借鉴了传统造型艺术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比如写生、专业考察实践环节,但是仅有这两个基础性的实践是不够的,应更多地增加各门课程内的实践环节。比如专业实习环节,让学生阶段性的到社会企业中实践,积累实际设计经验,再回到学校与老师同学相互交流学习,与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相互融合渗透,这样的实习环节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中多次安排;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个或多个设计主题,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市场设计动态,充分发挥主观设计能力,并把设计方案表现出来,这个实践环节可以多次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环实践并总结经验,快速提高自身设计能力。

第二,提高设计工作室的使用率,增加学生在工作室中参与设计的实践机会。一般情况下,工作室是由一位专业知识和实践设计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负责人,其领导两至三名高学历且有一定设计经验的专业老师共同组建成一个核心设计团队,学生自愿进入工作室学习,参与到老师的设计项目中来,以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设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应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室的软硬件资源,可以以团队合作或个人方式承接一些大大小小的设计项目,甚至是校园内学生个体的小型设计订单,都可以把它们引入到工作室中来完成。

第三,以学校或学院名义承接实际设计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项目中来。除了增加课程内实践环节和提高工作室利用率之外,以学校或学院名义承接的一些大型设计项目或校企合作的社会项目,也能为学生提供诸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学习机会。每个项目或课题可以带领多名学生参与,利用学生课外时间,针对学生专业特长进行人员合理安排。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了多种专业知识,教师需要以多种方法进行立体研究,借助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指导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调整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案,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适应现代设计教学的要求。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能简单地参照传统教学模式,应最大限度地给予该专业发展的自由空间,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外,走进实际设计项目中去,真正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加强教学实践模式的开展,在笔者所在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教学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情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全程体验实践项目的各个环节,既完成了规定的知识构建,又提升了综合实践能力,更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感受市场、感受社会,毕业后顺利走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岗位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篇(8)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及其素质教育状况分析

如今社会,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更高的精神需求,期望生存环境更加完美。在这种社会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级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历史责任。建立和完善专业的课程理论体系对于当前高校设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要重视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要重视实践教学,要不断拓展环艺专业的外延以谋求专业的新发展。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近几年,各高校不断扩招,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人数呈倍数增长,毕业的学生相应也就增多了,而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无疑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专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这两个内容的实现,需要建立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以实践课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专业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应实行阶段性教学,而阶段性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专业教学内容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前后之间有很强的承接性,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各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就会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裂,也就无法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注意建立与理论课相辅相成的实践课教学体系,通过参加实践教学的学习形成感性认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理性认识,达到理论创新的效果;另外对社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进行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等。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建立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模式。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它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始终处于前沿位置,所以合理安排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内容中还要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根据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后期针对性专业教学。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重要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通过课程设计中的综合设计实践,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实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

设计艺术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实践环节,而且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实践性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以便缩短“虚拟设计”与“实例设计”之间的距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广泛的社会实践交流基础,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践教学、课程实习、课程参观实习、毕业实习、参与科研等。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实践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劳动技能,使学校教学和社会生产接轨,帮助毕业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社会,顺利就业。我们可以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法,实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设计教学中必须紧随时代和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富有创新意识的专业设计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有计划、有创意地组织教学。力求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诸环节中注入新鲜的、系统的、全面的教学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设计创造潜能。通过大力加强和提高专业素质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专业素质教育还必须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学好本领,迎接挑战。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从而在动态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理论教学教授的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适应新挑战、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院校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篇(9)

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强调系统性和整合性

以理论认知为基础、以设计实践为途径,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贯通和融合,来达到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整合性,有效达到实践性教学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且需要各个学科交叉和综合来进行学习的学科。并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很强,一门课程往往是另一门课程的先导,另一门课程也往往是另一门课程的深化。许多课程之间都有这种相互依托和因果关系,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把握好这种关系。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这四年当中树立完整的专业理念,而这种理念形成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课内外结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从而形成逻辑严谨、结构合理的系统化、完整性的教学体系。

2.保证实践的连贯性

实训需要有足够的课时来展开和深入,从而保证实训时段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而使得实践性教学可以持续的展开。首先就要在课时量上有所加强。技能训练的课时应该不低于60--70课时,专业课方面的课时应该适当的减少;其次,公共课程的较少,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同时经过学习,学生又具备的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专业的训练和作品设计

实施序列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特点,也是衡量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所以艺术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艺术设计作品的水平,而艺术修养决定了艺术设计作品的水平的高低。

1.注重对学生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

绘画本身是一门兼具技术性和学生性的学科。手绘是目前以及以后艺术作品展现其艺术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色彩写生、建筑速写等实践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对建筑物的理解能力,这要比单纯的讲解和教师的课堂传授要深刻的多。

2.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或者带领学生到能够反映我国环境艺术特色的地区去学习、考察和研究。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才能够融会贯通,才能够形成符合中国人民欣赏习惯的艺术设计理念,并成为日后艺术设计创新的源泉。其次要鼓励学生到当代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的地区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的一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学生们通过观察、学习实践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受到先锋作品的启发,更好的进行艺术设计。

3.多渠道开拓视野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3DMAX课程教学,主要重点是传授室内空间设计表现方面,而对于公共空间类型方面比较少接触。教师可以视课堂进展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想象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作品,也可以尽量多的创造一些公共场景让学生课下练习,帮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软件综合运用能力,多渠道的引导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思路.

实现由课堂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1.进行模拟练习

这项教学内容,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来 了解市场的走向,并对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对装饰材料、人才市场、建筑材料、家具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运行的特点、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所搜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2.进行实习

因为刚入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缺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没有实践能力,高校可以鼓励学生们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基础后敢于走出去,鼓励学生可以寻找机会与一些企业合作,进行艺术设计;增强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在毕业之后,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理解和实现观念的转变。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就是实践性和艺术性,这是当下高校专业教学体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技术、技能实践出发来探讨构建以实践和艺术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第二部分从具体的专项实践中来挖掘教学体系建设的方式;第三部分主要从行业实践的中获得教学体系研究的方向。通过这三个部分构建了一个“技能--艺术修养---行业”的完整的教学体系。

篇(10)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④风景区规划设计。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教学内容改革

3.1.1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序号12345技术研发项目名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500亩绿地景观规划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西院沿院墙景观改造香河郊野公园3800亩的旅游规划衡水"在水一方"高档生活区的景观规划柏乡汉牡丹城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年限2005年-2009年2009年2010年-至今2011年6月-至今2010年1月-至今来源学院学院公司公司公司参与的年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2007级、2008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9级、2010级学生所起作用及效果2007年新校区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已完工进行中进行中进行中近几年工作室对外承接的项目职业教育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上一篇: 企业贯标工作总结 下一篇: 转正申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