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评估汇报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2 08:23: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业评估汇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专业评估汇报

篇(1)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某些部分还不足;课程教学和教材资源数量不足;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及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特别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整体上的特色和亮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和凝炼.

二,总体时间安排:(初步以05年11月专家进校评估设计)

1.7月-9月

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细化,分解指标体系,形成本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分解表,建设任务书,院级评估工作指南,和院级评估指标体系和总体;

⑵成立学校评估领导机构及学院一级评建办公机构;

⑶开始启动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⑷学校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开展学习动员,调查研究,资料整理,查漏补缺和校内外经验交流工作;

⑸加强常规教学检查,软硬件补充和指导工作.

2.10月-12月

⑴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的自评自建工作;

⑵组织校内外专家分步骤开展对专业评估的检查和验收;

⑶为院级评估初评汇集资料,并开展整改,促建工作;

⑷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材料的初步收集工作.

3.05年1月-3月

⑴各学院开展院级评估,形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初稿;

⑵加强交叉巡回检查和整改,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

⑶再次校内外组织专家检查和验收,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

4.05年4月-5月

⑴根据当年学校基本状态数据,核实,修订,补充,完善各类材料数据;

⑵完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全部材料;

⑶完成机关职能部门全部相关材料;

⑷提炼学校的本科教学特色鲜明项目和亮点建设项目.

5.05年6月-8月

⑴汇总各单位自评报告及材料,初步形成学校的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

⑵完成校长汇报提纲(包括文字,光盘材料)和特色报告;

⑶进一步完善向专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备查资料;

⑷配合教育部开展进校前的调研工作;

6.05年9月-10月

⑴进入倒计时阶段,学校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对本次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指标体系进行一次广泛的再学习和宣传;

⑵完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依据,校长汇报提纲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中国科学院汇报;

⑶全面落实专家进校后若干事宜和物质,人员到位情况.

7.05年11月

篇(2)

二、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分析

在已经完成三次案例汇报之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对案例汇报的态度及感受;二是对案例汇报如何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所有参与听课的在册学生,共51人。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所有题目为必答题,问卷发出51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数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与感受。

首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13.7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72.55%的同学认为“有所帮助”,两者相加总比重为86.28%;而回答“不知道”和“帮助很小”的同学比重只有7.84%和5.88%。与尚未做过案例汇报的同学相比,已经做过案例分析的同学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仔细分析发现,在已经做过案例汇报的共计39名同学当中,认为“帮助很大”和“有所帮助”的分别为6名和30名,两项加起来占总体比重为92.3%,而在尚未参加案例汇报的同学中,这一比重为66.7%。可见,有过案例汇报体验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被问到“案例教学法为什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时,回答从被选率最高到最低的是“增加了我的主动学习投入”(72.73%),“案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5.91%),“督促了我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或复习”(50%),“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31.82%)和“增加了我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机会”(29.55%)(见第3题)。在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不明显当中,认为“案例题目与课内知识相关度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均占57.14%;认为“团队合作意愿和效果不明显,大家基本各做各”的占42.86%,另外认为“题目太难”、“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太少”的分别占42.86%,28.57%,14.29%。可见,虽然回答这两项的学生数量很小,但是仍然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在选题及互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2.案例教学法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评估。

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调查问卷中针对已经做过的三个案例汇报题目分别出了3道专业知识选择题(共计9道),让所有同学对所有问题都加以回答。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小组1为参与案例1的同学;小组2为参与案例2的同学;小组3为参与案例3的同学;小组4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参与案例的同学。接着分别统计各小组对所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然后观察每个题目的答题情况。我们的假说是“小组N的同学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并用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一假说。统计结果如下:小组1在回答与案例1相关的3个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76.9%;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6.7%,43.75%和69.4%。而且在这三个问题当中,除了问题7,小组1的同学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小组2和小组4之外,其他两个问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所以总体上来说,“小组1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是成立的。小组2在回答案例2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53.3%,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为56.41%,54.2%和72.22%。而且除了问题10,小组2的正确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外,另外两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小组。因此“小组2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组”的说法不成立。小组3在回答案例问题3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68.4%,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4.1%,66.7%和52.7%,所以小组3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三个组别中,“小组N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较高”的假说的验证情况分别是“成立”、“不成立”和“成立”,虽然有两组同学的结果都是“成立”,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仍不能明确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证实。

篇(3)

知人善任 无为而治

系统化的团队建设是区域营销负责人首要关注的工作内容,简要地描述就是:组建队伍、搭建班子、制定规则、建立共识等。

由于中国人传统的乡土观念,喜欢拉帮结派,交亲结友,在企业应该坚决杜绝,这个用人观不但作为区域营销负责人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对于下属也要严格要求,发现一个就要调离一个。一些企业经常发生一个主管辞职,带走一批人员,造成岗位人员的真空,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这样严重的后果。在理性、规范的现代管理中,大范围的空降兵是不允许的,区域营销负责人必须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空缺管理岗位,尽可能从内部人员提拔任命,竭力避免引用空降兵。人员选聘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员工创造一个健康正常的工作氛围,才可能使得新进的人员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新进人员系统化的上岗培训也是非常重要,包括企业文化宣讲、产品或服务介绍、相关工作技能要求等内容。充分利用事先编制的企业内训手册实施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培训内容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区域营销负责人并不是很重视这一点,新进人员经常在没有正规上岗培训的情况下就匆匆就职,这不利于营销团队的健康成长。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通过持续性的、严谨的训练得到的,在足球场上那些显要的足球团队经常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无不与幕后大量训练息息相关。新进人员上岗培训以及后续的递进式培训不仅可以作为一项福利,也是营造学习型团队的一种方式。

在人员分工配置方面要做到知人善任,力求把最合适的人才分配到最合适的区域或岗位里,让其发挥所长,展现自我。此外,还应该根据不同人员的性格特点,进行互补搭配,形成凝合力。一个创业阶段的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有游击习气,在一开始的时候专业化分工不是那么明确,但是随着企业慢慢壮大以后,就需要有专业化的分工。而当专业化分工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协作就显得很重要了。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明晰是营销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前提,区域营销负责人要避免事必躬亲,过多干预团队内部细致具体的工作中。

一个营销团队内部如果没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且明示告知出来,只是凭感觉凭人情凭个人发挥,随意无序突发的事件就会层出不起,这样一个团队就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高效的组织执行力。区域营销负责人要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制精简的规章制度以及高效的工作流程,尤其关注销售目标、市场费用、销售报表等等关键制度流程。营销团队不只讲求彼此默契合作,更讲求这个团队工作成效,制度流程的建立出台并不是局限营销人员开展工作,而是规定营销团队每个成员分工工作的方法,彼此合作的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彼此协作,更高效地做好营销各个环节工作,只有这样区域营销负责人才不会把有限的精力过多投入到细小琐碎的环节当中。

除了人员选聘培养、分工协作、制度流程这些基本的功能以外,一个营销团队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信念、精神和目标,这是营销团队的魂魄。区域营销负责人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营销团队里建立这样一种共识,即我们为什么做、我们为谁做、我们怎么做、我们做到什么境地等,来激发营销团队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营销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把自己带领的营销团队逐渐培养成为一支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作风硬朗的战斗团队。

授权要受控 相马要赛马

系统化的团队管理是区域营销负责人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包括内部日常管理、评估与考核、奖励与惩处。

区域营销负责人要懂得授权,也就是授予营销团队内各岗位人员各负专责,享有命令与执行的权力;但是所被赋予的专责,区域营销负责人必须要进行统驭,否则团队成员缺乏统筹擅自决断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严谨的团队日常管理,包括目标管理、信息管理、例会管理、汇报管理、费用管理等等。

目标管理就是结果导向管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确定营销团队努力的方向;激励员工自动自发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区域营销负责人评核自己或下属的绩效。区域营销团队的目标管理,是指在配合公司整体策略设定整体营销目标计划(PLAN),安排工作进度,将目标额分解到各岗位人员切实执行(DO),并使其有效达成,对其结果加以严格稽核(CHECK),然后据此进行合理化调整(ADJUST)。

信息管理是业务过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区域营销负责人可以通过信息报表来对区域市场状况进行了解,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估,对营销运作效率进行分析,对营销工作进行指导。对于营销团队人员,信息报表决不是敷衍了事的工作,而是可以作为自我管理的工具;缺乏信息质量的报表,即使花费很多时间去填写, 也没有什么价值。区域营销负责人要诚恳、由衷地重视部属上报的各类信息报表,并及时加以处理或指示,这是信息管理的成功重点,否则团队成员失去填报的积极性。

为实现区域营销目标,提升营销团队绩效,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是例会管理,即定期召开营销例会,包括周例会、月例会、季度例会以及年度例会等。区域营销负责人通过例会管理来传达公司的经营信息与经营指示、交流各地区市场表现信息、研讨区域营销工作回顾与规划、商讨营销薄弱环节改进措施、评析营销团队工作成效、交流区域营销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例会管理成效好坏在于区域营销负责人要注意不要只让一部分人发言,不能搞一言堂;会议时间不宜太长;会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好在3个以下,拟制会议备忘录,并及时跟进。

汇报管理是为了区域营销负责人及时把控营销运作实施过程,及时对临时、突发、特殊事件作出工作指示和销售指导。汇报按形式可分为书面汇报、口头汇报。书面汇报主要通过指呈签、传真、E-mail等来汇报,填报人一定要明确提出结果;分清主次陈述;以数字和客观词语来表达;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意见。口头汇报是指通过手机、电话、及时讯息等汇报,汇报人要抓住重点;先讲结果;简单过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区域营销负责人可以要求部属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汇报。

区域营销负责人对团队的费用管理就是严密监控区域营销团队在费用预算、申请、审核、报销等的全过程。费用预算、规划必须细致明晰,一定在公司要求的费用率或费用额度之内。费用的使用必须经过申请审批,要禁绝部属先斩后奏,擅自决断,否则引来的费用遗留问题越来越多。区域营销负责人在费用审核时要特别关注费用真实性以及费用使用的效果。在费用报销时一定在公司规定费用率或额度范围之内,超过的部分将自行承担;一旦发现存在虚报、假报、多报行为严惩不怠;此外,报销费用时应要求营销人员提供规定的票据和资料。

篇(4)

PBL,最初研究起源于美南伊利诺大学基于问题学习研究所所长Barrows教授的发现。20世纪60年代后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在Barrows教授的协助下,开发出问题式学习。它是将学习“ 抛锚” (anchor) 于具体的问题之中的一种情境化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随后,这种教学方式很快推广到了教育、管理、工程、心理等其他专业的教学中。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它设计真实性任务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最早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用类比研究的方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可以以设计项目或案例为先导,在具体的情境中设置可以覆盖到教学知识点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分工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做有侧重点和针对性的评估来强化教学效果。同时注意在教学中兼顾学生建构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和指向是协同的。

二、环艺类家具设计课程中的PBL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定

不同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工业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主要侧重于家具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几个部分,培养学生家具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功底和能力;而环艺专业的家具设计课程主要侧重于家具发展历史(各时期家具造型特点与风格)、家具的空间尺度、家具的视觉设计以及家具与整体空间设计的关系等,着重培养学生家具造型设计能力和利用家具作为主要陈设和配饰组织空间形态、塑造空间性格和氛围的能力。

所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与工业设计专业以产品设计课程为主甚为不同,也不可能像建立于我国日趋繁荣的家具产业基础之上的家具设计专业的家具课程内容那样系统和完整,家具课程在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以空间设计为主导。

(二)教学设计

PBL既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问题的设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如果完全从解决实际问题来组织知识,可能导致所获知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零散性,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与问题的解决方面,应该综合考虑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1.问题设置阶段

基于上文分析,教师在设计和设置问题时,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应该使各问题之间所包含的学习议题(如专业概念、原理方法等)多次地相互邻接和交叉重叠、或者使问题本身涵盖的学习议题在解决过程中被多次经历。这是因为虽然不能确保学生在某一问题中实现该问题中所隐含的所有的知识目标, 但可以使概念在整个课程中的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中被学生反复经历,便于学生灵活地建构与应用知识。

在环艺类家具课程的阶段性作业中,可以作类似虚拟项目的设置:设定一个特定用途的空间,让学生为这个空间配置一组家具满足实用与审美的功能。然后由这个问题就可以延展出一系列的议题或者问题——“空间的性质和用途需要配置哪些实用性的家具?尺度如何?空间的整体风格与家具装饰风格的联系怎样?材质与结构如何选择和搭配?配置的家具在形态或者颜色、装饰之间怎样达成协调或统一?”等等。每一个延伸出来的问题可能又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或矛盾,而且对于设计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具有唯一性,一个问题的解决途径具有变化性和多样性的乐趣。这也成了学习中设计创新的乐趣,这显然促进了PBL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当然在这其间起约束主导作用的还有功能上的合理性、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原理以及一些美学法则、设计的基本原则等等。

2.问题解决阶段

(1)资料搜集

在议题或者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进入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环节,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自动的,由于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也体现了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自主能动性和团队配合的特点和优势。但在这一环节开始之初,教师应该给一些经典参考书、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站的信息,以提供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应该注意所给资料包含信息的完整程度,也就是说,教师给出的这些参考信息里应有意识的涵盖课程的主要教学点的知识内容。我们总结出环艺专业家具课程的主要教学点应覆盖以下几个方面:家具史与家具风格;家具尺度(相对建筑尺度与人体尺度);家具的材料、结构与工艺;家具造型设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搭配;家具模型制作等几个方面。

(2)交流汇报

问题的解决过程应设置阶段性的交流汇报环节,这样的设置方便教师集中地提供指导性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偏离教学目标的方向;再者由于学生选题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通过交流汇报的方式可以增加和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大单次辅导所涉及知识点的覆盖面。再有,在每组汇报和教师指导和点评的过程中,重点概念和原理重复交叉出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构建知识。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尝试中一般分两个阶段:一阶段交流汇报的主题为问题解决方案的概述与整体思路分析;二阶段主题为问题解决方案细化后的结果。

就我们前文设置的问题而言,在第一个阶段,通常学生需要交流汇报的是他们选择布置的是何种空间,做何种主题或风格的设定,准备配置哪些家具与陈设,主要的色调定位以及为何做这种配置等等。此阶段的汇报材料形式以PPT为主。比如以下(图1阶段一汇报目录)展示的是一组学生在此阶段汇报材料的纲要:

在第二阶段,学习小组则需要汇报他们方案深化后的成果。主要通过设计概述、家具三视图、单体效果图、制作材料与工艺结构图解、与环境搭配效果图等进行汇报。此阶段的汇报材料形式以PPT或电子杂志为主。以下(图2阶段二汇报目录)展示的是为儿童房所做的家具设计及陈设的汇报材料目录:

这两个阶段的交流汇报过程中,会有其他小组的意见、建议和教师的指导性意见与建议,这两个阶段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反复,比如某小组的解决方案偏题或方案细化的不够到位。总之,交流汇报过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给小组后续的深入细化工作提供支撑和帮助。

(3)案例教学进行补充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第二阶段的交流汇报完成后,通常会用案例教学做一些教学内容的补充。包括学习小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遗漏或考虑不够完善的部分,然后对此问题提出或设置之初所预想覆盖的教学点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3.问题解决方案的评价

通过前面的交流汇报过程与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学习小组进一步深化方案。最后会配合模型展示与讲解做一次总体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包括学习小组之间互评和学习小组组员间互评两种模式)和教师评价。所占比例依次为30%、30%、40%。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小组组员间互评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反应学习小组成员在团队中的分工合作及解决问题有效性等情况。

4.小结

我们把PBL教学法应用于环艺类家具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环节:问题设置环节、问题解决环节和评价环节。实践表明,这种教学设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快知识内化的进度、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环节的基本任务及其主要负责者,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情况如下图。

三、总结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是一种新式的且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并认可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的PBL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正是对建构主义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上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设计教学模式首先梳理和灌输系统的理论知识,再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在实际或虚拟的项目中消化所学知识;而PBL教学法首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针对问题主动搜集、构建知识,而后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构建知识系统,全程主讲;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主抓两头:设置引导学习活动的问题,评估、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指导和支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公司制后,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之适应,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如何在公司制下搞好项目管理,减少投资风险,规范项目实施,保障项目顺利完成,是项目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程序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程序化管理的内涵是:对于项目建设从决策到投产运行的各个阶段,制定详细的管理程序,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职责,使目标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总之,实行项目程序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理念上科学性,管理流程上制度性,管理理论上先进性。

二、项目程序化管理和实践

项目管理是指项目从投资意向开始到建设完成投产经营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投资决策、设计审批等前期管理、实施阶段管理、竣工验收和后评估管理。项目程序化管理就是指项目管理全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管理程序和责任部门,整个管理过程职责明确、程序清晰,以提高工作效率,搞好项目管理。

(一)项目投资决策、设计审批等前期程序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程序最重要的阶段,包括从投资意向到决策立项的全过程,依次为投资意向确定、市场分析、项目建议书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决策立项。项目设计审批阶段的管理是通过技术、经济措施保证项目目标的过程,依次为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程序分以下十步:

1、项目提出

项目单位以正式文件提出项目申请报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负责调研,拿出具体意见,向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汇报,根据领导批示意见,将项目列入前期管理程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2、项目前期考察

项目列入前期管理程序后,以项目单位为主,发展规划部及相关部门配合,进行项目前期考察,了解项目的资源、市场、技术、盈利、风险等情况,考察组提出考察报告报集团公司,研究确定项目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3、前期文件委托编制

项目主办单位负责委托相应资质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列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项目可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4、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审

项目主办单位将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正式文件报发展规划部,由发展规划部对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进行初审。内容和深度达到规定要求的,发展规划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内容和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发展规划部将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退回项目主办单位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5、项目评审

发展规划部组织召开项目专家评审会。项目评审程序:

(1)项目汇报。项目设计单位或主办单位汇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相关人员做补充说明。

(2)提出问题。汇报完毕,与会专家对该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有疑义的问题,由设计单位或主办单位进行解答。

(3)组织讨论。解答完毕,与会专家根据专业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专家意见,小组组长负责将本组意见总结,填写在小组专家意见表上,专家在专家签名栏签字。分组讨论结束,汇总各小组意见。

(4)评审表决。项目评审采用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专家可以投同意票、反对票。同意票达到专家组人数2/3的为该项目评审通过。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书。

6、项目决策

发展规划部负责将项目汇报材料、专家评审意见、融资方案预审意见等提交集团公司决策,履行决策程序。项目决策程序:

(1)项目汇报。项目主办单位或部门进行汇报,相关人员做补充说明。

(2)提出问题。项目汇报完毕,集团公司领导对该项目提出问题,由汇报单位或部门进行解答。

(3)讨论决策。集团公司领导进行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并在投资项目决策意见表上签署意见和签字,需要申明的意见可在审议意见栏内具体表述。

(4)根据决策意见,发展规划部起草项目批复文件进行批复或上报。

7、项目上报核准或备案

集团公司决策通过的项目,根据集团公司决策意见,发展规划部进行立项批复。需上报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发展规划部负责,项目主办单位配合,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

8、初步设计审批

根据集团公司决策批复和上级部门批复意见,项目主办单位委托编制初步设计,以正式文件报集团公司,由科技发展部组织初步设计审批。

9、融资方案审批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项目主办单位提出拟实施的融资方案报集团公司,由财务管理部组织审核,并形成初步意见,报集团公司批准。

10、施工图设计审批

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施工图设计,项目主办单位报集团公司,由科技发展部组织审批。

(二)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程序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具体落实阶段,程序分以下三步:

1、投资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主办单位提出建议计划报企业管理部,企业管理部分类汇总后,由集团公司专业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部门提出初审意见。企业管理部汇总初审意见后,提出集团公司投资建议计划,报集团公司研究决策,根据决策意见,下达投资计划。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项目主办单位办理项目开工手续。

2、投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

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对分管的建设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组织对分管项目施工进度、质量情况监督、检查和管理。

3、项目进度验收及资金拨付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工程进度,根据通过验收的工程进度,按照工程合同或批准概算,项目主办单位向企业管理部编报进度统计报表,财务部门根据审定的进度报表,在合同或批准概算额度内逐月拨款。

(三)项目竣工验收及后评估管理程序

项目竣工验收及后评估阶段是检验项目是否按计划目标完成的过程,包括竣工验收、资料收集整理、呈报项目后评估申请、竣工验收报告、项目总结及自评报告,进行项目评估。

集团公司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部门进行验收,项目主办单位编写竣工验收报告书,参加验收单位人员签署验收意见。

篇(6)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指教学者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可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已较为常见,但是,对于在高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不多。而专业英语课程的要求,也将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英语读、译能力的培养上。

二、实施过程

1.实施步骤。对任务型教学法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进行了课堂实践。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参考了前人提出的任务型学习三阶段模式,即任务前阶段、任务环阶段和任务后阶段,并结合综合英语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个步骤,主题介绍。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并结合学生英语水平情况,帮助学生熟悉与任务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与此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任务相关的重难点。然后,结合小组活动,教师对学生小组进行相关任务的分配。

第二个步骤,任务执行。在这一步骤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步骤中的作用是监督和观察。教师应首先确保每小组的学生对所领任务充分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不能过分干预学生的任务活动。

第三个步骤,报告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根据之前分配到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准备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对学生汇报用词和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和严谨性进行指导。

第四个步骤,任务汇报。在此阶段,每组负责汇报的的同学,应通过使用正确、严谨的语言报告本组内任务完成的情况。同时,教师应指引学生完成汇报,并做好记录,同时对各组报告结果进行评价。

第五个步骤,语言聚焦。该阶段的重点则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复杂句子、专业词汇进行操练,熟悉。教师应对任务中,出现的复杂语法结构、词组搭配、专业词汇等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任务加深理解。

2.教学实例。以《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Lesson 9:Color Television这篇课文为例。

(1)主题介绍。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通过topics的方式引入本课主题,并将相关的一些信息和词汇用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

(2)任务执行。在该阶段,将全班以6-8人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别负责一部分课文内容,对内容进行翻译、分析长句结构等活动。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需查看各组的任务执行情况,确保小组成员都能参加到任务之中。

(3)报告准备环节。教师提示学生即将进行任务汇报,各组选定发表汇报的学生代表。小组应再次对所要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确定汇报框架和内容。

(4)任务汇报。各小组可按照课文内容的先后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应包括:所负责任务的翻译、解释或段落大意,以及对于内容中出现的长句分析。

小组汇报完成后,教师可随机找几名同学对各组进行点评,评出表现良好的团队。教师也应在这一过程中,汇总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纠正的问题。

(5)语言聚焦。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通过串讲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阐述,对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公开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1)班级规模的限制。如果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班级人数过多,那么就会有很多小组,从而导致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都进行课堂呈现。这样,没有进行呈现的学生小组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可能影响他们今后的积极性;如果控制小组数量,那么每个小组的人数就会太多,就会出现小组中有部分成员出现“偷懒”的情况。

(2)评价方式单一。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评价的问题。任务型教学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任务中运用知识完成任务的情况;不重在考查学生是否能区分零碎的语言用法。而当前多数院校均采用传统的测试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的题型中客观题比重较大,因而难以全面评估和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建议

1.完善任务型教学所需的环境。高职院校的英语课一般都采用大班授课,人数一般在70-120不等,这使得教师很难把这么多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的分配。小组越多,任务的分配就越复杂,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轮流展示其小组的完成情况;而如果控制小组的数量而增加小组的人数的话,过多的人共同来完成一个任务,每个人锻炼的机会就相对减少,这同样也达不到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压缩上课人数,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得任务型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篇(7)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4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23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今年,配网自动化的建设将配网调控管理提升为中心重点工作。确保配网自动化的可靠运行,真正减少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调控中心管理的主要目标。在配网自动化运行中,组织相关专业力量,组成配网工作小组,通过加强设备运行监视、主站系统逻辑分析以及配网故障研判,提出配网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先后发现多项各类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利用晚调会、停电计划时刻跟踪处理情况,并及时分析总结,形成了“时分析、日协调、周汇报、月总结”的深化管理模式。确保配网自动化系统更加优化、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配网管辖设备:(1)公司所属10(6)kV配电线路;(2)配网内地方电厂;(3)与一次设备相对应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配电自动化、通讯设备;(4)分界开关及以上设备。

配网管理内容:配网自动化主站、运行设备监视、缺陷记录及管理、配网资料管理、开关定值校核及故障分析等工作。

1.2.2 专业管理的目标。(1)制定管理标准,规范公司配网调度工作;(2)故障缺陷实时记录,及时消除,形成闭环管理,确保设备运行稳定;(3)相间、接地故障自动隔离,准确实现线路自愈功能;(4)加强异常、故障分析,不断提升配网运行水平。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工作做法

2.1.1 配调班加强设备运行监视,发现缺陷及时汇总,变电运维人员和设备管理单位对现场发现的缺陷及时汇报配调班。

2.1.2 配调班根据缺陷进行分类,填报缺陷流程。

2.1.3 调控中心保护组、自动化组以及设备管理单位对缺陷流程及时进行处理,对本专业缺陷处理完成后完成流程填写并报配调班验收,对配调班汇报的配网故障及时组织相关专业进行分析。

2.1.4 配调班对缺陷处理情况进行验收、汇总。

2.1.5 配调班对未处理缺陷及时汇总并报主管领导和各专业班组。

2.1.6 将缺陷处理情况进行讨论汇总,并结合停电计划安排处理。

2.1.7 方式组按照停电计划组织召开晚调会,对次日配网停电工作进行风险点分析。

2.1.8 组织停电设备管理单位和运维单位在内的各专业参加晚调。分专业强调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确保风险分析到位。为未处理的缺陷讨论是否结合停电工作进行处理。

2.1.9 设备管理单位结合停电对配网存在的缺陷进行处理,完成后汇报配调班。自动做好系统配合工作,配调班结合停电做好开关遥控验收。

2.1.10 配调班根据停电线路缺陷处理情况及时进行归档。

2.1.11 每周对缺陷情况进行再梳理再汇总,组织各专业开展缺陷汇报会,进一步梳理缺陷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12 每月组织配网工作月度例会,总结分析本月存在问题,强调下月重点工作。

2.1.13 根据月度例会内容下发会议纪要,针对未处理的缺陷要求设备单位列入下月工作,形成闭环

管理。

2.2 重要做法

2.2.1 调控中心对每次配网线路故障或者主网故障影响配网运行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对不利于配网运行的情况及时提出整改建议,不断促进配网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配网管理“时分析”制度。

保护组根据职责分工熟悉分段、分界开关原理,编制《芜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及保护装置定值整定管理规定(试行)》,指导配网分段、分界开关的定值整定,使各开关协调配合。针对运行中线路无故障而频发相间动作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建议,下达定值修改建议书。

对电网新投、基建、网改等情况加强管理,编制下发《关于规范配网线路资及资料报送的通知》,对配网所有资料进行存档管理,及时监督配网异动管理,确保配网运行资料与实际一致,为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打好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布式电源的不断并网,为防止线路故障后重合损坏并网小机组,从而将有并网小机组的配网线路重合闸停用,这样无形中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因此,调控中心加强并网小电厂调研,监督小电厂侧投入低频低压解列装置,同时分界开关的投入为小机组的解列又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通过优化保护定值投入并网线路重合闸,确保配网线路在迎峰度夏期间的可靠性供电。

自动化组结合日常运行及时处理配网自动化缺陷,和保护组共同完成配网资料完善工作,对配网异动情况及时修改配网接线图,确保接线图与现场的一致性。同时对现场缺陷消除情况进行跟踪配合,及时消除遥控缺陷,提升遥控成功率。

相继研发并投入使用了《配网线路故障测距系统》和《配网合环安全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配网线路故障测距系统》可根据输入的简单故障信息得到精准线路定位,在配网故障隔离的基础上实现更精细的故障定位,指导配网线路的故障巡线,缩短停电时间,提高用户供电的可靠性。《配网合环安全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可实现配网合环模拟计算,帮助配调人员实现配网安全合环,此项目已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并被公司推荐参加山东电力科学技术奖申报。

2.2.2 晚调会是风险管控的有力措施,结合晚调会组织讨论次日工作重点内容及风险分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做到调控人员、操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熟悉工作内容、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效提高配网安全运行水平,形成配网管理“日协调”制度。

2.2.3 每周组织中心各专业开展配网工作周汇报。分析缺陷处理情况和本周配网故障分段、分界开关动作情况,确保各开关配合逻辑正确,形成配网管理“周汇报”制度。

2.2.4 每月组织召开配网工作月度例会,总结分析本月存在问题,强调下月重点工作。本月未完成的缺陷要求设备管理单位列入下月停电计划,确保缺陷消缺的闭环管理,形成配网管理“月总结”制度。

3 评估与改进

3.1 充分发挥智能开关自愈能力

通过对配网线路故障分析发现,线路故障老式开关动作分闸,当变电站开关合闸时老式开关的断开,影响了智能开关的动作逻辑,减弱智能开关作用,因此调控中心已开展并完成组织设备单位积极拆除老式开关,大大提高了配网线路自愈能力。

3.2 全面提升故障定位准确率

在配网实际运行中,分段、分界开关安装位置不合理造成故障定位不准确,扩大了故障区域,造成巡线时间延长。为此,调控中心提出优化方案,避免分界开关串联、分段开关并联的安装方式。

3.3 理顺主网故障及母线出口故障对分段开关的影响

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及时开展主、配网动作行为分析,梳理分段、分界开关故障隔离情况,编制分析报告。对现场设备问题及时组织设备管理单位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时下发进行整改。

3.4 进一步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

篇(8)

《供用电网络设计》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供用电网络电气设计员岗位证书课程,引入了电气设计员职业技术标准(规范)。本课程的作用是促使学生掌握用供电网络设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供用电网络电气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工作。

课程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掌握供用电网络电气一次设计的方法;(2)掌握供用电系统二次回路和自动控制系统基本设计的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对供用电网络一次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计算;(2)能够对供用电网络二次系统进行初步设计计算。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决策的能力;(3)培养学生紧急应变能力;(4)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

供用电网络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设计准备、确定本专业设计技术条件、进行专业配合、编制设计文件、专业内校核和专业间会签、设计文件归档、技术交底、施工配合及验收、工程总结。其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我将课程分为两个情境共包含七个项目进行,最后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具体安排如下表:

本课程采用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相结合的方法授课,主要依据设计指导书进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实训条件及网络教学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课时比较紧张,我们将相应的同类型综合在一起进行汇报。各个情境的实施可能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进行检查,整体设计部分也在一周的课程设计当中得以充分体现。

《供用电网络设计》是一门新开课程,由于其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环节分成四部分:资讯、决策与计划、实施和评估,更充分体现了本门课程的核心技能。它是在学习了《供用电网络运行与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都在先修课程中讲解过,本门课程主要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包括一次设计和二次设计。

我们根据任务编写了辅助教学资料任务书、工作单和评价表,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在每一任务开始前我们下发任务单,让学生拿到任务单之后做相应的准备,下一过程是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也就是教学环节的资讯部分。资讯部分完成之后下发工作单,每组同学分别讨论并合作完成工作单的内容,即决策与计划和实施的过程,最后下发评价表,首先由学生自我评价,占总比重的10%,其次是组长根据平时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班组评价,期中组长的评价由其他组长完成,占总比重的40%,最后是教师评价,占总比重的50%。每项任务完成之后,每组成员都要制作汇报课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示在课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课件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与可取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忘记了以前学过的基础知识,教师适当地添加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资讯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大量案例进行讲解,工作单中也加入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由学生自己进行的评价难免会遇到不够客观的情况,但是最后由教师评价的部分可以适当进行调节。学生首次进行汇报课件的制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对办公软件的不熟悉、小组成员配合不好等,有时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协调,而后面的问题学生就能自行解决。

教学改革的实施从各个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二)授课过程本环节

即“实施”“评估”和“监督评估”三个步骤,现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分析。

1.知识考查与测试在语文课开课前,教师通过简单的知识考查、测试,检查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从而选择演员并分配角色。教师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表演技巧。

2.教学表演活动在教学表演过程中,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都有责任和义务合作完成表演任务。在讲授《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本地的城市文物、文化,启发学生在比较教学中深入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文诵读角色、课前演讲角色、小组讨论角色、讨论问题汇报者角色、板书者角色等都应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呈现;在《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中,学生分别饰演“教授”“我”“台湾同学”“旁白”等角色;在“演讲比赛”中可以分配主持人、评委、计时员、监督员、颁奖者角色。角色扮演者中的观察者,应将角色的表演特色、演员技巧进行记录,对表演过程的优缺点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向教师汇报他们的记录情况和评估结果。观察者和表演者可以互换角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教师担任领导者或主持人的角色,对活动进行监控,解答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退出领导者舞台,作为观察者观察整个表演过程。

3.评估与角色扮演评估所谓评估,即教学活动完成后,作为观察者角色的学生,首先根据各自记录的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对游戏过程是否合理、学生的表演能力、角色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汇报。反馈角色扮演过程中遇到的不寻常事件、冷场、障碍等,评价表演者和表演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组织问题。角色扮演评估,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在演员脱离了被分配的角色后,教师的要解除演员间的冲突情境,将预期的意外结果、游戏流程是否合理等问题同演员进行讨论、交流。并与观察者一起,对表演者进行中期评估和最终评价。

篇(10)

行为引导教学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学习的“行动者”,教师也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 行为引导教学活动从课前准备、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展示汇报、再到评价和总结,学生全程参与,其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学院电子显微镜维护与维修专业生物方向“植物叶片的固定”课题的行为以及引导教学的案例说明其应用。

一、教学背景

笔者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室接到某研究所送来的植物叶片样本,要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本课题是将植物叶片样本制成超薄切片后进行固定处理,其要点是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植物叶片样本“固定液”的选择方法和样本的“固定”操作。

二、合理分组

依据教学班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水平、表达能力等将其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6人,选出组长、发言人、评估员各1名和1~2名操作员。

三、下达任务

提前一周给各小组布置任务,《学习任务书》如下:

第一步,通过各种媒介收集植物叶片的固定所需资讯,并制订计划。

第二步,写出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三步,各组展示、汇报植物叶片的固定实施方案。

第四步,阐述选用样本“固定剂”的理由。

第五步,讨论各组选择的“固定剂”优缺点,确定使用的“固定剂”。

第六步,按选定方案准备样本“固定”所需仪器和试剂。

第七步,完成植物叶片样本细切、配制所需溶液。

第八步,各组演示样本“固定”操作,说明样本“固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九步,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验收。

第十步,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小组成员撰写活动总结。

四、制订计划

按照《学习任务书》的要求,组长对组员合理分工,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五、实施计划

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施方案分步骤进行,完成相应任务。

六、展示汇报

在课堂上由每组的操作员、发言人上台演示、讲解。汇报后解答同学的疑问。

第一步,抽签决定展示顺序:A组、B组、C组、D组等。

第二步,按抽签顺序各组组长介绍组员分工,展示处理好的叶片样本。

第三步,各组阐述样本“固定”方法,选择“固定剂”的理由。

第四步,教师评讲,正确选择“固定剂”。

第五步,经过讨论,确定: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法。

第六步,溶液配制、样本细切。

溶液配制要求:仪器的选择、容量瓶的使用、标签的书写和粘贴。

取材和样本细切要求:快、小、轻、准、冷。

第七步,按抽签顺序每组演示样本“固定”操作,注意规范并解说操作步骤。

第八步,学生分组讨论操作中的问题,各组形成文字,由评估员发言。

第九步,教师对各组操作过程点评。

七、检查评估

按照评分细则,先由学生进行自评,然后开展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评价内容包括设计方式、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讲解内容、答辩效果、展示情况、安全文明等几个方面。最后由教师评定。

八、活动总结

检查评估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此次教学活动的感想与收获。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撰写。

一是本课题工作概述。主要是针对工作条件、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二是找出成绩和缺点。该步骤是总结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三是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四是今后的学习目标。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通过行为引导教学,学生不但主动参与了本小组学习过程、加深了成果的记忆,也借鉴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品管员工作报告 下一篇: 新基础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