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06 23:34: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村公共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乡村公共管理论文

篇(1)

县道由各县(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养护,要充分利用现在道班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道班,突出中心道班地位,不断加大机械设备投入,提高养护效率,降低养护成本。可以将公路油路挖补和水泥砼修补等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专业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乡村道路由乡镇政府负责管理养护,县(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给予技术指导。就地就近聘用农民养护工,并签订管养合同。乡镇公路管路站提供必要的管养机具、安全标志服,供管养承包人使用。

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要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信息数据库,建立路况信息收集管理制度。县(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路政执法人员要定期巡查乡村公路,指导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做好路政执法工作,采取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等形式,维护乡村公路路产路权。乡村公路要逐步加强交通安全实施建设。在高路提、陡坡、急弯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等安全实施;在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宜设置警示标志和标杆;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线性诱导、警告、限速等标志;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方向、地名、距离)、减速带和限速标志;通过村镇的路段应加强公路用地建筑红线控制,严格控制非法建筑,不得占用公路作为集贸市场,以保证公路畅通和行车(人)安全。

资金筹措与管理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筹措与管理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统筹安排、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县(市)交通局(或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分别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专户。县道日常养护资金由县(市)财政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0元标准列支。乡村道路日常养护资金,一部分由县(市)政府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乡道按照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500元列支,村道按照每年每公里1000500元列支。乡镇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专项资金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000元,县(市)、乡镇安排的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养护人员工资和乡村公路管理站内业道理经费以及道路维修资金。坚持农村公路“一事一议”筹资政策,筹资标准年人均46元左右,应全部用于乡村公路维修。

鼓励单位和民营企业以及个人捐赠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市)财政安排的财政资金,企业和个人捐资的资金,由县(市)交通局统筹安排使用;乡镇财政安排的资金以及“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由乡镇统筹管理使用。县(市)交通局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养护资金的使用应当接受当地审计、财政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篇(2)

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需要严格遵循“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施工许可制和交工竣工制”等各项制度,建立“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当然,项目建设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既要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还要注意绿色环保。

2.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流程

目前,省级配套资金的拨付实行转移支付,先将资金下达给当地财政部门,先期根据工程需要拨付80%,工程完工经专业部门鉴定合格后再拨付20%。3.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的会计核算我县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财政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与监督,各农村公路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款支付,县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会计核算工作。

二、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管理的问题

(1)地形复杂,管理难度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大多以山区为主,以我县为例,我县地域广阔,素以“九山半水半分田”著称,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建设任务繁重,管理难度较大,而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更是让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

(2)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资金来源单一,多元化筹资渠道难以形成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国家补助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建设需求。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吸引投资能力有限,农村公路建设、维修改造资金基本由财政负担,资金来源单一、有限,导致多元化投资机制难以形成,造成农村公路建设和维修改造资金的短缺。

(3)技术落后

农村公路改造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项目比较分散,缺乏技术人员对乡(镇)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及业务管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面有些问题即使发现了也无力解决。

2.资金监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差、后期来源不足

我国的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部以及地方财政。在实际拨款的过程中国家专项资金到达以后,地方的配套资金无法快速到位,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展。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征地补偿费的增加,导致资金需求压力越来越大,给后期的筹备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资金监管不到位问题,截留、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资金量大,容易发生资金截留、挪用现象,造成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能专款专用,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和顺利实施。同时,由于工程未能按规定完成,还会造成单位社会公信力的缺失。

3.工程款支付不合法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在进行工程款支付时,开具的发票属于税务代开发票而且没有相关部门的签章,只有收款人的签名,这种发票的合法性是得不到保证的。另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合同签订方、发票出具单位以及工程付款对象没有统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财务决算方面存在的问题

(1)忽视竣工决算的重要性,竣工决算工作相对滞后

财政配套资金的拨付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尾款(20%部分)只有在工程完工且完成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拨付。但是,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往往忽视竣工决算的及时性,竣工验收时间过长,导致了20%的配套资金无法按时拨付,施工单位也无法准时得到相应的质保金。

(2)农村公路后期的保养工作不明确

建设工程竣工以后,为了使道路的寿命能够延长,确保道路的正常运营,应该及时交付接管养护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和养护,而且还要要求养护部门制定相应的养护方案并具体实施。但是,部分地区不能落实道路后期的养护,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运行,并大大加大了维修的工作量,给人民带来不少的麻烦,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三、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1.立的核算机制,明细核算工作

建立基建帐套独立的核算机制,可以使一个建设单位同时对多个建设项目进行单独核算,这样可以避免财务的混乱,方便管理。此外,设置合理的辅助账簿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准确核算农村公路建设所涉及的明细项目。

2.科学的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的监管,明细资金去向

首先,对项目资金设立专户存储账户。其次,对各种来源的配套资金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最后,加强财务决算的力度,此外,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资金进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避免挪用、挤占资金现象的产生,而且做好资金审计控制,明确资金的去向,并做详细的记录。

3.成本核算和财务控制的加强,合法的支付程序

成本的核算可以综合采用作业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核算和控制.保障地方部门与上级补助资金的对账顺利沟通,对农村公路建设各配套资金建立文件管理体系.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了对资金筹集管理。为了保障资金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必须使工程款的支付方式规范化。

4.完工项目竣工财务的即时决算并强化决算报告的审计工作

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完工以后,应该进行及时的竣工验收,竣工的财务决算。这样既可以保证国家配套的资金能及时发放,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能够对工程进行综合的评估成本效益。另外,对财务决算报告进行审计工作也不能懈怠,因为报告的审计工作能够保证财务决算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篇(3)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做好施工项目管理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受工程项目业主方委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

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通过对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有计划地管理与协调,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确保施工安全的目的,使施工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与协调,从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常见的问题

1、法律体制不够健全

法律体制不够健全,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关键问题。当前。尽管我国已经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等。但是,至今我国依然还没有一个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施标准。与此同时。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不良现象。而且可以说是极为普遍。诸如一些建筑项目工程没有很好地实行招(投)标制度。甚至有的却采用议标或者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假招(投)标,人情工程、面子工程等随处可见。

2、项目开发力度不够

项目开发力度不够,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又一问题。当前,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依然遵循过去那种管理模式,工作没有创新,更加没有活力可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项目管理与开发的力度不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稳步推进。此外,一些建筑工程的投资者普遍不去重视项目的开发、研究与创新,使得了一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够切实可行。这样,必然就会导致了资金的极大浪费,更为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埋下了隐患。

3、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部分施工单位由于在施工的前期缺少合理的规划,盲目的进行施工,使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存在着诸多的盲点。而工程建设采用的材料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单方面的强调工程的成本,而选取劣质的材料,便会给工程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业务素质不过关、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也是降低工程质量的重要原因。

4、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致使施工现场出现混乱,导致违章用电等多种不良现象的发生,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埋下隐患。同时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企业的成本,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设备以及必要的施工器材,因而容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5、施工资源管理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有些企业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有些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措施及办法等。项目经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的系统知识,法制意识、技术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些项目经理团队意识淡薄,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许多承包单位对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1、树立项目管理意识,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项目管理认识的提高。通过树立项目管理意识强化项目管理工作,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企业领导者项目管理意识的树立使企业认识到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企业管理层项目管理意识的树立促进相关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完善、以企业各部门员工项目管理意识的树立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进而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目标。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工程实践中形成的习惯用语,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架构为基础,通过施工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质量保证体系并非独立于现场施工管理组织以外的专门组织系统,而是通过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实到实处。

3、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有助于控制建筑项目的造价、节约工程的成本,并能够起到增强建筑单位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工程建设施工周期往往较长,对人力物力的消耗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便成为了建筑项目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建筑材料采购过程的监管力度 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与管理、 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财务审计与成本核算,同时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简化施工工艺,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降低工程的成本,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4、合理的协调工程造价、质量与进度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企业应当加大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对各阶段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工程的各个环节均具备充足的施工时间,使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当积极采用新方法与新技术,优化施工工艺,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更好的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抓好材料订货前的评审和定板

订货前的控制包括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获得质量好的供应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对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在订货前,要求施工单位申报,经项目部审定后,方可订货。对主要装饰材料及建筑配件,要求在订货前厂家提供样本或实地考查,由建设方、监理、总包方进行定板工作,保证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认真研究,精心编制施工计划,使其能够满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需要。完善人才考核体系,制定骨干员工培养计划,建立人才选拔机制,组建一个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项目管理团队。实行材料采购、专业分包、劳务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诚实守信、实力强、价格低、服务好、易协调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加强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应本着“诚信”、“多赢”的原则在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专业分包商、专业劳务队伍中结成动态联盟,促使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却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要采取合理的对策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才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以及房地产的火热兴起,建筑工程管理的压力变得空前的大,既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又要极尽可能地缩短工期,既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又要尽可能地节约建筑资金。而且,工程承包商、工程监理单位等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于是科学地对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变得极为重要。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项目具有独特和唯一性的特征, 任何项目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参与人、目的均各不相同, 在项目的发展过程中, 大量变化是无法预见的, 所以项目的不确定性是项目的显着特征。项目还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一般的分为五个阶段: “ 概念、计划、实施、结束、运行和维护。”每个项目还具有明确的目标、完整的系统组织等。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包括: 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 工作结构分析、责任分配等。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是:造价高, 参与人数多, 利益相关者多, 对环境的依赖影响比较大, 时间长。项目不确定性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变数较大, 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政府法规变化等都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 促进建筑企业向技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 生产质量有所提高; 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降低了成本, 而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完善, 这也是企业走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2.1 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2.1.1 人员问题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由于追求施工进度,想尽快施工,而且,现在是的施工单位内部人员并不固定有很多员工都是现招聘进来的,没有时间对其进行培训,他们对于将要修建的工程的特点、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都不了解,只是机械地工作;对于项目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是一些有社会关系却缺乏工作经验的;至于监理单位,往往出现监理工程师身兼多职的现象。 2.1.2 材料问题 由于很多单位的采购部负责人的任用只是因为“信任”,由于信任,他们选用的往往是“自己人”,这些人并不都了解施工设计的要求,他们只是片面地为企业节省资金,所以,所进来的材料可能不符合业主、监理或者设计的要求;对于进来的材料,为了尽早开工,或者是对于采购部领导的工作质量不方便怀疑,监理单位只是匆匆地验货或者根本不检验,导致不合格材料进入工程中;由于,施工单位的疏忽,使得建筑材料保管或者使用不当,材料混杂堆放,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者是错用,致使工程的刚度及实体强度发生了变化。 2.2 现场施工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人员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来看,大多数建筑工程一线工人都是农民工,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吃苦耐劳硬是用力气拼出一些工作经验,有限的文化程度,让他们难以涉及建筑工程更多的方面;而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来说,大多数具有行业资格证或者的技能证件,但是和自身的技能和学历并不相符。有经验的没有技术,有技术的缺乏经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缺乏技术尖子,一些新科技、新材料难以推广。 2.2.2 机械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工化生产占大多数,机械的运用很少,导致生产率底下。同时,技术欠缺使得很多新型机械推广不够,应用力度小。 2.3 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可见以人为本的对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以人为本同样不可小觑。 2.3.1 强化用人机制 企业一向倡导用人唯贤,但是,很多时候是用人唯亲,尤其是在家族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现象很严重。建筑工程中质量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论是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是莫大的损失。所以,人在工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大,例如物资采购员、工程监理工程师等,如果他们忽视了工程的材料等的质量或者是型号、材料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受损。 2.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做好薪酬管理,在工资标准、奖金数额上,既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消费水平、国家相关制度,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员工代表意见。执行多劳多得,贡献多着多得,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对于加班一定要有所奖励或者薪酬。要充分挖掘有能力品德好的员工,对其进行提拔重用,同时向全公司通知提拔原因,鼓励员工在业务和技能上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同时也要鼓励员工去完善自身的品德。让全体员工在工作上你追我赶,充满积极性,创造力;在生活中相互学习,让生活充满人性的美。

2.4 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2.4.1 人员准备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是:项目经理、安全员、技术员等,每一个项目的管理者都应该在工程没有开工之前就让人员配备齐全,并对不熟悉的人员核查,身份、学历、技能、特长、人品等。各项目部用该对其进行入职培训和安全教育,让他们充分地去了解工程项目,对于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 2.4.2 技术、材料准备 技术方面,做好技术工作的分配,查看好设计图纸,在充分熟悉图纸的情况下,检查图纸是否有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汇报给设计单位以及工程法人,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尽快解决问题。在材料方面,各个部门之间讨论解决好施工材料的问题,争取买到的材料和设计中的材料相差不大,不对工程质量出现影响。要制定详细的购买单据,减少购买中出现误差;做好材料的保管,避免材料在没有运用前就受到损坏。 2.5 控制好工程施工过程 2.5.1 进度控制 做好进度计划,把进度计划详细到每一周、每一月。但是施工进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异想天开,在必要的时候,要准确的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按期完成。 2.5.2 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命,是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在管理时,可以根据质量的目标要求进行质量计划的编制,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要按照图纸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进行控制和验收,对于工程质量的自检和互检等制度也要严格的遵守,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2.5.3 成本控制 树立效益和成本的意识,控制好施工和生产中的成本费用,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对成本进行好预算,在倡导节约成本的同时应该保证工程质量。 2.5.4 安全控制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安全教育,对安全生产进行宣传,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让员工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于违章施工,要严格批评,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篇(5)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其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房屋建筑的质量,进而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的管理核心,一定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程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

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还有很多施工企业都受到传统建设理念的制约,在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中只注重投标价,没有将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工程建设准入条件完全挂钩,使一些技能素质水平不高的施工单位进入到施工现场中,给工程安全施工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此外,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还有少数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认识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加大监管力度,缺乏与其它参建单位的相互协作和监督,出现了监而不管的现象,给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在旧时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存在安全意识上的缺失,造成建筑企业重视程度不足,直接体现在资金投入力度中,甚至现阶段,有些建筑施工并未成立安全监理部门,对现场发生事故其职责性不强,缺乏在施工过程中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即缺乏施工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日益增长的施工部门投入形成极大反差,无法满足正常安全管理和生产需求。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伤亡事故,不仅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和业主单位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据有关资料表明,造成伤亡事故的主要因素就是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只注重安全管理的监督功能,没有很好将安全监督和服务两者有机联系起来,造成了一系列安全隐患,隐患发生后没能及时整改,由此影响了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展。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方案制定过程中,对安全保护措施并不重视,只是一般化的处理,却将方案的经济性作为首要因素,当面临了施工作业特殊情况时,就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生财产安全。总之,一些工程监管人员从施工安全方案和措施进行督查,安全责任没能落实,这使施工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2、建筑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

(1)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不足

随着现代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的不断增加,对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一些其他的行业,比如监理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因而在建筑施工中非常缺乏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有些施工项目配备的术管理人员,其素质远远无法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还身兼数职。

(2)监管制度上

为确保现场工程质量,政府明确规定在进行施丁中,应配备具有执法资格的相关监理单位,但当前在质量监管体制上存在执法体制,执法管理,执法力度,执法素质等多方面问题。在执法体制上,未形成统一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在执法管理上,未落实个人责任制;在执法力度上,未形成现场督促制度;在执法素质上,未实现高水平,高素质,高管理。在出现如上问题同时,现场工程质量较难达到既定要求,造成质量管控缺失。因此充分认知当前国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强化自身管理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加强房屋施工现场管理

(1)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去,并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2)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监管

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除了要由工程建设的相关方参与外,还需要社会上的其他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监督部门对每一次检查结果要进行记录,对一些建筑工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地制止,严重的要进行停工整顿。例如很多施工单位常会出现的噪音污染问题,就要由环境保护部门来进行监管。一些施工现场的用电不规范问题要由电力部门进行监管。社会上的监督力量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会迫使其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能促使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安全管理

(1)做好施工现场人员培训工作

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对工地的安全管理与控制主要是从防火、禁止乱搭接电线。戴安全帽、脚手架搭设、安全带等施工安全问题。加大对施工现场用电的管理与控制,聘请专业的电力工人,负责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安装、拆除,及时对线路进行检修,确保用电安全。相关领导要不断完善挖潜提效奖惩考核机制,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提高施工组织协调效率。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和素质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技术过硬的施工队伍,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2)制定安全巡查计划表

在落实安全职责和划定职能区域时,秉承“零事故”安全职责目标;在进行深入施丁实地监察过程中,应制定安全巡查计划表,对同一区域,特别是夜间作业易发安全事故等阶段加强安全巡查和监管力度,可进行“三班制”,“倒配制”,“质量制”等要求,藩实现场安全巡查工作,对巡查过程巾im现的高空坠物,洞口坠落等安全隐患,强化安全巡查力度,确保安全“零事故”,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工程施工预检

预检工作是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减少由于失误而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质量工程师应对以下施工内容做详细的预检工作:对放线施工中标准轴线、水平桩的位置及标高做预检;对基础工程中的轴线、标高、预埋件位置、预留孔洞位置等进行预检工作;电气工程施工中,应对配电位置、电缆布置位置、送电方向进行检验,预检过程中要办理预检手续,预检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控制施工现场的质量

检测施工质量时应注意整个施工团队内部是否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是否在正常的运转。工程技术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是不是做到了文明施工,有无转包的现象;检测施工的机械设备是否完好,测量仪器是否精准;施工的监管部门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隐患提出建议,施工部门应解决并落实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当不定期的进行抽检,并将抽检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情况提出并整改,不能整改的应建立监督档案并拍照,之后作为评定工程质量的依据;施工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多参加工地的例会,听取抽检情况报告,和质量管理情况,并提出要求。每个施工班的组长应该在每一道程序结束的时候,进行检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早发现早。检测人员对每一道工序都应进行抽样检查,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记录并解决问题,并上报,确保再次检查质量合格。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在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其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完善管理。

参考文献

篇(6)

一、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团队人员素质和监管制度不完善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团队处在主体地位。可目前时期的施工团队,不管是队伍管理,还是施工技术能力,暂且不能切实符合工程施工的标准。就算在政府严禁拖欠工资的背景下,仍然有此类事情出现,此举造成了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不能顺利开展。当工程工期遭到影响的前提下,建筑公司为了赶工期,将有很大的可能性发生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2.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善

施工现场的管理效果和建筑公司本身的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并且是管理水平体现的一种途径。可当前时期,大多数建筑公司反映的施工现场管理方式,都不符合管理标准规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很多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未有效完成,关键的建材在现场任意放置。施工的安全措施未基于工程方案进行,有关调度相对模糊,这种情况甚至广泛存在,同样是因这种现象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自身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这种情况不仅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同时对社会安定不利。

3.施工现场监管流于形式

施工现场的监管就是整体项目的监督管理,因我国当前的建筑监督管理机构大部分均是企事业编制,劳动力较少、资金与收费指标较低的状况下,不能将施工质量的监管工程切实发挥,均进行表面工作,无实际效力。因建筑材料质量的检验,建筑施工工艺的规定以及建筑工程项目规划标准方面的质监工作不足,导致发生了很多不合格的工程项目,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均在发生重大责任问题之后,方进行处罚,只重视过程,却不重视结果。

二、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措施

1.提升工程施工团队专业水平,强化监管工作

土建工程团队中,大多数的施工团队选用的施工方案均相对老旧,此类老旧的施工方案,已不能符合当前时期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标准。所以,对施工团队进行管理的阶段,需对施工团队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方式,且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针对施工队伍成员实行专业教育培训,以加强人员专业水平,最终建立一支现代化的专业水平更高的施工团队。另外,需严格监管建筑公司的行为,防止拖欠工资的情况的发生。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在建立了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施工团队之后,需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其中包含如下几点管理要求:

(1)实行工程项目经理责任体系

在土建工程方面,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有效管理施工现场变得极为重要。需优先具备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项目经理队伍,自项目的主体至建设项目的下属分项进行管理。经理队伍需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现代的且合理的管理思维,且需通过国家级的教育,考核达标之后具备建筑工程经理证书的人才,另外,需要具有现实的施工现场管理阅历,进行施工现场管理阶段需实时、精准的了解工程进度,明确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确保施工现场与施工团队彼此施工的调度,针对工程现场各级管理人员需多次进行监管,考察其工作状况。

(2)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是一件相对困难的工作,第一,需制定且完善各类工程现场安全施工体系,确立各级责任人的施工安全责任制度;第二,于工程现场设立专门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极为关键,其需时刻了解总体工程现场的施工安全状况。针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器械工具的操作安全、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需严格监管,且需频繁监管和检查各级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的情况。

3.强化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

建筑工程除去建筑公司自身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之外,为切实可靠的保证施工质量,需强化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监管工作。当前时期的建筑工程的监管工作均由工程监督管理企业实行,所以在工程项目成立的时候,需和管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且高企业信誉的工程监督管理企业合作。保证整体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利用高水平的监督管理人员,针对施工现场管理、交流合作、施工工艺、安全监管、施工质量监管、竣工验收和整体掌控实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监管工作,以保证总体工程能够按时竣工,且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建造出高品质的工程。

三、总结

土建工程的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极其关键,是总体工程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强化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技术和措施,找到期间存在的问题,且在以此为前提革新与提升土建工程整体项目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土建工程项目的使用年限与企业利润,并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面对多发的自然灾害,人们对住房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我们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力求建造出来的房屋建筑物能够满足居民对住房的要求,并使房屋能够在灾难来临时,起到保护居民的作用。

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施工管理制度不规范

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制度,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完备的制度约束下,才能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有章可循的管理。但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行业内施工分包现象很普遍,各个分包单位都各为其政,在工作范围上很难划分清楚,各分包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总想让其他分包单位承担更多的内容,这就导致施工工序上出现很多漏洞,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再加上我国在房屋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建筑项目施工管理者责任意识不强、管理问题频出,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管理的顺利开展。及时有的施工单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但是又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部标准、不规范现象的出现。

2、施工质量缺乏科学管理

房屋建筑项目施工质量是施工管理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应具有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等特点,但是在现实的房屋建筑项目施工中,在质量管理上仍存在很大问题,质量管理的违规违法现象仍较常见,影响了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的有效管理。有些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者认为,质量高的房屋工程施工必须花费高额的成本,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由于建筑施工的目的是通过满足客户对施工质量提出的要求,以实现施工单位的经济收益,所以,如果房屋建筑的质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那么施工单位就不易实现自身的效益追求,对企业信誉及长远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3、管理人员素质低

从某种意义上讲,打造一支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房屋建筑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房屋建筑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房屋建筑效率及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有关调查显示,截止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接近4000万,但是其中大约3000万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从专业的建筑类院校毕业的从业者只有6万多。农民工所占据的比例很大,他们自身的修养、、素质、知识不高,使其在实际的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我国房屋建筑数目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建筑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使建筑单位在人才选聘及培训上暴露出更多问题,导致从业人员素质的下滑现象更为严重。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必要条件。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不仅明确规定了各个施工环节的要求及操作细则,而且还可通过相应的奖罚制度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工程质量。可见,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正确的施工引导,让他们对施工工序有更清楚的了解,并根据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工序要求,通过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各个工序质量。施工管理制度,除了对工程质量有很严格的要求外,还应包括施工安全规则。“安全施工”始终是工程建设的第一要素,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及工程质量,还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通过规范的制度引起所有施工人员的重视,促使他们规范操作行为,保证施工安全。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观念的创新

虽然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长期以来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影响不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就能适时改掉的,还存在很多需要转变的地方。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是为了追求产值,这种传统的经营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要进行转变。一味追求产值的观念要改变,要改变成为追求利益的观念,服从指令的观念也要改变,改变成科学的管理观念,科学的管理观念仍旧需要改变,改变成为创新管理的观念。

3、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在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管理层面想要进行创新,首先,管理人员先要弄清楚整个项目组织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然后对要完成的目标进行深刻的剖析, 根据分解的目标建立层次化的责任体系,对整个企业的人员进行目标完成情况的绩效考核,也就是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要完成什么样工作内容, 这是建筑工程项目在人员管理层面进行创新的基础。 其次,就是要提高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能力,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有助于让团队之间达成共识,相互理解,进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超强的团队意识。 最后,应该注重加强的就是法治教育。 在建筑工程项目方面,由于存在着资金和安全的双重隐患,就必须要加强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避免造成任何级别的事故。 法律意识的加强, 就能让员工们在工作的时候时刻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4、确保材料、设备质量

严格依据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来完成材料、设备的选购工作,项目组必须对材料设备质量严格把关,保证采购、检验与运输的每个环节符合标准。加强对工程材料规格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保证材料品质和类型符合工程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保证建筑材料的品质,就必须从采购做起,选择专业知识强、责任心强的采用人员来完成采购任务。企业还应该对材料的市场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对材料的价格和使用性能进行综合分析,选择质量性能与价格都符合工程实际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市场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在选择新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其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否能够满足质量标准。

5、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质量问题最容易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能够控制好施工现场的质量,那么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就可以起到极好的预防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测力度,采用专人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保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工作必须配合相应的程序,不能盲目的、随意的对质量进行检测和检查,这样有可能干扰到正常的施工进度,应该根据相关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性的、合理性的检测方式和手段。另外,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隐蔽工程较多,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很有可能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测管理,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以及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应该会同建设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及时做好隐蔽工程检查和验收工作,同时及时办理相关的验收手续。

结束语

在进行建设房屋建筑物时,我们要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达到提高房屋建筑物质量的目的,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物的需求,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逸、安全的建筑物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们购买房屋建筑物的欲望,才能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相关概念辨析

工程造价两种含义:从投资者的角度:工程造价是指工程的建设成本,即为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支付或实际支付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从承包商角度:工程造价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商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

工程造价管理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建设工程投资管理,是投资管理范畴,二是工程价格管理,是价格管理范畴,这里讲的是第二种含义,也就是工程承发包价格。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管理手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工程造价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工程造价管理的任务:全过程动态管理,强化工程造价的约束机制,维护参与主体各方的经济利益,规范工程造价行为,促进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的统一。

工程施工阶段:在开工报告和建设年度计划得到批准后,就可以组织施工,该阶段要按按照承包商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以合同价为基础,同时考虑因物价上涨引起的造价提高,考虑到施工中发生的工程变更和费用,合理的确定工程进度款的拨付。

二、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在合同中对工程变更的概念、程序、表现形式及处理程序也按相关规定进行了约定,但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单很多,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主要包括:

1.工程变更办理不及时:有时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提出了一些改动现场已经新的要求在执行,但是设计单位并没有及时以变更单的形式确认下来。一般情况承包单位都马上执行监理或建设单位的要求,问题是建设单位人员的并不能及时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造成现场已经工作已经完成,却没有办理相关的变更单。签认变更单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人员又会考虑费用和责任问题,办理中不会积极配合,变更提前 14 天通知及后续工作更是无法继续。

2.工程变更用词不当:部分变更单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建设单位和监理的要求而发生的,由承包人提出来,一般这些工作都由技术部门去完成,在变更单的描述中用词不当的现象。比如“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这样的用词非常不准确,主要是损害了承包商的利益。

3.无法办理变更单:对于蓝图形式发来的内容,无法办理变更单,如果和原图比较,承包方来说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大。建设单位在施工初期及和施工中没有指名到底哪些资料是竣工结算有效资料,有的问题是备忘录、工作联系单及其他形式,在竣工结算时才要求把备忘录、工作联系单转化成变更、洽商的形式,对施工单位来说是很麻烦的,因为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很多变更单无法办理。

4.工程变更价款调整不及时:规范规定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 14 天内,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由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调整合同价款。在该项目的实际工作中,合同也是这样写的,但每次承包商发出工程变更价款的报审单后,建设单位的回答是现在我们的人手不够,只能给予综合单价的确认,工程变更价款的计算到结算再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工程从始到终,问题均没有得到解决。

三、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设单位的前期工作可能不充分:前期工作造成了图纸设计的大的改动太多,变更太大,其中图纸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部分也有新的图纸,最重要的是这些图纸还不是一家设计院出的图纸,也只有施工单位清楚那一部分是参照哪套图纸施工的,给施工方的工作带来很大麻烦。然而建设工程中这种现象在很多项目的施工中非常常见。

二是施工单位人员造价意识不强:技术和经济严重脱节,施工现场管理和合同管理脱节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施工管理人员不懂造价知识,不懂合同管理,只是忙于完成本职工作,没有及时跟踪相关资料的确认,没有用工程造价专业的相关知识完成资料签认。只顾埋头干活,工程竣工时,竣工结算资料缺失,签证不严谨,不知道图纸和建设工程量清单是合同的组成部分,没有及时留下签证,使工程竣工结算书所需编制资料不够全面准确,结果给工程竣工结算工作造成诸多困难。这也是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四、工程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基本对策

一是要尽早提出变更申请。作为承包人对发生的变更工程,承包人对发生的变更及时确定和处理变更,尽早提出变更申请。将出现的工程变更问题及时处理,不要将问题积累下来,对于一些数额较大的工程变更,尽可能的分解或分段完成,这样,可以降低审批的难度。规范规定,对于工程师口头形式的工程变更令,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向工程师提出书面确认口头指令的要求,确认必须在 7 天之内。以防止“指令性变更”演变为“推定性变更”。具体如下:

1.及时收集资料。承包单位对于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记清楚参加人及具体事项,专人负责跟踪办理相关事宜,办理过程中的一些资料必须收集,有时再附加照片等其他信息对这些问题尽量证明。对每一份变更要记录好收到的日期。

2.注意变更用词。对承包商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工程造价相关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对变更事项进行客观描述,而且要注意保护承包商的利益。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仅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后果和责任。

3.及时确认差异。对于蓝图形式出现的内容,作为造价人员,首先做好记录收到时间,其次要和原图对比,要清楚对承包商来说费用影响多大,对于变更引起的事项,首先与监理和建设单位做好沟通,通过协商要用变更或洽商的形式进行确定。后期结算中对于该部分采用新图进行结算。

4.时申请工程款。建设单位找出人手不够的情况下,承包商如果不想垫资,也只有通过协商以预支的形式要求该部分款项得到及时支付。给建设单位提出预支工程进度款的申请。

二是要做好施工工程进度款管理。针对工程量的重复确认,工程造价管理相关法律中也没用相关规定,承包商只能去适应,同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视人才管理。尽量聘用工程造价方面业务的高级人才,建筑行业有句俗话“赚钱不赚钱全看预算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造价人员对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据

2.及时建立台账。做工程计量台账很重要,首先对监理单位、咨询单位、审计及其他部门分别建立已经支付和没有支付的台账。台账的内容要和工程进度款支付应包括的内容相同

3.认真分析情况。对于工程进度款拖欠的情况,首先要分析清楚原因,一般工程进度款的拖欠有四种情况,针对这四种情况分析各自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办法,其次,对现场签证的内容,要重视对工程进度款有影响的变更洽商。

4.及时进行沟通。工程进度款报表报出后,要及时进行跟踪,要知道工程进度款的审核情况,对于报表中的具体内容要及时与各方交流具体进行交流,如果出现不合理的克扣工程款,对克扣掉的工程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以工作联系单及相关资料的复印件形式给建设单位发出申请,至少可以告知建设单位,承包商对该项工作很细致,并且有相关的证据,在后面的工程进度款支付中类似的事件就会发生少一些。

参考文献:

篇(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迁之中,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等逐步深入基层社会。在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期,建设一个和谐的乡村社会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乡村关系治理的现实实践中,乡村关系到却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其中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的过渡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改革和发展的难题,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效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一、公共选择理论阐释乡村关系失范

公共选择理论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狭义的公共选择理论是作为行政管理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选择即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宗旨是把市场制度中人的行为与政治制度中政府的行为纳入同一分析轨道,即经济人模式。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是:人是关心个人利益的,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者,即理性的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家基于这个出发点,分析了公共管理组织的行为,他们认为,公共管理组织及其组织者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充满公益心,相反他们的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追逐自己的私利,他们首先追求的是个人利益和组织机构的利益,然后才会照顾公众的利益。公共选择理论假定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既适用于政府部门组织也适用于非政府部门的自治组织。

乡村关系失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具体说主要集中在对村委会人事权、财政权以及农民生产经营自的非法干预上,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之中;二是村委会的过渡行政化和“过渡自治化”,前者指村委会成为乡镇政府的一个下属办事机构或一级“准政权组织”,后者指村委会单纯从本社区利益出发,不愿接受乡政府指导,对承担的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职责抱着消极、冷淡的态度。

从乡村关系失范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两个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公共管理组织都力图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将自身权益影响或扩展到对方。当然,在追求自身组织利益而努力去影响或限制它组织利益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组织中的人,是受到他们自身利益的驱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从而造成乡村关系失范。

二、乡村关系失范的影响因素

公共选择是相对于市场选择而言,一般来说,在市场选择中当市场机制不健全或市场还未成熟时,经济人就会在市场缺陷中寻求利益最大化,抑或投机,而不是靠公平竞争获利。同理,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也给公共组织或公共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可乘之机。

(一)压力体制下乡镇政府强权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乡村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处于我国权力运作体制中的最末环节。长期以来我国权力运作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为压力型体制,其主要特征在于各级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赶超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决定了国家在农村的各项发展目标、计划、任务最终要靠乡镇政府加以贯彻落实,也迫使乡镇领导和乡镇干部想方设法去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如计划生育、征兵、粮食种植,税款征收等。为此,乡镇利用对村干部的去留决定权和工资报酬权将指标再度分解分配给村民自治组织特别是村委会,并利用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手段督促其执行,这就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自治权限大大缩小,从而使乡政府与其的角色关系扭曲。

(二)乡村治理法制建设存在缺陷

实行村民自治之后,理论上说村民自治委员会与作为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并无行政隶属关系,二者只是工作上指导与合作关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情。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关系的规定是非常粗略和原则化的,既没有对“指导、支持和帮助”的范围给以合理确定,也没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域给以明确表述,这在客观上导致规范乡村关系和村民自治的制度供给不足和空隙过大。乡镇政府拥有比村民较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组织资源,再加乡镇权力缺乏有效的约束制衡。这种制度的空隙客观上成了基层干部利益群体谋求自身利益的活动空间,他们能较便利的利用制度空间去对村民实现制度侵权。

(三)村委会双重角色失衡

村委会作为法定的村民自治组织,是经过村民授权来控制与管理社区资源,体现和维护村民利益并通过为村民服务来赢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是在实际中村委会又承担了乡政府分配给某些行政职能。这样,村委会便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要贯彻上级方针政策,代表乡镇政府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完成属于自治范围内的工作,分别体现乡镇意志与村民意志。虽然在人民的国家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因为中国所要实现的后发外向型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强制的现代化,它要求村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即适应并接受原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很长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因此必然有大量不受村民欢迎的国家任务和要求要通过村委会去强制执行,同时,乡镇政府自身利益的也会搭上制度化转型的便车进行扩张。双重角色必然产生双重对策,一方面村委会顺从乡镇政权,成为乡镇政府的办事机构执行命令或进一步搭便车“自我扩张”,另一方面从自身利益出发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进行游说、消磨甚至抵制,村级反控制力量的成长使乡村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三、对乡村关系失范的治理

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中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在公共部门中恢复竞争,引入市场机制,打破政府垄断,从而将政府的一些职能释放给市场和社会。从总体上看,乡村关系失范主要在于乡镇政府对村委会合法权益的侵蚀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治理的关键在于乡村双方的良性互动:

(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职责权限

要实现乡镇政府与村委会良性互动,首先要确立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是无直接隶属关系的平等法人关系。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且地区发展不平衡,乡镇与村集体的利益边界和权限范围往往是模糊的、变动的,现行的法律只是设计较为宽限的法律框架,并没有程序性规定。要明确乡镇与村的角色定位,首先要理清二者的职责权限,一是根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的乡政村治原则精神,各级人大制定关于乡政村治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实体性法规,明确划分乡镇和村的利益边界及管理权限,哪些事项需要乡镇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哪能些事项需要村委会“协助工作”。明确的外延和内涵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乡镇政府得以顺利贯彻,村民利益通过村民自治得以真正实现。这样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得到村民的认可拥护,违法施政被村民合理拒绝,同时村委会的双重角色大体平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在制度规范上有机衔接起来。

(二)重塑政府形象,建立服务型乡镇政权组织

改变政府形象,规范政府作为,首先要在体制上解放乡镇政府,根本的是要改革压力型政治体系,使乡镇从繁重的数字化指标任务中解脱出来。再造政府基层组织体系方面不是继续精简,因为现有框架下精简已经走到末路,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绩效而不是裁减人员,乡镇改革的目标是让乡镇只有最基本的社会事务管理功能,如土地管理、治安管理、救灾、优抚等。乡镇政府不应该对经济增长目标负责,也不应该对自身财政负责,更不应有自我扩张和资源掠夺行为,乡镇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民间组织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更多地投在提高公共服务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领域,提高服务能力。

(三)培育自治组织,增强村委会自治能力

民间自治组织是沟通政府与公民重要桥梁。政府与公民良好合作常常需要一个中介组织的协调,一方面各种民间组织及时把其成员对政府的要求、愿望、建议、批评集中起来转达给政府,另一方面又把政府的政策意向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传达给其成员。同时民间组织对政府行为构成强有力的制约,适应了农民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民间自治组织大量成长,政府就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制约,可以抵制、克服政府组织不合理的甚至侵犯群从利益行为。因此国家应从体制上消除对民间组织不合理限制,使各种形式各种功能的农村民间自治组织有宽松的成长发育环境,如村委会、各种农民协会、养殖协会等。在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规范管理的新体制,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关系。村委会作为村民法定的自治组织,在村务管理方面更应担负起责任,只要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对村庄重大事项具体负责实施并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加强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村庄“自主性”,这样才能理顺村庄和乡镇政府关系。

(四)提高乡村人员素质,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

在处理乡村关系过程中,人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乡村关系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同乡村干部素质低下,农民觉悟不高有关。表现在乡村干部中主要是不相信群众、、人治观念、,表现在村民群众中则是文化水平低,觉悟不高,缺乏契约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放任主义倾向。因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乡村社会树立现代民主观念、法制意识和契约精神,乡镇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提高认识,改进方法,依法履行“乡政”职责,充分认识到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对乡村管理应更多的采取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应尊重村民自治权和村委会的相对独立性,增强服务意识、公仆情结;村干部要依法履行“村治”职责,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治能力,自觉协助乡镇政府做好各项工作,引导农民用好民利,做好村民的“当家人”。从根本上说,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由理性的“经济人”向为民服务的“社会人”转变,实现乡镇民主管理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共同建设和谐的乡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3]徐学通村民自治中的困境:村委会的行政化倾向[J]行政与法2003(10)

篇(10)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58年,属国有大型综合施工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机电安装、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施工,在全国各地有20多家分支机构,公司组织架构自下而上由项目部、分公司、总公司构成。从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项目薪酬设置情况看,对职位和级别的高低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普通员工,尤其是项目经营者和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一存在的问题分析

1、薪酬缺乏竞争性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知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回报。薪酬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从内部公平性来看,薪酬结构的设置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薪酬模式,基本上还是岗位技能工资制度。项目经营者的薪酬与项目普通职工的平均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国内其它同行标准(一般在3倍左右,而国内其它同行一般在5倍左右)。核心员工、关键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较小(基本没什么差距),激励作用很小。项目作业的工作场所一般都在离城镇较远的地方,工期紧,经常存在节假日加班情况。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差,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等原因,使得职工的相对可支配收入显得更少。

2、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环境的差别,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大特点就是工作环境差别大(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项目本身)。有的项目在城镇,无论物业生活条件或者精神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较好,有的项目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利,甚至不通水,不通电,条件极其不好。所以劳动环境差别相当大。另外,对项目本身来说,项目工程量有大有小,工期有长有短,对项目作业者,尤其是经营者来说,完成一个项目所付出的努力是很不同的。

施工项目一般在开工的前后期工作任务小,而在中期工作任务大。所以项目薪酬的设置应考虑工作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固有的薪酬结构对项目完成前后的薪酬衔接考虑不充分,一旦薪酬标准定下,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都是这一个标准,降低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3、部分岗位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

目前该公司项目薪酬结构在工资水平方面,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低级职位是领先型。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中高级职位是落后型。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如图1所示(人民币元/月)

4、项目经营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项目经理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决策能力的大小、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及成本的大小、好坏,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不能把经营者等同于一般的员工或管理者。

按照薪酬理论责权对等的原则,应对项目经理实行有别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制度,体现出薪酬的激励性。但我们从前面企业对项目的薪酬分配方案中可以看出,项目经理的薪酬设计并没有完全与项目经理的贡献大小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应,这主要体现在项目经理的年薪总额太低,只有普通员工的2.5—3.5倍,显然与项目经理的贡献不成比例。虽然,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工资设置依据了项目的大小来制定标准,但是工资标准制定的来源是在控制工资总量的前提下,这只是体现出了一种控制功能而非激励功能。

5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收入差距过小,不能完全反映个人能力

岗薪工资制的分配方式重点突出岗位劳动要素的作用,而在对项目人员不同性质岗位的薪酬设置时,对于操作岗、管理岗、专业人员采取了基本统一的薪酬设计模式。结构基本相同,形式单一。公司的工资曲线是趋于平滑的,关键岗位和普通岗位、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小于工作本身的差异。它是引起关键劳动岗位、优秀员工不满和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6.薪酬设计及运作中缺乏沟通.导致结果公平与程序性公平问题并存

公司对项目薪酬制度的制定或薪酬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依据其上级的薪酬分配政策,除效益工资外,项目部自主制定的权限相当有限,大多数只是被动执行而已。而对于效益工资的分配政策的出台更多的是单位领导和薪酬管理部门的事,而普通员工包括基层管理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方案,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对薪酬政策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造成了基层员工对于企业薪酬制度的不了解、不理解。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薪酬制度作为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环,它既是企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企业其它制度的影响。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制度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就该公司来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公司同其他许多企业一样,虽然在理论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真正重视。在薪酬设计方面,更多的是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资设置理念,既把薪酬简单的看成一种劳动所得和保障因素,没有意识到薪酬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尤其是没有把企业的重要人才,如一线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当作资本来看待。具体体现在薪酬的设计存在着“平衡”的思想,各个岗位薪酬设置的高低也缺乏真正的论证,更没有职工的参与。

许多员工,尤其是对企业薪酬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员对薪酬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按劳取酬,不能够理解和接受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能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提高到合理的水平,这给薪酬改革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有些很好的方案制定了也不能很好实施。这样的结果使一些贡献比较大的员工、核心员工失去了积极性。

另外,该公司的薪酬管理整体上仍然是“粗放”管理,已经不适合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引进一些现代薪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项目薪酬分配体系.

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需设各种岗位十多个,每个岗位的劳动强度,复杂性及责任大小各有不同,而该企业对这些项目普通员工岗位的工资界定只是泛泛的一个标准,比如高于70元/天等等,而没有真正的对这些不同的岗位进行评估而作出比较切合实际,且能起到激励作用的工资标准。造成很大一部分劳动强度大,责任重的岗位无人问津,而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却人满为患。

当然,要对这些岗位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并且用于实践是有很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使薪酬制度逐渐趋于合理。

4、忽视项目本身的环境差别对薪酬的影响

上一篇: 职称制度论文 下一篇: 医学哲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