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学习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1 16:03: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考察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考察学习计划

篇(1)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华东交通大学考研成绩查询网址:ecjtu.jx.cn/

点击进入: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ecjtu.jx.cn/

为及时获取华东交通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篇(2)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东华理工大学考研成绩查询网址:ecit.edu.cn/

点击进入: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ecit.edu.cn/

为及时获取东华理工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篇(3)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西华大学考研成绩查询网址:xhu.edu.cn/

点击进入:西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xhu.edu.cn/

为及时获取西华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篇(4)

1、统筹规划是根本。通过三地市实地参观与交流,发现三地市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市局科信部门统筹建设。服务信息化不能单打独斗,各自独立建设,这样难以整合信息资源。要抓好统筹规划,尤其是在顶层设计上,要从全局出发,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凝聚各方面的智慧,研究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框架体系,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2、信息采集是基础。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点来自于信息采集,包括视频数据、车辆数据、人员数据等数据。以东莞市公安局为例,积极开展社会信息资源采集、高清视频监控建设、智能卡口建设、等一系列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市联网视频监控设备达到若干余个(在线率100%),全市交通卡口若干余套,为某市信息化的深度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3、大数据服务云是核心。谋省厅制定了《某省机关“六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将数据服务建设工程列为首位。目前黑龙江省公安厅已经推出了“龙江云”平台,旨在实现全省公安资源、数据、应用、服务四大共享,打造联动平台,创制公安主战工具箱,实现全省服务工作“一张网”,信息数据“一片云”,实战应用“一键通”,引导数据思维认知,尝试数据思维治理的新型服务工作模式。

二、政务规范化方面。

1、场所规范。以某市局为例,他们本着“统一、实用、安全、方便”的原则,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场所功能区建设标准和管理运行制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整体布局和细小环节都明确了统一、严格的标准。总的要求是:某区要安全合法,接待区要宽敞便民,办公区要敞开高效,生活区要整洁实用的要求。

篇(5)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西华师范大学2020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篇(6)

一、考察概况

1月13日晚到达海口市后的第二天早上,海口市王副市长带领我们考察人员参观市容市貌、城市公园、城市绿化、小区建设和城市规划展,介绍了海口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经验。17日下午到达昆明市听取市人大、市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的绿化、拆迁工作的经验介绍,晚上参观城市亮化工程,第二天参观昆明市北二环、东二环拆迁现场,规模大、战线长。18日晚到达南宁市参观城市亮化工程,第二天听取市人大、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规划、拆迁、建设工作的经验介绍。20日到重庆市参观两个中心城区的拆迁、绿化工作,并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拆迁、绿化工作的经验介绍。7天时间,考察4个城市,所到城市都热情好客,传经送宝,看了很多靓点,听了很多经验,思想感触很大,达到了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学习经验的预期目的。

二、考察城市的主要作法及经验

篇(7)

由于居住环境、生活经验、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的不同,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必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体现,表现在兴趣和爱好上的差异、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如:有的学生贪玩怕学而有的好学,有的同学意志坚定而有的不能持之以恒,有的思维灵活、掌握知识快而有的学生思维易受干扰、掌握知识也较慢。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必须接受,并且加以重视,否则会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因“吃不了”而破罐破摔丧失信心,另一部分学生因“不够吃”而骄傲自大失去兴趣,这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要面向有差异的全体,缩小差异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这些差异的存在,并且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努力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进步,并尽力减小他们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缩小差异对教师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是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与家长取得联系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品质及学习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等因素,这样才能让基础一般的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基础好的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以巩固。其次,备课的内容及任务和备课的难度更大,和常规教学相比较,“备学生”成为备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面向全体、适合学生的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关注“两头”,鼓励全体,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培养自信,提升兴趣,最终获得发展。再次,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制订学习目标。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科学地制订目标要求。即在制订学生学体目标的基础上,增添学习的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最后,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差异而迸发出的思维亮点很多,教师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倾听,善于接纳,那么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春色满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堂资源,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互樱达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1.关注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现实,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关注差异,并着手解决差异问题。着力点就应是差异中处在弱势的同学,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弱势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有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内心的上进心。其次,我们要鼓励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对弱势学生解题数量的要求可以少些,对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也不做具体要求,能正确解出基本题、能做到理解熟练就行;课堂探究时可以对弱势学生即时暗示点评,个别辅导,规范操作时对弱势学生建立数学问题的思考程序及解题模式等等。总之,要避免他们在学习中遭遇挫折,遇到挫折时要即时加以指导和心理安慰,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篇(8)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__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1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0万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请记住我站域名/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 ,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__年底,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7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0多家在浦东投资了328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8平方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7家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6个,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0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4个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0多亿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5家;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0家;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2平方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2平方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3万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__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0多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 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秘书网网址:,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 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__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__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 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__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__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 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篇(9)

基础实验文字图像判断通常以单项选择和选项组合形式呈现,考查内容包括仪器功能与操作、物质性质、物质制备、物质分离、物质检验等。从能力要求而言,注重课本基础实验与变式的再认与理解,涉及实验的现象、方法、条件、过程等。

【例1】(2014・大纲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 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 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 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解析:A锥形瓶结合石棉网可以间接加热;B室温下铁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可用铁桶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特别注意容量瓶只有刻度线,没有刻度,故C错;D若待测液为中性,加水稀释后,pH也不变,故答案为A。

[变式1](2014・江苏卷)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解析:本题以氯气的制备和废物氯化锰的回收为主题,考查实验的系列操作过程。A中缺少加热装置;B试剂应选饱和食盐水,导管应长进短出;C正确;D制备含结晶水化合物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式,不能蒸干,防止脱水,故答案为C。

二、实验方法的系统理解考查

基础实验考查除了增大实验知识的覆盖面,以达到考查的数量要求,更注重考查实验知识间联系的质变关系。如对“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或部分间的理解就体现由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由事实到解释的实验研究方法与过程。这种题型要求条件必须是真命题,结论才有可能是正确的,这也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切实的实验体验和良好的分析综合能力。

【例2】(2014・新课标I卷)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解析:A常温下Na2CO3,水解程度小,不和油污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促进Na2CO3水解,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油污水解,达到去污的作用;B漂白粉变质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以及HClO进一步分解变质;C两者易发生双水水解,不能共存,否则会导致有效成分损失;D反应原理是:2FeCl3+Cu=2FeCl2+CuCl2, D显然不对。故答案为C。

[变式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解析:A蔗糖在浓硫酸中发生炭化,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同时炭与浓硫酸进一步反应,体现其氧化性,A正确。B两者反应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产生钝化现象,进而没有进一步反应和现象,注意逻辑关系;C正确;D两者反应原理是:3Fe+4H2O(g)=Fe3O4+4H2, Fe3O4是黑色物质,而Fe2O3才是红棕色。故答案为AC。

[变式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及有关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解析:首先要根据操作图像分析判断操作的合理性,从而分析现象,进行得出结论。A在两个原电池中,铁在左边装置做正极,在右边装置做负极,从而得出对应现象和结论;B实验中是氯气分别与NaBr溶液和KI溶液作用,但不能判断Br2与I2氧化性的强弱;C是自发的难溶物间的转化,反应方向是朝着生成溶解性更加小物质方向进行;D未能排出挥发的盐酸对后继反应的干扰。故答案为BD。

三、实验逻辑的因果关系综合考查

实验变量涉及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即无关变量)。自变量指由实验者主动操纵、掌握,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是指因自变量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结果。控制变量(即无关变量)指在实验中除了实验所规定的自变量以外的一切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在实验逻辑考查时,即要研究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是否有因果关系,务必控制好无关变量,否则两种变量间逻辑关系的相关性可能出现匹配错误。

【例3】(2014・广东理综)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重结晶是利用两种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变化的规律差异而用于物质提纯的方法,通常一种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物质受温度影响不大。故两种表述均正确,却没有逻辑关系;B正确;C中叙述I表明NH3水合中发生化学反应,水溶液体现碱性,叙述II体现其溶解性,两者没有因果关系;D中 Ca(OH)2属于微溶物,故不可配制2.0mol・L-1的Ca(OH)2溶液,故答案为B。

[变式1](原创题)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中A1(OH)3胶体不具有氧化性,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只有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实验室制A1(OH)3是利用铝盐中加入过量氨水或偏铝酸盐通入过量CO2,故B不正确;C正确;D 陈述II应改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下不电离。故答案是C。

四、实验规律的迁移能力运用考查

实验规律的迁移能力考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属概念与种概念间的纵向迁移,另一种是两个种概念的水平迁移。迁移能力的考查涉及到性质迁移、功能迁移、关系迁移等多种方式。

【例4】(2014・安徽理综)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A较强酸制弱酸是运用酸与盐在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显然它要迁移到氧化还原反应中是不对的;B关注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量变质变关系临界,铝在浓硝酸会产生钝化现象;C NH3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反常,大于PH3;D正确。故答案为D。

[变式1](原创题)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根据已知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解析:A考查物质保存加酸或加碱防水解,但未考虑到在酸性条件下Fe2+反而易被NO3-氧化,不利于其保存;B都是利用易水解原料制备物质,但两种原料水解要求不同,前者需要促进水解,后者却是抑制水解,规律都是水解原理;C前者发生双水解反应,后者是复分解反应,两种规律不同;D两者都是利用易水解物质原料制备水解产物,但水解产物要求原料水解程度不同,从而不同条件下水解的温度和酸度会有所侧重。故答案为BD。

五、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评价考查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涉及:酸性大小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比较、氧化性还原性比较、溶解性比较等性质方面以及物质制备、分离及检验等。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原理的科学性、过程有序性及用量的合理性,目的与方案的匹配性。

【例5】(2014・四川理综)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中溴乙烷水解是在碱性环境进行的,所以Br-的检验存在着OH-的干扰,需要加入过量的稀HNO3中和多余的碱,以避免干扰。B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易将Fe2+转化为Fe3+,影响检验,故B不正确;C中溴水的量要求少量,否则过量的溴会影响用CCl4检验碘单质;D方案设计合理。故答案为B。

[变式1]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丙图装置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D. 用丁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解析:本题实验方案设计考查实验装置问题。A水溶液中,阳离子放电能力H+>Al3+,故不能冶炼出铝单质;D温度大小:大试管>小试管,故即使能观察到NaHCO3分解,也不能证明其稳定性差,应将两种试剂位置进行交换。故答案为BC。

篇(10)

当前中国的中心文化都是现代都市文化,乡村文化始终处于这一中心的边缘[1]。但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的[2]。就中国社会总体而言,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封建时代的全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也都是建立在这种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的[3]。武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草根文化”形态,而当前对我国武术的研究,一方面,研究的地域依然主要集中于“城镇”;另一方面,对武术的研究则以宏观性的研究为主,扎实的、微观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极有必要采用一种“眼光向下”的“平民化”姿态,将武术研究的视角置于“村落”这一社区生态空间之内。

为了从理论与实证的双向维度对我国村落武术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田野作业”的方式,通过对一个自然村落武术活动 “地方性知识”的考察来分析村落武术的变迁。其实把村落作为一个整体的小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曾是我国社会学、民族学家努力进行并取得有世界影响的一项工作[4]。先生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他指出:研究人员有必要把自己的调查限定在一个小的单位来进行,“这是出于实际的考虑,调查者必须容易接近被调查者以便能够亲自进行密切的观察。”[5]

1 操作性定义

1.1 村落

村落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6]。在我国,村落可以分为2种,即自然村和行政村。自然村是指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后者是指政府为了便于管理,而确定的乡(镇)下边一级的管理机构所管辖的区域[7]。由于行政村与自然村常常是重叠的,因此,本研究中的鲍屯既是一个自然村,也是一个行政村。

1.2 村落武术

村落武术是以村落民众为主要参加对象,在村落环境下传承、发展的武术活动。

1.3 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主要是指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功能(意义)与结构乃至任何文化事象或文化特质,因内部发展或外部刺激所发生的一切改变[8]。

2 村落武术的变迁及启示

2.1 社会变迁: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主导因素

就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来说,它是一个结构性的组织系统,它大致可以分为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各种法律制度,尤其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结构等方面。而所谓的社会变迁,便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各种法律制度,尤其是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转变[9]。我国的民间武术文化是一个集合的文化体,对村落武术而言,社会的变迁是导致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主导因素。“当社会环境的改变有利于民众新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时,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就具备了。” [8]22在贵州安顺鲍屯,村落武术活动的发展和变迁也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贵州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鲍屯便座落于此,历史上安顺地区的屯堡村落与军事活动密不可分,尤其以明朝时期的屯军活动影响最为明显。在贵州安顺周边,包括普定、平坝、镇宁等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内,存在着数以百计这样的村落,这些村落多以带军事性质的屯、堡命名,隐含着这些被称之为“屯堡人”的由来。清朝道光年间《安平胰志》记载:“屯堡即:明洪武时,军之住所”。《安顺府志·风俗志》对此也有明确的记载:“屯军堡人,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鲍屯就是这样的屯堡村落之一。由于村民大都是明朝入黔的军、民户后裔,屯军习武于依山傍水的屯堡村寨,因此,屯堡人至今仍保留着大量明清军事文化的遗存,其村落也具有明显的军事武术印记。特定的军屯历史背景,加之特殊的外地移民身份,致使鲍屯村落民众在实际的生活中,除了应对频繁的战事活动之外,还要应对当地少数民族的侵扰和敌意,正因为如此,鲍屯自古习武成风,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明代屯军裔嗣”崇尚武术,在安顺鲍屯考察发现,时至今日,鲍屯村落民众对传统武术、军傩等活动依然具有高度心理认同,一种渴望保留传统文化的心态,至今依然成为村落民众强大的内聚力,并顽强地表现在生活的各个层面。

明以后,随着起伏动荡的社会变迁,清朝屯田制的废除、填南移民的涌入,村落里的武术活动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当大明王朝同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封建王朝一样土崩瓦解之后,加之冷兵器的逐步消亡,由于明代军事战略而遗留的屯堡村寨的军事武术活动也逐步衰退,甚至丧失。在鲍屯,发轫于军事战争母体的村落武术活动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逐步渗入到村落的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中,如庙会中的武术表演、地戏中的武术打斗套路等,并逐步演变成为村落民间武术发展的主导地位。不同的是,在明代,鲍屯的村落武术是作为当时军事战略的一部分,其主体价值更多地表现为“军事征战”“保家护院”而存在,而之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村落庙会等武术活动则成为村落民众的精神归宿。在村落武术发展、演进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变迁在无形之中成为了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主导因素。

目前,鲍屯的村落民众依然还在传上传习下来的独特拳术,因其传承区域仅局限于鲍姓村落而称之为“鲍家武术”或“鲍家拳”,但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这偏于一地的“鲍家武术”也陷入“无人问津”和“自生自灭”的窘状并逐步失传,偌大的村落里武术的传习者已寥寥无几,仅有鲍姓第二十代孙鲍灵佑与其徒弟鲍安洪、鲍灵斌还在苦苦维系,武术的传播空间也仅存于村落活动中的庙会表演中,曾经的繁荣和盛况已难以再现,只是存活于村落老者的记忆中,但是通过查阅当地县志、族谱,以及村落老人的口述记忆中,鲍屯村落的武术活动的个性特征却依稀可见。考察发现,鲍屯村落传习的武术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自身特征,具体表现为:1)兵器和套路多,内容丰富。鲍屯村落传习“鲍家武术”的整个武术系统使用的兵器多达数十种,可谓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器械有短刀、大刀、钝鞭、虎头钩、拐、捎子、炮锤、手棍、绳镖、绝鞭、短棍、鞭杆棍、青龙刀、蛇皮鞭;2)武术技术动作的战斗性、对抗性较强,具有较浓厚的军事色彩,武术套路多以对练为主。鲍家武术的套路和动作,较多以实战要求进行编排和设计,演练的过程仿佛置身于战斗训练和演习中,通过斗智、斗勇、斗技、斗谋等对抗性活动来展示武术套路,具有较为显著的军旅特色。演练的套路有三禁枪、三会苗子、二会苗子、双刀破苗子、五虎刀、杀四门十八刀、大刀破苗子、白手夺大刀、虎头钩、和平拐、捎子、六棍、连锤、单枪、青龙刀、四平剑、梅花九节棍、炮锤拳、手棍绝鞭、流星锤、花枪、短棍、鞭杆棍、蛇皮鞭数十个套路;3)与军傩地戏密不可分。在村落老人的口述记忆中,鲍家武术经常与军傩(傩戏的一种)结合在一起,用来歌颂和表现战争中英雄人物高超的军事武艺。在独具特色的安顺地戏中,以武术的器械作为其道具,以武术的套路、动作作为其表现形式。在鲍屯,武术与地戏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与村落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在鲍屯,规模较大的民俗活动有每年正月和七月的跳地戏和“迎汪公”。庙会的举办为鲍屯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独特的武术文化传承空间,并一度成为鲍屯村落武术活动传承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2.2 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着的[10]。一般而言,当社会或者自然环境发生变迁的时候,文化主体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迁[11]106,当然,这种变迁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

贵州自古称为“化外”“蛮夷”之地,在明朝初年,当地土司占地为王,不尽服之,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后,其势力并未完全控制西南诸省。为一统河山,“洪武十四年(1368年)九月,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军征云南。次年二月云南平,政府设军卫以屯戍之。”[12]平息战乱之后,如何保持平定以后的云南乃至整个西南的长治久安,大明皇帝实行了让军士屯田的举措,“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不仅完成了明王朝镇压反叛的目的,这个决定也改变了数十万征南将军的命运,曾经的军士开始拿起锄头开垦土地,亦兵亦农,“三分守城,七分屯耕”,出于同一目的的同一命运同一生存需要,聚族而居,逐渐形成有别于当地民族和其他汉族的特殊群体——屯堡人[13]。据史料考证,洪武十四年入滇的明军数量有30万之众,洪武年间安顺地区的移民以军卫移民为主,构成了独特的军事移民社会。由于明朝战略需要而形成的大规模军事移民,也带动了贵州地区民籍人口的迁入,这就是商屯所引起的人口流入。“明代设屯,军民居住上有区别,如名为‘屯、堡’都为军户住所,名‘村、庄、寨、院’为商民户住所。”[14]鲍屯无疑属于前者,时至今日,虽历经600余年岁月的洗礼,鲍屯村落里的古雕堡、演武场等遗迹依然随处可见,整个村落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军事征战色彩。

从鲍屯村落武术来看,在明清时期 ,鲍屯村落武术活动开展得很红火,主要的社会动因是村落武术承载的功用价值能够有效满足村落民众的需求。无论是军事战争还是之后的匪患,以及当地土著居民对外来者的反抗,武术很大程度上成为村落民众“保家卫国”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在当地独特的“军傩地戏”中似乎有着某种暗示。关于鲍屯和安顺地区的“地戏”,《续修安顺府志》有这样的记载:“黔中民众来自外省,当草莽开辟之后,多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失生疏,含有养兵于农之深意。迄今在安顺境内,盛行不衰。

有这样的记载,绝非空穴来风,即便是今天看来,鲍屯所在的安顺地区,其地戏活动依然带有显著的军事色彩。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其一,地戏演出的内容全部为金戈铁马的战争,剧中人物没有生旦净丑之分,角色主要以将为主;其二,地戏表演时使用的兵器有2种材料,其中之一便是“真家伙”,也就是真刀真枪的表演,场面勇猛逼真,犹如置身真实的战争场面。事实上,早在1988年法国巴黎艺术节上,鲍屯所在的安顺地区的“地戏演出”就曾经引起巴黎的关注,这不仅是因其可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更因其显著的“武术”特色让人惊奇,地戏中的“空拳对”“扭脖劲”“鸡打架”“左右栽花”等徒手技艺;“打黄金棍”“打背板”等棍棒技艺;“梭枪”“抛枪” “杀转枪”“耍刀”“飞刀”“理三刀”“围城刀”等刀枪技艺均含有大量武术的成分。当然,今天进一步探讨当地的“地戏”,或许可以推断当年的地戏活动具有“养兵于农”的内涵,但绝非仅此,实际上,“地戏”也就是当地那种戴面具戏,当地也称之为“跳神”,只是近些年来由于其不设舞台,在地上表演,故称之为“地戏”。实际上, “地戏”是一种傩戏,其早期的主要的功能是祭祀,是一种祭祀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傩的形式演变轨迹也经历了由傩祭—傩舞—傩戏的发展,傩的主题演变轨迹也经历了由驱鬼到娱神再到娱人的发展[15]。

同时在村落武术的调研活动中还发现,建国以后,鲍屯和其他的村落民众都把习武当作跳好地戏的第一要务。在今天看来,“跳好地戏”、参加正月与七月的地戏表演反而成为村落民众参与武术活动,促进村落武术发展的直接动因。目前,在鲍屯所在的大西桥镇,有较为流行的地戏16堂,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每年正月和七月2次多日演出。

通过查阅地方县志等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在明清时期,整体上鲍屯村落武术活动的变迁幅度并不太大,这反映在鲍屯村民对村落武术活动的需求上。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其一是“保家卫国”的实际需求;其二是“寄托精神”“祭祀亡灵”的心理慰藉,如民俗活动中的地戏、庙会等。由于村落武术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村落民众的心理预期价值并契合这时期村民的需求,因而,在那段时期,村落武术发展的社会推动力较大,故较为红火。

但是,近现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一方面,社会法制逐步健全,在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原本用于“保家卫国”的村落武术价值已几乎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中国加速进入社会转型期,城镇化、市场化大规模的渗透到村落的各个领域,我国农村村落的整体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村的小农经济开始并逐渐瓦解。经济体制的变迁影响到农村村落的方方面面,村落民众不再需要依靠“神灵”来乞佑风调雨顺,村落民众不再局限于宗亲和姻亲,不断扩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意识大大降低。由于急剧社会变迁之下,村落民众的文化需求发生了变化,而导致村落武术活动与村落民众需求出现紧张和不和谐,鲍屯村落武术活动开始衰落的根本动因便在于社会的整合与武术活动的意义整合之间的紧张、断裂所导致的村落武术活动所承载的意义已基本不能够满足村落民众的需求,这势必导致村落武术活动日益衰微,甚至消失。

2.3 文化变迁与适应:村落武术的解构与重构

人类学认为文化的变迁是文化的常态现象。文化的稳定和均衡是相对的,变化与发展则是绝对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变迁史,文化变迁记录下了社会发展的进程[11]6。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急剧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剧烈的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对我国的农村村落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深地触动与震撼。这种震撼和触动表现为:在经济结构上,以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经济逐渐崩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被引入农村,小农经济不复存在;在社会结构上,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传统社会基础逐步退却,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连土地都已经不再是农民的根本。

德里达指出,意识形态的活力在于自身的解构[11]107,在大规模文化变迁背景下村落武术未尝不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村落武术的解构与重构一定意义上具有某种“自身变革”的含义。这种变革可以表现为村落武术在功能、内容,以及形式实现“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例如,鲍屯村落武术活动在功能上的解构与重构。明清时期和解放之前,鲍屯村落武术活动在功能上主要表现为“练为战”的军事功用和“保家护院”的自卫手段。之后,随着法制社会的完备,村落武术活动发生新的解构,村落武术用于实战的功用大大降低和减少了,转而使“为了跳地戏”而成为推动村落民众习练武术的社会动因,更进一步说,村落武术中所承载和隐含种族凝聚力、种族认同感的隐语功能又得到突出和增强。在市场经济、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的今天,鲍屯的村落武术毫无疑问地面临着新的解构与重构过程,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功能上,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村落武术文化的变迁,正是通过解构与重构其功能、内容以及形式的动态作用来不断调适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文化变迁是历史的必然,村落武术的发展要在社会文化变迁中不被湮灭,同样也必须适应文化主体新的文化需求。以不变应万变的文化形态至多只会成为一种“死去”的文化遗存,保留在民俗博物馆中。村落武术文化的出路在于扩大或增值自身的文化内涵,以适应其文化主体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文化需求。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大力开展和建设新农村的社会大背景下,鲍屯正在组织申报“鲍家拳”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承担着村落民众健康需求、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寄托种族认同等功能的村落武术馆校“鲍家拳馆”业已成立,并发挥着新的社会功能。

3 结束语

村落武术作为在农耕文化传统背景下,在村落传承发展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调试性和适应性。在其发展、演进的过程中,社会生态的变迁是致使村落武术文化变迁的主导因素。而村落武术活动衰落的根本在于社会的整合与武术活动的意义整合之间的紧张、断裂所导致的村落武术活动所承载的意义已基本不能够满足村落民众的需求。村落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在构建村落体育、塑造村落体育文化、维护村落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6],因此,村落武术文化的出路便在于扩大或增值自身的文化内涵,以适应其文化主体已经改变或正在改变的文化需求,而村落武术文化的变迁与适应,正是通过解构与重构其功能、内容,以及形式的动态作用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陈雯.移植与排斥:现代乡村文化建设的“悖论”[N].社会科学报,20090122(2).

[2].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

[3]郑师渠.中国近代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4]罗湘林.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6(4): 86.

[5].江村经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7.

[6]王裕临.村落民俗文化考略[J] .农业考古,2010:333.

[7]胡庆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落农民体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24.

[8]克莱德.文化变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9]郑大华,彭平一.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517.

[10]郭修金,虞重干.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7):30.

[11]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启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06.

[12]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五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305.

[13]帅学剑.安顺地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6.

上一篇: 大学班委学年个人总结 下一篇: 学校家风家训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