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8 23:10: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卫生监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卫生监管论文

篇(1)

(一)卫生监管工作任务艰巨

不少企业和学校卫生观念还很淡薄,就个别企业而言,基础卫生条件极差,在餐具消毒保洁方面还不够,法律意识浅,办证效率低,中间从业人员流动也很大,对卫生知识的了解也很少,其卫生操作技能也很差。特别是个体小型企业,他们在法律意识肤浅、淡薄,对各项卫生设施配置也不愿投入,从业人员流动大,不支持健康检查工作,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甚至遭到个别人员辱骂等,卫生监管执法人员也难以将卫生行政法执行到位;还有一些集贸市场的生肉摊贩从业人员不体检、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这些人员难管理,监督执法中,最易发生冲突,有的竞拿刀威胁执法人员,扣留执法人员执法证件。

(二)疾病管理环节薄弱

个别学校卫生保洁员,他们自身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对传染、食源性、寄生虫等疾病的预防知识和能力都存在盲区和盲点,学校疾病也接二连三的发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居多,然而学校对卫生管理工作也不够重视。

(三)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力度不够

目前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对中小企业的卫生监管尚未做到严格监管,对小企业执法力度不够,部分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处理,领带卫生监管制度不全,不少执法人员不能按时交办上级部署的工作,其内部管理和学习制度也有待加强和提高。总之就目前形势而言,卫生监管执法人员应把重点工作放在打击和查处非法经营的企业让他们无立足之地,保护合法经营企业,推动经济秩序走上规范;和相关部门部门联合执法,对违规企业进行突击检查,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者。

二、对卫生行政法的认识

卫生行政法是学习和研究卫生行政学的基本问题,它关系卫生行政学的整个体系结构。卫生监督主要有4个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2)职权的法定性(3)行为的主动性(4)国家强制性.卫生行政单位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授予的职权从事卫生监管工作,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组织、职责权限、活动原则、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调整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中,同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社会关系。

三、如何利用行政法开展卫生监督工作

(一)定制完善的卫生监管人员管理制度

卫生监管不恶魔呢要各尽其职,积极配合上级领导严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不法企业,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徇私行为和懒惰心理。加强内部执法人员的整顿是保证卫生监管工作执法到位的前提保证。其次争取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卫生监管同环保和消防等审查共同进行,让建设项目必须做好各方面的登记,以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另外还要不但探索卫生监管的工作方式,集中精力对重点单位实行监督和审查,进而提高卫生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大力加强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

定时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的法规宣传,提高社会职业卫生的意识,采取调研等形式深入了解目前存在的卫生问题,加强领导、把卫生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例如通过报刊、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唤起社会对卫生健康的关注。同时也要宣传卫生法律、法规。

(三)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组织开展对学校、企业、餐馆等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各类学校、单位、餐馆的食品卫生、卫生设备以及环境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生、企业员工乃至人们的饮食和生活卫生安全。例如:水质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制造单位、学校食堂、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抽检等专项检查

(四)依法执行卫生行政法

严格按照卫生行政法追究和处理不法企业,卫生行政法追究程序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立案、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经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并作出处理决定。完整的监督系统既保护了卫生监管对象的权利也体现了卫生监管执法的合理性。

(五)及时通报卫生监督监测信息

篇(2)

[摘要] 在食品卫生法中,食品卫生标准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卫生监督管理法制化的必要手段和基本依据。然而随着食品卫生标准的发展和完善,其在卫生监督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主要论述食品卫生标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便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借鉴参考。

[

关键词 ] 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监督;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041-02

[作者简介] 张天辉(1970-),男,汉族,吉林省白城市,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

食品卫生标准是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进行卫生监督管理的根本依据。食品卫生标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卫生标准以及其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也相继暴露。所以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探讨,不仅有利于食品卫生标准的完善,而且对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应用也更有意义。

1食品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卫生标准的缺陷和不足渐渐暴露出来。食品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新增的标准项目数量少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食品卫生标准也有了不小的改善,但由于目前我国卫生检测项目并没有增多,这就导致食品卫生标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所以,我国在卫生标准更新发展的同时,也当相应地增加食品检测项目的数量。

1.2操作不够缜密

食品卫生标准的操作过程容易受客观条件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操作过程缺乏缜密性,以及科技创新和设备的应用。因此,在完善食品卫生标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避免发生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

1.3执行力度不够

在进行卫生监督检测时,卫生标准是其衡量的基本依据,同时标准的执行也是监督检测的重要环节,检测的力度在卫生监督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加强卫生检测的执行力度是检测部门必须强调并高度重视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卫生标准完善和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有利于食品卫生标准的实践和落实。

1.4卫生检测制度有待改善

卫生检测在卫生标准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直接影响卫生标准在实践环节结果的重要因素,另外,食品卫生检测还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系数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卫生检测不仅可以加强食品卫生制度的发展和实践,还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建立了有利保障。

1.5继续使用废弃的食品卫生标准

由于基层单位对新的消息无法及时获悉,以致新标准实施后,基层仍然使用作废的食品卫生标准,这对呀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会产生很大影响。

2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卫生标准对于执行部门来讲是执行法律时的必要手段,但对于卫生监督管理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卫生标准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部分地方卫生监督检测部门设备陈旧

不同的检测机构食品卫生检测情况不同。在部分地方检测机构,由于检测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或实践知识,会不重视卫生检测的重要性,加上检测设备的陈旧,这就会导致卫生检测的专业力量和检测技术相对薄弱,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使检测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2.2食品卫生检测程序复杂、步骤繁多

食品检测过程需要提供各种复杂的报告和实地材料,另外,检测过程还需要各级不同检测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就造成检测程序过于复杂、步骤繁多的现象,严重影响卫生检测的行进效率。

2.3部分检测项目缺少与之相对应对应的检测方法

部分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在进行食品卫生检测时缺乏明确的检测方法,比如对含食品添加剂的物质进行检测,部分检测项目就会无法用相应明确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只可以规定其相应的标准量,这就使得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4未使用正规出版社发行的标准文件

随着科技进步,卫生监督部门经常利用网络下载文件,所以在工作时使用的标准正常是复印件或者自行翻印。在食品卫生监督过程中,尤其是出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使用复印件或自行翻印的卫生标准,管理相对行政复议、人民法院、人的主管机构要求是务必使用和提供正式出版的食品卫生标准印刷件,印刷和翻印件不被采信。而且,管理相对人对复印件或自行翻印,持有怀疑态度,这会严重影响食品卫生标准的督查效果。

3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改进措施

食品卫生标准的可行性和完善程度必须通过卫生监督管理来体现,因此在完善和发展卫生标准的过程中,也应重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加快研发快速检测仪器的速度

如今,食品卫生检测方式日趋完善,研发快速检测仪器也就成了检测部门的当务之急,所以在不影响食品卫生检测监督管理的标准真实性的基础上,相关组织部门应加快研发快速检测仪的速度。科学技术正不断发展,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也在逐渐深入,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尽快将快速检测仪应用到实处去,加强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检测力度,促进检测程序的顺利进行。

3.2强化基层人员管理,改进基层检测设备

在对食品卫生标准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卫生检测的设备不仅是反应食品卫生标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所以卫生检测部门务必要对陈旧设备进行改进,适时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另外,检测部门人员的理论、实践知识一定要加强,务必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争取建立严肃、谨慎的检测部门。

3.3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处理

在制订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法律规范时,应注意要符合我国的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同时应注意要建立严格规范化的食品卫生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相关部门对卫生标准的学习、完善,使得这些相关政策可以在卫生检测中落实。

3.4重视检验程序,完善高度重视的项目

在制订食品卫生标准时,应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关注的话题,将社会、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项目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在进行卫生监督管理期间,相关部门应逐步将检测的复杂过程简单化,适时采取相应的卫生检测方法。另外,应根据卫生监督管理的情况,逐步制订、完善相关的检测程序和项目。

3.5加快实行卫生标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食品卫生标准规范化的保证是必须做好卫生监督检测和地方食品采集检验工作。然而由于基层部门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食品卫生标准,在进行食品卫生检测时常常要进行手工查找标准,这就导致食品卫生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检测部门现有的设施、检测人员等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对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的投资力度,争取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标准资料信息共享化体系,加快卫生标准具体资料内容的更新速度,以保证各地方食品卫生检测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查阅相关资料,保证卫生监督检测的可靠性和食品卫生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结语

为满足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要求,食品卫生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在无形中为人民群众日常饮食健康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市场经济有序、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食品卫生标准的质量与卫生监督管理检测密切相关,所以在完善食品卫生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卫生监督管理的力度,以及法律规则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

参考文献]

[1]彭金梅.高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1(7):893-894.

[2]周家元.浅谈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中的问题[J].中国卫生产业,2011(34):169.

[3]张蓓蕾,陈刚,周艳琴. 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中的适用现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2(1):42-48.

[4]刘永泉.北京2008奥运公共卫生监督风险识别与遗产分析[D].中南大学,2012.

篇(3)

卫生监督档案或称卫生管理资料档案,是论述和反映单位在管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卫生管理人员及领导层开展卫生管理活动所形成的文字和文件材料,是卫生监督单位开展卫生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经过卫生管理人员的收集、整理,并按照归档制度进行归档,反映了单位在卫生管理工作的活动历程,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还具有长期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查考和历史凭证等作用。

2卫生管理制度

监督单位的卫生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还包括组织管理机构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设置、职工健康检查和卫生监督知识培训等方面资料。根据其管理的全部内容及项目,确定资料归入卫生监督档案。而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是单位落实上级布置任务的基本前提,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监督单位,应制订相应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包括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稽查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对外则应包括:卫生检查、奖罚等制度与预防食物中毒卫生管理制度、生产车间卫生制度、产品检验制度与产品留样制度、设备清洗消毒制度、检验室工作制度、卫生管理人员监管制度、卫生档案的整理归档及其他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3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局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制订了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参考了国家档案法的规定,各个科室都有了档案管理的分工。整理卫生档案一般按如下要求进行整理后归档:

(1)按照不同的内容分类,如制度类、文件类、证件类、卫生监督、监测类、索证类等进行归档。

(2)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将每年的资料按时间先后顺序分类归档。

(3)各类卫生档案应保存3年备查,并根据其重要程度和上级要求,有的资料保存的时间还要更长些。有的要求保存达10~30年。

(4)卫生监督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卫生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卫生管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编目将其内容与成份揭示出来。

(5)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的要求列入各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各科室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还要注意卫生监督信息的审核[1]。

篇(4)

负责接待第6届东亚运动会的13家定点宾馆,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8家。2013年7—8月对河西区13家东亚运动会定点宾馆的客房空气质量、公共用品的消毒质量、餐厅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效果及有二次供水设施宾馆的二次供水等卫生状况进行现场采样、检测,共检测样品1918件。

1.2方法

1.2.1样本采集

在1m高度按照梅花布点方法进行采样,其中公共用品用涂抹法,空气细菌总数用沉降法。

1.2.2客房环境

按照GB/T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和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用仪器法对宾馆客房进行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照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项目的监测;甲醛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空气细菌总数用沉降法。

1.2.3公共用品

按照GB/T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公共用品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监测,其中杯具、毛巾和床上用品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洁具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拖鞋检测霉菌。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铁、耗氧量、游离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项目。

1.2.4餐饮具

按照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用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

1.3评价标准

客房环境和公用物品检测结果依据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评价。客房空气检测的沉降菌、微小气候、有害物质中有1项超标即为不合格;公共用品检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中有1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二次供水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餐饮具依据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评价。1.4质量控制监测工作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体系执行,在监测过程中定期进行现场和实验室质控。

2结果

2.1客房空气质量

随机抽取13家宾馆的82间客房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共监测820项,合格797项,合格率为97.2%。不合格项目为温度、CO2、噪声、甲醛及空气细菌总数。见表1。

2.2公共用品消毒效果检测结果

采集杯具、毛巾、床上卧具、面盆、浴盆及拖鞋等公共用品574件,合格562件,合格率为97.9%。其中床单、枕巾及洁具的合格率均为100%;毛巾的合格率为91.5%,有6件细菌总数超标,1件检出大肠菌群阳性;拖鞋的合格率为97.6%,有2件检出霉菌阳性。采集餐具600件,合格553件,合格率为92.2%;有47件检出大肠菌群阳性。公共物品和餐具总合格率为95.0%。

2.3不同星级宾馆的客房空气质量各指标比较发

现不合格项目温度、CO2、噪声、甲醛及空气细菌总数等指标在不同星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4二次供水共监测6份二次供水水样,全部为合格样品,合格率为100%。

3讨论

东亚运动会定点宾馆的客房是运动员、教练员、观众、记者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不良的微小气候可影响他们机体的温湿平衡和体温调节功能而引发疾病,而宾馆内公共用品用具在公众之间的反复使用,在从业人员之间的重复接触,也可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1],在定点宾馆一旦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社会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因此,河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13家定点宾馆的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掌握河西区内定点宾馆室内空气质量、公共用品的卫生质量以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污染隐患,提出控制措施,为保障东亚运动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检测结果显示,东亚运动会定点宾馆客房空气质量和公用用品消毒效果质量较高,合格率都在90%以上,但个别定点宾馆存在着一些问题:客房环境的温度、噪声、CO2、甲醛、细菌总数等检测指标合格率较低,餐具和毛巾检出大肠菌群,拖鞋检出霉菌。东亚运动会定点宾馆主要分布在主要交通干道上,人员及车辆来往较频繁,加之部分宾馆隔音设施不足,导致噪声超标[2]。甲醛超标则与星级宾馆装修后未能充分通风换气有关,CO2、空气细菌总数超标与室内吸烟、通风不良、部分宾馆未对客房进行空气消毒等多种因素有关。部分餐具和毛巾检出大肠菌群,个别拖鞋检出霉菌,说明部分宾馆的消毒环节有漏洞,消毒的时间或温度不够或消毒后人为因素造成污染。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法规、卫生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宾馆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消毒意识、消毒方法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对宾馆客房空气和公共用品的卫生质量监督监测频度。宾馆应完善卫生设施,定期清扫、清洗和消毒集中空调的通风管道和循环水管道,加强室内自然通风和有效的空气消毒,把好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关,增加室内绿化,劝阻顾客不要吸烟,营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室内环境,防止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3]。

篇(5)

 

初一新生,走进中学,似乎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孤单和不适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学生在初一阶段有哪些发展的危机和关键问题,应如何应对,就摆在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面前。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自我概念的整合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但作为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则有两大发展的危机,两个发展的关键期值得我们教育者特别的关注和防范:

第一,初一入学以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科少、老师少,学生对老师很熟悉。初中以后,学科多了,教师多了,教师的个性差异也很大,学生每一堂课都要面对一个独特的面孔,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以至于整个学期的学业失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帮助孩子们跟我们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教育论文,让学科教师把自己介绍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之中去了解老师。让学生在开学之前就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对各科的特点和方法有一个基本概括和了解,让学生走好第一步。

第二,学生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论文格式范文。自我意识为什么会在初中一年级空前高涨?这是和学生的生理发育直接相关的。初一学生多数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由于性的成熟,带来个体的自我感受的突变。学生不会再愿意把自己处在一个权威控制下的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的位置上。他们的自我感觉会空前良好,觉得自己已看清了世间万物,自己长大了,这就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发育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突变。所以,初中一年级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阶段人际矛盾特别多。女孩子之间传闲话,使本来很简单的同学关系变得异常复杂。男孩子则个个觉得是天下第一,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而互不相让。这个时期学生的行为问题违纪问题特别多,其根源就在于他们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能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此,老师应该特别关注孩子自我意识的调整,要让他们从多个侧面去认识自己,去整合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整合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适度的评价,不再处处实施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

篇(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18-03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基于个体理性选择发展出的消费者理论、效用理论、厂商生产理论、局部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学习宏观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坚实根基。然而,高级微观经济理论的推演、证明中所使用的大量数学工具令众多学习经济学的学子望而生畏,并给任课教师的授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学无小事,面对学生就定理证明过程所提出的疑问,笔者翻阅微观经济学理论相关经典著作和数学书籍,首先,对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教学中的上述典型问题进行了补充;其次,对这些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教师授课、研究生学习所存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原因分析

以上是对研究生微观经济理论教学中所遇到几个问题的解析,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对其进行背后原因的探析。

(一)研究生对数学工具重要性认识不够

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理论时,需要学习和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拓扑学等数学工具,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经济理论推导的逻辑,有效地训练经济学思维方式,使学生在面对现实经济问题时,掌握如何选取、界定经济变量,构建数理模型并进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一旦发现模型的推导结果与现实不符,就可以观察现实经济环境与模型构建时的假定条件有哪些区别,进而全面、深刻地解释经济现实。

但是,由于数学语言抽象、数学定理的推导难懂,研究生在学习数学基础时感觉吃力,往往放弃微观经济理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直接追求故事化的描述过程和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对利用数学推导的分析过程不以为然。在自己的论文写作时,“临时抱佛脚”地选取数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对这些模型与所研究经济问题的契合程度置之不理。

(二)教师工作中多任务目标冲突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与保证教学质量两者之间权衡比较,其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完成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课程规定的知识,此时教学进度完成是第一位的;第二个任务是保证学生在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微观经济理论推导的工具和方法。这两个任务都是教学目标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难以避免教师的“选择性授课”,将授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略去不讲留给同学们,如果学生课后缺乏动力对这些问题深入探讨,要么以后用到时“恶补”,要么继续不求甚解。由于授课过程中的“质”和“量”两个目标存在冲突,教师在授课时必然会有侧重,重“质”会导致学生对部分经济理论理解深入,但无法了解微观经济理论的全貌;重“量”则使学生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学习体验。这个问题在高级经济理论(高级微观、高级宏观)的教学过程中广泛存在,是影响研究生微观经济理论学习的重要因素。

(三)微观经济理论的学科性质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毋庸多言。高级微观经济理论中的许多问题都要涉及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利益的协调,如果缺少数学工具的分析,往往会使得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可信性,并有可能收到直觉和已有经验的约束,很难有新的发现。在数学工具在经济理论的运用上,有以下三种观点:①一些学者认为数学工具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作用可有可无,甚至不需要定量的分析就能够“定性”;②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成功地运用初等数学也行”,经济管理专业的数学教学始终进步缓慢,课时经常被压缩;③还有介于两种观点中间的一种观点,例如保罗・罗默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数学滥用》就同意经济学中的适度运用但反对数学工具的滥用。例如在经典的最优化数学方法不够用时,冯・诺依曼的对策论以及阿罗・德布罗的一般均衡理论使得人们对群体的经济行为和有利害冲突的经济问题的认识大大深化了。这些都是数学工具成功得到运用并极大地推动所研究学科取得进展的典型例子,同样的例子还有,对个体和整体的利害关系研究的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问题正是由于成功地运用了数学公理化方法,使得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所揭示的深刻关系是非数学方法无能为力的。经济学需要数学,甚至是不寻常的数学。[3]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学家无法运用纯净的可控实验作为其研究后盾,除了逻辑上的一丝不苟,没有更好的方法。

三、对策建议

(一)增强研究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兴趣

“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和科学的其他分支类似,往往出于数学上的便利进行假设,这种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抽象能够发挥数学方法的巨大威力,使得分析过程不囿于直觉和经验的局限。经济学与物理学一样,允许在分析问题时进行假设,这样方便于将视角集中在所研究问题的重要问题,厘清理论的基准,从而对经济问题进行体验和观察。数学是自然的语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复杂的数学公式语言转化为经济学语言娓娓道来,学生将这些公式转化为充满趣味性的经济学语言进行理解、掌握。反过来,在教学过程要将一些经济理论构建为数理模型的,即经济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过程教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擅长在经济学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挥洒自如地切换。例如,《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作者,大名鼎鼎的克鲁格曼就善于将数学模型及推导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展现给广大读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微观经济理论所用数学工具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借助于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而得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济结论。

(二)把握教学中“质”与“量”的关系

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这两个方面的成绩都直接决定教师的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需要考虑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两大任务上,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教师会选择更有效率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讲,研究生的微观经济理论课程中大量的数学预备知识教学会占去总课时的1/3左右,即使保证数学基础知识的课时,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尽人意,更遑论在经济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自如转换了。这就要求:①教师在研究生微观经济理论授课时保证数学基础知识的课时,同时注重这些数学知识在经济理论的演进中的运用,借助于一些仅靠直觉和经验无法得出清晰结论但借助于数学轻松得出结论的典型案例,是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强大作用,提高微观经济理论的教学质量。②研究生在学习微观经济理论时,可以选修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经济数学、微积分、拓扑学等,课前预习加上课后总结、主动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数学难题,从而提高微观经济学学习的质量。当然,不是为了数学而学习数学,数学工具仅仅是桥梁和中介,通过它才能更好地学习微观经济理论。

(三)正确认识微观经济理论学科性质

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学者或者天才能够凭借他们自身的经验或者直觉就能够对许多经济问题给出其正确的判断,然而这样的方法并不是科学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论断绝对不可能是十分准确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往往表现为科学发展史上的种种“猜想”。微观经济理论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发展,对数学也就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坚持数学的严格性,使得公理化方法不止一次地引导经济学家对其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使适合于这些问题的数学技巧用得更好。”[4]微观经济理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经济学系统地运用数学方法的最早的例子,通常都认为发轫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①的《政治算术》。实际上,从19世纪中叶开始,数学才真正与经济学结下不解之缘。以概率论研究开始其学术生涯的古诺②所发表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由于该书充斥了数学符号而被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认为是“胡言乱语”。马克思曾经写道:“在制定经济学原理时,计算的错误大大地阻碍了我,失望之余,只好重新坐下来把代数迅速地温习一遍,算数我一向很差,不过间接地用代数方法,我很快又会计算正确的。”[5]这也充分说明数学对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教师和研究生正确认识微观经济理论学科性质要坚持以下三点:①在教授和学习微观经济理论时,要明确经济学中的那些部分适合用数学工具进行研究;②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济学理论与数学究竟有多深的关系,不用数学工具能否得到同样的结论,数学对经济理论的总体发展能够起到大大的作用;③在教学和学习中考察和展望数学和微观经济理论发展是怎样相互推动的。

注:

①William Petty,(1623-1687),英国经济学家。

②Antoine Augustin Cournot,(1801-1877),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

参考文献:

[1]杰弗里・A・杰里,菲利普・J・瑞尼.高级微观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安德鲁・马斯―科莱尔,迈克尔・D・温斯顿,杰里・R・格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06.

篇(7)

1.1市场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的状况(参考了2008年数据)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调查显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2004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1.2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市场实行监管作业

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经营者自律

1)食品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监督员。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查验,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

4)食品经营者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合格、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6)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7)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负责的维护消

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2.2经营者自律是根除违法经营行为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工商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销售超过保质期、“三无”、变质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违法行为在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点在于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未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严格做到自律经营。

1)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

农村工商所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每个农村食品经营者知晓该法,并入心入脑,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时,农村工商所一定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食品经营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就在该法颁布之前,向辖区内的所有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发放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书”,把农村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6种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和相应付出的违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举在提示书上,并在提示书中提醒他们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经营成本,食品经营者一看提示书就明白自己该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门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场检查的频率和查处的力度

农村工商所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巡查频率,认真、细致地查找经营者店堂和仓库中的食品,检查其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发现其有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刚开始时务必要考虑到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议推行行政指导和柔性执法,保护绝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者守法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会自觉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改正违法行为,做到自律经营,绝不能粗暴执法,一罚了事。但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依法予以重罚,直至其关门倒闭,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经营者,促使其自律经营。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以农村为例)

3.1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3.2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

3.3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4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6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2)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3)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4.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4.3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4.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4.5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4.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4.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制定、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作为支撑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篇(8)

 

0.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增加食物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食品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而建立起来的,现行的食品监督监管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和监管方式改革,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 食品质量综合监督,是我们食品监督部门的一项神圣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论文参考网。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们在食品监管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认为,当前基层食品质量综合监督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监督和管理并重

1.1加强对食品质量工作的监督。因为食品涉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

质量,尽管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质量按监管力度,然而“问题食品”仍然大行其道,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食品安全频频地曝光,并不是现在的食品比以前更不安全了,而是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引起消费者、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视了,商家可以钻的空子更小了。论文参考网。曝光后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了,就为消费者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是件好事,并不是坏事,应充分发挥监督的积极作用。

1.2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不能过估计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

的成绩,要正视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扎扎实实地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急要分兵把口,又要相互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抓准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事,要发挥官大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鼓励就抱视频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真正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2.加强统一领导,整合执法资源

面对食品安全这一天的大事,从中央到地方,应当痛下决心,动大手术,通

过体制改革,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调查,整合执法资源,管住管好食品市场,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当前,应着重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要解决两个问题:2.1是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有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2.2是对无人监管的“盲区”,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费考虑各个部门已经建立的监测网络的实力,实力弱的退出或者充实到新的负责机构。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的管理体制,但是并需解决好分工后各个环节直接的协调和衔接问题。论文参考网。问题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都应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3.食品检验工作尽快完善

3.1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并且水平偏低,部分标准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且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比如:2004年3月15日,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查处的24.5吨“毒黄花菜”事件,就是因为卫生部与农业部各自指定的标准中对SO2残留量的限量不同而引起的。总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诸多方面已经到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阶段,必须尽快统一。

3.2加快检测技术研究和运用。检验检测工作应随着食品工业为基数的革

新和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升级和食品工业的革新,急需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技术,建立起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检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食品安全标准和监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发展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无法掩盖食品畅销的全过程,以《食品卫生法》

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前不久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强调和重申了监督管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但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建是仍待加强。

4.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

层次法律体系,探索和反张继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强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按前监管法制体系,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消费食品安全监管中“无人管、无力管、无法管、不会管”等问题。

4.2健全长效监管机制。4.2.1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

篇(9)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县实际,利用务实进修、全科医师培训、学术交流、远程教育等措施开展人才系统培养,努力提高全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全县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培养对象

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重点突出以下方面:

1.以医疗、预防、护理为重点;

2.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重点,兼顾县新区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所;

3.以45周岁以下人员为重点。

三、实施项目

(一)进修培训。1.每年卫生局均安排1-2名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对新上任的单位副职以上人员要求必须参加培训;2.每个乡镇卫生院根据实际安排1-2名卫技人员(妇产科人员优先安排,兼顾信息、预防、保健人员)到县新区人民医院或省市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务实进修6个月;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所安排1名专业人员赴省市进修学习2-3个月;4.村卫生室须派出一名有执业资格、有进取心的村医到乡镇卫生院务实进修3个月,成绩优秀的村医可选送到县新区人民医院务实进修6个月。

以上人员在进修培训期间,每人每月补助500元,妇产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基本工资由原单位正常发放。

(二)乡、村人才交流。卫生院的临床一线人员每年定期到村卫生室服务不少于2个月;在县新区人民医院务实进修合格的村医,每年定期到所辖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不少于4个月,人员工资和绩效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发放。

(三)转岗培训。凡是注册为“全科医生”的执业医师,从2014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脱产培训,每个卫生院原则上每年选派一名“全科医生”参加培训,培训基地为县人民医院、县新区人民医院。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学员工资在原单位正常领取,另外每位学员每月补助500元。

(四)全科医师培养。新录用的医学类临床和中医本科生、大专生必须分别参加“5+3”和“3+2”全科医师培训模式,培训基地分别为县人民医院、县新区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培训期间,学员工资由原单位发放,其补助费用按照省、市相关规定执行。

(五)学术交流和专题学术讲座。鼓励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参加省内外医学学术交流。经医院批准赴外参加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并按规定取得学分的,其往返差旅费及培训费用由原单位报销,同时,县卫生局给予每例次500元的奖励。

聘请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省级3000元/人·次,市级1000-2000元/人·次,县级500元/人·次;讲座后需要考试的,出卷费用每例次200元。

(六)学历教育。鼓励在职卫生技术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对获得医学类硕士、本科、大专学历的人员,分别补助15000元、6000元、2000元。对以全脱产、半脱产等方式取得相关医学类学历的,在读期间所在单位发放基础性工资,其绩效工资在毕业后一次性领取。

(七)科研、论文。鼓励开展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项目可分别获得50000元、30000元奖励;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项目可获得20000元、15000元、10000元奖励;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项目可获得10000元、8000元、5000元奖励。

在SCI、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医务人员凭论文原件,每篇论文分别奖励人民币5000元、3000元、2000元。

(八)中、高级职称项目。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中级职称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人员,给予奖励600元/人;副高级职称晋升为正高级职称的人员,给予奖励800元/人。乡镇卫生院晋升为中级职称的人员,给予奖励800元/人;中级职称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给予奖励1000元/人。

(九)执业资格。毕业后第一年考取执业助理或执业医师资格的,奖励1000元/人;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奖励1000元/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奖励2000元/人。

以上各项补助费用、奖励资金,除特别标明外,均从“人才培养基金”中支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才培养的工作领导。成立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办公室、监察室、规财科、人事科、医政科、中医科、卫协会、相关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培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督导认定和基金使用监管。

篇(10)

近日来,我国与越南因为领土问题关系紧张,如何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往来就显得极为复杂,特别是作为支柱的海上经济贸易往来,更是极为重要。而经济往来,产品运输又离不开海上船舶运输。对于越南船舶监管就显得极为重要,航行安全,是经济正常往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对越南商贸船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就从我国越南边贸船舶的现状、有关法律法规,来分析。而得出应该如何完善我国对越南船舶的管理。

一、越南边贸船海事监管现状

(一)越南边贸船舶概况

1、安全性能不高

由于越南比较英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以及科学技术都相对落后,所以在船舶质量,航运管理也存在很大距离。而越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广西、海南重要的进出口国。进出口的商贸船舶主要以小型的越南籍船舶为总主,持有国际或者越南航行船舶证书,船龄大部分在十年以内。本身的稳性不好。这些船舶因为设计和造船工艺的影响,适合在越南沿海及海况良好的情况下航行,而海况不好时易发生事故。

2、越南籍边贸船舶存在的安全隐患

越南有许多500总吨以下的船舶从事边贸运输。但此类船舶基本上没有船员懂得使用英语进行必要的交流,进入海峡也就无法向交管中心报告。“当其在海峡中航行时与其他船舶存在碰撞危险时,尤其是在海峡中间通航密度较大的区域时,由于语言障碍,交管中心无法与其联系,常常出现紧迫局面。这也是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一大隐患。”

王书在《对越南籍边贸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越南船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进入VTS 管理区域没有遵守地方法规。如,每年从越南到达海口港的越南籍边贸船舶有240多艘次。绝大部分这些边贸船都未能遵守《琼州海峡船舶定线制》《琼州海峡船舶报告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则》的规定。这些船舶除了个别有1000多GT ,一般都不超过500GT,其船舶都很少安装AIS ,进入VTS管理区域过报告线,从来都没有报告过,造成交管中心对这些船舶无法及时掌握其船舶动态,无法标识及监控,这都是不利于交管中心全面掌握海峡船舶动态和保障海峡船舶交通安全。(2)经常航行在南边沿岸通航带,容易被渔网缠绕。(3)不按规定锚泊。(4)语言交流问题。(5)港内移泊、并靠问题。存在超过两艘船舶并靠的情况,占用港池水域妨碍船舶进出港安全;还有存在中外籍船舶并靠的问题;存在交流沟通不顺畅以及卫生检疫的问题。” “从卫生检疫的结果来看,越南籍船舶的卫生状况较差,鼠虫患较为严重。”

总的来说,越南商贸船舶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1)越南边贸运输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根据越南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要求进行核发,越南边贸运输船舶基本能按照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进行配备船员,但实际上存在船舶配员不足,船员休息时间不足、劳动强度增加,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 ) 船员英语水平低,一般无法进行英语或汉语沟通,船员语言交流不通畅,不利船舶应急处置工作开展。(3)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方面,如无线电操作人员对应急通讯方面的操作等。业务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与防污染风险。

(二)从我国对越南船舶的行政执法

1、越南边贸运输船舶监督管理。

海事监管责任主要体现在船舶进口岸审批及安全检查工作中,而海事部门降低了标准。目前,来港越南籍边贸船普遍存在船况差,船员素质低,相关证书、文书不齐全,缺乏相关安全设备等问题,有较大的安全和污染风险,而海事部门在此类船舶进口岸审批及安全检查工作中,相对于其它国际航行船舶来说,均相应降低了标准。如在海南省,此类做法只是依据《海南海事局关于越南籍边贸运输船舶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 ,而该指导意见也仅适用于500总吨以下的越南边贸船,因此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文件的支持。一旦此类船舶发生重大安全或污染事故,海事部门有可能面对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

2、监管机构设置

我国履行海上安全监管的海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海事调查职权由海事机构的内设部门行使,且该部门还承担其他的职责。海监目前既非职权行政主体,也非授权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与之相对,并不具体承担海洋行政执法工作的国家海洋局却是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

“对越南商贸船舶的行政执法,也是有海事局、海洋局、海警、缉私警、渔政部门同时进行管理。这样肯定会出现职能重叠,效率低,有利益的大家抢,没有利益的,有风险的相互推脱这种情况。”

二、我国如何加强对越南船舶的监管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是基于海事管理部门建立的有效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管体系保障和人才队伍保障,由一系列机制、体系和制度等构成,涵盖了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和安全科技等安全要素的内容。 ” 海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确保海事安全监管形势长期保持稳定并得到进一步好转的重要手段。

(一)建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船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针对越南船舶出现的安全性能不高的问题,我国海监部门应当参照国际条约《商船最低标准公约》制定符合安全性的船舶质量标准,并严格按照规定。为规范越南边贸运输船舶安全管理,同时兼顾此类船舶的经济效益,本着既安全又能降低船舶运营成本的原则,对比国内同等级船舶的安全标准,国内法规,结合越南边贸运输船舶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船员、船舶、通航的安全准入标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惯例,结合对越边贸的实际情况,规定准许使用“非国际航行海船”。即边贸船舶从事边贸货物的运输。使用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综合安全评估(FSA)标准对口岸开放管理评估。FSA原用于船舶安全评估,但作为一种安全基准体系,它不仅可以用于定性分析,还可以满足口岸开放前期介入的需要,实现定量分析和风险预测控制,而且可以让业主单位明确认识采取安全管理措施的投入成本以及降低风险带来的收益,带动其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配合海事机关接受口岸开放管理的转变。 第二,规定对边贸运输船舶采取发放营运证书的方法加强管理,以便确定中越双方从事边贸船舶的海船数量。第三,明确对边贸进口货物可以执行“异地监卸”的做法,对于办结进口手续的边贸货物,允许企业利用边贸船舶从边贸口岸转运到岛内其他港口。第四,就建立省边贸联席会议制度进行规定,加强有关政府部门与各口岸联检单位、有关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便于解决有关边贸中出现问题,促进边贸安全、快速发展。

(二)加强海监机构规范越南商贸船舶的管理,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权。1、应当对船内的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对越南船舶中商贸船VTS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处罚,并要求其进行完善。2、在规定的水域范围内抛锚,对违规、随意抛锚的边贸船进行相应的警告,对执意随意锚泊的边贸船按照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采取行政强制措施。3、对于解决越南商贸船上缺乏船员英语水平低,且不懂汉语的情况,应当有海监部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每辆船上至少以一名能够以听懂英语或汉语。对于违反规定的船舶予以处罚。对于越南船舶卫生状况不佳,应定期进行检查,防止疾病传播。

(三)海监实行垂直管理的统一执法机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海监的办事效率,更可以解决职权分散,重叠的问题。如果将对越南船舶的安全监管直接分派给海监,而不是许多机构一起,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有利于执法的实行。

(四) 倡导海事市场安全准入机制与强制淘汰机制。从源头上严把船公司资质审核、船舶登记和船员培训发证三道关口。加强对越南船舶的登记工作,把好船载危险货进出港申报审批关,与船检机构建立船舶重大缺陷通报反馈制度,规范船舶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低标准船进入航运市场,确保船舶适航。 交通运输部建立强制淘汰机制,逐步淘汰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存在潜在危险的技术装备;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技术装备的越南船舶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越南商贸船舶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如何在通过改进海事监管的立法以及实践来进行完善,要从法规到执行同时进行改进,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对越南商贸船舶的管理,促进两国的经济往来,尽管近年来我国与越南关系紧张,但我相信,国家经济利益的大局下,海上经济往来会越来越密切。

参考文献

文集类:

梁宪先.《广西船舶污染风险分析和对策建议》[J].《海上污染防治及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论文类:

[1]杨大志.《海事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9月

[2]郑平.《我国海事,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法毕业论文,2008年5月

[3]李光辉.《水上交通安全规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科与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位论文,2007年7月

期刊类:

[1]郑士君,褚建新,黄爱平,韩成敏,仇鑫尧,徐 波.《船舶管理信息化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2]刘戈.《促进国际船舶管理业发展》[J].《水运管理》,2005年10月,第27卷

[3]郑朝晖,欧阳钦芬,蔡芳敬,陈志刚,黄文金,李平航,危玲,陈春城,罗炜,敏东山.《对台小额贸易船舶卫生检疫监管模式研究》[J].《口岸卫生控制》,2011年1月,第16卷第1期

[4]王书.《对越南籍边贸船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9年2月16

[5]王琼瑾.《关于推进海南对越边贸发展的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总第38期

[6]何敏毅,曹国柠. 《小型船舶监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2009年3月,第09卷第3期

[7]金永明.《论中国海洋安全与海洋法制》[J].《东方法学》,2010年第3期

上一篇: 培训美容总结 下一篇: 孩子成长寄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