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4:45: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教师通过得到幼儿的尊重、认可、热爱,全面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主要体现在工资及福利待遇水平、工作环境、自我对职业认同感、社会对职业认同感等方面,当身心得以愉悦,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教学成果得以认可时,则可大大地提升了自我职业幸福感。
我园是心理教育的特色园,要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真正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才能更快乐地开展工作。因此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因素,研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势在必行。
一、SWOT分析,规划发展,增添幸福动力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对个体进行自我分析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这种方法,个体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出最佳的决策。
我园运用SWOT帮助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方面进行全面清晰的自我定位, 借助SWOT分析,帮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增添职业幸福的动力。
首先,将我园教师进行教龄分层、骨干分层、特长分层,接着对不同分层的教师进行了分析,根据她们的自我发展分析和愿望,针对性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发展指导措施,并扎实落实。
20年以下教师: 1.借助优秀案例,培养反思能力; 2.借助实践场景,培养问题意识; 3.借助教研磨课,培养驾驭能力。
20年以上教师: 1.广泛阅读,增加积淀; 2.鼓励探索,督促反思; 3.激发成就,感受幸福。
骨干教师:1.发挥个人特长,搭建发展平台; 2.关注有效教学,增强科研能力; 3.及时梳理总结,彰显研究成果。
特色教师: 1.点燃专业特长提升的热情; 2.夯实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石; 3.提供特长教学展示的机会。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规划是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之源,运用SWOT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分析自我、设计自我,较科学地、有针对地设定措施,更好地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从而获得幸福动力。
二、人性管理,愉悦身心,增强幸福体验
教师作为创造与营造乐园的幼儿园教育管理者与实施者,首先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用自己的心和情去创造和营造温馨的乐园,因而教师阳光心态的培养,成为近几年来幼儿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作为教师师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着“以情育人,以理服人,以诚待人”的人本管理理念,采用情境参与,营造宽松和谐的集体氛围,体现自我价值,增强教师幸福的体验。
师德教育重体验: 为给教工精神以抚慰和放松,享受工作的愉悦,每学期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活动,使得教师的专业思想得以锤炼、师德修养进一步提升。如,有关斯霞老师的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传递着童心母爱的思想,让教师感受着斯人斯事的力量,从优秀教师身上吸纳到正能量,从而更加热爱工作、用心对待工作。又如,带领教师一起观赏“教师必看的十大经典影片”,深刻地感受和体验到关注个别特殊儿童,体会有爱心的教师对孩子们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每月一次的分享教育小故事,让教师学会怎样了解儿童、走近儿童,体验爱的温暖、教育的浪漫。为了让每位教师做会工作、爱生活的小资女人,我们还多次进行了生活DIY,制作海鲜饼、学做牛轧糖,学习插花艺术、尝试服饰搭配、学画生活妆容,让教师们学会享受生活、品味生活,充分体验工作之余悠闲生活的愉悦。
游戏活动添生机:每周开展“快乐游戏之旅”活动,组织心育游戏、学做保健操、推荐一首歌曲、说个幽默笑话,舒缓神经、放松心情,营造快乐氛围,学会快乐工作。多样化游戏活动的组织,让幼儿园充满了欢声笑语,教师们也常常期待着这一欢乐时光。
倾心交流换真情:我们注意在沟通上提高技巧,努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教师阳光心态的养成。每周有重点地与不同教师促膝谈心,针对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包容理解,达成对问题的共识,乐于接受建议,完善自我。采用说说你的委屈、教你一招的方式与个别有不良情绪的教师沟通,让她们学会敞开心扉,解开心中疙瘩;学期结束时,给每位教师送上爱心卡片甜言蜜语中有鼓励也有激励,激发教师们内在积极性,获得心理满足。
关注细节暖人心:在管理中,善做有心人,从一日的细节和小事着眼,关心和体恤教师,让她们真正感受家的温暖。入园离园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走廊里告示栏中不定期更换温馨提示和友情提醒;教职工无论家中发生何事,要么短信问候,要么抽出时间看望解决;在制度的执行中,能有机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小事中凝聚人心,激发教师更加积极地工作。
三、文化引领,传承发展,走向幸福之路
幼儿园文化是一所幼儿园行为规范总和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涉及到幼儿园整体的发展、内涵发展和长远发展。用文化引领幼儿园的发展,让园所更具生命力,让教师拥有幸福感。
我们进一步盘点幼儿园发展历史、过程,进一步找寻与拓展幼儿园文化的传承点。开展多形式的解读和对话活动,让教职员工自觉理解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文化,并真正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为。如在主题沙龙活动中,让教师们畅谈“我园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又是如何落实的”。 幼儿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了办学品质,提高了社会认可度,也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归属感。
在逸乐童心课程文化的建设中,充分留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幼儿园成为教师们的乐园。园本培训设计主题系列式的活动,运用游戏互动坊、教学现场会、学科沙龙吧等方法,将小组与大组、交流与点评、观摩与讨论、讲解与操作相结合,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分享的机会,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调动教师参培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快乐反思、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共同到达幸福的彼岸。
总之,管理者要有宽广的教育情怀和浓郁的教师情结,为教师的职业幸福铺路搭桥,使教师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职业品位不断得到提升,个体价值不断得到体现,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 。
(江苏省南京市逸仙小学附属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闫慧敏.教师的幸福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而实施幼教的直接行动者,即幼儿教师群体当前的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如何值得去做深入调查和研究,因为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此原因,本文将采用以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对重庆市S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
二、情况调查及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重庆市S地区幼儿园随机抽取的578名幼儿教师,问卷调查主要涉及择业动机、工作成就感、专业素养、人际环境、身心健康、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及工资待遇因素(共42题);另外加上个别访谈。
1.调查数据解读
对影响幼儿教师整体幸福感的各个因素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重庆市S地区幼儿教师的总体职业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2.85分,处于中下等水平。其中人际环境、专业素养及择业动机的平均分较高,高于中等水平;而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工作成就感、工作压力及工资待遇的平均分较低,低于中等水平。从幼儿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自我认定统计情况看,幼儿教师的“整体幸福感” 平均数为2.78分,与数据汇总结果相近。总的来说,幼儿教师的整体职业幸福感不容乐观。
具体情况为:
(1)择业动机。调查结果显示,从择业原因来看,主观上有更积极选择幼教行业的人只占40%左右,这部分幼儿教师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而其余60%非积极选择幼教行业的人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指数相对较低。
(2)工作成就感。从调查结果来看,能够感受到成就感的教师较少,这与幼儿教师工作内容偏于重复繁琐的劳动相关,同时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幼儿,因此幼儿能够取得的成绩通常难于给社会和成人留下有冲击力的印象,从而也就使得幼儿教师获得的认同度偏低。
(3)专业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有56.7 %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因此,幼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满意度较高,这也反映出目前幼教行业的素质逐步得到提升。
(4)人际环境。调查数据显示,有40.2%和34.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和“非常”受幼儿欢迎;有49.4%和26.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比较”和“多数时候”能与同事和园领导愉快相处;而在家长支持程度方面,感受在“一般”(含“一般”)之下的教师比例高达85.8%。
(5)身心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只有13.5%的教师认为自己身体在“比较健康”及“健康”;心理健康方面“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28.5%,比例仍然偏低。
(6)工作压力。调查结果说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如果再择业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会再选择幼教行业,这说明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果不及时排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将会对未来幼教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
(7)工资待遇。调查数据显示,有33.9%和15.1%的大比例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
2.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衰减和增加这两方面的因素。通过对重庆市S地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行统计总结,结合访谈,对影响因素归总分析如下。
(1)导致幸福感衰减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①工资待遇低,现实生活中, 幼儿教师们担负着对幼儿教育、保育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目前生活水平很高的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月收入平均在2000元左右,这让教师们感到生活压力很大,认为自己的极度付出与回报差距很大。②工作无成就感,幼儿教师每天干的都是一些琐碎而又重复的事情,很难看到显性的成绩。③管理体制不完善,从整个社会来看,对于幼教行业的规划和投入显得不足,该行业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未纳入到正规的教育体制中,且大多数园长只关注幼儿园的外部发展及规模的扩张,使幼儿园内部制度、教师成长、工资待遇等方面的体制很不完善。
(2)导致幸福感增益的主要原因。①幼儿的成长和进步;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③对幼儿教育职业的热爱;④领导的支持与肯定;⑤家长的信任、尊重和肯定。
从调查结果中显示,重庆市S地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处于中下等水平,大部分幼儿教师有时能体验到幸福感,但体验幸福感的频次不高;他们在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工作成就感、工资待遇及工作压力方面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其职业幸福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建议
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结合重庆市S地区幼儿园实际情况。具体策略建议如下:
1.社会层面
(1)给予学前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尊师重教”。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国家通过政策法规的倾斜和宣传等手段,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尊师重教”,才能使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2)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保障,确保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幼儿教师面对的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工作琐碎繁杂,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心力与情感,但幼儿教师的收入与付出却相差甚远。幼儿园将各项保险福利按《合同法》的规定纳入到工资体系,但是却按法规的最低标准实行。教师的福利得不到保障,导致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
2.组织层面
(1)幼儿园管理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多给教师“人性化”关怀。
(2)赏识教师,及时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帮助教师“减压”。
(3)幼儿园管理者要积极为教职工争取福利政策。
当教师提出合理要求时应当尽量满足,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幼儿园的凝聚力。
摘要:职业幸福感是评定幼儿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提升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符合幼儿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发展水平;幼教工作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50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105—02
收稿日期:2014—11—19
作者简介:韩蕊(1988— ),女,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概述
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解释。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随着对幸福感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幸福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持续的、快乐的幸福体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职业幸福感则是指在其教育工作中,通过努力,潜能得到发挥,自身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得以实现,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持续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本文采用问卷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过程,对赤峰市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在赤峰市区随机抽取六所幼儿园,从办园性质来看,政府级别幼儿园三所,企业性质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两所。在六所幼儿园中,省级类幼儿园一所,市级类幼儿园三所,一般幼儿园两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在本研究样本中,来自市级幼儿园的教师共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来自政府性质幼儿园的教师共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5%。从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级别来看,市级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大,因为他们更具有群体代表性;所抽取幼儿园样本中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政府级别、民办性质的幼儿园里,因为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性质的幼儿园仍然是幼儿园的主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办性质的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1.工龄与职业幸福感。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其工龄长短没有显著关系。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在上升,但仍然没有超过一半,总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说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工龄没有显著关系。对于工龄不同的幼儿教师,体验到幸福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就能体验到幸福感,有的幼儿教师则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应了工作环境,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后才有幸福的感觉,而有的幼儿教师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验到幸福感。
2.幼儿园级别与职业幸福感。数据分析显示,在自治区一类幼儿园中,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市一类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在一般幼儿园中,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达到71%,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级别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所在幼儿园级别越高,其越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而在级别较低的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低。
3.工作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结合以往研究和本次调查研究可知,目前,赤峰市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现状值得深思。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的教师在工作中只是偶尔能体验到成就感,经常能体验到成就感的教师只占13.3%,这说明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对其幸福体验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就感高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高,而低成就感的教师只体验到较少的职业幸福感。
4.人际关系氛围与职业幸福感。经过调查可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与其所处环境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其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能经常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占57.4%,有超过60%的调查者只是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为女性,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十分和谐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极小。幼儿教师中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对幼儿的成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形成。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幸福感的体验。
5.社会地位与职业幸福感。虽然本次研究中被试样本主要集中于公办幼儿园、市级类幼儿园,但数据显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从总体上来看,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了“等级在5级以下”(级别越高,说明社会地位越高)。幼儿教师体验到的他人眼中的幼儿教师群体社会地位主要集中于4、5、6级别,并且有超过80%的调查者选择“在4级以下”。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社会地位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赤峰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和谐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相对于发达城市来说,赤峰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缓慢,但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新一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建设地区,决策者要从幼儿教师的切身实际出发,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改革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以幼儿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升私立、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关注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好的环境造就好的心态。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运作,尽可能地为幼儿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针对赤峰市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鼓励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使更多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提高城市的幼儿入园率,给更多从事幼儿教育的年轻教师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感受到幼儿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感。幼儿园管理者应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改革成果,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
(三)鼓励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幼儿园是集聚人才的大舞台,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要尊重、信任幼儿教师,确立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合适的契机,通过社会和幼儿园管理者的共同努力,逐步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束从敏,姚国荣.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原因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6).
民办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和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削弱着广大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热情,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也使得优秀的人才难以扎根于学前教育事业。 因此,让民办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不仅符合教师自身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幼教工作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提升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等都大有裨益。
一、从社会的层面解决问题
1.给予学前教育充分的重视,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目前我国针对学前教育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度,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但还不够完善,缺乏法律的权威,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确提出。同时,由于社会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幼儿教师地位低下,在他人眼中幼儿教师只是孩子们的“保姆”,每天就是负责看管和照顾幼儿,陪他们玩耍、陪他们游戏,只要不出事故,保证幼儿的安全就可以了。由于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不认可,体会不到幼儿教师的自身价值,她们经常沦为配角,这极大的挫伤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下降。然而,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国家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倾斜和舆论、宣传等手段,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立法保护幼儿教师的权利和利益,包括在职进修、工资待遇、住房福利等。只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幼儿教师、支持幼儿教师的意识倾向与心理氛围,才能使幼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2.对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期望
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而且对幼儿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近乎是把幼儿教师神化了,期望他们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模范、文化学识的权威和特定社会价值标准的维护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幼儿教师感到莫名的失落。过高的期望导致了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思想包袱,使她们工作热情丧失,职业幸福感下降。因此,社会、幼儿园、家长要体谅和包容幼儿教师,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体谅他们的工作,幼儿教师自身也应清醒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年轻教师从事幼教工作时,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时,会产生一定的幸福感缺失和职业压力。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前要对幼儿园工作及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建立合理期望,从而更好地体验本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
3.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
幼儿教师面对幼儿,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心力与情感,许多教师为此付出很多。2010年7月20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一则新闻《2009年广州职工平均工资49215元》指出:广州市统计局终于公布:2009年度广州非私营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49215元,则每月平均工资为4101.25元。然而,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广州,民办幼儿教师的收入却非常低。幼儿园将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按《合同法》的规定纳入工资体系,但是却是按法规的最低标准实行。教师收入偏低,严重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获得。
因此,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保证幼儿教师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物质生活,只有提高幼儿教师收入,并保障其福利待遇,才能使她们逐渐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使她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从幼儿园管理的层面解决问题
1.幼儿园管理要“以人为本”,多给教师“人性化”关怀。
首先,我们要尊重和支持教师,鼓励教师发挥其创造性。不同年龄的教师,她们都代表着各自的时代特点,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创造性,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支持教师的想法,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集广大教师的智慧于一体,使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要信任教师,坚信她们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让她们自主根据对教育目标、理念、原则的理解及对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制定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计划。
其次,幼儿园管理要民主、平等,在工作中互相监督。管理者要善待每位教师,维护其自尊心,对教师的不足和失误应耐心教导和交流,多关心教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尽可能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做好“桥梁”工作。
再次,让教师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应建立一套自己的目标管理体制,并发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使他们对集体目标取得认同,这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提高其职业幸福感有着更大的作用。
2.幼儿园领导应多鼓励教师,及时给予教师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帮助教师“减压”。
社会对教师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教师所受的教育和训练又不足以应付种种挑战,不少老师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他们对幼儿缺乏爱心,甚至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别说获得幸福感。所以,幼儿园应该多关心教师,切实帮其减压。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如旅游、娱乐等,使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紧张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放松心情。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减少培训时间,优化培训手段,利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评比活动,从而减低教师的教学负担。
幼儿园管理者要多关心教师的各方面需求,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提高幼儿园的凝聚力。
3.优化教学环境,为民办幼儿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及人际环境。
从物质环境上看,2008年9月《信息时报》指出,目前广州有将近1500所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占93%,公立幼儿园仅占7%。自20世纪90年代起,广州乃至全国的幼儿教育不再由政府包揽,而开始引入民间资本。然而,政府在操作中过于依赖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而忽视了幼教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由于民办幼儿园大多是私人承包,“自负盈亏”的办园方式,幼儿园无论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比一般公办幼儿园略逊一筹,例如园内面积较小,有的甚至是租用一些民用房办园;教具学具资源配套较少;教师办公条件差等等。幼儿园应着力于改善教师工作的客观环境,如良好的办公条件、舒适的环境等。此外,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及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电脑、多媒体教学仪器等),以满足幼儿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同时,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以情感激励幼儿教师积极地工作,尽可能地在幼儿园内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促进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愉悦相处,以保证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生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
三、从教师自身的层面解决问题
1.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民办幼儿教师要努力接受和面对现实,即使现实不符合自己的希望与信念,也要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挑战,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在逆境中寻找新的乐趣,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善待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2.以审美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对待幼教工作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工作,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就是将工作看成一项生命的计划,工作就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这要求幼儿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加入个人的创造性,把工作改造成一种个性的表现。总之,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用心体会工作的乐趣和幸福,从而给教师带来真正的满足感。
3.民办幼儿教师应积极地应对压力
教师应认识到压力实质是人积极适应环境变动而做出的反应,是人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这需要教师运用积极认知的方式看待问题,面对压力,教师首先要冷静思考问题,认真分析所面临的一切状况,将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探寻相关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减压,如听音乐、看书、做运动、上网等,多与朋友谈心、去户外旅游、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积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各种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感,增进自身的正面情绪。教师要积极地学会自我调节,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使自己能以积极的热情面对烦琐的工作。
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系到幼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关系到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但需要社会和幼儿园的支持和重视,更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教育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2 [英]elizabeth holmes著.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什么是幼儿教师职业疲劳(又称职业倦怠)呢?主要指: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幼儿教育从业人员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从而出现身心疲惫、心理抵触、情绪低落状态和对工作及对象的疏离感。针对这一现象,本人对区域内多所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跟踪调查,试图寻找幼儿教师职业疲劳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幼儿教师职业疲劳的原因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身体不适(头疼心烦气闷、失眠焦虑不安)、职业失落(想离职改行)、情绪低落、心理抵触、效率下降的,也有消极对抗(脾气粗暴)、牢骚满腹、无所作为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主客观原因:1.工作压力大。在工作上,由于班级幼儿多、工作总量大、在班时间长、制度管理严、工作要求高、检查评比多等多方面工作,加之乡镇幼儿园还没有条件实现“两教一保”的基本要求,因此,幼儿教师一人就需要担负起班级几十个幼儿的安全责任、生活卫生等问题,这就使得老师身心都得不到休息、放松,极易产生劳累之感。2.力不从心。这集中表现在:1.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低,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跟不上形势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极易产生负面心理、消极情绪,进而缺乏工作兴趣、打不起精神。2.教师自身的工作效率低,极易产生身心疲劳。3.家庭事务多、工作压力大。4.生活单一,缺少活动锻炼,无法调节身心健康。3.福利待遇低,发展动力小。幼儿教师人员性质差异、薪酬待遇偏低、专业发展和学习提高机会缺少等,甚至连她们自身正常的生活、学习、医疗、养老等所需费用都无法得到保证,更无法外出学习进修、在园职务提升和专业发展。4.社会压力大。主要包括上级职能部门(教育、卫生保健、安全)、幼儿家长和社会期盼。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安排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活动性和趣味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由于“二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生育高峰的来临,幼儿入园和学前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加之幼儿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发展的滞后,这给幼儿园发展、大班额设置、教师的工作量等方面,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二、幼儿教师职业的幸福畅想
面对内外诸多因素和困扰,我们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幼师)该如何畅想和找寻职业幸福感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要积极创建优良的职业发展环境。一是优良的政策环境。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要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要为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提供优良的发展政策、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二是优良的校园环境。不论是校园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办园设施,还是校园的人本管理、人文环境、人际关系,或者是校园文化、办园思想、办学理念等,都要更加科学规范、人本和谐。三是优良的外部环境。广大幼儿家长要理解、尊重和支持幼儿教师的工作和劳动,要和幼儿园教师建立起互尊、互信、互动、互爱的家园关系。2.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广大幼师要敬业爱岗,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幼教职业,找到从事这个职业的意义。其次要热爱生命和生活。正确处理好幼儿园与家庭、个人与幼儿园、家事、私事和公事间的关系,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丰富自己的生活,我们就会坦然、轻松地面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会拘泥于职业的单调、工作的苦累。再次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专业修养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不只是一种畅想和追求,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需要我们广大幼教从业人员科学的认知、正确的判断、用心的体验和努力的改变,需要我们将内在的、外在的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更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爱幼乐教,勤于工作、善于学习、甘于奉献,把幼儿当作孩子、把职业当作事业、把苦乐当作幸福,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收获幼教人生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参考文献:
[1]李晓萍.新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的个案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13.
[2]刘利庆.基于幼儿园管理的公立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延边大学,2014.
[3]魏红梅,胡松,王燕.青岛市黄岛区高校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
[4]马雪琴,王永慧.对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调查.《卫生职业教育》,2014.
[5]赵艳荣,崔亚玲.灵魂的香味——保定市幼儿教师职业幸福的调查与研究.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2012.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21-02
幸福感是教师落实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教师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理想境界。教师要想实现职业幸福感并且专业得到发展,不仅需要改善外界的社会环境、得到社会更大的支持,尤为关键的是需要自我提高。对教师自己来说,应该面对现实,以一颗良好的心态看待自己,改变在岗的不良状态,追求理想,形成寻找幸福的乐观态势,完善自我水平,完成自我幸福感的形成,促进创新与进步,使生命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一、职业幸福感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1.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快乐、积极的状态,代表着一种生存状态,因其表示对幸福的主观感受,所以也被称为主观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人主观感受的一种,所以,幼师的职业幸福感即幼师的主观幸福感。有学者认为:幼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是幼师及幼儿群体或个体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凭借自身积极争取而得到来自职业的快乐体验。蔡军将幼师的职业幸福感表述为:教师幼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自主追求职业目标的一种以教育为主体的生存状态。幼师的职业幸福感由幼师对其自身生存状态意义的感触构成,其针对实际生活以及对将来的憧憬,是对幼师个体的生活工作质量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心理标准。
2.幼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幼师这门职业比较特殊,幼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因此也更加丰富,不仅包括幸福的一般特征,也包括幼师幸福的个性特征,是精神幸福与物质幸福、内在幸福与外在幸福、自我实现与真诚奉献、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儿童幸福与幼师幸福以及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融合。迪纳认为,职业幸福感主要有三大特征,分别是相对稳定特征、整体性特征以及主观性特征。徐浩认为,职业幸福感在上述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延续性特征以及精神性特征。
3.幼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幼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幼师这门职业关系密切,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幼师的职责是育人,其幸福感的体验不仅会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也关系幼儿的幸福感以及幼儿教育效果的好坏。幼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良好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幼师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同时也是教育所追求的最理想状态。也有学者认为:幼师具有职业幸福感,不仅可以使幼师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幼师在幼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保持较好的身心转态。幼师的职业幸福感,一方面使幼师的身心健康受益,使幼师自身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为幼儿心理活动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使幼儿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总之,使幼师形成职业幸福感对幼儿及幼师而言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目前幼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幼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比较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幼师缺乏对幼师职业的认同、幼师工作态度不端正以及幼儿园的管理模式不科学。有学者认为:幼师职业幸福感的缺乏实际上是因为幼师只是将该职业看作谋生的一种手段,幼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职业观念,并且缺乏对幼师职业的认同、自身的素质水平、自身兴趣爱好与目标的思考。从而无法得到知识技能、工作乐趣以及自我实现的意义,自然而然不存在得到职业幸福感的可能。并且,幼师对职业的倦怠与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关系密切,二者均关系幼师的幸福体验,幼师因为工作压力大、工作待遇不高等因素容易产生对幼师职业的倦怠心理,而这种心理自然对职业幸福感的形成造成阻碍。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幼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基于自我实现的视角幼师提升职业幸福感促进专业发展的策略
1.坚定职业的认同。幼儿教育职业的价值比较独特,由于教师教育所针对的是幼儿,幼儿此时的身心发展最为迅速,幼儿教育对幼儿今后人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大部分幼师恰恰不具备这种意识,或者认为自己的职业十分平淡,并且对幼师职业报以消极的态度;或者认为其他职业更加合适,并对其他职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作为一名幼师,应充分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以积极的态度和感激的心看待自己的职业,才能形成职业认同感,在工作时才能具有愉悦感和幸福感,从而能够为幼师职业感到自豪与骄傲。建立积极的专业态度必须建立科学的职业观念,这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前提。
2.适应幼儿教育这门职业。不管从事怎样的职业,人们必须适应该职业才能得到身心的快乐,不然只会导致难过与不安。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与高尚,并基于这种认识促进其对幼儿教师职业的适应,才能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幸福。所以,幼儿教师应促进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职业进行适应,职业认知应该合理,具备较高、较全面的职业素质,才能承担起幼儿教育的职责,且应具备大量的职业实践经验,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才能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得到快乐,才能有效推动其专业发展。
3.进行幼儿教育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假如要想使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快乐,使日常的授课不再缺乏趣味,那么应该对教师实现幸福感进行引导。教师不但是将毕生所学的知识教给幼儿,而且也应对儿童的内心进行了解与感知。较多幼师认为教育科研是件距离遥远的事情,不明白展开研究的方法。实际上,教师科研并非让教师不切实际地进行教育研究,而应该是在实施教育时,教育与研究其实是同时进行的。幼师在日常应注重先进幼儿教育理念的学习,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变化过程。进行科研知识基础的学习,明确各项科研方法的特点,还应结合个人实际水平进行科研方向的选择,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细节入手,选取合适的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就幼师的研究能力而言,幼师应对日常的教育工作持以好奇与进取的态度,经常对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思考与研究,要善于在教育现象中发现并指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准确的判断,且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扮演好研究者这一角色。而幼师的教育科研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为了对实际教学进行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随着问题研究的不断进行,幼师的知识也持续丰富,能够充分体现内在的生命价值,并且丰富教育经验,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启教育智慧的大门,自然而然产生职业幸福感,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4.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所谓自我反思,是指幼师以现今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凭借行动研究,对自身的实践与教育进行持续地反思,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处理,不断促进教育实践更加科学合理。反思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课堂教改的实施,实现教学研究能力增强,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进行反思贯穿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学活动的制定与展开。教师的反思往往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从寻找经验到观察分析,再从观察分析到重新概括,最后从重新概括再到积极检验。存在较多的幼师虽然了解反思的价值、意义、方式及程序,然而将反思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却不知所措。本文认为,教育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及实效性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过程。
幼师进行反思时,应具备良好的反思心态,对关注经验的敏感性应该得到保持,且清楚地掌握思维加工的技巧,学会通过反思得到教训或者经验,去感知失败与成功的酸甜苦辣。
5.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就目前而言,幼儿教育改革的提出与实施,要求教师应具有自主发展的潜在意识,应该要能从工作实践中发现缺点并且积累经验,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因此,自身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十分重要,幼师应制定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计划。幼师必须掌握专业发展的自,可以为促进专业发展而进行自主的学习与管理,一方面这是新课标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幼师职业生命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
幼师的专业发展计划涵盖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目标建立、发展愿景的形成以及发展策略的拟定等,这也是幼师专业发展规划构建的整体结构。对幼师而言,最困难的不是简单地进行自身发展愿景的构建,而是自身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确保所制定的发展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这就要求幼师应以学习并掌握专业发展理论以及对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好把握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与规划自身的专业发展,按照幼师专业发展计划制定的技术标准,使规划过程的动态性得到保障,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反思与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我的全面认识,并学会分析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幼师自身所应具备的素质,协调自身发展需求、幼儿成长需求以及幼儿园发展需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时,教师能够感受因专业发展而产生的幸福感,并且使这种幸福感在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追求阶段中保持延续,牢牢把握教师自身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雨洪.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种瑞.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观念与行为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张俊.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4.216
由于受教育体制及师资来源局限等诸多因素,当前我市的乡镇幼儿园自聘教师队伍比例较大。就我园而言,54名专职教师中,自聘女教师达47人,占87%,这些不同年龄层、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形成了我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她们的工作心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2012年初,我们曾对本园教师进行过无记名职业幸福感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倾向,其中有19.1%的教师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感。而分析造成她们职业倦怠的原因,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强度超负荷。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要同时演绎教育者、保育员、勤杂工、记录员等多个角色。平均每天要连续工作10小时左右,即使下班后,往往还要做许多白天来不及完成又不得不完成的案头工作。如此重复、超载又繁琐的工作任务是形成职业倦怠的首要原因。第二,社会认同感低。多年来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偏见、尤其是对自聘幼儿教师的异样评价,造成很多自聘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归属感。尤其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被曝光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一次次被推倒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认同感却越来越低,压力大而理解少。这种环境下,教师很难体验到职业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更谈不上有崇高的职业理想与信念。第三,收入不均衡。虽然每天都担负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精神压力,但由于政策等诸多原因,自聘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之间的收入一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女性天性敏感、处事细腻,感性思维偏强,更加关注精神生活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这就非常容易导致自聘教师的心理失衡,影响她们的工作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体现,从而造成职业倦怠。
如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自聘女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创建良好园风的关键。如何借助“情感支持”这一管理团队与一线教师团队联系的重要纽带,树立情感管理机制,构建人性化的管理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结合实践,笔者认为提升自聘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主要应做好“诚”字文章,可从以下“五个凸现”入手。第一,“诚”应凸现“尊重”。每个教师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独立个体,她们有不同的个性脾气和意识形态。我们不能苛求“千人一面”,而应本着尊重、接纳的原则,帮助她们发挥出更积极的一面,消除消极的一面。首先要珍惜她们的劳动成果。老师们每天除了连续带班组织活动外,还要做备课、案例观察记录、区角计划、主题计划及周计划制定等等一堆的案头工作,工作繁杂且强度又大。在每月资料检查或每周巡视检查中,难免会发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如果我们不问缘由就对其进行责备或扣分,就会使她们产生抱怨甚至抵触情绪。这时的“换位思考”就尤为重要,除了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外,还要尝试站在她们的角度设想她们的出发点,与她们沟通时,注意自己的用词、语气甚至表情,把尊重写在脸上、神态上,不能总以“掌控者”的姿态武断地加以压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她们在认识自己的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包容和尊重。如在一次家园栏设计评比中,有个老教师别出心裁地用废布条缝纫成背景边框,但是,布条颜色搭配不是很协调,有些刺眼,而且布局不是很合理,过长的花边挡住了所要展示的内容。园领导小组认真倾听了该教师的设计意图后,肯定了她的用心和创意之处,然后细心和她沟通、分析该设计的不足之处,并一起出谋划策商讨了改进的办法。这样既呵护了该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自尊心,又一定程度上帮助她提升了设计布局的技巧,委婉的建议使其心悦诚服。其次要充分发扬民主。在各种决策之前,能多听听一线老师的建议或意见,比如让老师们参与幼儿园大环境的美化设计、六一节和三八节等各种节日的策划安排。“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开言路不仅能收获许多思想碰撞后的集体智慧,而且也能使老师们感到自己也是幼儿园的主人翁之一,从而提升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要呵护每个老师的权利和义务。园中大部分是非正式编制的自聘教师,她们虽然学历参差不齐,但是工作都非常用心,有的甚至一点都不逊色于正式编制的老师。为了尽量缩短老师们心中的“落差感”,园领导一次次千方百计地替自聘教师向上级争取各种福利待遇,而且每次争先评优活动(包括先进班级、先进个人的评选),都给自聘教师和在职教师同等参与评选的机会,只要符合条件的自聘教师都有机会获得各种荣誉。公平的举措,使老师们深刻感到园领导是真心为她们着想,无形中产生了归属感,对园领导产生了心理认同的同时提升了群体价值观。第二,“诚”应凸显“关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人都有被关怀、被呵护的情感需要,尤其是日夜奋战在教学一线,有着来自方方面面压力的老师们。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繁琐的工作,制定计划、组织教学、投放材料、做各种反思记录、还要管好幼儿的安全、开展家长工作、参加业务学习……经常加班,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不胜繁忙。但幼儿园老师工作的辛苦常又不被外界所理解,难免身心疲惫。她们把自己的爱无止境地奉献给了一班又一班的孩子们,她们自己也需要被“关怀”。因此,作为“知根知底”的幼儿园管理者,应放下身段,多走到教师中间去,细心观察她们的情绪变化,适时为她们排解压力、解决困难。尤其是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管理者要主动做好解释、沟通和疏导工作,适时地化解她们心中的困惑和疑虑,最大程度上避免负面效应,因为身体上的疲惫缓解很快,但心灵上的“不舒畅”和“委屈”则有可能会日积月累而渐渐产生一种“带情绪”的工作。管理者除了关注教职工在园工作外,也应多关心、多了解她们的生活需要和负担,如为她们解除孩子入园、入学等后顾之忧;保证哺乳期教师喂奶的时间;参与教职工家中的婚丧嫁娶甚至生产等。这些简单、平凡的举动,都能使教职工感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无限温馨。此外,在落实各项制度之前,必须向每个教职工做好解释工作,提前给她们打好“预防针”,在落实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注意制度落实的弹性,当老师有特殊困难的时候,要善于心理换位、将心比心,能给予理解和包容,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要体现“人情味”的一面。其实,女性都是很易满足的,有时一句轻轻地问候、一份悄然而至的小礼物,也会带给她们温暖如家的感觉,让她们感受到来自上级的尊重、体谅和关心。如在去年三八节那天,老师们都意外地收到了一个粉粉的小礼盒,里面是工会领导悄悄整理装饰出的每个老师在平时各种活动中精彩瞬间的照片剪辑,中间一张粉色爱心卡片上是园长的留言:团队的精彩离不开你的闪光,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亲爱的姐妹!一句轻轻的话语霎时温暖了每个教职工的心。第三,“诚”应凸显“支持”。
无论在平时的教学设计、环境布置还是在各种争创活动中,老师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潜力真的是无穷的。我们总是在说:“对于孩子,要学会关注和支持,给予他们阳光,让他们茁壮成长。”其实,我们的老师也同样需要管理者不断给予她们支持,使她们在溢满阳光的天地里,自信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尤其要肯定、支持她们创造性的工作,做她们坚实的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智慧、潜能、激情完全释放出来。反之,如果管理者事事加以约束和限制,制定太多“这样不许做、那样不该用”的条条框框,不仅会抑制老师们的工作思路,更会打击老师们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信心。比如在全市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评优中,园领导鼓励老师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才能,让老师们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放手设计、大胆地去实践创新,幼儿园给予各班材料和经费上的保障。老师们大获鼓舞,她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地设计制作,领导者的身影也不时出现在加班队伍里,和一线的老师们一起出谋划策,及时肯定老师们每一点小小的创意。领导的支持成了老师们创新工作的最大动力。于是,一个个洋溢创新教育理念又充满吸引力的区角布置起来了,一件件闪烁着教育智慧又颇具操作性的教学具在老师们灵巧的手中诞生了……在最后的全市评比中,我园班班有特色的区角环境创设及老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具设计,赢得了评审团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集体一等奖和特色班级一等奖的出色成绩。第四,“诚”应凸显“肯定”。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有时管理者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放大老师们的成就感,给予“做得更好”的奋斗目标,当然这种肯定必须是发自管理者内心的,真诚的。
在教师观点报告活动中,许多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都踊跃报名参加,还做了图文并茂的PPT,虽然她们的文笔都很稚嫩,观点也很浅显,有的甚至语句不通。但看得出都是自己用心去反思和整理过的,写得也都是自己工作中一些真实的困惑和感受。业务园长在全园老师面前充分肯定了她们的进步和潜力,并在私底下一个个指导她们如何进行文字的整理、修饰,帮助她们一起罗列讲述的重点。并有意安排了一次三年以下新教师观点报告活动,给每个新老师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她们大胆、自信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新老师们略带羞涩的报告,也获得了一阵阵的掌声。事后许多新教师都感言:通过这次活动感觉自己又向前迈了一大步,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第五,“诚”应凸显“欣赏”。人各有所长,即使再不起眼的教师,也有其优于人之处。善于发现每个教职工的闪光点,并能“知人善任”,这一点尤为重要。许多管理者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下属,以自己做事的方法去要求教职工,殊不知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成长积淀和适应的过程。管理者应怀着真挚、朴素的心态,潜心做一名能“慧眼识珠”的伯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独创性,使他们各尽其能,各放异彩。让每位教职工能够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人心齐,则动力足;人心顺,则发展顺。作为管理层,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话语,多些关爱与尊重、多些鼓励与肯定、多些体恤与理解,学会平易近人、学会沟通赏识、学会开诚公布,用自己的“真诚”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成为老师们用心工作的助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意识,才能真正让工作的“幸福感”浸润到每个老师的心里,洋溢在每个老师的脸上,让人性的光辉在充满“阳光”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放大。那么,最后收益的不仅是自己和团队的每个成员,也将是我们可爱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赵圣华.名校师资团队建设力[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98-201.
幼教是树,幼师是根,根深才能叶茂。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因职业倦怠而感受不到专业发展的幸福,往往对教学没有热情,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缺乏关注,甚至对幼教职业失去信心。教师职业社会化是指“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人获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化职业规范和价值、理论,建立和发展自我概念,表现角色行为模式,逐渐胜任教师专业角色的过程。[1]”教师职业社会化贯穿教师职业生涯。
1预期社会化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幸福感缺失原因
教师预期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即将要承担的职业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社会化。教师预期社会化阶段包括师范院校中培养新教师的整个过程,教师在预期社会化阶段通过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认同和初步内化职业价值和规范,逐步形成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个性[2]。专业幸福感是指对所学专业带有愉悦的感受,形成专业信仰,在走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路途中感受幸福并充满希望。预期社会化阶段在校生体验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快乐,直接影响其走上幼教岗位后的职业幸福感,导致从教后职业倦怠。
1.1专业前景
学前教育专业的对口走向就是幼儿教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非师范类的学生也挤破头跨入幼儿园当老师。从近几年幼儿教师就业市场可以了解到,幼儿园很缺乏老师,但是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的数量却屈指可数,因此在招聘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示范园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工作岗位少,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在求职时改变选择幼儿教师的初衷。
1.2缺乏社会认同
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在教师序列中,大学教师社会地位最高,从大学到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呈现以此递减状,这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职业信任,更谈不上职业的幸福和快乐。
1.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机制模糊
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大学转型,师范学院升级为大学,也有综合大学兼办师范教育的现象,改革后的综合大学培养教师的任务不够明确,缺少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师范生反映在学校地位偏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师范教育期间没有能够深入体验教师职业的价值,没有形成坚定的教育信仰,于是在步入幼儿园从教的新鲜感过后,找不到自我价值,难免职业倦怠。
2继续社会化阶段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继续社会化是指从教后的教师为了更好地胜任职业要求,持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继续社会化阶段即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进行职业培训阶段,这一阶段贯穿教师入园执教至退休的整个过程。为了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在继续社会化阶段教师应熟练掌握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化职业价值和规范,形成成熟的职业个性。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培训力度逐步加大,国培计划的启动,更是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可是,幼儿教师培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培训机会少,由于所在幼儿园或进修学院的限制,大部分教师没有进修机会。幼儿教师本身缺乏义务意识,教学计划紧,教学任务重,教师往往以没有时间为由不去进修。二是培训内容方面,在课程编排与教学活动上,多以教材知识及改进幼儿教师教学方法为内容,幼儿教师职业修养、专业道德等未能得到重视。
3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3.1树立正确教育目标的导向
教育目标可以为师生培养目标起到导向性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首先就要正确认识人,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各种可能与常态,把人当作人而不是神来培养。只有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符合人成长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广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身处幼儿教育第一线的幼儿教师们才能解放自我,顺利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3.2建立心理辅导机制进行心理干预
教育行政机构有必要建立各省或者各市的幼儿教师心理咨询或辅导机构。心理疏导工作可以面向幼儿教师群体开展宣传与咨询辅导,采用开设健康讲座等形式,帮助幼儿教师排除不良干扰,学会以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胸怀对待生活,并让这种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儿童。在幼儿园层面,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适时进行自我调适,实现个人发展。
3.3力争社会支持系统的广泛支持
幼儿教师职业面临着许多的公众压力,基于此,政府应把握舆论导向,对幼儿教师职业建立合理的社会期望,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大环境。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引导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尤其是幼儿家长要充分理解教师在教学和保育工作中的辛劳,不能把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都强加于幼儿园和教师身上,要多为幼儿教师创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对其工作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多一份理解与宽容。人生百年,立于幼教。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应该对症下药,才能缓解学前教育学生的幸福感缺失现状以及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提升幸福感,真正迎来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纵观人生数载,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用在工作上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幸福地工作着。2004年5月14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北京了国内第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表明了大部分人都没有职业幸福感,只有极少数人是幸福地工作着。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针对幼儿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育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对受教育者有影响,对其自身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拥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幸福感对教师的各方面影响和幼儿的成长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影响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源于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的教育是以保教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对教师的要求也会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不同。幼儿教师的重点不仅仅是教孩子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保障好孩子的安全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的能力。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带来更大的责任与压力。面对这种为人父母般的责任感,幼儿教师从精神到身体均受到了很大的负担。加之当前我国幼儿园班级幼儿数的不规范,使得班级额度增大,也是给幼儿教师增加了一层负担,从而使得幼儿教师的身体超负荷的运转,教师难免会缺失职业幸福感。
2.源于教学成就感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于很多知识的概念是从零开始的。相对于中小学的教师而言,幼儿教师教幼儿的知识好比是从零到一,是一种过渡。但是每个幼儿的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也是分阶段的,这就使得在很多年轻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教学挫败感。有专家进行过统计,教师的教学成就感随着教龄呈U型趋势。但这种挫败感是暂时的,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与幼儿的沟通,教育的成效还是比较可观的。
(二)工作因素
1.源于职业的创造性
面对幼儿的教育,要求幼儿教师不能是灌输式的,而是运用教师的智慧进行各种分析和整理,最后制定出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和班级环境布置。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是种压力,再有活力的教师也会有职业倦怠感,也会有一时期缺乏创造力。这就挫伤了幼儿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得降低其职业幸福感。
2.源于工作的收入
幼儿教师的工资是致命伤。相对于教学任务和工作量,工资远远没有其他年龄段的中小学教师的回报高。这就使得幼儿教师缺少积极性,没有上进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丧失了职业幸福感。在此同时,一些民办幼儿园对教师的工资是与孩子以及教师的出勤挂钩的,虽然对教师是种要求,但是过于苛刻的要求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少得可怜。
3.源于教师假期
一提到教师,大部分人会认为会有寒暑假。但是对幼儿教师而言,有些公办幼儿园是没有寒暑假的。一些民办幼儿园,将幼儿教师的假期与发钱挂钩,使得幼儿教师虽然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却没有可以放松和休息的假期去回复身心的疲惫。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真的很难确立。
(三)幼儿园因素
在之前的因素中曾提到一些制度,这些制度都压制着幼儿教师,使得幼儿教师很难得到合理的对待。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经常采取各种考核,从专业技能到理论知识,虽有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的良好意愿,但却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任务。幼儿教师本身的原有工作就已经让教师们身心俱疲,这样的考核只注重了外在的知识技能上,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方面,忽视了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观和爱的方面,这对于一个合格的老师的考评制度首先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在经过各种考评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将被折腾的毫无感觉了。
(四)社会因素
教师虽然是个比较体面的职业,但是幼儿教师却不如中小学教师的地位高。认为幼儿园只是为我们服务的一种机构,幼儿教师并非幼儿真正的老师,不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从编制问题上就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旧很低。幼儿教师面向的家长素质不同。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交了学费,教师就有义务看好自己的孩子,完全忽视了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地位。很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也不给与支持和理解,使得幼儿教师的工作无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这样不但使得幼儿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也挫伤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自尊心。
三、解决影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因素的策略
(一)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国家应该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只有国家将政策落实才能使得国民真正提高对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的认同感和尊重。首先,应给幼儿教师解决编制问题。党的十召开,明确地提出了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振奋人心的,大幅度的调动了幼儿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多渠道开源节流,将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使得幼儿教师心理上有种安慰感,会很好地使得幼儿教师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最后,发放精神福利,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满足感。
(二)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将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与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区分开,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给幼儿教师可以释放的渠道,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发泄室或者心理咨询平台,给幼儿教师一个可以释放不良情绪的机会,以保证幼儿教师能够用积极的情绪去面对幼儿和日常教学活动。这不仅仅使得幼儿教师自身的情绪得到缓解,使得整个教师团队乃至整个幼儿园单位拥有个融洽的工作环境。
(三)完善考评机制
考量一个幼儿教师是否优秀不应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而是让幼儿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管理,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和理解,真正做到关心教师生活与健康,建立奖惩与发展兼顾的评价激励体制。大幅度的推动幼儿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幸福感得到满足。
(四)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期望值。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锻炼教师的正向思维,避免消极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去面对幼儿和工作。在幼儿园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等等,给幼儿教师一个轻松和谐的心理健康环境。
总之,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肯定是懒散和消极的。这就会使得幼儿也染上这样的习惯和情绪,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将消极面对。这一连锁性的反映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教师幸福感已经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教师心态。
参考文献:
[1]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2]林丹.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背后[J].教育发展研究,2007,(6).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幼儿园的发展,优秀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幼儿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专业理念,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然而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职业幸福感视野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一般来说,职业幸福感较强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较好,职业幸福感较弱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对较差[1]。因此,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优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引起政府、社会和幼儿园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从业感受不是很乐观,有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职业倦怠之中,缺乏职业幸福感。本文以上海市某幼儿园一名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与教师的个案访谈,阐述引起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可能原因。
二、结果和分析
(一)师幼比例
该教师所处的幼儿园幼儿人数平均每个班级32人,大班人数更多一点,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限制。为了幼儿的安全,教师往往会限制幼儿的一些探索行为,因为在班额人数很多的情况下,教师没有过多的精力看护幼儿,“当我们告诉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时候,我们会自责,会心里难受,但是我们没有过多的办法,只能束缚孩子的自由,因为比起孩子的自由探索,我们更担心孩子的安全,一个人的视野有限,每当看着孩子整齐地坐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时,心理充满的是安全感,心想:今天的孩子可以安全地交给家长,然而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的内心很挣扎,无法满足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一方面是幼儿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幼儿的教育,师幼比例严重倾斜,无法给予每个幼儿自由的探索空间,无法认真倾听幼儿的每个心声,教师长期处于内心矛盾的状态,久而久之,形成职业倦怠,忽略职业操守,将幼儿的教育界定为安全的看护,不仅造成自身职业幸福感下降,而且使得幼儿教育的宗旨大打折扣。
(二)工作时间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5]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即使每天工作时间不多,付出的精力可能更多,因为他们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幼儿,很多时候无法意识到什么是不安全的。“我们每天的工作很费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幼儿的行为,即使与一名幼儿沟通,都要看着其他幼儿。因为,一旦老师不留心,就有可能造成幼儿安全事故”。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有目共睹,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接受孩子受到伤害。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不仅要关注每个幼儿在幼儿园的安全,还要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促使每位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时间里,认真呵护幼儿的每一个瞬间。与中小学教师相比,相同的工作时间里,幼儿教师付出的精力更多。
“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花费工作以外的时间参与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写各种各样的论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幼儿园将作为教师评等级的标准,使得教师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心理学有关研究认为:人在活动中受到的压力与活动效率有一定的关系。压力过小,无助于活动任务的完成;压力过大,易造成过度焦虑、紧张,无助于活动的实现,只有中等程度的压力才有利于活动任务的完成。然而如今的幼儿教师却承受很大压力。
(三)人际关系
幼儿园所的人际关系是让教师产生精神压力的因素之一,教师之间观点不一致,争执不断,由此产生焦虑情绪,当然这与园所领导的组织管理密切相关。“教师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领导有时候也没办法,无法协调教师之间的矛盾,我不参与教师之间的争执,却每天要听她们诉苦,又不知道如何去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感觉很累,幼儿能够感受教师的情绪,当教师情绪涣散时,幼儿就会像一盘散沙,虽然幼儿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但是他们会用行动反应,显得‘有机可乘’”。每天处在不良人际关系的环境中,不仅使得教师情绪压抑,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而且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园所教育组织管理,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达成一致,是至关重要的。
(四)工资待遇
除了师幼比例严重不协调、大量的工作时间、超负荷的工作量、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外,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往往使得教师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拥有职业幸福感,如何有动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可见国家对教师待遇是非常重视的,教师的待遇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然而目前部分地区教师收入(基本工资与福利)还是低于公务员,幼儿教育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幼儿教师收入相比中小学教师还是低了许多。
三、结语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掌舵人的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个优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一个教师感受到幸福了,才有可能将幸福传递给幼儿,让老师爱孩子。首先要让老师感受到爱,在给幼儿教师大力普及学前教育专业、道德教育、心理素质的检查的同时,应该从教师自身感受幸福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不能完全通过测试衡量的,当工作量超过了教师所承载的最大值时,就会产生一些负面行为表现。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容忽视,教师负面情绪的宣泄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教师自身感觉到心灵上受到关注,才会给幼儿投入更多的爱和关注,聆听教师心声,才能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这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空空而谈、空中楼阁,才能营造安全健康温馨的幼儿园环境。
四、建议
为了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首要问题是促使教师成为身心愉悦、精神解放的生命个体,使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
(一)师幼比例最优化
幼儿天性好动,应该营造探索求知的环境,教师担任的角色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听幼儿的每一个想法。每个人的视野范围是有限的,因此,控制班额的人数,不仅能保证每个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而且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做引导者。
(二)设置情绪发泄天地
教师心情愉悦、舒适,才能更好工作。当不良的情绪及时得到宣泄,才能使教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看护幼儿。因此,在幼儿园设置发泄小天地,配置一些按摩椅、沙发和用于舒缓紧张情绪的轻音乐,允许教师每天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有一段发泄时间,在这里轻松地享受片刻宁静,放松身心。
(三)给予教师闲暇时间
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非活动、非工作状态、非社会功能,缺乏闲暇,人类便成为工作的奴隶,被束缚于狭隘的世界之中脱身不得,没有闲暇,人就不可能有思想活动,文化就无从产生。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获得,而且包括专业素养的提高,应该给予幼儿教师闲暇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放松。
(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提高教师待遇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一方面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当收入与付出成正比,教师才能够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只有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让教师处于平衡的心理状态,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教师专业发展打好地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