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1 13:37: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美术课程教学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美术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摘要:美术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结合本校、本地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满足学生个性和多元化发展的美术课程。

关键词:校本 美术课堂 二课活动 学情 时令美术课程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校本课程”已不再感到新鲜,“校本课程”也不再是美术兴趣小组的时髦词,它的时代意义也远远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活动小组和兴趣小组。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具有特色的第二课堂,但是,第二课堂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绝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享受不了这种校本课程。因此,本文从课堂小实践中探索和反思,研究校本课程中的可行性元素,实现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的创新。

一、针对初中学生学情的校本课程

初一的学生热情高,学习积极性强,酷爱漫画,卡通画,但是他们美术技能比较差,造型能力较弱,所以我适度的修改了教材《漫画卡通画》,设置成在简笔画里画卡通画,卡通画训练易于激发他们的兴趣,简笔画直接伸向两个领域,一手抓兴趣,一手抓技术。如图:(学生作业)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思维的进步, 初二的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技能水平,同时,他们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因此,他们对美术课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在15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美术博览与拍卖》一课中,我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很强的课《模拟拍卖会》,这需要学生在课前充分发挥他们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搜集很多的艺术品以及查找很多欣赏价值、商业价值高的艺术品图片,在课堂上,他们要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用最低的价格收购对手的艺术品,与此同时,他们也要用他们的美术鉴赏知识对艺术品进行描述,尽可能用最高的价格卖出自己的艺术品。

初三年级学生学习紧张、升学考试压力大,视美术课为 “调剂课”、“放松课”,淡薄的课程意识使一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艺术欣赏课程形同虚设。美术学科尽管是非考试科目,但大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是正确的、积极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初三学生的学情,开设符合他们欣赏水平、美术技能,以及激励他们上进、鼓舞他们士气的校本课程。而美术老师正是要通过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吸引每一个学生,打动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初三17册的美术教材第一单元是《走进大师》,分别是齐白石、徐悲鸿、达芬奇、毕加索的艺术人生介绍。《走近大师》分四个课时都属于欣赏课,学生从艺术大师那里学到的是他们“艺术的人生与人生的艺术”,但是关于“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点学生缺少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我设计了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让大师走进我们的生活——蒙特里安》,作业内容是利用蒙特里安的绘画风格进行生活中任意物体的外观设计。这课也作为骨干教师示范课,取得了预期效果。如图:(学生作业)

另外,据我观察,为了鼓舞学生的士气,很多班级都在班级里张贴了横幅,挂上了倒计时牌,我也为此设计了一堂校本课——《励志书签》,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激励。如图:(学生作业)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课堂上的用心人”是我对自己的一个小小要求。平常在办公室里经常有老师提到学生的书面和卷面就头疼,为了中考的卷面和学生长期的一个书写习惯我设计了一堂硬笔书法课。同时,当318班邀请贺可为老师讲解书法课的时候也去听课学习,对我的书法课也加以改善。因此,当初三年级举办“孝道”书法展的时候,学生的书法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如图:(学生作品)

二、从二课活动课取经的校本课程

我们学校的二课活动精彩纷呈,每一位美术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都开设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二课活动。如:书法、国画、版画、陶艺、漫画、剪纸等,而且有专门的美术教师供师生学习,均可以接受二十个左右学生的学习。这种课时整合、师源共享的二课活动方式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时整合

美术是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实践才能有所收获。我校的二课活动时间是根据每个年级的具体情况安排的。如:初一的周二、周四第八第九节,周三、周五第九节的时间安排了二课活动。周二和周四的这种双节连堂“课时整合”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和实践,有利于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进行创造。

我们试想,以现在初中普遍运行的每周一课时的美术课程安排,除去繁重的学业任务,学生哪里有额外的时间去体验和实践呢?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短暂的美术课时安排就此割断了学生与大自然和生活的联系,剥夺了他们与纸张、笔墨和颜料亲密接触与熟悉的机会,让他们失去从生活和实践中吸取营养的能力,又拿什么在艺术的世界中去进行创造呢?

“整合课时”,就是改变以往每周一课时的美术课时模式,将两周的美术课时合并,这样,学校课程表就会出现隔周一次双节连堂美术课,这种课时方式不但能保证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落实,而且能适应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新课改所规定的授课内容大体都要经过背景知识的收集和探索、具体内容的落实和体验、知识的吸收、融会和扩展等几个阶段,这种过程在以往每周四十分钟的课时模式下是很难达到的,而且一个课业内容的学时如果过于分散,也会造成知识的不连贯性和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降温。

“课时整合”的这种 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拉长了美术课的间隔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恰恰为学生收集材料、体验分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小组的形成和巩固,还有利于个体和集体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并且,这种课时模式不但不会让学生感到美术课空周的失落,而且还能让学生始终贯穿在美术学习的情境中并在探究课题任务的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从而真正达到理想的美育的效果。

如:初二16册第三单元《点与线的魅力》课时整合的长期作业:如图:(学生作业)

2、师源共享

二课活动最大的亮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二课内容,没有级组、班级、老师的任何限制。同时,对自己从未涉猎的知识也可以很好的去了解和学习,这样的二课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技能有全面的提高,同时,美育效果也会更理想。但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模式是级组负责制,即一个美术老师负责一个级组的美术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取美术知识的途径受到了限制,美术老师的专长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而“师源共享”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师源共享”是指打破原来的级组负责制,根据美术教师的专长并结合教材内容编排教师任课表,在考虑课时负担均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对师源进行优化配置,各级组的美术课教学由多名美术教师穿插任教,虽然这种方式未必能达到完全的取长补短,但在课改倡导下能做到校内师源共享,最大限度使现有师源学有专攻、教有所长。对于这种“师源共享”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实践。

三、符合时令的校本课程

“时令”美术是指:以四季更替为时间轴,从社会时事、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学生身心发展、传统节庆假日等方面展开研究。挖掘其中的“不仅新鲜而且营养价值高”的“时令”美术资源。”

1、反映校园文化、传统与现代节庆假日的“时令”课程。

比如孝道文化、艺术节、校庆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设计美术字、设计板报、设计校徽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真切事件,表现起来也会得心应手。经常让学生关注校园的特色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如图:(学生作业)

2、反映社会时事的“时令“课程

关注当前国家时事、社会热点的“时令”课程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等等。如:环保日、地球日、奥运会、5.12大地震、世博会……还有反映“未来城市”、“新型社区”等的科幻绘画。如图:(学生作业)

3、反映学生心理,关注学生成长的“时令”课程。

美术课程,也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迎合学生青春期发育的审美心理要求,同时,在开学初、考试前后,学生情绪浮动比较大的阶段,都要有这样的校本课程出现。比如:《用画写心情》,如图:(学生作业)

四、在实践中的反思

有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是学校迎接新的十年的挑战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建设。

在几年的校本课程实践中,当看到其他学校其他老师成功的例子时,我颇受鼓舞。为什么我们的美术校本课程还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呢?这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需要全员参与,针对课题要求,认真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还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引领作用,重视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断积累校本研修的经验。

当然,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应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符合当地学生的成长特点,着手对当地进行美术校本课程资源调查,然后设计相应的教学设计,所编的课程和教材都要进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才能开发出合适的美术校本课程。另外,建立完善的美术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是完善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举措。

时代在进步,校本课程的内容也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紧密结合。以上的课堂小实践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校本教研实践体验,如果要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要让我们的校本课程更精彩,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有魅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李宗乐 陈实 邱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__-11-1

篇(2)

二、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学生有时候完成不了作业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因为没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作业觉得无从下手。记得刚从美院国培回学校就接手工艺美术班的班主任,一直在想要通过一种什么方式让学生既喜欢上专业又能对我比较信服。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以古诗为主题的写字活动。我先示范写了一张给学生看,学生当时都觉得他们自己根本就完成不了这么大难度的作业,一点儿头绪都没有。通过我一步一步的耐心辅导,最后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一张特别出色的作业,当我把学生的作业都贴在教室的墙上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的作品也很惊讶和高兴。在给学生上图案课的时候,我给学生统一购买了白卡纸和黑卡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步骤完成作业,学生一开始很不习惯这么严格的要求,但经过了几张的训练之后发现这样按部就班画出来的作业质量非常高。当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一张一张干净漂亮的作业的时候,学生们非常有成就感,就逐渐接受和习惯了这样的方法。最后学生们把每一张自己的作品都裱在黑卡纸上,再用金属环将黑卡纸装订成册,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虽然是小小的成绩但对学生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明白有些看似很复杂的作业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再加上一点儿耐心和细心就能做得很好,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

三、采用灵活多变教学形式,充实扩展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本身就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大可不必只拘泥于课本上的东西,可以变换教学形式,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兼班主任在教学上有许多优势,给自己带的班级上课时学生比较听话,课堂秩序也比较好,教学任务都可以顺利的完成。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除了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了许多的活动,比如我们开展的数字油画比赛,元旦的贺卡设计制作活动,为装饰学校教学楼进行的装饰画制作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看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学生却从这些活动中获得很多,除了各种专业知识以外,更多的是学会了一种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自信心。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活动更有意义,通过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同学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更加适应集体生活。在从教十年的工作经历中常常会觉得对学生的耐心是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只有耐心的指导每个学生成长的的每一步,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是学生需要就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当学生信任你了,并感觉到了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的时候,他们也会信服于你的专业,在课堂上也会很好的配合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亲其师信其道”所要说明的道理吧。

篇(3)

(二)教学实施

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能是辅质的,要防止让多媒体技术唱“主角”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时俱进,跟上行业发展对于已经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虽可反复使用,但不应“从一而终”。对于设计和制作好的多媒体材料,虽可反复应用,但由于药学行业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所以任课教师要多看、多学,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和提高。

2.,根据专业选择内容在制作多媒体教学材料时,虽然要尽可能对现有的素材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尽量做到标准、规范,以适合不同专业的需要。但由于教学内容和专业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很难做到一致,有些内容只需一张图片就可清晰表达,有些则需拍摄视频短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追求规范统一的同时,要允许个性化现象的存在。

3.集思广益,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有些问题单靠个人已很难解决,这就需要人们组成团队,展开合作,团结互助,集思广益。从对教材理解、预案设计、教学思路等入手,对教学计划、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及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展开讨论。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可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既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实现共同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因其声色兼备,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是Flas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很好地把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如此,如过多、过滥使用,也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几下问题:

1.完全或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省时省力、可反复灵活操作的优点,有的教师就一味地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当遇到电脑、投影仪等出现故障或停电时,就变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感觉不会讲也不敢讲了。这些教师完全忘了一切技术在教学中都只能起辅助作用,教师才是教学中“教”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教师应因时、因事、因势利导,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篇(4)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大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篇(5)

二、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多种行业领域,如远程教学、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医疗、艺术、建筑设计、游戏、文化娱乐等领域。这就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和取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既考虑知识面的广泛性,也要考虑学时的限制,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要考虑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的易于理解性、实际的操作性等各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既有老师理论的讲解,也有学生实际的操作。安排理论讲解27学时,实验操作课时24学时。主要内容包括:

1.多媒体硬件设备

了解和使用多媒体硬件设备,如声卡、显卡、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话筒、电子音乐合成设备。

2.音频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音频信号的特点、人类的听觉特性、频域掩蔽效应、音频信号压缩技术、常见音频编码标准。介绍音频处理、制作软件,如数字音频处理软件SoundForge、CoolEditPro2.0,MIDI制作软件MidiS-oftStudio、Cakewalk。实验安排:应用CoolEditPro2.0,实现:声音的数字化与格式转化;声音的剪辑;处理噪声;淡入淡出;音频的不同格式。

3.图像信号处理技术

主要讲解图像信号的特点、色彩基本概念、人类的视觉特性、图像信号压缩技术、常见视频编码标准、图像文件的格式。介绍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矢量平面设计软件Illustrator、Corel-Draw等。实验安排:PhotoShop软件,实现功能:调整图像;图层和选区;滤镜;图像不同格式。

4.图形多媒体技术

讲解计算机动画特点、三维动画主要技术、真实感图形技术、非真实感图形动画、虚拟现实技术。介绍动画制作软件。如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基于流程的图形编程软件Authorware,三维动画制作软件3DStudioMAX、MAYA、3DFlashAnimator。实验安排:应用Flash软件,实现:逐帧动画;运动动画;变形动画;引导层动画和遮罩层动画;创建按钮;创建交互性;添加音频、视频。应用3DStudioMAX软件,实现功能:三维动画制作;建造模型;添加材质;创建运动;完成场景。

5.视频信号处理技术

视频信号的特点、时间域与彩色掩蔽效应、视频文件的格式、视频信号的压缩技术、视频压缩标准。实验安排:介绍视频处理软件。如非线性编辑软件Premiere;实现功能:字幕特效制作;素材视频的删除、拆分、粘贴;流行动态镜框效果制作。

6.三维立体多媒体技术

主要讲解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立体电影原理、立体电视原理等。实验安排:应用软件Photoshop,实现:三变图像设计;彩虹图像设计。

7.网络多媒体

介绍网页制作软件,用html编写网页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网页开发和网站管理软件Dreamweaver,流媒体技术。实验安排:使用Netmeeting组织网络视频会议。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实验配置

多媒体软件的要求决定了实验用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由于实验要用到很多软件,实验室中学生用计算机硬盘容量不得低于20G。由于实验中往往要同时运行多个软件,电脑内存容量最好大于512M。在众多的多媒体软件中,Photoshop、3DStudioMAX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较高,实验室一般安装IntelPentium4处理器、1GB内存,显存为128M、具有Dircet3D10功能的显卡以上的硬件配置。

四、教学方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了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将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学生相关的问题纳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答案,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更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思考,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随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除了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外,还能在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解的知识,拓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归纳学习重点,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恰当的布置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对于本课程的实验,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验并提交作品,来达到行为和思维训练的目的。针对每章的课程内容,在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安排有针对性地实验。在实验中,安排了一部分是基本操作性实验,另外一部分能体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便于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学科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五、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容量大,涉及软硬件资源多,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建设,能够使学生易于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室应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要配置一立的服务器以存放各种实验资源。因为视频媒体通常都比较大,要保证学生便于下载所需实验资源。实验室要能流畅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效率。教学资源建设中,主要提供的有:

1.课程说明、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

2.有关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辅导资料,如各章节的重难点介绍、PPT课件,包括制作一些音频课件,视频课件。

3.教学所需的一些常用软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

4.编写教学的实验手册和试题册,指导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同时能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

5.提供一些实验所需的素材,提供一些老师收集积累的素材、优秀作品、往届学生完成的优秀实例,供学生参考。

六、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

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卷面考试方式,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更加科学的设置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方式的引导,使学生既要掌握本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体现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课程的考试成绩是本学期的各项模块的综合成绩,主要由平时上机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组成。平时上机成绩包括基础操作性实验(50%)和创新性实验(50%)两部分。

篇(6)

教材与课程的进度是制作PPT的参考和依托,内容的选择本来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一些教师常常走进一个误区,即简单地将要讲授的书本内容搬到PPT中,以课件制作代替了备课,把精力都投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堆砌在PPT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制作成了“书本搬家”式的课件。到了课堂,PPT成了教材的简单再现,框架、文字、图片均是照搬、图片少、文字多,密密麻麻一整版;教学则变成了照本宣科,以“读”“念”的形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毫无吸引力和艺术美感。客观上,艺术课程教学对PPT的艺术美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书本搬家”式的PPT,对于学生缺乏新鲜的视觉刺激和精神享受,不仅不能起到多媒体课件所承担的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更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拖入一个僵化的境地。

(二)图片选择不贴切

图片是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门课程的PPT制作完成后往往会用上好几年,很少进行更新,存在图片过时老套、与课程内容不吻合、缺乏时尚元素、不符合设计趋势等。比如,当前包装设计提倡绿色环保的创意理念,在示例图片的选择上应紧跟国际趋势,选择近年内世界顶级优秀设计作品;图片来源若为翻拍教材或其他设计类图书,则会出现像素不高、色彩偏差、图片模糊,等等。此外,图片选择不准确也是PPT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若图片对概念或理论点的展示不够明显、明确甚至是错误,势必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如平面构成课程中的矛盾空间是真实世界中不可能形成的空间,但在二维平面中看上去却是真实合理的存在,选择的示例图片就应准确地展现出这种虚与实的矛盾存在。若选择了如埃舍尔、马格利特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画作,可能会误导学生对矛盾空间的理解错误,进而在创作矛盾空间的过程中产生疑惑。

(三)版式设计混乱

版式实际就是框架,是对课程的整体架构,体现教学内容逻辑关系和层次,版式设计的水平往往是教师把握课程内容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有的PPT存在板式设计混乱的问题。例如:一、二级标题不区分,观点不清晰、主次不明显,该强调的内容没有体现出来,使学生分不清主次,掌握不了课程的进度;有的字体种类繁多,颜色花哨、冷暖色对比不够强烈,易使学生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背景图案花哨、颜色过于鲜艳,造成画面效果混乱,干扰了前景中的教学内容。

(四)动画效果简单机械

动画效果可以丰富PPT的视觉层次,起到承上启下、带出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PPT的动画效果过于简单机械,往往仅限定于文字或图片的淡进淡出、跳跃等方式,这当然也是好的,但在课堂中过多使用,就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缺乏新鲜感,留下拖沓的印象,干扰了课程主线。此外,部分背景音乐及声效的使用有时也存在与课程内容不符、突兀、冗长等情况。

二、提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PPT的艺术表现力的思考

因材施教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保证。艺术设计课程首先是艺术课,课程本身强调的艺术水准、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较高,对教学PPT的艺术表现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笔者就教学PPT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研,感到学生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总体简单明了、整洁大方;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配合好,图片丰富、质量高、时代性强,文字简洁,避免过多彩色字体;减少复杂的动画效果、声效与背景。总的要求就是一目了然,富有艺术表现力。

(一)正确认识PPT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艺术设计课来说,教学的目的是要传授知识、讲授技巧、启发设计灵感。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PPT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只是一个教学手段,并不能改变教学本身的含义。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的课就是具有新理念的新课。还有的认为,艺术设计课就是要强调推陈出新,因而在教学设计时,不断的追求手段地创新,将大量的图片、资料、录像引入课堂。然而,透过这些浮华看真实,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二)正确理解与把握设计理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设计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这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教师理解得越透,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才可以准确地找出内容之间隐藏的对比、并列、递进等关系,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就能以教材为依据,从具体学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条理性和结构性俱佳的教学PPT。具体在设计制作PPT教学课件过程中,还要有三个“看一看”:一是看看要进行课件设计的内容是否用常规教学手段不能表达或难以表达,不能只考虑改善教学手段的问题,而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分析;二是看看采用课件组织教学是否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不能只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媒体多样化,一味求新;三是看看是否制作了“书本搬家”式的课件,艺术设计类课程PPT不应是摆脱板书、堆砌文字的场所,而应是帮助理解抽象模糊设计理论的媒介,升华设计理念的感悟。

(三)PPT制作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层次清晰

PPT的结构大多按照教材的结构来安排,也有打乱教材的结构自行安排的,但一定要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吻合。确定哪些内容进课件,用何种方式表达,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艺术设计是实效性比较强的课程,设计的风格受流行元素影响大,因而在教学中,教材设计的知识点常常都是基本理论,迫切需要教师引入新的时尚元素,增加新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往往又通过图形、图片等视觉形态作示例展示,极易造成逻辑混乱,让学生搞不清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因此,PPT的排列分布上要讲技巧,弄清内容中带有时间、流程、趋势、并列等顺序关系,并选定一至两种顺序排版,同时,在每一张PPT边角上都显示知识点,使知识点形象化,一目了然。

2.图片准确

艺术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图片传达的信息速度更快,对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尤为重要。教学中,示例图片的选择必须慎重,反复斟酌。要侧重选取那些符合教学知识点需求,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艺术水平高的名家经典作品和时代气息浓厚、设计元素鲜明的现代作品。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知识背景上选取图片,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理解新知识点。坚持由简到繁,首先选用那些简洁明确的图形或图片,再逐渐增加有难度、深度的图片进行示例,并注意与理论点相吻合,简单明确地表达出理论点的内容。“示例图片的选取在精不在多,一般控制在3-4张即可,重点难点可适当增加数量,如果能用相同的图片,从不同角度讲解不同的知识点,给人留下的印象无疑更为深刻”。同一个知识点的图片尽量在一张PPT中完成。某些理论点上,也可制作较短的GIF格式图片,用简单的小动画来阐释理论点。另外,图片的选择要尽量使用高分辨率或矢量素材,即使是翻拍的图片也应由电脑处理去除畸变并尽量恢复原色彩后再使用。

3.文字精炼

艺术设计课PPT一般能用图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不用文字,即使必须使用文字,也要精练简洁。若出现大段落的文字,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没有耐心全部阅读完,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因此,在PPT的设计上,文字的使用务必简洁概括,只列标题和理论点起到提示作用,或作为图片说明使用,说明性的文字尽量由教师口述解释。减少过度使用多种字体和颜色的情况,一级标题只用一种字体和颜色,同时注重同图片的协调搭配问题,既利于区分层次,也是艺术性的要求。

4.背景干净

对于主要用于传达知识点的教学PPT,背景的设计及图案的选择应尽量简洁单纯,可以尝试使用较单纯的背景,如浅色、纯色或白色背景,不使用任何图案。若使用图案,图案的选用也不宜过于抢眼,不宜选用完整的照片或图片,可尝试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图案或图形。在视觉强度的安排上应处于最弱的地位,可以降低它的纯度,以浅色在背景出现,或安排在处于远离画面中心的边缘位置上,仅仅起到丰富画面层次,呼应主题的作用。如讲授《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这个知识点时,选择的辅助图形就可以分别使用点、线、面等元素作为背景元素出现,呼应主题,并安排合理颜色、形态、位置大小等,保持与整体版式的统一,视觉强度安排到最弱的强度,以免对前景主要内容和图片产生干扰。

5.运用视频媒体

制作艺术设计类教学PPT,其本身就是版式设计、动画制作的艺术设计过程,也是增强激发学生设计灵感的载体。艺术设计课着重强调了设计平面媒体的动手能力,但也是容易被忽视、且较难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动画等视频媒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等视频媒体成为艺术设计的时尚宠儿,大大丰富了艺术设计的视野。作为艺术设计课程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新媒体,传达新理念。特别是在讲解抽象概念时,若能通过制作相应的动画短片,用生动的画面、演示过程、比较不同位置变化后的画面效果及优劣等,则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讲授《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原理时,由于概念抽象,以往一般都靠老师讲解和用大量时间完成多次作业,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才能初步掌握理论,教学效果不佳。但若在课程一开始就用一段卡通动画短片来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显示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的大小、位置、形态发生变化时视觉效果的变化及区别,对于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启迪形成自发性的思考效果明显。

篇(7)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练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提高造型能力.对于每个学生来讲,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素描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卡柯夫曾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

素描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具有单独作为一种绘画方式的另一面,自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学院美术教育中,素描因为其基础性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存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基础,不利于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甚至认为素描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各个层次、不同专业的美术人才的需求激增,美术教育急速扩张,从而人校新生的总体专业水平有所下降;基础素描课程的课时量有所缩减,教师在学生个体上花费的教学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调整,拓宽现代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路,给乏味的基础教学增添活力,使素描能和别的画种一样成为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素描架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是构建现代素描教学模式的根本.

1、从艺术素养入手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

在素描基础教育中,在强调学生实践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传统的素描教育偏重实践而轻理论,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生也往往把技术水平作为衡量自身素质的标准,非常漠视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甚至以为“技术”与“理论”之间是相悖的.过分专注学生的技巧性训练,不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容易使他们对一些艺术产生成见甚至抵触和排斥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导致他们以自己所学到的具象写实和传统理性思维来衡量各种绘画流派从而产生错误.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技能的获得不再是高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为了强化学生的艺术观念,教师可以打破教学常规,从源头文化开始,把学生原本需要在素描学习中获得的对审美思想、美学思潮、艺术发展规律、艺术创造的特点的认识,提前到学习的初始阶段或与学习过程并进,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能目的明确地进行学习和研究.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底部应该由人文学科来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眼界的开阔,基础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美术层面上找到一个可以依托的“点”.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艺术理想的实现不能只依靠技能,还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文化素养的深厚积淀.

2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变“技入道转”为“由理入道”

绘画是一件需要动手的事情,因而很多教师都喜欢在画室里摆静物上课.但是,一些教师极少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和表现物体,只是简单地讲一讲“三大面五大调子”,就要学生开始实践.这样,学生由于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画面,往往无所适从,只好迷失于画面中,依葫芦画瓢,照抄对象;由于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对画面没有控制力,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也感到茫然,很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心理.这种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感性上.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就通过鉴赏、研究、分析名家和优秀学生的素描作品,把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不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对素描逐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主动地把握画面.边分析作品边讲解理论的教学过程是极有活力的,这种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面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形式美的想象感悟能力和创造性地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基础素描都遵循以写实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整个素描教学偏重于技术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从而学生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素描学习中只知道机械地再现客观事物,无法在画面中加上个人的感受和想象.

篇(8)

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实践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全部美术课程教学,较好地学习和把握各年级教学重点、特点和难点,除了完成好每周18节工作量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学校布置的各项临时工作等。

1、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授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要求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发展。平时虚心向前辈、老师们学习,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改进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课改实践中,能以学生为主,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欣赏课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学生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运用感受、观察、表现及收集资料、小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尽可能尝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美术信息,开拓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出置作业练习,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性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和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篇(9)

大学美术教育在迎接时展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挑战的同时,对于自身教学体系改革要步伐踏实稳健,需要根据改革的思路从多个方面创新。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要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审美能力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社会需求将教学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上。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可谓重中之重,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才能够进行相应的美术创作。所以,相对于创作能力来说,审美能力是更重要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还可以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素养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分辨美与丑,能够帮助学生在有形的事物当中提炼美的形象与美的趣味,能够帮助学生积极自主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因此,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无论美术专业或者非美术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能力。 

在当今的大学美术教学当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术绘本以及教师的课堂展示,网络的出现让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资源浩瀚无边,为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与审美素材,有了网络,即便不能亲临美术展览也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可以说,网络拉近了学生与大师名作的距离,让美术教学具有多重多样的形式和可能。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时候,对于作品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筛选,不能泛泛对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对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学内涵的作品,教师需要进行描绘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作品当中的美学思想,只有学生理解作品的美学内蕴与思想内涵之后,才能对于绘画创作的技巧有深入认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了首位。大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不仅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活动,更重要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能为学生走出校园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当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之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自发探索确定学习内容,使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而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一种看似存在于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但却与课堂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首先,在美术课堂当中应营造一个良好、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大环境。只有具备一个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求知、共同感受美的舒适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和动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连接教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的业余时间。通过任务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与课堂外分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允许学生自主创作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作品。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以严格意义上的美学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品,应当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目光审视学生的创作,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技能素养 

篇(10)

一、研究背景

1.我校水彩画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学的孩子对于美术的接触基本上限于学校教育,在校外参加美术辅导的学生一个班也只有一两个。所以想要在农村学校形成美术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必须下功夫。如何利用好每周一课时的美术课和每周两课时的社团活动,在学生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余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竞赛辅导,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

2.概念界定

三位一体教学是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竞赛辅导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营引导全体学生学习水彩画知识、训练基本的水彩技能和趣味性的水彩技法。在水彩社团活动中对于部分喜爱水彩画,想继续钻研的学生展开深入教学,社团活动中的学生人数基本在二十人以内,教师可进行小班化的针对性辅导。在此基础上我合理利用各种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水彩画的热情,经过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的全面铺开,会涌现出一些对水彩画感兴趣的、想要通过竞赛证明自己的学生。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也验证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特别适合农村初中。

二、实施策略

1.课内水彩教学

新课改把水彩画作为单独的单元纳入美术教材中,共三课,分别是《铅笔淡彩》《水彩画小品创作》《美丽的西湖》。从铅笔淡彩到水彩画再到水彩画创作,内容成递进式的梯度。

(1)导入形式多样化

课前导入对于水彩画教学尤为重要,好的导入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倍增。农村初中生接触水彩画的机会不多,为了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我准备了每节课的课前欣赏内容――不同表现技法的水彩画作品。我为他们设计情境体验的环节。这样“对胃口”的导入情境,不仅学生喜欢,而且还能为上好水彩课做铺垫。

①欣赏体验式

在课内水彩画教学的六个课时,我挑选了四种不同表现技法的水彩画,分别为:铅笔淡彩画法、干画法、湿画法、混合特殊技法,这些表现技法都是画家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创作精华。欣赏了这些作品,学生开始对水彩画感到十分好奇,能够在课堂上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使水彩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领域。在课间我会走到学生中去跟他们讨论这些水彩画,探讨表现技法,比如欣赏约瑟夫的《街景》和杜高杰的《黄山朝晴》两幅水彩画在创作手段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一个是画街景的,一个是画山水的。我引导他们得出:约瑟夫表现的技法以湿画法为主,杜高杰表现的技法结合了中国画的元素。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和认知都会有所提升。

②游戏体验式

对任何艺术来说,恰当的掌握和运用技法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学习者的视野。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美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让其深刻体验创造的乐趣才是教育之初衷。如何让技能转化成智慧,在水彩画教学中我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发现技能和技巧。比如水彩画教学水与色的关系,学习初始可以让学生在水彩纸上运用水和颜料调和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的“乱涂乱画”,甚至还可以听着音乐,跟着节奏“乱画”。画到笔干色渴,然后蘸水、蘸色接着玩,还可以在已有的颜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放大展示学生的游戏成

果,引导学生比较、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不同效果,再采访学生效果产生的原因。通过游戏和采访帮助学生学习水彩画的一些基本技法、笔法,激起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水彩画基本训练的热情。

(2)探究手段多元化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一成不变地按照教材、教参上的内容上课会让学生没有新鲜感。

我校学生造型能力普遍偏弱,这也是他们不敢画的原因之一,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将探究手段进行了灵活化的处理。

①探究方式由浅到深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学过《静物之美》,作业是用素描的形式表现静物。我利用这个作业让他们先尝试简单的上色,拉进与水彩画的距离。这样的教学难度是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的,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特别高。这样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由素描造型向色彩造型过渡的重要环节。铅笔淡彩是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素描践上进行的,在形体塑造上不需要像素描的调子那样讲求完整,但需要一定的明暗关系。至于色彩,可以让学生用物象的固有色来表现,再慢慢引导学生从色彩的一般规律方面做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如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通过这样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慢慢进入到水彩画学习的氛围。

②探究形式个性多样

在学习《水彩画小品创作》时我通过教师作品的实物让学生感知水彩画的表现技法。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水和颜料用量的控制,尽量画出作品的透明感。我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教授学生水彩画创作的小诀窍:a.水与颜色比重的控制:颜料加水后变淡,可以通过控制水分来调出自己喜欢的色彩浓度。画面要有透明感,应给颜料加水而不是加白颜料。根据需要涂画的面积调整笔头的水分含量。在干的颜色上叠加着色,用这种方法描绘的颜色不会有污浊感。b.巧用身边的物品:练习用纸巾、食盐、棉签与水彩颜料结合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探究手段多样化能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学习成果展示

由于社团上课时间有限,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练习,我要求每周课后让学生在家创作,两星期交一张作业。为了让学生坚持,我就采用生生之间比赛竞争,好作业在班与班之间巡回展览,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培养竞争意识,期末作业进行校园内展览……水彩画社团现已成为我校的精品社团。

3.竞赛辅导

美术竞赛是水彩画教学的重要平台,农村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多,所以学生都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比赛。我抓住每一项比赛机会,鼓励学生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课堂练习和习作要与生活紧密结合。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各个等级的赛事活动,在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1)观察生活,收集素材

初中生的绘画创作基于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它有别于儿童期的更关注创作的愉悦性,又很难达到成人期的高度写实,所以对于几乎无校外辅导经历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技能像空白的纸

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辅导学生进行竞赛创作时强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素材的收集上。同时,教师也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怎样的素材适合怎样的学生。素材的收集有两个方面,第一,直接取材于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收集素材变得方便、快捷,还可以对书本、画册、广告宣传等形式的美术素材进行收集。第二:收集美术作品,这个更多的要靠教师来完成,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养成了平时多积累,赛前勤思考的习惯。

在参赛过程中,这些素材就派上大用场了。美术类竞赛分为两种,命题创作和自由创作。针对命题创作我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去找素材,如“伙伴”“阳光下”“校园生活”等主题,就可以用同一类素材。我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给你收集的素材命名,最多可以用多少名称?”“如果用了某个题目,这幅绘画就跑题了,做何补救?”在一次杭州市艺术节的现场比赛中,围绕《夜晚》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学生巧妙地将一轮月亮添加至她的素材库中,将原本不符合主题的画面变得切题,最终获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

(2)设计画面,展开想象

有了充分的素材,接着就可以对素材进行组织了。这一阶段非常关键,中学生对于画面的布置和安排还不够严谨,往往随心所欲地将相关素材一股脑儿放进画面中,没有经过精心整理和策划过的画面显得杂乱无章且没有主次,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训练学生设计画面尤为重要,在构思时让学生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画主要的内容,画面调整阶段可增加一些元素也可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反复推敲、比较。初中生的画面设计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一些学生把整个画面画得很满,没有透气的地方;第二,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

在辅导的时候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名家水彩画,如威廉・透纳,引导学生观察其作品的构图,并用几何图形来概括总结:有S形构图、梯形构图、三角形构图。如指导学生创作《归》,学生在画面的远景画了芦苇,中景偏右画了在桥上背着竹篓的小女孩,近景描绘了桥下的水草和石头。整个画面的左边特别空,有点重心不稳的感觉,我引导学生可以在左边添加些动物,如狗、羊、鸟等。最后根据画面学生添加了两只羊,有了高低错落、近远的叠加,画面一下子就饱满起来,也增加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3)巧用材料,抓住瞬间

水彩画写生与创作中常使用一些小技法,以增强水彩的表现力。基本上有如下几种:印的效果、泼洒的效果、加盐的效果、涂蜡的效果、撒颜料的效果、刮的效果。常用到的物品有:纸巾、食盐、海绵、棉签,这些工具与水彩颜料结合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初中生的水彩画学习过程中也适合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首先趣味性的技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玩一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趣味性的技法可以增加画面效果,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平时的水彩画训练中我会给学生“玩”的时间,提供一些工具给他们,也允许他们自带工具。学生就用树叶、塑料尺压印出特殊的肌理,我鼓励他们把这些实验的结果保存起来,有机会就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一次辅导学生创作《家乡》时,学生表现雨雾朦胧的天空总是达不到要求,留白的技巧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有时能成功,有时就发挥失常。我提醒学生可以用几种工具和技法相结合,试试看用撒盐和纸巾两种材料。先用盐洒出雨点的效果,再用纸巾修改和整理,这样效果就稳定多了。在竞赛过程中稳定很重要,一些效果好的尝试如果没有熟练掌握,我建议换方法。因为水彩画中水的渗化作用和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变化的笔

触,让创作过程多了一些不可确定因素,而用简单易做的方法能增强学生比赛时的自信心。

三、实践成效

在水彩画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不仅适应我校学生的特点,而且也逐渐形成了我校的艺术特色。

1.更新观念,激发兴趣

通过三位一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念开始转变,不再觉得美术课是随便玩玩的课程,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美术追求。一幅幅学生水彩画作品就是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达,是一次次与内心的对话、一次次心灵与艺术的碰撞。在学习水彩画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对作业敷衍了事,而是主动地尝试、体验,纵然过程中有失败,但我再也没看到无所谓、毫不在意的脸庞。每次到了下课时间学生还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美术教室,因为他们期待一副成功的作品由自己的笔尖洋溢开来,他们享受优秀作品被选拔参加比赛时的成就感。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探索、开拓、坚持、团结的力量。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的水彩画多次获得省、市、区级的各项比赛的大奖,也使得我校成为区农村学校中的艺术强校。

2.立足课内,延伸课外

美术课堂必须丰富多彩,这种丰富多彩不仅需要教师把课上得生动形象,还需要我们能够让课堂充实,有真材实料。因为美术课的多样化,又因为美术课的与时俱进,促使美术课堂不能停留在课内,而是要求我们扩充知识,扩充思维,向课外蔓延。延伸不仅仅是一种要求、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为了形成一种课堂艺术。延伸要具备实用性,是对课内知识的巩固;延伸要具备广泛性,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充;延伸要具备深刻性,让学生产生感情或引发思考。程颐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课内外的结合,能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标中也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位一体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给予学生更多展示才艺的机会。

3.提升业务,提高质量

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范围,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开展水彩画教学的这些年,在我的带动下,学校的三位专职教师均投入到对初中水彩画教学的研究中,更新了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向专业内涵发展。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三位教师还是组成了水彩画工作室,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坚持水彩画练习、互相学习切磋,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位老师多次获得区级以上荣誉,作品多次被邀请参加省、市级画展,先后被评为区级先进,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区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

四、实践反思

1.充分的课前准备能够保证良好的课堂进展效果

(1)教师提前和学生沟通下一节课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课堂效果比较明显;(2)让学生自觉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工具材料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2.面批作品时以教师引导为主

(1)针对学生能力分层次面批作业,生成个性化作业;(2)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引导。

3.竞赛辅导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作讨论时间充分,能取得超值的效果;(2)避免学生讨论时趁机自由玩耍,显得散乱而达不到效果。

以上是我在水彩画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作为农村一线教师,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美术学习条件,创设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与内心对话的机会,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把遥远的艺术向往变成触之可及的有形作品,真正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校团委学期工作总结 下一篇: 廉洁文化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