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5 08:24: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级财务管理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级财务管理总结

篇(1)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是考试命题重实务性,兼顾理论性且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重、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因此,考试的重点在于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不过近几年考试中,涉及到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是考核的知识点较全面,题量多、计算量多、综合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比较多。按照“全面考核”的要求,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重要的知识点,因此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所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容易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以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或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

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作为学习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考生要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总体上要掌握三个基本项:第一,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指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基本特点,如时间价值、风险、最佳资金结构等。这些内容是掌握财务管理方法的基础,必须下功夫反复的记忆和理解。第二,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财务决策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以及财务评价等方法,如债券价值评估、财务分析体系等这些内容会涉及到一些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对某些考生有一定难度,考生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三,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考生对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应系统掌握其计算前提、步骤及注意点,弄清业务处理的原理、公式的演变、数据的来源、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获取以及案例的启示等。通过记忆公式一案例练习一总结公式,不断反复,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

三、对2009年《财务管理》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知识层次更高级、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一些,因此,考生们在学习时要注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将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建议如下:

其一,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一个详细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计划,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员们也可以根据辅导课程的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笔者建议采用“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2章、第3章、第4章,后期侧重记忆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都要考到。

其二,教材至少看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财务管理》一书的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知识点,反复演练习题,熟练掌握其原理和计算方法,才是考试制胜的法宝。具体时间可安排如下:

第一轮(12、1月份):教材看完第一遍,要求看完就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不做题目。

第二轮(2、3月份):开始做题,同时教材看第二遍。要求做如经济科学出版社的《精选题库》,每门课程一本,此外根据做题进度精读教材。

第三轮(4月份):融会贯通,教材第三遍。要求开始做综合专题,精做研做,彻底搞懂,举一反三。

第四轮(5月一考试前):补缺拾差,教材第四遍。要求做模拟题,回顾自己的专题总结,回顾历年真题,完成全部教材学习。

其三,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做练习既可检验看书的效果,又可增强看书的效果,对于应试既必要又重要。在看教材第二遍的同时,可就各章的内容做一些典型习题,力求掌握该章的重要知识点;在看教材第三遍的同时,要选择一些跨章节综合题(历年考题)演练,力求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考前一般应做5~6套左右质量较高的模拟试题,两天一套,最好安排和《财务管理》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安排在上午做,一直持续到考前,做完试题后,可针对做题的情况再将教材浏览一遍,做最后一次补缺。这既可以检验自己的综合应试能力,也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已进入考试状态。

篇(2)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联系较为紧密,其专业定位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偏重于会计学的会计处理能力培养;另一种则是偏重于金融学投融资能力的培养。两种定位都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也失去了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设置的意义。专业定位不明,专业的特色教育就无从谈起,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无本之木。

2.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是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取舍。形成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大致上有三大块:会计学方面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加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加管理会计);财务学方面核心课程: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加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学方面核心课程: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显然,这种课程结构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并未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特色。

3.人才实践和后续教育不健全

我国目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教育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认证体系。与专业定位偏重会计学或金融学相对应,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要么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资格,或者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要么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相应获取一级和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财务分析师和财务规划师在实践中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传统思维一直得以延续。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熟悉财务理论和实务,能在工商、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筹资、投资、资本营运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金融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

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专业核心课程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体现了各专业的教学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等。显然,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反映了三个专业之间的确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但从这三个专业核心课程总体设置上看,恰恰能够体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

从各校实际看,尽管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环节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两大部分,但在具体内容和方式上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一般侧重于案例分析,逐渐成熟起来的ERP沙盘仿真实验可使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通过ERP管理软件在仿真环境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和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则以会计核算业务为主,会计模拟实验一般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操作两个部分。而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模拟操作主要针对证券投资和银行业务两大领域。三个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通常都根据毕业生未来工作去向,采用顶岗实习的做法。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对口实习岗位比较容易安排,而财务管理专业因可能涉及到的企业商业机密问题,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

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明晰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的根本性要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与模式。赵德武教授认为,社会需求是财务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应把新时期理财环境下社会对财务人员技能结构的需求和期望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方式获取的结果显示,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技能需求主要反映在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如下图)。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当体现这一人才能力的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在本科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通常是按照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来设置,分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其优点是知识层次性强,便于财务人员自学提高水平;缺点是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的划分比较困难,使得各高校在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不同层次的内容在衔接上显得比较混乱。如何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内容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是科学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按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培养对象分层次设置,教材编写非常注重案例与实证分析,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在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并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用于课堂教学。显然,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各高校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以便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中仍然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导向与重学术、轻社会服务的不良倾向。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关键是加强校企合作。具体途径主要有:一是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合作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考察与实践学习;二是教授以企业顾问身份,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财务专题调研和讲学;三是聘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篇(3)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33-02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17-02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在当前的高校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不但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非财会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强,加之非财会专业学生相关先修课程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正确的目标可以引导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财会专业而言,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理财实践进行基本分析和操作,从而培养具有现财理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对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没有将财务管理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大部分都是参照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对财务管理与非财会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教师在授课时常常照搬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很少考虑非财会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要.

(二)课程衔接不合理。对于财会专业而言,在内容上注意了先修课程和后继课程之间的衔接,财务管

理课程一般安排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税法等课程之后,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而对非财会专业来说,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通常只开设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有的甚至只开设会计学原理,由于没有前期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作铺垫,财会知识储备不足。课程衔接不合理,导致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困难,很多原理不能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将非财会专业和财会专业区分开来,所以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上通常也不作区分。财务管理课程不分专业,通常都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导致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管理时普遍感觉很吃力,甚至有少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非财会专业与财会专业相比,两者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基础也存在差异,再加上课时的有限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他们就很难系统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太专业、太系统,进而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四)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这种做法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费时费力,学生由于先前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形成教学的互动,对教师的讲解缺乏兴趣。,而且教学中实际案例较少,使学生感到财务管理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深入学习不顺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有些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需要补充一些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方面的内容,但由于课时有限,只能采用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类非财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非财会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学生,这类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人才,他们需要的基本能力是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财务管理活动只是辅助其实施管理能力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学目标是培养懂财会、会用财会知识的经济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可以拓展其知识面,丰富其知识结构,但是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从财务管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出发,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了。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应主要以基础性教程为主,而且书中的理论要成熟、案例要生动、习题要简练。此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针对非财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通过学习,学生需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在读懂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决策,为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服务。

(二)完善培养方案,处理好各课程间的衔接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类非财会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其内容和专业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很多只学过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的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就会存在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在安排课程时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比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往往只学过会计学原理,教师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上作一些调整,增加相关会计类的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学或管理会计学)增加课时,以解决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

(三)改革教学方法,适量引入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未学习财务管理之前,他们所具有的往往是一种朴素而不稳定的兴趣,一旦在深入学习不顺利,就有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要求,以案例教材,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的研讨,使学生充分理解的重要教学形式,是一种易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剖析典型的企业财务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财务理论的理解,扩展知识面,训练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且由于案例源于实践,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可以锻炼学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学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先制定好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涉及主要知识点和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由于课时的有限,所以尽可能将案例教学所占的课时放在课外。教师必须精选案例,降低案例专业性,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课堂上学生采用分组讨论,为每一个组员分配任务;讨论过程中,教师着重引导和帮助,为讨论创造自由宽松的条件,促进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讨论结束后,教师适当总结,并要求各组同学写出案例报告。

(四)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期末考试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等基础性内容的考核,学生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试实质是鼓励学生死记硬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期末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之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对学生培养的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果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与之匹配就无法真正落实其教育理念。针对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丰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样化学习。期末考试可以适当地降低难度,并减少考试得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将期末考试改为实践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研究环节多投入精力。

总之,通过财务管理教学的改革,激发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创新型综合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5)

在英国,瑞文斯教授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行动学习法,他的中心理念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员成为核心,教师在幕后观察和总结,通过不间断地反思、质询等方式来达到高效学习,最终在系统化结构性知识体系基础上自主地探索和学习未知和深领域(庄晖,2012);行动学习法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与在实践学习的理念,主要的任务是成功克服和解决“独学式”“静听式”等一系列忽视行动功能的低效率的学习方法和方式(程宜康,2009);瑞文斯在1971年出版的《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给出了行动学习法的理论体系和一系列可行的方法,并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表达和应用。

2 行动学习法在我国的实践

在行动学习法科学理论的引导下,以学生或学生团队的活动为中心,培养提升自我能力,老师和学生共同把任务确定下来,然后由老师组织和完成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协调人和纽带,遵循“咨询与计划、决策与实施、检查与评估”这一系列的学习行动过程,在教学中达到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王玉霞,2009);行动学习法坚持以行动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小组成员为依托,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以应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胡元佳,2013);当今,行动学习法这种“做中学习,做中教学”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应用,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思想。采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选定同一教师任教的两个年级的会计专业的两个班进行行动学习法的教学实验,对实验前后和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行动学习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结论(毕茜,2014);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课程在《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构成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若干不足,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团队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杨惠平,2014);陈伟兰认为,行动学习法是制定预定的工作目标,在同组同事的支持和配合下不间断地进行一系列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它通过找出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自我发展的有用工具,该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在一些省中高级公务员的培训实践中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开展行动学习培训项目时,增强单位领?Ф栽惫さ闹厥印⒀裎侍夂妥橹?有效性等几个方面,保证学习效果(陈伟兰,2009);在国内,行动学习法以组织面临的核心问题作为载体,通过社会实践的学习和锻炼,以团队相互合作的方式,反复提问,对教学和工作中的任务、问题、项目等进行处理和反思,总结经验,糅合知识和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最终提升发展组织和人力资源(2012,赵颖);周鲜华认为地方高校会计核心课程教学中探讨应用行动学习法,没形成系统组织形式和科学流程。他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了一定总结,以地方高校会计学核心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以行动学习法为引导,促进与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周鲜华,2011);郑琦雯认为,行动学习法结合银行业来做实证研究的很少,在国内实践胜少,国内的银行普遍意思到, 提升企业竞争力,要想储备和培养人才,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具备素质高的管理服务型管理者服务与创新,创建学习型银行机构,针对银行组织学习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非常重要。近几年,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尝试行动学习法来进行组织学习型建设,对人才的培养,以提升组织绩效取得一定程度的成绩。本研究广州市农信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凭国内外相关科学研究为参考基础上,总结经验,通过组织学习的建设,最终提升组织绩效,从而证明行动学习法对银行组织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郑琦雯,2011)。

3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篇(6)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中级财务会计内容涵盖广泛,必须有一定的先期基础才能更好把握。以共青学院为例,现行的课程设置第一个学期先修基础会计、经济法,第三学期修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第四学期修财务管理。从中发现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是隔了一个学期的,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本身学生刚接触会计,谈不上对会计有很深的体会、印象,结果等一个学期再学中级财务会计,学生对基础会计所学已经基本忘记。另外,财务管理又放在后面,而中级财务会计很多章节涉及贴现、现金流量、现值等内容。这些无形中都增加了中级财务会计教师的负担,基于此,个人认为应该把基础会计和税法放在第二学期开设,第三学期同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

3教学方法

共青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模式。因为课时有限而内容较多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后果就是学生知道做分录或者背分录,至于分录为什么这样写却不知道,更何谈职业判断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在参加工作中面对实务一片茫然,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教学效果显现呢?首先,只有让学生自己有兴趣有热情去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作为一名财会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之上,财会教师还必须组织得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灵活组织课堂,成立课堂小组,教师讲述完一个知识点,布置相关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然后让每组推举一名代表阐述案例涉及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②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前教师预先布置任务,学生自行组织某个知识点的讲述,促使学生培养自学分析能力,教师在学生讲述完毕梳理条理,补充相关背景,说明重点难点,对学生没有理解的问题再加以细述;③多运用实际案例教学,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较为枯燥,理论知识较多较杂,多引用一些实际案例教学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章节,学生普遍反映很难学不懂,此时若把它涉及的相关业务流程、原始凭证再运用一个实际合并的案例来进行探讨分析,效果会相当明显;④教师要善于用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找出章节规律,给出比较结论让学生更易记、更易掌握。

篇(7)

(一)企业未能制定全面的财务发展战略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全盘考虑并且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战略。企业对财务发展战略欠考虑,是现今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报表体现的是本年度或者本季度的数据,只能总结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比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大多能对本年或近几个月的经营情况进行总结和对比,对未来的发展前景预测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二)现金流的核心作用未完全凸显出来上世纪美国曾有人对财务分析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上市公司的股价主要取决于现金流量。从此,现金流量引入我国,并且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在2007年12月,我国开始颁布实施《企业财务通则》,这个通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要把现金流量作为核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企业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财务活动,如资产运营、资金筹措、成本控制及收益分析清算等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可见,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但实际上,很多企业负责人常常忽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未能把现金流的核心作用凸显出来。

(三)企业财务分析系统有局限性很多企业只能看到企业自身内部财务的状况,对外部市场分析不够全面。对于一些上市企业来说,眼光狭隘,看不到外部市场状况,不能根据外部市场调节和改善自身企业内部财务系统,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受限。另外,一些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只能分析出物质投资方面的状态和绩效,对智力投资方面考虑不周全。这也是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受限的另一种表现。

二、财务分析创新内容的实践方法

(一)分层次构建初级、中级及高级的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财务创新,应该根据企业财务人员状况构建适合不同层次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系统。1、构建初级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财务部门不是孤立的,企业发展离不开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然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不了解财务工作流程,实际工作中看不懂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对财务工作也不能起到监督作用。构建初级财务分析系统,是让非财务人员都能了解财务知识,能够看懂财务报表,并且根据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管理。企业可以组织基层员工培训,让其他部门人员了解国家财务法律法规,懂得会计基本术语,知道财务管理及数据处理的过程,会看账簿及凭证,还能通过财务数据对生产及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初级财务分析系统内容可以包括:财务分析定义、种类等;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分析;负债分析;利润分析;所有者权益分析及会计报表分析等。2、构建中级财务分析系统中级财务分析系统主要为一些负责专门项目的工作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构建,一些企业上报申报项目等都需要有准确的财务数据。构建中级财务分析系统,项目相关人员能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财务数据进行专项分析,做出有深度,并且有技术性的分析结果。中级财务分析系统内容可以包括: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专门分析,比如货币资金、智力投资等;财务综合分析,如财务绩效及经济效益等。3、构建高级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做出战略性的决策,而企业财务经营状况能够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依据。高级财务分析系统可以应用数学模型,真正为负责人或者管理人员分析出准确的数据。高级财务分析系统内容可以包括:投资决策分析,如风险、期权方面等;企业整体分析,对企业整体营运及成长遇到的危机分析等。

(二)大力推进企业财务分析由传统应用向现代应用转变在企业财务分析由传统应用向现代应用转变过程中,比对传统应用与现代应用的区别,分析现代财务分析的优点及基本特征,研究应用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方式、方法及发展趋向等,不断磨合和改进现代企业财务分析系统。

(三)构建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财务分析系统企业应该意识到现金流量的作用,重新构建财务分析系统的各个体系,总结提炼现行的财务分析系统,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大力构建适合自己企业的分析体系。比如构建运营资金流动分析、融资资金分析等。

(四)全面分析外部市场状况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应该根据外部市场进行创新,比如现今证券市场、股市效益、市场风险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企业除了分析物质投资,也应该关注智力投资。在物质绩效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智力分析体系,研究智力投资分析的特点、内容及方法。将企业实际情况与此类研究有机结合,促进财务分析系统的创新与实践。

篇(8)

统计结果显示,招聘单位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最低学历的要求是:初级:中专、高中以上21%,大专52%,本科24%,硕士、博士3%;中级:中专、高中以上12%,大专59%,本科16%,硕士、博士2%,未明确要求11%;财务经理:大专39%,本科55%,未明确要求6%;财务总监:大专13%,本科82%,硕士、博士5%。从上述比例看,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学历的要求并不高,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寥寥无几,而要求本科以上学历的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业、知名股份制企业、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这与目前大批会计类毕业生盲目考研、幻想拿到研究生学历以后再进入企业工作,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值得会计从业者和有关方面思考和注意。会计是一项更加重视实践的工作。在很多单位看来,“简单的企业会计工作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这与我国目前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的基本现状密不可分。这些企业在招聘初、中级会计人员时,大多并不看重较高的学历,更看重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是初、中级职位要求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例较高的原因。

二、会计是一个需要高职称/资格的职业

统计结果显示,招聘单位对应聘者职称、资格的要求是:对初级职位:持有会计证36%,未明确要求64%;对中级(会计师等)职位:持有会计证33%,持有初级会计证书15%,持有会计师证书15%,未明确要求37%;对财务经理:持有初级会计证书7%,持有会计师证书53%,持有高级会计师证书5%,未明确要求35%;对财务经理的资格要求是:CPA或CPA优先24%,注税或注税优先7%;对财务总监:持有会计师证书43%,持有高级会计师证书18%,未明确要求39%;对财务总监的资格要求是:CPA或CPA优先66%,注税或注税优先8%。以上结果清楚地告诉人们,对应聘财务经理者的高级职称、CPA资格要求分别是5%、24%,而对应聘财务总监者的高级职称、CPA资格要求分别达到18%、66%,职位越高,对会计职称、资格的要求越高,会计人员要想走上中、高级财务管理职位,高职称或高资格基本上是必须要取得的,是晋级会计精英人才所必然要跨过的门槛。

三、会计职业最宝贵的是相同行业的从业年限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08 -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教学使用的教材和方法都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即“理论教授—讲解例题—课后习题”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建构理论的要求,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致使《财务管理》列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中较难的一门课程。2006~2011年会计中级职称三门考试的通过率如下图,可知《财务管理》学习已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甚至影响以后该生的会计中级职称证书的取得,间接影响会计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

(一)建构主义学习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语义表征、情节表征以及动作表征。语义表征是指使用以语言为载体的概念、命题、规则、原理、公式等表达的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语言本身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情节表征是指可作为概念、规则、原理的例证的个人的、情境性的和情感的体验,与具有一定时空背景的事件。在长期记忆中除了语义表征、情节表征外,还有动作表征。动作表征指的是人可以利用语义信息和情节性信息去做些什么事,在行动中获得与个人的直接体验连接在一起的、有意义的知识[1]。

(二)建构主义教学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也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学生个体根据先前经验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接受和记忆教师和教科书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知识的管理、促进者和合作者。所谓知识的传授者,即认为知识是普遍的客观的固定的独立于学习者之外;管理者则是普遍的客观的受学习者先前经验的影响;促进者则是因为知识是独立建构的客观的取决于个体的智力发展;合作者则是因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主观的”(在认识者间传播的)。教师的角色既不是非此即彼的也并非是评判性的[2]。

三、基于建构主义财务管理教学的设计

(一)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建构主义角度分析

目前,虽然财务管理案例、情境比较丰富,但是教师没有脱离传统的单方面知识的讲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中缺乏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机会,因此尚未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没有达到建构主义的要求。因此,基于建构主义设计一种财务管理教学方式成为必要,该教学方式保证接受知识的人易于利用语义信息和情节性信息去做些什么事,在行动中获得与个人直接经验连接在一起的知识。

(二)基于建构主义设计财务管理教学方式——以资金时间价值为例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需要动手的问题,让学生完成,从而达到建构主义的要求。基于这一点,将功能强大,普及度较高的Excel软件,引入到财务管理课堂,增强财务管理教学的动作表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财务管理。本文以资金时间价值,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知识点作为典型,说明如何基于建构主义进行财务管理教学的设计。

在讲授资金的复利终值、复利现值、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资金价值计算的时候,由于公式较多且较相似,学生在首次接触到该知识点时,极难通过老师语言讲授理解公式的内涵。但是该知识点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不可能有太多时间精力,通过反复阐述或者题海战术,保证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因此,往往导致学生在基础部分就出现公式混淆,给后面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等重要章节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通过引入Excel表格中两个时间价值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PV(rate,nper,pmt,fv,type),可帮助学生通过动作表征在实践中学上述几个重要的时间价值公式,同时轻松理解并掌握该知识点。

以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为例,通过该函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利终值与年金终值两个公式。二者使用同一函数,且函数中的参数利率、期限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输入的款项是PV,而后者输入的款项是PMT。至于PV和PMT,Excel均有对应的解释,如图1与图2所示,为学生学习和理解公式降低了难度。通过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及各参数输入时候的解释界面,帮助学生理解复利终值、年金终值两个重要的公式的区别并理解其内涵。学生可用该公式计算不同期数的一元复利终值及年金终值的结果 ,即复利终值系数表和年金终值系数表的编制,具体结果见图3和图4所示。

图1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计算复利终值输入参数PV界面

图2函数FV(rate,nper,pmt,pv,type)计算年金终值输入参数PMT解释界面

图3 某学生编制的复利终值系数表

图4 某学生编制的年金终值系数表

同上,运用函数PV(rate,nper,pmt,fv,type)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利现值、年金现值两个重要的公式,并可独立完成不同期数的一元复利现值及年金现值的计算结果,即复利现值系数表以及年金现值系数表,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某学生编制的复利现值系数表

图6 某学生编制的年金现值系数表

四、总结

基于建构主义的财务管理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用已知的Excel,学习财务管理中的相关知识(包括资金时间价值、债券的价值、项目投资决策等),符合建构主义的基本要求。在此教学方式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以及用已知的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1999,(01):19 ~20.

篇(10)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后,使《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难度进一步加深。本人长期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文华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改革历程

文华学院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独立院校,其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均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在办学初期,会计学专业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的大力支持。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参考了华中科技大学会计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并聘请主校区的专职教师参与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文华学院办学早期,该课程的教材与课时(48课时)都按华中科技大学会计系教学计划设置,然而随着办学的深入,授课教师与学生增均反映出一些教学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教材与课时上。首先教材难度偏大,理论性教学内容较多,而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多;其次课时不够,教师为了赶进度,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太满,学生对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经过会计系教师的调查研究后,从07年开始增加课时至64课时。2008年文华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中级财务会计》在此次修改中,教学课时大幅增加到128学时,并分两个学期完成,同时选取东北财经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为该课程的指定教材。与国内其他财经类大学教材相比,该教材在实践运用部分较为详细,适合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

经过我系教师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已形成适合文华学院自身特点的应用型教学课程,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衔接的安排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之前,学生必需先要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然而根据几届学生的教学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衔接上存在较大问题。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之前的《基础会计学》在会计核算的内容上偏于简单,且我系设置的课时也少(仅设40课时)。于是我系根据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自行组织编写了《基础会计》教材,并将课时增加到56学时。新编教材坚持理论够用,着重应用的原则,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而编写。在内容上安排上,突出了会计的循环和具体业务处理。在会计理论部分,以学生真实经营的服务业为例,介绍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会计循环部分,以商品流通业为例,介绍了会计处理的完整流程;在企业各类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部分,以制造业为例,介绍各账户的具体运用,并在会计实务部分以具体的单、证的形式将整个制造业案例加以综合汇总。教材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重点突出资产与收入两大会计要素的讲解,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与运用。在课时的安排上,将一半的教学课时安排具体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的讲解,并将传统的按资产流动性教学顺序的讲解重新安排,将其中内容较难的《金融资产》部分放到资产的最后课时讲解。会计基础理论与资产的教学任务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上)》中,设64学时,其他部分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下)》中,设64学时,分别两个学期进行教学。

在完成《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后,分别设置了《会计案例教学》、《会计信息系统》和《EXECL在会计和财务管理中的运用》课程,强化学生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实践运用,以及在实践运用中熟练利用财务软件和EXCEL的能力,为《中级财务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购买《会计综合实验》软件,内设服务业、商品流通业、制造业等规模不同的6套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锻炼学生业务处理能力。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的管理与经验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掌握所学的知识,结合在企业会计实务中,我系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好第一次课十分关键。第一次课要阐述课程重要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提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要将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交待清楚,形成课程的逻辑体系。中级财务会计虽然内容繁杂,但有较强的逻辑性。财务会计的核心是报表,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就是围绕着报表和报表的六大要素来展开,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各要素的具体科目的初始确认、计量、报告。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学习起来就会思路清,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每次课的前5分钟也十分的关键,学生刚进教室,思想还很散漫,通过前5分钟的内容回顾,可使学生马上进行学习状态,进入积极的思绪状态。

(二)做好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积累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记录,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能以案例的形式导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到目前为止,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与报刊上,收集了近百个案例,以备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通过案例导入的教学,学生的专注度有大大的提高。

(三)注意技能与管理知识的结合

财务会计主要讲各种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处理是技能层面,但在讲解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讲讲相应的管理知识,比如在费用的报销、存货的采购上进行发票控制、价格控制,就可以为企业减少费用支出,管理出效益。学生学习了规范的会计处理后,能看到知识的实际运用,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四)科学合理分配授课时间

科学研究,人在学习时的注意力一般是以20分钟为一个段落,中间要休息几分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每节课的前20分钟为一个最佳授课时间段,重点讲理论方面的知识,后20分钟,以案例讲解、习题讲解为主,或安排学习讨论。这样安排下来,学生学习也不太累,同时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系要求教师要十分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因为上课的效果在学生的互动中能充分反应的出来,提问是较为常见有效的方式。上课效果好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回答问题踊跃,上课效果较差的时候,注意力分散,不愿意回答问题。这个时候就利用下课的间隙,到学生中去交流一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讲的太快,还是有地方没讲透彻。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思维不一样,这个时候,就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对现代技术的利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网络资源的运用、PPT制作技术、以及EXECL的运用成为现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必须掌握技术。

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学效果能及时的反馈,并通过教学平台布置和修改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如QQ、微博、微信等工具,了解学生并回答学生的疑问。我系已经购买了精品课程教学软件,解决了教学平台搭建的技术问题。

目前文华学院教室都有多媒体,对年青教师都要求用PPT教学,因此对PPT教学的掌握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考核的一部分。每年文华学院都要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其中重要一个评分值就是PPT的制作。我系要求青年教学熟悉PPT的制作,并不断提高PPT教学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EXCEL进行教学演示及账务处理,以提高学生对EXCEL的重视,并引导学生使用EXCEL。如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教学中,可利用EXCEL中的IRR函数求实际利率。同时在期末账务处理时,能运用EXECL进行排序和分类汇总,快速形成科目汇总表,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

《中级财务会计》是高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对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目标的独立院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是课程教学研究的核心,只有进一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企业会计人才。

上一篇: 计算机实习工作 下一篇: 大学生入学教育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