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5 17:46: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相亲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学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学》等课程之后,我们通过对周围同学寝室生活、使用电脑情况现象的观察,运用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和调查方法,调查分析网络对大学寝室同学之间心理距离的影响。
调查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及其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网络产生的极大的依赖,面对着电脑屏幕,浏览新闻,看电影、听音乐、聊QQ,一言不发、相安其事、自得其乐,仿佛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在寝室海吹狂侃,无话不说的融洽气氛已经永远定格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寝室内的沉寂和室友之间关系的渐渐疏远。我们不禁要思考:网络的普及是使寝室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亲近了,还是日渐疏远?
本小组成员旨在运用社会学理论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调查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对大学生上网时间,内容及形式,对寝室生活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网络对大学生寝室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的影响,并为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增进寝室同学之间交流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寝室生活氛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调查对象
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课题组从我院本科生中经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8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在实证的基础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电脑网络对大学寝室同学之间心理距离的影响。
调查方案及过程
本课题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搜集资料和数据,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从我院本科生中抽取80名同学。为确保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发放自填问卷,现场填写回收的方式,问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88.75%。问卷设计包含对学生基本上网环境的调查,上网的时长、上网内容以及电脑网络对受调查者本人、室友的影响。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距离的亲疏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来测量,更多地涉及一种心理感受,因此,小组成员通过访谈的形式,以及他们对和室友的关系的亲疏程度的感受,对问卷调查所不能涉及的许多难以量化的指标作一些定性描述,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是研究者获得更多直观、感性的材料。
在数据统计分析阶段,运用Spass、Execl等数据分析软件,将每份问卷各项内容录入之后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形成统计表格、图形,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验证假设。
调查结果
此外,通过对你拥有电脑后,你跟同学、室友相处时间变化如何?一题的统计,42%以上的学生感觉拥有自己的电脑后,寝室的集体活动少了,大多时间用于上网,23.32%的同学感觉不变,6.8%的感觉变长。
调查结果分析
上网时间及内容
此外,通过对比第4、5题的统计结果,平均每天上网1-5小时的同学的人数超过了平均每天在寝室1-5小时的人数。虽然这些统计结果需要剔除一些影响因素,但是这一组数据的差距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课余生活,尤其对寝室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网络对大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源于其以下的几个特点。首先,自主性和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其承载的信息量极大,使用者可以自主选择、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网络具有平等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上,个人身份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人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还能轻松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此外,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沟通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络营造的虚拟现实是一种特殊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大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新闻之后的跟帖,各种网络社区、BBS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比现实生活中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
通过对上网内容的统计,如图3,相当一部分同学集中在看电影、听音乐、及其他一些娱乐,浏览新闻、查找资料,以及网络交流方面,而这些也正体现了网络的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一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了大量新闻资讯和各种资料、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和畅通的信息交流沟通渠道。
电脑网络对寝室集体活动的影响
此外,通过对你拥有电脑后,你跟同学、室友相处时间变化如何?一题的统计,42%以上的学生感觉拥有自己的电脑后,寝室的集体活动少了,大多时间用于上网,23.32%的同学感觉不变,6.8%的感觉变长。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他们普遍感觉大一的时候,室友之间经常聊天,聊着自己的高中生活、家乡的风土民情,有的寝室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聊着彼此津津乐道的各种话题。同时每个人在寝室的时间也很多,再加上大一时刚来,还是有些不安全的感觉,空间上大家也共同认为寝室是一个让人心理上感觉最安全的地方。时间空间较多重合带来的结果就是公共活动的增多,刚到大学时4个人总是一起结伴活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一起去看电影、聚餐。在聊天、公共活动等互动中,寝室群体关系逐渐形成。这种大环境也对寝室成员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历了生活上的磨合期后,寝室成员相互熟悉,互动频率逐渐增高。
网络提供资料来源和信息沟通渠道
电脑、网络对个人生活有无影响,个人的认知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尽管70%的同学认为自己并非沉迷网络,但是另一组数据却指出遇到学习困难时,有62%的同学选择通过上网查资料,向网友询问 。
不难看到,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已经改变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选择取向。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并且愿意选择省时省力的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资源却成为了分割观点的存在。当前,同学学习中更倾向于从网上汲取观点,并将之当做自己的想法,缺乏了将观点提出并讨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即使是在寝室中进行的,也会让同学在思维和相互关系这两方面有所获益。
而正是这种求便捷的心理不禁对同学个人的思维做了隐性的限制,让每个人都更乐于去搜索而非讨论,减少了思想的交锋,为个人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一个人和他人的交往受着其个人思维模式的影响。可以说,电脑网络将这一过程内化,将其固化为同学们感觉不到的一种共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电脑网络毫无疑问的影响了寝室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通过对当你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或心理压抑时你会怎么办?一题统计结果可发现,仅有23%的同学会向自己的室友倾诉,寻求其帮助,而70%以上的同学则借助网络媒介来疏通自己的抑郁情结。QQ、MSN、博客等远程通讯手段,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交流空间,很多同学有心情郁闷烦躁的事情都倾向于上网倾诉解决,或者写写自己的博客发泄情绪,电脑网络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情绪低落的调节方式电脑的情感支持越来越凸显出来,寝室同学作为情绪倾诉者的地位降低了。
从数据中可知,电话联系亲友依然占据了最大的比例,32%的比例可以说并不是特别高显然,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介对于传统的电话等媒介有了一定的取代作用。不妨大胆猜测,这样通过电脑屏幕键入自己的想法,利用QQ,飞信等媒介即节省了生活费,同时也比直接在寝室中接电话道明要更保守、含蓄。就这么看来,网络也许赋予了一个同学在与家人联络方面的相对隐私,但这样又是构成了同学之间漠然的基础原因?因为不了解,所以只能选择礼貌的招呼,缺乏了一个宿舍对待同一问题的共同感,也缺乏了同学之间相互的感情交流,扩大了隐私权的范围,从而在心理上制造了无形的隔阂,导致了宿舍同学之间交流不足的状况。室友作为第一选择的只占了23%,不过若将其当做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来看,也许更好理解就像前言所提到的,八九十年代大学生之所以在宿舍中海吹狂侃、天南地北等现象正是随网络的崛起而消失。
此外,时代的差异也造成了这一现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的价值还是以社会性为重;而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化等社会演化进程,个人对家庭的定位有着脱离不开的关联。同时再看一下通过网络与网友分享这条,虽然只占据了13%,但是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宿舍室友之间的交往。这条可以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内等实名制网络社区,二是非实名制的论坛和博客。实名制社区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给宿舍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分明同处一室,却要选择网络留言,留下的文字取代了面对面的沟通,或者是对方失意是一个单纯的鼓励眼神。这给人以一种错觉,仿佛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敞开心扉,只有在网上才能说出真的内容。那么,这又是基于隐私保护原则还是其他原因?(在这里我们不得而知)而另外一种非实名制的论坛和博客,其作用更像是一个树洞我讲我的,反正来看的人又不认识我(或者根本没人看)。诚然这是一种发泄方式,但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回避(和日常生活相关),而这种回避显然会加重人对于舍友的不信任感,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壁垒。
由此可见,与宿舍同学倾诉烦恼正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它无法取代亲友语言中可感知的关切,也面对着相对私密的网络的挑战。
网络催生虚拟的社群网络
人们进入网络,除了要获得信息的满足外,人际交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使用诉求。BBS、博客、网络社区的形成,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广阔的观点表达平台,并逐渐形成了以网络为媒介的虚拟社群,在这一社群有形成独特的话语符号、讨论方式和人际关系,以宿舍为单位的传统社群网络逐渐弱化。
虚拟社区的交往具有超时空性。通过网络,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网络中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在虚拟社区里,我们只能通过网名、 ID号标识自己。ID号依个人的爱好随意而定。所以,传统的性别,年龄,相貌等在虚拟社区里可以随意更改。
一、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的特点
(一)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刑事案件不断增多。2010年我院审查此类案件3件3人,2011年我院审查此类案件4件5人,2012年我院审查此类案件5件7人,其中2012年此类案件数占三年来案件总数的41.7%,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状态。
(二)涉案人员以青少年为主,多数犯罪嫌疑人为刚刚辍学的初中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至2012年12月,我院审查的此类案件共10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有6人,18岁至25岁的有3人,25岁以上的仅有1人。刚刚辍学的有5人,而且涉案人员文化程度为初中文化的占大多数。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有1人。如我院提起公诉的郁某案,被告人郁某刚年满16岁,初中毕业刚刚辍学在家,以约受害人马某到县城关镇"阳关地带"网吧上网的名义把受害人马栽先骗至"阳关地带"网吧,之后被告人郁某把受害人马某又带至县城内的天翔宾馆内,在该宾馆房间内郁某把受害人马某。
(三)犯罪类型以类犯罪较多,犯罪侵害对象多为女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学生。至2012年12月,我院审查的此类案件中罪名分布为:5件,强迫3件,故意伤害3件,非法拘禁1件,以等案件居多,占案件总数的41.7%。这些案件被侵害对象多为女学生,其中父母在外地打工的3人,占总数的25%。如我院办理刘某一案的过程中,经查明被告人刘某一女初中生的犯罪事实,该女学生父母长期在外地经商做生意,此女初中生长期得不到关爱,再加上此事件对其造成的恶劣影响,对其精神的创伤一时难以回复,最终刘某以构成罪提起公诉,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四)侵害对象以初中生为主,携带手机并开通QQ聊天通过网络引发犯罪的居多。至2012年12月,我院审查的此类案件中,被侵害对象为初中生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35%。这些学生中有5人拥有手机,开通QQ聊天的有4人,通过网络聊天引发犯罪的有2人。如我院办理的李某案中,李某从携带手机开通QQ联系到被害人赵某,两人通过网络聊天,聊到一定程度双方见面,李某利用网友见面的机会将其,并以公布照片等方式威胁被害人不得报案,最终李某得到应有的惩处。网络犯罪的势头呈现越来越厉害的现象,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二、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频发的成因
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频发的原因是深层次的,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个人成长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笔者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家长长期分离,父母在外地打工,家庭父母的管教长期缺失。此类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很多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挣钱,生活很困难,无暇照顾孩子,很多把孩子交给学校以后就不再操心了,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得不到家庭应有的关爱和温暖以及应当的教育。
二是学校法制教育不同步,部分学生法制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现在学生考试压力大,一切以考试成绩论,目前法制教育形式、内容等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活动经费投入较少,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和防卫意识差。
三是使用的手机随意开通网络,网络的不良诱惑较多,QQ聊天易迷失方向。而今大部分在校学生,尤其是多数初中学生,很多人携带有手机,并随意开通网络,网络管理不规范,社会的“黑网吧”、读书无用影响极大,一些暴力事件侵蚀学生思想认识,容易引入歧途。
四是忽视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人生观价值观错位,思想随意性较大。长期以来,教育一直是一方净土,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是由老师引导教育。近年来,经济观念主导的思想影响了部分人,造成社会上部分人心浮躁,价值观、人生观偏离了正常规道,也带给了这些未涉世的学生。很多学生思想上是一张白纸,容易受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部分学生的“三观”混乱。
三、预防和减少这类刑事案件发生的对策及建议。
预防和减少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刑事案件的发生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相关机构等多方面协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一)创新教育模式,解决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面对数量如此多的留守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创新教育新模式。同时也呼吁社会上的父母与子女尽可能的不出现或者少出现留守学生的情况。
(二)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力度。我院与县教育局和相关学校密切配合,建立了检察干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共计任命十多名检察官担任了全县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以案释法,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次次惨痛的教训,警示未成年人如何守法,如何识别不法分子,不走弯路,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社区应加强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使他们了解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严重后果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其思想上架起预防犯罪的“警戒线”。在农村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健康上网。比如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
(三)加大对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贯彻“打”“防”并举措施。继续履行检察职能,严格遵守法律文件、法律规定,对于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分子依法严厉打击,同时在校园周边地区、网吧加强管理,举行专项治理活动,使打击与预防效果并举,依法从快从速处理案件,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合理结合。
目击者:银币水母
调查方法:血缘探寻法
调查结论:浮游物乃帆水母。
亲见这个事实,我们水母家族万分悲痛――这群体型优雅、长相漂亮的小家伙,是我们的近亲“帆水母”!当它们漂浮在海面上时,背上的充气浮囊就会像白帆一样竖起来,像个“顺风水手”。它们御风而行,顺水而上,堪称“游泳健将”,原本在海里过着悠哉的小日子,谁料会突然集体亡故?肯定是鱼群谋杀!
调查报告二
目击者:凤尾鱼
调查方法:天敌排除法
调查结论:帆水母并非死于大型鱼群追杀。
想让我们鱼群背黑锅,没门儿!虽说我们数量庞大,乐于大规模“扫荡”浮游生物。但别看帆水母这家伙身材娇小,却是个狠角色――它们的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还会喷射毒液!
别说我们了,就连鲸鱼这等“海洋霸主”,也对它们表示敬畏!或许是它们“组团相亲”时兴奋过头,迷失方向,涌上海滩,自取灭亡!
调查报告三
目击者:海葵
调查方法:感情排查法
调查结论:帆水母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
这种揣测可不靠谱!帆水母“生儿育女”的方式可与众不同――繁殖后代时,成年帆水母就会发芽并复制出级小的水母体。这些缩小版的小水母被复制出来后,会沉下海2000多米处成长发育。要是动辄被爱情冲昏头脑,帆水母这群“水手”早就灭绝了,怎么可能还在地球上“混”了六亿多年?难道是风暴潮袭击?
调查报告四
目击者:海鸥
调查方法:环境分析法
调查结论:帆水母并非死于风暴潮袭击。
风暴潮肆虐,众多浮游生物吓破胆!狂暴的大风、怒吼的巨浪,的确能将帆水母送至海滩煎熬至死,或者直接将其摔得粉碎。但帆水母天生就懂如何应对风暴潮――当它们提前感知到了风暴潮,就会立即放掉浮囊中的气,沉入海底,躲过解难。
但我们海鸥,在预测暴风方面可是强手,所以我完全有立场证明,它们大批涌上岸的这段时间里,这儿并无台风。
看,一只帆水母幸存者!快去一问究竟!
调查报告五
目击者:当事人帆水母
对于女人来说,相亲最大的资本不是年轻就是美貌。而当两者均不再,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就成了女人的最后砝码。为了走进婚姻的殿堂,婚活族诞生了。“婚活”,由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提出,指的是一群以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来找结婚对象的人。他们积极展开行动,对内积极装备自己,参加化妆、健身或沟通等课程;对外积极相亲,参加约会式交友等活动。“婚活族”大部分都是女性,一切围绕着结婚而经营。
90后加入相亲大军80后陷入集体恐慌
几天前的一个相亲对象告诉我他的新动向,我被刺激了。“丁丁告诉记者,该男子刚刚相了一个90后尚在读书的女孩,而且双方感觉还不错。90后都出来抢市场了,不抓紧怎么行啊。”
80后初始也是一个被妖魔化的标签,这一代人被大众认为“缺乏责任感”,而90后则更“杯具(悲剧)”,他们被扣上了“非主流、脑残”等帽子。所以才要提早行动,谁说我们是非主流,我们不过想找一个温暖有安全感的肩膀。1990年1月出生的小茗上个周末刚刚在亲戚的撮合下,和一个比自己大7岁的男子相亲。
“我觉得80后一定程度上还是偏理想化,而我和周围的同龄人更理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边在大学校园里读书,另一边已经在外兼职的小茗觉得,现实是好事。
小茗说,自己的一个同学去年底在父母的安排下和一个世交伯伯的儿子相亲,目前两个人已经发展得很好。 “相亲的前提一定是已经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这样的感情一定更浓厚,婚姻更稳固。而相亲这种形式本来也就在物质基础上寻求精神上的共鸣,现实一些更有利于提高相亲成功率。”
最近,80后小卢又要准备参加新一轮的相亲了。对于身经百战的她来说,相亲时该如何化妆、着装、谈吐、表现,都不是问题,只是每次相亲都没有结果。 “每次都像走过场一样,我一看到对方就能知道结果。可我还是每次都去。”由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等机构联合的《2009中国人婚恋状态调查报告》指出,放弃已成剩女们相亲的一种习惯。相亲时,隐约感觉对方可能对自己不满意,71.2%的女性选择放弃。
7成人都会为相亲找对象而精心打扮
“虽然我至今还没找到对象,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有收获的。”以前从不化妆的小卢现在已经是半个化妆师了。日常妆、宴会妆,信手拈来;身材普通的她不再用牛仔裤和宽大的衣服来盲目掩盖,而学会用不同的服饰来扬长避短。小卢还笑说: “听说上海有不少专门针对适婚人群开设的培训班,什么礼仪啊家务啊,我有点兴趣。”
我们的调查显示,74.2%的人会为相亲等场合精心化妆、搭配服饰,但72.46%的人都表示不会为找到对象而参加家庭技能、礼仪形象等各种培训班。
结婚不是唯一目标做个“七成熟”的婚活族
你觉得“婚活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2.03%的人选择了,“现代人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在,而结婚只是一个目标,充实自己是关键”。看来,不少人对于“婚活”的态度都十分理智,为婚而活似乎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更多的人则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自己的生活。
美国两性专家Dr.Pat Love认为,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锲而不舍。每天只要留意一个人,与他或她对视和微笑,那么每天留意的人之中,可能就有你的终身伴侣。但是,如果把过多的关注和心力投入到这件事情上来,也许你就不再有自己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了。
心理学中有个叶克斯・多德森动机定律,做事的动机和可能取得结果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做事不努力不行,但目的愿望过于强烈往往也会出现有志者事不成,凡事只用七成力,才是最好的力道。一个人的生活丰富而充实,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异性的磁场。
做个“婚活族”也是如此,七成熟就够了。要真正找到好的归宿,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定位才最重要。而不是“唯婚是活”。保持一定的自我度,反而能让自己更有魅力。
自我测试你是婚活族吗?
1,结婚是你最大的梦想。
2,为了结婚,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3,你愿意参加各种能让你走向结婚的活动。
4,哪怕是第一次见到的异性,你第一个反应也是:他(她)能否和你有进一步发展。
超六成单身人士独处6个小时以上
男性重相貌女性重经济
该报告指出,现在四成以上的单身男女表示和条件合适的人结婚。在当代人婚恋观中,爱情不再是进入婚姻的唯一通行证,大家都变得更加理性,结婚前双方条件要匹配。其中男性关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体健康、情感经历,女性则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职业。另外近三成单身人士因父母干涉有失败的感情经历,而父母影响方面,男性比例(33.5%)要高于女性(27.4%)。
又一次败退于相亲饭局,又一次将对方拉黑或被对方拉黑,深感效率低下的你会不会想要一份指南,按图索骥?
还真有。零点指标数据、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先后推出过相关婚恋调查报告,地域成为其中重要参考指标。
男人是北上广的好?
零点指标数据显示,54.5%的男性和57.7%的女性在选择伴侣时都倾向于本省份的老乡。兔子也吃窝边草,毕竟一样的方言、共同的风俗、相似的生活环境与童年回忆,都增进了交流效率。
地域上,四川妹子成为全国男同胞最想娶的外省姑娘。王小波在短篇小说《夜行记》说:“谈到中国女人,和尚认为三湘女子温柔,巴蜀女子多才……”不仅多才,天府之国出美女。这里气候温润,紫外线不强,嗜辣的生活习惯利于新陈代谢,妹子皮肤白皙可人,而俗话说,一白遮三丑。享受生活的慢节奏能让姑娘们有更多时间充实和打扮自己。人俏嘴巧,还做得一手好川菜,川妹子当然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首选。
女性最想嫁的外省男人,广东、北京和上海喜夺前三甲。
北京男人喜欢自称“爷们”。热情、幽默、好面子、讲义气是他们的特征。在世纪佳缘的“成功率全国排行榜”上,北京爷们喜夺亚军。许多女人认为,北京男人能侃,一起生活不会无聊――能说会道也是一门本事。
仅次于北京爷们的是温柔上海男人。龙应台曾经赞美:“上海男人竟然如此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自己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自己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自己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上海的男人不需要像黑猩猩一样砰砰捶打自己的胸膛、展露自己的毛发来证明自己男性的价值。”
虽然这篇文章在上世纪90年代遭到许多人批评,但时至今日,上海男人的好形象仍深入人心――文质彬彬、尊重女性、体贴周到、承担家务、价值观是家庭第一,女人们都愿意被他们捧在手心里。
令人意外的是,脱单率冠军是广东地区――它同时也是男光棍数量最多的省份。情感专家张佳芮分析:广东男性头脑灵活、富于冒险,不谈空头理论,人人忙着赚钱,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这正是维持恋爱婚姻的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作为南方男人,广东男人同样有上海男人的温和细腻,做事不温不火,给别人留有余地,深得女性赞赏。
在相亲版图上,偏远、经济欠发达的新疆、、贵州、广西等省份,被选为理想伴侣的比例就低得多了。
东北最“听妈妈的话”
中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今天,父母们仍会给子女提出诸多择偶条件和考察标准。据百合网调查结果,有85.4%的紊砣耸咳衔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符合父母期待,其中,经济条件是共同考虑的重要因素。近三成单身人士表示因父母的干涉而感情失败。
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相亲市场受父母因素影响最大。当父母与子女对婚姻产生意见分歧时,39%的吉林女性和18%的黑龙江男性会选择听从父母的建议。而南方的重庆青年在恋爱对象选择上最有主见。
从恋爱到步入婚姻,每个家庭都在柴米油盐的琐事碰撞中建立自己的相处模式。零点指标数据显示,全国超六成夫妻推崇平等互待,16.7%的家庭是“妻管严”模式,剩下6.6%的家庭则以丈夫为中心。在全国“怕老婆”排行榜上,宁夏老公以29.6%的比例勇夺榜首,浙江以29%紧随其后。上海老公反而屈居第七。俗话说“怕老婆会发达”,心理咨询师杨谨谈及“怕老婆”话题时,却提醒彪悍的妻子们:长时间的“怕”会让丈夫感到身心疲惫,建议在婚姻之初就建立平等的相处模式,互敬互爱才是长远之计。
老公地位最高的是河南家庭。参与调查的19.1%河南女性承认自己“怕老公”,也是参与调查的31省中唯一一个“怕老公”比例高于“怕老婆”比例的省份。
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时下独生子女居多,四双眼睛盯着两小夫妻的生活,处理与对方父母的关系成为困扰年轻人的问题。
蛋白族全称为“淡白领一族”,是那些自我认同度不太高的白领们的自嘲称呼,他们虽然看似薪水较多、职业体面,实则工作枯燥、生活平淡。蛋白族们除了宅在家里进行封闭式娱乐外,就是选择逛街购物等消遣性活动,而这些对丰富个人情操与生活并无多大帮助,他们深陷浅表式娱乐,生活缺乏质感。
专家建议,脱离蛋白族,职场人们要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结合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
相亲职业偏见
很多相亲男女在择偶过程中对另外一半从事的工作存在职业偏见。近日的《2012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娱乐圈人士是最不受青睐的择偶对象,此外,男性单身人士不愿意找空姐、导游和媒体记者,而女性单身人士不愿意找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对此,专家建议,不要因为刻板的印象而去全盘否定一种职业。
购房负担比
购房负担比是指房贷月供占家庭月收入比。作为衡量房地产市场警示性指标,购房负担比的警戒线是40%,但由于房价高企,很多一线城市的购房负担比已超过警戒线。从购房收入比的数据可以看出,房价已经将工薪家庭远远抛出商品房市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只有月收入在3~4万的家庭才可以负担当前的房价。在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热点问题的同时,购房负担比也可以作为房地产的风险指数为行业提供参考。
污染假
专家认为夫妻牵手非常重要,因为人有一种“皮肤饥渴”。专家还认为夫妻牵手走路可以一举三得:第一,走路是最好的运动。研究表明,中年女性在医生指导下走路,8周下来后,脂肪可以减少6公斤,肌肉增加3.6公斤,体重下降2.4公斤。由此证明,走路可以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加,体型优美,精力充沛。而且走路可以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在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一周步行锻炼三次,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25%;一周走四次,减少33%;一周走5次,减少42%。而步行锻炼要按照“三五七”的原则来走:30分钟3公里,一个星期走5次。第二,走路时,夫妻的谈话可以增进感情。第三,走路时手牵手肌肤相亲。科学研究表明,肌肤相亲会使牵手者产生心灵感应,通过生物电传导,夫妻双方体内释放内啡呔,内啡呔一多,免疫力提高。
牵手,这个看似简单的亲昵动作有着神奇的功效。而在生活中,夫妻不仅需要肢体上,手与手的十指紧扣,也需要心灵之间的“牵手”。
而东京这个超级大都市的男女生涯未婚率又位居日本前列。东京女性生涯未婚率为19.2%,位居日本第一,而且远超日本平均值;东京男性生涯未婚率为26.06%,仅次于冲绳(26.2%)、岩手县(26.16%),位居日本第三。
虽然不能说收入直接决定了婚姻状况,但是,广告公司博报堂单身人群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荒川和久告诉我,在日本,确实存在一个“年收入300万日元(约合18.2万元人民币)之壁”。他的这组调查同样基于日本总务省2012年《就业构造基础调查》整理。相对而言,男性年收入越高,这个族群的生涯未婚率一越低。女性高收入族群与未婚率并没有直接相关,但是,年收入超过300万日元的女性,生涯未婚率一直高于年收入超过300万日元的男性。当女性年收入在1250万至1500万日元(约合75.8万元至90.9万元人民币)之间时,未婚率达到最高点―有近6成收入在此区间的受访女性没有结 婚。
荒川和久结合国势调查就业状态数据,综合计算了人口性别、工作状态时的未婚率后发现,职场女性的未婚率在各年龄段都高于男性。虽然日本曾在1985年推出《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但考虑到日本的传统与文化,一些女性仍在结婚或生子之后选择退职。在20至50岁之间,职场女性的未婚率要远高于没有工作或以兼职为主要工作的女性。在30至34岁年龄段,职场女性未婚率达52.3%。
如果要讨论日本单身趋势持续延伸的原因,经济环境恶化是其中一大重要因素,它直接影人们的收入,自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平均收入呈总体下滑趋势。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社会工作,经济独立也成为女性未婚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此次婚恋调查报告共收集调查资料32676份,其中新疆占1.2%,约为400份。
在《婚恋报告》公布后的一周内,“非房勿扰”“非公务员不嫁”成为了一周众多媒体批判的头条,而“是谁逼走了中国人的爱情”、“中国人的爱情怎么了”也成为了许多网站的头条,但也有人站出来表示,一份婚恋报告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爱情观。连日来,记者采访多位读者和专家,试图对这份报告进行解读。
“非房勿扰”是误读,“感情投入”最重要
此次《婚恋报告》流传最广的结论是,七成女性认为“非房勿扰”。但在记者的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表示是否有房是一个要考虑的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该数据来自《婚恋调查报告》中“您认为男性具备哪些经济条件后才能结婚”的选项,其中该选只有6个选项,即“有房,有车,有稳定收入,有一定积蓄,父母有经济实力,无所谓”。其中有92.8%的女性选择了有稳定收入,接下来是70.8%的女性选择了有房。与此同时,有80.9%的男性将“有稳定收入”作为择偶首要条件。
记者在新疆“一站路”交友网上看到,过半的女性征婚者的自我介绍上都有这样的表述:没有婚房,希望另一半能够提供婚房。该网站的负责人范晓华表示,其实“非房勿扰”是误读,“是在非常窄的经济范围内进行选择,然后又进行了无限的放大,被妖魔化了,只要认真读过《婚恋报告》的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在该网站登记的征婚者陆晓敏认为媒体误读了《婚恋报告》,“给了6个选项,都是经济类的,我感觉先是挖了一个坑让我们跳,然后就得出了‘非房勿扰’的结论,很冤枉。”采访中,众多女性受访者也表示,“非房勿扰”是在目前国内高房价的环境下放大了的一个噱头而已。
在容貌外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工作能力、感情投入、兴趣爱好等其他选项中,65.6%的女性和70.7%的男性都选择了感情投入,均占所有选项的第一位。
针对这一数据,乌鲁木齐婚恋指导师石桂敏认为,在选择另一半时,新疆人认为感情仍是第一位的。而在经济条件中选择有房也是无可厚非,毕竟没有面包的爱情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在如今高房价大环境下,有房也是一种经济实力的体现。
嫁公务员非幸福生活的保证
关于“您理想伴侣的职业”中,有41%的受访女性希望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以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38,3%的受访男性则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为教师。而新闻工作者是两者都不喜欢的伴侣。
针对这种情况,婚姻指导师石桂敏给出的结论是公务员热催生了“嫁碗族”。
2010年12月14日,国内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2010年铁饭碗特别调查》,占总数85%的受访者说自己或身边的人曾想过当公务员,如果将公务员与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作对比,54.2%的人认为公务员更好。同时调查也显示,人们对公务员的青睐更多的是出于现实生活的考虑,并不是基于自身兴趣。而同样,要嫁公务员也是对于家庭稳定的考虑。但同时石桂敏也提出,公务员并不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两个人要想得到幸福,首要前提和基础应该是感情。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公务员”这个光环带给个人和家庭的好处,那么,到底幸不幸福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而对于“男选教师”,是因为在大家看来,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好家庭和教育子女。今年36岁的首府市民已经结婚5年,妻子是一位老师。说,妻子是老师的好处确实不小:每年有寒暑3个月的假期,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但能将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的教育也不用自己太费心。
现在说“剩”,为时过早
此次报告还给剩男剩女划分了一个年龄坎:男30岁,女27岁。得出该结论是因为92.2%的男性认为女性应该在27岁前结婚,其中59.9%的男性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至27岁,32.3%的男性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0至24岁。59.9%的男性和62.4%的女性均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至27岁。但在采访中很多新疆人对此却并不认同。
32岁的范先生也不认为自己是剩男,他认为自己的事业刚进入稳定期,才刚到成家的时候,设置具体数字只会给人们无端增加恐慌感。婚姻是自己穿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不应由别人来无端加顶帽子。也不应自己已到了“被剩下”的年龄就随便找一个凑合。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民政局了解到,2009年首府共有2.47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其中汉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32岁,女性29.5岁;少数民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30.5岁,女性28.5岁。再往前推5年,2005年这个数据则是:汉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29岁,女性27岁;少数民族男性初婚年龄平均27岁,女性25岁。这表明,如果说27岁是剩女,那是在5年前。
“社交圈窄”是单身主因
报告显示,有59.9%的人认为自己单身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圈子太窄,42.6%的人单身是因不够积极主动,24.6%的人是因感情受过伤害,6.7%的人是受周围人不幸婚恋的影响,19.6%的人是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在被调查者中,23.8%的单身人士的父母在到处帮他们找对象。
正是这一条,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新疆“一站路”交友网的范晓华表示,在网站上登记征婚交友的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在工作和生活中交际的圈子太小了,除了同事就是客户,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办公室恋情。除此之外,几乎就再找不到合适的人。
石桂敏认为,这部分人需要接受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婚恋咨询与指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恋爱培训班、相亲活动、婚恋咨询等,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学会如何积极主动地择偶、如何与异性相处及如何面对以前的感情伤害和周围人的不幸婚恋。
80后对婚姻更隐忍?
针对《婚恋报告》最后一项调查,“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离婚,80后更能忍受无爱婚姻”的观点,大多数80后并不认同。
在调查中,认为没有感情应该离婚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出线性发展趋势,随着年龄的降低而减少,其中70前为70.9%,70后为62.2%,80后为50.7%,85后为46.7%。从数据中来看,80、85后对待婚姻似乎更加隐忍。
针对这一问题,“缘在乌鲁木齐”交友群中,25岁的小夏表示,85后结婚的还没有几个呢,怎么会考虑离婚的问题?80后追求个性与精神独立,他认为,“既然没有感情了,没有必要非要在一起”。
而已经结婚一年的小李则认为,针对这个问题,众多的80后可能才刚刚踏人婚姻,还在爱情的甜美期,一般不会探讨此类问题,“当你还没遇到这类问题时,你可能会很冷静地做出选择,但是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就不会是这样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