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13:43: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出纳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134-02
目前在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以介绍用友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及部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由于学生对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欠缺、对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不熟悉或操作错误而导致实训操作无法继续或无法进行,因而学生在上机实训时遇到诸多问题即实训操作故障急需指导教师即时进行解决。而课堂教学组织程序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的悬殊性,导致指导教师往往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出现实训操作故障的学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出现的实训操作故障不能“即时”解决,就会导致实训操作的“停滞”,不能依照实训内容继续进行或无法运行下去,从而不能按时完成实训任务。而教师因要走到学生当中解决其出现的问题,在偌大的实训机房里走来走去,不论是在脑力上还是体力上都是异常的劳累。即使是这样,也没能很好地完成预先规划好的实训教学任务。
针对上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对经常遇到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试验与探索,认识到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构建起实践教学故障诊断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故障诊断机制的基本框架及工作原理
1.基本框架(见图1)。
2.运行机理。简单地说,实践教学故障诊断机制就是针对学生在对财务软件的实训过程中,由故障诊断助手协助高级诊断师运用故障诊断工具对经常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纠错阐述,并依据诊断工具列出的应对策略进行实践纠错的操作过程。
诊断助手由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者担任(依据班级人数及学生的基础水平来确定此人数比例),诊断助手所承担的职责类似于学科代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教师挑选好诊断助手后,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培训诊断助手,使其能够正确的掌握和使用故障诊断工具,学会如何正确、快速地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根据教学班级的人数及教学对象的基础情况,教师可分配每名诊断助手负责解决5~10名学生出现的实训操作故障。若出现诊断助手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向高级诊断师(由教师担任)报告,由高级诊断师来负责解决。每一阶段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将进行一定的总结与讲评,从而使诊断机制更趋于完善与合理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诊断助手角色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分担教师的教学负担,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就诊断助手本身而言,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学科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水平。
故障诊断工具完全是由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而成的教学工具书或工作手册,内容涉及学生在财务软件的实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实训操作故障。针对出现的这些故障,工具书上均列及了原因分析、纠错对策及处理建议,并配以图示说明,直观明了,通俗易懂。故障诊断工具每学期教学工作结束后仍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充与完善。诊断工具是故障诊断机制的核心和关键,诊断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决定诊断机制能否有效运行的基础。诊断工具既可以以纸质工具书的形式存在,诊断助手可人手一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人手一本。随着学校局域网技术的成熟,也可以将其以电子辅助教学平台的方式链接到相应的教学软件当中,实现网络化教学形式。当学生碰到实训操作故障,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并链接至诊断工具技能平台,学生可通过点击“帮助”提示自动获取应对的解决策略。此时,诊断助手的功能与作用相对弱化,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因为仍有部分学生对解决方法及策略的解读存在偏差,这时就需要诊断助手的帮助了。
诊断工具的重要地位并不表明它能独立于诊断助手的存在而独立发挥诊断机制的运行机理,从故障诊断机制基本框架图就可看出,诊断工具要发挥其作用,需要借助诊断助手对其应对策略及解决方法的解读及理解,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实践纠错过程中。可见,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诊断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两者的配合与友好协作。
二、常见的操作故障及诊断策略
为了说明构建诊断机制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以下部分列举常见的实训操作故障及诊断方法和策略。
故障一:在进行总账系统初始化操作时,设置了辅助核算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录入错误且无法调整。
原因分析:有些学生在对会计科目进行修改时,忘记了定义科目的辅助核算性质,在期初余额录入完毕后才发现遗漏了科目辅助核算性质的设置,然后在没有删除该科目余额(此时的期初余额是在科目还没有设置辅助核算性质的状态下录入的)的情况下,直接返回前面的操作,将该科目设置了辅助核算,并再次录入了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这样该科目的期初余额就变为了正确余额的两倍,导致期初余额试算不平衡。若不录入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虽然期初余额试算平衡,但会导致后面的凭证输入的错误和账簿生成的错误。
解决方法:(1)先删除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2)在会计科目设置中把该科目的辅助核算属性去掉;(3)在期初余额录入中将该科目原来输入的数据删除;(4)重新设置该科目的辅助核算属性;(5)在期初余额录入中正确录入该科目辅助核算项的期初余额。
故障二:在填制凭证时,当输入制单日期为“×年×月×日”时,系统出现提示信息“日期不能超前建账日期”或“日期不能滞后系统日期”。
原因分析:“日期不能超前建账日期”警告的意思是,填制凭证时的业务制单日期跳到系统建账以前了,没有建账就处理业务,显然不符合逻辑;“日期不能滞后系统日期”警告的意思是,填制凭证时的业务制单日期超过了计算机系统日期(计算机主板上的CMOS时钟记录),这就意味着到将来去处理业务,也不符合逻辑。因会计核算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只能对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处理,不能对未来的业务进行核算。
解决办法: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凭证业务日期是正确的,系统建账日期错误,那么就重新建账,并正确设定总账启用日期;否则,修改凭证业务日期。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凭证业务日期是正确的,必须先退出总账系统,更改计算机系统日期(双击电脑桌面的右下角进行修改)后重新登录总账系统,再填制凭证。
故障三:在填制凭证时,应填制的会计科目为应收账款(票据)或应付账款(票据)时,系统提示“不能使用应收(或应付)系统的受控科目”。
原因分析:这是由于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收(或应付)账款(票据)科目在添加客户(或供应商)往来辅助核算属性时,受控系统变成了应收(或应付)系统。
解决方法:(1)一种方法是进入会计科目修改窗口,把应收账款的受控系统修改为空即可;(2)另一种方法是执行总账系统菜单下的“设置”“选项”命令,在“凭证”选项卡窗口选中“可以使用应收(或应付)受控科目”即可。
故障四:凭证填制完毕后,发现用错了制单人。
原因分析: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每个操作环节,所有的操作人员(包括账套主管、制单人员、审核人员、出纳人员等)的工作均由学生一人完成。由于学生对操作流程的不熟悉及操作不细心等方面的原因,经常会出现操作员错位的现象,譬如当凭证填制完毕后,发现用错了制单人。
解决方法:在总账系统的“设置选项凭证”选项卡中选中“允许修改、作废他人填制的凭证”,然后以正确的制单人身份注册登录总账系统,在填制凭证窗口对原制单人所填制凭证执行“编辑”“制单”“作废”命令,由系统对“假作废”的凭证盖上“作废”戳记,然后再执行“编辑”“制单”“恢复”命令,即对原制单人填制的凭证全部作废,再恢复,那么凭证的制单人就自动改为当前的操作人员(正确的操作员)了。
故障五:凭证全部填制完毕后,进行出纳签字时,系统提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
原因分析:出纳凭证涉及企业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入与支出,为了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出纳人员可以通过出纳签字功能对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凭证进行检查核对。不能进行出纳签字的原因主要有:(1)在对总账系统进行参数设置时,没有选中“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这一选项;(2)混淆“出纳”和“出纳签字”的意义,没有给出纳人员赋予凭证“出纳签字”的权限;(3)没有指定科目,不能执行出纳签字的操作;(4)没有需要签字的凭证。
解决方法:(1)在总账系统的“设置选项凭证”选项卡中,将凭证控制设置为“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2)在系统管理的“权限权限”窗口中,给出纳赋予凭证“出纳签字”的权限;(3)在“会计科目”设置窗口,执行“编辑指定科目”命令,在指定科目窗口中将“现金”科目指定为“现金总账科目”,将“银行存款”科目指定为“银行总账科目”;(4)弄清只有涉及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凭证才需要出纳签字,核实给出查找条件的会计期与要签字凭证的填制日期是否一致。
故障六:尽管对系统初始化、经济业务的处理操作完全无误,且科目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又都是平衡的,但利用报表模板生成的资产负债表仍存在数据不平衡的差错情况。
原因分析:报表模板中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取数公式都是系统事先设置好的,个别取数公式仍需要依据企业的具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补充。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存货项目的取数公式,若企业期初生产成本账户仍有期初余额,那么就应将生产成本加入到存货项目。另一例子就是未分配利润的取数公式。一般情况下它是从利润分配科目取数,如果在总账系统的期末业务处理中没有把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科目,则报表模板中设置的取数公式就取不到这部分数据,因而造成报表数据的不平衡。
解决方法:(1)一种方法是修改报表模板中的存货和未分配利润项目取数公式,将生产成本加入到存货项目当中,将本年利润项目修改为取利润分配和本年利润的合计数。(2)另一种方法是多做一张凭证,把本年利润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去,这样就无须修改取数公式了。
参考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训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那么财务会计的实训则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单项实训应放在课内,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放在课程结束后安排时间进行。单项实训与理论课学习应各占一半时间,综合实训在课程结束后用大约3周时间全天进行。
2.财务会计的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应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第一,单项实训。(1)货币资金实训;(2)应收及预付款项实训;(3)存货实训;(4)对外投资实训;(5)固定资产实训;(6)负债实训;(7)所有者权益实训;(8)收入、费用和利润实训。第二,综合实训、编制财务报表。以某一工业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综合模拟,编制财务报表。
3.实训方法
【关键词】
一体化;任务驱动;岗位导向;情景教学
近几年全国高校乃至中小学都在忙碌着、思考着课堂教学改革,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无非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分组、分岗新课堂教学理念。特别是职业教育更要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做到理实一体化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所有的东西都具有两面性,有些课程确实早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如一些专业课或技能课,但有些课程本人认为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可能并不一定适用,如一些文化基础课。
现本人以《出纳实务》这门专业技能课作为平台,在教学做一体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出纳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灌输书本知识,到重视课堂上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研讨的转变,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本着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分以下三步进行。
1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纳实务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账务处能力有了一定的功底,对出纳工作也有了一些了解,比如库存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收付,收付款凭证的填制,日记账的登记等等。但具体的工作细节就了解甚少了,比如说,如何开支票,填写收据、进账单等这些基本的出纳知识都没掌握。也就是说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缺乏,导致学生在刚开始踏上工作岗位时心里没底特别慌张,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因此,本人试用岗位导向教学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的卫生值日组或自愿组合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人数为五位同学,每组自行命名并选举组长。其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我校有晚自习)预先发给学生学案,通过抛砖引玉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上的知识点和任务,通过教材、网络、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出下次课的教学辅助资料清单,也可让学生把日常接触收集的且与本次学案任务有关的原始凭证或复印件带到课堂。以此鼓励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 小荷才露尖尖角
根据学案的理论知识点和任务,教师把事先准备好整理好的空白原始凭证发给学生,小组讨论需要确定要填哪些单据,如何规范填写,任务会涉及哪些部门,财务部内部应如何分工等相关问题,教师在顺势指导。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教、学、做相结合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事先给出的任务都是安排好的,但在现实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让学生思考、讨论除任务按流程正常进行下去之外,现实中还有没有其他状况出现?出现意外状况怎么处理?这种情景假设、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每节课都会在完成老师给出的任务之外还会发现新的任务,并讨论如何处理新任务,而不单单是老师的一节满堂灌或直接给予答案,老师会在课堂上让小组代表发言,也会即时检查,并当场给予评价。所以学生上课积极性、专注性都很高。往往不知不觉两节课就结束了,学生都觉得学的很充实,很有成就感。毕竟任务是自己发现并解决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穿插讲解出纳职业道德规范,数码字的书写规范等等。
3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大半个学期下来,出纳日常所涉及的业务学生都已有所了解,且绝大部分原始凭证都亲手填制过,甚至有的学生对出纳岗位工作已胸有成竹。现在可以开始下一教学——创设岗位导向情景实训教学。让学生置于岗位情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感受出纳岗位职业氛围,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教师首先要有目的的编排多个实验账套,将业务综合起来,不再分类练习。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设计实验道具。如准备实验所需要的公司印章、法人印章、岗位卡片、印泥、空白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等。为体现真实感,最好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训室上课。其次,为了突出出纳岗位的实训效果,学生要根据平时的分组,进行分岗轮岗练习,涉及的岗位有会计主管、原始凭证填制员、记账员、跑银行并传递单据、现金管理员,另外在实训室还专门设有一银行岗位,由几名学生担任银行职员。这种设计可使班上的所有同学在实训中都有具体的任务。为使学生的参与性更强,每组还设一名监督员(会计主管可兼任),负责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检查本组业务的处理情况,如业务处理流程是否熟练,单据填写是否规范规范等内容。可根据老师的指令检查,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实训情况。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训教学课程两部分。会计理论教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但会计实训课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对会计工作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还可以提高其职业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但现在传统的实训模式比较死板,不能将实训的功能完全体现出来。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实训只是采用单一岗位制,从看原始凭证到最后出报表完全是一个人完成,以至于学生做完工作都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岗位,不知道哪些岗位该做哪些事情,思维比较混乱。
对此,老师上课r可以采用轮岗实训的方式教学,比如:书中一共有4个月份的经济业务,分别是1,2,3,12月份,后面月份的经济业务比前面月份的经济业务有重复,但也相应的增加了一些内容。学生在课程中分别扮演着财务部门的各个角色,分别是业务员,材料会计,销售会计,成本会计,薪酬会计,总账会计,出纳。老师在上课时可以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个月份让学生们熟悉所有的财务岗位,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轮岗实训。比如:
这是一笔出纳填写的银行进账业务,出纳填写银行进账单一份,在支票正联后背书,将银行进账单和支票正联送交银行进账,并取得收账通知交销售会计做账。分别是出纳,要填写银行进账单,销售会计,要根据出纳填写的进账单编写会计分录。在第一个月的实训中,我会让学生们既填写进账单也编制会计分录,但是,第二个月,我就会让学生先针对这笔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当出纳,一组学生当销售会计,分别完成自己的工作,等到三月份再遇到类似的经济业务时再让两组学生轮换岗位做一次,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当然,分岗实训的问题在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会计实训软件来解决。
教材内容涵盖不全,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训素质。目前实训课程建设只注重会计核算技能,忽视了会计的其他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比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只要求学生完成“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循环,综合性不强,多样化程度不高,对于填制纳税申报表,如何去银行办理业务,填制单据、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并没有过多涉及。而且学生在学基础会计或者财务会计时从账簿到报表的会计处理程序已经接触过了,模拟实训也不能重复得太多,所以老师在选教材和讲课的侧重点应该偏向后面的内容,像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如何做税收筹划,这些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上课总是老师来讲,并没有深入社会实践。对于会计模拟实训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应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比如一学期72学时的课,可以拿出10-20学时来聘请社会上,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指导,他们讲的都是最新,实践性最强的内容,这样的合作会让实训课程内容更丰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7日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课程是实施教育的基础,一门课程要想上好,必须对它有明确的定位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用最适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组织,并按照企业的岗位标准考核评价,突出职员化教育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社会需要、企业能用的人才。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导,我们对《出纳岗位实务》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课程是为所在的专业服务的。它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会计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出纳、日常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次就业岗位为出纳、会计,目标工作岗位为主管会计和财务经理。《出纳岗位实务》属于岗位专用能力培养课程,它是专门针对学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出纳岗位设置的一门集中实践课程。
2、与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在本课程之前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中讲授了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比如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登记;《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讲述了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规范以及会计职业道德,为学习本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是开设的第一门岗位实训课程,通过强化对岗位的认知和实践训练,为后续的岗位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支撑作用。
(二)课程目标。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以及从事出纳岗位货币资金收付、核算和保管等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即培养操守为重、技能娴熟、知识够用的德、行、知合一的优秀出纳人员。为了实现总目标,细化为三个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出纳岗位标准和职业道德;掌握现金、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熟练掌握货币资金业务核算方法和工作流程;(2)能力目标:熟练办理现金收、付、提、存业务的能力,熟练办理银行结算业务的能力,安全保管货币资金、票据、印章等用品的能力,监督货币资金收支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诚信自律的职业道德,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安全防范和监督管理意识。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设计理念。贯彻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改总目标,立足岗位,工学结合。教学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员化教育,做到课堂与仿真工作环境一体化,贯彻建构主义学习观、多元智能学生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具体设计时,首先调研出纳岗位标准,确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出纳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通过师资和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来实施教学,参照岗位标准进行多元化考核,最终达到出纳岗位的能力要求,顺利实现初次就业。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有关的货币资金管理、结算知识,具备了基本的会计技能,但是普遍对出纳岗位和真实的结算票据缺乏感知,没有见过真实的票据,不懂得工作流程。从多年教学和招生情况来看,会计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学习态度认真,但整体来说不太活跃,课堂气氛容易沉闷。
(二)对策分析。针对学生特点,本课程更加适合分组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对教师来说,必须精心准备,创设逼真的工作环境,广泛搜集企业出纳工作实践中使用的各种凭证、账簿,按照业务办理流程利用企业实际业务资料进行实践教学。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出纳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中多运用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职场氛围,协作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部分,我们按照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出纳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
(一)选取依据。出纳岗位主要从事货币资金的收付、核算和保管工作,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胜任出纳岗位必备的技能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按照学生由岗位认知到体验再到成长的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设计出三个模块,七个学习情境。归纳来说,就是以岗位认知为基础,以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岗位综合实训为拓展组织教学内容。首先是情境一岗位认知和情景二基本技能训练;其次是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情境三现金业务处理、情境四银行存款基本业务处理、情境五银行结算业务处理、情境六出纳资料的整理归档与交接;最后是情境七岗位综合实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处理各种业务的能力。
五、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
(一)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课堂与仿真工作环境一体化,使学生具备完成完整工作任务的能力。具体实施步骤为“AAIPEI模式”。第一步:A-Assign由教师提前设计、下达任务;第二步:A-Attempt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去完成任务;第三步:I-Instruct教师发现问题,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必要指导,帮助化解重点和难点;第四步:P-Practice学生分组实施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第五步:E-Estimate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工作;第六步:I-Improve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完善、改进与提高。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接下来是学、做、教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让他们学会“怎么做”。在教、学、做的过程中逐步悟道,知道“为什么”。整个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环节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在使用时,教师通过任务下达,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带着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回归任务、完成任务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以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角色扮演法使用时,通过把学生放到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角色分工,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具体的任务,使学生亲身体验职场氛围,增强职业感和对岗位的认知度。同时,在与团队合作过程中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沟通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的使用方面,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使用来自合作企业的真实的实训资料进行仿真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视频播放。此外,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建立QQ群和交流邮箱,利用现代化手段信息量大、沟通便利的特点,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二、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说开展会计课程的时候,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充分的掌握教学范围内的内容,还要根据教师的安排,独立完成,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要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并且将其解决。同时实训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会计实训教学中,一定要引入项目教学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
2.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会计实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项目的形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实践意境,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比较独立的空间中,实现先练后讲,先学先问的状况,从而就能够独立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也能够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方案的设计。同时在项目实施的时候,学生要参与到项目的实践中,这样就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实践的基本要求,从而就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技术能力,继而就能够保证会计实训教学与社会接轨。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要以项目为主要的线路,并且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与教材中的内容紧密的结合,以及还要满足会计行业岗位的基本需求,只有只要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拟建账、出纳业务、财产物资的核算、工资的结算、财务成果的核算、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每个模块都要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项目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计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职业能力。本文主要出纳业务中的支票提取现金为例对项目教学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1.确定项目任务
选择项目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教师主导,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训课本上的规划项目对其内容进行确定。然后根据实训项目,事先准备好实训所需要的材料和有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签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的时候,教师要准备好支票、凭证以及有关的印章,并且还要根据所学内部的牵制制度,向每一个学生分派本节课程的任务,以及模拟实训的岗位,让学生讨论出纳、主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工作。
2.进行项目分组
项目小组是开展项目的重要过程,所以要想建立项目讨论小组,就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绩、知识结构等进行分组,从而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也能够全面的提高小组成员完成项目的热情。例如:签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的时候,首先每三个人为一组;最后按照实际的情况扮演主管、会计、出纳;最后确定各自需要的材料,从而就可以对支票的保管、填写、签章等进行办理和操作。
3.实施项目操作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部分就是学生小组讨论,项目在实施的时候要形成一种对学生讨论有帮助的讨论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进步。通常情况下,首先要根据实训的计划制定出比较具体的操作流程;随后要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实施和操作。与此同时制定出来的操作流程图一定要具有很高的全面性和可行性的特征,并且学生还要分工进行讨论和研究、查找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4.项目评价与总结
首先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要根据项目设计、实施、效果、收获等各个方面对自身、小组、教师进行评价和综合。然后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思路和技巧的总结,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就可以充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要把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并且进行理论总结、归档,将其作为今后教学活动的案例教材。
四、在会计实训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要心甘情愿的当配角,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生不可以过度的依靠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2.要配备“双师型”的师资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并且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首先教师要根据岗位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还要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然后作为任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牢固的专业和业务知识,还要充分的掌握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技术,从而才能促使教学从固有的理论课程中分离出来;最后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并且还要合理的设置情景和问题,从而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要做好项目成果总结及收集
在项目完成之后一定要对项目的成果进行总结,这一环节是非常关键的,主要包括思路、技巧以及方法的总结。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项目教学档案,这对于积累教学经验、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摘 要:《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本课程包含了先修课程《会计基础》等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非常容易出现毫无意义的重复学习,导致学生反映浪费时间,效果不理想,有些学校甚至出现整合本课程为《会计分岗位实训》的一部分,大大缩短了教学时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讨论《出纳实务》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以期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 :出纳教学;课堂教学;出纳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09-02
收稿日期:2014-09-20
作者简介:王杏云(1969-),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出纳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出纳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流程;掌握出纳工作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便实现学校学习和实际的出纳岗位进行零距离对接。《出纳实务》这一课程的主要属性就是实践性,即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以实际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要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反映出纳实际工作中的各个关键点、各项工作任务的流程、涉及到的各种票据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教学做合一。通过场景的创设和角色的进入架起学校学习和实际岗位之间的桥梁。
一、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教学情况分析
(一)、学生所具备的预备知识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开设《出纳实务》课程时,学生都快进入实习阶段,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先修课程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而《出纳实务》课程中包含了以前学过的这些专业课程的内容,如果按教材从头至尾平铺直叙地过一遍,难免有炒冷饭的嫌疑,显然学生无法接受毫无新意的重复学习,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出纳实务》在整个会计专业的重要性 出纳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岗位,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工作,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会计工作第一岗位”之誉。《出纳实务》在整个会计专业的课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以为它包含了《会计基础》内容,就认为不必开设本课程,因为1、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会计基础》侧重于会计学原理,如借贷记账法原理等,《出纳实务》侧重实际的操作,完成具体的出纳工作任务,如货币资金的收付、原始凭证的填制等。2、描述的方法不同 《会计基础》介绍经济业务习惯于用文字语言描述,重点是通过写会计分录的方法来达到理解掌握会计原理的目的。而《出纳实务》直接通过读原始凭证来理解经济业务,然后要求学生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做记账凭证。学生要实现这两种跨越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通过《出纳实务》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实现的。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出纳实务》课程的以上特点,教师应该重在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整合,课程教学设计上,以实际工作内容来设计教学任务,要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同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等。
(一)、内容的整合和加工
整个教学内容被分成三个主要项目:一、认识出纳岗位。二、库存现金管理与核算。三、银行存款管理与核算。每个项目中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的通过细分的工作任务来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教学资料,力求采用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仿真教学。
整个教学内容加工方面的特点是1、内容涵盖出纳岗位的全部工作任务,以便学生全面掌握出纳岗位的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出纳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设计的内容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上,已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3、各子项目设计出的具体工作任务重在可操作性、实用性、可分解性和真实性。4、设计的内容有利于训练方法的多样化和可轮换性。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法,提问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教学法,以赛促教法等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和微课的运用、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等,力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通常为书面形式),并对它进行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出纳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子项目的内容多逻辑性差,如果单纯地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介绍,难免枯燥无味,我们采用如下案例,让学生来讨论:某公司出纳张某,平时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的影响,张某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非所愿,进入股市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学生在看这个案例时,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公司内部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张某错在那里?违反哪些法律法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给出要求掌握的内容: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要求,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保管应由被授权批准的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接触;(2)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3)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非货币资金账户的记账工作;(4)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审批人员相分离,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5)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个人兼管;(6)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7)负责货币资金收付的人员应与负责现金的清查盘点人员和负责与银行对账的人员相分离。
很显然,在这里,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提问法 提出疑问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设计一个好问题,善于提出一个好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比如在“从银行提取现金”这个教学任务中,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1、你们个人去银行取现要办什么手续?学生的回答是填取款单。2、那么企业银行账户要提现也要填取款单吗?学生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有学生会回答是填制现金支票。学生同时了解了个人和企业取款的手续上是不一样。接下来的问题是3、现金支票怎么填?怎样避免仿冒?引入填制的日期要大写,盖预留印鉴等填制现金支票要点就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了,使得学生意识到在填制现金支票中每一个要求都是必须的,不多余的。
3、情景教学法 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根据出纳实务来设置实验设施: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印章等都尽量与出纳工作的实际相同,尽可能实现业务仿真和操作情景仿真,让学生进入出纳“工作场所”,充当一个“出纳角色”。比如在实施“办理费用报销业务”这个教学任务时,按照经济业务的需要准备仿真的现金收付款凭证、费用报销单、现金支票(复印件)、现金收付讫印章、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印鉴,大头针等。同时进行分角色扮演出纳员、会计、经办人和领导。达到“上学如上班,学习如工作”高仿真效果。
4、微课的应用 微课具有视频化、时间短、内容精、情景化等特点迎合了网络时代碎片化、快节奏的需求。例如在“点钞技术”这一教学任务中,教师面对全班这么多同学手工演示点钞技巧,未免不能让全部学生都能看清并领会,但采用预先录制的微视频,在上课的时候放映演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各个点钞要点和难点都可以明晰地显示,并可以重复播放,也可以放在网站供学生下载,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教师的在课堂中只需巡视检查,纠正个别错误指法就行,既节省了教师的劳动,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比如“装订会计凭证”这一教学任务,也可以用预先录制的微视频来演示整个装订步骤,展示装订的成果,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达到教师手工演示无可比拟的效果。
出纳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起始环节,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内部职工关系的纽带,出纳工作对会计核算,经济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出纳实务》课程有它自己的教学特点要求和教学逻辑规律。作为教师,在进行每个项目的教学前应充分深入研究,准备好本项目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讲究艺术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姝.出纳实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2013,(421).
[2] 李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主导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3] 郁春兰.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出纳实务>整体设计[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4] 唐锋.基于"模块化技能化"的<出纳实务>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2,6(6).
[5] 吴茜.基于情景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应强化教师课堂纠错技能指导
会计电算化实训中最令学生烦恼的是在操作中经常出错,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正确修改,导致实训任务没办法完成。而且在课堂上几十个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五花八门,一位教师往往是分身无术,没办法给学生逐一指导。所以在实训前最好是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差错的类型和相对应的纠错方法进行归类总结,让学生有个思想和知识准备,尽量能够在实训中做到自我纠错。另外实训前指导教师更要向学生强调: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审核功能与输入、修改功能都不允许同一个操作员使用。针对电算化实训的不同操作错误,可对学生采用常规纠错法、逆向纠错法和特殊情况纠错法进行具体指导。
1、常规纠错法指在录入凭证过程中发生录入错误时采用的一般方法
适用于对事中错误的更正。录入后未经保存的记账凭证,一般可以进行删除、重新选择会计科目、重新录入科目、摘要、金额、制单日期、附件张数,制单人员还可以重新注册或放弃保存该错误凭证等;对于已保存但仍未审核的错误凭证的修改,也可以使用常规纠错法进行修改。如果该凭证完全错误并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常规做法是先在凭证上标注“作废”标记,然后删除并同时整理凭证号。
2、逆向纠错法主要针对经过签字、记账和结账的错误凭证
逆向纠错法的内容是主要在于如何取消结账、取消记账、取消审核和取消出纳签字的操作方面。即使用与正常账务处理相反的操作过程对错误凭证进行修改。这种在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中是不会留下修改痕迹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使用逆向纠错法的权限会计主管要严格把关,落实责任,操作员及时打印“操作日志”,每天做好会计数据的备份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80-02
《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所对应的会计职业岗位是出纳岗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掌握出纳岗位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操作流程,具有正确处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能力,胜任出纳岗位工作。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按照“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理念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运用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首先,分析出纳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其次,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内容。根据以上思路,将本课程分解为3个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对应出纳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
1.教学情境一:现金收支业务处理。(1)岗位职责:熟练点钞,熟练使用保险柜级计算器,快速识别假币和假发票;购买保管各种支票、票据、印鉴,保管库存现金;按照国家和公司的规定,办理现金收款业务;按照公司的财务制度报销结算各项费用,办理付款业务。(2)职业能力:出纳基本技能,如点钞验钞、填写票据等;现金业务处理能力。
2.教学情境二:银行结算业务处理。(1)岗位职责:办理各类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注销;及时办理银行存款业务和转账业务;熟练运用银行结算方式办理转账结算。(2)职业能力:银行账户管理能力;银行业务处理能力。
3.教学情境三:(1)岗位职责:编制现金日记账,定期进行库存现金清查,保证账实相符;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定期清查银行存款,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资金报告。(2)职业能力:月末及其他业务处理能力。
(二)明确任务
根据创设的教学情境,进一步确定学习任务。每一学习任务通过典型业务加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完成每个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从事出纳岗位的工作过程,这样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掌握出纳岗位的具体操作。学习任务和典型业务确定如表1所示:
(三)协作学习
课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完成教学情境的整个过程。
1.确定目标。发放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
2.制定计划,决策指导。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教师给予提示并提供相关信息,在必要的时进行授课,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根据教师的提示,各小组确定学习步骤和工作计划,教师对小组指定的工作计划进行指导,并帮助小组确定合适的方案;
3.实施检查。各小组实施工作计划并自行检查活动过程和结果,教师对于小组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产生的结果偏差等予以指导;
4.评估演示。学生根据教师制订的评价表,对完成任务全过程进行初评,之后教师加以复查,并作出评价。教师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各小组的协作学习能力及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举例
下面以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一:现金业务处理”下的“任务一:现金收入业务――取现业务”为例,具体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
(一)确定典型业务,给出业务描述
现金收入业务的典型业务之一是“取现业务”,描述如下:出纳李华发现保险柜中的现金余额不足,致电开户银行查询银行存款余额,并向财务经理申请提取备用金2000元,财务经理予以批准。接下来,完成出纳李华的工作任务。
(二)明确任务目标,实施工作计划
1.任务提出。教师发放工作任务单,提出任务。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根据取现业务描述,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为:掌握企业取现业务的流程和内部控制点,熟练进行取现业务的技能操作,重点掌握现金支票填制方法。
工作任务单的设计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信息:班级、姓名、组别、负责人、指导教师、课时。(2)学习情境:现金业务处理。(3)学习任务:现金收入业务――取现业务。(4)任务描述:出纳李华发现保险柜中的现金余额不足,致电开户银行查询银行存款余额,并向财务经理申请提取备用金2000元,财务经理予以批准。接下来,完成出纳李华的工作任务。(5)任务目标:掌握企业取现业务的流程和内部控制点,熟练进行取现业务的技能操作,重点掌握现金支票填制方法。(6)知识点提示:现金支票使用登记簿的填写现金支票的填写审批盖章支付密码的生成现金提取现金日记账的登记。(7)小组计划。(8)工作任务完成过程描述。(9)个人体会。(10)任务评价:包括组长评价、组员评价和教师评价。
2.知识点提示。教师提示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点,重点强调取现流程以及现金支票的取得方式和填制方法。具体提示事项一并在任务单中注明,包括:(1)取现流程;(2)现金支票使用登记簿的填写;(3)现金支票的填写;(4)审批盖章;(5)支付密码的生成;(6)现金提取;(7)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根据教师提示,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由组长统筹安排,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3.任务实施。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取现业务的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采取情境再现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具体操作是:小组成员分设角色,轮流扮演出纳,另外设银行柜员、财务经理和总经理三个角色。由出纳描述企业取现业务的流程,并且使用“出纳单据簿”中的实训资料,按取现流程独立完成出纳岗位的“取现”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取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三)检查工作过程,进行结果评价
各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互评,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进入评价总结阶段。评价总结阶段,首先是小组总结,然后是教师根据巡回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强调注意事项,最后各小组成员认真填写任务单,并上交任课教师,至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圆满结束。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采用了“教学做”的统一,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