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09:25: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2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
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每天坚持锻炼,正确面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一定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3道德与公民
作为一个公民,我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让我最难忘,让我最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有政治抱负。在团组织的领导下,更好地锻炼了自己,而且还在业余党校中顺利结业。作为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学习与创新
在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懂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努力追求学习完美。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竞赛,比如:计算机数学比赛,全国生物竞赛,校园辩论赛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合作与交流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即使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也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也会接受同学的批评与建议,和同学一起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运动与健康
我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坚持参加晨练,呼吸早上新鲜的空气。我喜欢在阳光下运动,比如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打太极等。积极体育锻炼不仅强魄了我的身体,还让我在运动中增进了与同学间的友谊。
审美与表现
我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我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学习之余喜欢听纯音乐和欧美音乐,这不仅没有影响我的学习,而且还使一天紧张的学习得到了放松。我还喜欢摄影,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自己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4在思想方面: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学科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与合作意识入手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数学课堂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紧扣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1.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1)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课堂中教师创建的问题情境感兴趣,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2)课堂上思维活跃,与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态度积极。
(3)在数学问题的探索研究当中,有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并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4)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以及同学提出的不同的观点能有自己的见解,发现问题能及时纠正。
(5)数学来源于生活,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初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很难进行量化评价,教师可以设计表现性题目,从学生完成任务的不同表现中,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另外,我们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数学的感受,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发现问题。
2.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高考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永恒主题,因此围绕考纲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1)课堂评价。精心设计考查内容。如通过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多种考查试题,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活性思维的好习惯。
课堂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提问、互动讨论,也可以通过板演,或练习题中的“小试牛刀”来进行。总之,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检验学习的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而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要努力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2)作业评价。通过作业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应适度加以评价及时反馈。对作业不认真或有错误的学生,应加以提醒,能促进学生养成及时改正错误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准备错题本,及时查缺补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数学素养。
(3)考试与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是检验高中生所学知识技能是否过关的重要手段。考试时我们通常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如果在一次考试中学生由于某种原因觉得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认为可允许他们再加试一次。这会使考试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并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体验成功,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3.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
在传统的评价中,我们只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知识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这些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却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这不仅有可能导致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产生似是而非的思想,也不利于W生思维的发展,因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学生获取知识和探索研究的方式方法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如帮助学生制作数学成长记录,记录中有自己特别的解题方法、学习体会,提出的有挑战性的问题,自己满意的作业以及自己在某一时期的数学学习中所取得进步等。同样教师也能通过这一方式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二、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
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的,但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与完整性,我认为仅有教师的评价是不够的,还要有学生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这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指,对学生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学生口头表述、情景测试、项目合作、学习日记、调查问卷、成长记录等。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评价,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水平及行为实践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也应多元化。由单一评价学生成绩改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各方面进行考查评定,比如: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务必的压力。每一天坚持锻炼,正确应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务必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用心向上。
3、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状况的学习方法,用心思维,分析解决问题潜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4、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忙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群众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状况。乐于参加群众活动,能够为实现群众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5、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一样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潜力。
6、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
7、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能够,没有偏科现象,此时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潜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用心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8、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群众活动,珍惜群众荣誉,维护群众利益,此时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此时我都会与朋友一齐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潜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能够认识一些朋友,还能够开拓视野。
9、我要努力找同学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所感所想,用心主动的和同学进行交流,与大家和谐相处。
自2004年以来,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着力于从本质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现象,打破其长期的主导地位,建立并发展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指标与课程体系,遵从国家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将高中生培养成既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兼顾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素质全方位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方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招考制度的重要突破和全新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评价手段。近年来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实施困难、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价改革正在全国迅速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对于及时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并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度研究方面
蔡敏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2011年2月第1期)中阐述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现状:政府行政手段成为推动评价改革的主要力量,评价内容维度出现一致化趋势,评价过程体现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法显示多样化特点等方面,存在着理论研究欠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相关培训不足,实施者缺乏必要的评价知识与技能,诚信问题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结果失真,敷衍现象明显,评价实施过程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评价目迷失,评价与教学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反馈链等诸多问题,提出要改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科学建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辅助以各层面的专业性评价培训,完善监管机制,全面了解学生所学所长,注重评价的反馈育人功能。
张杰、李晗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中提出了运用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①基于这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行验证,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邓志勇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6月)一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系统为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级实施体系,三峰诚信体系,多元督导体系与多元导航体系,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与反思方面
朱志平在《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出评价工作缺乏自主意识、保障机制、诚信氛围及系统思考。高凌飚在《综合素质评价反思》(《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不适用功利性目的。
李宝庆等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0月)一文中阐述目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部分指标不合理,会增加学生负担,导致新的方面教育不公平;各地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级评价过程繁杂,操作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等问题。
王敏勤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考试与评价》2009年10月)中提出,普通高中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在很多学校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即重视评价体系的甄别功能,忽视其导向功能;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接轨;学校的评价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接轨。
罗祖兵《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教育科学》2014年10月第5期)一文中明确表明造成当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诸多困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技术原因而实际上是思路问题,提出突破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综合式思路应对。在其《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考试研究》2012 年第5期)描述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易产生的三种矛盾:实践操作性与指标模糊性的矛盾;发展功能与甄选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门主动与学校被动的矛盾,并对其做出了概述性分析。其曾在《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31卷第12期2011年12月)一文中,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否应该被纳入高考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对其利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其他省份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现状
管光海在《浙江:从常态化走向有质量的实施》(《人民教育》2014年6月)一文中说到,浙江省将项目测评与纸笔测试相结合,引导实施方向,建构了以动手项目制作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测评和以纸笔项目测试为代表的会考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并通过信息技术转化,将结果用于招考改革之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测试(内涵日常实践活动和配套项目设计)旨在引导学校在日常积极开展学生实践的同时,通过配套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金付栓等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第4期)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人为因素多、保障制度不完善、费时费力影响工作、应付形式多、评价结果缺乏及时性、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对考量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孙彩霞在《区域间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基础教育》第11卷第1期)一文中,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明确目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仍存在混乱的问题,评价标准在情境化的认知与理解过程中需不断调整,执行环节要考虑具体空间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等问题。
林珑等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中国考试》2009年第4期)中提出的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评价主体愈识与能力的缺失、评价方式的模糊性等,现今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对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标准,为高校录取提供评判参考。美国没有综合素质的专项测试,往往通过申请材料确认学生是否达成进入大学的入学条件。
(一)监管部门与机制
美国高校招生起决定作用的是高校独立的审核部门,利用校友会对申请人进行就近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申请者还必须提供有考试服务中心和高校测试中心提供的SAT或ACT成绩。
诚信与监管机制方面,除了美国本土的信仰文化与自觉遵守外,多主体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美国完善的信用机制。在评价过程中,高校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并记录信用局档案,影响个人信用报告产品的信用度。③
(二)评价构成
完整的申请材料包含入学申请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如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学申请及备选材料包括短文(想让高校了解自己的自荐书)、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函、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可以是校长、议员等的推荐信)、备选才艺材料,充分公正地显示出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由此了解申请材料是一种写实性的资料积累与评判,既有反映学业结果的SAT/ACT考试,又存在平时选课和成绩的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不乏多人参与(教师、校长、知情人、申请人)的推荐函,可以说申请材料就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文件,涵盖学业检测和非学业检测两部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而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将综合素质进行分解,形成一系列基础指标进行评判,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评价,偏向材料积累与收集,更注重教育活动与课程相结合。
三、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解析与思考
浙江与上海作为我国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地方性政策方面给出了全新的参考依据。分别于2015年4月13日下发了《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2015年2月15日下发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相关文件,并在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程序方面与教育部相关文件保持高度一致。而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上海注重材料收集与汇总以写实记录报告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浙江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成A、B、C三等,以等级评价结果和材料汇总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并均已自主招生参考作为评价实质结果使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地方区域特色。
笔者认为,在不断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两依据,一参考”必将成为最终的招考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必然在招考中越来越重要。“高中保真、高校保用”必将成为今后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关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严禁给予打分、评等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具象化的材料写实才是对评价公平而言最好的诠释。评价目的除招考升学以外,应充分发挥评价本身育人反馈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长远的发展。而高中在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其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高校应怎样给予相应的使用标准,是今后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法。即选择数位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将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咨询。然后从专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复意见并整理出相同意见。将不同意见的部分再次设计成问卷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意见一致。
专家咨询法,即模拟市场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②三级实施体系:区教委(领导系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与指导系统)――中小学(实施系统)
三峰诚信体系:从区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台关于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构了“区-校”两级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公示-监督-追究”三峰交错的综合素质评价诚信体系。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
我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我深切地爱没有那些惊天动地的举动,也没有那激情澎湃的言辞。我总能在平时唱响国歌,随时关心国家的大事。同时我也是一个热爱班级的人。我平时能随时地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还不时地提醒其他同学要保持班级的环境;我始终用微笑面对一切困难,迎接挑战。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
关键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自主招生;衔接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03年该项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产生了新的影响。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在新形势下有无不适应的地方?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此项调点是针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目标相互适应的课程观、人才观、发展观、考试观等多项内容进行的问卷设计,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问题的建议,为积极引导高中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一、样本介绍
本次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对2016年的高三在校学生做了问卷与访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15份;二是对普通高中的学校领导、任科教师、职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40份。
二、分析维度与数据统计
问卷以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作为重点。
1.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
高中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直接影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和笔试的效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从表1可知,约半数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与初高中所学内容的相关度适中,说明目前的中学所学内容给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有近四成受访学生认为试题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说明中学所学内容与自主招生试题存在脱节现象。
表2表明,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范围太广,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太大,这也许跟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目的有关,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目前中学所学内容与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内容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
表3说明,一半的学生呈现出对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不适应状况。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完全适应高校自主招生试题。这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适应度差异很大。
从表4可知,对于学生对试题不适应的原因,学生大多认为有在校的学习过于重视高考考试科目、课程设置面太窄、缺少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这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5说明,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学生认为,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主要靠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有一致性。同时,此表也说明课外的网络学习培训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应对高校自主招生有较大帮助。
2.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
在自主招生的考查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知识和个人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这凸显了相应的人才观。详见表6和表7。
从表6可知,学生集中选择“综合素质”“阅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仅凭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是远远不够的。
表7显示,从考查学生能力的维度上看,集中分布在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说明高校自主招生非常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阐释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诉求。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表8、表9、表10给出了相关的信息。
表8说明,大多数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认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自主招生有价值,但参考意义有限。说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表9得知,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不适应性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选择“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评价为考试服务”“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中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的完善寄予了厚望。教育教学工作者选择“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评价标准不统一”相对较多,这更多地显示出教育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群体所处立场的差异。
表10显示,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学生的选择相对均匀,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选择却集中在“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统一,建立更科学的评价制度”“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这反映出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各类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自主性较小,也缺少社会实践的实质内容。这一结果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成为撬动高中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杠杆。
4.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
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反映了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同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考试观,见表11。
表11显示,很多学生没有做好是否参加自主招生的相应心理准备。毕竟,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三、结论
从“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上看,招生试题与高中课程基本成正相关,但也呈现一定的脱节现象。这说明,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同时,高中学生在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径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124-02
新课程改革勇于突破传统制度,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虽然在我国积极开展,但是其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的瓶颈,这些瓶颈制约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详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
1.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政府。我国很多省份都积极地投入到评价高中学生体系的改革之中,而且也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从而达到高中学校积极落实改革。推动改革的主体不是学校而是政府,因此,这样的改革是具有很大效应的。目前各个省份对高中学生制定的评价体系因为地域的差异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南方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北方而言要高一些,几乎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由南方学校进行的,南方较北方而言有许多优势,所以进行改革相对容易一些,在整体改革方面,南方的学校更加细致快速。这次改革之所以是由政府来领导是由于改革的难度很大,对高中学生进行评价的传统模式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对其进行改革的困难很大,所以由政府的行政力量来领导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改革的进程。这场课程改革推翻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采用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来进行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社会的需求。
2.评价内容一致化。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是根据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来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主要分为六个板块,这六个板块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将学生的道德精神、合作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纳入到评价范围之内。这些都是无法进行量化的评价因素,所以学校在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学生收集的材料,比如,可以反映学习能力的成绩、反映运动能力的比赛证书、反映道德精神的学校奖励证书以及反映表现能力的社会实践证书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评价主体多元化。在传统教学中对高中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体则不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课程改革后增加了多个评价主体来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而且综合素质评价使得在传统评价体制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有了可以参与评价的机会。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不仅是老师一个方面,还包括了学生以及家长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一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得评价内容更加完善。以往学生只是被动让教师评价,现今学生有了可以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的权利,使得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缺点,方便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改正。
4.评价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与测量,这种方式已不能够反映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所以现今高中学校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这两种方式既能够区别学生的素质高低,也能够促使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过程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进行量化的评价,这就避免了有些学生平时表现很好而考试发挥失常的可能性,总结性评价就是对学生高中毕业时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5.评价结果形式全面化。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评价有着较大的不同,以往主要是利用考试分数来进行评价,课程改革之后是用等级来评定,A表示优秀D表示很差,那么B和C则分别对应良好和及格,通过等级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可以解决一些评价指标无法量化的问题,而且通过等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
1.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现行的评价指标多半都是难以进行量化的评价,这就导致了评价过程中容易有误差,因为这些不容易量化的评价因素在收集过程中有较大的难度。有些评价因素没有相应的证书来进行佐证,而学生又具有该能力时这就需要教师实际评价,这种情况在评价过程中非常常见,而且这种情况很难进行判定。另外,对于学生的等级评价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多数是位于B等级的良好,而良好的界定范围却非常大,不利于甑别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2.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难度非常大,因为在评价过程中的许多指标都是无法进行量化的,如果教师缺乏相关的经验,那么教师将很难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而且在评价过程中也容易出错。为了全面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日常表现也是评定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
3.容易虚报评价结果。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方面的,所涉及到的东西特别多,而且大多是不易量化的评定因素,这就容易导致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可能性。高中学校教师为了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便在综合评价中夸大学生的优点、忽视学生的缺点,这种行为影响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降低了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学生的优势。
4.综合评价过程趋于形式化。按照教育部所颁布的规定,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为评价指标。但是一些学校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而且评价的高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划分的,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为了应对差事。
三、完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因为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非常复杂,所以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使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日常的表现,而且对于评价因素要进行量化,这样才方便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对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教师是评价学生表现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评价水平,要通过培训来使教师对一些不易量化的评价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
3.严格管理评价制度。不少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着弄虚作假的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较多学生的利益,使得拥有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升学优势。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评价制度,对于综合评价弄虚作假的教师或学校要进行严肃处理,以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
我国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少评价方式都没有较好的完善,这也阻碍了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敏.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2011,(2):20.
[2]张湘韵.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3,(4):15.
[3]柯政.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分析:以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0.
[4]崔允漷,柯政.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09-02
一、国外高校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
就招生选拔而言,绝大多数高校都希望招收到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国外高校在录取过程中,不仅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普遍重视的。因此,借鉴教育和经济都比较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一)美国高校招考制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美国高校的录取评价指标非常多元化,它从多方面综合衡量和选拔合格新生,而不单单以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具体来看,美国实施的是具备多样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考试评价选拔标准和体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统一的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学生提供的在高中所修课程的学业成绩,来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作出科学合理地评价;通过面试、学生的推荐信、入学申请书以及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证明材料等来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表现。[1]与中国高校招生不同的是,美国高校向来注重学术自治与办学自主,在高校招生上主要体现的就是高校享有高度的自。尤其是在一些私立大学,设立自己的招生委员会来制定招生的标准,规划招生模式和完成招生的整体运作,国家和州政府都没有相应的干预权。各高校是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和发展需要来制定各自的录取标准的。 [2]
(二)英国高校招考制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英国高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历经多年的改革发展,在世界诸国的招生考试制度里特色鲜明、独具一格,对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招生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高校招生制度中最为突出的是建立了高校入学资格系统,其中包括22项证书,内容涉及到学术、职业知识和技能等多个领域。高等院校在选拔人才时以学生的证书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综合评定学生的各方面素质。[3]由于招生录取方式的不同,英国高校主要分为两类:即选拔型和招生型,这两类高校有着自己独特的招生录取模式。[4]但总体来说,英国高校主要采取的是证书成绩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
(三)新加坡高校招考制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2004年3月,新加坡推行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新制度以多元化为方向,既体现了新加坡教育的特色,也突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2006年,新加坡开始实施新课程,新的教学大纲中包括生活知识技能和核心内容课程。[5]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加坡的高校入学考试制度采取综合化的评价标准。除新加坡GCE“A”水平考试外,专题作业、课外活动、平时成绩等都被列入了考试评价体系,合作课程活动也占了5%的比重。新的入学体制中,学生的总分中剔除了SATI的成绩,将GCE“A”水平考试成绩的比重提高到85%,将专项作业的成绩比重提高到10%,增加课外活动成绩,使之作为大学分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
(四)韩国高校招考制度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韩国高校的具体招生工作是由各高校自行完成的,韩国高校享有一定的招生自。各高校设置自己的招生管理机构,负责招生计划的宣传和录取流程的制定。此外,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的相关规定中提出各高校可以自行选择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各类资料,并对其进行自由组合。例如,有些学校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在选拔时就需要学生出示相应的证明材料并参加相关考试。有些学校则通过面试等环节关注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知识的积累。但是对于各类资料的参照标准和参考顺序,教育人力资源部作出了相关界定。诸如学生的生活记录薄要求记录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包含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信息、各类奖项与资格证书的取得情况、各类活动情况以及学习升学情况等。[7]
二、国外高校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一)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录取选拔的标准之一
美国高校一般没有固定的招生选拔体系,主要是采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学业成就相结合、客观硬性指标与推荐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评价的。韩国高校也同样具有多样化的招生录取标准。在以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强调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艺术特长、社会服务活动情况、计算机水平等,并对各种叙述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这样一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水平得到充分的的展现,各方面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肯定。[8]
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不太合理,录取评价标准和选拔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和韩国高校的招生录取制度,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同学、家长对学生的认可情况,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高考成绩共同组成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多样化的录取方式更有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更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到真正的优秀人才。
(二)将综合素质列为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
新加坡新的考试内容削减了一部分基础知识内容,增加了活动课程的比例。我国高校在招生录取时也需要考生提供参加课外活动的证明材料等,但这些材料在选拔录取中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若在高中课程里适当增加一些活动课程的内容,例如社区义工活动、文体活动等,在学生的高考分数中添加学生的活动课程成绩,使综合素质成为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之一,将更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综合的录取选拔体系
英国建立了以资格证书为基础的高校入学资格系统,以学生的证书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同时综合评定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英国高校制定的分数转换系统对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分数转换系统,例如建立综合的录取选拔体系,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以分值的形式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等值互换,将能证明学生各方面才能和素质的项目都纳入到分数转换系统中,从而得出综合考评的分数,使之成为高校录取选拔的依据。
(四)高校具有高度的自,自行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标准
如前所述,美国高校享有招生自。尤其是在一些私立大学,设立自己的招生委员会来制定招生的标准,规划招生模式和完成招生的整体运作。韩国高校的具体招生工作也是由各高校自行完成的,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来决定招生的名额和方式,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的相关规定中提出各高校可以自行选择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各类资料,并对其进行自由组合。同时要求高校扬弃只重学业成绩的传统做法,重点看学生的特长、各种活动和各种记录。所有这些,都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高校享有自,自行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标准,能较好地体现高校及专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对专业的适用性出发,灵活采取各种措施选拔有特长或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这样有助于高校选拔到更多符合自身需要的各类人才,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3][5][7]刘海峰.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37~251、251~264、303~315、293~303.
[2]唐 滢.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9~111.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其出发点是良好的,但由于教育评价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果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一线教师都难以保证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遑论学生、家长和社区工作者?教师可以由学校组织培训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家长和社区工作者,又该由谁来组织培训学习?即便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组织培训,又怎么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评价的家长和社区工作者都能按期参加培训学习?没有参加培训学习,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我看来,评价主体缺乏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二、如何保证实证材料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由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板块,在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每一板块都要提供相应的实证材料,工作量相当大,如在“道德品质”中要求有每位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记录”及“言行习惯方面的特例记录”;“交流与合作”中要求有每位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典型表现记录”;“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要求有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记录”和“课外阅读笔记等的自学成果”;“实践与创新”中要求有每位学生的“理化生实验记录”“技术课课堂表现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运动与健康”中要求有每位学生的“平时锻炼身体的观察记录”“课堂表现记录”“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记录”等等。限于职责,学校和教师可以注重平时积累,努力搜集尽可能多的材料,家长和社区工作者能够象学校和家长这样做吗?如果不能,那他们搜集的材料,就不容易保证最基本的数量、质量和可信度了。
三、如何保证各评价主体之间沟通交流的现实性和制度化
自1952年我国建立统一高考制度以来,除“”这一特殊时期外,高校招生几乎是以高考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由于录取制度刚性,标准单一,中学教学陷入了“片追”与应试教育的泥潭不能自拔。[1]高考改革迫在眉睫。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考为主、能力测试、多元评价、分类招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2]。为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应运而生。2001年江苏省获准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到2013年,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已达到90所,基本囊括了我国所有高水平大学。
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联系最为紧密的应该是一线的高中教师、高中生及其家长。高校自主招生实施至今,它对高中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促进了高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还是干扰了高中的正常教学?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高中师生及学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和评价如何?是否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二者关系的态度是否存在个体背景因素的显著差异?高校自主招生究竟在哪些方面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的行为?是否存在显著的个体背景的差异?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是否会对其因高校自主招生而产生的行为改变有所影响?此影响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该如何改革,才可更好地为高校选拔出适合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未来发展又该持有何种期望?这些,都是本文想要尝试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内容设计和研究工具编制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在问卷编制之前对刘海峰教授和厦门市3所中学的近二十名高中教师、高中生、家长进行了前期访谈,将他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作为问卷题目设置的重要参考。
(二)信效度检验
原问卷中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分问卷14道题,高中生行为改变分问卷6道题,两个问卷均采用李克特五分问卷形式。本研究对厦门市三所教学水平不同的高中师生、家长进行预调查。
1.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分问卷
预测时有效回收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分问卷535份。项目1到14均具有鉴别度,KMO统计量为0.807,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行正交转轴,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个,解释累计总变量为66.303%。剔除因素负荷低于0.39、两个以上因素有较高负荷的因素,删除项目2。对剩余的13个项目再进行因素分析,KMO值为0.789,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4个,解释累计总变量为67.812%。将这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影响高考复习的认知”。总问卷Alpha系数为0.768,四个维度Alpha系数依次为 0.728、0.834、0.731、0.740,该问卷信度颇佳。
2.高中生行为改变分问卷
预测时有效回收高中生行为改变分问卷297份。项目1到6均具有鉴别度,KMO统计量为0.906,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配合最大变异法行正交转轴,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只有1个,解释的累计总变量为73.267%。高中生行为改变分问卷包括一个维度,即“学习行为的改变”。问卷Alpha系数为0.925,该问卷的信度颇佳。
・招生与考试・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各行为主体的影响分析及未来展望(三)调查实施
2013年4月到6月,采用自编好的问卷,对所在厦门市三所教学水平最好、较好、一般分别各一所的高中师生、家长进行正式调查。发放问卷时,尽可能考虑被试在不同性别、年级、高中教学水平的平衡,以提高样本代表性。高中生发放问卷800份,回收691份,有效问卷657份,有效回收率为95.08%;家长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589份,有效问卷475份,有效回收率为80.65%;教师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1份,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85.95%。
三、 研究结果
(一)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
1.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总体状况
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分问卷的每个题项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值3为参考值。从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各维度的平均分可以看出(见表1),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最为认可,其次是个体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再次是高校自主招生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高校自主招生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均值得分越高,表明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对增加师生负担的影响越小),最后是对高校自主招生影响高考复习的认知得分最低(高校自主招生影响高考复习的认知得分越高,表明其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对高考复习的影响越小)。
表1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各维度的总体特点
参与自主
招生的行
为倾向促进高中
教育改革
的认知增加师生
负担的认知影响高考
复习的认知样本数1236123612361236均值3.36553.619583.092252.75245标准差3.175723.748271.736471.76217
2.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群体差异
本研究对比了不同群体(高中教师、高中生以及家长三个群体)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差异。维度“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和 “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通过方差齐性检验(见表2)。“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和“影响高考复习的认知”不通过方差齐性检验,这两个维度采用Tamhane’s T2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表2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群体差异比较
群体均值FP参与自主招生
的行为倾向高中生3.3767家长3.3495教师3.36780.1630.850促进高中教育
改革的认知高中生3.6737家长3.5789教师3.46354.6910.009**
进一步对 “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维度进行LSD多重比较,对 维度“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和“影响高考复习的认知”采用Tamhane’s T2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根据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结果:在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上,高中生与家长和教师均存在显著差异;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上,高中生与家长存在显著差异。
表3不同群体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多重比较
促进高中教育
改革的认知增加师生
负担的认知影响高考
复习的认知均值P均值P均值P高中生
家长3.6737
3.57890.036*3.2047
2.94000.000***2.7238
2.75580.898高中生
教师3.6737
3.46350.008**3.2047
3.07690.4352.7238
2.91830.184家长
教师3.5789
3.46350.1542.9400
3.07690.3822.7558
2.91830.331
(二)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在个人背景因素上的差异
高中生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同、在自身学校的综合排名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和LSD多重比较,依次探究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在高中生个人背景因素上的差异(见表4、表5、表6)。
表4不同高中的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差异比较
参与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均值P均值P教学水平最好
教学水平较好3.5028
3.32860.025*2.6847
2.85310.046*教学水平最好3.50280.001***2.68470.024*教学水平一般3.23472.8750教学水平较好3.32860.2602.85310.809教学水平一般3.23472.8750
从表4得出:(1)在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上,教学水平最好的学校的高中生显著高于教学水平较好的学校的高中生;教学水平最好的学校的高中生显著高于教学水平一般的学校的高中生。(2)在高校自主招生增加师生负担的评价上,教学水平最好的学校的高中生显著低于教学水平较好的学校的高中生;教学水平最好的学校的高中生显著低于教学水平一般的学校的高中生。
表5不同综合排名的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差异比较
参与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均值P1-100名
101-200名3.4175
3.36810.5431-100名
200名以后3.4187
3.23820.036*101-200名
200名以后3.3681
3.23820.199从表5得出,综合排名在1-100名的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显著高于综合排名200名以后的高中生。
表6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差异比较
参与自主招生行为倾向均值P研究生及以上
大学本科(或高职高专)3.7069
3.62210.596研究生及以上
高中(或中职中专)及以下3.7069
3.21230.002***大学本科(或高职高专)
高中(或中职中专)及以下3.6221
3.21230.000***
从表6得出:父母文化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显著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职中专)及以下的高中生;父母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或高职高专)的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显著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职中专)及以下的高中生。
(三)高中生行为改变在个人背景因素上的差异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和LSD多重比较,探究 “学习行为的改变”维度在高中生个人背景因素上(不同教学水平的高中、个人综合排名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不同)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高中生 “学习行为的改变”不存在显著个体背景因素上的差异。
(四)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及其学习行为改变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将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四个维度及其学习行为改变进行二元定距相关分析,采用Peason简单相关系数来衡量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统计结果表明:学习行为的改变与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见表7)。
表7高中生态度四个维度和学习行为改变之间的相关分析
参与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增加师
生负担
的认知影响高
考复习
的认知学习行
为改变相关系数
Sig.0.288***
0.0000.412***
0.0000.042
0.288-0.014
0.721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将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作为预测变量,以高中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选取方法为强迫进入法(Enter)。结果见表8。
表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学习行为的改变
(标准化回归系数)R2检验(Sig.)参与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
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0.160***
0.354***0.1920.000***
由表8得知,相伴概率值p
高中生学习行为的改变=0.160*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0.354*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
“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和“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对因变量“学习行为的改变”有显著影响。“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和“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两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学习行为的改变”的多元相关系数调整后平方为0.192,表明这两个变量共可解释因变量19.2%的变异量。两个自变量的回归化系数均为正数,表明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从回归化系数来看,“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标准化回归系数较大,表明对因变量有较高的解释力。
四、 结果讨论
(一)关于高中师生、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的讨论
1.高中师生、家长在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上,最认可的是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这个方面,并且高中生得分最高,与家长和教师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中学教育处于“片追”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还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高中生、家长和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苦不堪言。尽管“高考如何改革,统一考试的主体还是无法动摇”[3],高校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它“在选拨优秀人才、鼓励自主办学、更新教育思想、推动教学改革、引导素质教育、推进招生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优点,是广大高中生、家长和教师最为看重的。从访谈得知,高中生一直以来都在应试教育的大氛围下学习,为考而学,他们渴望能有空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此外,高校自主招生将高中推荐、大学测试和高考检验相结合,避免了“一考定终身”,有利于不拘一格选拨人才[5],这就使部分考生可以有更多进入高校的选择和机会,尽管这些机会和选择实际上只有少数人可以享有。所以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高中生,他们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得分最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2.高中师生、家长在对高校自主招生给高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的认识上,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对高考复习的负面影响大于对师生负担增加的负面影响。
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人认为备考高校自主招生是学生自主的行为,那些学有余力的高中生为获得高校自主招生录取资格而付出一定的额外精力和时间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对其增加的额外付出被视为高中生自愿的行为。这些自愿行为并不能算作是“增负”,或者说他们对这种意义上的“增负”是持相对包容的态度。由于高考还是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校的途径,大家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高校自主招生。高中生在忙碌紧张的高考复习期间备考高校自主招生,会占用他们一些原本用于高考复习的时间和精力,这很有可能对高考复习产生一定的冲击。另外,如果学生备考高校自主招生而最终未被录取,则可能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影响到其正常的高考复习。基于以上考虑,相对于备考高校自主招生可能带来的“增负”的负面效应,大家更不能容忍的是因为备考高校自主招生而可能带来的“影响高考复习”的弊端。
(二)关于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在个人背景因素上的差异的讨论
研究表明,教学水平越高、综合排名越靠前、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越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报考资格要求高,具有一定的限制和“硬性指标”。如高中阶段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新概念作文大赛或创新英语作文大赛获奖;各种专利或创造发明;文学、艺术、体育等特长;省级重点高中毕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等。[6]而师资条件一流、教学水平高的重点高中能够提供给学生更为优质的精英教育,重点高中的出身使他们从起跑线就步入精英群体的行列。[7]在2010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新形式联考中,“华约”的AAA联考已明确声明试题内容以中学大纲为中心,难度高于一般高考试题,其它联盟的试题内容和难度也大致类似。[8]显而易见,面对比高考要求更高的考试,在学校综合排名越靠前,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信心也就越大。文化再生产是以家庭的文化资源促进子女的学习表现,进而使其得到教育机会。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有利于子女的教育选择和教育获得,实现优势阶层代际传递和“再生产”的结果。[9]教学水平越高、综合排名越靠前、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越大,其自身优越的个体背景因素越能对其参与高校自主招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他们更加愿意并且自主参与高校自主招生。
(三)关于高中生学习行为改变在个人背景因素上的差异的讨论
在高中生对自身学习行为改变的自我评价上,并不存在学校教学水平、个人综合排名和父母文化程度上的显著差异。经访谈得知,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引起了广大学生较大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改变,这种改变具有普遍性。不仅是由于高中生可以通过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而获得除高考以外的途径进入高校,增加进入高校的机会,更是由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实施,在厦门市广大中学中营造了注重素质教育的氛围,使高中生的学习行为改变具有普遍性,而不单单限于某几位参加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
(四)关于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态度及其学习行为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研究表明,“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和“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对高中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有显著影响。“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知”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较大(0.354),表明对因变量“学习行为的改变”具有较高的解释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定义的“学习行为的改变”是指高中生根据高校自主招生对“多元化”人才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由单一重视高考科目考试转向为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行为改变。
经访谈发现,广大高中生最认可也最期望的是高校自主招生能够真正地促进高中教育的改革,不断引导高中教育向“多元化”人才培养,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基于这样的认同,他们在平时学习中,也就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加关心国内外形势和社会问题,更加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更加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多元化”人才。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意愿越强,自然也就越努力按照高校自主招生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来要求自己。为此,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越大,对其学习行为的改变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因此,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的改革”的正面认知越强烈,“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越大,相应地其“学习行为的改变”的效果也就越显著。基于以上分析,如果期待高中生的学习行为朝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设计的初衷转变,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元智力的发展,那么可以通过不断增强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正面作用的认知,不断提高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两个方面来实现。
五、未来展望
(一)加大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宣传力度,尤其是注重对高校自主招生不断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正面宣传
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越大,其“学习行为的改变”也越大。要想高中生有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首先要让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所以,我们在推行高校自主招生的过程中,要加大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不断加深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了解。具有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的高校应该更主动地将其招生章程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并尽早与高中取得联系,宣传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以吸引广大考生报考。对于高中而言,应做好高中生与具有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主动地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深入了解具有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的高校基本情况,向考生宣传各校的特色和要求。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第四力量,要把各高校自主招生的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布,实行“阳光工程”。如具体标准是什么,具体程序是什么,各高校的独特要求是什么,这些高校在招生中的各项保障措施是什么等,都要全面及时地公布。[10]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的认知”越高,其“学习行为的改变”也越大。所以,我们在宣传的过程中,在保证报道真实性的前提下,要侧重对高校自主招生不断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的宣传。要注重引导公众树立“多元化”人才的选拔标准,引导公众对综合素质的追求,让公众意识到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正是为了更好地引导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多元化的人才标准来选拔考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实施的。当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有了全面的了解,认可其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作用,高中生的学习行为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二)重视高校、教师、家长三方的交流,增加教师和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同度
在对高校自主招生促进高中教育改革的认可度上,高中生认可度最高,家长和教师相对较低。教师和家长相对学生更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了师生负担,对高校自主招生的接纳显得更为保守。通过访谈得知,由于高中非常看重高考的升学率,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以及为了对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考生负责,平日里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涉猎高校自主招生,不能为自主参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提供很好的指导。为此,高中教师呼吁负责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高校老师走下“神坛”,与高中教学一线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并对其进行“如何指导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辅导,以便高中教师更好地了解高校对于高校自主招生人才的要求,领悟高校自主招生精神,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家长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和其文化程度的不同,除了网络基本没有别的有效途径了解高校自主招生,而网络上一旦有高校自主招生的负面报道,很容易被家长放大,导致家长不容易看到其正面效应。所以,高中和大学有义务和有必要向家长进行高校自主招生背后所蕴含的多元化人才标准和素质教育的提倡,通过普及教育及高校自主招生面对面等形式,不断增加家长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可度。
(三)科学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参与高校自主招生不“增负”、不影响高考复习
在对高校自主招生是否影响高考复习和是否增加师生负担的认知上,大家对其的评价偏低,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对高考复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师生的负担。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可以获得十几分甚至是几十分的高校录取优惠,这对于考生来说还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他们为了获得此优惠,不得不钻研意愿高校的自主招生试题,反倒陷入另一种“应试”泥潭中。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教育部要求各地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反映新课程改革思路并符合本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果,而且反映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等无法通过量化手段精确测评的学生整体发展过程和阶段性结果。倘若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考核依据,学生就不用再在钻研高校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试题的“应试”准备的泥潭中挣扎,不用专门备考,这就不会影响学生正常的高考复习,也不会增加师生额外的负担了。
(四)兼顾弱势群体,注重教育公平
研究表明,教学水平越高、综合排名越靠前、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高中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行为倾向越大,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带来的增加师生负担的负面效应越小。总体而言,这些具有优势资源的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的总体态度持更加积极正面的态度。究其原因,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自主招生近乎苛刻的报名条件、高于高考水平的笔试测验、面试所应具备的“见多识广、能言善辩、谈吐不凡”条件,基本从一开始就把那些处于师资力量不够好的中学的学生、综合排名靠后却又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拒之门外,为此而责难那些不具有优势资源的高中生并不明智。我们应该在高校自主招生名额的分配和考评手段上,有意向弱势群体倾斜,注重这些弱势群体学生取得成就背后所付出的更加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若玲.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何去何从[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35-142.
[2]刘海峰.高考改革推进的速度与条件[J].大学教育科学,2010(4):18-20.
[3]刘海峰.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2):2-13.
[4]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自主招生的一个制度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11(9):43-45.
[5]樊本富.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7.
[6]张亚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2):30-43.
[7]荀振芳,汪庆华.高校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