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4 08:54: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报废、积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最大限度的提高报废和积压仪器设备的再利用价值,根据《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篇(2)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0-198-03

Discussion about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in the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s

WANG Jianyu TIAN Li ZOU Jian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Equipments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inspections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chief signs that could measure level of inspe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equipments in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s institutes innovation are greatly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equipments is required obj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ques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were analyzed firstly. And some measure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were discussed. These measures could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level of equipments.

[Key words]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s institutes; Equip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关注[1-2],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也愈发繁重。随着检验人员与工作的增加,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仪器设备以成为开展日常检验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检验机构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NAS-CL012006的要求,做好仪器设备管理是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2],同时也关系到各检验机构的检验效率和效益。

1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食药检机构的实验室管理主要遵循CNAS-CL012006和WHOGPCL的要求,但其中针对仪器设备管理的篇幅有限,内容也不全面[3-4];而且在仪器设备的采购、计量、档案和资产处置时还会涉及并遵循《政府采购法》《计量法》《档案法》和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5-8]。制定适合于自身工作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将上位法“属地化”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是,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内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无法具体指导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管理职能不清晰,人员不固定

经调研,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中大多数没有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科),仪器设备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中。如此的管理方式会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首先管理职能不清晰,导致管理的重叠或空白;其次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管理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导致管理工作推进困难;还有如果各管理部门发生人员流动,将导致管理工作的脱节或断档。

1.3 仪器设备重购置、轻管理

“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各级食药检机构仪器设备的配备[9],尤其是用于LC-MS、ICP-MS和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对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前是否开展相应的培训,使用时是否需要授权使用,是否按照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保养,是否按计量计划进行了量值溯源。在一台仪器设备生命周期中,更多地管理工作发生在购置完成后。“重购置,轻管理”的意识不仅会造成经费浪费,而且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出具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

1.4 部分设备使用率低

造成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中根据检验业务的不同会分为若干实验室(检验室),由于各实验室相对独立,极易造成仪器设备共享不够,使用效率低,造成闲置[10];还有些仪器设备随着某个科研项目的结束致使每年只使用几次,进而造成闲置;还有极少数个人或组织将仪器设备独占,人为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目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无论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还是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都亟需加强。

2 有效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作为我国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我院多次接受WHO专家的评估,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1];并且经过对仪器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地总结归纳,于2014年编制成《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指南》一书,在食药检机构中推广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与讨论。

2.1 建章立制

管理制度是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说服力,才能经得起审核。实际上,对于食药检机构基本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可供参照,“建章立制”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不是“无章可寻”,仪器设备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即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修和报废的整个过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应遵循这一生命周期开展,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就是规范和约束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式和行为。只要遵循以上线索,各食药检机构一定能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管理制度。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上位法相一致,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

2.2 责任落实

责任落实是实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具体来说就是将仪器设备落实到人,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到人。食药检机构应明确一位院(所)领导分管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检验机构应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条件尚不具备的应指派固定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同时检验机构内各仪器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应是本部门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并为每台仪器设备指定唯一的责任人,负责仪器设备日常使用管理。本文建议检验机构还应成立仪器设备专家组(或相应的技术组织),从技术上审核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调剂、报废等工作。通过以上方式(参见表1)实现管理责任逐级细分,最终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人院。管理职责清晰,能够有效防止拖沓、推诿情况,避免出现仪器设备“人人用,没人管”的现象。

表1 仪器设备管理职责

管理层级 管理职责 职责定位

院(所)领导 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决策重大事项 决策层

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管理层

仪器设备使用部门(人员) 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参与制定管理制并具体执行 执行层

专家组 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指导与监督层

2.3 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管理重在落实,而有效地监督检查是促进“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地完善管理程序、弥补管理中的疏漏,真正做到仪器设备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12]。以我院为例,依据CNASCL012006、WHOGPCL和院内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我院形成了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检查制度。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检查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分和相各关业务部分人员协同进行,检查周期为每个季度一次,检查内容涉及仪器设备内务、标识、计量和档案等方面。运行检查多以抽查仪器设备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我院多年的运行检查工作实践证明,对仪器设备管理监督检查能够促进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地配合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审和评估工作。

2.4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促进仪器设备及其管理工作地高效运行,检验机构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绩效评价体系。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一般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式:定性分析是凭借分析者的知觉、经验并结合对象的信息资料做出的主观性较强的判断;而定量分析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数值的一种方法[13]。其中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国内学者已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14-15],各检验机构可参考采用。考虑到定性分析操作难度大,往往会消耗较多人力和时间,各食药检机构能够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不足进行阶段性总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手段。

2.5 推进共享

篇(3)

关键词: 医疗设备;科学管理;制度;效益;数据统计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ystem;efficiency;data statistics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301-02

0 引言

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着诸多竞争与挑战,仪器设备的技术先进与否,运行质量与否,关系着当前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如何应对竞争与挑战,加强医院仪器设备建设,改善医院医疗环境,增强医院诊治能力,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是医院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既管理工作的定位和管理工作的内容。只有管理工作到位,管理工作内容齐备完善。才能使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进行。只有使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1 做好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各种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迅速的被转化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医院依靠医护人员以药养医和简单的医疗仪器设备来提高服务水平,已成过去。在当前形式下医院在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用电诊、外科手术、临床护理、理疗康复、医院办公、医院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仪器设备都得到迅速发展。

医院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医院各方面工作对仪器设备的依赖和影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能否正常运作,影响着医院各信息系统正常联络。医疗仪器设备的好坏,影响着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甚至关系着病人的安危以及医院人员和财产的安危。后勤保障设备(水、电、气等)能否运转正常,关系着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医院仪器设备管理缺失,不能得到有效管理,仪器设备就可能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

目前,医院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设备购置时,缺乏细致、科学、充分的论证,造成设备购入后短期使用,长期搁置的现象;设备管理往往重购置、轻使用和重使用、轻维护;科室之间谁买谁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导致重复投资,须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设备资源等等。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就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使用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管理,才有有效的使用[1]。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设备管理

制定出符合医院发展实际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医院中涉及设备管理的制度较多,包括资产管理总则,设备引进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设备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基金管理制度、设备质量计量技术管理制度,设备安全与事故管理制度设备报废制度等等。制度是医院维持设备综合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从医院实际出发,逐步的建立健全和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矩[2]。

3 做好设备购置预算 提高购置论证水平

设备的购置预算是指医院下一年度的设备购置计划,在制定时,应该根据下一年度各科室的医疗需求、业务发展计划、教学科研需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制定。准确的购置预算有利于提高科室的诊治效率、帮助医院的重点项目顺利开展,全面实现医院的业务发展规划。因此,各科室在增添、更新大型设备,上报购置计划时要进行市场、效益、技术等方面的调研;医院在制定购置计划时要经过多方论证,要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仔细研究、衡量医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所谓的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潜力、技术可行性、人力条件、资金来源、设施配套条件、设备选型比较、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社会效益等内容;内部环境,是指设备的购置是否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是否益于发挥科室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色[3]。另外,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购置流程,确保医疗设备从制定购置计划、组织论证、确定采购、验收、使用,维修和报废每一步都有制度规范,达到一个闭合环状的完整管理流程,不留缺口。

篇(4)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1-02

对药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测试,才能获得科学的检测数据,同样,只有对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校准与维护,才能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然而,现阶段国内很多药品检测机构,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未引起重视,也未制定一套系统化的管理制度或方案,这使得整个企业或药品检测机构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大大降低。本文就对比和分析了国外与国内仪器设备所采用管理模式的异同之处,并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强化药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确保药品检测结果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国内外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比较

在验室质量管理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虽然法律和权威机构对药品检测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管理,有着不同的说明与规定,不过,在国际上通用和我国实施的相关管理制度中,(国际上的《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内实施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制度准则》),对设计、安装、运行仪器设备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都较为具体。

药品的检测,需要符合药典中的相关规定,目前国际上较长使用的药典规范主要有:《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等,而国内则实行《中国药典》。对比国际上的通用两部药典与国内的中国药典,我们会发现,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要素基本相同。针对检测实验室而言,其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大体可分为设计、安装、运行及性能这四个部分。各国所采用的药品检测方法上则有所不同,《美国药典》中提出了4Q的定义(计划确认(DQ)、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以及性能确认(PQ)及实施计划;欧洲药典中,明确规定了实际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而在《中国药典》中,则对药品检测用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做出了重要表述[1]。药品检测实验室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证检测数据的重大责任,因此,它不仅要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还应适应检测实验室自身的发展需求。基于4Q管理模式较为系统,且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本文认为,我国药品检测仪器设备应学习和借鉴国外这一系统化管理模式。

二 国外的仪器设备4Q管理模式分析

仪器设备管理中的DQ、OQ、IQ、PQ统称为4Q管理,它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彼此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2.1 计划确认(DQ):DQ,实质上是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功能及运行方式等做出表述与说明。在前期的设计中,采购仪器设备的人通常会从自身需求出发,确定其所需仪器设备的品牌、性能参数、尺寸等,然后将这些详细的参数与供应商给出的技术说明做出对比。而这一过程中,购置仪器的人也可对其产品供应商的资质、生产实力、品牌形象等做出科学评价。

2.2 安装确认(IQ):IQ,即按照事先的计划来选定仪器,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安装,在该种环境下,该仪器可用于正常的药品检测。IQ检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下列几点:首先,仪器设备的安装环节,其次,所选仪器是否符合供应商所提供的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及适用条件;再者,合理安装仪器,并认真做好记录[2]。

2.3 运行确认(OQ):OQ,即仪器安装后,被证实与其各项技术指标相符合,且能正常运行。该种仪器管理模式要求在仪器使用环境下来检测仪器硬件,这里有两点需引起重视:1检测仪器的项目,应同仪器日常应用项目相关,使用者也可按需进行选择;2.应根据国内仪器检测的相关法规,来设定判断仪器设备合格与否的各项标准。

2.4 性能确认(PQ):PQ,即仪器被证实可正常运行,且与使用者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相符。要提高仪器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我们就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常规性维护,采用受控的方式变更和检测系统。国内仪器设备计量和国外的PQ模式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确认仪器设备性能指标的频率都是一周,且对于专用于药品检测的仪器设备而言,用户可提出不同的需求。

三 4Q管理模式的应用实践

3.1 案例:我市某制药公司内部的药品检测实验机构,试图追赶国内、国际仪器管理设备的前进步伐,该机构在满足国内实验室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了国外的4Q管理模式,制定并实施了操控性强的制度规范,且这一规范中包含了国外的4Q管理的各个要素,如计划确认,对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仪器设备供应商评估管理办法》;安装确认则对应《仪器设备安装及运行验收规定》等,这就为该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明确了其工作目标。

3.2 4Q管理模式的应用:该检测机构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这实质上是向4Q管理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该制度规范,可从下列几方面努力:一、积极宣传、推广机构制定的管理制度,并对药检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二、注重细节,并根据仪器设备4Q管理的要求来执行该管理制度。推广制度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能力等,进行认真、反复评估;2)在安装过程中,应建立仪器使用者、供应商与管理人员三者间的和谐关系;3)建立与仪器校准、性能确认相关的实施细则,并对仪器安装、运行等做好记录;4)明确4Q管理思路,各部门间应密切合作[3]。此外,在仪器设备4Q管理过程中,还应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要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可对药品检测机构进行内审,及时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况及出现的问题,使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四 结论

仪器设备能否得到有效管理,与药品检测机构所提供检测数据的可靠息相关,药品制造企业或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做好了,其在国内外行业中的信誉度也会上升。仪器设备管理是WHO预认证中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也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分。为此,国内药品制造企业或药品检验机构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度及经验,用其管理标准来要求自己,为进入国际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马颖,田利,祁景琨,于欣,陶维玲,张河站,邹健.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05)

篇(5)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领导层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管理层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训仪器设备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训室建设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在学校达标升级、迎检时关注实训室建设的现象;在建设中盲目追求仪器设备存量和高精尖,对管理不管不问;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手段陈旧落后。

1.2利用率不高。学校多以院系为单位,院系又分不同专业,由不同领导和部门管理,因此出现仪器设备配置追求小而全、高精尖,为了局部利益实行占有制管理,大量重复购置校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有的仪器设备购置前缺乏科学论证,造成高价低效的严重浪费。特别用于教学的精密仪器设备,不但有局限性还有时间性,淘汰更新速度更快;一些设备使用时的配套物品缺失,致使设备不能使用,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

1.3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对仪器设备说明书、使用软件、配套维护工具等保管不到位,遗失、缺损现象时有发生;忽视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记录。同时,管理、使用和丢失赔偿制度等不完善,出现只管使用、不管养护,多人使用、无人负责的现象。即使建立了制度也存在执行不到位、力度不够现象,形成人人都能用、人人都不管的局面。

1.4使用环境不符合要求。医学仪器设备尤其是现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其使用、放置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在日常管理中,将其与一般办公用品对待,普通设备与尖端设备一样对待,不注意卫生,室内灰尘、湿度大;空调、稳压器、抽湿机等设备不足,等等,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1.5人员素质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学生在使用前不了解、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使用时存在责任心不强,随心所欲,甚至不恰当操作现象,损坏仪器设备;使用后不能清洁、归位仪器设备。二是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不能全面了解仪器的总体性能,不能熟练掌握其使用、维修的方式,使得仪器设备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2.对策与建议

2.1提高对实训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仪器设备管理是仪器设备申购、使用、维护等规范化的保证,是确保实训教学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前提。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室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整个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管理层要关注实训室建设,不仅购置先进仪器设备,还要重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实行专人专责,强化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好实训室的作用。

2.2制订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实训室仪器设备,提高利用率,降低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率,应制订《实训室管理制度》、《大型模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训室学生管理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人员的职责,约束或防止学生随意操作造成损害仪器设备的行为,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行。

2.3强化对仪器设备的管理。首先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对仪器设备进行固定资产统计(数量、价位、型号和购置日期)、技术信息建档(仪器购置申请或计划、验收资料、产品说明书)和登记(仪器放置地点、维护人、责任人以及维修保养、停用、报废记录),全面掌握实训室的仪器设备情况。其次强化使用方面的指导,对每一台仪器设备,尤其操作复杂的要制作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卡片,方便教师和学生对仪器的安全和正确使用。同时师生需严格执行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做到课前预习,课中严格操作规程,课后清洁、归位,减少仪器损坏频率,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最后加强维护与保养,是仪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日常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每台仪器的特点、结构,制定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养。对疑难故障和问题部件应请专业工程师上门维护保养。

2.4提高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素质。首先提高管理者的水平。仪器维护和管理工作由实训教师担任,他们的专业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仪器的使用寿命,每台仪器设备必须实行“四定”(定人、定岗、定任务、定房间),仪器设备负责人要“三懂”(懂原理结构、懂操作方法、懂简单维护)。其次在使用者学生方面,上实训课之前对学生做好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宣传,然后做好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实训目的和实训设计步骤的说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规范有序地做好实验。

3.结语

实训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更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学生素质,实训室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作。良好的实训环境,高效率的设备与器材使用,使护理实训操作质量得到提高。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他们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临床护理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3).

[2]武红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

篇(6)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加大,高校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添置仪器设备。但是,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规范管理缺乏制度保障。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在设备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发生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比如在购置设备时,出现一些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操作,违规问题严重。在设备使用过程,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账目混乱,严重出现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2)重复投资,使用效率低,粗放管理大行其道。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和新专业,出现了一些学科交叉、专业交叉和课程交叉的现象,各院系为了应付教学评估,作计划,找资金,大量购置实验设备,给每个实验室都配置足够的设备,造成整个学校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同时,由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实验项目少,实验教学任务有限,一个学期只上几节实验教学课,设备形同虚设,利用率低。

(3)产权管理松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兴办科技园、后勤集团等校产业,在实施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或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于产权不清,又不实施有偿使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管理人员能力较差,服务水平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性能复杂,很多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影响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维护专业人员不足,实验室常常出现需要维护的设备而没有及时维修,造成大量堆积的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常常造成设备因一些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实行资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账、低值仪器分户账,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填报统计报表,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做到账、物、卡相符。

(2)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成立设备管理监督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数量,参与设备采购招标投标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和处置,审计监督设备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情况。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统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保证设备质量;三是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学校应建立技术档案,按其使用目的、设备性能和实验课程内容等进行分类和登记。加强设备产权管理,实行有偿使用,保证设备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定期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要及时进行维护;四是建立设备调剂制度。对于长期闲置或效益较低的设备,应做好调剂工作,根据各实验室的需求,对设备进行适当调整,充分利用设备;五是建立设备报废制度。做好申请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规范设备报废管理行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收回报废设备的残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统一纳入学校年度设备经费,统一安排使用。

(三)创新管理方式,实行计算机管理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统一编号,将其输入计算机,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实现动态管理。

加强原始资料管理。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统一管理,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

加强网络建设。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及时进行计划调整,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可以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为校内、校际或社会用户能充分利用设备提供方便。

(四)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掌握设备采购技巧,合同签订方法,涉外税务知识,财税账务处理,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三是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相关专业调查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1.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实验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固定资产。近年来全国有近600所联合升本的高校,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合并后却没有对合并前各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似规章制度不少,但却没有可供执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设备账目的混乱,出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统一,不完善。

2. 实验仪器设备闲置现象严重及利用率低下

合并后的实验室设置缺乏整体规划,设备购置缺少论证。我国高等院校的仪器设备有一半以上闲置在实验室中,尤其是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到10%。究其缘由,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缺乏长期的整体规划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 设备重复购置普遍

合并后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更多的要求。一些系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职能部门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这就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4. 实验设备的老化

实验设备老化是目前高校实验设备存在的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实验设备在向着微型化智能化发展,从而使得很多高校实验设备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化。加之实验设备淘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设备不能及时淘汰,老化设备形成积压。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应付实验室的评估,增加固定资产,还让这些实验设备滥竽充数,这就更加剧了实验设备的普遍老化。

当然,除以上一些问题外,还有例如实验室设备布局的不合理不科学,实验设备采购的质量没有保障和试验设备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存在。

二、联合升本后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改进措施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2.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

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各负其责。其次,应当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及时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失以及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3. 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篇(8)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抢救室作为医院的重点医疗科室,确保抢救室的医疗设备在抢救过程中的安全运行,成为现代医院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相对较为繁多复杂、精密,例如吸氧设备(氧气筒给氧或中心给氧系统)、电动吸引器、电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及电动洗胃机等等,若是无法正确、科学的使用和管理这些抢救室仪器设备,必将延误病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因此,必须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最恰当的管理,以保证顺利进行抢救室对病症患者的救治。1 抢救室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的安全、科学管理是抢救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抢救室经常会开展对病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可以随手可及并安全有保障,因而加强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是相对较为集中的部门,对于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的保障管理是避免和消除医院医疗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应用是抢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着医生的急救思维,是抢救室工作能否正常、稳定进行和成功的关键,采用急救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是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紧急任务,必须做到争分夺秒实行抢救措施,抢救室的设备管理人员应时刻做好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于可以对病症患者进行全力以赴地抢救。2 抢救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抢救室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抢救室的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抢救室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抢救室设备的安全和对急诊病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一些医院由于在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方面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没有进行正确、有序的管理,从而导致抢救室的仪器设备得不到正确、安全的管理与维护,进而影响到抢救室的急救工作的展开。

2.2 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 现今的许多医院对抢救室仪器设备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详细的设备管理职责,导致抢救室的设备管理不善,从而影响到抢救室的设备安全及抢救工作的进行。抢救室的设备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急诊护士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的气管插管时喉镜接触不良,未备好呼吸囊;除颤仪由于充电不足或电源关闭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应用,从而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电动吸引器由于压力不够,造成分泌物误吸,引起病症患者的窒息;呼吸机在使用时没有备好呼吸囊,一旦发生停电等意外情况就无法保证及时对重症患者的通气;洗胃机由于进出液量不均衡,进大于出或只进不出等问题均有可能会贻误抢救急诊患者的时机,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人身损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问题。

2.3 没有及时保养管理设备 抢救室仪器设备进行使用后的保养管理对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性能稳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使用、保养、管理贯穿于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抢救室仪器设备的故障问题常常是由于管理人员最先发现的,一些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对设备进行管理,没有较强的保养管理意识,若是抢救室的设备出了轻微故障却还强行运行,会导致仪器出现更加严重的损坏,对急诊抢救工作造成更大的威胁。

2.4 使用设备不够规范 对抢救室仪器设备使用不规范也是造成设备主件损坏、阻碍抢救工作的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对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如果先开主机后开气源,就会造成对主机的损耗;粗暴的安装呼吸机管道会造成管道螺纹的撕裂;如果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等带有蓄电池的设备的电池电量没有耗尽就充电会减少蓄电池的电量;电动吸引器的吸引瓶太满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吸引器电动机等等。3 如何很好的管理抢救室的设备

3.1 实行专人管理制度 医院应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对抢救室的设备进行专门的管理保护,安排专人负责抢救室设备的日常管理保护工作,了解设备的具体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还要详细填写抢救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本。对每台设备都配一个专门的使用登记本,悬挂在仪器设备旁边,详细记录包括机器的运转情况、故障现象、处理情况等内容。加强抢救室设备的使用环境检查,保证设备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抢救室的设备管理负责人应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组织专业集体的设备管理理论授课及操作示范,对设备操作不熟练者、新护士、实习护士等进行单独的教导训练。

3.2 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要使抢救室仪器设备长期处在良好的环境下以更好的进行急诊抢救工作,因此要做好抢救室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应做到:①每天对仪器设备进行表面的清洁、消毒及擦拭各种仪器外壳的灰尘,用1:200的84消毒液对疑有血液体液污染的仪器设备进行消毒;②对各种仪器部件的进行消毒,如在使用喉镜、监护仪导线等之后,要用百分之七十五浓度的酒精将其擦干净再放入无菌柜内以便于备用;③对急救仪器进行每周一次的全面的维护,包括对重要零部件的清洁及检查,注意检查各类探头、传感器、导联线、血气分析仪的测试卡、回收液槽等配件是否有缺失或损坏;④经常检查电动设备是否有插头插座松脱、地线接触是否良好、仪器储电是否充满;⑤抢救床最好是能升降的活动床,应另备木板一块,以便在需要时做胸外心脏按压等等,并将这些保养、检查的具体情况详细登记到仪器设备的维护登记本上。

3.3 完善抢救室设备管理制度 要使抢救室的设备管理更加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力度,在抢救室医疗设备的检查、使用、维护及记录等各个环节上建立档案保障制度并得到落实。健全抢救室医疗设备档案,建立救护车医疗设备台账,从根本上解决“帐目”不清、帐物不符、管理不力、操作不当等问题,为提高抢救室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的记录管理,每一环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3.4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抢救室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于更好的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正确科学的管理保护。抢救室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机器的使用、操作方法,能够排除设备的简单故障。强化抢救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抢救室的设备执行严格的“四定制度”,定数量、定放置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与消毒及维修。4 结 语

抢救室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较为集中的场所,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医院的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医院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护,为抢救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好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冬梅,陈珺,王玲.急诊抢救室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24):23-25.

[2] 杨冬梅.急诊科护士在急诊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7-818.

[3] 赵丽君.急救中心救护车医疗设备使用与管理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4(18)4B:32-34.

篇(9)

物理教学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各物理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完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是高校物理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报废仪器合理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和仪器循环使用等。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审查制度、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仪器操作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考核制度、更新、报废制度、奖励和赔偿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每间实验室都挂有实验室规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采、验、入、用、报”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加强仪器报废后其完好部件的回收、利用和对无利用价值部分的有效处理措施制定了相关处罚措施。通过制度建设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和验收

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项目、仪器设备必需的综合条件等方面全面考虑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购置。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套数和库存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缺少的部分仪器设备清单,需要什么计划什么,缺少什么计划什么,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利用不充分等现象,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采购时遵循“货比三家、物美价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广泛收集信息,反复比较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优。验收时对购置仪器的品种、规格和型号、主要技术参数等认真核对、验收,及时做好验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3.优化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根据仪器设备的用途划分种类进行管理。对中小型常规仪器设备实行分散管理。遵循实验开设的项目、实验的性质,设置了光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仿真及电子与通信实验室、自主及开放实验室等16个分室。由每个实验室自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设备落实到人,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方便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由高校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采取专管专用、专管共用和托管共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变实验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加强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维修工作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维护是实验技术人员对正常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维护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以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率。实验室要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故障期、环境条件、维护方式及保养时间等因素,提早计划和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保养工作。仪器设备检修或校准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每次上课前实验技术人员检查一遍,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检查仪器数量和仪器的完好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课期间每月试运行检查一次,半年全面检修一次,学院制定相应的检修制度并落实到责任人,院校组织检查验收。定期维护仪器设备能够积极预防故障的发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在定期维护的同时还需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易出故障,缩短修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设备一旦损坏,及时组织人员维修,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

5.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自动化信息管理

仪器设备类别多、规格型号多、数量大,必须做到账目、物资、卡片相符,以便于学校资产处的账目管理。具体到院部的管理既要管物资又管账目,还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借出与收回工作非常烦琐。除此之外,当同一型号的仪器数目多时,特别一些通用仪器设备,分布在哪些实验室,如果手工查找、统计,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强度大,又难免出现错误。为了使设备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出错率,我校已经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管理员可快速、准确地处理管理中的记账、查询、统计、报表等工作。同时通过网络无论是仪器管理员还是任课教师均可快速查询各种仪器设备的库存、使用等情况,及时提供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学院实验经费分配等级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便调配,实现人流、财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平衡协调,使设备的供应、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相互结合,达到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仪器设备管理员可以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6.结语

通过多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出: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仪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级人员共同重视、共同合作。要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应做到“转变观念,规范制度,严格程序,加强监督,合理使用,及时报废与处理”。真正做到“管好仪器,用好仪器”,使仪器设备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以人为本,实验仪器管理最终要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学生,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学习,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方法,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篇(10)

    “5S”管理法源于日本,由于所用5个词都以S开头,故称“5S”管理法。是指开展以整理(Seir)、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cikeetsu)和素养(Shit-suke)为内容的活动。

    2方法

    2.1组织理论学习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5S”管理法的内容,强调仪器设备在急诊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学习科内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正确使用及清洁保养方法,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到人,分类保管。

    2.2成立“5S”管理小组根据急诊抢救室工作情况,制定5S管理细则,制定《抢救工作制度》、《物品、器械、设备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登记本》、《设备维修登记本》、《仪器使用情况登记本》。加强制度落实,定期考核评估及反馈,进行督促整改。

    2.3实施

    2.3.1整理对科内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点和整理。根据常用必需的原则,留下常用必需的仪器设备并保持性能良好,清理掉老旧废弃、闲置的仪器设备。值班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班班清点和检查,分管护士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发现设备仪器不完整、功能不完善的进行登记,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建立仪器操作程序卡,使用时,必须了解器械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毕妥善消毒、保管。

    2.3.2整顿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别、数量、使用频率等方面,对急诊抢救室空间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仪器设备目视化,标识明确,一目了然,并做到“四定三及时”。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2.3.3清扫每日一次责任护士清洁仪器设备,每周一次由专人负责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和保养,并检查仪器性能,督促和协助设备科定期检查、保养、维修,保持性能良好。

    2.3.4清洁是对前三项工作的坚持和深入,以确保前三项工作质量到位。由“5S”管理小组或护士长随机检查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情况,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行为考核和季度明星评选的依据,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2.3.5素养素养是“5S”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精髓。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觉维护仪器设备的清洁和功能状态,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潜移默化地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结果

    急诊抢救室实施“5S”管理法效果比较(表略)。

    4讨论

    4.1“5S”管理法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在急诊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5S”管理法后,与实施前相比,有明显的效果。表1显示,仪器设备到位速度大大提高,送检及时,完好率达100%,员工和患方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改善。

上一篇: 餐饮服务管理论文 下一篇: 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