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3 19:42: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元化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多元化教学

篇(1)

声乐是通过科学的歌唱方法,营造出生动、悦耳的听觉形象效果艺术。技工学校中,声乐课是技能型的课程,声乐教学不是要培养专业的歌唱家,而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培养实用、复合型的人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模式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声乐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效果等顺利实现。

一、树立多元化目标,因材施教

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在声乐教学中要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都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按照大纲进行教学,若学生没有跟着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教师就会产生不满,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声乐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表演[1],应该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对于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声乐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水平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声乐教学中的表现也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全面考察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

二、优化声乐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保证教学内容满足技工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对于就业的学生,可以强化职业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以及技能,增加声乐理论和音乐教学方法,在组合训练过程中要使音乐种类更加丰富,声乐技巧的难度要适中[2],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对于难度较大的,或者与音乐无关的内容要进行删减。教学内容的难度需要适当,注重教学内容的精度以及广度,组合训练时要使教材内容更加专业、技术化。教学内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声乐理论、表现以及运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气息、控制以音准,组合要从浅入深,循序渐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合作意识

合作教学是一种集体授课的方法,实现小组探究,将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中,小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由于音乐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演唱、感悟,使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个性。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对歌曲进行设计表演,如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时,学生齐唱之后,让一位学生对歌曲第一部分领唱,其他学生齐唱合唱第二部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表演,确定了统一的表演动作之后,教师指挥,学生演唱,然后教师提问,这种方法演唱使歌曲的什么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会很快地回答,演唱形式发生变化。在这种合作学习中能够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优化教学流程,启发引导学生学习

对于技工院校的声乐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就业需要,适当的增加实践教学,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即教师教,学生唱的方式。创设听赏———练唱———创编的教学流程[3],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对歌曲进行创作、演唱。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可以在声乐教学中增加舞蹈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可以进行汇课实践表演,为学生提供平台进行交流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启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市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并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五、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成就感

当前,技工院校声乐教学的理念以及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更好的促进声乐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声乐教学中,通过多元化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就感。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使其共同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中,使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全面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当前技工院校的教学规模扩大,教学改革也不断推进,为了实现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明确技工学校声乐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形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水平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梦莹.多元化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16,(01):91-92.

篇(2)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基础阶段。目前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硬、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中职语文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从不同内容,内容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分析,使学生逐渐具备思维多元化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能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感知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中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与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基础知识理解能力,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及思维的启发上,推动学生掌握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思维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教学是建立在多方面思维的基础上,思维方式的创新会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单一化,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例如学生的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等方面。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为了促进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进,要加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搜集与整合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将其制作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中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教学策略分析

巧用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创设情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利用微课的形式将课文中处于静态的文字演变成立体的、生动的形象,并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微课展示的立体的动画、鲜活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中,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走进课文。

(二)教学资源分析

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辅助内容,信息化教学的文本素材是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来源于教材、教案和参考书等。文本素材最基本的获取方式是录入,目前主要有键盘录入、手写板录入、语音录入、扫描录入等方式。

(三)教学评价分析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不可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重点考核教学设计思想和能力;二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三是多媒体使用的必要性(网络环境);四是教学反思: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五是要突出实用性,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目的;六是教学方案具有可推广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前预习,利用班级QQ群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自创的网站―“中职语文在线课堂”,浏览“资源中心”里的创作背景、字词等大量资料。本文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及其代表作,鉴赏知识等)。

(五)第五环节:讨论思辨

课前,已布置学生进入网站上的 “资源中心”观看视频:《三国演义》中赵括死读书至百万大军活埋的悲剧,以及诸葛亮大将姜维大意失荆州的故事,督促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读书要学以致用。

课堂上,根据网上互动交流区的留言,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讨论:讨论本文观点在功利主义和感官享乐至上的今天的现实意义。学生将电子小报上传至网站后,教师进行批阅,师生留言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设置了在线分享,学生可以在线答题,点击并提交自己的答案,系统做出及时反馈。这一环节,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组间交流、师生交流,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了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也搜集了大量的资源,学生在品读经典篇章的同时,还提高了语文的应用能力,电子小报word排版、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所以,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不是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而设计,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是谱写青春花样年华的乐章。只有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导、点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求知上进的心。

总而言之,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多远化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有利于推动多元化教学发展,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创造基础。?由于中职生主要关注专业的学习,对语文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渐渐轻视起来。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恰如引入一池活水,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鲜血液。中职语文教学更强调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服务。而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引入,正是以其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优势,为课堂结构的优化,学习空间的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中职语文信息化多元化教学的应用研究是关乎现代语文教学生命力的课题,值得每位在教学工作中精心研究。

参考文献:

篇(3)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优势,不仅影响着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中,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不尽相同,反之,同样的教学方式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程度也是不同的。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发自内心的兴趣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因材施教

不同的个体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有的学生专业基础好、声乐条件好,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根据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曲目、练声曲,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演唱技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学生群体,更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声乐技巧、歌唱能力、声乐学习能力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3.可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

教学改革是一项双向互动的工作,不仅是教师的使命,也需要学生对改革的效果进行反馈,但当前的声乐教学改革中,由于在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声乐教学改革面临着瓶颈,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优势,能够突破教学瓶颈,深化课程改革。

二、多元化时代下声乐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契机

1.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表达人类感情是音乐的主要特点,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表达和释放感情的欲望,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当前国内的声乐教学往往强调声乐专业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较少关注学生的精神感悟、文化理解、环境认知等专业知识外的认知,易导致学生虽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对音乐作品中的意境难以正确把握。声乐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艺术,声乐表演等实践性的课程在提升学生声乐技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中,大多只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课程编排中,专业理论课程和普通文化课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大,而实践性课程则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就要求声乐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发展。

2.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审美体验是声乐的核心,在声乐教学中,应当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要求声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不同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提倡树立多元化的理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理性素质、感性素质、情感素质和身心素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情感的培养及文化修养的提升,注重个性化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四种素质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既强调了声乐改革发展的必要性,也为声乐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多元化教学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化理念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多元化理念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使得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评价等,各学科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形成,为声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参考借鉴之处。

4.信息化建设为教育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促进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网络化、多元化变革,网络世界的丰富与广阔、多形态交流方式、超现实运作功能等,能够从技术上支持教与学的密切交流,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创新,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

三、多元化时代下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1.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潜在能力等,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多元化时代下形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现阶段,在国内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层教学承认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即不同学生的能力、智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符合多元化的理念。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分层化教学,采用一定的分层形式,根据学生的潜质、能力和水平,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安排,将学生隐性地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小组教学,不仅尊重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还能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声乐教学的分层教学,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备课分层、目标分层和评价分层。围绕声乐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材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2.注重文化修养的教学

深厚的文化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感,使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领悟到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情感,在创作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境界。因此,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声乐课程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文化素养除涉及声乐专业的专业文化素养外,还要求学生应具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一些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和声乐曲目所涉及的背景等影响着声乐文化的相关文化素养。在声乐曲目练习中,教师应为学生讲述曲目相关的案例,将文化修养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明确文化修养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本地音乐艺术展,让学生受到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的感染,同时使文化修养的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教育模式

情感体验是演唱者声音质量、动作表情及演唱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内在情感体验而引发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不仅影响着演唱者的声音质量,对于演唱者创造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个体表演和创作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表现曲目的内涵和情感。在多元化时代下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实施情感教学。情感体验的获得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是获得情感体验的直接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捕捉激动人心、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而由于一个人来自于自身经历的情感体验是有限的,同时在音乐作品的表达中,需要学生有更好的情感感悟能力,准确体会到情感状态的性质、程度、变化的幅度和力度等。因此,教学中更应当重视通过间接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用戏剧、电影、诗歌、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使学生能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演唱作品时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础,体会作品中的情感特征,抒发歌唱情感,使演唱更具真实性。

篇(4)

音乐表演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多元化教学是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学,在音乐表演中,如舞台演出、教学实践、举办音乐会、参加录音录像,包括欣赏、观看录音录像等,都属于多元化教学范畴。当然舞台的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以器乐演奏形式为例,就有很多种,如独奏、重奏、合奏、伴奏等,这些都属于多元化教学中的一部分,都可以称之为多元化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学生有计划地、弹性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笔者认为科学地采用多元化教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多元化教学的几种形式

1.舞台演出

这是音乐表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舞台的演出形式繁多,这里重点例举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器乐演奏的舞台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1)独奏

只要具备演奏基础,有一定的基本功训练,具备一定数量的演奏曲目,老师就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上舞台进行表演,让学生多参加独奏的演出。独奏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调试、培养。首先要把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例如,检查一下乐器的状态如何,音准调试得是否准确等。调整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舞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并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一般音乐表演的考试大都以此种形式出现。笔者抓住考试前的机会,给学生上公开点评课,也就是每个学生上舞台演奏准备要参加的考试曲目,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同时寻找不足,当场改进。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去反复练习,下次必须解决。通过公开点评课的训练,学生进步很快,而且在考试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都非常明显,收效极佳。

(2)重奏

重奏不同于独奏。它讲究相互配合。因此双方的互相配合十分关键,二者是一体,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能倾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演奏声部的进行,要使两个声部有条不紊地结合,这样才能够配合好。要倾听和声的整体效果,积极主动、和谐合作、默契配合。在短学期教学期间,笔者采用多元化教学,给学生布置两首器乐重奏作品,要他们亲自演奏,体会音乐感觉。虽然刚开始对于没有过合奏经历的学生来讲,挺有难度,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热情很高,都主动找老师给他们安排重奏训练。

(3)合奏

合奏是器乐演奏最常见的一种演奏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平时要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会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很多人就缺少合奏意识及合奏经验,最终无法胜任合奏。除了依靠学院的合奏课,还要寻找各种机会多参加合奏训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4)伴奏

伴奏是音乐表演中的另一种形式,如独奏伴奏、独唱伴奏、舞蹈伴奏等,是大家非常熟悉多见的一种形式。伴奏所处的地位不同,它处于辅助地位,起配合和烘托、衬托的作用。伴奏时要突出主旋律,要做好陪衬和铺垫工作。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克服困难,多参加伴奏,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

2.录音

录音和平时演奏不同,一说到录音学生就都会有一种紧张感,不过这样他们会更加认真对待,必要的紧张还是要有的,但不能失控。在没有录像的条件下,笔者就组织学生录音,每次的考试都要录下来,反复听,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这对学生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录音时演奏者本身所用的力度和平时也有所区别,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极高,它所处的位置、角度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包括演奏者的松弛度和紧张度等,都会对录音产生影响。所以在录音时,要多讲究音色和音质。这样对录音的效果有益。在录音时,往往不用平时舞台演出时的力度,则会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否则,麦克风的灵敏度大,用平时的力度来演奏带来的噪音大,效果极差。录音时,应该多在演奏技巧上下工夫,例如,在进行琵琶演奏时左手要多加些“吟”弦的技巧,这会使声音更加有润性,音色柔美好听,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时笔者把学生带进录音棚,进行多元化教学,表面上看给人比较松散的感觉,其实更接近于现实。实际上更接近实际,这就是实践,是学生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也是超前实现目标的良好途径。如果没有实际操作,就没有以上经验的积累。

就像学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基础,没有社会实践是不完美的。年轻时应抓住大好时光,勇于创造,拼搏进取,我们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成绩。如果在学校时就积累经验,等到走上社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采用多元化教学,能解决这一难题。

3.录像

录制音乐要讲究声情并茂,这是表演的进一步升华,必须自然松弛,美观大方。这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不可紧张或松懈。有的演奏员,一录制作品就很假,很做作,或录制不好反复地接录,这些都会对录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定时安排录像,可以在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给学生录制。先讲录制的要求,然后再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点评,找出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总结,不断积累提高录制效率。这也是多元化教学的体现。

4.举办演奏会

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演奏会,对积累舞台经验大有好处。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弹奏几首曲子就没劲了,弹不动了,基本功匮乏。这样的同学就要求多练习基本功,练习力度、速度、耐力等,这些提高后,方可上台演奏。有的学生怯场,无法控制自己紧张的情绪,导致不能正常发挥和演奏。所以要多为他们创造演出机会,多锻炼从而缓解紧张度。对于特别爱紧张的同学,刚开始可以安排和其他同学一起演奏,经过锻炼逐渐适应后,再让他自己进行表演。这样就逐渐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让他们更加松弛,从而达到自由发挥的境地。

5.参加教学实践

要有计划地让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在短学期教学工作期间,笔者安排了两名大一年级的学生,来给两名小学生授课。课的内容是一首短小的琵琶复调二重奏作品,这些内容笔者事先并没有教过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是刚刚接触的新作品,笔者在旁边现场指导,学生们换位了,现在他们不是学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有迅速试奏的能力,科学安排指序、把位,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时他们的注意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这时他们的试谱、安排指序指法等就显得更加积极主动了。当遇到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他们解决起来有难度时,就会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这样他们在小学生面前既不失去自尊,又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发现他们的演奏姿势懈怠时,笔者就在旁边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演奏形态,学生会学你们的。小同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同学,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思维,主动试奏,很快可以学会。有的小同学试奏本来就不快,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等着老师一句一句地教,这就考验老师的耐力和耐心了。等到笔者送两位同学离开课堂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其实你当老师也挺不容易啊!”笔者开心地笑了。通过实践,首先,让他们懂得了老师的辛苦和用心。这样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其次,他们得到了教学上的训练,也为将来教学积累了经验,为他们逐渐适应社会做准备。这就是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益处。所以,有计划地采用多元化教学,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看、多听大师及演奏家的演奏和表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声情并茂,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二、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

要做好多元化教学,教与学是相互的。无论是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还是对学生的本身素质要求都是较高的。

1.多元化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音乐素质。人人知道,无论做什么,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然而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一些学生的弱项。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苦练基本功,提高学生练功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集体练功的形式,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的方法,一起练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听到同学在练功,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主动要求参加到练功的行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基本功训练往往很枯燥,还需要一定的体力、毅力。有的传统乐曲很长,不好背谱。这需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3)德艺双馨。学生不但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有严禁谦虚的学风,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要培养人情、人格、人性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要以此为积淀培养合格的人才。

2.多元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多元化教学中主要应实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导启发。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要求学生有创新,有自己的构思和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干涉其思路,关键在于引导。在不违背音乐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2)归纳重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复习学过的乐曲,预习不同时代的新作品,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点。老师可以归纳重点,鼓励学生改编创作。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由浅入深。音乐表演是综合性的艺术,教师要把握难度和进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多元化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应采用多元化教学的培养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更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带来的社会效益

1.自食其力,信心倍增。笔者在多年的音乐表演的实际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多元化教学的方式。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地实践,逐渐积累经验,自食其力。通过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学生增强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多元化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5)

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衍生自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论及音乐课程内容的规划需要走向多元性。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育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初中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初中音乐新课程在不同方面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反映了音乐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创造性和显著的综合性。

1 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本质为主体,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初中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1.1 音乐与文学综合

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初中的音乐教材中,不乏出现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演唱过程中,伴随着古典韵律的诗句,优美古朴的音乐曲调慢慢呈现,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思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

1.2 音乐与美术综合

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二者都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如德彪西的印象派交响诗《大海》中第二部分《海浪的嬉戏》就是与美术紧密结合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课中加入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学习歌曲,更直接地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1.3 音乐与历史综合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在音乐教学内容中,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如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一曲时,我就贯穿了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学唱这三个加强递进时,学生会油然而生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既能掌握音乐知识,又能复习历史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2 音乐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音乐教学手段必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生动多彩。以歌唱和音乐欣赏两个模块为例:

2.1 演唱教学的多元化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不同性质、风格、特点的歌曲,如歌曲《江河万古流》可以引导学生将声音竖起来些,寻找美声演唱的感觉;《青春舞曲》等民歌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声音靠前,用偏向民族化的唱法演唱;《茉莉花》等用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即可。初中的演唱教学提倡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对三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唱法的共同点以外,也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不同点,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对三种唱法进行因材施教。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并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表现力。同时,在注意三种唱法的基础上,音乐教学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风格上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把握。

2.2 欣赏教学的多元化

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初中音乐课改的深入,欣赏课更多的是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所表达的意境,从朗读、画画、舞蹈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对非语义性、非可视性的音乐有更直接、更具体的感知,从而更完整、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

2.3 创作教学的多元化

许多音乐教育家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音乐创作教学,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创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独创作之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使每一位创作者都充分发挥优势并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性,同时还要提倡即兴创作。并引导学生运用电脑音乐系统,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 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初中的音乐教学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因此,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指出,音乐教学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特点。

3.1 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新课程将情感态度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学生的音乐情感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3.2 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知识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的特点,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72-01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生学习的优劣普遍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使得学生为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停滞不前,特别在当前中学语文学习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是为评判学生的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关注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的“学生观”和重新建构的“智力观”、“教育观”。教师应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评价的主体应是多元化的、互动的。要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老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1、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篇(7)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经常运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地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课前带上很多挂图,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中翻阅大量地图,综合各幅图的信息来解决一个综合问题。这样将会浪费很多时间,并且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了。老师只要在课前将要用到的图一一罗列,将需要对比的图拼在一起储存在电脑中,上课时动动鼠标就可以展示在学生面前,节约了挂图翻图的时间。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开阔眼界。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相对于枯燥的书本文字而言,多媒体教学以其动感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深情的文字,丰富的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较真实”的地理时空感,可以使课堂更加地生动有趣。如在讲区域地理《南极地区》时,南极最大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我们攀枝花常年温度较高,学生对南极的了解较少,无法想象气候有多寒冷,如果在课堂上播放一小段关于南极的视频,学生就能身临其境,理解“酷寒、干燥、烈风”的含义。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模型,化解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有很多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这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如果学不懂必修一,不仅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也会使以后的教学失去理论支撑。例如:地球运动这一问题,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两种运动的叠加。因此有必要将这两种运动结合起来进一步的分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自然引出下一个难点问题,这就是地球公转的两个特征会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如何运动呢?这一问题很抽象,学生空间概念很难建立,学生是回答不出这一题的。只有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刚才地球运动的课件再配上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照射情况,学生通过观看随着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在地球球面的移动才能得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回归线之间来移动”这一结论,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老式教学中,学生对这一问题不是真正理解,而只是硬背记住了结论,这样就对后面“地球运动的意义”这部分教学非常不利。

二、让地理教学走出课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很多的自然、人文现象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感受。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中有很多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一直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可以在9月23日这一天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用立杆测影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杆、影、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列出正切定理公式,进而推算当地的太阳高度。再用H=90°-—p±q—公式推算出当地的纬度。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使知识记忆更加牢固。高中地理必修二中有一个问题研究《从市区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周末去当地几个典型的居住区,采访当地几位居民选择此处买房的理由。将采访资料整理好后,在课堂中展示。教师可以汇总学生采访的结果,和学生一起归纳影响住房区位选择的因素,再讨论如果家人或亲属要买房,选择哪里是最好的区位,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例如在必修三中关于“森林是开发还是保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不同的立场阐述观点,最后由老师点评后引导出雨林的前途。

四、多元化评价机制

篇(8)

在各省实施:坚决杜绝节假日、双休日补课现象的今天,通过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层次感的问题设计是学案的核心,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有意义建构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查阅资料,主动思考.完成学案、解决问题地就是自我评价、诊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搞清哪些化学知识与技能、哪些方法是通过自己预习可以学会的,哪些化学知识是自己预习暂时不能学会或不能理解的,需要带到课堂上进一步解决,还可评价出自己在此过程中能否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去面对困难、知难而进.

二、以课堂为阵地,实施互动,激励发展

化学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课堂评价很自然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传统课堂上,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一言堂”,以教定学.评价教学效果理想与否,永远是看教师是否完成精心预设的教学内容,讲得是否精彩、全面.评价学生学得如何,只有教师有话语权,而且往往以文化课成绩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评价,由以教师为主体的一元化转向以教师、学生、他人参与的多元化.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牛,也可以是学生互相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书本,学生评价自己等.在评价内容上,也一改以前的单一评价,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都作为多元化评价的内容.比如,在临近下课时,让几个学生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学生有的说学习了哪些知识,有的归纳出学到了哪些方法,还有的总结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了哪些培养.这不仅评价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起到了相互启发、引起共鸣、相互比较、不断完善的作用.此外,还要客观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好每个学生的长处,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尝试成功,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以活动为契机,注重过程,提升素质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活动是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实现评价由重结果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的有效途径.在小组展示交流时,可以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及表达交流的技能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可以从实验操作技能、对探究要素的理解、探究方案的设计、情感态度、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小组成员走上社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评价调查访谈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分析整理数据能力、准确得出结论能力、反思能力、书写报告或小论文能力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都可以.比如,分小组探究灭火的方法时,可先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设计一种方案,再让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对应的原理和评价每种方案的优劣.活动评价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活动成果.能为全面了解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水平提供有效途径.教师对学生作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发挥其激励功能,让学生通过评价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能自觉地作出调整,使素质进一步提升;让学生从自己的点滴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产生进一步向上的力量,使学生通过活动增长才干,得到发展.

篇(9)

2008年6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师范院校手风琴教学多元化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落下帷幕。在这场会议上教育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手风琴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当今社会,从前单一的手风琴文化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不适合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的需要,要想和国际接轨,使手风琴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做到多元化的教学和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世界经济、教育、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在发展中国的手风琴文化过程中,手风琴教育的多元化又是基础。

一、关注音乐感

1984年11月有美国专家来中国讲学时曾说,中国演奏员技巧好,手指好,但突出的弱点是不懂音乐风格,这需要多年才能解决。这其实是中国很多方面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国内并不缺乏聪明,在手风琴方面富有天赋才华的手风琴手,但不少人缺乏对各种音乐的喜爱和欣赏,缺乏对各种艺术的研究与探索,也缺乏文化知识,只是片面追求技巧的高难度,因而形成了音乐与技术之间无法得到很好平衡的现象。有学生能演奏很流畅华彩的乐段,技巧方面可以说无可指责,但在表现某些深沉而富有内涵的曲子时却苍白平淡。这种学生固然能明确地讲出所奏之乐曲是什么内容、什么情绪,但很多仅仅是学习到,背下来,记住公式化的范本,并没有像练习基本功那样对音乐产生足够的追求,并没有认真体会在控制风箱上如何赋予乐曲情感和生命。总而言之,是因为缺乏全面综合的音乐修养才会出现演奏上的技巧与音乐十分不平衡的畸型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大家都能认识到,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却不由自主地偏离表现音乐这一起码的演奏准则。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势头,就是比谁拉的曲难,比谁占有的新曲子多,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我们的心胸狭窄,从而更加偏离表现音乐这个准则。因为音乐的根本并不是用来攀比,而是为了表现一些东西而引起心灵的共振。这不是不主张苦练技巧,锻炼基本功,因为那是演奏手风琴的基础,而是演奏的目的是什么,演奏不是仅仅让观众看技巧,关键是让观众能理解音乐,获得心灵的共鸣,这是音乐存在并发展的根本意义和目标。所以教师就应本着全面的、不重此轻彼的指导思想,使音乐与技术平衡发展。

教师们在抓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学生音乐感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好学,而音乐感下若干年的功夫才有可能进一步。所以教师必须花大力,从点滴的启发、诱导中,不断地增长学生学习音乐的感性知识,井督促他们努力从众多的艺术品种中汲取营养。不仅仅在练琴时,在练习手风琴之余也可以关注其他不同的乐器,经常欣赏不同的音乐,查阅相关资料,尽是从音乐中听出其中蕴含的内涵。就音乐这一品种而言,要使学生的头脑里既有西洋歌剧、交响乐,更有自己国家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是任何演奏家在成长中都不可缺少的营养。那种唯有交响乐至高无上,而把地道的民族音乐(及其它音乐)统统认为是低下的,非我们所应欣赏的观点和盲目的习惯势力,是非常荒谬和应该改变的。如果学生对众多艺术品种的特点有所熟悉的话,在不断的关注中抽象出乐曲的表象,挖掘器乐表现情感的内在,那么他们的音乐修养就能得到综合的提升。

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是表达音乐的有利条件,但不等于有丰富的感性知识,演奏就一定能够感染人。这是因为把头脑中的感性知识,由琴声再现出来,还需有一个磨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感情化的练琴与善于倾听琴声的习惯的结合。情感化的练琴要在练琴的过程中糅合乐曲带给人的感受,而善于倾听琴声,就是时刻注意听自己的琴声是否与自己想象的音质或意境相符合,是不是真的能带给人音乐中蕴含的感受,不符合就随时校正。用听觉随时校正演奏,是缩短主观想象与客观效果的距离,以便更完美地表达音乐的有效办法,是从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如果学生能时刻将善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始终伴随在练琴和演奏过程中,并加上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那么他们的音乐感定会大大提高,演奏也一定是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的。

二、关注教学方式

音乐不像自然科学的项目,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造成教师很难直接教会学生什么。除了一些可以直接讲述的东西以外,更多相关内容需要一些间接的方式去表现和教授。

在这里先将一些的教学方法列举出来: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实践法。这都是一些期待获得结果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关注调节情境,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创造富有创造力的情境。

1.讲授法。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分为讲述式、讲解式、讲演式。这三种形式是对事物作系统的叙述和描绘,解释概念,阐明原理,进行分析和论证。讲授法是手风琴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教师应注意语言要准确、清晰、生动,使讲授目的变为学生的学习目的,讲授的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接受能力。使用讲授法要注意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路,为学生提供较准确的技术,并使用解决问题的范例。

2.演示法。包括教师的示范演奏教学和借助媒体资料演奏教学内容的展式。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学生能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的实际音响,通过音像资料,从听觉上、视觉上感受表演形式对音乐作品的演示。在运用演示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觉、视觉感知过程中进行音乐分析、技术分析,把感知和对音乐作品、技术理解紧密结合起来。教师的示范教学要根据教学情况确定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演奏,还是只示范重点部分或难点部分。在示范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演示者在演奏作品及技术时的正确解释及运用,并结合量性的认识应用到自己的演奏中。演示法是一种很关注于教师水平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己表现。演示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想象力,是手风琴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

3.练习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经过分析解决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这是知识、技能与心理三方面的反应练习。运用练习法教学应注意在符合教学目的前提下,精心选择具体的练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所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所解决的问题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练习经验,经常性地回顾,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水平。在练习中,心理智力尤为重要。练习有时对某一技术难点、某一音乐表现需要反反复复操练,这需要学生知道正确形式的表达,而不是无思考地机械地练习,如对音乐作品某一段的练习,可能涉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对音乐的表现、风箱的配合、技术难点的过关等,这些都是学生练习时需要考虑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把知识、思想、心理活动等综合运用,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前几项方法都是手风琴教学中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但即使是如此基本的教学方面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参杂,即好像前面说到的练习的方法不仅仅是机械的练习,还要注意多元化的体现,在普通的练习中也要考虑,综合练习者的各方面素养,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讨论法。指师生就问题共同发表观点和看法,进行平等交流。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激发灵感,对演奏获得更深入的体会,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5.发现法。指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独立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学生运用现代工具查阅音乐文献资料,并有能力加以检查、鉴别分析和利用讨论的问题,并有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发现法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对很多知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更能培养探索性思维,激发创造力,才不会让演奏只成为呆板的演奏,而更容易获得生命力。

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手风琴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手风琴知识的习惯。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得不再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唯一渠道,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提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加强。发现法的学习途径可通过三方面来获得:一是通过多媒体环境来学习,多媒体在自主学习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通过借助音像资料进行听觉、视觉的感受,这种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直观的、实际的音响效果。二是对相关音乐文化的自主学习,对音乐与相关文化学习是手风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具备的共同要求,这里主要谈一下学生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音乐文献、相关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的学习、了解,和对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如语言文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及音乐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在研究一首乐曲的时候,学生关注的不应仅仅是那一首乐曲本身,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产生原因都应加以关注,因为通过它们能加升对乐曲的了解,丰富音乐知识和提高音乐素养。三是自主学习态度的树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知识、信息的主体获得意识,如学生对手风琴伴奏曲目的自主选择、自我学习,包括创作、实践直到作品的完整表现。这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伴奏能力,积累了学习经验,坚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发现法改变了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手风琴演奏习惯,以及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行为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处理作品的技能、音乐表现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6.实践法。它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见习来实现的,包括手风琴演奏、手风琴伴奏、合奏课的排练、手风琴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检验学生掌握手风琴演奏知识、伴奏技能及手风琴教学的实际能力水平,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这些实践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再转移到教学中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舞台演出能力。通过模拟教学,学生的从教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向基础音乐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舞台上和讲台上的经验积累,对实现高师音乐教育手风琴教学目标,具有显著的实践作用。

三、关注情绪和情境

情绪和情境方面的关注就是指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境界。因为音乐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的创造性体现,所以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对创造和表现音乐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多开展创造实践性的活动。因为音乐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手风琴而言,不是只有在舞台上演出才是最好的,在生活中多提供活动的机会会使音乐的发展更有血肉。

以上介绍了手风琴教学的所有方法,而对于多元化教学,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综合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不至于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中国的手风琴发展还没有真正深入生活,因为手风琴没有真正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在推广手风琴、发展手风琴文化方面应该注意全面、多元,这样才能将手风琴深入社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使手风琴真正普及开来,使音乐深入生活。

篇(10)

客观地反思、分析,我们发现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着一定误区,单一美术教学活动不能适应当今这个多元化社会,更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需要。

一、研究的意义

1.幼儿美术教学现状分析和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美术教学往往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而忽视了与其他活动之间的整合;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创造、个性化的探索与尝试;过与强调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创作过程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我园使用的教材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其中的美术教育是渗透在主题活动中、随着主题的开展而进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程中的美术教育缺乏内在联系,技能与幼儿的表达相互脱离,美术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表现方式比较单一。

.幼儿发展的需要。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美术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变成可视的作品表达出来。“多元化美术教学”的理念,将探索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引导孩子在画画、做做、玩玩中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孩子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功感和满足感。

3.教师特长发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根本的价值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园的教师中,有着一大批对美术教育钟情的工作者,她们美术素养比较高,拥有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功底,有创新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时乐于在美术领域中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特色天空。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和优势的双重考虑,我们选择了“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这一研究内容,在多元化美术教学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和我们的园本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模式,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教师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亲自去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进行较深入的实践研究,才能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进反省与探究教学实践的能力,缩减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促进我们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4.促进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需要。幼儿园创建办园特色,能使幼儿发展有目标、幼儿园发展有方向、教育教学有主题、教师成长有平台。为此,我园将在切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前提下,有系统地进行多元化美术教学。在《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外补充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力求美术技能层层递进、美术教育方法多样、美术教育形式游戏化、美术教育内容生活化,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学习。在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素质全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进一步形成我园的文化特色。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园美术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和组织形式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多元化美术教学:是指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以多元化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一种开放的教育观念下,选择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

3.多元化园本美术教学:在本课题研究中,主要是在多元美术教学实践的开展中,建设较为明显的幼儿园美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园本美术教学课程。

三、研究目标

1.幼儿方面。在富有园本特色的多元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的兴趣,开拓幼儿的视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提升幼儿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引导幼儿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2.教师方面。通过对多元美术教学的实践尝试,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总结出一套提升幼儿审美观点、形成幼儿审美态度、增进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审美习惯的策略、方法、途径。3.幼儿园方面。通过研究,优化资源,初步形成幼儿园美术特色和课程文化。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的内容大致为:多元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元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园本特色教学课程的研究。课题研究将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的策略主要有:

1.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员学习方案,领会研究方案的基本精神,以研究方案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加强对课题组员的培训,提高课题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质量。

上一篇: 函授自我总结 下一篇: 高二生物期末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