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旅融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20 13:04: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图书馆文旅融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图书馆文旅融合

篇(1)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2018年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上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内涵,用旅游彰显文化自信”。通过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通过旅游使文化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在三亚市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建设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在文旅融合的强力推动下,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人们对旅游的诉求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品质的提升[1]。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阳光、大海、沙滩,热带气候、舒适温度、清洁空气和绿色生态是内陆省份无法比拟的资源禀赋。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天赋资源并不足以成为有足够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因为处在海南省周边区域的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同样拥有这些资源,而且在价格尤其是文化特质上的竞争力可能直接使海南度假旅游丧失自己的国际甚至国内市场份额。因此,三亚要想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主打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带旅、文旅融合、特色主导、深度体验”三亚正逐步深挖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文化,把文化作为全新的旅游资源展示给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深刻的旅游体验。城市阅读空间是城市旅游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个很好的体现。位于北京市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全年开放,日均游客1.2万人次,是游客参观北京必到的景点之一。而且在国内很多城市也兴起很多新型的阅读空间,并成为该城市的热门旅游景点,很好地展示本城市的文化特色。近年来三亚市也逐渐兴起一批阅读空间。在酒店的周边、在旅游景点的周边、在城市的商场,阅读空间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气质。无论是作为旅游基础公共设施还是酒店配套设施,三亚市阅读空间的兴起引发思考:在文旅融合这一背景下,在三亚城市旅游的过程当中,阅读空间在发挥怎样的职能,阅读空间又是如何在拓展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三亚城市旅游服务的。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三亚城市旅游阅读空间的职能。

1三亚市旅游阅读空间分布特点

三亚市阅读空间主要是指三亚市公共阅读空间,三亚市公共阅读空间亦是城市休闲空间。城市阅读空间是指城市中可提供优质阅读内容和服务的开放性阅读场所,具有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是城市居民和游客进行阅读、交流和参与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空间。它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传统的图书馆和书店等。现在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城市阅读空间兴起,有的也发展成为城市的旅游地标,如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温州“城市书房”、江阴“三味书咖”、深圳罗湖“悠•图书馆”等。《海南省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6—2025)》从经费保障、活动组织等多方面为促进全民阅读开展提供了重要规划保障。随着阅读风气日益浓厚,书香海南正在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又一张靓丽文化名片。实体书店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不少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的实体书店,正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建设中“书店+旅游”等更多发展道路。三亚市的公共阅读空间主要有图书馆、书店、书店+读书馆、海上书房船宿等。三亚市阅读空间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1)图书馆这一阅读空间相对独立,因为三亚市图书馆位于凤凰路,靠近大树公馆。进入图书馆的人群以本地常住居民为主,图书馆能够提供较多的阅览座位,主要功能还是提供阅读场所和开展阅读推广。全市建设了5个分馆,17台24h自助图书馆,63个流动图书站,6个旅游咨询服务外阅点,2个报刊外阅点,其中5个分馆、17台24h自助图书馆、6个旅游咨询服务外阅点与总馆实行“一证通行、通借通还”的图书借阅服务。2)海呈书店和新华书店分布在三亚市市区,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内。书店是以售卖图书为目标的阅读空间,无论是传统的新华书店还是海呈书店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商业形式而存在的,只不过海呈书店是书店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售卖图书的同时加入了休闲元素和文化情怀。3)今日X书屋和行动书店坐落在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内,依托酒店和旅游存在,它们也是作为一种商业形式存在,但是休闲元素和旅游元素更突出。在书店里可以去购买图书,也可以在书店里阅读休闲,也是商务人士旅游出差间隙的商务洽谈或者加班的好去处。4)爱上山读书馆依托爱上山文旅度假小镇而存在位爱上山积木岛内,是阅读空间与旅游、房地产销售项目结合的休闲产品。体验性阅读心理的人群在城市阅读空间中带有参观、拍照、打发时间的目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在此空间中,搭配畅销书籍,饮品糕点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闲区域。5)海上书房文创项目以阅读文化为切入点,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与提升西岛社区当地百姓的精神文明需求,吸引国内外游客对西岛海洋渔村文化的热情,进一步发挥海上书房作为西岛渔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使之成为三亚美丽渔村的一张靓丽名片。三亚市的阅读空间还有海南书香酒店和机场书店、庖丁阅读等。

2三亚市旅游阅读空间职能分析

2.1发放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是向有关了解三亚阅读空间的游客和本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发放方式是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时发放的方式。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10份,共回收292份,回收率94.19%;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79份,有效回收率95.55%。关于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性别分布中,男性占32.97%,共有92人,女性占67.03%,共有187人。年龄分布中,18—30岁占48.03%,共有134人;31—40岁占43.01%,共有120人,41—60岁占7.53%,共有21人,60岁以上和18岁以下的占1.4%,共4人。其中职业分布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37.99%,共106人;教育从业者占25.09%,共70人,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75%,共计30人;学生同样占10.75%,共计30人;其他职业占15.07%,共计42人。从常住地分布可以看出关注了解三亚市城市阅读空间的人群当中海南省内人群占比约75%,海南省外的游客对三亚市阅读空间的关注和了解较少,由此可以思考是否是三亚阅读空间的宣传不全面。整体来看样本主体符合其了解信息的特征,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2.1.1对三亚市阅读空间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三亚市阅读空间关注度较高的受访者比重占35%,22%的关注度一般,43%的关注度较低。对不同阅读空间的了解也是不同的,了解三亚市图书馆、海呈书店和新华书店的分别占27%、20%和20%。对今日X书屋、幸福书吧和爱上山读书馆的了解的人数占比较少,分别是10%、6%和5%,还有12%对三亚市其他阅读空间比较了解,如高校图书馆等。去过三亚市图书馆的占比48.39%,共计135人,其中去过三亚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海呈书店的占20.43%,去过三亚市图书馆、书店和读书馆3种类型阅读空间的占7.53%,有9.68%3种类型均未去过。了解三亚市阅读空间的渠道主要有朋友圈和朋友告知、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和阅读空间自身宣传或者其他渠道。从去阅读空间的频率来看,偶尔去的占59.14%,每月一次和每周一次的各占4.31%和4.66%。从去三亚市阅读空间的目的看,参加活动的占13.62%,购书占20.43%,亲子阅读占12.54%,旅游咨询占15.77%,阅读学习占58146.24%,其他占27.09%。关于购买阅读空间餐饮食品的调查显示,52.98%不愿意购买,17.92%显示持中间态度,28.67%会购买阅读空间餐饮食品。2.1.2对三亚市阅读空间的评价和满意度关于三亚市阅读空间的评价主要从阅读空间带来的感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否能够体现文旅融合和三亚地方特色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当进入阅读空间会让人有种放松愉悦的感受总分值954,平均值为3.42。三亚市阅读空间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场所,进入阅读空间进行拍照留念的、购买阅读空间海南文创产品的比例较低,平均值为2.81,阅读空间能够感受到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气息3.27,当进入三亚阅读空间会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对三亚市的总体评价3.53。三亚市阅读空间是了解三亚市文化的窗口,阅读空间是三亚城市旅游的重要场所,城市阅读空间是三亚城市和游客互动的重要场所,城市阅读空间是深化游客三亚旅游记忆的节点,阅读空间能够突出三亚地方特色,能够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提升了三亚城市的旅游品质。对阅读空间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平均值为3.61,三亚市阅读空间推荐给朋友平均值3.77。存在的问题有宣传比较局限,很多需要关注其公众号才能看到。2.2三亚市阅读空间网络评论的分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三亚市阅读空间在三亚市城市旅游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大众点评网、美团、去哪儿网何小红书上关于三亚市阅读空间主要是海呈书店、行动书店、今日X书屋、爱上山读书馆的网络评论,分析得出评论高频词,并分析得出对三亚阅读空间的主要评价维度。通过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对阅读空间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维度:环境是否舒适、交通是否便利、停车是否方便、饮品糕点是否可口、书本是否正版。从评价内容还可以看出阅读空间可以让人感受到放松舒服、惬意,文艺清新、发呆,家庭出行居多,亲子出行比单独出行的比重大。

3三亚市城市旅游阅读空间职能优化策略

1)充分发挥城市阅读空间的传统职能,提升其在三亚旅游城市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和信息传递职能。三亚市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需要提升,使馆舍环境现代化并且具有三亚地方特色。2)充分抓住“体验式消费”特点,鼓励“馆店”泛阅读空间成为“网红打卡点”。爱上山读书馆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但是前期限制人数,现在不限制人数,但是空间容量比较小。3)城市阅读空间作为文化性地标,本身就具有文化职能,它的出现为城市文化精神的弘扬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渠道,具有了包容性和活力,对社会氛围、城市精神、市民品格的养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在阅读空间发展建设过程中主动融入三亚地方文化特色,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进一步开发城市阅读空间在城市旅游中的文化展示和旅游咨询职能,增加阅读空间本地文化特色,加强城市阅读空间的内涵化建设,开展地方文化讲座。4)城市阅读空间加强宣传和推广。借助名人效应、畅销书作者等,铸造阅读空间品牌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以此提升阅读空间和三亚旅游城市美誉度。5)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让三亚的美景和文化走进图书馆、书店,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篇(2)

二、实施群众文化、体育、广电惠民工程

1.在年初开展“倡导全民阅读助力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市“农民读书月”活动,并同步展开了“暖冬行-爱传递”志愿服务活动。在遵道、齐天、绵远、汉旺、拱星、圣新村、板桥、土门等8个集镇为农民群众送去了图书,包含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等技术书籍,贴合“三农”的主题图书。

2.年初成功组织举办首届年文化旅游节暨2020年第年画节。开展特色年画主题群众巡游活动,同时与成都宽窄巷子继续举办第二届宽窄年画节系列活动。

3.疫情发生以后,文旅局实施“六个暂停”措施,即文体场馆暂停开放、春节群众文化活动暂停举办、文保单位暂停开放、旅游景区和旅行社暂停迎客组团、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暂停营业、暂停文体旅相关公众聚集活动。并根据疫情防控的情况逐步放开,实行限流开放,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

4.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举办迎新春书法美术摄影微展,并在相关信息技术公司的支持下开设线上课堂和小程序,提供海量文化艺术资源,先后推送包括戏曲、美术、书法、舞蹈、电影、文学、音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等多方面内容110余条,方便群众随时随地体验分享。搭建“市图书馆数字阅读云平台”,为读者提供在线查询图书、查询个人借阅信息、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阅读电子图书、在线听书等功能。

5.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之后,积极探索常态化防疫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模式,书法、舞蹈、合唱等常态化成人公益性培训班恢复上课,目前已开展常态化公益艺术培训活动30班次。组织开展庆祝五一劳动节“向劳动者致敬”主题作品线上有奖征集活动,召开总分馆制建设研讨座谈会和纪念《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讲话》发表78周年活动,到镇中华年俗村开展了民俗表演,邀请省市专家到清平镇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市九顶山山歌歌”创作采风暨培训辅导活动,组织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关爱未成年人”文化活动,为公益少儿舞蹈班学员集体庆祝儿童节,到市紫岩小学慰问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到市特殊教育学校慰问特殊儿童。

6.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抗疫新年画作品展,宣传抗疫知识和新年画。6月,木版年画展在年画博物馆举办,弘扬了传统文化、加强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年画创新发展的交流合作。通过展览和学术交流,弘扬传统中华文化,共建和谐社会。

7.2020年市文旅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了228场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服务,按年初计划有序开展,上半年已完成100场放映任务。

8.从市到镇(乡)均设立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安全播出指挥部制定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认真开展各时期三次安全播出大检查,已完成相关问题整改,加强日常广播电视设备和网络安全巡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保证了广播电视安全生产和安全播出。上半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无事故。

9.着力加强了公益广告、民生、法制等专题新闻宣传,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完成了50项防诈骗、防火、厕所革命等50条/次宣传任务,接收并执行宣传指令30余条/次。

10.完成了2019年新增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工作和2019年体育产业统计、体育彩票公益金统计工作。

11.组织研究我市女子曲棍球队复训工作,抓好备战十四届省运会工作。

三、加强文艺队伍管理和培训,创作融合主流价值观、契合时代精神的特色文艺作品

1.积极组织文艺爱好者创作防疫主题文艺作品,先后创作方言快板《今年春节不一般》《小区是我家,防疫靠大家》《祖国明天更灿烂》,方言《劝告》,歌曲《愿你平安》《口罩歌》《武汉不孤单》《白衣》《逆风冲向前》,诗歌《白衣天使》《牵挂》以及书法等防疫文艺作品40余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推送。方言快板《小区是我家,防疫靠大家》、诗歌《白衣天使》《牵挂》在《人民日报文创频道》刊登发表,《武汉不孤单》《白衣》等歌曲被学习强国平台登载

2.创作7幅防疫宣传年画作品,利用传统的年画形象及现代卡通表现形式,巧妙融入了预防和抗击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知识,如“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少聚集、相信医生、平安过年”“关爱他人、保护自己”“增强防范意识”“出门一定戴口罩”“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信科学、不传谣,强防护、不恐慌”等。这组年画作品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一面世便广受欢迎,其中“双扬鞭”图于1月26日,被新华社《拒绝新型肺炎,你必须懂得的“口罩文化”》为标题宣传普及戴口罩的文章作为第一幅宣传画所采用。

3.创作了一组Q版垃圾分类宣传年画,共四个年画娃娃,分别代表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有趣的Q版年画的形象,生动的体现和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同时把这组娃娃与分类垃圾箱结合,制作了一套年画Q版垃圾箱,成品已经摆放在市文化广场、年画博物馆内,醒目亮丽,融入在城市的风景中。

四、加强非遗和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1.落实《市年画保护条例》实施工作,积极对条例进行宣传,向市级各部门、镇乡、街道发放《条例》读本和册页共计47720册;初步拟定《年画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年画保护目录评审工作规则》《年画工匠评选认定办法》。

2.完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市级验收,省级验收进行中,完成木版年画传统工艺提升点、“师带徒”点项目验收;积极筹备“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参加省2020年非遗保护电视电话会议,市作交流发言;接受省人大《省非遗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积极组织年画企业申报省级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及研学主题线路,积极推动省级非遗体验基地与日报社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已签约。

篇(3)

【正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精神,围绕“一轴六区”、“九大禹城”重点任务,对照打造水韵禹城、书香禹城发展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0年以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一)城乡共建共享开辟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再提升行动,夯实文化主阵地,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标达标提效能。在集精力、集资金、集政策于一体强力推动下,在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达标建设基础上,社会参与、重心下移,服务效能继续优化升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市直五馆高质量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复审通过国家一级馆,服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智能听书机、盲文书籍、热水、无障碍通道、免费wifi、免费储物柜等服务设施日益健全。24小时城市书房免费对外开放。全市布局安放电子书借阅机8台。1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10处数字文化广场建成,新建5处文化舞台。村级342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引领等功能于一体,刚刚代表德州市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创造了送戏下乡的德州模式,近期,德州市文旅局将发文推广。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城市品质。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实施政府与企业、社区多向合作,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书香禹城建设。1、打造“15分钟阅读圈”。投资70余万元,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1处,覆盖周边3所中学、2所小学、5个商业小区,辐射近4万人。在各乡镇和城市社区设立分馆,全部与图书馆联网,图书通借通还。第二批城市书房建设正在进行中,近期,将正式面向市民开放。2、举办多彩阅读活动。在全市开展图书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军营“书香六进”,举办读书朗诵、图书捐赠、读书大王比赛等10余场,举办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书香企业、书香机关评选活动8场。为全市3万名小学生,免费统一办理借阅卡,全面推广少儿阅读,纳入2020年全市20件为民实事。

三是城乡文化惠民供给转型创新。盘活文化资源,延伸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活动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全社会同参与、同创作、同分享的 “送、种、创、秀”公共文化惠民新模式。1、数字文化领先启动。在德州率先启动数字文化乐享工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互动,扩大“送、种”文化平台。开办“耕耘讲艺”、图书推介、抗疫作品展、禹城红色历史展等线上线下文艺活动60余期。开设书法、声乐、民族舞、广场舞、乐器、剪纸等线上课程50余期,点击量6000余人次。“耕耘讲艺”成为全省文化馆系统的品牌活动之一。2、群众“创文化、秀文化”多样性。创新落实省文旅厅“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带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融入文化、创作文化,群众“创文化”“ 秀文化”热情高涨,20余个群众自创戏曲、舞蹈、歌曲、相声作品涌现。完成送戏下乡895场、公益电影放映6809场。组织完成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文化活动,连续十天乡镇专场,2000余人参与,“农民丰收戏”得到市委滕书记的批示肯定。开展“书香禹城”广场舞大赛活动,各镇街自下而上全动员,市文化馆辅导各乡镇广场舞大赛30余场次,广场舞大赛秀出了农民新时代的文化风貌。德州广场舞大赛实现“六连冠”,为德州唯一。3、优秀文艺创作涌现。开展文艺创作青蓝工程,创作战“疫”作品200余个,20余件作品被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媒体采用。抗疫原创作品先后荣获省级一等奖,荣获德州市疫情防控文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人荣获第三届德州市“长河文艺奖”。

(二)文旅互促互进激发产业新活力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破题行动,着重在补短板上抓项目建设,在扩大消费上抓产品打造,在乡村旅游上抓示范培育,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扎实有力,项目建设生机勃发。建立全局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项目谋划、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方面全面布局。1、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2.5亿元新街口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完成90%主体建设,招商签约50余家商户;总投资1.1亿元山东基石建材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完工,设备安装竣工,正在调试;投资2亿元红色文化果玩综合体项目,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杰奥杰尔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升降机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D7号车间,已投产;济南槐勃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套激光雕刻机生产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A01号车间,正在进行设备采购。2、签约项目3个。创业商学院项目、众福智能机械设备项目、山东鹏森建材交通与住宅产业新材料项目。3、深度洽谈项目。甜蜜之城-文旅康养特色小镇项目、美丽乡村文化综合体、上古文化乐园项目、中国功能糖城高新技术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和施女湖风景区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在深度洽谈中。

二是文旅联动,文旅产业乘势发展。以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文旅全面联动的形式,主动挖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禹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1、“红色游”。整合各类资源,做活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先后开展亮化工程、改陈布展、红色记忆征集,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更加浓郁,教育意义更加浓厚。以“发展生态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果玩田园综合体项目,集党史教育展厅、生态农业观光、四季果园采摘等功能一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2、乡村游。结合区位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打造30余处“一村一景”乡村游,6处乡村记忆游项目。各类农场采摘游、老物件记忆游、研学游、体验游,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3、工业游。以禹王、保龄宝、麦香园等极具禹城代表性的工业游精品线路为依托,体验禹城工业文化资源,感受禹城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现有省级工业游示范点6处,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投放引导资金10万元开展第四届“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季”,组织开展第一届草根带货直播大赛,75家商家参与。

三是强化管控,文旅市场安全健康。争取文旅市场扶持资金,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等执法装备。开展网吧、KTV、旅行社、印刷、营业性演出等150余家文旅市场主体规范化执法行动60余次,净化市场环境。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加大社会监督。开展“护苗行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三)遗产亦护亦用开启文化传承新局面

将文化遗产安全工作作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底蕴的重要抓手。一是坚持护起来、管起来,狠抓文物保护安全底线。从底线抓起,集中有限财力,着力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聘用6名文物保护员,持续保障馆藏文物和野外文物安全。完成窦冢遗址和小城子坡高唐故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勘探工作,对后续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姚高东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开展2次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落实占地超过二万平的基建项目考古勘探告知。二是坚持留下来、“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2020年,抢抓省级非遗五年一评的机遇,集中攻坚,全力突破,申报大禹治水等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4项,不仅实现禹城省级非遗的零突破,而且实现德州各县市区数量最多,更重要的是为提速非遗主题创作、开启非遗生态区创建,奠定良好基础。非遗+文创产品“秤心如意”系列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金奖,德州唯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文化投入相对滞后,文化服务精准化、多样化不足;文旅产业融合不全面,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文化人才专业队伍单一,队伍流动性大。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工作节奏和时间节点,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进文旅工作持续提升。

一是打造精准供需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数字文化平台,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大格局。

篇(4)

一、服务方式、手段的延伸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借借还还”,读者必须到馆才能查找到所需资料; 而现代图书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拓展了服务范围, 改变了服务方式。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求图书馆要充分创造和利用各种条件, 帮助特殊要求群体获取信息, 以达到信息面前人人平等的目的。

(一)自助服务

“自助服务, 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户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偏好、研究重点, 自主地、灵活地、能动地完成以前图书馆馆员按照馆员意志和行为习惯来完成的书目查询、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 从而实现自主服务的一种读者服务方式。”我馆自2005年建立网站后,陆续开通网上借书、网上咨询,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知道图书馆里是否有自己想要的书刊信息。2016年我馆又陆续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图书馆,让读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设备,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让读者深切体验到图书馆服务的贴心和便捷。

为了让读者拥有一座24小时服务的图书馆,借还书像在ATM机存取款一样便捷,2016年我馆将一楼自学室专门开辟出80平米空间建成自助图书馆,室内配有5000余册图书可供读者阅读和外借,还配有一台歌德电子图书借阅机,3000多种最新电子书籍供市民自行下载使用。在兰州文化产业园内放置了一台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内有藏书300多册。自助图书馆均具备自助办证、自助借还书、自助续借书等几大自助功能,突破传统图书馆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进一步方便市民阅读。

(二)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在传统服务方式基础上探索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转变传统被动低层次服务为主动知识增值服务的体现,也是图书馆服务意识和观念的根本转变。我馆从2010年暑假开始,与绵阳市育才国学学习中心联手举办国学讲座,主要在于使学生们得到学习国学的指导,感受群体的氛围,产生阅读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至善至美的道德品格,奠定学生浓厚的文学功底。每次授课期间,少儿阅览室座无虚席,连续八年的免费国学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受家长和青少年的欢迎,现已成为我馆一大特色服务。我馆还针对3-6岁低幼儿童,开辟建立了亲子阅览室――小树苗学堂,每周都会举办亲子阅读活动,“书香浸润童年”系列主题阅读活动、“爱阅童年”系列亲子阅读活动、母亲节“亲子”朗读会等等,深受小读者的喜爱。在馆外, 通过开展流动服务、在社区开设公益课堂、建立社区图书馆等形式, 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要, 在传播先进文化中不断创新特色服务,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服务对象的延伸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今各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仍是到馆的广大市民,因此图书馆在继续做好对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及政府决策服务的同时,应扩大服务范围,满足更多人的信息需求。

(一)向社区、学校延伸

我馆读者服务部每年派出专人走访各大社区、学校,建立图书流动站,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主要采取社区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书刊资料和人员培训,在全市各个社区进行书刊流动,让图书馆沉睡的图书重新实现自身价值,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我们已在武警甘肃总队、皋兰路街道社区、兰州老年公寓、七里河邵家洼中心学校、雁园路派出所、兰州女子监狱、甘肃监狱、农民工图书馆等4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图书流动站。

(二)向农村延伸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服务,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成为图书馆一个新的使命,它也将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最有力证明。我馆已在农村建立了47个乡村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定期或不定期地将馆内优秀的图书文献资料提供上述单位免费使用,使有限的知识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馆还在建筑公司工地建立农民工图书流动站,专门制作了专用流动图书箱,购置并投放新书刊。流动图书站坚持每两个月图书交换流通一次,以保证农民工朋友能经常看到最新的书刊,了解最新信息。我馆还与共青团城关区委联手捐建了10所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图书流动站,为10所学校授牌并捐赠千余册、价值万元的图书。

(三)向弱势群体延伸

我馆于2008年7月设立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2011年市残联为我馆提供价值5万元的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设备,并于同年6月在我馆举行兰州市残疾人阅览服务中心、兰州市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挂牌仪式。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的建立,使盲人朋友们在“有声”阅读中感受着时代的变化,感受着文明带来的快乐,他们不再是被“阅读”遗忘的角落。为了切实发挥盲文阅览室的作用,我馆采取主动送书上门的方法,先后到盲聋哑学校了解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视障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借阅服务。使他们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也是图书馆人性化工作的最好例证,得到了广大残疾读者的赞誉。

三、 服务活动的延伸

服务活动的延伸主要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讲座展览展示教育培训专题信息服务等进一步?U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并携手主流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形成品牌效应。

(一)成功举办迎春灯谜活动

猜灯谜这一春节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我馆已成气候,从1985年举办了第一届灯谜活动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1届,由于它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得广大市民和读者的喜爱,已成为我馆的一项品牌文化活动,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市民及省内猜谜爱好者云集现场,在畅游知识海洋的同时尽享“射虎迎元宵”的浓浓年味。

(二)成功举办“兰州读书节”活动

“兰州读书节”是为了引导广大兰州市民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兴起全民读书热潮,构建学习型社会,推进“文化兰州”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道德,广泛提高兰州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的要求,由兰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旅局、市文联、市图书馆等单位2005年联合创办的大型系列读书活动。自2005年举办以来,以“阅读丰富人生.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主题的“兰州读书节”已成功举办了13届。“兰州读书节”通过读书知识竞赛、快速阅读记忆大赛、读书格言书法大赛、广场诗歌朗诵会、读书征文大奖赛、主题演讲比赛、青少年卡通、漫画、网页大赛、“兰州市优秀读书家庭”评选、“好书进乡村”活动、“绿色阅读”主题科普活动、新农村建设推荐阅读书目活动、全省公共图书馆讲座研讨会、系列主题报告会与讲座、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映、大型图书展阅、各类展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读书活动,旨在激发全市人民的读书热情,形成全社会爱书、读书、利用图书馆的良好风尚,从而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努力塑造和培育兰州城市精神,推动学习型和文明城市建设进程及构建和谐社会搭建平台。

(三)举办公益讲座

“金城大讲堂”是“兰州读书节”其中的一个主要活动项目,是公益性文化讲座,它不同于专题学术报告,要求深入浅出、寓高深于平易,因此主讲者是讲座成功的关键,选题的策划和主讲人的选择是讲座质量的前提。近几年我馆充分挖掘周边科研学术机构的资源优势,组织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力量,通过“金城大讲堂”这个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为公众搭建起一个专业学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金城大讲堂”的主讲人当中不仅有来自本地的大学教授,还有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如“知心姐姐”卢勤、演讲大师丁远峙、世界著名华人环球探险旅行家马中欣、上海海事大学、国内著名礼仪专家鲍日新教授、青春偶像派作家郭敬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著名学者纪连海、毛佩琦、王立群、郦波、蒙曼、金正昆、鲍鹏山、葛建雄、钱斌、温敏华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国家战略规划研究专家刘延宁等,他们的参与点亮了“金城大讲堂”,同时也点亮了“兰州读书节”。

篇(5)

1、夯实文旅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县乡村场馆功能完善。文化广场等大型广场,文化大舞台、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均衡分布在县城各区域。新建和改扩建19个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室为一体的乡镇文化综合楼。积极推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基层站点19个和基层服务点183个;累计为183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0多万册。二是文化服务惠及全民。年均完成送戏下乡300余场、送电影下乡3000余场、乡镇自办活动400余场。三是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以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为“总站台”,成立旅游船务公司,构建通达庐山西海各景点的“水上公交”,常态配备直升机实现10分钟通达所有景区。打造幕阜风情、九岭风光2条景观廊道,环湖32公里骑行绿道、17公里慢行步道。建成县城、乡村、景点、交通主干道多级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咨询服务和导览系统全域覆盖。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98座,实行“编号、挂牌、专人”规范管理。

2、强化文旅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文旅经济发展。坚持效益为王理念,培植各类文旅经济增长点。一是文旅项目。年均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近8000万元。2016年至今,整合各部门涉旅资金1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入旅游产业,精心建设长水、欢乐湾、鲁溪洞、西海湾、“遇见**”、“桥中桥”等30多个文旅项目,其中,“遇见**”项目为九江市唯一大型户外水上演艺项目,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山水**的独特魅力,深受游客喜爱;“桥中桥”项目利用36个桥墩立面绘画全方位展示**的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长廊,成为游客必到“网红”打卡点;二是文创产品。发挥好鳌鱼文创街集群效应,鼓励、引导本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发设计出山水**创意书本灯、牛转乾坤旅行茶具等12种文创产品,进一步壮大我县文创产品库目;三是民宿经济。乡办旅游公司,精心包装并对外进行招商推介,吸引大批企业家和乡村能人下乡创业,着重聚焦连锁品牌,成功引进“天天惦记”等一批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全国连锁民宿品牌;悦山居、林云山居、桐林山宿、北湾人家等一批精品民宿在市场上渐成品牌并荣获首届“九江市十佳最美民宿”。

3、增添文旅产业活力,积极举办文旅特色活动。秉持以文促旅、以节兴旅理念举办各类活动。一是节庆活动。共举办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半程马拉松、美食节、花朝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5次;二是文化活动。组织举办迎新春晚会、旅游摄影大赛、广场舞大赛、涌翠亭记800周年纪念活动等文化活动30次;三是高雅艺术。**剧院在县一级率先加入全省剧场联盟。自2019年来,先后上演芭蕾舞剧、音乐会、舞台剧、皮影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高质量演出共计33场,进一步活跃了文化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端文化大餐。

二、下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紧盯建设全国旅居时代最佳目的地战略目标,打造“新型旅游城市”,力促全县文旅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县文化旅游新增投资总量达到100亿元以上,招引文旅项目数量达30个,其中亿元以上10个;新建文化场馆数量20个,非遗保护名录入选数翻番。2021年,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1.加强品牌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现有景区景点景观质量,启动西海湾创建5A级景区,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品牌清零”行动,打造文化旅游带,实现县域内各乡镇A级旅游品牌创建覆盖率达80%以上。力争成功创建一批星级酒店、民宿、旅行社。

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谋划建设S县文化创客空间,项目投资预算为3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合同洽谈程序。该项目拟对原葡萄酒厂废弃老厂房改造,在保持原来建筑的尺度、肌理与空间文脉的基础上,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艺术家工作室、文化特色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馆、时尚餐饮空间、茶室等文化创意项目,赋予老厂房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艺术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是谋划建设国家级4A级景区S古城,打造独具S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商业区,项目预算为6000万元,正在招商中,拟建设S古城建筑群、地方特色展馆、游船码头、古城旅游步道、非遗民俗文化街、夜景灯光装置,并对利民河、环城河改造,改善环境,将S特色民俗迁入其中集中展示,打造S城中景区。

(二)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打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文化类项目谋划了S县文化馆项目,该项目已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完成了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二是旅游类项目共10个,其中S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S县果林公园游客中心项目、S县梨树王景区游客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已入全省第二批旅游重点项目库,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均已完成。S县高铁南站游客中心、S县汽车站游客中心、S县西湖旅游区游客中心、S县清真寺游客中心等4个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S慢城度假区项目、S梨都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S千年梨都古城旅游景区项目等3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剩余手续正在办理中。三是体育类项目共谋划13个,包括1个文体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1个社会足球场。其中,文体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寻找资金渠道,谋划开工建设;按照省、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2020年10月底前,S县需完成11个社会足球场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社会足球场建设,余下的3块社会足球场正在办理招投标程序,争取8月份前完成全部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基建水平。

一是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成功推动酥梨博物馆、酥梨小镇建设项目等大型旅游项目,目前酥梨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二是按照“旅游八个一”建设内容,--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利用每村10万元的省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重点加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点建设,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场馆作用明显,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人次在全省县级场馆中排名均在第一方阵,切实发挥了城市会客厅、市民活动中心和S名片的作用,文企联合开办了山楼美术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镇(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无线话筒,并拟为6个村(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按标准配备设施设备,目前正在筹划中。

(四)创新产业形态,推进经济发展。

为取得经济建设和抗击疫情“双胜利”,S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内外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电商(网红)直播的资源优势,于2020年3月28日—30日,举办了“春从S来·云游梨花海”网络梨花节,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电商为平台,积极销售S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旅游商品,力争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截至四月底,全县通过电商、直销等形式,销售S酥梨3100万斤、黄桃罐头等6700多件,全县10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群众获得了较好收益,并通过网络直播充分反映了S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S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重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S湿地生态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家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布局。连贯城乡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以S东北部生态旅游功能区为板块,加强东北部乡镇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景观带及城市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充分发挥S城区旅游聚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体育”文章。

结合生态文化旅游,依托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举办“梨花节”、“

采梨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民俗展演、书画展览、戏曲表演、高层论坛、梨园马拉松、马术耐力国际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整体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区,融合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物流商贸、体育健身等产业,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健康养生、商务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融合,促进文旅资源不断向文化产品转化,实现资源产业化,不断提升S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加快重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进行S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梨树王景区4A创建工作,加快良梨镇特色小镇、S酥梨博物馆建设进程,推动S县文体中心、齐白石文化产业园项目、S县文化创客空间、S古城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文家河旅游观光带、S县黄河故道运动休闲中心等文旅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创,做好S古城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建成使用的齐白石美术馆、白石后人艺术馆、县图书馆(新馆)、县博物馆等四馆和曲艺厅,积极推出S民俗、曲艺、坠子、唢呐等一批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项目。

(四)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篇(7)

二是强化重点项目和文化惠民活动的推进。东开蔬菜2A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大宗山旅游景区、百花城国际花木展示中心、花木博览城3A级景区创建等项目,要列入过程考核,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存在的困难,督导街镇赶进度,及时协调推进,争取全年旅游产业考核实现新突破;月底举办的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启动仪式,尽快拿出方案,精心组织实施;6.13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作为我局今年承办的第三个全市现场会活动,要细化筹备工作,确保顺利开展。

篇(8)

国立高雄餐旅大学为台湾首创的餐旅专业学府──国立高雄餐旅管理专科学校三明治教学,劳作教育,海外实习参访等荦荦大者,于焉一一出炉,广获各界一致好评。因此,每届的招生考试,青年学子均趋之若鹜,不少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所硕士亦争相报名角逐,造成极大的轰动。与此同时,秉持"经年常绿,四季有花,荷花椰影,南国风光","春风无限意,庭园发清新,校园即观光景点"的理念规划布置,营造丰富人文气息的校园景观,以及每年两次,依循纯古礼式

进行的开学"拜师感恩"和毕业"谢师祝望"典礼,乃至校园不置垃圾筒,不装设铁窗,不筑围墙等柔性设计,皆成为脍炙人口的举措。尽管我们的大学校园内,不乏有漂亮的建筑与绿化,很难看到大学生能真正融入其中享受感受校园文化,我们能看到园艺师挥汗如雨的修剪树木,清洁工人认真的在打扫的场景。我们的图书馆很漂亮,图书的种类很丰富,却很少有同学在其间享受学习的状态。我们的制服很漂亮,可是同学们的着装总是很随意。我们的教室很漂亮,课桌里总是堆满垃圾,这些是大学校园常见的问题,笔者有幸走进台湾高雄餐旅大学,在学习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的校园文化,与我们的校园比较有许多观念上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微观校园绿化

校园环境既是学生休憩、活动、学习的场所,也是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反映了校园文化品位及师生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座雕像都具有文化意义。校园内随处可见漂亮的树木贴上美丽的标签(鼓舞人心的名人名言),每一座雕像都刻着一段小传记,向同学们传递着正能量。每日清晨六点在学长的带领下,同学们拿着工具齐聚校园,点名后有条不紊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用心的浇灌校园的一草一木;徒手一颗颗拔掉杂草;清除掉角落的垃圾;在这一刻人与自然显得尤为和谐。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美好的情感,这也是一个学校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重要条件。然而我们的大学校园,学生的劳作意识有待提高,劳作不仅是清扫校园,更重要的是锻炼的同学们的心智。从早晨拿起扫把起,学生的心灵也会被洗涤一遍,从热爱劳作起,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从小学教师一直在灌输的思想到了大学更应该继续加强,从一般角度来看,大学里校园的绿化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是大学生思想的表现。校园绿化不仅是树是花,更要追求绿化和建筑以及校园雕塑、雕像的互相结合,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精髓的雕塑、绿化碑刻要讲究配合校园整体的风格,并与学校的其他环境因素想和融合、相得益彰,从而形成一种意象共同和谐存在,富有学校人文特色的校园绿化和建筑风格。

二、微观校园基础设施

在高餐大的校园内每一栋教学楼每一间教室看似没有特别之处,在进入大楼时我们看到了教室内外处处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温馨的提示语、残疾人也可使用的电梯、教室门外搁置物品的柜子,时时刻刻方便了学生。我们在校园内学生每日争先恐后的地方是校园图书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在为他们服务,和我们的图书馆相比,高餐大的图书馆是学习的加油站,学生教师都离不开他,学生课前课后都在此查阅资料,在图书馆内有舒适的沙发,便捷的电脑接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相得益彰,在这里学习是很幸福的时光。

三、微观校园文化活动

在校园内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校园内同学们很精心的布置活动区域,有条不紊,部分同学在邀请路过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整个活动没有看到教师的参与,只看到学生认真的在投入。参加社团活动时是结识朋友、娱乐、增强自信、补充学业知识的最好途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还可以培养个人领导才能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如若学校能把学生的学习和大学文化活动妥善结合在一起,将会更加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微观高参大与内地校园文化的差异

1、理念的差异

校园文化的支撑应该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谐 起来的,它所应该体现的价值追求、氛围、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决定学生和一所学校的命运,是学校发展的大脑和灵魂,学校的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统领和体现了的学生学习的各种行为和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素质,形成了共同的气质和风尚,形成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目前许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认识,还主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管理学生,在手段上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控制,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又往往定位于校园行为文化活动上,单纯的开展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简单开设几门艺术课,组织几场学术讲座,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一些活动。没有从和谐的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致使大量校园行为文化只是流于形式。

2、特色不明显

就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整体发展状况说,大部分学校在推进制度文化建设、实体文化,尤其是促进观念文化的核心即大学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大学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高餐大的校园处处体现了能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学生在劳作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陶冶情操、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不足

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让校园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不是目的,而应是手段。但是有部分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却时常偏离了这一初衷。部分大学甚至把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和意义等同于建设几栋漂亮的教学楼,增添若干硬件教学设施,经常看其数量、关注最多的是质量和外形。这种离开了大学精神文化,单纯的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只流于形式与肤浅。台湾高餐大把人文历史和校园美景结合的十分和谐,让学生处处体会到文化内涵,当物质和文化相互融合时才能较好的提升校园的人文气息。

台湾高雄餐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本管理并让优良的文化传统能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观念、信息网络化,教育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育环境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创造适应时展的需要和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是趋势。今后的大学校园文化,一方面应转变思维方式,打造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另一方面可加强校园文化的研究,对比中外以及国内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文化研究,在这种比较中,找到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支撑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应林,孔靓.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着力点[J].科技信息,2009,(29).

[2]冯慧莲.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2,(14).

[3]吴睿.有效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之对策[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

[4]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0.

篇(9)

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落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总体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突破,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出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为实现2023年文化和旅游产业产值“双千亿”和增加值占比超过6%的目标,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文化旅游顶层设计

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岳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岳阳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推动文化旅游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深度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重要事项实行“一事一议”,形成部门联动、市县协同合力;强化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对全市文化旅游规划、项目进行论证和把关。(牵头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二、推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发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引领作用,把岳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重点抓好岳阳楼-君山岛、南湖风景区、张谷英村、屈子文化园、洋沙湖旅游度假区、天岳幕阜山等重点景区(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洞庭湖博物馆、洞庭湖旅游母港、龙山生态科普基地、岳州古城、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洞庭湖国际公馆度假酒店、福朋喜来登酒店、悦榕庄酒店、阿波罗温泉度假酒店等五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和提质升级。支持岳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岳阳老铺黄金、湖南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泰金宝精密(岳阳)有限公司等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开发一批上规模的文旅装备产业项目,打造一台有影响的大型实景演出或影视作品。(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广电局)

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发挥农业产业化特色小镇的观光休闲旅游作用,推进乡村文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依托G240沿线乡村美景、美食及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打造G240沿线农旅结合示范带。推进文化旅游与工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以生产场景、科研与产品、企业文化与管理经验等资源为依托,打造城陵矶港区、食品产业园等工业旅游示范点。推进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旅游、探险旅游、徒步穿越、低空飞行、极限运动等体育运动,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推进文化旅游与康养等新业态融合,积极推进养生谷、生态酒店、民宿等建设,发展生态健康旅游产业。(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教体局、市文旅广电局)

四、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推动市县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开通主要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线路;推进景区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动“厕所革命”。开发岳阳本地江鲜湖鲜、风味小吃等地方特色餐饮,推动各县市区建设美食(夜市)街区。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动市县完成公共图书馆、博物(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和提质;建设方便阅读和体验的文化休闲区。(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国资委、市交通局、市商务粮食局、市城管局、市文旅广电局)

五、加大文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整合资源,打造“天下洞庭·乐游岳阳”旅游品牌,推广岳阳文化旅游形象标识。在车站、码头、机场和高铁、高速公路沿线等主要交通地段,设立旅游宣传专用广告位。运用新媒体和网络等多种形式,深化“线上+线下+体验”目的地营销策划。着力拓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圈等大型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重点打造岳阳民俗文化节、君山爱情文化节、汨罗国际龙舟节、元宵长乐故事会、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岳阳小龙虾博览会、岳阳国际生态马拉松、中国(平江)康养休闲避暑节等品牌。重点推出洞庭生态游、江湖名城游、湘楚文化游、休闲自驾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建立环洞庭湖旅游联盟、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旅游协作区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城管局、市地方海事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商务粮食局、市文旅广电局)

六、打造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规划打造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引导支持一批有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本土文化旅游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全国全省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入园聚集发展。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创意设计、高端印刷、文博会展、传媒影视、工艺美术、演艺娱乐、康体养生等业态。鼓励各县市区推进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文旅广电局)

七、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进一步挖掘全市历史文化特色和文旅产业特色,开发具有独特创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岳州窑、岳州扇、汨罗龙舟、岳阳楼文创产品等工艺美术品,打造岳阳黄茶、岳阳小龙虾、平江酱干、十三村酱菜、长乐甜酒、汨罗粽子、华容芥菜、临湘浮标等特色品牌。鼓励开发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旅游商品。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支持企业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示销售中心和研发基地。举办市级文化旅游商品大赛。(牵头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单位:市商务粮食局、市文旅广电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

八、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旅游领军型人才。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旅游专家,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智库。努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担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顾问。注重发现和挖掘民间艺术人才,给予民间艺术人才以保护和支持。(牵头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财政局、市文旅广电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

九、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篇(10)

一、实施文化惠民扶贫工程,完善基层服务网络

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完善2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5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524个农家书屋,全力推进农村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管理和利用,加快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让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人们参与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

管好用好基层文化设施设备。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全面整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文化供给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健全服务网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利用率和综合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二、实施传统文化浸润工程,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抓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情怀、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鼓励支持文化资源由静态保护向开发利用的转变,推动文物保护与扶贫开发、文旅融合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宝贵财富。

坚持活化与传承并行。加快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依托传统村落、古建筑、遗迹等文化遗产,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注重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促进文化遗产与文明乡风、新村建设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走进现实。实施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计划,对非遗项目、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生产性保护,支持民俗文化传承保护活动,推进非遗保护传承进校园、进社区。

三、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引领先进文明风尚

上一篇: 网站安全论文 下一篇: 督导组工作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