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4 04:42: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乳腺护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6.35±6.35)岁。入组患者无精神障碍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严重心、肝、肾疾病,符合手术要求,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实施手术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年龄为39~54岁,平均年龄(45.85±6.25)岁,病患在左侧的24例,右侧的20例;对照组年龄为40~56岁,平均年龄(46.95±7.15)岁,病患在左侧的26例,右侧的1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乳腺癌护理常规安排各项护理措施,研究组由责任护士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去做,具体步骤:首先成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责任护士、责任组长、药疗护士等参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中医护理理念为指导,将健康教育、情志干预、辩证施护、穴位按摩和足底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结合在一起,制定出适宜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此表包括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情志干预、各项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运动指导等,将此表悬挂于床尾,每日按照路径要求去做,能完成的、不能实施或完成不了的项目都要标注清楚,签名。路径小组随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路径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临床需要,满足患者的需求。
1.3观察项目和评价指标
1.3.1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价,包括完全遵医行为、不完全遵医行为、完全不遵医行为等。
1.3.2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
1.3.3两组患者静脉炎、肢体功能延迟恢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评价各观察指标所得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相关技能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静脉炎、肢体功能延迟恢复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护理
NursingofEarlierPeriodBreastCarcinomaPatientBreastconservingTrea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nursinginbreastconservingtreatmenttopatientswithearlystagebreastcancer.MethodsUnderstandthesufferer''''spreoperativecondition,cognition,mentalstatus,keepgoodintraoperativematchingandpostoperativenursing.ResultsNursecasemanagementresultsinall11cases.ConclusionBreastconservingtreatmenttopatientswithearlystagebreastcancerisanidealmodusoperandi,ithaslesstrauma,complication,physiqueandconstitutionchange.Itcankeepgoodpostoperativementalstatusandaggressivematchtreatment.
Keywords:Breastcarcinoma;Breastconservingtreatment;Perioperativenursing
乳腺癌是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恶性肿瘤30%。随着乳腺癌手术治疗的进步,乳腺癌保留手术已经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手术。它是通过保留及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使乳腺癌患者达到与传统根治性乳腺癌手术相同的效果,同时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体形改变不大的优点。我院从2005年8月到2005年12月已成功地为1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9岁~45岁,平均年龄37.4岁。其中行左乳腺癌根治性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7例,右乳腺癌根治性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4例,以上11例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1.2方法11例患者均行保留切除手术,术后分别与局部创腔和腋窝置橡胶引流管1条,连接负压引流瓶,胸壁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优力舒)。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无皮肤坏死,住院天数均在5d~7d,疗效满意。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了解病情变化了解掌握患者的局部肿块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全身情况,注意有无贫血、消瘦等病情变化。
2.1.2心理护理当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后,其心情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恐惧、悲观、绝望。而经医生、护士开导及介绍行保乳手术治疗可取得与全切除一样的治疗效果时,患者及家属还会担心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期生存率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术是否有相同的效果。因此,护士应多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对疾病承受的压力,多向患者介绍乳腺癌通过早期手术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简单的步骤,使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方式有较全面的了解,减少术前恐惧的心理,以及对手术充满信心及希望接受手术治疗。
2.1.3有效呼吸的训练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训练咳嗽、排痰等,避免术后胸壁因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而感觉压迫,出现呼吸费力、气急气促等症状。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病人返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每0.5h测BP、P、R一次,连续四次平稳后改每小时测一次,同时注意呼吸情况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呼吸费力、气急气促等情况,即首先考虑可能是由于胸壁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过紧引起,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加压包扎的原因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和信任,同时报告医生作出相应处理,指导患者心情放松,鼓励患者做深呼吸,防止肺部感染。
2.2.2饮食护理术后6h可饮少量的水,根据恢复情况和消化功能,术后1d~2d进流质饮食,排气后改为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
2.2.3引流管的护理术后翻身及次日下床活动时注意避免牵拉到引流管,以防引流管拉脱,同时注意每日的引流量、颜色,术后4d~5d后,若引流量少于5ml时,可拔出引流管。
2.2.4伤口的观察及皮肤护理术后注意伤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如敷料上有渗出即给予更换,注意有无皮下积液和皮肤坏死。由于加压包扎,使皮肤与局部创腔紧密相贴,注意观察包扎是否过松或过紧,避免造成皮下积液或血运不良,出现皮肤坏死。
3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磨擦或外伤。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每月对健侧自查,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定期按医嘱化疗或放疗。安慰、关心患者,帮助患者鼓足勇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体会
早期乳腺癌保留切除术首先术前作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和配合,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对于术后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所引起的症状和不适,要耐心细致说明加压包扎的重要性,使患者能以坚强的意志去主动配合。同时注意引流管要保持通畅,防止活动时滑脱。保乳手术损伤少,并发症少,自理能力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五天可出院,缩短了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负担。体形改变不大,使患者术后生活不受影响,对生活充满信心。最重要的是保乳手术治疗可取得与全切除一样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沈镇宙,张亚男.乳腺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3940.
1临床资料及护理诊断
某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共7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58岁,平均42.5岁。住院时间15~20天,均在术前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66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定期化疗和(或)放疗。2例死亡,5例未随诊。
患者手术前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术后又怕切口疼痛,术侧肢体不适。担心皮肤完整性损害,特别是年轻女性往往会因此而心情郁闷。
2护理措施
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效果。因此,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心理指导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始终保持镇静、自信,给患者一种安全感。
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是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做咳嗽、排痰及床上的排便练习,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等。如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1.1术前准备完善有关检查。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特别是腋窝处,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2.1.2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包括其家属因担心手术效果,都会表现出焦虑、沮丧的情绪,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及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疼痛者,要多给予安慰,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保证其休息与睡眠,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血压平稳后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抬高患侧上肢,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出,保持敷料干燥、整洁,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深度。做好负压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2防止术后水肿和功能障碍要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即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液及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和术后胸部伤口加压包扎所致,使其配合。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以防发生功能障碍。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肩部。术后1~3天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及屈腕、屈肘等锻炼。术后4~5天,可练习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功能,然后逐步练习将患肢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颈后,进而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2.3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肺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遵医嘱口服三苯氧胺(TAM)或来曲唑等药物。
2.2.4饮食指导患者术后由于食欲不振致进食量减少,要及时向患者讲解因手术可能导致其营养失调,原因主要是癌性消耗、因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抑制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致食欲不振[1]。因此建议其增加热量,以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主,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2]。
2.2.5其他同时,术后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主管护士应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
3放化疗的护理
3.1术后放化疗的前期思想工作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采用全身用药以消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或微小残余瘤灶,护士除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勤巡视、多交谈,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的远期疗效。
3.2控制放化疗不良反应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常在用药后1~3天内出现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功能抑制等,这主要是由于心理上的因素引起的。对于化疗药物所导致的毒副作用,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之配合医生给予预防或及时对症处理以缓解症状,并嘱患者坚持化疗。因化疗会引起恶心、呕吐,可采取化疗前15min予恩丹西酮8mg静脉注射,止吐效果明显。
3.3对于化疗过程中药物不慎渗出或出现静脉炎要迅速对症处理,防止皮肤坏死要指导患者进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类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食生、冷、硬、不洁食物,并指导患者服用一些提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血生、强力升白片、鲨肝醇、维生素B4等。告知患者用药当日禁忌局部热敷,减少药物渗出刺激组织。
3.4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皮肤损伤及肺部放射性损伤,也常使患者出现畏惧心理此时应细心讲解放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穿宽松纯棉内衣。出现皮损,可在破损区涂抹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使其干燥,促进创面愈合。大面积皮损时,要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合并感染时需抗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保持居室通风,经常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防止并发放射性肺炎。
4心理指导
4.1心理类型及护理措施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加以手术、化疗对机体的打击,甚至毁损性破坏,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作为护理人员,要了解并掌握不同心理的产生时期,对症下药采取对策措施,见表1。
表1不同心理的产生时期所采用的对策(略)
4.2失眠的护理失眠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手术影响患者的形体美,多数患者情绪极其低落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引起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切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3]。
4.2.1失眠类型在上述临床资料中,73例病患者中有42例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失眠,占57.5%,见表2。
表242例存在不同程度失眠及所占比例(略)
4.2.2影响睡眠的因素见表3。
表3影响睡眠的因素(略)
4.2.3护理分析
4.2.3.1对疾病焦虑恐惧和担心手术预后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轻重的情况因人而异,做好心理分析,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患者了解病情,促进其对疾病及治疗的理解,配合治疗。有条件的,可请术后康复病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
4.2.3.2及时处理疼痛及手术造成的不适术后切口疼痛或晚期癌肿转移引起的疼痛是造成乳腺癌患者失眠的重要原因。术后镇痛一般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氟哌啶等药物,通过镇痛泵持续给药,镇痛效果明显。晚期癌症转移引起的疼痛,口服曲马朵缓释片,肌肉注射度冷丁、吗啡止痛,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
4.2.3.3取得患者单位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不少患者担心切除后会导致女性形体改变,影响工作或遭家人遗弃。因此要取得患者单位的支持及家属理解,不可歧视患者,要鼓励患者术后加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做到生活自理。同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及工作,可让患者走出患者角色的阴影,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4.2.3.4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睡眠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是良好睡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室内相对湿度50%~56%,温度18℃~24℃。夜间应调弱照明灯的亮度,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同时应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文化修养,满足个人对睡眠条件的特殊要求。如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等。
5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患者认识和预防疾病、促进和恢复健康起到一定作用[4]。在护理和治疗中,向患者宣教康复知识,包括合理饮食、手术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5.1饮食加强营养,宜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鱼,虾,蛋,瘦肉类,多食芹菜,菠菜,胡萝卜,多吃生菜,忌食高脂饮食,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5.2活动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可加强术中保留下来的肌肉得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一是练习划旱船的转动,绕环的训练;二是出院后,在家庭和工作单位要努力去做常规的活动,如扫地、擦桌、提轻物等。要求在术后1~2个月即完全恢复肩部运动,基本上达到抬举自如的程度。
5.3及时复诊定期化疗和放疗,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于出院病历上,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期间,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5]。
此外,家庭和社会都要给予她们关注和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乳癌术后身体恢复后不影响夫妻生活,丈夫应多体贴妻子,给她最好的心理支持,可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佩带义乳,年轻的女性可做隆胸手术。总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剑前.心理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8-71.
2吕式瑗.护理学基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09.
PostoperativeNuringandRealizeofBreastCancer
Keywords:Breastcancer;Postoperativenuring;Realize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手术切除乳腺给广大女性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创伤;长期的化疗后反应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承受着很多痛苦,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阶段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在患者整体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
乳腺癌患者140例,在2002年3月至2004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年龄26岁~79岁,平均年龄50.4岁。术式:乳腺癌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80例、扩大根治术24例、其他术式6例。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2例(乳腺癌根治术1例、扩大根治术1例);患侧上肢轻度肿胀3例(乳腺癌根治术1例、扩大根治术2例)。
2术后护理
2.1患肢功能训练的护理[1]
2.1.1术后第1周卧床期间机能训练,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10min/次,4次/d~5次/d:指关节曲伸运动,以儿童游戏手势“石头,剪子、布”交替进行;握弹力球运动;逐个交替屈指运动;肘关节屈伸运动,感到疲劳时,将前臂及手放于体侧的枕上休息;握放毛巾运动;用患肢梳头,尽量不运动肩关节。术后5d坐在床上机能训练:腕关节牵引运动,健手握患手,从患侧向健侧牵引;纸张抓握运动;双手于胸前握球,压缩球引动。
2.1.2术后1周~2周肩关节运动为主,可利用医院内桌、床、墙等进行训练,20min/次,4次/d~5次/d;直立,上体前倾,双手前后左右摆动;爬强运动:用健侧手沿墙壁向上半伸至最高点,以此为目标,逐步提高患肢的摸高点。
2.1.3临近出院患侧手指于前额前摸对侧耳;双手合拢抱颈后方、然后顺序外展、内收肩关节。护理人员应每天指导并监督患者是否完成当日训练,术后训练可减少患侧上肢机能障碍瘢痕挛缩、淋巴水肿、肌力低下等并发症的发生。
2.2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继续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夫妇双方坦诚相待,诱导正向观念,帮助其理解失去的一侧较之失去生命代价很小,失去只是外观上看起来不协调,这可以通过截假乳或手术痊愈后行乳腺重建术来解决失落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恢复,以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
2.3化疗期间的护理
2.3.1心理护理精神因素能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对化疗产生畏惧心理,影响食欲,睡眠和情绪。我们设法接近患者,与其亲切交谈,安慰、开导患者,让患者了解到治疗不但要靠药物,还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护理中我们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化疗不良反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化疗的目的和意义,优化病区环境,关心体贴患者并及时为其解除痛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其严格服从并坚持全程治疗。
2.3.2保护静脉的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有计划地利用血管,保护好血管也是化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化疗前应为患者长期治疗考虑,使用血管一般由远端向近端,由背侧向内侧,禁用患侧上肢静脉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推药过程中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在血管内;根据血管直径选择针头,针头越细对血管损伤越小,一般选择6号半~7号头皮针头;药物稀释宜淡,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用5ml~10ml生理盐水冲入;拔针前吸少量血液在针头内,以保持血管内负压,然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3min~5min,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避免血液返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有利于以后再穿刺[2]。
2.3.3药液外漏及静脉炎的处理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伤或水肿,则提示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纳,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生理盐水封闭;漏出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致症状消失;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方向用可的松软膏外涂或理疗。
2.3.4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化疗期间大量饮水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合理使用止吐剂,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调节饮食:少油腻、易消化、刺激小、维生素含量丰富;氮芥类药物对副交感神经有刺激作用,常引起痉挛性腹痛,可给解痉剂如6542,必要时可给予针刺内关等穴位治疗。
2.3.5骨髓抑制的护理定时为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查,当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计数下降至100×109/L时,应停止化疗并行保护性隔离。
3体会
乳腺癌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护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除了要提高临床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减少并发症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帮助患者寻求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帮助患者正确面对手术后所引起的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在治疗过程的始终。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基础,换位思维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因素。
我科2005年3月——2009年2月住院病例73例,其中女性72例,男性1例,年龄28—61岁,平均47.7岁,住院时间11—29天,所有病例均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1.2手术方法
其中行乳腺癌根治43例、改良根治21例,单纯切除9例。
1.3结果
其中23例术后出现明显疼痛,11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引流不畅出现皮下积液。所以情况经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后,未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关于乳腺癌的基础知识,了解手术治疗的重要行。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流程和手术需要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处理。让患者了解切除一侧基本不会影响工作,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多开导关心病人,请病友现身说法,解除思想顾虑,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让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告知术前相关知识
教患者如何咳嗽排痰,并让其了解咳嗽排痰对预后的重要性。让患者解释术后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2.1.3术前准备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根据检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术前备皮时应该轻柔仔细,绷紧皮肤,避免割伤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腋窝部。备皮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
2.1.4术前饮食指导
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往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体重下降,出现营养不良的表现。同时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这样患者就不能耐受手术。所以在术前应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强患者对手术耐受。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患者行静脉复合麻醉,术后应采取平卧,且头偏向一侧。同时给患者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积极有效处理,在次过程中要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当患者麻醉清醒后,如果血压平稳,可采取半卧,这样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同时早期多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这样可以预防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
2.2.2术后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如果没有恶心、呕吐,早期可先给予含蛋白质比较高的全流质饮食,这样有利于伤口愈合,但宜少食多餐。术后1天后就可以考虑半流质饮食,可多吃含营养丰富的易消化的食物。
2.2.3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度应适宜,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死腔,有利于伤口愈合。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肢血液供应情况,如出现患肢皮肤为紫绀色,皮温低,患肢脉搏扪不清,且患者感觉局部肿胀麻木,提示包扎过紧,血管受压,应报告医师,及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以患肢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为宜。[3]同时应防止绷带包扎过松的情况出现,绷带包扎过松,容易出现死腔,形成积液,容易发生感染,影响伤口愈合。若发现伤口皮肤颜色异常,并出现渗液,及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
2.2.4术后制动
术后3d内患侧上肢应制动,抬高患侧上肢10~25cm左右,若患肢出现肿胀,应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同时要注意患肢不宜进行静脉穿刺、测血压、抽血等。
2.2.5引流管护理
术后为了防止积液及感染的发生,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应放在术野最低处,保持负压吸引,同时要确保引流通畅,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引流管堵塞及滑脱。[4]应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引流量、颜色、性质。一般术后前3天,每天引流血性液体一般不超过1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术后4~5d以后,可拔管。如果引流量>100ml/h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予积极有效处理。
2.2.6患肢功能康复锻炼
为了减少手术对患肢功能的影响,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患肢功能。术后1~3天,可进行伸指、握拳、屈腕锻炼,1~2min/次,4~8遍/次,每日4次。[5]术后4~5天时,由于切口处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进行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锻炼,使其尽快恢复功能。术后4~5天可练习坐位屈肘,每次4遍,4~6次/d。术后6~8天练习用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术后9~12天练习患侧上肢抬高、内收和屈曲,肩关节抬至90°达平肩水平。术后13天开始练习肩关节,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手指爬墙锻炼。在进行患肢功能康复锻炼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2.2.7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体型发生变化,特别对于年轻女性患者,可能无法接受。所以术后应积极开导病人,让病人明白用体型发生变化换来生命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患者家属的心理开导,使其能接受事实,和患者一起积极面对疾病,能理解患者,多关心患者。
3出院指导
3.1注意休息,坚持锻炼。避免疲劳,锻炼要循序渐进
3.2在饮食上多选择增强免疫力抗癌食品。宜多吃具有抗乳腺癌作用的食物,如海马、蟾蜍肉、蟹、牡蛎、玳瑁肉、海带、芦笋、石花菜等。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止复发的食物,包括桑椹、猕猴桃、薏米、菜豆、山药、香菇、虾皮等。
3.3定期复查。一般术后6个月复查,1次/月,术后6个月~5年的,1次/3~6月,术后5年后,1次/每年。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全面掌握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方面的变化,并全面了解患者的是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还需要对患者的弹力绷带的包扎情况进行了解,避免出现过紧、过松的情况,并保证敷料没有渗血等情况。在对患者伤处包扎的这段时间内,护理人员必须注意观察患者双上肢动脉的肢体感觉、搏动情况,若发现患者绷带出现了移位情况,则必须及时对其进行重新包扎。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注意叮嘱患者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洁,避免切口出现感染或出血等并况,并定期对切口进行检查,掌握切口愈合情况[2]。(2)防止术侧肢体水肿和功能障碍。在完成手术后的3d内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将患者的侧上肢制动并将其适当的太高,防止出现术侧肢体上行静脉穿刺。手术后的第四天护理专业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上肢活动,首先从肘部开始活动并逐渐延伸到肩部。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洗脸等简单的活动,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液循环。
3结果
一、临床资料及护理诊断
某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共7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58岁,平均42.5岁。住院时间15~20天,均在术前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66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定期化疗和(或)放疗。2例死亡,5例未随诊。
患者手术前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术后又怕切口疼痛,术侧肢体不适。担心皮肤完整性损害,特别是年轻女性往往会因此而心情郁闷。
二、护理措施
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效果。因此,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心理指导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始终保持镇静、自信,给患者一种安全感。
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是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做咳嗽、排痰及床上的排便练习,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等。如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1.1术前准备完善有关检查。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特别是腋窝处,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2.1.2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包括其家属因担心手术效果,都会表现出焦虑、沮丧的情绪,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及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疼痛者,要多给予安慰,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保证其休息与睡眠,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血压平稳后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抬高患侧上肢,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出,保持敷料干燥、整洁,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深度。做好负压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2防止术后水肿和功能障碍要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即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液及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和术后胸部伤口加压包扎所致,使其配合。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以防发生功能障碍。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肩部。术后1~3天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及屈腕、屈肘等锻炼。术后4~5天,可练习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功能,然后逐步练习将患肢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颈后,进而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2.3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肺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遵医嘱口服三苯氧胺(TAM)或来曲唑等药物。
2.2.4饮食指导患者术后由于食欲不振致进食量减少,要及时向患者讲解因手术可能导致其营养失调,原因主要是癌性消耗、因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抑制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致食欲不振。因此建议其增加热量,以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主,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
2.2.5其他同时,术后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主管护士应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
三、放化疗的护理
3.1术后放化疗的前期思想工作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采用全身用药以消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或微小残余瘤灶,护士除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勤巡视、多交谈,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的远期疗效。
3.2控制放化疗不良反应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常在用药后1~3天内出现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功能抑制等,这主要是由于心理上的因素引起的。对于化疗药物所导致的毒副作用,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之配合医生给予预防或及时对症处理以缓解症状,并嘱患者坚持化疗。因化疗会引起恶心、呕吐,可采取化疗前15min予恩丹西酮8mg静脉注射,止吐效果明显。
3.3对于化疗过程中药物不慎渗出或出现静脉炎要迅速对症处理,防止皮肤坏死要指导患者进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类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食生、冷、硬、不洁食物,并指导患者服用一些提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血生、强力升白片、鲨肝醇、维生素B4等。告知患者用药当日禁忌局部热敷,减少药物渗出刺激组织。
3.4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皮肤损伤及肺部放射性损伤,也常使患者出现畏惧心理此时应细心讲解放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穿宽松纯棉内衣。出现皮损,可在破损区涂抹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使其干燥,促进创面愈合。大面积皮损时,要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合并感染时需抗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保持居室通风,经常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防止并发放射性肺炎。
四、心理指导
4.1心理类型及护理措施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加以手术、化疗对机体的打击,甚至毁损性破坏,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作为护理人员,要了解并掌握不同心理的产生时期,对症下药采取对策措施。
表1不同心理的产生时期所采用的对策(略)
4.2失眠的护理失眠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手术影响患者的形体美,多数患者情绪极其低落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引起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切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
4.2.1失眠类型在上述临床资料中,73例病患者中有42例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失眠,占57.5%。
表242例存在不同程度失眠及所占比例(略)
4.2.2影响睡眠的因素。
表3影响睡眠的因素(略)
4.2.3护理分析
4.2.3.1对疾病焦虑恐惧和担心手术预后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轻重的情况因人而异,做好心理分析,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患者了解病情,促进其对疾病及治疗的理解,配合治疗。有条件的,可请术后康复病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
4.2.3.2及时处理疼痛及手术造成的不适术后切口疼痛或晚期癌肿转移引起的疼痛是造成乳腺癌患者失眠的重要原因。术后镇痛一般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氟哌啶等药物,通过镇痛泵持续给药,镇痛效果明显。晚期癌症转移引起的疼痛,口服曲马朵缓释片,肌肉注射度冷丁、吗啡止痛,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
4.2.3.3取得患者单位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不少患者担心切除后会导致女性形体改变,影响工作或遭家人遗弃。因此要取得患者单位的支持及家属理解,不可歧视患者,要鼓励患者术后加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做到生活自理。同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及工作,可让患者走出患者角色的阴影,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4.2.3.4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睡眠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是良好睡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室内相对湿度50%~56%,温度18℃~24℃。夜间应调弱照明灯的亮度,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同时应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文化修养,满足个人对睡眠条件的特殊要求。如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等。
五、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患者认识和预防疾病、促进和恢复健康起到一定作用。在护理和治疗中,向患者宣教康复知识,包括合理饮食、手术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5.1饮食加强营养,宜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鱼,虾,蛋,瘦肉类,多食芹菜,菠菜,胡萝卜,多吃生菜,忌食高脂饮食,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5.2活动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可加强术中保留下来的肌肉得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一是练习划旱船的转动,绕环的训练;二是出院后,在家庭和工作单位要努力去做常规的活动,如扫地、擦桌、提轻物等。要求在术后1~2个月即完全恢复肩部运动,基本上达到抬举自如的程度。
5.3及时复诊定期化疗和放疗,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于出院病历上,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期间,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
此外,家庭和社会都要给予她们关注和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乳癌术后身体恢复后不影响夫妻生活,丈夫应多体贴妻子,给她最好的心理支持,可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佩带义乳,年轻的女性可做隆胸手术。总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剑前.心理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8-71.
2吕式瑗.护理学基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09.
关键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污泥脱水
1聚丙烯酰胺概述
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造纸工业、三次采油、水处理、固液分离、污泥脱水和体系增稠,随着聚合技术的发展,聚丙烯酰胺已由最初干粉(胶体)发展成为现在的干粉、胶乳和微胶乳三种形式。八十年代获得工业化生产的聚丙烯酰胺胶乳产品,其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欧美发达国家,其生产规模占已聚丙烯酰胺总量的70~80%。九十年展的聚丙烯酰胺微胶乳仍处于试验阶段,许多技术问题仍有待解决,近几年的研究极为活跃,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聚丙烯酰胺微胶乳产品将实现工业化生产。
我国为数众多的企业生产聚丙烯酰胺干粉,有些科研单位曾经试制过胶乳产品,但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如固含量和稳定性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难以与干粉产品竞争,而微胶乳产品则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随着三次采油、废水处理和功能性造纸添加剂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对聚丙烯酰胺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聚丙烯酰胺干粉产品具有生产技术简单且产品分子量高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溶解时间长和易受搅拌剪切降解,需配备专门的干粉溶解装置等弊端,且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产生粉尘飞扬,危害操作者身体健康和对环境造成污染。胶乳产品具有溶解速度快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但由于胶乳产品系聚丙烯酰胺微小胶粒悬浮在油相中的热力学不稳定物系,长期放置易发生分层现象。而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聚丙烯酰胺微胶乳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油水双连续相体系,具有高度稳定性,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形成条件严格,微胶乳产品存在分子量较低和乳化剂含量过高的缺点。
2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品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年增长率为5~10%,已占聚丙烯酰胺总产量的60%以上。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占总产量的90%以上,主要用于石油开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产量很小而且生产企业规模也很小,几乎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随着水处理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需求高速增长,相信国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将会在近几年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低分子量聚胺类、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类和非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类。聚胺类包括聚乙烯亚胺、聚乙烯咪唑啉、胺—表氯醇缩合物及其改进产品,这类产品电荷密度高但分子量低,主要用于功能性造纸添加剂、石油开采和化妆品等行业,很少用于污泥脱水。丙烯酰胺与阳离子单体共聚类阳离子聚合物产量最大,阳离子单体主要指(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DMDAC),其中P(AM—DMC)产品分子量较高,阳离子度0~100%之间可调,粉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几乎全部属于此类结构,我国用于污泥脱水的粉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亦属于此类,产品分子量400~600万,阳离子度30~50%,其主要问题在于DMC需要进口,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对于P(AM—DMDAC)而言,由于DMDAC单体空间位阻较大,聚合活性差,很难制备分子量和阳离子度都令人满意的产品,所以用于污泥脱水的不多,而且DMDAC吸水性极强,该类产品通常为液状。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酰胺基可与多种试剂反应,其中与甲醛二甲胺反应可生成叔胺结构聚合物,进一步季胺化生成季胺盐。由于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粘度非常大,通常600~800万分子量时2%浓度已很粘稠,这就给水溶液反应带来困难,由于PAM浓度很低,导致阳离子度通常不会超过10%且残余甲醛浓度较高。对于污泥中有机质含量不高的县级污水处理厂而言,低成本的非离子聚丙烯酰胺Mannich变性产品是适用的。
3丙烯酰胺微乳液聚合技术进展
水溶性单体的聚合分为水溶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和反相微乳液聚合,水溶性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等。我国主要采用水溶液聚合技术,产品以干粉形式供应。反相乳液聚合是六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乳液聚合技术,八十年代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聚丙烯酰胺胶乳系列产品已获得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法国科学家FrancoiseCandau在该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我国天津大学哈润华等也对微乳液聚合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目前微乳液聚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乳液的结构和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机理上,业已取得的成果为:
(1)微乳液的结构和特性
目前对微乳液结构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如CandauF的双连续相模型、Friberg的增溶胶束模型、Scriven的三维周期性网络模型、Lindman的界面松散态聚集体模型等,许多模型都能解释微乳液的某些性质,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对以下结论是认同的,即微乳液是一种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但它是分子异相体系,水相和油相在亚微观水平上是分离的,并显示出各自的特性。微乳液的液滴直径为8~80nm,因而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有利于进行光化学聚合。
正相微乳液只有在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单体比例下在很窄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范围内才能形成并且通常需要使用助乳化剂;而反相微乳液则较易形成,因为极性单体在体系中往往充当助乳化剂,因此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更易获得工业化生产。
(2)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
CandauF首先以甲苯为油相,琥珀酸双(2-乙基己酯)磺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并用AIBN和过硫酸钾两种不同的引发剂引发AAm聚合,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其后又将Beerbower-Hill提出的内聚能比观点推广应用于微乳液体系的乳化剂选择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微乳液聚合具有极快的聚合速率,通常在100min内转化率可达90%以上,在反应最初的几分钟内聚合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随后,通常在聚合转化率为20~30%时,聚合速率开始下降。在第二阶段中,聚合速率下降的趋势在某一转化率处变缓,而这个转化率的值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微乳液聚合的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不大,聚合后体系含有两类粒子,一类是直径小于50nm的聚合物乳胶粒,另一种是直径在3nm左右的AOT胶束,乳胶粒中的聚合物分子数很少(1~17条),分子量很高(106~107)。
聚丙烯酰胺微胶乳的实用合成技术要想获得工业化生产,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通常认为反相微胶乳聚合物的分子量不会太高,应研究如何提高微胶乳分子量的问题,第二是微乳液聚合的乳化剂浓度通常为很高,进一步降低乳化剂浓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是乳化剂的选择多是经验或半经验的,应研究如何有目的的选择或合成确切结构的乳化剂的问题。
4絮凝与污泥调质处理
絮凝是通过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悬浮液(或胶体)中细小颗粒的电中和和吸附架桥使其脱稳的过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必须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量和线性结构以及适度的电荷密度,其分子结构、离子形态、强度和分布、分子量和分布及支化程度等都会对絮凝效果产生影响,针对给定悬浮液特点合成确切结构的絮凝剂,使絮凝剂产品形成系列化是科研工作者共同的任务。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调质处理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应用的重要方面,污泥分为生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和消化污泥,应根据污泥的种类和性质选择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污泥中VSS/SS(SS中有机物比例)较高时,应尽量选用阳离子度高的絮凝剂,并增加絮凝剂投加量;污泥中SS浓度高时,应选用高分子量的絮凝剂,SS浓度低时,可选用分子量较低的絮凝剂;污泥PH高时(消化污泥),应选用官能团为季铵盐结构的絮凝剂,pH低时,叔胺和季铵盐结构的絮凝剂均可使用。
5我们的工作
作者进十年来一直从事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干粉产品分子量达到2500万,水溶时间为30分钟。近年来我们对丙烯酰胺类水溶性单体反相乳液聚合和微乳液聚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水溶性单体反相准微乳液聚合新工艺,该工艺具有乳液聚合的特点,即产品分子量高和乳化剂含量低,同时兼有微乳液聚合的特点,即聚合速度快和产品高度稳定。并且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聚丙烯酰胺微胶乳工业化生产,由于采用了先进独体的聚合技术,微胶乳产品具有很高的分子量和极窄的分子量分布、极快的溶解速度和无不溶物的特点。聚丙烯酰胺微胶乳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产品外观:透明或半透明微胶乳固含量≥30%分子量:800~1500万
水溶时间:3分钟乳化剂含量≤12%(以丙烯酰胺计)。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8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waiting for biopsy.Methods Altogether 100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e-surgery breast biopsy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oin toss method,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during their waiting for biopsy,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during their waiting for biopsy.The SAS scores,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A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30 min after their waiting for biopsy,while the obvious increasing was seen in control group 30 min after their waiting for biopsy (P
[Key words]Breast cancers;Waiting period for biopsy;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sychology;Physiology
乳腺肿瘤患者手术前往往需要进行乳腺活检,但在活检等待期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对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较为不利,一旦确诊为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由于心理状况欠佳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治疗等情绪,激化医患矛盾[1-3],因此,临床上应在乳腺肿瘤患者等待活检结果的时间内,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未能满足乳腺肿瘤患者的心理方面的需求,护理效果欠佳,故临床还应寻求更加合理的护理方案[4]。本研究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活检等待期心理和生理的影响,选取进行乳腺活检的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在乳腺手术前行乳腺活检的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乳腺肿瘤,但其乳腺肿瘤性质未确定,需进行乳腺活检,以确定具体的手术方法。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45~74岁,平均(59.36±13.75)岁,均为女性患者;观察组年龄44~75岁,平均(59.23±13.59)岁,均为女性患者。此次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活检等待期给予患者常规护理,采取平卧位,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进行监测,并告知患者乳腺肿物活检结果得出的时间。
观察组在活检等待期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5-7]。①心理评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②正向暗示:为患者讲解乳腺病理活检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无需担心、耐心等待,告知患者乳腺根治术的有效性,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暗示,使患者对乳腺肿瘤活检结果不必过于担忧。③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聆听患者的倾诉,可适当与患者聊起家庭、工作、爱好、子女等,使患者沉浸在良好的交流状态中,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④肢体接触:护理人员可适当通过握住患者双手、扶住患者肩膀等肢体接触方式对其表示抚慰,采用肢体语言放松患者的心情,如有必要,可给予患者适当的穴位按压,使患者全身肌肉得到放松。⑤音乐疏导:在等待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适当播放舒缓悦耳的音乐,如《小夜曲》《天鹅湖》等,还可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较为轻松的音乐,音乐的音量应控制为25~30 dB,避免音量过大对患者造成噪音干扰。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并在等待开始前和等待开始后30 min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进行测量,以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
SAS评分量表的总分为100分,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4分,总分=单个条目得分×20×1.25,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50~59分表示患者处于轻度焦虑状态;60~69分表示患者处于中度焦虑状态,≥70分表示患者处于重度焦虑状态[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岁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活检等待期SAS评分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活检等待期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活检等待期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的比较
与等待开始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等待开始后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等待开始后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乳腺肿瘤是女性多发疾病,在我国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9]。由于乳腺肿瘤患者确诊后其肿瘤性质不明确,在进行手术前,需进行乳腺活检以明确患者乳腺肿瘤的性质,以便确定手术方案[10],但在活检等待期,患者往往会出现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心率、血压造成影响,对病情较为不利[11-12],因此,有必要在乳腺肿瘤患者的活检等待期对患者施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
常规护理措施仅仅是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不具有灵活性,无法对活检等待期的乳腺肿瘤患者其心理状况进行有效干预,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不够人性化[13-14]。而心理干预主要是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耐心等待乳腺活检结果,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调节患者的生理反应[15-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活检等待期的焦虑程度较为轻微,说明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乳腺肿瘤患者在活检等待期的焦虑情绪;观察组患者等待开始后的血压和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增高,说明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乳腺肿瘤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使患者的生理指标处于平稳水平,避免心率、血压的增高对患者机体和病情造成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本研究中心理干预措施是根据患者心理评估结果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正向暗示、心理疏导、肢体接触以及音乐疏导等方式,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或转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生理也具有调节作用[18]。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瘤患者活检等待期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调节患者的生理反应。
[参考文献]
[1]喻竹.南丁格尔环境理论在乳腺肿瘤活检等待期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59-2660.
[2]李晓玲,何春红,姜红,等.不同干预措施对疑似乳腺癌病人活检后等待病理报告期间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4):1308-1310.
[3]Thewes B,Bell ML,Butow P,et al.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nd stress but not social factors influence level of 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 young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results of a cross-sectional study[J].Psychooncol,2013,22(12):2797-2806.
[4]熊英,魏佳岩.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结果等待期心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4):411-413.
[5]林文婧,江云.背景音乐对乳腺活检术后患者病理等待期焦虑的改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5):169-170.
[6]王贤,杨跃,叶萍,等.心理干预对乳腺肿块患者对等待病理结果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3,10(9):57.
[7]Vodermaier A,Linden W,Rnic K,et al.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of depression with survival: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4,143(2):373-384.
[8]蔡雪英.音乐疗法对乳腺活检术后患者等待病理结果时的情绪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30-731.
[9]辛琳.聚焦解决模式对乳腺肿块活检术后患者等待病理报告期间焦虑抑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 24(1):93-95.
[10]李晓玲,何春红,姜红,等.不同方式干预措施对疑似乳癌患者活检后等待病理报告期间生命体征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461-463.
[11]王开秀,李晓玲.教育性干预措施对疑似乳腺癌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60-61.
[12]钱皎月,鲍向红,魏沛,等.疑似乳腺癌患者诊断期不同时间点信息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3,18(12):20-22.
[13]仲爱华.乳腺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患者等待病理报告期间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4,34(22):164-165.
[14]高平,孙秀红,李艳荣,等.心理干预对乳腺肿瘤患者等待病理结果期间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225-1226.
[15]冯艳秋,朱红,郭淑英,等.乳腺肿块患者等待病理时的人文关怀对确诊癌症后应激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8):1138-1141.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2-0051-03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常见。临床上以局部硬结、红、肿、热、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急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范畴,俗称奶疮。多因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所致,以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内治无论是经方化裁还是自拟组方,以及中医外治方面如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都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起到清热解毒、疏肝解郁、通乳消肿等作用,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的目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中医内治
11郁滞期郁滞期为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阶段,以肝郁气滞较为常见。治疗目标为排出淤乳,疏通乳管,消除症状,继续哺乳。乳腺以通为用,以堵为逆,以塞为因,治疗以消为贵。内服药以“通”为主,“通”能荡涤淤乳,使败乳、毒热排出,疏表邪以通卫气,通乳络以去积乳,和营血以散淤滞,行气滞以消结块,通腑实以泻胃热,清肺热以通大肠,均属“通”的具体运用。具体用药可选理气、通乳、活血、散结、通便之品。常用药物有炮山甲、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桔梗、郁金、陈皮、丝瓜络、柴胡、青皮、牛蒡子、通草等[1]。张金华以“通”为大法治疗早期乳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在清热之中配合通乳、疏滞、消积、散瘀、活血之品以提高疗效[2]。唐玉根等认为早期乳痈治疗方法宜通宜清,自拟知丹消乳汤治疗早期乳腺炎,方中取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可消除肿块;穿山甲活血通经、消肿排脓、下乳,有效疏通乳腺管,使乳汁流出通畅;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瓜蒌润肺化痰、滑肠通便[3]。此外,唐汉钧认为乳痈初期以肝气郁结,乳汁郁积为主,治疗应以通为顺,重在疏肝理气通乳,常用药物有柴胡、枳壳、郁金、牛蒡子、香附、川楝子等[4]。张瑞丰认为阳明积热为乳痈关键所在,独阳明积热也能形成乳痈,重视阳明积热的清泻是提高乳痈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清解阳明积热包括清散和清泻两方面作用,组创清泻消痈汤(瓜蒌、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蒲公英、枳实、青皮、陈皮、郁金、漏芦、天花粉、皂角刺、穿山甲、没药、赤芍和鸡血藤)在于促使乳痈的“消”和“溃”[5]。张娟莉等认为乳痈以“瘀”(乳汁瘀、气血瘀、肝瘀、痰瘀、热瘀)为其发病病机;早期瘀甚,兼热,治宜活血通乳、祛瘀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采用消痈汤(赤芍、甘草、蒲公英、全瓜蒌、金银花、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青皮、乳香、没药、陈皮)治疗早期乳痈120例,有效率为9750%,治愈率为9333%[6]。
12成脓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未能及时治疗或失治误治,病情进一步发展,引起局部组织破坏、坏死、液化,大小不一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脓肿,即为成脓期,以胃热壅盛最为常见。治疗目标彻底排脓祛腐,预防脓毒扩散、内陷。治宜清热解毒、托里排脓。常用药物有炮山甲、皂角刺、郁金、青皮、桔梗、王不留行、全瓜蒌、蒲公英、连翘、牛蒡子、黄芪、党参、白芷等。临证用药注意不可妄投寒凉之品,宜在清热之中配合通乳、疏滞、消结、散瘀、活血之品。此期透托为要,兼以清热解毒,慎用寒凉,尤其产后妇女气血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如临床出现头晕、乏力、纳呆等正气亏虚之象,证属毒盛正虚,治疗当以补托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以防毒邪扩散内陷,形成危候[7]。唐汉钧认为此期以热毒炽盛为主,故以清泄胃热为主要治则。常用蒲公英15g,银花、生地、连翘、瓜蒌各12g,赤芍、牛蒡子、黄芪、王不留行子各9g。高热加生石膏30g,知母 12g[8]。楼丽华在乳痈成脓期的治疗选用阳和汤,阳和汤源于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等组成。其中熟地、鹿角胶补血生精,而姜炭、肉桂、麻黄温中散热,取其寒者热之,虚则补之,故可达到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之效。楼氏在成脓期仍用温热药的理论依据是:其一,急性乳腺炎临床多见产后哺乳期妇女发病,民间有“产前一团火,产后一盆冰”之说,产后妇女一般多虚寒,因此产后不宜用凉药。其二,乳性清寒,所以更适用于应用温通的药物治疗,阳和汤药性热,通过温阳可起到散结的作用[9]。
13溃后期溃后期是成脓期脓肿溃破或术手切开排脓后至愈合的一段时期。以气血两虚、余毒未清最为常见。治疗目标为祛腐生肌,促进愈合。治宜益气养血、和营托毒。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皂角刺、桔梗、金银花、当归、川芎等。急性乳腺炎溃后期余毒未清,正气亏耗,寒凉之品损伤脾胃,此时应慎用寒凉攻伐之品,过用则反伤中阳,气血更虚,导致创口不敛。故后期余毒已清,热症平时,法当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清解余毒[10]。唐汉钧认为此期一般肿消痛减,若脓出不畅,红肿热痛不消,则可能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形成“乳漏”,久不收口等变证。《疡科心得集》对“传囊乳痈”有较详尽的论述:“妇人有数孔,一孔又有一络,络于。其始生痈也,只患一络,追其脓血出尽,又患一络,逐络递及,遂至满乳,则危而不救者多矣。”《诸病源候论》中则明确提出“乳漏”之名,指出“乳痈久不痉,因变为痰”。可见乳痈一旦出现变证,临证治疗较为棘手。此阶段辨为正虚邪恋,治以补益气血,清解余毒。内服常用生黄芪30g,党参、当归、赤芍、白芍、银花各12g,蒲公英15g[11]。
2中医外治
21推拿疗法赵春英等在2186例门诊积乳症的治疗中应用自创六步奶结疏通法,此法结合西医解剖学的乳导管分布规律、中医基础理论的经络学说和推拿力学原理,由表及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扩张乳管、疏通经络、排除乳栓、消除积乳等作用。每次治疗时间为6~10 min,平均8 min。结果为使用该方法1次治愈者2105例,占963%(2105/2186);1次治疗显效再经2次治疗后治愈者55例,占25%(55/2186);治疗有效者26例,占12%(26/2186)。总治愈率988%,有效率100%。结论为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积乳症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能有效疏通乳管,消除包块,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12]。周敏等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198例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9例治疗组施以推拿揉散手法,即采用常用推拿手法中的揉法和拿捏法,疏通乳络,促使乳管开放,内积乳汁得以外排,应用抹推法在患侧乳腺肿块部位进行推抹,使之消散,并取肝胃两经穴位进行按揉以清肝胃,通郁结。对照组口服头孢拉定,均治疗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94/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6/95),结论: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和可重复性[13]。谢斌采用手法按摩结合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患者,痊愈3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此法具有清热解毒、疏通乳络、软坚散结之效[14]。
22药物外敷法药物外敷常与内治法等配合使用,传统的经典外用药物有金黄膏、青黛膏、玉露散等。符保军认为乳痈早期治疗,内服药以“通”为主,外贴药以消散为好,敷贴药物具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之效采用活血止痛,解毒散瘀之品,白拟蟾酥二黄散(腾黄、雄黄等)掺布于太乙膏敷贴,配服加味瓜蒌牛蒡汤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59例,总有效率为98%[15]。官红霞采用外敷四黄散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65例,四黄散是由大黄、黄芩、黄柏、黄连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配合手法按摩,取得满意疗效[16]。
23针灸疗法李杰等采用针刺治疗初期乳痈40例。针刺取穴以循经远端取穴为主,取患侧的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留针40~60 min,每隔10~15 min行针1次,1天1次。病程超过3 d,或疼痛明显者可配用梁丘、天宗、膻中。结果痊愈36例,好转4例,无无效病例。一般治疗1次即可见效,最长5次,平均治疗3d[17]。郭铁砚等针刺尺泽穴治疗乳痈患者120例(病程1~9 d),针刺尺泽能起到泻热散结、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取患侧尺泽穴,得气后,行紧提慢按之泻法,每次行针10~20 min;重症患者行针宜适当延长,务使针下得空虚滑利畅顺之感。结果103例肿痛即随之减轻、消失,肿胀变软,缩小。患乳不再拒按,可挤淤滞乳汁排出;37例可自行溢乳;80例当时即愈。52例发热患者随乳汁排出,体温均明显下降,全身症状减轻[18]。另有火针疗法,古称“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千金方》有“……亦当头以火针人四分即瘥”之说,《外科医镜》在流注治验篇记有“以火针当头刺破,升丹纸捻引流,十数日收功”。林毅秉承先法,将火针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应用自制电火针治疗仪予以洞式烙口引流,以针代刀排脓,起“开户逐寇”之效,刺烙后使脓肿内壁产生焦痂附着,形成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直达脓腔,既能防止引流口闭合,又能防止出血,并用五五丹或八二丹药捻拔毒,促使坏死组织液化排出,具有引流通畅、排脓彻底、切口小、愈合快、病人痛苦少,愈后可继续哺乳等优点[19]。黄先学应用火针配合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120例,120例患者中,治愈92 例,占766%;好转20例,占167%;无效8 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火针古代称“燔针”、“焠针”,是针与灸的双重结合,具有毫针针刺、艾灸温热的双重作用。“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之,不但暖也,寒毒固结,非此不可。”一方面火针在局部点刺,导入火热之性,其温热刺激,能助人体阳气,继而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经络对气血的营运与推动作用,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全身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开门祛邪、引热外出、消肿散结的局部作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认为“火郁发之”,说明热能行热除热。肿块是机体疾病状况下出现的特殊反应之处,选取肿块周围火针点刺,对病变处具有直接的温通气血、消散固结、化腐生新、疏通经络的作用[20]。此外,朱银萍等使用艾灸加中药外敷治疗产后早期急性乳腺炎102例,即先用艾柱在患侧乳根穴、期门穴、肩井穴、足三里穴及乳腺管硬结处(阿是穴,根据硬结大小可取数个点)隔蒜灸3壮,然后用中药外敷膏均匀涂敷于患处,局部用药,直达病所,能迅速消肿止痛,共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能[21]。
3小结
综上所述,急性乳腺炎病因病理清楚,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乳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但目前对有效单味药物的筛选及药理机制研究、发掘和整理疗效确切的单方验方的研究较少,应是今后研究的一部分。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研究工作的不断完善,急性乳腺炎的中医药治疗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林毅,司徒红林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优势与治疗特色[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294~296
[2]张金华“蒲公英消痈汤”合金箍软膏治疗早期乳痈6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9,7(4):131~132
[3]唐玉根,段昌萍知丹消乳汤治疗早期乳腺炎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5):54~55
[4]郑勇唐汉钧治疗乳痈经验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2005,20(9):378~379
[5]蔡凤群名老中医张瑞丰临证经验述要[J].中医药通报,2009,8(3):28~30
[6]张娟莉,徐家厚消痈汤治疗早期乳痈12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6):78~79
[7]林毅,司徒红林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优势与治疗特色[C].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296
[8]郑勇唐汉钧治疗乳痈经验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2005,20(9):378~379
[9]娄海波楼丽华治疗化脓性乳腺炎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94~95
[10]司徒红林,朱华宇,黄穗渝,等林毅治疗急性乳腺炎经验[J].陕西中医2009,30(12):1640~1641
[11]郑勇唐汉钧治疗乳痈经验述要[J].浙江中医杂志,2005,20(9):378~379
[12]赵春英,郑洁,郑一华,等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积乳症2186例临床观察[J].中华乳腺病杂志:2010,4(4):394~402
[13]周敏,李欣,程亦勤等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2):1130~1132
[14]谢斌手法按摩结合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81
[15]符保军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59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35(4):108~109
[16]官红霞中药外敷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23):2126
[17]李杰,程静乳痈初期的针刺治疗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78~379
[18]郭铁砚,刘静针刺尺泽穴治疗急性乳腺炎22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4):59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