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8 03:02: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短期实习论文

篇(1)

本报讯(记者张航 实习生徐天)楼市调控政策出台,购房者转而租房,这带动了租房市场的涨价。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省银子,纷纷选择毕业前提前租房。

近日,在海淀区魏公村地区的一家链家地产营业部,记者见到了前来租房的清华大学毕业生蒋希。

提前找好了就业单位的她,本想专心于毕业论文。现在却发现,租房成为一大难题。“一星期前开始和同学看房,发现一天一个价。”蒋希说,一个星期过去了,在中关村原本看好的一个单间已经涨了近300元。她决定,先放下手头的论文,提前找房。

而选择提前租房的中央民族大学大四学生李洁则表示,4月底,她看到楼市政策调整可能影响租房市场的新闻,便提前在五道口地区租下一个单间。

如今,半个月过去,现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单间价格,已比她求租时月租涨了400元。

中介说法

预计短期内租金很难回落

今天上午,五道口地区我爱我家中介营业部置业主任刘先生介绍,今年学生租房高峰期比往年的6月中旬提前了近一个月。

篇(2)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总体上要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重实践”为改革思路,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生产实践实习方案,实施课程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程体系设置

1.1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在动物类专业通过课程整合,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与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整合课程与调整实践方案。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2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加强基础课的同时、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建立功能性课程、进行复合式能力培养。如对动物机体功能知识的课程《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明确其侧重点,优化课程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以及实验内容;在动物科学专业的生产系列课程,加强《禽生产学》、《猪生产学》、《草食家畜生产学》教学。在毕业实习阶段实行不同专业模块,按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来划分专业模块,即所说的专业模块教育。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突出:(1)动物遗传育种原理;(2)动物繁殖与动物胚胎工程;(3)取得较大进展的畜禽育种;(4)重要动物营养理论;(5)家禽生产、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和饲料生产等的科研教学。

2 动物科学类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2.1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变以往单一专业模式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能提出独立见解以及有责任感的精神。

2.2 教学时间实行“3+1”模式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实行3+1模式,即3年课堂教育,即在大学阶段前3年在学校加强课程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1年教学毕业实践,即在大学阶段最后1年按4~6人一组,将大学生分配到每个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实践一线实习,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2.3 教学体系上注重通才教育

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因此,落实和采取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门类打通,为培养通才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2.4 在通才教育体系中加强专业教育

如果高等教育仅仅只是采用通才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在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同时,根据动物科学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施行“3+1”模式和“专业模块教育”等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和拓宽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实施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有相当多的课程是形态课,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普通兽医学》,有的课程包含形态学教学内容,如《家禽学》、《猪生产学》、《草食动物生产学》、《饲草生产学》等课程。形态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字描述抽象、理解困难、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大量文字资料、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多媒体CAI中声音、图像、文字的有机结合,可创造出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学习环境,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 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

4.1 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在研究中教学,在实践中学习,以研究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把教学、研究、实践有机地融合成一个“三结合”基地体系,探索出了校内基地建设的“三阶段发展道路”,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科技型的教学基地。该基地包含种鸡场、奶牛场、奶制品厂、兽药厂、预混料厂,这些“三结合”基地具有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生产实习场所和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保证了“三结合”基地的稳固发展。

4.2 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短期实践教学与中长期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循环,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与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接轨性,采取和地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结合,学校教师指导理论性内容、课题选定及实验方案、论文写作等,请地方技术人员讲授诊疗和养殖经验及实用技术、当地畜禽疫病发生规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药饲料经营等。在接轨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地方技术人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启蒙老师。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3,5:4~8.

[1] 刘拓,张樱,陈秀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践[J].交通高教研究,2004,3:43~45.

[1] 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4:170~172.

篇(3)

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基础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输送合格的师资,注入新鲜血液、传送先进教育理念、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学生顶岗实习工程是近几年大学教师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顶岗实习,高校可了解到基础教育的现状,并根据社会需要调整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师范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可行陛

(一)顶岗实习与短期实习的差异

学生“顶岗实习”具体来说是指专科生经过二年及本科生经过三年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专科生第三学期,本科生第五学期在专业教师和实习学校导师的指导下,以教师的身份,在实习学校定岗工作。在实习期间学生的日常工作程序、岗位要求、管理制度与该学校教师完全等同,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短期实习多集中在城镇地区,最多两个月,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工作岗位,来不及角色转换,还未广泛地了解到自己的学生,就如“走马观花”一样,实习期限就到了。这样,实习单位也感觉到这短暂的实习扰乱了他们的整个教学计划,对实习生的教学效果存在顾虑。既然学生是完成实习任务,实习单位也就应付了事。有的学校甚至只允许实习生上一两次课,其余时间实习生就只能限于听课,帮导师改作业,辅导学生,根本得不到实际的教学锻炼,更谈不上有所收获了。甚至有些分散实习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实习,只是找个学校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个章就完事了。而顶岗实习的时间最少是一学期甚至更长,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能在长期的实习工作中更好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更深入地了解所实习班级学生的个体情况,更持久地向导师和其它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能让实习单位从心里上乐意接受实习生,放心地将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交与他们,并给与热心地指导。顶岗实习多是在农村地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了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而且还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

(二)顶岗实习是深化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师范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实习是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出现了社会需要大量人才而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矛盾,通过顶岗实习,高校可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到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并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调整专业,修改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育资源,突出专业特色。

(三)顶岗实习是支援基础教育、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需要

贫困地区学校师资严重短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学历偏低:教师的主要来源是以前的中等师范生和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合格的大专生很少。由于农村地区]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较差,许多教师不懂现代教育技术。不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还是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这些都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顶岗实习生给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输人了新鲜血液,促进了农村中学教师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支援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另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虽然能够适应基础教育的要求,但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对农村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另一方面害怕吃苦受累,宁愿在城里失业,也不愿意到条件差一点的地方任教,认为到了那些偏僻贫困地区就是没有前途。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得社会就业压力问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

二、顶岗实习过程的操作与管理

(一)充分做好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

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齐抓共管

实习工作是大学教师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国家对顶岗实习生优惠政策的宣传,在实习经费上加大投入。多开设不同专业的选修课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院系领导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设置专职教师及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实习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注重安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实习员工,为此,必须接受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单位的管理制度,对实习单位和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较清醒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创业、创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注重将高校日常德育工作延续到实习期间,将实习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实习活动实习生是教师身份的特点,坚持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健康心理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坚持把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思想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实际能力;自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动适应工作岗位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

3.实行“双导师制”,严格把关学生的试讲工作

所谓双导师制是指学生在实习前接受学校指定专业教师的指导,实习期间则由专业导师和实习单位导师共同负责该生实习工作的指导。为了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可将学生分成五至八人一个小组,每组由系上选拔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基础雄厚的教师担任导师。首先,导师要给学生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让学生了解教学中一些灵活的技巧。分析中学新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论。讲解教师的着装要求,规范教态。指导学生设计规范的教案、板书,组织教学活动,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等。其次,导师上示范课并根据教学效果剖析自己设计教学过程的理由,引导学生分析本堂课的优缺点,让学生从示范课中真正学到一些知识。然后,组织学生的试讲工作。对待试讲,导师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对待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决的方法,批评学生要恰如其分,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最后,学校导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见习一周。同一堂课,不同教师的教法是各有千秋,所以专业导师和实习导师要交流教学经验及实习生的个体情况,和学生一起深入到实习导师的课堂,学习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回校后再让学生研究自己的试讲教案,对试讲过程重新分析乃至于设计。利用微格教学技能录制优秀生的试讲过程并在校园教学网上,供学生相互借鉴学习。

(二)严格实习过程的管理

1.高校要完善实习管理机制,加强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学校要设立由教务处牵头,系领导主要负责,专业教师和带队教师具体实施工作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充实专兼职教师,为实习提供组织保证。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实习信息交流系统。选派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深人到实习单位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

位实习,加强对实习期间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实习领导小组要定期到实习单位巡回检查实习工作,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与实习学校定期召开实习交流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宽松的实习环境。带队教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学生写好实习日志、心得,鼓励学生以实习为主题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专业导师要深入学生课堂,关注学生的课堂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导师与实习单位导师及学生要多交流,共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及时解决,以确保实习质量。这样也有利于导师们在今后教学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2.要突出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

高校在实习阶段要让实习单位充分拥有对学生的管理权,力戒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在双重管理中发生指令上的冲突,给学生造成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两方面无所适从的局面。因此,培养单位要将主要的管理权放给用人单位,自己只扮演“配角”。用人单位像对待自己的员工一样,给予相关的福利待遇,严格按照本校的规章制度将实习效果切实纳入学校的成绩考核,自行处理发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带队教师,两者互相协调,共同完善实习考核评价机制,主要由实习单位完成对实习成绩的评定。两者一起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加单位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三)做好学生回校后的实结交流工作

经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学生们带回了他们在实习期间所写的实习日记,许多同学还带回了学生们赠送的照片、物等,带回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学生们将实习中的心得体会、发现的新问题、解决的方案、还存在的顾虑和疑难等都认真地记录了下来。以实习点为小组,实习带队教师与专业导师指导学生相互探讨,总结教学实习经验,交流班级管理方法,再由小组长总结成实习报告,在实结大会上汇报本小组的实习所得。这样把这些现象和问题带到理论学习的领域来讨论,激发了他们崇尚科学、探索创新的精神。也有利于学校深入了解在实习计划、实习操作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相应的调整。

三、顶岗实习工作的实践效果

(一)顶岗实习提高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实习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习教学与班级管理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从多角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师范生围绕顶岗实习的各项任务,在长达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践中,有的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大型的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创办了校报。在实践中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为将来自主创业积累了必要的资本。有利于培养其职业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参与人才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顶岗实践中担任实习班主任,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能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想出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了实习生的教育能力。通过实习,学生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的角色转换,经历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对教师职业,理论学习、自我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在组织教学、知识运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明显提高。通过艰苦锻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我国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进一步思考自我奋斗目标与国家发展的内在关系,彻底重塑了学生以前的价值观体系。

(二)顶岗实习有利于师范院校教师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

当前,用人单位尤其是各基层中学,特别重视师范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已成为摆在各师范院校面前的共同课题。但是,因高校连年扩招等客观原因,实践教学部分的比重被弱化,其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没有得到许多师范院校的重视,甚至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造成实践教学的现状与社会要求相距甚远,学生在顶岗实践过程中,了解基础教育,了解教师岗位,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顶岗实习恰恰在实践层面为学校提供了对师范生进行实践培养的有效模式。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是我们检查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好参照。

(三)转变了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展了就业渠道

通过顶岗基层实践锻炼,大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农村条件的艰苦和基础教育的落后,增进了大学生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感情,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另外,通过顶岗实践,帮助实习生更好地给自己定位,加强心理培训,调整自己“眼高手低”的普遍现象。许多同学认识到,毕业后到农村工作未尝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在那里更能体现大学生的价值和作用。有的学生下定决心要服务于基础教育,要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部分学生实习返校就带回了就业合同,所以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进一步深化顶岗实习的思考

从多年顶岗实习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顶岗实习过程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学生而言:部分实习单位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之处,生活条件较艰苦,就有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有的单位管理较严格,并且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了一点报酬,出现了学生闹情绪的现象;就校方而言:由于专职教师较少,实习点分布面较广,管理难度较大。就实习单位而言:部分实习单位错误地将实习生当成了廉价劳动力使用;对指导教师没有进行严格的选拔,导致了导师参与指导工作不够,缺乏热心和责任感,把学生的顶岗实习当作自己休假的好时机。高师院校的办学体系和培养模式的缺失,还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陈旧老化,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还需要强化以下环节:

(一)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

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可以分阶段进行师范技能培训,如:一年级要加强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的训练。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由技能教研室牵头,定期举行系级板书竞赛活动,让学生的中英文板书流畅、美观;二年级要钻研教法,分析中学新教材,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动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日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教育资源,能使用多媒体及微格教学。三年级时,专科生顶岗实习,加强对本科生的师德教育,利用网络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师范技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试讲,到中小学见习,吸取其他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除了应该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是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是大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要指导毕业生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密切结合,将亲身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实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篇(4)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今的大学生可谓未雨绸缪。寒假还未开始,大学生们就已纷纷忙着四处寻觅假期实践的机会了。虽然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能“含金量”高一点,最好能与专业知识、工作实践相结合,但是这样的实践机会,面对庞大的需求只是杯水车薪。而最多的,还是诸如做家教、促销和发广告传单一类的低“含金量”的实践。

一、科学制定社会实践总体规划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高校应认真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规划,明确社会实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明确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达到的目标,社会实践的内容、途径、保障措施及奖惩办法,并分阶段的制定社会实践所要达到的目标,使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实践活动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

既然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必须把它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中,把社会实践等同于教学实习来看待或把社会实践看做一门必修课。应该把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学分制的一项内容,如果只有教学实习学分而无社会实践学分,就不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果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就能使学生从我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转变为我必须社会实践。这样,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努力提高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出发,多开展一些与“两课”教学、所学专业及教师和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的社会实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受到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懂得如何去学。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如果离开这点,只让学生自己去搞,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学校要采取鼓励措施,做出明文规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才,为了社会实践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干部参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争取社会支持,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要依赖于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应本着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学校可为地方攻克难关或为地方培养人才等,地方则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场所。这样社会就更容易接受,基地也就更容易建立和巩固。当然,由于这种做法涉及到学校的其它部门,单靠团委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有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努力。

五、挖掘潜力,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经费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增加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各个高校挖掘潜力,尽可能的给予增加。二是开展有偿服务,学生为服务单位做出贡献,服务单位在其能力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解决部分经费。三是争取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四是可以用部分实物或帮助来填补资金空缺。例如,学生团队可以利用学校或共建单位的部分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实践工作等。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争取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金,使社会实践的经费的来源更加稳固。另外,各个基层团组织也要自己努力,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能一味的靠学校,可以考虑在发展社会实践基地的同时开展共建单位的建设工作等。

六、全方位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准备工作

首先,充分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要对他们提出针对性的要求,不但要从大方向对他们动员,还要从细微处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从前途角度对他们进行动员:现在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将来职称评定的角度和重要性对他们进行动员;对于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将来工级评定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动员,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够从专业角度有深度的进行研究,不是以应付的态度开展实践。其次,为了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性,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方向。例如,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可以向全校园征集社会实践题目,这样既能让学生有题目可参考,又可以避免社会实践题目的大量重复现象的出现。再次,在社会实践开始前,应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实践技能与技巧、实践开展的方式和方法、实践论文或报告的书写方法、实践论文的格式与要求等。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开展前到图书馆或资料室查取自己社会实践所需要的资料,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开展前就对所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七、以最优师资配备社会实践工作

社会实践工作中最重要的师资就是教师(含动员教师、带队教师、指导教师、评判教师等),各个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把那些最负责,经验最丰富的教师安排到实践中,并且在待遇上做出一定倾斜,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保证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建立合理的社会实践结果的评估与审查方法

社会实践结果的评估与审查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公平合理。由几位老师进行评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论文在评定之前进行分类,最后对论文评定成绩采用标准分数方法进行最后的核定,使每类论文的成绩都做到相对公平。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评定,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受益效果来评定,其次可以考虑学生社会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益;最后考虑整体性。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我们的工作必须一切从培养广大学生成才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把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开创性地应对新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大学生社会实践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才能为我省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随着数量的增加,人才质量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质量强校为高等学校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高等学校的发展模式。必将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升质量,增强内涵,是发展的关键。学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的主体(学生)来体现。学生质量的提升,因素众多。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面对高等教育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状,思考学生的未来。“人”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关注的焦点。更是关于人的学说,其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都是以现实的人为依托。马克思从人的角度出发,探求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可以说是人本论,是人学,关于人的学说。人是学说的核心。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教育,是当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育理应以人文精神为其深层内蕴,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以开发人的潜能为宗旨。以对人的深深的现实情怀和积极关切为积极价值目标。同时,衣俊卿在《日常生活批判与社会科学范式转换》一文中指出:“遗忘生活世界的科学理论范式的根本特征是在普遍的知识和原理中抽调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和过程性,从而形成空泛的,大而化之的理论结论。目前,这种抽象化的毛病不仅在哲学研究中、而且在社会科学各领域中普遍存在。”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往往脱离教育主体的生存境遇,生存现实问题,缺乏“以人为本”精神,缺乏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缺乏关心人的生活,关心人的现实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教育的本质功能。这样才能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可能更好的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教育更加深入的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世界中,生存世界。高等教育不只是把学生引进来,更应该是让学生走出去。使学生在经过了大学教育培养后能够从容步入社会,适应社会,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教育的目标。这是教育应有的责任,也应成为高等教育更加关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毕业生数量亦是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的优势逐渐下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难已成为众多大学生面临的现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元的,不仅带有经济性,同时还带有社会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群体同时涌入就业市场,势必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社会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培养的错位。高校专业调整相对于社会发展呈现滞缓状态。高校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脱节,同时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科学的就业机制;还有毕业生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择业期望值过高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矛盾。很多大学生不具备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正确自我意识与自我定位。多数学生中存在精英化教育观念过强,对职位和薪水要求过高,对用人单位的职位过于挑剔,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明显落差。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因素。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也相应的带来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质量的下降。表现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下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反而难度会加大。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与现实的压力,由此产生了很多心理与社会问题。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加以化解,来提升就业质量。在化解大学生就业矛盾这一过程中,高等学校更是责任重大,更应积极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大学生也应面对现实,适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为将来的就业作充分的准备。

以上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下面结合外语类学生的特点来思考与探索就业问题。论文参考。提高外语类学生就业率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功底是提升就业的基本

对于语言类的学生,没有扎实、牢固的语言知识,掌握必备的语言技能是无法实现专业就业的。除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语言的持久性,不断提高语言的水准,不断探讨学习语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提高与不断强化。论文参考。

2.建设优化语言环境,改变现行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尤为重要

学生的培养可以采用3+1的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学生互派机制,使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在国外学习一年。一年学习锻炼时间可以相对灵活。这样的模式可以为学生创建更好的语言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快的提高学生语言交流与应用的能力。不至于学习的语言与实际应用脱节。学习的语言过于理论化,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功效弱化。加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来增大就业机会。

3.设立实习基地

根据不同语种特点,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实习时间适当放长,尽可能多地增加实习时间。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增加就业能力与竞争力。实习基地可以选择各种语言相对应的国家或国内的外企边贸城市。

4.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经过实习锻炼后,可以尝试进行创业

特别是学习俄语的同学,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边贸城市进行创业。创业在当前择业难的现实下,无疑创业是另一种择业的选择。然而,创业又带有一定的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谨慎。尝试从小做起,积累经验,慢慢来,一定会有所收获。

5.建立多渠道就业关系网

充分发动教师和已毕业学生关系网,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联系工作的机会,拓展就业的渠道,增加就业的机率。对于提供可靠有价值就业机会的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鼓励,鼓励更多的人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关心毕业生,形成多渠道的就业关系网。

6.为毕业生提供畅通的就业信息平台

就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的时代,信息可以创造价值。就业信息是否畅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就业信息的提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由院系来承担。论文参考。院系应采取多种措施获得信息并及时准确地将信息提供给学生,保证就业信息的顺畅。

7.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的语言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学些其它相关知识,为就业增加更多的机会

语言专业的学生学好语言至关重要,但其它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以后的就业。例如: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学些财务管理、文秘、经贸、法律等知识,可以有相对广阔的就业空间。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的现实,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认为除了外部条件的协助外,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就业,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

篇(6)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在总体上要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重实践”为改革思路.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生产实践实习方案,实施课程整合,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在动物类专业通过课程整合,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与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动手能力为核心进行整合课程与调整实践方案。经过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加强基础课的同时、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建立功能性课程,进行复合武能力培养。如对动物机体功能知识的课程《家畜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明确其侧重点,优化课程间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以及实验内容-在动物科学专业的生产系列课程,加强《禽生产学》、Ⅸ猪生产学》.《草食家畜生产学》教学。在毕业实习阶段实行不同专业模块。按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来划分专业模块,即所说的专业模块教育。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侧重点突出:①动物遗传育种原理;②动物繁殖与动物胚胎工程。③取得较大进展的畜禽育种;④重要动物营养理论;⑤家禽生产、养猪生产,养牛生产和饲料生产等的科研教学。

二、动物科学类专业教学实践模式

(一)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改变以往单一专业模式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大学生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大学生能提出独立见解以及有责任感的精神。

(二)教学时间实行“3+1”模式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实行3+1模式,即3年课堂教育,即在大学阶段前3年在学校加强课程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1年教学毕业实践,即在大学阶段最后1年按4~6人一组,将大学生分配到每个实习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实践一线实习,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体系上注重通才教育

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道.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因此,落实和采取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门类打通,为培养通才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在通才教育体系中加强专业教育

如果高等教育仅仅只是采用通才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在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同时,根据动物科学类专业自身的特点.施行“3+l”模式和“专业模块教育”等教学实践模式,加强和拓宽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施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中,有相当多的课程是形态澡,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普通兽医学》,有的课程包含形态学教学内容,如《家禽学》、《猪生产学》、《草食动物生产学》.《饲草生产学》等课程。形态课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字描述抽象、理解困难、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将大量文字资料,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使之系统化,简单化,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具体。多媒体CAI中声音、图像、文字的有机结合,可创造出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学习环境,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四、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教学

(一)创建校内“三结合”基地,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在研究中教学,在实践中学习,以研究为先导,以实践为基础,把教学,研究、实践有机地融合成一个“三结合”基地体系,探索出了校内基地建设的。三阶段发展道路”,建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科技型的教学基地。该基地包含种鸡场、奶牛场,奶制品厂.兽药厂,预混料厂,这些“三结合”基地具有齐全的教学科研设施、生产实习场所和结构合理的教研队伍,保证了“三结合”基地的稳固发展。

(二)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强调短期实践教学与中长期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法”,保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交叉循环,保证实践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

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生产管理,畜产品加工与科技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为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接轨性,采取和地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结合,学校教师指导理论性内容.课题选定及实验方案、论文写作等,请地方技术人员讲授诊疗和养殖经验及实用技术、当地畜禽疫病发生规律、畜牧业生产管理,兽药饲料经营等。在接轨性实践教学活动中,地方技术人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启蒙老师。这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1理论课程设置

第1学年以基础课程为主,包括基础理论类课程、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以及基本编程技术类课程。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还增设了C++程序设计以及程序设计实践2门课程。特别是,HIT-NPSS本科生第1学年还开设了IT职业道德、交流技巧以及IT企业管理3门管理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基于以上课程设置,学生在完成第1学年的学习任务后,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第2学年以计算机软件系统类课程为重点。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基础;通过软件工程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理解;通过面向对象技术与UML、Java编程技术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等课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践技能。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现实IT工业领域的了解,该学年还开设市场营销学、合同法以及财务管理3门管理类课程,这也是HIT-NPSS课程体系的特别之处。第3学年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年,完成第3学年的课程学习后,所有学生将到IT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业实习。第3学年的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开设的课程包括编译原理、多核程序设计、面向服务的计算技术、用户界面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以及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由于软件工程领域覆盖面较广,按照个性化的教育理念,HIT-NPSS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下设网络通信与信息安全、服务科学与企业信息化、多媒体与信息处理以及嵌入式系统与软件4个专业方向,各方向按照培养学生相关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本学年还开设了软件开发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商务谈判及知识产权法4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第4年的工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逐步工业化实践环节

为逐步实现工业化教育目标,HIT-NPSS在每学年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了以下实践内容:(1)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原则,在第1学期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以项目组形式自主完成软件研发课题。对于课题的选择,学院并没有统一规定,学生可以按照各自兴趣选题并分组。为了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研究,学院将为各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创新项目,在第1学年结束前学院将对各组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对前10名予以奖励。经过几年的实践,大学生创新项目已经成为HIT-NPSS一大文化特色。(2)短期企业实训。企业实训是HIT-NPSS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2学年的第2学期,学生将被分配到指定的企业基地进行为期4周的学习和训练。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际项目开发为主导,中间穿插工具类、职业规划类等培训课程,学生在IT企业环境中参与企业项目开发,体验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及交付使用的软件开发全过程。短期企业实训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企业实际项目、发现自身兴趣和不足的良好机会。(3)软件工程实践。软件工程实践在第3学年的第2学期进行,是逐步工业化教育的第3步,要求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在2周时间内完成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短期企业实训相比,软件工程实践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软件工程实践,学生的编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平台应用能力、流行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这也为第4学年的工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3企业实习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第4学年将在IT企业实习中,完成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较大工作量的技术方案设计和软件开发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撰写)本科毕业论文。通过工业实习,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软件产业人才的逐步转变。(1)双导师机制。HIT-NPSS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IT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工业实习。为了保证课堂学习向工业实践的平稳过渡,学院不仅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还要帮助学生确定指导教师。为此,HIT-NPSS提出了双导师机制,即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各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软件项目开发,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HIT-NPSS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基于其工业实习期间直接参与的软件工程项目,双导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填补不同领域的知识空白,还能够有效建立起大学和IT企业的沟通桥梁,保证学生工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2)实习监管方法。在双导师机制的基础上,HIT-NPSS通过开题检查、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进行监管。在工业实习的前3个月内,学生必须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论文开题报告,即确定论文题目、主要内容以及关键技术等。在工业实习3个月后,学院将到实习基地对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检查,争取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中期检查将在选题后的3个月内进行,检查过程与开题检查相似,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展是否符合开题报告中的日程安排,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与困难。此外,中期检查也是学院与实习企业交流学生实习表现、调整未来实习派遣计划的重要手段。结题验收是学生工业实习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检查,一般在实习基地进行,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内容后,由企业顾问和校方专家共同评估其实习情况。截至2013年,HIT-NPSS已有2937名学生在200家IT企业完成了工业实习。

4校企合作模式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工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HIT-NPSS采用多种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主要合作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校企合作高峰会。校企合作高峰会以不同的主题每年举办一次,是高校和企业高层以及产业高级人员共商共计的重要平台,有效促进了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截至2013年,HIT-NPSS已成功举办了多届校企合作高峰会,累计邀请过220余家企业参会,并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软件有限公司、浪潮集团等50多家知名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2)校内工业实践基地。在广泛开展校外工业实习的同时,HIT-NPSS也与哈尔滨本地软件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工业实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可在校内工业实习基地进入企业的项目组,参与具体项目的开发。目前,哈工大首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慧通新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计算机网络与软件评测中心等公司已进驻校内实习基地。(3)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是校企合作的另一种模式,主要用于教学和软件开发实践,由软件学院负责提供场地和设备,由企业提供开发平台和各种工具软件,并由企业定期为软件学院的师生开设专题讲座,进行相关指导。目前,HIT-NPSS已与浪潮通用软件公司、金山软件股份公司和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为软件学院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工业化实践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工业化软件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4)学生俱乐部。学生俱乐部是由软件学院和软件公司共同支持的实践类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俱乐部依托实际项目、模拟企业真实经营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IT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校企技术交流[3]。目前HIT-NPSS已组建起亦飞、零度、腾讯等7个学生俱乐部。其中,亦飞俱乐部由阿里巴巴集团支持在2003年创建;零度俱乐部由金山软件股份公司支持在2004年创建;腾讯俱乐部由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于2005年创建。(5)企业家论坛。HIT-NPSS于2003年发起了企业家论坛活动,主要形式是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到校进行讲座或演讲。论坛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领先技术、了解企业发展历程,以实现活跃校园气氛、开拓学生视野、树立企业形象的最终目标,同时促进企业与哈工大软件学院的相互了解与广泛合作。到目前为止,HIT-NPSS已经邀请了30余名知名企业家作为演讲嘉宾。(6)青年校友论坛。青年校友论坛是HIT-NPSS品牌活动企业家论坛的进一步延伸。青年校友论坛的演讲嘉宾主要是软件学院的毕业生,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青年校友论坛是在校学生与学长们交流的平台,大家一同分享上学的心得、实习的体会、工作后的经历。青年校友论坛的创办宗旨是进一步落实学院的工业化教育模式,深化学院工业化办学理念。到目前为止,已邀请过10余名毕业生重返母校作为论坛嘉宾,青年校友论坛成为HIT-NPSS工业化教育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学生就业情况

篇(8)

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冲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场景,这使得毕业班的学生不得不向更高的学历挑战,每天在图书馆、通宵教室为考研而拼搏着,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这个学期也有不少医院、医药企业或公司来学校招聘或做校园宣讲会,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以求取面试的机会。写论文也是心急火燎,到要交了临阵磨枪,故而难以有效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说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尚显欠缺[2]。虽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已在药学专业的大二学年安排,然而真到了学生要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来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发现所学知识早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都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更不用说是查阅外文文献了,部分学生甚至向指导老师索要英文文献供他们翻译,让指导老师哭笑不得。此外,药学专业的论文,不仅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必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才能完成科学研究。然而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应付,缺乏热情,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动脑筋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和依据,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去问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情。

论文的选题仍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由于在短期内药学高等院校提供给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不会有明显增加,除少数较优秀的学生自选课题外,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仍将是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来源。针对教师科研课题难度偏大、本科生难以较好胜任的局面,教师一方面可以将课题分解成小的子项目,另一方面可让研究生担当其中的良好中介。让学生跟着研究生做课题,既解决了毕业生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也让学生有研究生更直接、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原理等,能较为有效地完成实验和论文。从校外引入指导老师资源。除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师外,不少医药企业、药检所等科研院所也在开展与药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由于这些单位编制人员少,对药学实习生的需求十分迫切。高校应搭建好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企、事业单位间相互熟悉和了解后,实现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双向选择。让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不仅大大扩充了指导老师的资源队伍,减轻了在校教师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而且也可扩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尽早接触校园之外的社会,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3]。合理安排时间,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针对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可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大三的暑假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并适当提前不参加考研、准备直接就业学生的答辩时间,让他们尽早开展实验;对于考研的学生则将答辩时间放在考研结束之后的两三个月,即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安心复习考研,等到考试结束后再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工作中。

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几年大学生涯的积累,因此,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药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关注的问题。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等形式让相关的任课教师再系统地辅导一下学生如何充分使用检索工具,指导期刊文献特别是外文资料的查阅;学生也应重新翻阅《文献检索》等相关教材,回忆起遗忘的知识点,以提高检索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应明确毕业论文也是自身专业学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实验操作到论文书写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机理和原因,而不是糊里糊涂只当是赶紧把任务完成。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应先自己思考该如何解决,然后再和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沟通、商议或解答,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不要气馁,端正态度带着问题重新来过,以获取最终良好的结果。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针对前面提到的部分学生在临交毕业论文终稿时,才会绞尽脑汁拼命撰写的情况,学校通过宣传并落实好导师的选择、开题、中期检查、终稿递交、答辩等每一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4]。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实验进展情况等检查,以督促学生和老师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最终保证毕业论文的优质完成。

作者:何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篇(9)

一、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实习心态有所嬗变

实习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社会经验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把专业实习看作是自身受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实习缺乏激情,心态有所嬗变,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种考试或与就业相关的事情,甚至认为实习的好坏与自己的毕业乃至将来没多大关系。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有的大学生把找实习单位看作是找工作单位,非好单位不去,这种大学生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实习单位上,并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本身。

(二)实习单位的诚信有所缺乏

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部分实习单位缺乏应有的诚信,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有的实习单位以试用或签订劳动合同为诱饵鼓励实习生刻苦工作,把实习期变成盘剥期。有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实习单位并没有一套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培训制度,对实习生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培养态度。有的实习单位根本没有为实习生安排具体的指导老师。有的实习单位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生仅仅做一些端茶送水的工作,很难真正安排实际的工作岗位。

(三)多数实习的管理过于宽松

大学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相应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多数实习的管理往往过于宽松。首先,实习前实习生的派出单位与实习单位往往只有口头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学生上岗前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实习单位没有与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加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一般不愿指导专业实习,即使勉强为之,很可能敷衍了事。再次,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有的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其实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习,到时交一份实习鉴定或总结,再找个单位鉴定或证明即可通过学校的考核,甚至成绩优秀。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仍然不足

实习场所的欠缺、实习基地建设困难仍是大学生专业实习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高校学生的实习压力也随之增大,有的学校(学院)的目前招生人数几乎是过去的两倍。另外,高校中有些专业的大学生人数相差更加悬殊,一些热门专业,比如新闻、企业管理、计算机、财会、商贸英语等专业大量设置,学生急剧增加,但社会上能够提供实习岗位的实习单位却没有明显增加;可见,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仍然面临数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低,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转变,使得实习基地的建设困难重重。虽然高校在诸多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收效甚微,尤其是某些新专业更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五)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在双向选择机制和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现阶段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相对弱势,高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不仅如此,还有的实习单位要求实习生所在学校必须向其交纳一定的费用。教育部与团中央曾提出企业的实习生应该享受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的保护,但目前的实践证明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并不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二、保障大学生专业实习质量提高的对策

(一)学生转变实习观念是前提

大学生应当转变实习观念,端正实习态度。首先在校学习期间,思想上要引起重视,自大学一年级开始大学生就要培养“生存危机”意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自觉将实习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检验和强化技能的机会,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与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应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以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寻找实习机会时,大学生不要单纯依赖学校、老师,而应该主动与合适的用人单位联系,努力争取实习机会。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把心态放平,调整对实习的看法。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没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和高难度的工作,坚持从琐碎简单的事情做起。

(二)学校提供扶持是途径

首先,高等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其次,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组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建立创业俱乐部、电脑小组、行业委员会、就业中心等,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再次,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建立信用档案,将相关数据载入数据库,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双向导师制度,院系和实习单位都应当指派专门导师为学生指导,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应当有数量限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信息反馈制度,实习单位和院系及其导师之间应当经常沟通,互通实习信息,使学生实习步入健康的轨道。最后,高等学校应当提供一定的经费,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上开设的实习基地,利用网络的平台提供人才资源储备库。①

(三)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是根本

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制度的主要承载者,需要真正认识到接收大学生实习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实习单位应针对实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实习制度。例如,实习单位应对实习生给予针对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或相关部门的经理为实习生讲解一个职业人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如商务礼仪、各种注意事项等。这些工作便于大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企业特有的行为模式,融入企业文化中。实习单位应定期向社会实习岗位信息,制定明确的实习生报酬待遇和工作纪律。②实习单位应当多与学校加强联系,设立相应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小组,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并适时与学校指导教师沟通,以保障企业生产运作与大学生实习的正常、有效进行。

(四)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是主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了弹性劳动与经济不稳定、工作不稳定时代,而劳动关系出现弹性化趋势,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如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承包就业、派遣就业、兼职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等,非标准劳动关系已成为当代劳动关系的主要发展趋势。③政府管理部门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实习政策,服务于学生、学校、家庭和实习单位。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为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搭建平台,促使学校和实习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例如,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优秀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反之如拒不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企业予以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及管理方面的警戒等。

(五)国家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是保障

我国应当尽快制定《大学生实习条例》,通过专门立法规范实习教育活动,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权、人身权、培训权、受伤害的补偿权和适当的报酬权等。将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由目前的社会责任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义务,在有对口专业及无特殊不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得拒绝大学生提出的实习要求。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实习生的规范性政策文件,但没有上升为法律法规,效力层次须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如果制定《大学生实习条例》的时机还未成熟,我们可考虑在司法中适当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将带薪实习和就业实习纳入到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依据《劳动法》相关规定,规范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劳动纠纷。④

注释:

①徐林.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有效途径——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篇(10)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工程绘图、实验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撰写论文的能力等,应开出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我校在“卓越计划”班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开出了信息检索、电路基础(包括常用仪器仪表、元器件识别、测试,电路焊接工艺、装配、故障排除)、微机组装与维修、实用写作技能训练、知识产权法等课程。为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还设计了企业认知实习、就业指导、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网络文化与网络道德、大学生与社会礼仪及大学生KAB创业基础等课程,学生经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将具备进入毕业设计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

1.2改变一人一题模式,尝试团队选题模式

1)改革以往由教师提出选题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在毕业设计前首先让学生到社会或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提出选题,指导教师组织课题组进行开题研讨会,通过提问、质疑等完善选题。即使是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选题也要尽量让学生先到相关行业进行调研,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预期成果等,使学生由“要我学、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2)改变一人一题选题模式,尝试团队选题模式。我国高校采用“团队选题”模式的并不多见,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在于2010年首次尝试团队选题模式,即让不同专业的学生3~5名组成课题组,完成1项有意义的真题,由不同专业的老师组成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相比一人一题模式,团队选题模式有许多优点:(1)教师一次只带1~2个题目,指导工作量大为减少;(2)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搭配,取长补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领导能力。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更多地担负方案设计、电路制作工作,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负责资料查找、实验、数据整理、论文写作等工作;(3)时间安排上可以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如课题组有个别学生要考研、工作面试,也不会中断整个课题组的工作,课题质量不会因为个人而变差;(4)团队选题模式更贴近实际工作方式,更符合“卓越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1.3自主选择毕业设计开题时间,提前进入毕业设计

在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必然与各种招聘会、研究生入学复试等冲突,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实施灵活的毕业设计安排。哈尔滨工程大学采取的一种方案是,将毕业生根据去向分为不同类别,实施不同安排,将学生分为3类:考研或保研学生、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和找工作的学生。保研学生直接进入导师研究室进行毕业设计,由硕导进行指导,考研学生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初开题;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做课题,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找工作的学生则安排在第7学期开题并大致完成毕业设计[5]。在多年的管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时,才发现本科期间并没有选修完成课题所必需的知识,在开题后才学习入门知识,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提出另一种毕业设计时间选择方案,以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思路是:将毕业设计贯穿于学生专业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即在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公共课、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后,就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调整自己的课程选修计划,有计划地去涉及一些学科前沿、熟悉相关的开发环境、仪器设备操作等,通过学生两年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4与企业合作,真题真做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社会主体,其在生产过程中必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技术改造项目、新技术试用等[6-7],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毕业设计,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指导教师和学生也会更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挖掘毕业设计题目:(1)加强与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开发企业真题;(2)开发来自教师科研课题的毕业设计题目;(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关系,挖掘、自拟毕业设计题目。

1.5创新毕业设计评价模式

在现行毕业设计模式中,学生在短短一个学期要完成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方案设计、实物制作、论文撰写、英文翻译等大量的工作,加上学生投入时间不够、导师指导不力,答辩走过场等,使学生论文质量低下。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尝试以实习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软硬件作品等代替毕业论文作为评价方式。尤其是在团队选题模式下,还需要继续探索评价方式,以尽量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其他措施

2.1发挥实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

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不能像目前一样将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寄予毕业设计环节,应充分发挥平时实验、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改变平时实验中教师指定方案,指导过多、过细的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分散的环节把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2.2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提高毕业设计

质量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如机械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等半开放进行的赛事,让学生尽早习惯以团队方式进行合作,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3举办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举办信息检索、毕业论文写作、项目开发案例分析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尽快入门,还可针对毕业设计中常用的软硬件使用进行短期培训。同时,还可共享往届优秀毕业设计资料供学生参考,缩短学生毕业设计入门时间,助力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上一篇: 国际证券市场论文 下一篇: 社团干部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