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9 11:16: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观察记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观察记录

篇(1)

观察记录

活动一开始老师创设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创作秋天丰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氛围,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自由观察三个区域的环境,并说一说、议一议。把幼儿召集到老师身边,老师亲切的说:“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xg王俊翔大胆的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喜欢秋天!因为有五

颜六色的果实、各种各样的秋叶。”老师说:‘黎老师也喜欢美丽的秋天,因为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选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来表现对秋天的认识。我们用水果做拼盘、秋叶和果实做拼贴画,老师用照相机拍下来去送给秋姑娘好吗”?王俊翔自由选择来到操作区:水果拼盘----我引导他观察秋叶、果实的形状颜色,并进行合理想象。

他把黄色的橘子、红萍果放在砧板上用小刀切成片、在一片一片的摆在圆盘里看了看、有放三颗紫色的葡萄在盘子中间。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观察分析

1、孩子在秋天里是快乐的,有数不清的发现:形状各异的秋叶、五颜六色的果实。经过孩子们的一系列观察、种植及制作,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秋天的自然物标本进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种操作技能,选择各种材料自由表现,大胆想象、创作秋天丰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丰富性。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主动性、创造性。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乐趣。

篇(2)

关键词

轮流饲养 幼儿教育 观察记录与分析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一个比较老的课程,它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始终存在,今天我们重新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是基于它对促进幼儿生命、生存观形成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饲养活动本是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幼儿参与饲养活动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此外,饲养活动还是一个综合活动,除了能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也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能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然而,幼儿园的饲养角开展以来,都比较形式主义,饲养的小动物只是让孩子偶尔去看看,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而孩子们是十分喜欢小动物的,每次去的时候都很想去抱抱小动物,可是幼儿园的饲养条件却无法满足孩子的饲养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集体轮流饲养小兔活动。什么叫集体轮流饲养呢?就是让孩子把小兔带回家每人饲养一天,并把孩子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带回到班上,共同交流。在饲养过程中,要求家长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共同记录孩子是怎么样观察饲养兔子的。观察记录跟着流转兔子一起轮流转下去,让家长们相互学习,同时也能让老师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集体轮流饲养,是一种能激发孩子责任感及饲养兴趣较好方式。过程中,孩子的情绪是愉悦的。同时,透过孩子的言行,也看到了孩子通过这一活动,在幼儿园获得的有效知识经验。

在集体轮流饲养小兔子的活动中,我们的目的是让老师、家长能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孩子饲养小动物,提高孩子的饲养兴趣,学会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更好的了解动物,从而养成从小爱护动物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人与动物应合谐相处。下面就是几个轮流饲养活动的观察记录,通过这样的跟踪分析,让家长、老师更好的去了解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

观察记录一:

背景:

今天是小兔到班上的第一天,孩子见到小兔的时候别提有多高兴了,在班上,老师组织孩子为小兔取了名字,叫“小白”。放学时,“小白”跟着然然小朋友回家了,下面是然然家出现的饲养情况。

今天是饲养“小白”的第一天,刚从幼儿园把它拿回来,然然别提有多兴奋了。在然然的妈妈忙于引导儿子观察“小白”的外形特征时,然然却全然不听妈妈的,急切地说:妈妈,让小白出来走走嘛!我们老师说要经常让它出来走走,多锻炼身体才不会死掉,是这样吗?噢!应该对吧!妈妈查一查资料。”

资料查阅情况:

1.经常弄一些新鲜的绿色叶茎肥厚的食物给兔子,所有留在笼中超过三十分钟的食物都要拿走,若不然便会枯萎、发霉或腐烂。坏了的植物会增加兔子患病的机会,经常放置干草去减少宠物盘污染。

2.定时去喂饲你的兔子,兔子的肠胃才能很快适应常规时间。

3.确定你的兔子能有适量的运动,那么便会更健康和充满活力。笼养的兔子每天要保持1小时以上的笼外活动时间。

4.如果它太肥,要进行节食斋戒一星期,短时期节食不会影响到它健康。

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然然说小兔在幼儿园里已经关了一天了,要让“小白”出来活动活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然然激动地打开笼子的门,可是“小白”怎么都不愿出来,于是宝宝想了几个办法:

方法一:把莴苣叶拿到笼子外,引它出来。

方法二:拿心爱的奥特曼玩具给他看。

方法三:轻声叫“小白”的名字。

方法四:跺脚、吼叫。

方法五:打开笼子翻来翻去。

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这时孩子开始让妈妈把小兔叫出来,然然的妈妈也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兔立刻出来,这时妈妈把问题带到了班上,问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呢?

解读:

透过孩子的言行,也看到了在这一活动中,家长在积极地引导孩子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宝宝尝试让初到家里的“小白”出来,他采用的方法虽然看似“无知”,但可以看到孩子思维活跃。孩子眼中的兔子,就是他的好伙伴。但这时作为父母还可以再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知道小兔子的性情就是胆小,兔子是因为胆小才不敢出来的。只要我们离开它远一点,把笼子的门打开,它一会就能出来。同时告诉孩子人与动物应该怎么才能合谐相处,有时我们不必太过于关注它们,而应该给它们一个空间,让小动物宽松地自由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他能想到这么多的办法,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不成功但这不是他的问题。

观察记录二:

背景:今天是朗朗把小兔子带回家去了,在回家的路上,朗朗怎么也不让“小白”在笼子里了,他要抱着小兔回家,怎么抱小兔呢?妈妈说是提着耳朵,可是朗朗怎么也不让,说是太可怜了,到底该怎么抱兔子回家?很多小朋友和家长就讨论起来了,我就说回家查一查来告诉班上的小朋友吧!

资料查阅情况:

兔子温柔可爱,许多人都喜欢抱抱。特别是小孩子,经常动不动就抓兔子。你可知道,抱兔子也是有学问的。有些人抱兔子时,会直接拎着兔子耳朵把它抱起来,这样做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兔子的耳朵是兔子身体比较脆弱的地方,上面布满了血管,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兔子受伤。

正确的抱兔子的方法是,用右手抓住兔子的后颈部拎起来,同时及时用左手托住兔子的屁股,顺势将兔子抱在怀里。也可以像抱小孩子一样,一只手从兔子的前脚下插入向上,另一只手及时托住兔子的屁股。这样抱兔子不会造成兔子难受,经常抱抱可以培养和兔子之间的感情喔!

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宝宝,你知道小白是怎么睡觉的吗?”朗朗振振有词地回答:“是趴在地上睡。”“像我们一样闭着眼睛吗?”“不,是睁着眼睛睡。”

为了想证实朗朗自己的想法,朗朗打算晚上在小白睡觉前观察,可是小白特别的警觉,只要人一走过去,它就立刻站起,朗朗始终没有观察到。

其实兔子张开眼睛也可以睡觉,也有半开眼睡的,会完全闭着睡,是对这个环境非常放心,甚至会像人类一样侧睡喔!

解读:

宝宝的观察有时是零散的,无序的,家长可以适时的引导,给他们一个观察的题目,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观察的方法。孩子们在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急着得出一个答案,我们在引导孩子观察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一个题目,让孩子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它,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应尽因力去帮助他成功,而不要急于给他们答案,让他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去知道他们想知道的答案,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了只让孩子观察一天是不行的,在饲养的过程中应该跟据孩子的问题灵活处理,当孩子研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应让孩子继续饲养,一人一天的饲养并不能让孩子很好的观察和动脑,所以我们在饲养的过程中跟据家长和孩子的需要进行调整孩子饲养的天数。

观察记录三:

背景:

今天是西西饲养“小白”了,一大早,西西就说“妈妈,我们带小白出去晒太阳好不好?”,得到妈妈同意后,便带“小白”下楼来到草地上,西西想放它出来玩,又担心兔子冲出笼子跑掉,还正在犹豫,谁知无论你千呼万唤,它就不肯出来,西西爸爸把小门打开,西西喊它,抱它,就不合作,像在陌生环境里很胆怯。好一阵子西西爸爸手拿一把青草才把它哄出来,没有想象中兔子见到草地的那种迫不急待的心情,慢慢悠悠没有速度感,我们说:“现在的家兔已经没有野性了。”正在这时,西西想弯腰抱它,没等碰到,它嗖地住前一跃,正所谓的“动若脱兔”。接下来,小白爱上了一棵小树,绕树走来走去,西西说:“它在吃草呢”,一看树根周围圆圆的一圈已经被它刨开了,像在打洞做窝呢。“狡兔三窟”的渊源在此。小白辛勤劳作一番后,听见西西说:“妈妈,小白在抖呢”。鼻子急促地呼吸,小耳朵和身体都在轻微的颤抖,西西爸爸说它太热了,我们回了。

资料查阅情况:

家兔是种昼夜伏出的动物,晚间觅食及行动很活跃。

家兔怕热不怕冷,它缺乏汗腺,只有嘴边,尾部有少数汗腺,皮毛浓密,无法透过皮肤散热,主要通过耳朵与排泄调节体温,有咀嚼,挖掘的习性。

家兔胆小易惊且善跑,有突然响动就会马上戒备或迅速逃跑。

观察中遇到的问题

孩子舍不得离开兔子,很喜欢这个大胃小姐――“小白”,同时也是位懒惰公主。

小白非常注意仪表形象,同时也是位“享受型人才”。因为它菜饱饭足的时候,两只前爪做成一只小枕头,头枕在上面,身体拉伸,开始惬意地小憩。太享受了。

篇(3)

以下是节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记录资料。

2004年9月1日

记录者:赫晨

今天是丽丽上幼儿园小班的第一天。

语言及社会性:爸爸妈妈一起送她,我从妈妈的怀里接过丽丽,她没有哭闹,也不认生,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玩玩具。我问:“你叫什么名字?”她低着头玩玩具,无论我怎么问她,她总是不理睬我。在接下来的活动里,丽丽总是一人,无论是言语还是眼神,她不和身边的任何人交流,我试图和她说话,她总是眼神游离;我把她搂在怀里,她就拼命挣扎想要逃离。

生活习惯: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孩子们都在去洗手间的路上。这时,我发现丽丽不见了,于是我四处寻找,最终在幼儿园后面的大型玩具上找到了丽丽。我焦急地说:“你没有给老师说就跑出来,老师会很担心的。”一连说了好几次。但她完全不理睬我,继续玩她的大型玩具。我很生气把她领回了教室。吃饭的时候,我坐丽丽的身边,发现她不吃蔬菜,把所有的蔬菜都扔在桌子上,“吃蔬菜身体好,能张高个子”我制止了她,她便把蔬菜扔到地上。我们僵持了很久,最终她用声嘶力竭的哭声将我打败――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就餐,也害怕丽丽噎到自己,我妥协了。她只吃了白米饭和许多鸡翅。

睡午觉了,趁午睡老师在水房洗毛巾,丽丽将自己所有的衣服全部脱掉,在休息室到处跑。午睡老师叫丽丽上床,她很不乐意的大声喊叫,把周围的小朋友全部吵醒。下午起床了,老师帮丽丽穿好衣服裤子,我在教室等待整理好仪表的孩子们,只看见丽丽没有穿鞋,惦着脚悄悄地拿点心盆里的点心,我大声喝止:“丽丽!”,她又一次以大叫回应我。

学习能力:下午,孩子们要画小鱼吐泡泡。我正在发放纸笔,只看见丽丽早早拿着黑笔,在桌子上画了一幅画,能看出她画的是人脸。我问,“丽丽,你画的是什么呀?”“美女!”丽丽终于说话了。我十分高兴,但再次追问,丽丽却不作回答。虽然“美女”的脸有些歪歪扭扭,比例也不是很协调。

小结:从今天一天的接触中可以看到丽丽在语言发育、交流交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障碍,但在绘画方面似乎比同年龄孩子(编者注:此年龄段的孩子绘画水平还处在涂鸦阶段,即画圆、画短线条)的水平要高。――注意发掘丽丽美术方面的天赋,也学会成为孩子融合教育训练的突破口!

2004年9月1日

记录者:王晓平

今天是宁宁上幼儿园小班的第一天。

语言及社会性:第一次看他上课,我一出现他又哭又闹,还伴随着尖叫,我傻眼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听特教老师说是因为我的出现打乱了他日常保持不变的周围环境。我从书上看到:自闭症儿童的刻板重复性,常常要求事物保持老样子甚至拒绝变动,当环境变动时,他们难得接受,甚至大哭、大闹,长时间尖叫大喊。宁宁给我了一个“下马威”。

听说宁宁上小小班时能唱《康定情歌》,可现在几乎忘完了。因为歌曲里面的词汇、语句以及吸引孩子的节奏对刺激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周老师和宁宁一起唱歌时,唱一句,留最后一个词不唱出来,通常宁宁都能接上。

生活习惯:在我们对自闭儿的了解中常有抠眼、撞头等严重的自伤行为发生。而宁宁的自伤行为仅局限于抠鼻子、揉眼睛,而且他的这种抠鼻子自伤行为老师可以用语言阻止其继续。另外,宁宁的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能自理。

学习能力情况:下午上感统课,课程主要内容是吊网训练。最初宁宁不愿上去,在周围转来转去看别的小朋友游戏,最后在老师的劝说诱导下他终于愿意上去一试。吊网在转动时速度时快时慢,当快的时候宁宁会把双脚从吊网上放下点在地上,增加摩擦来减速。在这个游戏中其他小朋友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上课时我们让小孩爬在滑极车上从滑梯上滑下来。而宁宁没有直接从上面冲下来,而是用手在滑梯上减速一点一点试着蹭下来的。

小结:宁宁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用哭闹、叫喊、发脾气及击打自己(他人)或极度烦躁等方式来宣泄不满:没有交流的意愿,没有同伴意识,拒绝和同伴交往,很难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在语言、记忆、思维、社会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同龄人明显的差异。但该幼儿对音乐极为感兴趣,经常哼唱流行歌曲而且曲调准确;在游戏时,能够保护自己。

2005年6月20日 记录者:赫晨

语言及社会交往情况:丽丽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与外界交流,更不会与外界交流,所以她的语言发展能力就相对落后。我常常一对一的主动和她讲话,引导孩子注意和我进行目光交流,但她总是很烦躁,注意力很难集中。刚开始我从打招呼教起,我教她学说“丽丽,叫老师好!”但孩子总是复述;“叫老师好!”反复了很多遍,最终我发现丽丽搞不清楚“你、我、他”。我坚持每天都一对一的和她说话,经过了和长时间,我发现孩子可以听懂别人说话。

前天午饭时间,我突然听到她说:“玉兰油美白防晒霜,用了都说好。”――我清清楚楚地听到她说的每一个字。在学话的初期,孩子在爱模仿广告语,因为那既有视觉刺激又有听觉刺激,而且反复出现,虽然孩子不一定理解话语的内容,但却能清楚的复述一句完整的话。她的庖痪浠埃梦腋咝肆撕芫谩?今天午睡前,我蹲在丽丽的床边,听见她小声地自言自语,我很费劲的仔细一听:“我不喜欢黄色的T恤。”清清楚楚地说出这几个字。我便问:“你喜欢什么颜色的T恤?”“我喜欢紫色的T恤。”我高兴的把孩子搂到怀里,亲了她几口。

小结:一对一的语言训练开始慢慢显示出效果了,比如,每次添饭时,我问丽丽“你还要添饭吗?”,她已经能清晰地回答:“好的!”快要从小班升到中班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渐渐增强,一定要抓住这段时间在语言方面给丽丽更多的关爱。

2005年11月2日

记录者:赫晨

社会性发展:最近,丽丽学会了开门,总是趁老师不注意,悄悄地把门打开,偷偷的溜出去玩,一会儿在操场上,一会儿在阳台上,总喜欢让别人追着她跑,边跑边说:“妖怪来了,妖怪来了!”让找她的老师哭笑不得。

从小班升到中班,我们班的教室外面多了个阳台,这里是丽丽最爱来的地方,只要阳台门一打开,她就趁你不注意,像坐了火箭一样蹿到阳台。有几次我偷偷看她在阳台做什么事情,我很奇怪,阳台上什么都没有,但丽

丽像回归大自然的小鸟一样,一脸的喜悦――我真的很好奇,不知道她为什么喜欢在阳台上玩。今天早上,丽丽又去阳台了,上午班老师的很生气,便把丽丽叫了回来,这下,丽丽不愿意了,在教室里大发脾气,还在地上打滚,影响了全班孩子上课。我把丽丽抱到了休息室,一边摸着孩子的头一边问:“丽丽为什么哭?”孩子跺脚哭着说:“老师生气啦!”我又问:“老师为什么生气?” 她说:“丽丽去阳台玩了。”“阳台有什么呢?”我接着问。“阳台上有许多颜色的汽车,数汽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对车的声音敏感。后来几次,我偷偷地观察到丽丽只要听到汽车开过的声音,她就蹿到阳台上去看汽车。

小结: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汽车的声音,这说明丽丽对外界变化的反应力能力在增强,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点在扩大,应该对丽丽的进步予以表扬。――差点忽视了丽丽喜爱车的这个隐藏的兴趣,如果不深入了解情况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那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要汲取教训。

2006年9月1日

记录者:陈晓庆

今天,我接了一个新的班,这里有一名特殊的孩子。

社会性发展和生活习惯:如果不是他毫无节制的大叫和奔跑,初次见到宁宁的人都不会想到他是个特殊儿童――他长的很可爱,也很漂亮。听带过他的老师介绍说,宁宁的进步还是很大的,从大小便不能自理到现在的自己入厕;从无所谓吃饭喝水,到现在自己知道要吃饭喝水等等。当然他目前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不愿和别人交流,做起事情动作缓慢,有时还喜欢在教室里大喊大叫……通过和特教老师交流我还了解了宁宁在特教班的一些学习内容,同时也知道了如何配合,比如多叫他的名字,让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多和同伴在一起,而不是让他总孤独的坐在一边等等。

小结:我准备安排几个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带宁宁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做游戏,逐步改变他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的问题;在生活起居方面用每次规定时间来约束动作缓慢的现象。

2006年12月8日 记录者:杨腊梅

社会性发展:对每天早晨做早操,丽丽做得比较认真,动作基本到位,但就是不愿意主动往队伍里边站,更不愿意和小朋友拉手。

生活习惯:今天像往常一样,丽丽吃完饭后,妙老师就带她去午休。在我巡回指导孩子脱衣服睡觉时,无意间听到:“我怎样做你才喜欢我?”。顺着胆怯的声音望去,发现是丽丽在很不情愿脱衣服的情况下说出的一句话。我赶紧走到丽丽的床边说:“老师喜欢丽丽,丽丽的衣服脱得好,叠得好!”――她高兴啦,用双手抱着头,眯着眼,身体蜷在一起,笑啦。过了一会,等小朋友们都脱好衣服睡下了,我又走到她的床边悄悄地说:“丽丽你今天睡觉衣服脱的好,叠得好,你可能干啦!老师表扬你,老师喜欢丽丽”。随后我又说:“今天下午起床时,丽丽和小朋友一样自己穿衣服,不哭好吗?”回答的声音很响亮。

今天总算不错,起床没有哭闹。午睡睡眠情况也较好,没有发现平常的异常表现。

小结:我怎样做你才会喜欢我?”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渴望得到周围人更多关爱的心声。而且,应该加以重视的是――丽丽需要在情感上给更多的关爱。

2007年6月7日

记录者:陈晓庆

社会性发展:忙碌的“六一”过完了,一切又回到正常化。这次宁宁也参加了演出,从服装到道具都准备的不错。遗憾的是表演当天他妈妈没来。由于演出时涂抹了油彩,表演结束后其他孩子都接走了,他没人接,于是我们三个老师就帮他用温水清洗卸装。

回顾这次六一活动,我们都深有感触,因为我们在排练中发现,其实宁宁也是很兴奋的。虽然他不会表演,不懂指示,很多时候只是站在一边发呆或乱跑乱叫,但这都没关系,只要他是我们班的一员,就应该给他机会,只要他参与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小结:在班级的大型活动中,我们没有把宁宁排斥在外,尽管宁宁参加演出会影响我们班的效果,但我们几位老师一致同意让宁宁参与――比起演出效果,让孩子获得集体的接纳更重要。

跟踪资料:

篇(4)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二班开展了关于“冰糖不见了”的科学小实验活动,让幼儿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前,幼儿听见纸杯里“咚咚咚”的声音,猜想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可可说:“里面是石头。”垠垠说:“里面是豆子。”熙熙说:“你面是玩具。”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打开杯子,小朋友说:“原来杯子里面装的是冰糖。”

活动中,思考要让“冰糖”变没了有什么办法?——“将它放到水里”。小手动起来,一起来做实验。问:“这里有三杯水,那杯水可以把冰糖融化掉呢?”有的说放冷水,有的说放温水,有的说放热水,大家的想法不一。那用行动来证明,每个幼儿拿着一颗冰糖,投到能让它融化的杯子里。接下来,我们静静等待着变化......幼:“咦,热水杯里的冰糖已经没有了。”随着时间的延长,温水里的冰糖也不见了。最后,冷水里的冰糖也不见了。幼:“哈哈哈,原来冰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问:“冰糖跑到哪里去了?”幼:“冰糖在水里。”

幼儿在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做科学实验,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的手、眼、脑、口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科学小实验探索活动,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火花,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活跃了思想、能力得到了锻炼。

篇(5)

观察目的: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和读图能力

一、观察过程

在活动区,李思语看到别的小朋友将一本讲述蜘蛛的图书放在桌上,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

教师走过去问:“你为什么害怕?”

李思语:“因为这本书上有很多蜘蛛网,我爷爷说一动蜘蛛网,蜘蛛就出来了。”

教师:“你为什么害怕蜘蛛?”

李思语:“因为蜘蛛网黏手,还会起泡。我2岁时不怕蜘蛛,捏蜘蛛,后来手上起泡。我爸爸给我抹了风油精才好。从那以后我就害怕了。”

李思语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尖随便翻开一页,看一眼,马上合上。

教师:“你觉得这本书讲了关于蜘蛛的什么故事?”

李思语:“我认识字,所以我知道它讲了蜘蛛先生要搬家。”

因为教师听另一个小朋友在阅读这本书时说,第3页是李思语给她讲的,所以就翻开第3页问李思语:“你猜这页讲了什么故事?”

李思语指着书上的图画说:“他们两个是演员,从舞台上跑了下来,他们两个应该挺害怕的,表情都变了。因为舞台上面有一个蜘蛛。”她接着又说:“有2页我挺害怕的。”说着,她翻开了第21页和第23页。

教师:“为什么?”

李思语:“因为网太多了,我就有点害怕。”

教师:“为什么害怕蜘蛛网?”

李思语:“因为都是线。”

说完,她就跑去玩手偶了。

二、观察分析

李思语认识字,在看书的时候关注字比较多,有时候会忽略图片。但是由于只能认识很少的字,所以这些字对她理解故事并不能起主要作用。这本关于蜘蛛的书由于尺寸很大,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所以她才关注了图画,而且很害怕这本书,害怕书中的蜘蛛网。她的害怕可能跟曾经被蜘蛛咬过有关,让她现在对蜘蛛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正是她的这种强烈表现,激发了其他幼儿想要更多了解蜘蛛的愿望。

三、教育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74-01

幼儿学习性区域的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在学习性区域中,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教师如何有效开展观察记录活动,如何有效利用观察记录增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开展学习性区域观察与记录的意义

开展学习性区域观察与记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所记录的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想象、情绪、情感和思维的档案,是家长与教师揣摩幼儿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二,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及时调整在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和投放方式,从而激发幼儿新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喜欢活动。其三,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应将观察当作一种乐趣和责任,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幼儿的活动与选择。这样的观察才能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看到幼儿真实的表现。

二、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学习性区域的观察与记录

(1)明确观察的目的。1)从区域中的问题出发。观察1:今天的科学区,只有莘莘和涵涵,他们每人拿了一块条形磁铁。莘莘还拿了一个装有铁钉、纸片、回形针、积木的小筐,她把磁铁往筐里一放,磁铁就吸住了带铁的东西。涵涵觉得很好玩,就把自己手里的磁铁靠近莘莘手里的磁铁,却发现磁铁不能吸住,他奇怪地说:“明明磁铁可以吸很多东西,为什么两块磁铁却不能吸住呢?”分析: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然后请幼儿说说对磁铁的认识或疑惑。然后,教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再请幼儿拿着磁铁自由探索,看看磁铁与哪些物体能互相吸引,与哪些物体相互排斥。2)建立观察依据。观察2:在美工区,教师提供剪刀和印有直线、曲线、折线的图纸,请幼儿用剪刀沿着线条剪纸。璐璐一开始剪得很仔细,剪出的线与纸面上的线非常吻合,但过了一会儿,她开始失去耐心,剪得歪歪扭扭。分析:教师在观察中以沿线剪纸、边线基本吻合作为观察目的,分析不同幼儿对该活动的表现情况,分析不同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以此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3)灵活把握随机生成的目标。观察3:在美工区,很多幼儿在进行水果写生,瑶瑶一会儿歪着头,一会儿站起身,似乎无从下手。教师问道:“瑶瑶,你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我觉得后面的苹果被前面的葡萄挡住了,看不到。”瑶瑶小声地说。“对呀,写生就是尝试用遮挡的方法表现水果看不见的部分,你再试试。”瑶瑶听了,解除了疑惑,开始动笔画起来。分析:教师在观察中,有目的性地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寻求解决办法。

(2)形成观察的主线。在观察过程中形成观察主线,就是明确自己采用哪种方法来观察幼旱那域活动状况,根据不同的主题选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从而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观察4:在益智区,不少幼儿在玩拼图游戏,刚开始时都安静地拼图,但遇到有些复杂的拼图时,有的幼儿开始没有耐心,要么向别人寻求帮助,要么干脆把拼图放到一边,去别的区域玩。分析:可以看出,有的幼儿做事缺乏自信和耐心,对拼图的专注性不强。对此,教师应给予鼓励和一定的指导,使幼儿能够完成任务,获得成功感。

(3)掌握记录的要领。教师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真实客观,不要添加教师的主观判断和个人色彩。文字记录要客观,因为主观的描述会使幼儿被老师定性,又因记录文字隐去了幼儿动作、表情、语言等具体的信息,使得后期分析的客观性大打折扣。只有客观地进行描述,才具有价值。例如,幼儿在阅读区看书时,有的幼儿会与同伴交流,这给幼儿提供了语言交流的环境。有些书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其他幼儿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与带书来的小朋友进行交流,从而加深了幼儿之间的交往。

(4)分析与反思相结合。观察记录会帮助教师进行分析与反思,这能够让教师增强对幼儿的理解,抓住教育的核心,从而在本质上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判断。例如,在幼儿剪纸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出现剪不好、剪不齐的现象,这是因为使用剪刀的姿势不正确。这时,就要对幼儿的姿势进行纠正。

三、结束语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好观察和记录,才能不断根据幼儿发展的情况充实与更新学习性区域的内容。教师观察记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以尊重幼儿的视角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和有效分析,教师的感官就会越来越敏锐,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越来越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沁艳,丁邦平.学习性评价的核心内涵[J].早期教育,2010(03).

篇(7)

肺炎是小儿常见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多见,而婴幼儿肺炎的病程中常继发腹泻,在临床上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对婴幼儿健康危害较大,也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本文笔者通过使用小儿葫芦散佐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患儿76例,均符合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诊断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呼吸困难表现,肺部有细湿啰音或肺部啰音不明显,但胸部X线检查有炎症性改变,住院72 h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至每日3次以上和(或)粪便性状改变,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纳差、呕吐[1]。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儿年龄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疗效评价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拟定的《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纳差、腹胀、呕吐)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无好转,甚至加重[2]。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70,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婴幼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继发腹泻也是比较常见的,除肺炎表现外,还有腹胀、腹泻、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年龄越小越容易病发生上述表现,严重威胁小儿的生命。婴幼儿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该病则可继发引起腹泻,亦多由细菌毒素或病毒直接侵袭所致,它引起的腹泻特点如下:(1)本病常年都有发生,但以秋冬季多见,多累及3岁以下儿童。(2)其中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多为其产生的肠毒素作用于肠壁,促进前列腺素在肠道上的合成,使前列腺素(PGE2、PGF2α)在肠壁含量增多,前列腺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cAMP促使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向肠腔分泌大量的液体和电解质,引起稀水便;而病毒感染则直接侵犯小肠上皮细胞,破坏其微绒毛,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由于微绒毛受损,引起双糖酶缺乏,导致肠内高渗液体集聚,引起腹泻。(3)诊断依据: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3]

小儿葫芦散主要成分有:橘红、茯苓、朱砂、鸡内金(炒)、天竺黄、僵蚕(麸炒)、半夏曲、琥珀、全蝎、天麻、川贝母、冰片、葫芦娥。其中小儿葫芦散中橘红、半夏、茯苓可以祛痰降逆,茯苓中茯苓多糖、橘红中的柠檬烯、川贝母中的川贝醇,可以通过抑制病毒蛋白外壳及细菌细胞膜的生物合成,抑制病毒及细菌的增殖,因而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另外本方中有效成分柠檬烯(橘红)、全蝎毒素(全蝎)、甾体生物碱、葫芦糖苷、挥发油等,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如巨噬细胞、NK细胞的吞噬),对肠黏膜也有免疫刺激作用,增强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使消化道IgG增加;增强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清除异物的功能,增加呼吸道保护性抗体SIgA、IgG的生物合成。

婴幼儿肺炎易继发腹泻除与小儿胃肠生理解剖屏障功能不完善有关,还与小儿消化酶的相对不足,消化运动功能不协调,肠道菌群失调有关[4]。本方中含有角蛋白(鸡内金)、蛋白酶、淀粉酶、茯苓聚糖(茯苓)、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可以有效刺激胃液及消化酶分泌,增加其含量,还可以增强食道下段括约肌(LES)功能,并刺激胃肠壁丛肌间神经丛,清洁肠道,促进调整小儿肠道的菌群失调,使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

通过上述分析小儿葫芦散在治疗发热、咳嗽的同时,从根本上调理小儿的脏腑,和胃健脾、消滞化食,根除致病之因,增强机体各组织的抗病能力,避免西药的单一作用。通过它的使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抗菌效力、加速本病的康复,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红英.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24-2725.

篇(8)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38-01

我们知道区域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情况的第一手材料的场所,而这第一手资料就是教师对幼儿活动有效的观察和记录。蒙氏教育的理念也对观察和记录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蒙氏教育认为“观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态度,是一条双行道。要在和孩子不断相处关系中,变成一种方式,而且要一直的学习,直到使这种态度变成我们自身的第二特征。而记录不但为孩子的成长做见证,更能帮助教师协助儿童适应性的发展。”所以蒙氏教育理念中要求教育者建立一个有效的观察和记录系统,去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出现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点。让教育者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记录来了解幼儿现在所处的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本对对如何能够做到在区域活动中实现有效的观察和记录进行了探讨。

1 要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观察和记录办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了解幼儿的活动需要对其进行观察,但是观察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现阶段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性观察和记录。全面性的观察和记录在于对整个活动区进行大致和主要的观察。观察和记录的主要是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情况,有无出现问题以及在活动区的器材使用的情况,这种观察和记录方法比较全面,但是缺乏必要的细节。

定点观察。就是教师到活动区域的具体的某一个地点,或者对活动区域的某一个组的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该观察和记录方式主要在于对幼儿在某一个具体的区域具体的行为和表现(包括幼儿的情绪、行为和对区域活动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这种观察和记录方式可以具体了解幼儿的在某一区域的具体行为表现,方便教师在其后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进行改进。

区域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可以使用的表格。教师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对每一个幼儿进行面面俱到的观察和记录。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区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一些表格,最大限度做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和记录一目了然,材料详实。也可教中大班幼儿一些自我记录的方法:如科学区一些小试验的记录表,在“沉浮”实验操作中让孩子一边试验一边记录哪些是可以的沉的物体,哪些是可以浮的物体,教师就可以了解孩子对沉浮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进行指导。

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采取多种观察和记录方式。教师在完成对幼儿区域活动观察之后,要及时进行记录。记录过程中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因为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很多的教育版契机可能会一闪而过,造成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所以教师保证区域活动记录的细节和详实。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多种记录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最基本的记录方式就是文字形式。文字是区域活动记录中最初和最基本的记录方式。教师通过文字可以清晰的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情绪等多方面。其次,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有的幼儿园学生人数较多,无法完全使用文字来记录每一个教师,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表格来帮助记录。例如教师可以制作表格来看幼儿在某一个区域活动的频率。最后,教师还可以使用照片和摄像的形式。这两种记录方式要比前两种方式更加具体和生动,可以全面地记录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教师在其后对幼儿的评价也可以有完整的材料。同时还可以为其后分析幼儿的区域活动提供材料,其他老师也可以直观的进行了解本班的材料,帮助老师进行评价。

2 教师要明确观察记录的内容

有的教师很注重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但是有的老师往往对区域活动所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不是很明确,更加不清楚为什么要观察和记录这些,目的是什么。为了记录而记录。所以教师要明确观察记录的内容。

第一步,教师需要明确我这次对这个区域活动观察和记录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对那一区域的活动要进行重点的观察和记录。这一区域投入了什么样材料,这些材料的投入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这些方面。

第二步,教师要注重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情况。幼儿有没有完成教师预期的教学期望,记录的时候教师要注重记录的侧重,不要什么都记录。

第三步,要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每一个幼儿之间的谈话和指导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谈话的真实记录有利于反映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教师去了解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谈话内容进行分析,来为其后不同的幼儿的引导准备材料。

最后,要做好对记录材料的观察和分析工作,教师在记录的本子或者表格中设置一个分析和反思的栏目,这个是区域活动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探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兴趣变化的原因,帮助教师更好应对学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殊情况,为其后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手段的调整创造条件,准备资料,让区域活动更加完善。例如:在区域中投放剪过的吸管时,笔者让幼儿学穿项链。很多幼儿在穿项链时,都是自由无序的穿,很快就穿得没有兴趣啦。由于先前投放的小吸管随意投放。所以幼儿们每次都是无序地穿来穿去。因此,这个基础上笔者在投放珠子的盘子里增添了难度及趣味性的图片。如(按1到10数量的摆放不同颜色的小吸管)。有序又符合近期本班的教学目的。

终上所述,保证区域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帮助教师去获得关于幼儿的第一手资料,让教师能够准确的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为我们教师其后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提供真实的依据,所以教师要保证在区域活动观察和记录的有效性,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辅助。

篇(9)

很大程度上,观察记录的有效性取决于观察记录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观察记录的方法还存在不少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观察目标模糊。

观察记录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除了一些非正式的观察记录以外,正式的观察记录一般不是随机或偶然的。如果观察记录事先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会造成“为了观察记录而进行观察记录”。

2.结构欠完整。

观察记录方法结构化也就意味着,观察者要明确观察记录所应具备的必要因素,如观察记录什么、到哪里观察记录、怎样观察记录等,把这些因素整合为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并转化为观察记录表格。即便是做了观察表格,它也基本只包含了一些次要内容,其结果只能是,观察记录只关注了部分幼儿的表现信息。

3.形式单一。

部分幼儿教师往往只会粗略运用叙述性描述方法,形式过于单一。而且,对于叙述性描述方法的局限――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无法高效、快速地收集典型的行为样本,而且要记录非常多的细节等,大多数幼儿教师均不清楚。这种单一化容易造成观察记录的片面性,不能为评价、帮助幼儿服务。

二、开展幼儿观察记录的基本设想及框架

(一)基本设想

1.明确的目标。

观察记录总是有所指向的,因此,目标必须事先明确,否则将会是无目的的观察。在进入观察记录现场前,教师应该明确被观察幼儿的一般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并依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观察的内容。同时,教师还需以幼儿指导纲要为依据,明确观察内容隶属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下的哪一个具体内容。

2.合适的方法。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我们就必须考虑采取何种观察记录方法。我们提供三种方法,即叙述性描述、时间抽样与事件抽样。

第一,这三种方法基本符合观察记录的要求――指向五大领域,吻合幼儿的发展心理与学习水平,而且三种方法之间可以相互弥补;

第二,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选择。教师专业水平的差异,往往导致方法选择的差异。从教1~3年的教师适合选择叙述性描述方法,而从教10~20年的教师更趋向于选择时间抽样或事件抽样方法;

第三,从试验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还混合运用了三种方法,而且观察记录效果幼儿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数据。

3.环境的描述。

观察记录反映的是幼儿在“此时此刻”与环境、同伴的互动。因此,环境的描述是观察记录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说来,环境的描述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物理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物理环境描述指的是幼儿活动的空间及特点,社会环境描述指的是幼儿所在群体的氛围,如观察群体或个体当时的神情面貌等。这两项描述是观察记录发生的大背景,它有助于观察记录后的全面解释。

4.及时、合理的解释。

虽然很多文献都将解释和观察记录分为两个独立的环节,但我们认为,观察记录和解释是一个整体。不妨做这样的假设,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记录,而不做及时的分析或解释,那么用上录音或摄像工具就够了,根本就不需要教师进入现场。更重要的是,即使借助一些观察记录工具,很多事后性的解释往往脱离了观察者在当时情境下直接的所思所想。因此,观察记录要及时捕捉幼儿当下的行为,并在当时的情境下做出及时、合理的解释。

5.时间和人物。

确定时间和人物是观察记录的必要内容。研究者要记录被观察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者每次开始观察的时刻和持续观察的时间。这些资料可以事先在观察表格上呈现出来,以便于减少观察记录的负担。

人物则包括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基本信息。被观察者可能是一个或多个,观察记录都必须包含基本的信息,即观察者的年龄、性别等。从统计意义上来讲,这些信息有助于为观察者作解释时提供一些必要的视角。

(二)框架呈现

不同的教师有不一样的观察记录方法,为了便于操作,对于观察记录方法,教师可以依据自身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或组合使用。我园自2010年开始实施观察记录,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几年的观察记录对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我们的思考

我们认识到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但是有效的观察并不仅限于会看(按照什么样的结构、角度和方式去看),还要求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和记录工具。

篇(10)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幼儿获得知识最好的因素。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条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自然角这个阵地,通过创设环境,让幼儿自己亲自实践,幼儿的兴趣度就会更高,更持久地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认真地照顾。

如我班让幼儿自己动手种植大蒜的实践活动。为了让孩子更细致持久的观察,就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形式做好大蒜发芽的记录,幼儿很开心,特别是董云昊。第一天:董云昊最早来幼儿园,观察大蒜宝宝,发现它已经冒出了一点点白色的根,像老爷爷的胡子一样,赶紧把长胡子的大蒜宝宝画下来。第二天:董云昊一到幼儿园就往自然角跑,他高兴第叫起来,原来是大蒜宝宝的外衣脱出来了!他把蒜宝宝的外衣拿掉发现白白的蒜瓣里头有一个小小的黄芽。第三天:董云昊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蒜宝宝变成什么样子了,原来小小的黄牙已经变成了绿色的,他对着小朋友大喊:“我的蒜宝宝发芽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常常在自然角边进行激烈的谈论,讨论的内容就是比赛谁的种子最先发芽,谁的秧苗长的最快等等。

教师及时为幼儿的动手实践创造了环境和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亲自种植,观察种子发芽点滴变化,与同伴之间交流自己的种植和管理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发现。在这段时间内,幼儿对蒜宝宝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思维和言行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只有幼儿感兴趣了观察学习活动才能持久,正如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因此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观察兴趣,是培养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前提。

二、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是观察的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要给幼儿充分探索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成的活动,把握介入的时机,选用适当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积极的发展。幼儿们的探索欲望真是太可贵了,他们正是在这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个问题。要相信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要鼓励幼儿通过参与者种植实践的亲身体验,以培养其观察能力,从而解决自身的疑问。

如我们班级就允许幼儿每天有一定的自己支配的时间,一般是放在早晨来园的区角活动的时间,还有每一次中餐点心后的10分钟,集中教学后的10分钟,以及下午游戏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自从自然角成为幼儿喜欢的区角后,幼儿关注的最多的就是我种的植物比你的好,我养的小白兔爱吃青菜等等。幼儿就是在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观察自己种植和喂养的植物和动物。而老师在这些时间将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适时地进行指导,引导幼儿不断的观察和学习。

三、通过讨论对比,培养幼儿细致地进行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运用思维方法,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对比,这样才能使观察的对象更细致,更持久地引起幼儿的注意。

幼儿一旦碰到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聚在一起谈论,甚至会发生争论。但是幼儿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验少,他们的话在幼儿之间没有一定说服力,这时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抓住他们交流中的困惑来引导他们的自己探索。而通过生姜种在黄沙里、泥土里、水里发芽不同的情况对比,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生姜如何发芽,发芽生长与水、阳光存在的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对生姜发芽生长状况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再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观察的持久性。

如为了让幼儿更细致地进行观察,我们开展了“如何让你的记录能够看出种子发芽的具体时间”活动。如何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在班级里有时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在一晨区活动的,老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个问题。有的孩子想用画鸭子的形式来记录,一天画一只鸭子,这样画了几只就可以知道种子几天发呀的。有的孩子想用日期来记录,开始记号记下来,发芽时在记下来,然后两个日期对减就是种子发芽的天数。有的孩子想用画天气来表示,天晴画太阳,雨天画下雨,阴天画白云,这样把这些标准加起来就是种子发芽的天数。

只有让幼儿明白自己要观察的目的,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通过讨论对比活动,让幼儿共同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观察的细致性和持久性。

四、通过记录,培养幼儿持久地进行观察

记录可以引导幼儿更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总结观察的结果,幼儿在记录中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使幼儿持久地进行观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引导幼儿想一想,种子经过了几天才发芽?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测量秧苗的?教师要指导幼儿进行记录,如记录时间、记录秧苗的变化、长度、颜色等。

上一篇: 庆典活动礼仪 下一篇: 五个过硬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