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00:49: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区法制宣传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区依法治理的基础,但要把这项工作做大、做强,光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积极树立“大普法、大宣传”的理念,主动引导和依靠社区各方力量,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变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工程。主要体现在:一是思路创新。虽然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务虚的,但我们把它定位于依法治区的一项实事工程,坚持以“办实事、出实效”的务实精神来做好这项工作,每年组织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做到真抓实干,化虚为实。结合沧浪区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提出了“打造法治文化、丰富文化沧浪内涵”的口号,从而赋予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内容和生命力。二是视野变新。我们跳出部门的束缚,放大宣传视野,坚持“以我为主、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全面出击”的工作思路。我们主动向区领导汇报,积极与各部门、各街道领导沟通,力争取得他们对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紧紧抓住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群众文艺队伍,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借助各方力量,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上级领导大力支持、街道部门积极配合、社区居民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如首届沧浪法治文化节活动的成功,就是有赖于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群众文艺队伍的积极参与。三是形式出新。我们坚持在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上推陈出新,积极开展社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有声势、有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法在社区”演讲比赛、法治文艺创作汇演、社区法治征文、法律知识竞赛闯关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新意、有特色的活动,吸引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变单向灌输法律知识为双向互动学法,将枯燥的普法变为快乐的普法,从而营造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立足组织建设的基石,积极构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网络
我区组建成立了以“三团二队”为骨干的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组织网络:即由区委和区人大领导挂帅的社区普法宣讲团、由区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巡回普法宣传咨询团、由政法干警组成的社区法律顾问团以及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和法律服务青年志愿者队伍。通过以上网络单位及人员,协助社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与基层社区民主决策,为社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法律帮助。在阵地建设中,我们重点围绕“五个一工程”开展工作:即每个居委会建有一处法制宣传专栏;建立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设立一只法律服务联系箱;社区每个家庭赠送一本普法知识读本或资料;每个社区定期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活动。
区司法局和依法治区办公室于1999年联合创办了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专刊—《沧浪司法》,免费发放到区机关各部门和各社区居委会。这份刊物自创刊5年来,深受社区群众的喜爱,在社区已颇具知名度,现已成为社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了解全区政法动态的良师益友。区法律援助中心开辟了法律诊所,以“专家门诊”的形式,邀请资深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专家坐堂会诊,专门解答、剖析来访群众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如备受媒体关注的“三胞胎”的哥意外落水身亡一案,就是经法律诊所专家的指点,并为其家属提供了法律援助,最终得到了有关主管部门的补偿。诊所内还设置了多媒体电脑和法律图书室,供群众查阅和学习法律知识,从而使法律诊所成为区司法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全区8个司法所和每个社区调委会则都设有调解室(庭),对此我们要求每一位调解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调解室(庭)既是调解处理纠纷的场所,又是面向社区居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的一个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调解纠纷的契机,向当事人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两年来,全区共调解纠纷869起,每起纠纷的调解都做到了辅之于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小小调解室(庭)成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坚持宣传与服务相结合的思路,努力营造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变化,要紧扣为社区提供面对面的、近距离的法律服务这个衔接点。起始于*年初的“社区巡回普法宣传咨询广场活动”,就是转换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深化“五网合一到社区”的又一新的尝试。该活动以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场所,每逢双月轮流巡回举行。每次活动确定一个宣传主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在已举办的28次活动中,共解答法律咨询11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2600多份,向社区居民赠送法律书籍2200册。活动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为进一步营造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激发广大社区居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近年来区委宣传部、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区司法局、区教育文体局和团区委等部门相继联合组织开展了“法在社区”演讲比赛、社区法治文艺创作汇演、社区法治征文、法律知识竞赛闯关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形式新颖、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赢得广大社区干部群众的共鸣。尤其是区委宣传部、依法治区办公室、区司法局、区教育文体局、团区委和区关工委于*年12月4日至18日联合组织举办了首届沧浪法治文化节活动,区法院、检察院、综治办、法制办等部门及各街道积极参与,以“依法治区、执政为民”为主题,以文艺汇演、论坛、讲座、报告会、板报联展、法律知识竞赛、现场咨询、送法进监狱(劳教所)等各种形式,在全区掀起了法制宣传教育的热潮,为丰富文化沧浪内涵、营造沧浪法治文化氛围、打响法治文化品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牢固树立“发挥区位优势、整合教育资源、面向各类人群、提高全民素质”的社区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载体,将营造浓郁宣传氛围作为深入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带动形成好的宣传教育环境。
1.将文化统一到法制宣传活动中。法制宣传教育与文化建设同步并举,有机结合才能相互促进。比如,以国家各个法定节假日为契机,在举办文艺汇演、座谈等欢庆活动同时,结合社区法制教育需要,号召引导居民踊跃登台献艺,以唱歌、舞蹈、小品等形式丰富法制宣传文艺节目,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宣传法制,达到记忆犹新的目的。此外,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法制大赛,以法制宣传为主题,鼓励创作弘扬法制精神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所以,居委会如何主动而为,积极作为,为广大居民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争当法治宣传教育的引路人,创新载体,增强责任,让法治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之中,提升居民的法治文化素养,实现法制宣传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
2.着力营造法制教育的浓郁氛围。良好的氛围攻可以引导人、熏陶人,让氛围的潜意默化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从而实现法制宣传的根本目的。要从纯粹学习法律知识向感受法制氛围、享受法制文化环境的多层次需求转变,把握转变的根本原因及规律,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思维倾向、价值观念更新变化的实际,分类指导、有的放矢,注重培养居民对法律认同感、忠诚度、和信任感,逐步形成法律权威的思想意识。逐步形成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用法的目标转变。
3.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新渠道。讲求宣传形式的新颖性,因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递迅速、内容丰富、受众面广等特点,网络已经成为获取知识、交通沟通的重要途径,并深刻影响着居民的思维方式。因此,将网络作为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创新网络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在突破传统法制宣传制约性上具有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占领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阵地,体现辐射性和带动性。当前几乎社区家家有电脑,绝大部分家庭有宽带,所以,利用好资源,强化街道政务信息网站的法制宣传作用,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建立网络法律法规库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保持互动,在网络探讨中提高法律常识;形成学以致用、有以致学、学用相长的宣教及受益形式。
二、 创新目标,实现法制宣传新转变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居民,要尊重居民的自主思维,尊重居民的个性需求,宣传教育第一,引导自觉紧随,不断创新宣教目标,实现法制宣教新转变。
1.增强学习自主性,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居民切实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受益,破除为宣传而宣传的形式主式和虚无主义,如何让群众感受到实用有效,实现法制宣传教育既要“授以鱼”,更要“授以渔”目标,即实现居民自主学习的态度转变。所以,要求社区及法制宣传教育部门要将切实为居民提供法制指导为根本,帮助他们在宣传学习中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尝到法制宣教的甜头。在宣教中以事说法、解题依法、维权靠法,树立法律的威信和力度。在方便群众、提供途径,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中实现居民学习动机的转变,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同时,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3期,悬挂宣传横幅2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区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大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树立宪法权威和法治理念,服务法治建设;大力宣传以《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为重点,与创新创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服务经济建设;大力宣传与民生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服务“平安*”建设。
(二)突出重点对象,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1、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行各级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每半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一次。健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论证制度,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和依法决策的能力。
2、加强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各单位要组织开展专业法学习培训,进一步落实公务员学法考核制度,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服务行政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3、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规范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要指导学校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主题班会、以案说法、趣味普法、校园法制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活动。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抓好企业管进人员法律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用法能力,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职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能力。继续加强劳动合同、就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5、加强村(居)民法制宣传教育。要突出依法维权、依法办事为重点。加强对新一届村(居)委干部培训,树立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的观念,提升社区和村委会的管理能力。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准确把握维护合法权益与履行法定义务关系,正确平衡劳资矛盾,抓好村、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村(居)民知觉守法、依法维权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自己作为主体,把教育对象视为客体,首先考虑要进行什么教育,很少考虑对方有什么需求,这样工作上就缺乏针对性,其结果往往是你动他不动,你主动他被动,收效甚微。法制宣传教育要实行思想观念的创新,就要了解现状,了解经过二十多年法制宣传教育后干部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部署工作,让教育对象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客体变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在平等交流中激发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选好合适的载体
不同的载体适合不同的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根据对象来选择载体,更好地提高宣传的有效性。比如在城市,以社区为载体,开展法制服务进社区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更贴近居民;在农村,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基层的依法治理,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在企业,以依法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载体,寻求有效的法制宣传途径,推动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在学校,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培育守法维权意识,增强依法办事能力。
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增强科学性
“法律六进”活动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具体举措,是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步骤。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是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实施社区居民法律素质教育行动,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服务的需要;是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创建“平安县(市、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要把在乡镇(街道)建立法制辅导站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年内全市乡镇(街道)应全部建立法制辅导站,并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法制辅导站的设置
(一)辅导站的性质
乡镇(街道)法制辅导站是县(市、区)乡镇(街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机构,行政上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业务上受县(市、区)司法局及普法办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二)组织形式
乡镇(街道)法制辅导站由法制辅导站站长、法制辅导员和普法宣传员组成,并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发文任命,辅导站站长一般由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办事处)分管领导兼任。
(三)法制辅导站的名称
一般为县(市、区)(乡镇、街道)法制辅导站。
(四)法制辅导站标识牌
一般规格为长55厘米,宽40厘米,材料为铜质,字体为宋体,字的颜色为红色。
三、法制辅导站主要工作职责
(一)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二)开展对本乡镇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律知识培训;
(三)开展法律咨询、法制文艺巡演、法制图视展播、法制讲座、发放法制宣传资料等活动;
(四)开展对本乡镇外来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五)做好农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六)积极协助本县(市、区)普法办完成本乡镇干部(职工)年度学法用法考试考核等各项工作。
四、法制辅导站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定期召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例会,汇报总结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布置工作任务;
(二)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普法重点对象的法律知识轮训;
(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制度:每个行政村(社区)建好一个以上法制宣传栏和图书屋,适时更换栏目内容和法律图书,加强使用管理,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法制宣传;
(五)外出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坚持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居民)出村(社区)前和节假日返乡时,采取赠送法制宣传资料、寄送公开信和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地相关法律宣传教育;
(六)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重点加强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婚姻家庭、工会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
(七)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快捷、准确报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建议,年终有评比、有表彰;
(二)深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行业依法治理。司法所要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法制政府创建活动,推进行业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
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组织规范我镇的法制宣传活动。各部门年初要制定本部门的宣传计划报司法所,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专项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组织开展各个专项法律的宣传日、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二)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微薄等宣传媒体,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栏、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党校等传统宣传阵地作用;逐步建立公共场所公益性法制宣传阵地,进一步推动法制宣传阵地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四)大力开展“警民亲”、“法制宣传进万家”等活动。紧扣“警民亲”、“法制宣传进万家”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做好法制宣传教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熟练运用群众熟悉易懂的语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潜移默化培育群众法制观念。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六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一)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完善我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和工作机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根据“六五”普法规划部署,通过认真细致的座谈调研,决定在村、街社区、上社区、东街社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以点带面,推进“六五”普法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一、强化法制宣传教育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法制宣传领导机制。吴江市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并明确职责,制定各项工作规程,落实专人负责,进一步加强了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由120人组成的普法联络员队伍和30人组成的讲师团,重组了法制艺术团,明确了六大类20个单位为市普法工作联系点。
二是健全法制宣传教育考核机制。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镇、各部门、各单位;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镇(区)、市机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和市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内容。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区)、市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进行巡回考核检查,每年考查1/3的单位,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
三是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镇(区)普法经费全部一次性划拨,累计超过300万元,其中市级140万元;市和10个镇(区)中的9个建立了普法专用账户。各部门和行业也相应安排了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重点人员法制宣传教育
针对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各系统规定进行的法律知识考试基础上,全市每年组织市镇(区)两级公职人员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并纳入对公职人员的年终考核。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都要安排专题学法,并在《吴江日报》专版刊登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的学法体会文章。
针对中小学生。一是联合部门。连续10年联合看守所对在押青少年进行帮教,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缅怀先烈等活动防止重新犯罪。二是联合镇区。确保各镇、区每年开展一场法制文艺演出。举办法制夏令营,通过书法、画画、歌咏、听故事等活动寓教于乐。三是联合学校。组织工作人员在放假前、开学初,赴各校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巡回展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图片;刻制《中学生少年犯忏悔录》等法制光盘分送全市36所学校;帮助学校开辟法制图书角、法制画廊,并开展普法图片展、法制摄影展、法制书法竞赛、法律知识考试等。四是联合社区。以“社区援助站”、“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阵地,举办了“青少年维权岗社区居民座谈会”、“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法制讲座”等。五是联合家长。开展家长法制培训,向学生家长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向全市每个家庭、流动人员聚居地先后发放《市民收看法制类电视栏目导视单》45万份,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有选择性地收看。
针对农村村民。积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素质培训制度,-,司法行政系统举办培训班83期,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1531人次。采取法制文艺十镇联动巡回演出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农民工。探索外来员工集宿区的法制教育形式,坚持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路子。6月,召开了全市农民工学法用法现场会。市司法局和民政局还联合组织人员,专门为全市农民编印了《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并专门在读本中加入了与农民进城打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力求使该读本成为农民尤其是农民工学法用法的好教材。
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充分发挥经济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组织的作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诚信、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加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力度。
三、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
吴江市普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力度,力求实效,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法形式不断创新丰富,较好地发挥了法制宣传教育在建设法治吴江、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是编发教材和举办普法讲座。先后编印《农村涉法汇编》、《农民学法用法手册》等,及时发放到农民和农民工手中。还编发了《吴江市中小学生法制思想道德建设教材》(中学版、小学版)等教材,使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结合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实施,针对不同对象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类法制培训和法制讲座,据不完全统计,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法律讲座和培训486期,参训人数达52830人。
二是积极推广网络普法。在吴江市政府网站“中国吴江”建立“吴江市司法局”子网,下设“法律文库”、“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基层工作”、“市民留言”等栏目。全面介绍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普法宣传,及 时解答群众疑难,力争把网站建设成联系群众、开展工作的一个窗口。
中图分类号:G24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1(c)-0095-01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受众面较广,要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众多不同传播对象。这些特点决定了社区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是慢功夫,需采取居民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经过循序渐进地不懈努力,于潜移默化中使居民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法律素质。笔者经过多年的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实践,认为要搞活该项工作,应该做好“点”的文章,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一)把握法制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占领宣传教育工作的制高点。对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首先要搞清楚社区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服务对象有哪些,普法工作者担负着怎样的社会责任,这是开展一切法制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撇开这些搞普法,无疑是走过场,搞花架子。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普法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普法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把居民群众需要不需要,喜欢不喜欢,作为衡量我们普法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加以检验,一切普法宣传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的进行。否则,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其现实意义,普法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二)着眼于居民中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握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切入点。焦点或热点问题,是居民极为关注的问题,是居民茶前饭后或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里,此时人们的眼睛很自然的主动地找寻与此有关的信息,选择性地加以注意,并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去寻求佐证。普法工作者应充分注意到这些热点焦点问题,从法制的角度挖掘其蕴含的法律意义,以此作为开展普法工作的切入点,适时推出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活动,以满足居民对法律知识的期待和需求。例如:当前不断蔓延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就业问题、房地产市场问题、物价问题、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居民中困难群体生活保障问题等等,困扰着众多居民,此时可以通过法律小讲堂、法制宣传广场、法制宣传栏、法制黑板报、普法小广告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法制宣传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捕捉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关注点和感兴点,制造普法宣传的看点。社区普法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的居民群众,普法工作就应贴近居民、贴近家庭、贴近实际,与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相联系。居民关注什么,我们就宣传什么,居民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我们就讲什么,就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摆到他们眼前,如此,日常普法宣传教育才有看点,吸引更多居民的目光,法律法规宣传才更具有效性,我们的普法宣传工作也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以保护家庭婚姻财产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赠与法》,和以保护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等等,这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广大居民所关注,易成为普法宣传的看点。这就需要社区基层普法工作者要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经常深入居民中间,察居民所需,知居民冷暖,认真收集发生在居民间的民事纠纷,以案释法,从而有效地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使居民受到法制教育。
(四)搞活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点,打造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和解疑释惑的地点。在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搞好“一室”、“一骨干”、“一顾问”三个一建设。“一室”,就是每个小区建成一个融法制教育、图书阅览、法规咨询等于一体的活动室,解决居民读书难、咨询难的问题。社区每年订购部分法律书刊,陈列于活动室,让居民及时了解法律动态,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满足居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可以向广大居民、社区职工征集或借用各类闲置的法律图书,让广大居民共享法律法规知识。“一骨干”,就是为每个小区培养一名普法骨干,使之担负起宣传法律知识、调解民事纠纷的职责,当好小区居民法律宣讲员和人民调解员。社区应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基层法制宣传队伍,他们直接面对广大居民,他们法律素质、工作水平、协调能力的高低,对于能否开展好小区的普法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应注重对普法骨干队伍的培养,将那些文化水平高、热心公益事业、作风优良的中青年吸收到队伍中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使每一名骨干成为普法活动室从事法制宣传教育、人民调解的优秀工作者,成为为居民解忧的贴心人。“一顾问”,就是为居民聘请一名法律服务顾问,利用律师专业优势,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为居民答疑释惑。一方面为律师提供了发挥专业知识的平台,一方面又为居民提供了法律服务,因而是一项双赢的活动。
(五)选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示范点,以“点”的示范效应带动社区普法“面”的开展。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将那些法制宣教工作成效显著、社会效果好的小区选树出来,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概括和提炼,组织其他小区观摩学习,并加以推开,这种以点带面做法,对于推进社区普法工作具有较好的效果。以笔者所从事的胜北社区为例,辖区有六个物业公司,二十三个居民小区,每个小区居民大都在一千户左右。普法工作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各物业公司、各居民小区硬件、软件建设水平不平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全面推进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鼓励条件较好的小区先行一步,帮助他们努力将普法工作搞出特色,做出成绩,并帮助他们深入挖掘整理其典型经验和做法,然后将其经验在全社区加以推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收效明显。
(一)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我局要聘请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建立法律顾问登记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和疑难点案件、热点律师参与制度。
(二)开展机关学法用法活动。局中心组、党组(扩大)会议每年邀请法学专家开展1次专题讲座。我局建立中心组会前学法制度,全年会前学法不少于2次。机关干部每年学法不少于40个小时。每年开展1次集中执法培训,举行依法行政考试(考核)。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接待中心等机关服务窗口人员的法制培训。
(三)创新机关普法载体建设。在建设网站设置普法专栏,完善服务大厅法制宣传设施,把机关相关股室、政务窗口打造成普法示范窗口。组织开展优秀法制新闻、普法专栏评选。
二、推进法律进学校
推进学校法制教育“五落实”。编制完善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普法教材,落实法制教育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深入中小学开展遵纪守法意识和相关建设法律常识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特定职业岗位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
三、推进法律进乡村
(一)开展“法制服务进万村”活动。深入乡村开展法制咨询、法制宣传,每年集中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我局每年派律师和行政执法人员,为联系乡镇村组(社区)担任法律顾问,每年办理法制援助案件不少于2件。
(二)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春节集中返乡、外出劳务技能培训等时机,每年集中开展劳动合同、安全生产、依法维权等相关建筑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少于2次。每年到“挂包帮”、定点帮扶村开展1次集中法制宣传。
(三)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协助帮扶村办好农村广播法制宣传教育节目。利用农闲、赶集、节庆等时机,开展法制赶场、发放普法读物和普法宣传用品。
四、推进法律进社区
(一)大力推进“法制服务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建立社区法制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法律顾问、法制宣传,每年集中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
(二)加强社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区青少年、上岗职工、流动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单位驻地社区工作人员、居民楼长、社区居民代表组织集中学法培训。
(三)加强社区法治文化载体建设。协助联系社区启动建设1—2个法制公园或法制广场、法制长廊、法制文化景点、大型户外公益法制广告等特色亮点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法治文艺演出、社区道德讲堂、法制讲座等活动,向广大社区居民传递法治理念,传播规划建设法律知识。
五、推进法律进寺庙
深入宗教场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寺庙管理委员会(所)工作人员、驻寺干部和乡村基层干部的法制培训力度。开展对主要教职人员、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建设法律集中法制培训。面向僧尼和信教群众,编制发放普法读物,加大寺庙书屋中法律读物的比重。
六、推进法律进企业
加强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宣传橱窗、内部刊物、局域网络等的宣传功能,丰富企业法制宣传的内容和载体。鼓励和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创新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每看评选一批优秀企业法治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