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19:39: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投资项目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016年以来,国际油价始终低位震荡,油田投资大幅压缩,生产经营全面进入寒冬期,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彻底摒弃规模意识,以投资效益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质量。
在投资项目立项时,以效益当先,既要满足使用单位和现场的实际需求,又要提高项目上报投资项目质量。计划科协同相关业务科室,深入一线,对现场第一手资料作细致的调研,强化前期现场调研工作。在方案审查上,除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地质所等“两所一室”、开发管理科、集输科等专业科室进行讨论论证外,还吸纳采油矿等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参加,保证项目在前期做到细化和优化。同时强化项目的效益分析,调高数据质量,对产出和投入进行充分对比,淘汰效益差的项目。
二、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我们建立例会制度和数据网络共享平台,确保每个使用单位和个人都能便利使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例会制度,确定制度保障。二是开发网上数据平台,将统计信息变为横向与纵向,上级与下级,平行科室之间共享。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计划科向采油厂领导、相关科室及三级单位提供数据,满足了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等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三、强化统计在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1、对于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坚持做到跟踪统计,将统计工作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申请到工程开工直至工程竣工,随时和项目经理取得联系,坚持每月组织工程、设计、质检、预算等部门深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调查了解工程进度、投资完成情况,掌握工程进展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对于已竣工的项目,及时核对竣工工程量,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上报的统计数据、形象进度详实完整。
2、在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录取统计数据,进行投入和产出的差异分析,对效益不达标的项目,找出原因,为下步项目调整做好数据支持工作。
四、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增强数据保密意识
1、定期组织采油厂从业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进行统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和重要统计岗位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确保职业操守。
2、要“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反对弄虚作假。定期对各三级单位所设置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检查,做到了规范、真实、计算方法清楚无差错。
统筹集团本部及直管企业直接投资10亿元,重点实施新城建设、公用事业、融资保障等三类项目。
2、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一是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酒店综合体项目是集酒店、展馆、休闲娱乐、配套商业等设施为一体的酒店综合体,已完成宴会厅、厨房和后场的施工工作,并进一步推进客房区装修,由酒店筹开团队完成开业物品采购邀标工作。会议中心工程建设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包括一座会议中心、配套四星酒店及其他配套活动空间,是集会议、商务、住宿、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会议中心,完成桩基施工图设计,推进桩基施工,地下室设计图初稿成型。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已完成城市设计及部分征拆工作。环境提升利用系统工程一期已进场临建施工,并与沿线在建项目方案对接,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二、基本经验
1、工作方法方面
结合区政府工作部署和有关指导精神,聚焦重点项目安排全力以赴,紧紧围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按时、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定期召开推进会,稳步推进,攻克工作难点,全力推进投资落实。
2、工作创新方面
上半年积极申报新区重点调研课题,启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管控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方式,系统性梳理投资管控相关制度办法,整理集团投资项目类型,总结投资生命周期的关键要素。
三、存在问题
1、项目来源渠道有待拓宽。目前的项目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新区交予的投融资任务,投资部较少从其他渠道主动开拓的项目,谋划布局、资源寻找能力有待加强。
2、市场化运作程度有待提高。随着中央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强化,经营性和准经营性资产、资源有限,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较高水平,后续大规模融资基础较为薄弱。
四、2020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
2020年,投资部将继续做好集团年度投资计划管理工作,拟组织实施重点投资项目稳步增加,年度计划投资稳步增长。
(二)推进举措
2、选择软硬件设施齐全、设计人员资证优、能力强、设计业绩好等综合实力强的设计单位。由分管领导牵头,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建管所、财政所、项目建设管理主管部门与设计单位根据项目主要功能情况、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等指标,商讨初步设计方案和估算初步设计限额。
3、建设单位填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表》提出申请,报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镇党政主要领导签批。未列入年初预算以及重大投资项目,须经党委会研究确定。
4、投资3000万以上的建设项目,必须由2个中介公司共同预算。
5、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具体情况,决定推行建设项目限额设计。
6、建设项目预算经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审定后交镇监察室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预算审计。
二、项目招投标
1、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原则上由镇招投标领导小组委托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确定。
2、投资额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由镇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公开招投标确定。具体由建设管理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填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议标)登记表》,起草建设项目招标文件(明确招标、评标、结算方式、合同金额等);镇监察室、建管所、财政所、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组织发标、投标、开标、评标等一系列工作,镇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加,鉴证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有效。
3、镇招投标工作实施全过程公开,三个关键环节必须实行公告。一是工程项目招标公告;二是工程项目开标公告;三是工程项目中标人公告。
4、投资额3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可以通过招投标确定,情况特殊的,也可由工程主管部门提出施工单位,经镇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备案后,由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监察室、财政所、审计科共同参与议标。
三、项目合同与实施管理
1、项目建设管理主管部门按照招标文件、投标书及有关规定起草合同草案,项目主管单位参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订事宜,经招投标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后,方可与中标人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合同必须经镇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才能生效,镇纪委、建管所、财政所各备案一份。
2、合同必须严格规定开竣工日期,明确属施工单位因素造成延误工期的,要按天扣除工程履约保证金,并列入“黑名单”内。
3、工程款原则上四年内付清,工程开工后第一年付工程款总额的30%(工程实际发生量的费用没有达到工程款总额30%的,按实际发生量费用进行结算);第二年付工程款总额的30%;第三年经结算审计后付工程款总额的30%;四年内付清余额。具体在合同中明确实际付款时间。特殊工程需优先付款的,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后在合同中明确。以拖延工期无故经常摧要工程款或施工单位没有按规定支付职工工资等而造成职工上访等不稳定事件的,将列入“黑名单”内。
4、项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指定现场项目主管,并根据签订合同组织召开施工前的工作协调会。负责对工程施工单位及工程施工的管理,主持项目工程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及协调配合工作。
5、项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须根据与中标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切实加强跟踪监督,杜绝工程转包,发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不到位或违反合同条款转包承包的现象,要及时提出警告,制止不听的,按违规解除施工合同,没收工程履约保证金并列入“黑名单”内。
6、项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现场项目主管及委托监理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签证。并组织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增减、隐蔽工程召集财政所、监理和施工单位参与现场核实确认工作,并共同签证。列入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同时要有跟踪审计机构签证。
7、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增减,工程超过2万元以上的投资增减,项目建设管理主管部门须报告镇主要领导批准后实施。
8、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确须变更设计且增加投资的,项目建设单位填写《政府建设项目增减投资审批表》,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并经镇主要领导批准后追加项目投资预算。
9、项目监理单位(包括需请跟踪审计人员的)由镇监察室负责委托聘请,由项目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对项目监理业绩进行考核。项目监理单位必须向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报送工程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及时向项目主管单位汇报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情况,监理费按考核情况进行支付。
10、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对项目工程全程监督、抽检,对工程质量、数量实行不定期抽验,并做好有关拍照、记录取样等工作。
11、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组织镇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四、项目结算审计与监督
1、项目竣工后的审计工作由镇监察室负责。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一个月内将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资料报送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初步审核竣工决算资料的齐全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填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决算审计登记表》送镇监察室。
2、决算编制单位应对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所有签证资料必须原件报送。资料送审后,未经项目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送审资料不得补充、调整,各中介机构不得接受由施工单位提供的补充结算资料。
3、监察室对建设项目实行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为主,决算工程款数额较小的项目可由项目主管部门自行审核,财政、项目主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监理、监察部门共同会审定案。
4、委托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决算审计核减额超过10%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作出书面解释,超过10%的审核咨询费用由财政所从施工单位工程决算款中扣除。
2、建设单位填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表》提出申请,镇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镇党政主要领导签批。未列入年初预算以及重大投资项目,须经镇长办公会议并报党委研究确定。
3、选择软硬件设施齐全、设计人员资证优、能力强、设计业绩好等综合实力强的设计单位。经分管领导牵头,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建管所、财政所、项目办与设计单位根据项目主要功能情况、建设规模、投资估算等指标,商讨初步设计方案和估算初步设计限额。设计单位提交初步设计概算不超过投资估算造价的80%。
4、设计单位在提交详细设计图纸时必须同时提供最终设计概算(不超过初步设计概算的90%)。
5、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和具体情况,推行建设项目限额设计。
二、项目招投标
1、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原则上由镇招投标领导小组委托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确定。
2、投资额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由镇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公开招投标确定。具体由镇纪委牵头,项目管理办负责填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议标)登记表》,起草建设项目招标文件(明确招标、评标、结算方式、合同金额等);镇建管所项目办、财政所、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组织发标、投标、开标、评标等一系列程序,镇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加,鉴证招投标活动的公正有效。
3、镇招投标工作实施全过程公开,三个关键环节必须实行公告。一是工程项目招标公告;二是工程项目开标公告;三是工程项目中标人公告。
4、投资额30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原则上通过招投标确定,情况特殊的,也可由工程主管部门提出施工单位,经镇招投标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备案后,由项目主管部门会纪委、项目办、组织、建设单位、财政所共同参与议标。
三、项目合同与实施管理
1、项目办按照招标文件、投标书及有关规定起草合同草案,项目主管单位参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签订事宜,经招投标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后,方可与中标人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合同必须经镇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才能生效,镇纪委、建设主管部门、项目办、财政所各备案一份。
2、合同必须严格规定开竣工日期,明确属施工单位因素造成延误工期的,要按天扣除工程履约保证金,并列入“黑名单”内。
3、工程款原则上四年内付清,自工程竣工验收之时付工程款总额的40%;合同期的第二年度支付30%,第三年度支付20%,第四年度支付10%。具体在合同中明确实际付款时间。特殊工程需优先付款的,经镇主要领导同意后在合同中明确。工程款发票除直接供应的外购材料以外,其他的发票都必须在镇当地开具。
4、项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指定现场项目主管,并根据签订合同组织召开施工前的工作协调会。负责对工程施工单位及工程施工的管理,主持项目工程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及协调配合工作。
5、项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须根据与中标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切实加强跟踪监督,杜绝工程转包,发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不到位或违反合同条款转包承包的现象,要及时提出警告;制止不听的,按违规解除施工合同,没收工程履约保证金并列入“黑名单”内。
6、项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现场项目主管及委托监理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签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增减、隐蔽工程,应会同财政所、项目办、监理和施工单位参与现场核实确认工作,并共同签证。列入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同时要有跟踪审计机构签证。
7、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投资增减,隐蔽工程超过5万元以上的投资增减,项管办须向招投标领导小组报告备案并由镇主要领导批准后实施。
8、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确需变更设计且增加投资的,项目建设单位填写《政府建设项目增减投资审批表》,报项目办审核,并经镇主要领导批准后追加项目投资预算。
9、项目监理单位(包括需请跟踪审计人员的)由镇纪委负责委托聘请,由项目办、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监理业绩进行考核制。项目监理单位必须向项目办、项目主管部门报送工程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及时向项目主管单位汇报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情况。
10、项目办负责对项目工程全程监督、抽检,对工程质量、数量实行不定期抽验,并做好有关拍照、记录取样等工作。
11、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组织镇招投标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四、项目结算审计与监督
1、项目竣工后的审计工作由镇纪委负责牵头,项目办负责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一个月内将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资料报送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初步审核竣工决算资料的齐全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初审签字后交项目办。项目办填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决算审计登记表》,并进行复审后送镇纪委。
2、决算编制单位应对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所有签证资料必须原件报送。资料送审后,未经项目办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送审资料不得补充、调整,各中介机构不得接受由施工单位提供的补充结算资料。
3、镇纪委对建设项目实行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为主,决算工程款数额较小的项目可由项目办自行审核,财政、项目主管单位、施工建设单位、监理、纪委共同会审定案。
4、委托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决算审计核减额超过10%的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作出书面解释,超过10%的审核咨询费用由财政所从施工单位工程决算款中扣除。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001-02
0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体,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通过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DI,简称OFDI),投资国可以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对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关系的文献做一个梳理,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1 典型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1965)提出。弗农主要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进行了研究,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
产品处在创新阶段时,受美国消费市场需求的影响,所开发创新的产品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一阶段企业较为注重本国市场,因此较少出现对外直接投资。产品处在成熟阶段时,产品的质量和样式趋于稳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上升,企业必须考虑降低成本来降低产品价格,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因此,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规模经济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阶段,由于原来的进口国市场劳动力成本较低、仿制品和贸易壁垒相应增加,最终促使美国企业开始关注并向其他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品处在标准化阶段时,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技术优势已经不存在,竞争更趋激烈,成本和价格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而母国的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规模非经济,同时进口国会进一步加强贸易壁垒,为进口国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也要求在东道国建立生产设施,因此企业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适当的东道国进行投资。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跨国公司经营的产品出发,认为高收入国家引领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期三个阶段,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使本国长期保持资本与技术密集导向型产品的优势,将处于标准化期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至次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
1.2 边际产业扩张论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ojim,1978)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又称边际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边际产业是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国的边际产业由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遭遇原材料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市场日益狭小的瓶颈,从而在投资国内变成了劣势产业。边际产业的转移可使投资国将资源集中于本国处于优势的产业,而东道国则可以因为相关适用技术的输入与其具有的丰裕要素相结合,使原处于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显现其优势。边际产业的转移有利于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可充分发挥出投资和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潜在比较优势。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从产业层次出发,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按照比较优势及其变动依次进行,从技术差距小,技术易于转移的产业开始,按次序进行,由此腾出国内稀缺的资源,以利于别的产业的发展,这也含有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外移有利于提升母国产业的意向。
1.3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早期理论的研究多是立足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效益最大化理论,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的兴起,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效应也引起相关研究的关注。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由英国里丁大学的坎特威尔教授和其学生托兰惕诺于1990年共同提出。该理论通过分析日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不断积累提高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他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这从发展中国家以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可见一斑: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逐步向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横向一体化生产转移;投资方向遵循由周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再向发达国家的渐进发展轨道。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甚至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研发活动。
该理论着重强调了发展中国家中技术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认为技术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技术的创新,因此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优势获得逆向技术转移,从而促进母国的产业升级,这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意义。
2 国内实证研究综述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实证研究。
燕敏(2007)选取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研究中国OFDI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衡量产业结构变化,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代表对外直接投资变化,进行Engle-Granger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回归方程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对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的具体影响程度。得出对OFDI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冯春晓(2009)通过构建测度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指标,采取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OFDI对其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得出我国制造业对OFDI与其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高度化相关性较强,制造业OFDI与其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但OFDI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微弱。王英(2009)认为OFDI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通过选取合适的传导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应用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OFDI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OFDI获取国外先进技术能显著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燃料和矿产品等自然资源的进口和固定资本的形成能对较小地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就业机会的转移不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潘颖,刘辉煌(2010)根据1990-2007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对我国OFDI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FDI短期内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从长期来看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谭延明,陈丽珍(2011)应用产值结构高度化、资产结构高度化、技术结构高度化和就业结构高度化四个方面代表中国产业结构,根据1996-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OFDI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也即我国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双向推动作用。李逢春(2012)通过修改经典的钱纳里“结构增长”模型,利用2003-2010年中国OFDI和产业升级的相关省际数据,加入对外直接投资的节奏和不规则度作为调节变量,用面板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OFDI的产业升级效应,得出较高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可以较快地促进投资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但OFDI的节奏和不规则会对产业升级的效果起反向作用;而OFDI的市场化程度可以正向调节节奏和不规则度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OFDI的节奏和不规则度对产业升级的负向影响要小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对各省市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如衣长军(2010)、卢慧芳(2011)等分别对福建省和广东省进行了研究。
纵观以上国内学者有关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主要区别在于计量方法、模型中变量的选取以及代表产业结构的指标选取,同时这也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提供了指导。虽然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支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结论
无论是以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还是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或是腾出资源来进一步进行本国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母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持续增长,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R.Vernon.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80.1966.
[2]Cantell,J.and P.E.E.Tolentino,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 University of Reading Discussion Paper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J].1990(139).
[3]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周宝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4]燕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5]冯春晓.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8).
[6]李逢春.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2(6).
[7]潘颖,刘辉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2).
[8]王英.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4).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18-02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项目管理的要求,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跟踪评审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要求,如何全过程跟踪评审从根本上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抓住这钟管理模式的重难点问题,再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全过程跟踪评审的重难点问题
(1)招投标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设计图是否完善问题;②针对工程特点,招标文件需明确或关注的重点问题;③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的问题。
(2)合同洽商谈判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合同专用结算条款的设置和约定问题;②规范合同管理及备案问题。
(3)项目实施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如何控制合理设计变更问题;②隐蔽工程的监控和计量问题;③暂定价项目如何合理、规范的定价问题;④进度款项的审批和支付问题;⑤索赔项目的处理问题。
(4)竣工结算期间的重难点问题:①竣工结算申报的必要条件及要求;②严格执行合同专用条款,正确确定结算原则的问题;③遇到分歧,如何妥善协商解决的问题
2 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招投标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1.1 设计图是否完善的解决方案
解决设计图纸是否完善,要敦促和配合建设单位做如下的工作:①落实建设项目是否按建设审批程序,进行了地质勘测,是否对勘测报告进行了审查;②落实设计图是否进行了图纸审查,是否有完整的图纸审查合格书、审查意见书及设计院对审查意见的回复(此三项为设计图的补充文件);③落实消防是否进行了安全审查,有经过审查的安全审查意见书;④落实设计图是否进行了人防审查,有人防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书。
2.1.2 针对工程特点,招标文件需明确或关注的重点解决方案
为确保招标和后期项目的顺利实施,需重点落实一下工作,作为招标阶段主要问题的关键解决方案:
(1)落实施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工程开工条件;
(2)文件需明确合理的施工工期,特别是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措施项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要求;
(3)招标文件中要全面的告知潜在的中标人必须承担的各种风险
(4)招标文件合同格式条款中的专用条款中明确进度款的支付时间节点,便于投标人进行成本核算及投标决策。
(5)重点关注不均衡报价报价,控制投标报价低进高出
2.1.3 招标控制价的合理性及准确性的解决方案
对招标控制价委托第三方审核。为提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要依靠造价咨询职能,委托跟踪审计单位,提前介入,对招标工程量清单和控制价进行审核,确保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完整及准确、规范定额的套用、材料价格的取定合理、计取费率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对于新工艺、新材料,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各个子项的材料价格或综合单价。
对满足使用功能但又有多种材料可选的情况下,建议招标人在招标清单中予以明确相关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
2.2 合同洽商谈判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2.1 合同专用结算条款的设置和约定作为控制要点和解决方案
(1)细化招标文件中有关合同内及变更项目的结算条款、风险的承担、进度款支付时间节点约定,申报条件及审批流程等各项条款;
(2)变更签证项目的申报时效性、审批原则及会签要求要在专业条款中予以明确;
(3)可能会引起索赔的项目,要在专用条款中予以明确责任划分、索赔计价原则和方法、时效等 ;
(4)切实做到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等,有效的体现合同的公平、公正性
2.2.2 规范合同管理及备案
依据现行相关建筑法规,合同需严格合同审查标准,重点审查违法合同条款,完善争议调解机制,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实行双合同制,要求廉政合同与施工合同同步备案,有效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公平性、合理性。
2.3 项目实施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3.1 如何控制合理设计变更的解决方案
在建设工程的建设期,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审批设计变更关,项目变更要有充分的理由,对仅为调整不平衡报价的清单而不能改变其使用功能、减少能源消耗,增强美观等设计变更要严格禁止,业主要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工程变更实行考核机制,由造价咨询人对拟提出的设计变更项目产生的价值进行合理分析、审核、备案,对价值不大的变更严格禁止。
总的控制措施和原则,是全过程跟踪审计要做到核查设计变更的提出、审查、确认等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变更的依据是否充分,有关手续是否完整;重大设计变更是否履行了报批程序;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套用的定额、采用的费率水平是否与合同一致,是否经过严格审查;变更内容是否突破了原设计规模,是否存在以设计变更名义变相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造成损失浪费或转移资金等。
2.3.2 隐蔽工程的监控和计量的问题解决方案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涉及到地下、地上作业隐蔽工程较多,而这些隐蔽工程的造价占了建设成本的较大比例,因此,隐蔽工程的监控和计量是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熟悉工程概况,做到隐蔽项目关键点胸有成竹。对隐蔽工程做好复核工作,完成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要求的单项工程可作为将来竣工结算的依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分项或单项工程,做好影像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做出整改意见,确保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予以计量。
2.3.3 暂定价项目如何合理、规范的定价的解决方案
在合同内约定的暂定价项目、暂定价材料,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应严格予以控制,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
是对大宗材料和设备一律进行招投标。
对工程中的成品、半成品及品牌材料采取以业主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造价人员为主导的询价方式,来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经济效益。
暂列金项目要严格审核该项目名下发生的各类费用,督促业主和承包单位不能挪为他用。
2.3.4 进度款项的审批和支付的重点问题解决方案
工程进度款是承包单位项目生产进度的基本保证,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项目不能顺利交付使用,严重的会影响建设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因此,严格执行施工合同约定的有关进度款支付条款就极为重要。进度款项首先要做到进度完成情况与计量的范围相一致,而且计量项目是合格产品,计量结果准确,取定综合单价无误,完成进度产值符和现场形象进度。进度款的支付比例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计算,扣减开工前的预付款项。进度款审批及会签程序满足合同约定的要求,手续齐备。
2.3.5 索赔项目的处理合理处置解决方案
首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索赔事项的发生。发生索赔事项后,及时做好记录,分析造成索赔的原因,分担的责任主体,客观索赔事项是否成立。如索赔事项成立,在进行有效的计量,剥离不合理的索赔分项工程量和费用。严格依据招标投标文件及地方相关定额标准、法规,对索赔项目合理组价,对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不合理索赔费用予以剥离,保证咨询意见的独立性。如有实在不能区分或界定的索赔费用,由参建单位共同协商后统一处理意见。
2.4 竣工结算期间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
2.4.1 竣工结算申报的必要条件及要求
首先,竣工结算申报的前提是项目工程必须经过验收,且是合格产品,否则不具备结算条件,跟踪审计单位可建议项目业主及建设单位履行必须的竣工验收手续。
具备结算条件后,由承包单位提交据竣工结算书及结算资料,资料齐全后方可进入下步工作。开展结算审计前,要制定审核方案,全面踏勘、测量现场,对可能出现完成项目与实际不符、结构、建筑造型复杂不好计量的分项工程,切实做好实测记录工作,确保进入结算范围内的项目全面,没有虚报、虚列项目,工程量计算准确,不出误差或减少误差。
2.4.2 严格执行合同专用条款,正确确定结算原则
结算报审、审核的原则是全面满足合同约定的相关结算条款。在合同内工程量计价上,严格执行投标文件相关单价,对调整单价的项目,核查调整理由是否充分,对不符合调整单价的项目一律予以认可,执行投标单价。
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为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政府通过财政拨付、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采取政府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提供补助等形式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是指在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对项目的目标、实施过程、效益、影响和持续性等方面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总结与反馈。项目后评价通过采用合适的评价尺度,应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实践活动进行检查总结,确定项目是否合理有效,预期目标是否达到,实施过程是否科学,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是否良好,发展持续性是否能够持久。项目后评价通过分析找出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改善被评项目运营水平提出建议,为提高未来新项目的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现状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先后成立了后评价局,并对原国家计委下达的农业、交通、能源、卫生等行业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后评价。1995年,国家开发银行出台《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提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2005年,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2008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程序、后评价管理和监督、后评价成果应用作了明确规范。可以说,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起步晚,发展快,前景广阔。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健全。
1、项目后评价组织管理机构几乎处于空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门从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组织管理机构几乎处于空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后评价管理体系和国家层次的后评价组织,缺乏一个权威的中央评价机构对全国的评价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带动全国范围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更快速更健康地发展。
2、从事项目后评价的中介机构不成熟,专业人员十分匮乏
目前,我国专门从事项目后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不成熟,规模较小,数量较少,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运用完整后评价方法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大量原来从事项目前期分析评价的人员进入后评价领域,其评价的视角、分析的能力、方法的掌握、理念的认知等多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工作经验不足,还无法胜任后评价的工作,制约着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快速发展。
3、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尚不健全,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水平较低
我国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由于政府投资项目涵盖诸多领域,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完善、有效、涵盖诸多领域的评价体系难度很大。同时,我国项目后评价方法也相对简单,在研究理论、评价内容和评价技术等方面,都未达到项目后评价应有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4、对项目后评价认识不足,后评价成果难以及时有效的反馈,作用不明显
目前,社会上对项目后评价的认识尚不到位,对项目的管理以前期可行性调研、评估为主的观念仍未转变,对项目实施后的总结评价重视不够,开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此外,项目后评价的成果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未能得到决策部门及时地采纳和应用,对未来新建项目的指导、借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对策分析
1、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组织管理机构,以中央带动地方,引导全国范围内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有序快速展开
鉴于后评价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性,应尽快建立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组织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机制。可以考虑在国家及各地方发改委内部建立后评价局或后评价处,负责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编制出台评价参数和评价办法,确定后评价范围和深度,制定后评价工作计划,领导和组织下级或同级部门开展后评价工作,收集、汇总后评价成果,并及时向决策部门反馈。同时,政府投资项目涉及面广,牵扯单位众多,必须为后评价组织管理机构配置相应的人员,提供可靠稳定的经费保障,确保后评价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2、大力扶持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中介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对项目后评价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为确保项目后评价的独立、客观、公正,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一般应委托咨询公司、专业后评价机构等中介机构完成。国家应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项目后评价中介机构的发展。一个完备的投资项目后评价过程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国家应尽快建立项目后评价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设置后评价管理培训机构,制定并且落实培训计划,使后评价培训工作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打造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
3、积极推广采用科学先进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
积极推广科学先进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方法,鼓励后评价工作者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后评价,以得出相对客观、科学的后评价结论。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和项目后评价的原则与目的,结合发达国家多年的项目后评价工作实践,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应大力推广采用逻辑框架法、矩阵法、对比法、统计调查法、预测法和成功度法等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工作水平。
4、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成果畅通无阻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后评价成果对未来新建项目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成果反馈的好坏是后评价能否达到其最终目的的关键。后评价成果反馈机制是项目后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后评价成果畅通无阻的反馈机制,使其及时有效的反馈到决策部门,以利于总结出来的经验得到推广,教训得以吸取,合理建议得到采纳,防止错误重演,最终使后评价成果变为社会财富,产生社会效益。
5、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后评价信息的管理
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保存各种后评价资料信息,加强后评价成果的管理和使用,积累各种素材,总结各类项目实施经验,为决策部门随时调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后评价成果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水平,提供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总而言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虽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采取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必将推动其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姜伟新,张三力等. 投资项目后评价[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2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2.1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最为普遍运用的方法是无对比法,主要包含前后、预计与实际以及有无项目三种对比方法。通过有对比法,可以有效找出项目的变化、差距以及度量项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项目后评价中的无对比具体指的是在项目前期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结论、经济指标以及项目运行中的结果所进行的比较,从而找出项目变化的原因。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点环节是对有项目与无项目的有效区分,从而使得投入和产出效益保持一致,也就是要保证度量项目的结果是在项目实际运行中且在去除其他因素影响之外产生的。
2.2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市场、投资、技术以及向管理与经济这五个方面的后评价,并且始终要在项目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进行的。2.2.1市场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市场后评价中的市场后评价具体是指对于项目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主要包含对于项目中的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占有率进行评价。2.2.2投资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投资后评价中的投资后评价具体指的是对于项目投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要注重对于项目投资额度、融资手段在项目经济效益实现中的影响。具体的来说,主要是对项目各个环节中的投资变化、影响因素、融资手段以及结构在项目投资中的影响和类似投资项目的比较的分析,从而对项目投资水平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投资后评价时,要对项目各个环节的投资以及建设规模变化的原因以及融资手段在项目效益实现中的影响进行着重分析,从而对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以及提升项目经济效益提供参考。2.2.3技术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技术后评价是指在项目进行中的工艺技术实施过程以及设备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技术后评价具体评价的内容包含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流程的科学性和产品质量等。在项目决策制定过程中对于具有可行性的工艺以及设备在运行中的可能与实际效果存在的差别要进行着重分析,从而在后续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以此为以后选择工艺和设备提供相应的参考。2.2.4管理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结果与项目实际运行结果的比较分析,从而找寻出两者的差异,并且对这种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以此来逐步健全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保障投资项目的顺利运行。投资项目的管理后评价主要包含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情况和物资采购等内容。2.2.5经济效益后评价炼油化工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是指对投资项目财务指标的评价和分析。投资项目是否成功主要是由其经济效益水平决定的。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包含投资回收、销售收益以及内部收益率等内容,并且还要与可行性研究中预测的收益目标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投资项目变化的原因。一般来说,都是在投资项目在运营1-2年以后的实际经济效益才与可行性研究中的预测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1.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
1.1政府投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为社会发展服务,非盈利的公益性项
目;
1.2超大型政府投资项目比一般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影响面大;
1.3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比一般项目更严格的管理程序。包括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严格的项目评审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
1.4政府投资项目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关注。
2.投资偏差的问题与对策
2.1投资偏差综述
2.1.1决策机构的主观性
一些政府投资项目先天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某些地区、部门的领导为追求政绩,刻意营造繁荣局面,主观决策,而下级唯长官意识,惟命是从。这些基本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就带有主观盲目性,科学决策根本无从谈起。
2.1.2建设单位变更设计的随意性
由于建设单位专业素质较低,在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先天缺乏综合判断、协调指挥能力,甚至缺乏阅图能力。而到施工阶段,甚至是建筑主体已完工,突然认识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随意变更设计,一方面加大了设计人员的困难,更为严重的是,有的缺陷根本无法弥补。
2.1.3使用单位“免费搭车”
有些政府投资项目的使用单位,利用工程建设机会,在缺乏财政监督的情况下,故意扩大建设范围,先斩后奏,侵占国家财政资金,追求小团体利益,“免费搭车”。
2.1.4装修变更或超标
在工程建设项目进入装修阶段,政府组织各级领导和使用单位随意变更装修方案,造成浪费和超标。。
2.2投资偏差控制
2.2.1甲控材料
有些设备和材料技术环节较为复杂,工期、工序衔接要求较高,组织协调工作较困难。建设单位可以适当进行甲控材料工作。通过政府采购购买设备,根据材料指定价格、指定供货商,与施工单位签订供货协议,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防止施工单位以次充好,偷梁换柱,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投资效益。
2.2.2适当设立分包
在工程项目中,有些相对独立的专业工程,建设单位可进行分包。既避免总包单位加价决算,又可以避免重复取费,重复纳税,比如铝合金门窗工程、消防工程等。
2.2.3价格包干
在工程项目政府采购进行招投标时,确定工程项目、工作范围及中标价格。然后按中标价格“一口价包死”,避免在工程范围内价格动态调整的可能,规避材料价格的变动和税率的调整等带来的风险。虽然这种风险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是双向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材料价格和税率提高的可能性远大于降低的可能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控制投资。。
2.2.4适当进行甲供材料
在工程项目中,有些建筑材料,尤其是装修材料非常适合建设单位采购供货,通过政府采购一方面避免施工单位赚取上述主材的价差,重复纳税,节约投资;一方面既可在供货品牌内定时,利用其它品牌迫使其降价,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造价,又可以在同品牌商之间形成竞争,保证质量。通过政府采购甲供主材,在节约投资、增加透明度、加强廉政的同时,也给建设单位带来新的困难,并且对建设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3投资控制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3.1投资控制管理体制的问题
3.1.1机构设置的不合理
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班子是非专业性的临时性机构,其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具有偶然性和间断性,项目建成后,管理班子即行解散,使得经验和教训都是一次性的,难以完成经验的积累工作,更谈不上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还导致业主的各项责任难以真正落实,而且解散后的项目管理班子人员又很难安置,产生很多问题。。
3.1.2缺乏整体规划,建设与使用单位混淆
由使用单位充当建设单位,由于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难以抑制管理单位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导致“三超”现象发生,投资难以控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利益是分离的,由于是政府承担了投资风险,使用者为了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就有可能放弃所有者或单位的利益。(3)使用单位专业素质低下,缺乏管理手段。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缺乏起码的工程建设知识,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浪费,建设效果差,甚至产生大量的质量、安全问题。
3.2投资控制管理体制的对策
3.2.1决策机构的设置改革
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范围必须由过去仅仅审批具体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以及设计任务书等向两个方面扩展。一方面要向前扩展到本系统政府投资项目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要向后扩展到具体政府投资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阶段。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业主制,全权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
3.2.2项目立项阶段整体规划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立项阶段的整体规划,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政府投资的重点。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他们站在政府投资的高端位置。对政府投资如何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投资取向的选择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政府投资重要考虑的问题。
3.2.3设计阶段对前期工作的总结
加强前期工作决策是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我们过去不太重视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这是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前期工作的总结是加强前期工作决策的最后一环,将决定项目是否上马的决定阶段。审批程序中批准程序置后于初步设计阶段,可以加强对前期工作的总结,提高前期决策的准确率,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3.2.4招投标阶段的采购合同价的确定
实行全过程的项目决策应该包括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政府投资项目招标阶段的采购合同价的确定是项目招标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要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同类型。
3.2.5建设前资金的到位
建议采用集中支付制度,即政府有关部门把资金直接拨付给承包商,不通过建设单位,可以避免资金流失或被用做他途的事件发生,保证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全额、足额到位。
3.2.6建设过程中的支付与结算控制。
建议采用集中支付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支付与结算进行内部控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盲目扩大规模、增大投资的违法事件,真正起到控制投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牛. 工程建设索赔原因和预防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01) .
[2]吴克银. 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市政工程造价[J]安徽建筑, 2006, (05) .
[3]李卫华. 如何作好铁路施工企业的工经管理[J]安徽建筑, 2008, (02) .
[4]刁宪君.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J]商业研究, 2004, (11) .
[5]胡彬. 展现你的企业实力,拥有你的企业定额[J]才智, 2008, (10) .
二、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概述
1.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理论,它被广泛应用于多项学科,通过对项目的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及发展预期等进行全面分析,以项目拟建市场前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尽可能的保证项目效果最优化,以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可行性分析不断完善,并且逐渐被运用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企业项目决策中,其表现出明显的完整与科学性。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经济建议中也引入了可行性研究,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加以规定,以保证决策民主与科学性。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比较复杂,并且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此时企业开发项目面临具大风险及很多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研究项目开发可行性,以得到最佳方案,确定项目潜在风险及未来收益,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吸收可行性分析结果,立项过程以可行性分析报告对各项目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2.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特点
首先,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目的是研究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找到适合企业的项目,而项目的可行性需要从:经济可行性及技术可行性入手分析,即企业当前的经济实力与技术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实施项目。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项目付诸实施的重要支撑,此时它已不只是寻找实施项目的依据,而是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的工具,成为项目的规划图,对整个项目全过程加以思考。
第三,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并非容易的事,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整个企业项目因素纳入其中,即对各因素进行详实分析,充分调查形成高质量报告,通过充分调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性报告。
最后,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具有鲜明、跨学科特点,它可以通过经济环境及需求预测或者以SWOT分析工具进行准确定位,从财务上进行成本、盈利与风险的大致分析,而这些需要大量数据做为依据,考虑相关政策、主体偏好、技术及市场需求等,这些综合特点难以通过一门学科做好,需要跨学科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三、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1.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理论
首先,PEST分析模型,对企业宏观因素分析。不同企业具体分析过程存在差异,主要分析: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它可以判断总体形势被广泛应用。
其次,市场需求理论,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进行需求分析十分重要,因此,其需要一定市场需求理论知识,对项目开发进行评价,它对消费者需求总和进行分析,成为最为详尽的需求理论,阐释了需求决定因素及需求曲线导向;受市场需求受价格、货币收入及消费者偏好及相关替代品的影响。
最后,SWOT分析理论,将企业战略、资源及环境有效结合,对分析项目的优劣势、机会及风险通过矩阵表现出来,将各因素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该理论分析过程考虑了内部及外部环境,是一个全面性的理论。
2.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标准
当前,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分析过程需要以多种科学进行分析,项目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行,其主要标准包括:
首先,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当项目建成后会为社会带来商品,而对于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就是根据资料对项目未来需求量及变化情况进行概率性的判断,对需求量进行分析是市场分析,对其的分析结果可以保证项目投入与产出多少,所以,项目规模、质量、方案等都要通过预测拟定的。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需要确定投资方向后,对资源、布置、工艺等进行方案比较,通过比较后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方案,即布置紧凑、技术先进的、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投资可靠方案。
最后,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源泉,通过对项目价格、周期、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了解资金投入增值情况,决定项目是否进行深入开发。
四、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及步骤
1.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需要深入细致的划分:
首先,项目的投资机会分析,它是指为企业寻求更加具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以项目背景、资源及环境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项目投资机会的分析是最为粗略的分析,它不是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必要内容,如果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已经拟定,则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初步分析,其对项目生命力加以判断,在投资机会基础上,对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它较投资机会分析更深一步,对项目投资机会正确性加以研究,这一过程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对项目因素进行分析,认证项目实施的价值所在,其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包括:目标定位、需求研究、方案构思及建立初步方案等。
最后,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它是分析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进一步分析以上过程的信息,更深入的进行论证,多角度进行合理性及可行性探讨,提出最终意见,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主要内容与初步分析相同,但其范围更大,深度更高,准确度更高。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市场调查、需求预测、项目规划设计建议、进度安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
2.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步骤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需要专门团队做好研究任务:
第一,确定可行性分析对象及目的,明确项目实施后需要达到的目标,可行性研究需要系统有针对性;
第二,对实施的项目进行现场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市场调查与研究。主要调查:投资环境,如: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及各种配套设施等;市场状况,如:客户群、行业竞争关系等;在进行资料收集过程中应该关注相关法规政策及短中长期的规划等;
第三,经营开发投资项目最优化选择。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及相关数据,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资源提出规划方案,由专家对不同方案进行总结,选出最优方案;
第四,对方案进行论证与分析,当方案选择后以技术指标对项目可行性进一步分析,包括:财务、经济、效益等评价,并进行风险评估,如:概率、敏感性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