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9 18:18: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连开两个处苞过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走进办公室,孙英宝正安静地在一张纸上“点黑点”。这是他7月30日刚接的一个活,画淡绿楼梯草标本的科学画。不具花的茎、雄茎、雌花序、雄花茎苞片、雌花蕊,这些有点像绕口令的植物特征,都要画在一张A4大小的硫酸纸上,用一台显微镜、一支铅笔、一支“小钢笔”,全部过程需要两三天。
如果是结构复杂的植物,这两三天“眼睛几乎都画瞎了”。所以现在像孙英宝这样还有耐心做植物科学画师的不多。用他的话说,“我们快要绝种了。”
紧跟着植物分类学走
30多年前的那次中国中草药大普查,让植物科学画师在国内正式成为一个职业――人们搜遍全国的种质资源地,能带回来的就带,不能带回来的就画。无数新种被发现的同时,专门的植物科学画师也诞生了。
“植物科学画是紧跟着植物分类走的。”植物分类学是孙英宝成为画师之前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植物新种的不断发现,科学画的绘制方法也在不断改变。你比如说兰科和蕨类要突出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有的画师专门只画一种植物,比如我们院的老师,他就是专门画苔藓的,画了十几年了。”
到现在为止植物科学绘画一直是“作坊式”的,师傅带一批徒弟,徒弟再带徒孙。孙英宝的祖师爷是从一九二几年就开始画植物科学画的冯澄如。
“冯澄如,冯老,是中国第一代植物科学画师”,后来的几批都是他办“培训班”教出来的。他自己几乎是“自学成才”,画功深厚,创办“江南美专”,还自行研究植物分类、植物形态学等学科。
2008年写《植物科学绘画小史》这篇学术论文的时候,孙英宝发觉,冯澄如在1959年编的那本《生物绘图法》已经不合时宜,“好多方法已经过时了”,孙英宝一边画画,一边总结最新的方法,画楼梯草所用的“点线结合”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减轻写意的成分,用繁杂的线条表现植物的细节。
根据植物的科属作画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花序、雄蕊苞片、叶片上的绒毛等一株植物所具备的科学元素,画师不能创新,只能借助肉眼和显微镜还原。“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科学性。”
“科学画也有助于植物分类学的研究。”科学画经常成为植物研究的参考工具,比如图书插画,跟DNA测序一样,是植物新种鉴定的必备素材。孙英宝记不得他十几年前画的第一张植物科学画是做了图书插画还是为新种鉴定所用,但他记得自己出师的大日子。1997年,中科院植物所开始编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几乎收录了我国所有的高等植物,图文并茂,一共10册,每一册都跟砖头一样厚。孙英宝参与了插画和校对,一直画了10年。
我的画法是中西结合
多年以来,孙英宝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近两个月的周末,孙英宝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画淡绿楼梯草是他要做的事情之一。出师12年之后,面对手头上的这幅还没有上墨的淡绿楼梯草,孙英宝仍不敢说已经手到擒来,“有的时候还是要打个草稿,校对的时候,细节不够科学还要擦了重画。”
“不具花的茎”是孙英宝首先要解决的细节。这些细节要求都是“甲方”提的,也就是让孙英宝画标本的人,淡绿楼梯草的“甲方”是中科院植物所的王文采院士。孙英宝指着标本上一段光秃秃的茎,“我要取一部分放到显微镜下解剖”,用0.3的HB自动铅笔画上内部结构,“还要标上比例尺”,也就是长多少、宽多少,它显然不是肉眼看到的那两条平行线。
画细节的时候,孙英宝桌角上包裹显微镜的那层塑料袋终于能掀开了,楼梯草标本的五处细节都要用到它。细节是折磨人的事儿,叶片上的每一根绒毛都不能错位,花亭上的每一处褶皱都不能消除。
显微镜下的不是最难的部分。“我画过仙人掌,它的刺像章鱼的爪子,交叉重叠,怎么办啊,数吧,我就一根一根的数。”相比较仙人掌,楼梯草叶缘的锯齿数下来就轻松得多,“找到规律就好了。”画了十几年植物科学画的孙英宝对付这些问题已经有自己的招数。
植物科学画如字,是谁的一眼明了,有的画师偏好用素描的方式表现,打上阴影,还有的偏好油画。孙英宝的画法比较中式,他喜欢用点和线条勾勒,这和他的国画功底有关,擅长写意。楼梯草的铅笔稿要勾一次,上墨的时候又要用钢笔勾一次。“画这些线条要连贯,有时候遇上一根长的,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确,多了一个疙瘩,很可能就变了一个科属。
精细作业到了上墨这个步骤立马变成了“粗活”,要挥刀片,兑墨水。“铅笔稿遇到错误还可以拿橡皮擦,钢笔上墨的时候有错就只能用刀片刮。”孙英宝拿起刀片,顺便拉近墨水,“不是钢笔的碳素墨水,而是写毛笔字用的‘一得阁’墨汁,这里面有胶,快干,不会蹭得到处都是。”墨水的讲究很多,除了“指定用品”之外,还要稀释,“我一般是十比一,墨水十,水一,比例视情况而定。”
我们快要绝种了
植物科学画所需的道具一直都没怎么变,孙英宝那只“小钢笔”一用就是十几年,沧桑都表现在笔杆螺口处的几条裂纹上,对生存条件的要求一点也不苛刻。即使这样,这个职业仍然“濒临灭绝”。
“我们快要绝种了。”作为国内第四批画师的孙英宝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感叹了好几次。“第四批”到今天只有十来个人,他们分别在华南植物园、昆明植物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孙英宝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我不是全职画师,我们院只有李爱莉老师是全职画师”,孙英宝指了指身后一步远的办公桌。书已经占去了那张桌子的二分之一,大多是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画楼梯草的空当,孙英宝还要做好多事。“我刚从内蒙古回来,过两天又要去,带傅老师的学生去采集标本。”孙英宝是傅德志的助理,当年这位“打虎英雄”的老虎纸模型就是孙英宝帮忙做的。
孙英宝还在林业大学在职读研,专业是农业推广――国内没有专门的植物科学绘画专业,大多都是农业或者园林专业下的辅修课。
【关键词】 山银花 种质资源 广西
Abstract:Objective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understanding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n Guangxi. Methods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specimens were consulted, and the fields were visi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Wild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s rich in Guangxi, but most of the resources quantity is reducing rapidly, and the urgent protec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must be carried on. Cultivation areas in Guangxi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uch counties as Mashan,Xincheng,Ziyuan. Cultivation varieties in Mashan county and Xincheng county are mainly Lonicera hypoglauca Miq.. In Ziyuan county, 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is the main cultivation variety. The seeds and seedlings of Flos Lonicerae used in the cultivation areas are mixed, early blossoming and high output fine inpidual or class group have been discovered. But the average output is lower. Seed selection of fine breed becomes urgent.
Key words:Flos Lonicerae; Germplasm resources; Guangxi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山银花为同属植物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的干燥花蕾。而在此之前,忍冬、红腺忍冬和华南忍冬的干燥花蕾均作为金银花被《中国药典》收载,由此可见,山银花的3个来源植物中有两个是原金银花项下的。山银花与金银花一样,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1],是银翘解毒丸(片)、犀羚解毒丸(片)、银花口服液、Vc银翘片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和兽医用等方面。因此,山银花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广西忍冬(金银花)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不多,但却是山银花的主产区之一,年产干花1200 t左右。目前广西山银花商品药材90%以上来源于栽培,栽培种质的好坏是影响药材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发展广西山银花生产,筛选适合广西栽培优良品种,笔者于2004~2005年对广西山银花的种质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药用植物园等标本馆(室)收藏的山银花标本资料;在实地调查之前,向产地的医药公司、药材收购部、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及花农了解当地山银花的野生分布、种质类型以及人工栽培历史、栽培种、栽培面积、种苗繁育、种植技术、产销情况等;实地对各产区野生生长或大田栽培的山银花进行观察:植物学形态特征、野生或栽培环境、产量等,拍照、压制标本、收集引种,并进行种质鉴定。
2 调查结果
2.1 野生种质资源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和华南忍冬在广西均有广泛分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他人早年的报道资料[2,3],并结合本次实地调查,现将3个种的主要特征、分布和生态环境等整理如下:
2.1.1 红腺忍冬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有短柔毛。单叶,对生,全缘,叶片卵状矩圆形,长3.0~12.0 cm,宽1.2~7.5 cm,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有短柔毛和较多桔红色腺点,叶柄长达1.0 cm。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比叶柄短或长;苞片钻状,短于或与花萼等长,有毛;小苞片卵圆形,长为萼筒的1/3,有睫毛;萼筒无毛,齿狭三角形、长约0.1 cm,有毛;花冠长3.0~4.5(~5.0)cm,白色黄色,稀为红色,外面疏生微毛和腺毛,稀光滑,筒部与檐部近等长;花柱无毛。花期3~5月,少数8~9月第2次开花。主要分布于临桂、贺州、昭平、梧州、苍梧、藤县、容县、玉林、桂平、横县、邕宁、南宁、宾阳、上林、马山、武鸣、隆安、崇左、宁明、龙州、田阳、德保、靖西、那坡、凌云、宜州、都安、大化、忻城、三江等县市。生长于丘陵及山地灌丛或疏林中,海拔200~700 m。
2.1.2 灰毡毛忍冬大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有短茸毛,稀夹以腺毛,枝后变为粟色,光亮无毛。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4.0~14.0 cm,宽1.5~7.5 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叶面无毛,叶背密生灰色毡状短茸毛,夹以少数黄色腺毛,叶柄长达1.2 cm。花序通常生于小枝的顶端和叶腋,多花;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或稍短,有毛;小苞片卵形,长约为萼筒的1/2,有毛;萼筒无毛,齿狭三角形,有毛;花冠长3.5~4.5(~6.0)cm,外面疏生腺毛和倒向微毛,筒部长为檐部的两倍;花柱无毛。花期6~7月。主要分布于乐业、罗城、融水、龙胜、资源、全州、兴安、灵川、灌阳、富川等县。生长于山谷溪流旁、山坡、山顶预混交林内或灌丛中,海拔500 m以上。
2.1.3 华南忍冬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被灰色短柔毛。叶片卵形或短圆状披针形,长2.0~8.0 cm,宽1.0~4.0 cm,先端急尖或近圆形,有小短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叶背有短柔毛,边缘有睫毛,叶柄长达1.2 cm。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达1.5 cm;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或稍短,有毛;小苞片卵形或圆形,有毛;萼筒被短柔毛,齿狭三角形,长约0.1 cm,有毛;花冠长2.5~4.5(~5.5)cm,外面有短柔毛和腺毛,筒部稍长于檐部;花柱无毛。花期4~5月。主要分布于北流、陆川、博白、横县、邕宁、上林、南宁、上思、防城等县市。生长于丘陵地的山坡、杂木林和灌丛中及村边路旁或河边,海拔800 m以下。
除以上3种外,广西忍冬属植物中还有一些未被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种也作为山银花收购和使用。如:毛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大花忍冬Lonicera macrantha (D. Don) spreng.,净花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 subsp. nudiflora Hsu et H. J. Wang,皱叶忍冬Lonicera rhytidophylla Hand.-Mazz.,短尖忍冬Lonicera esquirolii Levl.,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虽然十分丰富,然而近年来却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在靖西、德保、隆安、大化、都安、临桂、富川等老产区调查发现只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尚有零星分布。20世纪60~70年代全区每年可采集野生干花150~200t,而据业内人士估算现在每年只能采集到干花60~80 t。分析其遭受破坏的原因:①由于人口增长,人为活动加剧,大量地开荒造地;②产地大规模开展山羊养殖,过度放牧;③近年来一些制药企业大量收购山银花藤蔓作为原料,而由于野生资源大多权属不清或无暇跟踪保护,群众通常是整株连根挖起出售,连年毁灭性采挖导致资源难以再生和恢复。2004~2005年笔者在大化县七百弄乡和临桂县会仙镇进行调查时均发现有药材老板设点收购山银花藤蔓,而且需求的数量亦十分巨大。
2.2 栽培区域及栽培种从1964年开始,南宁药材站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协同横县、钦州、马山等县医药(药材)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药农积极开展野生山银花变人工栽培的试验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摸索到藤蔓扦插繁殖栽培的技术。1970年由南宁药材站组织南宁经济区28个县医药(药材)公司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在马山县加芳乡召开了山银花生产现场会,将马山经验推广;紧接着1971年由广西区材公司组织的全区山银花生产现场会亦在马山召开。两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广西山银花大面积人工栽培序幕。
目前,广西山银花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资源、全州、都安、田阳、隆林等县。其中以马山县的加芳、古寨、金钗、古零、里当以及忻城县的北更、红渡、遂意、城关、新圩、古蓬、果遂等乡镇的栽培面积最大,这些乡镇大多位于两县交界,基本连成一片,栽培面积约为4 000 ha,年产干花650 t左右。此栽培区属喀斯特地貌,是广西有名石山地区,一般是在大石块的周围或石缝中挖穴进行栽培,以大石块作为山银花藤蔓攀援的支架。栽培种主要为红腺忍冬。桂北的资源县是广西山银花另一大产区,主要集中在该县的梅溪、资源、中锋、瓜里、车田等乡镇,栽培面积约为2 300 ha,年产干花400 t左右。此栽培区为广西高海拔、高寒山区,多是利用稀灌木丛作为攀援物,或选择坡度较大处,沿山坡水平线修筑高位梯级畦,在畦上种植,修剪培育成直立型花丛。本区栽培种主要为灰毡毛忍冬。其它地区如隆林、田阳、都安、全州等县均有零星栽培,面积在700~1 000 ha之间,年产干花100~150 t。栽培种除了红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外,还杂有部分华南忍冬、毛柱忍冬、净花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忍冬(金银花)等。
2.3 栽培区种子、种苗来源
广西山银花人工栽培虽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大多数为群众自发性的种植,一直以来并没有系统地对山银花的种质资源进行过评价与选育。相对而言,湖南省的科技人员在山银花的选育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头,他们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优株(花蕾多、产量高、花蕾期长、采收方便、药材色浅质优、适应性广、抗病虫害能力强)作为接穗,以灰毡毛忍冬和同属植物细苞忍冬或忍冬作为砧木,通过嫁接选育出无性系“湘蕾金银花”,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基地[4]。而到目前为止,广西山银花栽培区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没有规范的种子、种苗市场,花农在发展种植时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种苗:①采挖野生苗;②分株繁殖育苗;③自采种子进行播种育苗;④自采藤蔓进行扦插育苗;⑤直接在花丛旁用泥土压盖藤蔓进行压条育苗。引种或繁育种苗过程中对种质未加甄别和筛选。所以,栽培区的种子、种苗来源是非常复杂的。
种质不纯、来源复杂致使广西山银花栽培群体野生性状明显,植株间表现参差不齐。多数植株的产量较低,但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产的单株或类群。如: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花农李华勤8年前在其住房旁边种植的一株红腺忍冬,从种后第5年开始每年都可采收到鲜花30~40 kg;在他栽培的地块内,每年能采收8~10 kg鲜花的单株比比皆是。另外,本次在忻城、马山等产区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开花特早的单株,据当地花农反映其在每年2月上、中旬就开始现蕾,3月上、中旬即可采收。而绝大多数植株则要到4月份以后才会进入采收期。早开花、早上市,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这也应该作为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的主要因子之一,对选育种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 小结
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源丰富,但遭到破坏十分严重,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亟待保护;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资源等县,马山、忻城两县以栽培红腺忍冬为主,资源县以栽培灰毡毛忍冬为主;种质不纯、来源复杂是导致广西山银花栽培产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调查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入手,进而收集引种、对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1,152.
二、竹笋的整体美感
竹笋既无艳色香气,也无婀娜身姿,不如其他花卉那样观赏性强。但是竹笋的众多品种、不同笋期与生长形态等植物特点弥补了其美感相对不足的劣势。古代文学中所表现的竹笋美感,首先是其颜色之美。新笋有青笋、翠笋、青箨之称,笋箨在春夏之季呈现青绿色。如“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潘岳《闲居赋》)。竹笋颜色还随季节逐渐变老,所谓“并抽新笋色渐绿”(李颀《双笋歌送李回兼呈刘四》)。竹笋表皮的霜粉又使其呈现白色,如“成行新笋霜筠厚”(欧阳修《渔家傲》)。也有少数特殊品种竹笋呈现其他颜色,如萧纲《七励》“澄琼浆之素色,杂金笋之甘菹”,赞宁《笋谱》“(篁笋)皮黑紫色,其心实”。其次是形态之美。竹笋的形态,参差不齐如“新笋紫长短”(元稹《表夏十首》);亭亭玉立如“竹林上拔高高笋”(张祜《题临平驿亭》);“绿垂风折笋”(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是风折下垂之状;“绿笋出林翻锦箨”(赵长卿《浣溪沙》)是垂箨下翻之姿。其他如“地坼笋抽芽”(戎昱《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写其纤小,“粉细越笋芽”(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写其粉嫩。嫩笋可比为碧玉簪,如“嫩笋才抽碧玉簪”(无名氏《鱼游春水》)[12],形容群笋则说“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王禹偁《笋》其一)。诗文中层出不穷的譬喻指写,从侧面表明竹笋美感的丰富。再次是竹笋与其他花木的风景组合之美。绿笋与红芳一样具有养眼怡情的效果。竹笋与其他植物的美感组合如:“绿竹寒天笋,红蕉腊月花。”(骆宾王《陪润州薛司空丹徒桂明府游招隐寺》)“青梅繁枝低,斑笋新梢短。”(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残花已落实,高笋半成筠。”(韦应物《园亭览物》)“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白居易《酬李二十侍郎》)“一抹青山拍岸溪,麦云将过笋初齐。”(韩淲《浣溪沙》)这几例大致按季节先后排列,既有竹笋与花(红蕉)、果(梅)的颜色对比,也有竹笋与枝叶、麦云的形态映衬,美感互补,视觉效果明显。
三、竹笋各部分的美感
以上是将竹笋作为美感整体来梳理的文学中的相关描写。竹笋由笋鞭、笋芽、箨皮等组成,笋鞭出土可长笋,剥开箨皮即见笋芽。它们合起成为整体,分开则各具美感。
(一)笋鞭
笋鞭是竹子地下茎,又称竹根、竹鞭、暗笋,一般横卧蔓延于地下,节上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长成笋或新竹鞭。笋鞭虽在地下,但顶起土层形成凹凸不平之状,从笋鞭可判断竹笋的生长走势,如“向阳竹鞭初引萌”(贺铸《春怀》)。越出竹林范围而生长的笋为过笋。笋鞭还会迸出地面、拱起阶基,如“庙荒松朽啼飞猩,笋鞭迸出阶基倾”(齐己《湘妃庙》)。笋鞭之美,主要在其狂怒奔走、冲破阻碍的气势,如“狂鞭怒走虬”(韩琦《长安府舍十咏•竹径》[13])、“石迸狂鞭怒”(杨亿《北苑焙•毛竹洞》[14]),还侵径入户,如“狂鞭已逐草侵径”(苏辙《林笋》[15])、“狂鞭入门户”(黄庶《忆竹亭》[16]),这种冲破一切阻挡、一往无前的气势,是文人审美观照时所摄取的笋鞭之美的核心要素。
(二)笋芽
笋芽为初生笋尖,其外包裹着笋箨。剥去箨皮后笋芽呈现浅绿色,如“新绿苞初解,嫩气笋犹香”(韦应物《对新篁》)。笋芽新鲜粉嫩,如玉如牙,所谓“抽笋年年玉”(张南史《竹》)。戴凯之《竹谱》:“筨竹,大如脚指,坚厚修直,腹中白膜阑隔,状如湿面生衣,将成竹而笋皮未落,辄有细虫啮之,陨箨之后,虫啮处往往成赤文,颇似绣画可爱。”[17]说的是斑竹笋芽。作为盘中佳蔬,笋芽与水果一样具有视觉、味觉双重品赏效果,如“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白居易《食笋》)是形容白嫩的笋芽,“可齑可脍最可羹,绕齿蔌蔌冰雪声”(杨万里《晨炊杜迁市煮笋》)是说竹笋脆嫩的口感。笋芽或以肥为美,如“盘烧天竺春笋肥”(陆龟蒙《丁隐君歌》),或以瘦为美,如“从知种种山海腴,那有似此清中癯”(陈淳《和丁祖舜绿笋之韵》[18]),分别代表唐、宋两个时代的审美趋向与趣味追求。#p#分页标题#e#
(三)笋箨
笋箨又称笋皮、笋壳、笋衣,其颜色有青紫深浅之别,如“紫箨开绿筱,白鸟映青畴”(沈约《休沐寄怀诗》)、“箨紫春莺思,筠绿寒蛩啼”(江洪《和新浦侯斋前竹诗》);也有红箨,如“金风吹绿梢,玉露洗红箨”(沈佺期《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笋箨含粉,则绿底衬白,如“锦箨参差朱槛曲,露濯文犀和粉绿”(钱惟演《玉楼春》)。笋箨多有纹理,如“满林藓箨水犀文”(皮日休《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看皮虎豹存”(韩愈《和侯协律咏笋》)。古代文化中常以竹比龙,笋则被比为箨龙,因笋箨酷似龙鳞。剥笋先须去箨皮,故有“剥笋脱壳”之说。竹笋不断生长,箨皮自行脱落“早蒲时结阴,晚篁初解箨”(鲍照《采桑》),涉及含苞、解箨、垂箨等生长各阶段。笋箨之美以初卷露粉或离披下垂为最可赏,如“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筠遗粉箨,红药绽香苞”(李商隐《自喜》)。竹笋含箨,如花朵含苞欲放,苏轼比之为“凤膺微涨”(《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笋箨离披,则如花叶相衬,所谓“箨缀疑花捧”(元稹《寺院新竹》)。这一意象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杨泉《草书赋》“或落箨而自披”[19],以笋箨飘零状草书飞动之势。
四、竹笋的文化意蕴
竹笋的物色美感不断向外辐射,衍生出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大致可从四个维度来梳理:
(一)形体之似:茶笋;束笋;笋头;石笋
植物幼苗或嫩芽似笋因而得名者很多,笋形物取名也多以笋为喻。银笋比喻冰柱,如“雀啄空檐银笋堕”(范成大《雪霁独登南楼》)。形容诗文稿卷积累之多如成捆竹笋,名曰束笋,如“深藏篋笥时一发,戢戢已多如束笋”(韩愈《赠崔立之评事》)。古以竹简指史册,美称贞笋。唐李义府《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白杨行拱,翠檟方深;式刊贞笋,永播徽音。”竹、木等器物或构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称榫头,也称笋头。连接和拼合榫头称为斗笋合缝,关节错位则说成错笋。挺直的大石、尖峭的巉岩,其状如笋,故名石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清魏源《黄山诸谷•松谷五龙潭》诗:“诸峰如笋城,古寺专其窔。”称“笋里”、“笋城”,都是因为石峰陡峭林立,若春笋丛生。丹笋则比喻高耸的红色山岩。[明]周浈《舟中望九华山》诗:“刻削冠青莲,雕镂矗丹笋。”
(二)物色之美:女性手足;玉笋班
关于美人手指的比喻有“手如柔荑”(《诗经•卫风硕人》)、“指如削葱根”(《孔雀东南飞》)。唐代以来,以笋喻指更为普遍,其原因可能是文化重心南移,南方为主要竹产区,春笋既是常见风景,又是家常菜肴。而在宴会游乐场合,佳人手指是欣赏焦点。弹琴是“十指纤纤玉笋红”(张祜《听筝》),吹笛是“纤纤玉笋横孤竹”(张先《菩萨蛮》),吹箫是“紫竹上重生玉笋”(徐琰【双调】《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斟酒是“纤纤玉笋见云英,十千名酒十分倾”(徐俯《浣溪沙》),斟茶是“忍看捧瓯春笋露,翠鬟低”(周紫芝《减字木兰花》),执扇是“笋玉纤纤拍扇纨”(李昴英《浣溪沙》),掠鬓是“玉笋更轻掠,鬓云侧畔蛾眉角”(杨无咎《醉落魄》[20])。在这样的视觉盛宴上,春笋与纤指极易联想对接。笋与手指在形象上的共性也很明显,至少有以下相似之处:白、嫩、细长、有节。佳人之指色白似玉,如“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韩偓《咏手》)。还有冰笋之喻,如“红酥润冰笋手,乌金渍玉粳牙”(乔吉《一枝花•杂情》)。纤指之柔之嫩,如“斜托香腮春笋嫩”(李煜《捣练子》)、“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惠洪《西江月》)。玉笋与金莲是譬喻女性手足的传统组合,如“缓步金莲移小小,持杯玉笋露纤纤”(陈亮《浣溪沙》),金莲喻足是用典,玉笋喻手则是拟形。唐代又以“玉笋”形容女性之足,如“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杜牧《咏袜》)。春笋细长,可譬手指之纤细,如“闲拈处、笋指纤纤”(无名氏《多丽》[21])、“带笑缓摇春笋细,障羞斜映远山横”(王安中《浣溪沙》)。竹笋也可譬喻人才。《新唐书•李宗闵传》:“俄复为中书舍人,典贡举,所取多知名士,若唐冲、薛庠、袁都等,世谓之玉笋。”其取譬之由至少有两点:一是玉笋之珍贵如人才,一是群笋之繁多似人才济济。其后“玉笋班”这样比喻朝班英才济济的譬喻流行起来,如“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郑谷《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总之,竹笋物色之美一方面指向女性手足的譬喻欣赏,一方面用以形容俊秀人才,一俗一雅,并行不悖。
(三)物候内涵:樱笋;哭竹生笋;笋成新竹
韩偓《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自注:“秦中为樱笋之会,乃三月也。”樱笋会指以樱桃、春笋作佳馔的宴会,后泛指春宴。唐时,樱桃与春笋上市时,朝廷以此物作盛馔,故称樱笋厨。《类说》卷六引唐李绰《秦中岁时记•樱笋厨》:“四月十五日自堂厨至百司厨通谓之樱笋厨。”后借指朝宴。无论三月还是四月,总之是暮春初夏樱桃、春笋上市之际,因此具有象征物候的意义。还有以候鸟、时蔬形成组合的谢豹笋、燕笋意象,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吴人谓杜宇为‘谢豹’。杜宇初啼时……市中卖笋曰‘谢豹笋’。”《广群芳谱•竹谱五•竹笋》:“燕笋,钱塘多生,其色紫苞,当燕至时生,故俗谓燕笋。”谢豹(即杜鹃)与燕子都是春夏之交南方常见的候鸟。春笋的节令内涵与物候意义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笋未生时,如孟宗哭竹生笋的传说。《楚国先贤传》:“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22]传说突出笋生“非时”,所谓“孟积雪而抽笋,王斫冰以鲙鲜”(谢灵运《孝感赋》)、“归来喜调膳,寒笋出林中”(司空曙《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正是基于春笋应时而言。二是笋成新竹,借以表达闺怨情绪。如孙擢《答何郎诗》:“幽居少怡乐,坐静对嘉林。晚花犹结子,新竹未成阴。夫君阻清切,可望不可寻。处处多谖草,赖此慰人心。”[23]新竹、晚花组成晚春风景,主人公对此思春怀人。再如“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王僧孺《春怨诗》)、“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周邦彦《浣溪沙》)等富于创意的诗句表达的也都是物候内涵。#p#分页标题#e#
酒旗是古典诗词中眼熟的一景,一般说来,它在主题的表达中作用甚微,仅在景物烘染和感情抒发中起着有限的作用,地位虽轻,但它的位置却不可取代。
下面我们先熟悉一下诗词里面扬起的酒旗形象。在古典诗词里,酒旗,又称酒帘,酒旆,酒幌,青旗,青帘等等。它在抒情写景中发挥着辅作用,少有成为专咏对象的时候。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有“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的词句。这是说东逝的大江之上,天际处的征帆,正洒满夕阳的余辉,西风飒飒,两岸卖酒人家的酒旗正在风里猎猎作响。词句里的酒旗,成为全词雄浑意境、苍凉格调的有力烘托。张昪《离亭燕》一词中有:“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的句子。行客归远,影像渐至朦胧,只有帆影依稀闪烁于远天云端,只有烟波中隐显的酒旗与帆影比肩,衬托出烟雨江南的独特之美。柳永《夜半乐》一词里也有招摇的酒旗,“望中酒旗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三句三景三幅画,如睹如亲,把作者“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的见闻所感给画了出来。兴寄情牵,作者眷恋旅途风景,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藉着飘飘的酒旗,淡烟笼罩的江村,霜染的红叶表现出来。而段成式《柳枝》中的“只向江南并塞北,酒旗相伴惹行人”,李中《江边吟》中的“闪闪酒旗招醉客”,词句说明了一点,不论大江南北,酒旗招摇的地方就是消解游子念亲怀远之情的地方,酒能解愁,古今一理。北宋梅圣俞的《春寒》诗中“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的诗句,欧阳修《秋怀》中“西风酒旗市,细雨天”的诗句,在这些诗句里,酒旗俨然成了节令转换的标志。李贺《江南曲》一诗里也有“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的诗句,梅雨霏霏,酒旗应时而变,它也似乎成了显示天气变化的标志物。
作为抒情写景陪衬的酒旗,有时也会在营造诗的意境、强化诗歌主题、让读者在体验诗境审美愉悦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们看陆龟蒙的《怀宛陵旧游》一诗,诗歌写道: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惟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诗里提到的陵阳是指陵阳山,它在今天安徽省宣城县境内,这是一座文化名山,吸引过众多文人雅士驻足。史有记载的有南朝齐著名诗人谢朓,他作宣城太守时,曾于陵阳山风景绝美处建有一楼,后人称其为“谢公楼”,又名“北楼”。另外,这方佳山胜水,同样也让唐朝大诗人李白倾慕不已。史有明确记载,李白曾在这一带生活过几年。他在《秋登宣城谢朓》中,就对这儿的幽美山水风光称赞有加,诗歌写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诗歌写了陵阳山一带的秀美风光,累累秋实,和秋至梧桐衰的萧瑟景象。语言明净传神,风景宛然在目。再看陆龟蒙的诗,前两句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昔日的风流人物,和诱人风景。三四句重把目光拉回到现实中来。融融春意,日暮溪静,无限风光惹人怜,特别是卖酒人家门前高悬的酒旗迎风招展,倒影入水,让行人不胜流连沉醉。这面酒旗非彼酒旗,它与行人相伴,有力地突出了碧山青溪之畔的酒家特有的生气。此时的酒旗,在全诗中便成了诗歌意境的重要内容,远不如前边抒情写景的陪衬角色所比。
我们再看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一词: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一开头,作者就以淋漓的笔墨绘出了一幅写意早春图,画面清丽疏淡,生气勃勃。东风吹拂,桑芽绽苞,幼芽睁开了它惺忪的睡眼,蚕种也在暖煦煦的和风里,破壳而出,幼绒绒的蠕动,煞是可爱。山坡上,碧草如茵,黄犊长鸣,夕阳西下,暮鸦归巢,景象历历如绘,宛然可亲。在体现早春清新、富有生气的特点时,作者选择了“柔桑”“蚕种”“细草”“黄犊”等意象,显示了其独到的艺术匠心。
下阕同样以写景始,“山远近”,是说四周群山环拱,风景如画,“路横斜”则指出了道路蜿蜒曲折,纵横交织,青旗飘飘,酒家浮出人的视野,此时的“青旗”引入了人的内容,让全词的风景描写有了指归,让景物一下活了起来。相信每个读者读后不难生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感觉。人是诗词的核心,名山胜水描写离开了人的参与就难以立住脚。全词最后两句,还是以城乡风物的对比描写,再次深化了浓郁醉人的春光,生活气息浓厚。
后边一诗一词的两个事例中,点出了诗词中一向难占无限风情的酒旗,有时也会突破陪衬的角色,担当起统领诗词全篇的使命来。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
3.体会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为什么说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累累硕果是需要在夏天用力生长才能得来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
设计意图:
由果实累累的秋天自然引出夏天,为出示课题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1:自读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指导个别语句的语音语调,为学生做好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自由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5.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学生多次读文,可从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出示课件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齐读这句话)(板书)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么,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讲述的呢?(板书: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是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方面描写“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句话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句话写的。
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把握整体。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夏天,来共同学习《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回忆,快速走进文本。
二、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成长。
1.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出示课件3:自学提示。
①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生物?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②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些词能说明这个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3.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
自主感悟的能力。
4.出示课件4—6:交流提示。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①“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样呢?(快 很快 迅速)
②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2)(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①这几句话中提到了那些生物的生长?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鲜花、果实)、苔藓、草坪、菜畦
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②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长出几寸 多出半节 长满了 变成了 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3)出示课件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①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三个词语的使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夏天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②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用上“昨天……今天……明天……”说一句话吗?
昨天值得回忆,今天值得珍惜,明天一定要把握。
设计意图:
抓住表示长得快和时间的词语,感悟夏日里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5.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
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6.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读出它成长的特点。(指生读,比赛读)(读的过程中进行朗读指导和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三、研读第3自然段。
1.在夏天里,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草、树、山、稻秧、甘蔗、地、水、铁轨、柏油路……
3.出示课件6: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说出来吗?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铁轨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像是高起来。)(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路面高起来同理。)
4.夏天连柏油路也是软绵绵的,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软绵绵的?你还能说出像软绵绵这种结构的词语吗?(如绿油油)
5.选择你喜欢的一两句话读出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的特点。
6.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四、研读第4自然段。
1.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乃至不具有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生长,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么人也是一样,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4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课件7:理解两句谚语。
①“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农民们欣喜不已。
②“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3.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
出示课件8:“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①热天:在这里不只指季节,也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②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指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的过程。
③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什么时期?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4.齐读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成长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体会使用谚语的作用,从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语言浅显易懂,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3.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细细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
总结文章的写法,便于学生在写作文时运用这种写法。
六、课堂小结。
送给大家一句话,请和老师一起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
【板书设计】
15 夏天里的成长
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植物
动物
山水
一、两个果桑品种的特征特性
1. 46c019 该品种树势强健,生长旺盛,丛生,侧枝多,枝条细短、开展、下垂,结果枝发达,枝条在生长过程中,中下部芽体不断萌发长出新枝条。在自然条件下,每年春秋两季各结果1次,秋季产量是春季的5%~20%。栽植第二年单株条长约24米,每米条长产果约550克。成熟桑葚呈紫褐色,平均单果重4.5克,最大单果重8克,果长3厘米,宽幅约2厘米。栽植3~4年后单株产果40千克以上。
由于该品种枝条细短,若采用常规扦插育苗方法,成活率仅在24%左右;若嫁接繁育至脱苞期移栽,成活率在30%以下;在鹊口期移栽,成活率在40%~50%;而将嫁接体培育至开叶期栽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 72c002 该品种与46c019的主要区别是茎干粗壮,枝条直立,侧枝较少,节直,皮孔斑大,叶片上伸,叶形略大,冬芽长三角形。
该品种枝条粗壮,人工嫁接成活率较高(一般在60%左右),因不易生根,扦插育苗成活率较低。
二、几项创新繁育技术
1. 创新嫁接体室内纸箱预措新技术 本地区一般于晚冬或早春季节,在室内人工嫁接,将嫁接体埋藏在黄沙中预措,或在室外泥土中预措(上覆盖塑料薄膜),这两种方法接穗头易腐烂,是46c019品种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经多年实践,笔者对嫁接体预措技术进行创新,将嫁接体平放在内衬塑料薄膜的硬纸箱中,喷洒500倍的多菌灵溶液,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定期打开检查并喷洒多菌灵溶液,保持箱内潮湿环境。将纸箱放在室内高温处或室外大棚内,待穗芽约2厘米长时栽植到大田内。这种新技术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易操作、成活率高(一般在80%以上)。在搬运和移栽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伤穗芽,接穗头更不能松动。
2. 创新嫁接体室外拱棚预措、开叶移栽技术
①建温床。2月下旬按常规袋接技术进行室内嫁接。在室外选择向阳、土质为砂土或砂壤土的地块做畦,畦宽1米,长度视嫁接体的多少而定,每平方米可育嫁接体5000株左右,将畦内土块打碎,从宽边开20厘米深的沟,将成捆嫁接体竖立并排放置,然后用木板条推土将根系壅实,这样一排排放完,取细砂土将接穗头盖实,厚度2厘米。每隔30厘米用细毛竹或竹片做拱棚支架,高度0.5米,两边用毛竹固定,上覆塑料薄膜,用砖或土将四周压严。
②温床管理。发现畦面土壤干燥深度达1厘米时,应及时洒水,土壤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嫁接体培育20天后,大多数穗芽陆续出土,1周后开1叶,这时应注意防中午高温,可用草帘遮挡向阳部分。培育30天时,于傍晚将拱棚两头薄膜揭开炼苗,3天后再将背阳一面的薄膜掀开,再炼苗3天,然后把薄膜全部取下,再蹲苗1周即可移栽大田。炼苗期间每天浇水1次,保持苗床湿润。
③移栽大田。一般温床育苗需40天左右,开始时间在4月上旬,75%幼苗出1叶时即可移栽,栽前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0千克做基肥,深耕、耙平。选择阴雨天或傍晚进行移栽,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栽植沟深20厘米,壅土后埋实穗头,留出顶芽和新叶,若土壤干燥,应带水移栽。苗木成活后,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害虫,及时除草,并追施尿素2次。
此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拱棚保温,而不是地膜直接覆盖,管理较方便;出叶后再移栽,接穗与砧木已愈合,并避开干旱月份,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3. 冬季泥团硬枝扦插电温床育苗技术
①插穗剪取。插穗以随插随剪为好,如在扦插前1~2周剪下,可先用多菌灵溶液喷湿,然后再用塑料薄膜裹严,防止穗条干枯。插穗长度为15~16厘米,每20根扎成1捆,下端剪口齐平,便于浸泡生根剂。
②生根剂药液配制与浸泡。取桑树专用生根剂2克,加入95%酒精500毫升,充分搅拌7~10分钟,然后倒入9.5千克水中,搅匀待用,药液浓度为200毫克/千克,可浸泡插穗约2000株。在室内用砖围成1圈,放上塑料薄膜形成槽池,先将插穗成捆地竖放在槽内,互相靠紧,然后将配好的药液倒入槽内,深度约3厘米,浸泡时间为6~8小时。
③泥团扦插。取鸡蛋大小的黏土,用手搓成直径5厘米的圆球,放入左手掌心压成圆饼,厚度约1厘米,然后加入1小调羹黄沙于泥饼中间,用手指稍压黄沙,再取插穗将下端竖放在黄沙上,并插入约0.5厘米深,最后将泥团搓成鸭梨状,直径4厘米,纵向7~8厘米。
④电温床铺设。在有电源的屋内,用少量砖头围成长度约7米、宽1米的温床,温床底部铺草约6厘米厚,草上铺约3厘米厚的黄沙,然后布放地热加温线,在温床两头的木板铁钉上,来回拉17道左右,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约为6厘米,再铺黄沙厚约3厘米,要求沙面平整。接着排放泥团苗,苗与苗之间相互挨近,最后在空隙撒上黄沙,穗顶芽露出1~2个,把控温仪探头插入黄沙内,深度必须与插穗下端的深度一致。每平方米排放700株左右。
⑤温床管理与适时出床。扦插后的管理主要是喷水和保持温床温度。床内每天喷温水13~15千克,要用喷雾器喷均匀。温床内的温度保持(28±2)℃,如果过高过低,要调节控温仪刻度上的指针。
46c019品种泥团苗在温床内大约经过10天时间从愈伤组织中产生新根,并穿过黄沙和泥团;72c002品种要晚约4天。当大部分泥团苗幼根穿出泥团0.5~1厘米时,为泥团苗出床适期。在搬运过程中,要防止泥团破裂,桑芽、桑根被碰伤等。栽植后随即浇水,最后再培土呈垄状,露出1~2个桑芽。
4. 夏季疏枝泥团扦插育苗技术
①枝条培养。在果桑树苗未发芽前,剪去根茎处的枝干,壅土盖实,发芽后陆续长出若干新枝条;另一种方法是当年新培育的苗木,在春节生长至15厘米长时摘去顶芽,新苗基部产生大量新枝条,再壅上泥土,露出新梢。
②疏枝时期与方法。6月上中旬,在早晨或傍晚或阴雨天,用小铁铲将有多个枝条的植株四周扒开,露出枝条根部,留下粗壮枝条做主枝,余下的枝条用剪刀连根剪下,无根的枝条连老皮带木质部剥离,再回填土壤。剪下的枝条放到室内及时喷水,防止萎蔫。
③泥团扦插。剪去枝条新梢,留高约17厘米,顶端保留3片叶,其余剪掉,留下的叶片再剪去一半,然后放入500倍多菌灵溶液中浸泡约3小时。泥团制作方法与冬季泥团硬枝扦插相同,不同的是带根的枝条可以直接包裹在泥团中。
④苗床管理与适时出床。在房檐或树底下,四周用砖或木板围成方形苗床,床内地面铺上塑料薄膜,形成底铺上盖,将泥团苗挨近排放,喷洒500倍多菌灵溶液,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一定要盖严实。前期要注意遮阴,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喷洒1次多菌灵溶液,7天左右新根穿出泥团,16天左右长出2~4片新叶,逐步打开薄膜,再炼苗约4天就可利用傍晚或阴雨天移栽。
一、引言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而汉语虚词语法化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研究过程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工作,必须对汉语词汇进行近乎穷尽性的历时词义分析,因此确保对词义解释的准确性是汉语虚词语法化研究的重要一环。所以,训诂学对汉语虚词语法化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研究方法中的一大支柱。本文通过对汉语中“即”的词义语法化的分析过程,简单地介绍一下训诂学在汉语虚词语法化研究中起吊的一些作用。
二、“即”字探源
分析汉语虚词词义的发展变化,要从对其本义的分析入手,这就用到了训诂学中的重要条例——形训。中国古代大多是一字一词,所以字义多是它所记录的词的词义。陆宗达《训诂简论》中这样解释“以形说义”的训诂原理:“所谓‘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能够与字形相联系的字义一定是在造字之初这个字所记录的词的词义,因形求义的方法是最适合用于探求字的本义的训诂条例。
在甲骨文中“即”是一个会意词,作“人即食形”,写作“”。“即”字左边像盛有实物的器皿状,右边像正在进食的人形。在《说文解字》中,“即”义为“即食也,从皀。卪声。徐锴曰即,“就也”。《广韵》中的解释是“即,子力切,就也。今也。舎也。半也。”后来引申出其他义项,如“接近、靠近”义,主要指空间上的接近。综上来看,“即”的本义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就”,也就是“趋向,靠近”。
三、“即”的语法化进程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言语交际需要也在不断的发展,“即”的本义“就”产生之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于是就开始产生词义的分化和引申。而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对这些变化之后的词义进行训释,可以理清其词义逐渐语法化的脉络,并由此归纳出“即”的词义语法化进程。在其过程分析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就是根据经典古籍中的相关用例,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词义,再将这些用例归纳、分类,形成“即”的常用义项。
(一)“即”的动词义
上古时期,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了“即”的动词义。但这些动词义还基本都是“即”作为本义“就”的意思使用。如: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例(1)中的“即”意思是“就”,“即我”就是“接近我,靠近我”,“来即我谋”可以翻译为“找我商量婚事”的意思。
(2)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经·东门之》)
例(2)中“即”同样也是本义的用法“就,接近”。“子不我即”属于倒装用法,也就是“子不即我”,可以翻译为“你不来我这里”。
“即”的本义用法在《诗经》中的用例极为频繁,是个经常使用的动词。而在《楚辞》中“即”仅出现一例,作为动词,使用本义。
(3)灵怀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谀辞。(《楚辞·九叹·离世》)
例(3)这里的“即”是本义“就”的意思。
“即”作为本义“就”在上古时期频繁出现在诸如《诗经》等的文献典籍中。此外,即,也有“节”的意思。即,节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卽食也。卽,当作节。周易所谓节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谓之卽。凡见于经史言卽皆是也。
而到了战国时期“即”又出现其他动词的用法。如,在《韩非子》中:
(4)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固其所自进也。(《韩非子·孤愤》)
例(4)中的“即主心”也就是与“主心”一致,这里的“即”可译为“迎合”的意思。
(二)从动词到副词的演变
在《诗经》等上古文献中,“即”一般是作动词,基本上都是在用本义或与本义相近的义项,然而词语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符合交际的需要,会出现新的义项。那么它是怎样出现虚化的?其实,“即”作为时间副词,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存在,但是也只是存在于个别例子中,而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如:
(5)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尚书·西伯戡黎》)
(6)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尚书·大诰》)
在例(5)和例(6)中这两个例子中,“即”是作为副词的,用在动词前面,表示“立刻、马上”的意思。在《晏子春秋》中也有作为时间副词的用法,但也仅有一例而已。
(7)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椁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晏子春秋》)。
在《庄子》《墨子》《左传》等文献中也有“即”作时间副词的用例。如:
(8)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田子方》)
(9)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墨子·兼爱下》)
(10)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我們已经知道,在《诗经》等先秦文献中“即”经常作为动词使用。而且《论语》《孟子》《荀子》等书中也未出现“即”的副词用法。从上面我们讨论的“即”作为时间副词的用例来看,它通常用在动词之前,组成“动词+动词”的形式。再如:(11)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尚书·西伯戡黎》)
(12)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史记·冯唐列传》)
(13)王即惊惧,问曰:“有何不祥之事?”(《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
在例(12)中,“即”用在了“走”之前,但“即”用在这里,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见”与“走”这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很短,也可以说明“见到了什么”是“走”的原因。所以,无论是时间关系还是逻辑关系,都有相通之处。“即”经常出现在另一个动词之前,构成连谓结构,这也是“即”虚化为副词很重要的基础。很多动词虚化为副词都是在这种结构下发展演变的。“即”虚化为副词之后,自汉代开始,在后来的中古和近代汉语文献中经常出现。有的是作为时间副词,表示两个事件或动作在时间上连接得紧凑,译为“立即、即刻”;有的是作为关联副词,表达一种顺承关系,如:
(14)予即辟,女匡拂予。(《史记·夏本纪第二》)
(15)(袁可立)与辟嬉戏,即为登坛部署兵马状。(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16)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世说新语·文学》)
这三个例子中的“即”都是时间副词,可翻译为“随即”、“立即”。
“即”还可作语气副词,一般出现在判断句中,用在名词作谓语之前。如果句中的判断动词不出现,“即”就相当于判断词;如果“是”“为”等表示判断的词出现,“即”一般用在它早们前面,可译为“也就是”。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如:
(17)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婿也。(《汉书·杜周传》)
(18)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19)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三)从副词到连词的演变
“即”虚化为副词之后,意义也因此变得很虚,又因为它可表示关联作用。所以,这就为“即”演变为连词提供了基础。连词的语法意义是连接两件事情的发生,具有顺承关联的语法功能。杨荣祥先生在《近代汉语副词研究》一书中谈到了“即”,他认为:“‘即’本动词,义为‘接近’,由表示空间上的‘接近’发展到表示时间上‘接近’,演变成表突发短时的时间副词。同时,由于常常用于表示两件事紧接着相继发生,所以也具有表示顺承关联的功能。”在副词逐渐演变为连词之前,会有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在现代汉语中,“即”保留着作为连词的用法,而且还有很多固定词语,如“即使”等。
(20)左右闻语,当即星分,恰至天明,胡兵即至。(《敦煌变文·李陵变文》)
(21)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丰。(《史记·高祖本纪》)
以上例(20)中,“即”单纯地表示突发短时,属于时间副词;例(21)中“即”在表示突发短时的同时也具有表关联顺承的语法功能。所以,通常情况下,例(21)这种现象就属于副词虚化为连词的一个中间过渡状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2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颜氏家训·勉学》)
例(22)中的“即”可译为“既然”,全句可译为“你既然不能(做到)这样,还不遵循古人的做法,就像蒙上被子躺在床上睡觉。”这个“即”更像连词。
(23)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史记·项羽本纪》)
例(23)中“即”与“则”相对应,就更能看出“即”已具有连词的作用。可译为“你慢走就可以免死,快走就要遭殃。”
有的用例已不属于过渡状态了,可完全理解为连词。如:
(24)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汉·贾谊《论积贮疏》)
(25)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清·方苞《狱中杂记》)
(26)凡公(袁可立)精神着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即”除了作动词、副词、连词以外,还用介词用法。如:
(27)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28)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即于舟次报谢。(明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这里的“即”可译为“就在某时某处,乘,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玉米中后期主要指穗期(拔节至开花)和花粒期(开花至成熟)两个阶段。穗期阶段是由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般历时27-30天。这一阶段是根、茎、叶在迅速生长的同时,雄雌穗迅速分化,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决定玉米穗数、穗子大小的重要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促杆壮穗,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以达到穗多、穗大、丰产目的。
一、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利于根系发育,同时可去除田间杂草并使土壤更多地接纳雨水;培土则可以刺激次生根发育,有效地防止因根系发育不良引起的根倒伏。中耕和培土作业可结合起来进行,培土高度以7-8厘米为宜。在潮湿、黏重地块以及大风多雨地区,培土的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二、虫害的防治
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或10%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第9-10叶展开时),用3%辛硫磷颗粒剂0.5kg,掺细沙7.5kg,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g或用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在雌穗抽丝盛期后6-8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粘虫可用灭幼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目前新推出一种生物防虫药―杜邦.康宽,在玉米苗期用药,持效期可达50天左右,除了对蚜虫无效外,其余各种害虫均可杀灭,可以推荐使用。
三、病害的防治
近年来,四川各地玉米中后期多发生: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褐斑病等。
1、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是四川最常见的玉米病害。小斑病多在玉米叶脉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有时病斑有2-3个同心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小斑病的发病轻重一般与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关,当病叶率15%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2、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灌浆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多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的叶鞘间,雨后积水温度高,容易发病。发现零星病株时,用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3、锈病。防治锈病可在初发期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
4、褐斑病。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上升为主要病害的一种真菌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叶片中上部发病,出现黄、褐色斑点,尤其是中脉上会有褐色斑点。病源菌在土壤中,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玉米褐斑病防治最佳时期在拔节前,用药可选择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禾果利等杀菌剂。强调喷雾时一定要打匀、打透,水量一定要足。另外应将已经发病的叶片病部剪下,带出田外集中深埋销毁。
四、追肥
玉米移栽后追肥,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拔节前后(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叶)施入,称为攻秆肥。追施的目的主要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30%,推荐使用玉米专用肥15公斤或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沿玉米植株一侧12-15厘米处开沟深施(15-20厘米)。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亩追施玉米专用肥2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公斤,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作用很大。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第三次在雌穗3%-5%吐丝时追施,称为攻粒肥,这次追肥对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施肥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20%,亩追施玉米专用肥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公斤。
五、浇水
玉米后期浇水要进行4次。 第一次:拔节前后浇拔节水,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70%即可;第二次:大喇叭口期灌水,浇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即可;第三次: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的关键水;充分供给水分,对提高花粉生活力和受精能力,增强玉米结实力,减少秃顶缺粒有重要作用。第四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的关键水。籽粒灌浆过程中,如果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以防涝害减产。
六、拔出空株
为减少空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和消耗,授粉10天以后,对全田植株逐一检查,发现空株立即将其拔出,以达到提高群体产量的目的。
七、适时收获
玉米可以适当晚收,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产量。玉米收获主要依据两个指标: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收获后及时晾晒,以便贮藏。
八、灾害应变措施
1、涝灾。玉米前期怕涝,淹水时间不应超过半天。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淹水应低于一天。田间管理上应及时理沟排湿,保证田间无积水。
2、雹灾。苗期遭遇雹灾,应加强肥水管理,可喷施叶面肥,促其恢复,降低产量损失。拔节后遭遇雹灾,应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视灾害程度酌情采取相应措施。
3、风灾。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的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
结束语:
只有在玉米中后期的各项管理方面做到符合相关的标准,才可以确保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可以为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二、防治虫害 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10-15克对水45公斤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螟在小口期(第9-10叶展开),用3%辛硫磷颗粒剂0.5kg,掺细沙7.5kg,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1.5-2g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在雌穗抽丝盛期后6-8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粘虫可用灭幼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棉铃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或2.5%功夫1500-2000倍液喷雾。
三、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玉米进入吐丝期和籽粒形成期后,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危害较重的时期,各农户要高度重视、认真调查,及时进行防治,以减少损失。1、玉米大斑病: 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 玉米中后期多发生叶斑病、青枯病、锈病、褐斑病等。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小斑病一般玉米品种多在叶脉间产生椭圆形或近长方形斑,黄褐色,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圈,有时病斑有2-3个同心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小斑病的发病轻重一般与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有关,当病叶率15%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2、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灌浆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多阴暴晴是 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的叶鞘间,雨后积水温度高,容易发病。发现零星病株时,用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3、锈病。防治锈病可在初发期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100毫升喷雾防治。4、褐斑病。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上升为主要病害的一种真菌病害,其典型症状是叶片中上部发病,出现黄、褐色斑点,尤其是中脉上会有褐色斑点。这种病害在郑单958、浚单20上表现尤为突出。病源菌在土壤中,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玉米褐斑病防治最佳时期在拔节前,在抽穗前会加重危害程度。防治用药可选择粉锈宁、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禾果利等杀菌剂。强调喷雾时一定要打匀、打透,水量一定要足。另外也应将已经发病的叶片病部剪下,带出田外集中深埋销毁。5、顶尖腐烂病。顶尖腐烂病是近两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病害,目前其发病机理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当前主栽品种抗性差,加之高温高湿的环境影响,为蓟马、瑞典蝇等害虫为病源侵染打开了通道,是造成这一病害危害加重的3个主要因素。顶尖腐烂病发病时,玉米新生叶片尖、缘部位褪绿变薄呈半透明状,后粘连成牛尾状,造成雄穗不能抽出。随着病情发展,玉米顶部的“牛尾”会腐烂发出臭味。防治这种病害单一用药效果不好,应用杀细菌的药剂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农抗120和杀真菌的药剂如百菌清、可杀得、锡唑醇等混配喷药,还可加上啶虫脒等杀虫剂。对已经形成“牛尾”的玉米顶心可用刀片将其划开,帮助雄穗抽出。已开始发生腐烂的顶心应将腐烂部分剪掉彻底销毁。
四、追肥 玉米后期追肥,一般进行3次。第一次在拔节前后(苗高30厘米左右,7-8片叶)施入,称为攻秆肥。追施的目的主要是保证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玉米雌雄穗顺利分化。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30%,一般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也可追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沿幼苗一侧12-15厘米处开沟深施(15-20厘米)。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亩追施尿素30公斤左右,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对保证玉米增产极为重要,对决定果穗的多少和每穗的粒数作用很大。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穗期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深施10厘米左右。第三次在雌穗3%-5%吐丝时追施,称为攻粒肥,这次追肥对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有重要作用。施肥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20%,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高产田可亩追施15公斤左右。为防止后期脱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也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施肥,每亩用尿素0.5-0.7公斤加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50-100公斤,再加入杀虫药兼防治玉米螟。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64-02
和政啤特果(梨)又称皮胎果、酸巴梨,属于蔷薇科(Rosaceae)梨属秋子梨系统(Pyrus ussuriensis Maxim)的一个品种,是和政县特有的乡土树种,已有1000年的栽培历史。和政县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把啤特果作为经济林主栽品种,努力把啤特果产业做大做强,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
近几年和政县在啤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是啤特果种植户缺乏生产和管理技术,对果园管理粗放,虫害发生,果品产量低,影响着种植效益和种植户的积极性。作者2012年对和政县各乡镇栽植的啤特果进行的一次产量调查中发现了一对大相径庭的啤特果种植户。和政县三十里铺镇南阳山村群众胡元君,2001年退耕还林栽植一年生啤特果5亩,到2012年树龄12年,2012年亩均产量不足200斤,加上采收存放不当,当年没有收益;同村的杨正才,2001年退耕还林栽植一年生啤特果3亩,到2012年树龄12年,亩均产量2500斤,当年售价1.2元,亩均收益3000元。
通过对两家果农访谈调查、果园现状调查、果树树形观察,对照全县13个乡镇啤特果产量的常年调查,分析了影响和政县啤特果丰产稳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果园管理粗放、果树放任生长,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
梨树进入盛果期以后,留果过多或肥水不足,很容易出现大小年结果的现象。防止和克服大小年的措施,一是加强肥、水综合管理,二是通过修剪进行调节。
生产中经常采用的调整和克服梨树大小年结果的修剪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年时,通过控制花、果数量,留足预备枝;二在小年时,尽量多保留花芽,同时缩剪枝组,控制花芽数量。
1.大年严格疏花疏果
啤特果树大年修剪时,进行疏花疏果,啤特果开花现蕾期疏花,每23~26cm留一个强壮花序。座果后留中心果,其余全部疏除,每果保证50个叶片,使单果量达150g以上,优果率达85%左右。
疏花疏果时适当疏除短果枝群上的过多的花芽,并适当缩剪花量过多的结果枝组。对生有花芽的中、长果枝,可采用打头去花的办法;对中庸健壮的中、长营养枝,缓放不剪,使形成花芽在小年时结果。
2.小年合理修剪,加强施肥
修剪。在修剪小年啤特果树时,要多留花芽,少留预备枝,以保证小年的产量。对长势健壮的一年生枝,可保留1~2个饱满芽进行重短截;对后部分枝有花,前部分枝无花的结果枝组,可在有花的分枝以上进行缩剪;对前后都没有花的结果枝组,对枝组上的分枝,可多短截,少缓放。
施肥。啤特果树在不同生长期对养分的消耗和吸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情况进行追肥。在小年一般全年施三次,即花前施、壮果施、采前施。
花前施,早春,最迟在萌芽后到开花前施,以氮肥为主,每株施果树专用肥0.5kg或株施农家肥约30公斤,放射状沟施。
壮果施,待秋初新梢停止生长后(这个时候果实正在加速膨大,故名壮果施),每株施果树专用肥0.75kg;结合果园打药。
采后施,在采果后进行,磷、钾配合施用,以禽畜粪为主,亩用量3000kg以上。
二、品种单一、授粉树不足,导致授粉不良、座果率低
梨属为异花授粉植物,品种内授粉座果率很低。果农不懂授粉树配置,导致啤特果园品种单一、授粉树不足,造成授粉不良、座果率低。可采用以下措施:
1.配置授粉树
增植授粉品种可促进梨树授粉结实,应尽早补栽授粉树,或高接换头授粉品种。大片梨园可按行列式4:1或3:1配置改造较为适宜;小片梨园采用中心式配置即一株授粉树周围栽植八株啤特果树。适宜啤特果园的授粉树种为早酥梨、锦丰梨、二十世纪、软儿梨、窝窝果。
2.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可在花期啤特果树上挂插其它授粉梨树花枝,方法是罐(瓶、袋)内盛水,将适宜啤特果授粉的树种二十世纪、锦丰梨等等的花枝插于罐(瓶、袋)内,挂于树上。花期天气不良的特殊年份可人工辅助授粉。
3.梨园放蜂
果园花期放蜂以提高授粉效果,每10亩可放一箱蜂,开花前2~3天将蜂箱置于园内向阳背风的高处。花期不得喷施农药。
4.喷施植物激素
花期喷施植物激素可提高座果率;幼果膨大期喷施植物激素可减少落果、促进果重、提高品质、增加产量。激素种类有920、保果素、喷施宝、天然芸苔素等。
三、树形凌乱、枝条过密、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生理落果
许多啤特果园放任生长,几乎没有整形修剪,此类果园可采用以下措施改造:
4.按主杆疏层形进行整形改造
主杆疏层形树形,主干高度50~70厘米,第一层主枝3~4个,第二层2~3个,第三、四层各1~2个,上下层主枝应交错排列。该树形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及向生殖生长的输导,利于早产丰产。在冬剪的基础上,加强生长季节的修剪,主要是拉枝、开角、扭梢、摘心。
2.落头
对树高已达标准,各层主枝均已留足时,可采用落头的办法,控制主干生长,促进各层主枝加粗。在主枝延长枝上多留些花果,以果压树,控制旺长,这样缓放2~3年后,再回缩修剪。
3.适当整枝吊枝
啤特果树生长过旺,要砍去主枝和部分骨干枝,把长得密的主枝的枝条用绳索拉往冠边缘吊枝。
4.应及时疏除弱枝、密挤枝
适当疏除弱枝和密挤枝,有利于所留枝条形成花芽。疏除过密或过弱的枝组,可增强保留枝组的长势以维持枝间距;如培养中、小枝组,可选位置适宜的中枝进行缓放,待结果后回缩。对长枝的处理,应根据空间大小决定。
5.遇干旱要及时灌溉,以满足水分供应
谢花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溉,以满足水分供应,减少生理落果,提高产量。
6.改变传统的追肥方法
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应在果实膨大期控制氮肥,重施磷钾肥,提高果品品质。
四、虫害严重、防治不及时、不科学,造成损失
近年来和政县啤特果园虫害比较严重,是减产的主因。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及时的防治虫害。重点防治以下害虫:
1.栎线小卷蛾
危害及习性。该虫危害梨树的花和嫩叶,花受害后,不能正常开放,降低产量;叶片受害后逐渐变黄、干枯,削弱树势。
防治方法。结合梨园管理,疏花疏果时摘除虫花虫蕾,减轻危害。关键在4月中下旬用1%爱诺虫清3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1%苦参碱乳油4000倍液或5%蚜虱净1500倍液喷雾防治。
2.梨星毛虫(又名饺子虫)
危害及习性。以幼虫危害梨树的花芽和花蕾,花谢后吐丝把边缘连和在一起呈饺子状,幼虫藏在饺子状的叶苞食叶肉叶焦枯。和政县一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潜伏枝干的粗皮裂缝下越冬。第二年当梨树花芽露绿时,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在花芽开展期,先咬食叶苞、花芽,展叶后包成饺子危害。
防治方法。①越冬期刮除老树皮,集中处理消灭越冬幼虫。②人工摘除包叶中的幼虫或蛹。③抓住两个重点防治时期:一是在梨树花芽膨大期是防治梨星毛虫越冬后出蛰幼虫的适期。二是在7月上中旬是防治夏季初孵幼虫的好时机。可用2.5%速灭杀丁1000至1500倍液或杀确爽、阿维菌素、苯氧威等等药剂。连续喷施2至3次,可控制其危害。④利用天敌防治。
3.梨花象甲
危害及习性。梨花象甲成虫咬食嫩叶和花蕾,在花蕾上咬出产卵孔;幼虫在花蕾内食害花蕊和子房,使花不能开放,花瓣干枯变褐,还能在幼果内危害,被害花、果极易脱落。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下越冬,次年梨花现蕾时成虫出蛰活动,取食花蕾和嫩叶,并陆续交尾产卵。
防治方法。利用假死性,在成虫盛发期于清晨或傍晚摇树振落捕杀。树上摘除被害花和虫果,拣拾落地花、果,集中处理。成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特别是雨后在树冠下喷洒1%爱诺虫清3000倍液、5%蚜虱净1500倍液处理地面。树上防治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1%苦参碱乳油4000倍液防治。
4.梨虎象
危害及习性。梨虎象是近两年来和政县新发现的啤特果害虫,危害严重。幼虫蛀果,被害幼果从树上落掉,越冬成虫于梨树开花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均有成虫出土,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出土后飞往梨树上危害,先食害嫩芽、叶或花丝,坐果后啃食幼果被害幼果从树上落掉。1年发生1代。成虫取食10天后产卵,产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成虫白天活动,具假死性,寿命很长。
防治方法。利用梨虎象的假死性,在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于清晨或傍晚摇树振落捕杀。并在树上摘除被害花和虫果,地下拣拾落地花、果,集中处理。在成虫发生初期,特别是雨后在树冠下喷洒50%辛硫磷300~400倍液或25%对硫磷微胶囊剂200~300倍液等处理地面。树上防治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等防治。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政啤特果栽培技术规程》(DB62/T 1725―2008),2008年6月.
[2] 临夏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临夏回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文集》,2005年4月内部发行.
[3]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