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4:36: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中级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责任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1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3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1.2科研薄弱由于中医护理起步晚、学历偏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2],尤其基层护理人员临床应用中医的机会不多等,导致中医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淡薄,能力不强,质量不高。加上护理科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且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故而难以得到相关支持,从而阻碍了中医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
1.3中医护理业务开展受到制约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临床后,其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没有实践的机会[3]。因为医院有专门的康复医生和康复技师,且他们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而护士没有。医生和护士也想使用一些简、便、易、廉的中医疗法,但却怕承担无资质操作的责任,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导致尽量采取其他方法替代。
1.4中医护理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中医护理的发展要给护理人员一颗定心丸,要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的许可。然而《中医药条例》和《护士条例》都没有中医护理方面的内容[4,5]。尽管《中医护理学》教材有中医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但中医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没有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几乎全部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内容,涉及中医护理的很少甚至没有,导致中医院校护生的知识不断西医化,这将阻碍中医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6]。
1.5护理队伍自身原因由于中医理论深奥、抽象、枯燥难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加上护士资格考试基本为现代护理内容,导致中医护理人员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护理操作实训方面,多数中医院校购进了现代护理技术所需设备,而中医护理技术设备则很少购进,甚至根本没有[6]。护理操作技能竞赛也大多是现代护理操作项目,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很难体现,导致中医护理人员逐渐走向西医化。
2对策
2.1加强继续教育针对中医护理人员缺乏和中医理论基础薄弱的现状,护理部应制定继续教育分层次培训计划,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强化学习。①邀请本院多名老中医分批授课,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②开展中医护理师承教育,资深中医护理专业人员带徒,每半年组织一次师承教育考核,对出色完成师承教育计划的老师给予奖励。③选送护理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学习。④运用视频,反复观看穴位讲解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⑤请理疗科的医师进行手把手教学。⑥情景模拟,互做模特,相互演练,共同交流。⑦科内应以《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7]为标准,制定培训计划。⑧护理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不定期深入科室现场指导和考核,使全院护理人员形成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
2.2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的护理特色和优势对防病治病、预防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各科室应根据本科的优势病种,对疾病进行分型辨证,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如腹部术后腹胀患者,取足三里、支沟等穴进行按摩,以通经活络,调理脾胃,生发胃气,从而减轻腹胀[8]。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取神门和皮质下耳穴进行压豆,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通过传统疗法,不仅可以体现中医护理优势,还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取得领导支持等级中医医院达标是领导最关心的问题,护理部应抓住机遇,向领导多争取、多汇报,赢得领导的支持。①引进中医护理人才,充实护理队伍。②每个护理单元建立中医治疗室,配备中医护理技术设备。③从经济上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倾斜。医院应按收费项目的30%给科室以补贴,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对各科住院患者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操作开展项目有十余项,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肯定,也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2.4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中医护理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依靠国家政策支持。①应提高中医服务项目价格,体现中医护理技术的服务价值。②应利用新农合和医保系统的惠民政策,适当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诊疗项目的报销比例,促进中医护理服务的发展。③应给中医护理开辟“绿色通道”,将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权利与义务纳入《护士管理办法》和相关行政法规,也可采取考核、颁发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资格证等方式规范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行为[9]。④国家应对中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编制有强制规定,要求其达到一定比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2011~2015年)》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0]。这如同给中医护理打了一针兴奋剂,对中医护理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5重视护理科研各级管理部门在科研招标项目中,应设立中医护理专项,以鼓励中医护理科研。同时应设专职护理科研人员,深入开展护理科学研究,让中医护理科研成果进入西医院,走出国门。
2.6转变观念,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作为中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既要加强西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更要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医经典文化深入挖掘、发扬光大,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优势。①统一思想,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她们充分认识中医护理在医学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中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②建立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考核标准,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对中医特色护理内容也要作为护理的考核指标,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病房,掌握中医护理实施进度,如询问患者生活起居、饮食调护等中医特色健康指导内容掌握程度,了解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实施效果,使中医护理真正落到实处。③根据疾病辨证分型不同,各科室制定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或家属,同时给予具体讲解,这样既有利于患者理解和重视,又有利于中医护理内容修订和完善。④开展现代护理知识与技能比赛活动,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比赛活动,使两者结合起来,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龄38~81岁,平均(55.6±8.61)岁,男40例,女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方法
1.2.1分组将发病在12h内入院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亚低温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6~80岁;常规药物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8~81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2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组入院后立即使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HGT-200亚低温治疗仪,设定温度(34±1)℃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72h(患者意识清醒后停止治疗),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在32℃~35℃之间,同时进行常规治疗;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其他辅助治疗基本相同。
1.2.3观察指标两组入院后均检测体温、呼吸、心率1次/h,每2h测血压1次,共10天,以观察亚低温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同时于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两组间死亡率进行对比。
二、结果
2.1死亡率亚低温治疗组存活27例(75%),死亡9例(25%);常规药物治疗组存活18例(50%),死亡18例(50%)。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生命体征亚低温治疗组治疗1周内体温维持在34℃~36℃,心率由入院时的88~110次/min降至60~80次/min;常规药物治疗组于治疗第2天开始体温明显升高,一般38℃左右,其心率由85~100次/min增至96~125次/min,两组体温及心率差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2.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均评分38±3.9,常规药物治疗组38±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常规药物治疗组存活18例,平均评分为23±4.2;亚低温治疗组存活27例,为17±3.6,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下降趋势。
三、护理
3.1病室环境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拖2次,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18℃~22℃,湿度(60±10)%,良好通风,减少室内人员流动,陪伴人数以1~2人为宜,避免噪音及强光刺激。
3.2饮食护理急性脑卒中急性期昏迷者暂禁食,病情稳定后方可予鼻饲流质饮食。饮食以糖果及蛋白质为主,不给予高脂肪及油腻食物以免腹泻。饮食温度在30℃~32℃或不超过当时体温为宜。
3.3呼吸系统的护理急性脑卒中亚低温状态下,患者的自身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特别是气管切开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气管内吸痰的无菌操作,做好呼吸道的湿化和雾化,可滴入稀释的糜蛋白酶+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并定时翻身叩背,以利于黏稠痰液排出,防止痰痂形成和呼吸道干燥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
3.4皮肤护理降温毯置于患者躯干和臀部,皮肤温度较低,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易发生冻伤和褥疮。因此降温毯应平铺于床单下,勿皱折,防止降温毯雾水渗湿,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且按时翻身按摩,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检查皮肤有无发红、硬结,预防褥疮及冻伤的发生。亚低温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褥疮及冻伤。
3.5预防并发症(1)应用亚低温治疗可使呼吸减慢、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合用冬眠合剂时呼吸中枢受抑制,可能出现呼吸麻痹、呼吸骤停,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模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一旦患者呼吸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积极查找原因,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2)亚低温治疗可引起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因此在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一般行心电监护,通常心率维持在60次/min以上,血压90/60mmHg以上。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病应更加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体温调节护理肛温和鼻腔温度保持在32℃~35℃比较安全,过高则达不到降温的目的。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严密观察降温机的工作,严禁忽高忽低,并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寒战。寒战时耗氧量可增加100%~300%,并产生热量,对降温不利。复温时多主张自然复温。
四、讨论
近十余年研究发现亚低温(32℃~34℃)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且副作用小,其治疗机制是:(1)降低脑组织代谢量,减少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2)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的损伤修复。(3)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摄取。(4)抑制白三烯生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5)减少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阻断钙超载对神经的毒性作用。(6)具有抗感染、抑制代谢、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呼吸性碱中毒的作用。(7)使内皮细胞活性降低,显著减轻血脑屏障破坏程度。由此可见亚低温对治疗急性脑卒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脑卒中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产热保温系统失调会出现体温过低,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已不能维持有效体温,可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如血压下降、加重脑的缺血性栓塞、呼吸减慢、排出减少或下降,故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心律失常、心肺并发症等。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严重低温(<35℃)时禁用冰毯,否则会加速机体呼吸、循环、代谢减慢甚至终止而导致死亡。
尽管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显著,但远期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最近研究表明长程低温(一般指亚低温持续时间>24h)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持续72h。研究表明,缺血4h以内开始亚低温效果较理想,提示脑缺血4h内开始亚低温可能是较理想的治疗时间窗,脑缺血8h开始亚低温仍有脑保护作用。Coimra采用低温33℃,持续5h研究亚低温治疗时间窗,结果显示缺血2h和6h后开始低温能减少神经细胞损伤50%。本文采用发病12h内作为治疗时间窗,主要是由于许多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往往>8h,所以有必要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窗。尽管在亚低温治疗组中没有根据不同时间分组,但可看出,>8h后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患者仍有一定益处。
【参考文献】
随着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护理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覆盖面也变得广泛。护理专业不仅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更需要体现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应当充分予以重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人文护理的相关概念
人文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以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让患者充分地感受到温暖。在患者进行医学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患者的精神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护理要求护士具有人文精神,是护理教育长期培养的结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伦理学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遵照善良、公平、正义与尊重的原则,充分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感觉到温暖,提升患者康复的信心。
二、现阶段人文护理教育现状
目前,在护理教学过程中,相关领导过于重视护理技术的更新,对于护理中的人文素养重视度不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有限,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在人文护理的教学理念上比较缺乏,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比较注重于对疾病的诊治与康复环节。人文课程在课程教学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足50%。
在教学方式上也不够完善,多采用传统模式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体会到人文护理工作的具体含义。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教师往往对专业的护理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在人文护理素养方面往往比较有限,因此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往往比较注重对护理专业技能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实际护理工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的考核,因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护理价值与伦理的具体策略
1.建立健全人文护理课程体系
在加强人文护理过程中,探讨护理价值与伦理也是对人文护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学校应对医学课程伦理的知识进行整理,在教师的努力下,成立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人文护理的培养,加强人文素养的提升,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升其职业道德,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时候体现人文化的关怀。
2.强化师资培训,提高人文护理专业水平
师资水平决定了人文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增加知识储备量是提高人文教师师资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此,学校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定期派遣教师到其他优秀院校进行学习参观,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人文教育水平,也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讨论会,让教师总结现状,找出原因,纠正错误。学校也可聘请优秀的、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到我校进行演讲或培训,促进人文教育教师快速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体系,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补充护理学基础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还可将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双学位的师资力量作为人文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鼓励教师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良好的人文修养、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学生的楷模。
3.促进人文护理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方式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人文护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环境、社会护理实践与艺术活动等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加强护理教学的效果。在完成护理课程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护理方面的实习,使学生在护理实践活动中真实体验到人文护理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升其人文精神品质;也可以利用互换角色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患者内心需求的感受,进而在自己的护理工作中改进工作方式。
4.加强关于人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
课程评价体系对于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人文护理教育中,应加强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笔试与具体的实践操作,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加强实地调查的分析。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充分考查W生在实践环节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纳入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中,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
四、结语
总之,人文关怀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护理价值与护理伦理,建立健全人文护理课程体系,提高人文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促进人文护理教学方式的改进,同时加强关于人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以树立护理工作的良好形象,让患者在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体会到温暖,进而促进护理行业的发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考核组选取患者中包括男304例,女23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3±9.5)岁,患者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19.5)min。选取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况,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护理组包括护士28例、护师56例、职称主管16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2±2.5)岁。选取同时期本院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患者及护理人员性别、年龄、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本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标准,依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护理原则,对护理工作性质进行明确。考核标准选取的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证绩效标准与手术室内容完全符合,对内容进行细化,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1.2.2量化考核办法
①将出勤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分数制进行处理,出勤一次记为1分,每个月底对出勤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满勤分数为100分,包含法定节假日;②将业绩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其中道德共20分,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行为等;能力40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护理能力水平等;出勤基准分25分,包括护理加班次数、夜班次数、手术次数等;业绩基准分15分,包括护理人员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③将工作量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内容进行划分。本次绩效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42项,依照护理状况对分数进行扣除。
1.3评级标准
本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1年后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确定。本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表格完成,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策略。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对体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量不同、工作难度不一样,但却获得相同的报酬,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和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要求逐渐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手术室工作中已经势在必行。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护理指标出发,依照护理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对人员进行激励,有效改善了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自身结构状况,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护理人员要通过绩效考核分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绩效考核能够顺利进行。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不断调整,依照各科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绩效考核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考核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分析,观察考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叠、交叉,要及时对不必要的考核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影响工作效益。绩效考核管理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依照上述四项指标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将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益量化,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量化指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加速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次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本院科室内容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依照手术室工作指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量等进行分数制考核,由专业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绩效分数进行确定。本次绩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专人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各项数据记录进行查询。每月定期由绩效考核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公布,依照考核结果分数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进行调整,并由上述数据的累计确定年终奖金。在本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差错率为1.86%,护理纠纷率为2.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77.2±5.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8.4±4.5)分,护理差错率为6.42%,护理纠纷率达到9.63%。考核组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在上述护理操作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内科急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为33岁~71岁,平均年龄(50.22±5.24)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32岁~70岁,平均年龄(50.07±5.13)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急诊护理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具有分析、识别急诊护理风险的作用,并综合评价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比如:吸痰护理操作意外、药物不良刺激、压疮等。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必须严格识别护理风险,再针对性处理各项护理风险。
1.2.2制订风险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为积极预防与处理各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案。比如:各项意外告知制度、吸痰告知制度、约束患者告知制度等。
1.2.3学习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加强全体护士思想动员工作,使护理工作人员可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自学和早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组织学习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内容,从而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1.2.4落实各项风险管理制度
由于内科急诊工作抢救频繁,护理工作具有随机性强、时间性强等特征,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督导检查中必须确保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夜间及就诊高峰时段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及时整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每次例会上讲评并与奖惩挂钩。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联系沟通,积极解决以下问题:加强设备及仪器管理、加强病房巡查管理、做好灭菌消毒工作等。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医疗纠纷事件1例(2.17%),风险事件1例(2.17%);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事件7例(15.22%),风险事件9例(19.57%),观察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χ2=7.18,P<0.05)。
2.22组患者各项护理管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洗胃护理在胃管不同长度处做相应标记,采用石蜡油对胃管进行清洗。运用常规方式插入胃管,采用一次性灌洗器抽吸胃中有毒物质,患者取头低卧位(左侧或右侧),接入洗胃机,进出胃1次为1个循环,每次洗胃使用洗胃液350~500ml,3个循环后停止运行洗胃机,再将胃管与洗胃机分离,逆时针按揉患者上腹部,从胃管的标记长度范围出发对胃管做上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补充石蜡油,并对患者的上腹部体征进行科学评估。按照上述流程重复洗胃,直至洗出澄清无味液体为止。洗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洗胃机的工作情况。
1.2导泻护理洗胃结束后,遵医嘱给予患者解胃灵(20%甘露醇250ml+活性碳100g+氯解磷定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经胃管注入患者胃内进行导泻、解毒,促使患者肠道内的毒物排出,并阻止毒物继续吸收。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慢性心功能不全、中毒性休克等患者禁忌使用甘露醇导泻。导泻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导泻效果,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1.3血液灌流护理洗胃后,要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在血液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有无出血征象。灌流结束后,若出现造瘘口,则需加压包扎,观察局部有无血肿形成,观察血管穿刺点及皮肤黏膜有无出血。
1.4解毒药物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医嘱使用解毒药物治疗,临床多使用阿托品。采用微量泵定量使用阿托品,这样可缩短阿托品化的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阿托品使用原则为早期使用、足量、重复、症状明显改善后维持治疗。使用阿托品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后,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不得立即停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5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备好抢救仪器、药品等,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呼吸机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湿化,避免发生感染。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安排专人护理,做好保护性约束,防止烦躁引起拔管和坠件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及时脱去患者被农药污染的衣物;用温水冲洗患者头发;定时擦洗患者皮肤,避免农药经皮肤继续吸收;定时做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6饮食指导患者洗胃后,需禁食24h,然后给予流质饮食直至普食,应多给予患者进食高维生素、低脂肪、高蛋白食物,补充患者缺失营养,保护肝脏的解毒功能。
1.7心理护理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因家庭、工作或其他原因而服毒自杀,患者情绪低落、轻生,其神志清醒后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治疗行为,严重影响抢救治疗。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服毒原因,并结合不同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患者树立开始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帮助患者配合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3]。
1.8阿托品中毒的观察及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病史,仔细观察其体征变化,以明确诊断分度;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注重个体及用药差异;掌握患者服用阿托品药物的中毒表现,了解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在给予阿托品治疗后,患者会出现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情况,主要是药物正在吸收、不彻底洗胃抑、未及时洗净被污染的皮肤和(或)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所造成的;过早停用或大幅度减量阿托品;输入的葡萄糖液过量,导致稀释血液中的阿托品浓度;应用复能剂的选择取决于有机磷农药的种类,比如若乐果和敌敌畏选用的复能剂起不到良好效果,患者在中毒后会出现反跳情况;脑水肿、酸碱失衡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身体功能障碍会造成中毒反跳情况。基于此,在护理患者时要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若患者出现各种不适,如瞳孔缩小、闻及肺部啰音、面色变白、胸闷以及血压升高等,均可能出现复发,护理人员要迅速向临床医师报告,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1.9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洗胃液量、洗胃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液量及洗胃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仅出现1例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1%;对照组出现11例胃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均为出现误吸及胃穿孔现象。
商业伦理是指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道理、规则、规范或准则。
商业伦理对于指导商业活动有序而稳定地进行,促进商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商业伦理应该是国际贸易伦理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伦理的指导方针。
二、国际贸易保护中几种伦理表现形式
(一)产权的伦理
市场必须首先承认经济主体对合理财产的占有,市场中的交换必须是自由的财产和自由的劳动在自愿基础上的交换,因此市场经济实现等价交换的前提就是产权的认可和保护,产权的明晰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二)交换的伦理
产权关系明确后,经济主体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财产,它就可以到市场中去实现交换。交换的外在表现为商品和货币,实现的却是内在的人格、意志等不可能转让的东西。马克思认为: “……主体只有通过等价物才在交换中彼此作为价值相等的人,而且他们只有通过彼此借以为对方而存在的那种对象性的交换,才证明自己是价值相等的人。”因此,交换是以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人的价值的交换。
(三)竞争的伦理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必然出现竞争,这是市场公开性和民主性决定的,因此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竞争可以促使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竞争既要受法律保护,又要受法律制约,不受制约的完全自由竞争也会带来垄断,带来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和浪费。
三、国际贸易保护中的伦理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一)交易公平原则
公平是市场秩序中的最重要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通过自由参与市场竞争追求个体利益和效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经济主体自由参与市场竞争和获得利益、效益的权利。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承认个人收益的多少与其经济活动的努力程度相一致,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创新水平相一致。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在于它让每个经济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获得公平的报偿。所以,公平原则作为市场秩序的重要伦理原则,就具体体现为反对垄断和反对暴利。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市场各主体平等的前提下实现公平的交易。反对政府直接参与的经济活动和变相的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在进人市场之前,政府的特殊角色就决定政府不可能以平等主体身份来参与经济活动。此外,市场经济原则还反对大型经济组织的垄断包括自然垄断。
(二)平等主体的互利原则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构成了人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追求,就不会有经济的迅速进步。经济学把人的“利己心”作为分析基础,并把它视作经济发展的动因。这是人类冲破封建传统和宗教意识束缚的一次观念革命。但是,“自利”绝不是市场经济的惟一原则。如果市场的各个主体完全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其他市场主体的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主体利益来实现“自利”,那么,市场经济绝不可能存在下去。试想,在一个欺诈盛行的社会里,人们在互相交往中没有起码的信任感,就会用许多时日、精力、财力去防范别人,这种对社会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又将由全社会每个人去承担。这就是说,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损人利己的机会主义行为普遍化,那么市场交易的成本必然大大提高,从而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利己的同时,将个人的行为与利他结合起来,即这种利己行为不仅不会损害他人利益,反而要以利他为前提,就是说,只有能够利他的行为,才能最终产生利己的结果。这就是市场经济秩序的互利原则。
(三)交易过程中的诚信原则
在市场行为中,由于每个市场主体都是利益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每个主体都存在机会主义动机,这就必然产生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市场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会导致交易成本的扩大。市场经济在允许人们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设计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但是,这种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成本,这种成本可能很高,甚至高到无法实施的程度。所以,市场在做各种制度设计的同时,还通过建立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来达到相互信任,以减少这种成本。这就是市场秩序的诚信原则。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肯定是一个低效率的市场。诚信的缺失,会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严重时还会导致交易链的中断,导致经济的衰退。
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体现为尊重交易对象的知情权,遵守合同、遵守信用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导致这种诚信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事实上,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正是市场行为主体谋取最大利润的条件。利用这种条件获利,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市场经济规则不可能保证每个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活动中都获得充足信息。那些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条件牟利,使交易的对方受损,就会导致市场的道德风险。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风险,特别需要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原则即诚信原则的建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站妇科就诊的中年妇女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治疗组年龄46~53岁,平均年龄(46.1±5.9)岁。对照组年龄45~52岁,平均年龄(44.5±5.1)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患者疾病种类的确定使用妇科检查、B超、TC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等方法。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对相应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护理保健措施,包括:①加强知识教育,每月进行健康专题讲座,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②合理饮食,保证摄入适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保证机体有足够的营养,减科疾病;③加强护理保健,保持外阴清洁,常换洗内衣,经期勤换卫生棉,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对症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恶化:患者病情更加严重;②无效:患者病情无变化;③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消失;④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无一例恶化,无效2例,有效7例,治愈35例,治愈率为79.5%(35/44);对照组恶化4例,无效8例,有效7例,治愈25例,治愈率为56.8%(25/44)。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
3讨论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需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42.7±5.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3.1±5.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史、凝血障碍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环境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手术配合及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巡视及心理干预。
术前1天,护理人员需积极进行巡视工作,掌握手术患者基本情况,并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及发展等;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对存在害怕、焦虑、恐惧等心理的患者,需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为其讲解手术方法、手术优势及预后,用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
(2)术中配合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保证手术室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2-23℃,湿度保持在50%-60%)、光线适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用热情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信任。麻醉期间,根据患者自述及面部表情、眼神等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术后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控制输液速度,做好护理文书记录;术中帮助患者遮挡隐私部位,缓解其心中不适感,提高护理舒适度。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清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等残留物,加强保暖;在转送患者回病房途中及进入病房后,仍需继续观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保证引流管畅通。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5分钟时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方面均较为正常,无明显异常情况,可视为正常;患者情绪有轻度波动,但无焦虑症状,可视为担心;患者有明显的不安、心跳加速、头痛等表现,且缺乏自信,出现哭泣、无助、孤独等表现,可视为焦虑;患者有心悸、肌张力增加、易激动等生理表现,且有警惕、哭泣等情感表现,可视为恐惧。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正常20例(41.7%),担心11例(22.9%),焦虑16例(33.3%),恐惧1例(2.1%);对照组正常2例(4.2%),担心14例(29.2%),焦虑24例(50.0%),恐惧8例(16.7%)。观察组心理正常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担心、焦虑及恐惧心理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为(120±9)mmH,舒张压为(76±2)mmHg,心率为(90±6)次/min;对照组收缩压为(148±11)mmH,舒张压为(88±3)mmHg,心率为(115±9)次/min。观察组血压水平及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